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浅议

2024-07-21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浅议(共10篇)(共10篇)

1.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浅议 篇一

浅议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有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严重浪费。追其问题原因涉及许多方面,如有来自传统的贯性,有来自高考的压力,有来自制度层面的评价等方面。本文从课堂教学方面对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些认识与大家探讨。

课堂教学实际上可分为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懂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要想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先来谈一下学生的有效学习。1.1 关于学生的学习

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的学习问题,没有学生的学习就谈不上教学。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是,老师在教学生时,先出示例题,然后由学生进行讨论,接下来老师再进行讲解示范操作,最后再让学生做一些练习。在很多情况下,是经过反复的操练,形成学生的某种技能,这种学习方法是过去所强调,对提高应试考试有时也有效,这种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认心理学。用行动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看待学习,认为学习是学生头脑中某种联结的形成,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某种技能。这种练习如果过度的话,就会造成学生对待学习的负面态度。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有国内外都在讲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比如说,学生学习教材,教材对学生有作用,而学生同时对教材也有作用,学生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是新的观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解读了教材的内容,从而在自己头脑中建构出一个概念,一个新的概念,而且建构是和教学同步进步的,学习者的学习完全是自主的活动。所以学生的学习是自己建构的过程,这种学习是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创造性的学习过程。1.2 关于有效学习

反复练习、操练式学习过程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而新课程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心理学。什么是有效学习?国外大部分研究说明: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说,反复的练习也有些效果,并不是说绝对没有效果。它的效果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另外一种探索性的学习,它的效果是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研究表明,操练式的学习对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没有显著的效果,有时甚至是负面产果。操练式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一定的效果,而对解决开放性、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没有显著的效果。反复的练习体现在“熟”上,叫“熟能生巧”,但过度的练习会“熟能生厌”,使学生不想学习,阻碍学生的发展,长此以往,必定“熟能生笨”。这种学习不是我们提倡的有效学习,我们讲的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挖掘学生的潜能。当然,信息技术学习中的练习还是必要和重要的,并不是说不需要练习,而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这就是有效学习的效果。

1.3 有效学习的的五个要素

一是“感悟”。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感悟。感悟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感悟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感悟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有的教师上课,不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总是先下定义,然后再强调一、二、三点,这种僵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非常累,效果也不尽人意。二是“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操练式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担轻。思考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为交流,实际上活动与交流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该是老师怎么讲解,而考虑的是学生怎样的学,关心的是学生怎样思维活动。四是“生成”。学习过程是学习经历与知识、技能生成的过程,所有知识和技能都应当在课堂上动态生成和重新组合,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记忆。五是“应用”,就是尝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反思和巩固,还会再次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提高求知的欲望。使学习向新的领域循环推进。“感悟”、“思考”、“活动”、“生成”、“应用”是有效学习的五个基本要素。那么,我们的教学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 2.1 关于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应走出以下几个认识误区:

“灌”得越多越有效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帮助其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觉问心无愧这种教学,把学生当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这样容易造成教师盲目追求操作技能训练而忽视了教学本身。教师倾其所有,将各种菜单操作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按图索骥、亦步亦趋地“操练”。这种缺乏探索性的经历不仅没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没有思考空间的过程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具体的操作步骤本身,无暇顾及过程中蕴藏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越不愿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秀”得越多越有效 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些非驴非马的“伪创新”比如,为追求师生互动,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实现有效教学还必需认清四种表象:第一,“信息不等于知识”。学生搜集了大量信息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这些信息都理解,学生并不能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有时甚至还不明白为什么要去搜集信息。第二,“活动不等于理解”。学生参与了学习活动,却无法在活动中“沉浸式”地学习、无法有效理解学习活动。第三,“技术不等于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计算机技术只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工具、手段,教学目标的培养是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第四,“任务不等于智慧”。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有目的、有依据,并和具体教学目标坚定相连。如果只是为了设计任务而设计任务,那么就会使很多任务仅仅是一种孤立的、机械的、低水平的劳动,无法让学生习得相应的能力,智慧的发展更无从谈起。2.2有效教学的实现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怎样教学才算有效,这是一个复杂问题。有时教师讲得很多,讲得很辛苦,自以为效果不错,但恰巧是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产生,这种教学不是有效教学,最多只能说是低效教学。我们要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这种策略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一是准备策略,就是怎样备课。以前通常认为,备课主要是根据知识板块设计教学流程,备教师怎样有序地讲,很少关心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一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有几个思维高潮,怎样安排,知能构建采用哪些手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怎样与学生互动,知识怎样动态生成,能力如何提升,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这些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在教学进行中动态备课,更重要的还要学会事后备课,进行教学反思,积累第一手材料,丰富教学理论,形成教学风格。

二是实施的策略。就是根据备好的课如何在课堂中具体落实。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例如研究多媒体的数字化表示——位图图像与矢量图形区别,可设计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的模块:

1、创设问题情境,设置认知冲突。通过展示文件(文件内容是两个带黑边的红色圆A与B)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图A与图B是否一致,引出问题。

2、组织、引导学生对位图图像的组成和存储空间计算、矢量图形的组成与特点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关注实际生活,进行学习拓展、实现学生知识迁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实现:例如有一个Word文档里面插有多张图片,发现其文件很大占用了几兆空间,如何通过对图片的转换,在不影响整体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缩小文件存储空间了;风景人物或照片,一般用位图进行存储,是否可以用矢量图来存储?矢量图存储空间是否比位图要小;视频由一连串相关的静止图像组成。每秒显示25帧(注:一幅画面称为一帧),如果播放分辨率为640 x 480、24位真彩色时间为90分钟的电影,需要多少存储空间?讨论教学策略:有的讨论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有的可以分组进行,有的讨论是激发学生大容量思考,通过讨论提高自我判别能力,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如在《信息安全与计算机使用道德》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对“黑客是英雄?”为主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讨论、辩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的认知和意识。提问的策略,怎样提问?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精心设计提问,要提出一些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含量的,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的时间没有效果。

当然除以上列举的实施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实施策略,我们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进行灵活运用处理才行。

三是评价策略,教学评价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教学和促进教学有效的重要手段。新课改倡导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条,但评价以激励和促进为主,评价必须为促进教学服务,为促进人的发展服务。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性及时评价。①正确对待学生差异性的方法。发展性教学评价更加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更多是心理因素差异的反映,因此,要善于熟悉和了解学生,要读懂学生,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观去理解孩子,要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灵中去、不要把成人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强加给学生。要求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用“会”与“不会”评价学生的优劣,应该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②在进行作品评价时经常鼓励学生的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的必不可少,只要学生在原有从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有创新,就要给子肯定和鼓励,既能使大多数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不会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忽视了个体性,不注意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学习主动性就无从谈起。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的评价需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另外,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浅议 篇二

一、有效性课堂教学含义

有效性课堂教学指的是教师经过教学后, 课堂教学必须达到一定的效果以及提高效率, 也就是学生的学习获得一定的进步。换句话说, 有效性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利用最少的时间来获得最富有成效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高中化学有效性课堂的具体方法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起。以往的“教师授课吃力, 学生学习痛苦”的现象, 是一种低效的教学过程, 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因此,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入手。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学生才会主动进行探究学习, 为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总会遇到困难, 学习的内容也有难有易, 我们应该让学生保持正确的心态, 即遇到简单的学习内容时不懈怠, 遇到困难时也不灰心气馁。

第二, 给学生创设突出自我的学习情境。用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要让学生觉得某些同学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自己也能够完成, 甚至一些同学完成不了的难题自己依然能够完成。

第三, 适当表扬学生。表扬学生时, 学生会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肯定和赞赏会加倍努力学习。

2.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师生互动升华化学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有效性课堂主要是要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均衡地进步, 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是实现有效化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状况,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 创设实验情境。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基础学科, 课本上的大部分理论知识可以从实验中获得。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以在课堂上所做的演示实验创设情境, 迎合学生的探究心。第二, 创设生活情境。化学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因此, 在化学课堂中, 教师要适当运用学生日常所见的实物或现象来创设生活情境, 还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正确看待实际问题, 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使学生更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第三, 创设问题情境。思维的本质在于问题。在教学中, 以问题情境作为引入, 以解决问题情境作为目的, 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只有设置合适的问题, 才能使教学情境得以充分发挥。通过精心设置巧妙问题, 让学生参与其中,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 在讲授“过氧化钠的性质”时, 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平时同学们遇到火灾, 是以什么方式灭火的?”学生踊跃回答用水或灭火器, 教师这时可以顺势提出:“有同学看过水和灭火器产生的二氧化碳点火的现象吗?”这样一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下一步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3.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简化课堂教学

如今, 传统的教学工具已经跟不上现代的教学需求, 因而, 多媒体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能够融图像、视频、声音于一体, 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因此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也可以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讲授“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这一节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放映一些事先准备好的原子弹爆炸的视频文件, 让学生感受原子核能的威力所在, 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 (课件展示) 。这样通过连贯的动态演示, 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改变了学生认为化学学科枯燥乏味的印象, 快速提升教学质量。又如, 在讲授“氮与氮的化合物”这一章节时, 提出一句俗语:“雷雨发庄稼。”而要向学生解释其中的化学原理显然在课堂上很难做到, 这个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把课前准备好的在网上下载的一些有关打雷、下雨的视频动画展示给学生观看, 学生看完视频后, 就能够快速地理解其中的化学反应。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可以把课堂教学变得灵活生动,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快速实现了教学目标。

3.浅议高中英语有效教学 篇三

【关键词】高中英语  有效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81-02

引言

高中英语新课程体系的逐步普及推广,给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是摆在高中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当前,高中英语所使用的教材中内容多是来源于英语国家,其文化背景同国内学生生活差别较大,学生们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其更为符合学生们的理解基础。

例如,在《Nelson Mandela - a modern hero》一章教学时,教材要求学生判断Tyndale、Bethune、Sun Yat-sen、Gandhi、Mandela、Armstong这六个人是否是“Great People”。但这六个人,学生们可能除对孙中山有一定了解外,对其他著名人物的生平了解很少,致使课堂发言时,学生们无话可说,不知道该怎样判断其是否是“Great People”。为此,教师可先为学生们提供这六个“Famous People”的生平事迹,学生们在阅读后,自然就会做出准确判断,对认定“Great People”的标准把握也会更为清晰。

人教版英语教材在设计上多沿用“Warming Up、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d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Uning Language”的顺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教学逻辑较为严密、学习难度逐步深入,也契合学生们的学习习惯。但长久以往,常常会使学生们产生厌烦心理。为此,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顺序。例如,在进行《The Olympic Gsmes》一章教学时,教师可先问学生们,“How many gold medals did the Chinese team have at the Rio Olympics this year?”、“Do you know any gold medal winning athletes?”学生们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纷纷畅所欲言。这时,老师提问学生“Where did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start”、“Who was Chinas first gold medal winner and for what event”等问题,常常效果会更好。

2.科学组织教学进程

科学组织开展教学进程是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的关键。例如,在进行《Music》一章教学时,教师可先问学生,“Do you like music?How does music make you feel?”有的學生说喜欢pop music,有的说喜欢folk music。接着,教师可让学生演唱最喜欢的歌手的歌曲。此时,教师向学生介绍,除了这些音乐形式,还有Classical、Orchestra、Rap、Jazz、Country、Choral等,每一种音乐形式,教师都可先放一段相应音乐,让学生亲身听听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接着,教师再为学生们介绍每种音乐的基本概念,其发生发展的文化背景又是什么。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更多课外资料,例如,有的学生就了解到,Country Music起源于美国南部,曲式结构比较简单,听起来流畅动听,john denver、kenny rogers、george strait等是代表性Country Music歌手等,从而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另外,教师要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上,可播放音频视频文件,让学生看一下歌手们的演唱会现场;课下,教师也可利用微信、QQ等,向学生推送各类音乐知识信息,帮助他们更好的提升音乐基本素养。

3.合理做出教学评价

英语新课程体系鼓励教学更多向指导实践出发,鼓励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英语基本表达沟通交流方式,使英语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项技能,而学生运用英语实现沟通交流的效果好坏,也成为了评价英语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例如,在进行《Body language》一章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心有灵犀”游戏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表演者和猜词者,在屏幕上打出“Im tired”、“Hello”、“Im surprised”、“Go away”等词汇,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回答最多词汇为获胜标准。学生们参与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出来,为赢得好成绩,很多学生在课下都积极背记词汇,相互之间还模仿训练,无形中,既扩大了英语词汇量,也对“Body language”的认识更为准确。

又比如,在《Healthy eating》一章教学时,教师可将课堂延伸至餐厅,同学生一起,实际动手做大家最喜欢吃的食物,看看做出这些食物需要用到哪些食材,想想食物所涉及的原材料对我们健康有什么影响?学生在边动手边思考的过程中,对教材中所提出的“Everybody has to eat, but do you eat a healthy diet? Do you know that the food you eat helps you grow in different ways?”问题有了自己的答案,也认清了自身平时不健康饮食习惯的危害。

4.结语

高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绝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提升英语教学全程各个环节的效果上狠下功夫,实际英语教学效果也才能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张芸洁. 运用有效教学策略,践行高中英语新课标理念[J]. 才智. 2013.11

[2]余正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 2016.02

4.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浅议 篇四

亳州市蒙城县河沟中学

刘飞

近几年来,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已经提到了各个地区、各个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本人认为: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果,即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更好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课堂教学理念,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中进行了各种实践与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兴趣、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注重这些教学要素,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有效教学。

二、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的主要内容

⑴ 教师经常会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⑵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⑶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绝对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⑷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

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思考

以下均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二 速度》为案例 ⑴ 教学前期的准备充分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前期准备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制定的教学方略,诸如:了解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的掌握情况、物理实验器具的准备、重难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把握、学生学习内容所要达到的知能目标等。一个教师只有对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对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到游刃有余,对主要教学行为和教学组织做到选择和编制合理,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案例分析:对于速度,初二学生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在生活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它的公式、单位等。但是对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物理含义、它的定义方法和测量物体的速度大小等,学生还是知之甚少或模棱两可,因此本节课侧重于让学生弄清楚以上四点问题。为此我着手准备了街景----物体运动的视频和动物世界----猎豹追杀羚羊视频(学生很常见也很感兴趣)、红黄两个不同的纸锥(学生垂手可得的器材)。这种准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身边处处有物理。教学的侧重点在速度的物理含义和定义方法上以及速度的测量。通过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升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活动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 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略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实施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上述的教学方略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教育教学行为。教者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涉及到课堂秩序的管理、偶发的辅助教学行为和主要教学行为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对这三个方面有一定的预见性和驾驭能力,否则的话也可能会前功尽弃,达不到应有的有效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案例分析:

引言导入

关于速度的课堂教学,我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播放街景、动物世界的运动视频,并让学生充分讨论,感受运动的物体在我们身边无所不在,同时认识到物体运动有快慢之分。通过这种引言策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这门功课感兴趣,才能乐学。因此,本人觉得每节课的引言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者的引言脱离生活实际或所列举事例言不达意或过于深奥等,这都不能最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热情,从而会影响主要的课堂教学效率。

实验探究

本节课的学生活动很多,主要有两个: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和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我特意折叠了两个红黄不同形状的纸锥,其中一个纸锥在竖直下落时还有一定的旋转,这从色彩和动感的角度会引起学生的好奇。这两个探究过程采取的方法不同:前者重在让学生注重观察物体运动的过程,体会到物体运动有快慢之分,通 2

过教者准备的纸锥下落视频的回放,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后者重在指导学生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测量的基本原理、物理量、工具,会设计数据表格,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重点是帮助学生分析提高测量准确程度所采取的一些方法。总之,教者不能代做实验,不能单纯讲解实验探究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尝试,哪怕学生实验失败也不要紧。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起来,他们会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找到失败的原因,锻炼了自己实践的能力,提高了自己观察、分析、概括的科学素养。通过这种实验探究教学手段的开展,课堂教学的气氛是活跃的,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大化。

理论分析

“速度”是中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给出具体定义的物理量,其定义方法的导入尤为重要,这对今后学生学习其它类似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等)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这节课的理论分析过程成败与否还影响着学生今后物理的学习。鉴于此本人首先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着手,进而设计出“小汽车3秒内运动了60米,飞机5秒内滑行了90米哪个运动快?”的问题,在时间与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让学生说出具体的比较方法。此时要抓住一些较好的同学的思想方法:如取1秒钟比较运动的路程或取1米比较运动的时间等,对于这些同学的思想方法要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进而让全班同学参与讨论这些方法是否可行。在此基础上,教者就可水到渠成地导出“速度”的物理含义、定义、公式和单位等。通过这样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教学设计策略,学生对于一些理论性的物理知识就能了然于心,真正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更好,避免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去接受物理的有关概念等。

秩序控制

每节课的课堂秩序调控得是否得当也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就“速度”这节课而言,本人认为课堂秩序调控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学习速度的兴趣和参与实践、讨论的热情;两个实验过程中的目的是否明确;实验器材(纸锥、刻度尺、钟表)的使用是否熟练;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流程是否清楚;教者能否根据实际问题及时调控实验过程;教者抛出的问题是否能让学生跳一跳都能够得到;练习的针对性和广泛性等。总之,课堂教学必须在良好的秩序基础上才能开展,才能使学生有所收益,并达到效益的优化。

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要简洁明了、提纲挈领,用词要体现本节课的思想方法、重难点内容,通常还要让学生有一丝回味的空间。本人将“速度”的板书设计为四个方面:

二、速

1、认识物体运动有快慢之分; ....

2、体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两种); ........

3、建构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公式、单位; ........

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通过这种板式的设计,使学生铭记本节课的教学思想,留一丝空间让学生去回忆课堂内容,去翻看书本等资料,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应有的效果。

练习训练

通常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要围绕着本节课的内容展开;选题新颖,具有 3

时代意识;对学生有知能、情操等练习的目的。通过一定题量的检测,了解学生的知能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内外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优化自身的课堂教学效果。因篇幅的限制,“速度”的课堂训练材料,在此不再熬述。

四、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⑴ 把握学生心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进入初中的学生,其心理主要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和好胜等特点,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那么,对于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将具有极大的帮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组织好新课导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组织好物理实验探究课的教学;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开展问题讨论、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有好动的机会和探究的空间。

⑵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知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物理学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因而,实验能力的考查在中考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实验题,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即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处理问题的能力。

⑶ 引导学生系统梳理物理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物理中考所考的能力,离不开考生对知识的积累,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也就无法形成。因此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概括,使之系统化,将它编织成网,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本身就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途径。因为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理解能力才能提高,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深入、透彻;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科学素养等能力才能得以发展。

5.浅议如何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篇五

“有效教学研究”的提出,是对目前科学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一种反思和回应。新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开展了几年,我们的学生有了多少实质性的收获?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否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每位科学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引发了我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做好全面细致的预设

预设的核心是教学设计。课前,做好科学周密的预设, 就为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前提保障。要做好全面细致的课前预设,应考虑教材、学生、实验器材三个方面。首先,我们要用学习的观点看教材,深入理解。毕竟教材是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集中了一批优秀的专家专门编著的。但也要用扬弃的精神看教材。因为,教材肯定存在着与学生实际、实际教学条件不尽相符的地方。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如何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找到恰到好处的结合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清楚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技能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一定符合特定的教学对象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基础,并将教学内容建立在原有基础上再适当提高。

学生方面,我们应该预设哪些内容呢?首先是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有一课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农村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的认识是动物有生命,一般不会想到植物也有生命。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不必要的尴尬。其次是预设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能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能获得的发展。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中有一课《七色光》。我们都知道,白光是复合光,它由七种颜色的光组合而成。但是,我们的学生却认为白光是最简单的光。如果,我们课前对学生做了全面细致的预设,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对这一知识会深刻领会的。

实验器材方面。小学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探究。探究的材料的优化,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显而易见的。我觉得选择实验器材以实用为本,以方便为宜,同时注意材料的结构性。实验器材应是本课所必须的,学生感兴趣的,提高效率有用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验器材也要是常见的,尽量是容易准备的,还要考虑实验器材的反复使用性和经济性。当然,实验器材也要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层次性,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性,而不是随意的发散。有结构的材料应该是一步一步把课堂学习活动引入深处。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有不可预设的生成,但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课前做足预设,课堂上就一定会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预设。

二、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预测

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教学中要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契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预测,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预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这样预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预测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的预测不是凭空想象的。要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就应允许学生做出任何结论,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预测要加以肯定或鼓励。如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一课,学生知道溶解后,提问:溶解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这时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溶解的快慢与水温有关;有的说,溶解的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教师让学生把这些猜想和假设记录下来,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去通过实验验证。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动手研究,真正做到了自主探究。当然,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的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了初步预测,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初步提出的预测结果进行再比较、再分析。例如三年级上册《纸》一课中,在引导学生对“纸的吸水性有何不同”进行预测时时,学生作了多种猜想后,有的学生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肯定了“面纸比白纸的吸水性好”这一猜想。在这个预测中,学生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科学知识经验。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提出的预测符合事实时,教师马上点头同意,并且迅速把假设写在黑板上。而学生提出的预测是错误的时候,教师往往会紧锁眉头,不发表意见,让这位学生坐下。当一些学生提出的预测达到教师预设的内容后,就会马上中止这一环节的教学,进入到实验设计和验证阶段。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印象,凡是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假设都是正确的,就是结论。试想,有了这样想法的学生还会有探究的兴趣吗?在探究中,还会有失败的经历吗?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敢想,善于想,大胆想。教师则要认真对待每一个预测,应把孩子们的意见尽可能都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去经过探究,证明它们的对错。

教师还应发扬民主创造和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有所喜爱,从而对其所教的科学课程产生兴趣,消除焦虑等心理负担,积极主动性得到发挥,敢于做出预测。学生大胆的预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答案,而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自己去寻找各种答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试想要是没有课堂上教师始终营造的那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是无法进入真正的研究状态的。当然,学生预测的能力还不够,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鼓励他们大胆去想,让学生懂得预测应有所根据。

三、突显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 的基本理念。“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科学学习的目标。”怎样让学生小组探究更有效呢?首先、探究内容要具有科学性。科学探究内容的科学性是保证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的基础。内容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探究活动是否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而开展的。当然,只要学生去参与、经历就会有收获,但是不切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结合学生实际的探究内容是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我们的科学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科学探究活动,但这些内容有着理想化的色彩,有些活动的开展对于我们农村地区、农村学生是不太相宜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必要作改动,而这个改动必须要教师充分了解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比如苏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材中,有一单元为《养蚕》,通过养蚕,来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蚕的生长过程中的变态明显,让学生养蚕观察蚕的一生,归纳出蚕的生长过程中的特点。这样的课程设计非常理想。但是教学现状又如何呢?我们有些农村地区不养蚕,学生没有见过蚕,甚至连老师也没有见过蚕,更谈不上什么养蚕的经验了,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最多就通过投影、多媒体展示一下蚕的生长周期。这样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只是一个知识上的积累,而对于科学课程倡导的“科学探究”、“经历探究过程”是背道而驰的。作为科学教师面临这样的现状,是束手无策,还是积极的处理教学内容呢?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经历学生乐于参与的探究活动,而这个内容的处理要体现有利于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探究的。

其次、探究角度的多样性。一方面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探究。在设计实验时允许学生按照自已的思维角度去探究。如在探究《电磁铁》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己方式进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在学生研究得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一种因素有关之后,通过探究后的交流环节,他可以结合同学所获得结果,内化、建构成自己的知识。这样就提高了课堂研究的效率。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研究学习,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方法指导。另一方面研究层面的多样性。科学课强调学生开展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面进行研究。比如教学《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中观察蜗牛时教师允许学生从个人角度度去进行观察,学生会有很多研究的内容,有的研究蜗牛怎样出壳,有的会研究蜗牛怎样爬行,有的会研究蜗牛的生活环境等。通过研究记录、交流,学生可以比较全面地去认识蜗牛。这就要求既要用不用方法、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同一事物也要从同一事物的不同层面去展开研究。科学探究中学生能多角度地去实践,对培养探究兴趣、探究能力,提高探究的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保证探究时间的充足性。时间是保证科学探究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很多时候,我们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完整性,很多探究活动刚开始就喊停。学生刚进入探究氛围,教师就急于要整理材料。探究只是一个形式,匆匆走过场。这样的探究怎么能培养出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呢?在课堂中,教师要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把时间的支配权给学生,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沉浸在科学探究中,让他们感受科学家的研究状态是一件快乐的事。不同的探究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每一个实验小组所需的时间也不相同,所以教师要处理好时间问题,多关注进度慢的小组,为速度快的小组预留任务。否则统一时间结束实验,必然有些小组在完成任务后注意力分散,关注一些与探究内容相去甚远的信息,而有的小组则会完成不了。所以教师既要给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又要处理好小组间时间的差异性问题。

四、实现学生真正的合作

“自主、合作”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应用频繁,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更好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探索发现与取得成功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作用,完成探究任务。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后,在组内对每个组员还须进行合理的分工和角色的调配。如设置小组长、记录员、操作员、发言人等。并且不断地轮换,实现小组角色互换,增进互动。同时要求他们在讨论时,既要能有根据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又能与小组同学相互协调,愉快地完成合作任务。其次、合理安排合作内容。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实际而用,不可滥用。特别在合作讨论问题的设计上,其内容要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一般的操作实验题、开放题、意见分歧题,易混难辩题目,均可采用,以保证学生讨论的趣味性和挑战性。第

三、做好“导”和“放”。小学生的合作讨论自控能力存在欠缺,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既关注局部,又顾及全班;既把握进度,又要把握主题。对有困难或偏离主题的要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引导,但不能包办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最后、树立典型,评价促进。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观察小组合作活动,发现小组合作中出现教师期待的好的行为,要及时进行表扬,并向全班说明他们受到认可的原因。无形中使他们成为其他小组模仿的对象。

五、必不可少的课后拓展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科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我们在教学中,总习惯把拓展当作标签,在每节课的最后说上一句“这个问题我们课外继续研究”。但是,我们有多少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有这样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外进行研究呢?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研究在课外没有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的可能性有多大?所以,教师要么不布置课外探究活动,如果安排了,就应将拓展探究活动落到实处,应加强指导与督促,要有适当的反馈。把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真正引向生活,走向社会,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课外延伸,这是一个不可或却的环节。我们知道,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定,要上出不是流于形式的热闹的活动课,而是要有科学味的、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科学课,必须有所取舍,比如创新、精细等目标就无法在课内很好地体现。所以,还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探究活动,实现科学课有效性的大幅度提升。如在课内建造一座房子,是老师规定的材料,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的,做出来的产品大多功能统一、外型类似、技术粗糙。我们可以在课快要结束时,教师给学生观看其他房子模型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作思路,让学生课后继续研究房子的设计。在适当的时机,全班或全校可以组织一个房屋模型展览会。我想,引领在课堂,提升在课外。更多的教育资源存在于课外,学生更多的创造智慧也可能在课外,在广阔的自然背景中。因而,课外的拓展对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6.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浅议 篇六

浅议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前言]

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主题是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

时代呼唤创新人才,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十年里,课堂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推进,改革的核心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人们关注的重心转移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效教学是什么样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如果衡量教学的的有效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性教学?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课程改革

为了落实自治区教育厅2012年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岗位培训有关精神,我参加了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教育厅杨宏轩老师通过讲授、案例分析、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进行培训,让我感受很深。也使我回来后在思索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怎样进行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中指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的教学。总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益、教学有效率。

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标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二、创设生动有效情景导入新课是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一

一节成功的好课是从引人入胜的精彩导入开始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是决定一节课上的成功与否,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上信息技术课比上网玩游戏、聊天更有趣更有意义。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认知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身临其境,集中注意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殿堂。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我在参加自治区继续教育培训中,曾看到这样一个案例《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导入新课的:

这位教师的导入新课是以“甘肃校车交通事故为案例”进行导入新课的。刚开始一看,这位老师导入新课题材选用如今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是与学生有切身利益的话题进行引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仔细一看,“校车事故”是一个深重的话题,学生刚一上课,就看到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事实,听到这么深重的话题,学生还能有学习的兴趣吗,而且这个话题与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又能有多少联系呢?

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故事情景创设法、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法、温故知新创设情景法、创设问题情景法等等。信息技术课有它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教师都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较低,所以我提倡应用创设问题情景法,可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说话。教师有意识地层层设置一些递进式的问题,在课堂上不断地随机抽问学生,并根据回答情况不断追问,及时捕捉有利的生成性问题加以设问,就能使学生表达出来。这样,也迫使学生思考、探究。

三、有效指导是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二 信息技术课有它的特殊性,动手实践的时间多,我们在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去学习,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学习,而不是讲授,不是灌,而是导。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自学课本,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难点上多分析多思考,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根本的保证,方式是突破的法宝。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质疑问难的方法,做到善疑善问,激发学习热情,使其获得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的效果。例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个案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选择恰当的图表呈现数据”。我在听了好几位老师讲这节课,教学设计有新意有思路,教学环节设计的也合理。但却忽略了这个细节,没有突出重难点。而本节课这位老师,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翻开书本,引导学生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诱使学生在进行了分析和思考。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分层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三

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就应该提前备学生,在布置任务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生合理搭配,积极探索问题,让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带动手操作慢的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得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在2011年全市优质课比赛中,小学组有一位王娟娟老师讲的《在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学生在进行练习制作作品时,教师在班上巡视指导学生,并注意发现学生在制作作品中出现的问题。挑选代表优、良、中三个层次的作品,在适当时机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全班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评价。学生根据这些反馈不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修改,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效果。因为学生能力的差异,必定会有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先完成作品,所以这位老师要求这些先完成作品的学生去帮助同组的未完成作品的同学。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又能发挥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协作活动中的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协作学习过程,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来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我们见到的很多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任务一布置,就不在管了,小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动手操作的总是那几个同学,不爱动手的依赖性强的永远都当旁观者。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首先,要教给学生合作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当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后,可能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可是往往却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怎样进行合作。

首先课前备学生,课中让学生学会分工与协作是合作学习效率提高的先决条件。教师要进行科学分组,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并让学生推选成绩较好、乐于助人、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接着,让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给自己的小组起名字,激发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勇于承担任务,既要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教师在指导合作时,还要注意观察,尽可能给每一个学生参与合作的机会。特别是对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和胆小内向的同学,应当多加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有信心参加到合作活动中来,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能用自己的语言规范地、流利地发表见解。

“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持续健康地发展。

7.浅议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篇七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策略,有效性

英语是高中课程中一门重要的课程, 也是高考中一个占据很大分数的考试项目。高中英语的教学好坏, 从应试方面来说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升学情况;而从学生素质的培养方面来说, 英语教学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掌握以及应用的情况, 从而对于日后的职业生涯或者是日后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所以, 高中英语的教学可以说对于学生来讲,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都是极其重要的。并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深入, 英语在日常生活中将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大量的教学实践都证明, 如果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这将会很好的培养出学生在自学能力上以及认知能力方面的优势, 从而能够有效的激发出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进而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效果。所以, 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一个能够更好的让学生自己发现到英语学习中的问题, 进而主动的分析问题, 最后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日常的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 老师应该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只有这样才会使得他们在英语课堂上能够带着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问, 从而更有目的、更有重点的进行听讲, 这样使得教学更加具备针对性, 也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这样做的好处不仅能达到省力效果而且还比较省时。

学习方式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因素。老师的教学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式, 所以要从本质上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就需要老师自己转变其教学的模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通常都是老师过度的强调其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同时学生也是盲目的进行接受, 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 对于英语的学习逐渐变成一种被动接受和记忆, 这样的教学方式其教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所以, 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改变老师传统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他们能够更有效的进行学习, 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具体在实践过程中, 老师应该要尽量让学生学习自主, 帮助他们形成和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引导他们建立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 从传统的灌输式学习变为一种创新式的学习, 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老师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

老师在教案和教材上进行良好的准备工作是极其重要的。目前, 很多学校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情况, 那就是教案有固定的格式以及公正的书写, 这样的备课就很难具备良好的实用性, 很多老师上课过程中根本不会采用, 而这种备课唯一的用处就是要应付各种部门的检查。所以, 这样一来就很难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作为一线的教学老师,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做到好好研究和吃透教材, 这里面也包括了上课内容以及课后的练习, 必须要认真的研习教学的大纲, 认真系统的做好教材的研究工作, 从而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难点和重点, 对于教材中的练习题的难易程度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 还应该要合理和认真的安排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此外, 还需要在教学中注意重点和难点的调节, 可以分散重点和难点内容,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 通过课堂上的提问、作业布置情况以及考试等不同手段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的态度等。并且还需要做好这方面信息的反馈工作, 弄清楚学生是在哪些章节或者是哪些部分出现了困惑, 哪些问题是具有共性的, 而哪些又是单纯的具有个性的问题。只有对于学生的基础摸索清楚, 才能有助于其制定更加合理和科学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案, 确定教学的手段和考核的程度。

三、注重教学方式的科学结合和使用

课堂教学, 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在关于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的各个因素之中, 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也逐渐的成为了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在英语教学中, 老师可以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老师更好的达到教学的效果, 也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效率。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能够将图像、图形以及文本和动画等多媒体的信息共同作用于学生, 使得英语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能够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二是利用多媒体的特点能够创设出更加直观的教学情境, 给学生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得英语教学趋向于生活化, 使得学生能够产生想要表达的欲望, 增强了学生的交际的能力。

第三, 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突出教学的难点以及重点, 减轻老师课堂书写的工作量, 从而使得老师具备了更加充足的时间来讲解书中的知识点, 有效的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海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构建搞笑英语课堂[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10.

8.浅议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八

一、有效教学应具备的特点

有效教学的特点是:1.促进学生诸方面健康发展。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所以,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教学具有科学性。教学安排要从学生、班级、学校实际出发。3.教学具有特色。人是具有个性的,由于人的个性不同,决定了人的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不同。因此,教学要合乎“人情”,顺乎“天理”,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能力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体系。4.教学具有创新性。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务实求新,不断探索实践,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二、有效教学应体现以下几方面

1.教学目标正确。确定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过程是根据教学目标而实施,因此,正确的教学目标保证课程的质量。

2.充分准备课程。有效教学是以充分的课程准备为前提。主要是教师的备课,备好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3.科学组织教学。科学地组织教学,是指教学实施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活动、确定科学的教学方式。科学地组织教学,表现在教学活动安排有条不紊,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使教学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顺利正常进行,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教师讲解清晰。讲解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通过清晰的讲解,能促进学生清楚、准确地理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进步和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做到讲解清晰,实现教学目的。

5.师生关系融洽。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也是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使学生好学、乐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帮助学生得到最佳发展。

三、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广大教师采取有效教学策略,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精彩的课程导入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认知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身临其境,注意力集中,迅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2.动手实践操作是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学的全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为实践操作奠定基础。学生在全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质疑问难,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小组合作学习是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策略之一。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将自己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积累的信息与小组成员共享。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采用讨论、对话、辩论等形式,对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充分论证,提高学习效率。

四、高中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实施步骤

1.认真备课,为有效教学打好基础。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备教材:就是备教学大纲、教科书、参考资料,熟悉教学内容。教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教材章节之间的联系,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备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要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避免在教学中出现传授知识过深或过浅,不适合学生的口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并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设计如何进行个别指导。备自己:信息技术课教师除了平时的教学工作外,还有很多对电脑的维护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上好每一节课,做好上课以外的每一项工作,使自己精神面貌處在最佳状态。

2.精心设计教学,上好每一节课。(1)加强教学组织管理。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环境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主要是学生的实践操作。在计算机房上课的时间较多,由于机房中干扰因素多,课堂教学管理难度增大,因此,严格课堂纪律是很有必要的。从上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要强调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2)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导入课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导入,可通过生活、学习、游戏等情境模式应用于教学导入。即通过画面、声响、实物、展播、描绘等手段创设与课程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3)任务驱动,有效导学。信息技术课是以实践为主的、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在营造的情境中将教学内容任务化,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通过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知识或形成技能。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不失时机地引导、点拨。例如,在某项操作之前或操作之后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提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寻求解决的方法,迅速达成教学目标。(4)合作学习,有效达标。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的形式,采用对话、研讨、争论等方式对问题进行论证完成学习任务。可以随机分组、学生自愿结合、教师分组等形式,无论采取哪一种分组形式,都要确保小组成员人人参与、人人提高,使整个课堂充满和谐合作的学习气氛。

3.科学评价,促进教学。有效教学评价分为学生自我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学生自我学习效果评价,即学习过程的自评与互评,就是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和互评;课堂随机作业展评。即由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展评。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互相学习、互相激励。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即教学反思,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及时分析整个教学中的得与失,及时征求学生的意见,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以备改进教学设计。

9.浅议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九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高中教学中的实施,课堂教学要求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中“情景教学”作为新兴的有效教学手段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高中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容易造成学生厌学、提不起学习兴趣等情况。高中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转折点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根据“情境”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让学生深入课堂教学,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素质教育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锻炼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根据“人本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在教师引导下提高成绩。根据高中化学实践性强、理论性强和科学性强的特点我们可以得知,只有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合适的情景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感受趣味性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有效课堂 探究性学习

“情境创设”作为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作为条件,以发挥课堂学习的活跃性作为手段,以实现高效学习作为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高中化学课堂要想与时俱进就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启发式、合作式、自主式”的教学。

一、开展情景化导入,实现有效化学课堂

好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交流中实现的,首先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主动引导下实现自我学习和发展,在具有情境性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所在。

1.引入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深入课堂内容。由于高中化学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转换成其他模式。首先教师要根据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整合、分析,进而根据生活经验搜寻实例,通过在课堂中对实例和知识的相互融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融入生活”的贴切感。例如在知识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习中,教师先根据这一知识存在的特性向学生提出基本思考问题:“随着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同分异构体数目增多,我们如何在常用名不够的情况下命名呢?”在学生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导入法进行解释:“例如居民身份证,每个公民只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证号码可以使用,有机物的名称也具有这种单一性和不可重复性。”

2.引入实验化教学,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科学性融入课堂情境教学。高中化学本就是实验性较强的科目,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开展课堂情境教学。实验作为趣味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能够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情境课堂的主动性。例如在“酚”这一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准备相关实验材料,先通过向学生展示奇妙的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毛笔蘸取苯酚溶液在白纸上进行涂画,把纸晾干后放在木架上,然后用三氯化铁使用喷雾器喷在白纸上,白纸上就会出现紫色的绘画,教师根据学生对这一实验的兴趣引出课堂教学内容,使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开展问题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

问题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然后为学生设计出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深入问题情境的过程实现自我学习及发展,从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合作学习能力的进步。

1.注重问题在课堂导入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的习惯。课堂导入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需要教师的合理利用。教师要通过合理科学的问题情境导入课堂教学,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进入课堂。教师对于问题情境的使用可以通过“任务教学法”进行,通过课堂导入时的问题设计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例如在“硝酸”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本节课的自主探究学习:(1)硝酸泄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2)对装运的运输车的制作材料都有什么要求?(3)消防员在处理硝酸泄露情况时应该准备哪些措施?(4)在泄漏后应该做哪些紧急处理?(5)通过知识的阅读总结硝酸的物理性和化学性,等等。

2.合理发挥问题情境的教学使用,促进学生多种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生布置分组学习的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合作共赢这一优势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学习特点进行互补划分,将5―6人分为一组,通过课堂内容的主题进行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例如在“氯化氢”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化学知识设计喷泉试验,由于实验器材有限,教师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较多,因此小组内要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位成员都可以深入课堂活动中。通过取一烧瓶氯化氢气体,用滴管压进去少量的水然后将烧瓶倒置在石蕊溶液中观察,根据实验前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仔细分析实验现象,进而达到完成问题情境教学的目标。

三、创设故事情境教学,促进趣味化学课堂

化学知识所具有的微观性和抽象性是教学难点之一,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学手段将化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故事情境教学”作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通过活跃的故事气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和学习。很多化学知识都是化学史上一些伟人经历过一些生活、知识和思想的碰撞发现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名人逸事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巩固学习知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有些元素的名称不容易记忆,教师可以根据元素背后的故事加深学生的记忆,比如元素发现故事:门捷列夫在1871年时宣称一定存在一种“类铝”的元素,但并没有引起别人的太大注意,直到1875年布瓦博德朗对铝和铊进行光谱性质研究时发现了两道紫色光线谱,最后通过门捷列夫的帮助完成了这一新元素单质的性质实验。学生通过这种人文故事会更好地融入课堂,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也提高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通过对高中化学中情境教学的设计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要立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生的持久性全面发展为基础,从而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打造高效课堂,进而促进高中化学课堂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0.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浅议 篇十

——PEP 7 Unit 2 Read and write 课例分析

语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读懂语篇,更让学生对语篇产生兴趣,在阅读中丰富文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的快乐,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段英语阅读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过于注重词句学习,忽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阅读与理解;提出问题不切合学生实际,不能引发学生思考;缺乏阅读策略指导,忽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等。

下面我以陈贤德老师PEP book7 Unit2 Read and write的课例,谈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高段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读前设计,直截了当,聚焦文本主题 1.开门见山,直切主题

在整堂课开始,教师与学生进行了简短的互动后,自然而然地切入主题:Today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简洁的导入,避免了以往过多读前活动所带来的琐碎繁杂,使学生能集中注意,聚焦文本。2.巧妙提问,预热新知

在揭示本课主题之后,陈老师没有急于进入语篇教学.而是设计了一连串问题,如:How do you go to school? Are there any other ways to go to school? 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文本与以往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扫清语言障碍,引导学生迅速进入阅读状态。

二、读中活动,整体推进,关注思维发展 1.以听入手,了解文本大意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活动的开始,陈老师先采用听力形式,让学生通过听,了解文本内容的梗概,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探索更精细内容的兴趣,学习效果良好。2 有效提问,梳理文本框架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习惯以完成课后问题为目标,为了提问而提问。而在本课中,陈老师的问题设计相互链接,连贯性概括性极强,活动形式各不相同。首先陈老师抛出How do they go to school? 请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圈出文中出现的上学方式,接着提出问题 Where are they from?要求学生划出文中出现的四个地点。而后根据地点和交通方式,请学生进行搭配。以上问题设计,以地点和上学方式为抓手,展现了不同地域孩子们上学的不同方式。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和理解,把握住了文本的布局与框架。3.精读文本,获取具体信息

文本共有四部分构成。陈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均匀受力,而是各有侧重。比如第一段文字简单,学生能够借助书本插图迅速理解其含义。因此陈老师对于这一段的处理用时较少。而其他三段则通过寻读,精读等方式展开充分的阅读活动。对于语篇中存在的阅读障碍,如生词sled和ferry,陈老师请学生借助课文插图以及简笔画形式使学生明确其含义。又如,四个地点的读音是朗读时的难点,陈老师先请小组朗读然后听音模仿跟读,突破教学难点。4.联系生活,表达真实情感

在精读第四部分时,陈老师请各小组自由朗读,找寻Why did children go to school by ferry? And Why do they go to school by plane now? 当学生找到文中相关信息后,陈老师遂问 How do you think about going to school by plane?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并联系自身感受进行表达。再比如,当学生们讨论Children in Jiangxi go to school by ferry时,老师适时插入 In Dongguan, there are many rivers, too.But why don’t you go to school by ferry? 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文本内容相结合。

三、读后拓展,突出运用,提升文本价值

读后活动是对于语篇阅读质量的检测评估,也是对文本的拓展、延伸和运用,陈老师在本课为我们做了良好的示范。本课的拓展活动是通过口头和书面展示,描述某地孩子们的上学方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出建议。首先陈老师请学生为文本中四个地域的孩子们上学给予出行建议,以选择的形式展开。其次陈老师请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为班里坐车上学的同学给出建议。接着老师呈现更多图片,请学生选择其一,写一写不同地域的上学方式并给出建议。该活动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有利于学生练习和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总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多思考、多分析、多反思,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职工不违章作业承诺书下一篇:综合办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