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的通知

2024-10-05

关于开展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的通知(精选15篇)

1.关于开展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的通知 篇一

沽源县关于举办小学数学、语文 “同课异构”

教学展示及研讨活动的通知

各县城、乡镇小学: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小学数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给全县数学、语文教师提供研究与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按教研室本学期活动安排,决定举办全县数学、语文“同课异构”教学展示及研讨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

数学:五六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语文:三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教导主任带队

二、时间、地点:

数学: 11月17日上午8:00 签到,8:30 上课,第一小学多媒体

语文:11月17日上午7:50签到,8:20 上课,平定堡镇寄宿制学校

注:参加活动的老师要注意安全

沽源县教育局教研室

2011年9月15日

沽源县品德与社会、科学优质课参赛教师分配表

2.关于开展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的通知 篇二

●●落实“同课异构”教研的各个环节, 提高教学实效

1. 方案设计

(1) 确定同一主题

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 即同一教学内容。只有确定这一主题, 才能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进行比较式的研讨。共性与个性是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联系, 比较的过程追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没有了“同课”这一“同”, 比较就失去了基础。

(2) 集体备课

这一环节要求每个组员参与集体备课活动, 先揣摩教材编排体系、编排意图和编排的指导思想, 之后谈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 再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智力特点、兴趣爱好及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 每位老师谈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 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 交流自己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设想和疑问, 交换可利用资源, 把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值得注意的是, 许多人把此环节变成一个人的工作, 没有交流, 没有讨论, 为“异”而异, 这种备课方式完全抛弃集体备课, 变成一人单干, 这是不可取的。

(3) 个人设计

教师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后, 根据教研组内讨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进行了筛选, 开始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知识背景、情感体验, 构想出了能呈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预案。这一过程是教师个体独立备课的过程, 最终我们可以看到针对同一主题的教学设计有了更多的灵感、更多的文本解读、更多的教学和学习的方法。

例如针对教学主题《信息的编码》, 一位老师就有这样的设计:我在课外了解到一个消息, 在学生中流行玩一款单机游戏:植物大战僵尸, 有时课间还能听到他们在讨论游戏攻略。针对这种情况, 我设计了利用Ultra Edit软件修改游戏数据文件user1.dat的教学环节, 把其中代表游戏金币的内码修改, 这样金币一下子变成了自己想要的数量, 但这儿涉及到一个现实问题:UltraEdit里的内码必须能看懂, 所以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进制的转换, 字符或汉字的编码等知识的讲解, 本节课的内容也就全部抖落了出来, 最后利用知识把游戏的修改内码问题真正解决。通过这节课, 我想学生不但学习了相关的知识, 也让游戏变成了学生手中的一个摆弄的道具, 使学生对于游戏中的金币或装备的虚拟本质有了全新的、正确的认识。

2. 课堂教学、会诊式研讨

正式课堂教学后, 教研组内开展会诊式研讨, 先让上课教师自己说出教后的感悟和困惑, 教研组其他成员再提出自己的见解, 对上课教师教学设计的把握层次 (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机智) 、上课过程与教学设计过程的呼应、落差、升华进行广泛的讨论与交流。

上面的上课教师通过游戏作为引子串起整个课堂, 学生兴趣大增, 但要注意必须引导好学生的注意力, 控制好教学节奏, 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游戏本身上。

3. 方案修正

执教老师在听取了教师的建议之后, 反思自己的得与失, 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使教学设计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 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 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 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完善教学设计后, 再次进行课堂教学, 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再次听课。由于有前面几次研讨的基础, 在再次课堂验证中, 执教教师往往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得到充分的体现。

4. 撰写材料, 资源共享

最后, 上课老师把成功与失败的教学片断摘录下来撰写教育后记、教育日志、案例分析、同时结合教师们的评课建议, 然后将其收藏在学校教学资源共享网上, 以便全体信息技术组教师日后的借鉴, 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的原则。

●●“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问题和思考

1.“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大大加强了教师的工作量。老师们在完整地完成一个主题教研后往往感觉工作量太大, 甚至影响了其他的工作, 所以必须考虑如何提高教研效率、减轻老师们负担的问题。

2.“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很明显可以跟校本教研很好地融合。校本研修使教师经历“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是否解决问题—又发现什么问题”的过程, 这种以行动研究为基础的研修过程与同课异构整个活动步骤“同曲异工”。但在具体操作上如何进行还存在很大地探索空间, 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实践整合。

3.关于开展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的通知 篇三

我有幸参加了在县第三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异地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几位老师分别执教了同一课题,但给人感受到了每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风格,形式多样,展现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

每位教师的教学内容虽然一样,但是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徐老师的课平实、质朴,好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时而舒缓、时而激情澎湃,让我们身临其境,同时她让学生熟读课文,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寿光世纪教育集团的魏老师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感动,她让学生自主读书释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升华感情,在读中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作用,学生真正体会到情感后,就势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读。听魏老师的课似乎听评书一样,是那么的让人着迷。寿光世纪教育集团孙老师带给我们的是另一番感受,孙老师给学生提出了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感受课文的内涵,在教学时让学生讨论,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语句去交流。

在短短的40分钟里,老师们并没有因为时间短暂而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都非常重视对生字词的解读,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理解生字,为理解课文的内涵扫清了障碍。这是语文教学的传统优势,决不能放弃。所以语文的课堂改革大家一定要记住:先夯实好基础,然后追求创新,决不能放弃我们的好传统,片面追求创新。

同课异构各显风采,大家的设计都有独到之处,教学风格各异。教学设计是一位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把握的程度的体现,是教师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体现,是教师如何用教材资源的开发资源的体现。在课堂设计中,大家都体现了课标要求,大家尽量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4.关于开展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的通知 篇四

一、活动目的本次活动以“高效课堂”为核心,通过“同课异构”方式来开展。旨在让不同的教师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相同的教材和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展示不同的设计风格,塑造出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本次活动将充分展示我校三校区骨干教师的教学特色和精神风貌。借助骨干示范、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行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本次活动还将进一步加强本部与分校校际教研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学校教育集团化进程。

二、活动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以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尊重知识、尊重学生,关注知识的呈现和生成,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构建高效课堂。

2、均衡发展性原则:校际联动,着眼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教师提供相互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

3、积极参与性原则:本部、天河附中、顺德附中三校区在教学处的组织下,所有学科教师要认真参加观课和评课。

三、活动组织

(一)领导小组

组 长: 郑炽钦

副组长: 左春华、全汉炎、姚训琪、蔡骘

成 员: 黄冬玲、何梅、付爱民、肖明良、曹莹、谢辉志

(二)组织形式

组织校区

组织时间

参与学科

校区负责人

天河

4月13日

数学,政治,地理,生物

肖明良

顺德

4月14日

语文,物理,历史,艺术

谢辉志

本部

4月15日

英语,化学,体育,信息技术

黄冬玲

四、活动安排

周次

时间

活动内容

第三周3月4日

本部各学科确定并上报参加本次活动的骨干教师名单

第四周3月7日

召开全体学科组长会议,下发活动方案

第五周3月14日

①各校区确定教材与课题

②上课教师熟悉教材和了解学生情况

第六、七周3月21日至4月1日

各学科组组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第八周4月4日

①将教学设计上交教学处(注:请统一规范使用学校教学处提供的教学设计版本),以便存档

②各校区确定上课和评课地点,落实上课课室的设备

③各校区教学处制定具体的日程安排(含科目、课题、节次、具体上课时间、评课地点等活动内容),并报另两个校区教学处

第九周4月11日至15日

①各学科组按要求推出“骨干教师同课异构”课堂教学

②各校区教学处印发日程安排并发放到参与活动教师手中

②科组长组织好学科教师进行观课和评课并进行研讨实录

第十周4月18日

将研讨实录上交教学处,以便存档

五、活动要求

1、没有特殊原因,原则上要求全体教师参与本学科的观课和评课。

2、科组长要积极发动学科教师协助上课教师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工作,如:收集资源、打印教学设计等。

3、科组长组织好学科教师进行观课和评课并进行研讨实录。

4、上课教师所在年级以本部为准,上课内容以承办校区教学进度为准。

5、各校区可安排每学科1-2名教研员或教学专家参与观课和评课。

7、各校区提供本校的课堂教学评价表供观课教师使用,并做好发放和回收的工作。

8、各校区教学处安排好课堂录像、组织(凳子和饮用水等)和宣传工作。

5.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 篇五

为给教师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经开区外国语学区语文教研组在列子小学多媒体教室进行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研讨活动分为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等环节。教师们从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到同评一节课的整个环节中,各显神通,学思研教合二为一,掀起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高潮。列子小学赵芳老师执教的《桥》一课,线索明确,条理清晰。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字句铿锵,使学生入情入境。在扎实的品读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读的有层次,有感悟,有深情。阅读教学做到了情境交融,难能可贵。外国语小学耿慧敏教师执教的《桥》一课,以小说的三要素复习导入,是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教师抓词品句,做得十分到位,扎扎实实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了真正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互动交流环节,大家对两位教师执教的这节课展开了积极的交流与探讨,对同课异构教学课从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师生互动、组织形式等各个层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点评,提出了自己的深入思考和见解,不仅引发了外国语学区语文教师之间智慧的碰撞,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最后,外国语小学副校长郑国延校长和列子小学刘敏做出总结,让教师们对教学态度、授课方式、教学思路、教学效果等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此次活动,让老师们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为外国语学区的语文教学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关于开展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的通知 篇六

一在比较中理解意象

词中“黄昏”这一意象是饱蕴愁思的, 钱钟书先生就曾说:“盖死别生离, 伤逝怀远, 皆于黄昏时分, 触绪纷来”, 所谓“最难消遣”。然而如果仅仅让学生以自己生活体验来理解恐怕不能深入, 于是笔者就展示了以下一组诗句:“日之夕矣, 羊牛下来。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诗经·君子于役》。“日长帘幕望黄昏。及至黄昏时候, 转销魂。”——苏轼《虞美人·冰肌自是生来瘦》。“怕黄昏忽地又黄昏,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黄昏时分, 暮色四合, 天色黯淡, 更容易触发人的愁思。这些诗句都敏锐地抓住了“黄昏”这一意象来表达主人公的愁思, 通过这一比较, 同学们更理解了, 黄昏时分是思念的时分, 是因思念而销魂的时分, 更何况词人所处的黄昏是“冷落清秋节”的黄昏呢?

对“黄花”这一意象的理解, 笔者同样运用了比较法。赏析这一意象之前, 笔者先抛出一组古人用以喻人的花的意象。

古人常以花喻人。林黛玉“闲静时如娇花照水”, 《诗经·桃夭》中的新嫁娘是“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崔护于都护南庄遇见的女子是“人面桃花相映红”, 李白、白居易笔下的杨贵妃就更是“清水出芙蓉”“芙蓉如面柳如眉”, 连流泪都是“梨花一枝春带雨”, 这些花多美艳多娇柔啊, 而“黄花”太逊色了, 你们觉得呢?

这不禁引发了学生对这些意象的比较探究, 如此之多美艳娇柔的花, 词人为何偏偏选择“黄花”来自喻呢?进而意识到“黄花”更妥贴。外形淡雅清秀, 花瓣纤长, 枝叶柔弱细瘦, 开放于秋季, 瑟瑟西风之中, 摇曳不已, 让人感到柔弱憔悴, 与词人因相思而消瘦憔悴之形态相近。且是眼前景, 拿来作比, 更加自然。

但仅如此理解还不够深入, 笔者于是又抛出《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与《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这两句, 学生恍然, 菊是孤高无尘品格的象征, 这里以“黄花”也就是菊自喻, 显示了词人自我的高洁。这之后, 笔者又展示了另一首咏菊词《多丽·小楼寒》:

“小楼寒, 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 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 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 徐娘傅粉, 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 风韵正相宜。微风起, 清芬蕴藉, 不减酴醿。渐秋阑、雪清玉瘦, 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 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 浓烟暗雨, 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 留得几多时。人情好, 何须更忆, 泽畔东篱。”

词中除了赞美白菊的天生丽质、纯洁高雅的自然美之外, 还处处透露出自己对品行高尚的雅士的钦慕。这样几番比较, 学生更理解了“黄花”这一意象所寄寓的不仅是思念之愁情了, 更是以菊自咏, 一语道出自己会像陶渊明那样轻视鄙俗, 不甘随波自流, 要保持自己高风亮节的志趣。而将之与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中菊之意象比较, 让学生又进一步理解了“黄花晚节稥”, 以“黄花”作喻, 同样也是在对远方的丈夫表明, 她对丈夫的爱情, 也像黄花那样历经风霜而坚贞不屈, 暗香沉郁。

二在比较中体味情感

对“薄雾浓云愁永昼”句中之“永昼”, 学生容易体味到的是, 永昼是漫长的白天, 就是说词人整个白天都在思念丈夫, 在愁思中度过的时间很久。但这显然还有些空洞。于是, 笔者将之与王实甫《西厢记》中一片段做了比较:

张生收到莺莺小姐晚上约会的柬帖后, 非常高兴, 可是看看太阳, 哎呀, 怎么还挂在天上?他想着“安得后羿弓, 射此一轮落”, 可是当要和莺莺分别时, 却又是“恨不教倩疏林挂住斜晖”。

这样, 学生在对张生“有美人兮思之如狂”的忍俊不禁中, 也更为深刻地理解了词人对丈夫的思念确是“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啊。古人说“欢娱嫌日短, 苦愁怨更长”, 的确如此, 思念中的人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所以, 白昼确实太漫长了。

那么, 对“半夜凉初透”句, 又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体味词人的愁思入骨呢?

首先, 笔者将之与杜牧的《秋夕》作比较:记得杜牧《秋夕》中有“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其中也有“凉”字, 此处的“凉”是否仅仅是夜色之凉呢?学生比较探究之后, 明白此两句皆“一语双关”, 有同工之妙。杜诗中之“凉”, 不仅是夜色之凉, 更是君情之凉, 孤寂宫女们的内心之凉。同时也深入体味了词中之“凉”, 这不仅仅是身体所感受到的秋之凉, 更是心理之凉。词人直至半夜都辗转反侧, 无法入眠, 只觉秋凉透骨, 心中也倍感孤寂凄凉。

其次, 对“初透”两字, 笔者又将之与白居易《夜雪》作了比较: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白居易《夜雪》 (PPT展示: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李清照和白居易感觉到“冷”或“凉”的时间相同吗?

比较探究后, 学生发现了两者的不同。白居易是冷意已经入侵很久才被冻醒, 而词人是一直未睡, 在孤寂中感受到夜晚的时光一点一滴地流逝, 并用最敏感的心捕捉到随时光的流逝, 物候的哪怕最细微的变化。显然, 词人作为女性, 心思更为细腻, 愁情更为刻骨。

诗句“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历来为人称赏, 而“瘦”字尤其被人称诵, 但学生对其中的妙处能赏析到几分呢?笔者同样通过比较法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

首先, 笔者对学生说道:刚才被同学们反驳了, 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浅陋, 可是还有一点我认为的不妥处, 你们未必能反驳我, 哪一点呢?“瘦”字, 很多文人墨客在诗词中都用。

之后, 展示了以下含“瘦”字的诗句:“别离滋味浓于酒, 著人瘦。”——张耒《秋芯香·帘幕疏疏》。“名缰利锁, 天还知道, 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小楼连远横空》。“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已《蝶恋花》。“消瘦损, 凭谁问?只花知, 泪空垂。”——韩元吉《六州歌头·桃花》。“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

之后, 笔者激发学生:你们看, 这“瘦”字是否用得太滥了?李清照《漱玉词》也用了四次。王灼《碧鸡漫志》说李词“轻巧尖新”, 我看, 这“瘦”字不过是陈词。

“一石激起千层浪”, 此语一出, 立即激发了学生反驳之心。有学生马上指出虽然用“瘦”字的很多, 但独李清照因用“瘦”字而获“李三瘦”的雅号。就本词而言, “瘦”字与“愁”字相照应, “愁”是因, “瘦”是果, 刻骨的离愁, 才使词人“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学生能有此思考, 笔者暗自欣喜, 但仍不以为然地刺激:有道理, 但这还不能令我信服, 这和“不辞镜里朱颜瘦”相比, 无非含蓄一点而已, 似乎无甚区别。

这一比较, 让学生陷入了更深的思考。经过比较探究, 学生更深入地感悟到, 这“瘦”字还形象地描绘出了茂盛的菊花在“力可卷帘”的西风中的凋零之态。因而, “人比黄花瘦”也就道出了人生的一种哀叹:如同这黄花在秋风中易凋零一样, 人之美貌, 人之青春, 甚至于人之生命是多么容易在愁思、寂寞、等待中凋零、逝去啊。这一“瘦”字让我们似乎听见了词人在向丈夫吐露这样的心声:“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这“瘦”实在是千年来孤寂中老去的女子们的一声长叹啊, 它让词人之“愁”摆脱了“为赋新词而强说”之轻, 而平添了几分“而今识尽愁滋味”的生命之思, 生命之重!如果说全诗是龙, 此“瘦”即为此龙点睛, 龙画得妙, 睛点得更巧。

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 不是结果。”笔者和同事们探究比较法教学时就深刻地意识到这点。课堂之上, 教师旁征博引, 在丰富的比较中, 或同中求异, 或异中求同,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考的过程, 而非仅仅得出知识的某个结果, 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提升他们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能力。

摘要:比较法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 找出研究对象异同点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我校这次“同课异构”语文教学展示活动对此做了一定探究, 认为比较法在课堂的有效运用能够使学生在比中鉴别, 于较中深入, 把握课文, 提高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比较法,《醉花阴》

参考文献

[1]张文强.学生主动参与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J].陕西教育 (科学版) , 2009 (Z2)

[2]黄娟.高中语文比较法探究[J].珠江教育论坛, 2013 (2)

[3]王健.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法教学[J].教育学理论, 2012 (S3)

7.小学语文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 篇七

-----听课心得

若羌县第一小学

武玥玲

这两天我有幸听了我校老师和自治区送课下乡专家苏静老师上的二年级语文《守株待兔》一课,还有李晨红主任的讲座,在听的过程中我感受颇深,同时也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

两位教师都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拜合提亚老师在开课时播放《守株待兔》动画,为学生学习营造气氛,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守”“株”的意思,进而理解课题。苏静老师则从课文插图入手,引导学生:“让我们一起去田间看看发生了什么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识字教学的层次性

《语文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新字的学习,以生字卡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先出示生字卡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抢读,看谁读得快,体现了自主识字、生生互动的结果,这是苏静老师的课堂。另外她把生字词放在课文里学习,在句子中理解,还用动画形象地演示了“窜”的过程和此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对“窜”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当然就记得更牢,从会认到会写,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一个层次性。

三、注重学生的诵读感悟。

读是语文课的根本,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不是一节好课。这两节课“读”贯穿始终,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老师读、学生读,全班读,女生读,男生读、默读„„等等。两位老师都注重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不同形式的读也是有不同的功能。出声朗读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集体朗读有增强气势、激发共鸣的功能;教师范读对学生不仅有示范作用,而且有激励作用„„特别是苏老师的课堂,师先读出语气再让学生练读,一遍一遍的指导,直到学生读出感情为止。并且指导学生把长句子分成短句子来读,还让学生在句子中加入表示声音的词读,如嘭,咚等,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兔子撞到树桩上的情景。

四、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拜合提亚老师在故事寓意的理解教学时,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再创设情景:如果你看到种田人在树桩旁等,你会怎么劝说他呢?苏老师也是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然后以此向前分析,最后自演种田人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劝说种田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说,把“要我学转变成了我想学”,最后老师再对学生的话稍加总结,理解寓意这个教学难点就不攻而破。

五、课堂评价很到位

两位老师讲课的语气都很亲切,孩子回答完问题后都有适当的评价,如掌声鼓励、语言表扬、奖励小红花等,孩子们看到同学得了小红花,自己就会努力,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也能使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更好的掌握本课的内容。

8.关于开展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的通知 篇八

一、活动目标:

1、展现两校教师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做到“相互学习、相互研讨、相互促进”。

2、通过本次活动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同课异构的对比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促进反思和实践的优化,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4、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积极探索“小规模学校如何有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和“新形势下校本联校教研模式如何构建”两个问题。

二、组织领导

为确实加强本次活动的组织管理,提高活动质量,特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本次活动实施工作。

组 长:薛友明(宝工子校校长) 方颖(长寿小学校长、书记)

副组长:张昕(宝工子校书记) 方韬(长寿小学副校长)

组 员:

于红波(长寿小学教导主任)

张志遐(宝工子校小学部教导主任)

杜莲凤(长寿小学教导副主任)

刘宏彬(宝工子校)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安排、准备阶段(10月14日―24日):

1、两校相互沟通,确定活动形式、年级、课题等,安排讲课教师开始着手备课;

2、讲课教师前期备课;

3、各教研组集体研课,对备课进行研究、提出修改意见;

4、讲课教师修改教学设计,完善备课。

第二阶段――第一次同课异构联校研讨活动(10月25日―27日):

1、长寿小学1-3年级教师讲课(10月25日)

2、宝工子校1-3年级教师讲课(10月26日)

3、联校研讨(讲课教师说课、反思;听课教师评课;相互交流)(10月27日)

4、本阶段活动小结。

第三阶段――第二次同课异构联校研讨活动(时间待定)

第四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四、几点要求:

1、讲课教师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将本次活动当作一次展示自己教学水平、提高自己专业成长的大好机会。在上完课后要及时写出教学反思,在研讨时要进行说课,说课主要说对教材的分析、教学思路的设计和教学的成败得失。

2、听课教师要认真听课,做好听课的记录;听完课后要写出听课的评价。评价要深刻、要中肯,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问题。

9.关于开展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的通知 篇九

一、有助于教育教学思想的革新

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形成强烈的冲击力, 它展现了教师的风采, 彰显了教师的个性, 给人无比的想象力和启发。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 大胆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模式, 更是让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形成了一种“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局面。

通过参加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不少教师从中受到了启发, 也进行了反思。有教师认为,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一样, 不同类型的展示课各具特色与优势, 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模式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 切忌跟风

教育教学改革的春风吹遍全国, 每个从事教育相关工作的人都如履薄冰。在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中, 必须要体现新课程理念, 要求学生的参与度。在这种评价机制的导向下, 公开课、观摩课、骨干课、新秀课大都有为秀而秀的味道, 当然也有非常成功, 让人耳目一新, 能够脱颖而出的, 但整体感觉是千人一面, 缺乏个性。教育应该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行业, 它为我们彰显个人魅力与风采搭建了平台, 不能为共性而抹煞个性, 使教育失去生机与活力。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的选择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从教师的实际出发, 从教材的难易程度出发, 如果抛开这些, 为模式而模式, 那教育就将是死水一潭。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富有智慧的引领者, 能够顺时而动。

2.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模式之间的有效整合

对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必须要改革, 但不是彻底的否定, 在重点难点的处理上还是要发挥教师讲的优势, 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节省时间。多媒体教学方式以直接、形象、容量大为特色, 两种模式各有千秋, 如何将一支粉笔与多媒体有效整合,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总之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教学手段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和适应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水平, 达到完成教学的目的。

二、有助于教学教研能力的提高

这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探讨教学的艺术, 交流彼此的经验, 共享成功的喜悦。同一章节不同教师、不同学生展现不同的精彩, 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的策略, 在交流中碰撞、升华, 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 可以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年轻教师可以学到老教师处理教材的丰富经验, 欣赏其对教材驾驭的游刃有余, 感觉到自己拥有天地的大小而不待扬鞭自奋蹄;老教师可以借鉴年轻教师的创新意识、大胆的设计和对教材的新颖理解, 用时代气息催促自己与时俱进。通过课的对比, 授课人结合自己所取得的效果, 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然后反思自己上这节课的过程, 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二次备课, 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通过讲评课, 教师与教师之间寻求差距与不足, 获得新知与感悟, 取长补短, 资源共享。每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都会使参会者或多或少在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设计的编制、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安排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与掌控等方面有全新的理解和收获。

实践是知识的主要来源, 因此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教学一线积累经验, 并进行反思整理, 不断完善自己的教研方式, 从而获得更加优异的教学成果。与此同时, 在教学一线, 与学生教学相长, 将学生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特点与教师的专业领域知识相结合, 则更容易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使一线教师也能在专业领域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避免了科研传统意义上“闭门造车”的尴尬。

“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教则空。”在日常教学生活中, 让“教”“研”两者相辅相成, 不断融合完善, 才能让我们在教学一线上走得更远更好。同课异构就是最好的桥梁和手段。

三、有助于教学影响扩张与延伸

同课异构可以在同一学校, 不同年龄段教师之间或同一年龄段教师之间进行。为实现教学资源的均衡发展, 也可以跨区域、跨学校, 甚至是跨省份进行。教育教学发展水平不同的省份、区域、学校之间通过同课异构, 为彼此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渠道, 尤其对渴望改变的教师与学校更是提供了一次机会。有老师说:“虽然教无定法, 但教学有规律, 也有技巧, 是一门艺术,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 我们要多听课、多学习, 否则, 久而久之, 我们会固步自封。”在观摩完兰州西北中学与北京161中学的同课异构课后, 有老师说:“知他山之高, 思己水之浅。期我之成功, 向高处更进步。”

通过这种模式, 可以宣扬、倡导某种教学思想或方法, 为大家提供展示和讨论的机会, 更为日复一日地重复相同的知识, 常年坚持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冲击, 知道外面的世界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促使其教学增加新鲜感与活力, 远离“匠气”。在当今这个知识不断进步的时代, 教师要传承知识, 就更需要不断地学习有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理论, 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探求。只有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拥有科研的一席之地, 才可以带领学生体味学科知识的最新鲜成果, 反之, 如果教师不注重自己的科研水平, 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所教的知识, 则会使学生获得陈旧知识而不利于学生发展。

10.开展同课异构的好处 篇十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实践者。要改变课堂教学,必须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由于教师每天都要上课,都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同课异构”研究是集体智慧和个人智慧的结晶,贴近教师教学实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融合,便于丰富教师的教学生活,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同课异构”能够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实用性强,容易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能研究、会研究,基于解决教学问题,教师愿意研究,并能自觉参与,积极实践。概括来说,有以下好处:

1、针对性强。校本教研的本质是“改进”。改进就是改不合时宜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旧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进就是将利于学生发展,利于教师成长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同课异构”研究不但能解决教师个人教学上的个性问题,还能解决教师群体中的共性问题,立足于课堂教学,着眼于问题解决,从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研究、分析、解决课堂存在的真实问题,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实用性强。“同课异构”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解决教师个人课堂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在同伴的讨论研究中得到启示和启发,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灵活应用,优化了教师个体的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而指导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强。教师有了成功的体验和感受,就容易内化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并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参与性高。“同课异构”研究以课例为载体,研究的是具体的一节课。和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教师的兴趣浓,热情高,容易参与其中,在讨论中,有话可说,有共同问题可研,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提出的教师是新课程的参与者、研究者。从而将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让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生活的幸福指数。保证了教师课堂教学常上常新,每次都有新的体验,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11.“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篇十一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语文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教师执行新课程标准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12月16日校教导主任潘兰带领6位语文教师赴昭阳区第三小学参加昭通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工程现场指导与“同课异构”活动,这次活动为参与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平台。

语文学科“同课异构”活动于12月17日上午开始,分两个环节进行,上午观摩授课,下午评课探讨。通过参加两个环节的活动,大家对语文学科“同课异构”活动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三位授课教师上课的优点和不足都有了清晰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观摩授课情况

我们分别观摩了昭阳区三小孔凡玲老师、昭通市实验小学赵渝溪老师、山东济南的张莉老师讲授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爱如茉莉》,3节课,真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有风味。从课堂效果来看,都能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每节课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的设计与组合都有了科学的把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尽显教师的独特教学风格。

(一)授课教师的优点

1、授课教师有较强的教学技能

上课教师都表现出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个人综合素质强,并根据新教材特点进行教学,教学中渗透课标要求和理念。如赵渝溪老师的授课过程细致入微、设计科学合理、风格独特见长、形成了自已的严谨治学的教学特色;张莉老师教学思想转变较快,课上能落实语文课程的要求,尽量面向大多数学生。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组织、指导、合作的作用体现得较好;孔凡玲老师注重了朗读训练的落实。

2、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有新的转变

通过这三节课,可看出授课教师的课堂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中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3、努力体现“实”与“活”的结合

所谓“实”,表现在教师课堂上花架子少了,展示了各自朴实的教学风格,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教学目标明确,训练的意识加强。

4、合理、恰当地运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这次活动中,三位教师使用多媒体,并能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使用课件,让学生从直观上去学习、感受,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授课教师不足之处

1、教师的角色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这样,上课时,老师和学

生的交流自然而然的就轻松愉快了很多,课堂气氛也就随之活跃了起来,学生也会思维活跃,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让学生更愉快地学,更主动地学。

2、有的教师对教材挖掘得不深不透,对学生情况没有进行客观、科学地分析,每一环节的设计不明确,没有对每一环节的设计没有清晰的认识,“为什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为什么学”,“为什么这样学”心中没数。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没有针对性和深度。提问的目标指向不够明确,致使学生回答漫无边际。

3、没有彻底改变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预设轻生成的现象。课堂上教师的着眼点应放在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不要急于将结论告知学生,应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学中应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关注生成。

二、评课探讨情况

自由让智慧生长,不同观点的交锋,思想碰撞迸发的灵光,让讨论的气氛不断升温。评课探讨阶段,所有参与教师都分组对上午三位所授《爱如茉莉》一课进行专业评议,大家畅所欲言,熊燕老师说: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从文中品味细节、体会作者抒发感情方面做得好,让学生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感知,将文中的零散细节和学生的感悟整合为一首体现爱是什么的小诗。胡虹老师说:三位老师素养高,应变能力强,在教学教法上各有特点,教学中思路清晰,过渡自然,在稳当中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许多老师都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评课交流,通过评课探讨,参与老师都达成了共识: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 3

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异”中传递着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异”中完善教师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异”中增强因材施教的意识,丰富因材施教的能力储备。同课异构,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也为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的有效、高效提供了研讨的平台。

三、活动反思

“同课异构”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崭新的教研活动形式。过去,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这种课程环境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也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与此相反,新课程强调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教参也为教师提供了极大的余地,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不仅可以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也有较大的自主性,可以更为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法。这时,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是一个生搬硬套的执行者。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同课异构”正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的一个载体,它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课异构”不仅贴近教师之间的关系,更能使教师之间有一个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空间,不仅有利于校本教研模式,深化和拓展教研活动,而且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关注人与人之间思想的融合,利于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同课异构”只是一个载体,核心是激发学员的内在潜能,张扬

个性,建构 “和而不同”的教研文化。同课异构,追求的是异中有同,同中求异。在同一主题的引领下,既有学员个体对文本的解读,也有小组共同的智慧结晶。同课异构,求大同,存小异。在许多问题的研讨中,大家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丰富我们对《课程标准》的认识。

“同课异构”注重践行与自悟。没有具体教材教法的指导,不执著固定模式的羁绊,学员们寻着自己的实践去发现、去感悟语文教学的真谛。前行的步伐并不轻松,然而,从试教失败的课堂走出,便有了经受磨砺的勇敢;对现场生成的急中生智,便有了对语文本真的自觉追寻;从选手们唇枪舌箭的辩论中,便有了自身教学理念的提升。亲历此次活动,让我们学员感受到最质朴、最根源的快乐,一种充实丰富、合作分享的快乐。也促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实践、去探索,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把读书、教学实践、反思渐渐养成一种学习方式,一种行为习惯。

四、今后工作建议

“同课异构”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比照、对比参读的机会。特别在与名师同课异构的过程中,青年教师会将自己的教学和名师的教学相对应,与名师一起感悟文本的意义,感受语言的精彩,学习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建议学校多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与次类活动。

12.浅谈小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 篇十二

每学期,我校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从同一年组上同一节课的教师中选出两节比较优秀的课,然后用非本班学生上课,之后教者对自己所上的课进行反思;最后请参加听课的同年组教师、研训员和领导进行评课。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

讲课的教师显现出高超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真正做到了教师会教、学生会学。简约清新的执教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赞赏。例如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S版第一册《看图说话学拼音9》,分别由张静和李秋楠两位教师执教。张静老师是一位有经验的中年教师,在教学生拼音“ai、ei、ui”的发音时,她先讲解发音要领,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口型,最后让学生模仿发音,注重了学生观察能力、模仿能力的培养;而李秋楠老师是一位年轻教师,她在教学拼音“ai、ei、ui”的发音时,先讲解发音要领,之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发音,然后再引导学生按照老师的发音进行练习;这位老师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再如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分别由杨义梅和庞艳茹两位教师执教。在讲解人类对地球的危害时,杨义梅老师采用“乱砍滥伐、污水排放、小工厂的废气排放”等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而庞艳茹老师则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人类给地球造成危害的事例,然后出示“乱砍滥伐、污水排放、小工厂的废气排放”等多媒体课件,再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样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四年级英语教师郝桂玲、田红艳选取了故事作为教学内容。在前期备课中两位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确立了该课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同时对于教材所蕴含的教育性元素进行了挖掘,即A friend indeed is a friend in need. 然后两位教师又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对故事文本进行了再构处理,使之能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展示课中我们看到,郝老师紧扣语言知识重点,注重词句的操练以及语篇的朗读,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故事表演中进一步体会故事蕴含的真谛,同时进行语用输出。在郝老师的引导与启发下,学生深入浅出轻松掌握了新授词汇,并能用课本中的语句进行故事描述与表演,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在整个一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田老师的课侧重于故事内涵的挖掘,在引导学生学习故事时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句型,田老师将故事的学习重点落在内涵的挖掘和情感的体验上,在整合教材设计教案时力求将语言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整个故事的学习中得到落实和达成。故事的开头引出生词的学习,对生词和语段的练习又续写了故事,剧情的发展引出了课本内容,对课本内容的再创造又发展了故事。这样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情感体验是融于一体的,所以最后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朋友”一词的理解,同时学习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也就水到渠成了。

每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对课标和教材进行解读,或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或侧重文本感悟品读,教师们颇感受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的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我们从这项活动中真正做到了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经过多年小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使我们全体师生受益匪浅。我们的体会是:第一,“同课异构”———形式新颖;第二,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各有不同———思路新颖;第三,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去看待同一节课,看法是不同的———视角新颖;第四,教师从本次活动中能审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能及时、深刻反思,能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教师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师生双赢。

13.同课异构活动心得 篇十三

勐董中学——杨润荷

为了加强新课程教学的研究及校级间的交流,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化学学科室组织了两次“同课异构”的研讨课。通过讲课、说课、评课及交流,使我们化学教师在业务上得到一次提升,最终达到了“双赢”的效果。通过这几次“同课异构”的活动,让我更深的认识到初中化学的艰巨性。

“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我们认为开展“同课异构”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我认为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高效课堂的灵魂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如果教学目标制定的或虚化或大而空或多而杂,就会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学生上了一节课,表面热热闹闹,却没有收到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制定清晰有效,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最佳的重要途径。它既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师教学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据。教师制定目标既要以总目标为指南,还要在单元目标、主题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及实际经验制定出明确、具体、可行的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选准教学目标的重难点。

2.教师——高效课堂的执行者

由于教师的个人经历、社会背景,自身素质、知识水平及能力存在差异,因而对同一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会出现差异,这些差异

1会渗透在备课、上课等各个环节之中,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我们说有差异就会有“异构”,但是“异构”并不表示允许低效。如:教师备课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或在钻研教材、解读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方面力不从心等呈现出的课堂教学。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教师必须要有认真地态度,要有为自己“充电”的实际行动,要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愿望和能力。各位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在自己的努力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在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比较中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双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中教师的个性发展成为了积极的可能,比较中促进了执教者的自我反思,比较中拓宽了听课者的教学思路,创设了自觉进行教学研讨的氛围。课堂教学的高效成为“同课异构”的最终归宿。

3.学生——高效课堂的受益者

学生作为一个个有思想、有灵性的人,来自于不同家庭、不同学校、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不可预测性也使我们不可能将教学活动看作是编好程序、按部就班进行的机械运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课堂中各老师真正做到了教与学、师与生的和谐统一。学生通过学习体会了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了珍惜、爱护眼睛的情感,愿意将这种情感渗透到实际生活中,自觉行动起来培养自己良好的用眼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同课异构”是为了教学高效,教学高效是为了学生受益。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真正地把学生当成了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现在更是把学生的未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作为了自己的使命,高效教学的最终受益者就是学生了。

14.小学语文同课异构 学习心得 篇十四

王兆宏

“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的目的是把同课教材放在同一个平台,围绕学科的理念和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力图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不同的著力点,在思维和行动上的多元化,给课堂上注入更多的活力,她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探索,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展示。作为一名课改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民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三名教师来共同开展制订计划、实施教学、检验效果和改进提高的工作。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经过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

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四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智慧共生,成果共享。

15.关于开展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活动的通知 篇十五

所谓“同课异构”, 就是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个教师接连上课或是由一位教师连续上几次采取不同的方式上课。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如何理解新课程、把握新教材、实施新教法, 是所有幼儿园面临的问题, 更是园本教研急需解决的问题。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幼儿园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另外, 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否与当今的教学理念相辅相成?中青年教师能否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 尽快使自己拥有驾驭新教学理念的能力?这些问题都是必须值得我们进行关注和研究的。

二、情景描述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 借乐清市幼儿教师优质课评比的东风, 我园开展以幼儿绘本活动教学为试点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园的“同课异构”针对同一教材内容, 由不同参赛教师去设计、构思, 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实践的教研活动形式。

我们根据绘本教学的特点, 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故事《猴子学样》, 由三位老师组织教学, 上课的老师将故事内容以绘本的形式展示给孩子。

三、案例分析

1. 寻求异中求同的教学目标

王夏:

(1) 能按大书内容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 并大胆想象故事的发展过程。

(2) 指导猴子爱模仿的特点, 喜欢模仿动作, 感知伸出、脱下、搔首等动词。

(3) 初步了解生活中自身模仿对他人的影响。

林素艳:

(1) 学会有序地观察画面, 了解猴子的习性, 理解卖帽子人与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 通过观察画面, 学习大胆地表达出事情发生、发展的有趣过程。

(3) 乐意与同伴一起表演《猴子学样》的故事。

石晓红:

(1) 理解故事内容, 并让幼儿了解猴子爱模仿的特点。

(2) 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 引导幼儿分辨是非, 哪些可以模仿, 哪些不能模仿。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处理, 我们比较深刻地感知了同课异构的本质———同中有异, 异中求同。三个活动都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目标, 而且根据幼儿的特点、根据自身教学风格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而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案都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2. 创设不同情境,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三个活动都采用了创设情境作为引入和探究新知的载体。通过情境的创设, 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

王老师创设了音乐情景剧。让幼儿在情景剧中感知猴子的特点, 然后教师引导提问:猴子猴孙们到哪里去了?这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将孩子的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 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大家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不知不觉进入新活动的学习, 自然流畅。

林老师则根据日常活动的组织, 用“请你找我这样做”的组织形式, 将幼儿的思路不知不觉地带入新活动中去, 并理解了什么是学习的含义, 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展了活动。

石老师则创设“照镜子”这一生活情境, 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样的概念, 轻松自然地将活动引入, 让孩子感到亲切。

3. 应用相同的教学情境, 寻找不同的教学设计

不同的教学设计, 阐述着不同的教学理念, 收获着不同的教学效果。

王老师在新教故事这一环节, 利用提问———实践———再提问———再实践来学习新故事, 并让幼儿大胆想象故事的发展过程, 结合故事学习汉字———挑着、睡着、抬头、伸手、搔脑袋、又叫又跳、扔、赶快等。利用变身模仿来结束活动。

林老师则利用分段来学习新故事的情节变化, 结合大师完整讲述故事。让幼儿有先分后总的经验铺垫, 最后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达到了高潮。大家争先恐后, 迫不及待要求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 孩子们的语言、动作都有极强的创造性和现场发挥, 进一步深化了故事。

石老师则采用边讲故事边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方式来让幼儿理解故事的情节, 最后也回到幼儿的生活中去, 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选择什么能模仿, 什么不能模仿。整个活动设计来自于幼儿的生活, 体现了新纲要的理念。

4. 渗透相同的教学方法, 发挥不同的作用

三位老师在新知探究环节中, 都采取了启发式、推理式、互动式等多种引导方法, 不断设疑提问,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让幼儿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中增长才智、体验成功, 构建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但是, 相同的教学方法在三个活动中起到的具体作用却不尽相同。在王老师的活动中, 启发式、推理式安排在出示每一张画面之后, 让幼儿通过观察, 进一步深入感知画面之间的联系, 推理出猴子学样的深层意思。

林老师在活动中考虑到有些图不能全面反映情节发展, 用启发示提问引起幼儿的思考及表演来让孩子进行模仿去突破重点、难点。

在石老师的活动中, 启发式、推理式安排在幼儿已经初步得出学样的概念之后, 主要起到的是验证以及检验幼儿对学样概念的掌握程度的作用, 作为参与听课的教师, 也从这两堂课中品出了“同”与“异”, 使之成为一面镜子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5. 评价反思, 形成资源

执教教师个人反思, 再次调整教学设计。由参与听课的老师写出同课异构教学案例, 执教教师写出教学反思。将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绘本汇总形成教研组的教学资源。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 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探讨教学的艺术, 交流彼此的经验, 共享成功的喜悦。或者, 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 食不甘味。多维的角度, 迥异的风格, 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 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 整体提升了我园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 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反思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 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 可以长善救失, 取长补短, 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1. 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形成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对教师个体而言有着比一般教研方式更多的压力。在压力的促使下, 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产生了变化, 大家知道要尽己所能, 精心备课, “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 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彰显教师教学个性, 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 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思考、探究, 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 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2. 有利于促进园本教研发展

上一篇:爱国卫生月的活动总结下一篇:团年饭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