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美国优秀读后感

2024-07-05

素质教育在美国优秀读后感(精选13篇)

1.素质教育在美国优秀读后感 篇一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最近读了《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有这样几句话非常吸引人:“中国的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而当今中国尚未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这是不是中华民族发人深省的一大困惑?”可见此书的作者对于当下我国的素质教育困境有自己较深的心得体会。看完此书我也有几点自己的见解,以下是我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和思考。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大学生是将要步上工作岗位进行建设奋斗的群体,对于我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影响会很深远。所以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以及大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的成长关乎国运兴衰、民族昌盛。高度重视每一位无论是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努力进行在校的素质教育,是我们祖国历来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以为,每一个人在校的教育注定会深深的影响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而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要抓住学校教育这一主渠道,以尊重为前提,以体验为途径,全面的提高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全面完善的发展。

而我认为,素质教育最主要的还是人本教育,就是顺应每个人科学的发展轨迹,适当的引导与教育,让学生走一条适合自我的发展道路,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病就是没有符合人的完善的发展,仅仅以成绩定个人的输赢,造成从上至下,从老师到学生一切围绕着成绩而努力,脱离的个人的爱好与特长的重视与发展,造成无论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缺乏创造力,这才是我们去的无数的奥数荣誉却不能获得任何的诺贝尔奖的根本原因——缺乏原创性的创造力。

下面我先说说对于这本书上面所介绍的中美教育的差别。一在教育目的方面的差别

国外老师鼓励学生拥有不同的观点,鼓励孩子有独立性,也就是鼓励孩子能够有自我发展的轨迹,能够有区别于别人不同的个性,按照适合自我的发展路径发展。但是中国的老师喜欢听话的孩子、学习好的孩子,不闹事不毛毛糙糙文静的孩子,中国的老师特别是小学老师喜欢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自我优越感,喜欢在孩子面前有一种别样的高大与自尊。中国老师上完课就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就好了,美国学校上完课以后问有什么问题,大家都不回答,没有问题,那就是有问题,他是以产生问题为目的,让孩子自己产生问题。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就是小学解题,初中解题,高中解题,大学也是算来算去,不是以产生问题为目的,这是中国老师跟美国老师教育目的的一个明显区别。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从来就不是促进孩子们去独立的西靠问题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灵性去发现不同。我国从小学教育开始,在家庭听到的是父母督促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某种程度上却抹杀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现在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个班级只有二、三个能写软件,有硬件设计能力的几乎为零;学机械设计的不会开机床,甚至没见过模具,这样的学生有什么用?这样的学生就是看书机器,理论知识一套一套的,但是遇到实际问题就没有办法,缺乏创造性和知识运用能力,不能把自我掌握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那学习到的东西岂不是相当于无用之物。欧美日澳等国家培养的学生自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堪称世界一流,世界上75%的发明源自美国,这些发明是人做的,人需要培养,我们应向外国学习人家是怎样办教育的。

二 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差别

同样的知识点,中外在教育内容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比如对同一历史事件,中外在教学时就会有不同的表述。如我国高中二年级考试有一道题目:成吉思汗元太祖继承人渥阔台,公元哪一年牺牲?建立哪四大汉国?最远打到哪里?而美国世界史这道题目则是这样考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渥阔台当初如果没有牺牲,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加以分析。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蒙古人如果当初没有牺牲,那个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带到欧洲去,后来才知道那个东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一直到20世纪才知道,黑死病就是鼠疫。但是600年前,黑死病在欧洲猖獗的时候,谁晓得这个叫做鼠疫。如果成吉思汗的继承人没有牺牲,那么就不会有黑死病;如果没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会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没有死亡,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没有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教授一看就说:“棒,分析得好。”其实教授也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大家都来思考。历史是重要的,铭记过去的历史固然重要,不然没人会记得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苦难史。但是,历史是已经发生的死的东西,历史不会再改变,我们应该学习怎么从历史的教训中成长,成熟,成智,仅仅是记得历史的事件,时间,那也只是白白费了学生的脑力,对于学生独立的思考世界没有任何的帮助。

又如我国高中有一道题:甲午战争是公元哪一年爆发?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而日本这道题目是这样考的:日本跟中国近代以来每100年就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一仗叫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仗叫日中战争(我们叫八年抗战),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结果我们一天到晚在研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偿二万万银两,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时,人家却在分析日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这条在日本叫做石油生命线,日本的油轮就统统走中国未来台湾基隆和高雄的右边,这样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如果中国政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日本的货轮若非要从台湾海峡经过,日本就会派出主力舰和驱逐舰,中国海军马上就会上场。按照这样的判断,公元2015年-2020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日本现在就开始做好了对华做战的准备,把这个事情当作是时事,在小心谨慎的准备,他们的学生统统在思考。我们的学生却在孤独、教条地死背李鸿章、伊腾博文等等。他们的学生每天都在思考未来的问题,而我们却都在沉浸在自己过去的苦难史中无法解脱,那有时间去理解世界未来的走向,这样还能怎么思考创造,还能怎么书写我们民族伟大的未来。未来是靠我们现在的孩子去书写而不是那些已经作古的我们的老祖先能交给我们的智慧。

三 在教育手段和方法方面的差别

中国的孩子往往得到过多的溺爱,缺乏独立的精神和自我发展的动力。比如中国小孩撞到桌子哭起来了,中国的妈妈通常会说:“小宝不要哭,妈妈打这个桌子。”而在日本,这个妈妈就马上把他带过来说:“再走一遍!再走一遍!”世界上有这种小孩第二遍又撞上去的吗?所以他就从旁边走过去了,妈妈就会对孩子说:“一个小孩会撞到桌子,通常会有三个理由,第一是跑步太快,来不及刹车;第二是头一直低着看地上,没有注意到桌子;第三是心中不知道在想什么。你是哪一个原因呢?”这就是日本的教育。美国妈妈遇到这种情况则会说:“汤米站起来!”小孩若仍在地上哭。妈妈就会坚定地说:“汤米!站起来!”孩子若还是耍赖,妈妈会更加坚定地说:“站起来!”他就站起来了。妈妈把他带到

路边开始训斥:“汤米,你看看你刚才,像个男子汉吗?还说长大以后保护妈妈,你那个样子能保护妈妈吗?”只有这样的教育,孩子才能独立的承担,才能有担当,才能有自我意识,不依赖别人,靠自我去发展。

当然,不依赖别人并不是不和任何人合作,只是,只有自我意识,才能在合作中有自我的判断,能够做出自我的成功。

再如,一家美国人在上海火车站出现,爸爸背一个大包,妈妈背个中包,还有个小孩背个小包,三个人排成一条线在等火车。爸爸那个大包里边,肯能是一些帐篷、毯子之类的,妈妈那个中包大概是日常用品,小孩那个小包大概是巧克力和玩具。同时在上海火车站还有100多个上海小孩,统统抱着可乐,拿着汉堡,啃着署条,没有一个身上背包的。美国小孩从小就背一个小包,每个人负起自己的责任,自己的玩具、自己的点心装在自己的包里。中国小孩从小总是依赖父母,不负起自己的责任,这也是一个现象。但中国孩子这种做法并不是他们天生养成的,而主要是我们的中国父母教育所至。美国孩子一出生就与父母分开住了,刚开始感觉很残酷,其实很利于孩子心理断奶,使他从小就自己长大,很容易独立,不像我们很大的孩子还跟父母睡,老是依靠父母。

还有一种现象,一般的我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第一天都会向他交代,如果有人欺负你,你就打回去,目的是不让自己的孩子受欺负。但是美国教育不是这样,美国的家长则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善于利用规则,利用法律,利用学校的力量保护自己,将来到社会上,要知道利用警察、利用法律保护自己,不能自己去打,自己打是违法的。

中外教育之所以有如此诸多的差别,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教育目的的差别,源于中外历史对教育的认识。

我们的师道从古至今形成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解惑就是把问题解决了,殊不知起疑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孩子不会产生问题是不好的,新科技新能力的产生就是在起疑中产生的,如果爱因斯坦对于“以太”问题没有起疑,没有自我独立的思考,那么肯定也不会有现代物理的大突破大发展,那么我们的社会肯定不会是现在这样的科技大繁荣大发展。可见,能够有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观点是最好的。现如今,我们的学校有升学和考试排名,社会上也受科举制度的影响,也更多看重学习,于是就有“一心只读圣贤书”一说。读书即读已经形成的、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知识,只需掌握、运用即可,无形中便在我们的孩子头脑中没有了创新动力细胞。古人有云,学而不思则罔,可见,没有思考仅仅是为升学率为排名而去死读书只会是学生对于学习越来越迷惑,何谈创新,何谈祖国未来栋梁的培养。而国外历史经过若干次变革,不断更新,人们已经习惯了接受新事物,并努力去推陈出新,在教育方面便体现出鼓励创新,鼓励个性化发展。

第二,教育内容方面的差别,源于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曾经有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的辉煌,每每回顾起来,都让我们引以自豪。但是历史永远是过去的时光,回顾辉煌的历史确实能够让我们有一丝的自豪感,但是,仅仅抱着“文明古国”“四大发明”等等的光荣历史并不能使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有任何的领先于人。我们的五千年历史确实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创造新的奇迹需要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学生努力地去创造,没有创新能力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或许未来他们也还是只记得我们是拥有“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我们不行的幻想着远古的辉煌,但是提起中国近代的屈辱史,我们却无法接受,但回顾历史是无法回避的。牢记屈辱的历史,不忘家仇国恨,这样我们才能够奋进的展望未来,为了将来的强大而努力。国外很少经历过中国这样的历史,所以他们则立足于现在,更多的是展望未来。

第三 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不同,源于人们长期形成的观念不同。

中国人大多受封建社会影响,长期以来总是有“父为子纲”的思想,孩子只要在父母身边便永远是孩子,永远受到父母的爱护,孩子也要完全听从父母的意见。加上,现阶段我们国家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把更多的爱,更多的爱赋予孩子,把更多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按照他们设计的人生道路成长,这往往造成孩子对于父母过多的依赖,缺乏独立的精神。而国外大多崇尚个人奋斗,所以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我国的素质教育固然有落后于美国的现状,但是现在我们也在不停的改革提高。其实,我国自古就有重视素质教育的传统,孔子的“有教无类”,主张培育“君子”完美人格的人,管子的“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等思想都和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关联性。只是,现阶段社会发展太快,教育的改革没有紧跟经济的发展。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党和国家对于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支持素质教育。各个高校在素质教育的推进改革中也取得了许多成果。现在,各个大学有许多社团,例如“播音社”“科协”“跆拳社”等等,这些社团吸引不同兴趣的学生参加,使学生有更自主的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成长锻炼,更能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学生不会仅仅是为了读书而朝九晚五,学生能自我选择自己需要发展和提高的方面。一方面,学生能更好的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更多一点的自我选择,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当让,虽然有这么多的可喜成就,但是仍然有许多的不足。我认为,当下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大学教育缺乏“人文教育”。固然,社会的发展要靠科技的突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人文教育却是培养一个人完善人格,崇高的精神追求的必经之路。人文教育更能提高学生的精神空间,培养懂得世俗学问,有人道主义精神,有德行和能力为社会进步而献身的人。只有拥有高尚品德,才能在这个协同合作的社会中更好的于人合作,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创新和成果。所以,人文教育是我们现在应该大大加强的一方面。

总之,中外教育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我们不光要认识到我们的长处,更要的要认识到我们与国外教育的相比的不足之处,学习他们的长处,努力完善中国的教育,加强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这样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人才。

2.素质教育在美国优秀读后感 篇二

据美国教育部网站2014 年2 月4 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Obama)访问了位于阿德尔菲(Adelphi)的巴克·罗智中学(Buck Lodge Middle School)。这所中学在“联结教育”(Connect ED)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从而为其学生提供了更完善的K-12 教育。“联结教育”使教师具备最优秀的教学技巧和培训模式,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为学生提供了最先进的电子化教学内容。

“联结教育”为学生提供互动性、个性化的学习经验。如今,不到30%的美国学校配备了宽带设施,但在“联结教育”的推动下,到2017 年,99%的美国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新一代的宽带设施。这种网络设施的连通性将改变当前学生的学习经历。

联邦通讯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将在未来两年投资200 万美元,主要为美国的学校和图书馆扩大宽带网络的连通性,通过无线和宽带把2,000 万学生联结在一起。一些私有企业将投入7.5 亿美元为教室配备高端技术设备,比如i Pad、Mac Book以及苹果的其他产品等美国电话电报(AT&T)公司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将达到1 亿美元,以保证高中生获得3 年的免费网络使用;欧特克(Autodesk)在美国的每一所中学将提供三维程序设计项目;微软(Microsoft)及威瑞森(Verizon)也将提供一些网络设备。

3.惩罚教育在美国 篇三

在学生的桌子上,我看到了一张学生的作业,内容如下:1.在禁闭室的盒子里,找任何一本杂志,阅读一篇文章;2.对你所选择的这篇文章,写出读后感;3.读后感至少200字;4.读后感必须附在杂志上面并写上该文章所在杂志的页码;5.放学离开禁闭室前必须将读后感交给值班教师。

学生在反思自己的行为后必须填写如下的处理单:

姓名。

日期。

时间。

本周你已经被处理了几次?几点被送回教室?

你做了什么(你的错误)。

你为什么会作这样违纪的决定?选项如下:我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我想控制局面;我想挑战老师的权威;我想不做作业;我不知道该做什么;我和同学争论了;我没做好上课的准备;其他。

你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影响?

你的行为对老师和其他同学有什么影响?

写出两条你将改正错误的措施。

如果你回到教室后继续捣乱,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为什么这种行为是为人所不齿的?

如上所示,为了使学校的教育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美国的各级各类学校都有一套明确详细的学校规章制度,有一套供本校学生遵守的行为准则。在校就读的学生必须接受学校的规章制度,承认学校教职工的权威并接受其指导。任何学生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不执行学校教职工在学校范围内的合情合理的要求,均视为违纪行为,任何违纪行为都要受到惩罚。

我还在东布里斯托高中目睹了校长助理参加的一次问题学生听证会。听证会由校董事会成员、总监、校长助理、家长及家长的朋友、当事学生以及家长请来的律师共同出席。校长助理呈现学生的过失单,学生违反了什么纪律、违反多少次,都有明确的纪录,由大家一起来决定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处罚。如这次,学生可能就要回家一直待到6月份。如果这个学生没有超过16岁,学科教师必须登门为学生补课;如果超过16岁,教师可以不登门,但这所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去。一切都是那么的正规,按程序办,没人会随心所欲地改变。

美国中小学对学生的惩罚颇具特色。其一,美国中小学在教育学生时并不吝惜惩罚,该罚就罚,该重罚就重罚,对“惩罚是一种教育方式”的认识比较清楚;其二,美国中小学惩罚学生时要求公平合理,必须按规章制度办事,且规章制度非常健全,这一点与美国多如牛毛的法律是一脉相承的;其三,在美国,惩罚就是惩罚,既无争辩和解释的余地,也无须细致耐心地说服教育,这与我们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的学校在惩罚学生时,一般要伴随说服教育,而且经常罚态度,承认错误态度好就可以被轻罚或者免罚。而在美国,几乎没有类似的做法。惩罚时他们会严格照章办事,很少姑息,更很少会因为学生及时承认错误、态度好而轻罚或免罚,这也是美国健全的法制在教育中的缩影。显然,这种做法有利于维护制度和法律的严肃性,有利于使学生从小树立遵守游戏规则的观念。

4.素质教育在美国优秀读后感 篇四

徐新燕

这两天大致浏览了《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作者黄全愈是一位在中国的教育中成长,在美国的教育中成才的留美博士。作者对中国和美国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考,尤其是当他的儿子矿矿亲身经历了美国的教育之后,作者对中美教育的体会和思考更加具体,更加全面。因为还没看完,给我影响最深的是这样两点:

一: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

作者通过一件发生在他儿子身上的趣事。也就是把有着绘画天赋的儿子送进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学习班。可是在这个班里,矿矿却无法落笔画画,并且不愿上学,因为老师什么都不教,只让学生自己涂鸦。作者了解情况后,甚为不满,立即让儿子退出了这个“误人子弟”的绘画班。可是过后发现,美国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也就是有没有独特之处。而中国孩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却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师的画,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没有一些自己创新的成分,如果没有一个参照物,他们就根本无法下笔。

由此可见,中国的教育注重技能的传授,学生依照老师的教学,能够有很强的副职能力,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而美国教育,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注重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的教育注重“教”与“训练”的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技能,而美国教育注重学生自身实践的过程,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一直以来,认为美国教育崇尚自由、个性发展,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孩子,可以任其自由发展,但事实并非如此。当我读了这本书,我对美国的教育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黄全愈在书中写到:在美国学校里,学生一进校门,人手一册校规,学校的规章制度一条条都纪录得非常详细,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天条”。学生违反了哪一条,就一定会受到处罚,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学生心里非常清楚,因而因为惧怕而遵守这个规则。例如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守纪律,第一次,教师警告;第二次,在教室外面站10分钟;第三次,教师打电话通知家长,放学半小时才允许回家。这就意味着将乘不到校车,必须由家长来接。美国由此流行这样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打电话。最重要一点是美国家长对学校的惩罚措施也十分理解与支持。

相反,我们的教育在管理学生上有很多的随意性。虽然学校也有校规,班规,但形同虚设。而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所做所为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学校 和老师也是临时决定怎么处理。而且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做法,就是把什么处罚都与体罚、变相体罚联系起来,与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联系起来,这样使学校的规范教育大打折扣。老师不再敢管,学校只怕出事,家长动不动就把学校告到有关部门或者新闻媒体,无奈之下,只能由着他们。

5.《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读后感 篇五

很早就听说过《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这本书,但一直苦于琐事缠身、——《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读后感 事务繁忙而始终未与其真正会面。今年暑假终于有时间读了《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一书,立刻被书中的教育理念深深折服:有爱才有教育,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亲其师,信其道。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有爱更加耐心

耐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是使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一个起码条件。教育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急于求成,这是最本质的教育理念。每一个孩子都经历过漫长的成长历程。在教育过程中,知识的传递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习惯的养成过程需要日积月累,思维的提升过程需要循环往复,这就注定了教育所具有的持久性。所以更要认识到,教育是一件最需要认真和执著的工作,是一项极需要耐心和韧性的事业。在长期育人过程中,这种耐心更是深入到每一次谈心、每一次辅导、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笑容中。当自己面对学生的顽固不化就要火从口出、恨从手泄时,要提醒自己,再给他讲一遍;当自己面对后进生出现反复就要灰心丧气、甩手不干时,要提醒自己,再给他明一番理。耐心等待,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耐心指导,给孩子搭梯建桥;耐心发现,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耐心教育,找到开启孩子心门的钥匙。

二、有爱就有智慧

智慧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教师太重要了。比如一个好学生忽然和某个问题学生交往增加,教师提醒学生:“你小心学坏(近墨者黑)。为什么不可以反过来想一想,这位好学生可能使那问题生“近朱者赤”呢?教师要习惯于在矛盾中思考、在事物的互相联系中思考、在刨根问底中思考,在思考中反驳自己怎样的思考才是有智慧的思考、怎样的教育才是有智慧的教育。教师要善于在智慧的教育天地里,用自己满腔的师爱推动孩子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三、有爱才有恒心

“教育需要恒心”。日常教育工作中的恒心,常常驱使着我们不计报酬地做、不计时间地做、不计得失地做,利用一切的空闲时间去设计和研究班里的教育活动,抓住一切机会去了解学生、激励学生。一个过于计较个人得失的人,他的教育思索必然肤浅,他对学生教育就会经常“停电”、“停水”,师生双方就不会有默契。自然,他的教育也难以成功。

四、有爱必定宽容

学生毕竟是孩子,是孩子就得犯错误。心中有爱,就会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会从平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就会宽容学生身上的小错误,就会特别关注那些学困生,就会放慢脚步、耐下性子等待那些慢的学生。心中有爱,就不会在课堂上因为学生一时的错误而大发雷霆,也不会因为学生没完成作业而高声训斥,更不会因学生成绩差拖班级后腿而冷语相向。

师爱是阳光,是雨露,沐浴着师爱的阳光,学生才会茁壮成长;有了师爱,才会有宽容,才会有教育奇迹的发生。

6.素质教育在美国优秀读后感 篇六

美国电影《冰雪奇缘》优秀观后感300字1

今天妈妈和爸爸带我去看电影了,看了一个外国的动画片《冰雪奇缘》,影片故事是安徒生童话中的《白雪皇后》改编而成。在四面环海的阿伦戴尔王国,生活着两位小公主,艾莎和安娜。艾莎天生具有制造冰雪的神奇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能力越来越强,甚至差点害死妹妹。为此国王紧闭宫门,也不让两姐妹联系。阿伦戴尔的国王和王后在一次海难中丧生。悲哀的海难过后,艾莎终于到了加冕的年龄,各国王公都来祝贺。艾莎很害怕,唯恐被人发现隐藏了多年的秘密。然而当听说安娜将要和初次见面的南方小岛王子汉斯结婚时,依然情绪失控露出了马脚。在此之后她逃到山中,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冰雪宫殿,而阿伦戴尔也陷入可怕的寒冷之中。

安娜为了拯救姐姐和阿伦戴尔王国,独自来到山中,在山民克里斯托弗的帮助下总算来到姐姐的宫殿,最后她们破除魔咒,恢复了国家的绿意葱茏!是个大团圆结尾。

电影太好看了,下次我希望爸爸妈妈还带我来看电影!

美国电影《冰雪奇缘》优秀观后感300字2

放寒假英语老师介绍了这部也冰雪奇缘电影,观看了之后,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而这个道理也让我受益很深:只有真爱才能化解一切!也只有心存真爱,幸福的生活才能够由此开始,如果心中不存有爱,那么你的一生也就十分乏味!

在一个美丽的城堡里住着一对姐妹,姐姐叫艾莎,妹妹叫安娜。

一天晚上,她们在大厅里堆雪人,艾莎用魔法变出了雪,她们用雪堆了个雪人,名字叫雪宝。艾莎不小心冰冻了妹妹的头,国王和皇后带安娜去看病,从那以后艾莎就不用魔法了,一直带着手套。

十年以后,艾莎当上了女王,安/娜要嫁给一个王子,女王不同意,安娜就把女王的手逃转了下来,女王把手一挥就把世界变成了永恒的冬天,女王又在北山变了个冰城堡,公主就去找女王了。又过了一年,安娜公主又认识了一个人,她们要一起去找女王。她们终于找到了女王,女王又冰住了公主的心,女王又变了个大雪人。女王把她们扔到了山下的大雪堆里,最后女王被关进了监狱,女王又逃了出来,王子要杀了女王,这时公主跑了过来,跑到女王面前时被冻住了,但最后又被姐姐的爱给解冻了。

从此她们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原来一个充满爱的心可以化解一切。

美国电影《冰雪奇缘》优秀观后感300字3

我和姐姐一起去看电影,选了一部电影《冰雪奇缘》。看完后我很感动,因为 影片讲述爱莎和安娜两姐妹之间从争吵到互相解救,妹妹 安娜还不顾一切救了姐姐爱莎的故事。

片中很多人认为爱莎是女妖,只有安娜不是这样认为的,她很信任姐姐。安娜还说:“他是我的姐姐不会伤害大家的。”为了证明姐姐不是女妖,而是女皇,她就骑马千辛万苦地去雪山上找姐姐。 我看出安娜是一个非常善良、平和热情,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人 。 我很应该向安娜学习,因为 我平时总对别人不够热情,比如说妈妈给我倒水时,只顾着自己玩儿,对妈妈不理不睬。弟弟给我玩时我总觉得他太淘气,总跟在我后面,老给我捣乱。我很烦他还对他大吼大叫的,现在想想弟弟只是想和我玩儿而已。

因为爱莎无法控制自己的魔法不小心冻结了妹妹安娜的心,安娜那就会慢慢变成冰而死掉,妹妹却不顾自己的安危,挡住了来杀爱莎人的剑,自己却变成了冰。姐姐看到 妹妹的情景就抱着妹妹失声痛哭,没想到安娜却复活了过来,原来爱能让安娜活过来啊!这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爱能拯救一切。让我想到电视节目上播出一些家庭发生很多矛盾的事情,比如说兄弟姐妹之间为了财产闹得家庭支离破碎,或者为了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发生争执,真是得不偿失,其实亲情才是最重要的。

我希望大家都向安娜学习,平和的对待任何事情,与别人互相帮助, 互相理解 让世间充满爱,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

美国电影《冰雪奇缘》优秀观后感300字4

好激动,一个直男偶尔会给我一些小惊喜,让我瞬间心情巨好,记得之前他去大连出差,也骗我说在开会,让我下楼找他朋友取东西,结果提前回来了给我一个surprise。这次也一样,告诉我在开会在彩排,结果也提前回来了,这种惊喜比什么都珍贵。

生活就是茶米油盐,他出差之前给我准备了好多口粮,他妈也给我包了好多馄饨冻在冰箱里,又给我拿了香油紫菜和香菜。昨晚跟妹妹去看了电影,刚开始觉得爱莎好美,美的我自己都羡慕,看着看着,被里面的情节吸引了。爱莎的爸爸妈妈为了她寻找真像而去世了,在之后的生活她只要一不开心就会披着妈妈的披肩,我想象不到如果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会不会那么坚强,不想让自己的亲人离开我。

今天看到妈妈给我发的微信,说下个月老太太农村亲戚都会来看她,可以想象病情真的好严重,决定自己回去看一眼,可能这一眼就会是最后一面,现在我真的很害怕很不知所措,这种离别不想经历,这种无奈不想接受,即使是她…

亲情说完说爱情,只是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有事情就像电影情节一样共同承担,一起进退,互相理解相互包容信任。

小胖子昨晚问我看完有什么观后感,我没有跟他讲,也不知道该怎么讲,因为该知道的他都知道,最后只是肉麻的想说,不管什么困难都可以一起承担,希望他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遇到事情一起商量一起解决,虽然我很现实,但是都是生活所逼,但是我真的更注重家庭。

美国电影《冰雪奇缘》优秀观后感300字5

艾莎和安娜是一对姐妹,她们从小就在一起玩,很开心。但艾莎有一股魔力,能把物体冻成冰。一次她们俩在堆雪人的时候,安娜跳冰柱的时候,掉了下来,艾莎不小心魔射中了她,安娜摔倒受伤了。

有一种手套能控制艾莎的魔力,但艾莎的魔力越来越厉害,手套也控制不了。为了能控制艾莎的魔力,国王和王后听取聪明人的建议,要到海峡那边很远的地方去找能控制魔力的手套。但茫茫的大海上突然发生了暴风雨的袭击,全船的人,包括国王和王后都死了。艾莎继承王位后,魔力更加不可控制,将整个城堡都变成了冰的世界,将夏天变成了冬天。安娜为了帮助艾莎破除冰封魔咒,和她的朋友们一起出发,寻找破除魔法的办法。他们克服各种困难,最后他们找到方法:将安娜的心冰冻住,然后艾莎亲一下安娜的脸,安娜的心就会解冻,整个城堡都会解冻。安娜为了帮助艾莎,勇于冒险,勇于牺牲自己,非常感人。安娜和她的朋友们不怕危险,努力坚持,永远不放弃,最后终于达成目标。

只有坚持,努力,永远不放弃,你的梦想就会成真。

美国电影《冰雪奇缘》优秀观后感300字6

今天我看了《冰雪奇缘》。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妹妹安娜在小时候找她的姐姐艾莎玩耍的时候艾莎不小心用魔法射中了安娜的一根头发。告诉艾莎一家(除安娜)艾莎的法力只会越来越强大,但是先要学会控制魔法,恐惧只会她的敌人,并且消除了安娜的记忆。可是,她们的父母在旅途中去世,永远离开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三年之后,是艾莎的加冕日。安娜在艾莎的加冕仪式中遇到了南方群岛的第十三个王子。可是艾莎在她的加冕仪式时暴露了她的魔法秘密。在匆忙中艾莎把整个世界的夏天变成了冬天并逃走了。安娜决定去寻找艾莎。在旅途中安娜遇到了驯鹿和它的主人还有艾莎制作的“宠物”-雪宝。可是艾莎却冰冻住了安娜的心。最后,安娜复活了;冬天变回了夏天;安娜找到了她的真爱;雪宝当然也没有消失。

看了《冰雪奇缘》这部电影之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看了《冰雪奇缘》这部电影之后,我明白了真爱可以化解一切。

美国电影《冰雪奇缘》优秀观后感300字7

妈妈我可以借你的电脑看电影吗?好哇。YA!我拿着电脑看《冰雪奇缘》。

《冰雪奇缘》故事叙述两个公主,因为姐姐的冰雪魔法,从最亲密的姐妹变得越来越疏远,因为姐姐小时候曾把魔法射到妹妹头上,所以姐姐必须被关在城堡里面,等到自己学会控制魔法时,才能出来,我看到这里突然觉得,如果我有魔法我会不会也 这样呢?我突然察觉到现在的平常生活才是最好不过的了。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姐妹的关系如果很好的话,那他们就可以一起度过难关,也可以让父母比较轻松不用担先这担心那,所以感情很重要。

动画可以将我们烦恼的事物全部消光,也会使我们得到许多感触,所以我们要挑选适当的动画。

7.素质教育在美国优秀读后感 篇七

一、美国远程教育的发展

美国远程教育发展较早, 早在1920年美国就建起了第一家无线广播电台, 无线电技术开始在教育中推广应用, 利用广播进行大面积教育。1935年, 波士顿成立了“世界广播大学”, 播送多种学科课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电视走进普通大众的家庭, 电视教学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卫星电视成为一种新型的进行国民教育最有效的手段。

20世纪80年代, 随着电视的普及, 美国高校开始利用电视台进行远程教育。学生可以在某个本地学院进行注册, 然后通过收看电视台播出的课程进行学习, 同时还可获得培养院校教师的辅导与其他服务。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美国高校的电视远程教育已经为互联网所取代, 学生通过网络与教师取得联系, 获得多媒体教材。网络课程为那些离学校较远, 或者因目前的工作无法到培养院校进行学习的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如今, 美国已是远程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 大约有一半的高校面向社会提供各种远程教育, 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学员占全日制在校学员的近40%。美国远程教育在大力发展本科教育的同时, 也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二、美国高校图书馆为远程教育服务的规范

随着美国各州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与远程教育学员的增加, 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迫切需要得到更多的培养院校的学习资源, 包括图书馆资源。为适应远程教育的发展, 自1990年起, 美国的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ARL) 两次修订了图书馆为远程教育服务的标准, 并最终制定了《远程学习图书馆服务指导方针》 (以下简称《指导方针》) , 1998年分别获得ARL董事会和美国图书馆协会 (ALA) 委员会的批准。

《指导方针》规定了实施远程学习图书馆服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它对高校图书馆远程服务标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要求:一是接受远程学习的学生有权获得与传统校园环境中的师生同等的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二是学生可通过高校图书馆的指导课程学到书目检索等利用文献资料的一般知识, 培养信息检索能力, 从而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三是为远程学习图书馆服务安排专项资金, 资金应单独划拨, 而不是从固定的图书馆经费中列支, 随着机构的发展扩大, 应按课程和注册人数增加的比例追加投资。《指导方针》还在图书馆配套资源、管理、财务、人员、设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美国高校图书馆在远程教育中所发挥的职能

实施远程教育的美国高校图书馆遵照《指导方针》对远程用户进行服务, 其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设立专职馆员为远程教育服务

2004年, 得克萨斯 A&M 大学的图书馆员Zheng Ye (Lan) Yang曾做过一项调查[1], 调查发现全美135所图书馆协会的图书馆中有62所 (45.9%) 图书馆给他们的远程教育学生提供远程服务, 其中有13所 (21.0%) 图书馆有全职馆员专为远程教育服务, 22所 (35.5%) 图书馆有一个馆员在图书馆进行兼职图书馆远程服务;27所 (43.5%) 图书馆没有远程教育图书馆员, 但是他们提供图书馆服务给远程教育的用户。学生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向远程图书馆员进行咨询。

这些负责远程教育的图书馆员职能包括参与远程教育项目、参与在线多媒体课程设计, 维护远程教育网页, 为学生进行网络查询和咨询、文献查阅和传递提供便利;同时他们还积极与进行远程教育的教师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信件、办公访问等方法进行互动, 负责远程教育服务, 帮助教师制作和管理教学课件, 保证网上课件和教学资料正常顺畅的使用。

2.提供在线电子图书馆与馆际互借服务, 实现资源的最大共享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种类齐全, 内容丰富, 大量馆藏的特色资源、图片、地图、档案等都进行了数字转化, 建立了特色数据库。注册的远程学习用户与在校的全日制学生具有同等的资源检索优势, 只要登录进入培养院校的网上电子图书馆进行检索, 就可得到所需的电子资源。美国各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馆际协作与资源共享, 他们在网络资源建设上充分打破了图书馆的空间界限, 强调合作与协调;读者若在某一图书馆借不到他们所需的图书, 就可通过馆际互借服务从其他高校的图书馆甚至国外的图书馆中借到所需要的图书;资源共享既包括图书资料的共享, 又包括电子信息共享[2]。

3.其他服务

在Zheng Ye (Lan) Yang的调查中发现提供远程教育的大多数图书馆 (49/62) 给远程用户提供免费文献传输服务, 其中, 部分图书馆把书送到远程用户家中, 包括海外用户。如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图书馆为远程教育学员提供的服务中就包括为50英里以内的学员提供免费复印文章的服务。

作为开放性的大学, 美国一些著名高校图书馆提供多语言版本的学习资源, 如在耶鲁大学图书馆的搜索栏中可输入中文、英语、日语、韩语、俄语等语言进行搜索, 对于中文读者, 在耶鲁大学图书馆的各种联机目录中查找中文资料的时候, 读者可以使用汉字或汉语拼音来查询。而利用哈佛大学图书馆的Hollis Classic搜索, 则可用英语、日语、蒙古语、韩语、中文等, 哈佛大学图书馆同时提供使用方法、检索技巧、问题处理、文档的管理等方面的详细说明, 为使用其他语言的远程学习者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3]。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远程学习者和终身学习者不断增多。我国的继续教育, 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在职教育方兴未艾。但是在职研究生教育一直受学员是在职这一身份的困扰, 大多在职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员由于工作、生活及与学校距离的原因不能安心在培养院校学习。笔者通过对山西师范大学2010级、2011级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调查研究发现, 大多数学员希望培养院校能提供远程教育, 这样既可满足他们继续学习深造的要求, 又可不耽误学员的正常教学工作。远程教育中核心的一环是学员能够顺利获得培养院校的信息及图书馆资源。可见, 图书馆远程服务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我国的远程教育发展较晚, 相比于美国高校图书馆, 我国高校图书馆中一般不设专门的图书馆员接受远程教育咨询, 图书馆藏目录查询一般仅有中英文两种语言, 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互借服务仅限于少数高校等, 高校图书馆为远程教育服务的模式也还在探索当中,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经验可以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所借鉴。

摘要:远程教育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得到迅速发展, 图书馆远程服务在远程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美国高校图书馆通过设置远程教育馆员、提供在线电子图书馆服务、馆际互借服务等多种形式的远程服务为远程教育学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美国高校图书馆,远程教育,远程教育图书馆员,电子图书馆,虚拟教学

参考文献

[1]Zheng Ye (Lan) Yang.Distance education librariansin the U.S.Arl libraries and library services provided to theirdistance user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05, (2) :92-97.

[2]郑宇, 陆觉民.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模式[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08, (3) :59-61.

8.美国妈妈这样教育孩子 读后感 篇八

朱晓晖

寒假看了这样一本书《美国妈妈这样教育孩子》,讲述的是一位美国妈妈教育孩子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中讲述的妈妈,就好像是我们眼中的后妈,对孩子有点“漠不关心”。这位妈妈的底线:只要没有生命的危险就行。当孩子掉进小水池时,妈妈看见就像没看见似的,当孩子从水池中爬出来带着湿漉漉的衣服又和其他孩子打闹,美国妈妈还是没有去关注孩子,甚至没有让孩子去换衣服。问其原因:你越是阻拦,孩子越是好奇,大人的阻拦可能导致孩子偷偷地去玩,那时候孩子可能发生危险,当他尝试掉进水池的感觉并不好玩时,他才会下次注意并保护自己,当他感觉到湿的衣服不舒服时,他才会有意避免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情。美国妈妈重视孩子自己体验生活,在亲身经历中学会自理,学会自立,学会创新,学会生存。

但是中国妈妈首先会连哄带吓的制止孩子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玩耍,当孩子掉进水池,中国妈妈们会快步急走把孩子扶起来,甚至还会埋怨水池,给孩子换上干净衣服那是每个中国妈妈们必须要做的事。中国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的限止和命令,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孩子必须在父母的保护圈内活动,孩子的自主探索和探险都被规定在一定的范围,所以我们的好多孩子就缺乏一些自主和创新„„

故事二说的是一位美国机械工程师竟然不会计口算10.3-5.8等于几,问其怎样成为工程师的,虽说数学和其他学科平常考试都不及格,但是可以借助计算器计算,还有他的爬树和手工是很棒的,他的爸爸对的要求底线就是:保证一门功课是优秀的就行。所以他有一门自己喜欢的功课,没有家长的压力,他对手工越来越有兴趣,并为自己成为工程师打下基础„„这时我才相信外国的一个九岁孩子10内的加减都不会,尽然敢说长大要造火车,我不能再质疑„„

想想我们自己对孩子教育的底线:各门功课必须是优。要求孩子全面发展,但是孩子的能力毕竟有限,最后顾及不了就成了一个平庸者„„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家庭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出创新人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9.素质教育在美国优秀读后感 篇九

一、“我只有说,才能想”。

李希贵校长在于戴维先生商讨学生合作学习中如何保证小组成员有效学习时,戴维先生表示“我只有说,才能想。”意思是说只有在表达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更多、更好或者更有价值的想法。也就是让学生进行公开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说、写或者其他学习活动在同学的视野下进行,向同伴展示。书中的“公开活动”与我校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有兴致,会倾听;有交流,会思考,有主见,会表达”学生标准不谋而合。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积极的开展小组合作,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这其实也是建立了学生大胆发言的基础上,很多时候合作的成果就是在一个同学抛砖引玉引发其他同学思维碰撞交流下产生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学会了梳理自己的思维,也等于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反思我们的教学,虽然已经在朝着“公开活动”的方向发展,但还是有些畏首畏脚,我们应该继续坚持,让每个人都能充分的在组内发发言,让每个人将来都能上讲台发言,梳理收获。这还需我们教师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改变教学和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评价手段促进“公开活动”的开展。

二、让“讨论之球”在学生中传递

虽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是基本停留在教师精细的预设中,教师就像排球中的二传,橄榄球中的四分卫那样起着场上核心和决定比赛胜负的角色。正如书中写了一节中国的《可能性》的课中一样,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讨论,然后就一直在耐心的等待正确答案的出现,等进入到教师的预设和节奏中来,变迫不及待的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中。对教师来说,课堂讨论的着眼点是解决问题,不是寻找正确答案,应认真关注大部分学生中隐藏的困惑和问题。如果我们还是站在传授知识的角度,一味地由教师为学生解答问题,讨论肯定陷入“以教师为中心“的泥沼。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在真正的课堂讨论中,”讨论之球“的特色应是“教师――学生1――学生2――学生3……教师”进行。教师只有当讨论陷入僵局或者陷入歧途时,才做一些引导性的介入或者修正。

这其实与我们学习的生本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是我们一直期待的课堂学习状态。学生在彼此的补充、建议、质疑中使发言相互编织在一起,而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讨论和发言,促进了学生思维并真正关注了问题的解决。这时的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而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10.《我在美国当农民》读后感 篇十

读《我在美国当农民》是缘于对田野的那种难以割舍的情结,尽管通读全书并没有获得太多如李氏在其“远行的激情”(序)中所渲染的“一股久违的田野气息扑面而来”的体验,但从字里行间仍然可以信手拈来不少的愉悦和快感。毕竟,是生长在那个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原野,毕竟,是与最真实的自然相濡以沐了十几年。一些并不经意的提醒,就足可以让我回溯过去,重拾那种久违了的情绪的。

南加洲一望无垠的田野的是唐老鸭(书作者)视线中的那幅“美丽的水彩画”,“守望者”和他们的庄稼们一起在静静地沐浴着南加洲原野充足的阳光。我曾经固执地认为,如果不是太多的人在太少的土地上索取,或者现代文明能给土地更高的生产力,那么,那些能与土地亲密接触、与自然直接对话的人是最能够享受生命之美的。“在我向往的农场里,拥有一大片肥沃的土地,一小片茂密的树林”,裘山山的梦应该是现代很多人的梦呵。

而现在,在自己也成为城市化浪潮中逐流的“那一滴”,在成为城市的一员,每天体验着城市生活的局促和无奈时,那种越过庄稼的感觉是变得越来越深入骨髓了,

城市化是不是在人群在为曾生于斯、养于斯的土地寻求更高生产力的过程中慢慢偏离了航道了的结果呢?城市化已经使人群在慢慢远离土地、远离自然的.同时,慢慢异化了自己,“文明人制造了马车,他的双足也就丧失了力量”、“文雅的习俗使我们丧失了生命的某些原动力”,城市化使人群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时候丧失了生命中最本性的东西。

而现在,在“快乐富有过一生”已经成为城市人群最畅销的生活哲学时,他们倡导者和信奉者却并没有太多思考这一命题本身所隐含的悖理——城市化总是伴随着商业化而存在的,而在这一过程所助生的无止尽的物态追求已经慢慢把曾经“弥漫在土地上的浓郁亲情”变成漠不关心,把最初诗人眼中的树变成伐木者眼中的原材的时候,那种生命中最真实的快乐似乎已经变成悬挂在半空中的一棵可望而不可及的“酸甜的梅子”了。

11.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 篇十一

读完这本书,我满满的是感慨和忧虑,作为一名中国的学生,感触更是深。

教育的问题对我们来说不是陌生的话题,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数落过,希望过,无奈过,从《师说》到钱学森之问,不说我们是否从洋媚外,我们看看别人的教育和我们的教育的确是很大的差距。为什么书名叫素质教育在美国,而不说在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又为什么是素质教育而不说应试教育?下面说说我的触动和理解。

书的第一章就说到“分数不是教育的中心”,而在中国往往不是这样。我们绝大部分处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我们该理解“应试教育”为贬义词。我们所说的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简单说,就是考试成绩决定命运,从而影响学生的一生。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背离,采用机械化教育方式培养学生。敢问这样的方式何以培养出“有用之人”?从小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我们父母、老师从思想上就给我们灌输的分数的重要性,不断地强化成绩的重要性,一切以成绩为中心。我们知道代币制的规则常被老师、父母运用于教育之中,虽然说代币制是有很大科学依据的,但我认为,很大情况下老师、父母会以成绩的为结果,从行为上强化了“错误的思想”,我说的这种“错误的思想”不是指不要好成绩,而是忽略了孩子过程的习得和感悟。

书中提到的“有用的人”让我想起白岩松的一段话:“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我们,怎么啦?平静,正前所未有地成为奢侈品,而除了幸福,我们又似乎什么都有;人人匆匆忙忙向前进,又时常困惑:我要去哪儿?困惑时间长了,就要找一些答案。喝茶、喝酒、听听琴音,这些事儿有用吗?表面上一看,还真没用。从这个时代的追求来看,升官、发财、出名,要做就要做与此有关的事儿,因为有用,而一个人喝喝茶、喝喝酒、听听琴,实在没用。因为,一个人在那儿,既不创造财富,又不营造关系,于是,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甚至被当做是可怜的。太多有用的事把无用的事推到了边缘。人群中,人们只愿意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名片上的名分决定了哪一张因无用而该撕,而哪一张又因有用而该留。有用的人被人人需要,人群中有趣的人也就越来越少,甚至时间长了,我们的人生都开始干涩无趣起来。无用的事或人,真的无用吗?”我只能这样理解,有时教育强调的“有用”,是带有目的性和短暂性的。可是古人不是也强调品行,追求高境界的精神世界的吗?我们怎么就变得这么浮躁,鼠目寸光呢?我们有该断然把我们的病态归结为经济的时空压缩理论吗?显然,这个值得我们去斟酌、思考。

还有一点可以说是感触最深的,里面提到生活是最大的课题教育。一位我最为尊敬的老师告诉我:“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好学,长本领”,看似平淡简单的一句话,我至今还无法理解那时老师的心境和期望。我认为,中国有个通病:很大一部分学生脱离了学校的环境,脱离了老师、父母的监督进入社会后,会变得和没怎么受过教育的人一样,做着一样的工作,抱怨着同样的事,得过且过,以至于演变成“教育无用论”。可是明明就受过了教育为什么效果没出来?为什么做着和没受过教育的人一样的事情?我们常说“没文化,真可怕”,可是,受过教育也很让人无解。我认为,造成这个问题主要的因素在个人而不在社会的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向上的心态没有塑造起来,甚至可以说“教育”未能健全个人的人格。教育未能给一个受教育的人一个内在的动力,那就是失败的,可悲的。

结合我个人的经历和一些微不足道的经验,站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度,浅谈一下对我们教育的建议。第一,想让学生主动摘果子,必先让学生尝尝果实的甜。这里的果子是这指好的文化,高尚的思想,暂且可以理解为书本的知识,而甜则是指感受。必须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些高尚、好的文化的美好境界,才能把外在动力转换为内在的动力,让学生自己去追求,去发现,去生活,而不是为了工作,沦为房奴、车奴。第二,内省的思考不如敬畏的学习。我们常常去思考,我们怎么了,我们教育怎么就出问题了?百思不得其解!我们已经有去改善,有去改变,可是效果为什么不大?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我们停留在“我们”这里了,而没有“他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缺少开放、分享的心。我们要带着一颗求知、敬畏的心去向每件事情、每个人学习。作为受教育者,首先,要有个谦虚的心,对给予的教育心怀感恩,打心底里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力量。其次,教育是一种洗礼,精神境界才是最终的追求,别把最终追求停留在仅仅是找一份好的、体面的工作,赚更多的钱而已,这是不明智的。这会限制你的思维,甚至在找不到心理平衡时会扭曲你的认知,从而背道而驰。

12.素质教育在美国优秀读后感 篇十二

新疆籍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申请指南

(2017)

一、申请条件

新疆籍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申请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本人及父母有新疆常住户口(2012年1月1日以前迁入或已在新疆);

(二)一年级及预科阶段以上的自费在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三)年龄在40岁以下(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若申请人父母有新疆常住户口(2012年1月1日以前迁入或已在新疆),但本人户口因升学已迁出新疆(迁出时间与升学时间一致),致使申请人现无新疆常住户口,此种情况亦可视为符合申请本奖学金的户籍条件。

若申请人攻读的是一年制硕士,且可提供半学年以上学习成绩的(从入学时间到申报截止时间满6个月的),亦可视为符合申请本奖学金的年级要求。

若申请人属如下任一种情况,则不可申报本奖学金:

(一)一年级及预科阶段的(一年制硕士学不满半年);

(二)曾获本奖学金两次(含两次)以上的;

(三)不在校的毕业生;

(四)本硕连读或硕博连读一年级的在读生;

(五)以校际交换或合作办学形式出国留学的各年级学生。

二、申请程序

(一)查阅《新疆籍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实施暂行办法》和申请指南,确定申请资格;

(二)在网上实名注册后,登录网报系统,认真阅读填写说明,如实填写申请信息,按要求上传申请材料,上传申请的所有材料须是原件的彩色扫描件;

注:曾经注册过的实名信息此次申请时都注销作废,须重新注册。

网址:(新疆留学网); 网报工作起止时间2月1日至3月31日。

(三)下载打印网报系统生成的申请表及附件材料;

注:

1、网报系统生成申请表后,将无法修改任何信息。在网报系统中提交申请前,请务必认真核查申请信息和附件材料上传情况;

2、网报系统有保存及提交两种功能,只做保存,不做提交处理的,将不会产生申报编号,申报不成功。请务必核查所有信息后提交申请材料。

三、网报申请材料 申请人须提供以下材料:

(一)《新疆籍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申请表》(仅受理网报系统生成的申请表);

(二)本人及家庭主要成员(父母或配偶)常住户口、身份证(原件的扫描件);

若申请人户口因升学原因已迁出新疆,还须提供迁出证明(迁出时间应与升学时间一致)。

(三)护照首页(原件的扫描件);

(四)在读院校注册证明(原件的扫描件及翻译件);

(五)成绩证明 1.本科生提供:

(1)提供高中阶段学历教育毕业证书(原件的扫描件);(2)国外就读期间成绩单(原件的扫描件及翻译件);(3)所在院系出具学习情况证明(须注明开具证明人的身份和联系方式,原件的扫描件及翻译件)。

2.硕士、博士研究生提供:

(1)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原件的扫描件);(2)国外就读期间成绩单(原件的扫描件及翻译件);(3)导师推荐信(原件的扫描件及翻译件);(4)学术论文的期刊封面和目录及文章首页(原件的扫描件)(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提交);

(六)《新疆籍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申请人员家庭情况调查表》(原件的扫描件);

若家庭经济困难,可提供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困难证明(原件的扫描件);

(七)驻外使(领)馆另行要求的申请材料(原件的扫描件);

(八)其他获奖证明材料(原件的扫描件)。

注:

1、将网报申请提交成功的材料一式三份打印,请按照上述顺序装订(附件材料须与网报系统中提交的一致),之后邮寄或当面递交给各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或有关部门(具体递交方式请详询各驻外使(领)馆)。邮寄或递交时间应在网报截止后的15天内,具体以各使(领)馆公布的时间为准。

2、请在3月31日后15天内及时联系使(领)馆,以免错过使(领)馆接受材料时间。

3、如对上述网报申请材料有疑问,请查看新疆留学网最新消息栏中常见问题解答。

四、倾斜奖励政策

本奖学金向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少数民族优秀自费留学生倾斜奖励;向攻读学科专业属自治区重点学科和紧缺人才专业的新疆籍留学生倾斜奖励;向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层次的高学历新疆籍留学生倾斜奖励。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郭徽

联系电话:+86-991-7606175

传真:+86-991-7606019 电子邮件:xjjyws@163.com 通讯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胜利路229号教育厅外事处(邮编:830049)

附件:新疆籍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倾斜奖励的学科专业领域

附件:

新疆籍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

倾斜奖励的学科专业领域

一、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名单

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能源化学工程、测绘工程、交通工程、俄语、城市规划、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旅游管理、农业水利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预防医学、护理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化学工程与工艺、物流管理、国际商务、动画、环境科学、应用物理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工程及自动化、矿井通风与安全、工程测量技术、矿山地质、煤化工生产技术。

二、自治区重点学科名单

13.《遭遇美国教育》读后感 篇十三

读了高钢写的《遭遇美国教育》,我深刻体会到了我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差别,也毫无保留的说我国教育确实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美国,无论是小学教育还是中学教育,其方式都与我国截然不同。

比如说:在美国,教师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而在中国,老师却要求学生完成他们布置的沉重而繁多的作业,如何去死记硬背知识点以及如何在考试中拿高分。在美国,学生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而在中国,学生就只学会了如何去死记硬背和如何在考试中拿得较高的分数。

在我国,学校教师的年终考核是以成绩而论,虽然期间也有了其他方面的.色彩,比如班级文化成绩等,但依然郑重声明,成绩占大部分比例。政策如此,教师就不得不想方设法去管学生要成绩,有时候真的想大胆尝试一下,把课堂大胆放手给孩子们,让他们发挥兴趣,大胆尝试。但又怕万一失败,一切都会毁于一旦。于是,又开始按部就班的啃课本。

出现这种现状是有原因的,我国有史以来一直是推行应试教育,虽然现在中国的教育方针有所改善,从应试教育往素质教育转变,但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素质教育想要取代应试教育,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我国,现在还没有一个比高考更合适的选拔的教育机制,所以虽然高考大家都觉得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却依然存在。那么教育就没有办法完全脱离应试教育,因为有分数的要求,就离不开考试。

上一篇:物业职员个人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新人教版六年级圆的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