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诀式归纳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4-08-26

浅谈口诀式归纳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1篇)

1.浅谈口诀式归纳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一

教师要想有效地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水平,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改革,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形成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而对话式教学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一、对话式教学的含义

通常所说的对话式教学,就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和谐,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好地进行自主钻研,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满和谐气氛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对话式教学的积极作用

1.对话式教学平等民主、多元互动,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话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3.对话式教学可充分展现学生不同的个性

对话式教学就是要通过开展各种不同的活动,使学生充分展现个性,从而不断提升,得到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比如,可以举行角色表演、散文朗诵、英语故事会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做一个学生的引路者,对学生给予最公平的评价。

三、对话式教学应当遵循的模式和规律

1.对话式教学应当遵循的模式

对话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应当依据英语教材的实际内容和实际情况,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有效实现课堂、室外、家庭三种学习模式的完美融合。具体可以分三个步骤:第一步说出具体的目标,第二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第三步实现学生的对话。最后由教师进行纠正并强化相关知识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得到系统完善。所以,英语老师要对教学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课程进行改革,对角色进行创新,让学生在快乐的对话交流中学到更多知识。

2.对话式教学应当遵循的规律

对话式英语教学要与时俱进,随着学生的不断发展而进行不断地变化,以更好地适应教学的过程。

总之,应用初中英语对话式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高学生成绩,推动教学进步,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推行对话式英语教学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声,也是大势所趋。相信对话式教学很快就会推广开来,为更多的在初中生学习英语提高效率。

2.浅谈口诀式归纳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二

一、导学生提基础性疑问, 强根固基增学效

所谓基础性疑问, 是指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针对自身碰到的障碍而提出的疑问。基础性疑问多出现在学生接触知识的最初阶段, 这一阶段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 知识的性质、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他们也都不清楚, 因而会出现一些基础性的认知疑问。引导学生提基础性疑问, 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是预习。预习是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的第一步, 在这一阶段学生碰到的基础性困难最多, 因而也能提出更多、更真实的基础性疑问。在预习期间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尽可能地提出疑问呢?作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引入关联知识, 促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碰撞, 进而提出疑问;二是设定阶梯式预习任务, 利用任务驱动法, 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预习, 逐步发现问题, 提出疑问。

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 作者设计了一组预习任务来引导学生提出基础性疑问, 其中一项任务是让学生比较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的不同, 要求学生学习如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步其实就是消元, 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学生在预习中对于这一概念并不了解和清楚, 便会根据他们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情况提出关于消元的基础性疑问, 如有的学生提出“用加减法消元, 但是有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之后并不能刚好消去一个未知数啊”, 这样一个基础性疑问, 作者通过他的提问, 就知悉他对于“等式两边同时乘以相同的数, 等式不变”这一概念还不十分清楚, 作者根据他提的基础性疑问就能进行针对性的解答, 课程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二、导学生提认识性疑问, 分题解构促理解

所谓认识性疑问, 是指学生在知识吸收理解过程中出现困惑或障碍进而提出的疑问。认识性疑问一般出现在课堂教学中, 当教师对于新的知识概念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时, 会不断地释放出各种知识信号, 这些信号或难或易, 难免给学生带来一些理解上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常常是教师意识不到的, 学生如果不提, 教学环节便会继续推进, 那么势必会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 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提出认识性疑问, 不仅是培养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力的要求, 更是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认知实际和学习需求, 确保学生理解吃透概念,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要求。

作者立足初中学生心理特征, 认为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认识性疑问, 需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尽量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鼓励提问、倡导提问, 对于敢说敢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二是教师要有意识地将难点、疑问点、易错点适时地展现给学生, 引发学生思考, 促使学生提问;三是教师可以通过故意说错概念、做错分析、答错答案的“出错”方式, 增加学生疑问, 从而激发学生困而思, 思而问。

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分式方程”这部分内容时, 作者是这样引导学生提认识性疑问的:作者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一道题目并跟学生说:“请大家求出这道题目的解。”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 对这样的题目驾轻就熟 , 分式两边分别 乘以“ (x+2) (x-2) ”, 得到4x+8=16, 求得x=2。当学生快速算完并举手跟作者汇报时, 作者笑着告诉学生:“同学们, 这道题目其实是无解的。”学生一听愣了:“怎么会无解呢?明明算出来就是‘2’啊。”此时学生已经产生了十分明显的认识性疑问并且迫切地希望作者解答, 他们的注意力都十分集中, 作者顺势引出“增根”的概念:“同学们, 当x=2时, 分式的分母为0, 我们知道分母是0时, 分式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x=2是增根, 这个方程无解。”在认识性疑问的影响下, 学生对于“增根”概念形成深刻印象, 记忆效果很好, 对于学生牢固掌握概念具有促进意义。

三、导学生提创造性疑问, 发散拓展利创新

所谓创造性疑问, 是指学生在基本完成基础学习、对于各项概念有了比较好的掌握之后, 对于知识进行自主运用、建构时提出的疑问。创造性疑问是疑问式导学中的高级形态, 凝聚了学生的思想性和创造力, 集中体现了疑问式导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于促进学生突破提升, 进一步增强其自主学习、思维逻辑、开拓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创造性疑问的特点决定了它多是出现在学生的知识运用阶段,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疑问, 就要做好练习设计和作业布置。

如何利用作业布置让学生提出创造性疑问呢?作者总结出三条经验:一是设计改错题, 直接出错题, 让学生挑错;二是设计冲突题, 同类型的两道题目, 一对一错, 二者冲突, 让学生在冲突中提出问题;三是设计互动题, 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进行互动, 例如交换解法、对校答案等, 学生在互动中不免出现认知冲突, 形成分歧, 为解决分歧而提出一些创造性疑问。

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时, 作者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小明开车去旅游, 前方有一个直角路口, 小明在距离路口3千米远的地方选择走捷径, 通过捷径可以让他直接到距离直角路口4千米的地方, 但走捷径每千米多花30秒, 已知小明走1千米要花1分钟, 请问小明走捷径速度更快吗?”并组织学生进行互改,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疑问。有两个学生本来的算法是这样的:“根据勾股定理, 走捷径走了5千米, 比转弯少走了2千米, 少花了2分钟;但是走捷径每千米多花30秒, 多花了150秒, 就是2.5分钟, 所以慢了。”但是在互改的过程中, 他们都觉得这样的算法很费劲, 能不能有更简便、更清晰的算法呢?于是他们进行讨论, 后来得出这样的算法:“不走捷径总共要花7分钟, 走捷径的话每千米是花1+0.5=1.5分钟, 走5千米花了7.5分钟, 比不走捷径多花0.5分钟。”像这样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出创造性疑问, 群策群力合力破解疑问, 思路得到拓展, 创造力得到体现, 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总之, 初中数学疑问式导学在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关键在于学生, 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自主意识、敏锐的怀疑意识和犀利的提问胆略, 是所有教师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教师要在疑问式导学中做好领路者和授渔人, 立足学生, 以学生为本, 真正激发学生潜力, 真正将疑问式导学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为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添砖加瓦。

摘要:疑问式导学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符合新课改要求, 因而受到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欢迎和拥护。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或因认识不清, 或因方法不当, 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发挥疑问式导学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基于此, 作者对如何更有效地在初中数学课堂使用疑问导学进行策略探析, 并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关键词:疑问式导学,初中数学,学生主体

参考文献

[1]陈玉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思[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4 (6) .

[2]刘光福.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中旬, 2014 (4) .

3.浅谈口诀式归纳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初中物理 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用于实践。在新课改搞的红红火火的今天,初中物理课程在要求与编排上更加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既与物理的学科特点相吻合,也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相吻合的,即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认知问题仍以感官为主,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思维支柱。大量事实证明,凡是物理学的较好的学生,大都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生活经验。因此,本人特别注重体验式学习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验式学习的概念

体验式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观察和体验身边的物理现象,并最终用所学知识解释物理现象,或从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体验式学习强调不仅用脑去思考,而且还要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说、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不难看出,以前的“讲授式”物理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外在的、抽象的、没有情感活动的而体验式学习却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具体的、有价值认同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这样,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和可切身体验的实验,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物理过程与方法,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终达到三维目标的实现。

不难看出,以前的“ 讲授式”物理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外在的、抽象的、没有情感活动的;而体验式学习却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具体的、有价值认同的, 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 这样,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和可切身体验的实验,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引导学生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 经历物理过程与方法,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最终达到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体验式学习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体验式学习要让学生在“ 做中学”,在实践中体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直接参与观察、实验、交流等各种实践活动产生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2 、主体性原则

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没有主动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 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

3、人人参与原则

没有参与就没有体验,所以,在体验式学习中,要求人人都要成为活动的主体,避免一人做,数人看的现象。

那么,如何上好体验式物理课? 本人认为,上好体验式物理课的关键在于要让学生“动”和参与。要充分利用周围或实验室中的器材,让学生有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下面列举本人在教学中的几个小例子,与各位同行交流。

案例.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节内容时,本人先按以往的教学方式作演示实验,先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再将音叉放入水中,激起水花,从而让学生判断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因为音叉发出的声音后排有很多学生听不见,音叉振动激起的水花,也有很多学生看不见,实验效果不佳。就是前排的学生,因为没有亲自动手操作,没有切身的体验,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兴趣明显不高。要进行分组实验,学校实验室里的音叉又不够用。于是,笔者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学生身边的物体让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任何物体,用各种方法使其发出声音,感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们听到要求,兴致勃勃,马上动手操作,有敲桌子使其發声的,有撕纸使其发声的,有弹拨圆珠笔使其发声的,有拍巴掌使其发声的??很快,学生就发现了规律,说出了答案: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例如:在学习了惯性的知识后,要求学生在坐车时注意体验车在起动、刹车、加速、减速时人体倾斜的方向;在学了液化的知识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冬天的早晨,教室里的玻璃上有无水珠,水珠是在里边还是在外边?在学了摩擦起电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冬天的晚上脱毛衣时会观察到什么现象?早晨用梳子梳头时会看到什么现象?……

三、结束语

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造恰当的体验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既保证体验学习的时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的多样化,使每一次体验教学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领悟;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学生不同、教师不同、教学条件不同,体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应该是多样性的。总之,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原生态的学习方法,它使学生在过程中学到知识,在参与中得到快乐,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物理学习方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应让体验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肖芳. 体验式学习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教学与管理 , 2009,(19)

[2] 肖芳. 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组织体验式学习[J].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09,(02)

[3] 肖芳, 肖慧. 体验式学习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材.教法 , 2009,(04)

[4] 蔡熹耀. 体验式学习的价值生成机理及关联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 2004,(05)

4.浅谈口诀式归纳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摘要]将变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其在知识理解上的问题,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代数知识教学、几何教学及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都可以应用变式教学法。

[关键词]变式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90025

数学是一门工具课程,变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在代数知识教学中应用变式教学法

在初中代数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通过与学生原来具有的认知结构来对比,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构建新知识,这种方法是变式的一种,称为对比变式。变式教学法在代数教学中可分为对比变式、巩固变式和辨析变式。辨析变式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在将需要学习的新概念引入后,通过分析概念的意义及引申设计出一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理解的辨析型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学生更好地明确所学概念的本质,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

如教师在进行正数、负数的教学时,可以结合概念的内容来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某天的天气预报报道大连的最高温度是8℃,最低温度是零下8℃,这两个温度是一样的吗?若不一样,又该用怎样的数字来进行表达?这种方式能够在引入概念前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在学习之后,学生也能够利用新学到的概念来解决上课前提出的问题。巩固变式指教师在向学生引入新的代数概念并帮助其理解时,应同时让学生熟悉新学概念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学会应用所学的概念来解决问题,同时达到对所学的代数概念进行巩固的目的。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应用概念的练习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并解决,让学生能够更加熟悉概念,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在几何教学中应用变式教学法

学生在学习具体的概念前,脑中的科学概念大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发展得来的,但这些概念具有多义性、宽泛性等,并且其在学生的认知中已根深蒂固,因此学生在学习一些抽象概念的时候容易理解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学生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一些正确的概念,同时也应合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辅助学生理解概念。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其获得概念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并且更加依靠自己已有的一些经验。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经验也有可能对学生的几何概念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几何概念的教学时应当适当采用变换反映几何概念的图形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含义。几何概念很多都与图形相关,有时根据图形可直观地理解几何概念的含义。但教材中提供的图形比较有限,因此,教师应当对图形进行变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概念的多种延伸,从而掌握概念的本质。几何概念还具有一定的逻辑判断性,在进行几何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概念及其引申概念的意义,同时熟悉由定义变换得来的命题,并在具体的应用中使用一些定义的性质,进行判定。

如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在向学生解释这个定义时,可以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进行语言变式(如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然后引导学生将其他图形与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让学生意识到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等也有相同的特征。教师在进行几何教学时,还应注意学生学习的系统性,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构建系统的知识概念,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整合起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变式来将所学的相关概念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让学生能够进行几何概念的对比和总结,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

三、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应用变式教学法

变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并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问题。并且变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揭示概念的本质,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同时,采用变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归纳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思维是指通过个别事物来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维。归纳思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掌握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抽象思维是指通过事物的表象,更加深入事物内部,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其中变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有着很大的作用。

如通过加强或减弱一个概念的条件来表示概念变式后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中去掉“面积相等”的条件就可以得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若去掉“形状相似”的条件就可以得到等面积的三角形的概念。相反,在等面积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中加入适当的条件就能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这种变换方式能够有效揭示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实用。

总之,将变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其在知识理解上的问题,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浅谈口诀式归纳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摘要: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出发,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一)、体验的内涵

体验是个人的一种亲身经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体验的目的是形成对事物的认识,也就是说体验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体验从过程上讲,体验者要经历从观察、感受到思考和实践,是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感受的动态发展过程,从结果上将,体验是促使体验着通过新旧知识的主动链接,构建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可见,体验是体验者在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基础上,主动形成对知识的理性和本质认识。

(二)、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在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采取赵晓辉教授的观点。体验式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设计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构建新的情感体验或者对已有经验的重新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新知识的一种感性认识,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构建新知识的结构体系。体验式教学提倡双主体教学,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的主体学生的互动实现的。作为教师的主体要结合叫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通过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感受的方向和程度,对学生的过程体验进行评价和督促;作为学的主体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质疑,不断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努力构建自己的知识结合,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的吸收。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先行后知的教学,提倡学生在感受中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

(三)、语文学科实行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属于人文学科,语文知识是与生活情境密切相关的,知识的展示不能够独立与它所处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的建构依赖于教学情境的设置和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通过学生的真实感受知识才能得以传播。同时,知识不是客观的,知识是一种心理表征,是与学习者的情感体验、认知图式密切相关的一种关系活动,知识的学习不是一种事实知识的记忆,而是在情境中加以运用的工具,即知识的本质是一种工具。学习者只有在体验中体会语文中词汇、语言的使用情景,只有在情境的体验中学生才能够理解作者寄予文章的情感。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立体分析文本,全面还原文本内容

阅读文本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部分,而相对于文本自身的字、词、句而言它又是一个整体。作为部分,我们要以体验式学习激活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作为整体,我们需要全面分析文本内容,在分段文本内容的理解基础上,综合理解阅读文本的中心思想,所树立的价值观,以及所透露的阅读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例如,《背影》是作者借助背影描写父亲待自己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这一回,教师引导学生以画背影、别背影为线索,回忆家中的变故,父亲打点出行,以及为自己买橘子送行,这样的片段,最终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背影为线索将全文的主线父爱结合起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捉住细节描写事物特征的手法,体会父爱的伟大,并学会感恩父母。

(二)、注重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指的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文本信息、文本内容和文本语言还原与真实情境中,在了解文本时代背景、作者生活经历、思想情感以及语言特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文本内容和真实情境的立体联系,身临其境的体会阅读文本的情感。例如,《社戏》是鲁迅在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生活疾苦的背景下,借平桥村这一片净土,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淳朴善良的农民和热情友爱的小伙伴,来表达自己对脱离封建教育和封建礼教的自由生活的期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走进鲁迅当时的社会,还原鲁迅所看到的的社会,让学生在鲁迅先生的带领下展开对当下社会的思考和对未来社会的期盼,立体式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扩展语文课堂,开展多维阅读

不同的语文文本通常围绕着相同的情感进行表达,围绕着相似的线索进行写作,围绕着相同的社会现象进行描述。因此,教师要延续学生的体验,从课内对文本的体验向课外体验扩展,也就是说要以单元目标为核心,引导学生进行扩展

阅读。具体来说,在单元文本内容学习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时阅读,提炼单元阅读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单元教学目标就确定了扩展阅读的主题,围绕主题可以选择多种类型的课外阅读,包括题材的多样化,包括记叙文、议论文以及说明文等,包括来源的多样化,包括国内和国外阅读,现代和古文阅读,诗词和现代文阅读等,通过这样培养学生更多的体验,包括内容的、情感的、思想的等等。例如,在《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和《父母的心》单元学习完后,教师围绕“学会表达至爱亲情”的单元目标,选择《孟母三迁》、《最美母亲》、《故乡》、《平凡的世界》、《感悟父爱母爱》等容括国内国外,古代现代的真实故事开展课外阅读,聚焦不同的情境感受同一样的坚持,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情感的掌握,促进学生体验式学习的扩展练习。

参考文献:

6.浅谈口诀式归纳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一、创设生活化的体验情境

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热情, 是在一定教学情境下产生的。因此, 体验教学的开展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紧密联系的。体验教学, 要求学生在体验环境中学习, 所以设计教学目标时, 应考虑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如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的教学中, 教师为了创设贴近学生实际、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 可以围绕回声特性, 举出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如询问学生:如果对着高山大声喊话, 或者在大礼堂中间大声说话, 会有什么现象? 在这生活化的情境中, 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活化的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原因, 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 自然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开展体验活动

教师在创设吸引学生兴趣的情境之后, 为了避免兴趣的流失, 应该设计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在一连串的问题情境中, 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为此, 教师在问题设计时, 应注意把握问题的难度, 使问题情境, 接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同时使问题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层次性。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在《压强》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的教学中, 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 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如教师可以播放下面图片, 在沙滩上人们留下深浅不同的脚印;人走在雪地上, 一个人陷进去, 另一个人没陷进去;骆驼用宽大的脚掌在沙漠上行走。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讨论图片中的物理现象, 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沙滩和雪地上, 脚印深浅不同呢?”“为什么在沙滩、雪地上会有脚印, 而在水泥地上却看不见脚印呢?”让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 体验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建立评价机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评价机制起着激励、导向的作用。体验教学活动的开展, 与体验教学评价机制是配套的。因此,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密切关注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 并对他们的体验活动及时做出评价。这样才能鼓励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 并且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活动, 如学生产生的情感体验是积极的, 证明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情境是有效的, 应加以推广。如学生产生的情感体验是消极的, 证明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情境是无效的, 应对这样问题情境进行调整。

7.浅谈口诀式归纳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教学;学习小组;教学方法

一、关于对初中语文自主教学化的应用介绍

根据笔者通过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育和自主式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对比分析总结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于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讲台上口诉,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的模式对学生的教学仅仅局限在知识点的枯燥单方面传输,缺少学生的加入。而本文中笔者提到的初中语文自主教学的新式教学模式,课堂课后均以学生为主,在课堂上,学生成立自主学习小组,对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进行各个学习的小组的交流。在课后,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根据本堂语文章节的学习提问,让学生一起合作解决,或是成立语文课后一帮一小组,让语文成绩好的学生辅导帮助语文成绩偏弱的学生,既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同学的感情,也能够提高巩固语文成绩优异学生的成绩,养成他们热于助人,善良有耐心的好性格,又能帮助学习成绩偏弱的同学,提高语文成绩,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拓宽学习空间,而课堂上教师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帮助。

二、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对自身的理论学习提升,转变传统的落后的教学观念

根据笔者对实际的教学课堂和大中小学校的研究发现,教师自身的素质还有着很大的缺陷,很多的一线的语文老教師还处在中专水平,自身接受的教育并不多,甚至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固有的落后的教学观念,很多的知识也没有弄清楚,对知识点的传授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学生的学习尚且处在模仿阶段。因此,对于此类现象,教育届的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予以重视,要提高聘用初中老师的聘用标准,提高对学历、素质、知识水平、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对于有着几十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每年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激励初中语文的一线老教师不断进步,更新思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提供老教师进行进一步深造的平台,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才能将教学的设备进一步得到提升。其次,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发展的。那么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今天,教学观念也要不断进步,教学模式不应该还局限在传统的填鸭式的死板枯燥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将教育观念与当下的学生的内心需求和社会的变化结合。例如,在当下,初中的语文教学模式应当以创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上成立自主学习小组,对课文的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观沧海》进行学习后进行讨论,对文言文的通假字判读可以讨论,句式结构讨论,对诗歌的鉴赏提出自己的看法, 对议论文的作文立意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学生交流,再由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各小组的总结,宣布最贴近正确答案的答案,再向学生展示正确的解题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避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因为只是课堂的旁观者而走神,偷偷讲话的不足,让学生从旁观者的角色中跳离,成为一名参与者、表达者、设计者。

三、精心的课堂设计——改变旧的课堂模式

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对自主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的应用起初先要设计好一份好的课件,包含对本节语文课程的重难点的解释,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明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以及趣味性与知识的有效融合,分组目标的设计等等方面。所在,课件的准备对课堂设计必不可少。其次在课堂上,要对课件的内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除了传统的班级课堂,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类似辩论赛、语文知识竞赛、诗歌演讲比赛等等活动,来活跃语文学习的气氛,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还要完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不单单的只是回答对不对,还要看学生在回答时有没有运用到发散性思维,有没有创新,倘若有,也应该给予表扬和支持,从而鼓励全班学生的语文创新思想。

四、结语

通过对当前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情况的分析,笔者认为自主式教学在初中阶段必不可少,可以帮助教师更合理的安排好课程,也能帮助学生在初中的语文学习阶段养成对课程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的素养,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合作交流能力,对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生涯和日常生活个人气质的养成都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让阅读净化心灵-谈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德育渗透,钟玮,思想理论教育,2008-16;(13).

[2]课堂教学,还你一片灿烂的星空,陈玉侠,科教文汇,2008-8;(6).

[3]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胡宝祥,刘杰,黑河教育,1997-03;(5).

8.初中数学口诀式教学模式初探 篇八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在新课改理念下的今天,对教师的素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无疑是一种挑战,对教师的执教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新的教育理念却力求学生学得轻松,尽可能地给学生学习压力“减负”。在这难题面前,我们除了熟悉课标内容、认真备课、了解学情况外,最关键的办法就是“如何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效果,我们还要借助于某种教学方法为载体进行有效的教学,为此,我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探究了“口诀式教学”模式,下面就这一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同行商榷。

口诀教学的功效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我们老师,面对的是充满思维的学生,他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数学科的学习相对而言是较为枯燥的,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最先需要思考的,否则其教学效果将会事倍功半。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思维也会变得迅速敏捷,这样接收、加工、贮存知识的效果会最佳。初中学生每天要面对五六门功课,要想在课堂上保持长时间较高的注意力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数学的数理逻辑推理又是很枯燥乏味的,再加上数学的一些概念、定理、法则、命题、方法等都要求学生一字一句地掌握或理解,那就难上加难了。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得力求让学生学得轻松,对数学感兴趣就算教学成功。在这个问题上我采用了一些措施,把一些数学知识编成朗朗上口而又韵味悠长的口诀,让知识便于记忆,再创设具有诗情画意的情调,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如“全等三角形”章节,我编了一口诀:“全等不用边,神仙都喊天;全等不用角,三边奈得何;角夹边,边夹角,HL直三角”。通过口诀引导,就能充分体现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个条件是边,体现了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展现了SSS,ASA,SAS,HL的全等条件。实教学践证明,适当运用口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我清楚地记得上了那一章节后,学生能很快就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还不时在路上、宿舍里听到有“口诀”的诵读声,之后我更倍信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也经常性在课堂上实践口诀教学。

2、口诀教与学的效率

用口诀教学能快速突破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内容以口诀为载体速记下来,用关键字眼体现数学的法则、方法等,学生平时背着玩,“玩”中生智,体会其中道理,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运用口诀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可以使新知识在较短时间内留下印象,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口诀的教学方式灵活适用,能快速达到教学目的。口诀教学文字从简,易记,花时少,充分提高了四十五分钟的质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坐标,口诀:“两轴垂直延四方,括号坐标不能忘,横前纵后中间逗,象限符号有文章”。读着朗朗上口,很快便把知识记在心头了。

3、口诀使记忆升华为理解

由于口诀往往简单顺口在无意中就能记在心中,在解答相关知识的问题时脑海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到口诀,在课外时间里同学们也会作为一种乐趣背着“玩”,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便是“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道理。由于口诀运用了相关知识的关键字眼,理解和应用便会水到渠成。如“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的口诀:“提因式,用公式,十字相乘试一试,四项试着用分组,拆补添项再重组”。这一口诀在初中的因式分解知识点中已基本够用,而学生记住了这个口诀,就能很轻松的把所有类型的多项式分解因式了。

4、口诀的适用性

如果能很好地运用口诀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从老套的条条款款的死记硬背的误区中走出来,大胆的尝试口诀教学方法,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升华。如“合并同类项”口决:“说起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其它留原样”,如:3X2Y3-6X2Y3=(3-6)X2Y3=-3X2Y3;在“完全平方”公式口诀:“首数平方,尾数平方,2倍底数相乘作中项”,就重点解决了(X±Y)2=X2±Y2这样的知识误区;如“平行四边形”口诀:“来说平行四边形,平行条件是跟本.两组对边(角)相等,对角线相交且平分”;“矩形”口诀:“任意一个四边形,四角相等是矩形.对角线相等又平分,或三角相等又垂直,立成矩形不推迟”:“菱形”口诀:“任意一个四边形,有组邻边是相等,或对角线平分又垂直,定是菱形不推迟”等。学生在掌握和理解这些相关知识的问题时,口诀一念,知识的要点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闪现在脑海中,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诀的编创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巧用律诗文化的底蕴,将深奥知识明朗化,抽象知识具体化,易错知识区分化,教学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和概括化,把相关知识的定理、法则、方法等的主要字眼体现在口诀中。编创口诀要有概括性,自然、贴切、意记,不咬口,还可以用诙谐、幽默、拟人等方式编创。如“全等不用边,神仙都喊天;全等不用角,三边奈得何”;又如“平行线方位角,‘愚蠢的人找不着”。这里不是骂学生,而是通过这样的语言提醒,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数学知识有趣,但有一些却是抽象而乏味的,较难掌握,而课标却要求学生掌握。如果在教学实践中能编创口诀,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如=︱a︱的值分两种,当a≥0时值为a;当a<0时值为-a。口诀“一数平方再开方,开方出来有院墙。若是非负可出墙,负数出墙吃一棒”。“院墙”是指绝对值;“一棒”是指那负号;或者用拟人的口诀“闺房屋下一姑娘,走出屋外两面墙。健康直接出院墙,有病出墙有药方”。“闺房”是指根号;“一姑娘“是指a2;“药方”是指那负号。又如“解不等式”口诀:“幼儿园小鬼当家(同小取最小),敬老院以老为荣(同大取最大),军营没老又没少(大小小大就是它),大大小小解集空(小小大大哪有啊)”。在解不等式组时,各不等式解得都是小于时,取最小;在各不等式解得都是大于时,取最大;在各不等式解得比小的大,比大的小时,取它们之间;在各不等式解得比小的小,比大的大时,无解。象这些诙谐、幽默、拟人的口诀,学生们在快乐中掌握了知识。同时,有些口诀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编创,中要有创新性,总结性且有助于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总结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结束语

在课堂上除了运用口诀教学外,我们老师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取教学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运用和掌握,都是好的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于法”。

9.浅谈口诀式归纳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变式教学, 是指教学中运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变化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 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一种授课方式.变式教学符合当前的课改新理念, 它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创新能力的需要,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正确合理运用变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 并让学生能对问题解决过程及问题本身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深刻理解概念、公式、定理的本质特征, 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下, 从不同角度重新认识, 可以把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引入纵深, 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拓展发散思维能力.

下面从初中数学课中常用的概念教学、命题教学和例题教

一、概念教学:以学习数学语言、概念为主

数学概念较为抽象, 学习的关键是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利用变式教学, 给出概念、例证在非本质方面的变化, 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概念, 通过排除背景干扰而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明确概念的内涵

例1下列函数: (1) y=2x; (2) ; (3) y=2x+1; (4) y=x2; (5) 中, 哪些是一次函数?

变式1:m为何值时, 函数y=-2xm-3+ (m-8) 是一次函数.

变式2:m、n为何值时, y= (5m-3) x2-n+m+n是一次函数.

变式3:m、n为何值时, y= (5m-3) x2-n+m+n是正比例函数.

变式4:y= (m+2) x3+m+n有可能是一次函数吗?

变式5:m为何值时, 函数y=- (m-4) x m-3+ (m-8) 是一次函数.

问题由易到难, 突出一次函数概念的内涵:x的次数为一, 且系数不等于0.源题中找一次函数;变式1中x的指数有字母;变式2、变式3和变式4中, 除指数含有字母外, 系数中也含字母;而变式5, 可按指数等于1求出m的值, 但是m=4时, y=- (m-4) x m-3+ (m-8) 不是一次函数.这样一步步增大难度、逐步包含概念内涵的各个方面能让学生比较好的掌握概念, 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命题教学: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概念定理为主

利用变式教学, 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景中进行训练, 既有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 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规则、形成解题的思想方法, 并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容和方法程序纳入到原有的命题网络或认知结构中, 以有效促进基本技能的形成.

例2计算下列各题:

变式1:计算下列各题:

变式2:计算下列各题

(1) X4x3x, 82838; (2) (-2) (-2) 5 (-2) 4.

变式3:计算下列各题:

变式4:计算下列各题:

(1) (a-b) 3 (b-a) 2; (2) (x-t) 4 (t-x)

变式5:计算下列各题:

(1) (-x) 2p (-x) 2p+1xp (p为正整数)

(2) (x+1) 2 (x+1) a (x+1) b (a、b均为正整数)

变式6:若m=-2, 求m2 (-m) 4 (-m) 3的值.

变式7:已知:am=2, an=3, 求am+n的值.

解决变式题要用到例题的结论, 从底数是一个数字或一个字母到底数是多项式、从两项相乘到多项相乘、从同底数幂相乘到可化为同底数幂相乘、最后到法则的逆用, 体现了练习的同一与变化.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并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解题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

三、例题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思维能力为主

运用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等训练方法, 可以克服照本宣科, 利于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 巩固与转化知识.

1. 一题多解

例3已知:的值.

解法1:化简后, 原式

由已知得x=3y代入上式

原式

变式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解法2:化简后的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y (y≠0) , 再求解.

解法3:原式分子、分母同除以x2 (x≠0) , 再求解.

解法4:原式分子、分母同除以xy (xy≠0) , 并由已知可得, 再求解.

解法5:原式分子、分母同除以y2 (y≠0) , 并由已知可得, 再求解.

通过不同解体方法训练,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 一法多用

例4因式分解:

变式1:计算: (1) 1992-2992; (2) 2022+202*196+982

变式2:解方程:x2+x-12=0.

变式3:解不等式:x2-16>0.

变式4:已知:a、b、c是三角形ABC的三边, 且满足a2-b2+ac-bc=0, 求三角形ABC的形状.

简单的因式分解, 通过因式分解进行计算、解方程、解不等式—解决平面几何中的问题, 题目之间有一定的梯度.通过设计因式分解在不同题目的要求和背景中运用, 帮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 同时感受到数学方法的魅力所在.

3. 一题多变

例5求以3和4为两边的三角形的第三边的范围.

变式1:求以3和4为两边的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的范围.

变式2:求以3和4为两边的锐角三角形的第三边的范围.

变式3:求以3和4为两边的钝角三角形的第三边的范围.

通过变式训练, 学生可以系统性理清了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 激发学习兴趣, 从中感受到量变可以引起质变的原理.

变式教学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和常用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一定的优势, 但与其他方法一样也不是绝对万能的, 那就涉及到方法适用的范围和最佳运用的问题.笔者认为, 数学变式教学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注意把握变式教学中水平变式题的“量”和垂直问题的“度”的问题.水平变式题适当的“重复”使“双基”教学得以实现, 利于引发量变到质变;垂直问题突破适度, 利于学生思维尽情发散. (2) 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运用变式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及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变式教学, 在变式教学中坚持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原则. (3) 必须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驾驭能力.教师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去“变”, 帮助学生去“变”, 在“变”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总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变式教学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变式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 细心实施, 需要教师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领会课程标准, 把握知识重点、难点,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阐释变式教学的含义及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实例阐述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命题教学、解题教学中运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1]《变式教学—实施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佳径》雷丽青著《数学教学通讯》

10.浅谈口诀式归纳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

一、体验式学习的概念

体验式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 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不断深入观察和体验身边的物理现象, 并最终用所学知识解释物理现象, 或从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体验式学习强调不仅用脑去思考, 而且还要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说、用身体去经历, 用心灵去感悟。不难看出, 以前的“讲授式”物理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外在的、抽象的、没有情感活动的;而体验式学习却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 是内在的、具体的、有价值认同的, 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 这样, 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和可切身体验的实验, 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引导学生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 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 经历物理过程与方法, 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最终达到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体验式学习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方式, 开展体验式学习将会使学生产生不同于以往的感受, 让学生在经历中充分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欢乐与愉悦, 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它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 实践性

体验式学习主张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实践中体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直接参与观察、实验、交流等各种实践活动产生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实践性是体验式学习的根本特点。

2. 主体性

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没有主动参与, 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 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在体验过程中, 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学习。

3. 差异性

各个学生之间存在种种差异, 其水平不一, 兴趣爱好各异, 对事物的理解不同, 故其体验也各不相同。但正是这种差异性, 又恰恰能促使学生交流和分享各自的体验和结论。

由以上的三个特点可以看出, 在物理教学中采用体验式学习,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和情感联系起来, 使学生达到从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 领悟物理知识。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中, 许多地方都体现出“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从各方面去经历、体验物理的全过程, 尽可能做到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新感受。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 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 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体验式学习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学生的健康、长远的发展。

三、体验式学习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农村中学, 因种种条件限制, 虽然学校都设置了物理实验室, 但也存在着实验器材配备不全、设施陈旧、器材不配套、数量不足等问题。那么, 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上好体验式物理课?笔者认为, 除了实验室中配备的器材, 还可以因地取材, 利用身边的有用资源, 让学生有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对体验式学习在农村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举教学中的几个小例子, 与各位同行交流。

案例1.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节内容时, 笔者先按以往的教学方式作演示实验, 先敲击音叉, 使其发声, 再将音叉放入水中, 激起水花, 从而让学生判断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因为音叉发出的声音后排有很多学生听不见, 音叉振动激起的水花, 也有很多学生看不见, 实验效果不佳。就是前排的学生, 因为没有亲自动手操作, 没有切身的体验, 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习兴趣明显不高。要进行分组实验, 学校实验室里的音叉又不够用。于是, 笔者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 利用学生身边的物体让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任何物体, 用各种方法使其发出声音, 感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们听到要求, 兴致勃勃, 马上动手操作, 有敲桌子使其发声的, 有撕纸使其发声的, 有弹拨圆珠笔使其发声的, 有拍巴掌使其发声的……很快, 学生就发现了规律, 说出了答案: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案例2.浮力一节内容对初中生来说是个难点。不少学生难以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实验室中没有相关的教具。多数教师采用了画图讲解的办法, 效果仍不理想。笔者经过探索, 改用了如下的教学方式, 获得了明显的效果。让学生从家带来一个大小合适的容器 (如脸盆、鱼缸) , 保证至少每桌一个;到学校卫生室找两个小药瓶上的橡皮塞 (为保证放入水中后能浮起来, 两个橡皮塞上面都粘有一小块塑料泡沫) ;容器中放入适量水。上课时引导学生做了两个小实验:实验一: (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闭上眼睛, 细心体验) 把双手伸进水中, 手掌向下, 先不接触容器底;再把手掌与容器底部密切接触。比较两次手掌感觉到的浮力是否相同。实验二: (1) 把粘有塑料泡沫的橡皮塞一和橡皮塞二同时浸没在水中接触到容器底后再松手, 观察比较两橡皮塞的运动、浮沉情况 (松手后, 橡皮塞一和橡皮塞二全部向上运动, 最终都漂浮在水面上) ; (2) 将橡皮塞一浸没在水中接触到容器底后马上松手, 橡皮塞二也浸没在水中, 但接触到容器底后, 要使劲按压上部使其下面凹孔中的水排尽, 让橡皮塞二与容器底密切接触。观察比较两个橡皮塞的浮沉情况 (松手后, 橡皮塞一向上运动, 最终仍漂浮在水面上, 而橡皮塞二却沉在水底)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橡皮塞二两次的浮沉情况大不相同?这和它哪个面上所受的压力变化有关系?结果实验做完后,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 很快就恍然大悟, 自己画出了橡皮塞在水中的受力图, 不但理解了浮力产生的原因, 而且因为亲自动手操作过, 亲身体验过, 印象深刻, 记忆牢固。

案例3.在学习摩擦力时, 因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对摩擦力概念的内涵把握不准确, 所以多数学生存在一种认识误区:总认为摩擦力是只能影响物体运动的一种阻力。为了纠正这个错误, 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1) 启发学生回忆以往的生活经验, 进而提出问题:人走路时前进的动力由谁提供?传送带上的一袋袋粮食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 (2) 设置情境活动, 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带领学生爬旗杆。旗杆旁分别提供滑石粉和镁粉。让一位学生在手掌上抹上镁粉爬旗杆, 再让另一位学生手掌上抹滑石粉爬旗杆。两种结果截然不同!这样, 学生很容易就领会了摩擦力不仅可阻碍物体运动, 有时也可以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

四、对在农村环境下实现体验式学习的思考与总结

1. 不可放弃体验式学习

在农村, 一些教师苦于实验条件的限制, 放弃了学生的体验式学习, 采用讲授法教学。结果课堂缺乏趣味, 学生难以理解, 效果很不理想。这是不可取的, 违背了教育规律的教学无法成功!体验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印象, 更可以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在思考与发现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此外,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离不开体验式学习, 《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创造各种不同的物理情境, 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实践的机会, 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毕竟学生的知识不是教师讲课“灌”出来的, 而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悟”出来的。

2. 辩证认识农村环境的优势和劣势

农村中学的劣势是明显的:实验器材配备不全、设施陈旧、器材不配套、数量不足等现实问题, 在短时间内尚不可能完全解决;但农村中学也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农村自然条件丰富, 河流、树木、泥土、风雨都是帮助学生体验物理科学的自然资源, 农村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极为优秀、条件极为丰富的实验室!实际上, 体验式学习绝不仅仅是依靠实验中给出的器材领着学生做实验, 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这个大自然的实验室中进行丰富的体验。其次, 农村孩子在平常的玩乐活动中无意识地积累了大量经验, 比如爬树, 下河游泳, 叉鱼, 在冰冻的河面行走, 用胶泥捏塑各种形状等等, 这些经历几乎每个农村孩子都有, 经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和提醒可以提取出来, 为物理知识的学习服务。

3. 注重精心设置情境, 引导学生体验, 启发学生思考

11.浅谈口诀式归纳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一、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的内容

主题式教学实验一般按照创设情境、引发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反馈、课外延伸的程序进行,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灵活的调整。教师在对授课内容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 首先要确定教学的侧重点, 并且要明确数学知识的主题。

1. 现实生活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让学生从思维层面改变对数学问题的看法, 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用合理的思维来理解。在主题式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问题作为一个教学主题, 其内容可以包括生活场景、日常故事、趣味游戏等, 此类内容与数学内容的有机融合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 并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这种思维方式之后, 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用数学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 从而深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在进行主题式教学实验内容的设定时, 教师要尽量设置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让学生自发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

2. 问题焦点

在将问题焦点作为主题时, 教师可以围绕某个知识点对问题进行延伸和扩展, 以使所学的知识能够更加全面和具体。在进行问题焦点主题式教学时,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抽象内容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 将数学通过知识再创造、再发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并且对其进行应用检验。问题焦点式主题教学需要选用难度较大的问题来进行探究, 否则就无法体验出主题的挑战性, 也就失去了探究意义。在发现问题以后, 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实现知识的问题化和问题解决的知识化。将问题作为教学的焦点主题, 能够将教学的精髓突显出来。在进行问题焦点主题式教学时, 教师要灵活应用知识,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巧妙选择问题呈现方式, 以使所探究的问题具有较高的意义。

3. 数学活动

在进行教学活动主题式教学时, 教师不需要直接向学生展示教学的主题, 而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来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教学的主题内容。在组织教学活动时, 教师要选用数学实验来作为组织形式, 侧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并且以锻炼学生学习能力为出发点, 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数学活动的组织需要按照创设情境、引发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提高、问题反馈、课外延伸的环节来进行。

4. 归纳演绎

以事实为出发点、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并得出结论的方法即为归纳, 而通过普遍性原理推断出个别结论的即为演绎。不同的数学知识都有其产生的实际背景, 归纳演绎主要是通过知识实际背景的还原来实现知识的探索, 从而让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充分的了解。在归纳演绎主题教学中, 学生要通过猜想、观察、操作、实验、验证、演绎推广来实现对知识产生过程的体验。学生学习数学并不是被动接受数学研究的成果, 而是需要从根本上了解其成因, 形成数学思维,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5. 反馈矫正

正确来自于对错误的反思, 因此对于数学教学而言, 反馈矫正至关重要, 以此为主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敢于质疑、勇于挑战的精神。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不同, 学生会因为其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而犯错误。面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要积极对其进行引导, 让学生善于发现错误, 并且从中进行知识的反馈和矫正, 在此过程中, 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程度会加深, 从而强化了数学学习的效果。以反馈矫正作为主题的教学一反常规的教学形式, 其以独特的方式让学生重视错误, 并且自发对其进行剖析, 将其转化为正确的内容。该种主题式教学能够加深学生自我检查的意识, 并且提高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认识到错误产生的根源, 学生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就能规避这一错误, 从而能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二、初中数学主题式数学实验的探讨

1. 实验理论

和其他阶段的数学相比, 初中数学的逻辑性和规律性更强, 因此在进行主题式教学安排时, 教师要合理运用其规律。生活中处处都充斥着数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融入现实例子进行知识扩充, 因为只有贴合实际的知识才能够更符合人的思维方式。

2. 实验操作

教师在对该种教学效果进行审核时, 可以先选择部分学生进行试行, 通过实际的学习效果来审核主题式教学实验的成果。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进行不同的主题设定, 最终选择最合适的主题来进行知识的传授,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实现高效率的知识吸收。

3. 实验结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态度决定成败, 教师在进行主题式教学设定时要巧妙应用这两者,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内容的设定, 这能从根本上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需要具备积极的心态和进取的精神, 并能自发进行知识的汲取。数学教学内容较为灵活, 因此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主题, 以便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日新月异, 其中主题式教学具有独有的优势, 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和传统方法相比, 主题式教学更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性, 比较适合当代的教育环境。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的设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并且要掌握学生的兴趣, 设置更多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摘要: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当代教学将主题式教学融入到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从而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在初中数学中, 主题式教学实验主要包括现实生活、问题焦点、数学活动、归纳演绎、反馈矫正五个方面, 在数学活动中, 我们需要注重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要将主题式教学实验落实在实践中。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实验,初中数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晓东.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实际问题及其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8) .

上一篇:横道中学“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总结.doc下一篇:中国抗日战争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