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生物课件(共13篇)(共13篇)
1.人教版七上生物课件 篇一
七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词语辨析专题练习
姓名:
一、语言积累
1、委屈、委曲
委屈:指受到不应有的待遇而心里难过。如:他辛辛苦苦工作了半天还受埋怨,觉着很委屈。” 委曲:(1)指曲调、道路、河流等曲折委婉,如“河流委曲”(2)指事情的经过底细,如“告知委曲”。(3)指屈身折节,如“委曲从俗”
2、抗拒、抵抗
抗拒:抵抗和拒绝,侧重拒绝。如: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抵抗: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如:虽然敌众我寡,但他们一直在坚守阵地,奋力抵抗敌人的进攻。
3、繁杂、复杂
繁杂:事情多而且杂乱,强调的是多。如: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复杂:(事情的种类、头绪多)多而杂,不容易理清,强调的是杂。如:人际关系复杂。
4、迷迷糊糊、模模糊糊
迷迷糊糊:是针对清醒说的指头脑思绪不清楚,如:审讯期间,他一会儿这个说法,一会儿那个说法,把警官弄得迷迷糊糊的。
模模糊糊:是针对清晰说的,不分明、不清楚的意思,如:清晨,向粘着雨露的窗外望去,景色变得模模糊糊。
5、小心翼翼、谨小慎微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主要形容做事的态度。如: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想让儿子多睡一会儿。
谨小慎微: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除了形容做事的态度外,常常形容一个人的性格。如:老师任命了一个谨小慎微的学生担任我们的班长。
6、嘹亮、洪亮、响亮
嘹亮:声音清晰响亮,一般只形容歌声、号声、喇叭声、鸡叫声。如: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洪亮:声音大而响亮。多形容嗓音。响亮:声音宏大,如:他回答的很响亮。
7、安适、安闲、安逸
安适:安静而舒适。重在“适”,舒适,如:一个老城,暖和安适的睡着。安闲:安静清闲,重在“闲”,心中无牵挂。如:他忙里忙外,一日不得安闲。安逸:安闲舒适,重在“逸”,个人的安乐,如:老人晚年在乡下过着安逸的生活。
8、须臾,瞬间
须臾:作为书面语表示时间极短。如:汶川大地震中多少个家庭须臾妻离子散。瞬间:一眨眼,转瞬间。如:我以前拍过许多街头的快乐瞬间。
9、寥廓、辽阔
寥廓:高远空旷,多形容天宇、江海。如: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辽阔:广阔,宽广。侧重辽远。如:我们的祖国有辽阔的土地。
10、宽恕、宽容
宽恕:宽容饶恕。只实际行为,免去责备、处罚等,前面一般不加程度副词。如:想起秋风颜色,就原谅了那烦人的聒聒。
宽容: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指心理活动,前面可以加程度副词。如:他是一个对人十分宽容的人。
11、痴想、幻想
痴想:指不能实现的痴心想法,重在“不能实现”,表现一种“痴痴地”情态。如: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幻想:其想法通过努力有实现的可能性。如:人类翱翔蓝天的幻想已经实现。
12、思绪、思路
思绪:思想头绪,情绪。如: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思路:思考的线索,可以指文章等。如:写文章组织材料时,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13、愕然、黯然
愕然:形容吃惊,表示出乎意料的心理。如:意外的消息传来,大家都为之愕然。黯然:失望的心态。如: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泪下
14、精致、精细
精致:精巧细致,着重造型的精巧。如:这件工艺品是多么的精致啊!精细:着重细腻,既可用于物,也可用于人。如:他遇事冷静,考虑问题特别精细。
15、庇护、袒护
庇护:指包庇,是有意识的掩护,语意较重。如:包庇坏人
袒护:偏袒,偏向,语意较轻。如:袒护孩子不是真正的爱孩子。
16、诀别、离别
诀别:指不再相见的分别。〖例〗诀别了亲人,他登上了开往前线的列车。
离别:比较长时间地跟熟悉的人或地方分开。如:异乡工作的他已经与母亲离别三年了。
17、冷战、寒战
冷战:因寒冷或者害怕浑身发抖。寒战: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冷战比寒战词义重,冷战的心理因素要比寒战重一些。
18、栖息、栖身
两个词都有停留的意思。
栖息还有休息之意(多指鸟类)
栖身多指暂时的居住,除了可用于人,也可用于动物。如:偌大个上海滩,竟没有他的栖身之地。
19、伫立、伫候
伫立指长时间地站着,如:凝神伫立
伫候指站着等着,泛指等候,如:伫候光临。20、颤抖、颤动
颤抖一般指人在担心、害怕、寒冷时肢体的抖动。如:他紧张的手都颤抖了。
颤动多指人和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而发生的振动。如:风一吹,树枝在不停地颤动。
21、卓越、卓绝
卓越指非常优秀,超出一般。如:卓越的科学家
卓绝指某种程度达到极点,超过一切。如:英勇卓绝。
22、喧哗、喧嚣
两者都指人大喊大叫,喧嚣还可以比喻车马的吵闹。另外喧嚣还可以用于“敌人关于战争的宣传喧嚣一时”。
23、寻觅、寻求
两者都有寻找的意思。寻觅重在“寻找”,如:到处寻觅。寻求除了有寻找的意思,还有追求的意思。如:寻求真理。
词语辨析专题练习题
姓名:
1、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4)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A.烘托
寂静
进入
摧毁
B.映衬
平静
进入
毁坏 C.烘托
平静
扑入
摧毁
D.映衬
寂静
扑入
毁坏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三峡库区蓄水后,人们将看到“高峡出平湖”的壮丽。
②我国第三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升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新篇章。
③销声匿迹数十年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白鹤和雪雁等20多种
鸟类,最近陆续出现在黄河入海口。
A景致
揭穿
珍稀
B情景
揭露
珍奇
C景观
揭开
珍稀
D景致
揭露
珍贵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毋庸
,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②小男孩一下子
索然了,站在那里没有目标地东张西望。
③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物体下沉。
A.置疑 兴味 反之
B.质疑 趣味 反之
C.质疑 趣味 否则
D.置疑 兴味 否则
4、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1)圣母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
,却无一根柱子。
(2)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的心灵中最
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3)著名作家叶文玲曾经满腔热情地
中学生:“不管写长文章或短文章,都要从心里写,要从心里流出来。”
A.宽敞
敏感
告诫 B.宽敞
敏锐
训诫 C.宽阔
敏锐
告诫 D.宽阔
敏感
训诫
5、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河畔
的防风林,像绿色长城保护着果树和成熟的庄稼。
(2)在这
的平原上,粮食平均亩产量比去年增长三成左右。
(3)我国是一个幅员
,物产丰富的国家。
A、宽阔
辽阔
广阔
B、宽阔
广阔
辽阔
C.广阔
宽阔
辽阔
D.辽阔
宽阔
广阔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他跟着大队跑近前线,炮声越来越响了,清脆的枪声也渐渐地清楚了,淡淡的白烟也__了,心头反而一步步平静下来„„
(2)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__下笔。
(3)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__其间,那才真有味儿;这时候风景觉得更好。
A.看见 难以 徘徊
B.望见 难以 徜徉
C.望见 不能 徜徉
D.看见 不能 徘徊
7、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后___ 的情景。
②在休斯敦火箭队
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
③书的封面设计
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
A.时间 效劳
从属
B.瞬间
效力
从属
C.瞬间 效劳 归属
D.时间 效力 归属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
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
什么都不得不。
A.装载 徜徉 致使 割受
B.承载 徘徊 导致 舍弃
C.装载 徘徊 致使 舍弃
D.承载 徜徉 导致 割爱
9、根据语境,把备选词语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我由衷地感谢造物主设计了冬。没有冬的_______,或许我们永远感受不到春的温柔妩媚;没有冬的_______,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夏的多姿多彩;没有冬的_______,或许我们永远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
A.真实 B.肃杀 C.单凋
10、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A、信心 B、信念 C、痴心 D、幻想
(1)只有抱定坚定的________,理想才能实现。
(2)老师的鼓励使他的_________倍增,他又自信地站在起跑线上了。
(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_______不断成为现实。
(4)不好好学习却想取得好成绩,无疑是_________妄想。
1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泸州油纸伞作为一项民间工艺,太追求时尚,失去了油纸伞本身的文化韵味,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元素,会拥有更多的消费者,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A.因为
所以
即便
也
B.如果
那么
即使
也 C.如果
就
只有
才
D.因为
所以
不但
而且
1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香港今日的______归根到底是香港同胞创造的,也是同祖国内地的发展和支持分不开的。(2)秋天像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她用轻飘的衣袖______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______给大地。
A.繁荣
扫
抛
B.繁荣
拂
撒
C.繁华
拂
抛
D.繁华
扫
撒 1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
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②信“地”和“物”,还是
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
它的不可靠。
③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
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A.公平
实在 依靠
欣赏
B.公正
实在 依靠
鉴赏
C.公平
切实
依赖
鉴赏
D.公正
切实
依赖
欣赏
14、下列句子填空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我决定 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③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
A、①委屈 ②烂漫 ③攲斜 B、①委曲 ②灿烂 ③摇摆 C、①委曲 ②绚烂 ③倾斜 D、①委屈 ②浪漫 ③攲斜 15.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七月的新疆暑热逼人,但是一到天山脚下,你立刻就会感到秋天似的。进入天山,融化的雪水在山中汇成溪流,你会看到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
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群峰围绕中,有一大片牧场。夜幕降临,月光
着草原,你可以看见牧民们烧起铜壶,准备欢度一天最后的幸福时辰。
A.凉爽
寂寞
弥漫
B.清爽
寂静
弥漫 C.凉爽
寂静
笼罩
D.清爽
寂寞
笼罩
16、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_____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___________。
A.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
慰藉孤苦无依的人的心灵
B.爱心是出现在沙漠里的一泓泉水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C.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D.爱心是出现在沙漠里的一泓泉水
慰藉孤苦无依的人的心灵
17、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娘子关的飞泉最壮观的当数水帘洞泉,飞泉从山顶突出的山嘴上飘然而下,泉后的山石在流水的浸润下满是苔藓、葛藤。那飞泉白光一闪,当空划破厚重的浓绿,散成一挂珠帘,靠着石壁悬垂下来;
①,贴着绿壁,浴着艳阳,时舒时卷,就专等谁来作画题诗了。飞泉流到谷底,如银河泻地,云翻水怒,②,掬拢成一泓清潭,再转山绕石,悠然而去。A.①又像是一轴素绢
②飞珠碎玉
B.①又像是一幅挂毯
②珠飞玉碎
C.①又像是一幅挂毯
②飞珠碎玉
D.①又像是一轴素绢
②珠飞玉碎
18、依次填入词语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宋楚瑜一行踏上返乡的路程。美丽的田园风光让久别的游子__ ___。台湾同胞____
__的回乡心愿不再是梦想。我们相信,只要两岸人民团结一心,__
___,定能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①心旷神怡
②欣喜若狂
③冥思苦想
④魂牵梦萦
⑤孜孜不倦
⑥同舟共济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19、选出依次填入句子横线上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组词()
第一次见到日月潭,我便被那一泓湛绿的潭水,深深地迷醉了。„„放一_____汽艇,便把人带进了晶莹剔透的世界。汽艇轻捷地_____行在平静如镜的潭上,一时间玉碎翠裂,船尾在碧绿的水面_____出两_____雪白的浪花,一路展漾开去。
A.艘、航、划、条
B.艘、滑、剪、条
C.只、航、剪、排
D.只、滑、划、排 2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站在罗布泊边缘远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表示地表荒凉,无....植被)
B.魏明伦认为,“喜新厌旧”是他戏剧创作成功的秘诀之一。(指创作追求创新,不守旧)....
C.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少股票市值缩水蒸发。(表示减少和消失)....
D.北京奥运会上,“冷面杀手”张怡宁蝉联乒乓球女单冠军。(指神色冷峻,不苟言笑)....
2.人教版七上生物课件 篇二
一、当注释的地方没有注释。
例如在第5课《伤仲永》中课文最后一句话“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 又不受之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中的“而已”课文没有给出注释, 这个“而已”和第20课《口技》中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中的“而已”是一个意思, 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就是“罢了”, 但是两篇课文都没有给出注释。第5课给了一个句子的注释“得为众人而已耶”课文注“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不如。这个注释容易引导老师把“已”字的意思解释成“停止”, 因注释中有“为止”二字。笔者以为这样理解不妥, “而已”是复音虚词, 洪成玉《古汉语复音虚词和固定结构》中关于“而已”词条解释:“而已”与“矣”连用, 构成“而已矣”表示事情达到一定的范围就行了。书中还举出实例, 例如:
“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中的“求其放心而已矣”, 意为只是寻求失去的善心罢了。
“故治天下及国, 在乎定分而已矣。” (《吕氏春秋·慎势》) 中的“在乎定分而已矣”, 意思是在于确定名分罢了。
这些“而已”都可以译作“罢了”, “得为众人而已耶?”句中的“耶”和“矣”一样也是句末语气词, 其作用类似于“矣”, 此处只是表反问语气。“得为众人而已耶?”联系上文, “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 又不受之人”, 可以明确翻译为:现在那些没有先天禀赋的人, 本来就是普通人, 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想成为普通人都不能够。“而已”表示达到一定的范围, 应该译为“罢了”。第20课《口技》中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中“而已”翻译为“罢了”意思更为明显, 遗憾的是这二者教材都没有给出注释。
二、上文注了, 但不知道为何下文不注。
第10课《木兰诗》“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课文在注释“火伴”一词时是:“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个士兵同一个灶吃饭, 所以称火伴。”但不知何故, 这里的“行” (háng) 字课文没有给出读音和意思的注释, 据笔者了解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把此字读为“xíng”意思是行走, 即木兰的同伴和木兰一同行走打仗很多年, 这是不正确的。“行 (háng) ”和“伍”都是古代军队的编制, 二十五人为“行”, 五人为“伍” (参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同行”就是同在一个部队编制, 类似于我们现在部队的同一个班, 相同的例子有:“陈涉、吴广皆次当行 (háng) , 为屯长”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陈涉世家》, 九年级教材给出了读音和意思注释) 。而课文《木兰诗》在解释“火伴”一词时, 注出了“同伍的士兵”几个字, 但不知道为何没有解释“伍”字, 更为重要的是没有给“行”字注出读音和解释。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三、有些注释欠妥当。
例如第27课《斑羚飞渡》。课文在注释成语“进退维谷”时解释“维”字“维, 是。”这个说法是不太准确的。“是”在现代汉语里是判断动词, 而此处的“维”字是句中语气副词, 帮助判断。“‘维’用在句中, 表示限制范围、帮助判断、解释原由, 有修饰谓语的作用, 处理作语气副词。” (参见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 另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维”字的解释中也有一个义项“句中语气词, 用以帮助判断。”类似的例子还有“时维九月, 序属三秋。” (王勃《滕王阁序》) 郭本《古代汉语》注这个“维”字:“维, 语气副词, 加强判断。”成语有“举步维艰”, 成语词典的解释“维”字也是“维, 句中语气副词。”所以笔者以为此处的“维”字不能解释为“是”而应注为“句中语气副词, 加强判断”这样意义贯通。
3.人教版七上生物课件 篇三
通常我们写作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抒情,首先要建立在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的基础之上,因此思路清晰是一篇好文章的前提。当我们确立表达的中心,当片段的材料已经准备就绪时,那么就非常有必要将它们进行排列组合,围绕中心有效地发挥作用。所谓思路清晰,就是在谋篇布局中做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常见的安排层次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组织材料时围绕中心安排详略。比如《再塑生命的人》塑造了莎莉文具有强烈爱心、高超教育艺术的教师形象,表达了海伦·凯勒对她无比的敬爱与感激之情,文章围绕了这个中心,安排组织了“我与莎莉文的第一次见面,她用布娃娃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莎莉文用真实感受:水,引导我理解每个词语的具体含义”“从此以后开启了我的生命历程”等素材,并将它们按照时间有序组合,将莎莉文唤醒了“我”的灵魂、给予“我”精神上的快乐与自由侧重先说,重要篇章详细叙写,将“我”对老师的敬爱与感激之情隐含字里行间,在潜移默化中让读者感同身受。
所以当我们在进行常规练笔的时候,不要急于落笔,要先确立一个你特别想要表达的写作主题,根据主题拟好最恰当的题目,然后取舍材料,安排好文章结构,列出提纲,理清文章思路。
写作实践
一 、列出以《_____二三事》为题的作文提纲
一、中心:通过几个事例的叙述,赞扬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开头:体育是一门活动,是一种学问,更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促进社会发展,且始终被人们热爱着。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有着体育精神的人,他们坚持不懈、奋勇拼搏。我们班的×××就是这样一位体育健将。
四、结尾: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成功的路是需要坚持铺垫的,只有坚持不懈、奋勇拼搏才会成功。×××就是这样,不论在体育上还是学习、生活中,都会一直坚持。
4.人教版七上生物课件 篇四
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说教材;
(一)、《咏雪》这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为浅显,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这一单元中心,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
(二)、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
和重难点是:
1、知识目标:
(1)理解文义,背诵本篇课文
(2)熟记作家作品
(3)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末若”等的词义
(4)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2、能力目标:
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这一点可以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3、情感道德目标:最后是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4、教学重点:
(1)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5、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生情况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阅历浅,很难独自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习,而且互相合作能力较差,主要是以自己的兴趣来学习的。所以我准备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1、情景导入
教学
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2、朗读教学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朗读文言文的语感。
3、现场演示法
可以更形象的体会优美的句子
4、激励创新讲述,发展思维。
通过这一环节的迁移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练习的设计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
5、淡化教师角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这堂课教师是作为一个协作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大部分时间都能体现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三)说学法
本人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自问自答、自问他答或老师解答等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
一:在导入
时应用猜谜语的方法,使学生调整气氛,产生兴趣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
二:在作者介绍中请学生借助资料加以评说,再有老师确认。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觉查资料的习惯。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二点。
三:在介绍作品时让学生借助资料简单介绍这部书的特点,及反映的社会思想,鲁迅对它的评价,之后有老师确认。这样作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点。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二点。
四、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有利于理解,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以及文中的断句。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可以提出把握不准的字音,字义,词义及句义,然后让其他学生解答。之后老师在作确定。最终达到正音,疏通文意,理解文意的目的。这样做是为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课文中的内容培养其自学能力。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三点,突破教学难点。
五:赏析部分
一是对句子的赏析尽可能的再现当时的情景。
如在赏析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和兄女曰:“末若柳絮因风起”这两句话时可以现场在空中撒一把盐和用白纸剪的雪花。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更生动形象的的赏析句子。来达到赏析的目的。二是对课文内容的赏析,来把握课文的故事性和文中体现的家庭亲情。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话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内容和所体现的亲情,来达到赏析的目的。这样课文的主要内容就交代清楚了,把这堂课上成家庭中的讨论和现场表演。来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一点和第四点以及道德情感目标。突破教学重点。
六:拓展延伸
1:让学生通过举古人咏雪时所用的比喻句。来增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古人是怎样通过想象来写诗句。为下面的想象练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2:总结概括运用比喻,想象来进行句子的仿写。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清楚比喻句不仅仅是形似还要神似。然后让学生将英文中的26字母通过想象,运用比喻加以表达,如:A是一座金字塔,代表进取。C是未满的月牙,代表缺憾等。这样可以突出了学生之间的个体思维差异和个性特点。实现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七:随堂练习
经过随堂练习来巩固学生对课本的知识记忆。
八:作业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营造一个和谐,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九: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
5.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 篇五
七年级生物学教材是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根据国家“生物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从装帧方面看,就像一本精美的彩色画报。从内容方面看,它突出了科学性,加强了直观性,增强了趣味性,注重了灵活性,显示了实用性。它较好地体现了编写者的创新意识,展示了近年来教育改革方面的最新成果,充满着时代气息。结构体系的目标明确,形式生动活泼,贴近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内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语言贴近学生;同时,注重生物学与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有以下特点:(1)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2)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3)注重科学方法的教育;(4)重视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5)注重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适当删减需要单纯记忆的知识;(6)注意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下面我就七年级生物学上册教材的目标体系、知识体系、活动体系、图表体系、阅读体系、检测体系6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目标体系
每一章的学习目标和章的小结,应该是相互呼应的;在本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都有每一节的教学目标,供参考。教学中要注意落实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备课、钻研教材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隐性的目标因素。学习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不同层次的要求,请参考《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后的附录“学习目标的说明”。其中,知识性的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水平的要求;技能性的目标分为模仿、独立操作两个水平的要求;情感性的目标分为经历(感受)、反应(认同)和领悟(内化)三个水平的要求。教学方案中应尽量用行为动词来表述学习目标。
(二)知识体系
本册分三个单元,分12章26节内容。建议课时为37课时。主要学习有关生物圈,细胞结构、细胞生活、植物种类及植物与生物圈关系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包括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知识要点:本单元分为二章。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已经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知识要点:本单元分为四章。第一章练习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从而归纳出细胞结构的共性以及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第二章围绕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讲述细胞的生活。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各结构的功能,认识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的关系,阐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第三章侧重引导学生建构关于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框架。识别动物体及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说明其结构层次,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知识要点:本单元分六章。第一章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它们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第二章介绍被子植物的一生,阐明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的过程。第三章阐明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体会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认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已经植物通过根部吸水和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四章通过实验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讲述绿色植物已经其他生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第五章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第六章了解我国主要植被类型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认识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三)活动体系
本册共安排了各种类型的活动57个,包括观察与思考9个,资料分析7个,探究6个,实验8个,演示实验4个,调查3个,设计1个,模拟制作1个,课外实践5个,进一步探究5个,技能训练8个。第一单元从简单入门,尝试观察、实验、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学习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形成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第二单元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一个模拟制作,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拉进与学生的距离。第三单元的学生活动非常丰富,数量大(有30多个)、类型多(每一种活动均有)、有梯度(如探究活动,前3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活动,学生可从不同的侧面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且难度逐渐加大,最后一个探究活动难度最大,是在前3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的)。这些活动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图表体系
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图名的图95幅,加上小图和其他体系中的图,共188幅图。另外,还安排了10个表格。这些图表是服务于知识和活动的,非常有利于激发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阅读体系
本册教材安排了课外阅读资料14篇,以拓展视野,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的价值,渗透人文精神。其中与“科学技术社会”有关的8篇,反映三者间的互动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3篇,反映生物学与职业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科学家的故事2篇,反映科学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历史和本质;生物学与文学的1篇,反映生物学与文学意思的联系,渗透了人文精神。
(六)检测体系
教材的“思考与练习”安排了4类题。其中简答题62题;连线题5题;判断题5题;填表题1题,共73题。检测体系中设置的一系列题目,注重利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第18页第三题解释夏日雨后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有利于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体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及生产实践上的运用(如第49页第二题,公安部门得到一份生物样品,你如何鉴别它是植物体还是动物体呢?),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加强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发散性思维,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善于利用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欲望(如第22页第二题,鲤鱼能产卵几十万粒,而一般小型鸟只产几个卵,这是为什么?),提醒学生明白,生物学知识原理无处不在;注重环保知识的渗透,注重体现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和融合(如第22页第三题,饲养山羊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有利于学生精神领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精心处理,使之条理化,结构化(如第27页练习题1,生态系统组成图解),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整理。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理念,并体现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和融合,利于学生精神领域的全面发展。
6.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计划 篇六
1、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练习使用显微镜
3、观察植物细胞(洋葱表皮)
4、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5、观察人体基本组织
6、观察种子结构
7、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8、测定种子发芽率
9、观察叶片结构
10、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演示实验:
1、分子的运动
2、烘烤种子
3、观察草履虫(多媒体)
4、叶子正反面气孔个数比较
5、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6、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
7、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消耗氧气
三、调查:
7.人教版七上生物课件 篇七
一、用插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插图可以通过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对比较枯燥的、不易理解的文言文。如《童趣》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万事开头难”, 如果直接讲解翻译, 绝对使孩子一开始就对文言文的兴趣大打折扣。而插图就是对课文主要内容形象的诠释。根据孩子们的心理, 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要学生描述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兴趣马上来了, 纷纷回答自己所见。有的说, 画面的小孩留着长辫, 一看是清朝时期的人物 (说出了作者身份) ;有的说是用烟管吹烟中的一群白鹤玩 (一说烟管他们更有兴趣) ;有人问为何在床上而且还在蚊帐中抽烟, 他这样做对吗?问题形形色色。孩子们充分调动观察力和想象力, 对画面情景进行描述。我适时引导他们:要想知道答案, 请看课文文字是怎样“绘画”的。趁热打铁, 他们个个迫不及待去读课文, 寻找答案——原来画中小孩就是小时候的作者、清朝文学家沈复;他正“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使之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他躲在床上的素帐中, 正是为了自己好玩……绘画与课文合二而一,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且当堂成诵, 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用插图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形象
《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所作。通过文章, 我们感受到了一个醉心于研究、淡泊名利, 热爱科学如“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又有着坚韧不拔意志的女科学家形象。课文中有一张居里夫人在工作的照片。为了让学生对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让他们对这张照片进行描述, 看看能否从文章中找到切合这张照片的语句。画面上的居里夫人正坐在书房里, 认真地做实验。通过这一环节表述, 学生们对一个伟人的形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课堂适时地“插入”插图, 自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用插图教会学生如何生动描述景物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文中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藤萝花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美。语言生动形象, 色可观、形可触、香可嗅。如何让初一的学生感受并学会描述美景美物呢?学课文之前, 我注意到一幅藤萝画的插图, 那一簇簇藤萝花开得那么繁密、那么美丽。于是, 我灵机一动, 提出几个问题:1.观察画面, 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藤萝花的样子。学生纷纷描述:花朵繁密、花色粉紫、上浅下深……2.你以为应抓住花的哪些方面才描写得详细些?学生思考后认为:描写花应从花的颜色、形状、香气等方面写才更详细。3.如何描写才生动形象?学生一致认为:要想生动形象, 就要使用修辞手法, 还得会用修饰词。
通过有针对性的描述训练, 学生已经对如何刻画景物的层次顺序了然于心, 此时教师再引导他们走进文本, 与作者的描写加以比较阅读, 进行语句品析。经过一观、一练、一品, 既提高了鉴赏能力, 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绘画就是线条和色彩写成的无字文章。因此, 我们应该用文字描述出画的意境和韵味。特别是古诗词, 语言凝练, 画面感强。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会让学生根据课文去绘画, 以达到深悟文本的目的。然而, 他们常常忽略了文本插图的妙用, 它正是训练学生用文字表情达意的媒介。如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诗四首》中马致远的《秋思》, 漂泊在外的游子郁郁寡欢, 愁眉不展, 憔悴的脸上写满了孤寂。他胯下的瘦马似乎通晓主人心思, 低头郁郁而行。正是夕阳西下时, 这对“主仆”要到哪里留宿?诗歌虽短小精悍却极富感染力, 学生读罢诗文, 再仔细观看插图, 图文对照, 一时文思泉涌, 纷纷举笔。有学生写道:
枯藤在秋风中瑟瑟颤动。薄暮中, 乌鸦在盘曲的老树上空聒噪着盘桓, 天又凉了。不远处是一座小桥, 流水潺潺从村子外边流过。几户人家屋顶上扬起了袅袅的炊烟, 他们的家人该是多么幸福地准备共进晚餐!太阳即将躲下山头, 然而, 村外的漫漫古道上, 漂泊在外的游子不知道家在何处。他孤独而悲伤, 骑着一匹瘦马, 向着那夕阳外渐行渐远……
通过这些“插曲”, 我以为观察插图进行课堂小练笔是最有效的训练途径, 不仅因为它直观, 更主要的是画面的形象性和文章的情感内蕴使学生情感内化, 产生表达的欲望, 即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讨源, 虽幽必显。”
8.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篇八
自身:种子必须是完整贮存充足营养,胚必须是活的、度过休眠期。外界: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需要水分,是因为种子在萌发以前必须首先吸足水分,使种皮变软,胚才容易突破种皮。子叶或胚乳里贮藏的有机物,也必须在种子含水较多的情况下才能转化。
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是因为种子在不停地进行着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种子萌发的初期,呼吸作用十分旺盛,各项生命活动都在加紧进行。这时候,种子吸进大量的氧气,可促使子叶或胚乳里贮藏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物(如糖等)容易溶解在水里,供给胚吸收和利用。如果缺少空气,子叶或胚乳里的有机物就不能很好地分解,营养物质也就不能被胚很好地吸收和利用。
9.人教版七上生物课件 篇九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学业水平检测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生物可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排出身体产生的废物
2.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是按照什么方法归类的()
A.按照生物的形态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3.下列哪组选项全部属于生物()
A.金鱼、机器人、月季、海带B.朽木、免、鹿、鸟
C.乳酸菌、银杉、鲤鱼、流感病毒D.小草、钟乳石、木耳、香菇
4.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B.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D.科学观察都不需要测量
5.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池塘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A.有细胞结构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呈青绿色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6.在进行实验设计时,下列不能作为对照组出现的是()
A.有、无空气B.温度和水分C.有光和无光D.25°和0
7.如果你想要调查费县塔山森林的密度,最宜采取的调查方法是()
A.数出所有植株数,除以森林面积B.大体估算
C.划片调查,再累加D.选点抽样调查计算密度后,求平均值
8.养花时,我们要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把花放在阳光下,天冷了 还要及时把它们转移到室内,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与上述顺序相 对应的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依次是()
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适宜温度⑤一定生存空间⑥水
A.⑤⑥③②①④B.①②③④⑥⑤C.④③②①⑥⑤D.⑥①②③④⑤
9.“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何种关系()
A.捕食B.竞争C.合作D.寄生
10.下列哪一选项不是正确收集资料的方法()
A.查阅书刊报纸B.拜访有关人士C.上网搜索D.主观拼凑数量
11.我国从南到北,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依次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决定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土壤
12.神舟十号飞船飞向太空时,必须携带的维持生命的物质有哪些?()
A.氧气、水、各种食物B.太阳能电池、保暖内衣
C.宠物猫、电脑、光盘D.驱蚊器、盆花、照相机
13.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你选择的最理想的植物是()
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
B.根系发达,高大的乔木(如杨树)
C.根系浅,矮小丛生的灌木
D.根系浅,叶片大的植物
1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描写的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A.阳光B.湿度C.温度D.水分
15.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这说明()
A.环境改造生物B.环境制约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影响环境
16.在大自然,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哪一现象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B.森林可以保持水土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蚯蚓能疏松土壤
17.法国梧桐树在冬天叶纷纷落下,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A.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的环境B.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D.它们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18.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①非生物部分②生产者③消费者④分解者⑤食物链⑥ 食物网
A.②③④B.①②③④
列动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A.老鼠B.蜣螂C.昆虫D.狼
20.下列食物链的书写正确的是()
A.草←食草昆虫←青蛙B.草→食草昆虫→青蛙
C.阳光→草→食草昆虫→青蛙D.草→食草昆虫→青蛙→细菌和真菌
21.从“狼吃羊,羊吃草”的食物链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
A.草B.阳光C.羊D.狼
22.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
A.A→B→C→D→EB.E→D→C→B→A
C.D→A→B→C→ED.C→E→B→A→D
23.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句话中,生物圈的含义是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地球上的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D.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
24.某农民种了几亩玉米,由于干旱,引发虫灾,导致玉米严重减产。请帮助分析 其影响的因素()
A.非生物因素的影响B.既受生物因素的影响,也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C.生物因素的影响D.既不受生物因素的影响,也不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为动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 19.在生态系统中,并不只有腐生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而少量动物也可充当分解者,下
B.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C.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二、非选择题
26.下图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树上栖息着食虫鸟和猫头鹰,地上有田鼠、蛇、(1)写出②、④的生物名称。②④
(2)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部分和者。(3)图中有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和能量就沿着它们而流动。该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绿色植物进行作用将能量储存在自身体内而获得。
27.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鼠妇常生活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下,那里的土壤是潮湿的,因此我们可以完成下面的探究报告:
(1):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
(3)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每个小组十只鼠妇,干土,湿土,铁盒,纸板。
实验设计:在铁盒内一边放上,以横轴中线为界,另一侧放上。这样在铁盒就形成了和两种环境。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
做实验。
(4)实施计划:全班分为8个组进行实验,为什么实验后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
(5)得出结论:。
(6)实验做完后,对鼠妇的处理方式是。
28.下图是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
是;在该生态
系统中,没有画出的生物
有,它们在生
态系统中也是具有重要作用。
(2)如向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
食性),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
(3)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数量又会处于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4)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在DDT最多的生物会是。
10.人教版七上生物课件 篇十
结合“一元一次方程复习”学案阐述“变灌为导, 主体内化”课堂教学实践过程。
【课前准备】
选择的学案是人教版七年级 (上)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课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重点是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法及其简单应用。课前, 教师布置了三个任务:
1.让每一学习小组围绕复习主题, 画出《一元一次方程》章知识框架图;
2.每位同学完成教师精心编制的学案中的基础部分;
3.把以前作业中 (或其他地方) 的疑难问题写下来。
通过课前任务的完成, 达成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画知识框架图, 完善知识结构;
2.通过个人课前完成部分学案, 为课堂上小组合作提供了必要的资料, 还为小组交流留出充足的时间;
3.通过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推敲问题的意识, 也为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埋下伏笔。
【课堂导学】
(一) 创设情境, 明确任务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 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情境”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意义建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往往通过“情境”的趣味性、启发性、形象性以及媒体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吸引学生,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只有当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得以体现。在本学案的情境教学中, 首先安排5分钟的小组知识框架图展示, 并让小组代表上台对知识框架图进行讲解。这个过程, 学生的参与面非常广, 互动的积极性也很高, 展示出的结构图不仅完整而且很有创意, 有图表形的、椭圆形的、树枝形的等。通过知识框架图的展示, 可以让学生弄清本章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 记忆更清晰牢固。 (此环节大约安排5分钟)
(二) 自主探究, 习得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 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 从教育的角度看, 是通过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 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 教师通过媒体呈现教学目标, 学生结合目标, 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调动心、口、手、脑、眼、耳等感官,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习得知识。比如在阅读题目时, 指导学生学会动手用红笔圈关键词, 在碰到疑难问题时, 用铅笔作标记等。在本学案的课堂上, 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中拓展部分的两题:
(1) 若1与 (x2+x) 的差等于 (x2+x) , 求7x2+3+7x的值;
(2) 汽车以每小时72千米的速度笔直开往山谷, 驾驶员按一声喇叭, 5秒后听到回响, 已知声音的速度是每秒340米, 听到回响时汽车离山谷的距离是多少米?
(此环节大约安排10分钟)
(三) 小组交流, 汇报成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 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 从而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为了让小组学习更加有效, 讨论时让所有学生站起来讨论;为了解决问题更有针对性, 教师对每组讨论的问题进行划分。通过小组合作, 学生主要解决以下四个任务:
(1) 解决自主习得期间个人疑难问题, 修正或完善自己的自学成果;
(2) 重点突破本组指定的内容;
(3) 在黑板上展示本组合作习得的成果;
(4) 组长汇报解题思路和归纳注意点, 并接受其他各组同学的提问。
通过小组合作, 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学生的精彩表现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比如在小组汇报环节, 学案中的基础题部分学生讲解的很好, 当分析到拓展题 (1) 时, 学生碰到了困难, 教室里出现了片刻的安静。教师耐心地等待着, 目光不停地在教室里搜寻着。终于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会, 让我来分析。先由已知条件列出方程, 这类方程我们没有学过, 一开始我觉得好像不能求解, 但我想既然老师安排了这样一个拓展题, 肯定能做, 所以我结合已知和结论再仔细分析了一下, 实际上只要运用整体思想求出x2+x=……就可以求出最后结果了。”
学生如此的表现正是我们所盼望的。而在“科学+自主”的课堂中, 教师仅仅给学生留出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而学生的精彩表现则层出不穷。 (此环节大约安排10分钟)
(四) 点拨析疑, 完善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作了明确的界定,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三者”的确定, 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明确规定。“科学+自主”的数学课堂是一个灵动的课堂, 教学目标、课程资源、学生发展均呈现动态生成的态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总会有预想不到的资源生成。在小组合作交流环节, 教师不仅要全方面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还要大范围地收集学生解题中的典型错误或呈现出的思维亮点, 及时有效地进行再备课。当学生经历了自主习得、合作交流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 就需要教师适当点拨析疑,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点拨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当然, 在点拨时, 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要说, 学生说对的教师不重复。教师的语言用到点子上, 提倡质疑问难, 真正体现主导作用。
比如学案中拓展 (2) 的教学处理就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让学生分析解答过程, 然后教师对学生疑惑的问题作适当点拨, 最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分析: (1) 画线段图:
(2) 等量关系:声音的速度×5=2× (听到回响时汽车离山谷的距离+汽车的速度×5)
(3) 列出方程:340×5=2 (x+72×5) 。
教师点拨: (1) 你认为列方程要注意什么问题? (2) 汽车在哪里听到回响?
小组继续展开讨论, 最后学生给出了正确解答过程:
(1) 画线段图:
(2) 等量关系:声音的速度×5=听到回响时汽车离山谷的距离×2+汽车的速度×5,
(3) 列出方程:340×5=2x+20×5。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敢于、善于面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因为“错误”也是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 所以, 面对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错误, 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标准答案, 更不能替代思考, 而应该通过关键点拨, 再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讨论, 使他们通过合作交流、深入探究明辨是非, 获得成功的体验。 (此环节大约安排10分钟)
(五) 自我评价, 总结提升
课堂教学结束时, 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 去自主小结和自我评价, 可将学生的思维再次推向高潮,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浓厚兴趣, 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刚开始学生小结可能不完整, 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教师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总结, 帮助修改完善。例如, 可设置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我感触最深的是……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我学会了……
———我发现生活中……
———我想我将……
通过上面几个问题, 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自主探究的内容及时回顾和总结, 长期坚持下去, 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更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本学案的课堂上, 学生小结不仅声音洪亮, 而且非常到位。比如一位学生小结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 我们巩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简单的实际应用。” (从知识方面小结) 另一位学生小结道:“在解答拓展题 (1) 过程中, 我们深刻地体验到整体思想在解题中的作用。” (从数学思想方面小结) 这样的结果, 不仅让教师赞叹不已, 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欣赏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 感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产生后续学习的激情。 (此环节大约安排5分钟)
(六) 检测评价, 反馈矫正
在自主小结后,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 精心设置针对性强、质量高、有层次性的检测题。这样既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强化和应用, 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 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学生完成后, 通过同桌或学习小组交叉评定, 对诊断中反馈的错误结果教师及时进行矫正, 对正确的结果及时表扬强化,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本学案中, 教师出了单数组和双数组的课堂检测题, 不仅有效检测了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而且使检测达到真实性和公正性。 (此环节大约安排5分钟)
【课后反思】
1.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编制。“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离不开学案的编写。学案, 就是指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提纲, 学生自主学习的帮手;是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有力武器, 它将改变教师由设计怎样教“教案”, 到设计学生怎样学“学案”, 使备课过程与思路发生根本的变化;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力依托。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 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有利于让学生在问题的重新实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 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目标, 充分发挥全组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 力求使学案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启发性、灵活性、梯度性和创新性。
2.学习问题的产生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大大压缩”了教师的空间, 教师讲课的时间由原来30分钟缩减到10分钟, 甚至更少。看上去教师的教学变轻松了, 实际上, 这是对教师的一个极大挑战。教师除了需要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之外, 在课堂中, 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在自主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细心捕捉在交流过程中反馈出的信息, 及时进行再备课。不论哪种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都要及时关注学习问题的产生与利用, 教师更应重视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熟悉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应用背景、设计要点和操作技巧, 敢于将课堂还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参考文献
[1]张祖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J].初中数学教与学, 2012, (6) :33-34.
11.人教版七上生物课件 篇十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苏州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的地区,那么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2.下列结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①细胞核; ②基因; ③染色体; ④DNA; ⑤细胞。
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③②④ C.⑤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⑤
3.阳光下,一株绿色植物所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A.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C.吸收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4.下列植物中,也既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又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
A.仙人掌 B.海带 C.葫芦藓 D.天竺葵 5.我国北方农村常把红薯贮存在地窖中,人们在进入地窖之前,往往先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中,()。
A.测量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测量地窖中氧气的含量
C.为了能够看见地窖中的东西 D.测量地窖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6.用显微镜跟踪观察运动着的草履虫,会发现其体内的食物泡是()
A.多个,均大小相等,缓缓移动 B.两个,大小相等,但交替收缩 C.多个,均缓缓移动,逐渐变小 D.多个,均大小相等,相对静止 7.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其主要原因是()
A.能量的收支随季节波动B.具有复杂的营养结构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反复进行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8.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每种生物的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每种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C.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有遗传物质D.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均易被碱性燃料染成深色
9.下列属于裸子植物的特征的是()
①有花、果实和种子 ②种子裸露 ③种子不裸露 ④有果皮 ⑤无果皮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 D.②④ 10.【06青岛】一般家庭是利用冰箱来保鲜水果、蔬菜。利用你学过的生物知识,试着分析冰箱能延长果蔬储藏时间的主要原因是()
A.减少了果蔬的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B.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减缓呼吸作用C.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D.减少环境中氧气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
11、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
A.阳光; B.羊;
C.草; D.水。*12.植物细胞分裂的顺序是()。
①细胞质分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含有一个细胞核 ②细胞核一分为二,成为两个细胞核 ③新细胞核之间的细胞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 ④产生新的细胞壁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④②①③
*13.玉米细胞的染色体数是20条,经过两次细胞分裂后,新形成的玉米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A.20条
B.40条
C.80条
D.5条
1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能永远分裂的细胞是()A 肌细胞
B 神经细胞
C 口腔上皮细胞
D 癌细胞 *
15、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了
()
A.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产物是淀粉
B.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进行,并释放氧气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原料是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
*16.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DNA上
B.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C.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D.所有生物的基因都一样
17.右图表示在25℃条件下研究种子萌发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取甲、乙两个暖水瓶,甲瓶内装有萌发的豌豆种子,乙瓶内装有煮熟并冷却至25℃的豌豆
种子,两瓶均用包有温度计的棉团塞严。能正确表示几小时后温度计读数的是()
18.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后,产生的物质是()。
A.无机盐和水
B.水和淀粉
C.氧气和淀粉
D.二氧化碳和水 19.木材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热量,可以将水烧开,把饭煮熟。木材中贮存的能量是:()
A.太阳光能;
B.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贮藏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C.电灯光能;
D.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时释放的能量。20.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
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B.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C.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微弱
D.白天光合作用微弱,晚上呼吸作用强烈
21.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22.以下叙述不属于光合作用对自然界意义的是()。
A.制造有机物
B.提高空气的温度
C.维持碳——氧平衡
D.为生物提供可以利用的能量
23.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B.散失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C.增加大气温度,调节气候
D.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4.蒸腾作用的过程是()。
①来自根部的水分②少部分化为水蒸气③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④大部分化为水蒸气⑤通过导管输送到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⑤②③
D.①⑤④③
25、蚯蚓能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同时它又可以疏松土壤,分解有机物增加土壤肥力,这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
B.环境适应生物和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26、植物细胞中可以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的结构是()A.细胞质
B.线粒体
C.叶绿体
D.细胞核
27、移栽植物时,人们常常去掉几片叶,这样做是为了()A.操作方便
B.减少蒸腾作用
C.降低光合作用
D.降低呼吸作用
28、如果白天光照充足,下列条件中对作物增产最有利的是()
A.白天晚上均为30℃
B.白天15℃,晚上30℃
C.白天晚上均为15℃
D.白天30℃,晚上15℃
29、下列那项是由于食物链受到破坏而造成水稻减产()
A.连续干旱
B.农药使用不当
C.大量捕杀青蛙使害虫大量繁殖
D.酸雨的危害
30、柑橘不宜在北方种植,梨树不能生活在热带地区,这说明生物的生活受什么影响()
A.温度
B.空气
C.土壤
D.阳光
二、非选择题:
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长期调查,他们从中辨认出四条食物链:①绿色植物→鼠→蛇;②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③绿色植物→蚱蜢→小鸟→蛇;④绿色植物→蚱蜢→蜘蛛→青蛙→蛇。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请根据上述食物链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简图。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的 关系建立起来的。(3)调查发现,蚱蜢的体色随季节变化而改变,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动物能够 环境。
(4)有一时期,人们大量捕杀青蛙和蛇,导致害虫、老鼠大量繁殖,作物减产。请你提出既能消灭害虫和老鼠,又不污染环境,并能维持生态平衡的解决方案?
2.为探究某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是有利还是有害,李明同学在2片载玻片上都滴有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如下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画一下,请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含好氧的草履虫较多的液滴应从培养液的(填“表”或“底”)层吸取。
(2)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画一下,目的是()
A.刺激草履虫 B.给草履虫供氧 C.连通两个液滴 D.杀死草履虫
(3)用镊子夹取一点该物质,放在2号载玻片右侧液滴的边缘,迅速观察两液滴中的草履虫的变化(1号载玻片起对照作用),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相应结论是:(以下三空填“有害”、“有利”、“既不有利也不有害”)①若左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右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 刺激。
②若右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左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 刺激。
③若左右两侧液滴中草履虫运动趋势不明显,则该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
3.下图是木本植物幼茎的横切面示意图,请填空:(6分)
(1)导管的作用是运输。(2)有机物从叶运输到根部依靠。
(3)植物的幼茎能不断长大长粗,与 具有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的能力有关。
4.在我们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这个大“工厂”究竟是怎样运转的呢?请回答有关问题:(12分)(1)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制造有机物依靠的结构是_______。请用式子表示出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完整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蒸腾作用对绿色植物进行物质生产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物质生产必需的原料吗?请进行探究(只答探究方案)。5.如右图所示,(1)晴天的上午,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将一分枝的叶片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中,扎紧袋口,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是由植物体进行 散发出来的 凝结而成的。(2)下午打开塑料袋口,迅速将一支刚熄灭的火柴棍伸进袋内,熄灭的火柴棍复燃了,说明袋内的气体含 较丰富,这是植物进行 的结果。(3)傍晚再套上一个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根燃着的火柴棍,燃烧的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有较多的,这是植物进行 的结果。6.玉米是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一个玉米穗上结了234粒玉米,则至少需要有234个花粉粒萌发出 并完成 作用。
(2)该玉米卵细胞中有10条染色体,那么其叶肉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3)大田种植的玉米中偶尔出现了一株白化苗,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的改变引起的。
7.乘宇宙飞船在太空长期航行中的宇航员,需要大量氧气的供应和粪便的分解,科学家设想在船舱中建立一个“小球藻—腐生菌循环净化器”来解决这一问题(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设想的依据是① ;(2分)②。(2分)(2)该循环净化器中必须为小球藻提供的原料是 和。
(3)该循环净化器还必须提供的外部条件是:。
12.人教版七上生物课件 篇十二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可概括为如下图:
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当环境中一个或同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2、命题的方向:
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的认识.常见题型为举个实际生活中现象来让我们判定是哪一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并能进行简单地解析.
3、解题思路点拔: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经常了一些结合地理条件,如南、北方的温度明显不同或者山上山下温度差,导致某些生物在两地生长状况不同的试题.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南橘北枳”等.另外要注意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知识进行区别记忆,有时还会出一些判断属于环境以生物的影响还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或适应的例子.如: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判断这一事例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还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个属于典型的环境影响生物的例子.
小练习:
1. 生物圈中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自然界中的()的物体叫做生物.
3. 生物的生活需要().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二氧化碳,通过()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以()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4. 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找与下列生命现象有关的生物特征:
()动物的取食----A生长
()植物的开花结果----B营养
()人体的排汗----C繁殖
()蘑菇由小长大----D排泄
()鲸呼气产生雾状水柱----E呼吸.
13.人教版七上生物课件 篇十三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对教材的认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致同学们之后的第二节课,在第一节课中学生们认识了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接着学习生物的特征是自然而贴切的,同时它是后面学习调查生物及生物分类的基础。让同学们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②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提问,引导学生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命。然后利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并对照教科书的描述内容归纳生物的共同特征:①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③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④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⑤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⑥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教师准备
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他们学习生物的起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对生物本质的认识还不够,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是不同的,尽最大努力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教学策略
第1页(共5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通过预习学生从调查身边事物开始,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推理,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背景,将启发引导与学生的观察思考相结合,同时结合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获得有关生命的基本知识,再通过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达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引入特征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已有得对生命的特征认识的知识去判断,从众多的生物事例中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对生命特征进行探讨,主要是引入一些常见的例子进行集体讨论,师生对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精神,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地位。
学法: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讨论、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从特殊到一般,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教学设计:
(一)设计预习提纲,以问题的形式在课前发给同学们: 你家里有哪些生物?机器人和钟乳石是生物吗?什么是生物?
第2页(共5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引导学生在家里进行观察,培养对本节课的兴趣,对知识形成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让学生带者问题听课,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生物。
(二)上课 检查预习题
通过提问的形式检查预习题的效果,学生回答起来不是很全面,教师应做适时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使学生对生物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因为学生对小动物较感兴趣,通过学生较感兴趣的小动物作切入点,创设情景。师叙述:我们见过电动玩具小狗,它会动、会叫,它是生物吗?与家里养的小狗相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说出许多不同点。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启发:“如果你打它一下,它会跑吗?”“电动小狗会生小狗吗?以此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知道小狗的特征后,如何使学生对关于生物的认识达到共识呢?接着指导学生按照课本第二页观察的基本要求,观察课本第三页图1-10,分别让学生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并提出问题:①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的获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②人类是否也是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③动物和人体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④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一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对生物概念的认识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是知识的拓展,延伸。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三)复习
第3页(共5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出示两道题:想想你(也就是人体)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当你看到路边的一棵草,一朵花时,是否认识到它们也有生命呢?
随着这两道题的解答,本节的重点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及时的复习和巩固,并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地情感教育。
接着让学生回忆刚才地预习题地回答对生物和非生物地判断是否正确,加深学生地理解和记忆。
(四)作业 机器人是生物吗?参照课本第6页的叙述,讨论珊瑚,珊瑚虫,哪个是生物?说明理由。
这两道题的设计是把容易混淆的问题为切入点,起到突破难点,学以致用的作用。
(五)小结
先让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纠正,解答问题。并进行板书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并强调这五点就是判断是不是生物的标准。最后让学生默写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强化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使知识得到升华。
下节预习题设计请你调查你们住的小区内有哪些生物?设计一个调查表。
第4页(共5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教学反思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本课怎样才能突破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知识概念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思考与接受,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结论、自己获取知识?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把握课文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本课的知识点就是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为了使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地探究性学习,我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生物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获得有关生命的基本知识,再通过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达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引入特征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已有得对生命的特征认识的知识去判断,从众多的生物事例中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新课标还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珍爱生命的态度。如上课伊始给学生欣赏各种生物的视频,学生不仅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在复习环节设计问题:当你看到路边的一棵草,一朵花时,是否认识到它们也有生命呢?提醒同学们别忘了平时要注意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要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时间,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加强引导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三三”制放在自己的心中,讲,练,评相结合,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需求点,困难点。真正实现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习惯)同重,教,学,管三法同步,优化设计过程,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新。
第5页(共5页)
【人教版七上生物课件】推荐阅读:
人教版七上纪念白求恩07-04
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08-17
人教版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06-13
人教版八上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08-08
生物入侵者(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06-26
苏教七上生物期末06-28
七上语文人教版成语07-09
人教七上语文导学案07-10
人教七上英语期末模拟试卷08-16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八上目录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