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13篇)
1.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 篇一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王喜元
邢华
摘要:在中学阶段,注重阅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高中阶段面临升学压力,学业繁重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的功利和实用主义使得语文学科也日益趋向边缘化,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施阅读课教学,如何将空泛的口号要求变成具体的阅读行为,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结合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实践,本文做了简要归纳和思考,以期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实施策略
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唐江澎认为:在一个没有阅读的国家,要想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把人口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其难度可想而知;在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要想培养出人格健全、精神优秀的学生,无异于缘木求鱼;在一个没有阅读的语文课程里,天天乐此不疲地进行五马分尸般肢解分析或者习题训练,而想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个性特色,岂非南辕北辙!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阅读问题怎一个“读”字了得,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引导学生科学而行之有效地去读?
社会、家长、老师只是一味命令式强制要求学生读书,没有大气候,缺少读书氛围,更没有交流碰撞,这种自下而上的读书注定是被动乏味的,枯燥痛苦的,流之不会久远,更播不下书香的种子。一所学校,最应该是阅读普遍发生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应该是通过提供书目,搭建平台、营造氛围、举办活动等,切实开展好中学阶段的人生“打底”工作。
一、依据新课标,丰富推荐书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的“名著导读”中都推荐有中学生必读的中外名著,共计20篇。但这是高中学生阅读的最低要求。为满足高中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很多知名高中都要求语文教研组老师密切关注时代要求,及时调查学情,主动学生交流探讨,定期更新书目。笔者曾到山东的昌乐二中、江苏的天一中学、无锡锡山高级中学等进行学习交流,走进教室,每个学生课桌上都有不同的必备名著,教室一旁的书架上,除了课本和教辅用书外,工具书一应俱全,各种名著种类很多。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龙应台的《目送》等都是学生的最爱。学校的负责人告诉我们,现在各班都有自己的书柜,学校推荐的阅读数目已多达500多本。甘肃张掖的大成学校,是一所九年义务制寄宿式学校,在宿舍里,除了物品摆放有序整洁外,最大的特色就是每床的枕头边都有一本学校提供的名著,辅导老师告诉我们,他们给学生的书,每月一换,宁可读破,也不能闲置在阅览室做样子。
在一所学校,阅读更能体现其底蕴和文化内涵,诚如阅读对于一个人一样,能使其精神饱满,情感丰盈,个性突出;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组的功能,倡导人人参与,个个读书的氛围,鼓励老师多读书,推荐书,以带动学生热爱阅读,从书中汲取成长的养分,更好地发现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
二、明暗阅读交替穿插,交流活动丰富多样。笔者所在学校阅读活动的开展有三条线索:一是寒暑期阅读,学校阅览室给每个学生发放两本名著,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认真阅读,并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读书笔记两篇,在开学初,老师要检查上交作业,推荐优秀篇目,或办一次“名著阅读”班级主题文化墙活动,或附上学生个人照片,上传之学校微信平台进行交流展示,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二是进行每学期的平日阅读活动。阅览室负责人在每学期伊始,就按年级组分班发放新课标必修1---5中的推荐书目,每人一本,每月一换,进行自由阅读,语文老师只要求学生进行语段摘录,并在每月底抽出一节课的时间举办交流展示活动;以上两种阅读活动是学生在私下里的自由阅读,姑且称之为阅读暗线;第三种阅读活动是课堂阅读。学校要求语文老师要有效利用语文课堂,每周应留出两节课的时间进行集体阅读活动,在阅读课上,师生同读一本书,鼓励学生可以提笔勾画圈点,甚至旁批,连续几周,规定进度,阅读结束后后,老师拟出三道探究开放题,就书中的人物形象、思想主题、语言艺术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师生互动交流,简要回答明确。这种读书方式相对以上两种,是老师公开利用语文课时间举办的,于是称之为阅读明线。
通过明暗两条线索的交织穿插进行,学校的阅读活动渐有起色,成效卓著。课间十分钟,往阅览室去的学生明显多了起来,学校图书借阅频率提升,阅览室内占座率明显有加。2014年暑假,笔者所带班级学生领取了阅览室分发的推荐名著《围城》和《高老头》,秋季开学,学生上交了他们暑假名著阅读的心得笔记,所写内容面目各异,观点多元,绝少抄袭。开学第一课,我就《围城》中“方鸿渐的形象”、“围城的内涵”、“钱钟书的语言艺术”、以及《高老头》中大学生拉斯蒂涅在其姑母和伏脱冷等人的启发下如何挤入上流社会等问题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收获颇丰。
三、倡导海量读书,上行才能下效。
家长教育孩子,不能只是一味发号施令,家长最有效的教育是身体力行,亲自示范,要求孩子读书学习,自己也必须热爱读书,要求孩子坐得住,自己首先沉住气,或者哪怕你大老粗一个,但至少,为孩子营造好学习氛围,布置好读书的小气候。
身教永远胜于言传,这是教育至理。
学校要求读书也不能一味只喊口号,讲形式,做样子,很多学校领导只是在学校例行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上讲个话就完事,很少有继续过问关注学生读书开展活动情况的,学期终了,只要成果总结,不问读书情况,不注重读书的动态过程,一所学校的文化从何而来。有人说,书卷气一个人最好的气质,对一所学校来说,读书氛围是一所学校最值得称道的校园文化。
校长一所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这方面,江苏锡山高级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唐江澎校长、昌乐二中的赵丰平校长都是杰出的代表。他们办学的气魄和视野都远远走在全国前列。昌乐二中的海量阅读工程、每月“校园十大阅读明星”的评选和宣传、每个班级办得有声有色的阅读主题手抄报活动等都很有特色;锡山高级中学的浅阅读区、图书馆、阅览室、电子书搜索区等功室区域建设很是快捷又超前,他们甚至和实体书店互利共赢,把书店也开到了学校,可谓煞费心思,学校提供场地让书店经营,但要求书店必须免费开设环境优雅的阅览区,身为一校之长,能不急功近利,能不受利益驱使,能忍得了喧嚣,守得住寂寞,安安静静让学生读书,为学生的人生“打底”,为学生的精神进行奠基,是一件多么简单平凡而又特别了不起的事啊!
所以,校长能不能有正确的阅读观直接影响者学校阅读活动能否有效地开展,校长受益于阅读,就会要求老师,老师受益于阅读,自然会要求学生,学生受益于阅读,就会口耳相传,陶冶情操,养成人格,形成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学校开始为老师每学期发放书籍,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四、放下思想包袱,尽情享受阅读
事实上,长期以来,课时问题总是语文教学一个或隐或现的难题,时间分配上的矛盾时不时摆在许多语文老师面前,最多的问题就是,花了那么多时间去体验、感悟、去揣摩践行,能完成教学任务吗?
对此,江苏锡山高级中学的校长唐江澎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教学时间的多少,而是我们用它来做什么,语言是工具,工具就应该在使用中掌握,在使用中提高运用的能力。
他说:“就语文课程而言,我们实在不该有太多的偏见与担忧,甚至可以说,阅读与升学应试最容易找到共同话语。因为纸笔测试的高考,哪怕有再多的欠缺,但队友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而言,整体上仍能得到眷顾与赏识,尤其是高水平大学的自主招生,更加关注一个学生的阅读视野与精神智慧。这样说来,语文教学即使退一步讲,哪怕为着升学,也应该少些分析,多谢感悟,少做些题,多读点书。”
阿根廷著名诗人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那么,语文课天堂般的模样,就是让学生去阅读。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重,很少有时间去逛书店、进图书馆,这是个基本的事实。但越是这样,越能体现阅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程红兵博士的一段话我深有感触,他说:“实话实说,今天的教育环境已经变得非常浮躁,教育的外围------社会上到处是急功近利的现象,一方面号召课改,一方面马上树立典型;一边启动课改项目,一边就开始经验介绍,展示成果„„教育是复杂的,那种希望快刀斩乱麻的心态,那种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最终都将昙花一现。”
教育是慢的艺术,也是等的艺术。阅读,就是沉淀和积累,就是培育学生内在的生长机制。现在,语文教师、语文教育研究人员更应该静下心来踏踏实实搞常态化的语文阅读教学实验,要务实戒虚,鼓励学生海量阅读,不要把力气都用在名目翻新上。要知道,对语文教学的探索不一定要在一个时期内解决所有问题,要知道有的问题是有解的,有的问题今天无解,明天可能仍然无解,但无论如何,阅读一定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才是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唯有如此,语文教育的问题才能获得真真的解决,语文教育事业才能进步。
附参考书籍: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唐江澎《唐江澎与体悟教学》 3.盛海耕《品读文学》 4.张贵勇《读书成就名师》
2.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 篇二
一、提高课内阅读的策略
语文教材上的课文都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精选出来的, 新课标的“语文教材的编写建议”中指出, 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 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难易适度, 适合学生学习”。因此, 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都是十分宝贵的教学资源, 是训练、提高阅读的很好的材料。我们应以此为本, 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 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使学生深入体会和品味作品、熏陶思想和陶冶情感。
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 老师引导, 顺应学生的阅读和认知心理的原则来展开教学, 把阅读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紧密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第一, 倡导学生自主式阅读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一次心灵交流、沟通并重新构建作品的过程, 学生作为阅读者当然也应该在这样的情景下来阅读, 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不断地提高阅读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倡导学生自主式阅读。所谓学生自主式阅读, 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引导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这并不是说教师放手不管, 由着学生盲目地去阅读。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 激励学生有方向地去阅读;启发学生设的“问”, 科学引导学生的“问”, 还可以把一些问题拿到课堂上让同学们一起讨论, 使学生开动脑筋, 适时地给学生以点评, 让学生觉得阅读有意义、有收获, 在快乐中学习。
第二, 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
阅读是实践的过程, 也是再次创作的过程, 在不断阅读实践的过程中, 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如: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教师可以利用多样的手段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曾说过“解放儿童的大脑, 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 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 让他们能说……”在阅读中, 我们教师可以创造一些情境, 如通过多媒体视频或让学生合作表演等方式, 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其协调活动, 在头脑中形成对文本的感性认识, 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方式, 帮助学生思维定向, 发展其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以清朝蒲松龄《狼》的阅读教学为例, 在初读情节一环中,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发生在狼与屠夫之间的这个故事每段可在屠夫与狼之间加入哪个动词, 既构成一句完整的话, 又能概括这段主要内容?”能够训练学生根据阅读的文本内容, 在运用抽象思维的形式逻辑规律、思维汇合律及逐级抽象律的过程中培养其归纳、概括等抽象思维能力。
第三, 引导学生共同讨论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在学习中的协作和交流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必要条件。学生通过交流能够互相补充, 激起新的火花, 促进有效的意义建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交流的同学组成小组, 共同商讨。这样使原来个人在阅读中的疑惑, 通过大家的智慧得到解决。每个人力量加在一起是无穷的, 不同的火花碰撞在一起就形成了美丽的烟火。所以让学生一起讨论是必要的, 也是有效的阅读手段。
二、拓展课外阅读的方式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平时大量的积累。教材中的文章虽然都是专家学者精选出来的, 但是毕竟有限,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不能只限于教材中固定的文章, 所以除了教材外, 教师还要激发、引导学生搜索更多的课外阅读资料, 汲取更多的营养。
对课外阅读资源的筛选要有一定的原则:第一, 要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身边的阅读资源, 把学生所拥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第二, 要忠实于教材文本, 要以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 把课堂内外知识衔接起来;第三, 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 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所选的教材才是符合学生的口味, 可以提高阅读的好资源。
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资源外, 还要培养学生获取、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 也就是要“授之以渔”。第一,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 自己解决字词问题, 如字典、词典要教会学生怎么用。第二, 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 学习阅读方法。第三, 在课堂阅读实践中, 培养阅读技巧、语感, 丰富积累。这样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可以轻松快乐地学习, 完成阅读。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课堂的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文本间相互渗透的一个过程。而教师在教学环节要全面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对学习模式予以相应的引导,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以及自主性,而教师要发挥其指导的作用。文章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给出几点有效的策略,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一、构建情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有效学习的一项重要因素,同样是学习效率的原动力。所以,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差异化特性,掌握学生思维模式的兴奋点,利用相应的途径构建与教学相关且有趣的教学情境,构建和谐愉悦的学习空间,从根本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得到切实的情感体会。
二、合理地运用评价去深化阅读
评价激励可以有效地深化阅读教学,而且,教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依附于教学评价,同时,教学评价不管是在课堂或者是在课外都会对学生的阅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实施差异化的评价能够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阅读程度。所以,针对其阅读水平,教师要予以不同的评价。作为教师要掌握课堂评价语言的尺度,在教学过程通过文本的中心思想实施相应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构建一种和谐生动的语境,让评价语言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从而激发被评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且都可以对阅读产生兴趣。
三、读、练进行有机的结合,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若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只是体会与感受,或者只是一味地进行阅读,学生同样会缺乏相应的阅读能力,那么语文课对学生的积极作用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语文课要将“练”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让“读”和“练”进行有机的结合,在课堂过程做到以读为本位,读练穿插进行,才可以让学生从根本上累积语言,从而体会其深层次的语境,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深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余刚.口未发声先明义,文未出口先有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A].江苏省教育学会2010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10.
[2]司绍喜.浅谈“愉快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篇四
[摘 要]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阶段是小学生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进行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教学要点,提出了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要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286-01
引言
随着新课标不断推行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已经成为小学教学的重点,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部分,全面深入地进行改革刻不容缓,使小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并且形成良好的语感,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 教师缺乏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随着教学经验的增长,有些教师面对一份新的阅读材料的时候往往会有意或者无意的将以前教授过的类似的材料联系起来,沿袭以前用过的教学方法,设计一成不变的阅读问题,或者直接参考教参,很少进行创造性的材料解读。有些语文教师身兼数职,日常教学事务繁忙,没有时间再去进行文学作品的研读,导致自身的阅读素养停滞不前,难以体会到文本材料的特殊性,也不善于创新教法方法,难以跟上现代教学的步伐。
1.2 忽略学生阅读的个性化
小?W阶段是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思维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较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环节过于频繁,教师善于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将自己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思维强加给学生,学生习惯只是听老师讲解,导致学生独立思考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恰当的培养。
1.3 不能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不少语文教师陷入一种思维误区,认为“理解”二字就是语文学习和教学的关键,以为只要保证学生理解了词汇、句子、选段和文章的意思,学生就可以自然而然的会应用了,所以教师在学以致用环节设计的课时很少或者只是简单的一概而过,让学生自己运用学会的词汇和句子写一段话,之后也不再进行评价反馈。这样的教学习惯使得“语言运用”和“语言理解”的时间分配失衡,让学生只会输入信息,却不会很好地输出信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进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点
2.1 针对性教学
每个年级都会有基于教育部教育要求的教学目标,老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由于各个年级的学生身体和心理所处的阶段不同,对阅读的理解能力不同,需要选择合适各年级、贴近生活的阅读材料,使得学生能够获得与自己知识储量符合的阅读材料。教师应当首先熟悉吃透所选内容,就课本阅读材料能够选择轻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2 阶梯性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将校内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相结合,将阅读从课内延续到课外,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提升阅读水平。在教学方面,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设计要注重衔接,妥善安排,内容相呼应。在课内外阅读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阶梯性的安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收获。
2.3 适量性教学
语文教学提倡适度阅读,主要是阅读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加深对阅读的理解,提高阅读效果。语文阅读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在教学中多给予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的时间,所以老师就要适量选择必读文章的数量,把更多的选择交给学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3.1 激发阅读兴趣
要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兴趣是首要的。低年级小学生最喜欢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他们不仅喜欢读,还喜欢讲给别人听。教师可首先阅读此类课外书,然后讲给学生听,讲时有意识地在最有趣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自己看书,把故事补充完整,以此激发兴趣,诱导学生自己能读书。对于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教师则应将学生兴趣引至名人传记及科普读物上,从有关的知识、事件、人物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并结合语文课的学习,有机推荐适合高年级学生的书目,鼓励他们课后去自由阅读。例如,在学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后,学生对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找来《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进行阅读,并且能讲其中的故事。
3.2 努力创设适合阅读的情境氛围
采用猜读法,教师可以出示与文本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学生纷纷开始猜想,教师及时追问学生进行猜想的理由,还可以从文字入手展开猜想;模拟情,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等,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教师可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鸟生存的情境,鸟的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
3.3 教授有效的阅读方法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根据文章的重要程度及时间条件,确定阅读方式―选读、浏览、精读。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小学生在作读书笔记前要告诉他们读书笔记的形式:书上作眉批、摘录好词好句、概括主要内容、写提要和读后感。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增加词语的积累量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理解生词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这是阅读中最常用也最重要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或者联系生活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
3.4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划、摘抄要点、会做笔记等。教师要教会学生在预习、自读、自学过程中,运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中年级更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阅读与环境,阅读与自身健康的关系,讲究阅读卫生。结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化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教师要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依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热爱阅读的愿望和动机,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获取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5.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 篇五
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对课堂情境进行设计,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将阅读中需要解答的问题列出来,并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通过扮演《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大臣、小孩子以及民众等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式的阅读。阅读表演结束后学生回答课前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对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要给予肯定,但是对于偏离主题过多的答案,教师不能严厉的批评学生,要用指导性的意见帮助学生正确解读文章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高效的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以此达到最优的教学目的。
二、强度阅读教学法的使用
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需要不断提高阅读的质量,增加阅读的数量。首先,可以对阅读材料进行扩展。例如,在《观沧海》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相关的故事加入到教学中,这样不断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知识,而且使学生对阅读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的内容。其次,要进行深入的阅读,深入阅读不仅要求学生要进行多次的阅读,而且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提升文学修养。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的教学,来引导学生。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设置文章的相关问题,要求学生预习文章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教师的问题可以包括:文章的主线是什么,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等问题,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文章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言语表达的能力等。
三、审美阅读教学法的使用
阅读语言的美感不单单是指文章的语言美感,重点是阅读语调、阅读音色和阅读情感方面的美感。不同的文字需要使用不同的语调进行阅读。例如,“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在这一句中对“桥,多么美!”进行阅读时,阅读语气的情绪要饱满,表达出对桥的无限赞美和喜爱,在阅读“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这一句时,阅读的语气要放平缓,并需要细腻的情感去表达。使用层次阅读的方法,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的阅读画面,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的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结束语
6.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篇六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有重要的帮助。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病,阅读教学方式单一,这就导致小学阅读教学效率低下。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阅读;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除了教授学生字词等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侧重于教学生识字认字,而忽视对学生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小学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探索和研究新的阅读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小学是学生接触语文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处在一个语文积累的过程当中。学生一边要进行字词的积累,一边要进行知识的积累。小学阅读教学关键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很讲求技巧,古代韩愈曾经发明“提要钩玄”的读书法;苏轼读书时讲求“八面受敌”,这都是对阅读方法的有效探索。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小学课文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制定有效的阅读方法。并且给学生灌输“阅读有益”的观念,让学生逐渐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就可以运用几种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让学生先泛读一遍,然后让几个学生说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通过泛读学生对课文的故事了解了大概,会有兴趣积极地探索下去。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精读课文,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共点燃了几根火柴?分别是在什么样的场景点燃的?”教师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把文中的答案用笔勾勒出来,并且要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汇做标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对文章做标注是一种很有效的阅读方式。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读一下《凡卡》这篇课文,比较这两篇课文的主人公的命运有何不同之处。另外,教师要让学生形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勤做读书笔记。通过这些阅读方法,可以逐渐培养起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
小学生活泼好动,在上课的时候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更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可以将抽象、复杂的内容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为简单、有趣的东西。另外,多媒体技术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并且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刺激,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与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时也要注意,不能一味地去展示课文内容,也要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讲授《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时,就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这是一篇叶圣陶先生所写的游记。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金华双龙洞景观的小视频,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讲到孔隙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在文中勾勒出对孔隙描述的话语。教师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几张双龙洞外洞洞口孔隙的图片,学生看完以后对孔隙“窄而小”的特点一目了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思维,展示一下“陡峭的华山”和“雄伟的长城”,让学生仿照文中作者的表达对华山和长城进行简短的描述。这样一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组织课外延伸阅读活动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局限于教材,而对于进行课外延展的阅读活动则较少。这样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是一种束缚。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中国古语:开卷有益。尤其是对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语文语感。教师要鼓励学生?M行课外阅读,但是不能完全地和教材相脱离。教师还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组织各种有趣的阅读活动,让语文阅读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在讲授《凡卡》这篇课文之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延伸阅读活。契诃夫是著名的作家和短篇小说大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读一下契诃夫其他的短篇小说,并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在讲完凡卡之后,可以让一些学生在台上讲一下契诃夫的其他一些短篇故事,比如《变色龙》《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等等,然后就自己所阅读的短篇小说展开分组讨论,讨论下契诃夫作品的特点。教师在针对学生说的特点写好板书,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契诃夫作品的了解就会更加深刻,并且了解了俄国黑暗的专制主义统治后,对《凡卡》这篇课文的思想内涵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孙俊.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1.[2]刘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课外语文,2016.作者简介:
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篇七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
1.榜样激励。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 老师可以有意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更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 让学生相互激励, 使学生逐渐认识并努力多读书, 对书籍产生热爱之情, 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
2.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 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 以课外促课内, 相得益彰, 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 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 以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3.展示成果,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既渴望有所得, 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 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 满足成就感。在实践中, 我们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 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 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 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定期在班级内部向学生展示课外阅读成果, 定期在学校展示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 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 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教师要清楚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 而不是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的, 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 要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必须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与众不同, 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 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在阅读教学中, 师生应当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 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学习兴趣很重要, 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过深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 一年级上阅读课时, 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 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 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 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 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 有一定的感情, 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 便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 甚至一篇文章, 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这样一步一个台阶, 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 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 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三、抓住发散点质疑
在阅读教学中, 充分挖掘教材因素, 抓住发散点质疑, 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对引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学完《穷人》一文, 一位学生提出, 课文为什么不以“桑娜和她的丈夫”为题, 而要以“穷人”为题呢? 这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不经过潜心阅读和思考是提不出来的。要解开这个疑问, 需要深入探究。我抓住这个思维的火花, 让学生展开热烈讨论, 有的说, 因为桑娜和她的丈夫都是穷人, 所以以“穷人”为题;有的说, 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生活上是贫穷的, 但是精神上却是富有的, 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作者以“穷人”为题, 实际上是歌颂精神富有者;有的说, 作者歌颂的不只是桑娜和她的丈夫, 更主要是歌颂像她丈夫那样贫苦的劳动人民, 课文表现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美德, 所以以“穷人”为题。
对这个疑问的解疑过程是:从质疑到反问、探讨, 再从阅读到思考、议论, 最后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四、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从阅读心理看, 阅读是期待产生, 期待实现, 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起, 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 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教师有热情, 学生才会被感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适当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让他们积极主动学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 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 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 其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 情感趋向高涨, 大脑皮质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 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 敏锐地觉察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 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 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涌动。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 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 进行感悟、欣赏, 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 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 驰而神往, 激发兴趣, 拨动心弦。
五、创设问题情境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篇八
一、趣味性导入,激发阅读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行为的主要动力,是阅读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这既是阅读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时又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对此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他们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因此,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要改变以往枯燥无味、机械呆板的教学,要为学生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增强阅读教学的活力与魅力,激起学生的主动阅读意愿,让学生愿意阅读、乐于阅读、爱上阅读。导入是整个阅读教学的起始环节,此环节虽然所占时间短,但作用巨大。为此我们要为学生设计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的导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一)故事导入
故事是小学生的最爱,运用生动幽默的故事来引入新知的学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可以将学生对故事的关注与兴趣在无形中转移到阅读中来,这样的阅读更加主动,更加有趣,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绘声绘色地向学生讲述故事梗概,以故事的生动与感人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而实现学生积极情感的转移。
(二)音乐导入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与语言文字比起来,音乐更加生动形象,更能直击心灵,打动听众。将音乐引入语文教学中,可以音乐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来营造愉悦的氛围,让学生身心放松,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所不能传达的情感与意境。尤其对于一些包含真挚情感的文章,我们可以在导入阶段以一曲动人心弦的音乐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特定的情感。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与动力,而且还可以为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与深刻的理解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三)图片导入
小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而形象的事物更为感兴趣,更能从中获取大量直观而丰富的信息。教材的编排者正是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材的编排上增大了插图的比例。我们可以直观而形象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的想象,进而激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
(四)悬念导入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正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巧妙布置疑难,制造悬念,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愤悱状态,这样自然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集中在新知的学习上来。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角度来看待文本、思考问题,以制造认知悬念,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初探性阅读,获取整体感知
在教学之前要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初探性阅读,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精读,逐字逐句分析,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初读来整体感知,了解文章梗概,熟悉文本内容。这样才能为后面的深入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并不重视这一环节。在学生进行初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虽是初读,但同样要用心,要通过初读来从文本中提取最基本、最主要的信息,找到主题句、中心句;一边阅读一边标注,要弄清楚文章是写景、叙事、写人、还是抒情,要弄清文章究竟写了些什么。在此基础上还要弄清文章的大致结构、写作顺序、写作的重点,通过初读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文本的描述。当然,随着年级的增长,还要对学生的阅读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基本思路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能够概括段落大意,形成初步感受,获取对文本信息的整体感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初读,教师要做好指导与引领工作,一开始可以为学生提供提纲,让学生带着特定的问题来展开,然后逐渐过渡到学生的完全自主阅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探究性阅读,实现个性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要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因此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我们依旧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阅读,不是以教师的讲解与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要让学生展开探究性阅读,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受。
一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教师可以在重难点处、学生思维困惑处来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来释疑。在阅读中要将文本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更多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进行意见的交换、思想的交汇与思维的碰撞,从而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二是引导学生质疑。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批判意识,要鼓励学生挑战教材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才能不断地生疑与释疑,这样才能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限制,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实现教学的互动。这才是整个阅读教学的中心。
四、内化性阅读,丰富学生积累
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可见积累的重要性。阅读正是一个信息不断输入的内化过程中。在丰富的阅读中,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与写作素材,这对于学生口语水平、写作水平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开展积极的内化性阅读,要让学生通过思考来不断地消化与吸收。遇到好词佳句、精彩片段,要让学生摘抄下来,熟读成诵,写于笔上,记于心中。同时还要让学生深入文本,在阅读中来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内在情感、修辞手法等,实现学生对文本的全方位解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来积累优美词语、表达方法、情境画面、情感体验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还要实现阅读与相关的训练的并行,如在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优美修辞等,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模仿,并进行文章的补写、续写等,口头复述文章等多种训练,让学生头脑中所存储的各类素材得到充分运用。
9.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讲座 篇九
讲稿人 刘燕雪
一、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
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为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现今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禁锢小学语文教学的“三中心”被打破了。1.破“课本为中心”
语文课不再是“教教科书”
语文不再当作纯粹的知识体系学习,教学目标为通过学生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2.破“教师为中心”
师生关系得到一定调整,由以往的知识授受关系,调整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权利。
3.破“课堂为中心”
改变封闭、僵化的“小语文”,倡导开放的、生成的、充满活力的“大语文”。语文学习重整体感悟,重培养语感,重情感体验,重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成绩是可喜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今天的中小衔接教学研讨会,旨在互相了解,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三)小学语文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讨论、表演 2.多媒体的课件精美即是现代化教学的标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是体现教学民主的好方法 4.多多提供课外资料就是有课程意识 5.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就是要反复读 6.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预设的问题 7.新课程的语文课要像活动课一样热热闹闹 8.学生质疑其实是走过场,问题是教师预设的
课程改革提倡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应该是主动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反对教师满堂灌以及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
三、高年级阅读教学应当担负的任务。
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做有道德、有文化、有品位的人。
(要求:阅读教学要有较大的阅读量。要通过精读,学会朗读、默读,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通过略读,粗知大意;通过浏览,学会迅速提取有用信息,学会根据需要加工、应用信息。还要学会理解地读,批判地读,欣赏地读。有了一定阅读量的积累,有了阅读方法的积淀,便会形成较强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发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要求: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应发展思维。要学会一边读一边想,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再造想象能力;要学会凭借文本,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学习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述见闻、表达思想的方法。
(要求:阅读教学既重视读,又重视写。很多高年级课文,都昭示着学生应该学习并掌握的写法。教师要落实从读悟写,从读学写。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学读、学写,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四、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精到。1.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教师视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钻进去,跳出来)
2.如何确定教学内容?
结合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可以是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等。教学内容不宜多、泛、没有章法。扣住学生的疑点展开教学,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一种简便方法。
(二)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步骤清晰。
要下决心改变烦琐的问答式教学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的套路。基本教学环节:
1.学生自由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句段,有初步感受(了解主要内容,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交流,整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或理清文路。3.梳理学生问题,结合教学前预设,确定本课教学重点。
4.学生默读重点段落,或感兴趣内容,体会语句含义,感受语言表达特点,练习写批注。5.师生共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力求一课一得。6.回归整体,对课文赏读、积累背诵或局部写法迁移的练习。
(三)教学方法多样,年段特点凸显。
因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年段:
默读、浏览、感情诵读、自由读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给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品词析句、谈体会
问题少提,书要多读;读书要有目标,有层次。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过痛苦的思考,并从思考过的地方生长出自己的思想来,那么,他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受教育的快乐。一旦我们只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轻松感和单纯的心灵的愉悦,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力便会被这种所谓的快乐教育所磨钝,再也没有力气去探看复杂的世界。
(四)注重读写结合,加强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145万字。
阅读,是一种生活,是一种幸福。建议:
安排语文课上读课外书,读整本书,师生共读,注重读后交流。
教师应教给学生读书、看报的方法,做摘记的方法,写心得的结构。坚持,坚持,坚持,最终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
(五)小学语文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内涵:
(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语文的兴趣、习惯;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知识与技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3)过程与方法:语文学习策略;语文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反思。
五、小学生应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1)养成查字典的习惯。(二年级)
教给学生几种常用的查字典方法后,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查字典比赛,并布置学生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预习。
(2)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入学后)
认真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对学生书写要求应明确,并坚持严格要求,重视鼓励先进。
(3)养成积累运用的习惯。(三年级)
中年段开始,指导学生建立摘抄本,鼓励学生分类摘抄,并积极运用。(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一年级)
阅读是提高语文学习的关键。尽早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和家长一起,保证学生有读书的时间与条件
(5)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五年级)
高年级开始,指导学生学会几种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定期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6)养成高声朗读的习惯。(一年级)
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句子、文章的意思,教师通过示范、配乐等方法指导学生高声朗读。教师可适时开展诵读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7)养成背诵诗文的习惯。(二年级)
利用黑板报和上课前五分钟时间,鼓励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由学生抄写在黑板报上,教师定时或不定时指导学生背诵。
(10)养成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的习惯。(入学后)
一年级入学后即教会学生如何听讲、如何发言。
六、我们共同努力„„
10.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篇十
关键词:阅读教学;激情促读;感悟互动;平等探究;积累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我认为教师应转变观念,阅读教学应注重激情促读、互动对话、平等探究、自读感悟。
一、激情—促读
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思的触动,兴趣的激发,对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如何实施兴趣教学,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主动调动自己的思维情智进行阅渎,应当成为教师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l.以疑入情。教学中,抓住文体知识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识面,以疑入情,造成悬念,促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情景中来,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如教学《鸟情》—文,在理解了课题:鸟情即为鸟的感情后,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鸟怎么会有感情?与谁有感情?为什么会产生感情?等等。读读课文你就会知道了。学生的思维经验中对鸟有感情认识不完整,通过这样质疑促情、学生急迫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探究中,加深对文体内容的理解。
2.以趣入情。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对有趣的事物都具有探究、阅读的兴趣,会动用所有的感官去感悟、去体验。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文,教师引题:同学们,你听到高兴的的事会怎样?当你牵挂时事有了着落时,你又会怎样呢?我们有一位诗人却是听到了军队收复失地的消息后,高兴得快要发狂了。请看《闻官军收河南柯北》。我一语完毕,学生兴趣倍增,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体会中去。
二、互动—对话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精心组织好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在与文本的自主性对话中完成对文本的立体感悟、理解。
1.联系经验,与文本对话。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自我读书能力较强,生活阅历也较丰富,教师应有意识地重视培养学生认读文本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联系生活经历,走进作者,走进作品,从而将与文本的对话引向深入。如教学《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时,让学生自读文本,结合生活经历,想想课文写了几件小事,在你最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在课本上。还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谈感受。这样,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各种学过的知识和人生经验才能聚焦文本,才能与作者进行精神沟通,获得精神的滋养。
2.感悟互动,与文本对话。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教给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与文本的对话应是精神上的相遇、心灵上的碰撞,建立在互动的基础上。如在《月光曲》教学中,对话时应创设情境:这么美的月光曲是怎样谱写出来的呢?请与课文对话,一定会有很多发现的。再营造对语氛围:你预习中读懂了什么?有遇到“拦路虎”吗?遇到困难可找朋友交流。教师使用互动式语言激发与文本的互动、感悟互动,与文本对话。在学生阅读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后,在互动对话中完成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三、平等—探究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的新型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观念,以一个平等的探究者的角色与学生对话,与文本对话,在与学生共同对文本的探索研究、讨论、争论、交接、融合中,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
1.在初读文本中探究。在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后,创设自主情境激发他们与文本对话、交流、探究的欲望,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眼看、口读、心思、耳听、反复读”,与文本进行初次“见面”谈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一步感知的过程是理解和感悟的桥梁。要力避当前有些课让学生大盖浏览一遍后就急于让学生说大体内容和中心主题的做法,这样就更能面向全体、扎实训练。如教学《将相和》时,我让学生初次与文本对话时,引领学生自主潜心读,发挥主动性,了解故事梗概,适时给予正音、领读、鼓励学生边读边想记住这个故事。在学生自主学习后,绝大部分学生能熟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进一步与文本进行对话探究,突出主题打下基础。
2.在细读中探究。细读即就重、难点内容组织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虽有—定深度,但不能重讲轻读,要以学生悟读为主,在学生初读理解并以此为插入点,教师适时给于引导、点拨。让学生在问题架起的“桥梁”下,深入地与文本探究对话。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读时引导学生自我探究做到三问:(1)我读懂了些什么?哪些地方好、写得精彩?(2)我有哪些地方未读懂? (3)我能提出哪些问题?然后引领探究对话,寻求答案。这样,才能做到深入读书。
四、积累—拓展
教学文本是多种科学文化、人文素养汇集的“综合成品”。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生成与文本对话的知识基础,好比“投缘话语多”。有了学生对文本的前期背景的了解,才能使生本、生生、师生对话更早地触及文本的主题,完成对学生基础情感的熏陶。如教学《詹天佑》,课前收集、了解我国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铁路发展史;收集詹天佑像及有关成长资料。通过课前知识的积累,为下面与文本对话打下基础。
在学生与文本的充分交流、沟通后。学生的思维在“唤醒、激励、鼓舞”下还处于活跃状态,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向经验碰撞中会激发出个性化感悟。这时,对话就应顺时拓展,延伸到学生与经历的“交流”,把理论理解与实践结合起来,生成更高层次的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养花》,在学生对“养花的乐趣”这个主题充分与文本交流后,拓展阅读中,教师:你养过花吗?学完后有什么想说的?分享也是一种乐趣,你还有其它什么事给你带来乐趣,与大家交流一下。
总之,阅读教学要坚持“人文关怀”,在互动、平等、合作的对话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克服高耗低效的局面,树立以“对话”为本,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方式在积极、互动思维中,培养情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受到情感熏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1.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篇十一
一、读前目标化, 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阅读之前出示阅读目标, 学生阅读时才会全神贯注。明确与了解了任务, 阅读才能有的放矢。
例如, 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在朗读课文之前, 我先提出阅读目标, 画出文中对比鲜明、精彩的语句。这一教学环节中, 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雨果语言有什么特点?怎样赞美圆明园?2.雨果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1.雨果赞美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其语言充满感情, 语句凝练优美, 富有感染力;2.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谴责态度, 在语言上用了反语这种修辞手法来形容强盗的心理, 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 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本文是一篇感情充沛, 语言精警, 很有感染力的文章。读者初读此文, 就很容易被吸引:既有对作者评价圆明园的真切的认同, 又能感受到作者强烈谴责侵略行为的痛快淋漓。本环节的设计就是抓住学生的这一“感点”, 直接进入文本。
当然, 读前也不能出示过多过难的问题, 那样会加重学生们的负担, 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二、读时方式多样化,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课堂上读的方式要多样化, 不能单一而死板, 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选择适合学情的方式, 采取速读, 研读, 比较阅读等方式。
例如, 在《芦花荡》教学过程中, 我首先通过速读, 提出问题:文中哪些地方是老头子性格的具体写照呢?请学生阅读时圈点出并体会人物的心情。然后研读, 走进人物内心, 增强情感体验。
再如, 在学习《新闻两则》中的《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时, 我采用对比阅读, 培养学生通过前后联系、比较分析来提炼中心的阅读习惯。首先让学生分别阅读两则新闻, 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1.文体相同, 都属于新闻。2.作者相同, 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3.目的相同, 鼓舞士气, 指明方向, 争取进一步的胜利。4.主旨相同, 都是表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5.大背景相同, 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然后找“不同”。1.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 辽沈战役结束, 淮海战役前夜。2.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 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 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 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3.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 分步叙写, 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连历史与现在, 纵横挥写, 引而有度。4.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 语言含蓄。
总之,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文章、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用多种阅读方式, 其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三、读后反馈及时化, 巩固阅读成果
阅读方式固然重要, 但如果学生读后不进行检查, 就不知道读的效果怎么样, 也不知道学生掌握得怎么样, 因此读后反馈尤为重要。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 我教过了, 我也讲过了, 但学生还是不会, 一考试大面积的不及格。这种现象是由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讲得不够细造成的, 教学任务完成了, 但学生接受了多少, 我们不得而知, 只有通过反馈我们才能知道我们的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没有反馈, 阅读教学就没有目的性, 让学生在反馈矫正中巩固阅读成果。
12.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 篇十二
摘 要: 最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实施,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对初中语文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之外,还要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初中语文教学,要采取措施切实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促进初中阅读教学质量提升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阅读教学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205-01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观、价值观以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尽管新课程教学标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是由于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本次研究主要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阅读教学有所助益。
一、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存问题分析
1.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动性不强
新课程教学理念实施之后,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处于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生阅读成为了应对考试的一种手段,教师没有意识到学习阅读本身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所带来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将高分作为区别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阅读教学成为了一种目的,教师没有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个性需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整个阅读教学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性不足,主动性不强,在课堂被动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然就缺乏学习的动力。
2.学生阅读面较为狭窄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一直不怎么好,学生的阅读量小,阅读面过于狭窄,学生可供阅读的只有教材。很多语文教师认为阅读课外书籍会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对学生正常学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延伸,是拓展学生阅读面和阅读量的重要措施。良好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阅读习惯,对学生进入高中乃至大学生阶段的学习都有着巨大的帮助。现阶段,在升学压力的束缚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很差,学生阅读能力不高,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及时改观的话,将会对学生未来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二、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对策分析
1.及时更新阅读教学理念,重新角色定位
首先,及时更新阅读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精神内涵,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的重要导向。在应用任何一种教学形式之前,都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例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如果不能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就会导致多媒体教学形式化,无法真正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真正的作用。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重新审视自己的阅读教学活动,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内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其次,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主体,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被动接受,同时教师向学生灌输这种单一的模式让学生学习,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抑制了学生创造性发挥。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按照指导性阅读教学,自由性阅读教学、探究性阅读教学原则,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意识到学生中主体地位,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力,从而切实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2.及时转变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学生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物质支撑。不同的阅读教学内容需要要按照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向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后,直接将阅读教材发放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而教师不再一旁进行管理和引导,导致课堂纪律松散,完全失去了课堂阅读教学应有的作用。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方式,丰富阅读教学形式,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初中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诞生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其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等多方面优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题材,选取相应的影视作品或者戏剧作为阅读教学的开场设计。例如在进行《祥林嫂》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祥林嫂用刀砍门槛情节,让提示学生祥林嫂为什么这么做,从而一下子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小组之间的阅读和交流,提高学生合作意识。采用多媒体和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增加教师互动比例,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深入探究文学作品中深刻内涵。
3.拓展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全面认识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充分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熏陶作用,培养学生语文鉴赏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针对不同情节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从而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积极利用好这种差异性,开展阅读拓展教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相似的阅读内容,或者以某个主题为线索,积极鼓励学生搜集相似的作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保证学生对同一个主题产生多样化的理解,丰富学生想象力。例如在进行《孔乙己》这篇文章阅读教学时,让学生搜集和这篇文章相似的文章如《范进中举》等,让学生去阅读理解,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拓展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面,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阳.浅议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
[2]陈学员.情感启发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
[3]高彩虹.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堂回答评价的有效策略[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2)
[4]肇立新.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J].科技展望.2016(09)
[5]徐进.初中语文学本课堂的构建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
1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微 篇十三
重庆市南川区冷水关乡中心小学校 卢林
摘 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课堂教学不单是要求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学业优异的“高才生”,最关键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教师应深入研究并努力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实践证明,激发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内容、强化朗读、引导阅读想象等方法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良好、主动的学习习惯;要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主阅读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和学习的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愉悦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具体情境,而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阅读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含有学校、老师、桌椅等生字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在一首轻快的音乐中,画面中出现学校、桌椅等生字并伴有音频,让学生跟读,老师只是播放音乐,然后让学生在轻快的音乐里模仿刚刚听到的阅读课文。这样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们对阅读产生兴趣,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要学习的生字。
1、怎么加强朗读呢?要坚持早读
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就是晨读。在新鲜的空气被吸入我们肺部,学生们精神抖擞的时候读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角色朗读是又一种效果较好的朗读形式。分角色合作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说,朗读才能真正体会汉语的魅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这说明朗读在语文阅读课堂上至关重要。
2、丰富阅读内容
所谓丰富阅读内容,并非是内容越多越好,而是要在内容适当的基础上,争取多样化,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且要讲究阅读内容的针对性。阅读内容健康、活泼,对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才是老师应把握的重要之点。低年级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读物,如童话、寓言、儿歌、童谣、古诗等。在语文教学中,可经常利用教材以外的知识火花来引爆课文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课文知识只是悄悄地打开了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以激励其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要以篇带片,扩大阅读范围,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到中高年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来阅读。我们知道,一个人喜欢某个作家,就会对他的作品有一种迷恋之感。当他阅读该作家的作品时,他将是如饥似渴、如鱼得水,并且在阅读过程中非常投入,学生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产生共鸣,便达到了应有的阅读效果。
3、引导阅读想象
所谓阅读想象,即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地去积极思考问题,以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的目的。想象力是创新人才的一大突出特点,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可利用挂图、插图或联系感性经验,使课文的内容、情节在学生的头脑中映现出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小学生好动,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最丰富,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通过课文插图让学生学习课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逐步达到正确、流利。与此同时还要着眼于朗读的情感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一课,懒狮子说话时慢吞吞的,读课文时一定要把狮子“懒洋洋”的语气读出来;朗读狮妈妈的话时要有语重心长、耐人寻味的情感。
二、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交流方式交流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表自己言论的自由氛围,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可以展开讨论,应该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个性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光辉的彼岸。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有了各种各样的体验和收获,那么他们当然也就希望和别人交流,让别人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自己一起体验成功所带来的愉快,而要使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得到表述,就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交流方式。当然,交流的方式也有很多,学生可以和同桌交流,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可以和老师交流,还可以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学生有了自己所喜欢的交流对象,在体验与交流中,在观点和知识的相互碰撞中,学生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出了与目标的差距,并且可以为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提供帮助,到最后就会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会喜欢上喜欢阅读,热爱阅读,并且能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所以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应该让他们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自主地选择阅读资料,自主地选择阅读方式,自主地选择交流方式,这样,课堂上因为有了自主,才显得生机盎然,每个学生也都会活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的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个性也会得到充分张扬,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语文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乐园,这时的学生是放松的,也是最真实的。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把学生推倒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建设一个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教学;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急当代教学之所急,通过深入朗读、探究阅读与阅读悟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喜爱阅读,在阅读中增长才干,培养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范佳佳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1,(24)。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推荐阅读: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10-22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07-27
初中语文阅读论文10-26
拼图阅读策略运用于英语教学论文06-1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_人教版新课标10-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综述06-21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9-11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10-24
高一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阅读课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