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不良贷款

2024-10-08

校园不良贷款(15篇)

1.校园不良贷款 篇一

亲爱的同学们:

近年来,一些打着“扶持创业”、“助学扶贫”等旗号的小额网络贷款在校园悄然滋生,同学们只需要填写一些基本资料,拍几张照片,就可以拿到不等数额的贷款,而这些网贷平台,多是打着“多分期,低利息”甚至“0利息”的幌子来吸引大学生贷款,实际上这样看似优惠多多的小额贷款平台,处处是陷阱!

近期社会上发生的网贷事件,都给互联网贷款敲醒了警钟,校园网贷的对象特别是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他们涉世未深,因此警惕性低。

为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拒绝不良网络借贷,根据《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就“校园贷”风险防范,对同学们提出如下倡议和提醒:

一、在校生要以学业为重,积累知识,切不可以铺张消费、创业资金周转等为理由进行网贷,严重影响学业的同时也加重家庭负担。

二、如果实在需要贷款,一定要和家长商量好再做决定,可选择生源地国家、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或到正规银行机构、信用社机构办理贷款,并且要仔细阅读贷款合同,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问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三、不参与、不宣传“校园贷”违规违法活动;不鼓动、不胁迫他人在“校园贷”中借款;不张贴、不转发“校园贷”违规违法信息;不冒用、不顶替他人身份进行校园贷款。

四、理性消费,拒绝攀比。一定要根据自己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消费,避免因跟风或攀比而开销过多。

希望各位同学谨以已经发生的事故、案例为戒,加强对网络贷款的辨识能力,防范网贷风险,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

另外,由于近期网络订餐平台业务的普及,外卖进校现象明显增多,给校园环境卫生、校园秩序带来一定影响。购买外卖导致校外大量不符合基本卫生要求、来源不明的食品进入到校园内,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其次,外卖造成的塑料饭盒和食物残渣污染宿舍楼梯间环境卫生,影响清洁阿姨的工作;同时,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饭盒不仅对人体有危害,而且会加重白色污染,还有就是,送餐人员驾驶电动车、自行车出入校园,影响了校内正常的交通秩序。

为了我们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也为了保障同学们的饮食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我们提出以下倡议:

一、请同学们正确认识校外订餐的安全隐患, 杜绝校园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提倡广大师生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和习惯,并在就餐时选择卫生环境好、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校内食堂或有相关合法资格的商家,以保证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和营养平衡。

三、呼吁同学们拒绝外卖,避免使用一次性饭盒。保护身边的环境,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同学们,校园是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让我们为了共同的健康一起行动起来,杜绝外卖进校。

最后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道路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广大群众,尤其是在校学生出行选择的方式也是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然而,选择乘坐未取得经营许可证、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和未购买乘客保险的非法客运车辆,就等于选择了危险的旅程,因为“黑车”危害极大。

一是危害交通安全。“黑车”经营者无客运资质,驾驶员无从业资格证,技术无保障,车辆不检测,“重金钱、轻安全”,经常超速超载、疲劳驾驶,严重威胁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扰乱客运秩序。“黑车”经营者无任何营运手续,私拉乱跑,对合法经营者造成极大冲击,形成不公平竞争,严重扰乱客运市场秩序。

三是害人害己。“黑车”经营者为了图省钱,没有办理保险或险种不全,保额不足,自身又无力承担风险,一旦发生了事故,受害人无法得到赔偿,其权益得不到保护。

为了维护我校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客运秩序,请大家在出行时一定牢记:珍爱生命,拒乘“黑车”!同时,也严正警告从事“黑车”经营人员,立即停止违法经营行为。

以上是倡议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防范网贷风险,注意饮食健康,重视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2.校园不良贷款 篇二

一、对当前不良贷款情况及处置形势的分析

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体制与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股份制改革的完成和成功上市, 但受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金融的深刻影响, 近两年来, 银行业不良贷款情况及其形成、处置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 不良贷款占比接近或低于国际良好银行的管理标准

近几年来, 商业银行在坚持传统的催讨清收、法律诉讼、呆账核销等手段基础上, 积极拓展专业化、多样化的处置方式, 综合运用资产置换、证券化、重组、债权转让、打包处置等手段, 推动企业重组、强强联合或以强带弱, 提高处置成功率, 不断提升不良贷款处置效率、质量和效益, 改善银行资产质量, 调整银行信贷结构。中国银监会2011年1月2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0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293亿元, 不良贷款率为1.14%, 继续保持“双降”, 不良贷款占比接近或低于国际良好银行的管理标准。

(二) 风险资产拨备覆盖率及风险抵补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银监会2011年1月24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0年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至218.3%, 较三季度末提高15.3个百分点, 较年初提高近63个百分点。据统计, 自2005年以来, 各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减值准备金余额稳步增加, 自身风险防控能力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由此也造成了银行增加动态拨备支撑长期持续发展与不良资产规模对当期利润的“削减”效应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 并在长期发展与短期利益的选择上处于两难困境。

(三) 不良贷款处置方式内生性明显

由于国有银行已经全部完成股改并成功上市, 依靠行政手段直接通过财政核销、集中剥离处置不良资产的传统手段, 已失去其存在的制度上的合理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将主要通过动用自身拨备核销或市场运作、依法保全、现金清收等途径来实现, 不良资产处置形成的最终损失也将由银行自我承担和消化。

(四) 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仍是不良贷款处置的最大障碍

近年来, 我国社会信用环境虽然有了较大改善, 但部分企业法人、自然人仍存在信用观念淡薄的情况, 通过非法手段骗取银行资金、挤占挪用银行贷款等仍时有发生, 甚至利用改制、破产、兼并、多头开户等手段千方百计逃废银行债务;仍有一些地方政府官员金融法规知识缺乏, 风险意识淡薄, 在面临地方经济发展压力较大的情况下, 只考虑地方、部门利益而置银行利益于不顾, 不仅导致了大量不良贷款的发生, 而且也严重影响了不良贷款的处置进度和效率。

(五) 涉诉案件“胜诉难、执行难”, 加大不良贷款处置的成本

目前, 法律诉讼仍然是银行清收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手段, 然而, 有些企业刻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行法律法规不健全、司法独立性不到位等严重影响了银行诉讼案件的胜诉执结概率。如, 对于可能引发企业破产、职工下岗等社会不稳定现象的银行诉讼, 司法独立性难以保证;有的案件当事人双方虽然设立了抵押担保, 但未到相关机构办理抵押物登记, 导致抵押名存实亡;部分银行诉讼时机把握不准、授信本身存在瑕疵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 造成案件即使胜诉却仍面临无实际可变现财产或执行手续繁琐、执行链条过长、执行费用巨大等尴尬局面。

二、尝试实施封闭贷款盘活清收不良贷款的新机遇

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 尤其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 部分地方政府融资规模远远超过可支配的财政收入, “两高一资”和房地产宏观调控, 房地产资金链加紧及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大大增加了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 也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的压力。为了缓解不良贷款反弹压力, 针对一些已采取多种处置手段但仍难以处置的大额不良贷款, 银行可尝试实施封闭贷款, 既可以盘活大企业, 又可以保存银行大客户;既可以扩大银行信贷规模, 又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信用度;既可以清收银行债权, 又可以促进企业大发展。

封闭贷款是一项新的金融业务, 是商业银行根据国家政策向特定企业发放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贷款, 即对企业部分有销路、有效益的产品, 在资金投入、生产、产品销售的全过程中, 实行封闭管理的一种贷款管理方式。当然, 一些商业银行通过近几年的摸索, 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 有些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差;封闭贷款支持的产品没有实现预期效益, 又发生新的亏损, 造成封闭贷款不能按期收回;“以物抵物”现象普遍等情况, 出现了贷款不能封闭运行, 经营亏损加剧, 难以按期还本付息的问题, 以至产生新的银行信贷风险。对此, 银行在处置不良贷款的同时, 积极配合企业、政府着重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积极与企业沟通、协商, 促使其增强还款意愿, 并愿意为此付诸行动。银行可借鉴在房地产封闭贷款运作的基础上, 尝试利用封闭贷款盘活清收不良贷款。可严格按照贷款审批程序, 通过六个步骤来实现:

第一步:银行与企业达成共识, 并共同进行调研、分析;

第二步:企业提出封闭贷款申请, 即提交书面申请和相关资料;

第三步:银行对企业贷款实施封闭运行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第四步:银行与企业签订“封闭贷款协议书”;

第五步:银行对企业进行贷款, 并派专人跟踪、监督企业封闭贷款的运行与管理, 帮助企业拓展业务, 逐步清收不良贷款;

第六步:银行全面清收不良贷款及新发放的封闭贷款。

根据《封闭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 银行需为企业开立封闭贷款结算专户, 实行专款专用、单独考核, 并对企业的贷款用途逐笔审核, 保证贷款用于产品当期生产的各项直接和合理间接支出。封闭贷款及回笼货款的使用必须实行“双签”制度, 要有企业和贷款人双方的签字方能支付款项。贷款在封闭运行期间, 银行不得从专户中扣取老的贷款和欠息;企业不能用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不得用专户上的资金支付企业的其他债务支出;有关部门不能从专户中扣收老的欠税及各种费用;司法部门不应以企业其他债务纠纷为由, 冻结封闭贷款账户和扣收专户资金。企业应保证产品销售收入及时足额划入专户, 封闭运行, 不得挪作他用。银行对封闭贷款使用效果较好, 能够按期归还新增贷款本息的企业, 可按照封闭贷款条件及时连续给予贷款支持, 封闭运行, 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周转, 直至偿还银行所有贷款。

三、关于实施封闭贷款风险防范的建议

由于目前封闭贷款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经验的缺乏, 商业银行在操作封闭贷款时, 自身的某些失误也会成为不可忽视的风险:一是评估企业营利能力和债权债务状况。这种评估涉及到财务、企业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如果商业银行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主要靠经验对上述内容进行评估, 其结果很难符合实际情况, 加大收回贷款本息的困难;二是签订的封闭贷款协议内容过于原则、片面, 缺乏具体的操作规则, 或者在协议履行中, 商业银行管理措施不到位, 未能掌握企业使用资金的每个环节, 从而形成管理表面化。

3.高职校园不良亚文化现状调查 篇三

高职校园不良亚文化的现状分析

样本选择及问卷设计。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以西北的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苏南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职院校以及苏北的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样本,每所学校抽取300名学生(大一、大二、大三各100名)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2099份,收回有效问卷1924份,回收率为91.67%(大一占27.16%,大二占40.68%,大三占32.16%;男生占56.71%,女生占43.29%)。

问卷共设计36道小题,以在校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学习情况、价值取向与政治态度等指标为调研对象,内容涉及如何安排业余生活、上网经常做什么、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考试情况、对入党的态度和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自我的定位及毕业后就业前景的态度、情绪低落时的倾诉对象和自我调节、对学校和班级各类活动的态度、对身边不良亚文化的认识,等等。

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结合学生座谈的方式,对当前大学生不良亚文化的现状抽样采取数据,然后从在校大学生的自我定位、学习状况、日常生活状况、政治态度及入党追求几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从大学生的自我定位、政治态度及入党追求等方面审视校园亚文化。调查显示,选择胸怀远大理想和抱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学生约占46.83%,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努力,对前途和未来感觉比较茫然的学生有32.26%,表示随遇而安,随波逐流,无所追求的学生约10.38%,剩下极少比例的个别同学则对前途感到十分悲观和渺茫。在如何把握和规划个人的发展前景这一问题上,53.28% 的学生表示暂时没有太多规划和考虑,走一步算一步,15.22%的学生表示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信心。对于新一代大学生应该如何面对严峻的社会竞争这一问题,76.89%的学生表示应该积极投身和融入社会,勇于实践,在摸爬滚打中不断淬炼和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30.14%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关于社会时事和社会问题的评论和观点都是不恰当甚至错误的,28.26%的同学则人云亦云,缺乏主见,还有18.14%的同学表示对时事政治没有兴趣。不难看出,学生们不太关注国家政治生活,普遍比较欠缺政治意识。

从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方面审视校园亚文化。调查显示,在学习问题上,曾经有过旷课的学生十分普遍,比例高达49.28%;43.24%的学生表示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以持无所谓的态度,不必大惊小怪的;特别是有53.62%的学生表示遇到自认为不重要的课和自己不感兴趣的课时会干别的事情,比如发呆、睡觉、玩手机游戏、听歌、看其他书籍、手机无线上网等;而赞成杜绝考试作弊的学生仅有36.67%,38.56%的学生承认自己偶尔也会作弊;有关增加学习动力的问题,调查显示同学们最看重师资力量的强弱,其次才是教学质量和学习环境的好坏,教学设施的完善、整体学习氛围和风气的浓厚和严格科学的督促和激励机制也是同学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这些都表明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自觉和端正,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审视校园亚文化。访谈和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同学们主要从事上网、参加社团活动或者班级活动、打工赚钱等三大主题活动。当然还包括上图书馆、自习、逛街、睡觉、闲聊、看小说、上网玩打游戏、听音乐、做体育运动、谈恋爱、打工、兼职等业余活动。调查显示,表示很有兴趣参加班级和学院组织的各类活动的同学约有31.45%,36.15%的学生则表示只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总体来说,同学们是积极热情地对待班级和学院组织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的。有72.33%的学生依靠家里提供生活费,这部分学生基本不从事兼职或打工活动,有19.33%的学生曾经打过工,主要是通过从事家教、快餐店打工和参加促销或推销商品等兼职形式来自己挣取一部分生活费。在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同学们早已习惯了智能手机无线上网,通过智能手机浏览网页、挂QQ、发微博、看视频已成家常便饭。调查显示,上网经常关注的信息有:专升本、就业、时事政治、文学、音乐、娱乐、体育、游戏、电影等。除此之外,学生上网还会聊天、玩游戏、查资料、收发邮件、浏览新闻、下载歌曲、电影等。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亚文化现象现状如下:36.12%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等迷幻的亚文化,34.46%的学生存在诸如课桌、墙壁、厕所涂鸦,手机、QQ短信等不雅信息亚文化,11.3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思想颓废、抑郁悲观和信仰迷失等心理疾患亚文化,此外校园腐败亚文化、消费攀比和过分追求小资生活等享乐主义亚文化、言语与行为暴力等暴力亚文化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应对高职校园不良亚文化的对策

弘扬校园主流文化,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要良性发展,必须有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作保障。通过广泛地开展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弘扬校园主旋律,通过主流文化占领高职院校文化阵地。其关键环节和主要做法在于:一是通过学生社团、学生会、党组织的主体作用来带动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来体现主流文化。二是通过提升校园主流文化的品位和层次来打造文化品牌,达到进一步增强主流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三是通过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和治安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四是通过文化馆、图书馆、德育基地等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宣传发掘学校长期积淀的丰富文化资源,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为高职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校园文化。

培养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增强不良亚文化的免疫教育。学校应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从客观理性的高度寻找产生学生心理困惑的顽结,更好地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引导学生抵制不良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具体可通过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榜样的示范作用,必要时可有意识地主动让学生面对不良信息,通过接触不良信息认识危害,此时再加上适当地帮助、引导他们分析根源,达到对不良现象产生“免疫力”的效果。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做好不良亚文化群体的转化工作。比如高职校園学生群体中出现的暴力事件,就是不良亚文化——暴力文化的表现形式,学校如何来处理这类事件呢?学校应在暴力冲突发生的萌芽阶段,就提前通过转移他们的视线,化解矛盾。如转移学生情感、精力等方面,使他们投入到体育运动或酝酿爱国激情中去。

4.校园不良贷款 篇四

市公安局、市文广局领导:

游戏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许多青少年沉溺于游戏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使他们荒废学业,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游戏中的不良信息和犯罪情节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青少年在无意中接触到游戏中黄色信息,但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而产生犯罪行为或动机。青少年迷上游戏,不但对身心不利,而且消费较大,如果消费满足不了自己的欲望,就有可能走向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的道路。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不言而喻,简直就是“精神毒品”!

近年来,随着你们对校园周边游戏室查处打击力度的加大,毕节城区游戏室、网吧有了很大规范也远离了学校,但是就在家长们为相关部门努力称快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就在毕节城中心南关桥地下商城(原好优多超市)处新开设了一家大型游戏室。该游戏室离毕节八小不足200米,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此处通风、消防设施等也不具备。作为学生的家长,我们坚决反对在这里开设游戏室。目的就是不能让学校周边不良文化环境对下一代的影响和侵蚀!

尊敬的领导,请求你们的决策:让精神毒品远离下一代!

5.不良贷款清收措施 篇五

为提高农信社的信贷资产质量,确保农信社向农商行的顺利过渡,按时挂牌,结合我社实际,特制定以下清收措施:

对内的组织领导及考核:

1、强化对员工的责任考核,按职工所分管的片区建立分户清收台账;

2、加强对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将五级、四级分类的逾期贷款按月分解到旬、月,按旬未完成任务的及时预警提示,按月未完成任务的除按县联社下达的考核标准外,按社内的制定的细化标准考核;

3、加强劳动纪律考核,在不良贷款清收期间,无特别重要事务的,不得请假。

对外沟通与协调:

1、加强与村组、驻村干部及逾期借款人的联系,采取电话、上门等方式清收;

2、采取先易后难,整村推进,分户落实的方式清收;

3、对逾期贷款要认真进找原因,是内部原因造成贷款逾期的,必须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是外部原因造成的要有的放矢制定的行之有效的清收方案;

4、将政策宣传、信用工程建设、农商行组建工作结合起来,与清收相互促进。

河东分社

6.不良贷款控制策略 篇六

当前,面临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家经济平稳发展的新常态和新形势,加快化解不良贷款、切实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努力加强信贷资金运用率、不断提升经营效益,是我行乃至整个农信系统的首要任务,防控信贷风险是农信系统持续稳健发展的根本保证。

截至2014年末,长宁竹海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我行”)账面不良贷款余额6039万,占比2.45%;本息逾期90天以上隐形不良贷款余额7969万元,占比3.24%。尽管我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在全省农信系统中处于中等水平、也符合相关监管部门的不良贷款监管指标。然而,就在短短的1个月以来,我行的不良贷款不降反升,尤其是大额贷款产生的不良尤为棘手,不良贷款压降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当前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大的经济形势和宜宾当地产业结构影响,中小企业贷款违约风险增强。宜宾目前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一白一黑房地产”,2013年以来,白酒行业走向低迷,大量的中高档酒类产品积压严重,白酒企业纷纷转向生产中低档产品;与此同时,由于受全国煤炭市场持续疲软的影响,煤炭行业的发展也走向寒冬;房地产行业整体情况是房价略有回落,趋于平稳,市场活跃度不足;再加之个别非法集资大案案发后,民间借贷快速萎缩,整个行业低迷和民间融资断档叠加效应的负面冲击下,部分企业资金紧张,存在一定的贷款违约风险。

信用环境不佳的困难。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强了信用环境建设,农村信用环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由于整体上农户信用观念淡薄,征信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良率偏高。就长宁来说,梅硐、硐底、井江、铜锣、梅白、竹海等乡镇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和比例较高,历史包袱沉重。

自然灾害频发的压力。长宁地震、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严重。近年来,长宁地震灾害频发,每年4.0级以下地震频率达数十次,2013年4月25日长宁县双河镇发生4.3级地震,2015年2月7日长宁县双河镇再次发生4.5级地震;两次地震受灾面积绵延至周围的兴文县、珙县等多个乡镇,受灾人口8万多人,民房倒塌、破裂等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由于长宁属于农业和旅游大县,也属于弱质产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加上缺乏贷款担保、农业保险、风险补偿等方面的金融支农长效机制,自然灾害产生的风险和损失大部分转化为农商行的不良贷款。加之2009年8.29特大洪水等影响,导致我行大约4200多万元逾期贷款无法收回。

信贷管理水平落后、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缓释信用风险能力不足。一是从我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各种自查、外部检查发现的问题来看,一部分不良贷款是由于信贷管理人员信贷管理水平不高所致。如信贷人员未认真落实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未能连续、及时和科学地对贷款分类进行调整。二是考核有失偏颇,正向激励不够。如在绩效考核中仅停留在规模发展、效益创造和业务数据的考核上,对不良风险考核或“蜻蜓点水”,或过犹不及;未认真落实好监督制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应该早发现、早预警的贷款风险未能及早采取措施,使得隐瞒、积累、爆发、失去解决问题、化解风险的良机,处罚时力度不够、以罚款替代处理、以批评代替通报,不能下狠心整治,使得不正之风蔓延、扩散。三是缓释信用风险能力不足导致不良贷款难以消化。如清收手段有限,现金收回的比例不高,化解方式中有一部分是“换据”和“借新还旧”,会导致“先清后冒”现象出现;还有增信难度较大,重新落实和增加有效担保主要存在抵押评估价值不公允、质押物不充分以及保证担保难落实等问题。

治理防控策略及思考

综上分析,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虽然复杂多样,化解的难度也是步履蹒跚、积重难返。然而,防控信贷风险既是我行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服务“三农”经济发展的需要,我行始终把防控信贷风险作为第一任务,确立了“从严治行、严管信贷”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严管措施,加强合规建设,防控“五大风险”,推进我行各项业务科学、持续、稳健发展。面对不良贷款这一猛虎,笔者现提出以下几点愚见,以期对治理防控和有效化解不良贷款有所裨益:

(一)遏制风险,从源头“堵新”,制度的顶层设计和信用风险管理文化是有效防范风险的主要途径。

1.构建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努力提高贷款管理精细化水平。董(理)事长和高管人员要带头增强风险观念和防范意识,真正把信贷风险防范放到事关行(社)长远发展的高度,妥善处理好风险防范与业务发展的关系。传递积极信号,建立一套有效的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考核评价制度,逐步实现业务发展的科学华、管理考核的精细化。

2.真实摸底,全面反映贷款占用形态。要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制度”、认真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要大力控新降旧,防控经营风险。一是要新老划断、明确责任、分类处置和一类一策,分账经营并明确清收责任。二是要加强信贷资产质量的监测。五级分类和四级分类同时监测,重点监测本金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提高不良贷款数据和不来那个贷款迁徙的准确程度,确保分类准确。

3.加大考核力度,狠抓不良贷款真实性考核、严厉打击信贷资产质量造假行为。对不良贷款要不打埋伏、不捂盖子,真实反映。要强化不良贷款偏离度、不良贷款率、到期贷款收回率等指标的考核。对本金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与账面不良贷款率差额超过2%的,严格追究主要负责人责任。对隐瞒贷款真实形态,虚假反映贷款信息,采取违规转据、违规展期、违规借新还旧弄虚作假的,要加大追责力度,从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严格落实贷款“四包”责任制度。

(二)缓释风险,从存量“优化”,推进贷款结构调整强化风险管理是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1.贷款的投放必须进退有度。要优化投向结构,要紧跟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趋势,要“有保有压、有进有退”。即是要继续保障“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压缩政府平台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等风险较为集中的贷款;要积极跟进现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材料、休闲旅游等“朝阳产业”,果断退出“两高一剩”行业和他行淘汰客户。

2.优化担保结构。要从严控制信用和保证贷款,积极增加抵质押贷款,做到信用贷款对象“特定化”、保证贷款条件“严格化”、抵质押贷款“常态化”。面对增信难的情况,应把握好当前“土地确权”、“林权确权”等农村经济改革的大好环境,把小额农贷的信用贷款转变为担保贷款。对于其它类担保贷款,要优先关注和考虑第一还款来源,在办理公司类抵质押担保的同时,采取增加主要股东及其子女承担连带保证等复合担保形式。

3.合理优化期限结构。贷款的期限应当根据客户行业特点和生产经营周期合理确定,如果错误制定还款批次和还款金额以及结息方式,也会导致不良贷款余额片面增大或者影响客户征信,或者导致不良贷款集中增大余额,无法及时有效缓释。

4.加强贷款风险管理。按照“落实责任、动态管理、定期分析、科学考核”的要求,把风险分类工作与日常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一是严把贷款“三查”关,严格落实贷款“四个一”回访制。二是严把小额农贷风险防控关,要坚持“三真实一守信”,防止冒名贷款,创新小额农贷产品,努力降低贷款操作风险,通过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机制实现小额农贷健康发展,要努力探索小额农贷的外部风险分散和补偿渠道,通过政府牵头组建农贷补偿基金、巨灾风险基金、农户融资担保平台等方式,降低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三是严把信贷人员行为管控关。认真落实信贷人员岗位轮换制度和强制休假制度。认真查处冒名贷款、垒大户贷款、虚假保证、虚假抵押等恶意违规违纪行为,开展行风评议活动,从“廉”防控风险。

(三)组建专门的不良贷款清收部门,打好不良贷款攻坚战。

可以采取湖北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成功模式,在个县级法人成立清收部门。专门机构、专门设账、专人清收、专门考核,集中力量攻坚。要配备专职或兼职贷后管理员,对贷款进行跟踪管理、风险预警和信息反馈。专门设账是指不良贷款分账经营,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精力清收不良贷款。我行曾经尝试聘请专业的外部清收公司专门收账,效果良好显著。可以由总行统筹,根据各机构、地域的特殊形态合理配备客户经理名额,如梅硐支行、硐底支行等机构不良贷款占比高、各项任务繁重等情况下,压降力度成效甚微。设置专门的清收部门后,可以集合现有的收贷明星,按老、中、青,专业、能力、经验等良性组合,组建不低于4人的两个清收小组,有贷款的机构、中心紧密配合,及时做账、跟踪、上门清收、诉讼、经侦等一体化方案跟进。

(四)全方位多举措清收盘活不良贷款。

7.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解决办法 篇七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 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 在银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也日益显现, 正逐步影响着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阻碍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 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内因也有外因。这就强调国有商业银行需要立足于形成原因,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解决银行不良贷款这一问题。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 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经营管理不当的原因, 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但究其根源, 是经济体制改革不完善, 与市场经济发展向矛盾。具体而言, 主要有如下的内外因素所致。

(一) 内部原因

1.商业银行自身内控机制不完善, 在自我约束、内审等方面, 缺乏切实有力的约束力和手段。

2.银行存在不同程度的违规经营, 以躲避央行的严厉监管。

3.银行缺乏完善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及风险防范机制, 致使银行难以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4.银行在“趋利”的天性引导下, 过于追求高额利益、信贷投向过于集中, 进而在行为上与安全的经营原则相违背。

(二) 外部原因

1.银行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经营管理不当, 进而导致银行出现效益下滑的问题。

2.银行负债及信用观念淡薄, 在思想行为上存在过失。

3.政府的干预力度过于频繁, 不良贷款呈现上升的趋势。

4.我国金融法规不完善, 违法成本低, 进而滋生了银行这一行为的产生。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解决办法

从近几年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长情况 (见表1) 来看,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正处于逐步下降的趋势。这说明, 在近几年的狠抓落实中, 实施了诸多有效的解决办法, 对国有商业不良贷款行为进行了治理。对此, 笔者认为,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进一步解决, 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妥善处置银行不良贷款, 实现有效的信贷资产风险管理

1.建立完善的贷款及授信制度, 强化贷款风险的有效控制。

商业银行需要针对客观环境的变化, 全面而有效地分析, 进而把握好资金投向及投量的变化趋势, 做到应时而动。做到贷款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风险控制, 在银行贷款发放之前, 需要对贷款企业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及判断, 将贷款可能产生的风险减低至最小。并且, 相关的审查工作也要落实开展, 依托完善的审查制度, 及时发现贷款存在的问题, 最大限度地避免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

2.建立风险分散及救助机制, 强化贷款风险的有效处置。

其实, 贷款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如何分散风险, 并形成良好的救助机制, 是减少风险影响的重要基础。所以, 基于银行发展的需求, 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散及救助机制, 合理控制贷款风险所形成的影响力。同时, 限制贷款过于集中的问题, 也就是合理分散贷款比重, 以达到对贷款风险的分散, 进而避免贷款集中程度过高。

(二) 有效清除不贷款根源, 逐步建立完善的新市场机制

体制问题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发生的根源, 所以根源的清除在于如何构建完善的体制, 以适应当前的市场发展。当前,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建立完善的新市场机制, 以强化以市场控制及约束为导向的改革趋势, 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发展需求。与此同时, 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经营管理机制等, 需要进行合理的调节, 以形成更具有作用力的新的市场机制。

(三) 优化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结构, 提高银行信贷质量

基于当前银行业的发展水平, 优化信贷结构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拿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如表2所示, 是农业银行2012年按行业划分的公司类不良贷款结构。从中我们不难发现, 中国农业银行的信贷结构相对比较集中, 且大多数为传统行业、抵御风险能力弱。所以, 商业银行应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将信贷市场投放到更加广阔的前景之中, 如电信、交通等领域, 且不宜过于集中;对于发展前景开阔的中小企业, 也要适当向其倾斜。当然, 在信贷的过程中, 贷款的集中度不宜过高, 要合理的实现大小额度贷款的比例。并且, 银行为了自身的发展需求, 应积极拓展和创新传统贷款业务, 在发展传统贷款业务的同时, 积极向汽车购置、住房购买等领域发展, 提高银行信贷的质量。

(四) 减少政府的信贷干预,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干预也是造成当前不良信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 减少政府的信贷行为干预, 对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商业银行的运行过程中, 应强化银行的独立性, 减少外部力量的干预。政府在其中更多的是提供完善的法律及政策支持, 为商业银行的信贷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此外, 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 及时修改相关的规定, 提高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 适应发展的需求。

三、结束语

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是当前深化金融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是多方因素下的结果, 为问题的解决带来较大的苦难。所以,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解决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 需要针对问题的根源, 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 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相关法律, 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危机能力, 确保国有商业银行又好又快发展。

摘要:金融系统的稳定发展是我国政府宏观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基于内外因素, 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并基于此, 阐述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解决办法, 以维护国有银行的健康发展。本文旨在强化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认识, 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曾燕.基于统计分析方法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浅析[J].商, 2013 (06) .

[2]李长松.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的成因及对策[J].北方经贸, 2013 (05) .

[3]单松.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02) .

8.校园不良贷款 篇八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如何争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建设清洁、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习惯。

进入一所学校,能给人第一感官的是校园自然环境。看一所学校的环境如何,首先看其校舍、绿化等设施,慢步于城市大、中、小校园,高楼大厦、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然而在很多山村中小学,校舍简陋,没有围墙,牛马随便绑,猪狗到处撞。学生感受不到校内校外的区别,加上农村学生都生活在乡村野岭中,回到家要么上山打柴和割马草,要么就去抓小鸟。热爱大自然。保护花草树木对他们来说不值一提。于是校园内垃圾到处扔、鼻涕口水乱吐、花草树木乱踩乱摘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必须通过学生的双手,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绿化美化劳动,建设一个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引导学生动手美化生活环境,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良好习惯。

二、创建文明的校园语言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

学生平时交流的语言文明不仅反映学生的道德素质,还反映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是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农村学生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平时的交流的语言都是地方民族方言,且常携带有污言秽语等山野里鲁莽粗俗的脏话,影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因此,农村学校要创设文明的语言氛围,,加强师生自身语言素质修养,增强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广普通话的参与意识。具体做法是:1、在校园道路旁、教室、宿舍等显眼位置设立文明礼貌用语宣传标语。2、校内推广普通话,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日常交流一律说普通话,不讲方言。3、班级要定期组织学生学习交流如何正确使用规范语言和文明礼貌用语,4、让学生们相互监督,生活中共同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的坏习惯。5、通过校园广播、版报、演讲等形式加强语言文明宣传力度,在校园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9.不良贷款管理问题浅析 篇九

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前清后增,不仅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稳健经营和良性发展,而且影响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再投入。深入分析不良贷款成因,既有国家宏观调控、行政干预、市场风险、贷户经营亏损、社会信用环境不理想、案件执行难等客观因素,但更主要是内部管理方面的原因:

一是观念陈旧,经营落后。部分单位风险管理意识和合规意识淡薄,重贷轻管、重放轻收,重规模、轻质量,重增量、轻存量,决策行为不规范,片面追求资产负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而不计风险成本,最后造成不良贷款的大量累积。

二是执行不严,清收不力。信贷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相对较低,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感情代替原则,人情大于制度”的现象,制度执行力较差,对欠贷户有关情况掌握不准,风险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清收决心不坚定、力度不够。

三是工作调动,管理悬空。“新官不理旧账,旧官也不理旧账”凸现信用社清收责任意识差,而其背后则是责任不明确。目前,仍有绝大多数信用社存在因新老交接和责任过渡等信贷管理制度层面上的执行不到位,贷款责任交接流于形式,造成贷款调离人员管不了,接收人员不接管,以致管理出现“空档”,导致部分贷款形成逾期甚至丧失诉讼时效。

四是处理不严,追究乏力。有的联社领导班子履职不尽责,“老好人”思想严重,责任追究往往不到位,“追下不追上”、“签字的不负责,负责的不签字”等现象普遍存在,违规问题屡查屡犯。还有的自身“不干净”,担心“拔出萝卜带出泥”,或者怕打击报复,对违法放贷行为不愿也不敢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所以能捂则捂、能盖则盖,导致问题越积越深,最后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酿成案件。

工作对策:

在不良资产清收上实现重大突破是农信社坚持稳步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按照“三降、两防、一做实”的总体要求,高度重视和加强不良贷款管理、清收工作,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清收力度,开创清收工作新局面,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

1、集中清理全面开战。农信社多数不良贷款形成时间长,情况复杂,清收难度大。因此,要从调查摸底着手,对不良贷款进行全面清理,逐笔核查、逐户核对,掌握贷户信息,拉清单、建台账,分清结构,找出成因,变“盲人摸象”为“对症下药”,为有效清收奠定基础。要广泛动员,深入开展“全员皆兵,向不良贷款开战”活动,综合运用专业清收、依法清收、打包清收、奖励清收、能人清收和问责清收等措施,整体联动、合力攻坚,形成高压态势,打一场“人民战争”,全方位对不良贷款进行“围剿”。

2、深入排查严惩违规。要坚持“从严治社”方针,本着“清收贷款、落实责任、寻找线索、严厉打击”的指导思想,以检查信贷制度执行、落实责任追究为切入点,以揭露重大违规违法问题和查找案件线索为突破口,积极利用审计手段,对不良贷款进行内查外核,由表及里,追根溯源,再现真实面目,揭开不良贷款的“盖子”,把隐藏的大量违规违法问题彻底暴露出来,对情节严重的决不姑息,主动清收的,免于问责。特别对丧失诉讼时效、发放顶冒名贷款、资料虚假、以贷收息等性质恶劣、严重违规违纪的,要严格落实“一责四问”制,从重、从严、从快追究;涉嫌犯罪的,坚决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3、内部着手强力清收。针对贷款清收“灯下黑”,贷款责任人额小看额大、官小看官大、一级攀一级、长期无进展的实际,要从落实责任入手,从领导干部入手,运用承诺清收、调度清收和扣发工资清收的办法,全面追偿内部人承贷、担保和责任贷款。清收不力的,要按照“三个不放过”的要求,完善措施、纠改问题,并采取停薪、停岗、除名、移交等强硬手段,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切实解决责任贷款无人清收、无人担责、无人追究等问题,加快推进清理清收工作。通过清查一批、除名一批、移交一批,进一步纯洁队伍、挽回损失,强化警示震慑作用。

4、借助外力联合攻坚。要进一步加强与公检法纪部门的合作,对行政公职人员欠款,配合纪委开展专项清收活动;对涉嫌诈骗、内外勾结发放顶冒名贷款等违规违法行为,联手公安机关进行严厉打击;对陈案、未执结案件,协调法院进行集中清理清收;对以贷谋私等渎职行为和未及时保全债权的失职行为,移交检察机关依法查处,切实提高清收成效,推动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10.不良贷款管理有关情况 篇十

不良资产是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形成的不能正常经营的、难以清收的、损失风险剧增的特殊资产,不能以简单的思维延续正常资产的管理模式和考核模式,应符合其自身特性。要做到有效和良性循环的不良资产管理清收工作,要让不良管理清收对分行费用和工资收入做出最佳贡献,就要从实际中认识分析。

一、清收工作对各阶层薪酬的影响

根据《

》相关规定和现在贷款规模测算:

考核 将按不良贷款增量的 %扣减 高管薪酬总额,按不良贷款增量的 %扣减员工薪酬总额,合计为不良增量的14%。简单说不良贷款每增加1000万,扣减 万高管薪酬总额,扣减员 万员工薪酬总额,合计 万元。

不良贷款总额减少时,基本也会按相应额度或比例增加工资总额。

二、不良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和有效化解成果同等重要

1、做好基础管理保证资产质量好转或不因人为因素恶化是化解不良资产的必经阶段和坚实基础;

2、在有效的基础管理基础上才能有效寻求以清收、重组盘活、核销等合适方式化解不良资产,才能降低信贷资产经营的不良迁徙压力,达到监管和内部管理要求。

三、不良资产管理清收的特点和存在问题:

1、无人愿管,各种关系复杂,出力不讨好。无论是在管理责任、社会关系、和其他岗位收入对比上,甚至个人或家庭成员安全感上,清收人员都要承受非正常的压力。同等机会条件下,一般人不会选择 清收岗。

2、经营管理难度大,主要是债务人担保人还款意愿差、出现变故无支付还款能力、故意逃废债务,或者是兼而有之。通常管理好不良资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是正常笔管理的数倍。

3、不良资产清收的合适方式不以清收人员的意志为转移,即便是在尽职尽责的情况下,也要看不良资产本身各方面状况的脸色,在一定程度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管理人员素质要求高,不但要就具备一般客 经理素质,还要有各种强制清收相关的知识及操作协调能力。

5、不良资产管理资源属于被动来源型,多少主要看前台政策和管理水平,从本点看,清收人员的收入资源存在被动性。

6、被追索人多是失信人员,在利益相关时做出非正常举动概率大,清收人员不安全度高,精神压力大。

7、比照客户经理正常贷款管理笔数大概在50-60笔。不良资产管理每人在20笔左右为宜,超过这一限度,要想做好,得做出超人想象的付出。其在管理好20笔左右并能完成相应任务要求的,其收入应接近前台客

经理的平均收入,才有可能达到一定的心理平衡。

11.不良贷款“双升”警示信贷风险 篇十一

次级类贷款增加

“如果考虑到四季度一般是银行不良贷款核销最多的季度,则去年四季度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实际幅度将大于4.9%。”中金银行业分析师罗景表示。

分机构看,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均出现了上升,幅度为2.7%至14.8%。其中,农商行的上升幅度最大,达14.8%;其次是股份制银行,到6%。这意味着,风控能力较弱、中小型企業贷款占比集中的银行业机构风险偏高。

从五级分类看,不良贷款的上升主要来自次级类贷款的增加,新增次级类贷款占新增不良贷款的90%。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次级类贷款环比增长12.3%,可疑和损失类贷款占比相对稳定,反映出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向下迁徙尚处于初期。

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表示,在银监会实施了更严格的风险分类和监管后,如果综合考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监管机构估计未来银行业的不良率会略有上升。他认为,对我国的经济高增速而言,2%左右的不良贷款率是比较合理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经济下行或扩大风险

年度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继续向好,但如果未来经济下行风险导致“隐性”不良贷款激增,银行业将面临不良贷款余额上升的压力。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预计今年一季度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较突出,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双升”概率较大,导致拨备覆盖率可能小幅下降为260%至270%。今年全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不良贷款余额可能增加10%至15%。

某银行人士透露,该行对某一线城市土地储备中心的70亿元授信贷款已无法正常履约。由于去年土地招拍挂的规模大幅减少,导致土地出让金收入急剧缩减,现金流断流导致该中心只得拖欠银行贷款。

相关研究人士表示,地方债务的风险并非违约风险,而是流动性风险,如果债务能适当展期或增加其他融资渠道以维持流动性,则不但可以缓解其偿债压力,也可以缓解财政紧缩的压力,有利于增加民生支出和减少我国宏观经济的下行风险。银行内部人士也认为,多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有足额的土地抵押,即使按土地增值部分计算,银行通过处理土地也能完全弥补贷款风险。

银行人士表示,受节能减排、出口放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治理、信贷收缩、房地产调控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的年增速未来几年可能下移至8%-9%的次高增长区间,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行业信用风险可能加大。央行收缩流动性、汇率波动频繁可能增加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经济下行可能增加假票据、假按揭、内外勾结作案等操作风险。这些外部因素可能对未来银行业资产质量带来压力。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指出,今年要高度重视潜在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尤其要稳步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持续防控房地产贷款风险,布控表外业务风险,对防止案件发生保持高压态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提升资本金及拨备覆盖

对于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在今年可能出现的分化,监管机构已提前作出预判。监管部门曾提出,将监管目标从不良贷款的“双降”改为“双控”,甚至要对不良贷款余额的反弹给予一定的容忍度。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已从银监会成立之初30%的平均水平大幅下降,股份制改革后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加之我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继续要求银行实现“双降”恐怕难以为继。

银监会已作出部署,近年通过设置较高的资本金要求、拨备覆盖率指标和创设拨贷比指标,对商业银行风险缓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去年银监会进一步提高资本标准,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应保持在11.5%以上,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保持在10.5%以上。

从银行拨备覆盖率看,银行应对不良贷款的准备也相当充分。2002年以来,主要商业银行拨备的覆盖率不断提高,2002年达6.9%,2007年达41.2%。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风险,2008年银行拨备覆盖率提高到115.3%的水平。尤其是去年四季度,拨备覆盖率从三季度的271%进一步上升至278%。分析师表示,银行业未雨绸缪的准备比较充分,即使未来不良贷款快速增长也是可控的。

银行人士表示,目前银行对贷款质量的分类存在一定的灵活性,为了美化财务报表,银行可能存在少报不良贷款的动机。因此,监管机构在新监管标准中引入与贷款规模挂钩但与贷款质量无关的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增强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前瞻性,有助于银行在信贷扩张时期积累充足的经济资源以用于经济下行期吸收损失,平滑由于低估或高估贷款损失导致信贷周期内银行的收益波动。

12.刍议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风险控制 篇十二

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现状分析

1. 贷款集中现象十分突出。

众所周知,对于大多数的金融机构而言,贷款过于集中在某一行业,其风险也是相当大的,大额的不良贷款产生几率也会大大提高。农村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具有规模小、经营对象呈现地域集中、主要面对第一产业等特点,贷款集中的问题十分普遍。其贷款集中主要来源于借款人、行业和地区。一方面,农村地区缺乏优质企业,而对农户发放贷款,效果不佳,顶名贷款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主要位于农村地区,农民和小微企业为主要的贷款客户,贷款所用于的行业也主要用于农牧业或者小微企业的经营,行业有限,经营类型单一,一旦发生不良贷款的问题,农村信用社本身难以靠自己的力量进行风险化解。此外,农村信用社在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之外,在跨区域贷款问题上也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所有贷款均集中于本地区,一旦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于农村信用社的打击必然是毁灭性的。

2. 法制环境缺失,借款人诚信问题缺失严重。

诚信缺失是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直接的形成因素。在发放贷款之前,对贷款对象的信用审核工作必不可少,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征信系统不够完善,信用社负责信用审核的工作人员不能真实、全面掌握债务人的信用状况。还有很多政府工作人员不能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将信用社的资金等同于国家的资金,对于贷款资金的使用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还款意愿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大量坏账由此产生,从而形成大量的不良贷款。

3. 中央政府部门的扶持工作不到位,而地方政府的干预性强。

一方面,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农村信用社为农业发展承担了部分政策性金融的职责,但是,中央政府部门并没有对农村信用社法外开恩,采取优惠政策,依然在税收、财政以及不良资产剥离等方面严格要求。同时还要承担各种附加费用和地方摊派款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也与其他商业银行差异不大,在经济发展薄弱的农村地区,贷款回收困难,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直接受到地方政府的管辖,在地方政府的要求下,指定贷款、减少企业负债等问题也强制信用社执行,经营压力巨大。地方政府的借款,往往不能按时还款,诚信缺失严重,财务困难,导致信用社的经营雪上加霜,不利于信用社的发展和经营。

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风险控制措施

1. 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

由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面临很大的风险问题,为了解决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风险问题,应该不断深化改革,将处于经济发展劣势的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问题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通过改革,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农村信用社的信任度,使得信用社的金融活动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稳定社会公众的信心。只有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原有体制的改革,才能改变现状,提升信用社在农民心目中的满意程度。

2. 诚信教育,创设良好的信用环境。

首先,为了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不良风险的控制,必须加强对广大农民的诚信教育,使得信用观念在广大农村地区深入人心。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之一,为了弘扬传统美德,在农村精神文敏建设的过程中,加强诚信教育势在必行。其次,农村信用社还应该不断强化支农意识,为三农问题服务。要知道,农村信用社的根基在于农村,为了使自身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紧紧依赖农民。为此,农民增产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信用社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必须得到重视并加以利用。再次,通过科学信用形式的利用,能够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实践中,应该根据农村发展现状,强化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并建立信用村、信用镇,强化农村信用管理制度,促进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地区的协同发展。

三、结语

随着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也是不断进步,但是与之而来的是不良贷款问题日益严重。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社应该不断加强对不良贷款的风险控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信用社的良好经营。

参考文献

[1]原韬.试论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控制体系[J].新西部(下半月),2009(12):77-79.

[2]刘加森.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风险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

[3]杨国勇,李凤祥浅谈农村信用社关联企业保证担保贷款的风险防范[J].河北金融,2010(4)28-29.

13.不良贷款调研报告 篇十三

一、不良贷款原因:

1、农村金融改革对不良贷款反弹有影响。目前邮政储蓄银行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扩大涉农业务范围,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很明显,农村信用社将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信用社的客户数量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客户的稳定性特别是贷款客户的稳定性对信用社控制不良贷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争夺会使信用社失去一部分客户,而这部分客户一旦放弃与信用社的长远关系后就可能出现归还原贷款意愿减弱、推迟还贷的现象,造成信用社不良贷款增加。另外信用社在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扩大农户信用贷款数量的同时也就增大了信用风险,同样带来一定的增加不良贷款的潜在危险。

2、国家宏观调控对不良贷款反弹有影响。当前国家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是紧缩的经济政策,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银行业的贷款规模进行限制,其影响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在经济快速增长时,信用社的贷款数量也大幅增加,而当经济增长转为缓和时,在严密的监管约束下,隐藏的一些不良贷款也将开始浮出水面。其二,货币政策的持续紧缩将使信用社出现流动性过剩,在不能更好地为其找到出路时,信贷人员就容易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标准投放出去,这就增加了不良贷款反弹的可能性。其三,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的下降多数是通过增加贷款投放量来实现的,而当贷款投放受限后,其对不良贷款的“稀释”作用减弱,不良贷款“占比”重新回升。

3、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促使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出现反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企业或行业的受限或取缔,使得他们无力归还贷款,形成不良。它还可能连带到其他企业、农民的收入下降,进一步影响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

4、市场变化对不良贷款反弹也有影响。当前市场变化因素不断加大,利率的波动、人民币的升值、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等都会对农村信用社控制不良贷款带来不利影响。利率的波动使农村信用社产生重新定价风险,形成利率风险敞口,商品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企业经营、农民生产的成本,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农民的收入,使农村信用社贷款性质变数增加,这都使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容易出现新的波动。

5、其他一些影响因素。比如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开展、自身内控制度的不完善、遏制不良贷款生成机制不健全、缺乏风险监察计量、信息共享缺乏、部分贷款“借新还旧,循环使用”仍存在、清收旧贷难度加大等都是不良贷款出现反弹的潜在因素。

二、防止不良贷款反弹的对策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反弹主要是不良贷款的新增。因此,控制不良贷款的反弹我们应把工作重心放在新增不良贷款的堵截上,在控制新增不良贷款发生的同时,压缩已形成的不良贷款,形成“堵”、“压”并举,以“堵”为主的工作格局,真正实现不良贷款的持续“双降”。

1、严“堵”新增不良贷款是控制不良贷款反弹的关键。

一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强化贷款管理力度。当前农村信用社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和完善贷款管理的规章制度,并设立专门负责机构,各尽其职,严密管理,保证各项管理政策的执行力度。二要严格执行审贷分离、“三查”制度。对申请贷款人的经济状况、贷款用途、产品销售、信用程度等都要进行严格审查,扎扎实实做好评估论证,办好抵押质押手续;对一些高污染、高耗能、发展前景差的企业要严格控制放贷,并对贷款企业的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跟踪检查;贷款到期要及时催收本息,需要展期的贷款要按有关规定办好展期手续,防止发生新的沉淀。三要建立贷款责任制,并与年度考核相挂钩。实行“谁放贷谁收回,谁放贷谁负责”的制度,对违规违纪、人为造成的新增不良贷款要严格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将其对贷款的调查程度、所放贷款的质量、不良贷款的占比等都纳入年度考核的范围内,对做的好的.应进行重奖。四要优化贷款结构,分散风险程度。所发放的贷款要按适当的比例分布在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之中,避免贷款过于集中于某一点,增大贷款的风险度。

2、狠抓信用工程建设,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

要提高信用贷款的质量,就必须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农村信用社要把信用工程建设当作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常抓狠抓,抓出成效。一是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等手段,树立信用社良好的信用形象,树信于民,取信于民。二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信用道德教育活动,如金融知识下乡、金融知识法规咨询、典型教育等,在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守信理念。三是要加大力度搞好农户授信、建立信用市场等工作,使区域内形成良好的信用氛围。

3、创新业务品种,拓宽赢利模式。

农村信用社应积极转变金融理念,开发新金融产品,发展中间业务,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高效、多种需求的金融服务,增加非利差收入,改善资产质量,提高抗风险的能力。要继续采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同时开发扩大农户联保贷款,降低农户信用贷款的风险。

4、巩固优良客户群,防止客户外流。

农村信用社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分析现有客户,了解潜在客户。工作中,要紧密联系客户,关心其生产经营活动,尽可能地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引导,并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去打动他,让他认识到农村信用社是他真正可以信赖依靠的朋友,与信用社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

5、加大清收力度。

14.银行不良贷款分析报告 篇十四

到20XX年12月份,闻喜联社新调增不良贷款7134笔33068万元,不良贷款大幅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信贷管理机制不够严谨,未能严格执行贷款管理制度,部分信贷人员违规操作,造成贷款质量大幅下降;同时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工业企业关停、停产、限产,使全县经济处于下滑状态,造成企业效益不佳,城乡居民收入减少,贷款清收难度加大。不良贷款的大量反弹,致使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加大,为深化改革、转型跨越、加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需要认真分析并采取对策。
一、贷款五级分类情况
截至20XX年12月31日,该县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12782万元,其中正常类30217万元,关注类4046万元,不良贷款余额78519万元。在不良贷款中,次级类23121万元,可疑类53943万元,损失类1455万元,不良贷款当年共增加7134笔33068万元。
二、不良贷款反弹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主要包括:借冒名贷款、跨区贷款、越权贷款、无效担保贷款、涉案贷款、以贷结息贷款等类型。这部分新增不良贷款共涉及2712笔14201万元。
1、借冒名贷款:
该县新调增不良贷款中,包括“案件专项治理深度排查”工作中排查出的借冒名贷款96 笔379万元。例如:借款人赵伟林,桐城镇乔庄人,属城关信用社辖区客户,于20XX年8月30日在城关信用社借款39万元,用途为购硅铁,而实际用资人为中法实业有限公司,该企业现已停产,造成该贷款无法收回;原华通信用社主任张旭生为掩盖其担任主任期间的相关问题,于20XX年12月28日在石门信用社由原主任张庆生冒用他人之名分5笔借款10万元,现张旭生正在服刑,造成贷款涉案难收。
2、跨区贷款:
由于贷款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对贷款风险理解认识不足,对只要能够及时结清利息的贷款人就大力支持,形成贷款发放盲目性较大,未考虑贷户是否本区域支持对象,导致了人情贷款、跨区贷款过多现象,全县共有571笔3605万元。例如:借款人魏文阁,礼元镇礼元村人,20XX年2月15日在侯村信用社借款55万元,到期日为20XX年2月15日,因借款人经营不善,还本结息非常困难。
3、越权放款:
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制度,贷款管理把关不严,贷款发放中存在“越权放款”现象,共涉及贷款39笔 520万元。例如:借款人华远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方泰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分别于20XX年10月17日、20XX年10月31日在阳隅信用社借款65万元、130万元,到期日分别为2010年10月17日和2010年10月30日,属于越权发放形成风险。
4、无效担保贷款:
部分信贷人员法律知识贫乏,业务知识欠缺,工作不务实,贷款调查不认真,违反《担保法》相关条款,此类贷款共计218笔1980万元。例如:借款人张文艺,于20XX年12月23日用股金证质押方式在岭西东信用社借款5.4万元,形成风险;借款人德鑫精密铸造厂于20XX年5月18日在东镇信用社借款50万元,担保人为闻喜县强盛健身器材铸造厂,现担保企业已经破产,该笔贷款担保形同虚设。
5、以贷结息贷款:
在历年贷款清收中,一些信贷员为了完成任务搞“以贷结息”,导致贷款余额越垒越大,借款人无力偿还,共有273笔983万元。例如:借款人管根全,于20XX年6月6日在礼元信用社借款5万元,实际用于结算以前的借款利息,后因借款金额过大难以偿还。借款人刘三师,于20XX年6月30日、20XX年8月1日分别在薛店信用社借款8.6万元和2.5万元,此两笔贷款均用于结算以前的借款利息无力归还。
6、涉案贷款:
过去贷款“三查”把关不严,调查、审核、审批未能严格分离,部分工作人员思想腐化,无视法律法规违法发放贷款。例如:阳隅信用社原主任张理合在职期间违法违规发放贷款44笔966万元,阳隅信用社原主任贾鹏明在职期间违法违规发放贷款9笔300万元等。目前他们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造成此类贷款债务不清无法落实。
(二)客观原因
因部分借款企业受“金融风暴”、环保治理等因素的影响;农户受自然灾害、养殖业投资过热等因素的影响;借款期限与借款人实际资金周转周期不符;借款人死亡等客观原因造成的新增不良贷款共4422笔,18867万元。其中:
1、受“金融风暴”影响,市场价格降幅过大,产品大量积压,经营亏损困难。全县37家金属镁企业,关停倒闭的有9家,全面停产的有22家,开工不足勉强生产的仅有6家;全县原有的86家玻璃制品企业,关停倒闭的29家,全面停产的49家,开工不足勉强生产的仅有8家;全县原有的13家采选矿行业,全面停产的有6家,关停倒闭的有6家,开工不足勉强生产的仅有1家。
2、根据省政府环保治理的精神要求,在环保治理中部分企业停产或限产。例如:闻喜县白玉镁业有限公司,20XX年5月在我县信用社办理社团贷款8笔400万元,加上历年贷款2笔140万元,共计10笔540万元,9月份因投资过大扩张过快宣布破产,目前仍处于重组阶段,无力归还540万元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3、农户种植业受自然灾害影响,生产收入减产,形成信用社不良贷款增加。20XX年底和20XX年上半年,该县连受严重霜冻和冰雹侵袭,造成粮食农作物大面积减产,对林果、温室大棚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影响尤为突出,农民收入普遍减少。全县信用社因农户种植业受自然灾害影响不能归还20XX年以来到期贷款的163笔506万元。
三、清收不良的计划及措施
对于已形成的五级不良贷款,联社领导高度重视,积极探索盘活不良贷款的新路子,专门成立了不良资产管理部和收贷大队,积极采取了17种措施办法,落实了清收目标责任制,推行了分类清收、明责自清、责任追究等手段,组织开展了内部职工和国家公职人员集中清理活动,力求更新观念、鼓足干劲、多措并举、盘活不良,实现五级不良贷款“双降”目标。

15.校园不良贷款 篇十五

观念落后。长期以来, 许多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在进行贷款决策时, 一般是根据其利润、抵押物、信用评价等。而忽视了现金净流量, 也就是贷款到期是否有足够的偿还贷款的现金量。

认识落后。一是用重组贷款的方法掩盖贷款的存在风险;二是单纯用贷款期限来划分贷款种类;三是资产质量考核占比较小。

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一是信贷“三查”制度流于形式;二是贷款户自行评定有失偏差。

二、造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原因

1、内部管理混乱。农村信用社自我约束机制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 贷款缺乏有效管理和控制, 导致信贷资产持续恶化, 旧的不良贷款无法收回, 新的成倍增长。

2、经营政策不明确, 地方经济环境不稳定, 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和不当的行政干预导致不良贷款增长。乡镇企业破产致使大量不良贷款无法落实收回。

3、借款人信用意识差, 社会信用环境恶化, 造成大量信贷资产沉淀;现行的司法制度不健全, 法律手段软弱, 也无法保证贷款本息的收回。

4、人情关系太重。一些管理者的家属或朋友, 在贷款时手续不全也给予了批准, 从而导致一些贷款无法正常收回。

三、解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对策建议

(一) 成立资产处置公司消化不良贷款

1、资产处置公司的设立和职能。把现在单一性质的清非大队变为多功能的资产处置公司, 脱离联社, 联社将这些人员的档案工资保留。首先, 剥离不良资产, 通过划段分批定价拍卖 (划拨) 的方式将现有几年前的不良贷款、已经核销的贷款、央行票据置换的贷款剥离出去。其次, 将来的所有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统一管理, 统一建档, 统一跟踪, 形成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最后为暂时不能竟聘上岗的员工提供一个就业平台, 每位工作人员自己拿一份贷款名单, 收回贷款本息提成一定比例, 促进不良贷款的清收。

2、处置不良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首先, 将资产处置公司职工的平均工资, 扣除相应的统筹费用之后, 剩余部分都用来购买不良贷款。其次, 将现在收的工本费统一管理, 万元以下不收, 万元以上按千分之三收取保险费, 用作将来剥离不良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再次, 员工收回贷款的提成剩余部分作为处置不良贷款资金的另一来源。第四, 力争多计提呆账准备金。第五, 贷款责任人交一定比例保证金作为资产担保公司的前期费用或者用来处置不良贷款。

3、资产处置公司的发展前景。在近期内可以处置现有的不良贷款。从长远来看, 资产管理公司进一步可以做一些诸如贷款担保、贷款保险、贷款代理之类的中间业务, 条件成熟后可以彻底脱离联社, 成立公司, 独立运作。

(二) 严格规范制度, 明确责权分工

1、完善以审贷分离为核心的风险约束体系, 实行贷款风险量化控制和审批权限的分级控制。

2、加强对内授权、对外授信的管理。联社业务管理部门要根据信用社的经营规模、经营实力和经济效益, 实施不同程度的授权。

3、把好贷款审批关。充分发挥审贷委员会职能, 对贷款决策进行集体审批, 减少决策失误, 实行贷款风险管理工作’关口’前移。

4、明确业务发展部、信贷营业部、资产处置公司的责任。责任人首先自己得把不良贷款盘活, 完善手续, 补救贷款时效。

(三) 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信贷问责制

明确岗位职责, 促使客户经理定期审查自己的贷款, 及时了解借款人的业务, 密切注视借款人的财务数据及相关担保情况, 确定有问题的贷款, 并向信贷管理部门提出风险分析报告, 以便有关部门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四) 实行信贷管理标准化操作

1、贷款对象。客户经理发放营业区域内贷款和符合借款条件的贷款, 尽最大努力为“三农”服务。

2、贷款方式。含以下可为信用贷款, 必须先为客户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证。超过1万元需办理担保, 担保人必须具有担保资格。

3、贷款利率执行。利率执行标准以联社文件为准, 准确审核贷款用途、期限。在收息时, 按规定执行合同利率, 超期执行罚息。

4、贷款手续。按照规定签订相关合同, 收集相关资料, 到规定的部门办理产权登记, 章印、贷款文本要素齐全, 借款人、担保人到场亲自签字。

5、贷款审批。按规定上报贷款审批资料, 按规定在贷款审批结束后办理贷款手续, 客户经理调查报告必须详实, 借款人所提供资料合法有效。

6、贷款展期和催收。按规定办理展期手续, 由借款户提出展期申请, 担保人同意继续担保, 由联社主任同意后, 签订展期协议, 在相关部门办理延续登记和有关记录;对包片所有贷款进行催收, 发放《到逾期通知书》并要求借款人、担保人签字并入档管理, 保证诉讼时效。

7、贷款档案管理。严格按贷款档案管理办法收集、装订、保管、借阅档案。

8、贷款质量考核。要求所经办的贷款能按时结息和还本, 发现有在到期前没有偿还过一次利息或拒绝签字认可的情况要相应降低对客户经理的业绩评价。

9、信贷纪律执行。考察客户经理在办理贷款过程中是否存在有意为难借款人, 或者发放化整为零或多头贷款的行为。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已被国家及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国家及各信用社也都在采取各种积极地措施来防治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并且相关负责人也勾画出了美好的未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信合的不良贷款也会大幅改善。

摘要:近几年, 尽管农村信用社全面致力于清收不良贷款工作, 但总体效果并不明显, 个别信用社不良贷款呈前清后增势头。本文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闫才林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的思考西安金融2006年第5期

[2]、史建增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原因分析农村金融河北金融2005年第2期

[3]、涂斯亮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分析审计月刊2005年第11期 (总第199期)

[4]、刘新民, 李玉强, 王培勋.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剖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 (08) .

上一篇:小学二年级教师工作计划素材下一篇:泡泡大赛决赛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