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范文参考(8篇)
1.毕业论文论文范文参考 篇一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参考选题
题目一:立体仓库模拟装置的设计及控制(PLC控制类)机械部分设计 题目二:立体仓库模拟装置的设计及控制(PLC控制类)控制部分设计
1.设计任务简介: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物料搬运、仓储科学中一门综合性的科技工程。它与平库相比可节约70%的占地面积和70%的劳动力,可提高管理水平。目前在我国仓储业和生产使用线上崛起,广泛使用在物资金融、航天航空、冶金机电、石化化工、军工轻工等,并采用计算机多级管理、控制、实施高速数据通讯、实时图像显示等,自动化程度极高。自动化立体仓库是一种先进的仓储设备,其目的是将物料存放在正确的位置,以便随时向制造系统供应物料。自动化立体仓库在自动化制造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主要特点有:
①利用计算机管理,物资库存账目清楚,物料存放位置精确,对自动化制造系统物料响应速度快;
②与搬运设备(如AGV、有轨小车、传送带)衔接,可靠及时供给物料;
③减少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
④充分利用空间,减少厂房面积;
⑤减少工件损伤和物料丢失;
⑥可存放的物料范围宽;
⑦减少管理人员,减低管理费用;
⑧耗资较大,适用于一定规模的生产。
2.设计目的:通过对自动化立体仓库模型设计,使学生们掌握相关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系统设计、传感检测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具有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3.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参数:
输入电压:A(200~240 V);
环境:温度-5~40℃,湿度≤80%;
外形尺寸:600 mm~450 mm~600 mm;-
定位精度:0.01 mm;
最大快进速度:V=3 m/min;
横、纵向最大行程:S=300mm; 4.设计要求:
题目一要求:
1)自动化立体仓库模型机械部分设计要求:机械部分采用滚珠丝杠、滑杠、普通丝杠等机械元件,采用步进电机、直流电机作为拖动元件。主要包括机械部分所用的各个零部件的设计过程、型号确定以及尺寸选择,其中包括滚珠丝杠、滑杠、普通丝杠的选择计算和强度校核,以及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选择及寿命校核;所需电动机型号的选择
2)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 题目二要求:
1)自动化立体仓库模型电气控制部分设计要求:主要包括可编程控制器(PLC)主模块和控制模块的选型、输入输出接口设计、A/D D/A端口等
2)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
题目
三、材料分拣系统机械系统设计(单片机)题目
四、材料分拣系统控制系统设计(单片机)
1.设计任务简介
材料分拣系统(Automated Sorting System)是二战后率先在美国、日本的物流中心广泛采用的一种自动化作业系统,该系统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大中型物流中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系统的作业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如下:物流中心每天接收成百上千家供应商或货主通过各种渠道送来的成千上万种商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商品卸下并按商品品种、货主、储位或发送地点进行快速准确地分类,再将商品运送到指定地点。同时,当供应商或货主通知物流中心按配送指示发货时,自动分拣系统在最短时间内从庞大的高层货架存储系统中准确找到要出库的商品所在的位置,并按所需数量出库,将从不同储位上取出的不同数量的商品按配送地点的不同运送到不同的理货区域或配送站中。以便装车配送。
材料分拣系统的主要特点:
1)分拣误差率极低。材料分拣系统的分拣误差率大小主要取决于所输入分拣信息的准确性大小,这取决于分拣信息的输人机制,如果采用人工键盘或语音识别方式输入,则误差率在3%以上,材料分拣系统如果采用传感器检测技术及自动控制,将大大降低误差率。
2)分拣作业基本实现无人化。建立材料分拣系统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减少人员的使用,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人员的使用效率。因此,材料分拣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的使用,基本做到无人化。
3)能连续、大批量地分拣货物。由于采用流水线自动作业方式,材料分拣系统不受气候、时间及人的体力等限制,可以连续进行,同时由于材料分拣系统单位时间分拣件数多,因此材料分拣系统的分拣能力是人工分拣系统无法比拟的。
材料分拣系统的组成:
材料分拣系统所采用的材料分拣装置涵盖了单片机技术、气动技术、传感器技术、位置控制技术等内容,是实际工业生产设备的微缩模型。该设置采用了台式结构、内置电源、转接口面板。其中转接口面板设计了可与其他PLC或单片机连接的转接口。该装置中,选用了颜色识别传感器及对不同材质敏感的电容式和电感式传感器,分别被固定在网板上。
材料分拣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分类装置、输送装置及分拣道口组成:
1)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作用是识别、接收和处理分拣信号,根据分拣信号的要求指示分类装置、输送装置进行作业。
2)分类装置。分类装置的作用是根据控制装置发出的分拣命令,当具有相同分拣信号的商品经过该装置时,该装置动作,使其改变输送装置的运行方向进入输送机或进入分拣道口。
3)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传送带或输送机,其主要作用是使待分拣商品鱼贯通过控制装置、分类装置,并沿固定线路运送商品。
4)分拣道口。分拣道口是已分拣商品分离主输送机进人集货区域的通道。
2.设计目的:通过对材料分拣系统设计,使学生们掌握相关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系统设计、传感检测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具有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3.技术要求及主要参数:
1)材料分拣装置模型外形尺寸:900 mmx500 mmx300 mm,,2)物料块质量:m≤20 g。
3)传送带速度:v≤50 mm/s c,4)通电状态下,下料时下料传感器动作,传送带运行,铁块由电感传感器检测,铝块由电容传感器检测,颜色块由颜色传感器检测。
5)分拣功能:分拣出金属和非金属;分拣某一颜色块;分拣出金属中某一颜色块;分拣出非金属中某一颜色块;分拣出金属中某一颜色块和非金属中某一颜色块;分拣颜色:红、绿、黄;分拣材料:铁、铝、塑料。4.设计要求:
题目三要求:
1)分拣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要求:机械部分采用电动机拖动,传送带传动,工作台采用气压缸驱动。主要包括机械部分所用的各个零部件的型号确定以及尺寸选择,其中包括电动机型和气压缸的选择
2)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 题目四要求:
1)自动化立体仓库模型电气控制部分设计要求:主要包括单片机的选型、传感器选择、输入输出接口设计、A/D D/A端口等
2)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
题目
六、双坐标十字滑台控制系统设计(单片机)设计目的
L)加深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等课程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设计课题的需要,选用参考书,查阅有关工程手册的技术数据、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能力。
3)设计方案的分析和比较、设计计算、元器件选择及电路设计等环节,初步掌握对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小规模电路的设计方法。
4)学会对简单实用电路的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5)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电路以及元器件的工程设计规范,整理相关资料,按设计任务 书的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和设计报告,正确绘制电气原理图和编制控制程序等。
6)初步掌握有关工程设计的方法、步骤,逐步熟悉开展技术设计的基本程序。2 主要设计参数
1)机械结构设计有关技术数据分组情况如下:
2)工作台行程:△z=工作台长——100;△y=工作台宽一100 3)脉冲当量:0.005~0.008 mm/P。3.设计要求:
题目五双坐标十字滑台机械部分设计要求:
1)工作台进给运动采用滚珠丝杠螺母传动; 2)滚珠丝杠支承方式为双推一简支型。3)驱动电机为反应式步进电机。
4)步进电机与滚珠丝杠间采用齿轮降速,要求消除齿轮传动间隙。5)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
题目六双坐标十字滑台数控编程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1)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要求以8031芯片为核心,扩展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键盘和显示器接口及其他并行控制接口,形成完整的控制系统。
2)G00,G01,G02功能程序实现
G指令是准备性工艺指令,是在数控系统中插补运算之前需要预先规定,为插补运算做好准备的工艺指令。G功能指令代码从G00至G99共100种,本设计着重完成前三种,即G00,G01和G02。其中,G00为点定位,G01为直线插补,G02为顺时针方向圆弧插补。设计要求使用MCS-51系列单片机汇编语言实现以直线与圆弧插补为核心的G功能。
3)步进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步进电机驱动需要很大的电流控制,而由计算机及环形分配器送来的控制脉冲信号,一般为弱电信号,因此步进电机需要有功率放大电路以得到控制电机绕组所需要的脉冲电流及需要的脉冲波形。本次设计要求设计一种控制方便,调试容易,开关速度快及元件损耗小等优点的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4)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
题目七:加工中心主轴箱机械系统设计(单片机)题目八:加工中心主轴箱控制系统设计(单片机)
1.设计任务简介
本设计分为加工中心主轴箱设计和控制电路设计两部分。
①加工中心主轴箱设计:机床采用交流调速电动机,额定功率为18.5 kW,电机额定转速为l 500 r/min,电动机经中间轴,锥环无键连接驱动第一根齿轮轴,经第二根轴的两级滑移齿轮变速传至主轴,滑移齿轮中的大齿轮和小齿轮为一体,两者组成离合器,将三根轴连接在一起,对于主轴的换刀控制采用液压与气压相结合的方式控制,二轴的变速滑移也是采用液压装置来控制的,要求无级变速。
②控制电路设计:由C8051F120单片机作为控制中心,连接HD7279A作为键盘、显示接口芯片,并充分利用C805lFl20内部资源。
本设计为加工中心主轴箱设计及控制,要求所设计的机械结构能自动调节主轴的转速,电路控制系统采用C8051F120及外围电路,如变频器控制电路等。利用调节电动机的转速来控制主轴的转速。2.主要技术参数
①主要技术要求及参数:交流调速电动机的额定转速为1500转,最高转速为4000r/min。额定功率为18.5 kW。计算转速为113 r/min。
②机床的用途和使用范围:加工中心主轴箱主要适用于镗、铣削机床,用来对工件进行镗、铣、钻等加工。
3)脉冲当量:0.005~0.008 mm/P。3.设计要求:
题目七加工中心主轴箱机械部分设计要求:
1)主轴加工中心箱体采用铸造件,要求无级变速;
2)主轴箱要求电机功率传送到一轴,一轴齿轮带动二轴齿轮,由于二轴齿轮可以滑动,形成一个变速器,经二轴齿轮的滑动和转动带动了三轴齿轮,从而完成整个齿轮传动过程。
3)要求采用交流调速电动机拖动。4)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
题目八加工中心主轴箱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1)采用C8051F120单片机作为控制中心 2)用HD7279A作为键盘、显示接口芯片 3)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
题目九:机床数控改造机械系统设计(微型计算机)题目十:机床数控改造控制系统设计(微型计算机)
1.设计任务简介
目前,国内各个机械加工企业数控加工设备的普及率已经很高,但仍然有很多中小企业在使用普通机床,虽然这些普通机床本身加工精度并没有降低,但在加工效率等方面已经不适合于现代化的加工要求。所以,很多企业纷纷提出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以使机床能适应复杂零件的加工,从而降低加工成本,缩短加工周期。利用微机实现机床的数控化改造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标准的数控系统,这种方法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开发周期短,但是系统的控制核心受制于人,不能自行升级软硬件系统。另一种是以微机为核心设计控制部件,这种方法需要重新设计控制系统,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相对较高,但是系统的软硬件均可进行升级和改造,从而为其他机床的改造做技术储备。2.设计目的
本设计进行的车床数控化改造采用的是后一种方式。主要目的是要求设计者在充分了解普通车床结构的基础上,对车床进行数控化改造,同时要求对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登竺罂,、接口电路设计、程序编制都要有较高的水平。本系统中要求设计者使用工控尊芋机作为主控制机,在主机中插入步进电机控制卡、D/A转换卡和光栅位移传感器计数卡,通过在DOS操作系统下利用TURBO C作为软件开发工具编制系统控制程序。3.设计要求
本设计题目分为车床数控化改造部分设计(题目九)和控制系统设计(题目十)两部分。题目九机床数控改造机械系统设计(微型计算机)要求:
1)在充分利用车床原有部件的基础上,去除在数控系统中不需要的部分,如手动传动部分,这样将会使最终的系统机械结构大大简化。同时,要求设计能够尽量使用原有机床的机械结构,以减少机械加工量,降低成本,可采用步进电机作为丝杠动力源 2)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
题目十机床数控改造控制系统设计(微型计算机)要求:
1)控制系统设计:由工控机作为控制中心,在主机箱内的主板上插入台湾研华公司生产的三轴步进电机控制卡PCL839和光栅线位移传感器计数卡PCL833。可采用由工控机作为人机交互、电机控制、故障分析与处理等的核心部件。2)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
2.毕业论文论文范文参考 篇二
一、参考文献的重要性及作用
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中的最后一个步骤, 以此作为检验整个高校学习期间所获得的学习效果。本科或专科毕业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与学术精力有限, 在继承以往的学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课题研究, 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学术成果, 是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必要条件之一。参考文献能充分反映出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完整的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正文一起构成严谨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完整表达形态, 既能体现论文在学术上的承续关系和科学依据, 又可以反映出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与品质, 也能反映出论文本身的学术内涵和价值, 还能为读者的进一步研究指引方向, 避免重复劳动, 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情报价值。参考文献的学术价值决定了其在一篇毕业论文中的重要性, 从参考文献中可以看出论文作者在撰写过程中所关注到的学术研究专业方向的动态, 作者的思维轨迹以及作者对于论文研究课题的知识准备和信息准备的充分与否。参考文献不仅具有学术价值, 同时也具有多项其他功能:提示研究起点、知识承续功能、学术评价功能等。
二、湖南第一师范教育科学系2012届本专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189篇, 专科毕业论文和调查报告共计1097篇, 涉及参考文献数量近万余条。粗略估算, 本科毕业论文平均每篇有参考文献10条, 合计1890条, 专科毕业论文和调查报告平均每篇有参考文献7条, 合计9002条, 两者总和达到10892条。从数量上来看,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这一批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或调查报告中做了大量的材料收集工作, 然而通过研究这一批次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笔者也从其他方面发现了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 参考文献类型单一。
在万余条参考文献中, 期刊类文献和网络电子文献数量最多, 所占比重达到了70%以上。互联网的便利性与网络文献的富足性催生出学生的惰性, 使大学生渐渐脱离了图书馆, 脱离了传统纸质书本。毕业生较少愿意多花时间潜心钻研学术著作或其他有学术价值的实体文献, 使毕业论文在一定程度上沦落为了一种“学术垃圾”, 缺乏创意, 丧失了论文应有的现实价值。
2. 外文文献数量不超过百条。
2012届毕业生受到语言能力、检索能力的制约等因素影响, 外文文献被排除在了这批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参考文献来源之外, 不能将前沿的学术成果为我所用。如果学术研究变成了一种闭门造车式的脑力活动, 与国际学术研究脱钩, 必将对学生的学术造诣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3. 大量参考文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不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论文中使用的参考文献在文中未做明确标记, 无法确定文中引用内容的具体位置;有的参考文献尽管包含有标记信息, 而实际中无法溯源;有的网络文献链接地址无效, 显示页面不存在或者页面内容已被删除;有的参考文献为虚假信息或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私自杜撰出的内容, 不具备成为参考文献的基本条件。这些问题难以监管、难以控制, 论文导师或其他论文工作监管老师都很难将参考文献进行一一验证和审查, 毕业生一旦缺乏应有的学术诚信, 没有认真做学问的负责态度, 监管的漏洞却给了那些学术不端的毕业生可乘之机。
4. 参考文献的学术价值不高, 引用文献过于随意。
在毕业生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中, 一次文献数量少, 大多为三次或多次引用文献, 文献年份甚至达到有十年之久。二次或三次文献经过了前人的多次使用, 内容不断从原始状态中脱离或发生变异, 文献的学术价值也不断降低。有部分毕业生引用文献时, 凡是与论文内容相关的文献都引用上, 完全没有做整理归类, 精选有用的素材, 成为了大批五花八门资料堆砌成的论文, 论文思路混乱, 结构层次欠缺, 直接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5. 参考文献格式混乱。
我国对于学术论文参考文献颁发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025.32、GB7714-87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Descriptive rules for bibliographic reference, 国家标准局1987.05.05批准, 1988.01.01实施) 。在实际论文归档中, 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建议和引发的思考
就论文中参考文献所反映出的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逐渐规范参考文献。
1.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
高校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述作为一名知识份子所必须具备的素养, 这样的隐性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影响力甚至延伸到学生毕业离校后的工作与生活当中, 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意义。
2. 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中应加强引导作用。
普通大学生往往找到的素材知识层面不够深入、领域范围不够宽广、学术素材来源有限, 这些都需要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多与毕业生进行沟通, 及时帮助毕业生解决困难。
3. 高校应向学生开展关于参考文献规范性的知识授课。
参考文献作为一篇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 现有的规范性文件是这一部分符合论文的基本要求, 符合学术性要求的根本保障。而如今的毕业生在学习期间少有受到这一方面的教育, 平时的研究型课题参与少、规范与制度了解不多, 知识的欠缺必然导致参考文献部分的质量不高, 规范性无从谈起。
4. 加强毕业生的外语能力, 增加外文文献资料在论文中的出现几率。
普通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均开设有两年的公共英语课程, 国家每年有两次CET-4和CET-6的考试, 然而这些教学工作大多沦为了考试的附庸, 学生的外语能力并未获得实质性的增长。高校相关教师应对学生的外语能力做特别针对性的教学或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去搜索外文文献、下载到文献后对其进行阅读和钻研等, 这些能力对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接轨最新学术成果, 保持论文成果的新鲜度有着重要意义。
5. 高校教师应养成阅读外文文献的习惯。
高校教师由于受到以往受教育经历的影响, 大部分教师未具备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 导致教师们缺乏吸收国外学术成果的自觉性, 对英文摘要没有审查能力, 毕业生即使错漏百出也能顺利过关, 使毕业生忽视英文能力的重要性。其次, 导师很少主动要求毕业生搜索外文文献, 不提供相应的指导, 使毕业生无法开展外文文献的检索工作。
参考文献
[1]黄映玲, 张春珍.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引用问题及对策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 2010, 03 (11) :129-131.
3.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研究 篇三
[关键词]参考文献;本科毕业论文;规范性;准确性
本文笔者以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的文献著录要求为此次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对湖南一师2014届教科院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展开研究,以提高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增强论文的可信度。
毕业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数量说明了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所采集的信息量大小,反映了作者的文献环境及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信息量越大,行文和判断时的参考依据就越充分。经研究统计湖南一师教科院 2014届共有691篇本科毕业论文,所涉及的参考文献数量约6000条,平均每人约 8.7条,从中可看出该届毕业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做了充分准备,查阅了各种资料,使得论文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一、参考文献的引用存在的问题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在众多论文之下,不难发现很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从侧面反映了几个问题:1.参考文献类型集中偏向于期刊和硕博论文,但主要以期刊数量最多,文献类型单一;2.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所处年代跨越有10-12年甚至更久远,这反映了毕业生在论文写作中所引用的部分观点陈旧,并不能准确地表述当前的社会情况;3.参考文献中文文献数量达5600篇之多,外文文献数量不到400篇,从中可看出,毕业生在撰写文章的同时缺乏查阅外文资料的意识,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大都是学生缺乏对外文的学习兴趣,因而外文能力不高,在查阅文献时对于外文文献理解不深,研究起来费时费力,因此大部分学生选择放弃偏向在外文文献资料方面的研究。
除去以上现象,笔者还发现,毕业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呈现出来的格式不规范现象:1.参考文献的格式类型未标注或标注为小写字母 ;2.同一文献不同作者之间未用逗号隔开;3.参考文献序号重复,正文中的一个标记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出现两个不同的文献;序号错误或缺失与正文标记匹配混乱反映出论文严谨性不高;4.许多文献发表时间、期号和页码缺失;5.文献作者名字有误或文献名称有误以至于搜索不到,降低了问候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和可信性;造成这些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论文撰写者在撰写过程中缺乏严谨的写作思维和态度,忽略了对论文的检查,其次还说明了论文撰写者不熟悉论文参考文献的基本格式,以至于对错误的文献格式仍无从察觉这些现象的出现加大了读者对文献的质疑。
在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中指导老师严守把关,坚守评价标准,不偏不倚从691篇论文中挑选出了24篇优秀毕业论文,为探究参考文献与论文成绩是否存在正相关的联系,笔者将研究视角切入到这24篇优秀论文中后发现:
1.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较多,有的甚至有33篇之多;
2.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类型多样,且其中既有中文文献又有外文文献,论文参考资料翔实;
3.然而在这些优秀论文中的文献类型多样但仍以期刊为主,并且出现很多文献(包括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未标明文献类型的情况,这说明论文撰写者在写作过程中缺乏一丝不苟的反嚼探究精神,忽略了对文后参考文献的格式检查,也反映出了作者对论文参考文献这方面的不重视。
综上可看出,论文成绩与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质量未形成正相关的联系,论文参考文献在指导老师的严守把关下,学生的参考文献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应该时刻引起注意。不论论文成绩是否优异,均在参考文献的引用等方面存在问题,由此可见,论文成绩与参考文献的时间数量类型以及格式是否合理规范等方面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成绩评定者在评定论文内容是否具有说服力的同时结合参考文献的合理规范性,最后再评出成绩,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后参考文献的重视程度。
二、对规范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提出的建议
从以上种种现象,笔者不仅看到了论文撰写者存在的问题,更凸显了论文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而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学校应增设文献检索课程,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个基础工作和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对参考文献的分析来看,大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还有待提高,文献检索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科研水平,因此,增设这一课程很大程度上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论文质量。
2.学校应多加强对规范论文参考文献的宣传力度,多多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讲座,座谈会或辩论赛等形式,让高校学生在刚刚步入学校的时期就有端正学术研究的态度,提高学生对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了解,慢慢培养和熏陶高校学生对学术研究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减少论文中不规范现象的存在。
3.加强对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论文指导老师在论文完成的过程中承担着指导和监督的作用,结合学校监管部门对毕业论文的监管力度,增强规范学生对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认识,可将监管细化到论文指导小组当中,论文指导老师在给每个论文小组提供规范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对毕业生的文后参考文献进行组内互检或者指导老师抽检,检查一旦发现有错的,可对该学生进行相应的组内惩罚。这种方式意在提醒各位毕业生在做研究的时候务必谨慎细致的同时,培养自身的规范意识,利于提高论文质量,降低监管部门的工作难度。
4.学生应增强自身的外文能力,提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引用外文文献的意识。学校虽然开设了两年的英语课程为学生的四六级考试做准备,然而两年之后,英语课程取消,学生的课程减少后空闲时间增多,这势必会让学生在外语学习方面放松懈怠,久而久之,外文能力也会慢慢降低,因而笔者建议学校在大三大四两年也适当增设英语课程,为与英语专业区分,非英语专业的课程可改为一周两节或四节以保持并提高学生的外文能力,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慢慢引导学生阅读外文文献的,提高学生的外文意识。
综上所述,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一环,它的格式质量对于一篇文章来说举足轻重,它不仅反映出了作者的写作态度更体现了该篇文章的创作价值,它的格式是否规范对论文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为此,高校本科教务管理部门应当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指导教师要认真履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学生在撰写过程中应端正写作态度,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集中精力独立完成论文写作,在论文文章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撰写者、指导者和审核者三方共同共同努力加大对参考文献格式的注重,使参考文献的合理引用和规范著录走上正轨,以便更好地提高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河鱼.高师本科生毕业论文对参考文献引用的状况与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125-127.
[2]初昌雄,周辉.大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1):199.
[3]辛悦.大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科学刊),2012,10(9):35.
[4]王保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29.
4.考研参考范文 篇四
当然,兴趣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应考虑到你相对于那些英语专业本科生或者你原专业本科生来讲是否具备相对的优势?比如在文学方面?在行业的发展方面,在未来就业的取向方面等等,是否已经考虑周到?是否对你的专业有所提升和促进?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你未来几个月的复习质量,还关系到你的就业,乃至一生的事业方向。毕竟考研除了兴趣以外,更多的是毅力的较量。
有很多跨专业考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考生,他们之中有读文学的、工商管理的、财务金融的、法律的、旅游的,还有学计算机的,其中有很多人拿到了英研“准入证”,就其成功因素不外乎三点:强烈的兴趣,明确的目的和全面的准备。
二、搞清英语专业考研的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
有很多跨专业考英研的学生不清楚英研的考试特点(其实,有很多英语专业的考生也不是很清楚),有的同学甚至报一些公共课考研英语的辅导班,其实这远远不够,甚至会南辕北辙。英语专业考研不同于其他专业只涉及1-2门专业课,剩下的如政治、英语、数学等都是公共课,全国统一。英语专业考研,只有一门公共课——政治,剩下的三门都是由各学校自主命题,他们是第二外语、基础英语、专业英语。
第二外语,满分100分。考生可以根据学校的大纲从日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等任选一门。近几年法语和日语考的院校比较多,俄语,除了东北的几个学校以外已经很少考了。
基础英语,满分150分,有的学校如北大、山东大学也叫“英语水平考试”。主要测试内容包括语法修辞、翻译、阅读、写作等。有的学校只考其中某些题型,如北外只考阅读和翻译,上外只考英汉互译,但是往往这些看似简单的考题检测的正是你运用英语、驾驭英语的真正水平和能力。有的同学急功近利,认为只学学阅读和翻译即可,或者只做做该校的真题就行了,其实这些都还远不够,要指导和你竞争考生都年来的积累远不止这些。
专业英语,满分150分。主要测试内容为英美文学、语言学、英语国家文化等。这要结合报考院校的大纲来准备。有的学校只考其中之一,如北师大、北外、上外、北航、上海交大等等;有的学校三个内容都要考,叫做综合英语,如北二外、北交大、天津外国语、大连外国语等等。
三、跨专业考英研如何有效分配复习时间
对于跨专业考英研的考生来说,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英语专业课,所以建议在暑假最好将参考书通读一遍,看不懂没关系,有很多英语专业本科生即使学了也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所以只要你硬着头皮看完了就好,然后将问题留下来,可以去请教专业老师,这样你复习的效率会提高很多,而且会少走很多弯路。
从时间上考虑,你可以在10月份之前将所有指定的参考书(包括二外)过2-3遍,然后从10月中旬进入真题复习阶段,在真题演练时加深参考书概念及重点的复习。另外,10月中旬开始准备政治应该可以来得及。
四、关于各校英语专业考研的真题
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更加重视各校英研的真题,有的同学近乎迷信。然而,从近两年的考试我们了解到,很多院校都在不断地调整命题方式,在题型和内容方面有所创新和改变。在这种条件下,真题的局限性就有所显现。
五、跨专业考英研要重视复试口语面试
考研复试的比重越来越大,像北外高翻学院等复试权重占到50%,在往年的培训中也不乏有人在最后的关头败走麦城,原因就在于复试口语面试不过关。所以,特别是对于跨专业考英研的考生,在准备初试的同时也要抽一些时间增加口语面试的训练,强化语音语调的训练,加大阅读量,如果等到初试通过后再准备复试就来不及了。
5.参考样本:法学毕业论文参考 篇五
法学毕业论文范文:参考其逻辑结构和基本格式
浅论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的保障
【内容摘要】:行政立法的核心和精髓是公众参与,只有饱含公众参与的行政立法,才具有价值,才能发挥其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征求意见中存在一些问题,征求意见程序规定不完善,行政机关忽视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的重要性,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的意识有待提高,广度和深度有限等。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当从专门立法、立法准备等方面着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高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的信心和热情。
【关键词】:行政立法 公众参与 征求意见 保障 立法,是指特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认可反映国家和人民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活动。行政立法,通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和起草法律草案、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活动。现代行政立法的概念,起始于19世纪末期的西方国家,为了防止和消除自由商品经济带来的无政府状态的种种弊端,弥补议会立法的局限性和过于原则的不足,只能由政府通过行政立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自此西方国家行政立法不断发展和强化。
一、我国行政立法的背景与现状
我国的行政立法是自1982年《宪法》开始的,发展成熟于2000
年的《立法法》。上述有关法律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原则下的多层次立法体制,明确了行政立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之所以赋予有关行政机关立法权,主要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到我国地域广大,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不相同的实际情况。自政府获得行政立法权以来,国务院及其部门和有立法权的地方政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了大量行政法规和规章,行政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随着行政立法的日益深入,立法领域的不断扩展,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如行政机关越权立法,行政立法缺乏正当法律程序,行政立法权力控制与监督不足,行政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公正性、公开性不够,行政立法审查及责任追究缺乏制度保障等等,从而导致行政机关立法的随意性、不公正性、不公开性。由于我国行政立法程序不完善,一些行政机关利用行政立法的机会任意扩大本部门权力、限制公民权利,随便增加人民负担,部门利益法制化。造成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行政立法缺乏公众参与,而这恰恰是行政立法的核心和精髓。只有饱含公众参与的行政立法,才具有价值,才能发挥其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
二、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征求意见中存在的问题
《立法法》第五十八条规定,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都是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的形式,属于立法程序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在征求意见方面,我国行政立法存在诸多问题:
(一)征求意见程序规定不完善
首先,《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都规定了行政法规、规章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内容,但是却都没有明确具体范围,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太大。其次,公众对行政法规、规章草案提出的意见如何提交,行政机关如何受理、处理、反馈公众提出的意见以及征求意见的时限等均未作具体规定。再次,听证会作为最有保障的征求意见方式,行政机关只是“可以采取”,且没有严格的范围、程序的规定,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的权利未得到应有的确认和保障,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
(二)行政机关忽视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的重要性
我国行政机关长期以来奉行“效率优先”,并将这种行政管理的价值选择适用于行政立法,忽视了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取向。经常会出现不进行充分的立法调查研究,为了实现领导意志而立法;为了片面追求立法进度,缩短公民参与征求意见的时间;因为听证程序严格或者以公民法律素质不高为名,拒绝开听证会或是将听证会变成“听证秀”等等。不自觉地进行“单边立法”,导致权利义务配置不平衡,部分或全部剥夺了公民的正当参与权施加于行政相对方,损害了民主立法的基本原则。
(三)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的意识有待提高,广度和深度有限 我国几千年的专制历史,公众的民主意识淡薄,自古就有“饿死不作贼,气死不告状”的传统。虽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日益完善,公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但是真正参与到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少之又少。由于立法参与对专业知识、法律知识的要求较高,那些迫切需要表达诉求的弱势群体,受教育水平、经济能力所限,只能“望法兴叹”。真正积极参与立法,尤其是行政立法的,大都是社会的“精
英阶层”,从而使立法异化服务于小团体的利益。就像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普通百姓完全外在于立法过程的结果只能是法律的异化和百姓对法律的陌生与麻木。”
三、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的保障措施
要解决上述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的问题,实现行政立法的公开和民主,保障社会公众的参与权,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对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立法
《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都有原则规定,亟需将这些原则细化、补充,通过立法深化保障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的权利,明确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法规、规章范围,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的形式、时限及相关权利义务,行政机关接收、处理、反馈、公布公众意见的程序、相关权利义务及责任追究,征求意见方式的选择(尤其确定应当采取听证会的法规规章),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的参加人员及相关程序规定等。通过立法,使公众参与征求意见方式规范、渠道畅通,是行政机关的“软义务”变成法定职责,使法规规章草案尽可能全面的反映社会各界的不同意见,最终保证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的客观、公正、公开。
(二)在行政立法的准备阶段公开征求意见
立法准备,一般指在提出法案前所进行的有关立法活动,是为正式立法奠定基础的活动,是整个立法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它的最终结果直接为进入下一阶段的立法运作过程服务,是整个立法过程的奠基石。在法治化发达的国家,法案提交立法机关或立法主体审议、表决,往往只是或主要是履行法定程序,并不能真正决定该法案能否正式成为法,因为能否成为法,在立法准备阶段就已有定夺或至少大体上已有定夺了。要充分保障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应当将征求意见发展
到立法准备阶段,即向社会各界表达立法意向,收集各界的利益诉求,从而从法规规章产生阶段就能契合公众的愿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网络搭建征求意见的平台
立法民主包括立法的实质民主和形式民主。立法形式民主即“人民通过怎样的形式行使立法权并在所立之法中表达意愿和实现民权,立法者怎样在立法过程中贯注人民民主的精神和实践立法民主的思想”。形式民主是实质民主的载体,是立法民主的运作方式及外部形态,形式民主是实现立法民主的保障。立法形式民主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互联网络的出现为公民参与立法过程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式。通过网络形式公开征求议案,可以使立法程序公开、透明,立法技术拥有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撑,并提供最大量的立法信息。目前,全国大都城市都建立了各自的法制信息网站,并通过各自网站将一些重要的法规规章公开征求意见,呈现出很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各地法制网站知名度有限,点击率不高,造成上网征求意见的法规规章“无人问津”。因此,应当组织各地法制网站链接,进一步完善网站版面设计,及时更新内容,并适当通过其他媒体方式进行宣传,扩大法制网站的知名度,真正成为老百姓反馈立法意见的第一平台。
(四)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的信心和热情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公民的政治热情有所提高,民主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在目前国家对公众参与征求意见没有专门立法的形势下,应当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的信心和热情。如对公众提出的意见采纳情况向社会公布或者书面反馈,对那些给法规规章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奖励,对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特聘其为行政立
法顾问或宣传员等,使越来越多的公众关心立法,不仅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而且通过提出立法建议的形式参与、影响立法,努力把正当的个人既得权益变成写在法律条款上的“权利”,让行政立法真正成为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阳光立法”。正如英国的一句格言所说的那样,“正义必须得到伸张,而且必须眼看着伸张”。
行政立法过程的公众参与征求意见,必须建立在多维视野之上,必须从观念上和体制上承认利益的多样性、价值的多元性乃至民主的多维性。要从根本上保障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的权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我们正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曹康泰,《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高政府立法质量》,2006年9月22日讲座。
2.周旺生主编,《立法研究》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3.刘武俊,《立法程序的民主性与公开性》,2001年5月29日人民法院报。
6.优秀微评参考范文 篇六
“付出比老板多,凭什么他们是富豪我是穷官?”江苏省涟水县交通局原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文成讲述其走上腐败堕落道路时,称自己有过这样的对比。
王文成从公路站的会计起步,工作上有能力,肯付出,也有成绩。然而,走上交通局党委副书记的位臵后,接触了“花花世界”,尤其是看到形形色色的老板开豪车、戴名表的奢华生活,就产生了不平衡心理,从此走上给工程队“开绿灯”,从中分利分红的贪污敛财之路。
现实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够抵得住诱惑,管住自己的心,把持好公权力的运行方向。但有少数党员干部也存有和王文成类似的失衡心理:“为官一场,结果无名无利”,“干活最多、最累,贡献和收入悬殊太大了”等等。在错误思想的驱使下,这些人开始追求金钱利益,放纵自己的行为,用权力变现来弥补心理上的失衡,为敛财不惜违纪甚至违法。看似赚得盆满钵满,名利双收,结果却是掉进了欲望深渊,越陷越深,不可自拔。
其实,“糖衣炮弹”只是外部诱因,心理失衡也只是借口。党员干部走上歪路的根本原因,是自身理想信念出现偏差,思想上放松了要求,放弃了原则和底线,金钱至上恶性膨胀。就如王文成所说,“轻思想作风埋下了我腐败的祸根。”他认为理论学习是不务实的,学习不参加,在线学习找人代 1 替。如此漠视党章的刚性约束,奉行“得利则跃跃以喜,不利则戚戚以泣”,栽跟头就是早晚的事。
升官发财两条道,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公权力当为民所用、为民谋利,决不能成为个人谋取私利、发家致富的工具。党员领导干部就是人民的公仆,心里时刻装着的应该是群众利益,而决不能是地位和金钱。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过度看重名利和享受,整日为利所累,终将失去个人理想、尊严和自由。党员干部要以党章为尺,坚定理想信念,淡薄个人名利,始终保持平和淡然的心态;要保持自己的定力,不随物流、不为境转,克制贪欲不乱伸手,守住共产党人的底线,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公正为民,清廉为官!
入党申请书岂能一抄了之
笔者曾不止一次遇到过这种情况,要求入党的同事在办公室问:“谁有入党申请书?借我抄一份呗!”有的同事说:“网上有现成的,范文多得是。”现实生活中,想加入党组织但不认真撰写入党申请书、一抄了之的现象并不少见。
入党,事关一个人的政治信仰和追求,是一件庄重、严肃的事情。入党前提交申请书标志着申请人经过了郑重思考,向党组织表明自己有入党的志愿和要求,使党组织了解申请人的政治信仰和追求,便于党组织对申请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考察。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都应该认真 写好入党申请书。这样一份沉甸甸向党表露心声的申请书,又怎么能一抄了之?
入党申请书是申请加入党组织的第一步。连入党申请书都抄袭,从表面上看是行动偷懒,其实根子是思想偷懒。入党的关键在于思想入党,写入党申请书不用心、敷衍了事的同志,从思想上就没有重视这件事,没有把写入党申请书的过程当成是认识提高的过程。
党的大门随时为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优秀同志敞开着。党章规定了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党员确立了高标准。每个申请入党的同志都要全面理解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按照党员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认真对照党员标准找出自己的差距。只要在思想上用党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本职工作中尽职尽责,持之以恒,做出成绩,就会逐步达到党章规定的标准,就能够早日加入党组织。
作为党组织,应当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申请书作为政治审查的重要内容,对于那些照抄照搬,不用心撰写入党申请书的要特别注意,对于政治审查不合格的,绝不能发展入党。
每一名企盼入党的同志都应该明确入党目的、端正入党动机,必须严肃思考入党是为了什么,入党以后要干什么。想真正从思想上入党,成为这个光荣而又先进的集体当中的一员,就从用心写好入党申请书开始吧!
年轻干部成长需多“墩墩苗”
我们都听过“揠苗助长”的成语故事,都知道该农夫愚蠢至极。但现实工作中,也有许多干部无视干部成长规律,做过类似农夫的事情。
稍有经验的北方农民都知道,冬小麦产量高口感好,就是因为冬小麦经受住了严冬的“墩苗期”,根深茎壮麦粒饱满。其实,庄稼的成长规律同样适用于干部的成长。一些年轻干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还在“小苗”阶段,就异想天开,希望自己三招两式一鸣惊人,却不愿意从基层干起、耐心“墩苗”,反而热衷于奔走协调关系。
“墩苗”会耽误干部的成长提拔吗?近年来,“火箭式提拔”的干部不少,而有些“走得快”的人最后并没有“站稳”,反而“栽跟头”,甚至提前结束政治生命。总书记的“人才经”里有一条:“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因为这些人来自基层,更了解百姓的疾苦和“战场”的形势,也就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领兵作战;反之,如果缺乏基层历练,就有可能纸上谈兵,误国误民。
年轻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基层工作具体而复杂,不仅能够磨砺耐心,强化责任心,提高工作能力,更是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厚积薄发。
“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年轻干部是我党干部队伍的“新苗”,只有埋在地里经受住了严寒和风雪的考验,经历了扎深根、向大地汲取成长力量的“墩苗期”,才能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站稳脚跟,发挥应有作用,也才能成长更快,最终成为栋梁之材。
“闲职”思想要不得
闲职一般指事情相对较少的职务。在党员干部中,不乏一些热衷“闲职”的人。在他们看来,“闲职”不仅实质性工作少,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搞副业、做兼职、挣外快,还存在“责任少”的好处。有些人甚至觉得,位居闲职本就没什么事,也就不存在“作为不作为”、“担当不担当”的问题。
中国古代文学家颜之推说过:“习闲成懒,习懒成病。”追求闲职的党员干部显然存在“庸懒散”的思想疾病:热衷于坐享其成,把工作当负担,更没有服务群众、回报国家的意识。这种闲职思想的蔓延,不仅会导致一些“闲职”岗位被众人争抢,还会导致一些本处于“非闲职”岗位的党员干部也用“闲散”的态度来应付工作。
此外,“闲职思想”还易诱发“四风”问题。有些党员干部没有多少公务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吃喝玩乐上,在灯红酒绿的侵蚀下丢了党性修养、理想信念。同时,“闲职思想”也会促使一些人钻管理漏洞,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在 5 位不履职;热衷于投机取巧、人情世故,甚至搞权钱交易,阻碍清正廉洁政治生态的形成。
解决闲职问题,首先要明确职责界限。相对闲不代表没事做,如果职位的设臵没有一定工作量,要么进行职能整合,要么取消岗位设臵。其次要强化监督执纪。对“职不闲人闲、职闲人不见”的党员干部,要严肃问责;对“庸懒散”思想严重的党员干部要及时给予警告,强化纪律与规矩意识,让那些存有“闲职思想”的干部不再心存幻想。
某种意义上讲,“闲职”也是相对的,“闲人”才是绝对的。如果有心主动作为、服务群众,在任何职位上都能做出一番成绩;如果沉迷闲散,甘于平庸,消磨斗志,最终会迷失自己。
被“谈话函询” 莫对组织耍脾气
谈话函询,作为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的五类处臵方式之一,旨在通过及时处臵所反映的带有苗头性、倾向性、一般性的问题,起到警示提醒之作用,发挥“治病救人”之功效。
面对谈话函询,应该说,大多数党员干部都会认真对待,能够坦诚作出说明,感谢组织提醒。然而,也有少数党员干部对谈话函询敷衍了事,引不起注意,有的甚至恼羞成怒、指责谩骂,跟组织耍脾气、要清白。
谈话函询并非包治百病,但无论反映的问题是否存在、是大是小,都是党组织对存在小微问题的同志负责任的提醒,体现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精神,一名合格的党员理应具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良好心态。
权力无论大小、职务不分高低、入党不分早晚,每一名党员都应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接受谈话函询亦是如此。小苗头、小倾向不去提醒,必然发展成大问题。基于早抓、常抓的谈话函询,本身就是敦促有小微问题的党员干部看清纪律“底线”、法律“红线”,切莫“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7.3年级上册教学参考[范文] 篇七
本单元包括“信息技术大世界”、“走进计算机乐园”2课。【单元目标】
1.在认知学习领域,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2.在动作技能学习领域,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组成部分并掌握正确开机、关机的方法。
3.在情感学习领域,初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自觉遵守信息技术课堂纪律。
第1课 信息技术大世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2.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3.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难点: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丁丁”、“点点”的形象,简单叙述人物特点,激发学生兴趣;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二、说一说
结合教材上的图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小组讨论、交流:信息技术还在哪些方面为我们带来方便。
三、学生自学教材:从古到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教师讲解:劳动中的语言交流、结绳记事是较早的信息技术,甲骨文等文字的产生,印刷术特别是中国宋朝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和信息的记载、传播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中国古代利用烽火台、驿站、信鸽等比较快速的传递信息,现代社会的电报、电话、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特别是计算机及网络、卫星遥感、航测、远程网络教育等现代通讯技术为我们提供着各种丰富的信息,大量事例和图片的介绍和展示,让学生充分感知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过程。
重点介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航测和卫星遥感技术在救灾中的应用;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等,激励孩子们从小立志学好信息技术。
四、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2课 走进计算机乐园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了解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的作用。2.掌握正确开机、关机的方法,初识桌面。
3.熟悉信息技术课堂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重难点】
重点: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掌握正确开机、关机的方法。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首先,教师要简单介绍插图——“计算机乐园”的布局,再引入本课主题——“电脑展厅”。
二、本课的第1小节“认一认”,教材介绍了计算机组成中的“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它们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存储器”、“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这一点作为任课老师必须清楚。但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把握好难度,建议不讲它们的工作原理,不要随意增加教材的难度。
三、第2小节学习开机、关机,并初步认识电脑桌面,这是本课的重点部分。老师在教学中可同时讲解“信息技术课堂纪律”要求,学生一边学习操作技能,一边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四、建议教师根据“信息窗”内容,补充一些适合本年龄段学生特点的有关计算机发展的小故事,或播放一些有关计算机的相关影像资料,或展示一些有关计算机的图片资料,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第二单元 鼠标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包括“小小鼠标动起来”、“一起玩转小鼠标”2课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本模块主要是以趣味游戏为依托,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感知鼠标的操作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鼠标是操作计算机最基本的设备,学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是进行信息技术课学习的基础。
我的收获是模块的学习评价量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引导和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
【教学总目标】
1、初步认识鼠标的基本组成。
2、学会正确使用鼠标,熟练掌握鼠标的操作方法。
3、在鼠标的操作中注意正确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软件版本说明】
本模块教学所使用的趣味练习小程序与教材配套开发,“消消乐”是练习鼠标的单击操作;“青蛙过河”是练习鼠标的双击操作;“勤劳的小蜜蜂”是练习鼠标的拖动操作;“鼠标点点点”则是将鼠标单击、双击、拖动三种主要的操作方法进行综合训练。小小鼠标动起来
【课时安排】1课时 【软硬件准备】
趣味练习小程序消消乐、青蛙过河。【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了解鼠标的基本构成,学会正确的操作姿势。
2、掌握鼠标的指向、单击和双击的正确操作方法。提高目标:
能够掌握鼠标单击和双击的操作技巧并熟练操作。【重难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是鼠标的指向、单击和双击操作;教学难点是正确掌握鼠标的双击操作。
【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作些调查,学生对鼠标的操作方法有哪些了解。
2、课始,让学生先玩一玩消消乐的趣味小游戏,体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鼠标的认识,包括鼠标组成、手握鼠标的正确姿势、操作方法等。
3、教师要在学生会用鼠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鼠标用正确。
4、在本课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容易忽略鼠标的指向操作,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适当强调。鼠标双击操作不易掌握,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双击是快速点击鼠标左键两次,必要时可让学生先用拍手来模拟点击。
5、课文中的“记一记”可以让学生在学会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操作以后理解记忆。一起玩转小鼠标
【课时安排】1课时 【软硬件准备】
趣味练习小程序勤劳的小蜜蜂、鼠标点点点。【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掌握鼠标拖动的正确操作方法。
2、熟练掌握鼠标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的操作方法,并能将几种操作进行综合运用。
提高目标:
能够将鼠标的多种操作方法熟练运用。【重难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是掌握鼠标拖动的正确操作方法;教学难点是鼠标拖动操作及将鼠标的几种基本操作进行综合运用,熟练操作鼠标。
【教学建议】
1、鼠标的拖动操作是学生在学习操作鼠标时的一个难点操作,在后面的学习中,这个操作也是运用较多的操作,如选择文字、电脑绘图都离不开拖动操作。
2、在教学时,结合“勤劳的小蜜蜂”游戏中选择颜色相同的蜜蜂,学生通过拖动鼠标发现可以进行不同路径的连接,体验和感知鼠标拖动操作方法。
3、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鼠标拖动的操作要点:对准对象点击鼠标左键不放,同时移动对象到指定位置,再松开左键。将课文中的“记一记”的内容理解记忆。
4、课文中“说一说”是将第3课和第4课学习的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做简单的总结,为“玩一玩”做铺垫。
5、“玩一玩”中的趣味游戏是鼠标操作的综合练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拓展添加类似的趣味小游戏,让学生熟练运用鼠标的各种操作方法。
【教学范例】 一起玩转小鼠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鼠标拖动的正确操作方法。
2、熟练掌握鼠标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的操作方法,并能将几种操作进行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年级学生比较喜爱的鼠标游戏为学习载体,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鼠标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学生探索游戏奥秘的过程就是探索新知的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借助鼠标游戏让学生感知并掌握鼠标的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三年级学生初步接触计算机,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来逐步培养学生的正确理解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教学重点】
掌握鼠标拖动的正确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鼠标拖动操作及将鼠标的几种基本操作进行综合运用,熟练操作鼠标。【教法学法】
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鼠标操作相关的小游戏 【活动过程】
一、尝试探索新知。
1、紧接上一课的情境创设:丁丁与点点在鼠标馆里又发现了一个新游戏《勤劳的小蜜蜂》,点点被难住了,同学们来帮助点点一起玩玩看。
2、学生操作,尝试玩一玩游戏《勤劳的小蜜蜂》。问:你能找到玩这个游戏的操作方法吗?
二、实践掌握方法。
1、学生尝试玩游戏《勤劳的小蜜蜂》。
预设一:学生不能发现使用拖动的方法来消除蜜蜂,教师相机使用教材中的学一学或者幻灯片,给学生提示,再全班交流归纳总结鼠标拖动操作的方法。
预设二:有学生发现了消除蜜蜂的方法,教师请学生进行方法展示并说一说,教师再相机归纳总结拖动操作的操作要领。
2、总结拖动操作的方法:
对准对象点击鼠标左键不放,同时移动对象到指定位置,再松开左键。
3、将课文中“记一记”的内容读一读,并根据内容操作鼠标,理解拖动鼠标操作的要领。
4、玩一玩《勤劳的小蜜蜂》比一比谁的小蜜蜂采到的蜂蜜多。
三、熟练综合运用。
过渡:我们一起回忆这两节课的内容,说一说鼠标基本操作有哪些?
1.同桌先说一说,注意交流每种操作的技巧和方法。2.全班交流。
3.玩一玩游戏《鼠标点点点》,和同桌说说每一关通关的鼠标操作方法。
四、同桌互相评价。
1、同桌互评:说一说自己游戏时的通关技巧。
2、总结下课。
第三单元 键盘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包括“我和键盘手拉手”、“手指键盘对对碰”、“手指键盘来挑战”、“键盘操作小能手”4课内容。本模块的教学内容从课题的命名上就体现了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是由分散到综合,从局部到整体。
键盘是计算机重要的输入设备,认识和熟悉计算机键盘,掌握规范的指法,形成基本的键盘输入技能,是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是整个信息技术核心的技能目标之一,对培养和形成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本模块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计算机键盘输入的规范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意义十分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课时,特别是训练和练习的时间要予以充分保证。
我的收获是本模块的学习评价量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引导和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增设部分指标,以提高评价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要鼓励学生创新。
【教学总目标】
1、认识和了解键盘的主要分区:主键盘区、控制键区、功能键区和数字键区;了解主键盘区的按键分类:字母键、数字键、控制键、符号键。
2、熟练掌握字母键基本键、上排键、下排键操作的正确指法。
3、掌握上档键和大小写锁定键的使用方法。
4、通过练习形成规范的操作姿势,能熟练的掌握键盘输入技能,养成正确的计算机键盘操作习惯。
5、掌握主键盘规范的指法操作规则,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键盘游戏小程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巩固键盘基本知识和技能。
6.观察、模仿、勤练是本模块学法训练的重点,逐步养成学生耐心细致的品质,持久学习的毅力,保持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软件版本说明】 本模块教学所使用的练习程序与教材配套开发,说明如下:
1、“指法练习”在本模块4课教学内容中通用,软件分为基本键练习、上排键练习、下排键练习、综合练习四个部分,分别对应4课的键盘学习内容。
2、“打气球”是第6课的趣味练习游戏,程序中出现的字母内容为基本键和上排键字母。
3、“吃苹果”是第7课的趣味练习游戏,程序中出现基本键、上排键、下排键字母。
4、“保卫家园”是第8课的趣味练习游戏,程序中除了出现字母键以外,还会出现大写字母,常用的标点符号键:感叹号、冒号、引号和问号。我和键盘手拉手
【课时安排】1课时 【软硬件准备】 指法练习小程序。【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认识和了解键盘的主要分区,了解主键盘区的按键分类。
2、熟练掌握基本键的正确的击键方法。
3、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姿势,养成正确的计算机键盘操作习惯。提高目标:
在方法正确的基础上,激励学生通过训练达到自己最快的录入速度,尽可能的实现盲打。
【重难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是掌握基本键的正确击键方法;教学难点是熟练掌握手指在基本键上的分工,注意G键和H键的击键方法。
【教学建议】
1、指法练习小程序上面的手指只是提示了每个手指的指法,手指并不能随着按键移动,提醒学生练习时应该注意练习的字母。
2、教学主键盘区按键的分类要让学生明确四个分类的按键所在的位置,在键盘上找一找。
3、在教学方法上,循序渐进,激励竞赛值得提倡,但必须在正确和规范的前提下进行。
4、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高度重视训练的质量,根据教学情况,必要时延长教学时数。
5、探一探的内容只需要让学生找到几个功能键的位置,知道它们的名称。
【软件说明】 《指法练习》:
指法练习分为基本键、上排键、下排键以及综合键四个练习部分。基本键:
100次随机字母数,100*基本键个数 上排键:
25%基本键,75%上排键 下排键:
10%基本键,15%上排键,75%下排键 综合练习:
6%符号大写字母,30%基本键,32%上排键,32%下排键 练习结果: 基本键:
正确数<=150个:继续努力哦; 150<正确数<=300:不错,继续加油 300<正确数<=450: 你真是太棒了 450<正确数:哇,电脑小高手 上排键:
正确数<=100个:继续努力哦; 100<正确数<=251:不错,继续加油 251<正确数<=400: 你真是太棒了 400<正确数:哇,电脑小高手 下排键:
正确数<=100个:继续努力哦; 100<正确数<=251:不错,继续加油 251<正确数<=400: 你真是太棒了 400<正确数:哇,电脑小高手 综合键:
正确数<=100个:继续努力哦; 100<正确数<=225:不错,继续加油 251<正确数<=375: 你真是太棒了 375<正确数:哇,电脑小高手手指键盘对对碰
【课时安排】 1——2课时 【软硬件准备】
指法练习小程序、打气球。【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熟练掌握上排键的正确击键方法。
2、利用练习程序和小游戏对基本键和上排键进行综合指法训练。
3、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姿势,养成正确的计算机键盘操作习惯。提高目标:
在方法正确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盲打。【重难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是掌握上排键的正确操作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敲击上排键时,手指击键完成后必须将手指放回基本键的击键方法,注意T键和Y键的击键方法。
【教学建议】
1、指法练习小程序上面的手指只是提示了每个手指的指法,手指并不能随着按键移动,提醒学生练习时应该注意练习的字母,在本课提供的“指法练习”和“打气球”两个练习中,都加入了一定比例的基本键字母。
2、课始,可以让学生根据基本键的指法,思考上排键的击键方法是怎样的?
3、在本课教学内容中,要让学生树立“手指击键完成后必须将手指放回基本键”的操作意识。
4、教学中学生存在差异时,应分层次设计训练目标,并教会学生关注时间、速度、正确率。
5、趣味游戏“打气球”,注意引导学生注重击键方法正确,而不是游戏性质,打得“快又准”的技巧就是指法正确,尽量盲打。
【软件说明】 《打气球》 场景设计:
气球飞起的场景,操作者通过敲击键盘按键的方式击破气球。游戏关数: 无限制。练习键位: 基本键:25%; 上排键:75%;
每关字母数: 10+10*(关数-1)。失败条件:错误数大于每关总数的一半。过关条件:错误数小于每关总数的一般。
7手指键盘来挑战
【课时安排】 1——2课时 【软硬件准备】
指法练习小程序、吃苹果。【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熟练掌握下排键的正确击键方法。
2、利用练习程序和小游戏对基本键、上排键、下排键、部分符号键进行综合指法训练。
3、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姿势,养成正确的计算机键盘操作习惯。提高目标:
在方法正确的基础上,实现大多数字母键和符号键盲打。【重难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是掌握下排键的正确操作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敲击下排键时,手指击键完成后必须将手指放回基本键的击键方法,注意B键和N键的击键方法。
【教学建议】
1、指法练习小程序上面的手指只是提示了每个手指的指法,手指并不能随着按键移动,提醒学生练习时应该注意练习的字母,在本课提供的“指法练习”和“吃苹果”两个练习中,都加入了一定比例的基本键、上排键字母。
2、学生根据基本键和上排键的击键方法,很容易理解到下排键的操作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体验,相互交流,总结经验得出下排键的正确操作方法。
3、在本课教学内容中,要让学生树立“手指击键完成后必须将手指放回基本键”的操作意识。
4、教学中学生存在差异时,应区分层次,设计不同练习目标。
5、趣味游戏“吃苹果”,注意引导学生注重击键方法正确,而不是游戏性质,只有指法正确,才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软件说明】 《吃苹果》 场景设计:
小虫去吃苹果的场景,操作者通过敲击键盘按键的方式组织小虫吃到苹果。
游戏关数: 无限制。
失败条件:小虫吃到苹果为游戏失败。练习键位: 基础键:10%; 上排键:15%; 下排键:75%;
每关字母个数:等级*30; 每关时间:100+(等级-1)*20(秒)
8键盘操作小能手
【课时安排】 1——2课时 【软硬件准备】
指法练习小程序、保卫家园。【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通过手指分工示意图,使学生全面熟悉键盘、熟练掌握正确的输入指法。
2、通过上档键和大小写锁定键的学习,学会输入大写字母和常用标点符号的输入,丰富学生在输入中的运用能力,具备基本的英文输入能力。
3、利用练习程序和小游戏对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进行综合指法训练。
4、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姿势,养成正确的计算机键盘操作习惯。提高目标:
在方法正确的基础上,实现大多数字母键和符号键盲打。【重难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是大小写锁定键和上档键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全面熟悉键盘、熟练掌握正确的输入指法。
【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观察指法分工图,全面了解手指在主键盘区的指法分工。
2、教学“大写锁定”键和“上档键”的使用方法时,可以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去体验和感知。
3、通过练习,让学生全面熟悉主键盘区的输入指法。
4、“大写锁定键”可以在连续输出大写字母时使用,“上档键”搭配输入常用标点符号,搭配字母键可以更快速的输出大写字母。
5、本课内容属于综合练习,训练难度加大,确保击键方法的正确非常关键。
6、“保卫家园”难度较大,学生要全面熟悉键盘,达到熟练操作才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软件说明】 《保卫家园》 场景设计:
设计的是部落保卫怪兽入侵的场景。
本游戏分为三个关卡,每关怪兽移动速度会加快,三关全过为通关。
练习键位:
大写字母以及标点符号:6% 上排键:32% 基础键:30% 下排键:32% 每个字母随机产生。结束条件:
时间结束或被怪兽碰到。过关条件: 怪兽血条减完。
【教学范例】 手指键盘对对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目标:
1、熟练掌握上排键的正确击键方法。
2、利用练习程序和小游戏对基本键和上排键进行综合指法训练。
3、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姿势,养成正确的计算机键盘操作习惯。
(二)提高目标:
在方法正确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盲打。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实践,以练习程序和键盘小游戏为练习近平台,掌握上排键的正确击键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在学习中举一反三,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在课堂上规范学生的操作姿势,养成正确的计算机键盘操作习惯;在学习中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寻找方法,克服困难。【教学重点】
掌握上排键的正确操作方法。【教学难点】
1、让学生掌握敲击上排键时,手指击键完成后必须将手指放回基本键的击键方法。
2、T键和Y键的击键方法。【教法学法】
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键盘操作相关的小游戏。【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主键盘区按键盘的分类。(2)基本键ASDFGHJKL:的指法。
2、出示幻灯片:上排字母键。问:上排键的指法你知道吗?
二、合作探究。
1、分小组学习探究。
小组合作,打开指法练习软件,试一试按上排字母键。
2、小组学习汇报。
3、总结小组交流汇报:
(1)上排键的手指分工;(2)T键和Y键的按键方法;(3)手指击键完成后必须放回基本键。
三、练习提高。
1.再练习《指法练习》软件中的上排键。2.玩一玩趣味游戏《打气球》。
四、学习评价。
1、统计学生在《指法练习》中得到的练习评价。
2、总结下课。
第四单元 互联网的运用
本单元让学生初步体验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快捷。让学生认识因特网、浏览器,能够正确输入网址浏览网页。
第9课 一起上网游故宫
【教学目标】
1、初识因特网,认识IE浏览器。
2、学会在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网站地址。
3、学生能够使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
4、掌握使用工具栏中“前进”、“后退”、“刷新”、“停止”等工具浏览网上有用的信息。
【教学重点】
1、认识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利用网络浏览网上有用的信息。
2、正确输入网站地址并浏览网页。【教学难点】 工具栏中“前进”、“后退”、“刷新”、“停止”等工具的正确使用。【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介绍“计算机乐园”中的“网络驿站”,学生通过浏览“故宫博物馆青少网站”感受互联网的无穷魅力。
一、认识IE浏览器
三、认识网络地址
提示:要在英文输入法的状态下输入网址,网址的中间不能有空格。
本课尽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网页信息浏览,掌握网页浏览基本操作。网站地址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老师上课时可举生活中家庭住址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浏览网页,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网络上不仅有丰富的文字、精美的图片还有形象生动的声音、视频信息,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学习环境。
四、指导浏览网页
1、观察鼠标在网页中的变化。
2、指导学生使用工具栏中“前进”、“后退”、“刷新”、“停止”等工具,浏览“故宫博物馆”的精彩图片、动画等内容。
五、练一练
尝试打开自己喜欢的网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来展示他所知道的网站,带动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介绍其它种类的浏览器。
对于“探一探”的内容,学生只作了解。
七、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
8.自然辩证法参考资料[范文] 篇八
第一,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经验定律”型问题,其肯定回答就是经验定律假说。第二,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例如:科学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第三,从某一个理论内部的矛盾中发现矛盾。例如: “悖论”,如罗素悖论等。第四,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例如: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物理学中的粒子说与波动说。第五,从社会需求与已有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题。例如:如果社会现有的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自然就会提出许多问题,其中有一些则会转化为科学问题。“选题”就是选定一个科学问题来进行研究。科研选题是否得当在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要,它关系到科研的目标、方法、水平和价值。选题的基本原则:
(1)创新性原则。好的选题应当是在现有背景知识中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真正有新意的科学问题。(2)科学性原则。好的选题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前的背景知识,一定要有相关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作为依据。不要把“永动机”之类,或“伪问题”作为选择对象。(3)可行性原则。好的选题还要认真考虑完成课题的主观条件和额观条件,不宜选得很宽、很复杂,久功不克,导致半途而废。(4)社会需求原则。选题时还要把握好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的需求因素。
2.科学思维的主要方法:
(1)演绎方法,包括演绎推理和以演绎推理为基础的证明和公理方法。演绎方法在科学假说的检验过程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重要作用。(2)非演绎方法。主要有归纳方法、类比方法、模型方法等,是从个别中认识一般的方法,其推理具有跳跃性、偶适性。1.分析与综合 2.归纳与概括 3.类比与联想 4.思想模型方法的广泛应用。创立理论的思维形态:(1)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概念为基本要素,习惯上被称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则以意象为基本要素,习惯上被称为“直感思维”。(2)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收敛思维也称集中思维。发散思维的发散度:流畅度、变通度和独创度。对于创新思维来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互相联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发散度高,集中性好,两者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水平才高。(3)顿悟——灵感和直觉灵感指人们对于曾经反复进行过探索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某种偶然因素的激发,使问题得到突然性的顿悟,出现“豁然开朗,一通百通”的境界。直觉表现为对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的极为敏锐的深入洞察、准确判断和本质理解。(4)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没有固定的程式和方法,也不可能是一种独特的、与一般思维毫无二致的思维。应该说,创新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基本手段是一致的,只是方法倚重不同,形式表现有异。创新思维是一般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综合性、创造性应用。
3、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马克思关于科学的涵义
(1)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它揭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正是科学的巨大力量,使得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空前的强化。(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3)科学是生产力。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明确指出科学的社会作用表现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科学具有如下的本质属性:(1)客观真理性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其真理性内容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2)可检验性科学知识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科学的结论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3)系统性科学知识是根据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来的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它力求做到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4)主体际性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技术的定义: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两个方面技术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技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技术产生科学技术与科学的区别(1)科学是间接生产力,技术是直接生产力。(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3)科学是不可预见的,技术是可预见的。(4)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完善科学理论,技术提高的标准在于是否能生产出新的和更好的产品。(5)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6)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
(7)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要更好的统一考虑。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考虑技术。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答: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2)自然界作为系统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①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部分也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②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意义:系统自然观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学习系统自然观可以使我们更系统,全面的认识自然,学习系统自然观有着深刻的意义,表现为: 首先,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指出整个自然界是以系统方式存在着的有机整体。例如老三论 SCI‐‐‐‐①②③(已打印)。其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都是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自然界物质系统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它能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如新三论 DSC④⑤⑥。再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时间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概念,指出“时间之矢”是与物理系统相互联系的内部属性;以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层次、有序、无序、整体等概念对物质存在的空间形式、物质的广延性作了定性和定量的描述,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最后,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
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关于运动、发展的大循环思想。通过学习系统自然观能让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唯物辩证思维模式,深刻理解事物普遍联系的内容与发展的内在动力,理解辩证认识的实质,为我们将来形成良好的辩证思维打下基础。
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P73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可持续发展
答: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并非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自然中的一员)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4)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生态文明所理解的公平是一种广义的公平,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公平。其中,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是公平原则的核心。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自然观要求人类不仅要了解“自我”,更要了解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再生能力和自然协调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利用科学与技术开发、利用、改造自然;要保证自然界的健康发展和演化,在向自然界“索取”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给予”,即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为自然界建立一种有益于人类的新平衡,建立起物质交换、能量流通和信息传递的良性循环。生态自然观还要求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做自觉的调控者,当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人类要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调节的原则是:“人类的生存的基本需要高于生物和自然界的利益;生物和自然界的生存高于人类的非基本需要(即过分享受和奢侈的需要)”。“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6、技术发展的动力
1.内在主义(技术自主论):强调技术的“自主性”,认为技术是独立的、自我决定、自我推进与扩展,而外部社会条件对技术发展不起主要作用乃至不起作用;
2.外在主义(社会决定论):认为技术活动决定于技术以外的社会因素。、3.辨证的认识:技术发展既有自身内在的机制和规律,又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
技术发展的动力系统——
(1)社会需求(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和首要动力
(2)技术目的(技术功能的社会实现)和技术手段(实现目的的技术结构支撑条件)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3)科学发展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现代科学日益走到技术的前边)
(4)文化是技术发展的张力(如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提供的强大推动力;洋务运动时期西方技术被中国传统文化的抵制)
7.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答: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社会生活质量、社会关系的改变,对社会政治、社会文化,都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但是,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导致与人类相悖的消极后果乃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科学技术进步从来就是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发展提供动力之时,也为人类创造更大的悲剧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应当正视和尽力解决科学技术应用而带来的社会问题,需要辨证地看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
1.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是潜在的、间接的生产力,需要通过技术转化,在生产、工程实践的具体运用即“物化”过程中才能变成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并推动经济发展;2.科学技术通过对生产力各要素发挥作用而体现其生产力的职能并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功能;3.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是最主要的作用,经济竞争常常通过科学技术竞争而实现。
第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1.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繁荣促进各项社会生活事业如衣食住行、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的发展;2.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社会关系的改变如 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脑体关系、性别关系、家庭关系的改变3.技术进步促进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家庭办公、交通方式的改变,生活环境的改变。
第三,科学技术对政治的影响。1.科学技术实力决定国家实力和综合国力;2.科学技术对 “政治民主化”有影响,它可以使得政治参与科学化和民主化,国家和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科学技术推动了政治文明。
第四,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1.文化成果和文化传播必须要有技术载体,科学技术丰富了物质文化并推动物质文明;2.科学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丰富教育文化。3.科学技术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精神文化。4.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管理,丰富管理文化。
第五,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科学技术对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都有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
科学技术在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的同时,还威胁着人类的进一步生存和发展。首先,科学技术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如克隆技术、基因工程、转基因
食物等;其次,科学技术导致人的异化,如金钱异化、权力异化。再次,科学技术带来环境问题。如资源耗竭、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另外,科学技术还带来人类的危机和安全问题,如军事战争,恐怖活动等。
针对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我们应该辨证地去看待科学技术,不能只看到它的利,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弊端。所以要求我们合理应用科学技术,包括:
正视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影;科学技术问题还需要科技自身来解决;依靠科技进步,保证环境质量;进行技术评估;社会制约的完善和增强,加强国内法制与国际合作。
作为一个积极向上的大学生,我认为任何事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正因为有了缺陷与不足,才会有缺陷美。同样,科学也一样,我们不能单方面的考虑问题,只看到它的好处、给人类带来的便利,而忽视了它的弊端。我们应该辨证地,从多角度地去思考科学技术,从而使它用在刀刃上,尽量避免、减少它的弊端,使科学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益处。为了更好的使用这把双刃剑,我们的政府和科技工作者必须加强科学伦理修养,唤起政府和科技工作者的道义感,目光深远地以人类的生存发展为首要来考虑,对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负责。在发展科学和技术的时候,注意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人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功能,坚决抵制和制止危害人类的科学技术成果,不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和个人利益给人类带来不可预计的灾难。同样,我们应该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充当好地球卫士的职责。
8.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答: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人才是国家综合国力中最关键的因素。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也就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对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早已突显出来,创新型人才也早已成为国家发展最宝贵的战略资源。
创新型人才一般讲具有四个基本要素:即知识性要素、实践性要素、创新能力要素、创新人格要素。最终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是创新人才,评价不是学校,也不是教师,而应该是社会。要看对科学、对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作为创新型人才应当有如下几个特征:1.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开拓进取的精神);2.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冒险精神);3.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5.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中,高校主要靠“知识学习体系”和“人格培养体系”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努力成为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 核心要素有两个:一是创新精神,即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二是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的能力。创新型人才能力的培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二)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包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新的兴趣、动机等方面;
(三)创新人格能力的培养,包括强烈的成就动机、良好的合作精神、优秀的调控能力、冷静的态度等方面。
当今中国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队伍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但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现在我国需要的是厚基础、重实践、重创新、懂规范同时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的人才。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第一,高度重视实践环节,加强动手能力培养。
创新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学习。具体的讲,就是培养出既有相应的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学应变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我们应当努力学好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并把理论联系实际,多做实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尽可能的接触学科前沿,使自身的创造力充分发挥。
第二,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团队精神就是合作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团结一致、相互协作的精神。团队精神事实上所反映的就是一个人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是主人翁精神、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对于既高度分工又高度整和的IT行业来说,是非常关键,重要的。因此通过小组完成课程设计,可以很好地锻炼与他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人文思想的培养。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有宽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修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将宽厚的文化积淀、文化修养与扎实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创新知识体系。所以在专业设置上,我们应该尽可能学习各个领域的选修课程,不断完善自己,提高综合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希望力量。我们应该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肩负好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
9、技术方案设计遵循的一般方法和程序。
系统设计法,是把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工程设计,通过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等一系列步骤,以寻求整体优化的合理设计方案。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最优化原则4.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设计方法,也成概率设计法。是以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可靠性技术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可靠性技术就是为制造尽可能少发生故障的产品所采用的一切方法,以及在运行中为避免故障的发生所采取的一切措施。主要要求有:用安全可靠性设计代替功能设计,它包括部件可靠性、功能可靠性、运行安全、劳动安全和环境安全;改变工业环境和操作工艺,在设计中分析并避免工业环境中的各种危险来源和危险操作;保护技术应当运行可靠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具有强制作用。
最优化设计方法,是指对世纪存在的各种因素加衣分析,经过概括和提炼,保留代表客观对象生产过程和系统的本质和特点的内容,扬弃无关紧要而又易于混淆的部分内容,建立起代表这一客体模型的过程。最优化设计的方法的方法主要有直觉优化方法、实验优化方法、进化优化方法等。
功能-成本设计法。
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法。
程序:1.设计者与生产制造和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与协作,修改设计,完成小批量试制工作。
2.进行生产设计。3.制定生产作业计划。4.进行生产控制和质量管理。
10、科学技术一体化
1)科学技术化:在科学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技术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科学的技术化是科学实验难度和规模日益增大、所用仪器设备日趋复杂化并且越来越难以用现成的生产技术制造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2)技术科学化:指技术的创作性活动日益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和作用。两重含义:是指已有的技术上升到技术科学,通过相应基础科学的指导,形成系统的技术知识体系,反过来完善和提高已有的技术;有些新型技术领域,其技术一般是根据已有的基础科学成果做出的,即技术进步以科学为先导。
3)科学技术一体化: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交叉。在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中,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的门类日益充实,逐渐向技术延伸;在技术构成的体系中,工程知识的内容日益条理化合系统化,逐渐向科学靠近。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的大量“中介学科”的涌现,已经使得某些科学与技术的传统界限变得模糊起来。
4)在现代条件下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周期 的缩短,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和并举。表明当代的科学与技术已经从规模、意义不甚大,人力物力财力耗费不甚多,且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独立性的“小科学”、“小技术”,转变为规模、意义巨大,人力物力财力耗费甚多、且有较强约束性和协同性的“大科学”和“高技术”。从科学与技术的整体看,各个领域一体化的进程很不平衡。大部分领域的一体化已初步完成,出现许多的科学技术连续体,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实际应用”的连续整体。
11.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创造性思维有人类思维的一般特点,科学认识中的创造性思维也以实践为基础,发端于问题并且是现世的反应和概括;同时,创造性思维还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突跃性和独创性的特征。整体性是指创造性思维是左脑思维和右脑思维的有机统一。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大脑两半球各司其职,又协同工作。综合性是指创造性思维要调动和使用各种思维形式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上对思维对象进行综合研究,因而必然涉及比较与分类、类比于外推、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想象与构思、查觉与灵感、猜测与反驳等思维形式和方法。突跃行是指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设想往往伴随着顿悟、灵感等思维飞跃而产生,同时就认识内容来说也是升华到新的深度和高度。独特性思维是指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具有新颖性。新颖性是指善于从不同于常规的角度或方面去思考问题,起思维成果是已有科学技术成果未包括的,或在基本方面不与成果相雷同。
12、当前全球问题与生态危机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答:所谓全球性问题,是指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诸如:战争与和平、南北关系、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资源短缺、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和信仰危机等。所谓“生态危机”,主要是指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对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在全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灾难性危害的现象。它是与“生态失衡”相联系系。
20世纪以来,生态危机使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真正的主要的全球性问题。关系: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界演化的结果。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自然反作用人本身。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人依赖于自然,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两者不可分割。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方面的实际措施。包括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体制和社会运行机制,包括完善法制和加强管理,以及发展和合理的利用科学技术。但从根本上说,是要建立起人与自然相互依存、有机用以的整体观念。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生态环境的演化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这绝不是简单的说不要发展,或要恢复到过去的自然平衡上去,而是要通过人的干预和利用自然本身的力量,造成合适于人类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平衡。
意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4.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5.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答:(1)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各自的科学历程、探索的方法、及基本出发点不同。探索简单性的方法:“原子论方法”或“还原论方法”。探索简单性的基本出发点:整体等于部分之和,部分决定整体;部分间只具有线性关系;变化服从机械因果律;事物运动过程是可逆的;“由细至总”的评价方式——简单是美。探索复杂性的科学历程:“三体问题”和“贝纳德花纹”——“老三论”和“新三论”——混沌科学或系统科学。探索复杂性的基本出发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决定部分;部分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变化服从统计因果律;事物运动过程是不可逆的;“由总至细”的评价方式——复杂是美。
(2)探索简单性的思维方法无助于解决复杂性问题,是由探索简单性思维方法的特点和复杂性问题的特点决定的。从上面探索简单性和探索复杂性的区别也可看出。
复杂性问题的研究对象往往都是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因素众多、功能综合的大系统,这些系统都是复杂的、动态的。从探索简单性的思维方法的出发点可以看出,它对复杂性问题是不能够进行透彻的研究的。还必须运用新三论的方法,着眼于综合,从对象系统本身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出发,建立模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来对对象研究。
现代科学表明,复杂性在世界中随处可见。把复杂性完全约化为简单性,实质上是人为的消除了复杂性。对于复杂系统来说,它是不能通过完全消除复杂性而加以理解的。新的科学观和方法论要求在保留系统的非线性、非平衡性、不可逆性、不规则性、不确定性和无序性等因素,保留产生复杂性的根源。而探索简单性的思维就把这些产生复杂性的根源都去掉了。复杂性的背后蕴涵着精致而“古怪”的结构,只有靠复杂性思维方法去把握。
14、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决定社会发展...生产力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早已昭示的真理。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每一新的社会形态由初步形成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至最后走向灭亡或消亡的过程,归根到底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会引发调整和变革。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变化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最终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15、怎么样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所发生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第二是劳动者同劳动本身的异化,第三是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第四是人同人的异化。然而,马克思作为唯物史观的创始人,他对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异化和人的本质的异化,并不只是停留于发泄道德学上的义愤,而是进而揭示了这种物化和异化的历史必然性,指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一方面是历史的进步,另一方面又是在一定的狭隘的生产关系内个人之间自发的必然的联系。因而,中后期的马克思对异化概念作了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在马克思看来,异化现象在历史上的出现是客观的、必然的,应该从历史评价的维度上充分肯定其积极意义。“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并且,“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张,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不到的”,然而,“资本不创造科学,但是它为了生产过程的需要,利用科学,占有科学。这样一来,科学工作为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同时就和直接劳动相分离„„” 科技异化实质上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一种必然结果。由于劳动是人的最根本最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人及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方式,劳动的异化必然带来人的其他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因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
【毕业论文论文范文参考】推荐阅读:
毕业论文参考网站09-12
优秀毕业论文选题参考06-25
古筝毕业论文题目参考12-28
会计专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07-15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参考选题06-18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选题06-28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参考07-13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汇总12-28
数字媒体艺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06-09
建筑系毕业论文参考资料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