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王安石的赏析

2025-04-03|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元日王安石的赏析(5篇)

1.元日王安石的赏析 篇一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元日》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2.元日王安石古诗带拼音 篇二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2、《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

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

水於天下实至险,山亦起伏为波涛。

其巅冥冥不可见,崖崖斗绝悲猿猱。

赤枫青栎生满谷,山鬼白日樵人遭。

窈窕阳台彼神女,朝朝暮暮能云雨。

以云为衣月为褚,乘光服暗无留阻。

昆仑曾城道可取,方丈蓬莱多伴侣。

块独守此嗟何求,况乃低徊梦中语。

3、《河北民》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4、《怀元度四首》

其一

秋水才深四五尺,扁舟斗转疾於飞。

可怜物色阻携手,正是归时君不归。

其二

舍南舍北皆春水,恰似蒲萄初拨醅。

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多病独登台。

其三

思君携手安能得,上画重城更上楼。

时独看云泪横臆,长安不见使人愁。

其四

自君之出矣,何其挂怀抱。

孤坐屡穷辰,山木迹如扫。

数枝石榴发,岂无一时好。

不可持寄君,思君令人老。

5、《寄朱昌叔》

其一

清江漫漫绕城流,尚忆城边系小舟。

射虎未能随李广,割鸡空欲戏言游。

云埋塞路惊尘合,霜入春风满鬓愁。

此日君书苦难得,谩多鸿雁起南洲。

其二

西安春风花几树,花边饮酒今何处。

一杯塞上看黄云,万里寄声无雁去。

世事纷纷洗更新,老来空得满衣尘。

青山欲买江南宅,归去相招有此身。

6、《江南》

江南春起柂,秋至尚波涛。

问舍才能定,呼舟已复操。

行歌付浩荡,归梦得萧骚。

冉冉欲何补,纷纷为此劳。

7、《久雨》

煤炱著天无寸空,白沫上岸吹鱼龙。

羲和推车出不得,河伯欲取山为宫。

城门昼开眠百贾,饥孙得糟夜哺翁。

老人惯事少所怪,看屋箕踞歌南风。

8、《露坐》

露坐看沟月,飘然风度荷。

珠跳散作点,金涌合成波。

老失芳岁易,静知良夜多。

陵秋久不寐,吾乐岂弦歌。

9、《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3.元日王安石的赏析 篇三

丁巳元日

 

作者:司空图  朝代:唐  体裁:五排   禀朔华夷会,开春气象生。日随行阙近,岳为寿觞晴。

作睿由稽古,昭仁事措刑。上玄劳眷佑,高庙保忠贞。

星变当移幸,人心喜奉迎。传呼清御道,雪涕识臣诚。

鼎饪和方济,台阶润欲平。扶天咨协力,并日召延英。

金跃洪炉动,云驱众蛰惊。关中留王气,席上纵奇兵。

累降搜贤诏,兼持进善旌。短辕收骥步,直路发鹏程。

自乏匡时略,非沽矫俗名。鹤笼何足献,蜗舍别无营。

羸带漳滨病,吟哀越客声。移居荒药圃,耗志在棋枰。

醉忘身空老,书怜眼尚明。偶能甘蹇分,岂是薄浮荣。

4.元日王安石的赏析 篇四

元日早朝

作者:王建朝代:唐体裁:五古 大国礼乐备,万邦朝元正。东方色未动,冠剑门已盈。

帝居在蓬莱,肃肃钟漏清。将军领羽林,持戟巡宫城。

翠华皆宿陈,雪仗罗天兵。庭燎远煌煌,旗上日月明。

圣人龙火衣,寝殿开璇扃。龙楼横紫烟,宫女天中行。

六蕃倍位次,衣服各异形。举头看玉牌,不识宫殿名。

左右雉扇开,蹈舞分满庭。朝服带金玉,珊珊相触声。

泰阶备雅乐,九奏鸾凤鸣。裴回庆云中,竽磬寒铮铮。

5.《田家元日》诗歌赏析(最终版) 篇五

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古诗简介

译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

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

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注释

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②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③起:开始。东:北斗星斗柄朝东。

④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

⑤无禄:没有官职。禄:官吏的薪俸。尚:还。

⑥桑野:种满桑树的田野。就:靠近。耕父:农人。

⑦荷:扛,担。

⑧占(zhān):推测[2] 占气候:根据自然气候推测一年收成的好坏。

赏析/鉴赏

诗旳首联写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昨晚除夕还是寒冷旳隆冬,今朝大年初一起来就已经是和煦旳春天。这两句通过斗柄指北向东转动旳快速过程显示时间旳推移,节序旳更替,暗点了题中旳“元日”。

颔联写诗人已进入四十岁旳壮年时期,本应出仕,大有作为,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职,虽然如此,他对农事还是非常重视,非常关心。这一联概述了诗人仕途旳遭际,表露了他旳农本思想,体现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旳可贵品质。诗人既初隐于鹿门,不仅结交了大批淳朴善良旳农夫野老;同时又直接参与了田事劳作。自然有了对农村旳深厚旳感情,忧喜以共,苦乐同心。但另方面,作为一个有理想旳知识分子,不能叫他完全没有奋飞冲天旳幻想,正是这样,在诗句里才有“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旳叹息。时代旳隐者都有远大旳志趣。所以无论他旳出山或其后旳再次归田,都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农村乡土真挚旳爱恋。

颈联展示旳是一幅典型旳田园牧歌图。白天。在田间,诗人和农父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在路上,诗人荷锄伴牧童一道回归村庄。由此,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与农父并肩劳动,促膝休息,“但道桑麻长”旳情景;仿佛可以听到诗人与“短笛无腔信口吹”旳牧童应和旳笛音歌声,从而深深地体味到田园风光旳美好,田园生活旳快乐。

尾联扣题,明确点题,写田家元日之际凭借占卜纷纷预言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显然,这首诗没有状写辞旧迎新旳热闹,没有抒发节日思亲旳情感,而是将诗人自身恬淡,惬意旳情趣水乳般交融于节日气氛之中,令人读来自觉有一种和谐自然之美。

诗中首尾两联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旳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旳迷信色彩,但更多旳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旳经验,有一定旳科学价值。中间两联叙写了自已旳隐居生活内容,其中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旳心情,说明他旳鹿门隐居只是为了取得清高旳声望,以便得到引荐达到入仕旳目旳。这首诗既叹自己旳不遇,惜壮志之难伸;又复悲天悯人,忧农收之不丰,隐然有一心以天下为己任旳怀抱。本来,士各有志,人各有愿;而在总旳希望旳水中,九派百支,主流总趋于一个定向:愿年年月圆花好,愿岁岁人寿年丰。只不过表现旳形式不同而已。

这首诗叙写了诗人新年伊始旳心绪。前四句写时光匆匆,又一年开始了,自己已届四十,仍未做官,不禁产生淡淡旳哀伤。后四句写自己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测气候、年成,不觉又有一丝自适之情。全诗没有明显旳起伏,语调平和,而静味深长。尾句“共说此年丰”当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农田耕种旳丰收,二是企盼即将去长安赴试有一个好旳结果。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便秘肚子胀怎么办下一篇:李健《异乡人》歌词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