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基地申报材料(8篇)
1.教研基地申报材料 篇一
青海省环境保护厅纳家山绿化承包区
现状及今后发展思路简述
青海省环境保护厅纳家山绿化承包区总面积2570亩,在青海省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西宁市大南山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绿化区水、电、路设施已初具规模。经过20年的绿化,绿化覆盖率已达95%,栽种各类苗木940余万株, 绿化区绿化造林工作分别于2003、2007年通过青海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和西宁市大南山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工程指挥部的验收,已全面完成青海省南北山绿化目标任务。
青海省环境保护厅纳家山绿化承包区始终以“绿化大地,保护生态”为根本宗旨致力于荒山绿化,结合西宁特有的气候、地理环境,强调生态至上,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现已成为青海省环境保护厅系统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科研平台(基地)。
纳家山绿化区作为青藏高原地区唯一的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基地,立足于青海的基本省情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着眼于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实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立省战略。谋划并开展了一批生态建设项目和农村环保建设的科研项目。2009年,绿化区开展了裸露山体与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的实施,进行了高原珍稀植物物种引种保护试验和大型花灌木快速培育技术实验,并取得初步成就。
目前已经开展的项目有:
——与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做好沟通配合,建设和管理好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项目。
——整合绿化区大型花灌木栽培试验和孟达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引种两项工作,成立“高原珍稀植物引种栽培与城市生态恢复技术研究”课题组。
——与省农科院高原珍稀动植物研究所初步达成合作框架协议,绿化区在符合大南山整体发展规划的前提下,提供科研用地和基础设施,该研究所在为纳家山绿化工作提供林业专业指导的同时,开展“高原经济植物引种栽培”和“林下冷地经济菌类栽培”两项课题。同时,双方就高原城市生态恢复技术领域,合作申报科研课题。
下一步,绿化区计划在厅领导的支持下,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积极沟通,积极争取以下领域项目:
——青藏高原城市生态综合实验站建设项目。西宁市作为青藏高原区域性中心城市,开展城市生态综合实验研究工作,在青藏高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该站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相关研究、城市生态定点监测与相关研究以及人工生态修复技术相关研究。项目根据以上研究方向,进行课题设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试验、观测和研究工作。
——青藏高原农村牧区环保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综合国内外小型和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农村能源与节能技术、农牧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及其他适用环保技术,在纳家山建立集中试验和示范基地,促进我省农牧区环保工作。
——青藏高原环境保护宣教与培训基地项目。希望在省环保厅的支持下,借助“十二五”国家环保能力建设项目,建立大区域第一个综合性环保宣教和培训中心,在促进纳家山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服务青藏高原环保工作。
2.教研基地申报材料 篇二
——范家学校申报葫芦岛市教育科研基地材料
范家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先进教育理念和正确工作思想的指导下,以教科研工作为切入点,创造性地把学校整体发展与教科研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使原本教科研基础较为薄弱的学校,正在通过多种努力逐步走上科研兴校的良性发展道路。
一、树立“教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科研对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积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不仅有利于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教育科研会让人获得探究的精神和理论支撑的力量,忠于实践又超越实践,在实践中追求教育的理念;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会感到更高层次的充实,并乐于走上教学研究的幸福之路。首先成立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让学校的领导集体认识到到教育科研工作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学校实施教育科研“一把手”工程,把教育科研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和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提高理论修养和整体素质,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变。
二、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制度,保障教育科研顺利开展
完善的教科研机构和健全的教科研制度是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保障,学校为此作出了许多努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有2名负责人员,在工作中努力将一批善教学、懂理论的业务骨干组成科研小组,使学校的教育科研核心作用突现出来,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制定了教育科研工作人员职责,加强对他们的考核,考核与待遇挂钩,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学校还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学校建立教育科研奖励机制、会议制度(每
年一次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并列)、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制度,成立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小组。学校每学期对教师的教育科研进行量化考核,建立起教师教育科研档案。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规范了教育科研管理,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在教育科研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教师们在专业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欠缺,因此,都重视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培训。学校聘请专家学校老师进行专题讲座,还带领教师外出学习取经,由此带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的培训分师德、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教育科研四个系列,还建立了说课、听课制度、设立教师论坛、成立青年教师读书班、进行专题研讨等,对青年教师提出树“四心”(教育的事业心、育人的责任心、为人师表的自尊心、有所作为的上进心)、练“三功”(书法功、说话功、撰写功)、过“三关”(师德师风关、教材教法关、班级管理关)、争“三优”(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的要求。学校以研促训,学研结合,将校本培训与教育科研整合为一体。“教、学、研、培四位一体”的教师培训模式,有利于引导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把教育科研抓实、抓准、抓对路,不仅打破了教育科研的神秘感,而且让广大教师在研究中尝到了甜头,逐渐自觉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专业化水平。几年来,许多教师得益于教育科研,在专业上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市、县教学能手、德育先进工作者、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
四、贴近新课改开展教育科研,将科研与教研有机结合起来 教育科研并不深奥,它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实践证明,许多学校都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派生出科研课题,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立足新课改,开展教学研究,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学校将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小学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矫正研究》、《农村中学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矫正研究》作为学校科研工作 的主题,调查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的行为训练和归因训练,取得了显著效果。
五、理论联系实际,教育科研硕果累累
辛勤的耕耘终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校密切联系本校实际和新课程的要求开展扎扎实实的教育科研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
一批骄人的科研成果。我校近五年承担并结题四项葫芦岛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四项绥中县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现在还有两项辽宁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一项葫芦岛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五项绥中县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正在进行研究工作。我校教师在几年的时间里,撰写了多篇国家级、省级、市级论文,有些论文已经见诸报端。
3.教研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篇三
近三年来,本人一直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始终坚持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并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革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地探索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主持课题研究工作,教研成绩比较突出。
一、注重学习,努力提高教研素质。
本人一生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学习,总在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教研水平。曾多次随教育局领导到省市观摩学习,2011年10月20日至23日,与县教研室覃道炳主任一起参加了湖南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2012年10月21日至24日,在周泽树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常德市政治课竞赛活动。2012年4月和2010年5月两次参加了省级规划课题研讨会等。县里如果有大型的教研活动,我都会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参加,只要有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经验的教育教学研讨机会,我都不会放弃。除此之外,我还会读许多有关教育教研的业务书刊,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时代的脉搏,掌握教研的信息,与时俱进,努力地提升自身的教研素质。
二、勤于教研,成果突出。
本人一直勤于教研工作,在教学中熟练地驾驭教材,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驾驭课堂,结合先进的教育经验,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 “显性”学习化环境,关注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的构建,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教学效果达全县一流水平,教研成果比较突出。
1、教学比武和教研示范情况。
2012年10月参加常德市思想政治课教学优质课竞赛中,执教的《与友同行》一课,荣获二等奖。每学期都在教研组上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
2、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2010年8月参加湖南省第四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三优联评”活动评选中,《与友同行》一课的教学设计荣获省级一等奖,课件制作荣获省级二等奖。
3、教学案例与反思。
2012年4月在湖南省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中,《畅谈理想》一课的教学案例与反思,荣获省级一等奖。
4、教研论文。
①《让智慧之花绽放》在《教师》杂志2012年第六期上发表,并入选国家级出版大型教育文献《全国教育管理与实践创新探索》一书。
②2012年6月撰写的《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文,在湖南省第十二届学校心理教育学术年会上荣获一等奖。
③论文《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在《今日教育》2012年第五期上发表。
④2012年6月撰写的《如何让思想品德课 “活”起来》获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三等奖。
⑤2010年5月撰写的论文《师德修养是引领德育工作的旗帜》,在湖南省“十一五”规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5、课题研究。
①参与了中国教育学会课题《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辅导研究》的研究,2012年3月荣获一等奖。
②主持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师德修养与德育工作的关系研究》的研究。
6、辅导学生、老师及其它情况。
①指导学生杨潇的作品《书,是我的朋友》在2012年全县中小学读书活动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
②指导的学生涂悦在2011年“第三届全国儿童书信写作比赛”中荣获xx赛区小学组特等奖。
③多次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县级教研活动并指导闫碧庆、万志敏等到支教点送课下乡,2011年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④2012年获xx县教育局网络教研先进个人。
⑤2011年荣立三等功。
⑥2011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三、关注教研,支持教研。
我在从事第一线的教育教研工作的同时,也担负着部分的领导工作,在工作中,我始终把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放在首位,高度重视教育教研工作,尽力支持本校教职工的教育教研工作。2010年和2012年曾两次精心组织和带队到南北镇送课支教。2011年组织的支教送课下乡活动,得到所街乡中心学校的高度评价,送课的教师闫碧庆、万志敏等也成为我们学校树立的教研旗帜。
4.社区教育培训基地申报材料 篇四
一、基本情况
南门社区位于天柱县城南,占地面积约3。5平方公里,有居民5857户,16975人。社区有党总支一个,下设五个党支部,共有党员96人,辖区划分为10个片区,54个小区院落,各种组织机构健全。近年来,社区加强教育培训学习,结合当前开展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在职党员、驻社区企事业单位资源优势。丰富学习培训内容,创新学习培训形式,拓宽社区党员学习培训渠道,着力提高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二、主要做法
1、落实培训计划。成立南门社区党员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相继开展了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学习焦裕禄书记和文朝荣书记的先进事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主题教育,开设了南门社区“道德讲堂”,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干部定期学习制度,党员择岗践行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从根本上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使党员教育培训基本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2、注重实效,健全培训功能。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把几室合一为多媒体会议室供100人以上参加学习,与中国科协华硕集团共建华硕科普图书室,购买图书万余册,免费向市民开放。并制作了法律法规宣传展板24块,长期对党员群众进行学习宣传教育,社区购买了投影仪、电视机、功放机、电子琴、音箱、话筒等电教设备,完善了硬件设施的建设,按照贴近实际,突出特色,围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道德讲堂”作为和谐文明社区建设首抓任务。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
3、发挥基地培训的作用,社区每月11日-15日规定为各支部党员学习培训时间(即11日一支部,12日二支部,13日三支部,14日四支部,15日五支部)总支每季度组织一次全体党员、居民积极分子参加学习一次,协管员每月18日集中学习培训,义工每月20日集中学习培训,每月1日对计生协会会员、育龄妇女小组长集中培训学习,每星期一两委班子集中学习。县科协每半年到社区组织居民参加一次科普培训,行政组长、育龄妇女小组长、两委成员每月月底召开一次例会,以会代训,利用远程教育设备进行培训,开展个性化学习,以提升党员、干部、居民的文化素质。依托社区青年创业示范基地(联想电脑公司)输送社区致富青年能手到基地参加学习,由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辅导,传授技术。
4、开展送戏下乡活动。近年来社区文艺队分别到白市汶溪老年学校、石洞镇槐寨村老年学校、社学乡占溪村、邦洞镇“四月八”歌场,高酿凸洞“土王节”,蓝田镇“油菜花”开节等乡村开展文艺交流。
5、整合辖区资源优势。聘请了法律工作者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黄先文,政协副主席、镇党委书记杨光坤,副书记吴英广,信访局局长杨绍敏,司法局主任龙翠滔,组织部主任谭昧,民政局局长刘余超、副局长杨贤海,退休教师周尚登,龙艺师陈启华,退休干部杨天河,电力公司技术员等担任指导老师,讲解党章、党史、宗旨教育、道德讲堂、党建发展、服务管理、健康知识、实用技术等,每年共培训三十余次3000余人。
三、存在的问题
1、年轻党员下岗后外出务工,老弱病残党员多,出现党员集中培训学习难。
2、培训方式相对落后,规模不大,主要原因无经费开支,不能请专家讲座和组织党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
3、学用得不到发挥,学习培训实用技术单一。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培训,明确责任,根据上级的部署,做好党员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实施。
2、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把辖区在职党员列入,各支部,发挥他们的作用。
3、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随时保持与他们联系,通过上门走访,寄发资料的形式,让他们感受到“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建议设立外来人员流动党支部,让外来务工的党员能够参与本地党员参加学习,过好党的组织生活。自2006年以来,根据江西省三支一扶办公室布署,南丰县积极做好三支一扶大学生的接收安置工作。现将5年来的三支一扶工作经验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省市三支一扶办的要求和部署,我县成立了南丰县“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办公室,由县人事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长具体落实三支一扶工作。
5年来南丰县“三支一扶”计划数共为102人,县“三支一扶”办对入围的三支一扶大学生进行了政审考核,在考核中,有8人因各种原因自愿放弃,按时将政审考核结果上报市“三支一扶”办。根据省市要求,每年的8月中下旬,我县“三支一扶”办对三支一扶大学生进行了上岗前的培训。对他们进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他们了解党和国家有关农村基层工作特别是农业、教育、卫生、扶贫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以及拟服务单位和岗位的基本情况。三支一扶大学生于每年的9月1日正式到岗服务。
二、加强服务期间的管理
1.户口、人事档案管理。根据支教人员本人意愿,县“三支一扶”工作办公室为他们办理了落户手续,并保管人事档案,实行了免费人事代理服务。
2.日常管理。县人事部门和教育卫、卫生、农业、扶贫主管部门经常过问关心他们在基层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各服务单位为三支一扶大学生提供了必要的住宿、卫生等生活条件。对三支一扶大学生进行不定期考核,建立三支一扶大学生个人考核档案材料,将不定期考核结果作为服务期满考核的重要参考。
3.生活待遇和经费保障。县“三支一扶”工作办公室及时为他们向财政申请了生活、交通补贴,并按月足额予以发放,还由县财政承担统一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和住院医疗保险,使他们生活、工作有了保障。
三、进行了新春慰问及情况调研
根据市人事局文件要求和部署,我局会同县教育、卫生、农业、扶贫部门分管领导深入到大学生服务地,对支教大学生进行了走访慰问,送去了慰问金,并与服务单位领导及支教大学生座谈,了解他们在农村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服务单位对他们反映良好。半年来,支教大学生认真履行服务义务,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坚持出满勤,工作扎实肯干,均表现出大学生奉献农村、热爱工作的激情。
四、安置情况
2006年至2008年南丰县招募的43名三支一扶大学生中,有6名因未满服务期离开工作岗位,被视为自动放弃而未予考核,实际考核人数为38人,38人被确定为合格。
考核合格、可在服务地予以安置的38名“三支一扶”大学生中,有1人申请自谋职业,未予安置,其余37人(支教岗位24人,支农岗位5人,支医岗位4人,扶贫岗位4人)除支医岗位按规定安排在服务地我县的乡镇卫生院(均系差拨事业单位)就业外,其余都安置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县三支一扶办公室已会同有关部门办理接收安置手续,37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已到各安置单位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三支一扶”计划实施的第一年,省委、省政府仍将“三支一扶”计划列入人才工程和民生工程,我县计划招募15人,我县三支一扶办将加强管理,切实通过提高“三支一扶”大学生的素质和形象,进一步提升“三支一扶”对农村基层的贡献率。
一、基本情况
南门社区位于天柱县城南,占地面积约3。5平方公里,有居民5857户,16975人。社区有党总支一个,下设五个党支部,共有党员96人,辖区划分为10个片区,54个小区院落,各种组织机构健全。近年来,社区加强教育培训学习,结合当前开展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在职党员、驻社区企事业单位资源优势。丰富学习培训内容,创新学习培训形式,拓宽社区党员学习培训渠道,着力提高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二、主要做法
1、落实培训计划。成立南门社区党员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相继开展了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学习焦裕禄书记和文朝荣书记的先进事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主题教育,开设了南门社区“道德讲堂”,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干部定期学习制度,党员择岗践行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从根本上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使党员教育培训基本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2、注重实效,健全培训功能。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把几室合一为多媒体会议室供100人以上参加学习,与中国科协华硕集团共建华硕科普图书室,购买图书万余册,免费向市民开放。并制作了法律法规宣传展板24块,长期对党员群众进行学习宣传教育,社区购买了投影仪、电视机、功放机、电子琴、音箱、话筒等电教设备,完善了硬件设施的建设,按照贴近实际,突出特色,围绕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道德讲堂”作为和谐文明社区建设首抓任务。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
3、发挥基地培训的作用,社区每月11日-15日规定为各支部党员学习培训时间(即11日一支部,12日二支部,13日三支部,14日四支部,15日五支部)总支每季度组织一次全体党员、居民积极分子参加学习一次,协管员每月18日集中学习培训,义工每月20日集中学习培训,每月1日对计生协会会员、育龄妇女小组长集中培训学习,每星期一两委班子集中学习。县科协每半年到社区组织居民参加一次科普培训,行政组长、育龄妇女小组长、两委成员每月月底召开一次例会,以会代训,利用远程教育设备进行培训,开展个性化学习,以提升党员、干部、居民的文化素质。依托社区青年创业示范基地(联想电脑公司)输送社区致富青年能手到基地参加学习,由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辅导,传授技术。
4、开展送戏下乡活动。近年来社区文艺队分别到白市汶溪老年学校、石洞镇槐寨村老年学校、社学乡占溪村、邦洞镇“四月八”歌场,高酿凸洞“土王节”,蓝田镇“油菜花”开节等乡村开展文艺交流。
5、整合辖区资源优势。聘请了法律工作者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黄先文,政协副主席、镇党委书记杨光坤,副书记吴英广,信访局局长杨绍敏,司法局主任龙翠滔,组织部主任谭昧,民政局局长刘余超、副局长杨贤海,退休教师周尚登,龙艺师陈启华,退休干部杨天河,电力公司技术员等担任指导老师,讲解党章、党史、宗旨教育、道德讲堂、党建发展、服务管理、健康知识、实用技术等,每年共培训三十余次3000余人。
三、存在的问题
1、年轻党员下岗后外出务工,老弱病残党员多,出现党员集中培训学习难。
2、培训方式相对落后,规模不大,主要原因无经费开支,不能请专家讲座和组织党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
3、学用得不到发挥,学习培训实用技术单一。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培训,明确责任,根据上级的部署,做好党员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实施。
2、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把辖区在职党员列入,各支部,发挥他们的作用。
3、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随时保持与他们联系,通过上门走访,寄发资料的形式,让他们感受到“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建议设立外来人员流动党支部,让外来务工的党员能够参与本地党员参加学习,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零陵区位于湖南省南部,地处潇水、湘江交汇处,乃文明古邑、历史名城、文物大区,区域面积196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办事处,人口54.2万,是永州市经济、金融和文化、教育中心。零陵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品位精美。它集舜文化、柳文化、儒道文化、佛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之大成,形成了独树一帜且个性鲜明的中华文化奇葩——中国永州零陵文化。2009年以来,在零陵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省、市文化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零陵区以“文化强区”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重点,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齐头并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为零陵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领导,文化强区战略强势推进
文化建设不仅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的繁荣发展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为此,零陵区委、区政府切实加强领导、完善文化政策、加强组织协调等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文化强区”战略。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年来,零陵区委、区政府切实把文化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文化工作纳入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了全区财政预算,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了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做到既有工作计划,又有长远发展规划,目标清楚,任务明确,政策得力,措施有效。政府区长实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工作;区人大、区政协每年对全区文化工作特别是文化行政执法情况进行视察、监督。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和部署。特别是近年来,连续把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工作、开展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工程、文化惠民提升工程、乡镇文化站及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等作为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认真组织实施。
2、完善文化政策体系。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零陵区十二五文化发展纲要》,对文化人才队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做了全面部署,坚持“大文化、大项目、大产业、大发展”的思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把文化元素融入《永州市零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零陵区社会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永州市零陵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中心城市零陵区按照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予以规划和建设,确立了“青山、绿水、靓城”的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利用古文化文物资源发展中心城市旅游经济,参照《永州市旅游总体规划》制定了《零陵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同时,积极落实上级有关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文化强区”建设。
3、完善组织协调体制。为切实加强对全区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召开文化工作协调会议,进行全区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全区上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分工负责、人大政协监督支持、各部门齐抓共管、文化部门督促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4、强化文化工作考核。为督促全区文化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将文化建设纳入了对乡镇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定期进行考核,有力地保证了全区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投入,公共文化经费保障有力
公共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2009年以来,特别是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正式启动以来,零陵区的文化工作投入增速迅猛。
1、逐年加大财政文化投入。近3年来,我区文化事业费增幅均高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人均文化事业费高于本省平均水平。区财政投入近2亿元,向省、国家争取资金在1500万元以上。对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除人员工资外还拨给一定的业务费和公用经费,并且,每年以20%的幅度予以增加。
2、建立公共文化保障机制。区财政每年用于文化事业单位经费1500万元以上,其中人员经费700万元以上,文化机构人员(包含综合文化站管理人员)经费、业务经费和日常运行经费得到保障,全部列入预算并按时足额拨付到位。群众文化活动经费逐年递增,由原来的每年30万元递增至50余万元。图书工作经费由原来的每年5万元递增至30万元。对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免费开放的资金由区级财政配套资金予以足额配套,每年在10万元以上。对重大的文化工程实行区财政保障,如投资3000万元用于柳子街修缮,2000万元用于人民路文化街的修缮,500万元用于文庙修缮,400万元用于福寿亭、节孝亭修缮,400万元用于周家大院的保护规划和修缮方案的制作,200万元用于回龙塔、朝阳岩石刻、淡岩石刻等国保单位的保护规划和修缮方案的制作,200万元用于柳子景区愚溪的环境治理,100万元用于图书馆、文化馆改扩建等等。
3、确保文化项目配套资金。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争取省、市文化部门项目支持等方式,支持公共文化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近几年,用于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购置相关农家书屋设备等资金达1000万元。区人民政府对花鼓剧团、文化馆创作演出活动,实行创作演出补贴制。根据全区文化事业单位人才缺乏比较严重的状况,区财政每年阿安排文化事业单位一定数量的人才引进和培训经费,促进人才培养和素质提高。
4、鼓励社会赞助文化事业。区委、区政府出台捐赠税费减免惠等政策,取得显著成果。区人民政府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设立文化产业启动资金,有偿借贷,滚动使用,确保“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事业在资金和政策扶持上得到充分的保障。
三、吸聚人才,文化专业队伍日益壮大
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近年来,零陵区启动人才战略,同时把吸聚文化专业人才纳入战略规划,使全区文化人才不断壮大。
1、制定人才队伍发展规划。近年来,零陵区突出人才队伍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永州市零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零陵区十二五文化发展纲要》,《零陵区十二五人才队伍规划》等都提出了加强对文化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宏观上为全区中长期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微观上为我区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建设制定了步骤,努力打造一支规模适度、有特色、素质高、能力强的文化人才队伍。
2、健全文化管理人员队伍。一是区文化馆充分利用人才、设施、设备优势,加强对社区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每年举办2期文艺骨干培训班,每期培训20人,每期培训时间30天;培养出一批门类齐全、富有特色的群众文艺骨干队伍。每月举办一次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每年送文化下乡4次。二是全区16个乡镇(街道)配备专职文化站长,队伍稳定,100%的社区有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全区508家农家书屋均配置了文化管理员,全部将其纳入财政补贴范畴之内。三是建有群众文化队伍30余支,各类文艺骨干500余人。这些队伍对促进全区文化建设,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3、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为了更好地提高文化队伍的教育培训水平及文化素质,专门设立了人才培训专项经费。每年区文化馆、区图书馆等在职职工参加脱产培训不少于7天,社区、乡镇办事处文化站文化专干集中培训不少于5天。
4、优化专业人才队伍素质。近年来,专业人才队伍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多渠道培训,努力培养了一批拔尖的文化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和科技创新人才;确立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在职称评聘、成果评奖、工作考核等方面,打破学历和资历的界限,以创新能力、研究成果为主要衡量标准。区文化馆的文艺创作、音乐、舞蹈、美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区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专门人才,区文管所的考古发掘和古建保护专业人才,区柳宗元纪念馆的高素质讲解人才均有所增加,在专业结构、岗位结构、年龄结构上都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为文化人才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提高了文化队伍整体战斗力。
5、鼓励文化人才争取成绩。5年来,零陵区文学、绘画、歌曲、舞蹈、戏曲、小品等在各级比赛中获奖200余个,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文艺作品90余件,成绩名列永州市之首。其中歌曲《将进酒》和《乡下老妈》分别获得湖南省的最高文化奖项——省“五个一工程”奖,填补了全市的空白。
四、健全网络,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零陵区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打造全省知名文化品牌。近年来,零陵区图书馆充分发挥用永州市“中心图书馆”作用,不断加强管理,创新工作方法,争创全国一流服务水平,率先在全市开设了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服务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因工作成绩突出,近几年连续四届获得全省唯一的“国家一级(县级)图书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图书馆”、“全国文明图书馆”、“全省文明图书馆”等殊荣,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图书馆事业树立了一面旗帜;区文化馆开展服务群众、免费开放的政策,积极免费辅导各群众艺术团队,创作多部精品,获国家三级馆的殊荣;创建了柳子庙、图书馆两个“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柳子庙“廉政文化基地”;创建了珠山、石岩头两个全省“百强文化站”和黄田铺全省“百优艺术之乡”。
2、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一是全区16个乡镇(街道)全部按照国家和省标准要求建立了300平米以上综合文化站(内设活动室,放影室,图书室),实现了综合文化站建有率100%。综合文化站独立设置,配有专职的管理人员,配置了图书、电脑、音频设备等。二是完成了全区508家农家书屋的建设,每个行政村(社区)都建设一个2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室,内设活动室、放映室、图书室(农家书屋)达到每个行政村都有文化活动阵地的要求,建起了集思想教育、科技普及、信息传递、图书阅览、文化娱乐、村级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规范化农村文化大院和文化活动室,常年免费向居民开放,常年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科普教育,成为群众的精神乐园。截止到目前,零陵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为288774平方米,平均每万人拥有的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为5327.9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积极统筹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和党员、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的规划建设,实现了相关设施的综合利用和共建共享。目前,零陵区已形成了以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区直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龙头,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枢纽,以农家书屋为基础的多层次、多体制的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五、强化基层,群众文化权益得到保障
在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零陵区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大力开展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1、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0年完成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零陵分中心的建设,实现开放。零陵区共享工程基层网点504家已全部建设完成并正常运行。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配置了专门的服务器、防火墙、电脑、卫星接收器等设施。每年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全年运行经费为区图书馆6万元。每个基层网点运行经费为1000元。
2、大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近年来,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每年都列入政府为群众所办实事,平均每年送电影下乡6300多场次。
3、尽力解决群众看书难问题。近年来,零陵区大力建设农家书屋、综合文化站等项目,为全区508个农家书屋均配置了图书、杂志、报刊等书籍,区图书馆全年365天对外开放,每年图书入藏数量达到3000册,年外借册次达10万册次,每年送图书下乡进社区4次,举办读者服务活动4次,读者满意率达到90%以上,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广大群众看书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4、深入开展文艺演出进村活动。每年举办专业剧团演出、演艺惠民、高雅艺术鉴赏、演出达到200场次以上,每年送戏下乡村进社区演出60场次以上。同时也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
六、加强服务,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工作扎根于群众,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区通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群众参与度高的文化活动,促进了全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1、发挥阵地优势,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区图书馆、区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常年免费向群众开放。区文化馆将免费开放和辅导培训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专业人才资源,积极组织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器乐的业务人员开展辅导培训和免费开放服务。2011年接纳群众800余人,受训人员达400余人,为机关、学校、部队、企业等单位开展免费培训20余次,受训人员200余人,免费培训组建了两支锣鼓队,一支合唱队等等;2012年开设美术培训班2期,舞蹈培训班4期,零陵渔鼓培训班2期,外出培训60余次,共接纳群众600余人,组织学员展示演出2次;2013年就为格格健身队、老年大学等提供免费开放服务80余次,接纳群众近千人;免费舞蹈培训360人次,免费美术培训97人次,免费器乐培训46人次,组织业务人员深入乡镇、社区、单位进行免费辅导40余次,真正实现了免费开放零门槛进入,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受到了热烈欢迎。选送3名舞蹈专业人员参加了永州市“湖南省原创广场舞”首期教练员培训班,丰富了辅导培训的内容,为免费开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区图书馆完成了文献资源数据自动化建设,建立了零陵区图书馆网站,实现了网上在线咨询,预约借书、续借图书等功能。开展“你读书、我买单”活动,得到读者充分肯定。即读者在图书馆借书时,如没有个人所需的文献资料,读者可以告诉工作人员,由区图书馆适时安排统一购买,再借于读者。“世界读书日”、“读书服务宣传周”、“青少年暑期读书”等活动,均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2011年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当年接待读者15万余人次,书刊流通12万余册次,多媒体室播放各类教育片近200部。2012年图书馆共接待阅览、上机人数达139506人次,图书外借140096册,多媒体室播放各类教育片72部,为永州特殊学校援建一个图书室,捐赠各类图书128册次。2013年共接待借阅人数147640人次,借阅册次128244册,多媒体放影各类影片86部,电子阅览室上机人数2260人次。
2、突出老有所乐,加强老年文化建设。零陵区建成了区老年大学,教学楼四层楼,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设置专门办公室,安排退休副处级以上干部5人从事管理工作,聘任兼职教师15人,后备教师8人。区政府从财政投入600万元专项经费建设老年大学、装修校舍、配置教学设备和解决必要的办公经费,老年大学教学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开设书法、绘画、音乐、拳剑扇、民族舞、交谊舞、丝带绣、中西医保健、生活保健、时事政治等10多个专业课程,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老年教学路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书法、绘画班学员作品在省市展出100多件,丝带绣200多件,诗歌375首在市级以上诗词刊物上发表,还有4名学员的作品编印成书。老年大学还成立了零陵区老年大学艺术团,设有舞蹈队,歌咏队,戏曲队,器乐队,拳剑队等五个表演队,团员70余人,经常参加五一、十一等活动庆典。
3、实施花朵工程,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零陵区制定了《零陵区十二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做到了有规划有部署有措施;积极开展少儿艺术免费辅导与培训;加强网吧、游戏厅、娱乐场所等文化市场管理,严禁未成年人入内,共同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4、打造文化品牌,活跃和净化文艺舞台。一是为繁荣零陵区文化事业,促进零陵区文化产业发展,净化全区文艺演出市场,2010年零陵区整合了区文化系统内现有文艺资源,汲取外部文艺人才加盟,组建零陵文化艺术团,为摸索文化系统有关单位的体制改革路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二是区花鼓戏剧团每年送戏下乡200多场,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商业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节日文化以及图书宣传一条街、图书征文演讲等活动经常开展,城乡累计200余场次。四是文艺轻骑队进村入乡、与社区联合、与企业联姻,演出600多场次。五是“月月乐”广场文化活动主题突出,场面热烈,影响深远,效果明显,将全区广场文化和社区文化活动推向了深入,在全省造成广泛影响,被省文化厅授予“广场文化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六是利用重大节日,适时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每年全区组织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5次以上。
七、规范管理,各类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2009年以来,零陵区始终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方针,加大市场管理和培育力度,促进了全区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全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机构健全,队伍专业。为了更好的对文化市场进行监管,撤销了区文化稽查大队,成立永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零陵分局,专门负责文化市场的执法与监督,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编制、人员、经费均落实到位,工作全面走上正轨。
2、规范许可,文明执法。零陵区文化局建立了完善的行政审批制度和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规章制度,审批程序和执法行为规范。结合“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和“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周”活动,积极开展对市民与经营业者的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加强音像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盗版音像制品,对一批违法违规经营严重的音像店责令停业整顿,形成严查严打的高压态势。
3、审批规范,程序公开。所有行政审批、审核、年检事项全部纳入了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窗口集中办理,办理程序、条件、法律依据等全部输入中心电子系统向社会公开,同时严格实行限时办结、文明执法的制度,极大方便了群众。
4、严格监管,专项治理。确定了工作重心,强化文化市场的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以“扫黄打非”和网吧专项整治为重点,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文化市场检查标准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加大力度,强化管理。突出打击黑网吧,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鼓励压减小、乱、差,整合资源,实行重组,网吧数量从2009年的108家整合压缩到2013年的60家,从而提高网吧规模和抗风险能力,规范网吧管理。
5、消防安防,死守严防。零陵区把消防安全达标作为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项目行政审批的前置必要条件,实现了源头治理。近年来,对文化娱乐市场安全工作严防死守,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当即处理,现场排除,确保我区在全国文化市场事故频发形势下,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规范化管理,促进了全区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至目前,一个多门类、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
八、精心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零陵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也日益壮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其发展保驾护航。
1、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区委、区政府将文化产业纳入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重点,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将其列于重要工作日程。《永州市零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零陵区十二五文化发展纲要》,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制定了规划,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并做到责任明确,分工统筹。
2、文化产业具备一定规模。一是创办了异蛇酒文化产业基地。计划总投资2.6亿元建设“湖南省永州市异蛇生态旅游区”,现已投资超过6000万元,主要用于修建柳宗元异蛇文化广场、酒文化园、野生异蛇谷、异蛇科普馆、游客服务中心、道路园林绿化等。二是各大景区建设全面铺开。计划投资30亿元的东山景区,现已投入近5亿元资金完成拆迁、环境整治和文庙、福寿亭等景点的修缮。柳子景区争取到国家文物专项资金782万元,修建了柳子庙消防通道,完成了院内外环境整治及其环境绿化工程;柳子街、人民路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整治基本完成;柳子景区创4a景区已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审;萍岛生态文化园第一期建设已完成,萍洲书院开始对外开放,现正在进行景区第二、三期工程建设;何仙姑景区建设已纳入《永州市零陵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启动了涧岩头周家大院古建筑群修缮;异蛇山庄已完成柳文化广场和游客接待中心建设,打造特色旅游景区和旅游观光企业。
3、打造了一些历史文化品牌。依托零陵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近几年来,零陵区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打造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品牌。一是打造柳文化品牌。这是零陵区文化产业的亮点,通过对柳文化的深度研究,以及柳子景区的开发和利用,打造了具有较强实力的中国“柳文化”研究基地,并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和经济价值。二是名村和国保品牌。借助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契机,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家大院古建筑群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打造历史文化名村和国保品牌。目前保护规划和修缮方案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并争取了国家文保资金的部分支持。三是培育规范古玩市场。近年来,零陵区古玩市场在自发地不断壮大,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零陵区多次召开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培训会和各类协商会、座谈会,使古玩市场不断壮大和规范,据初步统计,从业店家在60家以上,从业人员近200人,古玩品达数万件,已成为湖南省继长沙市后的第二大古玩市场。
4、优化了文化产业投资环境。零陵区积极扩展文化产业融资渠道,文化产业与金融开展合作,深化文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创造性、灵活性地运用政策,对文化产业企业真正做到高效、优质、便捷服务,促进转移企业落地生根,成长壮大。加大对本土文化产业企业扶持力度,提供同等优惠、扶持、激励政策,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全面推行文化政务公开,深入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整治活动,对影响发展环境的部门和人员,严格追究贯任,真正做到在发展理念、服务环境上与发达地区无缝对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扶持中小微型文化企业发展。
九、措施得力,保护文化遗产扎实有效
零陵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对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的推动与深入,零陵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全省瞩目的成绩。
1、大力宣传法律法规,认真落实法律法规。零陵区在每个“文化遗产宣传日”举办一台文艺演出,专题宣传零陵区的文化遗产,提高群众对零陵文化遗产的感知度。编印《零陵区文化遗产宣传册》,将全区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级非遗保护项目的简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主要内容编入其中,分发给群众,提高群众对零陵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在大力宣传的基础上,零陵区认真执行落实《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永州市零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文化发展纲要》,起草了《永州市文物保护办法》、《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等文件提交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实施。
2、加大文化财政投入,突破遗产保护瓶颈。近年来,零陵区政府都把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全区国民经济发展增长速度逐年增加文物保护业务经费,由原来每年数百万元增至每年数千万元,围绕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采取清家底、提档次、编规划、重保护、强传承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2013年12月《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通过了省里的评审,同时名城的申报文本进一步得到充实。
①清家底。普查文物点336处,编印成书《零陵区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汇编》;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11个;对城内95处历史建筑进行了清理、测绘、公布。
②提档次。成功申报廻龙塔、涧岩头周家大院古建筑群、零陵文武双庙、朝阳岩石刻、淡岩石刻5处文保单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区现拥有“国保”单位6处,位居全市之首。蒋家大院、望子岗遗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零陵渔鼓已成功申报省级非遗名录,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③编规划。编制出台了《永州市零陵区文化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其它具体项目的保护规划和修缮方案也纷纷制作、出台。譬如,《柳子庙维修方案》、《零陵文庙维修方案》已通过评审。《周家大院保护与利用规划》已制作完成,其中子岩府的修缮方案已经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并争取到国家的文保专项补助经费400万元,启动了修缮工程;柳子庙争取国家文保专项资金782万元,启动了保护和修缮工程;回龙塔的保护规划和修缮方案也通过了省里评审,即将上报国家文物局。周家大院的四大家院和老院子的修缮方案正在制作中。朝阳岩石刻和淡岩石刻的保护规划和修缮方案制作也已启动。
④重保护。三年来,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立足深厚的文化资源,修建了柳子庙消防通道,完成了院内外环境整治及其环境绿化工程;实施柳子街、人民路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整治;完成柳子庙、文庙、武庙、朝阳岩篆石亭、香零山观音阁、张浚故居节孝亭、福寿亭、柳子街古民居等文物古迹维修;开展了柳宗元“八愚”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确定了八愚准确位置及保护范围,完成八愚红线图界定初稿,拟定了柳宗元《八记》、“八愚”捆绑申报国家级大遗址大保护建设项目的工作方案;配合东山景区、何仙姑景区建设,对武庙大成殿周边及周家大院老院子、黑门楼历年来被损毁的部分建筑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对城区内47处文物“四有”工作进行了全面清理和补充;对城区内95处历史建筑进行了挂牌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突出地方特色,完成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零陵渔鼓保护单位资质认定工作,整理柳宗元祭祀、异蛇鞭酒酿泡技艺、长瓦烧造技艺、零陵民间传统雕塑技艺、李氏正骨术等9个项目的基本资料,申报市级非遗名录项目;完成零陵渔鼓申报文字资料,并录制了申报专题片上报省文化厅,与祁东渔鼓、九澧渔鼓捆绑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⑤强传承。主要以零陵特色文化,包括零陵花鼓戏、零陵渔鼓、零陵山歌、柳文化、怀素书艺等为主要项目,上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个及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个;同时采取向上争资,财政补助等办法筹集资金,与本地院校联合举办传习班,让有这方面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免费接受零陵花鼓戏、零陵渔鼓等专业培训。另外千方百计挤出经费,确定和申报非物项目传承人,让传承人专心研究非物项目,挖掘整理项目剧本,定期到传习班授课,到公共文化广场展演,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传承。
⑥保安全。全区建立健全了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巡查制度,自区文物管理所到乡镇文化站对辖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分级、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并建立巡查台账,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全区文物部门干部职工尽职尽责,每全天候安排专人值班,近5年来未发生一起不可移动文物被破坏、损毁的责任事故;未发生馆藏文物或考古工地文物被盗、丢失、损毁等安全责任事故。
十、落实精神,文化体制改革成功圆满
为贯切落实国家政策和省、市、区各级政府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零陵区积极稳妥地制定了改革方案,启动了各项文化体制改革程序,取得圆满成功。
1、完成零陵区花鼓戏剧团改革。按照中央、省、市有关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文件精神,对剧团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明确了改革的思路,制定了详细的改革方案,多层多番召开会议,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让演艺事业走市场化道路,从而激化生产力的活力,圆满完成了改革任务。
2、完成区文化行政部门的改革。撤销了原零陵区文化稽查大队,成立永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零陵分局,并移交市里管理,实现了文化市场审批与执法分离,从而提高了审批质量和执法水平。
3、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改革。2012年11月,全区12个乡镇、4个办事处综合文化站的改革纳入零陵区乡镇(办事处)综合改革同步进行。到2013年元月改革圆满完成,解决了乡镇综合文化站辅导员、文化专干的养老保险问题,将文化站、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待遇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之内,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基层文化工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4、完成区电影放映发行公司改革。按照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要求,撤销电影放映发行公司,成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电影放映管理站,对原电影公司的公产、私产进行了整合,对职工劳动力资源进行了重组,实现全员上岗,改革工作体制,提高了工作效率。
十一、加强交流,文化贸易互动成效良好
近年来,零陵区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改革,扩大文化开放的政策,高度文化对外交流工作,在文化对外及对港澳台开展互动活动和文化贸易上取得良好成效。
1、配备专门人员,保障工作经费。为大力推进对外文化交流,提高文化元素对经济社会的催化作用,零陵区在区委系统设立外宣办、台办,在政府系统设立文化局、旅游侨务外事局,并设立侨联等群众组织;同时把各工作机构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零陵区有海外侨胞2000余人,归侨侨眷1万余人。维护广大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工作量大、任务重、专业知识化程度要求高。2012年5月,应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的要求,区侨联与湖南宗元律师事务所合作,设立归侨侨眷法律顾问处,并聘请该律师事务所卿敬楷律师为区侨联常年法律顾问,以弥补区委、区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的工作机能不足。
2、开展交流活动,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零陵区千方百计进行外宣、外引,每年开展多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较为典型的有2010年10月12日,第五届国际柳宗元学术研讨会在永州是零陵区隆重举行。来自新加坡、韩国、日本和台湾,香港及内地近140余名专家学者聚会永州柳子庙,公祭“一代宗师”柳宗元,中国柳宗元学会会长孙倡武参加。活动增强了柳宗元在世界上的影响力。2012年12月19日,“中国·永州阳明山文化研讨会”在零陵古城召开。湖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万里,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宗教与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杜寒风,国际大学教授孙兴彻等国内外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收到学术论文23篇。2013年4月,邀请东盟五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参观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子庙。参赞们希望永州不仅在商业上与东盟对接,也希望永州加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打造精品旅游景区,与东盟也形成旅游产业的对接。2013年12月28日,零陵区组织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开展《我为零陵腾飞献一计》征文竞赛活动。参观零陵区重点项目建设,举办《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法律知识讲座。12月29日开展阳明山重踏红军足迹、共建美丽零陵,“零陵•共同的家园”潇湘行活动。海外侨胞、归侨侨眷代表欢聚一起,共迎新年,畅叙友情,共话发展。所有这些活动促进了永州与海外及港澳台的经济、文化合作。
5.优秀教研组申报材料 篇五
--------涉县原曲中学理化生教研组
原曲中学理化生教研组是拥有一批爱岗敬业、能独立处理教材和娴熟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具有较好教学素质的一个人才济济的团队,也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全组共十名教师,既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又有开拓创新的中年教师,各种性格的我们聚集在一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着„„经过几个学期的磨合,团队的各成员扬众人之长,弃个人之短,形成了团结、互助、和谐的团队氛围,每位成员都能本着“勤学、善思、细研、实干”的准则,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从几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学校职责——监管有力
1、政策保障:
在牛海昌校长的带领下,原曲中学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和教研组建设,学校不断规范教学流程管理,强化教研活动,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原则,将“师德好,能力强,有作为”的教师推荐为校教研组长,2、过程监控:
我们学校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以学校总体教学工作为依据,以提高教研质量和教学质量为目标,特别制定了教研组的相关工作制度,经每位教师学习和大组讨论通过,从备课、听课、上课、作业、辅导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定期进行一定的检查和督促,都做好了详细地记录。
二、常规管理——践行有序
1、教研常规:
经过主管教学申舟顺校长、江永志主任的悉心指导,在教研组长赵海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组制定了一整套教研活动制度:首先,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分别制定教研活动计划。每学期第一周,召开一次大组会议,规定每周开展备课活动。其次我们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观摩课、研讨课,探索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推动教改。再次,要求各位教师要参与课题活动,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我们教研组及时做好检查、督促、考核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2、工作落实:
我们教研组每次活动都有方案、有过程、有研讨、有反思、有记录,我们能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认真落实教学工作计划,贯彻落实学科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评价、课外辅导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
每次听课,我们总会及时走进办公室,急切地交流本节课发现的问题、研究处理问题的方法;接着开始讨论下一次的教学内容,每次的教研活动中,认真学习别的老师的优点,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三、队伍建设——精诚合作
1、组长引领:
组长——赵海明老师,从教17年,是我校的骨干和优秀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兢兢业业为教研组服务,也踏踏实实地参与学校的教学实践研究工作。赵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当然也是充满了智慧,他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了家长、学生的好评。赵老师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富有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赞赏和全组教师的普遍认同。
2、组员素质:
我校理化生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奋进、敬业热情、善于钻研、学术气氛浓厚的集体。现有理化生教师十名,平均年龄30岁,其中1人中学高级职称,100%达到本科学历以上,整体发展水平均衡。并有数名年轻能干的青年教师,使本组时时刻刻具有蓬勃向上的朝气。
本组全体教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涌现了一批素质好,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教师。教研组内有1名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多名教师积极参加教师在职培训和高层次学历进修。
3、组内氛围:
理化生教研组在牛海昌校长的深入领导下,在组长赵海明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有秩序、有计划地开展了实践课的研讨。每次教学实践活动,大家共同开动脑筋,分工合作,有的老师主动承担上网查阅资料,会电脑制作的老师主动承担媒体制作,有的积极动脑教学设计,还有的准备教具,每个人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工作,大家团结协作,一个人的课就是大家的课,一个老师上课大家共同研讨,俨然成为了一个大家。
四、功能发挥——辐射引领
1、合作研修
每学期,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我们教研组秉承合作研修,阶段性地组织教师开展“聚焦课堂,查找问题”等各种专题教学研修活动,积极为教师搭建平等对话、交流研讨的平台,引导教师定期总结交流,回味反思,把自己在新课堂教学中独特的亮点和教学的创造点一一展示给大家,成果共享,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研修的过程中,老师们不断体会到合作所带来的成就感,也逐步转化为自发、自觉的合作行为,形成教研合力,渐进式地提升了学校的教研文化品位。
2、区域辐射
在2010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的副主编潘紫千老师,来到我校莅临指导,专门指导了我组刘同霞老师的课。全组成员参加教研,并认真学习了潘老师指出的不足之处,使我们组的所有成员都受益匪浅。我组成员除了积极参加校内的教研活动以外,也积极响应和参与了县级等以上区域性的教学研讨和交流展示活动。我组以新课程实施下的校本研训为载体,以课题案例研究为突破口,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以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活动为主阵地,形成互补、竞争、发展的新型协作关系。我们有多位教师获得了县级以上的相关奖项。
组长赵海明老师在2010年、2011年考核优秀,获得县政府嘉奖,同年曾辅导同组刘同霞老师在邯郸市组织的说课比赛中获得市级一等奖,教具《短路演示与报警》获得县级一等奖;2011年在市教育局提出的“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中获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更在2012年获得“县百名优秀教师”的称号。
姚海保老师在2008年撰写的生物教学论文《探究香烟浸出液对水蚤影响的研究报告》,发表在省教育厅举办的《实践教学与装备》教学杂志上,并获得一等奖;课件《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在邯郸市优秀计算机辅助教学评选活动中荣获市级二等奖;教具《耗氧量容量仪》被评为县二等奖。刘同霞老师在获得过邯郸市说课、优质课一等奖,同时获县政府嘉奖;并参加了2011年的国培计划,被评为优秀学员,获县级“职业技术能手”称号。陈晓旭老师获得过县政府“双百工程”师德标兵的荣誉称号,并在《学周刊》上发表过《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的论文。李海霞老师在《新天地》、《中华少年》、《河北教育教学论坛》上发表过五篇论文,在讲课比赛中获取多次二等奖,还被评为邯郸市优秀选手荣誉称号。刘朝阳老师参加工作十几年,连续担任初三理化生教师,并取得优异成绩。在2008到2009年连续参加邯郸市骨干教师培训,并获得优秀学员的称号。姚志龙老师任教九年来,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团支书、校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等称号。张肖雄老师任教四年不断进取,2011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积极带领学生参加科技节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姚歌老师年轻有活力,课堂生动有趣,在2010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贺彦阳踏实苦干,认真负责,在2010年学科整合优质课的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张肖雄老师和贺彦阳老师在2012年科技节“青少年航空模型”比赛中在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理化生教研组力求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继续发扬我们原曲中学“求索、实践、博学、创新”的教风,努力为涉县的教育教学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五、展望未来——彰显风采
1、教学特色:
我组逐渐形成了具有良好的教学特色,在学生中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我们的老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充分表达自己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的评价也应该关注教师的教学特色,为教师的发展服好务,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让所有的教师教学特色更加鲜明、更加绚丽多彩。
2、教研模式:
我们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模块化教研活动,本着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的原则,通过多种方法使我们的理化生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研究,使教师在科研方面得到促进,通过课题的研究过程使我们的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转变。深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涌现一批研究型的教师,专家型的教师,我们的教师也会向专业化进程更进一步。
3、生本课程:
我们注重生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体现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以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并促进其发展。因此,我组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身及身边的教育资源,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系列生本课程。
我们所做的,其实是踏踏实实、普普通通的每天周而复始的工作,但只要是为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甘愿不断积极地探索。目前,我们所做的可能还不够扎实,事实上,只要我们有决心,什么都不能阻拦我们的。下一阶段,我们将切实以新理念为指引,努力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研讨。
6.1申报市级科普教育基地材料目录 篇六
1.怀远一中申报市级科普教育基地报告 2.市级科普教育基地申报书
3.申报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基本情况登记表 4.怀远一中科普人员基本情况表
5.怀远一中科普工作管理制度(包括怀远一中2013年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怀远一中2014年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怀远一中2015年科普工作领导小组)6.怀远一中科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7.怀远一中2015学科普教育工作计划
7.英语特色教研组申报材料 篇七
我们的英语教研组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刻苦钻研教学理论,积极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英语教研组为党的教育事业,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敬业、乐业、专业地工作着。全组都是女教师,但工作干劲不让须眉,全组教师有6人担任班主任,3人担任年级组长,1人担任副班主任,她们工作责任心强,在教研组长的带动下,全组上下发挥了集体的力量,形成了积极向上,勇于探索、无私奉献、工作扎实、教风严谨、团结协作、敢于争先组室风气,同伴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岗位立功,基本符合“区特色教研组”条件。
崇尚学习是开展工作的基石包括信息的真假与建议,如何反馈问题:如果你有任何问题。请与我联系,问题我会第一时间解答,给你最满意的回复我们英语教研组的学习活动坚持做到细水长流,常抓不懈。
1、老师们在每学期开学初学习新课标,使自己明确《英语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明确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的意图,做到整体把握,有的放矢;还要求老师们以备课组为单位结合本年级本班的实际,以及存在的问题,有重点的进行学习,并重视学后的运用。
2、为保证新课程标准和二期课改精神的进一步落实,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从而实现提前更新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打好基础,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老师们积极参加了各类培训、讲座或报告会,如职训、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研究生课程班学习、计算机培训、上海市初三英语讲座、上海市英语教学改革报告会等等,广泛汲取有益信息,他山之玉,用以攻石。
3、按照学校要求,各个年级分别以备课组为主阵地,充分发挥备课组长的作用,由他们组织本组教师一起研究,探讨oxford教材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学生现状,研究教学中主观的新问题,通过备课组、教研组和学校的听评课活动来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如:年轻教师刘晏燕所开的区级展示课,张英、陈干老师区级公开课,特点是生动形象,信息密,课量大,参与面广,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在完成任务中学习语言,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受到了受到了区教研室、听课老师的好评。
致力和谐是合作互助的关键
在全党、全民积极投身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英语组的老师们没有忘记自己应承担的时代责任,也积极地投身于创建优秀集体的实践中。
2、遵纪守法是团结和谐组室的重要前提。英语组老师法制观念强,办事有原则,这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他们确实争当遵纪守法的模范。
3、教研组长凝聚力强是创建团结和谐组室的有利条件。英语教研组长张英老师多年来与人为善、身先士卒,任劳任怨,顾大体识大局,能以自己的发展促进组室其他人员的共同发展,以自己的进步促进组室其他人员协同进步。
现在英语组有良好的人际氛围,老师们关系融洽,和睦相处,成为一个团结和谐的小乐园。组内哪位老师家中有事,或者哪位老师生病,他们都能嘘寒问暖,出谋划策,还自发上门慰问。老师们不仅能够对组室内病、难、忧的同志关心备至,乐于帮助,还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献爱心活动。
岗位立功是教书育人的追求
英语教研组在组长张英老师的带领下,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重视规范日常学习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学风的树立;她们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如常规的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教研组活动、进行探究性课程的研讨等),且有一定成果;她们积极投身于二期课改,自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自身教法以及学生学法,促进本职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为他们自己赢得荣誉,也为学校赢得荣誉。
1、历年来,张英、陈干、朱勤芳、陆春红所任教的初三毕业班中考成绩,均超区平均,受到区教研室教研员的好评。
2、张英、朱勤芳老师被评为“奉贤区优秀骨干教师”;陆春红被评为“奉贤区优秀青年教师”。
3、张英、朱勤芳、卫英等老师多次获得行政记功,记大功奖励;朱勤芳老师所带班级被评为市先进集体,张英、陆春红、陈干老师所带班级被评为区级先进班集体。
4、青年教师刘晏燕参加区举行的青年教师才艺比赛,获得区二等奖。
“pham Van”in the English Dictionary interpreted as a model essay5、张英老师辅导的学生高嘉诚、张赟恺获区三等奖。
Any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shall not be reproduced, warning: not the Chinese Fan Literature agree.That will study, submitted in writing to review needs for reprint.朱勤芳老师辅导的学生张琪、徐蓓获区三等奖。陈干老师辅导的学生潘诗蕾获区三等奖。
卫英、陆春红老师辅导的学生获区三等奖。
我们英语教研组XX年、XX年二次被评为区文明组室。05~XX被评为奉贤区三八红旗集体。
05~XX被评为奉贤区文明班组等。
总之我们组取得的成绩是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其他组室老师的鼎力相助,全体教师的努力工作。在今后工作中,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落实全年级分阶段教学目标,缩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差异,力争使他们均衡发展,加强初三毕业班工作的研究,提高毕业生优秀率和合格率。
1 28.银川三中申报先进教研学校材料 篇八
银川三中是第一批国家级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单位,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实验校、自治区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基地,自治区网络教研试点学校、自治区新课标教材教学研究实验示范基地、银川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实验学校、银川市中学教育质量优质化工程项目学校、兴庆区示范校、兴庆区校本教研语文、地理学科基地学校。历任校长致力于对先进办学理念的追求,传承了具有三中特色的教学模式,积淀了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银川三中独特的教学风格,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整体素质
学校在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多次开展素质教育大讨论活动,使全体教师达成共识: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学校还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打造名师工程,培养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立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档案,并在全体教工会上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交流学习,一张张获奖证书、一份份教学设计、一篇篇教后反思以及校长的寄语,记录了全体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历程。同时学校还有目标、有计划地培养教研骨干力量,学科带头人,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教研骨干队伍,目前学校有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自治区级骨干教师6人,银川市级骨干教师6人,兴庆区级骨干教师19人,他们在校本教研、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了专业引领的作用,提升了学校教科研水平。
“专家论坛”的创立是我校加强校本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校加强对教师师德教育、教育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学校曾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到校作关于师德、研究性学习、新课改、教师健康心理等方面的报告。邀请银川市教科所王伟光所长作了有关新课改的报告。
请宁夏大学教授杨庆余为全体老师进行了“课改中教师角色转变”的系列讲座。
邀请国家教育部校长培训班、华东师范大学的吴博士作《教育多元智能的发展》的报告。
请自治区教研室副主任夏正建解读自治区二期课堂质量工程方案。
请自治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李敬启老师讲如何听课评课。
请银川一中戴冰青校长作关于课程改革的报告。
请唐徕回中的段江淮老师进行师德讲座。
请宁夏大学的朱爱农教授进行新《义务教育法》的讲解。
请自治区督导室主任靳伟才做“知识经济与教师角色”的报告。
“教师论坛”是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校本培训的重要工程之一。教师论坛分别以“班主任工作”、“新课改经验交流”、“外出学习汇报”、“课题研究”“读书心得”“教育叙事”等内容为主题。2003年以来教师论坛达80多人次,占一线教师的80 %,推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我校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定期组织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物理、体育组的教师赴上海、北京、广州、昆明、青岛、福州、南昌、长沙、杭州、西安、大连、乌海、乌鲁木齐等地,观摩优质课,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理念,用以指导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全校90 %的教师到外地学习过。近年来学校还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潜能得到释放,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的天性也得到自由发展,学生的各类竞赛也频频获奖,其它活动也在国际和全国比赛中展露头角,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荣获了“全国第四届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008年)、“自治区网络教研先进集体”(2008年)、“银川市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先进集体”(2004年)、“银川市教科研先进集体”(2008年)、“银川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2008年)、“兴庆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等殊荣,数学教研组2005年、2007年两次被银川市教科所评为校本教研先进集体,刘胜林校长也被评为银川市“十佳校长”,教师的论文、课件在评比中获奖不计其数,6位教师在全国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一位获二等奖,位教师获自治区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位获二等奖,位获银川市优质课一等奖。录像课。2004年白敬儒老师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先进个人,秦红老师被自治区地理学会授予“全区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称号。2007年李梅荣老师被全国中语会评为“全国语文优秀教师”,何以蕾老师被全国中语会评为先进工作者。2008年任向琴老师获得全国“优秀教研个人”的光荣称号,何以蕾老师荣获全国“优秀教研个工作者”的光荣称号。银川三中的办学也得到社会与家长的广泛认可。
二、坚持科研兴校,突出办学特色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教科研工作,为了保证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形成了有效地工作机制。如《银川三中教科研制度》、《银川三中校本教研制度》、《银川三中听课、评课制度》、《银川三中课堂教学要求》、《银川三中教学精细化管理方案》、《银川三中教研组、备课组考核制度》、《银川三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制度》、《银川三中青蓝工程方案》、《银川三中骨干教师职责及培养考核条例》、《银川三中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银川三中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等。
2、多年来学校积极主动承担各类教学教研的观摩活动,得到好评。
①2003年以来多次主动承担自治区教研室、市教科所、兴庆区教研室的调研工作、各类优质课大赛及各类培训活动。
②2005年11月承担了市二期“课堂质量工程”银川市初中学段现场会,何以蕾校长代表学校发言,四位教师承担了观摩教学任务,同时还展示了学生的沙雕作品,开展了“银川三中宁夏回族歌舞展演”活动。
③2006年11月承担了自治区教研室地理、音乐、美术湘教版教材的挂牌仪式,我校被授予“新课标教材教学研究实验示范基地”,6位老师承担了观摩教学任务并进行交流发言。
④2007年5月承担了自治区教研室的宁夏网络教研试点工作研讨会工作,刘胜林校长代表学校发言,展示了银川三中网络教研活动。
⑤2008年元月承担兴庆区教育局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年现场会三中会场的系列活动,学校4位校长和16位老师发言,数学教研组进行了公开教研活动。
⑥2008年10月参加了在青铜峡召开的宁夏“推进网络教研,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校本教研”现场会,何以蕾校长发言,代表们现场观摩、参与了银川三中等六所学校在各自学校同时进行的在线研讨活动,当天发帖达800多条。
⑦近年来接待了教育部校长培训班、四川省自贡教育考察团、甘肃省白银市教育考察团、兰州校长教育考察团、石嘴山教育考察团、银川市校长培训班、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和全国信息技术校长考察团来我校的考察。⑧近年来我校接待了海原县师资培训中心、兰州、甘肃、固原、泾原、中宁、中卫、青铜峡、灵武、石嘴山等地和银川高师培训中心、银川市各校、兴庆区教研室组织的老师来我校听课交流活动。
⑨除了接待外校的老师来我校听课外,我校2位教师到北师大国际交流培训中心上观摩课,8位教师受青铜峡教研室的邀请给青铜峡市的中考学科教师上九年级复习研讨课,同时我们每学期都到共同体学校和银川市其他兄弟学校上交流课,到掌政中学、月牙湖中学、满春中学送课,还曾到唐徕小学、二小、实验小学等小学上中小学课堂教学衔接研讨课,一些学科的老师也积极参加银川市教科所和兴庆区教研室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
4、教科研成果
1、课题研究
国家级课题:
① 全校参与的国家十五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
合”,已顺利结题。
②国家级“十五”重点课题:“重视中学环境道德教育,培养具有环境道德意识的西部人才”,由地理和政治老师参加,已顺利结题。
③全国中语会“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此课题由语文组的老师承担,已顺利结题。
④全校老师参与的国家级“十五”重点课题:《运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顺利结题,探索出了具有银川三中特色的教学模式,受到祝智庭教授高度评价,课题组核心成员曾来我校考察。余晓燕、张娜、刘晓丽老师教学设计获创新设计奖,何以蕾的论文发表在《宁夏教科研》上,刘晓丽的论文发表在《中国电化教育》上,张娜的极地课件收到英特尔®未来教育7.0教材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部分学科的案例,由银川市教科所组织进行全市的观摩教学。在北京的全国会议上张娜代表宁夏做大会交流发言并通过展板展示了课例,何以蕾、张娜、刘晓丽的论文收到《“英特尔®未来教育”论文集》中(目前正在编印中)。
⑤国家级课题“湘教版教材在使用中的问题”,此课题由地理备课组老师承担,目前正在研究中。
⑥国家级课题“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实验“,由赵学老师负责,在全国、全区的大赛中荣获一金二银六铜的好成绩,2008年在国际比赛中进入前九名。
⑦全校教师参与的国家级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学的研究”,目前正在研究中。
区级课题:
①“新课程初中生研究性学习初探”,由语文组老师参与,已结题。
② 区级课题“音乐、美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此课题由音美教研
组共同研究,目前已进入中期。
③国家级课题“E语言”,此课题由李永涛老师负责。
④区级重点课题“以校为本,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此课题全体老师都参与,目前已进入结题阶段。市级课题:
“银川市和谐家庭教育”,全体班主任参加,目前正在研究中。
⑤校本课程
银川三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开设了阅读欣赏课、京剧脸谱课、电影艺术欣赏课、安全教育课、沙雕课、回族歌舞课、文明礼仪课、国学课、机器人等一批校本课程。
⑥网络教研:
为了确保网络教研的开展,学校成立了网络教研领导小组,我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动员全体教师进行参与,开辟了“教师主页”和“三中教研博客”、“集体备课”交流平台,目前这些平台是三中、十中、十二中、掌政中学、满春中学、月牙湖中学所共享,各教研组都有自己的交流阵地,可以随时开展活动,现这两个平台上有大量的教研交流资料和教学设计,就“教师主页”上有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论文及其他资料,内容非常丰富。
【教研基地申报材料】推荐阅读:
研培基地大型主题教研活动总结08-17
语文教研组申报材料08-28
实训基地申报08-05
实训基地建设申报书09-15
申报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通知09-05
江苏省优秀课程基地申报答辩说明书完整稿10-11
农业基地典型材料11-14
博士后创新基地材料06-12
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推荐材料08-11
公共卫生间基地验收汇报材料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