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充满爱

2024-10-19

生活中充满爱(精选19篇)

1.生活中充满爱 篇一

爱就像一片绿荫,给处在炎炎夏日的人们带来阴凉;爱就像一束暖阳,给冬日寒冷的人们带来温暖,爱就像一泓清泉,给干渴的人们带来舒爽。生活中充满了爱。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我和父母开车回老家。经过一个偏僻的地方时,路边的一个阿姨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背着一个包,手里拿着几个袋子,身旁还有一个行李箱,在强烈而又无情的太阳下,她每走一步路,都流淌着许多汗水。这时,她停在路旁,挥手拦住了我们的车,爸爸打开车窗,这个阿姨说她要到官渡,于是爸爸让她上了车,上车时,我发现她后背全都是汗,就像穿着衣服去河里游过泳似的。快到官渡时,她拍拍爸爸并开口问到:“你好,多少钱啊?”爸爸却说:“什么多少钱,不收钱。”“这怎么行!”阿姨说道,于是她“偷偷”地把钱塞在了车座后面的口袋里,这被眼尖的爸爸看见了。下车时,爸爸又连忙把钱塞到阿姨的手里,说:“就当是坐个顺风车,真的不收钱。”我对爸爸说:“收吧,不收白不收嘛,赚点钱是对的。”爸爸却生气地说:“谁说的,人不能贪图小便宜”最终爸爸还是把钱还给了那个阿姨。那个阿姨也不好再说什么,连声道谢地离开了。事后,爸爸批评了我。在那个炎热的一天,陌生阿姨最无助的时候,爸爸“救”了她,而阿姨又以车费来回报,并连声道谢。虽然爸爸没收车费,但足以见证生活中充满了爱。

还有一次,中午回家,妈妈把现饭炒了给我吃,只放了葱和盐,鸡蛋什么的都没放。于是我便赌气,什么也不吃,说要妈妈煮方便面,而妈妈又说方便面不健康,过了一会儿,我想:妈妈肯定不会给我煮方便面,因为像我这样无理取闹,妈妈怎么会听我的呢,结果妈妈出去了,后来,妈妈回来了,原来他去超市买了方便面,并买了几根火腿肠。把方便面煮好后,我闻到了很美味的香味儿,似乎整个竹山的人都能闻到。我吃了一口,好吃极了,因为我吃出了爱的味道。对我的无理取闹,一般人都会生气,而妈妈却按照我说的,依着我的,使我感到了生活中浓浓的爱。

生活中,爱是无处不在的。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角落,都会有温暖人心的爱。生活中充满了爱,让我们共同传递爱给世界带来温暖吧!

2.生活中充满爱 篇二

这次上展示课的是逸夫中学的周老师,他准备展示的是八年级上“让世界充满爱”这样一节作文指导课。以下是周老师的设计方案:

设计思路:通过话题讨论深化对“爱”的深刻内涵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渗透写作方法指导。通过本次学习,呼唤学生的爱心,让学生懂得爱亲人、爱他人、爱社会是一种幸福,给他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感悟爱这种博大的感情,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陶冶情操;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具体生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一、练习

1.组词:用“爱”组词,如:爱心等,体会情感的共同特点。

2.仿句:

(1)爱是清泉,汩汩流淌在人们的心中;

爱是______;

爱是______;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

(2)爱是紫罗兰醉人的花香;爱是天空中美丽的云彩______。

(3)爱是一块手帕,为你拭去眼角的泪水。

(4)爱是春风;______;

爱是春雨,它能使沉寂的大地化为舞台。

二、积累

1.名言积累:

一切真挚的爱,是建筑在尊敬上面的。——白金汗

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白朗宁

我的积累:______。

2.看到、听到、读到或亲身经历的爱的感人故事。(语言要精彩,故事要感人,也可搜集感人的图片。)

三、阅读

《地狱与天堂的故事》《乞丐》(俄罗斯屠格涅夫)(具体内容略)。

四、点评

提供学生作文《倾听爱心》,教师点评,并请学生来点评。

五、写作知识

介绍记叙文知识概要与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准备完毕后,周老师就邀请我去听课。这堂课是在其他班级试讲的,课只讲了20多分钟,就进行不下去了。他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往下推,但是学生只是冷漠地应付,课堂上师生成了无法相融合的水和油。

下课后,周老师很苦恼,他认为他设计得很周到,但不明白学生为什么反映这样冷漠。

我注意到周老师过于注重的是一些程序,把心思都花在怎么设计导入,怎么设计过渡,课堂如何结束等环节上。但他忽略了最应该琢磨的一个问题:用情。没有了这个“情”字,这堂语文课不管用了什么招数,其结果都会是一杯没滋味的白开水。

由此我想到,我们有太多的老师总是太讲究教学环节与教学技巧,也太依赖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其实所有这些都代替不了对文本的阅读与感悟,对情感的揣摩与把握。没有了情感的滋润,语文课堂就是一片荒芜的沙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慢慢学生对语文的那点兴趣就被语文教师生生地给扼杀了。

还拿这堂课来说,周老师想要告诉学生什么是爱,要怎样去爱。这样的话题应该会触动师生心底最柔软的那部分。可是,老师自己都没有被感动,学生又怎么能够感动呢?

记得多年前在一次培训会上有一位湖北老师给我们做讲座,他在讲座中谈到了他和一个学生的故事,当时的情景我现在都忘不了:

他的学生得了癌症,这位老师和他的学生去看望这位同学。这位得了绝症的学生对他的老师说:“老师,我躺在这里,总是想起您讲课的情景,我最喜欢听你给我们读课文了,您读得太好了。老师,您再给我们读一遍《大堰河,我的保姆》好吗?”于是这位老师就在病床前为这位学生背诵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位老师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仍然很激动,他说:“我读了没几句,想到这么可爱的孩子就要离我们而去,眼泪已经无法遏制。”听了这个故事,我们都很感动,就请求这位老师也给我们背诵一段《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位老师就给我们背诵起来,也许是又想起了那早逝的可爱学生,老师的声音中夹杂着悲凉和忧伤。其实这位湖北老师的普通话不是很好,刚听他朗诵的时候会在意他的发音、断句,但是一点点地我们就被他那浓浓的情感所染,都沉浸在他那满含情感的诵读当中了。

于是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周老师:“‘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语文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美美地读,可以情深意切地说,可以畅快淋漓地去流泪,去抒发,只要你真正用真情去和学生沟通,只要你用真情去演绎那些文章,你的孩子如何会不爱你?不爱语文?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轻松了,又怎么会和你如此疏离?”

和我沟通完以后,周老师还是欲罢不能,于是就用短信的方式和我继续交流对语文的感悟和理解:

这样的讲课让我思想上提升很多,知道了讲课不但要用心,更要用情。我以前确实是用心的,但却没有用情。教师重语文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更应重语文学习过程和学生情感的契合和沟通,李老师你眼圈发红的导课感染了理性的我,我昨晚辗转反侧,对什么是好课进行了重新思考。(这里提到眼圈发红是在和他谈教师要用情,生活处处有真情的时候,我谈了阳台上等我的那个苍老的妈妈的身影给我的触动。)

这期间我又听了他的一次试讲,感觉他的课堂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开始感性起来。离开后他在短信中这样对我说:

今天你导课后我对课堂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课堂上只是追求知识的深刻,自己的用情、动情还是不够。想让学生和我形成情感的共振,还需要启发与引导,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水到渠成。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知性的课堂,感性的呈现,对待语文课我有一种如桶脱底的感觉。

这里他用了“如桶脱底”这样一个词,老实说我从没见过这个词,在网上也没查到。我理解应该是指茅塞顿开的感觉吧。看了这样的短信我还是很欣慰,他“如桶脱底”,我也就随之“如释重负”了,我相信经过这次精神上的涤荡,他的课会有很大变化,以下是他调整后的设计方案:

设计思路:结合教材所选课文内容,通过交谈打开学生思路,调动学生情感,深化学生对“爱”的内涵的理解和感悟,渗透写法的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时学会抓感情聚焦点,会用铺垫、对比等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感悟生活能力;引导学生感悟“爱”这种博大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

课前准备:阅读《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老王》《信客》;搜集爱心小故事,课外交流积淀情感;学习歌曲《让世界充满爱》,陶冶情操。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唱课前歌《让世界充满爱》,导入课堂。同时板书课题。

二、感悟指导

1.回顾文本领悟“爱”的深刻内涵。

此单元以“爱”为主题,课文中哪个点触动了作者,也打动了你,让你领悟到作者对“爱”的深刻理解?

(设计意图:从文本中理解、领悟“爱”的内涵。领悟如何抓感情“聚焦点”。)

2.讲述“爱”的故事,抒发心中的爱。(要求真诚、精练。)

作家真诚地感受着“爱”,传播着“爱”,令人感动,你的生活一定也有许多让你感动的瞬间,例如:妈妈哭了,老师怒了,陌生人笑了等。请说一说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感悟“爱”的内涵。)

3.写出心中的“爱”,让世界充满爱。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爱你,也有太多的人需要你爱,我们用心感受“爱”,付出“爱”,这个世界就充满爱。请以“爱”为话题,写下打动你的瞬间,写出你的写作思路,拟题目,写感情“聚焦点”。

(设计意图:在写作中体验“爱”的内涵。)

4.片段读评。(教师点拨写法。)

读片段思考如何进行完善。

(设计意图:写法指导。学习铺垫、对比等写作手法。)

三、布置作业

作文有法而无定法,只要能打动你自己,打动读者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就是好文章。把你心中无限的“爱”化成流动的笔墨,课下完善你的作文。

按照以上的教学设计,周老师的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他呈现了这样几个环节:首先是让学生在第二单元几篇文章中去找动情的聚焦点,谈一谈。然后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情感的聚焦点,再引导学生在聚焦点的前面进行铺垫。于是学生文章的框架就出来了。整堂课学生不仅沉浸在浓浓的爱中,写作的内容与主题自然饱满厚重起来,同时也知道了写这样的文章首先应该找到情感的聚焦点,然后在聚焦点的前面做好铺垫与对比。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学生在找寻动情点的时候会记起内心深处很多感人的场景,在情感上也经历了一次宝贵的洗礼。

周老师最高兴的不光是这次课取得了好的效果,还有就是他通过这节课对语文教学又有了更层次的认识。

而我也通过这次导课对语文课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语文教学是情感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语文教学最应该注重的就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学生只有对这门课、这篇文章真正动了感情,才会有兴趣,进而他们也会自觉地学好这门课,真正做到“主动地学习”。语文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以引起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

德国有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颗心灵去唤醒另一颗心灵。”

3.生活中充满爱 篇三

经常锻炼可以提高人的耐力和爆发力,起到促进性欲及提升性事质量的作用。《印度时报》曾载文指出:运动对提升性能力有明显帮助,其中以俯卧撑、下蹲的作用最大。美国运动协会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也指出,这两项运动是男性增强性功能的首选。

有关研究显示,完成一个俯卧撑,需要手臂、胸、腹、臀和腿部的肌肉群相互配合,而这些部位也是性爱时需要运用的。研究人员对男性参与者进行调查后发现,善于做俯卧撑的人,夫妻生活质量更高。研究者认为,俯卧撑会让男性有结实性感的腹部;而下蹲运动则可以强健大腿内侧的肌肉,同时还能使容易瘀积在下身的血液和淋巴液回流,这就大大促进了生殖器官的功能活跃。

俯卧撑和下蹲运动简单易学,无需花钱,无需器具和场地,只要方便,在家里、单位办公室或公园都可进行。但在做这两项锻炼时要注意正确的运动方法,特别是下蹲动作,最好不要深蹲(也就是说膝关节弯曲的角度不要小于90度),也不能站起过快(尤其是中老年及体质虚弱的人),否则容易发生头晕眼花等不适症状。万事贵在坚持,俯卧撑和下蹲等运动锻炼每周应保持在三次以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达不到应有效果的。至于每次做几个或做多长时间,可根据各人具体身体情况及耐力而定,以后逐渐递增。不过,每次都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能勉强,以防过度疲劳影响锻炼效果。

4.生活充满爱作文 篇四

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我漫步在河畔上,观赏着夏季夕阳的美景,天空是彩色的,是我的心也愉快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可偏偏在这时,天空中划过一道白光,紧随着就是一声巨响,雨滴如黄豆般坠落下来,人们纷纷向岸旁的商店跑去。又是一声巨响,我正准备走,后面传来一声尖叫和一阵哭声,我转身望去,一位七八岁大的小妹妹跌坐在河岸上,她一次又一次的想爬起来,可每每都被巨响吓得跌回原样。

小女孩一阵阵尖锐的哭声刺着我的心,我是多么的想跑过去,拉起她,但,雷响着,电闪着,也许搞不好,自己的性命也会弄丢了,我正犹豫着,一位保洁工大叔放下手中的垃圾车,冒着大雨向着小女孩跑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雨中,大叔跑步的姿势是那样的英俊,那样的伟大,那样的拨动人心,大叔来到小女孩身旁,脱下外套,把女孩裹住,一边用长满老茧的大手擦着女孩的眼泪,一边安慰的说:宝宝,不哭,乖啊!随即,抱起女孩向屋檐下奔来。

他放下女孩,用粗壮的大手擦着脸上的汗水和雨珠,和蔼的说道:宝宝啊,你家人呢?可这句话刚出口,又是一阵哇哇大哭,似乎触到了它的痛处,大叔不知所措,只得笨拙的搂在怀里哄,那,宝宝,你家在哪儿?叔叔送你回家,好不好?但,女孩的回答却出乎意料,我我我我没有家,我是个孤儿小女孩带着哭腔睁着那双乌黑的双眼噙着泪水望向大叔,所有人都震撼了,纷纷投来可怜的目光。

5.生活充满爱作文 篇五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往往是哪个国家的君主给予的封赏多,人们就效忠于他。但你,屈原,并不是这样,你的心中只有楚国,你也只效忠于楚国。当时的秦国具有一统天下的能力,投奔秦国可以说是顺应历史的趋势,西汉政治家贾谊也正在《吊屈原赋》中感悟:“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以你的才华,如果投奔秦国,必定受到重用,而你却失志不渝,死心塌地地效忠于楚国,不易二主。

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只因为他心灵深处唱响了一首歌,一首叫做坚定的歌。

作为史官,你有责任记载帝王圣贤的言行,更有责任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借鉴。你的父亲,本想完成一部空前的史著,却失败了,你也因李陵案倍受牵连,在忍受宫刑时,你本想一死了之,可你又想到你从20岁起就游历祖国各地。你看过大禹召集各部族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汨罗江边去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也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也听过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你终究不甘就此结束,吞下血泪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你认为,一个人不论遇到多大的打击与挫折,只要精神不倒,就可以继续走下去。于是,你以你“穷天人之际,通吞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了“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

司马迁,促使他完成《史记》的动力,是因为他心中萦绕着一首歌,一首叫做坚定的歌。

6.生活处处充满爱作文 篇六

首先,我采访了一位老奶奶,当我正想把水果交给他的时候,她果断的拒绝了我的水果,虽然他说话很难听懂,但我明白她想告诉我昨天也有小学生来探望她。我向她问了一些关于她为什么住进敬老院的原因,她结结巴巴地对我说:“我儿子在福州工作,而我从小在永安长大,不想离开这里,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儿子只好把我送来这里,但他放假的时候就会回来看我。”老奶奶激动地说道。

接着我继续采访了老奶奶隔壁的老爷爷,这位爷爷都九十多岁了,身体非常健康,而且说话还说的很清楚,但老爷爷住进敬老院的原因跟老奶奶大不相同,“我儿子在永安上班,非常地忙,我又上了年纪,儿子不好照顾,所以把我送进了敬老院,虽然儿子不能经常来看我,但他每天晚上都会给我打电话,问我身体好不好,东西缺不缺之类的问题。”老爷爷非常开心,有人能听他讲他自己的故事,所以越说越兴奋,我正想送一些水果给他,他的反应跟老奶奶一样,果断地拒绝了我,并也说昨天也有小学生来探望,老爷爷和老奶奶共同总结了一句话:“现在的社会呀!真是爱无处不再啊。”

7.让教学充满爱 篇七

开学第一天我受了伤, 而且很严重, 自己的生活起居都成了困难, 上班就是件更痛苦的事了。刚开学, 大家都很忙, 我不愿意因为个人的原因耽误工作, 给大家增加负担, 所以没有请假, 不管多痛都坚持上班。尽管每天下班后脚格外的疼痛, 甚至流血肿痛, 我依然坚持拄着拐杖上课。

也许是因祸得福, 我受伤后, 学生上课却异常的听话, 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鑫鑫 (化名) 都很听话。每次上课前他都提醒我“老师, 小心点, 我牵你!”上课中, “老师, 您很疼吧, 我给您吹一下!”下课时, 还是说一句:“老师小心, 我牵你。”鑫鑫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 我的脚好了, 心也完全被他感化了。他的手虽然很弱小, 肩膀也很无力, 对我其实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可是在心理上, 他却给了我无比巨大的力量。他无意间的举动, 给了我坚持战胜困难、超越自己的决心。鑫鑫是一位很特别的的小男生, 每位任课教师都因为他头疼烦恼, 甚至因为他, 都不想去那个班上课, 因为他一直我行我素, 喜欢无理由地攻击他人, 哗众取宠, 严重扰乱上课秩序。我当然也不例外, 体育课在室外, 对他来说就更没有约束, 不寄希望他学到多少知识, 只求他每节课都能平安无事就好, 可是这点愿望都难实现, 经常都是我和体育委员到处找他, 或者就是安慰他伤害的学生。

二、触动后的反思

通过这件事, 我也发现, 每个学生心底都有无限的爱, 特别是那些调皮的学生更具观察力, 更懂得关心教师, 也显得更有爱心。可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没有有意识地培育这棵爱的幼苗!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因为都是独生子女, 受尽了父母长辈的宠爱, 却不懂得关爱别人。因为心中缺乏爱, 学习的知识就不是有血有肉的, 也就没有什么价值。看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的晚会, 我更坚信这一点, 我们现在要教学生什么?不仅要教知识, 更要教学生懂得什么是爱, 为什么要爱, 爱什么, 怎么爱。那些师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是那么的差, 可以说苦不堪言, 有的是时刻都要和残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 他们是怎么学习的?学的是什么?哪有像我们这样系统的学语数外, 体音美, 更不要说计算机了。但他们学的是一种精神, 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精神。超越自我的精神, 学的是如何对生活充满希望, 充满爱, 处处感恩。那些故事对我的冲击很大, 简直是震撼, 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和他们相差太远了。调皮的鑫鑫那充满爱的关心就说明了我们的教育需要改革, 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更科学。

三、反思后的改变

体育课我决定完全革新课堂教学, 让每节课都在充满爱的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把体育技能教学融入各种有趣好玩而且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中, 在活动中重点植入思想、心理干预, 评价也更注重集体评价、过程评价、心理健康评价。从那以后, 在带着学生开心的玩的过程中, 意外地发现他们更爱运动,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更融洽了。体质健康测试时, 他们的成绩还超过了高年级。刘景忠专家曾说过:“我以为, 我的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碗营养丰富的鸡汤, 但他们真正想要的或许是一杯在我看来毫无营养价值的可乐。鸡汤可以使他们强身健体, 但他们的胃口和味蕾对鸡汤似乎毫无兴趣;可乐只会使他们更加营养不良, 但他们却喝得津津有味。”

8.让教育充满爱 篇八

记得有一位同学说过,当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猛然觉得12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除了一张通知书,似乎什么都没有——没有朋友,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于生活的热情……

对此,肖川说过:“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思索过某一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的确,为了能让学生在考试中尽可能地得高分,我们常常让学生去压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花成倍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学科。因此,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成了一件苦不堪言的差事。

劳凯声在给《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所作的序中也曾说到:“教育首先应该说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或政治、法律的传授和灌输。”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几个教师在一起相互闲谈时,谈得最多的肯定是他们各自所任教的学科。也就是说,在更多时候,我们都是把自己看成一个数学教师、语文教师等,而恰恰忘了自己首先是一个教育者,是一个学生灵魂的启蒙者。

闲来读书,读到一则“农夫相牛”的故事,

某日,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看见一位农夫驾着两头牛在耕地,他便大声地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头牛更棒?”农夫一言不发。直到耕完地,牛到一旁吃草,农夫这才附到黄喜的耳边,轻轻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好一些。”黄喜奇怪地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答道:“牛虽然是畜牲,但心是和人一样的。我要是大声地说这头牛不好,那头牛好,它们就能从我的眼神、手势、聲音中分辨出我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的。”

山野之中的农夫,尚且能对他的牛倾注了如此醇厚的爱心,而反观我们,虽然身为教师。但在教学中却常常忽略了对孩子们心灵的抚慰。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9.让生活充满爱作文 篇九

有时,在早餐中,有沉甸甸的母爱;有时,在遮雨的雨伞下,有着简单的父爱;还有时,在搀扶中,有着同学们互相关心的爱……在一个平凡的日子,我看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爱。

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我正走在路上,不经意地瞥了一眼,发现了一个老乞丐正步履蹒跚地走向捐助台,他手中拿着一个搪瓷壶,看起来沉甸甸的,一晃,里面就发出硬币“咣啷,咣啷”的声音。他缓慢地走到台前,起初工作人员还以为他是来乞讨的,当乞丐把瓷壶中的硬币倒进爱心箱,工作人员顿时明白了,原来他是来捐钱的。只见他将硬币倒完之后,又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一张满是褶皱的百元大钞,当他正要把那一百元塞进爱心箱时,工作人员拦住他:“您的钱来之不易,为什么还要捐出来呢?”,他没有说话,还是用他那蜡黄且干瘪的手坚持把钱放了进去。他看了看那些灾区人民的照片,转身对工作人员只说了一句:“他们比我还要苦,他们更需要得到帮助。”说完便离开了。看到了这一幕,我鼻子酸酸的,我知道自己被深深感动了……

10.让生活充满爱作文600字 篇十

爱,有很多种:有亲人的疼爱;朋友的友爱,当然,还有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间大爱……

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我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口袋里兜着爸爸给我的零花钱二十元,心情十分舒畅。走着走着,我看见一大群人正围着一群卖艺的人,我心想:这只不过是一个卖艺的,平时在这个地方本来就会有一大片人在卖艺,人们都见怪不怪了,而今天怎么有那么一大群人围在那里呢?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到那里看一看。我好不容易从大人身边挤出来,低头看见一个没有双手。年纪和我相仿的少年坐在地上,他正在用嘴将话筒绑在一只断臂上。在他的前面还有一张布告,上面说他是一个孤儿,从小就没有双臂,有一个与他相依为命的哥哥,而如今哥哥不幸得了重病,因此来这里卖艺。过了一会儿,音乐响起了少年唱起了《感恩的心》,那位少年虽然唱得不怎么好,但可以看出,他唱得句句发自肺腑。我看着箱子里零碎又不多的钱和少年脸上担心的神色,犹豫了一会儿,内心做起了斗争。一边想捐,一边又舍不得自己整整一个月的零花钱就这样捐了……片刻后,面对着看完布告后一笑而过的人们,我下定了决心,将自己的二十元方进了箱子里,少年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似乎是在感谢我,又似乎是看到了自己哥哥的生的希望。

我快步走回家时心里边走边想:为什么人们都不相信那位少年呢?人间需要有大爱,而大爱是依靠信任才会产生的,有了大爱,那些贫穷何在与不幸的人才可以得到帮助,那么现在我们为什么不先从这些小事做起,让生活中处处充满爱呢?

11.让世界充满爱 篇十一

关键词:爱;谦让;轮流;言行;传播

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他们在家长、老师的悉心关心下一天天地长大,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体会到了长辈抚育自己的辛苦,也不意味着他们会自然地爱自己、爱他人,他们只知道接受别人给予的爱,形成了别人为我服务是理所当然的一种心态。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幼儿园教育,帮助幼儿从小学会关心他人,提高其体谅、安慰、关心、谦让、奉献社会等水平。

一、开启爱心之门

对孩子的爱心教育可以从细小的事情做起,让孩子在熟悉亲近的环境中受到启发。如,以前我们上了一节《青青小草》,那天我带着小朋友来到校园的草坪上观察小草,那时候刚好是春天,小草开始发芽了,绿意盎然,我告诉他们小草可以帮助我们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并且美化我们的环境,所以我们要爱护小草,把它们当成我们的好朋友,从那以后,孩子们只要看到小草,都会把它们当成好朋友,还会和它们说悄悄话了。在这种不经意的学习中,孩子们慢慢地学会了关爱他人。

二、感受爱的意识

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生活都是集体的,对于刚刚进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在家都是由大人宠着、惯着,受不了一点委屈,他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直拿在自己手里,就算不玩,也不愿意给别人。如果两个小朋友都想要,那就会出现打架等不良行为。我们一看到这样,首先会立即制止这种行为,并且和他们认真交流,告诉他们打架是不对的,会打伤别人,也会打伤自己,然后引导他们可以商量着解决问题,而且我们还可以告诉他们:好的东西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鼓励他们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让孩子真正体验到“幼儿园像我家”“老师像妈妈”,让他们感受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欢乐。

1.谦让、轮流

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很多时间都是在游戏,如:游戏开始了,上次我发现排队取钱的时候秩序可乱了,因此,我问幼儿:“应该怎样取钱?”很多幼儿都能够清楚地知道:取钱要一个一个排好队,不可以争抢。早上晨间做游戏羊角球,小朋友很喜欢,我们分四排,每一排只有五个左右的小朋友,但是开始没多久,队伍就散了,很多小朋友就开始抢着玩,或者都排在前面变成了一横排。后来,一发现这样的事情,我就立即和他们一起探讨这种现象,并且让他们说一说这种现象,让他们感受:相互谦让、互相轮流是一种美德。让他们心中的意识受到约束、限制,心中能容下他人,为他人着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们会学到更多,也会得到更多的好朋友。

2.互相帮助

冬天到了,中午睡觉时,穿、脱衣服成了孩子们最大的问题。在我们班你会发现这样一幕“我来帮你穿、我来帮你系鞋带、你的东西掉地上了”等等。这些好听的话语都来自我们班的小朋友,他们不仅互相帮助,还帮助别班的小朋友,例如,“隔壁班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他们会把他扶起来;对于比自己小的小朋友,他们会把自己的画送给弟弟、妹妹,或者帮着大人照顾他们,喂他们吃饭,和他们一起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关心、爱护他人,养成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

3.言行的魅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小朋友很喜欢模仿别人,而老师是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教师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起示范作用。如“我们有一首儿歌《我的好妈妈》,我和小朋友一起感受了里面的歌词,一起用动作来表演了爱妈妈。”通过这一例子,让幼儿了解了不只妈妈辛苦,爸爸也是很辛苦的,我们也可以用动作爱爸爸,或者回家说一句“妈妈辛苦了、爸爸辛苦了”,我们不仅要爱妈妈、爱爸爸,还要爱所有的家庭成员。还有就是老师对孩子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所以老师要多和孩子交流,多给他们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受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从小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学会爱人。因为只有关爱他人,才能真正地关爱自己。

三、传播爱的种子

对于孩子爱心的培养,光靠幼儿园和家庭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引导孩子走向社会,将关心父母、關心老师、关心同伴扩散到更多不认识的人。就像陶行知先生所崇尚的“爱满天下”一样,把爱传遍每一个地方。如“我们幼儿园很多次为灾区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刚开始的时候,小朋友们都不愿意,后来通过我们和小朋友的交流,慢慢地小朋友都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图书捐赠出来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随着孩子爱心能力的增强,引导孩子将爱心从熟悉的人身上迁移到陌生人身上去。”还比如在公共场所让座或者帮助有困难的人,可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爱孩子是教育的起点,教育孩子去关爱他人是我们的目标。总之,我相信,通过家庭、幼儿园、社会等多种渠道,去营造一个关爱、支持他人的氛围,为他们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幼儿园)

12.陪伴成长,让爱充满智慧 篇十二

众所周知, 决定一个人的学业、事业能否取得成功和成就水平高低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天赋、教育培养、环境机遇、自身努力等。回望女儿18年来茁壮成长的历程,离不开名校深厚文化底蕴的浸润, 离不开诸位恩师的精心栽培,离不开同窗好友比学赶帮,离不开个人的勤学巧练。

仅从家庭教育的视角来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两点:一是父母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父母要用心参与孩子的精神成长,要做孩子生命成长中的“贵人”。二是“爱让我们改变”,没有爱就没有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光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智慧。只有智慧地爱孩子,才能最大可能地成就孩子。

教师+父亲=教父

教父和教母是两个富有宗教色彩的词语,都是基督教礼仪中受洗儿童的监护人和保护人,天主教称之为“代父母”。听说,基督教信徒在婴幼儿时期就要举行入教仪式,接受“洗礼”。主礼人(教父教母 )吟诵经文 ,把圣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者将受洗人的身体浸在水里,以示洗净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接受基督耶稣为救主,来更新其生命。教父或教母赐予孩子教名,主动承担其宗教教育责任。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度,被挑选为教父、教母,一般都不会当作一种负担,反而是被当作一种荣誉来看待。通常父母在自己的密友或者是所信赖的人内,为儿女选择合适的“代父母”。如此看来,教父、教母都具有博爱的胸怀,将人家的孩子视为己出,担负起监护、保护和教育的责任。

我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十多年前与女儿的一次对话,深深地触动了我。那是1999年5月,我到上海考察学习,帮她买了一套《听爸爸讲故事》《听爸爸讲童话》《听爸爸讲寓言》的彩绘本。当时,她识字很少,却很爱看书。我一有空就会陪她阅读一阵子,一般是她看图画,我念文字。一天,女儿指着书中一个神父模样的人, 好奇地问我:“爸爸,这个人穿得好奇怪呀,他是什么人啊? ”我告诉她:“这是一位教父。”“教父是干什么的? ”她随即追问。我愣住了,不知如何回答, 略带启发的口吻敷衍道:“教,就是教师、老师的意思;父,就是父亲、爸爸的意思。”“哦,我晓得了,教父既是老师,又是爸爸! ”我被女儿坚定而得意的回答震撼了,我既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暗下决心一定要当好女儿的“教父”!

事后, 我向妻子复述了这段对话,她听了很感动,幽默地回应说:“那就让我来做教母吧! ”于是,我们讨论如何扮演好“教父、教母”的角色? 要教给孩子什么? 如何分工协作? 经过一番商讨与争论,还是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如在教什么的问题上, 先教孩子学会做人,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 做一个正直、诚实、友善的人,一个积极、阳光、乐观的人,一个对社会、国家、民族有用的人,所谓“先成人、后成才”;教给孩子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做事,掌握生活与生存的基本技能; 教育孩子尊重、信任、关心他人,学会与人相处等。又如在分工协作方面,我主外,她主内,我负责与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打交道,她负责孩子在家的生活与学习;我把握发展方向,她关注成长细节;我负责学习辅导,她负责特长培养,等等。

现在回想起来,与其说我们用心教育了孩子,还不如说是女儿的童真启发了我们,我们是孩子的亲生父母,同时要做教父、教母。生育、养育和教育孩子是父母天经地义的人性关怀,也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不过后者比前两者更为重要!

环境铺就底色

我们夫妻俩都曾是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教师,很长一段时间住在学校的教工宿舍。女儿从小在琅琅书声的陪伴下长大,耳濡目染,其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好学、乐学的种子。我们充分地发挥教师自身专业优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与成长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铺就了生命的底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孩子在平等民主的环境里长大,他就学会了尊重与宽容;孩子在武断强势的环境里长大,他就学会了专横与霸道; 孩子在表扬赞许的环境里长大,他就学会了自信与上进;孩子在批评指责的环境里长大,他就学会了自卑与消极……

我们精心营造和睦家庭,让女儿感受到了温馨与幸福。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相濡以沫,偶有分歧冷处理,绝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和谐而弥漫着爱的家庭氛围,让女儿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我们积极建设书香家庭,让女儿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阅读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时曾说,“学校什么都可以没有,但绝对不能没有书。”我们家的藏书还是比较丰富,书房除外,连卧室、客厅、洗手间都被书籍给侵占了,随手可及。女儿强烈的求知欲望、开阔的知识视野、活跃的思维品质,在家庭阅读中得到了培养。

我们特别注重言传身教,让女儿拥有值得效仿的榜样。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教师,其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处事风格、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无不在孩子的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同事和朋友们见到女儿是那么的阳光、淡定、大方,总是夸赞我们“教得好”,事实上我们“做得更好”。比如待人接物真诚、友善、热情,对待工作敬业、专业、乐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般意义上来看,教师子女似乎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从中受益良多。然而,也有调查研究表明,教师子女有着更多不幸,尤其是名校的教师子弟更容易成为“受害者”。身为教师的父母们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与自己教过的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作比较,孩子常常处于不利地位。还有不少名优教师爱生如子,一心扑在学生身上, 心里装着班级的每个学生,不经意中忽略了自己的孩子。教了一辈子书,桃李满天下,唯独没有培养好自己的孩子,留下终生遗憾。专业理性让我们避免了悲剧的重演,尽量避免教师职业的局限性。我们既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教,爱生如子,又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别人的孩子来教,遵循了教育和孩子成长的规律。

教育即培养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一句名言广为流传:“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其核心思想是说“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德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对于广大家长朋友而言,家庭教育的使命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包括思想行为习惯、学习思维习惯、生活卫生习惯,等等。为了培养女儿的良好习惯,我们特别注意从小培养,在生活中培养,孕育在细节之中,强调“第一次”就做正确。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期间还会出现反复。在培养女儿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成长日记”帮了大忙。那时她刚上小学四年级, 我受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的委派,担任湖南省益阳市朝阳国际实验学校的校长。益阳市距离长沙市有70多公里,我只能周末回家。陪伴女儿的时间少了,她变得有些懒散,家庭作业有点拖沓,学习成绩有所下滑。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我和孩子她妈商量,尝试督促孩子写“成长日记”。

我们和女儿商量,把一本崭新的日记本作为“成长手册”。每天翻开新的一页,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天睡觉前, 回顾反思一天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针对每个方面或某一具体事情,用一句简短的话进行自我评价。同时,采用“10分制”分别计分:做得“非常棒”计10分;“比较好”计8~9分;“正常”计6~7分;“欠佳”计4~5分;“糟糕”计0分甚至负分。“成长积分”每天小计、每周合计、每月总计。我周末回家,第一要务就是查阅并当面点评女儿的“成长日记”。月底还要一起做总结、总评,并根据当月的“成长积分”,兑现奖励。奖励办法引入“学分银行”的理念,“成长积分”1分就相当于在“学分银行”里存储1元钱。兑奖时一般不给现金,而是陪同女儿逛街,购买她需要的、喜欢的衣裳、生活、学习等用品。花自己的钱购买自己喜爱的东西,女儿感到格外自豪,颇有成就感,还创造了宝贵的亲子教育的机会。

实践结果表明,鼓励、指导、督促女儿坚持记写“成长日记”,培养了她的自我反省智慧和独立人格,提高了她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能力。不到一个学期,“优秀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积极暗示与赏识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的孩子对未来满怀憧憬,锐意进取,奋勇向前,终究成就事业;自卑的孩子对前途感到迷茫,悲观厌世,消极退缩,最终一事无成。要培养一个人,就树立他的自信心;想毁灭一个人,就打击他的自信心。有效培养孩子自信, 关键要做到两点:一是积极暗示,二是适度赏识。

暗示,是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他人的语言和行为的影响所产生的“认同”心理的过程。积极的暗示使人增加力量、勇气、快乐和信心。我们和女儿交流时就常常运用积极暗示。比如,长郡中学卢鸿鸣校长是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也是我的老上级。女儿就读长郡中学时,我经常向卢校长汇报孩子的学习与成长状况,虚心求教。记得高三的分班考试 (也是进入高三的第一次月考) 后, 我向卢校长汇报女儿考了626分,位列文科年级第30名。卢校长非常高兴地说:“很不错啊! 考上武汉大学没有问题。”第三次月考后,女儿三次月考成绩的综合排名提升到年级18名,卢校长得知后, 夸赞道:“孩子学习态势好,那要上厦门大学呢! ”到了高三第一期的期末考试, 女儿的成绩又进步了,上升到年级12名了, 卢校长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孩子心仪的大学可以定位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冲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每次与卢校长交流后,我都迫不及待地转述给女儿,每次女儿都倍受鼓舞,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权威人士对孩子的积极暗示,其作用真的不可估量。

赏识就是发自内心地、直截了当地赞美和欣赏自己的孩子。周弘是“赏识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努力践行者,他以自己无限的父爱,帮助女儿周婷婷走出了残疾的阴影,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中国式的海伦·凯勒, 让女儿走上了一条超越身边所有健全同龄人的辉煌道路。“赏识”“适度地赏识”成为我们教育女儿的有效方法。高考前夕的文科实验班家长会上,富有教育经验的班主任胡芳老师,嘱托家长给孩子们写封慰问信。在给女儿的信中,我们就充分地运用了积极暗示和适度赏识。

从容应对高考

琛琛:

备战高考,辛苦了!

正如李嘉诚所言:人生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辛苦一阵子。许多人为了逃避辛苦一阵子,却苦了一辈子。

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你的迎考状态越来越好,让爸爸妈妈倍感欣慰。高三以来的历次月考和小测试,充分证明了你的优秀。你有实力,各科都曾取得年级第一的佳绩;你很稳健,各科成绩均衡且比较稳定;你心态好,总是那么开朗、豁达、从容与淡定;你还有潜力,哪怕两三个学科考取第一、第二,就会创造奇迹!

琛琛,人生是一个永久的考场,高考只是一次重要的考验;人生是一个漫长的旅程,高考只是一段奇妙的风景;人生是一个旋转的舞台,高考只是一次演绎的机会。只要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积极乐观的态度、知难而进的勇气、注重细节的意识、追求卓越的精神,就能马到成功,梦想成真!

愿幸运与幸福永远伴随你左右!

永远爱你、支持你的爸爸妈妈

二○一四年四月十八日

扬长促短不避短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 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的智慧结构也不尽相同, 都有自己的优势智慧领域。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发展观。

我们在培养女儿的过程中,主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扬长促短。让女儿在她的优势智慧领域先获得长足发展,与同龄人相比取得明显的“比较优势”,即“让长的更长”。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基础上,正向迁移到自己相对弱势的智慧领域,促进短板向上生长,即“让短的变长”。

小时候,女儿的语言智慧就得到较好发展,语感好、音色也好,经常包揽了班级领诵、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小学三年级时还公开发表了习作。学习母语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外语学习上,自小学一年级起,学校就开设了英语课。女儿的英语成绩一直很好, 且能说一口流利、纯正的英式英语。高二参加长郡中学传统的“英语辩论赛”,以她为核心的团队获得冠军,她本人获得“最佳语音奖”。高考中,她的英语学科取得了148分的优异成绩,为梦圆北京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理逻辑智慧相对而言是她的弱势智慧领域。初一时,随着“负数”的出现, 她对数学产生了一些畏难情绪,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就不甚理想。她妈妈就着急了,生怕女儿步她的后尘。她是学艺术的,现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音乐教研员。她高中时学数学就头痛,她经常谦虚地说数学成绩从未及过格,幸好高考时,艺术类考生数学成绩不计入总分。妻子从书店买回几种教辅资料,自己先学先练,然后再辅导女儿。女儿开始还依赖妈妈的指导、提示,很快就能自学为主了,半年下来,她们竟然一起学完了初二的数学课程。这种“先学后教”的超前学习,培养了女儿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数学成绩很快后来居上。高二、高三两年,为了数学不拖后腿, 断断续续地请教名师指点迷津。2014年湖南高考文科数学试题难度系数增大、题型调整的情况下,她还是取得了135分的好成绩。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些悬, 要是数学多错一道选择题,她完全有可能错失北京大学本科的学习机会。

在文化学科成绩均衡的基础上,她在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爱好还比较广泛,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绘画、书法等都接受过一定时间的专业训练,综合素养比较好。尤其她一直坚持声乐训练,达到了一定的演唱水平。从小受到身为音乐教师的妈妈的音乐熏陶,小学时练习钢琴五年,曾获钢琴考级七级证书。初三开始,师从湖南师范大学著名声乐教授郭红丽老师系统学习声乐(美声),获“成人歌唱”九级(优秀)证书。高中阶段参加中学生“三独”(声乐)比赛荣获长沙市特等奖、湖南省一等奖。参加教育部在厦门举办的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艺术表演节目中学组一等奖。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女儿从小学习特长或拜师补习数学,我们都是如影随形。虽然大多数时候不能具体指导些什么,却能观察到女儿的学习状态, 更多的是给予精神支持。

女儿师从郭红丽老师学习声乐的三年,她妈妈也陪伴了三年。每个周末妻子驱车送女儿到郭老师家,郭老师教唱时,她一边旁听学习,一边做教学笔记。在家里每周还要督促女儿练唱一两次,她一边伴奏,一边指导,不厌其烦,真的令人感动。为了缓解学习压力,保持舒畅愉快的心境,妻子几乎坚持每天给女儿讲一个笑话或一个智慧故事。她再忙的时候,也不忘给女儿发一条开心微信或幽默短信。

女儿在长郡中学就读高中的三年,我也陪伴了一千多个清晨。无论严寒酷暑,每天早上6:30,我都会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就给女儿做早餐或买早点。6:55左右驾车在居住的小区门口等候女儿,开始新的一天的学习生活。从住所到学校, 近10分钟的车程是父女俩交流的愉快时光。每天围绕一个主题,时事政治、管理法则、教育原理、社会焦点、人生百态无所不及,但很少重复。这些议题对于女儿的考试升学也许没有丁点帮助,然而引导女儿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发展,对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多少会留下丝缕的痕迹。

13.描写让爱充满生活五年级作文 篇十三

记得在二年级时,爸爸因为罹患了“肺结核”卧病在床,虽然爸爸有病在身,但还是坚持送我上下课,并且帮我们家煮饭,洗衣等等大小琐碎之事,这点我看在心里,我非常感动,也坚信爸爸是爱我们的。果然,不久后,爸爸的病就慢慢痊癒了!得知这消息,我心里既开心又感动,原本不擅表达情感的我,甚至一口气抱住爸爸,向他说一声我爱您,可见爱的力量有多大。在我的心目中,这段亲身的经历远胜于我所看过的那些关于爱的事迹,因为我已经亲眼见证到爱的奇迹了!

假如说世界上没有爱,那世界可能就会变成什么呢?可能大家都变得贪婪、恶毒、邪恶、自高自大、花天酒地。因为他们都没爱,而在今日的社会之中所以如此的祥和,是因为是间有爱,就像“爱的真谛”的歌词中说到“凡是包容,凡是相信,凡是盼望,凡事忍耐”所以我们要去包容别人、相信别人,最重要的是凡事一定要忍耐,另外也不要计算别人的恶,别去忌妒别人、不要轻易发怒也不张狂,并且凡事都要怀着感恩心,因为他们爱你所以才会这么做,而且爱是永不止息的。

14.生活中充满爱 篇十四

你有没有犯了错误而被父母轻易的原谅?有没有自己做了傻事而父母并不责怪反而与你一起疯玩?你有没有想过用自己的身体磨砺出一颗硕大的珍珠送给最爱的人?也许你们觉得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这一切在《笨狼和他的爸爸妈妈》中却真实存在着。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笨狼和他的爸爸妈妈》这本书,读完第一个故事,我就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恨不得一口气就要读完就好!这本书讲述的是森林中的笨狼一家有趣、有爱的家庭生活:笨狼爸爸妈妈精心建造的公寓多么有爱,喝醉酒的笨狼一家又多么有趣!尤其让我难忘的`是笨狼一家误把壁虎当成了龙的后代,他们发现壁虎的尾巴扯断后又能长回来,就傻傻地一直扯自己的尾巴,结果没把尾巴扯掉反倒让自己吃尽了苦头;而笨狼与伶俐兔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家的围栏弄坏了,笨狼的爸爸和妈妈发现后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还和笨狼一起把围栏修好了,还有笨狼与父母一起玩泡泡大战的游戏……这一个个小故事有的令人捧腹大笑,有的令人感动不已,每一个都让人难以忘怀。

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忍不住读了一遍又一遍,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笨狼一家还真是傻得可爱,我也只是单纯地觉得有趣而已,可当我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本书吸引我的远不止这些。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都能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笨狼一家相亲相爱幸福快乐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所向往的吗?他们积极开朗勇敢的生活态度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我很庆幸我也生活在这样有爱的家庭中。我每天起床看到的是妈妈温柔的微笑,爸爸妈妈们很少严厉地斥责我和弟弟,我们一家还经常一起旅行,遇到困难我们不会互相埋怨,而是主动想办法解决,我感觉我的生活充满了阳光!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一起去旅行,不巧的是我们把带来的食物都忘在了车里,当斑斑驳驳的阳光洒在我们身上,小鸟在枝头高歌时,这样美丽的风景我们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此时我们早已饥肠辘辘了。突然,我们发现自己靠着的这颗树,正是一颗苹果树,我笑笑对大家说:“你们想吃苹果吗?”他们都小鸡啄米似的点了点头。这时,我敏捷地爬上了树干,大喊一声:“接住了!”就在这时苹果像雨点般砸了下来。弟弟来不及思考就捡起来,霎时间,我们便接了两篮子,弟弟勤快地跑去旁边那条潺潺的小溪边洗苹果。之后,我们一起坐在草地上大口大口地吃着,一起有说有笑地谈论着最近发生的一些趣事。不知怎么的,那么平常的苹果此时却吃得格外香甜可口。在家里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玩耍,有时连爸爸妈妈也会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会一起玩枕头大战,当枕头里的枕芯全被我们打出来的时候,枕芯里的鹅毛漫天飞舞就像飘飘悠悠的雪花一样美丽;我们也会去沙滩上用沙子做成一些小食物,而爸爸妈妈也会装腔作势地像一个高级美食家一样来点评我们做的“菜”;当然我们也会犯一些错误,把爸爸妈妈的重要文件剪成雪花,他们也不会责怪我们,反而把那些纸片留下来珍藏……

15.顾明远:充满爱的教育家 篇十五

不久前, 因顾明远先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 吴玉章基金为先生颁发了“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词中的一段话, 是对他教育生涯的最好描述——

顾明远先生从教逾一甲子, 历任小学、中学及大学教师, 奉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教师育人在细微处, 学生成长在活动中”之信条, 桃李满天下, 实为教育大家, 却自号“教育老兵”;

年逾八旬, 胸襟达阔, 思想鼎新, 主“三好学生评选废止”之论, 倡学生主体发展促进之说, 实为以生为本, 却笑云“吾亦八零后”;

足迹遍及世界, 视野放眼全球, 开创新中国比较教育学, 参与国家重大决策, 指导全国教育实践, 实为爱国心切, 却云“无非报恩而已”……

而今耄耋之年, 仍踌躇满志, 壮心未已, 奔波于山隅海角, 笔耕于月下灯前。学术无愧人师, 德行堪为世范, 乃新中国当之无愧的人民教育家!

用心付出推动高考改革

采访这天, 北京大风降温, 清晨的北京师范大学校园, 因寒假到来显得格外冷清。记者因提早到达, 想着顾先生办公室应该还没开门, 却意外发现顾先生早已坐在办公桌前, 似乎忙了很久。看上去, 他身体硬朗, 精神矍铄, 虽然满头华发, 却丝毫看不到暮年之气, 慈祥而温和的笑容愈显儒雅的长者之风。

如果用顾明远先生的名字在网上搜索新闻, 会看到, 这位86岁高龄的老教育家依然活跃于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社会活动中, 不断在为转变教育观念而疾呼, 对教育不合理现象进行批评。

采访刚开始, 顾先生就提到他在报纸上看到的一条新闻:“我昨天看到报道, 中国现在有超过6000万留守儿童, 其中49.2%的留守儿童受过意外伤害, 也就是近3000万儿童受过伤害!我回去要把这报纸剪下来, 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教育现代化才真正实现。”

不仅报端的新闻会触动顾先生。去年初, 当他从各种渠道听到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诸多议论, 就用春节假期, 12天没有出门, 一口气写下7万字的文章《中国教育路在何方》, 从9个方面探讨中国教育现状, 文中许多观点振聋发聩。

事实上, 从事教育工作60余年中, 顾先生对于推动教育发展、推进教育改革, 始终怀着使命感与紧迫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 他通过理论研究、实地调查、上书直言等形式参与和领导了多场教育变革, 在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的十几年中, 更是推进了许多教育领域的改革。

五年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公布, 吹响教育改革创新的号角。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元年”, 2月, 19个大城市出台“就近入学”时间表;9月,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让最全面、最系统的新一轮高考改革落地, 打破“一考定终身”。这些重大决策的背后, 都有顾明远先生的心血付出。

“《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历时一年又11个月, 持续时间之长, 参加人员之多, 征集意见之广前所未有, 对中国教育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顾先生说。

2008年8月, 11个战略专题组开始为《教育规划纲要》进行前期调研。顾明远先生和上海教委原主任张民生担任“推进素质教育研究”组组长。顾先生犹记得, 在调研的那段时间, 每天想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几乎走到哪里, 就调查到哪里。每次乘出租车, 他总要问司机有没有孩子, 上几年级, 每天几点起、几点睡, 缴多少费用等。“在调研中我们发现, 困扰素质教育的因素十分复杂, 有观念问题、制度问题、教学内容和方法问题等, 集中起来是社会种种矛盾在教育中的反映, 因此, 要解决推进素质教育的困境, 必须全社会努力。”

顾先生和他的研究组提出, 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提出在高考招生制度上, 应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多次考试、分层录取。这些建议都被纳入纲要中, 并且在纲要实施这五年中逐步被落实。

纲要颁布后, 作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和“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成员, 顾先生又参与了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决策和论证, 谈到方案的制定过程, 顾先生说:“教育是个民生问题, 关系到千家万户, 特别在教育公平这个问题上, 中央对这次高考改革方案特别重视, 方案经过了长时间大量的调研、座谈和反复讨论后上报国务院的。”

事实上, 新方案中的诸多举措, 例如分类考试、注重学生和高等学校选择权、增加综合素质评价等, 顾先生早在十几年前就思考并撰文论述过, 因此, 他对这次改革充满信心:“高考新方案打破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格局, 更有利于选才。可以说, 这次高考改革的根本就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 科学选拔人才。”

前瞻思考更新教育理念

顾明远先生从教逾60载, 历任小学、中学及大学教师, 以及中学校长、学院院长、大学副校长和研究生院院长等职务, 可以说, 顾先生经历了学校教育的各个层次。既教过书, 又做过教育行政工作, 既做实际工作, 又从事理论研究。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经历, 顾明远先生始终对教育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考。

早在1980年, 顾先生就卓有远见地提出“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与现代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 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颇为大胆的, 许多人为他捏了一把汗, 也的确招致了一些批评, 但随着时间推移, 他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他的《现代生产与现代教育》一文刊登在《红旗》等重要刊物上, 并受邀到各地讲座。仅在80年代, 他就这个题目讲了约40场, 听众上万人。

“文革”后恢复中师, 教育部把编写《教育学》的任务交给顾明远, 他和几个教师到全国各地调研, 1981年出版了《教育学》。该书打破了过去老的教育发展历史分期, 重新按生产力的发展来划分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 更重要的一点, 他在书中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 又是教育的主体。”这个如今已普遍被认同的观念在当时引起了教育界的一场争论。最终, 时间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这部《教育学》一直用到90年代初, 累计印数上百万册。

立足中国, 放眼世界, 也是顾先生学术生涯中始终坚持的理念。1974年11月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8届大会, 至今让顾先生记忆犹新。中国派出13人代表团, 代表中国教育界参会的只有顾明远一人。

会议所提出的许多前瞻性教育理念, 国内此前闻所未闻。让他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听到“终身教育”的概念。当时, 发达国家要求为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立项, 那时西方国家的成人教育概念已经是指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而中国的成人教育还仅仅指为没有上过学的工农补习文化, 对“终身教育”的概念更是陌生。

由于对“终身教育”不了解, 在大会决议时他投了弃权票, 但随着“文革”结束, 顾明远先生进一步接触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报告, 对“终身教育”产生了深刻的认同。从1980年代初至今, 他不断地在文章中、在提供政策咨询的意见中大力提倡终身教育。在《学习化时代的全民教育》一文中, 他写道:“要贯彻终身教育思想, 要满足全民的学习需求, 就必须关注处境不利人群的教育。对此, 许多国家都有特殊的政策和法律。我国要进入现代化行列, 就应该重视学习化时代的全民教育。”

顾先生还很早提出了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提升教师水平。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 是我国教育的恢复期, 各级教育的教师队伍都在低水平上运作。“我认为一方面要大力呼吁社会尊师重教, 另一方面, 教师自身也要提高专业水平, 要具不可替代性, 值得社会尊重。”

从90年代初开始, 他着力为教师创造进修条件, 筹备为中学教师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经过多年努力, 终于在1996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通过, 翌年, 教育硕士学位开始招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 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从根本上提升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业务能力, 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化。“现在中小学老师可以来读博士学位了, 只要你愿意, 只要你有这个水平。”顾先生欣慰地说。

在对教育问题的长期密切关注中, 顾先生时常发表尖锐批评, 他提出“废除三好学生”、“取消奥数班”、“让懂得教育的教育家办学”等呼吁, 直击教育弊端。

顾先生不仅自己思想鼎新, 而且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一位研究生谈及顾先生对自己的影响时, 这样写道:“他有菩萨的心肠, 佛祖的胸襟, 大师的眼界, 先生的气度, 宽容学生个性, 包容晚辈奇想, 使我的自由心灵得到了灌溉和滋养。”这或许是对顾先生思想和胸襟的最好概括。

变革思维直面信息时代

顾先生办公室的茶桌上耸立着厚厚一摞书, 最上面的一本是《慕课革命》, 作者汤敏。显然, 顾先生刚刚翻看过这本介绍大规模在线教育的新书。

当记者问起顾先生不久前在一次教育论坛上所讲“从全球和未来的角度看教育问题”的观点时, 顾先生忽然指着《慕课革命》这本书说:“将来全球化、信息化怎么改变我们教育?现在很难预测了, 将来很可能通过‘慕课’来学习了。当然, 我主张学校是不会消亡的, 老师可以起引导作用。在信息这么混乱的浪潮中, 老师的作用不是减轻了, 而是加重了。但确实可以通过‘慕课’来学习, 特别是个性化的学习, 将来远程教育、网上学习会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起到革命性的作用。现在的中小学生要十年以后进入社会, 十年后的社会是什么样的?所以要用不断变革的思维来培养学生。”

在片刻的停顿和思索后, 顾先生加重了语气强调说:“教育, 无论是在世界, 还是在中国, 都是未来社会的希望。我们搞比较教育, 我一直讲要立足中国, 放眼世界, 从世界的角度来看教育的问题, 才能将我们的问题看得清楚一些。”

是的, 从事比较教育研究50余年, 顾先生始终对世界教育潮流、未来发展趋势保持高度敏锐的观察。

从1964年筹备《外国教育动态》, 顾明远先生开始了比较教育的研究和推进, 至今已有半个世纪, 在他的鼎力推动下, 比较教育学科从无到有,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壮大, 培养了大批人才, 并且对深化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980年代, 刚改革开放, 大家不了解其他国家的情况, 我们介绍了国外的比较教育流派、情况, 翻译了包括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等的著作, 大家开阔了眼界。”顾先生回忆道。

谈及当下比较教育学科的研究重点时, 顾先生说:“现在的比较教育研究需要更深入研究世界教育的方方面面, 另外还要对国际组织进行研究, 过去我们不大重视国际组织, 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 他们每年都有教育报告, 并且是有世界眼光的, 我们要关心这些。另外, 我们还要培养国际人才, 虽然中国国际地位很高了, 但在国际组织里的人才很少, 不如印度、巴基斯坦。过去外语是障碍, 现在不是障碍了, 但外语不是唯一的, 还要懂国际规则、懂各方面文化、懂人家的思维, 我们也在研究这些东西。”

采访临近结束, 我们的话题回到了教育的本质问题。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顾先生给出了他的答案:“教育的真正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发展, 让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得到发展, 在提高人的素质、发展人的创造力的基础上为人类创造财富。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学习化社会, 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职业社会的变化, 而且是人的持续发展的过程, 成为人的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听顾先生谈教育, 有一种登高望远的感觉。这番话, 已不仅是在谈教育, 而是在谈贯穿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内容——发展自身的创造潜力。这是一代大教育家的高瞻远瞩, 也是对中国教育未来的殷殷期盼。

16.让教学充满爱 篇十六

关键词:爱的教育;超越自我;教学

一、心灵的触动

开学第一天我受了伤,而且很严重,自己的生活起居都成了困难,上班就是件更痛苦的事了。刚开学,大家都很忙,我不愿意因为个人的原因耽误工作,给大家增加负担,所以没有请假,不管多痛都坚持上班。尽管每天下班后脚格外的疼痛,甚至流血肿痛,我依然坚持拄着拐杖上课。

也许是因祸得福,我受伤后,学生上课却异常的听话,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鑫鑫(化名)都很听话。每次上课前他都提醒我“老师,小心点,我牵你!”上课中,“老师,您很疼吧,我给您吹一下!”下课时,还是说一句:“老师小心,我牵你。”鑫鑫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我的脚好了,心也完全被他感化了。他的手虽然很弱小,肩膀也很无力,对我其实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可是在心理上,他却给了我无比巨大的力量。他无意间的举动,给了我坚持战胜困难、超越自己的决心。鑫鑫是一位很特别的的小男生,每位任课教师都因为他头疼烦恼,甚至因为他,都不想去那个班上课,因为他一直我行我素,喜欢无理由地攻击他人,哗众取宠,严重扰乱上课秩序。我当然也不例外,体育课在室外,对他来说就更没有约束,不寄希望他学到多少知识,只求他每节课都能平安无事就好,可是这点愿望都难实现,经常都是我和体育委员到处找他,或者就是安慰他伤害的学生。

二、触动后的反思

通过这件事,我也发现,每个学生心底都有无限的爱,特别是那些调皮的学生更具观察力,更懂得关心教师,也显得更有爱心。可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没有有意识地培育这棵爱的幼苗!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受尽了父母长辈的宠爱,却不懂得关爱别人。因为心中缺乏爱,学习的知识就不是有血有肉的,也就没有什么价值。看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的晚会,我更坚信这一点,我们现在要教学生什么?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学生懂得什么是爱,为什么要爱,爱什么,怎么爱。那些师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是那么的差,可以说苦不堪言,有的是时刻都要和残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他们是怎么学习的?学的是什么?哪有像我们这样系统的学语数外,体音美,更不要说计算机了。但他们学的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精神。超越自我的精神,学的是如何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爱,处处感恩。那些故事对我的冲击很大,简直是震撼,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和他们相差太远了。调皮的鑫鑫那充满爱的关心就说明了我们的教育需要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更科学。

三、反思后的改变

体育课我决定完全革新课堂教学,让每节课都在充满爱的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把体育技能教学融入各种有趣好玩而且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中,在活动中重点植入思想、心理干预,评价也更注重集体评价、过程评价、心理健康评价。从那以后,在带着学生开心的玩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他们更爱运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更融洽了。体质健康测试时,他们的成绩还超过了高年级。

刘景忠专家曾说过:“我以为,我的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碗营养丰富的鸡汤,但他们真正想要的或许是一杯在我看来毫无营养价值的可乐。鸡汤可以使他们强身健体,但他们的胃口和味蕾对鸡汤似乎毫无兴趣;可乐只会使他们更加营养不良,但他们却喝得津津有味。”

我想说,他们不喜欢营养丰富的“鸡汤”,反而热爱毫无营养的“可乐”,那作为教师的我们何不做出可乐鸡翅,用他们喜欢的味道烹饪出极具营养价值的“美食”,在他们快乐的童年里留下充满爱的记忆。

作者简介:朱升东,女,1981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现就职于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研究方向:小学体育与健康。

17.生活中充满笑声作文 篇十七

上一回,数学考试结束,我竟然考了82分,这是一个不理想的成绩,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把那张“灰色”的试卷交给了爸爸。爸爸一看,立刻爽朗地笑开了:“哈哈哈,这次没考好有什么!别灰心,下次努力!”爸爸的笑声使我了信心。

有一回,我做数学题目,遇到了难题,我冥思苦想,却总是得不到答案。我愁眉苦脸地问爸爸:“爸爸我这题不会做。”爸爸瞟了题目一眼,笑了笑说:“你再去想想,爸爸相信你能做对。”听了爸爸的话,我继续思考,做对了这道题。

又到数学考试,这回我认真读提,审提了,终于打到了好成绩,我高兴级了,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望着卷子,不以为然笑了笑:“呵呵,这次考得还不错,表现挺好,但你要记住,胜不骄,败不馁,那些大作家取得了多少荣誉,都没有轻浮气躁,你更不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要朝新的目标奋斗啊!

18.让生活充满爱作文 篇十八

昨天放学,我乘公交车回家。车上的人非常多,车厢内很拥挤,后面的人几乎是推着我往前走。我背着沉重的书包来到车厢的中间,还没来得及站稳,正在我东张西望找扶手的时候,旁边一位慈祥的阿姨急忙从座位上站起来,拉住我的手说:“小同学,快到我这里来做吧。”不容分说,几乎把我按在她的座位上。我连忙表示感谢,这可真是给我帮了一个大忙。车子继续往前开。这时,又上来一位老奶奶,她的年纪很大,还拄着一根拐杖。汽车司机为了照顾她,很小心地驾驶着汽车,尽量保持平稳。

老奶奶一走进车厢,立刻有人搀扶着往车厢里面走。我正想站起来把座位让出来,坐在前面的一位年轻人先看见了,赶忙把老奶奶扶到了他的位子上。老奶奶直称赞他们是乐于助人的好榜样。听到老奶奶的夸奖,年轻人很不好意思,脸一下子红了。还有一个故事,非常让人感动。有一位年轻的大学生,平时喜爱上进,乐于助人,因为救助别人,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在医院里,他知道自己快要不行了,提出最后两个愿望。

19.生活中充满爱 篇十九

一、示范———影响学生言行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因为学生接受老师的教育,不会只听其言,还会观其行。老师只有用行动作出榜样,使学生“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才能产生影响学生的巨大效能。工作实践使我感觉到当教师的行为真正触动孩子的心灵时,那种力量将胜过一切精美的言辞。

我以前教的班级中有个叫小B的学生,起初从不向老师问好,我就主动向他说“早上好!”第一次他楞了一下,没有回答走回了座位。可是我没有灰心,我仍然天天坚持和他打招呼。终于有一天,他红着脸小声地回答:“老师好!”渐渐地,他在学校不但能和我主动问好,而且和其他科任老师也开始打招呼了!

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教育学生要勤俭节约,争做节约型社会的小主人,我则以身示范。有一次,学生在收拾备品时,把我的水瓶子拿走准备扔掉,我取回瓶子,喝光最后一口水,又把水瓶子放在我班的废品收购袋里。我这种无声的身教真的让学生有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的节约意识。家长们都说:“孩子们知道勤俭节约,并且懂事理了。”

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二、关爱———培养学生自信

真心关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能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真心的爱护,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得班集体真正成为团结向上,充满温暖,充满爱意的集体,有极强凝聚力的集体。学生们也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

记得在2007年“六一”汇演中我把整个班级学生都拉上了舞台。虽然那是一个精彩的舞蹈配上一个略带跑调的大合唱,但却给了孩子们一个锻炼的机会。我认为孩子们需要舞台展示他们的才华;需要舞台增加他们的自信;需要舞台带给他们成功的喜悦。我看见我们班最内向的孩子在作文中这样写到:站在舞台上我特别高兴、特别兴奋、特别骄傲,因为我也成为一名小演员了。看到这句话我心里非常激动。说真的,我觉得自己好伟大,特别有成就感。我不正是这场演出的导演吗?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赏识学生,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三、宽容 ———点亮学生心灯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应当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孩子,他们难免会犯错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学会宽容,当学生感受到你真诚的宽容时,他内心产生的将是深深的感激和强烈的震撼,在这种情况下,不必“批评”不必“指责”孩子自己就已经心悦诚服地知错了。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一贯溺爱和娇宠导致他们心理不健康,而他们这种心理的转变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学会宽容,并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思维方式,学会与人和谐相处。让孩子拥抱生活、热爱自我,让宽容的阳光照亮每个人的心房,让他们在我们真诚的呵护下健康地成长!

教育 ,不是简单的说教,需要每位教师的用心体会,用情感染,用行动引领。工作实践让我深深地感悟到:德育需要实效,要想构建充满‘人性化’的实效德育更需要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就像绵绵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一曼小学党支部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按照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要求,做到学校与社区、家庭“三位一体”,请五老进班级讲革命传统教育,夯实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老人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同学们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日之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新中国的道理。五老们深情地讲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一腔热血洒疆场、前赴后继勇献身的故事,正是这千百万英雄儿女用生命缔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育学生只有深情地吮吸民族精神的乳汁,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只有用爱国主义理想的光芒照亮人生的旅途,才能成为民族事业的栋梁。

告诫学生我们一曼学校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是值得自豪的学校;我们的先烈是无畏的先烈,是值得敬佩的先烈;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值得歌颂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是自强不息的国家,是值得骄傲的国家。

最后还语重心长地教导同学们要听从党的教导,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强健体魄,为建设强大的中国做好准备。

上一篇:一纸遐思扣心弦初二700字作文下一篇:巨野县第一中学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