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听讲座心得体会1200字(10篇)
1.大学生听讲座心得体会1200字 篇一
2月18日上午在朝凤路小学报告厅聆听了杨老师《当老师,也可以如此幸福》的讲座,颇有感悟。杨老师身处教学一线,当班主任,在教学实践中开掘智慧,多有心得。在她的幸福班级中学生阳光、幸福、快乐,深受学生和家长认可、喜爱。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有难以言说的努力和辛酸,但孩子的成长、成功就是为师者的心愿。教师之福,幸福着学生的幸福;教师之乐,快乐着学生的快乐!
下面辑录几条听取讲座过程中的所思所感,与大家分享:
1.教育需要合力。孩子的成长需要氛围,需要环境,需要合力。教师单打独斗,学校尽心倾力,如果没有家庭、社会等育人环境的支持,恐怕也是徒然。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无不深受孩子家庭、父母的熏陶浸染,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家庭对于孩子教育能否成功所占比重远甚于学校。所以,教师除了教育孩子,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教育家长,让家长能成为教师的同盟军,永远和教师站在一个战壕里。要让家长不站在你的对立面,让他信服你,那也是很不容易的事,需要用真情、实事来感染他、同化他,这样才会自觉自愿地配合你的工作。要利用好家长群,充分传递正能量,让家长影响家长,点燃家长支持班级工作的激情、热情。对于传播负能量的家长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教育、沟通,避免造成大的负面影响。学会挖掘家长资源,利用好家长的力量,为班级做出积极贡献。记得有篇文章,说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出了问题,一定是原件就有问题。所以,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家校共育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向。
2.教育需要用心。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分硬文化(墙壁、物质文化)和软文化(制度、观念文化)两大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孩子在班级文化气息、文化氛围中受到无形的熏染,正如春风化雨,这是的教育方式。班名、班牌、班歌、班规、班徽、班旗、班服、班杯、班花、班币、班章、班帽甚至是班级奖状、班级邀请函都是一个个故事,都经过精心的设计。杨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极其关注教育细节,每一项教育活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提前构思好活动的流程,让每一个环节都赋予有教育意义。比如,她会在讲桌上放一盒喉片、护手霜,让班级任课教师感受到班级的温度;窗台上有意的放上几块抹布,引导孩子参与班级卫生的打扫,唤醒孩子身上沉睡的能量;用手机、相机记录下孩子成长变化的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发给孩子、发给家长,通过展示、呈现孩子的成长历程,表扬、鼓励孩子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激励、唤醒孩子内心的真善美;班里每一个孩子的生日都会举行一个别致的仪式,给孩子一份温暖的美好回忆;给孩子推荐优秀书籍,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鼓励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
3.教育需要有情。听杨老师讲课很受感染,因为讲起自己的班级,杨老师的表情都是幸福满满,自信满满。她的讲述,娓娓动听,随手拈来都是教育故事,都是教育情怀。她说:教育一开始是一场“单恋”,但爱出者爱返,真心关爱孩子,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就会成为互相倾慕的双向之恋。开学第一天,她对家长如是说:“从今天起,你的孩子就是我的了,不许让我的孩子在你们那里受到欺负。”日常教学中,她知道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想着办法给孩子多一些信任、赞美,力图让每一个孩子在班里过上一种有尊严的生活。班级管理中,她说:学会装糊涂也是一种教育技巧。要对学生错误模糊一点,给予孩子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放假了,她说:放假就是要让每个孩子带着荣誉回家。所以她想出了班级名人榜、文明小雅士、卫生标兵、爱心天使、学习能手等等各种荣誉称号,每个孩子都被她找到了有点、长处,都拿到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奖状,都收获了一份成长路上的自信。每一个孩子在她心里都是天使,她用真情在孩子心田种下了善良的种子,让温暖在人与人之间流动起来。孩子、家长对教师的尊重哪里来?从她身上,我们知道,尊重都是来自于老师对孩子无私的付出、真诚的关爱。
杨老师说:成长是自己的事情,想要教育好别人就要先做好自己。她把自己的教育经历、教育故事写下来,那不仅是她成长的足迹,也是在筑自己的教育丰碑。
2.大学里听教授的讲座心得体会 篇二
陈学军
今天听了清华大学张学政教授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的学术讲座,张学政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丰富翔实的内容、诙谐幽默的语言,结合20多年的从教经历及教师在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讲述了职业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听张教授的讲座不仅在教学方法方面给了我深刻的启发,更让人感动的是张教授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艺术,深厚的人文素养,使我敬仰和折服。张教授的讲座让我感触颇多,现就其中的两个方面写出我聆听这次讲座的心得和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学政教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精神,唤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技能,使学生能好好做人、认真做事;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在教学方法上,要以艺术对待,精益求精,不能误人子弟。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上好第一节课,要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将学生的心收拢到课堂上来,然后,用心去上好每一节课,用知识的力量去征服学生的心,用教师为人师表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上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概括为“四点四性一注意”,即“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设置疑点,安插兴趣点”“讲究逻辑性,注重启发性,富有节奏性,力求形象性”“注意课堂语言表达艺术”;对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坚持采用“课件+黑板+粉笔”“实物+模型+教具”的方式进行教学,课件一定要详略得当,最好图文并茂,忌讳长篇大论,教材搬家,做到“教师要有讲头,学生要有听头”;另外,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过好三关,即“理论关、实践关和科研教研关”。
二、热爱教学为人师表
有学生用这样四句话评价选张教授课的感受:“为人师表,以己正人——敬佩;工作严谨,态度和蔼——难得;讲课清楚,生动活泼——不易;以您为师,共处半年——甚幸!”他从没摆出清华大学教授的姿态,盛气凌人这个词从来就无法跟张教授联系起来。张学政教授始终坚持将育人放在教学工作首要位置,坚持自觉、自然地把品德教育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在他任教研室主管教学的领导以后,他对教研室每位教师提出了“教金工之书,育有德之人”的要求。而他自己正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履行实践了这个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篇二:听汪志广教授讲座后的心得体会
听汪志广教授讲座后的心得体会
草楼学校:龚先奎
听了汪志广教授《新时代学生管理的方向与方法》的讲座之后,感触很深。汪教授的言语幽默、风趣,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使我听后受益匪浅。我深深体会到管理的真谛是得人心,那么我们靠什么感动学生,赢得学生的心呢?问问孩子喜欢自己吗?也许有的学生会回答喜欢但并非发自真心,而有的学生干脆就会说不喜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怎样来赢得学生的喜欢呢?怎样实现师爱的超越——走向民主与科学。听完讲座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
1、真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
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教师,对待教书育人的工作,对待我们的学生,我们持有怎样的职业态度?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对待工作不能做到真心投入,全身心的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我们无论如何都是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动的。
2、切身心的走近学生
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大凡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都是那些在课外时间能经常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聊天,没有很大架子的老师。所以,走近学生是让学生感动的前提,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3、以言动人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最主要方式,用语言去感动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为了让自己所讲的让学生感动,一方面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训练讲的能力、技巧;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讲之前,要对讲的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要知道,空洞的说教不可能感动学生的,一般都是要借助一些真实的事例作为引子,才能真正把道理讲的生动、深刻,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感动。
4、学会惩罚
批评、惩罚学生可以说是每位老师教育学生所采取的手段之一,但效果如何呢?这不由得让我陷入了沉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效,可是到了高年级就不会轻而易举了。有时候会适得其反。汪教授的讲座中谈到:惩罚要有理智,要用文化来罚,罚学生在乎的事情。比如说,老师带学生旅游,有学生调皮捣蛋,就发他一直在你身边不能离开。所以说,在班级管理上要以人为本,科学、民主管理好学生。
汪教授这次讲座很精彩,讲的很多,我收获很大,上面是我对这次讲座一点浅薄的反思。最后,让我们从学习中汲取精神力量,提醒幸福,快乐地经营我们的职业人生吧!篇三:讲座心得感想范文
今生无悔·和谐人生讲座有感
今天下午,在2-103教室举行了一场以“今生无悔?和谐人生——关于生命、爱与性的真相”为主题的知识讲座。本次讲座分四个方面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第一个部分是关于生命、爱和性的真相。第二个部分是与他人有健康的关系。肯定对方。人类普遍存在着自尊的需要,只有在自尊心高度满足的情况下,他才会产生最大程度的愉悦,才会对人际交往中对方的态度、观点易于接受。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自尊心极强,因而在交往中首先就必须肯定对方,尊重对方,这是成功交往的一半。真诚热情。人际交往中,若对方感到了你的真诚与热情,显然会得到对方肯定的评价。所以在交往中,不但需要充沛的热情,同时又坦诚言明自身的利益,显得真诚而又合情合理。这样,自然会得到对方的接纳,为成功交往架起了一道桥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只要注意加强交往的实际锻炼,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一定会形成。初入校门的大学生,在和一些不熟悉的人交往时,可以从一般的寒暄开始,之后转入中性话题。如来自哪个学校,姓名,有哪些业余爱好等,而后再转入双方感兴趣的,触及个人利益的话题,如工作、学习、身体等。最后,即可随便交谈起来,这种交往能锻炼自己使对方开口的本领,寻找相互感兴趣话题的本领。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赖于相互的了解。相互了解有赖于彼此思想上的沟通。因此要注意常与人交谈,交换看法,讨论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可籍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降低内心压力。在沟通中求得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平衡,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在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简练、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此外,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学生,在阅览室是读者,在商店是顾
客。在交往活动中,如果心理上能经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对方,了解一下自己处在对方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体会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会理解别人的感情和行为,从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态度,这种心理互换也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好办法。
第三个部分是婚前性行为所产生的后果;第四个部分是拥有无悔的爱情。我们这个社会不赞成婚前等不负责任的性行为,这不是由于我们的封建意识在做怪,而是因为它的的确确能给当事人双方,特别是给女方带来不可预见的严重后果。如果你做了,那你以后生活不幸的可能因素将会增加。
2010/6/3 “中国巨变”讲座感想
4月10日,我在学院报告厅听了 “中国巨变”讲座。这其中有许多内容让我感触颇深。
中国的成长不只是运气,更不单单是因为中国有着这悠久的历史,而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奋斗与努力。正因为每天我们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着,中国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因为时时刻刻我们的心中有党由国家,中国才如此迅速的成长;正因为中国政府对人民的热切关爱,我们的祖国即便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也能茁壮成长。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过去。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多少的艰难困苦,才有了今天的伟大成就啊!伴随着共和国逐步发展壮大的步伐,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解放军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几代领导人的带领下,发扬光大我国优良传统的美德。他们为了中国能够更好的发展,不惜献出了他们一生的心血,他们是多么的无私、伟大啊!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中国的今天了„„
服饰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变化、住宅的变化;婚姻风俗的变化、丧葬礼俗的变化、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了解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发展,认识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互联网逐渐普及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通过 “中国巨变”讲座,大家再次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年来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屈不挠的斗争史,回顾了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和成就,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不仅从中学到了知识,更有一种心灵的冲击与灵魂的涤荡,大家深刻地意识到我们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强兵富国,才能不受别人的欺负和侵略。参观之后,教师们纷纷表示:我们要孩子
他们培养成为从小掌握好文化知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长大更好地报效祖国的栋梁,使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改革实现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改革与开放形成了发展中的“双轮驱动”,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一发展路径的成功在于体现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要求,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时,人们在重重迷雾困厄之中顿见一片社会主义“好山色”,即终于见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图景。这是中国发展的经验,同时也启示了未来发展的道路。
2007/4/20 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心得
9月30日,报告厅举办了一场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讲座。
情感困惑和危机。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对他们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专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该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间,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
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
就业压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一是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
3.听讲座心得体会 篇三
星期五,梅总受邀给我们做一个关于生产管理的专题讲座,讲授她所在的企业怎样进行生产管理。通过听梅总的专题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了解到许多真实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的经验,这个讲座对于我们这些即将步入职场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将这次讲座感受表述如下:
一、生产管理的内容与任务
梅总告诉我们,生产管理的内容包括经营、管理、运营。经营是外部的,其主要的任务是订单的承接、客户的服务、资金的回笼。管理是内部的,其主要的任务是制造过程的标准作业、作业流程的管理与优化。运营是基础,其主要的任务是生产组织的管理。让我们知道生产管理的内容,明确其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二、建立一个模拟工厂
梅总在讲座的时候还给我们建立一个模拟的工厂,让我们参与进来,思考如果我们是公司的最高管理者会如何管理公司。梅总用这样的方式让我们知道公司的运转程序,从销售部门、生产计划部门、技术设计部门、采购保障部门到产品制造部门。梅总建立模拟工厂旨在让我们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为踏上工作岗位打基础,将来可以很快上手。
三、现场的作用
梅总的讲座让我们充分了解到现场有如下的作用:
1、现场以产品为核心。
2、为弘扬企业文化推波助澜。
3、充当企业形象的主要塑造者。
4、构成企业发展的主流。
四、现场人员管理
梅总着重给我们讲解她们企业的现场管理,她向我们传达一个信号:企业以人为本。梅总关于现场的讲座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现场管理者的素质、人员的素养与能力、现场团队的组建、人员的有效沟通、怎样组织会议。其中还向我们传达这样的管理思想:用制度规范人、用文化引导人、用真情留住人。梅总在向我们讲解她们企业人员管理情况的同时还让我们知道企业的根本,所以人员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之后梅总还给我们讲解她们企业的设备机器的管理,告诉我们要对设备建立台帐,要对设备进行点检,以及设备故障以预防为主。在讲物料管理的时候讲道:如果没有使用价值,任何东西都没有价值。
4.听讲座心得体会 篇四
董益峰
2015年9月24日,我非常荣幸的在城东实验小学聆听了来自《江苏教育》杂志主编,编辑部主任张俊平教授的精彩讲座,他的讲课条理清晰、生动有序,时常举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浅出,渗透人心,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长达两三个小时的讲座,听起来一点累的感觉都没有,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让我感到很充实,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理论讲座为我的头脑增添了不少新的教育理念;情感教育,让我收获了一份快乐心情。讲座虽然很短暂,但却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给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
说实话,平时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忙于应付上课,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暇顾及其他,更没有时间来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在我的脑海里,品质高尚、知识扎实、教法娴熟就算是一个好教师了。
通过这次的学习,今天知道自己错的离谱,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一名中青年的教师不仅不能丢掉专业,更要进一步的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自身的素养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心底里信服老师,我想我会努力做好教师,努力在工作中寻找自己的幸福感,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来充实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追求、探索,我们当以专家们为榜样,加强学习,勇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反思,做一个有心的读书人,做一个真正能与孩子分享成长快乐的好老师。张教授这样说道:“一个教师在他自身的成长状态里别想离开书。”“改变,从阅读开始。”我们教师本身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天天在跟书本打交道,如果我们离开了书籍,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我想起了陆游在《观书有感》中写到的这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就是我们老师的源头活水。吸纳百家,才能自成一家。不管如何的忙碌,我们都应该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我们应该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还应该阅读专业方面的书籍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更应该阅读学生这一本本无字的书,来让我们攀登上教学艺术的颠峰。我们要靠读书来学习知识、靠课堂来实践教学、靠反思来积累经验,在学习、实践和积累中不断的提升自己,一步步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正如《师旷论学》中师旷说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也就是说学习不分早晚,阅读也就更不分早晚。
让我们记住窦桂梅老师在《在阅读中经营生活》中写到的:“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以书为友,学会在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平添一分人生的精彩。”让我们走进阅读,走进生活吧!
5.听讲座心得体会 篇五
“能”:比实力、比才干、比能力。
教育工作者如何体现自己的“能”,x老师说:“班主任就是领袖,而不是领导”,什么叫“领袖”?我想就是做学生的偶像吧,你不用扯着嗓子喊,你不用大发雷霆,学生就会跟着你走,因为他崇拜你。当然,我们也要培养学生做一个有“能”的人,让学生全面发展。成功人的标志是具有“三头”:笔头、口头、领头,而成为成功人的途径是读书、拜师、见世面。我们每位老师都应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文学、业务水平,要身体力行地学习。不登泰山怎么知道泰山的雄奇、险峻,教师应有丰富而广博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
6.听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篇六
听了三宽教育李老师的讲座“现代家庭教育不完全等同于家庭教学”和“择校择师不如首先做好家长”。对“身影大于声音,随时随地润物细无声”“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这两句话感受颇深。我所理解的现代家庭教育就是从德、智、体、美、劳教育入手的好家长,而不是手机爱不释手。
1.德
德,主要是指孩子的思想品德,包括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理事情的态度和方法等。当孩子和别人交往时,他的思想品德会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德,居首位,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但怎样才能有德?靠说教式的教吗?不是,主要是靠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家长的言传身教,身影比声音更有说服力,亲子关系大于教育方法,孩子会从父母为人处事的方法中学习到与人交往的能力。
2.智
智,并不是单单指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完全由孩子掌握的知识来决定;智,也不代表孩子聪明与否。智,是指孩子的智商及孩子的理解能力。承认差异接纳成长。
家长要想培养自己的孩子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尊重孩子所思所想,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允许孩子犯错,他会在错误中成长;允许孩子任性、撒娇,这都是他生命中必须经历的过程。孩子的智商会在宽容和谐温暖的家环境中不断提高。
3.体
我理解的“体”是指身体健康,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多带孩子去户外锻炼,拥有健康的体魄,其他的一切才会有可能,更有效地避免了手机游戏等的滋生。
4.美
美,不是指会画画,是指对美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走走,让孩子发现自然中美的东西。如果有条件,尽量带孩子接受一些文化、艺术的熏陶,比如,可以带孩子去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音乐会,让孩子感受一下文化氛围,倾听孩子双向沟通。只有对美有较高的鉴赏力,孩子才不容易被生活中的琐屑纠葛所烦扰,他才会活得比较快乐。
5.劳
劳,让孩子学会自己做简单的家务并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同样重要,做人做事共教育,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教育孩子尊重所有的劳动者。
7.听名师讲座心得体会 篇七
通过涂健老师对《管理是目的与任务》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管理是社会中存在的最普遍的社会现象。凡是有人群活动的地方或领域,都存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
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中、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组织是管理的载体,是人类集体协作的产物。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是围绕组织目标进行的,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没有目标就是一种盲目的行动。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即管理的目的是协助企业组织实现宗旨,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在这个环境里能积极主动、热情高效并愉快地工作,使组织有效地完成任务。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管理。未来社会共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协作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管理就更加重要了。
8.听名师讲座心得体会 篇八
网络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大量的可学习资源,使我们的备课效率更高了。特别是名校名师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细致深刻的教材解读和精巧的教学设计,给我们的备课提供了丰盈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的头脑拥有了丰富的教学智慧。
然而,任何一种资源,我们都不能采取拿来主义思想。因为任何一种思想,都打上深深的个人思想的烙印,都是那些教师们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教学环境下,面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所作的个性思考。它的思考也许会与唤起你的共鸣,但这种共鸣不可能是教学实施时的成功之路。由于地域、语言习惯、知识底蕴、教学风格,甚至于教学条件的不同,都可能使你的拿来的内容在自己的班级无法实施。从这些意义上来看,再好的课堂也是无法克隆的。
无论名师大家,还是我们身边的同事学友,观摹课堂或多或少给予我们教益。然而,你想克隆获得好评的课堂,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徒增自己的茫然和难堪。究其因,不是自己的学生没有别的班级出色,而是自己没有对别人的经验总结消化。
一旦让别人的经验成为自己的营养了,那么你必然能获得丰收的喜悦。
比如,让学生获得“特殊的稿费”,以此激发其写作的兴趣,这是教学中新鲜的创意。但稿费从哪里来?你与学生的家长有时多少沟通?稿费的引导是否会引起负面作用?所以,创意的实现得需要有一个过程。一是要针对班级学生的习作现状,他们的写作热情是否在消退?二是孩子在热情消退的情形下,与家长悄悄地沟通,将节省的零用钱交给老师,用于对成功的作品进行奖励。三是稿费刺激需要借助一个有效的展示平台,比如班级或学校的刊物。四是不要放大稿费的物质刺激,而要将此作为提升学生精神境界,提高精神需求的转折点。五是将“稿费”与平时的作文讲评、赏识和鼓励相结合,让全体学生建立信服感,并能从中收获到写作的技巧,发表的快乐,从而将写作并发表作为自己崇高的精神追求。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现在倡导的同课异构教学科研策略,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展开教学进程,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
充满智慧的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可以使同一种教学设计,产生不同的教学的过程,获得不一样的教学成果。现在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正是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效范式。
听名师讲座心得体会26月17日,王桂华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在考棚小学隆重召开,市区领导用及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仪式,我们有幸聆听了各位专家的指导,感受颇多,较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真爱学生
余校长的报告贴近教学日常生活实际,仿佛一个知心朋友与大家聊天,既亲切有趣又意味深长。余校长教我们要上有趣的数学课;要引导学生乐于学,善于学;精神饱满地而对每一天的工作;要真爱学生……当他说到:“如果你觉得一个学生调皮得令你烦恼,那是因为你爱得不够!”我心里立刻响起不屑的声音:“那是你没有遇到过这样让人头疼的学生,站着说话腰不疼啊!”余校长好像听到了我的心声一样,接着平实地讲述了他与这个同学“斗智斗勇”的点点滴滴。
与我们平时所遇所做是那么相似,只是他与我们相比,少了抱怨,少了浮躁,多了换个角度思考,多了深深的爱。想想自己平时工作中遇到了这种情况,刚开始也是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孩子,找机会去鼓励这些孩子,并积极与家长沟通,可是当得不到家长的回应时,多次毫无起色时,自己也就泄气了,今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得不够”对我的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愿自己爱得够,爱得深,爱得久!
二、真实课堂
听完余院长的报告,我对数学课堂有了新的认识:一堂好课,不是光看情境多有趣,课件有多美,而是应该简约明朗,真实有效。确实,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时过多地关注了多媒体是否亮丽,关注了形式是否多样,关注了课堂是否热闹,而忽略了学生是否都参与思考,是否能静下心来思考。我想,今后我要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在愉快的课堂上真实地学习!
三、扎实课堂
汪校长所提的“内部生长的数学”让我耳目一新,他依托具体案例,向我们细致阐述了一堂扎实的数学课,既要让学生知识生长,更要让学生方法生长,还要让学生精神生长。相比之下,看看我们的课堂,更多地关注了知识,方法和精神就薄弱了。我想,扎实的课堂,应该是孩子成长的课堂,而成长,不仅仅是知识要成长,方法和精神的成长对孩子们的一生影响更大。
9.教师听讲座心得体会 篇九
通过本次讲座学习,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指导下,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我谈谈下面的几点体会:
教师要热爱教育,献身教育。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要做到“三心俱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积极进取,提高业务素养。有句话说的好,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
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10.听讲座心得体会 篇十
通过对这次讲座的深入学习与探讨,主要有如下收获。
一、树立人生目标
历史经验证明:清晰、明确的目标有利于明确使命,产生动力,产生积极的心态,促使自己努力实践,使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空里冲破极限,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而我们中间的很多人,都没有弄清楚自己来中软国际的目的,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明确的规划,这便是我们在学习时得过且过,不求甚解的根源所在。
在本次探讨中,我们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畅谈未来的自己,引发无数思索:我想要什么,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通过探讨,我们深刻体会到:今天的生活状态不是由今天所决定的,它是我们过去生活目标的结果。明天的生活不是由未来决定,它将是我们今天生活目标的结果。目标是行动的导航灯,没有目标,我们必将一无所获,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没有目标,我们必将慵懒松懈,因为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才能激发我们的学习主动性与持久性。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明确了自己人生目标的班会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大家面前。
二、自我定位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任何人都是这个社会有用的实体,都有珍视自己价值的必要。只有正确的为自己定位,才能扬长避短,成就自我。而我们中间的很多人,由于没有正确的自我定位,一部分人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对学习、对未来缺乏自信,另一部分人始终自我感觉良好,对未来盲目自信,对学习得过且过。
在这次探讨中,我们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从而进行了如下思考:我有什么别人无可替代的优势?如果有,如何保持与提高?如果没有,如何发掘及培养?
通过探讨,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们都是有着个性特色的个体,因为占据了不同的“位子”,便各有各的风景。有了正确的自我定位,便最容易发掘自身优点,扬长避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通过这次的自我定位,我们将变得不自卑,不自傲,更加清楚自己的实力与优势,并将努力提高自我核心竞争力。
三、把握现在
李大钊曾说过:“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中间,全仗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无始无终的大实在。”因此,虚度了“现在”,就等同于虚度了今天,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昨天和明天。珍惜现在,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于是,在这次的探讨中,我们进行了如下思考:对于明天的那个我,今天的我能为他做些什么?对于我想要的生活,今天的我要怎样才能得到?
【大学生听讲座心得体会1200字】推荐阅读:
大学听讲座心得07-24
大学生创新就业讲座听后感11-21
快乐从“心”开始——大学之心理讲座听后感10-13
大学校园安全教育讲座心得700字08-09
大学生就业讲座心得11-23
大学辅导员工作总结参考1200字12-13
大学生如何积极争取入党讲座心得体会08-17
关于《大学》讲座的心得体会09-20
燕山大学机电专业前沿讲座心得体会08-09
大学生文明礼仪讲座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