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的改进(16篇)
1.高中生物实验的改进 篇一
团队研修教案
——探索高中生物实验改进研究
团队活动记录
1.课题的提出
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在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也起到了非实验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现行的生物课本中安排的生物实验仍有不少的遗憾,如:实验方法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等。翻看国外及港台的中学生物实验指导,其中我们教师大学时代才接触到实验有很多,如果蝇的培养实验、利用小白鼠的多种实验、蛋白质的双缩尿试验、还原糖的斐林试剂实验等等,且实验更注重研究性与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不少的实验材料及实验器材已经更新。反观我们的实验教材,确实有一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感觉。所以应从实验教材的改革入手,做些适应当前素质教育要求的必要调整,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增添了许多实验内容,意在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技巧,这非常好也非常必要。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实验验证,发现教材中一些实验操作不太合理,需加以改进和创新。
2、研究的目的与理论依据
生物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本质上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有许多活动也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实验教学就需要对生物学实验室,基本的实验器材和条件,还有实验的动植物、微生物材料不断的设计与改善。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指出:“应高度重视学校生物学实验室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实践环境,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廉价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实验室的科学设计,设备配置,乃至管理,都需要生物学教师出主意、想办法。对于实验教学,教师们是很有经验的,因此,这里仅提出加强和改进方面的一些意见。3.课题主要研究方法和过程 3.1研究方法
3.1.
1、资料法。广泛搜集、阅读、研究高中生物实验原理和实验改进的实例,从中借鉴经验。
3.2.
2、对比法。以对比研究的形式,组织同一课内容在平行班级做不同处理改进的研究课、通过对比研究,进一步观察实际效果和出现的问题。
3.3.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经验,概括提炼出可供多实验改进借鉴的一般“原则”和“方法”。3.2研究过程 3.2.1问题发现 实验七“pH对酶活性的影响”,该实验设计用斐林试剂来检测淀粉是否被催化水解为还原性糖,从而验证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这样设计有缺陷,因为斐林试剂就是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氢氧化铜遇酸发生中和反应,导致实验失败。故在实验过程中改用碘液来验证淀粉是否被水解,结果实验仍然失败。3.2.2原因分析
分析如下:试管2: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mL+5%NaOH溶液1mL+可溶性淀粉溶液2mL,保温,用碘液检验无颜色变化,说明淀粉已水解。是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吗?不是,在这种碱性(pH约为13~14)条件下淀粉酶已失去活性。那淀粉为什么会水解?原因是碱可作为淀粉水解的催化剂,在NaOH的催化作用下,淀粉迅速水解。
试管3: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mL+5%HCl溶液1mL+可溶性淀粉溶液2mL,保温,用碘液检测显紫色或无色。若保温的温度较低,试管中呈紫色;若保温的温度稍高(不影响酶的活性,1号试管对照可知),则试管中加碘液为无色,这又说明淀粉已水解。但淀粉酶在强酸性环境中已失去活性。究其原因:淀粉在酸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水解。高中化学第二册(新教材)P.191实验7~4即有验证。3.2.3实验改进方案 本实验有多处设计不合理,需要重新设计。可用如下的创新小实验来代替实验七。
创新:探索pH对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水解成水和氧气。3.2.4改进设计
方法步骤:(1)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并分别按下表中序号1至序号4的要求操作。
(2)振荡这3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等3min~5min。
(3)在3支试管内各加入2mL3%的过氧化氢溶液。轻轻振荡,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
(4)观察这3支试管内的变化,记录哪支试管产生的气泡多,反应快。
实验结果:1号试管反应剧烈,气泡最多;2号试管气泡很少;3号试管几乎不产生气泡。
3.2.5结论:
用不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催化过氧化氢水解成水和氧气代替淀粉被催化水解为还原性糖。上述实验说明,过酸过碱都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pH值。
4.研究的成果与分析
4.1实验材料的改进
“观察叶绿体与细胞质流动”教材建议的实验材料是藓类和菠菜,这两种实验材料不理想主要是比较难取材,或者取材受季节限制,实验证明韭菜是比较理想的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
具体实验步骤是:选取绿色饱满、新鲜的最好是露生的韭菜叶片,用刀片在叶背面横切一下,用镊子从此处撕取下表皮,用刀片取稍带绿色叶肉的一小段,放于载玻片的清水滴中,盖盖玻片。在低倍镜下找到装片上叶肉细胞重叠少,即颜色稍浅的部分,此处容易观察到叶绿体(叶绿体大部分分布在叶肉细胞边缘)。再换高倍镜观察。
用韭菜做实验材料的好处是:取材容易,不受季节限制,观察到的叶绿体多而清晰。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教材中给出的实验材料是洋葱,经过的实验比较,发现用大蒜代替洋葱容易生根而且生根量是洋葱的许多倍,这样既节省开支又方便实验。
4.2实验材料预处理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个实验中所采用的试验材料是紫色洋葱,选用紫色洋葱作为实验材料的目的是因为紫色洋葱的细胞液中含有的色素使其呈现为紫色,这样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但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影响到实验的效果:一是每个洋葱的最外一层鳞片叶紫色深,越往里颜色越浅,最里面近似白色。如果想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最好只用外面的一层或两层鳞片叶,但这样做浪费太大。二是越往里鳞片叶越嫩,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结合越紧密,不容易分离。学生在撕表皮细胞时,往往撕得不完整,将细胞撕破,并且带有很多叶肉细胞,不利于学生观察。
在实验中改进如下,首先把洋葱纵剖,一分为二,把鳞片叶从鳞茎上全部剥离下来,然后放在解剖盘或其它器皿中,让每片鳞片叶的上表皮朝外,放到窗台上晒1~4天,这样叶片通过蒸腾作用蒸发掉一部分水分,叶片变软,使得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接合不紧密,便于撕下完整的表皮细胞。再者是通过蒸发水分,液泡中色素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实验效果明显。但在晒制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不要放在太阳底下爆晒,二不要晒制的时间过长。如果洋葱表皮细胞失水过多,虽然颜色加深,但已发生了质壁分离,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觉。
4.3实验药品的改进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中,脂肪的鉴定,教材中给出的实验药品是苏丹Ⅲ染液,染色时间2分钟至3分钟,实验现象是橘黄色。但市场上不容易购到苏丹Ⅲ,容易购到苏丹IV染液,如果用苏丹IV染液,由于后者与脂肪的亲和力更强,染色时间比较短,一般为2到3分钟左右,实验现象为红色。
4.4调整实验顺序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包括三个小实验,若按教材实验顺序,从学生实际操作来看,做得非常紧张、忙乱,因为第二个实验涉及到了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而对这部分内容,学生以前并没有接触;还有初中阶段学生对于显微镜使用的机会不多,即使有用到显微镜的地方,也只不过在低倍镜下用用而已,所以,做实验时对高倍物镜的使用非常生疏,有的同学还没有来得及观察到现象,因为时间的原因,就必须停止进行,开始做下一个实验。结果后两个实验完成得都不太理想。把三个实验的顺序做了一下调整:先做第三个,再做第一个,后做第二个。或把脂肪鉴定实验与叶绿体与细胞质流动实验,同时熟悉显微镜的操作
4.5改进取材方法
对“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建议为学生每人准备一小段胶皮管,大约3cm长,沿管用剪子将其冲开。在做徙手切片实验时,让学生把它套在食指的指肚一侧,这样取材时可以避免学生切伤手指;同时由于有保护措施,学生也敢于大胆操作。
4.6实验步骤顺序改变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第一步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要用到丙酮(有一定的毒性且容易挥发),虽然是迅速研磨,但由于丙酮挥发比较快,如果按教材中实验步骤,往往还没有充分研磨,丙酮已经基本挥发完毕,既伤害身体,实验效果也不好。可将实验步骤改为:在研钵中放人叶片和二氧化硅以及碳酸钙后,就开始迅速研磨,研磨后再放入丙酮使色素溶解。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剪取2—3mm根尖”步骤的改变。
教材中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在解离这一步骤就将根尖切取2一3mm,在以后的几个步骤当中都要用镊子取放2—3mm的根尖,因为根尖太短小给操作带来很多不方便。为此可在解离这一步骤将根剪取长一些,比如Icm左右到制片这一步,将染过色的Icm左右的根放到载玻片上,再把它切成2-3mm,加清水。
4.7实验操作改变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第四步“制片”的改进。此步骤教材中是盖上盖玻片以后,在盖玻片上加一片载玻片,用拇指轻轻压载玻片,以便使细胞分散开来。在做这一步骤时往往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做成功,或者在把盖玻片上再盖的载玻片取下来时,标本移动了,或者细胞分散不好。在做这一步时可以取消在盖玻片上加一片载玻片,用拇指轻轻压载玻片,教材实验
一、实验六及实验七中皆有用斐林试剂验证还原性糖的存在,操作中都用水浴加热至煮沸1min,结果得不到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而得到的是黑色氧化铜沉淀。究其失败的原因是:氧化亚铜极不稳定,在缓慢水浴加热过程中被氧气氧化生成CuO;Cu(OH)2在缓慢水浴加热过程中分解也生成CuO而失去与还原性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能力。
改进:将水浴加热改为直接加热至沸腾。
4.8实验材料培养方法、用具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教材中用洋葱放在盛水的烧杯上,于温暖处培养。此培养过程较麻烦:须经常换水,且水质容易变差,变差后不仅影响出根,又影响已出根的正常生长。培养时可以采用面积较大、平扁的容器,如托盘。在托盘上用铁丝拉出线格,将洋葱放在上面,盛水培养,出根效果很好。此培养方法有以下优点:利于洋葱出根,盛水量较大水质维持时间较长,而且换水方便。用市售网眼较大的铁丝网培养出大蒜根代用,效果也很好。
4.9学科综合
“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用显微镜观察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的晶体结构,能使学生将生物与化学有机统一起来,并使学生从微观上认识化合物的形状。
4.10实验创新
“DNA的提取与鉴定”不需要特别的设备,甚至在厨房里都能做:只要有洗涤灵、食盐、酒精即可。洗涤灵可以溶解洋葱的细胞壁,食盐保持溶液中的盐度与细胞液相当,酒精则可以萃取DNA。实验步骤为:先将10毫升加了盐的洗涤灵放入100克剁碎的洋葱中,捣碎后将洋葱过滤倒入烧杯,将澄清的溶液加入等量酒精后轻轻摇动,DNA将会以白色的“毛絮状”出现。但这种简单的方法更适合于中学生。
5.总结与反思
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实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课前结合实际进行准备与重新设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从实验材料、操作程序等方面进行改进、创新。除了部分实验设计缺陷,方法陈旧外,由于目前生物实验材料、方法、操作过程限制过多,探索创新的余地过少,和时间或实验条件的限制导致高中生物实验课前准备与设计不够;忽视操作、技能的改进。
2.高中生物实验的改进 篇二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1.教学课时不足,影响教学内容安排
现行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相比旧教材增加了 实验教学的内容,教材编写组希望能够通过增加内容来提升学生操作的机会。然而,高中各个课程的课时比例是基本固定的,尽管各科教师都想增加自己科目的课时,但这并不具备可操作性。生物课程同样如此,实验教学的课时并没有增加,反而英语、数学等所谓“主科”的课时增加,让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生物实验课程相对受到挤压。生物教学课时的不足在多数高中学校都存在,这严重影响了生物教学内容的安排。
2.部分教师知识不足,影响教学效果提升
实验教学对教师的生物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等有 较高要求,尤其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但很多高中生物教师本身就较少接受探究性学习和培训,加之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自我学习和探索,因而对实验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比如,在“选修:生物技术实践”这个模块中,设置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的专题,该专题中含有“菊花的组织培养”以及“月季的花药培养”这两个课题。课题的设置既贴近生活,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生物界的直接感知能力。但由于部分教师对这方面的知识较为缺乏,并不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因而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实验设备不充足,影响到课程的落实
生物课程实验教学对设备有较高要求,它直接关系到所设置的课程能否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落实。目前很多学校由于学生多、财政紧张以及资金安排不合理等因素的存在,并没有购买充足的实验设备,致使许多实验课程形同虚设。比如,在对“细胞的基本结构”进行教学时,如果要学生切实观察到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核,从而对细胞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就需要有较高分辨率的显微镜以及其他相关的细胞结构分离试剂。但由于很多学校并不具备购置这些设备或试剂的条件,不得不用实验录像来代替动手操作,这使得课程内容和目标难以落实。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1.合理设置生物实验课程,保证课时适当
作为高中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高中生物课程应该与其他课程保持合理的课时比例,而其中的实验教学课程又应该与课堂教学维持合理的比例。这就要求学校管理层、其他学科教研组以及生物课程教研组能够很好地沟通,就各个课程的重要性、应该占据的课时做全面、科学而民主的讨论,以确定合理的课时结构。另 外,生物教研组需要与任课教师、实验指导教师以及实验室做好协商,确定实验课程的课时数。一旦确定下 来,课时数不得任意调整和更改,以保证实验教学任务可以较好地完成,从而实现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
2.加强实验课程师资建设,改善教师知识技能水平
实验教师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得以提高的 关键因素,因此,要改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就需要重点关注实验教师知识与技能结构的改善。一方面,需要从省级或市州级层面组织实验课程教师的培训,以在较大范围内提升实验教师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各个学校在招聘教师时,需要对实验课程教师应聘者的任职资格、任职经验进行严格考核,以确保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另外,学校还需要为生物实验教师尽可能提供充足的实验条件,支持和鼓励其自主探索。
3.加大生物实验设备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设备的完善和充足是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 条件,这就需要各级教育部门保证该部分的财政拨款,而各学校自身也需要合理安排资金,不能过于压缩设备费用,也不能任意调整和挪用相关资金。在购买设 备时,需要结合所使用教材的知识结构、学校实验室相关配套情况以及学校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规划,避免盲目购买,造成资金和设备的浪费。
摘要: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改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问题,先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3.高中生物实验的改进 篇三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设计 原则 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c)-0088-01
实验设计是指在正式进行实验之前,在原则和目标的指导下,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制定实验方案。高中生物是一门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学科,因此,教师要给予实验教学足够的重视。实践证明,高中生物实验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确保实验设计的科学性,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原则
1.1 科学性原则
生物实验设计的科学性,是指要明确生物实验的目的,使用正确的实验原理,选用科学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确保定制的实验方案与生物学科的基本原则和原理相符合,千万不能够偏离实验的原理和相关的生物知识。
1.2 可行性原则
生物实验的可行性,就是指设计的实验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1.3 对照性原则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异同和关系的过程,它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能否提取和概
括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重要前提。实验中的无关变量非常多,因此在设计实验时,要严格控制,平衡和小吃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践证明,设计对照实验是消除无关变量影响最为有效的方法。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中,对照可分为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等。
1.4 机性原则
随机是指分配于实验各组对象(样本)是由实验对象的总体中任意抽取的,即在将实验对象分配致各实验组或对照组时,它们的机会是均等的。如果在同一实验中存在数个处理因素(如先后观察数种药物的作用),则各处理因素施加顺序的机会也是均等的。通过随机化,一是尽量使抽取的样本能够代表总体,减少抽样误差;二是使各组样本的条件尽量一致,消除或减少组间人为的误差,从而使处理因素产生的效应更加客观,便于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1.5 可重复性原则
重复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措施。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任何实验都会存在误差,所以需要多次重复的进行实验,才能够得到可靠的结果。重复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降低试验误差,扩大试验的代表性;二是估计试验误差的大小,判断试验可靠程度。因此,在实验设计时,必须要注意实验的可重复性。
1.6 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中的变量可以分为: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两种。实验变量是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自变量;反应变量是实验过程中的因变量,这就要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是相对应的。另外,还要确保单一变量的操作规范性,尽量的避免无关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控制无关变量不变,单单改变实验变量。
1.7 严整性原则
实验设计的严整性,是指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科学、实验操作严谨规范、实验步骤简洁明了、实验现象明显、实验结果准确、实验推断科学合理。
2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改进方法
生物实验设计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探究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要认识到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生物实验的内容转化成为问题,巧设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另外,教师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疑惑。学生提出疑惑时,教师不要急于苛责学生,而是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心中的疑惑得到解决。教师还要及时地整合学生提出的问题信息,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这一实验中,学生往往会出提出很多问题:用什么试剂能够了解温度对于酶活性的影响?温度高低对酶活性的影响有区别吗?多高的温度才能够使酶失去活性呢?酶活性达到最高需要的温度是多少,等等。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并没有受到教材只是的局限性,且提出的问题都具有探究的价值。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还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生物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因此,作为当代的高中生物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从而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背景下,实验设计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而不是将代替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以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完成实验设计。首先,明确实验的目的,指明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高中阶段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往往不能够准确抓住实验设计的关键点,因此在设计实验时,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例如,教师要将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讲解清楚,使学生认识到对照实验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掌握正确观察实验结果和实验变量的方法。其次,找到实验设计的重点,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生物实验设计不仅需要掌握教材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够从问题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日常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慢慢掌握生物实验设计的相关能力。
3 结语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不能盲目的进行,而是要遵循相关的原则,确保实验设计的科学和理性,因此,在日常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史华波.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2(1):81-83.
[2] 刘锦.浅谈影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3(6):85.
4.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改进措施 篇四
石林巴江中学
张友芬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善用身边的资源作替代(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巧用廉价材料作替代;能用模型作替代,论述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几点改进措施。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老师发扬探索精神,从而达到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
措施
替代
材料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科学实验是生命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实验不仅是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形成生物学基本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要让生物实验教学顺利开展下去,还是存在着不少困难。
生物实验教学顺利开展存在着以下几点困难:排在首位的困难是很多生物实验材料的培养时间周期长,难以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如种子的萌发,植物光合作用、发酵现象)。其次是教材的编排顺序与多种生物的生长季节有一定的反差性,造成一部分实验材料难找。然后是许多实验材料价格比较昂贵,一般中学是难以配备的。最后是许多实验材料都选用活体材料,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要求。
针对从上几个困难,我认为在实验中要求我们生物教师应学会因时,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以保证生物实验教学顺利进行,教学中我作了三点这样的改进。
一、善用身边的资源作替代。1.善用身边的自然资源。
生物课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而且反季节的材料怎么办?我们可以选择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油菜花、杜鹃花替代桃花,观察花的结构。用菜青虫替代学习“养蚕”,用铝泊纸替代黑纸片做光合作用实验等,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加学生了解身边的自然事物的特点的机会。
2、善用身边的人力资源
学生是我们身边的宝贵的人力资源。对某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实验可以让兴趣小组成员来完成。通过兴趣小组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设计探讨和改进相应的的实验方案,自制实验仪器改进实验装置,因陋就简开展实验,使生物教学能够按要求完成。如光合作用实验时,我们采取兴趣小组活动,利用自栽的盆景植物,进行对照实验,并开放实验室,随时供兴趣小组实验需要。
二、巧用廉价材料作替代
做好实验不是难事,俗语说得好“办法总比困难多”实验材料可以说是随手可得,就看你老师本人是否是平常生活中的有心人。比如探究实验“模拟血型鉴定”中的有些材料比较昂贵(硝酸银等),这些材料就连常用的化学实验室都无法正常配备。怎么办呢?我们有些老师就巧妙的用厨房之宝来替代。如用酸醋代表B型血清,用碘液代表A型血清,纯净水代表0型血,豆浆代替A型血„„。经过实验证明,这种替换材料实验时现象鲜明,安全可靠,简单易行,来源丰富,而且可以触类旁通。找不到豆浆用纯牛奶(两包便可供全班使用),找不到酸醋用橙汁。更重要的是这些丰富的替换材料是同学们熟悉不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神奇的化学反应,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熟知的厨房里,真可谓是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三、能用模型作替代
初中生物中有一些探究实验,实验材料用的都是一些活体材料。如果用活体材料来做实验,太残忍,更是与新课程要求的珍爱生命的理念相悖的。针对这个难题,我们该怎么办?我认为只有我们老师动起手来,制作模型来替代。用模型来替代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重新再利用。比如鱼鳍功能的实验中有一个延伸实验,需要刺破鱼鳔以验证其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而且要求从活鱼体外进行穿刺。确实这种实验很多同学不是敢动手的。怎么办?我用了几种简单材料来做鱼鳔模型。一个气球、一根钉子、一根输液管,一把注射器。这些简单材料制作的鱼鳔能活灵现地模拟鱼鳔工作原理。
以上几点尝试,让我在实验教学中受益匪浅,所以我建议各位生物老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发扬探索精神,克服现实中很多不利因素,让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步入良性轨道,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新教材——生物教学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改进对策研究 篇五
一、实验设计改进策略
1.实验同教学相结合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重要地位,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演示实验越多越好。因为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培养做物理实验乃至科学探究的技能,所以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实验,把教学内容与实验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突出实验重点
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或规律的印象,解决学生在物理上遇到的关键问题。因此预先考虑到学生会被哪些次要细节影响,忽略实验要表达的本质现象就成了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实验装置要尽量简单,因为在教学中实验目的应明确,看得清晰,重点突出。不要让学生在设备上花太多心思,妨碍对重点内容的学习和吸收。
3.关注学生感知
演示实验要把学生放在首位考虑,学生不会按照教师的`想象来反馈。()因此在设计实验时,要确认此实验的显性属性是否表现得突出有效,便于学生的感知记忆。
4.讲练结合,启发思维
在实验过程中,讲解和演示要相互结合来启发学生思考。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应预先考虑好实验中如何提问、指导观察、启发思索、总结归纳。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探究中求知。
二、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1.指导观察内容
实验进行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和心理,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有效观察实验现象。
2.指导观察方法
在实验中,教师只要使用新的实验器材,就要对学生反复示范,直到掌握。教师在实验讲解时,要留出学生观察和思考的时间,以便巩固强化印象。若出现相同实验器材运用在不同实验,要对相似的实验原理和逻辑思维注意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3.规范操作
教师是演示实验的主要责任人。为了不让学生产生误解,教师在实验中一定要规范操作、快慢适当,以便学生观察模仿,并注意随时提问,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最终达到演示实验目的。
4.增加实验发散探索成分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物理课堂中有时出现的发散性实验,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观察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物理现象,总结归纳物理规律。
5.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分
学生在学物理时感到枯燥乏味,是因为书本上的理论经常与现实脱节。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增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可以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增强知识的迁移,使理论更生动丰富。
6.总结归纳
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要做好记录,得出结论,建立起和相关知识的联系,进一步总结和挖掘实验所展现的现象、规律、方法和思路。同时注意学生表达时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把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启发有机结合。
三、自主实验改进策略
1.组织学生在实验前预习
教师在每一次实验前预先布置预习任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实验时盲目动手,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
2.增加学生的实验机会
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实验过程,教师可以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帮学生达到增强印象、提高兴趣、培养动手能力的目的。
3.注意学生分工合作
实验开始前,组内先分好实验中个人负责的步骤,合作完成整个实验。这样可以避免个别学生做实验,其他学生看的情况。
通过研究实验教学理论,对实验教学进行探索和提出改进意见,以期在实际中增加物理实验教学成果。主要是在实验设计、教师教学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学生自主实验等方面做出努力,发挥物理实验的功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6.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实践探析论文 篇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拙的自然学科,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教学是进行科学知识、方法、能力、思想教育的最为生动、活波的教学形式, 它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深化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识目前, 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活动虽然比较受到重视, 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高中化学实验课中存在的不足
(一) 实验定位不够准确
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中, 教师对实验的理解就是按照教材的要求, 将实验按照书本的要求一步步的做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只是关注到学生的规范操作等方面, 而忽略了如何开拓学生思路, 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缺少有针对性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妨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 实验内容层次单一
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上的内容, 往往注重学生的操作性, 学生在按照要求完成实验后, 就不再对化学实验产生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更加深人的对实验进行思考, 实验方法和内容的单一大大减少了学生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容单一, 不能对化学知识进行有效拓展
(三) 教学方法相对简单
高中的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 化学教师知识按照要求进行实验, 并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指定的方法实验, 实验结束后没有任何发散性思维的教育, 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原本对化学的兴趣打消了, 将主动学习的兴趣转化成了被动应付
二、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措施
(一) 对于实验装置的改进
对于化学实验的改进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 不少化学实验都涉及到一些较为专业的仪器设备, 之所以会选用各种较为复杂的仪器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化学实验产物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然而, 有的实验中对于这一点却没有充分考虑到, 那些实验装置中忽略了实验尾气或者产物的回收处理的实验设计还是很多。教师要对于这些现象有敏锐的察觉, 当发现一些不合理的实验装置或者设备后要积极进行改进, 并且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些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化学素养, 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而言都很有帮助。在进行黑面包的实验时, 其所要证明的.是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但该实验通常是在敞开容器中进行, 并且会生成有署气体二氧化硫, 这时应当考虑将实验改为在密封的容器中进行。例如, 使用25L饮料瓶代替烧杯, 在饮料瓶瓶盖上钻孔插入玻璃棒, 在瓶口附近扎上一些小孔用以排气, 在小孔上放上脱脂棉。这种做法不但能完成实验, 同时也对尾气进行了处理。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典范。教师在发现一些并不合理的实验装置时要及时进行处理, 教师可以和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先展开探讨,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环保意识, 这同样是实验教学中应当充分实践的一个教学目标。
(二) 对于实验药品的改进
不少化学实验中, 对于实验的结果以及实验效果产生影响的一个直接因素就是实验药品的使用。有些实验之所以会失败, 这和药品使用不当有直接关联。对于这类问题, 教师也要及时进行改进。首先, 要分析实验失败的造成原因, 在准确的探寻出原因的基础上才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同时, 有的实验效果不太明显,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也不太理想, 这也可能是和实验药品使用不当有关。因此, 教师在这一点上也要积极做出改善。比如, 在金属钠燃烧试验中, 往往燃烧后的产物有一些黑色杂质, 导致燃烧后的产物不能用于过氧化钠的性质检测实验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金属钠需要保存在煤油中, 如果不对钠进行处理, 那么取出的钠表层便会含有一些煤油, 黑色物质便是煤油燃烧后的产物。对于这个问题, 教师要找到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教师在取出金属钠时, 应当使用吸纸清除钠表面所附着的溶剂, 并使用刻刀去除因接触空气而被氧化的表层, 再将金属钠放入装有苯的容器内进行浸泡。这样, 钠表面的煤油以及被空气氧化的部分就能够充分清理干净, 实验的效果不仅会更加明显, 这个过程也让学生看到了处理实验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以有的灵活方式。
(三) 改良实验进程, 加强实验成效
实验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知识和规则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在高中化学些实验过程中, 教师应该对其作出一些改良, 并鼓励学生突破教材限制, 拓展思维, 研究出与课本不同结论的实验结果, 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实验结果和教学成效, 而且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鼓励学生在实验时适度地创新
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科学类学科教师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培养高中生在化学方面的创新创造思维, 学生在化学实验时敢于依据先有结论提出假设和问题, 并作出创新性实验, 是一个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的一种解读和认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对于现有实验的一种质疑和不解, 对现有化学实验进行相应的改进,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推理制订自己的实验计划, 并对多次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统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也能通过自发的实验计划对化学知识进行一种提炼。
7.改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三策略” 篇七
一、实验材料——就地选取
1. 选取“易控性”的实验材料。
生物是研究生命的科学, 而生物实验的对象自然也是“生命体”。因此, 面对活生生的生命体, 必须保证它的“易控性”方能促使实验的顺利完成。例如, 在教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时, 由于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因此,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给鼠妇提供两种环境:阴暗和明亮, 以此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在得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实验的难度, 设计出引申实验:温度、声音、湿度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从而更准确地探究出鼠妇对生活环境的选择。在这个实验中, 实验的主要目的不在鼠妇, 而是所有生物体, 因此, 也可以引导学生选用蚯蚓作为实验材料, 由于蚯蚓对光有强烈的反应, 更易于促进实验成功。
2. 选择具有“操作性”的实验材料。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 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必须严格遵循课本的要求, 只要能得出准确有效的实验结果, 教师可以自主选择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实验材料, 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例如, 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时, 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 适当地修改实验。课本要求选用四个腐乳瓶, 这就完全没有必要, 学生完全可以选择易于寻找并方便利用的容器作为材料。而对于种子的选择亦然, 只要是不影响实验结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花种、菜种等。通过采用这样更具“操作性”的实验材料, 不仅使实验变得更加人性化, 符合学生的兴趣, 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探究实验——注重过程
1. 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和发现问题的源头, 也是学生学好生物的第一步。在生物的世界里, 既有眼睛看不全的事物, 也有眼睛看不见的事物, 这些人类无法直接通过眼睛观察到的事物, 组成了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微观生物世界, 而通过认识生物微观世界正好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 在教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 有两个关键步骤: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前一个步骤的重点是操作, 后一个步骤的重点是观察, 而观察正是本实验的中心内容。因此, 当实验进行到观察环节时, 教师不但要求学生能在显微镜下找到口腔上皮细胞, 同时能观察到它的其他特征。在这个实验中, 教师可以延伸实验内容,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组织细胞进行观察分析等。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 不仅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了生物的微观世界,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不同细胞组织的观察和认识。
2. 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初中学生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重, 且动手能力强。因此,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同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为学生创设出有效可行的探究性实验,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理解生物知识的能力。例如, 在教学“植物茎的输导作用”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茎的结构和输导功能, 因此教学内容相对感性和直观。为了让学生将感性直观的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 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准备一瓶浓度适中的红墨水和3支新鲜柳枝, 柳枝分别编号1、2、3;其次, 1号柳枝原样不动, 2号柳枝剥去表皮, 3号柳枝摘去叶子;再次, 将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带到没有光线的房间, 分别将1、2、3号柳枝插进墨水瓶中,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最后, 讨论分析实验现象, 总结实验结果。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 不仅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茎的输导作用,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实验结果——引导反思
对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来说, 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等, 都只是为实验结果以及通过实验结果产生的反思打基础。任何实验, 如果不能引发思考, 那它即使完成得再漂亮也是无用的。因此, 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进行知识的迁移拓展, 让实验激发学生的独立反思, 实现实验的最终价值。
例如, 在教学内容“陆地生活的动物”时, 课本中有一个饲养并观察蚯蚓的实验。这个实验的重点是观察蚯蚓对土壤湿度、温度、疏松度的选择。这个实验和“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有很多相似之处, 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也可以相互借鉴。于是, 我引导学生将两个实验串接起来学习, 并比对分析实验结果, 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拓展。通过这样的迁移拓展教学, 不仅能更全面系统地教学生物知识, 同时也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反思, 提升教学效率。
8.中学生物实验改进的方向 篇八
一、力求简明、增强直观
越简便的实验给学生的印象越深,简便实验可为学生课内外动手操作开启方便之门,更有利于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因此,在筛选同一实验的改进方案时,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以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简单者为佳。
例如:脂肪鉴定实验中,课本上要求用显微镜观察和花生子叶切片,这都需要很长时间。特别是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徒手切片技术太难了,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熟练运用不太现实。另外即使能在显微镜下看到些黄色或红色的东西,由于学生对生物染色剂的染色特性了解不深,很难指出显微镜下哪些是脂肪。经过多次试验,笔者找到了一种更简便的方法:使用滤纸。步骤如下:①取三张滤纸,大小约3cm×2cm,分别标号为A、B、C。②A中心用滴管滴一滴清水,B中心滴上一滴植物油,C中心直接用花生子叶在上面擦,面积约为1cm2。③在A、B、C三张滤纸的中心各滴上一滴苏丹Ⅲ试剂。④1min后观察到:A上的清水没与苏丹Ⅲ溶在一起,B、C上的植物油和花生子叶痕迹被苏丹Ⅲ染成了橘黄色。这样完成实验,无需镜检,简单方便,而且实验结果一目了然。
又如:课本上设计的半透膜的渗透实验,要把玻璃纸密封包在长颈漏斗口外,操作非常复杂,密封不好,漏斗管内液面上升就观察不到。如果用稀盐酸去掉外壳保留薄膜的鸡蛋放置在清水中,鸡蛋渗透水后会变大,来说明生物具有渗透现象,就非常简明直观。而且每个学生都能够自己动手操作,把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了学生分组实验。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原理、准确及时
实验的改进要取得满意效果,应该使学生尽量明确实验原理,分析清楚影响效果的各种因素。如原理不明,仅从形式上改进,对学生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帮助不大。
例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和提取”的实验中,我们提供了两种有机溶剂配方的层析液让学生选用。层析液一是“20份石油醚,1份丙酮和1份苯”,实验结果色素带自上而下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与教材结论一致;层析液二是:“1份苯+9份95%酒精”,实验结果色素带自上而下是叶黄素、叶绿素a、b和胡萝卜素。为什么会有所不同?通过讨论分析,学生认识到:同一种色素在不同的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也不同,因此使用不同的层析液得到的几种色素带的宽窄、前后位置就不同。从而深刻理解了实验原理。
准确及时,是指必须确保实验的成功且反应迅速,效果鲜明。为此,必须探究实验的最佳条件和操作技巧。
三、排除危险、确保安全
中学生物教学涉及到一些易中毒的实验,确保实验的安全,也自然成为实验改进的重要课题。例如:观察细胞的线粒体染色体等结构时经常要用油镜。多年来油镜使用中所用介质为香柏油,其溶剂为二甲苯。二甲苯挥发性强,毒性较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长期用二甲苯擦洗镜头与玻片会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在教学中,我们用甘油代替香柏油作油镜介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用甘油观察图像的清晰度与香柏油相同,而且无毒无味。使用甘油做介质,成本低,易获取,使用后镜头与玻片的清洗也更加方便。
四、因陋就简、以“土”代“洋”
中学生物实验,需要的实验材料、药品和器材种类多,往往不容易准备齐备。为了多开实验、开足实验,寻找实验的代用品,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例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以用纯净的细河沙代替SiO2,不但节约成本,还使研磨更加迅速充分;划色素细线,使用毛细吸管,损耗大,而且很难做到划线又细又直色素液又多,可以改用较薄且干净的载玻片,沾取色素提取液印在滤纸条上的方法,色素液晾干后再重复几次印出的色素液线,层析分离后的效果很好。
五、运用新技术,提高时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设备也进入到了生物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设备有利于提高生物教学的时效性,使实验结果更加清晰明了。例如,“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教师在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显微镜观察实物材料之前,先做一个示范实验,通过显微投影仪把观察到的图像展示出来,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目标,利于实验的有效进程;也可以把部分同学的观察图像通过显微投影仪展示出来,让学生共同讨论。
9.高中生物【实验2】 篇九
【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1.学会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实验原理】
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的基质中,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方法步骤】
1.制作临时装片
(1)取材: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者取菠菜叶的下表皮而稍带些叶肉,放入盛清水的培养皿中。
(2)制片:往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住所取的叶片,放入清水中,盖上盖玻片。注意:①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时,一定要使叶片的下表皮稍带些叶肉。
②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以保证叶绿体的正常形态并能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便于观察
③制作临时装片时,一定要缓慢缓慢盖上盖玻片,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2.微镜观察
观察程序:观察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最后绘制显微镜下的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1)用低倍镜观察
①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距载物台约2cm);作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选用大光圈)
②观察:将制好的叶的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装片,转动粗准焦螺旋,当看到物象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所要观察的叶片细胞。
(2)用高倍镜观察
①调大光圈和调节反光镜以增大进光量。
②移动装片,将所要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心。
③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清晰。
④观察叶绿体: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分布以及颜色等。
(3)绘图: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画出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10.高中生物实验取材总结 篇十
正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正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正确。
例如,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以下简称“实验一”)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正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以下简称“实验二”)中,取材部位应该是在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紫色较深处。而在内表皮或紫色很浅的部位取材,往往观察不到或仅有很少紫色液泡。实验三“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以下简称“实验三”)中,剪取的是有活性的根,如果是死根、烂根,则观察不到预期的结果。实验四“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的提取和分离”(以下简称“实验四”)中,选取的时片要肥厚、色浓,而老叶、发黄的叶子则不能选。
11.生活化: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之路 篇十一
一、生物实验迫切需要生活化
长期以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一直不高,影响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验观念简单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两种观念:一种是重理论轻实践,实验教学采取讲授法。他们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由此引发“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做法,加之科学技术进步,多媒体进入课堂,部分生物教师过分追求、甚至迷恋多媒体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看看了事,不重视学生真正动手操作实验。
另一种是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学生在做生物实验时,只要单纯地按教师的实验指导“按方抓药”,出现实验结果就行,不去分析实验过程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这样的生物实验学生做得稀里糊涂,其实验效果充其量只不过验证教材中一个生物现象而己。
2.实验方式机械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规律”:不管做什么实验,其方式几乎千篇一律、固定不变,即学生模仿教师的实验演示或照着黑板上罗列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进行操作,没有一点点灵活性。这样的实验,学生动手与动脑环节脱离,动手实验时无需动脑思考,动脑时又无需动手。学生“不动脑”的记忆是机械记忆,“不动脑”的动手是机械操作。
3.实验评价单一化。目前,初中生物实验评价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书面形式,考核学生对实验结果或要证实的理论的掌握程度;二是操作观察,考核学生实验技能。通过书面形式考核,虽然省时、省力,但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态度、实验习惯,造成学生做过实验与没做过实验得到的评价差异不大;操作观察往往引发学生突击练习,学生只要反复机械训练操作技能,也能获得一个好的评价结果。
所有这些影响因素把生物实验教学逼人困境。生物实验教学迫切需要和生活联系起来,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二、生物实验生活化的缘起及意义
“教育生活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基础。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规点,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际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教学。受这些理念影响,作为初中生物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物实验教学生活化理所当然。
生物实验生活化改进有三层意义:首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验兴趣。生活化的生物实验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感到非常亲近,容易激发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产生持续生物实验研究的动力。其次,有利于“教”、“学”、“做”统一。人是能动的“做”的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的“做”,“学”是达不到应有效果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情况下,个体“做”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教”的效果具有决定意义。只有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通过师生互动结合一起,通过实践汇合一起,才会和谐统一。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思维能力。学生从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开展生物实验教学,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悟生物的魅力,学会用生物知识解决与生物有关的生活与生命问题,培养生物思维能力。
三、生物实验生活化的改进措施
1.实验内容:源于生活。初中生物教材中设置了数量不少的实验,但其内容和形式与学生实际的生活存在一定距离。有的偏离学校本地实际情况,有的偏重于学生生物技能的训练,有的则使学生处于较被动状态。这不利于学生从生物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不利于形成学生在生物实验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有必要对此类生物实验内容进行调整,让实验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如“探究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如果让学生照搬教材中原来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最后总结出烟草对金鱼的危害,那么,学生在这个实验中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同时也失去了一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其内容与形式可作适当改进:首先利用视频介绍一下生活中吸烟的危害,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引入本实验主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及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最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从而验证自己的观点正确与否。同样一个实验内容,后者的设计不但让学生知道了烟草的危害性,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2.实验材料:就地取材。实验材料的選取和准备,对实验能否开设及实验能否成功起到关键作用。初中生物教材中每个实验都列举了实验材料,有些实验材料受某些条件限制不能采用,就可以按照本校本地实际情况,筛選一些取材方便、操作简便、观察效果明显的实验材料。
例如“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实验,做这个实验的季节很难找到教材中選用的蚕豆叶,我们就用此季节常见的青菜叶替代,效果一样。又如“探究植物对土壤中无机盐的吸收”实验,做这个实验需要配制无土栽培培养液,考虑到配制无土栽培培养液实验成本太高,我们就用土壤浸出液替代(土壤浸出液与无土栽培培养液无机盐比例成份相似),这样,解决了实验成本太高的问题,同样收到实验教学效果。
3.实验用具:因地制宜。在生物实验中实验用具必不可少,实验用具的要求是安全、操作方便、损耗少、实验效果好。如果選用的实验用具不恰当,会影响实验的观察,最终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因此,可对選用不同实验用具得到的实验效果作一定的比较,根据本校本实验室实力状况对实验用具作一定的改进。
例如“植物蒸腾作用”实验,教材上選用锥形瓶作容器,我们改用实验室中普通的试管替代。由于试管横截面小,液面下降明显,反而观察效果好。又如“探究蚯蚓运动方式”实验,按教材是将蚯蚓放置玻璃与硬纸板上,比较其运动快慢。可能由于硬纸板粘上蚯蚓粘液或玻璃光滑度不够缘故,比较效果不明显。我们还是取两根实验室普通的玻璃试管,试管末端均用黑纸包住做成“暗室”,一试管底面铺上湿细沙,另一试管不变,各放置一条蚯蚓朝“暗室”定向运动,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4.实验方法与过程:生活体验。采取一定的实验方法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是整个实验中最重要的环节。不经过亲身体验,不主动地、带着问题探索操作,体验新知识形成过程不深刻,掌握新知识不牢固,而且难以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因此,学生必须亲身参与体验。
例如“观察小肠绒毛”实验和“观察蚯蚓运动”实验。在“观察小肠绒毛”实验中,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小肠内表面,辨别小肠环状的皱襞和细小突起的“小肠绒毛”,才能理解小肠内表面因有了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内衷面积,从而得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的结论。在“观察蚯蚓运动”实验中,每一个学生必须亲手触摸
蚯蚓体表,亲身感受蚯蚓刚毛的存在,才能理解蚯蚓的刚毛为什么能协助运动。
5.实验效果: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生物实验结束,学生按实验步骤操作完成了实验,看到了实验现象,得出了相应实验结论,是不是已完全达到实验效果呢?回答是否定的。生物实验生活化的实验效果,不能简简单单完成规定的实验过程,还应在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一连串实验反思:这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实验方法最适合本实验吗?能否用更好的代替?今后的实验能不能作恰当的改进,以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实验效果呢?
例如在“验证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实验时,就引出许多问题,如:“我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爱好,選取其它食物如米饭、鸡肉、奶油、青菜等作实验材料呢?”“为使观察的实验现象更明显,鉴定淀粉用的食物要做成碎屑,鉴定蛋白质的鸡蛋清加入开水后要迅速搅拌,鉴定脂肪的花生种子是否必须炒熟?”“碘酒能用来鉴定淀粉,为什么不能鉴定其它糖类?
是不是与淀粉具有独特的结构有关?”“煮熟鸡蛋里的蛋白质就是凝固的蛋白质吗?”“既然蛋白质直接燃烧会散发出臭味,是不是也可以作为鉴定蛋白质的方法?”“实验中鉴定脂肪是植物作实验材料,动物也可以作实验材料吗?”“食物中除了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外,还有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那些营养成分该怎么鉴定?”“我们一日三餐中含有这么多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生物实验生活化给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便捷和高效,更为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之间搭建了有效平台。只要善于对生物实验进行生活化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就一定能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
12.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 篇十二
实验3: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然后投入一小块 (约绿豆般大小) 金属钠, 观察实验现象。
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1) 钠浮在水面上; (2) 钠熔化成小球; (3) 钠迅速游动逐渐减小, 最后消失; (4) 发出嘶嘶的声音; (5) 滴酚酞溶液的水显红色。
该反应的原理是:2Na+2H2O=2NaOH+H2↑
一、该实验的不足之处
(1) 若金属钠颗粒太大, 反应很剧烈, 金属钠会燃烧起来, H2与O2混合燃烧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 影响实验效果。
(2) 产生的气体难收集, 无法知道该气体的成分。
(3) 无法确定该气体的体积。
二、该实验装置变化如下
(1) 装满水的左锥形瓶 (带双孔橡胶塞) , 右锥形瓶 (滴有酚酞) 。
(2) 长导管连接到两锥形瓶, 短小导管连接带止水夹的橡皮管。
(3) 橡胶塞插一小段铜线 (用于取钠粒) 。
三、本实验操作步骤:
(1) 如图组装仪器, 检查装置气密性。
(2) 左锥形瓶中注入水至水面与橡胶塞下端相切。
(3) 另一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4) 切取一粒钠将其插在铜线头上。
(5) 实验时, 把长导管伸入右锥形瓶, 插有钠的橡胶塞迅速插入装水的锥形瓶, 并塞紧。
(6) 钠与水剧烈反应, 装水的锥形瓶中的水沿导管流入另一滴有几滴酚酞溶液的锥形瓶中。
(7) 右锥形瓶收集到40mL~50mL溶液, 且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装水的左锥形瓶液面下降很显著。
(8) 取注射器插止水夹下方的橡皮管, 抽取气体, 随着气体的抽取, 溶液从右锥形瓶回流到左锥形瓶, 左锥形瓶内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抽尽气体, 溶液装满左锥形瓶。
(9) 抽气后将注射器移近火焰, 匀速推出气体, 针头处立即燃起细长的火焰。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 烧杯内出现白雾。
(10) 打开止水夹, 左锥形瓶中的水又沿导管流入右锥形瓶, 直到两锥形瓶溶液的液面相同。
四、本实验的特点
(1) 充分体现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1) 钠浮在水面——说明钠的密度小于水; (2) 钠熔成小球——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且金属钠的熔点较低; (3) 钠四处游动——说明该反应有气体产生, 且验证该气体为H2; (4) 酚酞溶液变红——说明该反应有碱生成。
(2) 改进装置后, 实验仪器易得, 实验操作简单, 安全性强, 现象鲜明, 且可使学生理解气体压强可将液体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
(3) 本实验装置可避免金属钠发生燃烧, 防止H2与O2混合燃烧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用燃烧的方法检验氢气现象非常明显。点燃氢气时, 不用检验氢气的纯度, 节约了时间, 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注射器, 可以大约知道产生的氢气体积。
1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改进论文 篇十三
现如今,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地区对于高中教学的化学实验投入所占比例不均衡,教学投入资金及其所占比重与当地经济水平成正比。相比较而言,经济发展趋势较好的地区,教育投入资金较多,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仪器配备先进,药品种类齐全,实验室内设施更加完善,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机会更多。经济发展趋势发展相对较差的地区,教育投入资金较少,药品种类单一,仪器配备较为落后,数量无法满足日常教学中的需求。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中普遍存在着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则是观看学习的形式性课程,亲自动手参与学习较少。或仅仅模仿老师的操作,参与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过程缺乏探究性等诸多现状。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室资源不足
对于实验室缺乏管理及维护制度,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实验设备陈旧,所具有的仪器仍然还只是一些常规仪器,实验器材损坏不能及时地给予补充。化学教师只能利用现有的化学器材进行实验教学。实验器材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必备品,如果器材不足更新和采购不及时,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实验效率,造成实验数据和结论不准确,从而对学生学习化学产生一定的误导,导致学生实验很难开展。
(二)教师对化学实验的态度不够重视
现阶段,教师忽略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绝大多数的一线教师认为实验对化学学科成绩虽有影响但程度不大,仅有少部分教师从整体的化学学科角度分析,化学实验是极具教学意义的。在高考这座大山面前,学生的学业日益繁重,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学生的成绩论成败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教师不得不把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学生成绩的方向上来。因此在日常教学时,未能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综合素质能力普遍较低。学生可以从化学实验的操作中,将书本中的知识理解并加以运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巩固记忆,同时加深化学学习的兴趣。
(三)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差异,实验兴趣不足
很多高中生认为只要把化学实验步骤和化学实验结论背下来就可以了,因此他们对实验并不重视。化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在实验教学时,其动手能力与接受能力较差,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无法积极投入。普遍分组合作的实验方式,能力差的学生怕出错,不愿意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实验时让其他同学操作,或只是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其实只要化学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就一定可以让高中生找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全身心地参与到化学实验中。
三、有效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课堂有效性
从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优化教学实验环境,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三方面加大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投入建设。更新并完善教学设备,标准化的实验设施和器材,定期专人维护及保养实验器材,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同时加大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专业水平,找到学生更易接受的课堂模式与改进方法。因材施教,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从实质上解决当今化学实验课堂的问题,就必须打破传统授课模式,从根本上提高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效果,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二)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加大实验的重视程度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今天,新课程时代下众多一线高中化学教师仍保持原有的“以成绩论英雄”的教学理念。素质教育并没有融入当今的课堂中。教师不应仅仅简单地做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记住老师的动作或从书本上死记硬背实验流程。应该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其切身体会化学实验的乐趣。让学生尝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摒弃过于形式化的教学,从基础化学理念中研究出更多创新型实验,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为枯燥的学习生活找到捷径,增添学习乐趣。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协同互助,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真正的热爱上化学这门学科。只有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多方面能力全面发展,才会更适应新形势,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尊重高中生的能力差异,激发学习兴趣
不同的高中生其各自化学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每个学生兴趣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学生的化学实验结果、数据就会有所偏差。在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当中,化学教师希望激发全体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就要增加教学中的探究内容,锻炼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尝试多开发微型化学实验以丰富化学实验的类型,因材施教做到尊重每一名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全程只做评价及指导。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化学的乐趣,激励每一名同学学好化学,逐渐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泓.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0).
[2]张正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
[3]冀小东.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
[4]王后雄.试析高中化学新课程教科书实验的教学功能[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3):43.
14.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实验知识点 篇十四
实验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丙酮(无水乙醇)等。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材料用具:
新鲜的绿色叶片(如菠菜叶片);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100mL),研钵,小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小试管,培养皿盖,药勺,量筒(10mL),天平;丙酮,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
方法步骤:
1、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称量、剪碎、研磨(加二氧化硅?碳酸钙?)、过滤
2、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制备滤纸条:干燥、剪角、标记线
(2)画滤液细线:细、直、干后重复2-3次
(3)分离色素:滤液细线不能没入层析液
15.高中生物实验的改进 篇十五
一、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现状
1.过于注重理论教学。 当前阶段, 高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依然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并没有注重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课程, 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仅仅依靠死记硬背。
2.教学方法没有得到改进。就我国目前的高中教学环境来说, 教师们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方法方面注重得较少, 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很大的改进。在笔者所进行的调查中, 其中有73.1%的学生认为, 如果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 他们会更加喜欢生物学习, 对于生物学习的热情度也会更高。教师这样注重结果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与生活联系的紧密度不够。任何学科的学习, 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对于高中生物来说, 同样如此。但是, 当前教师对于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 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展开, 对于其与生活的联系则较少涉及。在笔者的调查中, 仅有50.1%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 将生物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 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其与生活联系得不够。
二、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改进方法
1.增加实验教学内容。生物的学习离不开实验, 而实验也成为生物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实验教学能够让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放松,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 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亲自走进“生物”中, 进行实验操作, 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让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和研究对生物知识进行总结和记忆。例如, 在学习细胞膜的有关知识时, 笔者让学生在显微镜底下对细胞进行观察, 并让学生对植物的细胞壁进行解剖, 从而能够切实看到真正的植物结构, 这样再结合学生所观察的图像进行细胞膜的讲解, 就可避免学生因为其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感觉枯燥, 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内容也会更加有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当前生物教学中, 仅仅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当前的学习需要, 教师应当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 并将之应用到生物教学中, 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创新能力。例如, 当前非常盛行的合作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 都能够让学生对生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并促进其自觉地投入到生物的学习中。 例如, 在进行叶绿体知识点教学时, 笔者首先让学生们对植物进行观察, 而后提问:植物中哪部分的叶绿体较多?哪部分的叶绿体较少?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在显微镜下对植物的叶绿体形状、状态进行观察, 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也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
3.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任何学科的学习其最终目的都是为生活服务, 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 应当将其与生活相联系, 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时时学生物、处处学生物, 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物学习氛围, 并将所学到的生物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习的“有用性”。例如, 在进行有氧呼吸教学时, 笔者并没有将有氧呼吸的学习过程局限在课堂中, 而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 使学生对身边植物呼吸作用进行认识, 并了解有氧呼吸所带给植物的影响。这样, 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 理解了生物对生活的作用, 对生物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16.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篇十六
【关键词】高中生物 绿色实验 环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052-01
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课程主要教学环节之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程所学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科学素养,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发展。但高中生物实验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定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若将全国各个高中实验室看做污染源,则其会对学校附近的生态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污染。如今,受到课程改革影响,绿色生物这一实验理念逐渐被各个中学接受,尤其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体现尤为明显。教师开展绿色生物实验,在保护学生健康的同时,也减少了实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一、开展绿色生物实验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记忆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生物属于实用性课程,对学生动手能力有一定要求,教师不应只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而不教授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学生通过生物实验,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对知识的运用更为熟练。不仅如此,生物实验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由此可见,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之后的发展。
就目前而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然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大部分高中生在完成生物实验之后,并没有妥善处理实验所形成的污染物,同时也没有设立保护措施。而作为学校,也没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导致每开展一次生物实验教学课程,都会严重污染实验室周围环境。所以,高中生物实验课程急需改革,学校应当积极开展绿色生物实验教学,严格管理以及控制学生行为,减少实验产生的污染物与废弃物,对各类型废弃物实施妥善处理,以确保生物实验的绿色化,避免实验形成严重污染。作为教师,也应培养学生绿色生物实验的意识,要求学生构建绿色的生物实验室,可以为我国节省大量能源,避免出现实验需要消耗大量材料的情况,也符合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即低碳经济的要求。同时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由此可见,绿色生物实验的开展对学校以及学生的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二、开展绿色生物实验的方法
(一)构建绿色实验氛围
通常情况下,学校实验室并不会频繁使用,大部分学校的实验室隔数天才会使用一次,部分学校甚至隔数周才会使用。如此一来,部分长期未使用的药品,或是本身带有味道的药品便会散发较大的味道,使得实验室内气味较为难闻,一些药剂挥发的气体中甚至包含有一定毒性。所以,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需开窗通风,以免引起学生身体不适,或是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但这一行为往往会使得大量药剂被浪费,令实验室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增加,同时也对大气造成一定污染。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生物知识进行解决。如要求学生收集废弃的塑料瓶,之后将水培植物放入塑料瓶当中,形成一盆水培植物。具体做法如下:学生可将塑料瓶底部或是顶部剪开,之后将瓶盖拧紧,并倒入定量的水,之后移栽一株植物,如绿萝或是玉树等,将其插入水中即可。教师可要求每名学生按照上述方法制作一盆水培植物,借此改善生物实验室环境。
(二)改良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实验当中,酒精灯是较为常用的实验器材之一。学生常常借助酒精灯实施水浴加热。以“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蛋白质以及脂肪”的实验为例,实验要求学生将试管放置于温度为50℃至60℃的水内进行加热。学生便需使用烧杯盛水,并使用酒精灯加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与蔗糖的作用”这一实验当中,实验要求学生将试管下半部分放置于温度为60℃的水当中,且需要保温,时长为5min,同样需要借助酒精灯完成。然而,酒精灯的使用必然会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若未完全燃烧,还会形成一氧化碳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而上述两个实验,无论是使用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还是对水进行保温,都需要消耗大量酒精,即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且加热速度慢、保温效果不佳,甚至存在一定隐藏的危险。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需为实验室配置恒温水浴锅,该仪器可自动控制水温,且一个恒温水浴锅能同时容纳80多支试管,足够供应班级内所有学生同时实验。如此一来,可以大幅缩减酒精灯的使用次数,酒精消耗量也随之减少,为学校节省实验成本,也保护了实验室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恒温水浴锅的使用也能够极大程度缩短加热所需时间,为学生节省课堂时间,供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且学生使用恒温水浴锅,可将温度控制于实验要求范围之内,最终实验的效果也更为理想。
(三)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许多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加之高中实验要求当中也未对药品的使用量给予明确的限制,使得部分学生不爱惜试验用材料,往往准备过量的实验药剂。事实上,大部分药剂并未完全使用。许多学生也不将剩余的药剂送回,而是选择直接倒掉,造成大量实验药剂的浪费。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显微镜,随着药品剂量的增加,吸水纸的用量也会上升。虽然教师向学生多次强调实验用品的用量,但许多学生并不理解,浪费现象依旧普遍存在。
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一实验为例。无论是漂洗,还是染色,学生都需使用玻璃皿这一器材。然而玻璃制品使用次数越多,磨损也愈严重,安全性也随之降低。且部分学生未对玻璃皿进行彻底的漂洗,所以在之后的实验中需要添加大量药品。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要求学生使用化学实验中较为常用的点滴板替代玻璃皿。相比玻璃皿,点滴板更为结实、安全,且上面有多个孔穴,学生在孔穴当中便能完成染色环节。实验结束之后,学生按顺序漂洗孔穴即可。这样不仅缩减了玻璃皿的使用次数,同时也节省了大量药品,漂洗效果更为良好,染色效果也有所提高。且这种实验方式可以压缩反应产生物的数量,降低了实验的危险性,也减少了反应产生物与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三、结束语
环境问题已然成为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绿色生物实验已成为实验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绿色生物实验的理念,从而减少实验室污染物及废弃物的产生,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霍新录.构建绿色生物实验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03:161-163
[2]郭东会,张显忠,范明杰.生物技术专业绿色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6,07:308-309+312
【高中生物实验的改进】推荐阅读:
高中生物实验改进10-20
高中生物实验四07-31
高中生物实验与探究09-03
乡镇高中生物实验现状10-17
高中生物实验室管理06-25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探讨09-13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高中生物教案10-06
高中生物研修心得06-14
高中生物听课感悟09-01
浅谈普通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的策略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