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的五个阶段

2024-06-09

职业规划的五个阶段(共11篇)

1.职业规划的五个阶段 篇一

在上期投票话题中,大家选择了自己的“年龄”,根据大家对自己的评估,可以参考以下按照年龄划分职业规划的五个阶段,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一、探索阶段(二十岁至二十五岁)

这一阶段,大约95%的人已经进入职业生涯,需要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生活方式,其职业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1.尽快度过职业适应期,这是一个发现必须逾越的心理过程,也是积累职业优势的过程;

2.谋求最佳的职业发展前途,一旦发现自身素质与职业岗位不适应,要尽快主动地进行调整;

3.稳步走向社会,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作出人们给予肯定的业绩;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好“人和”的基础。

二、建立阶段(二十五岁至三十岁)

在职场上,快速的适应周围坏境,并搜索与自己水平相适应的职业领域,并与自己的能力与周围的人脉结合起来,快速适应周围的职场变化,与时代同步发展,善于动脑筋,不断调节自己的身心,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不是时机地作出新的理智选择。

三、冲刺阶段(三十岁至四十岁)

在此期间,无论体力、脑力都达到了最颠峰的状态,由于已经奠定了基础,可以在最擅长的工作岗位上,好好冲刺,充分发挥。据我观察,一个真正有实力的人,到这一阶段几乎可以独当一面,成为公司中的佼佼者。

四、维持阶段(四十岁至五十岁)

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人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或已事业成功,或仍一事无成,这两种可能都对人的职业生涯形成强烈的冲击。因此摆在人们面前的职业生涯规划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1.积极而慎重地重新认识自己,挖掘自身未能发挥出来的潜力,对自我再做一次设计

2.冷静检验和调整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信念,使之尽快适应社会环境与现实;

3.调整工作岗位,用以往的工作经验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与众不同的作用;

4.分析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的得失,扬长避短,争取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五、衰退阶段(五十岁至六十岁)

虽然这时已经年过半百,但还应丰富自己的职业内涵,进一步完善自己,让生活变得更积极、更有意义。如:调整职业目标,有可能的话,在同一职位层次内调换一下岗位,给工作再次赋予新意;完善自己的人格,抓紧时间多做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公益事业,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作好离职退休的思想准备,物色和培养年轻人接替自己并为其发展创造条件;为日后的退休生活制定一个计划。

古人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然我们规划好了未来,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时我们就要适时的调整职业规划内容,拥有更优秀的职场作战计划。

2.职业规划的五个阶段 篇二

怎么办?当然是要纠正对于沟通的一些错误认识。对于日常沟通要有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眼光--把所有沟通都当作一个战略行动。

最后,摒弃五个管理沟通迷思。这些迷思不仅扭曲了领导者的沟通风格,而且阻碍了沟通过程。

迷思一:词能达意

认为词语“包含”固定意义的想法是错误的。词语的意义是人赋予的,而非本身固有的。一个词语只是触发了意义和感官联系,如果其意义是具体的话。而一个固定不变的意义是不存在的。

一个词语和它的含义可能是两回事。我们听到“狗”这个词,大脑中就会出现一只狗的形象,你仿佛能听到它的吠叫,或者抚摸到它的皮毛。而像“战略”之类的抽象名词或词组仅仅是作为理念而存在。它们不会引起感官印象,对于不同的人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

在一项研究中,80%的经理人表示他们竭力使其传达出去的技术信息精准无误。但是,精确的技术语言却常常加大了误解的风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除了业内人士知道他们所使用的词语的通常意义,外人都不知道。正所谓隔行如隔山。

迷思二:信息等同于沟通

在该调查中,76%的经理人似乎将“信息”和“沟通”混为一谈。我们来区别一下,信息是数据、事实和商业情报,而沟通是经理人将信息、理念或感觉传递给另一个人或一组人。

沟通由三个部分组成:发送者、用于传达信息的符号(通常是词语)、接收者。沟通有听觉方式(讲话及语调)、非口头方式(身体语言、手语、超语言、触摸、眼睛接触),以及书面方式。

你可以通过衡量所发出信息与所收到信息之间的相似度,来评估你与他人之间的沟通的有效性。沟通中存在的挑战是:你所讲的与听者所听到的常常是风马牛不相及。生理的、环境的以及心理的干扰会阻碍并扭曲信息。然而,我们很多人还是以为我们要表达的信息会原汁原味地传达给听众,就像一个人把砖头递给另一个人一样,砖头不会因此而少一丁点。

迷思三:沟通是你可以掌控的

一家大型水泥企业的业务开发主管说:“我们花了两年的心血制定新的亚洲战略,而CEO只是和负责沟通的人员在幻灯机前花了一个下午,然后他做了一次展示,并把幻灯片电邮给每个人。他从未检查别人是否收到,他只是假定别人原封不动地收到了他的信息,并且已经对之认同。”

沟通不是一件有形的物品,像电邮、网址或宣传册那样。它也不是“把话传出去”那么简单。你可以增强你对沟通的掌控,就像下文你将看到的那样,但即使是经过周密计划,且实施得体,管理沟通也可能做得一塌糊涂。

你说的做的每件事—你的面部表情、你的步态、你的办公室装修风格、你的领带、你的闲聊—都在向外界传达信息。甚至沉默也会被看作是一个信息。你无法不沟通。是接收者在“沟通”。你的信息是自己长了脚的!

迷思四:能言善辩者长于沟通

这些接受调查的经理认为,能言善辩者不一定是好的沟通者。原因何在?能言善辩者喜欢“表现”。他们不愿倾听,对别人的话是“左耳进右耳出”。他们更关注自己的表现,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试图以花哨的信息来加深听众对他们的印象,而非倾听与投入。

有效的沟通者善于倾听,他们会选择合适的媒介(渠道),他们的信息是为听众量身定做的(与听众所具备的知识和需要相匹配),用听众可以理解的语言清楚、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想法。

这些受访者说他们并不要求完美。有效的沟通者是真诚可信的,即使他们相对不那么老练圆滑。良好的沟通不是征服,而是妥协。

迷思五:业务沟通不需要情感

经理人把大型跨国公司的文化形容为事实、数字和信息的结合。这种占主导地位的说法据称有其合理成分。沟通都侧重于可见的和可衡量的效果,并诉诸于涉及思考、分析和得出结论的那些认知手段。受访者认为,自从多媒体展示被引入管理沟通,大公司的沟通可以描述为“过度使用冰冷的电脑幻灯展示,到了令人昏昏欲睡的地步”。

参与这项调查的93%的经理偏爱诉诸于情感的沟通,例如讲故事或者博客。情感,据称能将对话或沟通提升为一位受访者所说的“更高层次的约会”。一家全球性人力资源公司的经理说,“唤起人们情感和视觉形象的故事能够打动他们。人们对别人或其他生命的感受总是要多于对抽象事物的感受。”

受访者在有力的信息传递、接收和情感之间发现了关联。他们认为如果能将情感和理智相结合,信息会有更好效果。但在利用情感达到说服效果方面,这些经理还是无法打破合理性的桎梏。

十个步骤令沟通明确

不要成为这些迷思的牺牲品。让每一次沟通都具备明确的目标。制定一个个人的长期战略沟通计划。不存在一个最好的方式,每一次沟通的内容都是独特的。下面的十个步骤会有所帮助。

1.盘点。你沟通的水平如何?要搞清楚。请一些可信的专业人士评价你的沟通技巧。了解你传递出去的信息是否被人理解。在最严苛的听众面前练习重要的展示。

就下列问题自问自答:

你自认为哪些关键的沟通长处成就了你目前的成功和高效?

你有哪些弱点和局限?列举出你所知道的你不擅长以及最易出错的领域。

你尚未开发的沟通才能是什么?

你相信你有什么潜在的能力和兴趣尚未展现和实现?演讲?写博客?

2.考虑你的听众。不是你而是你的听众在沟通。一旦接收到你的信息,他们会进行“再创造”,所以你要为他们多加考虑。对经理们来说,最常见的听众包括员工、业务对象(消费者和竞争者),以及与公司事务相关的各方。

据参与这项调查的经理们说,其员工最希望清楚了解经理所推荐的行动路径。他们希望那些行动步骤是“有意义的”。他们希望你说的话,不管以什么形式,都能被他们迅速而轻松地理解。

3.明确你的目的。管理沟通的第一信条:一切都是为了说服。无论是写电邮,或者是与你小组的一位成员聊天,以及进行一次重要展示,你都可能是在说服听众采取行动。

当你首次练习这一步骤时,把你的目的写下来,或者大声说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有意识的表达能帮助你发现你真正想说的事情。了解你能说服别人的各种方式并有意识地进行实践。

4.准备好你的信息。专家告诫,你需要做到能够随时随地发布你的信息。

你应当准备什么信息呢?参与这项调查的经理把大部分沟通时间和精力花在下列五组信息上:

公司文化:在这里我们如何做事。

财务成果:我们做得怎样,以及你能得到什么。

组织结构和层级:谁负责什么。

时间管理:我们应当怎样使用时间。

你对工作的认识:我在做什么,我为什么要做,对你意味着什么。

一旦你确定了你需要发出哪些信息,你就要尽最大努力把每一条都做好。

5.建立信誉。建立信誉涉及到使用适当的环境、适当的风格,显示你的激情、你内心的诚意。如果你正在面临一场危机,例如车间地面起火了,一定要告诉大家。然而,当你想要动员大家并获得支持时,用商量的口吻或者提议共同参与的方法会有效得多。这些经理人认为,虽然共同参与是说服人们的最有效方法,但有时你只需要吩咐、指导、检查,或扮演一个顾问角色。

研究显示,要说服人们,你要投入智力与情感。不管你实际上说什么都是要对人们产生影响的。人们能够记住的信息都是新奇的、具体的、充分讨论过的。他们能记住的故事是精心编织的、难忘的、触动感情的。

6.出人意料。你的材料也许能轻易得到,包括每周简报、季度报表、营销报告,或者战略文件。但是,千万不要把这些文件作为附件发送出去。当你在演讲时,也不要陷入直接宣读电子表格上的数据或者幻灯片的页面内容这样的陷阱。你需要把这些材料打造成引人注目的信息。要达到这种效果,你也许需要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打动人的统计数字、一个励志故事,或者一个强有力的象征或比喻。

参与这项调查的一位经理人,说他曾使用世界顶尖高尔夫球手伍兹(Tiger Woods)的故事来说明为什么在持续盈利的情况下,公司也必须用创新产品来应对变化中的市场。他经常谈到伍兹在已经处于事业顶峰时,依然努力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击球动作。作为一位永远的完美主义者,伍兹即使在因“转型”而表现低落时,也想着要更进一步改进他的挥杆动作。

有效的沟通者会用一些能引起共鸣的象征和比喻,使自己的观点得到非专业听众的接受。

7.准备、瞄准、发送。沟通渠道指的是你遇到的建立沟通的所有机会。一个渠道可以是内部的或是外部的(例如媒体),但也包括个人聚会、电邮、备忘录、通知板、会议、行业展览、公司停车场里的交谈、展示会,等等。

你需要挑选那些能够增强信息效果的渠道,并确保你充分发挥了所选渠道的潜力。所有渠道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据受访的经理们说,面对面的方式具有最大的潜在影响力。

要确保你所选的各个渠道能相互补充。与依赖于单一媒介(比如电邮或一次会议)相比,多种渠道的结合会有更大效果。不论选择什么渠道,要确保你的信息能到达你的目标人群。还要记住,有些渠道比起其他渠道会让人觉得不太可信。就像一位首席沟通官说的,“如果你的渠道让人觉得不可信,你通过它所传达的信息也会让人觉得不可信。”

8.保持简单。有效的沟通者都是简约大师。他们知道如何识别信息当中的核心元素。许多有效的沟通者使用故事,以简单、易记的形式传达他们的想法。故事可以起到启迪、激励、吸引和联结的作用,帮助听者让信息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象征力和“粘附力”(具体而易记)。故事让理念更加具体,常常诉诸视觉感官,不断触动情感。简单易记的形式当中常包含了多种理念。故事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的情感力量。

9.讲出真相。愿意说出真相的人不多,愿意听到真相的人也不多。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结果却是许多经理人发出的是“密码”讯息。CEO说,“我们是一个团队!”或者项目经理说,“我们准时完成并节约了开支。”这些信息令人迷惑,因为它们含混不清而且有谎言的嫌疑。

回避真相的经理们也许瞒得了一时,但真相终会大白。一旦你背上了不诚实的名声,以后你发出的每个信息都会受到质疑。没有真话,也就无信任可言。

讲出真相意味着要充分了解你的听众,能以最好的方式把真相告诉他们。还要记得对沟通中用卡各种真相加以区分:你的真相、听众真相、情景真相以及道德真相。

10.做一个计划。把你的个人沟通计划看作是你的路线图。你知道自己想要去哪里,但是还需要到达那里的具体路线。这个计划就是你的沟通路线。它迫使你做长远考虑。

3.职业规划的五个阶段 篇三

【关 键 词】有效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71-04

一、有效教师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有效教师”是英文effective teacher的汉译,针对“有效教师”所展开的研究产生于有效教学研究以及教学效能研究的过程中。因此,有效教师研究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范畴。“有效教师”这一概念,是国外研究者首先提出的。

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有效教师呢?

Donald R.Cruickshank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生活会产生影响,而某些教师会持续地产生更大的、更积极的影响,他们似乎与学生相处得更好,在传授知识及技能方面更成功。这样的教师就是“有效教师”。Lorin·W.Anderson认为,有效教师是指能够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并能达到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为其制定的目标的教师。Hamacheck在其所著《好教师的特点及其对教师教育的意义》一书中对“有效教师”进行的描述是:“有效教师”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充满人性、有幽默感、公正、有同情心,无论是和学生个体还是和学生集体相处都更容易、更自然,课堂显示出开放性、自发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以上西方学者对于有效教师界定,标准不外是两个:一个是从社会的要求来界定的,具有典型的社会取向。也就是说,衡量一个教师是不是“有效教师”,关键就在于他(她)在特定历史时期有没有达到社会群体所公认的要求;另一个标准是从学生的自身发展来界定的,属于典型的个体取向,认为“有效教师”能对学生的生活产生“更大、更积极”的影响,能帮助学生获取真知。

国内对于有效教师的认知,一般着眼于两个层面:一是制度层面的“有效教师”,主要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认定,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学校认定的“有效教师”则是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的教师;二是非制度层面的“有效教师”,他们是被学生、家长、社会群众或教师群体所认定的好教师。这两个层面的认知与有效教师的真正内涵还是有距离的,无论是非制度层面的“好老师”,还是制度层面的“优秀教师”,都侧重于从人格特征方面来判定教师的品质是否优秀,侧重于依据学生的学业成绩来判定教师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有效教师应该是一个注重学习教育教学先进理论与经验的、注重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注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注重课堂教学实际效果的、善于反思自己工作的、善于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的、能够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以及学校规定目标的、能够持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丰厚学科知识的教师。

当然,时代在发展,教育理念、教育行为与教育手段也在与时俱进,如果达到了上述有效教师的标准就不思进取,那么效能很快又会下降。所以,上述有效教师的定义仅仅是明确了成为一名有效教师的底线。即便是已经成为了一名有效教师,也不能放松学习、研究与实践之心,因为有效教师依然需要继续努力,依然需要专业发展。

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即着重研究教师在专业生活过程中其内在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综观西方学者对于教师内在专业结构的研究,大致都是从知、情、意、行四方面来讨论。所谓知即专业知识,所谓情意即专业信念,所谓行即教师能力。情意为知与行的根本,只有坚定的专业意志与专业信念,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基于这一理念。

二、有效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我认为,有效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一)经验主体阶段

所谓经验主体阶段,指的是教师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积累,刚刚成长为有效教师的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有效教师特别擅长以学人之长来提升自我,其优点表现在:

1. 能与学生有效互动。课堂语言逻辑清晰,口齿清楚,能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能清晰地剖析教学难点,并与学生互相探讨解决难点的最佳方案,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而提高。

2. 能实现多样化教学。首先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注重班级教学、小组学习与个别辅导的和谐融合。其次,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综合运用语言传授、普通教具演示和多媒体展示,把学生的各种感觉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3. 能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通过组织提高学生学习成功率的教学,增强学生自信心,增强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布置分层次作业,让后进生也能自主解决问题,产生学业成就感;考前让学生回忆并口述一些美好的事情,用积极情绪去消除紧张心理。教学生学会运用心理暗示法去驱除解决难题的恐惧感,坚持探究,直至成功。

但是也应该看到,经验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虽能学习他人之长,开展有效互动、多样化教学,但还停留在模仿榜样的层面,还没有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思想以及个性化的教育风格。他们虽能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功率,但是还没有总结出个性化教学实践策略;他们尽管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但仅限于操作层面的运用,没有把这些教学理念与经验同自己的个性特长有机融合,没有科学地提炼出个性化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因此他们必须继续向前发展。

(二)后经验主体阶段

处于后经验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已经摆脱了机械模仿榜样展开教学的羁绊,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创新了教育策略,进入到指导本校及周边学校教师教学业务并作教学策略示范的那个层面。

nlc202309010618

这一阶段的有效教师的鲜明优点是:

1. 他们是善于反思的研究型教师。他们追求实践、反思、研究三位一体,反思贯穿于他们的专业发展之路。他们的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而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更深层次的对话。他们通过反思来获得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 他们能运用自己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教学手段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感染力很强,教学效率也很高。他们能凭借个人的教学魅力,将“任务导向法”的效能发挥到很高的境界。

“任务导向法”源自“任务驱动法”,强调任务的导向和调控作用,是当今多数名教师都喜欢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属于探究型教学模式,其最大好处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任务导向法”突出目标教学,强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而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后经验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大多是实施任务导向教学法的高手,他们都能依靠自己的特长熟练地完成划分任务、执行任务和知识升华三个步骤。其依据教学任务协调学生个体差异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是经验主体阶段的教师不具备的。

但是,这类能力中属于名教师个人特长的元素往往较多,只能欣赏,难以有效推广。许多后经验主体阶段的教师自己也感觉到,他们亲自去给普通教师做示范,手把手地教,可那些受众都是机械模仿,学不到优秀教法的神韵。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这些名教师的成功因素中个人特长的占比过高,一些他们娴熟运用的好教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教师使用。

这种不可复制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处于后经验主体阶段的教师教学境界的进一步提高,也影响了他们所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推广,他们必须寻找好教法有效传承的突破口。

(三)认知主体阶段

处于认知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成功地解决了好教法的有效传播问题。因为他们积极探索、努力提炼自己所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普适性元素,逐渐剥离了特长发挥等个人专能质素,最终构建成了能有效指导其他教师教学实践的教育理论。

处于认知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自主建构的教育理论,之所以能有效指导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就是因为他们的教育理论立足于课堂教学,成功归纳了有效教学的发展规律、调控规律、策略运用规律、有效互动规律,并将遵循这四大规律的方法,有效地传授给了其他教师。然后带动其他教师一起依规律施教,促进整个区域教学水平的提升。这四个规律是:

1. 有效教学的发展规律。有效教学的发展规律包括:教学活动对学习个体所提出的要求与学习个体现有发展水平的相差度的协调发展规律、教学活动本身组织结构的发展规律、学习主体对教学活动自主介入的有效规律、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科学规律。通过理论阐述,有效教师能向广大教师传授遵循这四种教学发展规律的有效方法。

2. 有效教学的调控规律。指导教师对教学速度、密度、难度进行及时调控,一切以学生的接受水平为依据,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受到刺激,从而自主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建构知识体系。

3. 有效教学策略运用规律。强调启发式教学,通过揭示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的矛盾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启发式的方法有很多,如目的启发、问题启发、比较启发、直观演示启发、形象描述启发等,最终追求的是最优启发效果。

4. 有效教学的互动规律。强调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对话环境,这一环境是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的前提条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话的核心,是师生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学习交流,追求师生之间的互相关照、互相包容、共同成长。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帮助学生找到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进而从狭隘走向广阔。

认知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基于对有效学习的个性化认知,凭借揭示与阐发教学的普遍规律,成功地构建起了具有创新意义与推广价值的有效教学理论。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他们还要在教育教学艺术上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四)价值主体阶段

处于价值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他们不仅能够成功地构建起具有创新意义与推广价值的有效教学理论,而且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实践,进而不断地完善自己所构建的有效教学理论。他们甚至敢于否定原先的本我,重新站在新的教育理念上塑造一个全新的本我。他们在不懈的人生追求中,彰显着教育的价值、人生的价值与存在的价值。

他们在教师专业发展先行梯队中体现出来的最大价值,已经不是通过理论引导与实践示范教会其他教师遵循静态的有效教学规律施教,而是致力于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创新,教会其他教师在动态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实现和谐发展,从而把本校乃至本地区的有效教学水平提升到新境界,且这种提升与他本人不断超越自我一样,处在渐进的持续发展的过程中。

处于价值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在遵循有效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1. 追求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和谐。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的精心预设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但教师对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与发展性的预测是不可能完全准确的。因此,实现有效教学、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就是追求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在预设的基础上给学生留有生成的空间,教师教学的灵气与智慧就表现在如何结合预设有效引导学生自主生成新知识这方面。当然一节课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并不等于屡试不爽。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变化,教师还要体现应变价值,不断追求新的预设与生成的和谐。

2. 追求接受与探究的动态和谐。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以较少的时间学到较多的知识,这是“接受性学习”的长处。但是在“知识爆炸”的形势下,单一的“接受学习”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已成为新任务。终身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在于探究能力的构建。因此,有效教师在发挥“接受性学习”长处的同时,都能促进学生的“探究”体验,使之在探究中有效学习,不断追求接受与探究的和谐,通过探究来发展能力、收获知识。

nlc202309010618

3. 追求自主与合作的动态和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行为,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点。“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注重人际沟通交流、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有效教师在教学中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展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仍然不忘自主学习的责任,不断追求自主与合作的和谐,用合作来弥补自主的局限。这是处于价值主体阶段的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4. 追求部分与整体的动态和谐。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关注课堂细节之美,如对教材如何处理、教具学具如何运用、演示实验如何操作、教学时间如何掌握等,也更重视教学的整体效果,如教师能否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有效调控学习方式,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科综合素养,注意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追求教学环节部分与整体的和谐,召唤完善的学习内容结构。

总之,处于价值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都是一些不满足于已有成就的人。他们与时俱进,不断构建和谐的教学状态,又不断自我更新,引导周围教师的教学实践与专业发展。但是,他们的价值更多体现出的还是“力”——教学影响力、自我超越的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力。他们还需进一步努力,把“力”转化成“美”。

(五)审美主体阶段

处于审美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已经是教育艺术家了,他们在教育教学上实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在教育研究与运用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在个人发展方面实现了学科知识与综合知识的完美统一。因此,他的每一篇教学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育细节无不体现着教育智慧,无不体现着教育之美。观摹他们教学的过程、欣赏他们作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令人无比欣悦的审美过程。

在教育艺术家眼中,教学是艺术的科学,也是科学的艺术。科学性和艺术性,犹如人的身体和灵魂,没有教学科学,教学艺术就失去了灵魂,没有教学艺术,教学科学就失去依存的载体。在教育艺术家的运作下,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1. 展现教学内容的科学美。他们做到了教学内容定位准确,教学要求合理,概念准确,基本点、重点、难点不仅得到突出和落实,还能以美的形式呈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他们注重教学内容更新与拓展的科学性,注重学生学习内容的与时俱进,合理地导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展现了教学内容的科学之美。

2. 彰显教学方法的艺术美。他们实现了教学语言精练、生动且与教学内容和谐融合的艺术美,教学方法、手段高效创新、实事求是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有效地为“教会学生学习”服务,他们娴熟地运用一些教学艺术:随堂举例的艺术、运用教具的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教学体态艺术以及教学板书艺术,彰显教学方法的艺术之美。

3. 明确二者的关联性。他们在对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教学设计,既要明确教学的核心内容,又艺术地融入与核心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教学方法。他们明白:只有把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联性掌握了,才能运用创新的教学艺术把核心的科学内容(即教学内容)清晰美观地展现给学生。

处于审美主体阶段的有效教师,主要通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向我们展示教育的魅力。

三、结论

笔者认为,上述有关有效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理论体现出了有效教师的发展方向。当然,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有内在因素的作用。如果一个教师自己没有专业发展的需求,没有成为有效教师的愿望,没有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理想与实践,那么再好的外部环境和保障条件都不会发挥作用。没有了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校的发展也失去了有力的支撑,成了空中楼阁。因此,教师的自主发展需求,是贯穿这五个阶段的主线。

参考文献:

[1]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2]单中惠.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较[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3.

[3]李晶.有效教师[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4.书法欣赏的五个阶段论文 篇四

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书法艺术欣赏是以书法艺术作品为对象的审美认识活动。其认识的主体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合的人,他们的一切活动都受制于他的社会地位、世界观、文化素养、以及他的认识能力、情感、意志。书法欣赏的客体是作品。它是作者主观情感结合汉字形体加工而形成的艺术品。

书法艺术欣赏是一个动态的认识过程,其运行机制是复杂的,为了便于讨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准备阶段

要进行书法艺术欣赏,首先要具备审美心境。心境是指一种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往往与主体的需要相联系。因此,主体要想进入审美欣赏过程,必须使自己从烦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作品。这时,作品不再是单纯的物理因素(纸和墨的结合),而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欣赏作品就是进行情感交流,而这种交流是没有任何功利性的。

感知阶段

感知阶段是欣赏者感觉、知觉作品,从形式即作品的“形”上把握作品的阶段。主要了解作者的表现技巧,感受作品的造型空间。

书法被称为造型艺术,其造型空间不同于生活中的空间,它需要想象的介入,“三分字,七分裱”就是指装裱能使作品的造型空间独立出来,让欣赏者更容易进入想象。

欣赏作品的造型空间,要求我们立体地看作品,具体说来,一幅作品,笔墨是实,布白是虚。实不是平板的,而是立体的、有层次的,书法讲究中锋用笔,是为了求得笔画产生圆、厚的立体感。讲究用墨,为的是求得层次的变化。虚不是空虚,是“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手段。书法讲究布白,就是虚的运用,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其布白往往耐人寻味,好象是摄影作品中幻化的背景,虽然看不出具体的内容,但可以令你感受到丰富多采,在它的衬托下,“前景”更加突出。只有理解“虚”,才能更好地理解“实”。

懂得了虚和实,就可以感受作品的造型空间,主体的注意范围不同,所感受到的造型空间也随之变化。好的作品,随意截取一个范围,其造型都是美的。如取作品中的一行,一个字,甚至是一个点画。黄庭坚在《论书》中说:“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

理解阶段

书法艺术作品是作者提炼生活,得到意象,并运用书法艺术表现技巧加以物化的结果。主体可以根据作者物化的痕迹去追溯他的意象,把握作品容。作者“喜”“怒”“哀”“乐”的情感不同,他的作品也相应地具有“舒”“险”“敛”“丽”等不同形式。理解作品,就是通过作品外在的静止的形式,想象作者创造的动态过程。“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作者的情感,以深入理解作品。通过理解所得到的并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科学的数据,而是与欣赏者记忆表现象有关的具体形象。

看到作品的形式悬针垂露,得到的是意象奔雷、坠石、飞鸿、骇兽等。由于书法作品内涵的丰富性,主体可以形成关于作品多层面的印象,但没主次,不够鲜明,但由此可以刺激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入了解作品。

再创造阶段

再创造是主体在对作品多次感知,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将作品内容进行综合,在自己头脑中形成新的意象的过程。

主体感知作品时,得到的是作品形式的表象,在理解作品时,得到的是作品内容的表象,这些表象都暂时储存在主体头脑中,没有规律,不成系统。再创造就是把头脑中的表象按一定的规律组织成有机体。

这时,记忆表象反复闪现,不断筛选,留那些主要的、接近客体本质的表象。这些表象不断冲突,相互渗透,终于融合成一个新的整体----主体头脑中的意象。

新的意象是主体在欣赏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方式创造而形成的。因此,不可能与作者的意象完全相同,它具有创造性,它常常超出作者本身,甚至是作者创作时并未意识到的或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评张旭的草书:“如神虬腾霄汉,夏云出嵩华。逸势奇状,莫不可测。”朱长文从张旭草书中得到的意象是直冲云霄的“神虬”嵩山华山之上的“夏云”他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想象而创造出意象。

新的意象是主体再创造的结果。不同的主体,因其心理定势不同,即使同一幅作品,所得到的意象也不尽相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前面谈到的张旭的草书,朱长文得到的意象是“神虬”“夏云”。如果现代人得到“升空的火箭,飞行的导弹”的意象,甚至是听觉方面的,如的士高音乐,也是正常的。

共鸣阶段

共鸣是指审美主体与客体的思想感情契合相通和谐一致的心理现象。

5.企业从优秀到衰落的五个阶段 篇五

书名:《再造卓越》How the Mighty Fall:and Why Some Companies Never Give in

作者:吉姆·柯林斯(美)先后任职于麦肯锡公司和惠普公司。与杰里.I.波勒斯合著了《基业长青》一书。

企业的衰落和人们患病有相似之处:患病早期不容易察觉,但却容易治愈;等到病入膏肓时,容易察觉,但却很难根治了。企业也一样,表现看起来或许坚不可摧,其实已经病入肌体了,很有可能会一落千丈,坠入灭亡或被人遗忘的深渊。

通过对60家优秀甚至卓越企业的全面研究,我们选取了11家经历过从辉煌到衰落历程的企业,通过财务指标、运营模式、公司愿景、经营战略、组织架构、企业文化、领导力、技术支撑、市场、环境和竞争力等多个维度对这些公司的历史进行剖析,总结出这些企业从辉煌走向衰落的五个阶段。

企业衰落第一阶段:狂妄自大

1995年10月,《福布斯》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盛赞了美国著名电器零售商电器城(Circuit City)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他的领导下,电器城公司实现了年均20%的增长,公司规模在10年内增长了将近10倍。怎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增长呢?这篇文章指出,在每个市场都达到饱和之后,这位精力充沛的首度执行官并没有“坐以待毙,等着优势业务被竞争对手吞噬掉”,而是开始谋划下一步战略。此前,电器城卓有远见地推出了Carmax二手车零售业务,把自己在零售领域的优势和二手车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1998年年底,《华尔街手稿》(Wall Street Transcript)采访了电器城的首席执行官。当记者问他投资者担忧什么时,他回答说,“(投资者)对我们运营公司的能力应该充满信心。”然后他又觉得必须补充点儿什么,“我想有些投资者认为我们的Carmax二手车零售业务和数字视频快递业务抢了电器城主营业务的风头。我希望大家注意到„„今年上半年,我们的营业收入增长了44%。”

然而,电器城公司的赢利率在下降,股本回报率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将近20%萎缩至不到10%,引发了公司25年来的首次亏损。2008年11月10日,电器城公司宣布申请破产。

如果忽视原有主营业务所蕴藏的潜力,或者更糟糕的是,因为感到厌烦而忽视了原有业务,把注意力投向另一种商机,以为成功将会自动降临,这其实就是一种傲慢的态度。即便可能会面临核心业务行将终结的局面,你也不能让企业这架飞机处于自动驾驶的状态。你可以坚定地退出或者坚决地改革,但是绝不要忽视原有的主营业务。

企业衰落的第二阶段:盲目扩张

我们曾经预测,大多数公司之所以从优秀走向衰落,是因为它们被成功冲昏了头脑,因而没能鼓励创新、没能推进大刀阔斧的改革、没能激发变革,而是变得日益懒惰,消极地看着世上的潮起潮落。然而,这和我们的研究结果不符。让人惊讶的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那车轰然倒下的公司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自鸣得意。战线过长倒是更能解释

为什么这些原来看似不可战胜的企业最终走向衰亡。

在我们研究的11个公司案例中,只有3家公司在衰落的早期阶段未能进行创新,而其他公司则显露出很强的创新精神,这也排除了我们认为是创造力枯竭使得公司衰落的假设。在1991-1995年期间,摩托罗拉的专利数从613项猛增到了1016项,公司对于自己由专利带来的生产力增长也很是自豪(“这方面我们是美国第三强”)。1999年,惠普启动了“创造”运动,在短短两年之内专利数量翻了一番,但惠普此时正一头撞进衰落的第四阶段。

我们不要忘记,灾难性的失败的确会由干劲十足、工作勤奋、富有创意的人造成。卓越的领导者的确会追求业绩的增长、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创造力的提升、员工队伍的壮大,但是他们不会以牺牲公司的长期价值来追逐这些增长,也不会把规模的扩张和创新的数量同优秀混为一谈。

企业衰落第三阶段:漠视危机

公司的衰落过程中不一定会遇到摩托罗拉开发铱星手机的例子(尽管种种迹象表明,传统手机业务已经在全球普及,铱星手机项目潜力堪忧,但摩托罗拉公司仍旧花费巨资推出铱星手机业务,该业务一年之后就以铱星公司破产及负债15亿美元告终,这是企业忽视危机的典型案例),也不一定会遭遇像“挑战号”航天飞机发射失败所造成的致命后果(由于忽视了不可否认的安全疏漏而坚持进行发射,“挑战号”航天飞机在发射73秒后爆炸,全部7名航天员罹难),当企业开始进入衰落的第三阶段后,前两个阶段积累的负面效应开始逐渐显现,周围开始亮起越来越多的红灯。领导者可能会发现顾客忠诚度下降,库存周转速度放缓,利润率逐渐下滑,议价优势日益丧失,或者是其他曾经优秀的指标逐渐显示出平庸化趋势,一切都表明风雨欲来,衰落进程已不容忽视。对11家企业的财务研究发现,它们在此阶段中至少出现了毛利率下降、营运资金比率下降、负债股权比率上升三种趋势之一,但我们并未发现该企业的管理层为此忧心忡忡,更没有表现出积极调整的行动欲望。

随着企业在这个阶段的泥沼中迅速下陷,领导团队的精神状态开始与卓越时期的精神状态截然不同,表现出以下症状:

·员工有意向决策者隐瞒严峻的现实情况,担心决策者了解到现状后会处罚和批评自己。

·员工在没有提供数据、证据和有逻辑的论断前提下固执已见。

·团队成员默认一项决议,但却没有用合力促使这项决议得以成功推行;更糟糕的是,还有人会故意搞砸这项决议。

·团队成员互相争执,竭力邀功,为了自己多分到一杯羹,而非为了集体的事业找到更好的对策。

·团队成员遇到困难、错误和失败时习惯于责任推到外部因素或者别人身上,而不是诚实地应对企业面临的难题。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11家公司中有7家在衰落时期会把责任推卸到外部因素。当智尼电子公司(Zenith Electronics Corporation)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遭遇困境时,其首席执行官列举了一系列外部因素作为挡箭牌:“谁能预料到会发生水门事件?

谁能预料到我们现在会面临大萧条„„”智尼电子公司还抱怨日本厂商进行不公平竞争使得企业利润锐减,市场份额下降,而拒绝承认日本竞争对手的产品价廉物美。没过多久,智尼电子司就滑入了衰落的第四阶段。

企业衰落第四阶段:寻找救命稻草

一个企业陷入衰落的第四阶段,往往开始于四处寻找灵丹妙药。这种灵丹妙药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某些没有经过实践验证的科技上投入过大,把希望寄托在某些不知是否可行战略上,把成功的赌注全部压在某个噱头的新产品上,尝试“可能改变竞争版图”的并购,下大赌注去改变企业形象,聘请那些许诺能提供拯救方案的顾问,寻找一个救世主般的首席执行官,口口声声地说“改革”方略,到了病入膏肓的时期听任他人的金钱拯救或收购。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企业者在忙碌地寻找复苏的捷径,而不是循序渐进、艰苦卓绝地帮助企业重新积累长期复苏的动能。此时的公司会尝试各式各样的新方案、新动向、新战略、新愿景、新企业文化、新价值观、新突破、新收购和新救世主。如果某一灵丹妙药不奏效,他们还会继续去寻找下一个。平庸的标志并不是不愿意变革,而是持续的不稳定表现。

我们不妨看一下摩托罗拉公司,它曾深陷衰落第四阶段的泥沼。1998年,摩托罗拉在公司50多年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亏损。公司高管决定采取激进对策,《商业周刊》将其描述为“休克疗法”——耗资170亿美元收购了通用仪器公司(Gener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这一金额相当于摩托罗拉当时的总市值。摩托罗拉在网络泡沫破灭之前冒失地去追赶互联网的时髦趋势,推出了一项名为“智慧演绎、无处不在”的商业战略。起初,这些举措看似都奏效了,摩托罗拉的总市值增长了两倍多。可是好景不长,互联网经济的泡沫破灭,摩托罗拉在公司2001年的年报里承认:“和其他公司一样,我们也在2000年不合时宜地追逐网络的风潮。”摩托罗拉于2001年在全球建立起一个高达450亿美元的生产和成本控制体系,不过2001年公司的营业收入锐减到300亿美元,公司陷入了连连亏损。2003年年底,摩托罗拉董事会聘请了有史以来第一位从外部选来的领袖——从太阳微系统公司请来的知名经理人爱德华·詹德(Edward Zander)。受意见不统一的股东的排挤,爱德华·詹德在4年后辞职。

企业衰落第五阶段:被人遗忘或濒临灭亡

你可能会由此认为,一个公司之所以会坠入谷底,是因为公司的领导者做出了愚蠢至极的决定。但通过智尼电子公司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在衰落前四阶段积累起的负面效应冲击了公司的现金流状况,那么即便是最英明能干的领导者也难以扭转危局。在杰瑞·派尔曼之后,智尼电子公司在短短10年间又更换了5位首席执行官,但最后还是陷入了破产的境地。重组后的公司,员工不足400个,比1988年的36000人少了整整98%。智尼电子公司原本是20世纪中叶美国商界的成功传奇,最后却风光不再了。

6.职业规划的五个阶段 篇六

某一断面地层变形的第1阶段:发生在盾构到达该断面之前,主要表现为地下水位降低产生固结沉降,

第2阶段:盾构通过该断面前,若盾构控制土压(泥水压)不足或过大,则开挖面正前方土体弹塑性变形引起地层沉降或隆起,

第3阶段:发生在盾构通过该断面时,由于超挖、纠偏、盾构外周与周围土体的摩擦等原因而发生地层沉降或隆起。

第4阶段:盾构通过该断面后产生的弹塑性变形;若衬砌背后与洞体的空隙填充不及时,造成地层应力释放,则土体的弹塑性变形引起地层沉降;若衬砌背后的填充注浆压力过高,则附加土压引发地层隆起。

7.留住人才的五个绝招 篇七

第一招独木桥变阳关道

企业组织里对待核心员工, 必须让他们干得有梦想、有奔头, 有眼前可以吃到的胡萝卜。怎么做?思路如下:

企业里的管理岗位毕竟有限, 给员工职位升迁的上升通道迟早会不够。与其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还不如把路拓宽了让他们往前跑。搞个职位职称双轨制, 同时关注因年龄学历等原因升职机会较少的群体。

第二招让你一次吃不饱

中国人有“千金在手, 不如一技在身”的传统, 上学不爱学习的差等生, 走上工作岗位也喜欢接受所谓“实战”培训。就算以后离职, 出去应聘也更值钱。

顺便说一句, 培训部的责任不是把公司的培训预算花完, 而是开发自己企业内部的培训体系, 包括教材、讲师培养、学员梯度培训规划等。

第三招“梦里的饺子”最好吃

高管持股, 到一定职位之后由公司出资送去知名商学院进修……这些都是外企和大型企业惯用的手法。我们要思考的是, 小企业没那么多钱, 更没那么多职位, 上升空间却很有限, 这种公司如何“造梦”?

只要你真的想这么干, 办法太多了。比如, 在经销商这里下了十几年的老员工, 想创业, 经销商出资赊贷给他, 资助他自立门户, 够仗义吧?在公在私, 此举都不傻, 你帮他创业, 他将来肯定死心塌地做你的分销商帮你卖货。这种方式绝对好过他跟你不欢而散。而且在职的员工都看着, 你这个举动暖了一群人的心, 给了一群人希望。

明白了道理, 具体细节方法相信大家会有很多创新。总之大原则只有一个:“梦里的饺子”最好吃, 让核心员工在睡梦中都能享受到饕餮大餐。

第四招设定退出门槛

企业管理核心员工有一个通用思路:设定退出门槛, 如果你敢离职, 就会付出很大代价。近年来这个方法比较流行, 给出如下几个思路供参考:

1.干够N年给你过户:公司出资买房产给员工住, 房产证上写公司的名字。公司和员工签订协议, 只要在公司干满20年就可以将房产过户给他。对很多员工而言, 工作就是为了生活。如今, “房”事已成为人生头等大事。不用我掏钱, 公司就把这个难题解决了, 让我的幸福早到几年。要是辞职, 房子没了, 泪奔!在哪里打工不是打工啊, 不走了。

2.分N年给你报销:员工买一辆车, 写自己的名字, 可以找公司分五年报销, 每个月还有车补。幸福又早到了, 员工于是决定奢侈一把, 提前享受有车族的潇洒。离职?车款还没报销完呢!

第五招我给你“将来”

8.职业规划的五个阶段 篇八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五个对接 解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基本实现了职业教育的两大功能:一是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是为国家进行技术技能积累。纵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出六大特点:坚持五个对接;深化产教融合;聚焦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扩大优质资源;推进综合改革。其中五个对接是:职业教育专业和产业企业岗位对接;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和职业教育证书对接;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对接。

一、职业教育专业和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南宁经济开发区相继建成后,各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各行各业人才需求急剧上升,从而不断刺激和带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也会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正在不断地调整以适合产业企业的岗位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修订专业目录进行政策上的引导;二是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有数据显示,到2013年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订单式培养学生的比例就达到了29.54%,高职学生的总体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持续攀升。

二、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

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既是学生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也是社会发展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科定位和办学理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灵魂,专业教学目标是方向,专业教学内容是精髓,专业教学过程是手段;通过将专业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各行业企业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实现教育与就业的高度融合,以此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三、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通过借鉴国外的办学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理论体系、模式体系和方法体系。其中,“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产教融合”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体系的高度概括。早在1903年,英国高等职业教育就开始实施“三明治”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工厂工作——再回学校学习”的教育模式;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德国就开始实施了和著名企业对接的“双元制”高职教育模式,即高职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要在学校当学生又要到企业当学徒。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就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具体体现。只有将这两者充分地糅合在一起,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学中做,做中学”,才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四、毕业证书和职业教育证书对接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以及有关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上至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至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文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格局;逐步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的协调统一、办学规模与行业需求的协调统一、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协调统一。一方面,各地方政府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每年都进行多次的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对那些接受了职业教育并具备从事某种职业能力的人员颁发合格证书;另一方面,各行业企业协会和高职院校联合起来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学校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从而使学生在毕业前既拿到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又拿到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毕业证书和职业教育证书的对接。

五、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对接

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接受职业教育是人生进行能量储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职业教育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因此,高职院校的使命不仅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从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和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积极向上的人格、终身学习的理念等等。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对接体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精髓,体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神圣使命。

9.关于做好职业规划的五个建议参考 篇九

一、选择职业

职业的选择,总的来说,无非就是销售、市场、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几个大类,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500强的CEO当中最多的是销售出身,第二多的人是财务出身,这两者加起来大概超过95%。我并非鼓吹大家都去做销售或者财务,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你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有关系,有些人就喜欢下班按时回家,看看书听听音乐,那也挺好,但就不适合找个销售的工作了,否则会是折磨自己。有些人就喜欢出风头,喜欢成为一群人的中心,如果选择做财务工作,大概也干不久,因为一般老板不喜欢财务太积极,也不喜欢财务话太多。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再决定要找什么样的职业。有很多的不快乐,其实是源自不满足,而不满足,很多时候是源自于心不定,而心不定则是因为不清楚究竟自己要什么,不清楚要什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得到。

二、跳槽与积累

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

要跳槽肯定是有问题,一般来说问题发生了,躲是躲不开的,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你必须相信,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就像围城里说的,“城里的人拼命想冲出来,而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去。”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很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的时候,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有的时候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你觉得”。

资本靠的就是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代表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一切从头开始,如果换了两次行业,35岁的时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积累,而一个没有换过行业的人至少有了的积累,谁会占优势?工作到2-3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工作不顺利,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心情烦闷,就想辞职,乃至换一个行业,觉得这样所有一切烦恼都可以抛开,会好很多。其实这样做只是让你从头开始,到了时候还是会发生和原来行业一样的困难,熬过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你熬过去了而别人没有熬过去你就领先了。跑长跑的人会知道,开始的时候很轻松,但是很快会有第一次的难受,但过了这一段又能跑很长一段,接下来会碰到第二次的难受,坚持过了以后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复,难受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坚持不下去了。大多数人第一次就坚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坚持到第二次,第三次虽然大家都 坚持不住了,可是跑到这里的人也没几个了,这点资本足够你安稳活这一辈子了。

三、等待

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周润发等待过,刘德华等待过,周星驰等待过,王菲等待过,张艺谋也等待过……看到了他们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马奖影帝在街边摆地摊?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剧场里给一位观众说相声?你可曾看到周星驰的角色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闷的日子,我几乎能想象得出来他们借酒浇愁的样子,我也能想象得出他们为了生存而挣扎的窘迫。在他们一生最中灿烂美好的日子里,他们渴望成功,但却两手空空,一如现在的你。没有人保证他们将来一定会成功,而他们的选择是耐住寂寞。如果当时的他们总念叨着“成功只是属于特权阶级的”,你觉得他们今天会怎样?

人总是会遇到挫折的,人总是会有低潮的,人总是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的,人总是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你就成功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机会总会来的。至少, 你还年轻,你没有坐牢,没有生治不了的病,没有欠还不起的债。比你不幸的人远远多过比你幸运的人,你还怕什么?路要一步步走,虽然到达终点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归是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

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别人也不好受,你坚持不下去了,别人也一样,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坚持不住了,那只能让别人获得坚持的信心,让竞争者看着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赛。胜利属于那些有耐心的人。

四、入对行跟对人

在中国,大概很少有人是一份职业做到底的,虽然如此,第一份工作还是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两件事情格外重要,第一件是入行,第二件事情是跟人。第一份工作对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入行,现代的职业分工已经很细,我们基本上只能在一个行业里成为专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里成为专家。很多案例也证明即使一个人在一个行业非常成功,到另外一个行业,往往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情,“你想改变世界,还是想卖一辈子汽水?”是乔布斯邀请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 考利加盟苹果时所说的话,结果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约翰,到了苹果表现平平。其实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好,也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差,或许有报道说哪个行业的平均薪资比较高,但是他们没说的是,那个行业的平均压力也比较大。看上去很美的行业一旦进入才发现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那么完美,只是外人看不见。

年轻人在职业生涯的刚开始,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做对的事情,不要让自己今后几十年的人生总是提心吊胆,更不值得为了一份工作赔上自己的青春年华。跟对人是说,入行后要跟个好领导好老师,刚进社会的人做事情往往没有经验,需要有人言传身教。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一个好领导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好”的标准,不是他让你少干活多拿钱,而是以下三个。

首先,好领导要有宽广的心胸,如果一个领导每天都会发脾气,那几乎可以肯定他不是个心胸宽广的人,能发脾气的时候却不发脾气的领导,多半是非常厉害的领导。中国人当领导最大的毛病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是,领导很有能力,手下一群庸才或者手下一群闲人。如果看到这样的环 境,还是不要去的好。

其次,领导要愿意从下属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一点其实是从面试的时候就能发现的,如果这位领导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几乎不听你说什么,这就危险了。从下属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并不代表同意下属的说法,但他必须了解下属的立场,下属为什么要这么想,然后他才有办法说服你,只关心自己怎么想的领导往往难 以获得下属的信服。

第三,领导敢于承担责任,如果出了问题就把责任往下推,有了功劳就往自己身上揽,这样的领导不跟也罢。选择领导,要选择关键时刻能抗得住的领导,能够为下属的错误买单的领导,因为这是他作为领导的责任。

五、选择

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实是选择,因此在谈职业生涯的时候不得不提到这个话题。

我始终认为,在很大的范围内,我们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每天我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你可以选择不刮胡子就去面试,也可以选择出门前照照镜子……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小选择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未来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生活每天都在给你选择的机会,每天都在给你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你可以选择赖在地上撒泼打滚,也可以选择咬牙站起来。你永远都有选择。有些选择不是立杆见影的,需要累积,比如农民可以选择自己常常去浇地,也可以选择让老天去浇地,诚然你今天浇水下去苗不见得今天马上就长出来,但常常浇水,大部分苗终究会长出来的,如果你不浇,收成一定很糟糕。

你选择相信什么?你选择和谁交朋友?你选择做什么?你选择怎么做?……我 们面临太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当中,意识形态层面的选择又远比客观条件的选择来得重要得多,比如选择做什么产品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而选择怎么做才重要。选择用什么人并不重要,而选择怎么带这些人才重要。大多数时候选择客观条件并不要紧,大多数关于客观条件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要紧的是选择怎么做。一个大学生毕业了,他要去微软也好,他要卖猪肉也好,他要创业也好,他要做游戏代练也好,只要不犯法,不害人,都没有什么关系,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除了这些,你还可以选择时间和环境,比如,你可以选择把这辈子最大的困难放在最有体力最有精力的时候,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岁再说,只是到了40多岁,那正是一辈子最脆弱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个时候碰上了职业危机,实在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吃点苦,好让自己脆弱的时候活得从容一些。你可以选择在温室里成长,也可以选择到野外磨砺,你可以选择在办公室吹冷气的工作,也可以选择40度的酷热下,去见你的客户,只是,这一切最终会累积起来,引导你到你应得的未来。

我不敢说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选择,但是绝大部分事情你有选择,只是往往你不把这当作一种选择。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才会有比较好的未来。

1.职业规划参考范文

2.关于做好职业规划是关键的问题

3.高中生职业规划范文参考

4.医药代表职业规划范文参考

5.护理专业职业规划书参考

6.职业规划的五个必经阶段

7.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四点建议

8.平面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职业规划建议

9.职业规划师建议:必知职场潜规则

10.职业规划的五个阶段 篇十

(四)教学的五个环节和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

教学“五环”包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所遵循的规则。也包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日常学习中应遵循的规则。

1、教师教学“五环”。

(1)备课

备课是指在上课之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期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其基本要求是:

第一,钻研教学大纲。要明确教学大纲所阐述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科性质和地位;明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总目标和所教年段的具体要求;明确本科教材的内容体系及安排;明确本科教学上的特点、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明确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所教学科教材的编写原则、编写意图和基本结构。

第二,熟悉教材,钻研教材。通览教材,注意教材的系统性;熟读教材,注意教材的科学性;研究教材,把握重点和关键。

第三,明确目标,考虑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单元和章节的教学目标。同时,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努力做到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有近及远,由此及彼等这些符合人们认识客观的规律。

第四,把握课堂,环环紧扣。一备复习提问,以旧引新,且问题必须忌偏、忌深、忌浅;二备教具(或演示实验)该做则做;三备例题联系生活,变难为易;四备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通俗易懂;五备板书布局,字迹清楚明了,大小适中,重点突出,美观大方;六备课外作业,要注意质量和数量,深浅恰当,由易到难。

第五,研究对象,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备课,讲课才会恰当有效。

第六,编写教案,开拓创新。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具有创新意识,不照搬旧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

2、授课

授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授课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第二,要全面落实教学目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第三,注意教学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

第四,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要认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

第五,要灵活恰当地选择运用教法,有效地运用教具和演示实验,恰到好处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第六,课堂教学结构合理、紧凑。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条理性;要使教学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

第七,板书设计内容合理,条理清楚;形式灵活,美观实用;书写规范,速度适宜。

第八,要使用广泛的教学语言,要使用普通话和学科术语,严禁使用方言土语和非教学语言。讲授语言要准确、清晰、通俗、生动,具有条理性、启发性。

第九,要保证教学时间,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拖堂、不善离课堂,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未经学校同意,不得随意增减课时,不得随意停课或串课。

第十,要衣着整齐,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教态亲切自然。

第十一,要讲求效果。做到精讲多练,短时高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3、批改

批改作业是指对学生各种形式的作业进行检查,它是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批改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批改作业要及时,不积压。

第二,批改作业要认真细致,要写好批改标记,写出适宜的批改评语。

第三,批语要有启发性、针对性和激励性,能够指导学生学习,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四,批改作业要广泛使用批改符号。符号醒目,使学生清楚地知道教师的批改意图,有利于学生吸取经验教训,有利于改正错误。

第五,批改作业要有记录,要及时讲评,以便及时地、更好地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辅导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是教师在掌握了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辅导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辅导要有针对性。辅导内容应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第二,辅导要有层次性。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辅导内容,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因材施教。

第三,辅导要有启发性。要积极调动学生思维,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第四,辅导要注意及时性。辅导要及时,一定阶段教学结束后,或作业、考查批改完后,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辅导;注意辅导时间要短,内容要精。

5、测评

测评是指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控制,取得反馈信息,促进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测评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测评目的要求明确。或者要获取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测评学习效果,以改进教学;或者要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生成绩的原因,确定学生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第二,测评的内容科学、全面。试题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围绕教学目标。要能正确反映学生的学习程度,难易适中,分量适宜,要有梯度。一般比例是,基础题:较灵活的题:综合题=6:3:1

第三,测评的标准要客观、公正。试题的答案要具体、明确,评分标准要准确、统一。

第四,测评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要形成性测评、诊断性测评和总结性测评;口试、笔试和操作实践考核相结合;教师评定成绩和学生自我评定成绩相结合。

第五,测评的次数要适当。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注重平时考查(也就是形成性测评);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六,测评的结果要及时总结。测评结束后要进行质量分析,找出教学得失的原因,及时改进教学。

2、学生学习“五环”常规管理。

(1)预习

预习是指上课前的自学,它是上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预习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预习要及时。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材的难易程度,适当地提前预习新课。

第二,预习态度要认真。认真细致阅读教材,动脑分析,不要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看一遍书了事。

第三,预习要注意方法。依据知识基础、学习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等,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预习方法。要记录好新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和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加以注意。

第四,预习要讲求质量。基本了解教材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为上好新课做准备。

第五,预习要做好笔记。记好预习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预习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写好预习心得。

(2)听课

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健康情感的主要途径。听课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提前做好听课准备。包括用品准备、知识准备、精力准备和心理准备。

第二,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各种活动。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努力听懂新知识。

第四,要注意听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学法指导。第五,要积极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第六,要围绕教师讲解的内容,积极思考,敢于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第七,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将教师所讲的重点内容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等,摘要地记录下来。

第八,要认真做好课题训练题。认真地做好每一个题目,不可马虎对付。

(3)复习

复习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指导下,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检查学习效果,防止知识遗忘,提高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过程,为下一次新课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复习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及时复习。课后复习要当天完成,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在教师讲完一个单元、一个阶段的知识或讲完全部教材后,要及时复习,及时巩固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第二,复习要有针对性,要抓住要点,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理解加深记忆。

第三,复习要注意归纳总结知识,使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注意提高能力。

第五,要记好复习笔记。通过复习,把重点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及复习后的一些新的见解和体会,都记在复习笔记上,便于以后复习和查阅。

(4)作业

作业是学生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当天的学习效果,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做好作业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及时完成作业。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

第二,要独立完成作业。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不可抄袭作业。

第三,要注意解题方法,总结答题规律,答题要有一定的速度。

第四,要正确对待作业的评价。作业发回来后,要认真总结解题规律。(5)考试

考试是学生平时学习的总结,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主要指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学生考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正确对待考试。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对考试成绩不要过分看重;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心理和情绪,勤奋学习,讲求方法,树立信心,克服自卑感。

第二,要遵守考场纪律,不作弊,不抄袭。

第三,要注意卷面整洁。答题时不要随想随写,随写随改;字迹不要潦草;不要在试卷上乱勾划,要注意保持试卷的整洁。

11.德育工作的五个“转向” 篇十一

一、德育应由“塞进去”转向“引出来”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就是行为的改变, 而这主要是一种受控制的行为。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德育的基本理念是:视学生为收纳的“容器”, 把社会的要求想方设法“塞进去”, 总是恪守一条主线, 那就是充分体现社会的需要, 把社会的要求竭力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置学生的实际问题于脑后, 即使觉察到学生的变化, 也因囿于抽象的社会需求而不会依据实情灵活地变革。教师在德育活动中扮演“支配者”“说教者”“权威者”“灌输者”的角色。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过程, 而并非对知识被动的接受, 因此, 从这样的角度进行分析, 教师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 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从这一观点来审视德育, 学生品德的形成应建立在学生已有对品德的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因此, 德育的基本理念因由“塞”转向“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 引发与开启学生自身蕴涵着的“善端”或“潜能”。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 焕发学生的道德生命力, 激励学生主动思考, 主动践行, 促进学生道德生命成长。有教育家认为:“失去自尊心的学生是最难教育的学生”, 因为失去自尊就意味着失去了道德需要, 压制了一个人内在求美求善的潜能。

二、德育应由“封闭性”转向“生成性”

学习是对知识的“解释”与“理解”的综合过程。这个综合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包括发展、调整、变化甚至反复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道德需要与道德认识去建构新的道德的观念, 因此, 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不愿跟着老师设定的思路走。教师强行式的“灌注”不仅使学生毫无兴趣, 甚至失去了德育的真实性, “学生们用漂亮的语言‘哄’老师, 他们口袋里有几套‘应景方案’可以随时取出不同的‘版本’来博得师长的欢心……”

因此, 德育活动是个“生成”的过程, 是一个交流、沟通、对话的过程, 学生们把自己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喜悦与苦恼, 收获与困惑, 通过各种形式与同伴、教师、父母进行思维、情感、方法等多领域的交流和探讨。教师因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 针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模糊认识, 展开充分的辩论, 由此顺势开展引导, 让学生在辩论中增强自我内省能力, 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明辨是非等能力。具有生成性的德育活动, 能让学生学会思考与质疑, 放飞心灵与想象, 他们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众, 敢于开辟新视角, 而健康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在这动态的过程中不断养成。

三、德育应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

德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规范化的过程, 也就是如何将“个人意义”统一到相应的“文化意义”上, 但这不是一种绝对的统一, 不同的个体在此仍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不同的个体完全可能由于生活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理解, 即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与个体特殊性。因此, 不应对学生制定整齐划一的目标, 因为这势必会挫伤一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不利于学生成长。德育量化考核不仅不具实效性, 甚至是不科学的, 是一种见分不见人, 扭曲的德育活动, 学生的德育水准又岂能以分数得以量化?我们的德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就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 尊重学生个体认识的特殊性, 让学生形成富有个性化的思想品德情操。

四、德育应由“强制性”转向“自发性”

学生的德育认识活动建立在已有经验背景的主动建构过程中, 学习是一个“顺应”的过程, 因此, 纠正学生错误的品德观念显得尤其重要。在传统的德育活动中, 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与行为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思想观念与行为时, 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 并期望通过直接给出正确做法要求学生迅速纠正错误观念与行为, 这样往往事倍功半, 教师把责任归因于“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听话”。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 错误的纠正并非一件简单的事, 而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甚至可能包括一定的反复, 因为, 作为整体性认知结构的一个有机组成分, 任何已经得到建立的认识都不可能简单地“抹去”, 而往往长期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 学生的错误观念与行为不可能单作为必要的前提, 因此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外部环境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也就是说, 德育活动应激发学生的“自发性”, 即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 是教育艺术的重要因素之一”。德育的“自发性”是指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 即实现学生对社会规范的内化。有效的德育方法应强化学生的体验, 为学生的内化与反思创造“观念冲突”。文化德育于熏陶中入情, 生活德育于体验中入心, 心理德育于共情时入理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途径。电视上曾报道过台湾组织中学生模拟孕妇, 体验父母的艰辛。美国教育从不口头上号召学生要为人民服务、要做高尚的人, 而必须要求学生到社区打义工, 让学生在打义工中体验为人服务的快乐, 养成高尚的品格, 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

五、德育应由“惩罚性”转向“疏导性”

由于传统的德育基于“灌输”这一理念为前提, 因此, 人们往往期望学生在告知德育要求后, 便能自觉执行, 形成规范的行为。传统德育重视对学生的惩罚, 带有明显的“惩罚性”特征。

上一篇: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感悟亲情的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