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2024-08-27

2018秋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0篇)

1.2018秋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一

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识字1《天地人》教案

课题

天地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2、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进行“猜字谜”的互动活动。谜面:小时四条腿,中年两条腿,老了三条腿。

2、引导学生根据腿的数量猜测出谜底“人”。3、板书“人”,并小结补充课题“天”和“地”。

1、清楚地读出谜面、理解谜面,根据自己的理由猜测谜底。

2、根据教师提示“小时四条腿,中年两条腿,老了三条腿”,猜测出谜底是“人”。

3、齐读课题。

如果谜语猜起来有难度,教师可给予动作上的提示。

二、交流探究,识记生字(用时:20分钟)

(一)识记“天地人”。

1、出示“人”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观察“人”的字理演变过程。

2、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在哪里见过“人”字?

3、引导学生交流识记“人”字的好方法。

4、出示“天”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观察“天”的字理演变过程,进而认识这个字。

5、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天”字,教师相机点拨。

6、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交流识记“地”的好方法。

7、出示“草地、土地、沙地、雪地”的图片帮助学生联系生活识记生字“地”。

(二)识记“你我他”。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场景识记生字“你我他”。达到整体识记即可。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记字音,了解字义,并在同桌之间交流。可出示“你我他”三张生字卡片,鼓励每三人一组选好各自的生字,然后上台做游戏。

3、引导学生汇报,请记忆字形方法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4、引领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巩固生字。

(三)朗读感悟。

指导学生读文。

(一)1、观察图片,看清“人”的字理演变过程,了解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2、自由交流,借助生活场景图片,如男人、女人的图片等帮助学生读准“人”的字音和字义。

3、汇报识记“人”字的方法。

(1)数笔画: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猜字谜:春节放假三日。

4、认真观察“天”的字理演变过程。发现:“天”像正面站着的“人”,头顶上有一个方框,表示人头上是“天”。

5、汇报识记“天”字的方法。

(1)联系生活识字法:如,阴天、晴天、雨天。

(2)加一加变新字:“人”字加两横就是“天”。

6、认读,汇报识记“地”的方法。

组合法:土+也=地

7、开火车轮读生字,组词多且准确的小组获胜。获胜小组获得生字卡,当小老师领读。

(二)1、小组合作交流识记“你我他”。如:我是生活委员,你是班长,他是体育委员。

2、通过小组游戏识记“你我他”。如:我是×××,很高兴与你们成为朋友,你喜欢我吗?他是你的同桌吗?

3、交流时要认真倾听同学识字的好方法。如:用“比一比”或“换一换”的方法(地——他)识记“他”。

4、玩开火车扩词游戏。(三)朗读感悟。

1、学生在开火车组词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组不同的词,并有意识引导学生识记常用词。

2、学生带的.照片可以多样些,不要只局限于自己的全家福。

3、学生交流的识字方法只要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就要鼓励。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识记生字。

4、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时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归纳常见、实用的好方法,有助于今后的识字教学。

5、学生交流识记生字时,教师要重视纠正字音。

三、游戏互动,巩固识字(用时:10分钟)

摘苹果游戏:学生认读生字卡片,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摘得多。

读生字,做游戏。

教师可先亲自示范游戏方法,并注意鼓励胆子小的同学参与游戏。

四、交流总结,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

1、总结: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几个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把你今天学会的生字及识字方法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1、汇报本课的学习收获。

2、根据教师的要求把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学生交流收获时,要鼓励学生说完整话。

2.2018秋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二

1.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诗歌、故事。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的道理,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德。

1.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诗歌、故事。

2.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的品质

在七年级一年的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在活动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关于诚信的各种资料,做好上课准备。诚实守信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通过本节综合性学习,我们要把诚实守信的品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诚信的品质。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伟大的圣人孔子说过:“民无信不立。”孟子也曾有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可见,诚信对人的重要性。在漫漫人生路上,诚信乃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更要以诚信为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与诚信同行。

二、引经据典话诚信

1.说一说诚信的含义

同学们,通过课外查找资料,你知道诚信的含义是什么吗?

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诚,就是要实事求是,不扩大,不缩小;信,就是要一言九鼎,说到做到,不朝秦暮楚,不朝令夕改。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诚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

2.讲一讲诚信的故事

请你讲一讲你所知道的关于诚信的故事(正面反面故事均可)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

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百姓能把木头搬移到北门去就赏给十两金子。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敢动手去搬移(木头)。公孙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五十两金子。”于是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搬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五十两金子的重赏。这时,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3.晒一晒诚信的名言

除了书上收集的关于诚信的名言,你还收集了哪些关于诚信的名言呢?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民无信不立。——孔子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三、环顾身边觅诚信

1.我身边的诚信达人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讲诚信的人,他们信守承诺,对人真诚友善,使我们学习的榜样,你能讲述你身边的诚信达人的故事吗?

2.我自己的诚信表现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在学习和生活中,你哪些地方做到了诚实守信?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

3.我眼里的诚信世界

案例1

南京“冠生园”集团因为用陈馅做月饼被曝光,失信顾客,百年老店遭遇破产。

案例2

诚信中学生徐砺寒不小心刮蹭了路边的宝马车,在原地等了车主20多分钟,没有等到车主,就留下纸条和联系电话。

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有很多诚信缺失的表现,比如有人借钱不还,有人投机倒把,有人卖伪劣商品等,对以上两个案例请同学们展开讨论,说说你希望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诚信世界?

四、激情澎湃说诚信

请你结合今天活动的内容和收集的资料,写下你对诚信的感悟和理解,在班上发表演讲,演讲时注意表达技巧。

五、小结

同学们,诚信,是文明的花朵,带给我们希望;诚信,是美德的彩虹,引领我们向前;诚信,是信用的枝干,带领我们走进美妙的世界。树高千丈靠的是土里的根,河流万里凭的是源头的本,诚信是人的根本,宇宙间永存。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让诚信与我们同行,将诚信种子播撒在每一个人的心田,让诚信之花开满人间吧!

人无信不立

诚实 诚恳       守信 有信

反对欺骗行为     构建和谐社会

3.2018秋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作者叶圣陶以其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做了全面、深刻的介绍。文章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在建筑上的成就,称其为“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然后,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布局,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本文与其他说明文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是像导游词一样的平面介绍,也不是呆板严肃的结构剖析,而是把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展示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如临其境!学习这样的作品,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可以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结构、说明顺序,概括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2.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3.掌握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4.品味说明语言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导入时,提供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拓展,深化学生对园林建筑艺术的认识。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4.研讨法。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

◇学情分析◇

1.重点:(1)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

2.难点: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园林,因其独特的园林艺术而名闻天下。〔放多媒体,展示并欣赏有代表性的苏州园林部分图景〕

如果我们能去游览一番,定会终身难忘,可惜条件有限,今天我们就先通过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的这篇《苏州园林》,来领略苏州园林的风采。

二、预习成果展示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早期小说《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池沼(zhǎo)

轩榭(xuānxiè)

丘壑(hè)....嶙峋(línxún)镂空(lòu)斟酌(zhēnzhuó).....(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标本: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范例。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峦。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初读课文,概括说明特征

1.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明确:标本。“标本”的意思是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它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可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事物——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明确:第二自然段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也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步骤二:再读课文,明确说明结构

1.阅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概括大意,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第二部分(第3~9段):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第三部分(第10段):尾声,回味无穷。

2.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 明确:四层内容:(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4)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分组讨论:课文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内容与第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明确:第二自然段是总说,第三、四、五、六自然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详细说明。

4.课文第七、八、九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些是局部介绍,属非重点,所以写得简略。

5.请总结一下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明确: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是先总后分。文章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各方面分别加以说明,总说、分说相结合,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结构又显得清楚,这种写法值得借鉴。

7.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能指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吗? 明确: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来组织全文的。步骤三:研读课文,理解文章难点

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明确:①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③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④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⑥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教师小结:①②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③④⑤句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⑥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符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四、课堂小结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通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抓住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做到了以一统百。这种先总说再分说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作业

1.回顾之前所学的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看看本文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看一看有关古典园林的图片、纪录片,自己总结后,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结束时,老师叫大家回顾之前所学的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不知同学们完成得怎么样了?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探究下本文的说明方法。

二、学习新课

步骤一:研读课文,把握说明方法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举例子:①“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②“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作比较: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②“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打比方:“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引用:“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摹状貌:“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步骤二:揣摩语言,品味表达效果

1.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以第五自然段为例简要说明。

明确:三种。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相映成趣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2.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明确:如第七自然段中的描写,第一自然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做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3.朗读下面的句子,小组讨论括号内的问题。

(1)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明确: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明确:不可以。“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明确:“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4)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明确:不好。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5)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明确:这几个动词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三、课堂小结

在叶圣陶老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周游了苏州的著名园林,领略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同时掌握了一些说明文的知识。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要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四、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介绍一下自己的居室或我们的学校。要求运用空间顺序,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

2.完成《课时A计划》相关题目。附:【板书设计】

总体特征:完美的图画

分述

◇课后反思◇ 可取之处:通过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的语言美。学生基本能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提高了说明文的阅读能力,能初步写说明文。

4.2018秋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开展论述,最后得出结论的论证思路;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体会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激活创新思维。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开展论述,最后得出结论的论证思路。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激活创新思维。教学准备:

学案、课前搜集资料、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PPT投影)一幅图片,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酒杯?少女?……

看来,思维方式不同,思考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同,苏轼有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当你跳出习惯的思维模式,你便会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罗迦·费·因格的《谈创造性思维》,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2.了解作者

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代表作《踢醒沉睡之心》《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二、检查预习,积累知识

1.读准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并注意标红字的字形。

压榨(yā)推敲(qiāo)汲取(jí)根深蒂固(dì)....孜孜不倦(zī)锲而不舍(qiè)轻而易举 不言而喻 ... 行之有效 持之以恒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2)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4)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辉灿烂的明星。....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5)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本文是围绕什么问题来论述的? 交流明确:围绕着创造性思维能力论述。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交流明确: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交流、讨论、明确)

1.文章开头是如何引出所论述的问题的?这一开头有什么特点?

开头以一道数学选择题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从生活中的一个具体现象谈起,开门见山,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而富有针对性,能够引发读者阅读思考的兴趣。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模式?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观点的?

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阐述了这一观点。先从反面论述“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论述“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3.文章接下来围绕着什么问题来论述的?

围绕“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4~8段)以及“富有创造性和缺乏创造性的区别”(9~12段)来论述。

4.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要素?

渊博的知识;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来论证的?

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古登堡和罗兰·布歇内尔的两个事例,具体的论证了“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这一观点,更有说服力。

6.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如何得出的结论呢?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之间有什么区别?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是心理学专家小组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能认识到这一点,是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坚信这一点。

7.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首先要坚信自己拥有创造力;其次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去运用所得的知识探求新思路;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8.列举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以这些名人为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具有创造力的关键是“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五、总结全文,梳理思路 1.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接着论述了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关键要素,并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论证;然后为了证明任何人都有创造力,作者分析了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最后归纳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论述层层推进,严谨自然,条理清晰,材料丰富,观点鲜明。

2.结语。

有一位大诗人说过,孩子们,你们不要完全相信你们的课本,因为这些课本是从老课本那儿抄来的。而老课本是又是从更老的课本抄来的……记住亚里斯多德的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记住:尽信书——不如无书!勤学多问,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六、布置作业,延伸阅读

1.熟记文中的重点词语。(字音、字形、词义)

2.课下收集关于创新的名人故事;阅读“主题丛书”中的相关文章,进一步体会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板书设计:

谈创造性思维

(总)提出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分)分析问题:创造性思维的必须要素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

5.2018秋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角色体验,创设情景,用心灵去感悟青蛙和小鸟的心理,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二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2.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3.全面、正确地认识青蛙。教学准备:

课件、青蛙和小鸟的头饰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三、学习生字、新词。

四、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复习巩固。

1.(出示动物图片)今天,老师把两位动物朋友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他们是?这是哪篇课文的主人公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坐井观天》。2.课件出示课题,读题。

3.复习(生字、课文第一段内容和青蛙小鸟的位置)

师:青蛙说,在学习课文之前要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过这一关吗?谁愿意接受挑战?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读一遍。

①(出示课件2)认读词语:井沿 口渴 喝水 弄错 无边无际

师:青蛙说你们可真了不起,词语读得这么好,再给你们出一个更难的问题,怕不怕?

②在白板上画出枯井图(这是一口枯井,只有下雨的时候才有一点儿水。)青蛙和小鸟的 位置你们知道吗?要不你来说说看?(在白板上画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③(出示课件3)那“坐井观天”什么意思呢?适时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二、朗读感悟

(播放课件4)这两只小动物吵吵闹闹,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它们在争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默读课文二至七自然段,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课件5出示阅读要求)2.对话在大屏幕上出示,便于老师指导

3.学习第一次对话,同桌同学扮演角色读。(课件6)青蛙: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我从天上来,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1)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说说它有可能飞过哪些地方呢?

(2)(课件7-11)播放小鸟可能飞过的地方。(小鸟飞过这么多地方,“一百多里”说明它飞的路程很远,也说明天非常的大。)

(3)(男女朗读)青蛙的话要读出青蛙好奇、问的语气。小鸟的话“一百多里”要读出路程的远,从而感受天的大。)

过渡:青蛙相信小鸟的话吗?我们来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4.学习第二次对话。(课件12)

青蛙: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1)小组分角色读对话。

(2)什么叫大话?谁能联系实际说说。(夸张、吹牛不切实际的话叫大话。如“我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 “我什么都会做。”)

(3)课文里的“大话”指什么?青蛙为什么认为小鸟说的是“大话”?

(课文中的“大话”指小鸟说自己飞了100多里,而青蛙不相信,就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4)那么青蛙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呢?理解反问句“还用飞那么远吗?”,齐读青蛙的话,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

(5)小鸟同意它的看法吗?小鸟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

(6)“无边无际”什么意思?课文中说天无边无际,还可以说什么无边无际?(沙漠、大海、草原等等)。(播课件13)

(7)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

(8)朗读指导:青蛙的话要表现出自以为是,不相信的语气,读小鸟的话要表现出诚恳,突出天的大。

过渡:青蛙又怎么反驳小鸟的话呢?请看第三次对话。5.学习第三次对话。(课件14)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1)指名上台戴头饰朗读对话。问青蛙:小青蛙你刚才在笑谁啊,你笑小鸟什么啊?问小鸟:小鸟,老师刚才看到你也笑了,你一定在笑青蛙对吧,你为什么要笑青蛙呢?

(2)白板上写句子:“我()不会弄错的” 如果要在括号里加个词,你会怎么加?(3)如果你是这只小鸟,你会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

6.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注意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课件15)

三、揭示寓意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用4个问题层层深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寓意。1.讨论以下问题:

(1)青蛙和小鸟为在争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天有多大” 白板板书)(2)他们两的观点分别是什么?(“无边无际

井口那么大” 白板板书)(3)同一个天,为什么他们的观点截然不同。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4)用“因为„„所以„„”说说小鸟的看法。

(播课件16)帮助学生理解小鸟的观点:播放课件小鸟飞了一百多里,飞过了高山、大海、城市„„让学生理解小鸟的观点是正确的。用练习说话的方法:因为小鸟飞呀飞,飞过(),飞过(),飞过(),还没有看到天的边际,所以它说天是()。来理解天的大。

过渡:小鸟没有错,那是青蛙错了吗?青蛙看到的天空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 2.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把硬纸卷起来看看黑板有多大?看后交流观察所得。(再播放课件17)青蛙坐在井里看天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青蛙的观点,因为深深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青蛙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4.那他们俩谁错了?错在哪?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固执、自以为是、骄傲、没有知识、眼界不开阔、没头没脑、不听话等)(指名在白板上写,展示漫游)

5.小鸟与青蛙相比,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白板板书:见多识广)6.从小鸟和青蛙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7.(播课件18)“坐井观天”是比喻那些像这只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还自以为是的人,我们应该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见识,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

四、认识青蛙

1.同学们,现在老师做个调查:喜欢这只青蛙的请举手,不喜欢的请举手。

2.千百年来,直到今天,这只青蛙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指责,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太可 怜了,这是一只可怜的青蛙!(白板板书:可怜)老师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出示课件19)利用枯井图画引导理解。

(1)青蛙并没有说谎,他说的是真话,他看到的天的确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一只诚实的青蛙。

(2)这一口枯井太深了,青蛙那么小,光凭他自己的力量,怎么跳得出去呢?如果自己能跳出去,他早就跳出去了。

(3)这一只青蛙一生下来就呆在这一口枯井中,没有亲人,没有同伴,太孤独太寂寞了。(4)井底没有丰富的食物,只能吃一些不小心掉进来的小虫子,有时还要饿肚子。(5)这只青蛙很有礼貌,见到有人来就跟他们打招呼。他是一只有礼貌的小青蛙。(6)他永远也无法享受外面精彩的世界。

五、结课

1.同学们,刚才我们分析的这几点足以说明这也是一只可怜的青蛙。我们不应该讨厌他、指责他,而应该同情他、帮助他。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呢?

2.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他惊呆了,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课件20)3.总结:同学们,尽管这只青蛙值得同情,但在他身上也存在着很多缺点。我们不能像这只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自以为是,应该让自己变得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课件21)4.出示课后练笔(课件22)

板书:

小鸟图 天: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青蛙图 天:不过井口大

(目光短浅 自以为是)

13寒号鸟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当”;理解“晴朗、劝告、啰唆、冰窖、哀号、得过且过”等词语。(重点)2.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现在懒惰,将来难过”“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和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美好生活的道理。(难点)课前准备

1.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新词卡片、关于寒号鸟的资料。(教师)2.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老师想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故事里寒号鸟住在一堵石崖的一道缝里,如果你在冬天的夜晚从山脚下经过,你会听到它哀号的声音:哆啰啰,哆啰啰„„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2.学生质疑。3.板书课题。

4.指导学生认识多音字“号、当”,并组词。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教师相机正音:“缝、当、朗、将、狂”是后鼻音;“面、衔、劝、趁、阵、纷”是前鼻音;注音区分“却”“劝”“且”的读音;“吼”不读kǒng,“复”不读fú。

(2)注意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 如:加一加 良+月=朗 木+古=枯

换一换 “芬”的草字头换成绞丝旁就是“纷”。(3)学习多音字“号、当”。用不同的读音组词。(4)巩固识字:老师读生字,学生快速找生字。(5)课件出示词组,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呼呼地刮着

冻得直打哆嗦 温暖的窝里

冷得像冰窖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段教学的重点,在这个环节里,采用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来巩固识记,从而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生字。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这个故事里有几个动物?它们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自由交流。预设:

生1:故事里有两个动物——寒号鸟和喜鹊。

生2:冬天快要到了,喜鹊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喜鹊让寒号鸟垒窝,寒号鸟一拖再拖,最后冻死了。

3.指导学生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4.指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三个时间里发生的事。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说说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预设:

生1:“纷、阵、枯、将”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生2:“却”字左右大致一样宽。生3:“夜”和“衣”的字形相近。生4:“面”是独体字,里面是两个小横。2.师着重指导书写“阵、却、纷”三个生字。

3.师范写,学生书空。提醒学生注意“却”的最后一笔是竖。“纷”字右上部是“八”,不是“人”;第五笔捺要写得舒展。

4.学生描红、临写。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寒号鸟和喜鹊各自的窝。师范读第1自然段。2.听了朗读,再观察插图,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

生1:我知道了寒号鸟住在哪里。它住在山脚下的一堵石崖的一道缝里。生2:我知道了喜鹊的窝在河边的大杨树上。生3:我知道了寒号鸟和喜鹊住得很近。

二、朗读品味,感受特点

1.自由读课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天气越来越冷? 2.交流。

(1)“几阵秋风,树叶落尽。” “尽”字写出了冬天快要到了。(2)“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呼呼地”写出了风很大,寒风就是北风,吹到身上非常冷。

(3)“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①联系实际说一说大雪纷飞的天气是怎样的。

②听音频,理解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感受天气的寒冷。

③有多冷呢?(冷得像冰窖)看图,老师介绍冰窖,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寒冷。④模仿“冷得像冰窖”,说说冷得怎样?(冷得像在冰窟窿)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天气的寒冷。

4.默读课文,用“

”画出描写喜鹊的做法的句子,用“____”画出描写寒号鸟的做法的句子。

5.交流一下。说说你对喜鹊和寒号鸟的看法。(1)预设:

生1:喜鹊很勤劳,看得远。冬天快要到的时候,它就已经给自己做窝了。我是从“一早、忙着”看出来的。

生2:寒号鸟很懒惰。它“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生3:寒号鸟很懒,还不听别人的劝告。喜鹊让它做窝,它说喜鹊傻,而且还说太阳高照,正好睡觉。

生4:寒号鸟不吸取教训,很懒。已经挨了一次冻,嘴里也说要做窝,但第二天天气一好,又去玩了。

理解“得过且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2)寒号鸟说喜鹊傻,你怎么认为呢?

(喜鹊不傻,因为天一冷,喜鹊就住进了自己搭好的温暖的窝里。)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1)想想喜鹊会怎么说。

喜鹊热心帮助寒号鸟,语气诚恳。

喜鹊第二次劝寒号鸟,讲出了再不做窝的后果,语气加重。换用句式:

“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小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导学生读寒号鸟说的话。

寒号鸟有没有接受喜鹊劝告?为什么不做窝?在冬天来到的夜晚,冻得受不了,说第二天就做窝,到了第二天为什么又不做窝?

(3)小结:寒号鸟不仅懒惰,还非常糊涂。“得过且过”的人往往是目光短浅,鼠目寸光。读寒号鸟的话把它的糊涂、懒惰读出来。

三、课外拓展,总结回顾

1.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寒号鸟说些什么? 2.把这个故事演一演,讲给别人听。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生字书写正确规范。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原来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u lu(生答)(课件:图变成字,加上拼音)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4、齐读“我要的是葫芦”;小声读“我要的是葫芦”;边读边想,不出声地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出示生字卡片“葫”“芦”“藤”“哇”“盯”“邻”生试读。

3、师教读生字,并标注拼音,生跟读。

4、生再读生字(齐读)。

5、师擦去生字拼音,学生再试读。

6、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1、说给同桌听听;

2、指名说。(结合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相应自然段,并进行板书。)

四、写字

1、读生字,看谁读得准

2、观察生字,看看谁会发现

(1)相同偏旁的字:怪、慢

(2)相同部件的字:挂、哇

(3)相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看老师写字,比比谁会看

每——指导写笔顺。挂、哇——右边是两个土。慢——右边中间是四字旁。

4、生完成书上的写字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子的语气。教学难点:明白蚜虫与小葫芦的关系,提示寓意。教学准备:葫芦和葫芦叶的剪纸、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复入导入。

1、课件出示课题,生读题。

2、复习生字。

二、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图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是啊,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段。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3、指名回答。

A、这棵葫芦长得好。从哪儿看出来?(长满了绿叶,开出了美丽的小花,挂起了可爱的小葫芦等)结合板书:叶子(长满)葫芦(可爱)指导读这句话。

B、种葫芦的人很喜欢。(每天、看几次)指导读出喜爱的语气。

这真是一棵长得非常好的葫芦,相信以后会长得更加好的。结果到底是怎样的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课件图二,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叶子都枯黄了,上面全都是小洞洞,小葫芦也都掉一来了。

是啊,真想不到呀,我们来看看课文上是怎么说的?抽生读课文,说说你读了这一段,明白了什么?请学生们自由说说。结合板书:落了

你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可惜、伤心、着急等)指导朗读。

小朋友,学到这里,你再联系前面第一自然段,你心中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请学生自由说,重点抓住:长得这么好的葫芦,为什么没过几天,就会一个个全落了?

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请小朋友把书打开,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

四、学习二自然段。

1、请男生读第二段。

2、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葫芦落下来的原因了吗?

指名说说:叶子上有蚜虫,他不治。结合板书:长蚜虫 不治

他为什么不治呢?他在想些什么呢?再读第二段,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理解“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学生答后课件出示: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指导读。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那他到底在乎什么呢?(在乎小葫芦)你从哪个个句子体会到的?

出示句子“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呀,快长呀,快长呀,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说说你从他的话中明白了什么?结合理解“盯着、自言自语、赛过”。指导朗读。

小朋友读得真好,让我们再来来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从这段中还能找到了小葫芦落下来的原因吗?

五、学习第三段。

请女生们读第二段,边读边想。

指名说说:邻居劝他,他也不治。

邻居是怎么劝他的?你能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读邻居的话,说说邻居说的意思。

是啊,听了邻居的话,那个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结合理解“奇怪”为什么会感到奇怪?“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又是什么意思? 指导读这句话。

同桌对读这一段,想想体会到了什么?(那人很不听劝,自以为是,很固执。)分角色读这一段。

六、想象说话:种葫芦的人看到这满地落下的葫芦,他心里一定会 ,他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句式“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不得落了,可能会地说:“。”

6.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量词练习题 篇六

一(头)黄牛

一(只)猫

一(群)鸭子

一(只)鸟

一(只)苹果

一(颗)枣

一(颗)杏子

一(只)桃

一(座)楼房

一(朵)花

一(把)扇子

一(本)书

一(双)鞋子

一(群)人

一(个)西瓜

一(件)衣服

一(瓶)墨水

一(封)信

一(只)手表

一(把)雨伞

一(张)桌子

一(匹)马

一(辆)马车

一(块)橡皮

一(把)尺子

一(头)驴

一(篮)水果

一(枚)硬币

一(节)车厢

一(朵)云

一(道)闪电

一(条)鱼

一(条)小河

一(滴)水

一(轮)明月

一(张)门票

一(颗)星星

一(粒)米

一(支)铅笔

一(棵)树

一(面)红旗

一(座)山

一(片)森林

一(间)房子

一(条)毛巾

一(只)狗

一(杯)牛奶

一(块)面包

一(条)木船

一(句)话

一(座)大桥

一(把)火

一(所)学校

一(张)嘴

一(台)电视机

一(堆)落叶

一(首)古诗

一(架)飞机

一(扇)窗户

一(个)电话

有些量词不是唯一的,只要用对就行。

一年级上册量词练习

一()黄牛

一()猫

一()鸭子

一()鸟

一()苹果

一()枣

一()杏子

一()桃

一()楼房

一()花

一()扇子

一()书

一()鞋子

一()人

一()西瓜

一()衣服

一()墨水

一()信

一()手表

一()雨伞

一()桌子

一()马

一()马车

一()橡皮

一()尺子

一()驴

一()水果

一()硬币

一()车厢

一()云

一()闪电

一()鱼

一()小河

一()水

一()明月

一()门票

一()星星

一()米

一()铅笔

一()树

一()红旗

一()山

一()森林

一()房子

一()毛巾

一()狗

一()牛奶

一()面包

一()木船

一()话

一()大桥

一()火

一()学校

一()嘴

一()电视机

一()落叶

一()古诗

一()飞机

一()窗户

一()电话

7.2018秋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会写“扩、范”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清静、浅蓝”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复述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欣赏文中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2.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xx),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他是20世纪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巴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重点指导“范、荷、刹”的读音。

同桌互相指读词语,再齐读。

3.指导写字:指导“镶”的字形,“镶”字右边比较复杂,两个“口”下面是“”。

4.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画面。

2.说一说,刚才你的脑海中都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3.作者围绕“海上日出”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

第二部分(2~5),写“我”所看到的天气晴朗时和天空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2自然段:写日出前天空色彩的变化。

第3自然段:写由露出小半边脸到完全跳出海面时奇妙而壮观的景象。

第4自然段:写天空有云堆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5自然段:写天边有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三部分(6),赞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4.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有什么体会?(突出“常常”和“早起”。)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和“早起”说明了什么?

(“早起”的目的是看“日出”。“常常”说明“我”观察海上日出是一种经常性的行为,因此本文所写的不仅仅是一次日出的过程与感受。)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总领下文)

5.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

读出反问的语气。

换成肯定的说法,应该怎么说?(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联系上文思考,“这”指什么?(海上日出)

你觉得第6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四、课堂小结。

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下节课我们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2.指名读课文。

3.作者为什么称“海上日出”是“很伟大的奇观”呢?

二、品读课文,感受奇观。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感受深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

(1)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①这句话中什么在变化?(红霞)

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③作者此时什么心情?(惊喜、盼望)

④带着这种感受再读句子。

(2)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有什么作用?(描写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①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太阳向上升)

②作者是怎样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地写出来的呢?(作者将太阳在海上升起的情形比作“负着重荷”。“一步一步”“努力上升”“冲破”“跳出”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太阳由慢到快向上升的过程。)

③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太阳升起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

④想象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4)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① “一刹那间”是什么意思?(时间很短)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或短语?(转眼间、一瞬间、霎那间、顷刻间……)

②“深红的圆东西”指的是什么?(太阳)

③为什么把“太阳”称作“深红的圆东西”?(既写出太阳的形状和颜色,又表达出作者对太阳的喜爱之情。)

④为什么说太阳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表现出阳光的强烈。)

⑤太阳升起时是那么艰难、那么努力,现在终于升起来了,多么令人振奋呀!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5)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①结合句子,品味“镶”字的表达效果,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②这两句话中,你觉得哪几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镶”“冲”“染”等动词,既形象地写出了黑云遮不住太阳的奇特景观,也赞美了太阳奋力冲出黑云的重围、势不可挡的上升力量。)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拓展延伸。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海上日出的?(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先写日出前的景象,再写日出时的景象。)

2.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转眼间、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

3.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日出时的景象。

4.《海上日出》来源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也像巴金先生一样留心生活、勤于观察,那么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请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海上日出

日出前 浅蓝 红霞

日出时

雄伟壮丽

1.这篇课文,作者主要描写了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课堂中,以“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悟天气晴朗时的日出景象和天空有云时的日出景象,知道作者是抓住日出时的颜色变化和太阳出来时的动态变化来写的。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对日出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8.2018秋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八

16.小真的长头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认识9个生字,重点指导“栅”和多音字“卷”。学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棒”,学会写左右结构的字。

3.抓“嗖”、“像紫菜卷那样”、“暄腾腾”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能理解小叶、小美对小真态度转变的原因,并能展开想象创编故事。【教学重点】

抓“嗖”“像紫菜卷那样”“暄腾腾”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并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教学难点】

能理解小叶、小美对小真态度转变的原因,并能展开想象创编故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竞猜谜语,激趣导入

1.听说咱们班的孩子个个都想像丰富。今天我们就比比看,谁最有想象力?

【设计意图:用比一比的方式,用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形式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契合本单元“想象” 主题。】

2.(课件出示谜语)生猜。没错,就是头发。(板书:头发)

3.今天我们要读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名字叫《小真的长头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种读法)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60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生词,排火车读。预设:

(1)“卷”为多音字,出示 [juǎn] 1.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2.裹侠带动。

3.弯转裹成圆筒形的东西。[juàn] 1.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

2.书籍的册本或篇章3考试用的纸

在文中应读哪个音?什么意思?

(2)学生识记困难的字有栅、碍。栅与册对比,了解象形文字的有关知识。碍与得进行对比,学习用偏旁区分字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字义偏旁和汉字演变来识记汉字,拓宽学生知识面。】

3.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指导书写

“棒”:提示木字旁变最后一笔变捺为点,腰、晾、烦、椅、沫、唯、碍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做到左窄右宽。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学会质疑

1.又到了大家最喜欢的接读课文环节了,谁来当火车头? 其他同学把书放平,做到耳到、眼到、心到。

2.读完故事,再看故事的名字,你有什么疑问吗?(小真明明是妹妹头,可为什么叫小真的长头发?)

3.故事里谁有长头发?拥有长头发的小叶和小美心情怎样?(板书:美得不行)

4.什么叫美得不行?美得不行的小叶和小美会带着什么表情和动作说话呢?

(课件出示加上横线的小叶小美说的三句话,学生加提示语朗读)

5.当你们的好朋友在你面前炫耀自己漂亮的长头发时,小真呀小真,你会是什么心情?

6.(出示小真说的话)大家看看小真是怎么想的?你读懂小真的心了吗?——再读

7.故事的最后,美得不行的小叶小美有了什么变化?(出示句子)(板书:听得入了迷

羡慕)

8.是什么让他们发生的这样的变化?别着急,读完故事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 读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质疑,孩子们从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读故事——解决疑惑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成为学习主人的快乐。】

二、研读故事,理解想象

1.默读故事,小真的长头发都有什么用?(课件,板书)

2.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生自由练习)

3.交流。(随机出示)①钓鱼

你们钓过鱼吗?容易吗?小真钓鱼容易吗?从哪看出来的?再读。②拉牛

○老师听到他把“嗖”这个字读得绘声绘色。一个“嗖”字让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可别小看这个“嗖”字,(板书)这样的词语叫象声词,他能帮我们清晰地看到画面,甚至可以感受人物的心情。你能不能也试着用上这样的词,改改这两句话?(出示句子)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设计意图:拟声词的运用让画面动了起来。这一环节适时地强化了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③当被子

(出示去掉“像紫菜卷那样”和“暄腾腾”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去掉这两个词语行吗?为什么?奥,难怪故事的名字要叫《小真的长头发》? ④当晾衣绳

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小真的头发很长?(所有 一次)

4.小真在介绍自己的长头发时,每段后面都有——。有时标点符号也能帮助我们传达信息,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5.发挥想象,创意无限,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做什么?

6.小真在介绍自己的长头发时,都用上了“要是”“就能”……这样的词,这叫?

你能不能也用上这样的关联词把你想到的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做什么写下来?如果能用上“嗖”“像紫菜卷那样”“暄腾腾”这样的词就更好了。

7.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包括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之一是感受想象的神奇,并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课堂上应该为学生营造思维、想象、表达的氛围。】

8.长头发可以做这么多事,真是太有意思了。可是这么长的头发给小真带来了不少麻烦胆小真都一一轻松地解决了。哪些描述让你觉得有意思? 9.听完小真的话你知道是什么让小真和小美从美得不行到听得入了迷和羡慕了吗?

10.故事读到这,你是不是也和小叶小美一样,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

三、了解作者,拓展阅读

1.这个充满奇思妙想的故事,你们知道是谁创作的吗?(介绍作家和其他作品)

2.最后,老师要送大家一首诗。自己读读,你觉得那里写的有意思? 配乐读。3.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能像小真一样,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快乐地成长!

【板书设计】:

小真的长头发

钓鱼

像紫菜卷那样

美得不行

拉牛

听得入了神

暄腾腾

当被子

羡慕

当晾衣绳……

想得……

说得……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认识新偏旁“反犬旁”和“爿字旁”。指导写好带有这类偏旁的字。3.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初步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戏剧尝试。5.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教学重点】

抓“痒痒的“冒”“弯”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难点】

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复习,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被小真的奇思妙想深深地吸引了。你们还想听这样的故事吗?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63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本课生词,排火车读。痒痒的 椭圆形 菱形 鳄鱼香肠 糖醋排骨 丁零丁零 秘密 3.排火车接读课文。

三、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状:认识爿字旁,了解爿字旁的含义。与“壮”字进行对比。2.继续:强调“继”字的笔顺。3.狐狸:左窄右宽,反犬旁的笔顺。4.秘密:理解两个同音字的意思。

秘:不公开的,不让大家知道的。可组词秘方、秘诀、神秘、奥秘。密:不公开的,不公开的事物。组词保密、密信、密谋、密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了解偏旁含义,形近字区分和同音字的不同含义来区分相像的汉字,加深学生印象。】

5.在田字格中各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6.当堂听写。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哪些情节写得很有意思? 2.师范读课文。

3.交流写得有意思的情节。预设:(1)第四段

①指名读。

②哪些描写让你觉得有意思?

是啊,“痒痒的” 和“冒”我把变成树的感觉写活了。

③再读,读出有意思。(2)第五段

①生读。

②交流有意思的描写:树上长鸟窝(3)第六段

①鸟窝的形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②还会有什么形状?

③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你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④出示句子练习: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我变成了一棵 的树: ……。

【设计意图:孩子天生就有丰富的想象。我还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问题一抛出,孩子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仿照课文说一说,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第七段 树上都住了谁?(5)第八段

①你觉得哪里有意思?“我会弯下腰”

②指导读。(6)十三---十四段

一棵饿得肚子“咕噜噜”直叫的树(7)十五---二十段

①分角色加动作扮演读。

②这水珠是什么?

4.故事里的妈妈你喜欢吗?为什么?

二、总结写法,拓展想象

1.理清故事创作思路:变树经过——变树后的趣事。2.假如你也会变,你会变成什么?又会有怎样的奇特经历呢? 3.把你想到的以《我变成了_____》为题写下来。

【设计意图:学完课文,学生头脑中一定有许多遐想不吐不快,适时进行拓展练笔,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

【板书设计】:

17.我变成了一颗树 痒 冒 变树

各种形状 弯

“咕噜噜” 趣事

口水

习作•奇妙的想象

【教学目标】

1.从兴趣游戏入手,启发学生自由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2.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

3.挖掘想象潜能,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学生说和写等综合能力。4.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写清起因、经过、结果。5.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将大胆自由的想象应用于习作中。【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做到想象合理有新意,不人云亦云。【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写作纸。学生:在白纸上印上自己的指印。【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两篇充满奇思妙想的故事,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头发可以钓鱼、当晾衣绳在想象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2、小真和“我”大胆想象都实现了自己美好的愿望,拥有奇异的经历。今天老师想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登上“奇思妙想号”,在想象的世界里进行闯关大比拼,你们想参加吗?(分组,规则)要想闯关成功,不但要想得……,还要说得……,那我们就出发吧!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闯关游戏进行教学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闯关游戏,大显身手 第一关:指印变变变

1.指印也能做画,不信你来看。(出示图片)你们发现这些有趣的图案是怎么变出来的吗?是啊,看似普通的指印,加上我们的奇思妙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2.下面我们进入第一关.出示游戏规则: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为指印来个大变身.看看哪位同学想得奇,画得有趣,将为你们组赢得一颗奇思妙想星,时间三分钟。

3.学生想象创作。

4.学生展示,(不但想象奇特,画得也挺有趣有趣)

老师想送给大家一组表示顺序的关联词语。用上这组关联词,能帮助你清晰地说出给指印变身的过程。评出奇思妙想星。

【设计意图:借助关联词语,能帮助学生语言表达更清楚,更明白。】 第二关:接龙编故事

1.夏天,尤其是到了午后,你会有什么感觉?

是啊,正是小瞌睡虫找到了你们,才让你们昏昏欲睡。瞌睡虫的朋友可多了,如果瞌睡虫找到他的朋友会闹出不少笑话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一天瞌睡虫找到了他的朋友“红绿灯”,会闹出笑话或者不必要的麻烦?

【设计意图:教师举了一个“红绿灯”的例子,迅速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空间,为下面的环节作好铺垫。】

2.瞌睡虫还会去找大自然中的哪些朋友?又会闹出什么笑话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关叫接龙编故事。

(出示故事开头)夏天到了,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它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请同学们根据故事开头接着往下编故事。看谁想得奇特,编得有趣,就为小组加一枚奇思妙想星。

3.小组交流。

4.哪组来当龙头?(教师适时评价,颁发“奇思妙想星”)第三关:读故事写故事

1.过渡:哎呀,老师越来越佩服你们了,想象真丰富。下面进入第三关,难度可越来越大啦。准备好了吗? 2.第三关:铅笔是我们天天都要用到的文具,可是整天憋在铅笔盒里的铅笔有好多好多的梦想呢。

(出示例文)读读故事,铅笔都有哪些梦想?你们发现铅笔的所有梦想有什么相似之处?

3.不但它的梦想有相似之处,描写梦想的表达方式也有相似之处。再读介绍铅笔的梦想的这部分你发现了吗?(出示课件)

4.总结写法:我们在写故事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种方法,让每部分的语言有一定规律,这样故事就显得条理更清晰,表达更有层次了。

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故事创作纸,想一想一支铅笔还会有什么梦想?把它写下来。时间是六分钟。

5.展示交流,颁发奇思妙想星。

6.老师要把你们写的和在一起,《一支铅笔的梦想新传》就诞生了。

三、总结闯关,提示写作

1.统计各小组奇思妙想星的数量,评出获胜小组。

2.总结获胜法宝:想得……,说得……。只要大胆想象,就能像小真一样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

3.出示《最好玩的王国》《一本有魔法的书》《小树的心思》《躲在草丛里的星星》等非常有想象空间的作文题目,看了这些题目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遐想。下节课,我们就来自己创作一篇富有想象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谈话:上节课我们牛刀小试,同学们奇妙的创意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会变得那么奇妙。下面这些题目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遐想。

二、出示要求,创编故事

1.出示题目,选出你最喜欢的题目,也可以写其它的想象故事。2.简单交流。3.明确写作要求,大胆想象,可以仿照课文的写法。4.学生创作故事。

第三课时

一、回顾要求,导入新课

(出示题目及要求)今天我们来一起分享一下你们的想象成果。

二、自己评价:朗读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地方。

三、同学互评:说说自己最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四、总结点评

1.老师总结作文优缺点。2.列出写的较好的学生名单。

3.选出几篇较好的文章作为范文朗读。4.寻找亮点。

五、自己修改习作并誊写。【板书设计】: 一组 二组

三组

想得 ……

9.2018秋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词句,了解寓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难点

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寓言”二字,学生齐读。师:能说说你读过的寓言是怎样的吗?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2.再出示“二则”二字,学生齐读“寓言二则”,说说“寓方二则”是什么意思。3.(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4.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养牲畜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5.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6.从这个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文中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3.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指名5个学生各读一个自然段。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本课的生字新词我们都能读准确了,现在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寓言讲一个养羊人养了几只羊,后来羊圈破了,狼叼走了一只羊,邻居劝他赶紧修养圈,他不听。结果狼又叼走了一只羊,于是他醒悟过来,修好了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2.这个人的羊是怎么丢的呢?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好。小结:那么这部分内容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所以养羊人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如何?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紧把窟窿堵上了,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以后,他再也没丢羊。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一下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描写养羊人语言、心理的句子。(2)在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①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能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a.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

b.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紧”一词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可惜,要读出劝的语气)c.指名尝试读。

d.分角色朗读,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心情。②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字,能看出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再次丢羊。

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①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②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一词想象养羊人当时的心理。尝试读出他当时的心情。免费更新请加微信:330797386(清茶老师小学教育资源)

④指导朗读:抓住“赶紧”“结结实实”这两个词来朗读。从这两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3)说说句子的不同。出示句子: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①说说这两个句子在用词上的不同。②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一句更好?

(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词“赶紧”,写出了养羊人行动的迅速,强调了他知错就改。)(4)小结。

养羊人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之后,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可见,只要能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赶紧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发现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延伸拓展

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2.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3.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为生字找拼音和词语朋友。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在课后田字格中描红、临写。5.同桌互查,比一比谁写得更规范。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结果

再也没丢羊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禾苗”图片,介绍禾苗的生长规律。(春种、秋收)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有关禾苗的寓言。(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强调“揠”“助”“长”的读音)

二、初读寓言,认字读词

1.自读寓言,圈出“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

2.读一读这5个字,再看看它们在课文中能组成什么词语。3.指名认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学习寓言,理解寓意 1.检查朗读,了解故事。(1)指名4人各读一自然段。(2)完成填空。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结果________。(3)小结并完成填空。(师相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2.结合内容,理解成语。

现在,你能根据这一段话,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吗?特别是要说出“揠”的意思。(学生交流,指名回答。)3.精读体悟,明白道理。

(1)过渡:同学们说得还不错,但这只是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读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2)朗读体悟,交流汇报。

①出示第1自然段,理解“焦急”。

a.从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心急?(“巴望”“天天”“一天,两天,三天”“焦急地转来转去”)

b.指导朗读: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这个人焦急的心情呢? c.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d.齐读。

e.去掉“焦急地”,再读这句话,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去掉“焦急地”后,不能体现这个人很着急)②出示第2自然段,体会“筋疲力尽”。

a.这个人是怎样把禾苗拔高的?他用了多长时间?

扣住“一棵一棵”(展示图片),感受“棵数多”,体会他的辛苦。扣住“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这句话,了解他没休息,体会他的累。扣住“筋疲力尽”,理解词意,感受他非常地累与辛苦。

b.指导朗读:这次除了要读好上面这些词,还要边读边想象这个人一棵一棵拔禾苗的情景,才能读出这个人的辛苦、筋疲力尽。先自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

③出示第3自然段,体会“力气总算没白费”。

a.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人又累又高兴)b.指导朗读:先想象农夫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再一起边读边做动作。④出示第4自然段,体会“禾苗都枯死了”。a.“明白”是什么意思?(清楚、了解)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因为禾苗只能自己慢慢地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都枯死了。)b.指导朗读。⑤小结寓意。

禾苗自有它的生长规律,人为地违背这个规律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凡事都要按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⑥拓展讨论。

出示讨论题目,让学生任意挑选一个说说。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邻居,你在田里看见这个人在拔高禾苗,你会怎样来劝他?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孩子,你会对这个人说什么? 4.深化对“揠苗助长”的理解。

(1)现在,你对成语“揠苗助长”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吗?你联想到了哪些言简意赅又意思相符的词语?(急于求成、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等)(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类似“揠苗助长”这样愚蠢的事呢?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筋”“疲”2个生字。2.说说你的书写建议。

3.教师范写。指出书写要点:“筋”上小下大;“疲”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撇要长。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起因

巴望

急于求成

经过

拔苗

不顾生长规律 结果

枯死

事情变糟 画 杨 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3.朗读并积累一些词语。【过程与方法】

采用朗读体会法、角色体验法让学生在体会、体验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难点

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谁画得最漂亮?要画得漂亮首先要画得像,要画得像就要做到:一件物品,是什么,就画成什么样。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画画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教师重点讲解“倒”的读音,“倒”是一个多音字,在本课读“dào”,它还有另一个音“dǎo”。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发现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4.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1)小组交流。

(2)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老师点拨。

(3)小结:课文讲了“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四、学习“画杨桃”这一部分(第1~4自然段)1.默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我”观察杨桃和画杨桃的句子。

2.理解“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了什么?

3.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我”画的杨桃?

5.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我”听到同学们的笑声后会怎样想。

(老师重点讲解在读人物的对话时,要读出说话人相应的语气。)

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设计:

画杨桃

“我”:画成了五角星 同学们:哈哈大笑

第二课时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5~17自然段 1.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2.学生自读这一部分,思考:

(1)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3.小组讨论交流。

4.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三、学习第18自然段 1.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

2.什么是教诲?为什么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

图 课 摆 座 交 哈 页 抢 嘻 2.学生认字,给生字注音。

3.学生给生字找词语朋友。(指名组词)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5.学生说一说怎样把字写规范、写美观。6.学生书写。7.展示交流。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我们在做事或看问题时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就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板书设计:

画杨桃

亲自审视

让大家轮流看老师

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和颜悦色地说应该怎样做 小马过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过程与方法】

采用图片直观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3.根据词语提示讲故事。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马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

2.同学们,这匹小马想要过河,可是有个问题难住他了——这条河水深不深?你们猜猜看,小马最后解决这个问题了没有?他成功地过河了吗?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并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2.同桌之间合作学习。

(1)翻到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利用工具书查一查不理解的词语,看看解释,初步弄清楚词语的意思。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棚 驮 磨 坊 挡 伯 浅 刻 突 哩 唉 试 蹄 既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及时提醒。出示多音字“坊”的读音及组词,引导学生掌握。

(2)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愿意 麦子 飞快 为难 身边 四周 立刻 突然 吃惊 认真 脚步 难为情 亲切

(3)理解词意。

指名学生说一说意思,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结合课文相关段落,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再练习朗读。

4.教师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1)出示第1幅插图。

①指名说出与此图有关的自然段。(第4自然段)②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价。(2)出示第2幅插图。

①指名说出与此图有关的自然段。(第5自然段)②指名读第5自然段,教师评价。(3)出示第3幅插图。

①指名说出与此图有关的自然段。(第8自然段)②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学生自评。(4)理解课文内容。

出示填空:小马要帮妈妈驮麦子到________去,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他不知是深是浅。老牛说水________,能蹚过去;但松鼠说水________,不能过河。最后小马在妈妈的指引下,决定________,结果成功地过河了。(学生尝试填空)(磨坊;很浅;很深;自己去试试。)

四、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易错的地方用彩笔标出来。

(3)学生描红、临写,再点3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生字。(4)点评学生写的字。

2.读一读生字,再口头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马过河》。

二、分段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帮妈妈做事,要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面的磨坊去。)(二)学习第3~7自然段。

1.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自由读这几段,想一想: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先后都问了谁?

板书:能不能过去? 老牛

松鼠 2.老牛是怎样说的?(指名读)板书:很浅,刚没小腿。3.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

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学生评一评,教师进行指导。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对比这两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立刻”说明了什么?(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蹚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这时又发生了什么?指名读第5自然段。板书:深得很,会淹死。6.小马与松鼠的对话该怎样读呢?分角色练习朗读。7.这下可把小马给难住了。他怎么办呢?

自由读第6、7自然段,想一想:妈妈的话该怎样读呢?指导朗读妈妈的话。8.你觉得妈妈的话当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9.现在就请你动动脑筋,想一想:小马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一样呢?(老牛个子大,所以觉得水很浅,松鼠个子小,所以觉得水很深。小马应该自己亲自试一试。)(三)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小马过河的结果怎样? 2.出示填空:读一读,想想该怎样填。因为小马不像(),也不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也不像()。(老牛那样高;松鼠那样小;老牛说的那样浅;松鼠说的那样深。)3.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自己早点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三、再读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组队,分角色朗读课文。2.在全班展示朗读。

3.出示词语,请学生试着用上这些词语,讲讲这个故事。马棚 愿意 磨坊 驮 挡住 为难

突然 拦住 吃惊 难为情 动脑筋 小心 4.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1)出示句子:

◇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2)组织一个小小的辩论会,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意见。(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学习完这篇课文后的体会。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能不能过去?

老牛 很浅,刚没小腿 松鼠 深得很,会淹死

妈妈 自己动脑筋,去试一试

10.2018秋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十

一、认一认,下面的生字,并将音节补充完整。

ǔ

īng

li

óu

ǎi

li

ǎn

P

ān

z

a

zh

ǎn

àn

k

二、看拼音写汉字

ěr

xià

bàn

yuè

shuǐ

guǒ

()朵

()

()

()

huí

duō

shǎo

tóng

xué

()

()

()

()

三、我会照样子填一填。

没学的字用拼音代替。

例:“十”

共(2)画,第2画是(丨)。组词:(十天)

“五”共()画,第3画是()。组词:()

“山”共()画,第2画是()。组词:()

“牙”共()画,第2画是()。组词:()

“巴”共()画,第3画是()。组词:()

“马”共()画,第2画是()。组词:()

四、连一连

金色的小鸟

雪白的项

快活的浪花

五、照样子,减一减,变成新字。

例:从-----人

种----

妈-----

把----

们----

洞-----

六、选择合适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1)

(2)

头(3)座(4)片

(5)把

(6)条

(7)只

黄牛

树叶

星星

松鼠

上一篇:描写雷锋精神的作文1000字下一篇:21孟子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