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模式创新(精选8篇)
1.养老模式创新 篇一
信阳市平桥区肖店乡
创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杜天翔王恩愿
平桥区肖店乡以“高标准的规划建设,高品味的配套设施”建设占地10亩的居家养老中心一座,并积极创新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破解农村养老公共服务的难题,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得到社会赞扬。
一是在“服务中心”建设风格上突显古朴典雅。采用厅院式部局,花园式设计,在建筑风格上尽量回归田园、古朴而不失典雅。长廊宽阔,踏步平缓,配以木质长椅做扶栏;厅院四周有花圃环绕,植入花草及名贵观赏林木;院内空间宽阔,室内采光效果好,充分体现“服务中心”建筑“以老人为本”的情怀,进入院内便有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同时建筑所需材料均使用环保节能材料,隔热隔音效果好,保证老人住的安心。
二是在“服务中心”选址上既便利又安静。肖店乡严格以“敬老、爱老、便老”为原则,在选址上注意“道路交通相对方便、周边环境相对安静,卫生服务优质快捷”。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在离肖店街不足一公里的齐营村村部附近,前与乡级公路相近,左邻村级卫生室。既方便交通、采购和医疗等,又环境相对安静,保证老人住的舒心。
三是在“服务中心”配套设施上注重品味。该中心以高/
5品味的配套设施,彰显肖店乡党委、政府“尊老、敬老”的爱心。该服务中心设有休闲娱乐活动中心,洗衣房、健身房、图书阅览室、餐厅、厨房,既有标准单间,又有两人两居一厅标准套间,四人两居一厅标准套间。其中休闲娱乐中心有麻将、棋牌等10余套;图书阅览室有各类图书1000多册,各种期刊报纸10多种;每个标准间除配备有燃气灶、抽油烟机、电磁炉、卫生间、实木衣柜、液晶电视、太阳能设备及空调外,还在每个房间、大厅及走廊设有火警和应急呼叫系统,以备老人应急呼叫服务人员之需。
为增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生机和活力,肖店乡积极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既要保证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居家服务中心职能,又要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得以可持续发展,破解居家养老公共服务的难题。肖店乡通过中心的试运行积极探索农村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新途径,在服务上求创新重细节,创新出一种以居家养老中心为平台,以社会服务为依托,可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有偿或无偿集中入住服务以及老人集中娱乐服务相结合的农村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确保全乡老人享受到“高质量的优质服务”。
一是为老人提供家政上门服务,形成服务中心、专职社会工作者和各村民组爱心志愿者相结合的为老人服务网络。即乡政府招聘社会工作者并在全乡每个村民组选聘爱心志愿者。服务中心可根据服务网络掌握全乡老人的基本情况,并直接或间接提供相应服务,主要是家庭保洁、维修等家政服
务,洗衣、做饭、代购等生活照料等服务;陪护、谈心交流等精神慰藉服务;法律咨询、老人维权等司法服务。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做到,服务有记录,服务对象有反馈,以便“服务中心”及时调整服务策略,提升服务水平。
二是提供有偿和无偿两种类型的集中入住式服务。对五保老人、计生家庭老人和军烈属,中心将定期轮流把他们接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疗养式暂住、享受,让老人切实体验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对于社会空巢老人,可通过自身或家属对中心提出申请,中心批准后老人可享受日托式有偿服务。根据当地生活条件,每位老人只需交900元/月,便可享受到五星级宾馆式的全程服务。通过为部分老人提供有偿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心部分运转费用压力,为“服务中心”可持续运行提供了出路。
三是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成全乡老人的集中娱乐服务平台。肖店乡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娱乐室、阅览室为依托,为全乡老人提供交流和娱乐的平台,真正实现老有所乐。全乡老人既可以免费到居家养老活动中心活动室自主活动,看电视、打牌、读书、看报刊、杂志等,又可以定期享受或学习到说评书、唱小调、捏泥塑、剪纸等老人喜爱的肖店乡本地非物质文化传承内容。老人们在娱乐室边享受中心护理员的全程免费服务,边享受各种文娱大餐,促进了老人们各睦共处,其乐融融。
四是在服务细节上做工作,力促老人满意社会放心。为
了保证“服务中心”健康运转,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协调督导民政所、劳保所、派出所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组建了一支坚持“情同亲生、奉若父母、亲情呵护,爱心相伴,为老服务、无怨无悔、恪守敬老之责,心怀爱老之事”的社会工作者和护理员队伍。制定了包括居家养老中心人员工作职责、工作制度、老人守则等,并建立完善居家养老个人健康档案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保障。安装了一套应急呼叫系统,系统终端按钮遍布居家老家中心每个床位、每个大厅和走廊,以备老人应急之需,切实保证服务质量与效率;架设了一套视频监控系统,对中心内外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并与乡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和派出所的安保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网络互联。一方面方便值班人员随时掌握中心人老人动态,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心安全保卫。
目前,肖店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努力探索为社会老人提供家政式上门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有偿或无偿的集中入住式服务、和为全体老年人提供集中娱乐活动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力求把中心打造成“品味高雅的精神家园、关系融洽的温謦家园、舒适祥和的美丽家园”。
该中心从2012年6月1日投入运行以来,已集中入住老人16人,已有一名社会工作者,6名护理员经过严格培训后上岗,另外又在全乡各村组选聘一名爱心自愿者,共138人,建档服务2957位人/次,目前“中心”运行良好,广受社会
各界一致好评。
2.养老模式创新 篇二
关键词:养老模式,产业化,创新
一国外居家养老模式介绍
居家养老是一种最普遍的方式,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 居家养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 提供了家庭养老中除经济保障之外的大部分其它服务, 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增加老年人的福利水平。老年人仍在自己家里居住, 社区设有专门机构来进行家庭护理服务, 按时或按次数收费。这种方式只需要老年人支付不多的费用即可, 适用于喜欢住在家里、但无人照顾的老人, 是一种社区照顾功能的实现。
1. 美国:全面医疗照顾辅以养老服务的居家养老
1997年美国政府出台《平衡预算法案》, 提出PACE计划 (The Program of All-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 , 这是政府对老年人实施全面医疗照顾, 提供给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提供长期照顾的一个创新项目。PACE由商业运营、政府监督, 主要目标人群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 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服务和长期照顾, 使其可以居住在自己的社区, 保持尽可能的健康, 并保持一种独立、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
美国社区养老服务内容覆盖全面, 包括病历管理、成人日间照顾、家庭健康扶助、个人照料、杂务服务等等。社区还普遍设立家庭保健中心 (为在自己家中居住者提供简单日常生活及护理服务) 、老人活动中心 (除提供养老午餐外, 还组织文化、娱乐、教育、旅游等活动) 、提供免费教育、进行老年人志愿者服务。
PACE项目经费主要来源于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每月支付给符合条件老年人的救助资金。符合医保条件但不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老年人需要自行支付服务费的差额部分。社区服务项目部分免费, 收费项目由个人支付或在各种保险计划中支出。
2. 英国:福利国家加社区照顾的居家养老模式
作为老牌福利国家, 英国政府立法明确承诺对老年人提供服务和供养使其过上体面、舒适的生活。但福利国家导致的“英国病”又使政府被迫探寻更加有效的养老模式。“社区照顾”是英国在福利国家政策变化下倡导的一种社会工作模式, 其目标是让老年人在自己家或“像家一样的”环境中接受服务。目前, 社区照顾模式体现了英国养老服务的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英国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社区照顾实际上包涵“社区内的照顾”和“社区照顾”两个层面。社区内的照顾就是运用社区资源在社区内由专业人员对老年人进行照顾, 如利用社区服务设施对老年人进行开放式的院舍照顾。社区照顾则是由家人、朋友、邻居及社区志愿者提供的照顾, 如对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服务, 使老年人不用脱离熟悉的社区进行正常的生活。英国社区照顾的资金来源为政府财政出资, 体现了以政府为主的特点, 很多服务设施都是由政府资助, 社区、家庭和个人的支出不多。从事服务的工作人员为志愿者和政府雇员, 一般收费由地方政府决定, 服务或免费, 或收费低廉, 差额部分由政府支付。对于接受服务的老人, 政府拨付给其与住院标准相同的津贴, 使家庭在照顾老年人时具备一定的经济保证。
3. 日本:家庭福利加护理保险的居家养老模式
与西方国家相比, 日本的养老制度强调国民自立, 重视家庭作用。其所倡导的“日本型福利社会”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充实包括个人在内的家庭基础, 强化家庭作为安全保障系统的功能;抑制福利国家病, 坚持小规模政府, 减轻家庭和企业的负担, 维持民间的自助精神和活力。社会保障和养老方面的法律把家庭和家庭赡养关系作为前提条件。一类是强制家庭和亲属进行赡养的法律, 如生活保护法、老人福利法、《儿童福利法》、《老人保健法》、《残疾人福利法》等;另一类是在制度上承认家庭或亲属之间已经形成的赡养关系的法律, 如《国民年金法》、《厚生年金》、《健康保险法》等。
日本政府从2000年起开始实施护理保险制度, 其目的是“让老人脱离医院, 回归社区, 回归家庭”。40岁以上的国民必须加入并缴纳护理保险金, 65岁后开始享受保险提供的服务, 卧床或患痴呆无法自理的老年人不去医院就可在家接受护理。通过该护理保险制度, 将老年患者的长期护理场所从普通医院转移至家庭、老人福利院或保健设施和疗养型综合场所。通过社区的志愿者提供长期志愿服务, 每周几次探视、服务居家老人。
护理保险为强制性医疗保险, 其相关服务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家庭赡养和经济支持是老年人养老的主要资金来源, 政府和志愿者提供部分无偿服务。
二国外社会养老模式介绍
1. 集中养老
集中养老就是老年人集中居住在老年社区或老年公寓等场所进行养老。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 欧洲许多国家出现了老年人聚居养老的社区。根据欧盟宪章的要求, 老年社区在建筑设计上应将老年人服务功能与城市特色、生态目标整合在一起, 不仅要方便老年人的生活, 而且要使老年人不感到孤独。因此, 老年社区内所有的住所和公共设施, 都必须依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改造。
据统计, 西方老人在养老院度过晚年的比例大约是5%。欧洲大陆机构养老的比重较高, 如德国约有33%的老人住在养老院中。社区一般建于宜居的阳光地带, 如美国的佛罗里达、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等南部各州, 以及西班牙的南部海滨等, 这些地区阳光充裕、风景迷人, 吸引了各地老年人退休后定居;或者将社区兴建于城市中离子女较近的地方;还有甚至将养老社区搬进了大学里。美国婴儿潮一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 针对该特点更多的高校参与了养老事业, 掀起了“返回母校度晚年”的热潮。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就有名为“大学村”养老社区接收本校校友, 平均住户年龄为77岁, 老年人住公寓里, 每天还可以在酒水减价的时间里和年轻时代的校友们一起聊天, 看看球赛、听听课。在“大学村”里生活使老人们觉得又回到了青年时代, 周围都是同龄校友, 没有压力, 每天都是开心的欢聚。在养老社区里房屋有高中低档的区别, 老人们可以购房定居, 也可以租房居住, 分为无陪护型、陪护型、特护型等不同的类型, 可以满足不同年龄、财力阶层老人的需求。老年社区成功商业运作的典范是始建于1961年坐落在佛罗里达西海岸的“太阳城中心”, 中心依照老年人的需求特点进行人性化设计, 严格人车分流, 各种设施实现了老年人无障碍使用。居住在此类社区对老年人身体非常有益, 据统计, 该社区中的老年人比美国平均人口寿命高10岁。丹麦的自助养老社区代表了养老产业的新潮流, 老年人可以选择志趣相投的朋友居住在同一公寓, 社区不仅提供各种服务, 而且还开设了各种小作坊、小农场、小鱼塘等, 老人们在一块儿钓鱼、养花, 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干的事情, 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
养老社区的成功商业运作使得养老产业渐成规模, 积极活跃的社区生活吸引了各个收入层次的老年人。全美名为太阳城的老年社区多达几十个, 养老房地产成为美国房地产业中最有前途与朝气的专业开发方向。据悉, 在养老产业发达的佛罗里达州85%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养老产业。
2. 旅游养老模式
老年旅游是欧美、日本旅游市场的重头戏, 随着婴儿潮一代人进入退休年龄, 老年旅游有进一步扩展的趋势。多数老年人在健康允许的情况下都愿意到外面去转一转。国外旅行社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支付能力、文化背景和情趣爱好, 推出了团队游、自助游、候鸟游、健身游、修学游等多种多样的旅游模式。
此外, 在集中养老的社区居住的人们很多也不是买房长期定居, 而是采取“侯鸟型”的旅游养老方式, 冬天寒冷的时候, 儿女们将父母送到南方温暖明媚的地方过冬, 春天再返回原来居所生活。每年都有很多老年人以这样的方式边旅游边养老, 甚至更有爱好旅游的老年人, 干脆卖掉房子买一辆房车, 一车游遍了全国, 吃喝住行全在车里, 非常方便。据美国房车工业协会 (RVIA) 统计,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房车最多的国家, 约有房车旅行爱好者3000万人, 2010年全年房车销售242300辆, 房车保有量达880万辆, 家庭房车拥有率将近10%。对于热爱旅游的美国老人来说, 客栈也是必要的。美国就有生意火爆的公路老年客栈, 还有公立或私有的露营地16500多家。
三国外其他辅助养老模式介绍
1. 富有人情味的人性化老年超市
在美国等国家还有专门的老年超市, 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医疗保健、异地养老及旅游咨询、传播信息、老年产品销售配送等多方面的服务。特别是行动不便、不能坐远距离车程的老年人都乐于到老年超市购物咨询, 想买的想问的, 一应俱全, 非常方便。超市内不仅有传统的假牙、助听器、便携式电子体温计、电子血压计、座便器、简易轮椅、按摩器等用品, 还有老年纸尿裤、体脂肪计、步数计、检尿计、旅行用轮椅等更加人性化的用品, 正越来越受老年人的欢迎。超市里的设施也是根据老人的需要设置的, 货架低、商标大、收银台还有拐杖等, 大多雇用50岁以上的员工, 此外还设有老年咖啡屋, 老人们在购物时还可以坐在一起聊天欢聚, 交流生活和购物经验。老年超市成了老人们爱去购物和欢聚的地方, 在竞争激烈的零售行业脱颖而出, 生意非常火爆。
2. 丰富多彩的各类老年协会
老年人除了物质上的需求之外, 心理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巨大市场。老年人退休后社会活动大幅减少, 往往需要增加社会交往的渠道和场所。2002年, 世界卫生组织在《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中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参与、健康和保障”, 使老年人尽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状态。美国有很多的老年人协会, 如有名的红帽女士协会备受美国老年女士的青睐。此外精明的商家还看准了老年人闲暇时间多、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的特点, 把网络空间也带入了老年人的生活, 随着越来越多教育程度高的老人退休, 虚拟市场将有更广泛的前景。在组织老年人参加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方面, 英国的老年摇滚乐队, 法国的老年电台, 日本的社区老年体育俱乐部和夜大学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参考文献
[1]郭竞成.居家养老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社会保障研究, 2010 (1)
[2]王晓秋、李峰.创新养老模式发展养老产业[J].全国商情 (理论研究) , 2010 (21)
[3]丁宁宁.国际养生养老“产业”发展趋势[J].政策瞭望, 2010 (9)
3.养老模式创新 篇三
摘 要:“街区制”的提出,打破当前的封闭式小区的模式,对于公共资源采取开放、共享的模式。“街区制”的实施必将会影响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布局,社区商业的覆盖面将不断增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物业公司也将受到影响,需及时进行调整,服务机构和服务内容多元化,以社区养老服务作为特色服务产品,对于物业公司的转型和社区养老模式的推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街区制;社区商业;物业管理;社区养老机构
1 概述
1.1 街区制产生背景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十六条指出要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1.2 街区制定义
所谓街区制就是打破当前的封闭式小区的模式,实现公共资源的共享,重点为了解决当前城市的交通压力。一般来说,“街区制”就是居住和商业的集中融合,即街区既要提供居住,又要有丰富的商业配套和休闲配套。街区制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空间要素的利用率,节约公共资源,增强人与资源流动的便利性。在城市化加快、环境资源供给平衡面临压力的背景下,注重空间的利用率和公共资源的统筹共享。
2 街区制下的物业模式创新
2.1 催生新的物业服务 在街区制下的发展模式下,社区的物理边界更加零散和模糊,社区原有的规划的道路、社区公共场所及物业服务用房将会随着市场有效需求被重新估值,部分社区资源甚至将被纳入分享经济,使得物业社区管理的形式更加复杂化。
2.2 加速智能化的架设需求 在推行街区制的过程中,在不增加社会管理人员的情况下,必然需要借助于科技的手段实现高效、实时的管理。政府、开发商、个人这三个维度的体系中要加强相互联系,打通信息流,实现真正的智能化监管体系。物业公司需要率先完成智能社区的工作,注重社区O2O和体验式消费的发展,使实体商业与社区合作便捷。
2.3 推动社区公共资源的布局建设 街区制推行的初衷之一是为了加速城市交通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效率与生活品质。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街区单位的小型化,必然会影响到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布局。从政府本身的资源配置层面来看,公共财政所能解决与承担的范围相对有限,因此,政府必会采取“社会化”的模式,也就是说将一些公共资源配置资源与设施转向与社会参与承担。各种配置将会围绕街区制以及便利性为核心展开,刺激新的消费需求出现。
3 社区养老发展的现状
3.1 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桥梁和纽带,将政府、社会、个人等社会力量集中于一点,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有效融合。社区中无人照料的老人,到后期老年人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时,可以在家接受社区养老服务,必要的时候进社区的托老所和疗养院,接受全方位的生活照料。
3.2 社区养老现状 国内社区养老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成为主流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在目前也是举步维艰。
3.2.1 养老社区建设规划标准缺失。目前的老小区没有将社区养老机构规划到社区公共面积内,没有考虑到社区机构的配置和布局,社区养老机构的土地性质不明确,导致目前的老旧小区无法引进专业的社区养老机构。已建成的社区养老机构多为移动板房并处于社区偏僻的地方,给社区养老模式的推广和机构的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3.2.2 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低。目前,建成的社区养老服务对象仅为所在社区,由于不便利性、服务项目较少、宣传推广不到位等原因,很难吸引到周边社区的老人,这对社区养老机构的运营带来了困难。管理、服务资金严重不足,导致服务质量偏低,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4 社区养老模式的创新
4.1 社区养老机构“入住”社区商业 “街区制”就是居住和商业的集中融合,这样的商业模式在当今是全新的。在小区底商为社区养老机构进行规划和布局,社区养老机构初始阶段规模不一定要很大,需要分期分片开发,最终形成布局合理、服务到位的养老社区。社区商业拥有稳定的市场基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大和社区养老模式的推广,社区养老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街区制的推行,打破由小区围墙“隔离”的传统城市生态,让“联通”与“流动”成为新的城市生态,促进了社区商业。
4.2 物业公司的特色产品服务 街区制打破了现有物业社区的片区化格局,使大型物业社区被网格化分割,物业社区的物理边界更加零散,但这并不意味着物业社区功能和物业社区服务需求的消失,反而使得物业社区管理的形式更加复杂化,对物业社区管理的要求大大提高。传统物业管理机构面临升级换代的需求。只有率先完成业务收入多元化、社区管理智能化和社区网络电商化的物业,抓住政策机遇,才能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和先机。物业公司与专业社区养老机构合作,使社区养老成为物业公司的特色服务产业,拓宽服务内容,满足社区内各个年龄层的需求,赢得良好口碑。在社区建立前期,将社区养老机构作为公共资源规划布局。在规划设计初期就考虑到在常规社区内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住宅、养老设施的设置、以人为本的无障碍设计的手法、社区智能服务系统的配备、空间组织、环境规划、功能配备等考虑各年龄层老年人的实际需要,与社区养老机构共同营造出安全、舒适的养老环境和氛围,使老年人在老年时期的各个需求在社区内实现。同时,物业公司和社区养老机构也达到了互利共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万颖.北京市门头沟区社区商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李振兴.基于智慧城市物聯空间设计理念的社区商业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
[3]刘洪杰.基于特征价格模式的社区商业租金微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
[4]股书桂.论养老地产的经济性质——兼论以房养老局限性[J].江海学刊,2012.
[5]刘海燕.日本“养老”经验借鉴[J].房地产导刊,2012.
[6]陈元刚,谢金桃,王牧.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社区养老新模式 篇四
传统的居家养老思想:老人自己在家养老;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智能化社区养老,或者住在家中接受养老院一样的服务,或者住在社区养老院接受更为专业的照顾。社区化养老模式推广,家庭式养老院华丽逆袭,打破传统居家养老思想,小型养老院探索社区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主要形式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服务一般是三无”老人。
居家养老抛开其表面的概念形式,本质上仅仅属于传统在家养老方式的一种更新和进步。目前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即传统的在自己家养老,只是日常生活起居的照顾服务由原来的家人提供,到泛化为社会化服务(出现很多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定点上门服务)。
第二,我们很多的社区内部会有一些家庭型小型养老院,针对的也是附近一些老人,这也属于一种居家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模式作为单独的一种养老模式的提出,对比其它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社会化养老是一种低成本的养老方式,而居家养老严格执行起来会属于一种高端的私人化养老服务。
家庭式小型养老院如何做好居家养老?
在我国要想更好的开展这一居家养老模式,第一要考虑到我们的国情,第二要考虑我们的传统文化思想。这两点需要我们具体做什么呢,需要细分养老市场。居家养老模式目前只是一个统笼的学术性研究概念,并不是一种可落地执行的商业模式。所以针对您提出我们如何更好开展居家养老工作的问题,我的建议是:我们第一要明确我们的服务对象到底是哪一类老年人群?因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群是很广泛的,我们要从这个大类里面分化出几个明确的小类,先做哪一块,再做哪一块,每一个阶段之间如何互相衔结、助力。另外在我们选择的某一类老年人群里面,他们的需求又可以细分为哪些类?针对这些需求类别,我们需要整合哪些资源去满足我们的目标群体?而您的实际优势和资源基础又在哪里?经过这几个问题的相互碰撞,这样我们就能明确我们到底需要做哪些工作,同时我们经过前面工作的积累,我们会形成我们自己的商业模式,最终实现我们的业务拓展与快速增长、复制。
鹤壁市老寿星养老院将居家养老模式不断扩展。
建院初期以所在社区为中心,向周围社区发展,接纳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等老人集中化养老,从家庭式养老院不断走向社区化养老院。在不断的模式和实践中,以优质专业的服务和始终不变的办院宗旨,先已发展成一所较大型老年公寓,服务范围从山城区不断扩展到周边地区,新区、鹤山区、淇县、浚县、安阳等地。我们将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最专业的护理团队服务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园。
美国社区养老模式借鉴
全球社会对“社区养老”逐渐达成共识,打造“养老社区”成为趋势。美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是“品质养老”的典范,其优质服务和品质生活让人产生快点老的感觉
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对养老重新定位,将现行法“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修改为“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居家养老”的提出实际上是要实现从传统的家庭照料到现代的社区照料、老年人的生活单位从家庭向社区的转变。居家养老的实质是社区养老。
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美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美国,社区具备了强大的助老功能,使得美国老人能内安其心、外安其身,实现“安养—乐活—善终”的老年生活目标,所以多数美国老人选择社区养老模式。
美国社区居家养老经验可资借鉴
美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几种做法:
一是全托制的“退休之家”,设施完备,服务周到。设施包括了医务室、图书室、计算机室、健身房、洗衣房、紧急呼叫系统等。服务包括了就餐、打扫房间、组织活动、出行安排等。
二是日托制的“托老中心”,白天在中心活动,晚上回家休息。中心同样设施完备,并提供星级服务。起居室一人一床,一人一房。还有阅览室、保健室、活动室等。老年人除了不用为一日三餐操心外,还可以阅读、交往、制作手工艺品,安度晚年。
三是组织“互助养老”。让老年人结伴认对、互助养老。
四是提供上门服务。美国政府有一个福利性居家养老项目:由政府财政出钱,派家庭保健护士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家庭保健护士不同于保姆,她们不仅仅为老年人做饭、洗衣、打扫卫生,还得有护理知识。但前提是美国公民,有永久绿卡,才能享受这些待遇。移民美国的中国老人,一般是通过儿女申请拿到绿卡。老人居住年满加入美国籍之后,就能享受美国老人们的一切待遇,每月七百多美元、住房保险等都是国家的事情。
美国家庭护理员制度支持了居家养老模式,真正有品质、有保障的养老必须做到物质保障、照料保障、医护保障和精神保障“四位一体”。家庭护理员介于家政服务员与专业护士之间,主要工作就是照顾住在家里或住宅式护理中心的孤独老人、伤残人士、长期病患者等。例如,在纽约每个区都设有一个护理中心,护理员由该中心管理调配。中心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自理能力,决定护理员在服务对象家的天数。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健康情况尚好,又有自理能力的,每周安排3天,护理员上午8时上班,下午6时下班,每天8至12小时;如果出现急病或意外伤害,护理中心会调整护理员工作的天数;对于健康情况不佳、又没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每天均有护理员陪伴在他们身边。每天护理员到服务对象家上班时,即在那里打电话向护理中心报到,说明已经到达服务对象家。同时护理中心的管理人员还经常到服务对象家了解护理员的表现,并征求服务对象对护理员与护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对于业绩好的护理员及时予以表扬与奖励,对于表现差的护理员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或处罚。护理员一般每小时工资6至12美元,工资由护理中心支付,服务对象不需付钱。
美国还拥有目前世界最大的非营利性质的老年照顾机构“居家养老院”。在美国50个州有5000个社区分支机构,拥有美国最庞大的义工队伍,每天都有80万至120万名义工将100多万份热饭热菜送到行动困难或者无法自己解决膳食问题的老人家中。
全球社会对“社区养老”逐渐达成共识,打造“养老社区”成为趋势。美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是“品质养老”的典范,其优质服务和品质生活让人产生快点老的感觉。入托老年人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交费,差额部分由联邦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社会捐赠弥补,从中体现了政府的养老责任和社会的人道关怀。
美国养老社区的四种类型
在美国,养老社区一般分为四类:生活自理型社区、生活协助型社区、特殊护理社区,以及持续护理退休社区。一般地,社区与医院和专业护理机构均有紧密合作。其中,生活自理型社区主要面向年龄在70-80岁之间、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生活协助型社区主要面向80岁以上、没有重大疾病,但生活需要照顾的老人。社区提供包括餐饮、娱乐、保洁、维修、应急、短途交通、定期体检等基础服务,并可通过付费方式享受其他生活辅助服务、以及用药管理及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或老年失智症)的特殊护理。特殊护理型社区主要面向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术后恢复期的老人及记忆功能障碍的老人。社区内设有专业护士,提供各种护理和医疗服务。持续护理退休社区面向那些退休不久、当前生活能够自理、但不想由于未来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而被迫频繁更换居所的老人。为了实现对入住老人的持续护理服务,此类社区一般是生活自理单元、生活协助单元与特殊护理单元的混合。
以上四种模式,生活协助型社区在过去几年发展最快。目前,全美共有1900处持续护理退休社区(CCRC社区),但82%为非盈利性组织所有,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传统养老院转型而来的。对于盈利性的养老社区运营商来说,生活协助型社区的占比通常在50%以上,而CCRC社区占比一般不到10%。
我国社区养老发展的趋势
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空巢化和失能化是普遍的趋势,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超过2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约3300多万,对社区照料的需求日益增大。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里能找到安全感、归属感和亲切感。依托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意义重大,是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老年空巢化、空巢失能化的正确选择。
我认为,我国社区养老模式包括了居家式社区养老、公寓式社区养老和医护型社区养老三种。多数长者的养老模式属于居家式社区养老,生活在传统社区中,养老的照料和情感支持主要来自家人和朋友;公寓式社区养老就是专门的老年公寓,有完备的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可以为完全健康和没有丧失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护理型社区养老属于高龄社会发展阶段会出现的养老社区,主要针对失能不能自理的老年群体,采取的是长期医养护理模式,满足的是老有善终的最后需求。
北京太阳城是目前我国养老住区的典范,也是养老产业的翘楚,是公寓式、会员制社区养老的先锋,也是民政部推动的爱心护理工程300个基地中的示范基地。2011年,北京太阳城荣获绿色养老住区先锋奖,其老年住区宜老化、智能化、细节化的设计理念得到肯定。北京太阳城医护型全程化(CCRC)养老住区对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采取了不同的养老策略:低龄健康老人大多以居家养老为主,半自理(介助)老人和不能自理(介护)老人以租赁式、医养式的养老方式为主。太阳城医院邀请专家医生定期出诊治疗,使得银龄公寓的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最好的医疗服务。高品质服务的前提是高收费,所以这种养老模式只适合于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
5.我国养老地产运营模式 篇五
随着出生率不断下降,孩子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多,到 2050 年 80 岁以上的老年人 将增加 5 倍,全球都面对老龄化问题,但在老龄化社区或者国家地区里面,增长最快的是在 发展中国家, 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以中国增长的又最快, 所以中国面临老龄化问题是最严 重的。 养老地产是指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背景下, 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或相关的社会机构推出 的适宜老年人居住、 符合老年人心理特点及生理特点并能够满足老年人社会活动需求, 为老 年人的健康提供良好基础设施保障的老年住宅产品。 这类老年住宅产品是指可以使老年人获 得经济供养、 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等基本内容的居住场所。 它的基本存在形式有以下几类: 老年社区、老年公寓、老年住宅、旅游地产、养老院、托老所等。 面对日趋严峻的养老问题,社会化养老模式势在必行,这一趋势使我国养老地产开发行 业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应在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特点发展养老地产的同时借鉴国外发 达国家养老地产开发先进经验,构建出我国特有的地产发展模式。
6.浅谈国办养老机构创新经营 篇六
2009年
作者:周留建
21世纪是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根据权威统计,截至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人口的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压力将随着时间推移而越来越大。
当前,国家倡导的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社区养老为辅、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规划体系,在实践过程中还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支持。居家养老作为中国人传统“养儿防老”的养老形式和养老观念,在我国社会经济机构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家庭结构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家庭机构向小型化转变,而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老人高龄化和家庭空巢化,给我国传统的以居家为主体养老观念和养老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而社区养老体系需求在完善的社会服务规划体系下,才能更好的施行。
机构养老作为补充实际上是出于无奈。以国办养老机构为主导,或者说在以国家作为主要投资者、由政府经营管理和服务的非赢利经营体制下,在实际的运营状况中存在着这样那样问题,比如各地方对现有的老年人福利设施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延用计划经济时代下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模式,致使缺乏营销思想,竞争意识薄弱,人员官僚化和服务意识淡薄、机构养老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低下等等,导致了国办养老机构的经营发展难以与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步伐相适应。在国家改革养老服务管理体制,走社会福利民营化的道路上,国办养老机构在面临严峻的挑战。
国办养老机构唯有与时俱进,积极引入和参与市场竞争机制,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才能在养老机构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里我作如下探讨:
一、转变经营思想、走市场化道路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一切。国办养老机构首先要从依靠政府包办、由政府承担责任的经营思想,向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转变经营战略,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只能在老路上不思进取,墨守陈规,必然将会被民营化养老机构所淘汰。
在沿海发达城市,如广东和上海,在改革的道路上,已经走出了“公办民营”道路,并且取得了极好的反响。如同国有企业改制,不论是“公办公营”、还是“公办民营”,在已经被实践认可的市场化道路上,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才能激活国办养老机构在在养老服务体系中主导地位、发挥国有资本的在社会福利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施品牌战略、走规模化经营
品牌具有价值,可以使商品卖更好的价钱,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市场;品牌比产品的生命更为持久,一款最新的轿车,流行期也就3~4年,但是一个好的品牌却天长地久:好的品牌代表良好的声誉、形象和口碑,可以创造牢固的客户关系,形成稳定的市场,同时会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和青睐。万科是住宅地产质量、声誉的代表,即使价格比别人高出几百之一两千元,房子已上市也会被抢购一口,因此,塑造和管理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可以改变国办养老机构在社会公众中的口碑、声誉和形象。
当前,各个地区以“社会福利”为命名的国办养老机构,在社会大众的心目中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声誉,但是,如何将“社会福利”作为品牌,并且创造更多的床位,解决人口老龄化道路上床位不足的严峻问题,值得业界去重视。
其中,规模化经营是出路之一。据我对业内的调研,以“社会福利”为命名的国办养老机构(注:这里说的国办养老机构是地方市政府投资的养老机构,不同于集体性质创办的敬老院),在每个地区只有1——2家,而并没有作为一种品牌,走规模化的道路。
国办养老机构的规模化,需要把握好“规模”的“度”。规模不单单是一个机构内规模的庞大,规模还有一层含义是数量的增多,即一个机构、两个机构、甚至更多。在规模化经营的道路上,需要权衡机构内的规模和数量上的规模。我们认为,在国家土地资源严格控制政策下,某一个机构进行内部规模化,不仅土地资源稀缺,一次性投资建设将显得力不从心;国办养老机构,应在控制单一机构规模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开发养老机构的数量,比如内部规模控制床位300张左右床位,实施连锁品牌战略,增加开发养老机构数量,使得各项服务资源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三、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
养老机构提供的产品是老人养老服务,具有服务产品的属性。养老服务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异质性以及易逝性等特征,给养老服务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挑战。
那么如何为老人提供满意的养老服务,是国办养老机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国办养老机构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养老服务产品观念。
在服务前、服务中和服务后,要始终如一,以老人为本、尊重老人、服务好老人为理念,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服务质量,才能缩小服务产品质量与老人心里预期之间的差距,提升养老机构在老人心目中的口,服务的延续和再次服务成为可能。
2、增加服务品种,提升服务功能。
据西方对老人的需求研究,主要集中在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大方面。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在不断的衰退,日常护理成为老人最基础最重要的需求内容。生理功能的弱化,步履蹒跚、行动不便,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子女与老人的分开居住,成为老人晚年养老的重要问题,因而生活的照料是养老服务不可缺少的内容。
通常的理解,老人到养老机构养老,就是为了生活的需求,只提供日常护理和生活照料就能满足老人的需求。而从我们的研究中发现,老人首先看中养老机构是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交流群体,以满足精神上空虚、寂寞的需求,并且精神上慰藉贯穿老人晚年的不同阶段,在身体健康、行动自如,他们需要的是发挥余热、有所作为;而临终阶段,面临死亡的恐惧,他们更需要临终关怀。
因而,养老机构需要重视老人的需求,增加服务品种,提升服务的功能。
3、服务产品专业化和特色化。
在市场经济一体化时代,企业产品专业化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共同的话题。所谓养服务产品的专业化,是指为老人提供休养、日常护理、精神慰藉等综合性服务产品由朴素的、传统的、非专业状态向科学的、现代的、专业化状态的转变过程。
养老服务专业化,即养老服务模式的专业化,包含服务产品、服务过程和人员配置的专业化。
养老机构专业化最直接的体现指标是养老服务中蕴含了多少专业化技术含量。首先,专业服务在认识上认为养老服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活动,即是一项智力活动,也是一项体力劳动。养老服务工作不仅要付出体力为老人进行日常生活护理,还需要通过学习与研究了解老人的其他需求特征,其行为符合老人的心理活动,了解不同老人的个性差异,开展情绪疏导、心理咨询等精神慰藉服务。其次,专业化服务在对待老人的理解上有所不同。专业化服务对待老人大多综合运用生理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的角度综合看问题、会自觉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把老人看作一个处于复杂系统、复杂环境与不同时代、不同情境的特殊人群。从纵向上来看,每一个老人都是经历过婴儿期、童年、青少年、中年、老年不同经历直至死亡的不同个体,从横向上来说,每个老人都是面对着父母、子女、单位、家庭、社会等各种要素、细胞网织成的纷繁复杂环境中的不同个体。同时专业化服务在对待服务的侧重点上也与传统的养老服务有所不同。正是由于认识到老人在身心环境等多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专业化养老服务才会承认老人的个性需要以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正是认识到老人发生适应性困难不单单是由于身体机能退化造成的,才会在老人立体防护中重视老人的心理护理、精神护理、人际关系调适和社会关心的维护,才能事半功倍的解决老人存在的困难,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最
后,专业化服务在服务手段和实现过程中剔除通过高作业指导书,操作手册、考核指标等服务流程进行分解、细化与合成,这与传统的依靠感觉、经验的服务方式不同。专业划分能够更好的促使服务技术的更新,最大化的使服务技能得到理论性的总结和提升。
因此,专业化服务在养老机构的介入不仅促使我们对服务对象进行认识上的革新,而且在身体——心理——社会护理模式的框架中提出了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康复照料、心理护理、精神护理、社会关系协调为主要内容的立体服务架构。
国办养老机构的创新经营,还有众多因素值得去深入探讨,但是我认为,经营思路的转变是探讨国办养老机构的发展道路的问题,即走什么样的道路;而实施品牌战略、走规模化经营是探讨国办养老机构怎么走、如何走的问题,强化服务意思、提升服务质量则是保证道路能否坚持走到底。
7.养老模式创新 篇七
一个养老信息化平台
2015年4月,厦门市养老信息化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投用,同时成立厦门市市民养老服务中心,承接和协助民政部门进行社会化养老服务。
这一平台高效整合了全市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以信息化和智能化呼叫服务为核心,打造线上、线下互联互动的养老“O2O”新模式。老人通过电话、手机App或智能终端下单,平台按照其需求安排相关的加盟服务商上门服务。
目前,这一平台已形成五大功能。平台提供健康管理功能,平台开发的手机App“i欢孝”可与多种智能终端相结合,为老人建立健康数据档案、 健康分析报告等。同时,平台开发了智能腕表、跌倒报警器、智能床垫等智能设备,可对老人健康进行实时监测和及时报警,为紧急救援提供良好保障。
平台对接全市各类医疗机构,为老人提供紧急救援、陪诊、体检、健康护理等医疗服务。平台具备生活服务功能,可为老人提供送餐、送货、维修、理发等全方位的生活服务。
一个养老服务专用号
考虑到老人的接受能力和使用习惯,在平台投用的同时,厦门在全省率先开通了“12349”养老服务专用号。
“12349”热线与养老信息化平台连通,24小时接听来电。老人有需求时,只需拨打12349告知平台,平台会根据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安排社区助老员或各类加盟服务商直接承接服务。
同时,平台通过手机、智能腕表、跌倒报警器等设备可以实时、主动监测老人身体情况,实现紧急救援“一键通”。老人足不出户,只要按下养老终端设备的按钮,就可使用远程关怀、吃药提醒、走失定位等功能,让子女全天候了解和掌握家里老人的活动信息、健康信息、位置信息等。如果老人出现意外跌倒、 身体异常等危险情况,系统将自动报警定位,并与呼叫中心、社区助老员、老人亲属、120等实现联动紧急救援。
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厦门目前有养老服务机构32家、日间照料中心6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23个、农村幸福院4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369个。这些机构不仅是老人在社区休闲活动、接受照料的重要场所,也是养老信息化平台服务落地社区的重要载体。
养老信息化平台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有效对接后,可以将信息化养老落地社区,依据社区掌握的数据,进行服务需求评估,为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更精准的服务,解决线上与线下脱节,社区养老资源不足,服务不及时、不到位、不专业等问题,提升社区居家养老的质量。
构建养老大数据让服务更加精准
厦门市养老信息化平台将建立起全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大数据库和服务供应网络。平台投用后,通过对接、共享厦门市经信局的信息,建立养老基础数据库,为全市逾29万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基础信息,为8800多名政府特定养老服务对象建立健康信息档案。
8.养老模式创新 篇八
到目前为止,所有房间已全部出租给60到80岁的退休女性。这间养老公寓颠覆了传统养老院的方式,它所提倡的“互助养老模式”对于有自主行动力,并且“不服老”的“低龄老人”养老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法国,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设备齐全,均设有小型餐厅、咖啡吧、小型图书馆、小型放映厅以及医务室,并且有专业的医护人员随时待命。养老院有公立和私立之分,但是价格都相对较高,一个月的费用在2000欧元左右(约合16000元人民币)。这些价格昂贵的养老院,对于低收入的孤寡老人来说,可望而不可即。一般来说,法国人的退休金源自三方:一方面是政府强制性收缴,根据行业直接在工资中按比例扣除;一方面是企业代缴,雇主按比例承担雇员的养老保险费用;第三方则是源自个人意愿,可以选择参与其他养老保险的项目。退休后即可每月领取养老金。
芭芭雅嘉公寓计划始于1999年,是专为退休女性建立的一个“乌托邦”计划,由现年85岁的泰蕾兹·贾勒提出。她希望为65到90岁的女性建立一个自主管理,互相尊重,团结而有开放性意识的地方,让她们居住在一起,互助帮助,一起慢慢变老,共同度过人生最后的阶段。
针对独立自主能自我管理的女性
泰蕾兹的母亲死于肺病,从她发病到去世,整整被疾病折磨了五年。作为女儿,泰蕾兹要照顾母亲;作为一位独立的女性,她有自己的工作,还有自己的儿女要照顾。这五年对于泰蕾兹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光。作为一名资深的女权主义者,泰蕾兹希望当她年迈的时候,能够始终保持独立自主的生活,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不息,而不为自己的儿女以及其他人带去麻烦。出于此,泰蕾兹提出了芭芭雅嘉公寓计划,并得到了几位好友的支持,由此展开了漫长的向政府相关机构申请资金和研讨的过程。
这项计划的受益者仅限于女性。泰蕾兹认为,男性丧偶或者离异之后,更加容易地找到另一位更加年轻伴侣。同样的情况下,社会舆论对于女性更加不利。当一名女性超过一定年龄之后再寻找伴侣会更加困难。
68岁的珍妮·波波特(Jeannie Popot)看上去只有五十多岁。作为一名曾经的幼儿教师,她笑容和蔼,非常幽默而健谈,始终保持着童心。珍妮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法国人家庭里,兄弟姐妹一共10个,所以她决定自己不要小孩。以前,她住在巴黎西部的一间公寓的四楼。这间公寓没有电梯,虽然平时对她而言也是一种锻炼,但是有时候购物回来也非常的不方便。
马丁妮·布罗萨尔(Martine Brossard)今年67岁。刚刚退休两年的她,曾经是一名法国政府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马丁妮打扮时尚、妆容精致、气质优雅,是一名典型的巴黎女性。
退休后,突然没有了忙碌的工作,马丁妮一时间有些迷茫。作为一名独立自主的女性,她希望保持生活的目标和动力,不因为步入老年而被社会遗弃。
芭芭雅嘉公寓的构想就是希望一位将她的一生奉献给孩子、丈夫以及工作的女性,可以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解开束缚,为自己而活。退休之后,这些女性将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自己的生活。同时,她也希望能够改变年轻人对于变老的恐惧,老年人对待自己的看法,以及社会舆论对于老年人的偏见。
在斯拉夫神话中,芭芭雅嘉(Babayaga)是一位住在不见天日的森林深处的女巫。她有一栋木头造的小屋,由鸡的腿支撑着。女巫嗜血成性,掠夺孩童,袭击旅行者,并将人丢进她的炉子里烤熟吃掉。同时神话中的芭芭雅嘉还有另一层含义,她还是一名年长的指导者,为迷途的年轻人指点迷津。由此,泰蕾兹和蒙特勒退休人员协会选择了“芭芭雅嘉”为公寓命名。
“老了并不是只能在家里等待生命结束”
这项计划由于缺少资金的支持而几度搁浅。直到2003年夏季,因为高温导致19500名7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养老问题才引起人们的注意,此项针对退休女性的计划才得到重视。
经过11年的讨论与调查,2009年芭芭雅嘉公寓正式破土动工,历时4年,于2012年底落成。法国政府、蒙特勒地方政府以及法国低租金住房办公室对此公寓的建设计划提供了400万欧元的赞助。
前任蒙特勒市市长让-皮埃尔 贝拉尔德 (Jean-Pierre Brard)非常支持芭芭雅嘉公寓计划,并亲自为公寓选址。于是这间在2012年秋建成的公寓得以坐落在巴黎东部蒙特勒伊苏布瓦区的市中心,距离地铁站、市政府和商业中心只有几步之遥,去小巴黎也非常便利。当然,这里的居民不是神话中的女巫,而是一些共同起居的退休妇女。她们独立自主,善于自我管理,不愿终日无所事事,也不愿意一个人孤独终老,而是希望能够相互照顾,使晚年生活更加稳定而愉快。
作为一栋独立的大楼,芭芭雅嘉公寓一共拥有21间住宅。这样的设计使得所有住户能够在“住在一起”的同时,又能保证每个人都享有独立的生活空间。平均每间住房面积为35平方米,有从23平方米到42平方米的几种房型,适合不同经济条件的退休老人居住。平均出租价格约为每月420欧元(约为3000人民币),并且根据住户的退休金情况以及住房面积有所调整。公寓内部经过专业人员的精心设计,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不大的空间内设置了暖气、厨房、浴室和卫生间。基于成本考虑,芭芭雅嘉公寓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医护人员以及医务室。
芭芭雅嘉公寓的住户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住户年龄从60岁起,目前年龄最大的一位女性为89岁。所有住户都身体健康,完全独立自主,并且思维敏捷,善于思考,满足芭芭雅嘉公寓所提倡自我管理、独立思考,积极接受新鲜事物的精神。所有住户每人每天都要进行两个小时集体活动,以贯彻芭芭雅嘉公寓创建之初的理念。这两个小时的活动可以是体力活动,比如柔软体操;可以是娱乐活动,比如一次集体聚餐;可以是学习活动,比如一次小型讲座;也可以是社会活动,比如义务教附近移民家庭的儿童学习法语。这些退休老人以她们对生活的热情,安排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
珍妮搬进芭芭雅嘉公寓之后,她非常满意芭芭雅嘉公寓的地理位置,逛街购物非常方便,而且附近还有两间小剧院。由于兄弟姐妹众多,她非常喜欢集体生活,芭芭雅嘉公寓所提倡的在保有独立生活空间的同时一起生活的养老模式非常适合她。珍妮热爱各种文化活动,在这里,她找到了生活的目标:继续为建设芭芭雅嘉公寓而努力,她可以继续组织策划各种活动,而不是一个人待在屋子里无所事事地等待死亡的到来。她非常喜欢这种一起吃饭购物,一起生活,一起参加各种活动,一起讨论,一起变老的生活。
珍妮很喜欢她的新房间,冰箱上贴满了她朋友们的照片。喜爱黑白摄影的她在墙上柜子上贴了几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她也非常喜欢旅游,来自世界各地充满异域风情的小小摆设点缀着她的生活空间。
芭芭雅嘉公寓也让马丁妮找回了生活的目标和动力。她希望自己曾经的工作经验能够帮助公寓的发展。马丁妮15岁的孙女约瑟芬对于祖母搬进芭芭雅嘉公寓的举动非常支持,这让祖母有机会参加各种活动,而不是一个人孤单的待在屋子里。
退休只是代表了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一部分人在停止工作之后,就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停止了学习和思考,漫无目的地过日子。泰蕾兹坚持以身作则,力图慢慢改变这种想法,85岁的她,一直坚持着为芭芭雅嘉公寓努力。
“我们所能做的,首先是从自己开始改变,同时也希望社会舆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老年人。即使是退休了也不等于老人就必须无所事事地在家里等待生命结束的那一刻。岁月的积累使老年人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可以教导年轻人。年老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经过岁月积淀的生命中美好的年龄之一。”泰蕾兹在采访中说。
【养老模式创新】推荐阅读:
养老模式专题研究11-09
社区养老模式分析论文06-12
现存的中国养老模式09-12
城市居家养老模式研究10-31
养老机构经营模式调研报告08-11
浅谈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分析09-23
办学模式创新10-08
银行创新服务模式10-06
成都创新八大融资模式06-27
培训创新从模式开始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