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原则

2024-10-13

标志设计原则(10篇)

1.标志设计原则 篇一

现代卧室设计的原则
卧室,是家庭居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再小的居室,也要有睡卧的空间。然而,面对 实实在在的卧室,赋予它一种什么样的格调,从而更科学、合理地使用它,却又是摆在人们 面前的一道新课题。装修热,也把本来功能简单的卧室热得“面目全非”,五花八门、不伦不类的卧室常让 人以为走错了地方。比如,有的人为了显示富贵,将卧室的墙面贴满了名贵木材饰面板,顶 棚上安装豪华纯铜云石或水晶吊灯,更有甚者,将博古架、拱门等移植其中……凡此种种,实难让人苟同。试想。如此豪华且缺少生活气息的卧室,能让你 “美好明天从今晚开始” 吗? 那么,卧室到底应如何设计与装修呢?其实,最简单的不过一句话便是:平平淡淡才是 真。何谓“平平淡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1 空间布局要平淡稳重 卧室在总体空间布局上,要平淡无奇,稳中求胜。床是卧室的主角,床的位置很大程度 上决定了空间的设计,视房间大小可有两种方式。其一为均衡式:在房间较小的情况下,可 两面靠墙,余下空间设置衣柜,与床头相对的墙面前方如果空间允许,可再设低柜及梳妆台 等。其二为对称式:在房间较大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方式。先找准房间的中轴线,沿线靠墙设 置床及床头柜,床一侧摆放梳妆台或写字台,另一侧摆放圈椅或小型沙发等。与床对应放置 组合低柜,中间放电视,以此强化对称的特点。2 家具造型宜平淡近人 家具造型宜平淡近人 卧室的家具在造型设计上要平淡中见端庄,进而体现宁静亲近感。首先,卧室的家具要 选择造型简洁、明快、大方的系列产品,切记床、梳妆台、衣柜等单件家具风格迥异,给人 以杂乱无章的感觉。其次,要注意家具尺度的控制。一般来讲,卧室的家具要以低、矮、平、直为主,尽管衣柜的高度有它特定的使用要求,但一般也要将高度控制在两米以下。现今特 别流行的一面墙式衣柜,亦即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满贯的衣柜,虽说从实用角度满足了主人 的要求,但从心理感受角度分析是否合理呢? 当然,有些大件家具,只要能和周围的融合为一体,效果还是很好的。3 墙面、吊顶宜简洁大方 墙面、卧室的界面(墙面、吊顶、地面)处理要平淡,体现朴素、舒适的氛围。卧室的四面墙 以及吊顶、地面一般应以简洁、大方为主调,通常不适宜做所谓的造型设计。在颜色的选择 上,尤要注意调和、含蓄,颜色种类不能过多过杂,至多吊顶及墙面选用两种色泽搭配,比 如白乳胶漆吊顶配以浅米黄、暖灰等彩色墙面,再以一条挂镜线区分开来。而大多数情况下 为求

整体和谐,而只选用一种颜色如牙白色或浅暖灰色等。简洁明快的墙面配以高十几公分 左右的木制踢脚线,既实用又颇具现代审美情调。而地面一般选择木地板或纯毛地毯。如选 用地毯,还要注意图案的大小、繁简,通常选择素色无花或压花地毯较为适宜。4 照明宜平淡中见温情

卧室的照明设计及灯具的选择要注意造型的朴实及发光方式的确定,要在平淡中见温 情。从发光的角度讲,卧室一般选用反射照明等形式的灯具,切忌采用直射光源。从灯具造 型的角度讲,一般选用简洁大方的造型,主灯绝不能选用多头吊灯,吸顶灯往往是最聪明的 选择。光的颜色一般以暖黄色为宜,绝不能选择红灯泡、绿灯泡甚至蓝灯泡。最后还要注意 主灯与壁灯、台灯、落地灯等各种灯具之间造型系列化问题。


2.标志设计原则 篇二

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就像水滴之于江海, 树木之于森林。从从属的角度看, 城市是建筑的载体;从物质的角度来说, 建筑是城市的主体;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出发, 建筑和城市都是因人类活动而创造的空间。只不过从数量到功能上, 建筑都比城市细小很多。所以城市和建筑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的。建筑功能所体现的就是设计者在充分考虑自身多种需求的条件下为使用者所创造的空间环境。然后, 使用者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期生活, 这样空间的优缺点又在生理及心理或是文化习惯上影响到了人。

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处理好建筑内部各要素的关系, 而且在处理好建筑与外部要素和环境的关系。建筑内部各要素包括建筑、结构、设备、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等, 一个建筑设计只有符合满足上述要素的要求, 才能满足一般的使用功能。但今天的建筑设计已不单单是一幢建筑的实用、美观和经济的问题, 它还要涉及到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和环境学等多门学科。即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为人使用的基本功能外, 还要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

2建筑设计原则

当评价一个建筑内部功能或是外立面设计优劣的时候, 往往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设计师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设计倾向。这种个人设计风格在建筑上的使用为建筑带来了各不相同的风格和特点。作为建筑师, 做设计的时候首先应把握基本原则, 保证设计的基本合理性。这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基础。原则问题可以分为两类:职业规范及国家规范;以人为本的原则。

2.1职业规范就是建筑学教育中所学到的空间组织划分、色彩、功能、形式美的基本规律等基本原则。虽然绝大多数建筑师具有较高的素养, 但是建筑师往往会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欠考虑。如色彩、空间关系等问题。

2.2国家现行设计规范和标准。建筑在一个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安全合理、经济适用、可控性、标准化等方面出发, 国家出台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法律。建筑师在从业过程中, 时时刻刻受规范和标准的约束。这些规范的制订, 保证了建筑设计的基本质量, 代表了国家保障绝大多数人民的合法权益。

2.3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三种人的利益。 (1) 甲方, 即建设单位的利益。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甲方对项目功能及经济性的要求。 (2) 使用者的利益。使用者有时候是甲方, 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使用者的职业各不相同, 数量也不同。满足每个使用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建筑师不可推卸责任。 (3) 施工单位的利益。这里面也包含了对施工企业施工的经济性及便捷性、安全性的考量。同时也要照顾到农工、设备安装人员甚至包工头的利益及安全。

3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

建筑设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功能。功能就是空间使用者对空间环境的各种要求, 包括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除此之外还要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需要, 使建筑物不仅有效地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 还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年轻的建筑师往往将其片面的理解为平面功能, 但平面功能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有机的、三维的思考建筑功能往往能创造出有趣、灵活的空间环境。现就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手法的运用做以下简要介绍。

为了获得宜人、丰富的外部空间, 仅仅一种手法是不够的, 需要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根据不同的建筑以及不同的环境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手法。

3.1空间的延伸和渗透。内外空间及外部空间的相互延伸及渗透是空间的连续和相互作用造成的时空的连续。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景与对景都是空间的延伸和渗透手法的运用。

3.2层次与序列。要创造有秩序而丰富的外部空间, 就要考虑空间的层次。而对于运用空间就要有空间导向, 就要有序列, 有高潮和过渡。外部空间的序列通常表现为“开门见山”和“曲径通幽”两种。

3.3建筑尺度的处理。建筑作为外部环境的主体其本身的尺度必须有适应人体尺度的过渡。建筑本身需要以一个较大的尺度去适应其所处的大环境, 又要以一个较小的尺度去满足其本身的外部环境。建筑物应该具有多层次的尺度关系。

3.4其他。在建筑外部环境运用中, 小品及雕塑的运用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 雕塑或小品往往就是环境的主题。

4智能建筑的部分设计

现代建筑设计必然要满足科学技术观的要求, 在当前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智能建筑的设计思想。包括有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建筑物自动化。建筑自动化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筑节能技术, 这是自能源危机出现后在建筑领域内出现的设计大趋势, 节能设计通过对建筑的围护结构、环境控制、能源系统和自控测量等系统的设计达到节约能源, 使建筑在各种自然环境下处于一种超低耗能的状态。以上三个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由系统集成中心统一综合管理。在今天“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下, 在一个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年代, 人们已经不满足居住在一个个孤立的、毫无生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而是要居住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协调、相统一的绿色建筑体系内。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进行设计中必须有综合思维的能力, 在错综复杂的诸多因素中,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个建筑的设计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建筑师只有解决好各阶段的问题, 才能设计出一个健康、安全、高效、节能、方便、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4.1智能建筑的地面设计。智能建筑内的地面可采用架空地面、预制线槽的楼板面层及地毯地面等。架空地面布线方便, 容量大, 双层地面可以分开布设强、弱电, 更可以用于旧楼改造, 但会造成地面高差, 使人感到不方便。楼板面层预制线槽可在办公自动化房间内任何地方做接口, 不会产生高差, 施工方便, 可布设在面层10cm内。在方块地毯下布置布线系统, 一般是在层高受限制时使用, 要求线路少、交叉点少的分支线路, 采用扁平线, 施工同样方便, 但要注意与办公家具的配合, 做防静电处理。

4.2智能建筑的墙面设计。智能建筑内的墙体除了做隔断以外, 墙面上还可以做出线口, 墙内空间还能布置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设施。

4.3智能建筑的屋顶的设计。建筑物屋顶是直接平面敞开的接触大自然的空间, 智能建筑的屋顶会被布置上大量的设备, 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 除要考虑屋顶美观绿化以外, 还可以布置吸取太阳能和风能以采集热能、收集降水等等, 充分吸收和利用自然界提供的一切能量和物质, 同时也要设计防止自然力量侵袭的预防设施。还要考虑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震动、噪音、电磁场等因素, 电缆穿过屋面以后如何防止漏水, 电线基座的防水、防风及防震的问题。

摘要:建筑与城市既相互依托又相互影响, 因此, 建筑设计师便成了城市的灵魂工程师。建筑设计所表现的建筑内涵, 不仅是建筑设计师文化内涵的展现, 也是城市文化底蕴的展现。所以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首先要明确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熟知建筑设计原则, 方能设计出符合时代需求, 符合科技发展, 符合环境需求, 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生活空间。

3.企业制度设计原则 篇三

企业制度设计要保证其合理性可行性,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一、可行性原则

也可称之为实事求是原则,制度设计一定要吻合企业员工水平、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切实可行,才能行之有效。一切从实际出发应该成为所有工作的基本准则。

二、可操作原则

所有制度出台后都必须被遵守被执行。如果制度条款不可操作、模棱两可,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可操作性体现在语句表述的唯一性,不能随意解读、不可断章取义。特别是责任界定条款不能设立上下幅度,不能出现“酌情处理”字样,不能留下想象空间,

笔者力主取消企业制度的“解释权”,不能给**操作留有余地。

三、守法性原则

企业制度当然是企业的权力,但是任何企业都无权制订违反法律法规的条文。“以道德为底线,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是一切企业制度制订的出发点。这是不容置疑的.,故无须多言。

四、系统原则

企业制度是一个完整体系,虽然在设计制度时是逐一进行的,但是每个设计者参与者在起草或讨论制度时,必须通盘考虑,明了某个具体制度在整个制度体系中的位置,防止出现制度交叉、内容重叠、甚至前后矛盾现象。

4.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篇四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1]。但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性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决策者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植物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人的关怀,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内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纹广场,烈日暴晒,缺乏私密空间,人们只能望“园”兴叹。因此,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引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2.2.1 以乡土树种为主。

乡土植物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植物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主要因素,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

2.2.2 因地制宜。

在景观设计时,要根据设计场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使方案能最终得以实施。这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例如:在有严重SO2 污染的工业区,应种植酢浆草、金鱼草、白皮松、毛白杨等抗污树种;在土壤盐碱化严重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应选用合欢、黄栌等耐盐碱植物;在建筑的阴面或林阴下,则应种植玉簪、棣棠、珍珠梅等耐阴植物[2]。

2.2.3 师法自然。

植物景观设计中栽培群落的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并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组成、结构中借鉴,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这样才能从科学性上获得成功。自然群落内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复杂和矛盾的,主要包括寄生关系、共生关系、附生关系、生理关系、生物化学关系和机械关系。在实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考虑这些种间关系,有利于提高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例如,温带地区的苔藓、地衣常附生在树干上,不但形成了各种美丽的植物景观,而且改善了环境的生态效应;而白桦与松、松与云杉之间具有对抗性,核桃叶分泌的核桃醌对苹果有毒害作用[3]。

2.3 艺术性原则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是极为细腻复杂的,需要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来创造瑰丽的景观,表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3.1 形式美法则。

植物景观设计同样遵循着绘画艺术和景观设计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4 大原则。植物的形式美是植物及其“景”的形式,一定条件下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愉悦感反应。它是由环境、物理特性、生理感应三要素构成。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植物间色彩明暗的对比、不同色相的搭配及植物间高低大小的组合,进行巧妙的设计和布局,形成富于统一变化的景观构图,以吸引游人,供人们欣赏。

2.3.2 时空观。

园林艺术讲究动态序列景观和静态空间景观的组织。植物的生长变化造就了植物景观的时序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的季相构图,形成三时有花、四时有景的景观效果;同时,规划设计中,还要合理配置速生和慢生树种,兼顾规划区域在若干年后的景观效果。此外,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的多少及配置方式,运用植物组合美化、组织空间,与建筑小品、水体、山石等相呼应,协调景观环境,起到屏俗收佳的作用。

2.3.3 意境美。

园林中的植物花开草长、流红滴翠,漫步其间,使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芬芳的花草气息和悠然的天籁,而且可以领略到清新隽永的诗情画意,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意境。意境是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贯穿于园林艺术表现之中,即借植物特有的形、色、香、声、韵之美,表现人的思想、品格、意志,创造出寄情于景和触景生情的意境,赋予植物人格化。这一从形态美到意境美的升华,不但含意深邃,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2.4 景观生态性原则

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外,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它具有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及防灾等生态效应[4] ,如何使这些生态效应得以充分发挥,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关键。在设计中,应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区域景观规划,对设计地区的景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例如,北京耗巨资沿四环和五环修建的城市绿化隔离带,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摊大饼”式的向外蔓延带来的环境压力,但在规划中由于缺乏对北京区域环境、自然系统和城市空间扩展格局的分析,采用均匀环绕北京城市周围的布局方式,不但不能真正防止北京城市无序扩张,而且可能拉动和强化这种扩张模式[5]。

2.5 历史文化延续性原则

植物景观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植物景观设计首先要理清历史文脉的主流,重视景观资源的继承、保护和利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植物景观中,使植物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如杭州白堤的“一株桃花,一株柳”、荷兰的郁金香文化、日本的樱花文化,这样的植物景观已成为一种符号和标志,其功能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可以记载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一个城市的文化。而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绿化出现“千城一面”的局面,城市的地域特征在绿色景观中荡然无存,人们也因体验不到城市应有的独特风貌和魅力而兴味索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并行发展的今天,历史文化连续性原则更应该成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

2.6 经济性原则

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任何一个城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都是有限的,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服务。例如,多选用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耐修剪的植物,以减少资金投入和管理费用[6]。

展望

植物景观设计的提出,对生态园林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乡土植物的驯化及大量引种使得造园植物不断丰富,植物配置理论的发展使得植物不再只是建筑的附属物、硬质景观的软化剂,而是开始独立成为空间及景观画面的主要构成要素。植物保护及树木养护技术的发展使植物景观效果更加稳定持久,园林绿化也从二维绿量(绿化覆盖)转向三维绿量(绿色量)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植物景观设计将发展成为涉及土壤学、气象学、植物生理学、花卉学、树木学、植物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园林规划设计、植物保护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多领域的交叉性学科。

结语

5.PPT内容设计原则 篇五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了解强调重点原则;

● 学会多用图型和图表说话; ● 懂得文字和图片的巧排; ● 知道运用结合和统一原则。

PPT内容设计原则

一、强调重点原则

强调重点是幻灯片内容设计的核心原则。在设计幻灯片时,要谨记:每张幻灯片都要有鲜明的观点,重点要非常突出。

图1 强调重点原则

PowerPoint是幻灯片的英文写法,由Point和Power组成。其中Point意为“点”,Power指“有能量、重量”,概括起来就是“有重量的点”,即“重点”。PowerPoint软件的特点就是观点鲜明(Point),突出重点(Power)。也就是说,只有把Power和Point都做好,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幻灯片。

1.一张幻灯片不等同于word的一个页面 在Word中,编辑的单位跟页码没关系,其无需打字,只要使用60个回车,就能从一个页面跳到另一个页面,因此,与其说Word的一页纸是编辑的单位,还不如看成是打印单位。相较之,幻灯片不同,一张幻灯片不能等同于word的一个页面。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字数太多,当一张幻灯片写不下时,就再建一张接着写。事实上,这是典型的“Word搬家”,这样的幻灯片显然没有达到强调重点的原则,不提倡使用。

2.一张幻灯片等同于word的一个章节 幻灯片大纲的英文版叫“Outline”,相当于Word中的标题,属于结构性文字。一般来说,在幻灯片中,只能放入标题和结构性的文字,而不能放入过多的正文。如果实在需要放入较多正文,可以添加在备注中。也就是说,幻灯片中的文字应该是纲要性的,因此等于一个章节,只有章节和标题才可以体现明确的观点和重点。图2是某人做的一张幻灯片,其表示,由于Word文字多,幻灯片编辑区空间小,只能节选一部分来粘,所以把节选的部分称作“片断”。

图2 某人做的幻灯片

由图2可知,此类幻灯片有两个错误:一是标题没有论点,不能叫“片断”;二是所节选的文字没有重点。事实上,该幻灯片三段文字中的第一句都是核心,可直接提取核心内容,把每段第一句做成一级标题,同时把标题换成“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

图3 修改后的幻灯片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图3的观点表述更加明确,但这仍然不是幻灯片,只是多了背景颜色,没有观点和重点,因此只能称为“多级Word”或者“记事本”。

通常,幻灯片中的重点,要先提取出来,然后做加强。只有把核心明确突出的表现出来,在幻灯片打开时,观众才能够了解所讲的重点,使幻灯片达到质的变化,如果配合动画,就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图4是二次修改后的效果。

图4 二次修改后的幻灯片

值得一提的是,图4中的三段文字不一定都要加在幻灯片中,事实上,只要把三个标题做好,其余的由内容演示者说出来即可。须知很多观众不会看过多的文字,文字太多会让人产生疲倦感,也就起不到吸引观众的效果。因此,与其这样,不如将幻灯片打印出来让观众自己看,这样还能节省时间。

总之,制作幻灯片一定要考虑观众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从而达到重点突出的效果。

二、形象生动原则

形象生动原则的特点在于:简短、简洁,便于观众记忆。所谓便于记忆,是指让人们记住幻灯片的观点和重点。在设计幻灯片时,如果文字量非常大,是不方便观众记忆的,只有把幻灯片做得简洁简短,观点才能更加明确和突出。须知相比冷冰冰的文字,人更愿意看形象生动的事物,这也是Excel中把表单信息转化成图表的原因。

1.视觉朗读不可取

在幻灯片设计中,视觉朗读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图5 视觉朗读与视觉展示

如图5所示,内容同样是“打开任务管理器的方法”,左边幻灯片的设计即为“视觉朗读”,这种设计方法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放映幻灯片的同时,让观众的思路跟随演讲者而动,使观众时刻牢记演示文稿的观点,而只有形象生动才能够吸引观众,让人记忆犹新,进而达到“视觉展示”的效果(如右边的幻灯片)。

2.文字多也可以做出优秀幻灯片

【操作演示】

图6所示幻灯片出自某企业的工会主席之手,其经常去地方参加各种会议,但是每年年终总结的述职幻灯片,所受到的关注度都比较低。究其原因,原来其只是对着幻灯片读,观众不爱看也不爱听。该工会主席感觉自己的工作不受重视,想在新述职时将幻灯片进行一番修改。

图6 年终述职总结

(一)相较于形式多变的数据类型幻灯片,文字列表型幻灯片由于没有办法转化成其他形式,因此是最难修改的。仔细研究图6中的幻灯片内容,可以找到突破口:每一行的最后都有开会地点,因此可以通过网上地图抓屏找到照片,然后对照地图,在幻灯片中直接标记出相应的地点,配合动画效果,开会地点就会清晰地逐次出现,如图7所示。

图7 年终述职总结

(二)在进行PPT演示时,当说到会议主题,只要点击鼠标,地图上所有图标就会紧急集合,地图淡淡地隐去,取而代之的是每一行文字,同时为了体现更好的效果,可在右上角添加党旗Logo。如图8所示:

图8 年终述职总结

(三)经过修改后的幻灯片,开会时关注度明显增高,达到了这位工会主席想要的效果。

修改之后的幻灯片的文字量并没有减少,只不过借助地图效果做了一个转化,结果明显提高了幻灯片的等级,达到了形象生动的效果,使PowerPoint的重点更突出。由此可见,想要提高幻灯片的等级,并不一定要减少文字,也可以借助其他手段实现。

有人曾说:“文字是优秀幻灯片的天敌。”,认为幻灯片中的文字过多就会降低幻灯片的优秀率。事实上,有些文字较多的幻灯片,优秀程度也并没有降低,因此,更精准的观点应该是“多余文字是优秀演示文稿的天敌”。

3.多用图型和图表说话 在PPT的设计中,为了减少在文稿中多使用文字,需要牢记多用图型代替文字和多使用图表两条锦囊妙计。

多用图型说话 用图型代替文字。这里的“图型”是指图形和模型。图形和模型的配合本身已经表达了幻灯片的观点,也就没有必要再写多余的文字,自然而言减少了文字的使用。图型的优势包括表达文字内容、减少冗余文字、表现力强、形象生动四个方面。

图9 滑轮模型效果

图9所做的是一个模型效果,其滑轮是固定的,表达份额的大小。经过对其大小和颜色的区分,在数据简单更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动画效果,使滑轮有一个滑动的过程,就形成了比较,如图10所示。在比较的同时形成了对比过程,省略了语言和文字,使观众很直观就能知道份额多少的关系,既形象,又生动。

图10 修改后的滑轮模型效果

图10中的组合可以分解为很多幻灯片自带的图形,只要进行组合、复制,再配合动画就可以完成。做这样的效果看上去很复杂,事实上,熟能生巧,只要熟练了就会节省很多时间。

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效果也可以做得很简洁。

【操作演示】

新建一张幻灯片,斜着画条直线,直接在流程图中找到三角形绘制出来,并稍微调整其位置,然后再画一条直线,接着在下方画一个矩形,再接着画个圈,圈住直线和矩形,在画圈时没有包含旁边的三角形,随后按Ctrl键直接拖,变成“复制”效果,通过Ctrl键的配合可以直接拖到指定位置。

整张幻灯片只要加上标题,即只需在矩形中点右键添加文字,即使忽略动画制作,这张幻灯片的演示效果也会一目了然。

概括来说,在绘制图形时,有两个小建议:

第一,只要选择Shift键,就能画成规则的图形。按Shift画直线,会形成没有任何锯齿的直线;按Shift键画矩形,会变成正方形;按Shift键画椭圆,会形成正圆。不仅如此,在Office 所有软件和PhotoShop等绘图软件中,都可以配合Shift键完成规则图形的绘制。

第二,在幻灯片中复制文字和图形不建议使用“Ctrl+C”和“Ctrl+V”。因为复制后再粘贴时,粘贴的位置还需要再调整,不好操作,因此可以直接画个圈,圈选,按住Ctrl键直接拖到制定的位置,再做微调,就可以实现想要的效果。

注意,对于工作中用到的数据对比,平衡关系等情况,在幻灯片设计时,同样也可以利用相应的图形关系绘制。

【操作演示】

按Shift键画一条直线,再画一条向上的直线,可以通过复制多画几条,并将线的位置微调,之后画一个圈圈住这些直线,点右键做一个组合,把多个图形变成一个。按住Ctrl键复制,做三个相同的图形。

紧接着,画一段弧,旋转绿色空点将其转成所需要的角度。此时弧的两边都是线,要做跨栏的感觉,就要把右侧的线变成箭头:首先把该线选中,点击“绘图工具栏”的“箭头样式”的按钮,选择样式五,直接单击,右侧箭头就会出现,按Ctrl键拖动。

然后,在左侧画一个实心的大圆,右边画一个实心的小圆,在下方用文本框填写每一个的主题。如图11所示:

图11 跨栏效果

比如,某企业的研讨会的主题为“如何让消费者轻松越过三关”,其中,第一关是品牌关,第二关是质量关,第三关是价格关。很多人都是用文字表现数据对比的效果,一张幻灯片写一关,结果用了三、四张幻灯片,最后还增加一个小结和总结,这样的幻灯片做出来后关注度非常低;也有人通过“一越过三关”的图型表达,路径动画,随着讲解让圆不断地跳动,让观众联想到一关跳过一关,能够让实际消费人群和有意向人群近似。这种幻灯片的关注度最高,效果最好。

“SmartArt”的运用。在Office2007和2010版本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即“插入”中的“SmartArt”。SmartArt由Smart(聪明)和Art(艺术)组成,概括起来就是“聪明的艺术图式”。当在窗口中点击“SmartArt”时,就会打开各种事物关系,从而省去自己做模型。比如,在“列表”中,有六边形蜂窝状多级列表、上下多级图文列表、图文列表;在“流程”中,有步骤和阶段;在“循环”中,有相互循环的关系,有齿轮咬合相互的关联;在“层次结构”中,有常见的制作组织结构图效果;在“关系”中,有平衡关系、有漏斗做筛选、有矛盾和冲突,还有做工作总结和计划时常用的目标图、同心圆等。通过这些模型,可以在工作时很轻易就能把幻灯片的效果做得非常好。

以介绍今年的优秀员工和销售冠军为例。

【操作演示】

选择“图文列表”,点击“确定”,可以在页面上看到三个框,上面是图,下面是文字介绍。由于需要介绍四个人,所以需要添加一个框:选中“设计”,在左边“添加形状”处单击。在幻灯片中点右键编辑文字,直接就可以填写所有人名,然后点击图片框中“插入图片”的按钮,单击图片即可插入。完成以上操作后,在“设计”—“颜色更改”中更改颜色,在SmartArt样式中,将其改成三维的光影效果。

图12 图文列表效果

在制作幻灯片时,很多其他关系也可以通过SmartArt来展示。

【操作演示】

点击“插入”—“SmartArt”—“关系”中的向右倾斜,如图13所示,天平的右上方是三个,左上方是二个,光标在左侧添加一个形状,两边都是三个,就会自动达到SmartArt平衡关系。

图13 平衡关系效果图

接着,更改颜色为“彩色”,点击“样式”做“三维光影”,不用加文字,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图14 SmartArt的功效

在工作中,经常会制作表示相互关系的图表,比如“目标图”,可以在“插入”—“关系”中直接添加。也就是说,在PowerPoint中,只要掌握技巧,做出效果很好的幻灯片是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

多用图表说话

在进行幻灯片制作时,要想做到形象生动,除了多用图型,还要多用图表说话。图表有直观、表现力强、便于记忆、形象生动的优势,是其它工具无法取代的。

在幻灯片制作中,把结果转化成结论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文字数据转化成图表。图表的优势跟图型很像,而区别在于图表本身就很形象生动,数据不用文字表达,而是通过柱图、饼图、折线图直观地表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幻灯片中的图表只是用来表达结论,所以会有真图表和假图表之分。

真图表。如图15所示,这是一个真图表幻灯片,但是效果不是非常理想,观众的关注度很低。

图15 非专业真图表

真正的幻灯片应该做到放映时看不到数据,只能看到网格和图例,如图16所示,幻灯片中的三个产品配合动画放映随着单击图表会纷纷出现,这样能够很明显地提升观众关注度,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效果。

图16 专业真图表

假图表。假图表在工作中也经常用到,如图17所示,这是一个典型假“模拟条形图”,从中可以看出数据对比的情况。

图17 假模拟条形图

不难看出,假图表的表现力比真图表要强很多,不论是光影的感觉,还是朦胧的标题,这种美感真图都很难达到。

制作假图表需要掌握一些方法,以图17所示的幻灯片为例:

【操作演示】

画一个矩形,在“设置颜色”的时候选择“绿色”,并将透明度设置成40%。选“颜色填充”时,如果透明度默认为零,就会看不到背景信息,如果透明度调到20%左右,在预览中就会出现若隐若现的效果,而调到40%左右,就会有朦胧的感觉,越调大就会越清晰。可见,清晰度是通过透明度来调整的。

假图表最终所达到就是若隐若现、半遮半掩的效果。在幻灯片中,有很多表现方式和手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和关注度,这是真图表无法实现的,因此,在实际的运用中,假图表比真图表使用更广泛。

总的来说,在两种情况下,必须要用到真图表: 第一,数据同步更新。在Excel中做图表,随机写几个数目,将数据信息选中生成柱图,这就是用Excel数据生成的真表。“复制”Excel中生成的柱图,粘贴到幻灯片中时,应该点击“编辑”—“选择性粘贴”—“粘贴链接”,如果Excel的数据源发生变化,幻灯片中的数据源也会跟着真图表的变化而自动改变。如果直接粘贴到ppt中,数据源是独立的,即使Excel数据发生改变,幻灯片中的数据也不会发生改变。这也就要求了在选择粘贴链接工作图表对象时,应该注意“链接”(Update),要把Office中所有“链接”都想象成“自动更新”,只要做链接,就可以直接把幻灯片和数据源中的图表自动做同步变化。因此,经常进行数据变化工作是需要用真图表来实现的。

第二,数据要求精确。如果是假图表,非整数数据的表现就不会很清晰。比如,当前幻灯片数据是整数97%,如果是97.64%带小数的数值,假图表就无法实现。在电视节目中,股市行情时时变化和更新,而且数据要求非常精确,表达精确的数据关系,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因此股价图表必为真。

要点提示

必须用真图表的两种情况: ① 数据同步更新; ② 数据要求精确。

三、把握细节原则

细节决定成败,把握细节很重要。很多幻灯片无法达到优秀等级,实际上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细节,比如,文字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颜色配合,线的直度,网格的平均分布等。

图18 幻灯片的细节原则

1.文字、图片巧排列

如图19所示,该幻灯片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细节没有做到位,表单左侧文字对齐方式不统一;二是Logo的背景有白色的底色,直接影响了美观。

图19 不理想的幻灯片

文字对齐很简单,就不再做赘述,重点讲一下取消图片的白色背景方法。

【操作演示】

选中照片,点右键出现图片工具栏,点击图片工具栏倒数第二个按钮“设置透明色”,鼠标指针此时会变成一支笔,对准白色部分单击,白色变成透明色,幻灯片中的文字和背景就融为一个整体。如图20所示:

图20 理想幻灯片

很多人在幻灯片中复制Excel图表时,通常会将Excel图表的白色底也都复制过来,导致和幻灯片格格不入。对于这一问题,只要在Excel中双击,借助透明色将背景设置为“无色”,再粘贴到幻灯片中,图片就会和幻灯片融为整体。

如图21所示,这张幻灯片也犯了同样的问题,每个Logo都有白底,而且排列不整齐,造成幻灯片整个画面很凌乱。

图21 带白底的LOGO图

【操作演示】

选中一张图片,利用图片工具栏把白底调成透明色,选择“没有线条颜色”取消图片的线条,结果表现为既没白底也没有线条,同样的方法更改剩余图片,之后对图片再进行排列。

排列也有方法和操作步骤。

【操作演示】

首先,按shift键画一条直线,然后按ctrl键,拖出两条直线,用选框圈住这两条直线,按ctrl变成四条,再圈住四条直线,按ctrl变成八条直线(这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将最上方的线离顶边的位置以及最下方的线离底边的位置手动调整好,中间的线的位置以及是否对齐不用管,然后将八条线全选,双击“绘图”工具栏的“对齐或分布”菜单,就可以达到对齐。对齐分布包括“左对齐、水平居中、右对齐”三种形式,选择“水平居中”,八条直线就会对齐。再次打开“对齐或分布”菜单,选择“纵向分布”调整中间线的位置,点击后这些线就各自找到平均点。

图22 直线的排列

在幻灯片中,有很多类似的工具和命令能协助实现分布和对齐。不仅网格可以手动做到分布、对齐外,图片和图形同样也可以做到平均分布。

【操作演示】

建新一张幻灯片,插入几张大小不一的照片。首先,把照片进行缩放,使其大小平均。

然后,将三张照片圈选,利用“绘图”—“对齐或分布”—“底端对齐”,让三个图形或者文本框的底端在一条水平线上,再进行“绘图”—“对齐或分布”—“横向分布”,由于两边图形已经做好了定点,中间的照片会通过“横向分布”找到平均的分布点,点击后,图片就会达到了分布对齐的效果。

接着,在三张图片下方画一条直线,满不满一屏都可以,然后“复制”直线,再圈选两条直线,点击“绘图”—“对齐或分布”—“水平居中”调整直线的位置,把下面的直线选中变粗调整位置。再将两条线同时选中,选择一种颜色,用文本框在直线下方给对应的图片标注文字。

最后,在最上方添加一个标题。

图23 图片的排列和对齐

图23所演示的效果是将大小、横纵不一致的照片,通过对齐分布方式的调整,达到完整的效果。可见,细节可以通过“分布”、“图片的透明”、“对齐”等技术方式得到更好的展示。

2.学会制作假图表

【操作演示】

接着图22所示的幻灯片中的上面七条直线选中,做成虚线,第八条线不动,在所有线条的左侧从下往上按着shift键画一个向上的箭头。假图表的数值轴都是有箭头的,下方的分类轴没有箭头。点右键,选择“背景”的“下拉列表”中“填充效果”为背景设置颜色(如果面积大,背景最好是渐变色,纯色是单一颜色,做整个背景效果不好),选择“渐变”—“单色”中的绿色(根据投影情况来定),选择“角部辐射”,单击“确定”,角部辐射的渐变绿色就变成了幻灯片的背景。

绿色作背景,前景网格颜色选择白色或浅色才会清晰。圈住所有的线,把颜色统一做成白色,可以把线条加粗使效果明显。

图24 假图表数值轴制作

同样的效果,可以做成带光影光柱的假图表。

图25 柱形图示表

如图25所示,这张幻灯片中的假图表,也是用绿色做背景,点击鼠标从下往上就会升起真正数据的圆柱,这种效果的制作步骤如下:

【操作演示】

在图24所示幻灯片的基础上,进行如下操作:

首先,点击“自选图形”—“基本形状”—“圆柱形”,从上至下绘制一个圆柱,调整黄色控点,把圆柱的上盖调小,视觉上的三维感觉会更好。

其次,设置颜色。进入“填充”—“填充效果”—“渐变”,用“单色”、“双色”都可以,单色一定选“白色”,双色选“上白下灰”的模式,就会出现从白到灰两种颜色的渐变。在左侧下方“底纹样式”中选择“垂直”效果,即左右是白色,中间是灰色,做成100%透明效果。在颜色控制透明度设置中有两个透明度,第一个透明度是调整颜色1,第二个透明度是调整颜色2,配合两个颜色的选择。白色的透明度也调到15%以下。线条选择“无线条色”,按ctrl键复制两个柱体,选择“横向分布”把三个图形等分间距。

再次,在透明柱形的内部做一个小的基本形状圆柱形,做具体的数据显示,用黄色控点调整柱形大小。打开“填充”—“单色”—“蓝色”—“垂直”,选择“变形中”右下角的“两边深,中间浅”的样式,透明度要默认的0%。“确定”之后将线条取消。复制两个柱体,放入其余两个大的柱体中,用鼠标拖拽成长短不一的柱形。选中它们,在“对齐或分布”中选择“水平居中”,实心的柱形就在中心了。

最后,画一个基本形状的平行四边形,黄色控点调整大小,点右键—“叠放次序”—“置于低层”,把线条色取消。这个平行四边形衬在柱表下面,相当于图表的底座。用文本框在图表的下方书写文字,分别写出三个柱表的月份,然后文字改成白色,并放大。也要利用“对齐或分布”命令,将文字与柱表的位置对准,把字体加粗,并将左边的每一个刻度0、100、200、300做好。放映效果如图26所示:

图26 放映效果图

整个假图表在制作过程中,每一步操作都有很精细的调整,把握好细节就体现在操作和命令上。

3.制作表现力有方法 在幻灯片中,假图表的效果通过操作层面的细节体现出来的,掌握细节表现力的规律和方法,再去制作幻灯片,就能为幻灯片中的问题找到完美解决方案。

人的眼睛常常产生错觉,利用这种错觉,往往可以做出很好的演示文稿。

【操作演示】

新建一个幻灯片,选择空白版式,点击右键选择“设置背景格式”—“填充颜色”—“渐变”—“单色”—“绿色”—“角部辐射”。

在前景中画两个圆形,第一个按Shift键画正圆,稍微大些,做填充效果,选择“单色”—“白色”,“底纹样式”选“斜上”,“变形”效果选左上角第一种(左上角是白,右下角是灰)底纹样式,点击“确定”,当前的大圆就会变成左上角白右下角灰的效果。取消线条色。再画一个稍小的圆,同样选择“填充效果”,选择“单色”—“白色”,“底纹样式”选“斜上”,“变形”效果选右上角第二种(左上是灰,右下是白),点击“确定”,取消线条色。

把小圆放在大圆上面,呈现出强烈的凹凸感,简称为“假平凹”。人眼睛的错觉就是这样产生的。

如果把小圆再变小,做成一个椭圆,放在大圆上面,就被勺子挖掉一块一样。按Shift键把小圆做成正圆,对其进行复制,全部选中放在大球上面,就像高尔夫球的感觉。

最高境界的演示文稿是做模拟、比喻和讲故事类型的,很多人的年终总结都会选择这种方式。

比如,下载《七剑下天山》的电影海报,用photoshop将七把剑抠出来,七把利剑表示七个产品,根据每把剑的特点显示产品销售情况,整个主题都是由七把剑来展现,这就是故事类型的演示文稿。

再如,在幻灯片中制作一个穿马甲卡通人物,马甲上有三个扣子,每个扣子都有目录文字,只要点击第一个扣子,就会解决第一个问题,跳转到后面的幻灯片,要点讲述完毕后就会再返回卡通人物,接着点击第二个扣子解决第二个问题,如此解决三个问题。卡通人物的马甲好画,扣子却不容易做出来,对此,可先画一个大圆,接着画一个椭圆,再复制两个小圆,做成黑色,把椭圆放到大圆中间,两个小黑圆放在椭圆中间,最后把所有的圆圈选,右键选择“组合”,缩小后纽扣就形成了。

在幻灯片中这种表现力的方法是有规律的,可以利用人眼睛的错觉做成很精美的效果。

【操作演示】

首先,按shift键画一个大的正圆,选择“填充效果”—“单色”—“白色”—上白下灰,画一个小圆,选择“单色”—“白色”—“上白下灰”,点右键将两个圆“组合”缩小。

接着,按Shift键画一条直线,把线条变粗,填充白色,点击右键把这条线“置于底层”。

再画一个“圆角矩形”,设置颜色,填充“单色”为“白色”,“底纹样式”选择“斜上”,“变形”效果为左上白,右下灰的底纹样本,取消线条。

接着点中小圆,选择右键添加文字。然后把整个效果复制三至四个,修改编号,点击右键在每一个圆角矩形里添加文字,最终制作成了目录摘要,如图27所示:

图27 目录摘要制作效果

图27是一张典型的工作中经常用到目录摘要幻灯片,主要靠视觉上的假象在简短时间达到的效果,很多类似的模版都是采用同样的方式制作出来的。

四、移动原则

幻灯片的制作除了注意细节外,还要做到移动原则。移动原则是在幻灯片规划构建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律实行的,由此引出移动原则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逻辑缜密,有条有理;二是让观众的视线随演讲人的思路移动。

图28 移动原则

观众观看幻灯片时,能够根据幻灯片的设计关注不同的信息,才是移动原则的根本所在,而这就需要在制作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

地图展示是很多人做幻灯片时都会用到的方法。有的人在幻灯片中将地图作为销售额演示图表,每个省最少包括销售额、完成率、目标值3个数据,有的省份甚至多达9个数据,其在幻灯片中画了很多引导线,把字都写在图片之外,导致幻灯片全是密密麻麻数据和引线,看上去很混乱,效果可想而之。

以天气预报为参考对象,每个省会的天气不是在地图中直接观看,而是分成东北、华北、华南、西南不同区域,在演示某一区域的天气时,都是伴随播音员讲述,图表出现闪烁变色,给人很直观的感觉,这是最好的播放方式。因此,相类似的,这张幻灯片可以更改为:把销售情况分为东北、华北、华南、西南四个区域。如把东北各城市的销售数据情况列出来,当观众观看以后,就点击鼠标删掉,接着进入下一个区域,也是以同样的方式,把看过的数据删掉,随着这样点击播放,观众观看幻灯片就会感觉很直观,演讲的效果也就会很好。总之,修改后的幻灯片就是采用移动的播放方式,让观众的视线跟随幻灯片或者演讲者的思路移动,这是幻灯片制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五、结合原则

PowerPoint是一种很灵活的软件,在大原则基础上,可以实施多种形式的具体操作,因此在操作中要遵循结合原则。

结合原则包括两方面特点:一是设计新颖,动静结合;二是文本、图像、图标、多媒体等元素有机结合。

图29 结合原则

通过结合原则可以做多种形式的设计,除了插入文字图形图表、flash动画或者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对象外,还能做出阴影、三维等丰富的效果,当然,即使做出多种效果,没有进行有效结合,也不算真正的幻灯片。

没有经过结合的幻灯片通常会出现如下情况:

第一,只有简单的静态形式而没有动画,或者全部都是动画没有静态文本;

第二,只有文字没有图片图形,或者全是照片没有文字等。只有照片没有文本的是图片查看器,只有音乐的是mp3,只有视频就是media player。

„„

事实上,这些仅是局限在表面形式的多样化,不是真正的幻灯片。

【案例】

视频演示文稿

某培训机构对学员进行结业考试,要求每人做一张幻灯片进行演说,且不限定内容,结果做出来的PPT千姿百态。

有的学员为了节省时间,将自己喜欢的偶像做成演示文稿,在网上直接搜索到相关的文字介绍,图片视频等相关素材。有些从事保险行业的学员,利用此次机会直接把公司的产品展示给大家。也有学员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做出来,比如台球、篮球等。还有一位学员买了一张盗版光盘《人猿泰山》,将电影截成多个片段,每个片段3分钟,在幻灯片中拉出全屏,放映时才发现整个演示文稿只有片头“人猿泰山”四个字,也没有副标题,演示文稿全是电影片段,整个幻灯片播放花费15分钟。

最终,最后一位学员延期毕业。原因很简单,其没有对幻灯片进行快进、倒退、重新播放等控制。

在幻灯片中可以播放视频文件,但是在放映之前要对其有所控制,包括开始和停止的时间,单击播放还是自动播放等。

【案例】

结合效果之“怀念乔丹”

有人为了怀念乔丹退役,制作了一个非常精美演示文稿。

在该演示文稿中,首先是乔丹的文字介绍并配合一些插图,接着讲述“飞人”由来,包括三次扣篮大赛冠军,用文字描述比赛时间,同时在旁边配合相应的扣篮照片。正在这时,从右下角飞出一个很小的视频框,播放10秒钟乔丹精彩的扣篮慢动作,然后切换到下一张幻灯片。凡是介绍精彩投篮的镜头,都有相应的10到15秒的视频片断。整个演示文稿中,文字、图片、视频贯穿始终,再加上一首专门为乔丹做的歌曲《我相信我能飞》作为背景音乐,虽然没有很多动画效果,但效果非常理想。

真正的幻灯片就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视频可以用,但是要简短,达到画龙点睛之意。电视剧中插播的广告片都很简短精炼,通常是5到10秒的时间,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吸引观众;两集电视剧之间的广告通常都比较长,甚至达到半分钟。这就是通过结合原则突出重点,与演示文稿的制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可以说,移动原则和结合原则都共同指向了PowerPoint功能中的动画配合。

六、统一原则

统一原则是指幻灯片结构清晰,风格一致,包括统一的配色、文字格式、图形使用的方式和位置等,在幻灯片中形成一致的风格。

图30 统一原则

当然,统一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幻灯片从第一张到最后一张都是同一种风格,就会缺失个性,因此,统一是相对的。有些人做幻灯片,却将相同的系列和产品填充了不同的颜色,这样做给人感觉不专业。同系列、同种产品、相同观点应做到一致,封面、封尾、中间不同的产品,可以变化不同的风格。

一般来说,做讲义,可以设置讲义母版;打印备注,要先做备注母版。在做风格统一时,选择“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幻灯片都会隐藏,取而代之的是母版视图,而在此基础上需要做到三个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统一和动画统一。

1.内容统一 公司的Logo、名称、网址、电话、演讲者联系方式等信息不应该在幻灯片中出现,可以在母版中体现。

【操作演示】

进入“母版”,画一个文字框书写信息,插入公司Logo图片,缩小放在左上角,右边的文字框做出蓝色效果,前期准备做完后关闭“母版视图”,回到幻灯片,每张幻灯片就都会带有在母版中设置的公司Logo和文字框。

2.格式统一 进入“母版”,用光标点击标题,该标题用来做“编辑母版标题样式”格式美化效果,在其中打字是无效的,要想每张幻灯片都有相同文字,需要插入新的文本框,更改文字颜色、格式和字体,每一级文字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分别调整,一般来说,只需做大标题和一级文本即可。回到幻灯片后会发现,每张幻灯片的标题或者新建幻灯片的标题,无论字体、格式、颜色都会和母版保持绝对统一。

很多人都习惯输入文字后就进行字体、字号和颜色等方面的更改,事实上,一旦手动更改了这些格式,这张幻灯片和母版就永远不会再保持同步。须知手动优先级是第一,其与编辑母版无法统一,手动更改后,PowerPoint就不会对其进行默认。因此通常在幻灯片的片头片尾或者文本框的文字做完,就一定要马上做格式美化。如果是用占位符文本,就不用再做格式美化,因为其是用母版或模板做的。这就体现了母版的内容与格式的统一。

6.论锻件尺寸设计原则 篇六

目前,锻件图的尺寸都是在零件图尺寸的基础上加减总加工余量而得到的,锻件各面的设计基准一般同零件图一致。实际上这种设计方法并不合理,这是因为锻件图尺寸和零件图尺寸的设计基准一致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在设计锻件时应根据各面加工与否对锻件尺寸提出这样的要求:(1)如果锻件的某些面需要加工,则应保证这些面在机械加工时有最均匀合理的粗加工余量。(2)如果锻件的某些面不需加工,则应保证这些非加工面与各加工面有最准确的位置及尺寸。

2 粗基准的两个重要特征

零件在加工时所用的粗基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粗加工余量有影响的所有工序尺寸和锻件尺寸的汇交点必定是粗基准。

特征1:粗基准面的粗加工余量公差最小。图1为两种设计形式的锻件图,锻件各面的粗加工余量公称值均取3mm[1],两种锻件精度相同,零件加工时选A面为粗基准。图1a按零件图设计锻件尺寸(括号内为设计尺寸及公差),图1b锻件大部分面(除D面外)都以粗基准A为基准。机械加工过程中各工序尺寸依次为:AF1=73±0.2;F1E1=10±0.2;E1B1=40±0.1;F1A1=70±0.15(F1、E1、B1、A1为加工后的表面,下同)。根据工艺尺寸式原理[2],A面的粗加工余量为:AA1→AF1A1,即AA1=AF1-F1A1。由此可见,粗基准面A的粗加工余量AA1只与工序尺寸AF1、F1A1有关,与锻件尺寸无关。我们再来看B面的粗加工余量BB1→B……AF1E1B1,可以看出粗加工余量BB1除与工序尺寸AF1、F1E1、E1B1有关外,还与锻件面B与粗基准A之间的尺寸有关(同理可以证明,粗基准面的粗加工余量只与工序位置误差有关,与锻件的位置误差无关),由于工序尺寸的误差远比锻件小,因而粗基准面粗加工余量公差最小。

特征2:粗基准面和其他加工过的面之间的尺寸及位置误差最小。图2所示工件加工时的粗基准为M面,M面不需加工,机械加工过程中各工序保证的位置关系为:M⊥B1;B1⊥D1;B1∥E1;D1∥P1。根据工艺尺寸式原理,M面与P1面的位置关系为:M∥P1→M⊥B1⊥D1∥P1。由此可见,粗基准M面和P1面的位置只与工序位置M⊥B1、B1⊥D1、D1∥P1有关,与锻件各面的位置误差无关。但对于其他不加工的面,例如N面和P1面的位置关系为:N⊥P1→N…M⊥B1⊥D1∥P1,这说明,N面和P1面的位置关系除与工序位置M⊥B1、B1⊥D1、D1∥P1有关外,还与锻件面N和基准面M的位置误差有关。同理,由于工序位置误差远比锻件各面的位置误差小,因而粗基准面与其他加工过的面的位置误差最小。

3 锻件各面粗加工余量分析计算

从上面分析可知,不为粗基准的锻件各面的粗加工余量除与相关的工序尺寸有关外,还必然与相应的锻件各面与粗基准之间的尺寸有关。

3.1 锻件各面的设计基准按零件图时粗加工余量的计算

如图1a所示,锻件尺寸为AF、EF、BE、BC、DE,我们求B面的粗加工余量。首先写出BB1的尺寸式:BB1→BEFAF1E1B1,由此得:

计算得:BB1=(46±1)+(10±1)-(76±1)+(73±0.2)-(10±0.2)-(40±0.1)=3mm±3.5mm(B面最大余量为6.5,最小余量为-0.5,即B面可能没有加工余量。如按概率法计算,取k=1.2,则BB1=3mm±2.1mm)。

3.2 按原则设计的锻件各面粗加工余量的计算

如图1b所示,锻件尺寸为AB、AC、AE、AF、DE,我们仍计算B面的粗加工余量。该情况下的B面余量尺寸式为BB1→BAF1E1B1,由此得:

BB1=BA+AF1-F1E1-E1B1=-(20±1)+(73±0.2)-(10±0.2)-(40±0.1)=3mm±1.5mm(如按概率法计算,则BB1=3mm±1.25mm)。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锻件按图1b的设计形式,只有一个锻件尺寸AB影响粗加工余量BB1,而锻件按图1a的设计形式,则有三个锻件尺寸BE、EF、FA同时影响粗加工余量BB1。因此,按图1b设计锻件尺寸可使得粗加工余量公差大大减小。用同样的方法可对其他面的粗加工余量进行分析计算,会得到同样的结论,因此,该结论具有普遍意义。

4 非加工面与加工面之间的尺寸计算

现在我们以保证B1C=10±1.5为例来计算说明(单位mm)。

按图1a计算:B1C→B1E1F1AFEBC=B1E1+E1F1-F1A+AF-FE-EB+BC=(40±0.1)+(10±0.2)-(73±0.2)+(76±1)-(10±1)-(46±1)+(13±0.7)=10±4.1(如按概率法计算,则B1C=10±2.27)。

按图1b计算:B1C→B1E1F1AC=B1E1+E1F1-F1A+AC=(40±0.1)+(10±0.2)-(73±0.2)+(33±1)=10±1.5(如按概率法计算,则B1C=10±1.25)。

上面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按图1a的毛坯即使使用概率法计算也不能保证B1C=10±1.5,而按图1b的毛坯可以保证B1C=10±1.5。

5 非加工面与加工面之间的位置误差分析

仍以图2为例,分析非加工面N和P1面的位置关系N⊥P1→N…M⊥B1⊥D1∥P1。跟以上余量分析相同,如果在锻件图中N面的设计基准为M面(M⊥N),则N⊥P1→N⊥M⊥B1⊥D1∥P1,只有N⊥M这一锻件位置误差影响N⊥P1,否则将有更多的锻件位置误差影响N⊥P1。例如,假设锻件图按零件图的设计形式,锻件N面的基准为D面(D⊥N),D面的基准为E面(E⊥D),E面的基准为M面(M⊥E),则N⊥P1→N⊥D⊥E⊥M⊥B1⊥D1∥P1,有D⊥N,E⊥D,M⊥E三个锻件位置误差影响N⊥P1。因而从减少非加工面与加工面的位置误差方面考虑,锻件各面仍应以加工该锻件时采用的粗基准M面为基准。

在以上的分析中,N代表的是任意非加工面,P1代表的是任意加工面,所以上面的结论也有普遍意义。

6 锻件尺寸设计原则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从减少各面粗加工余量公差方面考虑,还是从减小非加工面与加工面之间的位置误差方面考虑,都应以粗基准面作为锻件各面的设计基准。

“锻件各面的尺寸设计基准(包括位置基准)应尽量采用加工该锻件时采用的粗基准”称锻件尺寸设计原则(以下称原则)。遵循原则,一是可以使锻件各面的粗加工余量公差最小,从而可选取较小的加工余量,降低材料消耗;二是可以使得非加工面与加工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尺寸最准确,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

应当指出的是,如果零件图中两个面都不需要加工,且零件图对这两个非加工面之间有尺寸位置要求,则该二面之间的锻件尺寸应按零件图的设计方式进行设计。

目前我们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时才考虑如何选择粗基准才能使粗加工余量变化最小,以及如何才能保证非加工面与加工面之间的位置尺寸最准确。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这一考虑在设计锻件时就应充分考虑。

按原则设计锻件尺寸在实践中是可行的。这需要我们在锻件的模具制造、锻件生产工艺及检验中应尽量按原则生产锻件(用快速原型制造(RP)技术制造的模具很容易按照原则)。当然,有的锻件生产工艺按原则是很困难的,也未必非按原则不可,例如图1b中D面很难以A面为基准,我们用E作为D面的基准,但我们应尽量按原则,以使尽量少的锻件尺寸影响粗加工余量以及非加工面与加工面之间的尺寸。

按原则设计的锻件图与零件图的尺寸可比性较差,尺寸需要换算。但和降低材料消耗,提高零件精度相比,这些代价是值得的。而且,计算机辅助设计锻件尺寸使这样的尺寸换算不会成为障碍,实际上,我们开发的“工艺尺寸式计算软件[3]”已经包含了该方面的内容。

7 结论

在锻件尺寸设计阶段,就应考虑如何使各加工面粗加工余量最均匀,以及非加工面与加工面之间的尺寸及位置最精确。按本文提出的原则设计锻件尺寸,一是可以减少各加工面的粗加工余量,二是可以提高非加工面与加工面之间的尺寸位置精度。该原则的推广应用,对机械制造业降低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同时该原则必将是计算机辅助锻件尺寸设计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张志文.锻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

[2]王敏,徐滨士.毛坯尺寸基准设计方法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9,(5).

7.标志设计原则 篇七

二、力求符合空间构图需要室内色彩配置必须符合空间构图原则,充分发挥室内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室内色彩设计时,首先要定好空间色彩的主色调。色彩的主色调在室内气氛中起主导和润色、陪衬、烘托的作用。形成室内色彩主色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室内色彩的明度、色度、纯度和对比度,其次要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有统一而无变化,达不到美的效果,因此,要求在统一的基础的求变化,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取得统一又有变化的效果,大面积的色块不宜采用过分鲜艳的色彩,小面积的色块可适当提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此外,室内色彩设计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为了达到空间色彩的稳定感,常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关系。室内色彩的起伏变化,应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注重色彩的规律性,切忌杂乱无章。

三、利用室内色彩,改善空间效果充分利用色彩的物理性能和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空间尺度、比例、分隔、渗透空间,改善空间效果。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用近感色,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收缩色;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笨粗之感。四、注意民族、地区和气候条件符合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室内设计基本规律。但对于不同民族来说,由于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不同,其审美要求也不同。因此,室内设计时,既要掌握一般规律,又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理环境的特殊习惯和气候条件。

色彩包围出的好心情

作为装饰手段,墙面色彩因能改变居室的外观与格调而受到重视。色彩不占用居室空间,不受空间结构的限制,运用方便灵活,最能体现居住者的

个性风格。

色泽功能

色彩的心理作用每一种颜色都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能影响人的温度知觉、空间知觉甚至情绪。色彩的冷暖感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某些事物的联想。例如,从红、橙、黄等暖色会使人联想到火焰、太阳,从而有温暖的感觉;从白、蓝和蓝绿等冷色会联想到冰雪、海洋和林荫,而感到清凉。

色彩与空间感

基于色彩的彩度、明度不同,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可产生前进、后退、凸出、凹进的效果。明度高的暖色有突出、前进的感觉,明度低的冷色有凹进、远离的感觉。色彩的空间感在居室布置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空间狭小的房间里,用可产生后退感的颜色,使墙面显得遥远,可赋予居室开阔的感觉。

色彩与人的情绪

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明亮的暖色给人活泼感,深暗色给人忧郁感。白色和其它纯色组合时会使人感到活泼,而黑色则是忧郁的色彩。这种心理效应可以被有效地运用。例如,自然光不足的客厅,使用明亮的颜色,使居室笼罩在一片亮丽的氛围中,会使人感到愉快。

墙壁用色

墙面的色彩,构成了整个房间色彩的基调,其次,如家具、照明、饰物等色彩分布,都受到它的制约。墙面色彩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居室的朝向。南向和东向的房间,光照充足,墙面宜采用淡雅的浅蓝、浅绿冷色调;北向房间或光照不足的房间,墙面应以暖色为主,如奶黄、浅橙、浅咖啡等色,不宜用过深的颜色。墙面的色彩选择要与家具的色彩、室外的环境相协调。墙面的色彩对于家具起背景补托作用,墙面色彩过于浓郁凝重,则起不到背景作用,所以宜用浅色调,不宜用过深的色彩。如果室外是绿色地带,绿色光影散射进入室内,用浅紫、浅黄、浅粉等暖色装饰的墙面则会营造出一种宛如户外阳光明媚般的氛围;若室外是大片红砖或其它红色反射,墙面以浅黄、浅棕等色为装饰,可给人一种流畅的感觉。

色彩心理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有差别。

暖色系列:红、黄、橙色能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兴奋感;而青、灰、绿色等冷色系列则使人感到清静,甚至有点忧郁。白、黑色是视觉的两个极点,研究证实:黑色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郁闷、乏味的感觉。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瞳孔极度放大,感觉麻木,久而久之,对人的健康、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把房间都布置成白色,有素洁感,但白色的对比度太强,易刺激瞳孔收缩,诱发头痛等病症。

8.计算机网络设计原则 篇八

针对此项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我们在设计该项目解决方案时特别遵循了以下设计原则:

(1)先进性原则

从较高的起点对网络建设进行规划,充分采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满足应急平台各种业务实时数据、非实时数据传输需要,形成统一先进的通信系统。

(2)安全性原则

由于应急平台的特殊性,因此网络设计过程中从网络技术、骨干路由、电路保护、传输设备到项目人员组织、施工和运维环节等技术和人力资源多方面考虑项目的安全保证。

(3)可靠性原则

网络设计过程中从网络技术、骨干路由、电路保护、传输设备等多方面考虑此项目的可靠性,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同时提供7*24的服务保障,从技术和服务两方面保证该项目的可用性达到要求。

主干通信网络具备电信级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特性,其骨干网络设备关键部件和中继线路为全冗余配置,不会因单点故障影响平台运行。

(4)经济性原则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性能价格比较,选择优化的网络结构和网络技术,尽可能利用和保护现有设备和投资,做到从实际出发,制定经济、合理的方案,以最小的网络建设和网络维护成本建设一个高可用、高安全的专用网。在满足各类通信需要并具备必要的网络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户端设备投资和网络通信费用。

(5)可扩充性原则

9.浅析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篇九

一、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1. 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是公共设施设计中最基本的原则,它在使用者与公共设施接触的过程中满足使用者生理或物质的需求。公共设施的功能性是依据社会公众在公共空间各种不同需求而产生的,因此,公共设施设计必须要具备与之对应的功能性。不同的空间场所的公共设施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因此,要确定一个场所中公共设施要具备的功能,就要在该场所中进行一定的人群需求调查,来明晰该场所中要具备的具体功能需求。在进行设计时,还要满足人机工程学的要求,体现出功能的科学性。

2. 系统性原则

每个城市都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为人们的各种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条件。因为环境设计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学科,涉及到建筑、规划、工业设计、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所以公共设施的设计不仅仅是取决于一门学科或专业,它的研究与设计必然是以整体系统设计思想为指导原则的。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时,不能仅仅考虑单一的公共设施,还要充分考虑公共设施与周边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城市公共设施必须符合整个城市的环境设计,结合特定的环境,在不同的公共设施之间建立起一种内在的联系,形成城市公共设施的系统性和独特性。

3. 以人为本原则

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中,任何设计想法和构思都要以人为本,因为人是城市环境空间的主体,公共设施是为人服务而产生的。因此公共设施设计要以人为基本出发点,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体现出对人的呵护与关怀,解决人在城市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在进行以人为本的设计时,更要考虑儿童、老人以及残疾人的特殊情况,体现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的“家具”,人与城市联系的“纽带”,它的设计不管是从整体还是从局部都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4. 个性化原则

所谓个性是指有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特质,公共设施的设计同样也要具备一定的个性化的特征,个性化设计原则的提出不仅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必然,同样也是人们对于公共设施设计要求提高的结果。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功能需求,也要考虑人们的心理审美需求,设计时应充分挖掘,研究公共设施与所处场所的个性因素,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个性化符号或元素,使公共设施具有鲜明的识别性,凸显出公共设施的个性化内涵。

5. 合理性原则

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时,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不能人为主观的随意和盲目,因此就需要合理性的设计原则。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根据现存技术条件、经济成本和工业材料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更要避免人为盲目地追求形式主义,从而忽略了公共设施最基本的功能性,一件优秀的公共设施作品必然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所以要遵循合理性的设计原则。

6. 形式美原则

形式美原则是人们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一种抽象概括式的总结,它包括:对比统一、节奏韵律、对称均衡、比例尺度等方面内容,形式美的原则可以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提供美学依据,指导设计者更好地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标准的作品。只有灵活地运用形式美原则,才能使公共设施作品达到美的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统一。

7. 绿色生态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应符合一定的绿色生态原则,公共设施设计要尽可能的更加环保、生态、可持续,并且能循环利用。在公共设施设计的一系列过程中,要有效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尽可能使用环保绿色速生的材料,减少会产生污染的一次性材料。并且还要从功能、结构、拆卸等方面考虑,使部件和材料循环使用,把公共设施的绿色生态性与其功能、成本、质量等因素一同列入设计指标,使公共设施更加的绿色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二、结语

10.实验设计的要素与原则 篇十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个良好的科学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科学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的前提,同时也是或得预期结果的重要保证。一个完善的统计学研究设计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和试验效应。例如,研究某降压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其中高血压患者即为受试对象,这种降压药为处理因素,血压的变化便是试验效应。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如何选择这三个要素,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此,任何实验研究在设计时,必须明确这三个要素。

一、受试对象

受试对象是处理因素作用的客体,应该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受试对象的选择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l、一般医学科研——常用动物、离体标本或人体内取得的某些样本作为受试对象;

2、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一般用动物作为受试对象;3.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一般用人作为受试对象。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4期,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通常用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而在其他各期临床试验阶段,常用患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选择什么样的患者,应有严格的规定。

选择受试对象应有明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首先,受试对象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处理因素敏感;二是反应必须稳定。其次是为是研究结果普遍性和推广价值,需保证受试对象的同质性和代表性。

二、处理因素

处理因素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而施加的特定的实验因素,例如给予的某种降压药。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很多,就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对众多的因素做全面分析,必要时做一些预实验,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实验因素,哪些是非重要的实验因素,以便选用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妥善安排这些因素。水平选取的过于密集,实验次数就会增多,许多相邻的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十分接近,不仅不利于研究目的的实现,而且将会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反之,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结果的影响规律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易于得出错误的结论。除此以外,处理因素应当标准化,在实验过程中同一处理组的处理因素应始终保持不变,包括处理因素的施加方法、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应进行必要的预实验或借助他人的经验,选取较为合适的若干个水平,如药物的种类、处理方法的种类等。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选取质最因素的水平,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选取。

三、实验效应

实验效应是反映在处理因素的作用下,受试对象的反应或结局,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观(如读取病理切片或X片上所获得的结果)或主观指标(如给某些定性实验结果人为打分或赋值),一定要事先规定读取数值的严格标准,必要时还应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此外,指标的观察应避免带有偏性或偏倚,否则会影响结果的比较和分析,为消除或最大限度的减少这种偏性,在实验设计时通常采用盲法。

第二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实验设计时,为了更好地控制非处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取得更为可靠的信息,达到比较高的科研目的,必须遵循实验设计的四大原则,即随机、对照、重复和均衡原则。

一、随机原则

随机化是采用随机的方式,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样的机会被抽到或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化使大量的难以控制的非处理因素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影响相当,并可归于实验误差之中;它是对资料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各种统计分析方法都是建立在随机化的基础之上。

随机化应贯穿于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在受试对象的抽样、分组以及试验实施过程中均应遵循随机化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随机抽样:每个符合条件的受试对象被抽取的机会相等,即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到样本中去;二是随机分组:每个受试对象被分到个处理组的机会相等,它保证了大量难以控制的非处理因素在对比尽可能地均衡,以提高组间的可比性。

随机原则的实施主要是通过运用“随机数”实现随机化,在一般情况下运用“随机排列表”和“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伪随机数”实现随机化。

二、对照原则

在确定接受处理因素的试验组时,应同时设立对照组,只有通过设立对照,才能使处理因素的效应显示出来,消除了非处理因素的影响。同时设立对照还可消除和减少试验误差,如果在试验中不设立对照,往往会将非处理因素造成的偏倚当成处理因素造成的效应,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对照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不同而加以选择。常用的有以下几种选择:

1.空白对照

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在动物实验和实验室方式研究中最常见,常用于评价测量方法的准确度,评价实验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等。在临床试验中,空白对照虽简单易行,但涉及伦理学方面的问题,且实施过程中容易引起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心理上的差异,从而影响结果的可靠性,因此较少使用。

2.实验对照

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实验因素。例如观察赖氨酸对儿童发育的影响,实验组儿童间施加赖氨酸的面包,对照组为不加赖氨酸的面包。处理因素是赖氨酸,而面包量这一实验因素保持相同,使两组均衡。

3.自身对照

对照与实验在同一受试对象身上进行,例如身体对称部位或实验前后两阶段分别接受不同的实验因素,一个为对照,一个为实验,比较其差异。

4.标准对照

不设立对照组,而是用现有的标准或正常值作为对照。此种方法在临床试验中用的较多,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不给患者任何治疗是不道德的。例如试验指标收缩压的对比,即可用正常值90~120mmHg作对照。实验研究一般不用标准对照,因为实验条件不一致,常常影响对比结果。

5.相互对照

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对照,如“植物的向性”的等组实验中,几个个实验组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6.历史对照

又称为文献对照或回顾对照,此种方法也无对照组,它是与他人或本人过去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由于这种比照不易均衡,所以一般不宜使用,只能作为讨论的参考。

三、重复原则

重复是消除非处理因素影响的又一重要手段。重复程度表现为样本含量的大小和重复次数的多少,即就是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必须做多次独立重复实验,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广义上讲,重复包括三种情形:

1.整个实验的重复:它确保了实验的重现性,从而提高了实验的可靠性。不可重复的实验是没有科学性的。

2.用多个受试对象进行重复:它避免了把个别情况误认为普遍情况,把偶然或巧合的现象当成必然的规律,将实验结果错误的推广到群体。

3.同一受试对象的重复观察:它确保了观察结果的精密度。例如测量脉搏时可连续测量3次,以3次的平均数作为最终结果。

四、均衡原则

上一篇:旅游经济学复习笔记下一篇:员工宿舍安全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