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教育游戏的意义论文(15篇)
1.浅谈儿童教育游戏的意义论文 篇一
传统民间儿童游戏再设计的意义论文
摘要:民间儿童游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种类繁多、玩法各异、活泼有趣,具有群体性、活动性、对于场地、玩具、时间、人数没有太高要求等特点而备受儿童喜爱。儿童游戏对于锻炼儿童身体、促进儿童感官、动作、语言、智能、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孩子们娱乐方式的选择更加丰富,导致了传统儿童游戏对孩子们吸引力的下降,同时因为童年传统游戏大都在孩子们之间口头相传,也制约了它的传播,因此有一些年代久远的童年游戏正在慢慢消逝,所以对一部分童年游戏进行挖掘整理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了。通过设计,形象的把童年游戏及儿时玩具展现出来,让人们重拾那些自然和文化赋予儿童的乐趣,并把这种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推广,重新激发儿童对传统游戏的兴趣,从而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关键词:儿童游戏;传统文化;回忆与传承
一、传统民间儿童游戏的内容
民间儿童游戏是指童年时代玩过的游戏,包括玩具。说到童年游戏,每个人都会津津乐道:滚铁环、打弹珠、丢手绢、跳皮筋、抓沙包、捉迷藏、跳房子、抽陀螺、老鹰捉小鸡等,这些游戏伴随几代人度过他们难忘的童年时光,形成了他们难忘的童年记忆,成为他们漫长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传统民间儿童游戏的现状
儿童游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活泼有趣,具有群体性、活动性、对于场地、玩具、时间、人数没有太高要求等特点而备受儿童喜爱。但因为各种客观原因,这些耳熟能详的童年统游戏正在慢慢消逝。
1、童年传统游戏正在被淡忘
曾经的过去,经济不发达,但是孩子们的童年却很丰富,而是充满了快乐。无论是城市里的孩子,还是山区农村的孩子,只要食物能果腹,他们就有无穷的游戏劲头。街上,总能见到成群的孩子在游戏奔跑,他们或许在捉迷藏,或许在“捉特务”、“打敌人”,或是在跳皮筋、踢沙包、踢毽子、过家家……那个时候的孩子个个都会玩,即使每天都玩同样的游戏,每天却都有不一样的玩法。
在今天,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的街道上,都难觅到孩子们的身影,重庆晚报记者曾经在一所小学进行过“十大经典传统游戏”的调查,遗憾的是很多孩子没有玩过滚铁环、打弹珠、丢手绢、打官司、跳皮筋、抓沙包等这些经典的传统游戏,甚至有25%的学生都不知道“丢手绢”怎么玩。
2、民间儿童游戏消失的原因
(1)儿童玩伴的锐减
因为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了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庭中独自玩耍、缺少兄弟姐妹相伴成长的乐趣。同时家长对孩子的监管过严,也导致了很难在街上见到成群结队的孩子了。儿童传统游戏大多是群体性游戏,需要有小伙伴的参与,需要一种群体氛围,孩子少了,自然就不好玩了。
(2)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儿童的活动空间受限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伴随城市的扩大、人口不断往城市转移,城市内的活动空间急剧减少,从而缺少了必要的游戏空间。对于城市里住进高楼大厦的孩子们来讲,户外活动空间却成为极为奢侈的要求,孩子已经很难在户外找到一处安全又好玩的开阔地带了,孩子玩打仗游戏需要的山包、土坡、壕沟等在城市是不可能的。
(3)出于安全的考虑,家庭对儿童游戏的的限制越来越多
由于交通工具的增加,特别是轿车的迅猛增加,交通安全隐患巨大,安全现在成为悬在每个儿童成长过程头上的一把利剑,任何伤害事故,对家庭都是难于承受的。有很多活动量比较大的传统游戏,比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贴人等有争抢内容,如此一来,家长、老师们都小心翼翼,限制孩子的玩耍方式。
(4)现代玩具、电视、电脑游戏吸引了儿童大部分的注意力
现在的儿童,看起来真的很富足,不仅仅吃喝无须愁,更有电视相伴,还有花样繁多的电子游戏、网络游戏……,这些东西好像都比那些古朴稚拙的陀螺、毽子、跳绳等好玩,吸引了孩子大部分注意力。
(5)学业竞争带来的压力导致了儿童教育价值取向偏移
不仅仅是对于传统游戏,而是对游戏的整体忽视,来自于强大的教育传统和教育整体上的功利性。从观念上,社会上很多人,包括现在年轻的父母仍然执着地认定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要尽早学习、尽早成才。于是除了上学,还有很多特长班塞满课余时间,孩子自由支配的游戏时间所剩无几。
三、民间儿童游戏发掘整理的意义
(一)传统儿童游戏的优势
1、趣味性和娱乐性
儿童传统游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他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最主要原因就是那些游戏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像跳皮筋、木头人、充满了童趣,并且能让孩子奔跑跳跃,满足其爱动的需要,这样的游戏谁不爱玩呢。
2、规则灵活性和参与性
儿童传统游戏好玩,还因为孩子在游戏中可以自己说了算,可以自己选择游戏、选择玩伴,自己准备游戏材料、自己协商游戏规则、自己决定游戏的情节发展、充分表现自己的游戏才能。所以,传统游戏充满了参与感、趣味性,给儿童的生活带来娱乐,成为儿童快乐的`源泉。
3、群体性和活动性
在儿童传统游戏中,很多游戏都是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儿童在一起才能玩,比如藏猫猫、跳皮筋、老鹰捉小鸡、丢手绢、顶拐、抬花轿等等,这些游戏既是一种群体性游戏,有合作有竞争,同时又充满了活动性,孩子可以充分调动身体的各部分器官参与游戏,所以深受孩子们欢迎,经久不衰。
4、随机性很强
儿童传统游戏可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场地选择不同的游戏,也没有太大的人数限制。至于时间,可长可短,只要儿童有兴趣,哪怕只有一小段时间,在简陋的场地上,就可以三五成群、自由地玩耍。
5、玩具大都是自制,成本极低
儿童传统游戏也需要玩具和游戏材料,但玩具一般都极其简陋。跳绳游戏只需要一根绳,翻绳游戏需要几根小皮筋,砸方宝需要几张废纸,摔泥炮需要湿泥。玩具充满了变化,既能节省财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能使儿童感受到创造的快感。这是利用现代成型玩具进行游戏所不能替代的,这也是儿童传统游戏值得在大力推广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唤起人们美好的回忆
童年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刻,对于许多人来说,时光荏苒,那些仿佛就在昨天的童年已然逝去多年,那些曾经陪你一起玩游戏的朋友们还好吗?那时总是盼着早点放学,盼着不要那么快天黑,盼着可以永远这样玩着,可惜童年终归是短暂的,终究会过去的。这份惋惜,这份怀念过去的情怀,可以通过这些玩过的童年游戏找回,给了人们一个抒发情感的途径,有购买收藏的价值。
综上所述,童年游戏及儿时的玩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理发掘,使之得以传承,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通过童年游戏及玩具的形象设计,在包装、宣传广告、主题雕塑、工业品设计、儿童玩具制作、服装设计、服饰图案设计、织物印染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2.浅谈儿童教育游戏的意义论文 篇二
每一代人, 都有其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经验。有一些对上一代人行之有效的经验, 可能到了下一代就会失效。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了, 以至于你很难讲到底是孩子应该向父母学习, 还是父母应该向孩子学习。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 他们可能是网络时代的第一代“土著”, 而我们都只是网络时代的“移民”。
网络一代的相互沟通靠的是手机短信、微信、网上聊天。打电话好是好, 但他们不想让父母偷听。写信?太过时了吧。就连电子邮件他们都觉得落伍了。网络一代获取信息靠的是在网上浏览。他们更相信“部落成员”之间的分享, 互相间各种“晒”, 根本不会对“权威”“砖家”有所敬畏。网络一代热爱交流和合作, 但他们只在“移民”们看不到的地方交流和合作。对于“移民”来说, 网上购物无非图个方便, 而“土著”们已经学会了在网上交易试卷和考题。网络一代喜欢学习和创造, 但他们只对那些“酷”的东西感兴趣。如果你真的对什么东西感兴趣, 网络能够提供各种学习的工具和资料, 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限。学习是人类的天性。游戏从来都是一种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动物幼仔的相互嬉戏, 其实就是在操练如何捕猎和逃避天敌。孩子们在一起玩过家家, 也是在为自己进入社会做准备。游戏和学习之间并无泾渭分明的界限。打游戏也是一种学习。研究者们意见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电子游戏有助于提高人的手眼协调能力。对于外科大夫、海军陆战队这些职业来说, 手眼协调能力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你要是问问外科大夫玩打飞机游戏的记录, 肯定会让你叹服, 而他会告诉你, 打游戏和开刀都需要眼疾手快。无他, 手熟而已。
一些情节复杂的电子游戏、网络游戏之所以吸引孩子, 并不是因为里面的枪击、格斗场面。玩游戏的人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杀手”型 (killer) , 喜欢的就是打打杀杀、暴力场面。他们是电子游戏的最早拥趸, 但新一代的游戏玩家并非都是这样。第二类是“冒险家”型 (explorer) , 他们喜欢的是游戏带来的新奇感, 可以到处看看, 体验一下现实中体验不到的感觉。第三类是“社交家” (socialiser) , 他们喜欢的是和其他的玩家互动。公会的会长大多是这种类型。第四种, 可能也是最多的一种是“自我实现者” (achiever) , 他们在游戏里寻找的是那种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感觉。
为什么游戏更能让玩家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或许, 这和游戏的设计有关。大多数角色扮演游戏、有剧情的网络游戏或多或少地会受到著名神话学家坎贝尔的影响。坎贝尔发现, 世界各地、各个不同的文化的神话故事, 都有个普遍存在的原型。按照他的说法, 这个原型就是英雄人物的成长。首先, 英雄人物生活在一个没有危险, 但很单调乏味的熟悉环境里 (想象一下游戏里的新手村) , 然后, 一个偶然性的事件触发了剧情的变化, 英雄走出新手村, 而且无法回头 (想象一下《魔戒》里弗罗多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乡) , 接着, 英雄要经历种种磨难。
他需要自己的导师, 也需要一群小伙伴, 最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激发他的潜能的强大对手。他会先经历一系列小的挑战, 这是“试炼之路”, 最终他会到了“洞穴的深处”, 而且经受巨大的“磨难”, 克服了这些挑战之后, 他会得到“宝物” (比如一把屠龙刀, 或是能戴上国王的王冠) 。到了剧终的时候, 英雄会返回故乡, 但他已经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新人, 他从自己的经历中终于悟道了。这一套路之所以百看不厌, 肯定是因为它契合了人们人格成长的内在规律, 它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也正因为如此, 有时候, 通俗文艺对一个人的成长往往起到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在课堂中能够学到的做人之道越是贫乏, 小说、电影、游戏这些课堂外的教育就越是有震撼力。我承认, 金庸小说教给我的东西, 远远比中学老师教给我的东西更重要、更有意义。
对于那些喜欢社交的玩家来说, 网络游戏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大型的网络游戏中都有公会, 大的公会能有几百人。组织一个公会和管理一个企业能有什么不同?你需要吸引一批志同道合者, 大家来自不同的背景, 有着不同的个性, 你怎么能够让他们团结起来?你怎么让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培养默契的团队精神?
难怪, 《哈佛商业评论》上曾有一篇文章讲到:“看一个人是否能够管理好一个互联网企业, 最好的标志不是看他有没有MBA文凭, 而是有没有创建一个70级的公会。”孩子们, 以后你们写简历的时候, 一定要记住把自己游戏里公会的成就写上!
电子游戏是一个非常新的行业,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这个行业无论从技术上, 还是文化上, 都可能引领未来的潮流。新闻出版业已经没落, 电影、音乐行业日渐固步自封, 但游戏业却发展迅猛、蒸蒸日上。这是个鼓励创新的行业。
一方面, 传统的技艺在这里能够焕发新春。它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数学、绘画、雕塑, 各行各业的人才, 另一方面, 它对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从简单的规则中演化出无穷的复杂性?游戏的规则必须一学就会, 但结局却要高度依赖与玩家的互动, 一千个玩家要有一千种不同的玩法和结果。如何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整个世界?看看《阿凡达》《星际迷航》, 你就能感受到, 现在的娱乐业要求的创新不是灵光一现, 以机智取巧, 而是要有深厚的底蕴和恢宏的气势。
当然, 不是说只要让孩子天天打游戏, 就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地成长和成才。但是, 值得反思的是, 如果孩子们个个都喜欢游戏, 不喜欢学习, 那么是孩子们出了问题, 还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出了问题?如果google搜索引擎比老师们更了解孩子的爱好和梦想, 是互联网的错误, 还是老师们的耻辱?有一个传教士, 想要在年轻人中传播福音。他问自己, 年轻人现在都在干什么呢?当然, 他们都在打游戏。什么游戏最流行呢?据说, 是《魔兽世界》。于是, 他就注册了一个魔兽世界的账号。魔兽世界里又分联盟和部落两个阵营。这个传教士发现, 选择部落的玩家, 往往更加愤怒、阴郁, 在他看来, 也是最需要拯救的迷途羔羊。于是, 他选择了亡灵牧师。别的玩家天天出去打怪、练级、PVP, 他一个人静静地呆在亡灵的主城, 看到匆匆路过的玩家, 就跟人套近乎。结果, 他在游戏里发展了上千名教徒。
这时候, 我们的教育者在哪儿呢?
3.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意义 篇三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
1903年金秋时节,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筹办下,中国的第一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幼儿公共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在武昌阅马场诞生,从那一刻起,中国的幼教从过去封闭的家庭式教育走向社会。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有关的幼教法规就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来开展幼儿的教育活动。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在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时,也将游戏确定为幼儿教育的主导活动。
一、我国幼儿教育当前所存在的问题
游戏教学是指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中,让儿童在玩中学,尤其在幼儿的教学中,游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国外研究表明儿童是通过与他们周围的人、事物的互动进行学习的,因此在课程实施途径方面,许多国家都强调让儿童在游戏中进行学习。例如,韩国的幼儿园不仅安排有活动区(包括积木活动区、角色活动区、语言活动区、科学活动区、艺术活动区),还安排有多种多样的室外游戏。然而国内,在人才竞争的前提下,游戏并没有被真正重视。父母攀比的心理让众多的兴趣班、特色园爆满,甚至不少孩子被剥夺了游戏权利;在幼儿园,游戏虽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但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
1.教育目标的背离。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然而,功利化的幼儿教育却让社会对如何成名成家格外热衷。
2.教育方式的不当。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幼儿教育行为背离了教育规律,重结果轻过程。孩子在学校和家长的要求和监督下,总是要完成远远超出自己年龄阶段的教育任务,他们的童年与童真都被功利化的教育无情地剥夺了,不再对天上的飞鸟、水里的鱼儿感兴趣。
3.教育价值取向的歪曲。当前的幼儿教育,无论是何种性质的学校,赢利成为其主要目的之一。高收费、豪华型的幼儿园遍地开花,而家长为使孩子接受所谓“更好的教育”,不惜花高额费用将孩子送进办学条件更好的学校。
二、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提出的第一个儿童心理特点便是:“小孩子是好游戏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可以在游戏活动中享受到快乐,获得发展,幼儿也正是通过游戏,认识了我们生存的世界。在游戏活动中孩子学会了计数、逻辑、语言、表达、表演、空间想象、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等知识,如此,孩子的身心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1.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所有的游戏都是以生活中的原型来展开的,生活中的原型在孩子的游戏中总可以表现得非常美好。如开公共汽车的游戏中,使他们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品质。
2.游戏有利于幼兒智力的发展。游戏是幼儿运用智慧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孩子思维的积极活动,形成了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学前儿童正处在由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时刻,动作思维的特点需用具体的动作来进行思考,而游戏则充分地体现了“动作”这一特点。游戏能促进儿童创造性地发展,实际上也是借助于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具体活动来实现的,譬如搭积木、堆沙土等对于童的智力发展都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3.游戏有利于幼儿身体协调地发展。陈鹤琴先生早就指出,幼儿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保证幼儿的健康和身心的正常发育。游戏有具体实践性的特点,在运动类游戏中,譬如“老鹰捉小鸡”,幼儿通过一定量的运动,使身体各器官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有助于如肌肉、骨骼、关节等身体各部分得到有效的活动和锻炼,从而使身体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协调性得以发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所以游戏对于增强幼儿身体的抵抗力,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4.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幼儿的审美情趣是朦胧的、不确立的,在游戏中,幼儿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美好的事物。通过游戏,不但可以从色彩、形状、方位上培养幼儿的美感,而且使幼儿逐渐认识到社会中的美丑与善恶。
5.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形成。人际交往需要的形成与发展是人所特有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幼儿教育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促成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为今后的人格发展和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而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良好的伙伴关系为每个参与进来的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游戏中,富含着社会性教育因素,有分工协作,有人际交往,有相互尊重与谅解等,孩子们学到了他们作为社会人应该具有的一面,为他们将来自如地适应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应注意对游戏作出评价
作为幼儿教师,需要真正地认识到游戏的重要作用,有效地开发游戏的形式与内容。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作为教师不仅要开发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与内容,还要注意对游戏作出适当的评价。评价除了指对游戏结果的讲评外,更多的是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作出分析、研究,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以便于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关计划,最终促进孩子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要警惕那种以指挥者、主导者自居的思想,而是带着一颗童心以玩伴身份参加孩子们的游戏,尊重孩子在游戏中的自主权,和他们共享游戏中的快乐,同时应当改变游戏归游戏、上课归上课的落后现象。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着诸多的积极作用,它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对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让每一个孩子有幸福快乐的童年,使幼儿通过游戏,获得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摆在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唐莉莉.浅析幼儿教育中游戏的教育作用与价值[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2]郭力平,许冰灵,李琳.游戏对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1.
[3]翟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浅谈儿童教育游戏的意义论文 篇四
陶行知教育理论是将生活与教育进行有机结合,通过二者的相互影响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接受教育更好的生活。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是教育的载体,离开生活的教育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
陶行知眼中生活是教育的全部来源,也是教育最终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教育的内容需要与生活内容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教学问题,同时将生活现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入课堂教学当中。
陶行知认为社教师需要突破传统封闭的教室对教学的束缚与限制。让学生接触大自然,置身在生活环境之中快乐地进行学习。
陶行知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其教育论当中教学做合一占据着“核心”地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学游戏化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即教育,需要借助生活这一途径才能够传递教育的真正精髓,而生活也是教育作重要的资源库,二者之间相互联系。但现阶段在幼儿教学过程当中,部分教师完全秉承着“教材至上”的理论,以将教材内容原原本本地复述给幼儿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模式,因此造成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践生活相脱节,导致幼儿无法燃起对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在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指导下,幼儿教学游戏化需要教师将幼儿的实际生活融入教学内容当中并且一并编排成游戏,使得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完成学习。比如说在大班的识字组词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幼儿生活中找小伙伴玩的过程融入其中,编排成“找朋友”的游戏,即教师将写有太、阳、天、空、土、地等单字的字卡任意分发给幼儿,之后组织幼儿一人拿一张单字卡,在“找朋友”的背影音乐之下与另外一位小朋友手中的单字卡组成一个新的词组,假如音乐停止幼儿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并顺利组成新词组,就需要接受“惩罚”,如用手中的单字卡自行组成一个新词组并造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或是在全班面前比表演一个小节目等等。在识字游戏当中,教师将幼儿生活中找朋友的玩的内容与识字组词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一方面能够帮助幼儿通过该游戏学会认字组词,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幼儿通过游戏学会与他人相处,在游戏当中学会交朋友,进而培养幼儿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健康良好的心态,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2、教学环境生活化
由上文可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当中提出社会即学校的概念,也就是说在陶行知的眼中,生活教育需要报社会看做是学校,教师除了在现有的教室当中开展课堂教学,同样也需要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当中,鼓励幼儿能够置身于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快乐地完成学习,使之能够通过积累和调动生活经验更好的完成学习。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本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能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同时其极强的实践性也可以让每一位幼儿参与到教学当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为其创建一个生活化的学习环境。比如说为了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春姑娘”的故事,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园区内的或是周围的公园当中玩“寻找春姑娘”的游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花草树木等在春天中的具体形态、颜色等切实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魅力,进而激发幼儿对春天的认知与喜爱之情。将教学课堂放置在自然环境当中,不仅符合幼儿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性,同时也能够利用其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寻找春姑娘”的游戏,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展现,并且也能够使得幼儿在短时间内可以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学会联系生活实践,依靠自己同真实世界的联系与接触真正感知教学内容、感知生活。在该游戏当中,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一方面能够帮助幼儿更加全面透彻的“接触”和感知春天,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借助真实美丽的自然环境,告知幼儿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其能够从小养成绿色环保的意识。
3、教学方法生活化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得幼儿能够在“做中学”,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感悟与体验,并形成深刻记忆,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生活当中。特别是幼儿由于受到自身年龄限制,在学习过程当中往往会不自觉使用自己的直接生活经验,因此,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性格特点,通过加强游戏的实践性鼓励幼儿在实践中获取真知。比如说在数学《认识图形》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向幼儿发放若干由拼插玩具如积木等等组合而成的图形,之后要求幼儿此时只能通过眼睛对玩具进行观察,尝试说出由玩具拼插而成的图形特点,如一共有六个面,表面光滑平整等等;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将玩具进行拆分,此时教师需要将图形的名称、特征等知识传授给幼儿,并要求幼儿将拆分后的玩具自主进行拼装,将其还原变为原有图形形状。但在此过程当中考虑到部分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此时教师还需要充分鼓励幼儿发挥其联想能力与创造能力,在重新拼插组合玩具时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内容将其拼装成一个全新的图形。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玩具游戏,使得幼儿能够通过自行拼插组合玩具认识图形,甚至创造出全新的图形,不仅真正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完成知识的获取与深刻认识、记忆,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5.浅谈“数学史”的教育意义 篇五
摘要: 我认为,数学教学适当的加入数学史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无论中小学或大学增加了数学史的内容,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们应当主张数学课程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史”的学习要求,因此在中小学或大学的教学范围中设立了“数学史选讲”专题。关键词:数学史 数学教学
在数学几千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它的历史——数学史。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它不仅追溯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的演变、发展过程,而且还探索影响这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数学史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数学内容,而且涉及历史学、哲学、文化学、宗教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内容,是一门交叉性学科。
长期以来,数学教育与数学史密不可分。许多数学家都很关注数学史及其教育。例如,大数学家F·克莱茵——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的第一任主席,他曾经写过《19世纪数学史》;ICMI第二任主席美国数学教育家D·E史密斯曾经很关注中国和日本的数学史,他和我国著名数学史学家李俨先生在1910年就有交往;还有我国的数学教育家、数学史家钱宝琮先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率先为大学师生和中学教师开设“数学史” 教育课程。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数学史”更深的进入到数学教育中。“数学史”的介入为数学教学注入了青春活力,带来了勃勃生机,唤醒沉睡了千年的洋洋数学文化史,将其重新置于“火热的思考”之中。【1】 因此,我们的数学课程应适当的加入史学元素,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一、国际、国内对数学史的重视
1976年组成了一个国际性的“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研究组织,其为ICMI的下属组织,简称HPM(即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HPM除经常举行比较小型的区域研讨会之外,还与ICMI同步,每四年暑假举行一次大型国际研讨会。1998年,在法国马塞举行第10个ICMI研究项目的讨论会,名称是“数学教育中的历史(History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可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的数学研究者及教育者纷纷开始重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
受到国际影响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结合,并积极地参与、组织各种活动。2002年8月9日至12日,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了“第五届汉字文化圈及近邻地区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来自日本、美国、印度、加拿大、港台等地区的代表,并且在大会期间共提交了66篇相关论文。该会议是国际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学界关于东方数学研究的一个连续会议(该会议每三年举办一次)。此次会议由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主办,全国数学史学会、日本群马和算研究会、内蒙古师范大学、日本和算研究所联合协办,因此受到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关注。通过此次会议促进了我国与国际间的接触与交流。
更值得关注和祝贺的是“第一届全国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会议”将于2005年4月1日到4月4日在西北大学召开。计划通过这次会议促进以下事项并进一步增进与国际间的接触和资源的交流:①综合大学与师范院校的“数学史”课程及教材;②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使用及其关系;③不同层面对于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观点;④建立与国际数学史与数学教学学术团队(HPM)的联系,并筹备中国HPM学术团队;⑤设立面向大学、中学数学教师的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生班。【2】
不难看到“数学史”正把数学教育引向“数学文化”的轨道。为了弘扬数学灿烂的历史文化,促进数学教育的蓬勃发展,将数学史有机的融入到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之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我国数学史教育的现状
在近些年,我国中学数学史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从一份对首都师大附中高一年级共125名学生“关于对数学史的学习兴趣及了解”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数学史
知识了解的不多,仅有2人表示了解得较多,有38.4%的学生知道一点数学史知识,有34.4%的学生想了解数学史,另有25人对数学史不感兴趣。
【3】
从另一份对重庆市一中的高一年级100名学生关于数学科普知识的问卷的调查中更能清楚的了解到现在的中学生对数学史及其科普知识的了解是如此的贫乏。在调查结果中:①知道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的占62%,有32%的学生认为中国上海是主办城市;②知道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取得“1+2”成果的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的占80%;③知道获得中国最高科技奖500万元人民币的数学家是吴文俊的占54%,选(A)王元的占20%,选(B)苏步青的占22%;④知道国际数学界最高奖是菲尔兹奖的占57%,选(A)欧拉奖的占15%,选(B)诺贝尔奖的占4%,选(D)华罗庚奖的占24%;⑤没有一人知道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召开的准确时间 ;⑥100人中仅有2人知道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菲尔兹奖的两位年轻数学家所在的国家是法国和俄罗斯;⑦无一人知道我国政府在数理化等学科中设置的主要重大科技奖;⑧仅有2人知道1982年,美籍华裔邱成桐获得了世界最高数学奖菲尔兹奖。再有,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科书(试验本)第一至三册中共编入23篇阅读材料(例如,弧度制的由来、向量的三种类型、笛卡儿和费马、欧拉公式和正多面体的种类等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被教师忽略(或教师本身就不了解)。由于缺乏对数学史的教与学, 使得学了十多年数学的高中学生对演绎法的典范-------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毕达哥拉斯、中国的《九章算数》、秦九绍等等的了解几乎是零。甚至数学专业的本科生不知道“陈省身”是一位数学家。这严峻的现实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恢复高考的近30年来,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导致了大多数学生在数学史及数学科普知识方面了解甚少,使学生只关心考试的东西,对考试以外的知识漠不关心。
相反, 国外的做法却值得借鉴。就从加拿大B·C 省的高中数学教材第10, 11, 12 册(1987 年版)来说 ,它从埃及草纸文书到微积分的产生, 从毕达哥拉斯到牛顿及著名的数学专著等都作了详实的介绍。
【1】
[9]
日本也在数学教科书中适当安排了一些数学史知识,专门设置《数学基础》部分,使学生更有效地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数学问题如何被发现和最终如何被解决、数学和社会的发展如何相互影响等问题。
【3】
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中小学数学教师不放过大数学家的生卒纪念日和重大数学事件,给学生介绍数学家的辉煌业绩和对数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与国外数学教育相比,我国虽是数学历史最长的国家,数学传统最悠久的国家,数学教育开始最早的国家,世界上可媲美的也许只有古埃及和巴比伦,但我国的“数学史”教育相对国外比较落后。作为一名数学学者我内心感到震撼和愧疚。
三、“数学史”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数学史弥补了课程上的空白,丰富了中学数学教育的内容。
纵观几十年来的中学数学教材,涉及数学史的内容很少,也比较零碎。在过去很长的时期里,我们的中学数学教育已基本上形成了重知识的双基教学和能力培养,轻知识的素养教育和情感熏陶;重形式体系和逻辑推理,轻人文意义和算理算法的惯性,这也就造成了不少学生能求解千奇百怪的数学难题(仅仅是“习题”,而不是“问题”),而不了解最基本的道理,能记住种种解题的模式,却忘掉了数学的本和源,读完中小学的12年后,留给他们的数学仅仅是加减乘除,开方乘方而已。当问到陈省身是谁?有的学生反而问:“他是不是一个大款?还是一个歌星?黑客?”而有些学生对希腊的几何大师——欧几里得、数学之神——阿基米德;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数学巨星——希尔伯特;身残志坚的瑞士数学英雄——欧拉,甚至连我国古代的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刘徽等都不知道,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学数学教育的一大缺陷。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将弥补了数学课程上的空白,为学生构建一个了解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平台,也给学生提供了了解若干重要数学事件、数学人物和数学成果的机会。
2、数学史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数学在大多数学生眼中是一串串抽象的不可捉摸的逻辑理论,他们对数学感到很陌生,更感到乏味。可以说,数学是成绩提高的一个瓶颈。这其中关键原因在于他们对数学缺乏兴趣及对数学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对河南省新乡市的四个中学关于“高中生学习数学情况” 的调查中发现:“我不喜欢数学,但为了高考,我必须学好数学”的学生占被调查者的比例高达62.21%,而对数学“很感兴趣”的只有23.12%。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扩展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顺水推舟,以兴趣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数学史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可行的办法之一。
综上可看,若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数学史方面的内容,并指出要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6]
[5]为此我们进行了北院调查,在100名学习数学史的同学中他们对数学伟人的兴趣也许远大于数学知识本身,他们很喜欢听高斯的故事,但很少专心于高斯函数;他们能了解欧拉,但不能记住欧拉定理;他们知道很多牛顿的故事,但对有关牛顿在数学中的贡献可能知之甚少。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加入数学史知识,这样既能为教学增加新的元素,活跃课堂气氛,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又能激发学习兴趣。虽然这些内容初看与中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相去甚远,但它给学生留下的却是课本知识所难以直接给予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生平或者历史上数学进展中的曲折历程以及在教学中提供一些历史的真实问题,可以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体会他们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的道德情操,感受他们的治学态度,借鉴他们的思维方式。任何一门学科的前进和发展的道路都不是平坦的,数学发展史中的高潮及其成功的经验可以作为今后发展数学的借鉴,而低潮和失败的教训可以帮助我们今后少走一些弯路,历史上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可以给后人以启迪。
3、通过数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数学史上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还留下了数学家们奋斗拼搏的足迹。因此,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数学史中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还要让学生去学习数学家的高尚品格。克莱茵说的好“数学的情况如造型艺术,向先贤学习,不但有益,而且必要,„,保持一流大师的遗风,回到固有的生动,活泼的思考,回到自然。”这说明数学史的教育功能不能忽视。
现在的中学生最反感空洞的说教,没有生动的事实,没有详尽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其收效甚微,要给学生展现生动活泼的事实与资料,数学史常常是最有说服力的材料,让人信服。具体在教学中可以介绍某些数学思想、方法、定理、公式产生的背景和发现过程,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来源,从而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结合以数学家名字命名的定理、公式,介绍这些数学家的生平、数学成就和对数学的追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追求真理的良好科学品质。例如,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时,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利用“勾股方圆图”证明勾股定理的巧妙方法。其证题思路是:“按弦图,又可以勾股相亲为朱实二,倍之,为朱实四。以勾股只差自乘为中黄实,加差实,亦成弦实。”此段文字用数学式子表示为:2ab+(b-a)=c 即为a+b=c。(如图)这种证明方法让人感到独特与简洁,融几何和代数于一体,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古代我们的先人能想到这样的证明方法,不能不叫人叹
服。又例如,当向学生介绍集合知识时,我们可以向学生
介绍集合的创始人德国数学家康托尔为科学而疯的传奇故
事。通过介绍这些知识,培养了学生像数学家那样敬业献
身的科学精神。
只要恰当地运用好数学史,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励学生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使数学课程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4数学史知识具有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价值。
第一,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技能,数学史提供了解决类似问题的多种途径,不同算法和多种策略,促进学生形成思考多种解题方法并给予合理评价的能力;
第二,能让学生奠定深刻理解数学问题的基础和意识,数学史知识能使教学主题容易被学生接受,也能指明特定思想和程序产生的由来,为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做好了铺垫;
第三,有助于学生认识和建立丰富多样的数学联系,包括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及其应用之间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而这些联系承载着不同的时代,超越了不同的文化,也跨越了不同的领域;
第四,能够让学生明确数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数学与社会的作用是互动的,一方面,不同文化的规范和实践影响了数学,社会实践是数学发展的动力,生活实践是数学的真正源泉,另一方面,数学也影响了人们思考问题和改造世界的方式。
总而言之,数学史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上有它独特的魅力。它有助于学生培养严谨、朴实的科学态度和勤奋、自强的工作态度,逐步形成理智、自律的人格特征和宽容、谦恭的人文精神。
5学习数学史为德育教育提供了舞台
在《标准》的要求下,德育教育已经不是像以前那样主要是政治,语文,历史这些学科的事了,数学史内容的加入使数学教育有更强大的德育教育功能,我们从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首先,学习数学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行的中学教材讲的大都是外国的数学成就,对我国在数学史上的贡献提得很少, 其实中国数学有着光辉的传统,有刘徽,祖冲之,祖暅,杨辉,秦九韶,李冶,朱世杰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有中国剩余定理,祖暅公理,“割圆术”等具有世界影响的数学成就,对其中很多问题的研究也比国外早很多年.《标准》中“数学史选讲”专题3就是“中国古代数学瑰宝”,提到《九章算术》,“孙子定理”这些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然而,现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又不能只停留在感叹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上.从明代以后中国数学逐渐落后于西方,20世纪初,中国数学家踏上了学习并赶超西方先进数学的艰巨历程.《标准》中“数学史选讲”专题11—— “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也提到要介绍“现代中国
数学家奋发拼搏,赶超世界数学先进水平的光辉历程”.在新时代的要求下,除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不是体现在“以己之长,说人之短”上,在科学发现上全人类应该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我们要尊重外国的数学成就,虚心的学习,“洋为中用”.其次,学习数学史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任何一门科学的前进和发展的道路都不是平坦的,无理数的发现,非欧几何的创立,微积分的发现等等这些例子都说明了这一点.数学家们或是坚持真理,不畏权威,或是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很多人甚至付出毕生的努力.阿基米德在敌人破城而入危及生命的关头仍沉浸在数学研究之中,为的是“我不能留给后人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欧拉31岁右眼失明,晚年视力极差最终双目失明,但他仍以坚强的毅力继续研究,他的论文多而且长,以致在他去世之后的10年内,他的论文仍在科学院的院刊上持续发表.对那些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稍微繁琐的计算和稍微复杂的证明就打退堂鼓的学生来说,介绍这样一些大数学家在遭遇挫折时又是如何执著追求的故事,对于他们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会产生重要的作用.最后,学习数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数学是美的,无数数学家都为这种数学的美所折服.能欣赏美的事物是人的一个基本素质,数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美.很多著名的数学定理,原理都闪现着美学的光辉.例如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是初等数学中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个非常简洁而深刻的定理,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两千多年来,它激起了无数人对数学的兴趣,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印度国王,美国第20任总统等都给出过它的证明.1940年,美国数学家卢米斯在所著《毕达哥拉斯命题艺术》的第二版中收集了它的370种证明,充分展现了这个定理的无穷魅力.黄金分割同样十分优美和充满魅力,早在公元前6世纪它就为毕达哥拉斯学派所研究,近代以来人们又惊讶地发现,它与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同时,在感叹和欣赏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尺规作图的简单美,体积三角
公式的统一美,非欧几何的奇异美等时,可以形成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数学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得到了提高,这是德育教育一个新的突破口.6、恰当地加入“数学史”内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了兴趣就有可学习的动机。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学习的积极性愈高,潜能的发挥愈好,取得的效率也愈佳。与此相反,动机的强度愈低,效率也愈差。因此,学习效率是随着动机的增强而提高的。那是不是数学史的教学内容越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
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如图)。从耶基斯和多德森定律中受到重要的启示,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多对学习和保持都是不利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增加应该是适当的,科学的。没有时间象园丁那样去亲手栽花,不妨当个观赏者“走马观花”,尽管体验不会很深,但是那些颜色最鲜艳的、气味最芳香的、造型最优美的佼佼者,却能久久的留在记忆中。数学史只要发挥了它的作用就应点到为止。
【参考文献】
[1]孙蓓 数学与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研究[DB/OL].大团高级中学
[2]全国数学史学会 第一轮通知“第一届全国数学史与数学教学会议” 西北大学主办[Z]
[3]罗寿兰 中日高中数学课程比较研究[DB/OL].[4]恩格斯 自然辨证法[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A]第3卷,第462,491页
吕传汉 数学的学习方法[M].贵州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
[5]赵鸿涛 李华轩 高中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 04期
[7]
[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7]卢介景 数学史海揽胜[M].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9年
[8]章志光 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
6.浅谈学前教育的区角游戏 篇六
学前教育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幼儿园的自发性游戏越来越受重视。幼儿园的游戏也逐渐丰富起来,但由于幼儿园场地有限;老师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得有些区角形如虚设,幼儿园的游戏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在现在的幼儿园中,游戏是幼儿一天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在某些省级幼儿园中这些方面做的很好,但是毕竟这类的幼儿园为少数。对于普通的幼儿园来说,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一大难题。【关键词】:幼儿园 游戏 问题 措施
一、游戏被重视的起源
儿童心理学家大卫·埃尔凯德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一种方式”“缺乏游戏的儿童会错失学习机会”在竞争相当激烈的当下,每位家长和老师都为幼儿策划着未来,有些心急的家长在怀孕期间就已经给自己的宝宝写好了未来策划书。这导致了幼儿园是为了上小学做准备,童年是为未来冲刺。对于幼儿自己来说,他们只是一味的放下一样物件,拿起另一样物件。随后,一件件生活不能自理的事件付出水面,幼儿开始受到了重视。
在2011年《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中有这样的要求:“严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项活动中。”在这些条条框框之下,幼儿游戏开始铺天盖地的“发展”。
二、游戏的作用
很多人都很重视音乐,因为音乐本身是复杂而美丽的,游戏也是如此。儿童游戏对于儿童的认知,运动机能以及社交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作用,包含知觉,注意力,记忆,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能力,人际交往,创造力,逻辑运算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律能力,社交技能,性别角色,社交关系,冲突解决以及压力应对等方面。游戏可以为儿童的未来做好一定的准备。
三、游戏的形式
在幼儿园中普遍设有积木区,角色区,美工区,图书区等游戏区域幼儿园也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老师的声音很大,没有很好的以身作则,也没有对幼儿游戏进行相应合适的指导;幼儿园个区角的占地很小,造成混乱,各个区角之间容易相互影响,孩子的吵闹声也参差不齐…..(1)积木区
积木构建游戏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价值早已被学术界所认识,积木构建游戏是结构游戏的一种,是儿童是用各种积木材料和相关的辅助材料进行建构和构造的游戏。积木建构游戏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和经验,例如,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数量,测量,整体与部分,长度,高度,面积,体积,形状,对称,分类排序等。
然而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积木建构游戏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其主要原因是:在幼儿游戏时,教师很少参与其中,幼儿就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机会;教师尚未充分认识和理解积木建构游戏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难以将积木建构游戏与教学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
在这一反面的培养上,我非常钦佩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提倡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每位教师都应掌握全部的教具使用说明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学会观察儿童的行为,适时进行干预,帮助幼儿从教具中理解各种代名词,抓住每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2)角色区
幼儿在装扮角色的游戏中去想象另一个人,赋予另一种情感,这种感觉对幼儿来说,是很享受的。但在幼儿园里,角色区里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老师低估了幼儿的能力,为他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剧情,安排了顺序,甚至连台词都想好了,这一切导致幼儿变得呆板,总是游离在剧情之外,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发呆”。但是角色游戏也不能只交给幼儿,对于他们来说,还没有对这世界的现实认识。
我曾看到一位老师对幼儿游戏的参与:在幼儿进行医生与病人的装扮游戏中,这位老师也充当一名病人来看病,她对“医生”说:“医生,我牙疼,我该怎么办呢?”医生回答说:“好的,你先去挂个号吧。”“那我要挂什么科呢?”医生一脸茫然,那个年龄的幼儿并不知道医院有设什么科,“内科,外科,骨科,牙科,儿科….”这些对于他们来说还很陌生。然后另一个医生助理说:“去挂内科吧。”(因为牙齿在嘴巴里面)挂完号后,病人开始看医生,医生说:“打一针吧。”“要打哪里?手臂还是屁股?”医生晃晃神说:“手臂吧”医生拿起针筒给病人打针,病人尖叫起来,“打针都不要消毒吗?”医生瞪大了眼睛…
一个没有社会生活经验的孩子,无论是给他什么样的模拟性的游戏,他从中收获的也是寥寥无几。所以,老师的干预也是很重要的,但干预也要讲究技巧。上述的那位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要怎么做,而是给幼儿思考和选择的机会。这样既没有伤害幼儿的自尊心,而且有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3)图书区
在幼儿园的区角游戏中,受到冷落最多的就是图书区,虽然有许多玲琅满目的绘本,却没能能到小朋友的青睐。
我认为图书区应该有一位老师坐镇——给幼儿讲故事,因为听比看更容易接受。看,只有文字和图片;讲,有声调,情感,表情,将所有的形象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另外图书的选择要契合当前上课的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在上课时老师要适时地告诉大家图书区有相应的故事书,给孩子加以引导。
图书区的书也要适时进行更换,避免幼儿产生视觉、听觉的疲劳。当然,不仅是图书区,其它游戏区域的材料也要适时进行更换,避免幼儿不断重复某一行为,进行无意义的活动。
虽然在幼儿园的所有区角活动中,图书角与游戏这个概念相隔甚远,但幼儿园游戏与“玩”不能简单的划等号,图书角是幼儿角色游戏的准备。
四、总体措施
(1)对于区角的安排要恰到好处,如果将嘈杂的角色区与阅读区相邻,那么最终将打断儿童的阅读,终止游戏,甚至还会产生冲突。因此要将区角进行分类,比如,图书区要安排在安静的角落。每个区角都有各自的区域,最好用胶带,脚印等图案来限定区域,防止有区域争吵的现象。
(2)老师在宣布游戏时间开始时,最好一遍又一遍的强调要轻声细语的进行交流,避免打扰到其他的小朋友。每个人的自由都会被别人的自由所限制。幼儿园在这一方面要向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学习,制定规则:孩子可以在教室里自由说话,但是声音要很低,不能打扰别人,尤其不能打扰正在专心工作的同学,更不能打扰正在给别的孩子讲解教具的老师;孩子可以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但是要控制动作,保持安静。尊重规则是基本的要求,我们应该很清楚的告诉孩子这些规则。
(3)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幼儿园的资源越来越紧缺,在去年的政协委员两会上讨论了学前教育的窘况,提倡要加大力度培养具有一定艺术实践能力和广博文化素养的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训则需要经费,希望政府能够为学前教育投入多一点的资金,而不是仅仅采取的口头重视。
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慢慢适应社会环境,而我们要为他们创造环境,而不是打着为幼儿未来做准备的幌子去干涉他们。我们可以自己来主导我们的生活,幼儿亦可以,所以,不要把幼儿看做没有灵魂的玩偶,让幼儿在游戏中解放天性吧。参考文献:
7.浅谈儿童教育游戏的意义论文 篇七
运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式的接受学习,是当今我国许多中职学校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现象,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计算机的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便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严重制约了计算机教育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但计算机应用教育着重强调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必须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改变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教育游戏理念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游戏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及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改善。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概念诠释
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有机结合,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一些具有竞技性、目的性的游戏,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直观理解和深刻记忆,称之为教育游戏(Educational games)。他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主要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软件、音乐、视频游戏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实践。以科技化、数字化为依托,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来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自发的从内心产生对课程教学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破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育游戏新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在时代和科技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弊端逐渐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不能快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教育游戏理念的引进,有助于打破传统的低效率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提升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己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计算机知识,最大限度的开发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潜能,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1.2.1 调动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枯燥、单调、乏味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有时候会使学生自己降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及兴趣,最后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游戏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运用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来呈现计算机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激情及兴趣,让学生的在欢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
1.2.2 开发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潜能
教育游戏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运用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活动,让中职学生的手和大脑同时动起来,充分开发中职学生的大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让中职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及技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分开发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及技术的潜在能力。
1.2.3 有利于中职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感意识的形成
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指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新课改的要求。教育游戏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运用游戏活动、情景模拟等方法,使中职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公平的竞争思想意识等,不断的提高中职学生的情感意识,为中职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情感意识基础。
1.3 教育游戏理念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应用的措施
1.3.1 革新教学模式,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把结合时代特点和简单易于操作的游戏活动引入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激情。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和系统组成”这项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通过视频的方式再现,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和科技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图片、视频详细内容解答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掌握计算机的组成。随后,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抢答游戏的方式,通过提问“计算机常用的输出设备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在回答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1.3.2 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中职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对中职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及技术教学的基础上,要加强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中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性运用。比如在指导学生对“ppt文字及图画处理”这一项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性操作,可以通过指定一篇文章, 并对文章的字体、艺术字、图画等内容进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ppt操作。完成要求用时最短的学生为优胜者,对这些同学进行表扬。运用带有竞技性的游戏模式,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1.3.3 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评价
8.浅谈儿童教育游戏的意义论文 篇八
一、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应用中的现状考量
儿童民间游戏在我国已面临着失传的风险。由于近年来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每个家庭基本只有一个孩子,多数孩子没有游戏伙伴,更不会玩传统的群体儿童游戏。加之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家庭已经为孩子配备了电脑、平板等为孩子提供乐趣的新型设备,然而这一举措却大大减少了孩子与外界的交流。儿童民间游戏徘徊在失传的边界。
另外,许多家长和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儿童民间游戏对于孩子成长教育的重要性,就更不会有意识地让孩子多于同龄人接触,往往许多家长由于担心孩子摔倒、磕碰受了伤,反而不准许孩子做一些有益于智力开发的游戏。这就影响了儿童民间游戏的进一步衍生发展。然而,儿童民间游戏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民间游戏,孩童能够与同龄人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能够在同龄人的平等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身的骄傲、失落等感受,更易于孩子自身独特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其早期个性的建立。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儿童民间游戏对于培养孩子早期性格、增强孩子的创新能力、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并因此鼓励孩子去参加群体活动,进行游戏。同时,推动我国传统民间游戏的发展,为保存我国的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二、儿童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以及意义
1.儿童民间游戏有助于孩子身体的发展
幼儿期是孩子身体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而游戏、好动正是孩子的天性,民间游戏诸如丢沙包、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等,正是活动量较大的游戏,孩子在儿童民间游戏的玩耍中,既满足了孩童玩耍的天性,又得到了身体上的锻炼。而一些游戏,诸如丢沙包,有效地锻炼了孩子身体的灵活性和孩子的反应能力,收到了刺激身体和脑力快速发展的双重效果。而像老鹰捉小鸡这样的游戏,则增强了孩子的脚步力量,整个游戏中增强了孩子的肌肉力量,加强了孩子的体能,是对于幼儿教育重要价值体现。
2.儿童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民间游戏大部分是孩子们自己组织分组进行的游戏,从这一方面说,便锻炼了孩子们的组织领导能力。若采用分组进行比赛的模式进行游戏,更会促使每个孩子都发动脑筋想尽办法令自己所在的小组获胜,这有力地促进了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的游戏中,还带有民间歌谣,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游戏的这一特点编制一些基本科学常识小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基本的科学知识,开发了他们的智能。另外,民间游戏并不只局限于跑、跳活动上,还会有传统的手工制作等游戏,让孩子们向老奶奶学习剪纸,如此一来,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促进了孩子想象能力的跃进。
3.儿童民间游戏有助于孩子良好品质和人格的培养
大部分民间儿童游戏是孩童组群玩的游戏,往往一个游戏中至少包含四五个孩子,多达十几个。这么多同龄人之间相处,一定会产生一些争执,当孩子们产生矛盾时,教师应当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引导孩子自行先反思自己的不足,再宽容对待其他孩子的不足之处,彼此和睦共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培养出孩子感恩、宽以待人等良好品质。同时,分组进行的游戏更能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懂得“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4.儿童民间游戏有助于孩子文化认同感的培养
儿童民间游戏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儿童从很久以前继承下来的,儿童民间游戏中往往传承延续着我国传统的文化。像老鹰捉小鸡这个游戏,要告诉孩子们,当大敌即老鹰来临时,小鸡们的妈妈会挺身而出保护她的孩子,被母亲庇护在翼下的孩子们一定会感到无比安心。在这种游戏氛围的萦绕下,一定会使得某只小鸡感受到被保护的力量并对勇者感到崇拜,以此生出要长大成为一名勇敢的人的想法。孩子们会在特定的游戏中感受到游戏所带来的正能量和美,增强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养成。
总之,通过对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的论述,得到“儿童民间游戏对于教育幼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结论。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使得广大家长、教师和相关人员加强对于儿童民间游戏的保护,让孩子们在传统游戏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黄云.谈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运用民间游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9).
9.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篇九
一、当前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游戏和儿童从来都是不可分的,游戏就意味着童年,童年期就是游戏期。游戏是童年的生活,是儿童的存在方式。游戏精神就是童年精神,游戏精神就意味着自由、愉悦。在当前的幼儿教育现实中,游戏精神却很难真正渗透其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为:
(一)幼儿教师自由精神的缺失。幼儿与教师的想法与做法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反时,教师都会给予严厉地批评说教,这时幼儿只能屈服,只能投降,做教师允许的活动,让幼儿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空间比较小。
(二)幼儿的主体性发挥不够好。有些幼儿教师在组织游戏过程中,过分重视游戏材料和环境,幼儿的主体性被严重忽视,甚至被当作游戏道具,结果不但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限制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激发幼儿创造力的氛围不浓。幼儿园各种制度严苛且缺乏人情味,无论是幼儿园的组织管理还是教师的教学,都处于严格的制度范围内,不得越界,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的想象空间。同时由于缺乏有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教育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勇于提出不同意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的环境缺失,抑制了幼儿对人、对事物的想象力。造成上述情况,有教育体制、幼教素质、教育资源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重点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客观方面。主要是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短期利益越来越被重视,短期结果成为重要的指标;幼儿的竞争和比较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各种等级考核过早地在学前教育普及;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在城镇和重点中小学,客观上直接造成升学压力。主观方面。首先,中国古代文化呈现的是一种“以成人为中心”的儿童观,它体现出显著的“目的性”和“功能性”。具体说,就是整个社会对于儿童的关注,不但是以成人的立场和眼光来界定,而且还以“成年”为目标,为儿童做种种人生的预设和规划,以免孩子们纵情玩乐,虚度人生。这一儿童观反映出来的社会意识就是:童年是没有独立意义的,儿童是成年的预备阶段。孩子现在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成人”作准备。在这样的社会意识下,儿童好吃、好玩、好动的天性只能处于受压抑和被控制的状态,至于游戏、玩乐更是被视为玩物丧志、不学无术之举。其次,独生子女的身份使得现在的孩子成为家庭未来的唯一继承者和被期望者。孩子从一出生就背负着家庭发展壮大的重任,家庭给予孩子的期望成为孩子成长的压力。加上应试教育体制使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往往过早地给孩子灌输知识层面的内容,部分幼教工作者对幼儿教育理念的有限理解也直接助长了这种行为。
二、“游戏精神”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将游戏精神渗透到幼儿教育理念中。应把幼儿游戏理念放在幼儿教育的重要位置,引导幼儿教师正确认识“幼儿园游戏”的内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游戏是幼儿的生存方式,也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教育性游戏。要改变教师导演游戏的顽固习惯,改变儿童被动游戏的局面,使幼儿园的游戏达到愉悦性与教育性的高度统一,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教师口头重视而行动轻视游戏的现状。
(二)将游戏精神渗透到幼儿教育内容中。现在的幼儿生活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游戏应贴近变化的世界,引导幼儿更多地关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体现游戏精神的时代性。同时,由于孩子们虽然生活在同一时代,但因为其年龄小、阅历浅,更多熟悉的是身边的事与人,所以游戏内容要把地域文化融入游戏内容之中,积极吸纳、科学选择地方文化。
(三)将游戏精神渗透到幼儿教育组织中。游戏组织形式与活动形式是操作层面对新颖游戏理论的再现,在实践中可以尝试合作游戏的开发,相同年龄班的幼儿打破班级的空间约束,在平行班活动室内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游戏方式。这样做不但小朋友认识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增加了交往的频率与范围,而且增加了自由度,拓展了游戏空间,培养了自主性和责任心。同时也可以开发多年龄段交往游戏,全体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由选择游戏的机会,这样做能为孩子构建更为立体的交往空间,他们能多层面体验人际关系,多层面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形成相应的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意识。
10.浅谈游戏性幼儿舞蹈教育 篇十
浅谈游戏性幼儿舞蹈教育文/陈 洁
摘 要:以幼儿舞蹈教育为出发点,明确幼儿舞蹈的作用,从幼儿的天性和年龄特点出发,探讨了如何在幼儿园舞蹈教育中充分发挥舞蹈教育的游戏性,使幼儿在舞蹈游戏活动中体验快乐、发挥想象、尝试创新。
关键词:幼儿舞蹈;素质教育;幼儿教育;游戏性
兴趣要从幼儿抓起,在舞蹈艺术的园圃中,幼儿舞蹈堪称是一朵娇嫩可爱、自然成趣的小花。幼儿是人生最美的时期,性格活泼,好奇,好模仿,并且有强烈的兴趣。从我自身的教育实践与日常生活中和幼儿频繁接触中得出一个结论:幼儿的天性是游戏,忽视了这一点只去抓素质教育实际上也就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幼儿的天性,游戏天性与舞蹈教育相互协调的重要性在儿童舞蹈的教学和表演中体现突出。幼儿舞蹈的课程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参与,使之与教材所反映的“语境”产生情感共鸣,那么,舞蹈技能的训练和趣味性就会处于和谐统一的境界,将干巴巴地传授知识转变为生动有趣、形象化的愉快教学,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一、幼儿舞蹈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舞蹈非常符合幼儿好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幼儿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幼儿会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我不单一满足教会幼儿一个动作、一段组合,而是给幼儿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命题,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结果每个幼儿都说出了对雪花不同的感受,它能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训练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幼儿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2.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幼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式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久而久之,幼儿就会自觉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幼儿舞蹈还能培养幼儿活泼的个性和毅力,因为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全家亲人的宠爱,在公共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的表现,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及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通过参加排练,幼儿改变了内向、胆小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幼儿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努力才能完成,就需要幼儿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因此,有些较弱的幼儿经过刻苦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3.有利于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情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了幼儿的骨骼成长,增强了幼儿的消化机能,增进了食欲,提高了身体素质,在我所教过的幼儿中,有一些幼儿原来曾有“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能被更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幼儿,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
4.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感觉
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幼儿提供和构筑了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空间,使幼儿习惯于热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认识真善美,从而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在强调有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发挥幼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外形与内质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
二、发挥幼儿舞蹈教育的游戏性
1.幼儿舞蹈教育应与游戏同行
幼儿舞蹈是幼儿为自己而舞蹈的,一切都发自天然,没有丝毫的造作和扭捏,一切都是为了娱乐自己和娱乐伙伴,每一个幼儿都有好乐的天性,在玩中学、乐中学,学的东西特别容易接受。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了这样的过程,才能达到“不亦乐乎”的目的,把学习的结果视为唯一,“学而时习”的过程变得索然无趣,甚至变得痛苦不堪。据说,古希腊时,柏拉图的学员,主要是为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而创立的。东西哲人在这点上竟然是如此不谋而合地把学习看作是件快乐的事,与游戏合二为一的事。可以说,初始意义上的教育是与游戏密切相关的,这应该是教育的本来面目。社会的发展,人们附加在教育上理性的东西太多,渐渐的,教育变了味,成了工具,成了手段。幼儿舞蹈教育这样的本身具有游戏性特征的艺术教育也基本与游戏没有缘分了。教育,尤其是舞蹈教育,本身就比所谓的主学科更具有游戏性,教育中多一点玩乐,多一点游戏,教育就可以换上一张可爱、可亲的面容了。
2.幼儿舞蹈教育与游戏相融的多种功效
幼儿游戏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的,伴随着紧张和愉快,有别于日常生活,它只是对生活的一种模仿,目的就在游戏本身,不在游戏之外。
幼儿舞蹈教育在结合游戏进行教育时,应作出更多的探索和尝试。舞蹈教育是在于提高幼儿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包括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以满足人对美的高层次的追求。通过舞蹈训练达到强身健体,美化身段的目的,从而提高人的自我欣赏能力和自信心。
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音乐和舞蹈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自豪感,使幼儿在教育中得到健美挺拔的肢体、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气质、端庄的仪表。例如,每次有舞蹈班新班开课,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些幼儿兴高采烈地来,因为他们喜欢舞蹈,有些幼儿是哭哭啼啼的,因为他们胆怯,对舞蹈没有丝毫的认识,是被父母勉强带过来的。但是不管怎样,我想办法让每一个幼儿都盼望来上舞蹈课。在课堂中,我利用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游戏进行教学,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小兔比赛、老鹰抓小鸡、小树长大了等,幼儿兴致勃勃,很乐意接受。另外,我还会采用一些竞争的办法,分成小组按规定的音乐节奏从一个方位到另一个方位,看哪组幼儿完成得又快又好,幼儿非常有团队意识,会主动帮助那些动作或音乐节奏不准确的幼儿,他们愿意以他们自己喜欢的形式学习舞蹈,体验舞蹈的乐趣。
总之,舞蹈是一门艺术,它不仅是舞蹈专业工作者的事业和追求,也是舞蹈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的根本立足点。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在于提高专业教育的水平,也在于提高幼儿素质教育。要使艺术教育回归幼儿生活,就要将艺术教育与幼儿特有的、热爱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让艺术教育以游戏的方式存在,既体现了对幼儿权利的尊重,有发挥了艺术教育最大的发展效益。艺术与游戏,在幼儿生命初期,本来就是一体的,游戏愉悦与审美愉悦,有着极大的相似,因此用游戏的方式来设计、组织艺术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和成长,发挥创造的潜力,是当前舞蹈教育的一个重要走向,我们要很好地持续这个良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朱畅。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律动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07)。
[2]刘燕敏。孩子的权利[J].基础教育,(11)。
[3]陈平。德国幼儿园的玩耍的权利[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5)。
[4]李琪。幼儿园单纯点[J].中国企业家,2011(13)。
作者简介:陈洁,工作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幼儿园。
11.浅谈儿童教育游戏的意义论文 篇十一
初中体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健身体、锻炼自身的各项机能,更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初中体育是至关重要的。针对现在体育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创新的现实,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更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适当的锻炼,让学生从高度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从而达到提高身体机能的目的。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游戏的娱乐性是吸引学生的根本原因。学生由于自身的本能冲动,投身到体育游戏中去,得到情绪上的满足感,在心灵上和身体上得到美妙的感受。体育游戏中快乐,也激发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和技能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他们愿意参加甚至期待更多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所以,教师应该在体育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的基本技能,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发现自身的学习需要,从而主动要求学习。教师可以在和学生一起游戏的时候,用适当的运动技术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篮球教学中的“运两个球接力赛”“运球捅球”“运球拍击人”“运球抱团”等游戏中,当学生发现老师用不同或更加流畅的动作可以得到更好的游戏结果时,心里的求知欲便会驱使他急切的想要学习该技能动作。此时,教师即使采取传统直接的传授式教学,也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对于初中生来说,繁重的课业学习会让身心长期处于疲惫的状态,以往相对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不能完全使学生紧张的压力得到缓解,使初中生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紧张,甚至是产生厌学现象等等。而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在舒缓学生紧张学习气氛的同时,获得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内心压力得到释放,更重要的是通过此体育活动使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获得自信。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无论是怎样的体育教学模式,都具备协作团结的特点,在进行游戏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的个体无法完成一些相对复杂的游戏,这就需要分小组合作完成。而为了增强体育游戏的竞争性和趣味性,教师往往会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这就为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互动合作的机会,为了使整个团队小组获得胜利,学生就会形成自觉的能动性,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成绩将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最终成绩,因此就会相互协同、互相帮助。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甚至一个细微的动作也能化解同学之间的小矛盾,培养他们以大局为重的精神,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的道德都是一个包括有许多规则的系统,而一切道德的实质就在于个人学会去遵守这些规则”。存在于生活之中,无处不在的规则约束了人们的行为,换来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学生的规则意识,也可以借由体育课堂中的体育游戏达到教育。规则不仅仅贯穿于体育运动始终,也是游戏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从游戏中学习遵守“游戏规则”,对参与者在现实社会中塑造遵循社会规则的品质是有益的。游戏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人与人互动的过程,也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大家都是“共同的一部分”的感觉,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借由扮演不同角色来分担某种重要的事项。一起进行体育游戏时,同伴之间建立感情的过程,是一种没有压力的社会交往形式,游戏过程中的沟通和合作也更加纯粹和容易实现。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享受体育游戏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获得知识,加强对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中学生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无论是身体的发育成长还是心理的健康发展都十分重要。一方面,中学生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使智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不容小觑。初中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和发展,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有助于学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上,其次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再次可以增进学生的团队意识。繁重的课业负担,让中学生失去了很多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和释放压力的机会,而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可让学生的身心获得发展,获得全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启耀. 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09(12).
[2] 苏树斌. 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1).
[3] 王笑一. 论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J]. 体育世界,2008(3).
12.浅谈儿童教育游戏的意义论文 篇十二
一、游戏前, 教师是游戏的设计者。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好模仿, 通过参观成人劳动, 总想在游戏中得到体验。
二、游戏中, 教师是游戏的参与者。
游戏中, 教师根据游戏的需要, 扮演其中一个角色, 以丰富游戏的内容, 减轻游戏的难度。
那么, 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研究角色游戏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下面我就来简单的谈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选择提升材料, 注重游戏环境, 创设自主发展氛围。
角色游戏的材料来源很丰富, 它可以来于幼儿节假日及其他时间里, 可以是随父母、长辈、亲朋好友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看到的、经验到的实际事例。例如:节假日期间, 幼儿都去了商场、超市, 看到了一些商家的促销活动。角色游戏的材料来于幼儿生活, 应高于幼儿生活。我们应该对游戏的材料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 然后把它修改成角色游戏材料, 并且明确每则角色游戏的教育目的。给幼儿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 除了在物质环境上满足幼儿的需要, 在精神上我们更应该相信孩子, 了解孩子, 使其充分感受到被同伴接纳、喜欢的快乐, 建立自信心。
激发游戏兴趣, 给予积极指导, 提高角色游戏质量。
兴趣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动力、组织、创造、强化的功能, 对提高幼儿自主性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培养良好品行, 给予积极评价, 保证幼儿游戏自主权。
幼儿来自各个家庭, 他们的基础、层次、个性、品德习惯等都不同, 因此, 我们可在角色游戏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扮演着榜样的角色, 反复地模仿和体验, 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使幼儿愉快、自觉地克服自己的缺点, 促进他们良好的行为品质、意志性格等的形成。
那么, 目前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存在的问题
1、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大多停留在角色的简单分配和一些材料的机械操作等一些表面现象上。
2、游戏的材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创新素质的发展。
3、教师的指导缺乏启发性。
4、教师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创新性行为。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1、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还缺乏创新意识。
2、游戏的材料多是成品材料, 缺少半成品材料, 缺少让幼儿创新的余地。
3、教师对幼儿的创新意识缺乏足够的认识。
针对于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 我们该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活动呢?
一、要充分认识到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角色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之一, 它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这也正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所在。幼儿要充分地发挥想象力, 开动脑筋, 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并为达到游戏的目的, 不断地、独立地解决与克服遇到的种种障碍。这样, 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正确引导、周密计划
领导创造性游戏要比有组织的游戏麻烦些, 但是只要制定好游戏计划、周密地考虑好玩具的提供、角色和场地的分配等, 并相信和尊重幼儿,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在不束缚他们意愿的基础上给于一定的纪律约束肯定能做好这项工作的。
三、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加强随机教育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以外的情况, 影响游戏顺利进行和效果, 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有效地进行随机教育, 引导游戏继续开展下去。一般运用到下面几种情况下: (一) 当游戏内容贫乏时, 需要老师画龙点睛地启发、诱导, 使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地活动。 (二) 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 老师要及时调节, 使游戏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 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 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 深化游戏主题, 提高幼儿对做游戏的积极性。 (四) 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 教师要根据游戏过程不断的创新游戏情节, 提高幼儿积极性。
摘要: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 也是幼儿期普遍出现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游戏中, 幼儿以愉快的心情, 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 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 它能满足幼儿向往、想象模仿和实践的心理需要。其具有群体性, 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 幼儿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 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 从中学会共处, 学会合作。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教育,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研究》 (2001年第3期) 中《如何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一文;[1]《学前教育研究》 (2001年第3期) 中《如何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一文;
[2]《幼儿教育学教程》中《幼儿园角色游戏与指导》一文;[2]《幼儿教育学教程》中《幼儿园角色游戏与指导》一文;
13.【二园】浅谈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 篇十三
单位:龙山县第一幼儿园
姓名:姜琪琦 联系方式:***
【摘要】 幼儿思维活跃,将游戏渗透于幼儿音乐教育中,加强了他们的品德教育,更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进行大胆的表演与创造,使得幼儿只要听见音乐,就会欢欣鼓舞,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
【关键字】 音乐教育 游戏化 幼儿
一、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程式化,欠缺灵活性
在长沙某公办幼儿园中班,一名老师开展音乐活动《狮子王》,开始部分含举动入室练声、复习等内容,基本部分是学习新内容,占课堂内容一大半,结束部分以动作性的活动,如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内容结教束,一堂课下来灵活性不足。这并不适合幼儿园,更不适合音乐教育,他们的教学活动是由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大块组成,强调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又比如在益阳某民办幼儿园耳熟能详的《娃哈哈》音乐课,由浅入深的编排很有科学性。但是,在这个班级情况很特殊,每个幼儿园的班级里面总会有来自各大城市的,同样还有农村的,这样的差异很可能使得他们从小接触的环境,生活的模式都会不一样,如果一站式进行,不随机应变、因材施教、灵活处理就会使教学脱离部分幼儿的现有生活,少了共鸣,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够理想。
(二)教科书式传授,轻能力培养 在益阳某民办幼儿园蒙氏班大班,教师开展音乐活动《小鸟小鸟》时,教师出现了逐句教唱的现象,这样一来其结果是幼儿只会唱教师教过的歌,接着,老师开始示范,边唱边跳,没有给幼儿自主表现音乐的机会,这样一来,又会出现只会跳老师教过的舞。30分钟时间下来,大多时间都是在歌唱,拿着教材大量的教唱,只满足于教会幼儿这首歌曲,却忘记了将快乐与审美进行统一,幼儿的音乐能力无法得到高效的提高。
二、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意义
(一)对音乐素质能力有促进作用
一日生活都是以游戏为主,更何况音乐教育本就是有创造性的教学,更需将将音乐教育游戏化,让其主动愿意去感受美的熏陶,萌发感受美的情趣,更能享受音乐、表现音乐。
(二)增强创造力与表现力
音乐教育游戏化能够让幼儿自主发现和关注音乐,不是被动而单一的教学会让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加深,树立起自信心,日渐浓厚的喜爱会演变成行动
(三)促进幼儿发展社会性
中班《找朋友》这一音乐活动,课堂氛围自由,老师很好的把握的教与学的度,没有过分指导,幼儿们在歌唱中相互玩耍,也学会了交朋友的礼仪。
三、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策略
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幼儿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该年龄段幼儿 的音乐,然后将音乐教育游戏化,还应该为幼儿营造良好音乐教学氛围,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把控教与学的度,避免过多插手指导。教学中,还必须把音乐同幼儿的日常,工作融为一体,我们教师还要尊重孩子们的音乐世界。
(一)寓学习于游戏玩耍之中
这就需要老师在选择活动教材时,考虑到教材的趣味性,让幼儿在学习当中能够体验到“玩耍”的感受,这样就能够使幼儿自主发现音乐并感知音乐继而能够让他们表现音乐,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这样一来,对于幼儿参加音乐活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游戏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是幼儿园教育重要的一部分,而音乐教育则可以利用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来将音乐教育游戏化,充分利用角色形象,构建充满童趣的情景,特别是在年龄偏小的幼儿身上更能体现。比如,小班音乐活动《两只小鸟》,教师创设了小鸟休息的地方大树、小鸟躲避大风的房子等,这样的游戏环境,让幼儿从一开始就置身于音乐作品当中,在优美的环境当中被感染,激发了快乐的情绪,接下来的活动就是“玩耍”和 “ 表演”了,在不知不觉当中实现美的熏陶,起到了烘托氛围,陶冶感情的作用。
(三)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当然,一堂好的活动,拥有了趣味性的教材和优美的游戏环境尚远远不够,还需调动起来幼儿的学习兴趣,有了这份“兴趣”,教师 便能轻松引导幼儿开启音乐大门,走进音乐世界。比如,大班音乐活动《胖厨师与小老鼠》,教师运用表演性游戏的游戏形式;小班音乐游戏《碰一碰》,教师运用辨音的小型游戏;大班音乐活动《天空树下的快乐》,教师运用竞赛性游戏的游戏形式;小班音乐活动《丁丁和当当》,教师运用情节性游戏的游戏形式,各种各样的游戏形式都能够很好的调动幼儿情绪,还比如运用猜谜、辨音、打击等小型游戏等等也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兴趣,使得教育意义更加深刻。
(四)精心设计游戏环节
一堂音乐课中有丰富多彩的游戏,幼儿更能接受。比如,益阳市某民办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木偶记》,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这首乐曲,这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老师将游戏渗透于幼儿音乐教育中,以音乐的生动形象性陶冶幼儿内心,老师原创的蓝精灵和小木偶玩游戏的游戏让幼儿沉浸在快乐中,神秘的蓝精灵与小木偶的故事氛围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专注于音乐的改变,也专注于自己角色的改变,达到了教学目标。再比如,大班《机器人时代》,通过模仿小朋友喜爱的机器人和白胡子老爷爷,再通过命令和执行命令的游戏,在友好的情境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堂活动不单单是学习,而是自发的大胆想象与表现,发展了幼儿想象力,让幼儿真正成为了音乐教育游戏化的主人。
(五)尊重幼儿自发的音乐游戏活动
我们要以尊重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朋友们的音乐世界,他们会表现初各种各样的音乐认知,他们自发的音乐游戏活动对于他们自己 来说,有着非常强烈的情感,为此兴趣也相对更加浓厚,所以,教师要灵活把握幼儿想要唱歌、跳舞的情绪,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顺着幼儿自然产生的音乐反应,来开展游戏活动,比如,看到电视里的巧虎的换衣时装世界,在进区域时,在表演区域的幼儿根据音乐伴奏开始自发地进行换衣show,教师把握时机,进行一堂即兴的教学,出示各种衣着道具,和幼儿一起参与表演,进行示范,音乐教育游戏化即能达成,我们还需不断发现孩子喜欢的,各种各样的游戏化方法来开展音乐活动。
四、结语
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可以让幼儿在一堂音乐教学活动中,真正得到艺术的享受,感受艺术的魅力,自觉自愿的去感受和感知音乐。实质上,音乐教育游戏化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幼儿快乐,我们要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游戏化教学中,快乐的学习。
参考文献:
14.浅谈儿童教育游戏的意义论文 篇十四
【摘要】舞蹈考级作为儿童舞蹈学习的检验载体和成果展示,为儿童的舞蹈兴趣发展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创设了相对公平、客观与直观的学习和监督体制保障。本文认为,儿童舞蹈考级对少数民族聚居且具有歌舞传统的西藏儿童舞蹈艺术,具有教学规范性、舞蹈艺术教育普及、文化多元传播与提升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舞蹈考级 西藏儿童舞蹈 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95-02
“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与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少儿舞蹈普及教育”[1]。西藏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少数民族歌舞的习俗和传统,舞蹈考级在西藏地区儿童舞蹈艺术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挖掘该地区的民族舞蹈艺术,也可以推动不同舞种之间的相互融合,更能推动民族文化的融合。
1.舞蹈考级对西藏儿童成长的帮助
舞蹈考级自身的规范性和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性,有效地推动了西藏儿童舞蹈学习的开放性,使他们在原有的民族传统舞蹈基础上学习更多的舞种与艺术。
1.1传播中华民族多元文化
由于国内有多家舞蹈考级资格单位,且其考核的舞蹈种类都有侧重,西藏儿童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可接受到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专项教育和熏陶。首先,学习其他民族的舞蹈艺术及其文化。当前考级的舞种有中华民族舞、民间舞、芭蕾舞、爵士舞与其他体育舞蹈等,西藏儿童在这些舞蹈动作、技术技能和文化内涵的学习中,会接受其原创民族文化与艺术的教育,如藏族儿童学习彝族民间舞,会受到彝族舞蹈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教育等。其次,传播本民族的舞蹈艺术及其文化。在西藏儿童的学习和考级展示中,除了表现其学习的舞种基本技能和要求外,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耳濡目染的本民族的舞蹈元素(如藏族舞蹈元素),达成对其本民族文化和信仰的传播。
1.2引导西藏儿童愉悦中学习舞蹈
舞蹈考级中其级别设置与应用,直接为西藏儿童制定了学习计划、进步计划、短期奋斗目标和长远的奋斗目标,甚至舞蹈学习的理想等。其对西藏儿童舞蹈学习的快乐引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升级进步的快乐引导。每个级别层次的阶段学习与每次考试的成功晋级,都会用直观且努力可以获得的考官肯定与级别证书,由此不仅保护了西藏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更激励了他们继续进取的精神与支持他们快乐地坚持。二是,舞蹈美与个人素养提升的精神愉悦引导。儿童在舞蹈学习和考级的目标引导下,个人的身心将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尤其是身体机能优化所带来的精神享受,以及个人体型的不断健美,会让他们在与其他同龄人、周围的亲戚朋友的比较中,发现和树立较好的身材美感,推动他们为了进一步提升个人形体美而继续快乐地学习。
2.舞蹈考级对西藏儿童舞蹈艺术的教学意义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天地,也是艺术启蒙的摇篮。”[2]学校舞蹈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教育教学一起形成了素质教育的合力。
2.1舞蹈资源考核性普及
所谓舞蹈资源,是指以各种舞种为载体的舞蹈技术技能、舞蹈理论知识、舞蹈艺术研究与相关的音乐和服装等元素。在不同的舞种考级中,其考核标准的不同直接推动着舞蹈资源的强制性和自觉性普及。首先,标准统一的强制性资源普及。为了达成考级和升级的目标,无论是校外的培训机构和学校的专门教育教学,都会严格按照考级的要求去教学。这些资源会按照不同级别的标准,既有单项技能动作的强制教学与高标准掌握,也有系统技能动作的熟练掌握;既有既定舞蹈剧目的学习与表演,也有其他即兴的创作要求。通过这种强制性意味的普及,不仅强化儿童的考级意识、学习意识与努力意识,更让儿童们把这些作为自己理想和成长必备的素质内化,对他们未来的舞蹈发展、艺术修养、兴趣发展和个人高雅志趣的培养奠定扎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其次,个人追求的自主性资源普及。舞蹈作为一种充满灵性的行为艺术,西藏儿童舞蹈的学习既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引导,也需要儿童自己对其充满天赋性的喜爱,并且把其树立为自己发展的某种理想,甚至是长远的人生理想等。除了他们接受培训机构和学校老师的系统教育教学外,他们还运用家庭的有利条件以及学校的相关条件,开展自主的学习和练习,如对学习技能的巩固练习、对其他兴趣舞蹈种类的模仿性学习等,使自己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得以增长,最终实现舞蹈资源的自主性普及。
2.2提升西藏儿童艺术素质
舞蹈作为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艺术,不仅舞蹈种类多、舞蹈道具多、舞蹈服装要求多与舞蹈音乐类型多,其蕴含的艺术素质也非常丰富,对西藏儿童而言,舞蹈考级能从两个方面提升他们的艺术素质:一是,提升儿童的舞蹈艺术素质。是指舞蹈艺术内的造型艺术、姿态艺术、表情神态艺术、团队协作艺术与气息控制艺术等,随着西藏儿童舞蹈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他们的艺术素养会越来越高,且逐渐内化为他们的个性,被以更多样性的个性特色表现出来。特别是随着儿童年龄、学识和舞蹈技能的提升,他们会逐渐地以更多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表现出来,使自己的舞蹈和个人形象更加美观。二是,提升儿童的舞蹈关联性艺术素质。是指与舞蹈密切相关的其他艺术,如音乐艺术、服装艺术、道具艺术、色彩艺术、化妆艺术、灯光艺术与舞美艺术等,这些对儿童的舞蹈起到了必不可少的辅助性作用,且会对他们的舞蹈艺术效果起到助长的作用,彼此之间相得益彰,锦上添花。这些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能有效地培养儿童舞蹈训练和表演的适应性,包括对场地、音响、舞蹈氛围和其他方面等的适应。
3.结语
舞蹈考级作为一种具有硬性规定,且儿童自愿参与的考核形式,其运用共性的标准激发西藏儿童学习舞蹈艺术的兴趣和舞蹈潜能,引导更多儿童在积极的参加学习的基础上,主动地学习更多的舞种及其文化,为文化融合和发展、民族融合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虹.对少儿舞蹈教育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3):115-118
15.浅谈儿童新媒体游戏的现状与发展 篇十五
关键词:儿童新媒体游戏,移动新媒体,儿童体感游戏
相对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是指新的数字技术应用于信息传播媒体中而产生的新的媒体形态。随着新媒体产品的普及, 手机、平板电脑、体感游戏机等正在充斥着大众的生活。在家长用户的影响下, 儿童已逐渐认识并接触这些新媒体产品, 家长对儿童使用新媒体进行游戏的态度也从全盘否定逐步转向了良性引导, 尤其是对于学龄前儿童。
一、移动新媒体游戏的发展现状
新媒体发展的主要特性与趋势之一是终端的移动性, 移动新媒体作为新媒体的重要分支, 主要是指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形态, 2013年中国的移动新媒体用户已超过8亿。基于移动终端系统而开发出的移动应用软件称为APP (application的缩写) 。APP通常由用户从系统对应的应用商店中自行下载安装使用, 包括游戏、社交、教育、影音等多种类别, 其中游戏类APP所占份额为最高。
(一) 最受欢迎的移动新媒体游戏类别
根据软件游戏猎手2012年的数据监测, 截至2012年8月, 苹果App Store每月新增的应用类别中游戏类排在首位;根据移动应用数据统计分析平台Flurry在2012年9月发布的数据: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用户所使用的应用类别里, 游戏类均排在首位, 分别占比39%和67%。结合上述数据可以发现, 游戏是App Store应用中用户的热选类别, 同时又是增加速度最快、下载关注度最高、各种移动智能终端中使用率名列前茅的应用类别。
m Game Tracker在2013年底的数据分析:在Android和i OS所有游戏APP中, 最受关注的是休闲益智类游戏。根据笔者对典型儿童用户的访谈, 在所有的休闲益智类游戏中, “水果忍者”“植物大战僵尸”“顽皮小鳄鱼洗澡”等用户分布在包括学龄前儿童在内的各个年龄段。除此之外, 有一些团队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发了早教启蒙类和益智类APP, 如铁皮人、宝宝巴士和新东方的系列APP。根据笔者的调研, 幼儿园儿童多次表示玩过宝宝巴士的游戏, 可见宝宝巴士系列游戏获得了大量儿童用户和家长用户的青睐, 值得作为后续研究的代表案例。
(二) 基于MAR的移动新媒体游戏
AR即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VR) 的重要分支, 指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与实景实镜进行叠加, 实现对现实的扩充与增强。针对移动智能终端的增强现实技术称为移动增强现实MAR, MAR在游戏中的应用增强了虚拟游戏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结合, 加强了用户的游戏互动感和沉浸感, 使游戏更加智能化和真实化。目前的增强现实游戏APP主要有模拟恐龙/怪兽、实景塔防、实景射击/飞行等类型, 但由于主题、内容、操作难度以及界面广告弹窗等原因, 均不适合儿童使用。随着儿童对学习与游戏方式逐渐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 App Store中已经有部分和实物书相结合使用的增强现实APP案例, 如APP“孩子的科学”是利用增强现实技术, 通过APP配合同名科普读物而进行互动。但该APP虽然在技术上实现了虚实互动, 但设计元素和互动方式比较单一, 从根本上去分析它并不属于游戏。可见目前针对于儿童的增强现实游戏APP相对匮乏。
二、国内外儿童体感益智游戏的发展现状
2010年底微软发布了针对Xbox360平台的交互式游戏体感设备Kinect。体感游戏Motion Sensing Game是指随着Kinect的推出, 通过实时的声音与运动捕捉, 无需游戏操控设备, 用户只要站在Kinect前的规定范围内, 即可通过语音或动作即来操控Xbox360游戏。随着近两年的发展成熟, 体感游戏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日本Namco出品的Kinect新体感脑力锻炼游戏中, 将体感互动方式与益智游戏完美结合, 但由于当时体感游戏还处于发展初期, 因此视觉设计方面尚不够精致。
随着体感游戏领域的进步, 开发者的目标逐渐锁定儿童用户市场。2011年底微软和迪斯尼合作开发的《Kinect迪斯尼乐园》成功发售, 2012年的《Kinect皮克斯冒险》并提出了以儿童为主要用户。在游戏中, 用户首先通过Kinect Scan获取自己的身体信息, 再在游戏中操作由个人角色, 亲身体验飞屋环游记、汽车总动员、玩具总动员、超人特攻队、料理鼠王等皮克斯出品的人气动画, 与熟悉的卡通人物共同展开大冒险, 一起拼图或解谜, 在快乐的互动中促进儿童体脑的健康发展。
体感游戏能够带动儿童体脑并用, 同时还能够促进亲子互动和儿童群体互动。随着体感游戏不断体现出它的优势, 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创作团队正在对儿童体感游戏平台进行开发, 其中以“17Vee体感游戏平台”为首, 17Vee开创了体感手机控制模式, 率先将电视、计算机和手机三网合一。用户只需在计算机中安装17Vee客服端, 并在安卓手机上安装“17Vee体感游戏助手”APP, 再通过蓝牙联接计算机和手机, 便可用安卓手机作为手柄轻松玩转体感游戏。17Vee平台中还有亲子娱乐专区, 其中包括了环保、冒险、赛车、运动、休闲、绘画、拼图、解密等多种亲子互动游戏, 促进了儿童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增强了儿童在游戏中的注意力及合作性。除了代表性的17Vee, 还有QQ乐、智立方的“M3儿童虚拟游乐场”, 营造了儿童集体性互动游戏氛围。
相比于国外, 国内的儿童体感游戏发展进程与速度明显落后许多, 尚处于发展中阶段。虽然国内的体感游戏平台逐渐开放了亲子娱乐专区, 但在在针对性、主题、内容以及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上, 依然存在着许多可上升空间。若能借鉴Namco的先例, 在体感游戏中多融入一些有助于儿童智力开发的游戏内容, 并将游戏设计的更精良, 一定能可以更多儿童及其家长的关注。
三、总结与展望
在儿童新媒体益智游戏的发展趋势下, 以开发儿童智力为主的益智类游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期待和认可。随着终端能力的持续提升, 游戏体验日益丰富, 家长和儿童的使用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应用商店中的游戏年龄分级出现了细化趋势, 许多面向儿童开发的游戏能否真正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面向3-6岁学龄前儿童的游戏设计开发需要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笔者在未来将以本文作为基础, 最终致力于3-6岁儿童新媒体益智游戏设计策略与创新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武娟, 庞涛, 刘晓军, 钱锋, 黄海, 张志健编著.新媒体游戏[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2]李源, 孙园园, 田梓林.浅谈新媒体的发展与创新[J].大众文艺, 2012.12.
【浅谈儿童教育游戏的意义论文】推荐阅读:
浅谈“数学史”的教育意义09-29
家庭教育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09-08
儿童诗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意义与策略09-14
浅谈韩国儿童的礼貌教育09-17
幼儿教育教学中教育技术的意义探索论文06-30
家庭教育论文 关心儿童论文08-08
儿童思想教育论文07-2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10-27
浅谈班集体的管理(教育论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