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政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2024-07-13

论民政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精选13篇)

1.论民政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篇一

关于党委组织部门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好职能作用的意见

(2003年7月14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党委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

党委组织部门是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成员单位。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中发[2001]14号),充分发挥党委组织部门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加强各级政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的领导班子建设。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薄弱、治安秩序长期混乱的地方和单位,党委组织部门要对其领导班子进行认真考核,对于确属领导工作不力的,要及时向党委提出调整、充实领导力量的建议。

二、要把党政领导干部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能力和实绩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向党委提出干部任免奖惩建议的重要依据,与晋职晋级和奖惩直接挂钩。在考察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分管治安工作的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时,应了解和掌握他们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情况。对由于工作不力而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被实施领导责任查究的干部,在本地本单位治安面貌未改变前,取消干部本人评先受奖的资格;对真抓实干、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分管治安工作的领导干部,要给予表彰和嘉奖。对被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称号和受到嘉奖的领导干部,要将有关材料存入本人档案。

三、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和促进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群防群治组织的建设,形成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基层政法组织为骨干,群防群治队伍为依靠的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党委组织部门要指导乡(镇)村、街道社区党组织大力加强村(居)委会、治保会、调解会的建设,加强对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完善工作制度,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

四、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职党员不仅要参加所在单位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而且要主动参与居住地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并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情况向党员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反馈。

五、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活动就开展到哪里”。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注意发挥流动党员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特别是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组织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居住地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

六、进一步增强基层广大党员的民主法制意识,推进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项工作,协助基层单位党委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做好维护稳定、维护治

安的各项工作。

七、党委组织部门要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纪检、组织、人事、监察五部门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工作措施,共同研究决定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干部进行嘉奖表彰的有关事宜,共同研究确定对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地方实施领导责任查究的事项。要把“治乱”和“治瘫”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对那些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工作不力和软弱涣散、瘫痪半瘫痪的基层单位党组织要及时进行整顿。

八、党委组织部门要根据情况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检查。通过检查,了解掌握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建设和发挥作用的情况,以及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情况。

中央综治委、中组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党委组织部门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好职能作用的意见》(中组发[2003]25号)和省综治委、省委组织部联合下发的《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中组部〈关于党委组织部门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好职能作用的意见〉的通知》(闽委组通[2004]96号),市综治委、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党委组织部门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的暂行规定》(岩委组综[2004]82号),就党委(党组)组织部门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职能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抓好《意见》、《通知》和《规定》的贯彻落实,对进一步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提高对新时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要进一步认真学xxx省委、市委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深刻认识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政治安定稳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现的具体体现,是各级党政领导的硬任务和第一责任,也是党委(党组)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思想和行动上不断提高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扎实工作,真抓实管,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组织部门的职能作用,为维护社会治安和政治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工作支持。

二、加大对党政领导干部综治实绩考核力度。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中发[2001]14号)和中央综治委、中纪委、中组部、人事部、监察部《关于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若干规定》(综治委[1993]16号)的规定,认真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要按照县、乡(镇)党政领导综治责任书的要求,在抓好各级政法综治部门的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积极配合综治部门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和发生影响稳定重大问题领导责任追究制。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应对被限期整改、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的乡(镇)、部门(单位)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对其党政领导干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提出建议。要切实把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抓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能力和实绩,作为任期目标、工作计划和述职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考评范围,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同级综治委建立综治责任人工作实绩档案,作为向党委提出干部任免奖惩建议的重要依据,与晋职晋级和奖惩直接挂钩。各级党委(党组)组织部门在考察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治安和稳定工作的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办理他们晋职晋级工作时,须征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的意见,认真考察上述领导干部的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科学

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创新的能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对因工作不力而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被实施领导责任追究的干部,在本部门、本单位治安面貌未经有关综治委考核验收前,不予评先授奖,不推荐作为提拔重用的人选。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薄弱、治安秩序长期混乱的部门和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要对其领导班子进行认真考核,对于确属领导工作不力的,要及时向党委提出调整、充实领导力量的建议。

三、重视加强政法综治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平安上杭”的要求,加强县乡两级综治委、办的建设,配齐配强县、乡两级综治办干部和乡镇综治副书记,并列入党委(党组)组织部门培训工作规划,切实对基层政法综治机构实行力量倾斜、保障从优、管理从严,增强基层单位的战斗力。大力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基层政法组织为骨干,群防群治队伍为依靠的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建设。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要指导乡(镇)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开展村(居)治保会、调解会规范化建设,加强对治安巡逻队、治安中心户长等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完善工作制度,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

四、积极履行综治委成员单位的各项职责。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要认真落实综治委成员单位职责任务,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组织的有关会议,认真完成综治委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落实综治、纪检、组织、人事、监察五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共同研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有关工作以及检查监督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综治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策法规纳入党课内容,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综治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城市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并将在职党员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情况向党员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反馈。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注意发挥流动党员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特别是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组织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居住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推动全县综治工作和“平安上杭”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2.论民政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篇二

一、细化巡逻体制探求和完善巡逻勤务布局

治安巡逻队巡逻体制是由静态治安管理向动态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转变, 也是社区治安巡逻勤务模式的主要标志。

其特点表现在:一是一级处警, 垂直指挥;二是各辖区分队以巡段为责任区履行巡察职责;三是根据不同时段、不同方位做到点、线、面“三结合”、“两到位”。将大部分的警力摆在街面道路上巡逻, 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减少犯罪率, 这是巡逻工作追求的主要效果。同时集中一部分警力机动灵活地进行便衣巡逻伏击, 接到重大警情或重大突发事件, 能快速赶赴现场进行处置也是治安巡逻管理上水平的标志之一。

二、精细治安巡逻, 分片分区防控, 统一协作调配

1、实行24小时无间断巡逻。

由于流动人员增加, 各个季节各种事件多发, 尤其是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偷盗案件, 抢劫事件时有发生, 社会秩序相对混乱, 根据治安情况, 巡逻队分别对保安、巡逻队员制定了精细的巡逻时间、巡逻路线, 实行保安、巡逻队员分时间段、分区域巡逻, 达到24小时无间断巡逻, 从而增加巡逻力度, 提高巡逻质量, 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达到居民小区及主要街道打防结合和基地片社会治安“点线面”的控制。

2、改进巡逻路线, 延长巡逻时间, 从根本上提高巡逻质量。

在每个小区制定最为有效的治安巡逻防控路线, 每个小区设置有效的治安巡逻巡更点, 根据小区情况划分出治安混乱、案件高发路段, 增加治安巡逻次数, 由原来每次每区片巡逻30分钟更改为45—60分钟来细化巡逻。巡逻形式由摩托车、自行车巡逻更改为自行车、步行巡逻, 紧急情况摩托车配合应急等。

3、开展专项巡逻活动。

加大对社区、居民区巡逻力度, 尤其是在特殊时段如中午、夜间等加密巡逻次数。为了社区的政治、生活稳定, 队干部夜间跟班巡逻, 加强夜间巡逻力度, 强化巡逻队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适时扩展巡逻区域, 机动布控与固定布点相结合, 消除时间死角和视线死角, 采取点、线、面“三结合”的巡逻方法, 即以门卫为点, 以巡逻为线, 以整个队的协调、统一指挥带动辖区的全面工作, 构建有条不紊的运行整体, 宏观调控辖区治安状况。通过以上措施方法, 实现巡逻防控工作勤务化、专业化和高效化, 提高巡逻防控密度, 有效强化社会面治安控制。确保特殊阶段社区治安秩序的稳定。

4、强化群防群治。

一是建立以社区、小区警务室、综治员为主体的治安情报信息员队伍, 利用他们人缘、地缘、亲缘等优势, 及时了解掌握治安情况, 化解矛盾纠纷, 控制事态恶化。二是深入开展依法治理活动, 善于运用法律的、行政的、思想文化的等多种手段, 实行综合治理。三是要进一步整合结合社区、小区综治资源, 充分发挥社区保安、小区警务室、治安巡逻队、治保员等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 积极探索建立社区专职治安联防队伍, 党员干部义务巡逻队和居民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治安巡逻等活动。

三、开展蹲点行动, 加强重点防范

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防范措施严密, 健全治安防范机制。贯彻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 加大对单位内部的治安防控和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公共复杂场所、特种行业、枪支弹药和爆炸、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监管力度。加大“三防”建设投入力度, 重点要害部位“三防”覆盖率达到100%。加强和完善社区、单位的治安防控体系, 大力加强治安防范工作。

四、实行人防、物防相结合,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案发率

社区治安巡逻充分利用监控这一有利设备, 扩大技防覆盖面。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向居民了解各个小区、街道案件多发地带, 及时调整摄像头的位置, 对案件频发区域进行实时监控。整合资源, 减少浪费。及时改变巡逻队员的巡逻路线、蹲点地点, 使队员们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巡逻、蹲点, 增强防范意识, 提高警觉性, 从而降低案发率。

3.论民政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治安 管理 医院 建设 作用

中图分类号:X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207-01

医院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场所,存在人群密集流动性大的特点,其治安管理工作相比其他环境难度较大。近几年来,医患纠纷的增多以及药托、医托的出现,使医院在治安综合治理方面显现出了的不足。这些治安管理方面问题的凸显多数是由医院内部管理不当引起的,该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笔者就如何保持良好的医疗秩序,做好医院的治安管理工作谈了几点看法。

1 建立宣传教育机制

治安管理部门应建立安全防范宣传教育长效机制,要结合阶段性宣传教育和经常性宣传教育多种方式,把医院的宣传教育作为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抓紧抓好。医院安全教育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比如可利用医院橱窗、板报、录像等进行防范知识的宣传,引起医院职工、患者及其家属在思想上的重视,促进其主动学习和应用;另一方面根据医院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防范技能的活动,通过业务培训、专题报告、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职工防范治安灾害事故的警惕性;发挥职工主动与违法犯罪活动做斗争的积极性,在全院范围内形成群防群治的局面。

2 建立快速疏导机制

一方面,医院的治安管理部门在处置治安事件时应当遵循“教育疏导”的方针,发现有引发治安事件苗头的矛盾要尽早介入,做好当事人的思想教育及情绪疏导工作;针对可能引发治安事件的复杂情况要进行高度关注,避免扩大治安事态。实践证明,积极与闹事者工作所在单位取得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对其开展教育疏导,更利于医患纠纷的高效解决。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发觉闹事人坚持不听劝导且有扩大事件的迹象,为避免引发更大的骚乱和造成不必要的危害,治安管理人员就必须适时地采取强制措施,以确保相关人员的安全不受侵犯。另一方面,应不断加强与公安机关部门的联系,依靠公安力量打击发生在医院内的违法犯罪活动;发现的各类嫌疑人或现行案犯,应及时通知和移交至公安机关。医院治安管理人员则应积极协助公安机关搜集相关犯罪证据,切不可在进行治安管理的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或私自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不恰当地处理,而导致侵害其他公民的人身权利。

3 加强医院治安管理的调查研究

做好治安管理工作离不开详尽的调查研究做前提。开展医院治安管理相关的调查研究,可以通过在职工群众中发放问卷、深入基层听取职工群众意见等形式广泛地搜集信息,及时发现治安状况的新动向及调查院内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掌握医院内部治安状况和发案规律特点,认真分析治安状况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为下一步开展治安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决策依据,以便适时调整相关策略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医院治安管理的调查研究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及时排查医院各项工作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及时排除隐患和堵塞漏洞,做到防范于未然。(2)研究医院内部治安事件发生的特点规律,掌握院内治安情况的新动向及调查违法犯罪活动;制定防范、控制的办法和对策。(3)开辟获取各类线索的途径,积极关注应纳入保卫工作范围内的重点人、事、物等,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4 大力加强治安管理防范工作

医院治安管理部门开展安全防范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就是要将安全防范工作摆在核心的位置,主动地做到防范于未然。因此,加强安全防范工作严密性就是最积极的治安管理手段。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1)科学地制定和合理运用防范措施,遵循治安形势的发展规律,依据医院治安情况的特点,合理部署安全防范力量。(2)加强技术防范手段,医院重点要害部位应配备防火、防盗、防抢的报警装置。条件好的医院配备完整的监控系统,对治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防范能力。(3)做好全院治安综合防治工作,还应全面贯彻落实综治工作责任制,医院自上而下逐级签订责任状,将安全防范工作任务具体落实到人,以提高医院面临侵害的抵御能力。

5 加强治安管理队伍素质

做好安全治安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支政治觉悟高、专业素质精和身体素质过硬的专职护卫队伍。医院管理部门应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不断加强治安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治安管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等;提高治安管理部门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要不断增强医院治安管理人员的身体素质;逐步提升治安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

6 结语

综上所述,治安管理部门随时服务于医院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的中心工作,并贯穿于医院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医院治安管理部门应广辟情报来源,坚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治安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根据医院现实情况合理地分配治安力量和正确地部署防范工作,警戒伺机作案的违法犯罪之徒,加强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预防和避免治安及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全面加强医院的安全防范工作,有利于医院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周宏钧.当前加强医院安全治安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4).

[2] 孔建芬.综合医院安全治安管理工作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17).

[3] 卢仕建.医院安全治安管理工作社会化后的几点思考[J].现代医院,2003(6).

[4] 姜海良,刘进.做好医院安全治安管理工作浅探[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5(4).

[5] 詹才胜.大型综合性医院治安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8).

[6] 杨建,杨佳黎.新形势下医院安全治安管理工作的强化管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6).

[7] 宋志洁,朱珠.产房实施人性化管理与打造医院安全文化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1).

[8] 孙民.坚持预防为主 做好医院安全治安管理工作[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4).

[9] 甄胜西,吴兵,徐媛,何光榜,刘孟,刘春芳,李莹林.细节管理在医院安全工作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7(10).

[10] 刘旌彩.新形势下的医院治安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J].医药产业资讯,2005(24).

4.论民政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篇四

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目标管理

责任书

为进一步加强民政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使我局各科室切实负起民政治安综合治理的政治责任,推动民政系统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面落实,根据《元江县2009内部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关于在全县开展新一轮平安县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成立创建“平安民政”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民政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下属单位、各科负责人为本部门第一责任人。为此,局创建“平安民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与各科室负责人就有关民政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签定责任书,内容如下:

一、责任期限

2010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

二、科室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是:

1、动员和组织本科室干部职工共同维护机关治安秩序、网络信息安全和政治稳定,预防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2、科室全年无发生刑事、治安、失泄密等事故。

3、科室应对自身存在的各类隐患进行整改,自身没有整改能力的,应及时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报告率为100%。

4、科室所属人员,应力争做到无违法犯罪(指受治安拘留以上)现象。

5、及时调解、疏导本科室应对民政工作对象、职工内部发生的民事纠纷,化解内部矛盾,预防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三、各部门的安全稳定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11、科室责任人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所属科室的安全工作,对查出的不安定因素要按“三定”(定措施、定责任人、定时间)的要求进行整改,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安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确定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应及时报告。

2、科室责任人应对所属人员加强对现金、票证、贵重物品、重要物资、机密资料、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3、科室责任人应负责对本科室人员进行道德、纪律和法律教育,使他们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鼓励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和自觉维护局机关稳定的行为。密切掌握本科室人员的思想动态,认真及时处理好各种内部矛盾,把不安定因素和问题解决在基层。“管好自己人,看好自家门,办好自己的事”,维护好机关的安全和稳定。

4、科室责任人的责任范围按日常工作分工的管辖范围划分,做到各负其责。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由民政创建“平安民政”工作领导小组、各科室责任人各自保存一份。安全责任人因工作变动,由继任人继续履行责任书的职责并承担责任。本责任书每年一签,有效期一年。

甲方:元江县民政局(代表签字)

5.论民政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篇五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提出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新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为建设大民政、推进民政事业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指明了前进和发展方向。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大目标,民政部门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富有挑战。应坚持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为基本方针,努力实现有效的社会救助、广泛的基层民主、优质的福利服务、牢固的军民团结和规范的社会管理,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首先,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来看,民政工作在社会民主进程中是探路先行者。在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民政部门虽然是有些工作的指导机构,但是在指导和落实居民直选自治组织、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社区建设等方面责任重大,特别是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民政工作推行民主政治方面发挥着重要地职能作用。

其次,从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来看,民政工作在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需要不断协调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而民政的大量工作正是协调处理社会成员之间社会利益关系的直接体现和作用方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体现公平的社会。体现公平就要从利益协调入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社会风险,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而民政工作所担负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直接具体地发挥着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重大责任。

三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诚信友爱来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彼此友爱的社会,民政工作在营造健康发展环境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民政工作在力促诚信友爱方面所从事的救灾救济、社会福利、慈善募捐、婚姻登记、老龄工作、弃婴收养、敬老院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力促社会诚信友爱的重要作用。

四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来看,民政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人要素的主力军。和谐社会是运行有序的社会,促进必须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协调机构的发育、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才能保证社会安定和运行有序。社会活力来自于社会成员、社会组织和社会性机制的有效作用。创业、创新、创造是社会活力的来源。而民政工作所从事的民间组织管理、社团管理、行政区划等工作直接与构建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息息相关。

五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来看,民政工作在规范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民政工作所从事的殡葬和婚姻管理倡导的移风易俗等,毫无疑问的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作。

如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进一步强化民政工作“以民为本,为民解围”的工作理念。

二、以“求真务实”为要求,进一步强化民政工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三、以“自身建设”为手段。首先要加强各级民政领导班子建设;其次,要加强民政职业道德建设; 第三、要改革民政工作方式; 第四,要进一步强化民政工作手段。

四、在具体职能工作中体现为:

1、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完善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体系。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心在基层。通过加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在基层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管理体系,消除社会管理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

2、加强社会救助、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之间的相互衔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包括社会救助、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必要措施,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配套、衔接,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整体功效。一是健全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要在提高保障标准的基础上,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推进和完善“分类施保”,确保特殊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针

对特困群众看病难、住房难、子女上学难、打官司难等实际问题,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快建立城乡低保对象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特别是针对当前很多家庭“因病致贫”的问题,完善大病救助办法。二是建立和完善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社会动员机制为补充,应急措施为配套的灾害救助体系。探索建立重大灾情预警制度,落实各级政府救灾应急预案,加强各级救灾装备建设,举行多种形式的救灾演练,提高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紧急救援能力。同时适应形势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应对自然灾害救助,而且也将进一步提高非自然和人为重大灾害的预警和应急能力,使灾害和损失降低到最小。三是建立以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为基础,临时帮困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社区服务为配套的社会互助体系。健全覆盖全市街道和社区的社会捐助接受站点,形成以市社会捐助中心为龙头的社会捐助网络。发挥各级慈善组织的作用,打响“慈善”品牌,组织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慈善活动。加强对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依法救助、主动救助,并发挥救助管理站的教育功能。

3、进一步加快创新和改革,完善拥军优抚安置工作体系。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由于优抚安置工作做为一项政治任务,影响着部队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高举爱国拥军的旗帜,创新工作机制,搞好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双方的科技、文化、卫生等优势,加大军地互解难题、互办实事的力度,促进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安置工作的改革,拓宽安置渠道,实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和鼓励城镇退役

士兵自谋职业。

4、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完善社会福利服务工作体系。社会福利水平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别是围绕老年社会福利工作,从城市到农村都要建立基本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应该围绕已建成的“老年星光计划”、老年公寓,和敬老院如何更好的运转。建立起“星光老年之家”的有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争取把好事办好。加强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在对现有社会福利机构进行检查认定、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的同时,探索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的新路子,提高社会福利服务的整体水平。针对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做好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试点工作,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

5、加强规范化建设,完善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体系。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和规范行为的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是民政部门作为社会建设和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手段。一是社会团体和民非企业数量要增加;二是种类要比较齐全,业务范围要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公益、慈善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布局应愈趋合理,逐步形成层次不同、区域有别的发展格局;四是功能要不断增强,民间组织不断增强法制意识,拓展业务规模和服务领域,完善自律规程,提高装备水平和人员素质,增强自我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

6.论民政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篇六

2006-8-16江门日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政法工作说到底,就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政法工作的作用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政法工作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是政法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我市政法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法委和政法部门十分重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坚持把维护我市社会稳定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狠抓公正执法,促进公平正义,为构建和谐江门、平安侨乡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纠纷,促进了人与人的关系和谐。我市各级党委政法委和政法部门始终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基础性工作来抓,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维稳责任制。市委专门成立以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梁清兆任组长的涉法涉诉领导小组,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领导。全市建立健全了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维稳工作机制,加强情报信息和信访工作,严格执行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来,全市各级政法委排查出涉法涉诉上访案件109宗,办结率98%。通过全市各级政法部门的共同努力,一些社会矛盾纠纷得到化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批上访老户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越级访、集体访、重复访现象大幅减少。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积极营造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招商引资和扩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是政法部门重要职责。我市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把经常性打击与开展专项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在重点打击杀人、绑架等暴力性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毒品犯罪的同时,相继开展了以打击“两抢两盗”等多发性犯罪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专项行动。两年来,成功破获了杀人、伤害、绑架、“两抢两盗”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案件18270宗,打掉犯罪团伙996个3396人。

从加强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建设入手,全面提高政法队伍的素质。近年来,一些传统的执法观念和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尤其是针对当前我市政法队伍在形势发展中存在的执法观念与执法为民的要求不相适应、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执法保障机制与所承担的政法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状况,全市各级政法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公正执法树形象”、“纪律教育月”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等教育活动。近两年来,全市政法干警发生违法违纪现象逐年减少,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得

到杜绝。通过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业务培训,在执法办案中充实锻炼,全市政法队伍整体业务素质明显改观,在侦破大要案能力上尤为显现。

政法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党和人民赋予政法部门的职能和任务与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来讲,政法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息息相关,与政法部门的执政能力密切相关。就政法部门的职能而言,当前各级政法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要找准和理清政法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新定位和新思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看,政法部门承担着重要职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条主线,把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提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能力作为指导政法工作的新主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进一步理清政法工作促进和谐社会的新思路。政法机关要发挥好在构建和谐稳定社会中的职能作用,必须紧紧围绕和谐这个本质要求来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推进政法工作指导思想创新、体制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

政法部门要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义不容辞的职责。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首先必须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政法部门的职责首先是加强对敌斗争,建立和完善国家安全机制。我市地处珠三角,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对外交往频繁,加上台山、新会等沿海地区军事目标较多,历来是对敌斗争的重地,隐蔽斗争形势复杂艰巨,因此,要加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建立健全国家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国家安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党委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为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排查解决引发社会不和谐的突出矛盾。构建和谐社会要把重点放在发展社会事业上,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各级党委政法委和政法部门对此务必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下大力气应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项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严峻挑战,切实履行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责任。要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指导原则,政法部门尤其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率先垂范,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认真对待和帮助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问题。要建立和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领导包案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做到见事早,处理及时,把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加强执法机关规范化建设,以公正执法取信于民。坚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司法部门在刑侦、诉讼、判决、执行等各个环节要做到依法行事、公正廉明,就必须加强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尽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政法部门司法公开制度,推进警务、检务、审判、监所业务公开,探索政法各项业务公开的有效途径,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实行“阳光作业”。三是推出便民利民措施,提供司法救助,减免缓诉讼费,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四是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执法责任制。

转变执法观念,把让群众满意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市政法部门要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继续深化“公正执法树形象”活动和抓好“规范执

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题整改活动,从新认识、定位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任务、职能,端正执法思想,更新执法观念,改进执法作风,改善执法方式,找准管理与服务、打击与保护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做到执法为民,自觉地把政法工作置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总要求中思考问题,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执法理念,增强政法部门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7.论民政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篇七

审计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是在社会治理需求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并随着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我国的审计工作起源于西周时期, 国外审计最早起源于西方封建君主时期, 无论各区域审计诞生于何时, 都可以归纳于诞生于服务社会治理的背景下并由此得到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审计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色彩, 即政府对公民的受托责任, 因而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在政治法律生活中, 审计成为社会治理体系中一种内生性的制度安排, 具有法律赋予的不可抗性的监督义务和权利。现代社会治理监督控制体系中审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为社会治理的决策系统服务, 对社会治理的执行系统实施监督和约束等作用。

审计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也可以被形象地称为社会治理内生的组织细胞, 是依法用权力监督来达到制约权力这一目的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重要意义在于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审计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六项:第一, 在国家权力体系中扮演制约和监督角色, 以保证权利能够更加规范地配置和运行。第二, 通过审计可以了解到更多进行决策时必要的或重要性的信息, 以做出更加科学和符合实际需求的决策。第三, 审计是一个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可以认识到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 减少国家的不安全性。第四, 加强审计能够揭露更多违法违规问题以及滥用权力等不良行为, 提高法制的权威和社会治理人员合理用法和权利的意识。第五, 透过审计发现问题出现的根源, 并努力地进行改善, 在最短时间内创造最好的结果。第六, 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审计结果公示更加便捷, 这能够提高社会治理的透明度以及落实民众在社会治理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二、社会治理新变化向审计提出新要求

(一) 社会治理的新变化对审计内容、质量和方式提出了新要求。第一, 依法治国成为社会治理根本方式, 使得作为宪法规定的监督制度的审计、责任和任务越来越大, 需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审计来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 以便提高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第二, 经济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重心的新变化, 要求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更加拓展。当前, 经济社会发展重心将转移到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 体制改革重心的转变需要审计从主要关注经济发展, 转变到更加关注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上来。第三,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 要求审计质量和审计水平更上一层楼。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权利意识越来越强, 利益诉求越来越具体, 对审计的规范化程度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第四, 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要求审计方式方法必须创新。第五,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审计机关以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这四个重点来作为开展优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二) 社会治理新变化对审计效能、效果和结果的客观公正提出了新的需求。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的期望也随之提高了, 他们希望审计能够帮助他们推动新制度的建立以及政策信息的上传下达。当然, 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社会大众对于审计工作的期待不断提高, 他们希望审计能够作为揭露违法违规事实和查处大案要案的重要手段, 并且能够及时地把审计的结果以及处理情况向全社会公开。此外, 不难发现随着政府和社会大众对审计的期望提高, 审计对象对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的要求更高了。大多数被审计单位要求审计机关在关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 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 帮助被审计单位堵塞管理漏洞, 提高效益。

三、审计在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审计在当前社会治理中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其独立性还不够, 独立性作为审计最根本特征之一, 同时也是保证审计结果公正性和民众信服的基础。审计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一个部门, 直接受同级政府领导, 同时又对其他行政部门和下一级进行审计, 现行的审计实际上还是行政机关的“大内审”, 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计。但现实情况是, 在审计实际工作中, 上级审计机关审计下级行政机关比较容易, 而审计同级行政部门和行政机关即同级审计则困难重重, 在确定审计计划、揭示审计问题以及处理处罚等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制约甚至障碍。

(一) 审计经费与罚款挂钩问题是基层审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特别是经费预算不足的问题, 可以说是困扰基层审计机关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审计经费严重不足的大环境下, 一些审计人员为了能够获得满足生活需求的工作经费, 失去了做人原则和工作责任感, 将审计执法行为与自身经费获取挂钩, 把原本严肃的审计执法行为变成了交易, 变成了他们获取个人利益的一项工具, 把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和监督机关应有的原则当作儿戏, 最终导致了审计工作失去了公正性、权威性和威慑力。

(二) 审计手段和审计法治化进程严重滞后。在现行行政审计体制下, 由于法定权限有限, 且审计监督合力尚未形成, 只靠审计机关单打独斗, 势必形成审计取证难、审计处理难、审计结果落实难等问题。审计法治化进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是由中国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发展过程决定的, 在审计实践中, 有些问题没法定性, 发现了问题找不到定性依据;有些法律法规规定得很死, 特别严重的问题又没有法律依据;有些法律法规还存在合情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的问题。监督权力相关制度不够详细;审计的预防、预警、判断、源头治理功能和作用体现得还是不很充分。

(三) 审计结果运用遇到各方面制约。审计的目的不仅是发现问题, 更重要的是纠正问题。目前, 审计机关只能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处理处罚。对涉及责任人的违法违纪问题, 一般要移送相关机构依法处理。由于问责机制不健全, 处理处罚不到位, 被审计单位整改力度不大、标准不高, 屡审屡犯问题比较普遍。

(四) 审计人员队伍不合理。当前, 审计工作的任务繁重程度发生很大变化, 但许多审计部门的人员编制未变, 审计人员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更为突出的是, 审计队伍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以及知识结构等多个方面不合理, 而人员老化断档问题也非常严重。按现行政策, 审计人员的薪金收入只与行政职务升迁挂钩, 而基层审计干部流动性小, 职位少, 薪金增长慢, 起不到激励作用。

四、加强审计在社会治理中作用的对策建议

(一) 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于经济社会运行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和潜在危险, 需要密切关注, 及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或解决方案来化解不同的安全隐患。特别是要重视在财务金融方面出现的问题, 包括政府债务、企业拖欠资金以及民间借贷间的资金风险和跨境的资金流动变动情况, 防止某些人员或部门没有守住底线和不规范的金融行为给国家资产和区域性金融带来威胁。

(二) 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家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提供给人民更好的生活和经济环境。观察近些年来我国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以及住房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不难发现我国近年来各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 这与我国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密切相关。作为审计部门, 时刻要把维护人民利益和保障民生作为开展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才能够让审计真正地为社会治理服务, 让国家出台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民生领域专项资金的审计, 敢于揭露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影响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的问题。

(三) 更好地推进社会法治建设。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理念, 社会治理既需要民主, 也需要法治作为保证。同时, 法治还是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审计的重要职能是依法监督, 可以说审计是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辅助手段。推进社会法治建设, 就是要继续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 对于违法违规的行为, 必须要严肃处理, 坚持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维护好国家法律的尊严和威慑力。具体到审计中就是要提高审计过程、结果和处理方式的透明程度, 提供给民众便于了解的途径, 让审计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保障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建设为人民服务、受人民信赖的法治政府。

(四) 更好地推动改革创新。审计的揭露作用只是审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作用之一, 审计的最终目的在于揭露当前发展中的问题从而纠正问题, 以对今后的发展有所改善, 也就是纠正错误和完善制度。通过审计建立起完善的制度, 利用制度来规范行为和预防各种以权谋私的问题, 唯有此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资金安全使用。就当前的审计制度而言, 仍然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 特别是要坚持把查处问题与促进改革和强化管理结合起来, 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出审计的监督作用。一些单位内存在着审计监督不到位、责任和权限划分不明确、预算执行和管理不严格以及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多种问题。这需要深入单位内部详细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从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以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规范而全面的监督来发挥审计的治理作用。

(五) 更好地促进廉政建设。开展审计工作, 不能满足对现有问题的纠正和改善, 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还需要认真研究各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规律, 找出问题的根源, 这类似于疾病治疗, 审计作为社会治理的医生, 不能满足于治标, 而是要追本溯源, 追求治本。此外, 审计处理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很多审计处理人员可能觉得事情难办。但是真正有监督使命感和责任感强的人不会因为案情大小或者涉及人员社会地位高低而有所动摇。

(六) 更好地拓展审计的功能和领域。要重点开展宏观经济责任审计, 促进政策贯彻落实;要重点深化财政审计, 维护财政资金安全;要重点加强政府投资审计, 提高政府投资治理水平和投资效益;要重点开展风险管理审计, 高度关注金融运行风险;要重点加强资源与环境审计, 维护国家能源和环境安全;要重点向违纪审计、效益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环境审计、中长期的规划审计等领域拓展。

(七) 更好地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扩大审计队伍一是政府应该建立起严格审计人才准入制度, 要求审计人员不光需要具备审计、会计以及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需要具备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是在政府的领导下审计行业需要建立规范的审计人员培训制度, 根据各区域的审计需求不同和发展情况不同, 以及不同岗位对审计人员知识水平和经验的要求实行分层次和多样化的教育培训体系, 三是要保障审计人才来源渠道, 建设审计院校, 设立审计培训机构, 促进审计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建设一支知识全面、结构合理的复合型高素质审计队伍。

摘要:当前, 审计已成为社会治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促进深化改革、推动深化改革、建立民主法制、监督权利运行等多方面的作用, 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可以说, 加强审计是促进建设廉洁、高效、透明的服务型政府, 推进国家发展的良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 这一战略部署的各方面都涉及到审计工作。解决审计在社会治理中的问题, 必须加强党委和国家机关重视, 取得社会各方面支持, 才能确保审计在社会治理中科学定位并发挥应有作用。

8.论民政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篇八

龚细水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就是传达贯彻落实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部署全县综治工作,全力维护安全稳定。刚才,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美荣同志传达了全市综治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并提出了具体贯彻落实意见;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邹建美同志通报了全县当前的信访突出问题和不稳定因素突出问题。请大家根据会议的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再重述三点意见:

一、安全稳定事关全局,务必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实践证明,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推进不了,经济发展不了,社会进步不了。对此,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时刻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不断增强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进一步强化安全稳定工作的“三种意识”。

一是要强化第一要责的意识。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要责。我认为,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实到基层,最重要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加快发展的能力,一个是维护稳定的能力。当前,整个社会正处在结构加快转换、体制加快转轨、社会加快转型的特殊时期,这既是一个“加速发展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既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的时期,又是一个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的时期。这就需要我们要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自觉增强安全稳定是第一要责的意识,不断提高化解社会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保持社会稳定,在维护稳定的过程中据会议的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再重述三点意见:

一、安全稳定事关全局,务必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实践证明,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推进不了,经济发展不了,社会进步不了。对此,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时刻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不断增强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进一步强化安全稳定工作的“三种意识”。一是要强化第一要责的意识。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要责。我认为,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实到基层,最重要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加快发展的能力,一个是维护稳定的能力。

当前,整个社会正处在结构加快转换、体制加快转轨、社会加快转型的特殊时期,这既是一个“加速发展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既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的时期,又是一个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的时期。这就需要我们要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自觉增强安全稳定是第一要责的意识,不断提高化解社会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保持社会稳定,在维护稳定的过程中加快发展。

二是要强化和谐发展的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执政目标,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条主线。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支点在哪里?我认为,就在于对群众利益的尊重、维护和实现。但是,社会多元利益的冲突,经济增长与利益分配的冲突,日益加剧。能不能妥善协调好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能不能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关系和谐社会的建设大业。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民主、法治的推进去强化社会利益整合的功能,通过提供公开的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渠道、利益表达机制和社会协商方式,统筹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并特别关注、保障普通民众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发展机会,构建社会均衡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三是要强化执政为民的意识。富裕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安定是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执政为民,不仅要体现在加快经济发展,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上,而且要体现在维护社会稳定,营造群众安居乐业的环境上。如果社会不稳定,人人感到不安全,个个心里不踏实,什么事都会无心做,什么事都会干不成。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营造出社会安全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局面。

二、安全稳定十分紧要,务必要有快速的工作落实

工作在于落实,细节决定成败。对安全稳定工作而言,也是如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延误,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闪失,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安全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做到思想之弦不放松,领导力量不减弱,工作标准不降低,以快速、高效的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确保社会稳定。

一是在维护群众利益中要稳定。改革是全社会利益的激励;发展是全社会利益的创造;稳定是全社会利益的保障。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注意把握好各项改革发展措施出台的时机和节奏,把握好各项改革发展措施的推行力度和进度,把握好社会各阶层的接纳力和承受力,把握好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适时调整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做到“五个不要实施”,即:凡是违反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和自然规律的不要实施;凡是不能得到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让多数群众受益的不要实施;凡是前期工作没有做好,可能引发社会较大震动的不要实施;凡是具体措施不细致、相关政策不连贯,可能弓I发新的矛盾和问题的不要实施;凡是只顾部门利益、少数人利益,而与民争利的不要实施,从而在维护群众利益中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当前,重点要积极稳妥地实施好5个乡镇(场、集团)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其它非试点的乡镇(场)在明年4月份以前一律不得搞林地流转,只能做好林改前的调查研究和各项准备工作。在林改试点工作中,既要加快进度,确保试点工作在明年元月10日前结束,又要加大力度,确保改革不因工作不到位而遗下纠纷隐患;既要统筹考虑林农的实际利益,又要统筹考虑乡村两级组织的正常运转;既要激发林农营林造林的积极性,又要增强林农保护现有林业资源的自觉性。最近,市委宋书记到我县官山、黄檗山着重就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宋书记始终强调,加快山区发展,不仅要体现在经济增长上,更要体现在生态保护上。并现场指出,今后,考核山区干部的政绩,不仅要考核经济指标,还要考核生态指标。从明年起,我县要认真贯彻落实宋书记的指示精神,把生态指标列入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从现在起,各乡镇(场、集团)和林业部门一定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防止受利益驱动而“大动斧锯”,乱砍滥伐阔叶林。要加大乱砍滥伐的打击力度,对出现的乱砍滥伐问题要坚决从重从严从快惩处,从而形成打击乱砍盗伐行为的震慑力。

二是在矛盾纠纷调处中要稳定。坚持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要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未雨绸缪、见微知著,敏于洞察矛盾,敢于正视矛盾,善于化解矛盾,绝对不能害怕矛盾、回避矛盾、掩盖矛盾、拖大矛盾。否则,或是小事酿成大事,或是主动变成被动。目前,从信访部门反映的情况来看,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上访件、群体性闹访件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总体上仍然高于去年。尤其在当前,因清收债务、山林土地权属等矛盾,极易引发上访和纠纷。我们要针对目前存在的信访突出问题,认真做好防范工作,做到问题抓早,事情抓小,情况抓细,工作抓实,把问题解决在第一时间,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三是在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中要稳定。前不久,省委通报了几起群体性事件。河南省分别在今年3月和7月发生了两起警民冲突事件,3月份,鹤壁市在一个村庄移民搬迁过程中,与群众发生冲突,结果公安机关上去,村民不够理智,围殴警察,用石块追砸警车,警察开枪,造成村民死亡;7月份,郑州市公安局2O0多名干警进村抓捕带头上访的群众时,在少数人的唆使下,几百名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殴打民警,致使17名民警受伤,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民警发射了110余发催泪弹和橡皮子弹,致使几十名群众受伤。另外,今年10月18日,重庆市万州主城区,因临时工冒充公务员殴打进城务工人

员,被个别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引发了一起严重的群体性事件,砸烧了一辆警车,数千群众聚集围观,而后又有数百人向区政府大楼集结,并砸坏区政府玻璃大门。从上述三起群体性事件中,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总结经验教训,对群体性事件苗头,要发现得早,化解得了;一旦发生,对群体性事件的势头,要控制得住,处置得好。既要靠前指挥、果断坚决,更要讲究策略、先发制人,牢牢掌握主动权。尤其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防止矛盾激化、事态扩大,从而把危害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把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四是在严打整治斗争中要稳定。群众看治安,关键看发案;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目前,我县治安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组织人员活动比较猖獗;二是“两抢一盗,等侵财性案件呈高发态势;三是治安防范难度越来越大;四是重点人员管理压力较大。因此,要继续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增强打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什么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什么打击方式更为有效,就依法采取什么方式,坚决把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把刑事案件多发的势头降下来。针对当前治安的实际状况,要把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靠和抢劫、抢夺、盗窃等侵财性犯罪作为打击重点,严惩一批犯罪分子,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同时,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措施,形成打击、防范、控制于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在城区,各单位、各社区要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加强本辖区的日常治安防范;在乡镇,要大力推进治安承包责任制,组建治安防控和应急分队,形成治安防控的强大合力。

三、安全稳定任务繁重,务必要有过硬的综治队伍

今年以来,全县安全稳定工作成效明显,尤其是今年的“百日行动”专项整治实效较大,农运会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了万无一失。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综治工作是得力的,综治队伍是过硬的。面对安全稳定工作的繁重任务,要不断锤炼一支过硬的综治队伍,进一步强化安全稳定的组织保障。

一是要打造“综治团队”。社会治安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综治、政法工作,关键在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相关综治责任单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尤其要建立和完善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机制,着力推进农村基层和县城社区建设,加强对各类社团和新经济组织的管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的作用,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

行为的作用,从而打造一支过硬的“综治团队”,真正形成社会治安协力同抓、合力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要严明领导责任。各乡镇(场、集团)、县直各单位的党政“一把手”是维稳保安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要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维稳保安工作承负重要责任。对因工作渎职失职,致使发生严重影响全县安全稳定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责任追究制,坚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作为领导干部,既要带头落实综治工作责任,又要带头遵守县里的各项纪律规定。当前,仍有一些领导干部对县里的纪律要求置若罔闻,仍在驾驶公车,仍在参与赌博,而且出现了“企业老板比领导干部的赌资大、领导干部比一般干部的赌资大、一般干部比群众的赌资大的不良陋习。对领导干部私驾公车、参与赌博的恶习,要坚决从严整治.凡领导干部参与赌博的,发现一起,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律先免职、后查处。对综治、政法干部参与赌博的,发现一个,要坚决清除出综治、政法工作队伍。

三是要提高队伍素质。要着力提高政法、综治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综治政法队伍。综治政法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合格的综治政法干部,甘当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元旦、春节将至,下面,我再强调一下元旦、春节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重点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严防安全事故。岁末年初往往是安全事故的多发期,也是容易引起各级领导关注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千万不能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各乡镇(场、集团)、县直有关部门对煤矿、非煤矿山等高危生产行业,对易燃易爆物品仓库等重点要害部位,对食品、学校、交通、消防和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在今年12月底前要进行严格的安全生产检查,加强管理,抓紧整改,消除隐患,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要盯牢重点人员。盯死看牢“法轮功”重点人员,防止其从事非法活动;盯死看牢“老上访人员”,定人、定责做工作,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盯死看牢“武疯子”,落实控制措施和治疗经费,防止“武疯子”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三是要做好信访工作。要注意及时搜集内幕性、动态性情报信息,准确把握上海垦民、下岗职工和困难群体等方面人员动向,对有可能在元旦、春节期间进京赴昌上访的人员、群体和经常到县里无理缠访、闹访人员,要逐一落实稳控工作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政策教育和法制教育,确保不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不发生一起越级越域上访事件。同时,要认真做好迎接今年省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准备工作,力争今年我县综治工作跃上新台阶,创出新成绩。我们争先不是为了表彰而争先,而是要通过争先来促进我们工作的落实,促进社会政局的和谐稳定。此外,各乡镇(场、集团)、县直各部门要把财政收入作为死任务、硬任务来抓,确保在今年12月25日前足额完成入库任务。

9.论民政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篇九

尊敬的××*书记,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这金秋时刻,我们迎来了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现场会。今天,我市各级、各部门的同志,有幸与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来自全省各地的领导和朋友们,在××××酒店欢聚一堂,共同祝

愿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我受市委书记××同志的委托,代表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全市各族人民,向到会的省领导,向参加会议的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市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并向所有关心支持××市发展的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保持稳定,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指引的结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这些结果,与省直有关部门和全省各地、市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的。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将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发图强,奋勇前进,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一手发展,一手抓稳定,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坚持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

我们衷心希望,省直各有关部门、全省各地、市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市的发展,一如既往地提供宝贵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里程,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全省人民一定会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我提议,为了我们今天的相聚,为了在座各位领导和朋友的健康,为了我们光辉灿烂的明天,干杯。

10.论民政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篇十

关键词:德育建设,社会环境,作用

德育社会环境, 是指与道德教育、道德建设有关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和条件。在道德建设的问题上, 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非道德手段解决道德问题, 即通过消除产生不道德的社会根源来遏制不道德现象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的这个观点, 实际上就是强调德育社会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一、我国德育社会环境的现状

1、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的德育环境问题

首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之间的主要经济关系, 都是是通过买卖、交换等方式体现出来的。容易导致人在价值取向上注重个人利益, 使人的思想观念金钱化、功利化, 产生拜金主义的思想, 进一步形成为了追求私利不择手段的行为。

其次, 市场经济采取的优胜劣汰的原则, 这种竞争机制使个体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 容易忽视他人的利益。由此产生的两极分化, 贫富差距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也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

最后, 市场经济常常导致短期行为, 企业和个人往往为了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 忽视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使那些投资大、周期长、效益低但却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缺乏投资。还许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 忽视环境保护, 造成严重污染。

2、社会福利制度引发的德育环境问题。

近年来, 我国主要通过税收不断加大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福利, 这本来是政府为了缩小公民收入差距, 使社会弱势群体得到较好的生活保障, 从而缓和国内的矛盾, 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这些福利不能及时有效的发挥作用, 甚至有些失业者获得了较高的社会保障收入, 明明有工作能力却不愿干脏活、累活, 滋生一种不讲奉献, 只讲索取的思想。

3、参与社会活动引发的德育环境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 人们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 对家庭的关注越来越少。许多人家庭观念淡漠, 是我国这些年离婚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 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无需用中国的封建传统观念来评价这个问题, 但是, 这方面的道德建设确实应当加强, 学校和媒体有责任宣传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对有着忠贞爱情的模范夫妻家庭应予以褒扬和宣传, 对家庭中的责任意识要不断加强教育。

二、优化德育社会环境的对策

1、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

对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新形势, 德育工作者要做到在观念上创新, 工作方法上创新和教育内容上创新。要把文化建设看成是充实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看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必须培育新的道德观和民族精神, 把自强与强国、学习与创新、敬业与进取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政府要积极扶持、加大对文化建设的宣传和投入。

2、实现道德建设与其他工作的良性互动。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表面看起来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 人们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学习了。但不少人似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困惑。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论与实际的反差, 每天都在考验着人们的道德操守。不少领导干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远远地低于对其政绩的关注, 不少企业的老板对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关注要远远地低于其赚钱多少的关注。因此, 道德建设不可能孤立地进行, 如果没有实现与其他工作良性互动的机制, 就不可能实现其预期的目标。

3、正确处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依法治国的国策已得到了举国上下的认同, 后来为什么又提出以德治国?这是“因为在社会实践中, 很多问题, 通过法治不能解决或不能很完善地解决, 存在着法制的真空领域”。因此, 这两者有着明显的互动关系, 德治与法治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难解难分的。而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具体的个人来操作, 如果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守法的或高尚的人, 依法治国也能顺利地实施, 我国人民的生存环境、生活的质量也会大大地提高。

4、正确处理道德建设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对道德建设的影响是很大的。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提出的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方针是正确的, 但随着形式的发展和变化, 现在看来, 并不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效率优先, 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以牺牲公平来过份地强调效率优先, 最终社会的不稳定将会否定所有的效率。因此现在我们应当强调效率与公平的平衡。我们必须避免收入差距过大, 避免两极分化, 否则, 德育工作者关于公平公正、爱国守法、爱社会主义、拥护改革开放、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等道德建设的宣讲将大打折扣。

5、通过优化德育环境进行道德建设。

我国传统的教育形式是上级教育下级, 大官教育小官, 小官教育百姓。而事实表明, 这样的教育难以产生道德建设的实际成效。按照马克思所主张的建立相互教育的自由人联合体, 在这个联合体里, 每个人既是道德教育的对象, 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在道德教育方面不直接进行道德说教, 而是通过文化的载体来间接地潜移默化着人们的思想, 引导着人们的选择, 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是优化德育环境, 只要我们循着这样的思路进行道德建设, 中国必然会出现一个全民道德水平大提高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尚实:《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学习时报》, 2004.01-5。

[2]《毛泽东选集 (二) 》, 人民出版社, 1991.660。

[3]廖申白:《西方思想中的正义观念, 大学演讲录 (一) 》, 新世界出版社, 2002.206-208。

11.论民政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篇十一

市委书记在全市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年*月*日)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大会,隆重表彰*年度在维稳及综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战斗在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第一线的全体政法公安干警、武警官兵、治安联防队员、保安队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年,全市各级党政组织、政法综治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平安**”工程,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总结我市一年来维稳及综治工作的成效,可以概括为“五个更为”。

一是综治责任更为落实。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政领导把确保社会政治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将维稳及综治工作列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维稳及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市、镇两级维稳及综治成员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维稳综治工作,着力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无牌无证机动车、娱乐服务场所、废旧物资回收业等的管理,积极配合“四清理”行动,为维护全市的社会政治稳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是综治机制更为健全。市、区、社区三级坚持每月开展“治安检查日”活动,每个季度进行维稳及综治工作小结,形成了月有检查、季有分析、年有奖惩的维稳综治检查分析评比机制。大部分区县维稳综治经费投入占本级财政收入的10以上,部分区县在年初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又为“平安**”工程建设追加了经费投入。全市各区县均成立了由区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维稳及综治机构,并配齐配强了专职副主任和专职干部,落实了村级治保会、调解会等基层组织建设,部分区县还率先建立了村级维稳及综治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各级维稳及综治机构基本实现了有序高效运转。

三是防控体系更为完善。一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从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入手,努力构筑全方位、全时空、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通过实现警力下沉,提高路面见警率,发挥治安员、保安员的作用,发动退休干部、青年志愿者和外来员工组成义务治安联防队伍,增加便衣伏击力量等手段,打防控的成效不断提高。通过在重点地区、重点单位、交通要道安装与110联网的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全天候有效监控,预防和打击犯罪的能力不断加强。通过夯实社区防范基础,按照一社区一警务室和一区一警的要求,积极推进社区警务建设,实现警务工作重心前移,社区治安防控能力不断增强。

四是调处工作更为有效。一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定期报告、重大矛盾纠纷上报备案督查、领导带头包案等各项机制,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结合起来,多方面、多层次化解矛盾纠纷。同时,认真贯彻信访条例,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集中力量处理涉法上访问题,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一年来,全市共排查、化解群体性事件苗头429起,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134宗;排查出各类纠纷13628宗,调解成功13246宗,调解率为100,调解成功率为97.2,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是严打成效更为显著。一年来,全市政法机关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积极开展治安重点地区和治安重点问题专项整治,重拳打击涉命犯罪、黑恶犯罪、街头犯罪、赌博犯罪和毒品犯罪。特别是5月份以来,全市开展了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采取“端窝、断脚、设卡”三管齐下的措施,狠狠打击了街头“两抢一盗”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共侦破刑事案件11752宗,比去年多破2463宗,打掉犯罪团伙1712个,比去年多37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3677人,比去年多2454人。全市检察机关经审查批准逮捕7222件11174人,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22和23;提起公诉6484件10029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和16。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43588件,比上年同期增长8.47;共审结32040件,结案率为73.51,比上年同期上升5.89。破案、追逃、批捕、起诉、判决五项指标的绝对值均比去年提高,发案升幅下降,有力保持了全市社会治安形势的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

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维稳及综治工作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刑事案件的发案总量尚在高位徘徊,杀人、绑架等严重暴力性犯罪和毒品犯罪仍很突出,“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有上升的势头,黑恶势力犯罪有所抬头,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我市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以赴做好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努力保持我市治安形势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为构建平安**、和谐**再立新功。

(一)要大力推进“平安**”工程建设。各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平安**”工程的意见》和《**市“平安**”工程实施方案》的任务、时间要求和责任分工,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区县平安建设工作方案,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同时要全力保障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确保扎实有效地推进“平安**”建设,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安定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安宁祥和的生活环境,打造“富裕、公平、活力、安康”新**。近期要按照“社区稳定、治安良好、管理完善、服务优质、环境优美、适宜居住创业”的目标,做好“平安和谐社区”的试点创建工作,争取在2006年6月底前试点社区达到创建目标。

(二)要着力加强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各级各部门要自觉把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保驾护航。一是要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重点排查调处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可能转化成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按照“预防为主、重在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抓早抓小抓苗头,尽最大努力防止矛盾纠纷激化。二是要全面提高基层维稳综治干部的工作能力。选准配强基层党组织、调解会、治保会的领导班子,落实分级管理、归口调处,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区、市,努力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当地。三是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下访,突出重点问题、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人员的矛盾化解工作,有效遏制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四是要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及时掌握群体性事件预警情报信息,对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要提前介入,及早制定和落实防范化解措施;不断加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战演练,切实增强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三)要不断强化严打长效机制。我市特殊的地理位置、行政架构、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客观上决定了我市治安和维稳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常抓不懈、长期作战的思想,不间断地开展专项斗争和重点打击行动。一是要继续打好对“两抢一盗”犯罪的持久战。要深入研究“两抢一盗”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创新工作手段和方法,加强便衣伏击力量建设,从盗、抢、运、销各个环节入手,对其保持持续的高压态势。要突出打击集团性、系列性犯罪,做到抓一个打一伙,破一案带一串。要持续开展对非法营运机动车的整治行动,压缩犯罪分子利用非法机动车进行“两抢一盗”活动的空间,真正把“两抢一盗”案件的高发势头压下去。二是要继续打好“扫黑除恶”攻坚战。目前,我市少数地区的黑恶势力活动有愈演愈烈之势。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扫黑除恶”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加大专项调查力度,将涉黑人员纳入侦查视线,深挖细查,坚决铲除。要落实对重大涉黑案件和集团性案件的破案责任制,实行挂牌督办,坚决打击黑恶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三是要继续打好对经济犯罪的攻坚战。开辟多层次的情报信息渠道,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经济犯罪监测系统,提高打击经济犯罪的主动性和准确性;建立重大经济犯罪案件及线索通报会商制度,加大对扰乱金融秩序、金融诈骗、涉税、侵犯知识产权、走私等严重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四是要继续打好对“黄赌毒”的歼灭战。目前,“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我市个别区县活动较为猖獗,已严重影响了我市的形象。我们要始终保持对“黄赌毒”活动的高压态势,对涉及“黄赌毒”的娱乐场所,要按规定实行“一次性死亡”,吊销执照,永不发牌。公安机关要加大对制贩毒品团伙的打击力度,坚决捣毁毒品贩销网络。坚决打击地下“六合彩”赌博犯罪活动和互联网赌博活动,重点把庄家和保护伞摸查清楚,从源头上狠狠打击,彻底摧毁。

(四)要继续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把打击和防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加有效地巩固打击成果,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克服“重打轻防”的倾向,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预防为主上来,按照加强基础性工作、管好犯罪高发群体、管住特殊行业和重点场所、控制住多发性案件的整体思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治安防范工作,全面布建和完善社会面巡控网络、重点部位管控网络、社区治安防控网络、单位内部治安防控网络、边缘地区治安防控网络和科技防控网络等“六张治安防控网络”。各区县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量化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六张网络建设的各项措施,建立起以派出所和巡警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点线面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近期要着重抓好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认真学习莞城、南城、长安、樟木头等区县的先进经验,在主要交通要道、广场、大型商业中心等治安复杂地点安装与公安机关110报警中心联网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摄像探头和自动报警系统,全面提高对社会面的科技监控能力。

(五)要积极推进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覆盖全社会的系统工作,必须组织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各级政法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坚持严打整治的同时,要积极配合工商、文化、教育、卫生、劳动等综治成员单位落实综治措施。各综治成员单位要增强大局意识,负起各自职责,监督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落实。要继续加强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按照“服务多数,管住少数”的方针,不断创新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做好违法犯罪高危人群的资料采集、重点监管工作和对出租屋内的“地下网吧”、“地下诊所”、制假售假窝点和无证照经营的“三小场所”的查处取缔工作,同时要注意保护大多数出租屋居住人员的合法权益,使各项管理工作得到多数人的支持。要继续加强机动车营运市场、废旧物品回收业和娱乐服务场所的管理,注重加强日常监管,堵塞管理漏洞,同时加强部门沟通,实行联合作战,不断提高对敏感行业、敏感场所和易出问题环节的监控打击力度,从源头上减少各种犯罪发生。要继续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法制化”的要求,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要切实做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在落实全市公立中小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民办中小学聘请法制副校长工作,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定期组织对学校及周边治安问题的专项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六)要注重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当前我市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诱发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因素增多,一旦应对不妥、处置不当,就会给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影响。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对我市社会稳定的重大影响,切实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针对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危害公共安全的恐怖活动、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和卫生、能源、食品等方面的人为破坏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深入调研,整合各种公共安全资源,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灵敏高效的突发事件协调处置机构,依法制定、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作好人力、物力、财力准备,组织模拟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各部门资源能够统一调配使用,实现快捷全面的应急联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七)要努力加强队伍建设。政法公安队伍是实施“平安**”工程的主力军。要注重加强思想建设,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政法公安干部的头脑,使广大政法公安干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意识,始终忠于人民、为民服务。要注重加强业务培训,认真总结公安“大练兵”的经验,继续抓好经常性的练兵活动,坚持全员练兵、全面练兵、岗位练兵和科学练兵,推动基础练兵经常化、专业练兵岗位化,不断提高政法干警、维稳及综治干部的职业技能和法律素养。要注重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大政法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力度,集中整顿软、懒、散的领导班子;坚持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相结合,突出解决政法队伍中存在的管理不严、监督不够、精神不振等问题,进一步树立政法队伍的良好形象。要注重加强执法监督,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新闻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公安队伍,为实施“平安**”工程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同志们,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人类进步、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保障。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综治部门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维稳及综治工作的责任感,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局面,为构建平安**、和谐**、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2.论民政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篇十二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要不断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深刻认识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及社会作用。其中,红色音乐文化正是我国红色金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经历的革命、建设、改革三个时期的奋斗史中,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不同的时代、社会、环境背景下,红色音乐文化都会承载着特有的价值和作用。文章阐述的也正是红色音乐文化在促进当代社会全面进步和健康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红色音乐文化有利于当代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快速发展中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各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出以下两个方面:

(一)在国内方面,存在着贫富差距加大、就业形势严峻、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上仍然存在腐败现象等问题;

(二)在国际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的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并通过多元化的传播途径渗入我国,其中既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及腐朽的文化,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这一切都表明我国已进入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因此,在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随后,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明确提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一次提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由此看来,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是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也是国富民强、民族兴旺、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红色音乐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其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之中,与中国革命历史发展是相吻合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在革命斗争、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所创作产生和流传的革命音乐,以及人民群众沿袭这些革命音乐的内蕴而后续创作具有健康进步的新音乐,红色音乐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和各类作品,无疑都展现出人民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奋斗精神、自强精神、时代精神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精神。譬如,《学习雷锋》具有助人为乐精神;《团结就是力量》具有集体主义精神;《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具有坚定信念;《红军不怕远征难》具有艰苦奋斗精神;《我爱你,中国》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等等。红色音乐以无比亲切的旋律、欢快明朗的节奏、健康向上的歌词,不断给人民群众注入新的血液和力量,使人民对国家始终具有寄托感和自豪感,使人民群众缓解了精神危机感,教育和引导了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红色音乐文化对当代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为此,我们应充分挖掘红色音乐文化的价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支持。

红色音乐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的特有产物,同时作为精神文化它也服务于当代社会,红色音乐文化和当代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因此,我国构建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和谐都离不开红色音乐文化这一宝贵精神财富。

二、红色音乐文化有利于促进当代社会经济发展

最近几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在政府的扶持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范围内掀起了 红色旅游的热潮。200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实现计划培育形成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配套完善三十条红色旅游线路,重点打造100个左右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宏伟目标,以及推动红色旅游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路线,红色旅游以成为我国旅游市场增势强劲的主题旅游产品。因此,我们要加快推进红色旅游景区旅游项目的建设,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扩大红色经典旅游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红色旅游项目多为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和革命纪念碑等,其展示手段大多雷同,这难免使人产生枯燥之感和审美疲劳,为了使红色旅游项目更充实,让历史更生动、更感人,我们可以采取革命历史与音乐文化有机结合的办法,使游客们可以感受到红色旅游中的参与性、趣味性、体验性和时代性。红色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红色旅游活动中以它特有的艺术气质向旅游者传播着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同时也扩大了红色经典旅游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例如,作为革命老区的江西,江西电视台创办的中国红歌会以电视选秀的节目形式,将红色音乐注入时尚元素逐渐兴起,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而随着红歌会的红火,新时代背景下的红歌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和欣赏,许多人开始由看红歌会到买红色音乐资料学红歌,有的深入实地、深入革命老区考证红色文化,探求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从而带动了江西当地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还有些歌颂乡土人情,祖国大好河山的红色歌曲,正因为这些经典的红色音乐广为传颂,才使得它所描述的地方成为红色旅游的热门景点,比如《南泥湾》、《延安颂》、《鼓浪屿之波》、《井冈山上太阳红》等,拉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链条,反过来这也对红色音乐更好的传播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因此,在红色旅游中融合红色音乐的产业性开发,加强资源共享,促进优势互补,对改善当地红色旅游现状,推动红色音乐文化的发展,增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竞争力,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扩大开放和提升革命老区影响力,带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做大做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事业,早日实现富民强国的中国梦,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红色音乐文化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执政党要想巩固执政地位,都必须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来维护政治的稳定性,使其将自身能推进社会的进步、先进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同,进而在文化范围内广泛的体现出国家制度上的完善性。从1921年到1949年新中国在成立,我党取得了执政地位,其使命和责任变为捍卫和巩固自己的执政权,并通过自己的执政方式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且安居乐业。红色音乐记载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和发展的历史,红色音乐的发展历史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的历史,其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以及价值追求和政治理性。

13.论民政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篇十三

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作者:司秋莉 学院:管理学院

班级:2012人力资源管理1班 完成时间:2014.6.17

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摘要】: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障群众健康,稳定社会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历来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一直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建设既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又应当放眼全球,吸取他国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现状、对策

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障群众健康,稳定社会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历来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关键,而作为追求我国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农民,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健康状况,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农民的健康十分需要有一个保障机制——农村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制度,农村医疗保险任重道远。

一、国外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更加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处于逐渐恢复和完善的阶段,许多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国外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与我国国情相似的国家,在农村医疗保障领域取得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日本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建立了覆盖全体国民的强制性的医疗保险制度,凡年满20岁的日本国民,都要加入医疗保险体系,日本的医疗保险体系由“雇员健康保险”和“国民健康保险”两大支柱构成,农民可享受的医疗保险主要是“国民健康保险”。日本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①健全的法制。日本的农村医疗保险在其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相应的法律制约,保证了其机构运行畅通无阻。②明晰的管理系统。日本农村医疗保险的管理机构职责划分明确,层次清晰,由专门的机构负责督导和执行,相互配合,保证医疗保险体系运行有序。③健全的监督机构。为能够及时纠正保险基金在运行过程中的偏差,避免失控,各方代表组成监督审查机构,监督审查机构拥有绝对独立的职权,避免出现监督过程的利益偏向。④农村医疗保险的独立性。农村医疗保险和针对雇员的健康保险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具有排他性。二者不仅保险收入构成不同,保险费在他们的财源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同,其中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险的投入比重较大。

(2)韩国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韩国开始医疗保险改革,开始实行强制性保险。韩国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经费来自3个方面,即政府补贴、个人交纳保险和就医时个人自付一部分。具体办法是:居民按户每月向保险组织交纳保险金,保险金额由他们所属的不同等级而定,家庭和政府各负担一半,作为医疗保险基金。韩国农村医疗保险的管理方式采用社会团体管理形式,农村医疗保险社团在行政管理和资金上都是独立的,自主管理,自主经营。韩国农村医疗制度也存在如下问题:韩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实施是按区具体实施的,由于区域划分较小,医疗费用的统筹范围有限,风险性较大。在医疗服务提供和利用方面,政府试图使更多的居民充分利用初级医疗机构,但是由于现有的初级医疗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医院之间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技术等方面的差距较大,居民宁可多花钱去医院也不愿去诊所诊治,造成初级医疗机构的使用率不足。

(3)巴西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巴西全国城乡居民实行无差别的全民医疗保险,不论贫富都享有医疗保障的权力,医疗保险覆盖面广,发展速度快,待遇水平较高。巴西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有一定的历史,经过几十年的运作,其体系不断更新并日趋完善。巴西农村医疗保健计划的特点:①政府推出“家庭健康计划”,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资助农村医疗保健计划。巴西联邦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医疗保障问题,除实行全民统一的医疗健康制度外,还针对农村专门设立“家庭健康计划”,并由联邦和州政府统一实施与监管。②对专项经费进行扶持。巴西联邦为确保上述计划的顺利实施,设立专项经费对其进行支持。在为从事农村卫生保健服务者提供启动资金及生活补助的同时,还按服务量进行奖励。联邦政府确保农村医务工作者可获得不低于城市同类人员2倍的工资,这在相当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在农村开展医疗服务的积极性。此外,其它国家的农村医疗保险模式也可资借鉴,如德国的法定医疗保险和自愿医疗保险;墨西哥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马来西亚的国家卫生服务计划;新加坡的保健储蓄计划;朝鲜与古巴的全民免费医疗等,尽管难有十全十美的医疗保险制度,但各国的有益经验不可忽视。

二、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现状

调查数据表明:2004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总体覆盖率较2003年有所提升,但依然很低,高达65.7%的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医疗保障总体覆盖率低的背景下,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在城乡居民之间更有突出表现。当前,社会统筹类的医疗保险和商业性的医疗保险是居民医疗保险的主要来源,另有少量居民享有民政救济性质的医疗救助。在此次调查中,有高达65.7%的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虽然较2003年同期同题调查中的75.4%下降了10个百分点,但是,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仍然处在很低水平,特别是在人口众多而相对贫困的广大农村地区,这部分群体一旦生病,所有的医疗费用均需自己承担,这导致我国农村医疗保险效益低下的一个普遍事实。

三、我国农村医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原有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短期内难以恢复重建

1976年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基层合作医疗制度逐渐流于形式或自行解体。首先,资金来源有限,但支出具有明显的失控现象。其次,干部和村民享受医疗保健服务不平等,是合作医疗难以恢复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收入机制的转变,彻底打击了合作医疗赖以存在的基金筹资基础。

(2)农村医疗缺少保险立法

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使得合作医疗的性质不能准确地确定下来,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也难以定位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容易产生混乱。因此,农村医疗保险立法必须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需要,如果不能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必然会引起农民反感,农村社会保障就会缺少必要的法律保障。

(3)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不稳定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对合作医疗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合作医疗从国家政策变成了地方政策,这就使得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了国家政策的“强制性”威力,主动性大大下降,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再者,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强制性“合作医疗”项目,这一政策与国家扶持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相冲突,因而加大了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难度。

(4)城乡之间医疗保健资源分配不均,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医术较高的医务人员多聚集在大医院,农村大多数人经常利用的卫生资源是村卫生室或个体乡村医生,然而村里的卫生人员多半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培训,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没有必要的消毒设备。农村人口居前三位的疾病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患此类病多数会导致家庭收入下降,甚至陷入贫困,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原本可以通过保健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而降低,但由于政府在农村的设施和预防工作投资不足,难以开展有效的宣传活动。县级的卫生医疗机构,除县级医院外,还有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计划生育指导站,以及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治机构等,这些机构大多都自成体系,自己进行小而全的建设,不仅造成医疗卫生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浪费,而且增加了大量的非专业人员,提高了机构的运行成本,因此必须打破部门体制限制,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流动和重新组合。

四、农村医疗保险问题的解决途径(1)政府的政策要向农村倾斜

在2002年10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就提出了农村卫生工作的目标,到2010年在全国确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国家必须从财政上划拨资金,加强对农村医护人员的培训,重点支持乡镇两级卫生机构,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效率。

(2)建立健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截至2004年6月底,全国已有30个省(市、区)在301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从各试点情况来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疾病就诊的比例,缓解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医疗问题。2009年政府报告中,关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数据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人口8.14亿,参合率91.5%。这些数据表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得到了高度的重视。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一方面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政府财政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另一方面当前进行的政府财政改革已由“吃饭财政”向“公共财政”过渡,通过政府机构、事业机构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减少“吃饭财政”的开支。真正让农民看得起病,看好病,使医疗服务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取信于民,促进农村医疗工作的健康发展。以保障农民健康为根本宗旨,通过合作医疗制度共同筹集、合理分配和使用合作医疗基金,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减少因病致贫,达到保障和增进农民健康的目的。

(3)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医疗基金筹集机制

从我国的国情考虑,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有责任对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给予资金支持。农村医疗保险资的筹集应采取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予以支持的办法。集体补助部分要根据当地集体经济状况而定,一般人应占筹集资金总额的20%左右;各级政府也应有适当的财政投入,吸引农民为自身医疗保障投资。农民个人缴纳医疗保险金的数额以多少为宜,根据已作的调查和我国农村实际,应适当扣除集体与政府可能的补助与支持部分,再按照“以收定支、略有节余”的原则合理地确定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农民个人应缴纳的医疗保险资金以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左右为宜。

(4)防范医方和患方的道德风险

应当在不断总结经验及科学计算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比较合理,并且相对稳定的报销比例来避免道德风险。各地方政府所制定的地方性规章应当加以确定,以保证其相对稳定性。

(5)贯彻医疗救助制度,尽快出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法律法规 贯彻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尽快出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法律法规。

(6)合理布局卫生资源

第一,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第二,中等发达地区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第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

(7)建立解决农村医疗人才缺乏的长效机制

人才问题是制约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瓶颈,农民看病最讲究实惠,最大的愿望是就医方便,少花钱,治好病。然而,这种要求与现实条件下我们所能提供的服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关键是缺乏能够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2003年底,全国乡镇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0.6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的占1.6%,大专学历的占17.1%,中专学历的占59.5%,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21.8%.大专以上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又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医疗条件较好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而面向最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般乡镇卫生院高学历人才微乎其微。

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城乡差别的影响,靠分配、派遣的方式已不可能解决农村人才缺乏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试图吸引高素质卫生人才向农村流动,如“三定”政策,城市支援农村的政策,城市医生职称晋升前必须到农村服务半年或一年的政策,高等医学院毕业生到农村服务提前转正定级提高工资的政策等等。解决农村卫生人才问题必须靠政府组织、支持,并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今后我们要更加重视的是,如何更有效地整合不同机构的资源,使它们能更有效分工合作,向农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如何向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机构提供一些增量收入,使它们能正常运转;同时约束它们,使它们有能力向广大农户提供免费和低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上一篇:煤矿机电运输规定下一篇:县委办公室向县委常委会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