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报告(精选15篇)
1.《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报告 篇一
上海大学2010-2011学年夏季学期《形势与政策》实践课教学大纲
一、实践教学目的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关注国内外形势发展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积极性,使广大同学更直接地感受祖国各行各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带来的新变化。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主题教育中,通过“红色英烈”、“红色寻根”、“红色经典”等系列纪念活动,增强对党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把廉洁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激发大学生努力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
二、实践教学内容(二选一)
1.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2.“做廉洁诚信的上大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三、实践教学形式及考核
1.听一堂相关主题的教育课。(2011.7.1)上一堂课
2.作一次相关主题的网络课程小作业。发一条帖读一本有关中共党史或廉洁教育的书籍。写一篇读书心得(300字左右、联系个人思想实际)。登陆乐乎——论坛——圈子,选择“形势与政策”课程论坛指定区域,以学号或姓名将心得发帖。发帖者应注意文明上网,尽量在交报告书前完成,最迟不晚于9月开学。
发帖至:http://group.lehu.shu.edu.cn/BizClub.aspx?id=1672
23.登陆“乐乎论坛-圈子-形势与政策课”,下载、填写、递交《实践报告书》。写一篇报告以个人为单位作一项主题访谈或小调研,将2000 字左右的小论文附在报告书里,文体可以是议论文或调研报告,在确保不存在抄袭的前提下可使用电脑打印。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和胡乱编造数据和事实的行为,能学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去分析和认识问题;小论文应言为心声、言之有物,语言流畅,主题突出,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抄袭者不予通过。
四、实践教学具体规定 课时:课内辅导1学时,实践9学时上课时间:2011年7月1日(周五)
向所选教师递交报告书时请交打印稿
时间:7月12日前可投入办公室边上相关任课教师信箱;
7月12日上午接待,13:00截止。地点:B-305
打印稿封面请注明教师号1-1003、2-1009、3-1015、4-1021与学生顺序编号。
谢谢配合!
五、任课教师评阅及小结
1.请各位任课教师及时 评阅、整理 学生稿件,按编号装入试卷袋备查。
2.认真分析学生实践报告,写出各自的教学体会和教学小结,上交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以备汇总至社科学院及学校相关部门。
奚建群xijianqun@163.com2011年7月1日
2.《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报告 篇二
关键词:实践教学,极大特色,教育教学,理论成绩,实践成绩
1 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根据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通知开始设立,至今已经12个春秋。“形势与政策”课自开设以来,关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国内学者研究为主,主要针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但大多数学者主要围绕着理论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展开研究,而在实践教学层面关注的相对较少。
关于该课程教改研究,国内学者大多关注于3个方面:一是,从增强课程的规范化角度探索。李克荣等(2012)认为教师队伍规范化建设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王包泉等(2013)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内容规范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具有“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特点的教学内容规范化设计策略;王民忠等(2014)认为发挥教指委专家督促作用,推进“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二是,从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角度研究。蔡景华、陈胜国(2006)关注于如何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认为应该从准确把握课程特点、深化教学艺术并提高教师素质入手;黄发友(2012)认为必须采取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补、教师授课与学生讨论相融合、专题讲授与形势报告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一致、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相促进等措施,切实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三是,从课程的教学法角度研究。张勋宗(2005)将授“形势与政策课”内容分成专题并实行专题负责制;余琼(2006)认为明确的教学目标、流畅的教学环节、多样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多元的考评方式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1];易忠(2011)着力探讨了演讲式和点评式教学法;黄丽琴(2011)探讨了案例式教学法;肖慧欣(2015)探讨了专题式教学法。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梳理可见国内学者对“形势与政策”的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较少,具有研究价值。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当下,思想文化激荡碰撞,社会思潮跌宕起伏,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树立怎样的志向和信念,有关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2]“形势与政策”课开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和了解当前国内外的形势,通过不断完善以“志愿服务活动、三下乡”为内容的实践教学,立足我国国情,深入了解社会,帮助大学生准确、及时、直观的分析形势、了解政策、认清现实、把握未来,增强对我国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融合于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执行国家政策的自觉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大学生“既要读好课堂上的书,又要读好社会这本书”[3],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正因如此,“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
2“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调查
经过多年的探索吉林大学最终建立了由规范的课堂理论教学与以“志愿服务活动、三下乡”为内容的实践教学而构成完整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体系,即学生的期末总成绩由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共同组成,促进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特色。对推动“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对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98%),结果显示“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进步明显。主要表现在:首先,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有效回收问卷的196人中,学生自发组织参与各项志愿者服务和三下乡活,参与度达到100%。其中,72人参加了各类支教活动,68人参加了春节期间火车站疏导员的志愿服务,49人到养老机构做志愿者探望老人,7人在家乡参加了各类乡村扶贫活动。61.7%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一直有参加志愿服务或三下乡活动的愿望,但如果没有课程的推动,不一定会付诸实践。其次,提升了学生的责任心。89.7%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通过实践教学使其增强了奉献意识;85.7%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与校团委“志愿服务活动、三下乡”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其参加志愿者服务、三下乡活动的积极性;91.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促使其去接触社会,通过深入直观认识和了解我国当前的具体形势,能切实了解国家出台各项政策的社会背景与原因,加深对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最后,有利于将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我国当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国家出台各种举措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抓住科技创新先机理论结合实际,就能赢得优势。78.1%的学生认为通过实践课接触社会,可以为其软件研发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为其创业提供有益启发。
通过调查可见,“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践改革,提高学生对国家各项政策方针的认同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效提高了该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余琼.《形势政策课》教学探索[J].教学研究,2006(7):39.
[2]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怎样给高校学生作形势报告[EB/OL].人民网,2015-08-07.
3.《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报告 篇三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大专题;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专题教学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中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全国各高校普遍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教育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要求,参照《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的专题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形势与政策专题教学。然而,无论是《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还是高校中开展的各种专题讲座,内容都比较单一,大多是一事一议,虽然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强,但是完整性和系统性较差,有必要进行改革创新。大专题教学便是其中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课大专题教学的三大价值
所谓“大专题”,是指在《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等单一专题的基础上,进行两个或以上专题的整合,形成一个内容相关、逻辑相成的综合性专题。大专题教学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有其独特的重要价值。
1.大专题教学有助于克服形势与政策课时的浓缩化
《通知》规定: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但由于部分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该门课程的学时常被专业课挤占,缺少基本的学时保障,教学时数被随意“浓缩”和“精减”。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一方面需要各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尽可能地充实教学的内容。在克服课时浓缩、充实教学内容方面,大专题无疑比单一专题更加可取。
2.大专题教学有助于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吸引力
要使形势与政策课有吸引力,教师在选择授课内容时要特别注重抓住学生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最感兴趣的话题,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社会巨变的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相对于单一专题的一事一议,大专题由于承载更多的热点和信息,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能更好地“宽覆盖”,有助于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吸引力。
3.大专题教学有助于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
教学的实效性主要包括两个层次: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效果是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有没有全部达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有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效率是指实现教学目标的耗时和实现效果。从教学实效性的效果层次而言,相对于形势与政策课单一专题的教学,大专题教学的内容更加完整,系统性更强,对学生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培养也更加有效;从教学实效性的效率层次而言,大专题教学能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扩展更多的教学内容,相对于单一专题的教学,所实现的教学目标也更加明确,效果也更加明显。
二、合理把握形势与政策课大专题教学的三大原则
教学内容是大专题教学相对于单一专题教学最大的优势所在。大专题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单一专题教学内容的叠加,而是两个或以上单一专题教学内容的整合。因此,坚持相关性、整体性和实践性原则,合理设计、科学规划大专题的教学内容尤为重要。
1.要坚持相关性原则
大专题教学内容设计中的相关性原则,一是指所整合的各个单一专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仅要符合教育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和《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的教学要求,而且要适应不同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实际和思想特点。二是指所整合的各个单一专题教学内容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连接的,能够统一、粘合起来。
2.坚持整体性原则
大专题教学内容设计中的整体性原则,即要求大专题中所整合的各个单一专题教学内容还要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同时,还要科学地区分各个单一专题教学内容之间的因果、递进、继承、发展、并列、矛盾等诸多关系,正确地把握各个单一专题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连接点,合理地将各个单一专题教学内容协调于整个大专题系统中,做到各个单一专题的分析与各个单一专题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内容相辅相成、前后呼应、过渡自然、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整体效果。
“中国梦”“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改革红利释放发展潜力”三个单一专题是2013~2014学年《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中的重点专题,各个专题内容较为丰富和完整。如果将其设计成“中国梦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大专题,就需要重新思考其整体性,正确把握三个单一专题之间的逻辑连接点。中国梦是什么——系统阐述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以改革红利释放发展潜力,怎样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如此递进式地协调和整合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大专题就形成了内容前后呼应、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3.要坚持实践性原则
大专题教学内容设计中的实践性原则,是指大专题的理论教学要密切联系国内外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自身实际,一方面要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际的竞争合作,帮助学生了解各国政府的施政实践;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教学目标要求。
在“美国监听门事件与互联网自由问题”大专题教学设计中(如下图),既要给学生讲解清楚监听门事件中的“美国问题”,更要让学生深入探讨监听门事件中的“世界问题”。一方面要帮助学生了解网络时代为什么要将国家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如何将国家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虚拟世界里也要将自己的言行关进规则的笼子里,努力做一名文明的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