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六十九周年征文

2024-09-19

建国六十九周年征文(精选9篇)

1.建国六十九周年征文 篇一

常言说:商场如战场,许多企业家用《孙子兵法》来经营企业,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中国古代兵法谋略典籍浩如烟海,《孙子兵法》是其中的集中代表,国外无数政治家、军事家和企业家皆把《孙子兵法》奉为经典,尤其是日韩企业家精心研读《孙子兵法》,“兵战”与“商战”都是为实现组织目标,动用资源,通过对抗征服对手。《孙子兵法》论述的是用兵作战的规律(战那一世小说网 http://略和战术),但同时其所揭示出的抗争哲学,对所有人类的对抗性竞争活动都具有普遍意义,当然也包括商业竞争。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当我们用人力资源经理的眼光来阅读这本兵书时,不难发现,其中许多的原则都可以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企业的兴旺发展,不是靠一两个人所能做到的。倘若内部不同心,必然使更多的资源浪费于内耗中。一个员工如果不服从上级,无论他多有才能,对企业也是害多于利。一个企业的长久兴旺,靠的是企业的机制和组织的架构,并不是一两个人的事。

“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在企业中,中层管理人员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向上沟通高层,向下沟通基层。企业的战略性和整体性目标需要他们传达给基层,在工作中才不会把工作目标搞错。基层人员最熟悉岗位情况,需要中层管理者反映给高层,作为企业制定计划的依据。中层管理者正如一个人的脊梁,脊梁断了,头再好,脚再好,依然不能摆脱躺在床上的命运。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这句话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做出了诠释。一个开始的时候,企业要制定本的战略,这时候就要对人员需求,培训状况,预算开支等做好规划。计划越周密详尽,就越可从容应对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倘若事先什么都不管,到需要这个的时候才去做这个,需要那个的时候才去做那个,到时候要忙个手足无措了,效果又会好到哪里去呢?

孙子兵法认为成功的要素是 “道、天、地、将、法”。首先是“道”,然后一分为二是“天、地”;再把它合起来是“将”,再产生“法。”

用兵者要为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弗诡也。”意思是说国君施行仁政,以恩信道义爱抚民众,则民众便与国君上下一致,同心同德,可以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违抗。从经营管理来看,就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目标要一致。以人为本,取得员工的支持,满足顾客需要,取得顾客的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用兵者要知天。“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意思是顺天时,因时制宜。从经营管理来看,就是要抓住市场机遇,顺应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对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要敏感。企业不仅要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的变化,还要适应和利用经济景气周期、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等经济规律,适应和影响政府的政策,创造环境。

用兵者要知地。“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意思是说要知地利,因地制宜。从经营管理来看,企业要熟悉和掌握市场需求、市场容量、市场竞争的变化情况,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经营策略。

用兵者要善于用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意思是说要善于任用将领,即选用将领的标准是“智、信、仁、勇、严”。从经营管理来看,就是要做好用人决策,孙子兵法的这五条用人标准对企业用人决策同样有借鉴价值。智:专业知识,生活常识,人生阅历;信:自信于己,施信于人,取信于民;仁:体恤下属,以己推人,给人机会;勇:勇于冒险,敢于说不,勇于认错;严: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赏罚分明。“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用兵者要知法。“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曲制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及组织运行方式,官道指职责分工,主用是指物资供应。从经营管理来看,就是要规划设计企业的组织运作方式、指挥系统,明确岗位职责与分工、激励与惩罚,使物流畅通。

总之,孙子兵法“道、天、地、将、法”的战略思想,从经营管理来看,要求企业经营者从目标一致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用人决策、组织设计、职责分工、物流设计方面系统地策划,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从另外一个层面诠释了竞争对抗性活动的智慧,同样对企业商战具有参考价值。“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敌,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可以战,胜之半也。”

孙子把“人”放在决定战争成功之首及正确处理君、将、民关系的指导思想与现今的企业经营管理有其实质性的应用。俗话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企业从董事长到基层,以金字塔结构组成的“官”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它就像枢纽,最为精彩的喜悲剧就在这里上演,企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阶层。

狂战诀 金莲别录 大唐流氓海盗 限制级召唤 让子弹飞翔 绝顶 http://

2.建国六十九周年征文 篇二

一、由“华侨是革命之母”到“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转变

廖承志幼年时期, 父母经常给他讲华侨在国外受到的非人待遇, 在日本华侨被骂为“支那猪”就是因为自己国家积贫积弱, 进而对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并且希望他能够继承父母的志愿, 使祖国真正富强起来。可以说, 廖承志一生都在为广大华侨谋利益。

1. 华侨是革命之母。

华侨是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对象。1937年中央决定在香港设立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 由此廖承志真正开始侨务工作。他领导对侨宣传工作, 创办报刊, 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 披露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 并不时介绍国内抗战面临的各种困难。这激起了广大华侨的爱国之心, 他们纷纷捐款捐物, 有效地支援了国内抗战, 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 许多爱国华侨在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影响下要求奔赴前线, 为抗战提供急需的技术人才, 无怪乎廖承志深有感触:“华侨是革命之母。”[1]P227这是历史赋予华侨的伟大使命, 也是强烈的爱国主义使然。

建国后, 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新时期, 如何维护华侨自身利益, 使华侨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周恩来曾经指出:“华侨问题是关系到新中国能否顺利开展国际交往, 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 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的重大课题, 必须妥善处理好。”[2]P211

2.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建国后, 党中央依然重视华侨自身利益, 坚持对华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始终把侨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开展。50年代初, 廖承志在会见缅甸华侨黄铁金时曾指出, 新中国侨务工作归根到底就是要保护海外同胞的根本利益。[3]P199华侨长期旅居国外, 长期受帝国主义的深重压迫。1957年,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印尼政府公开进行反华活动, 对当地华侨进行迫害, 威胁到华侨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在此危急时刻, 廖承志联合外交部对印尼政府的行为提出严正交涉;采用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 采取求团结、求和平的方针, 既指出华侨对印尼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 又严厉斥责印尼政府的倒行逆施。为了使华侨在国外免受迫害, 廖承志积极筹备, 多数华侨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真切体现。

此外, 廖承志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统一。廖承志在担任新华社社长期间认为对华侨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指出:“华侨报刊要以当地大多数华侨为读者对象, 以他们的觉悟程度、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作为我们编辑工作的出发点, 不要仅仅看到华侨中的进步分子的要求, 而使广大华侨群众不易接受消化。”[4]可见, 对侨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他们的具体情况出发, 考虑华侨切身利益, 一切工作要以华侨最低需求为标准, 增强教育的普遍性与时效性。

另外, 廖承志“还要求把爱国主义与爱当地结合起来”。[5]在处理华侨双重国籍问题上, 廖承志始终从华侨立场出发, 果断地提出建议:取消中共海外支部, 从而解决困扰侨胞的难题。这有利于同华侨所在国开展外交活动, 维护华侨正当利益, 受到广大华侨的热烈拥护。同时把爱国主义与爱当地看似矛盾的问题化解开来, 真正做到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 这也是时代赋予他的神圣使命。

二、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以民促官”的转变

1908年9月25日, 廖承志生于日本东京大久保, 日本妇女的乳汁把他养大, 在日期间廖承志结交众多日本朋友, 即使到老年也会说一口流利的东京口语, 可以说对日本及其人民怀有极深的感情。即便如此,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廖承志对日态度始终是围绕民族大义展开的。

1. 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廖承志肩负艰巨的使命:代表中央在香港设立新四军、八路军办事处, 使它成为海外华侨、港澳同胞与内地抗战力量的联络点, 负责物资和款项的接收和转移工作, 为解决抗日前线遇到的经济困难作出贡献。在香港即将沦陷之时, 为抢救民主人士和文化精英, 廖承志按照中央指示, 组织人力开展营救、疏散及转移工作, 为抗战保存了宝贵的文化力量。应广大华侨的强烈要求, 廖承志组织爱国华侨奔赴抗战前线, 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 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 以民促官。

二战后, 美苏关系逐渐形成冷战局面, 而日本政府追随美国, 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封锁, 廖承志等人通过不懈努力, 以“曲线外交”的形式促进中日官方外交新局面的形成。建国前后, 廖承志一直担任新华社社长, 以其对政治的敏锐, 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在分析亚洲区域环境后, 廖承志认为对日民间外交已刻不容缓, 中日双方必须建立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他广招天下贤士, 组织一流的对日翻译队伍;施展个人魅力, 广泛结好日本友好人士。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亲自领导下, 对日工作接连取得突破性的成果。1962年11月9日, 中日双方达成廖承志、高崎达之助备忘录贸易协议, 即《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 它为中日现代贸易开创了先河, 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准备了坚实的经济条件。它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成果, 不但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而且有助于缓和亚洲紧张局势, 更为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和平事业作了突出的贡献。因此, 廖承志统战思想伟大转变之二源于国际形势的突变和他崇高的党性。

三、由“长期打算, 充分利用”到“坚决收回香港”的转变

在港澳问题上, 廖承志一直扮演着参谋长的角色, 为港澳发展献计献策。

1. 长期打算, 充分利用。

1949年初, 毛泽东在向斯大林派来的特使介绍情况时曾说过:“目前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解放。大陆上的事情比较好办, 把军队开去就行了。海岛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 须要采取另一种灵活的方式去解决。或者采用和平过渡的方式。这就要花较多的时间了。在这种情况下, 急于解决香港、澳门的问题, 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相反, 恐怕利用两地原来的地位, 特别是香港, 对我们发展海外关系、进出口贸易更为有利些。总之, 要看形势的发展再作最后决定。”[6]毛泽东对港澳问题作了具体分析,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对此决定廖承志极为赞成。建国前夕, 在香港、澳门是否一举收回问题上, 党内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是乘势立即收回;另一种是要保持港澳现状。廖承志 (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反对使用武力。在考察港澳实际情况后, 认为香港、澳门有其特殊的经济、外贸地位, 保持港澳现状有助于打破国际反华势力的政治、经济封锁, 建立同国外的经济联系。他向中央建议, 暂不收回香港、澳门。这是他在考虑香港现状及未来发展作出的科学正确决策, 从而最大限度地团结了一切爱国志士, 为将来对港、对澳政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实践证明, “长期打算, 充分利用”是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 为1997年香港回归准备了各项有利条件。

在建国初期的反封锁斗争中, 廖承志教育负责港澳工作的干部, 不能孤立地看待港澳工作, 而是要从世界战略、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去处理港澳问题。[7]P530也就是要本着“长期打算, 充分利用”的原则处理港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多交朋友, 他主张交朋友要“雪中送炭”, “不要怕社会关系复杂, 越复杂其党性越强”, “乌龟王八都可以交, 心中有数便是了”。[8]P536-537同时他还强调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应有的原则, 立场不能动摇。这些指导意见都是为收回香港作必要的准备。

2. 坚决收回香港。

建国后, 人民政府庄严宣布废除一切帝国主义在华不平等条约, 表达了对香港领土主权的坚决立场。另外, 国内及港澳人民对回归的强烈要求, 以及对此问题议程的来临, 都使得谋划香港未来发展的蓝图日趋紧迫。对于英国外交大臣欧文的香港问题“滚动式”拖延计划, 廖承志组织人员召开港澳工作会预备会议, 深入学习邓小平对港澳问题的看法, 最终形成《关于港澳工作会议预备会情况的报告》。1978年8月12日,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港澳小组, 设立港澳办公室, 以廖承志为负责人, “协助中央掌管港澳工作”。对于英国种种试图侥幸躲过香港主权问题的提议, 廖承志在细致考察后, 都坚决予以否定。在此基础上, 根据邓小平的提议, 廖承志提出解决香港问题必须本着两条原则, 既要收回香港, 又可保持其繁荣稳定, 这就首先要求必须采取一套特殊的政策, 收回香港后只改变与主权有关的东西, 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尽可能不变。这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此后, 廖承志提出解决香港问题“十二条”的方案, 获得中央的认可。在考察香港人民对回归的普遍顾虑后, 廖承志将十二条概括为“收回主权, 港人治港, 制度不变, 保持繁荣”。[9]P539-543之后, 廖承志一直为解释、明确中国政府的政策而奔波。尽管廖承志有生之年没有看到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时的庄严画面, 但他对香港回归所作的贡献永远彪炳史册。

综上所述, 建国前后, 廖承志在对待华侨, 对日态度, 以及香港问题等方面的统战思想都发生了伟大转变, 这是新时期的不同任务及矛盾决定的, 也是廖承志崇高的党性和丰富的实践阅历使然。廖承志为党、为人民作出了独特贡献,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摘要:廖承志是中国共产党内优秀的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建国前后, 他的统战思想经历伟大的转变, 即由“华侨是革命之母”到“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转变;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以民促官”的转变;由“长期打算, 充分利用”到“坚决收回香港”的转变。这些伟大的转变是新时期面临的不同任务决定的, 也是廖承志崇高的党性和丰富实践阅历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廖承志,统战思想,伟大转变

参考文献

[1][2][3][7][8][9]王俊彦.廖承志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4][5]张帆.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广大海外华侨——廖承志同志关于华侨宣传工作的教诲[J].新闻战线, 1990, (12) .

3.建国六十周年 中国日渐强盛 篇三

一、热点聚焦

1. 国庆60周年首都大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14次国庆首都阅兵。数十个徒步和装备方队、上百架飞机、数百件新型主战装备,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这次阅兵,参阅力量齐全、参阅装备先进、阅兵准备充分、官兵精神面貌好。向党和人民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展示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向世人展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后盾。

2. 建国6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77倍,人均超过3000美元;财政收入增长约1000倍;外汇储备增长1万多倍,位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占世界贸易比重达7.9%。“中国制造”遍及世界。在金融危机中国际货币体系面临重构的历史机遇下,人民币国际化开始启动。中国已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3. 建国60年来,我国探索和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多种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形式,为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提供了有效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人们能清晰地听到民主政治的铿锵足音。截至2009年1月,我国制定现行有效的法律达231件,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性法规70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00多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4. 建国60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实现了巨大的腾飞,人民文化生活日益丰盛。文艺创作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二、命题预测

借助60周年巨大成就,从原因和措施两个角度命题的可能性很大。经济生活特别要注意60年伟大成就的经济原因,同时结合经济成就,分析现如今所面临的贸易和社会问题。政治生活,主要涉及了政府、党、外交政策和我国的民主制度。文化生活应该立足文化与人、文化与社会的作用,分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意义与措施。哲学特别要注意认识论,更要通过哲学原理,从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社会历史观,来分析60年巨大成就的原因。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应对金融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2)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生产:我国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思想,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推动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合理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断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3)财政的作用: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财政实力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才不断增强,才能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经济、文化、政治各项事业成就更加显著。

(4)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些具体措施的出台,有利于促进了我国科技的进步,经济的腾飞。

(5)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60年来我国积极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战略,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二、政治生活角度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强有力的国防建设,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60年的变迁特别是民主制度的进步,充分说明了我国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政府职能和性质: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经济成就、国防建设的巨大进步、文化事业的腾飞,都离不开政府职能的发挥。

(3)民主制度的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推动社会政治文明建设。

(4)国际竞争与国际关系: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国际竞争的实质。伴随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增强。

(5)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的合作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我国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处理国际争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崛起,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三、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与社会:60年来文化的发展进步,充分体现了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2)文化与人:文化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公益文化的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打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3)文化交流:中外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60年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得益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4)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更是智慧的结晶。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5)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60年文化的发展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立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推动先进文化和大众文化发展,推动公益文化和和谐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了社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导作用。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举行国庆60周年大庆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现有经济实力,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彰显我们综合国力,振奋人心的需要。

(2)实践是认识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建国60周年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3)意识的作用: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建国60年的巨大成就,是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果。

(4)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和客观性。60年的发展,我国合理把握了国内与国外、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和认识。

(5)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60年的发展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结果。在结合发展的同时,合理处理好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

(6)人民群众的作用:60年的发展充分证明了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更是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的结果。

(7)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中国通过60年来的改革,合理地处理了这一矛盾,推动我国不断发展。

【典型例题】

(2009年北京卷)某班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老师给出了一张柱状图,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问题:请你告诉他们图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结合社会建设支出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些支出是如何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

【参考答案】(1)经济现象:社会建设支出与经济建设支出的规模逐年增加;社会建设支出的增加快于经济建设支出的增加。

(2)作用:①发展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②提供就业服务能够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就业。③增加公共医疗支出,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有利于经济建设。④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可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⑤社会支出可以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析点拨】此题属于图表类分析题,对于图表类是以要做到两看、两比。看表头,把握图表的中心含义。看小注,明确图表所涉及的问题。对比图表内容,既要从时间上进行纵比,更要从内容上进行横比。对比小注与图表,阐明小注与图表的联系。此题借助财政支出考查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成就。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问题所指向的内容,即社会支出所包含的范围。通过这一范围分析对经济建设的具体影响和作用。

【创新训练】

一、选择题

1. 建国60年来,中国城镇和农村的恩格尔系数如今比1950年分别下降19.6%和24%。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意味着()

A. 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B. 我国居民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为主

C. 我国城乡居民家庭食品支出数量在减少

D.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在增加

2. 近6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额增长了2600倍,“中国制造”遍及世界。但是“中国制造”由于科技含量低,相应地成为了廉价商品的代名词,在国际竞争中步履维艰。要想改变“中国制造”的现状,我们必须()

①必须降低我国出口商品的关税②实施科技创新,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③学会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自己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3. 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60多万个行政村中,共有村委会60.4万个。经依法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成员230万人,依法实行了直接选举的村委会达95%以上。这说明( )

A. 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B. 在我国人民都享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C. 我国基层政权建设民主程度不断提高

D. 我国各级选举都已经实现了直接选举

4. 国庆60周年大阅兵,向世界再一次传达了我国“和平崛起”的信号。中国坚持“和平崛起”()

①符合我国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的要求

③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充分体现④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根本途径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5. 目前我国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开展了创建文化先进县活动、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知识工程、少儿文化蒲公英计划。公益性文化活动的举办有利于()

①满足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②提高人们辨别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③保证先进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④推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6. 60年来,我国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新时期要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我们必须()

A. 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B. 反对民族虚无和历史虚无主义

C. 吸收和借鉴各民族文化,来发展自身

D. 发挥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7. 在金融危机中国际货币体系面临重构的历史机遇下,人民币国际化开始启动,并于7月6日在深圳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人民跨境结算试点,体现了()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B.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 事物发展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D.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8. 国庆庆祝活动标志以数字“60”为主体,色彩采用国旗的红黄两色。红色是中国传统喜庆之色,代表了无数革命先烈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的献身精神;黄色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象征着祖国光辉灿烂的前程。国庆标志的诞生说明()

A.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B.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二、非选择题

9.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硝烟中走来,建国之初,国家千疮百孔,百业待兴。如今,农民餐桌上顿顿是细粮,炖肉炒菜早已是家常便饭,户户建了新房,翻建了老房,电灯、电话、电视机等家用电器早已成了农民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用品。许多农民盖上了楼房,开上了汽车,用上了电脑……农民生活从追求温饱型向小康型向享受型转变。60年农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农民已经找到一个方向,朝着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1)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从满目疮痍、积贫积弱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三、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从封闭半封闭到直接关系全球经济复苏……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惊人跨越。

(2)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实现经济发展的惊人跨越,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参考答案

1. A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虽然降低,但是社会物质财富还不十分丰富,我国居民消费如要以生存资料和发展资料为主,排除B。恩格尔系数降低表明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降低,排除D。总支出比重降低,并不意味着食品支出额减少,伴随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用于食品支出的数量在增长,但是相对比重在降低,排除C。

2. B降低关税虽然能够促进出口,但是不利于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故排除①。

3. A人民对国家事务的管理一般通过选举代表组成权力机关,统一行使,所以是间接的,排除B。村委会是基层自治组织,不属于政权,排除C。我国现在的选举方式是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排除D。

4. A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根本途径在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排除④。

5. D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文化前进方向的保证,故排除①。公益文化的发展能够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活动,促进人的发展全面发展,故答案为D。

6. A民族虚无和历史虚无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否定,脱离了题干,排除B。要想发展自身,必须借鉴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排除C。各民族文化是平等的,中华文化并不主导世界文化,故排除D。

7. A从深圳开始试点,这是抓捕了矛盾的特殊性,通过试点,总结出普遍通用的经验,向外推广,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8. A国庆60周年标志是对原有事物的创新,故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60周年颜色和图画都是人为选择的结果,体现了自觉选择性,故答案为A。

9.(1)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推进生产力发展。②坚持完善我国基本的所有制制度和分配制度,切实维护社会公平。③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做到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④统筹城乡发展,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⑤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2)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使我们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维护世界和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投身于现代化建设。要实现经济发展的惊人跨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4.建国六十九周年征文 篇四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打破核大国的讹诈与垄断,为了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1964年10月16日,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新篇章。1992年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1997年香港、1999年澳门相济回到祖国的怀抱,彻底告别了那段屈辱的历史。2008年8月8日 晚,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开始了一场奇妙、梦幻的中华文化之旅,人们的眼前呈现的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一个年轻的中国,一个希望与全世界的朋友构建和谐家园的中国。国歌51次在北京各比赛场馆唱响,国旗100次在领奖台上高高飘扬,圆了中国人百年的奥运梦。2008年9月25日 至28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2009年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更是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经济领域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反映时代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逐步摆脱贫困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60年。这60年里,我们伟大的祖国屡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衰,风雨兼程,奋发图强,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辉煌成就令全世界震惊。

5.建国六十九周年征文 篇五

作为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所有的进步和问题都会在文化和教育事业中得到反映,急功近利和快餐文化的泛滥、应试教育和陈旧理念的影响,会使所有具有人文精神和长远目标的理想追求如逆水行舟般艰辛,但即使这样,少儿美术依旧是硕果那一世小说网 http://累累。

1999年教育部规定:美术作为人文学科,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心智开发、真、善、美的启迪和参与全面素质的培养。此后,少儿美术教育的理念、方向和教学成果都有了质的提升,社会各界也逐渐改变观念,给予艺术教育改革以更多的认同和支持。

但是,少儿美术教育的改革之路仍是“任重道远”。

我认为在面临的诸多问题中,观念更新、方向把握仍是重中之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国际视野的开拓方面,应该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们曾有一个少儿水墨巡展团到欧洲作交流和展示,所到之处,各国师生无不为中国少儿水墨画的童趣和神韵所倾倒,也引发了西方孩子了解中国的浓厚兴趣,而巡展团孩子们的自豪感中也有了祖国传统文化的沉甸甸的分量。但是,目前我们大部分中小学的中国画教学,还未能按课改要求加以普及,在很多重要的少儿美术比赛中,我们找不到几幅既富创意又有中国绘画语言特色的作品,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在几乎所有知识技能都可以数字化一体化的当下,只有植根民族、积淀深厚的文化艺术传统无法替代。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历史渊源,艺术语言、文化品质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的笔墨技法等相比素描、色彩等外来基础造型学科也更具东方文化的特质。因此,研究如何在美术课中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诠释传统精神,探索中国独特的基础教学方法,让广大学生(不只是未来的美术家,也包括未来的企业家、科学家、政治家及各种岗位的中国公民)能自然地亲近传统血脉,提高审美修养,体验心性陶冶,是具有传承和开拓的双重使命。虽然中国经济地位在世界已举足轻重,但文化软实力至今仍需提升,只有在教育战线重视本土优秀文化的弘扬和拓展,才能以自己的独特性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在文化上也享有和世界平等交流的地位。

孩子将来创造的世界,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今天如何认知世界。在这里,美术的“美”不再是表面的光鲜漂亮,而是真正的内心大美、大爱的开掘。经过非典和汶川大地震,对人文关怀我们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来看,在美术教育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期待我们的努力。

中国少儿美术事业发展至今,已经具有足够的实力和经验,已经锻炼出一支不辱使命的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可以相信这一美丽的事业将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得以蓬勃发展,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的文明进程作出更大的贡献!

6.建国六十九周年征文 篇六

新春,地上的落叶,既是“推陈出新”的牺牲品,又是落叶归根的宿命体现者;天上相互辉映的星那一世小说网 http://星,在不断眨眼之间探寻交汇的轨迹;祖国的烟火,释放出积累一世纪的华丽后飘散而去,而时间也就在昙花一现的瞬间凝结,浇灌出不同的绰约,不同的0’后时代感。

文化兼容的80’后

80’后?你摇头,微笑,还是不屑一顾呢?但不管怎样,80’后是建国以来文化兼容的最佳见证人。从1997年的春天,小平同志在中国的南海画了一个圈开始,中国就像世界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也从这时开始,各种文化激流蜂拥的流入中国,从最古老的舶来品到80一代的最新潮流kfc,e-mail.当各种文化激流涌入中国时,中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宽容的接纳,而接纳的载体就是80后。于是中国开始有了股份制有限公司,有了连锁店,有了哈韩、哈日族,有了流行和爵士。就像在大的港湾也有撞船事件一样,在宽大的胸怀中,激荡的文化还是擦出了矛盾的火花。首先是上一代人的疑惑:80后怎么了?怎么越是宠爱越是叛逆,梳着怪异的发型、穿着独特的服装,因此有了“代沟”这个名词;接着我们的传统陷入沉默了:80后怎么了?怎么用流行代替了古典,用圣诞节代替了春节,甚至用拇指代替了钢笔,这时引出了传统与潮流的对决;最后,我们的祖国笑了,要开放就要接受冲击和挑战,无论是“代沟”还是“潮流的对决”,都是思想解放的体现。60年的风云变化,只有摆脱思想束缚,并在思想上真正解放的民族才是真正融于世界的民族。

民生民计的90’后

90后,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代,既继承了80后的优良习性,又铺叙了90后的独特风格。90后是建国60周年经历沧桑的一个时代,从五省的严峻雪灾到汶川的特级大地震,从北方的酷热干旱到全球的经济危机,他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亿万跳动的心。但90后是一个倔强的顽童,他们眼中闪烁的倔强光芒在向世界宣告永不言弃!他们把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祖国的热爱体现在青年志愿者热情的服务上。他们的热情迎来了祖国的暖春,这暖春驱散了严寒的雪灾,填补了文传的裂痕,赢来第19届奥运会的白枚金牌,树立了中国在国际的骄傲地位。建国60年来,一代一代的新人潮流似乎是国家变化的最显著特征,就像胸口的刺青,鲜明而醒目。90后,“人肉搜索”是国家网络管理的完善和成熟;90后,“非主流”是国家多元化的全面发展;90后“天路”上涌满了去西藏的大学生;90后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博士、硕士生;90后强调自主,自主创业、自主改革,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祖国我拥护!

未知探索的00’后

也许现在说00后为时过早,但发展趋势的必然,不得不说。60年代初,周总理就说过:“我们中国再走上坡路”,经历短短的60周年,我们中国已经居于上坡,1978年到2007年我们的经济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位,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汇储备第一国,在刚刚闭幕的20g峰会上,中国又肩负着拯救全球经济危机的重任。老百姓有语:“爷爷积孙子”。那么现在即将迎来的00后舞台,必定是最与众不同的一代。也许他们在性格上更加的叛逆和嚣张,他们会创建“下虾米”,“菜菜鸟”等无厘头的网络用语,但他们小事嚣张,大事却能紧抓主题:他们的先辈开创了“神舟系列”飞船,圆了“嫦娥奔月”的美梦,他们将会去揭晓宇宙更深层次的奥秘;他们的先辈又“飞人刘翔”,他们应有“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理念;他们的先辈关注民生民计,致力于新农村建设,他们将消除贫富的差距。不仅如此,00后是更明智和勤恳的一代,他们的科研将是下一个诺贝尔的归属,他们的艺术将是好莱坞的星光,他们的文豪将是下一届莎翁,他们的财富将是“首富”的榜首,他们的祖国是屹立的辉煌。

我是一个80后,当90后突起,00后萌芽之际,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潮流,这些潮流恰恰是祖国发展的一个细小显微镜。无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成就,还是十七大精神的光荣提倡,亦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懈奋斗,都是中国人民倍感自豪的精神“奥利奥”。在祖**亲60年生日之际,仅以不成熟的理念献上一份贺礼,平淡、真实,却是心底赤子之心的挥发与升华,与个人无关,与对祖国的热爱息息相关。

7.建国六十九周年征文 篇七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简称体总),是中国成立最早、会员最多的全国群众性体育组织,是党和政那一世小说网 http://府联系体育工作者的纽带、桥梁,发展体育事业的助手。近60年来,全国体总是在继承与改造旧中国体育组织的基础上,伴随新中国社会变迁和体育事业发展建立而发展起来的。

一、国家体委成立前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1949.1o-1952.11)

1949年以前,民弱国穷的中国,被世界列强讥讽为“东亚病夫”,中华民族为摘掉这顶帽子,前赴后继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国民体质的改善有赖于体育的普及,普及体育运动必须建立高效的体育组织加以管理指导。新中国建立伊始,中央人民政府委托团中央着手对1924年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进行改组,筹备成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将体育普及到千百万人民中间,开展新民主主义的新体育。

(一)召开第一、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筹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1949年10月27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后称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到会讲话,大会推选冯文彬为主任,马约翰、吴蕴瑞、徐英超、荣高棠为副主任,秘书长由荣高棠兼任。筹委会有来自华东、华中、华北、西北、东北、西南、华南、北京市、军队、全总、妇联、学联、青联、团中央、铁路工会(筹建)、教育部、少数民族的108名代表组成。由25人组成常委会,负责闭会期间执行体总筹委会的工作。常委会下设秘书处处理日常事务。

1952年6月20日-24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英文名称:a11-china sports federation,缩写”acsf”。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为成立大会作了重要题词。毛主席的题词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朱德副主席的题词是:“普及人民体育运动,为生产和国防服务。”毛主席的题词成为当时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在今天仍具指导意义。朱德任体总名誉主席,马叙伦为主席,韦悫、肖华、刘宁

一、李德全、荣高棠、马约翰为副主席,荣高棠兼任秘书长,黄中为副秘书长,常委会由65名委员组成。出席大会的有各大行政区、解放军、中央各有关机关团体的代表和特邀的体育与文艺界著名人士、运动生理学家、战斗英雄、民兵英雄、劳动模范、女飞行员等代表147人。

(二)赋予组织职能

1949年,体总在筹备期间的宗旨和任务是:团结全国体育界,协助政府提倡新民主主义体育,为国防与生产服务。

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后在其章程里明确规定了体总的宗旨:“在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共同纲领第48条:‘提倡国民体育’的规定与人民政府有关发展体育的政策,协助政府组织、领导并推进国民体育运动,为增进人民身体健康及为国防与生产服务。”

体总的任务是:“制定全国体育运动计划,并领导与督促全国各体育组织实施之;制定并公布各种有关体育运动的制度及规则;负责国际间体育运动事务联络工作;举办全国性的运动竞赛会,选拔并训练各项运动的国家选手;编制体育运动书刊;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体育运动宣传教育工作;培养体育工作干部;审计并审查全国重要运动场地建筑设备及运动用品。”

(三)建立组织结构

在体总建立时的章程里规定:体总的最高权力机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会,在常务委员会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国际联络处、秘书处、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各项专门委员会。体总实行会员制,在各大行政区设体育总分会,在省、市、县设体育分会,在各基层单位设体育委员会。这一结构成为体总长期运行的基本框架。体总活动经费由政府支出。

1952年2月依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组建了“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在组织上与同年6月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合一。

体总筹建期间,我国向国际奥委会声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即为中国奥委会。

(四)发挥组织作用

全国体总从筹备到建成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认真贯彻新民主主义的体育方针,在普及体育运动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

1.培养大批体育干部。1950年7月,全国体总筹委会主办了“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1951年7月又下发了《为各地体育总分会、分会在暑期举办体育工作者学习会和业余体育班的通知》。通过举办各种学习会、培训班、业余体育短训班等形式,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培养了大批干部。

2.创办《新体育》杂志。1950年,全国体总筹委会的机关刊物《新体育

血蟒传说 殓魂 左路天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创刊,作为新中国第一本体育专业杂志,是当时乃至今天人们推广和宣传体育的良好平台。

3.公布和推行《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简称劳卫制)试行条例。1952年5月,全国体总筹委会公布了《劳卫制》试行条例和相关项目标准,为以后正式实施打下基础。

4.组织各种体育比赛。1951年5月举行了“全国篮球比赛大会”,12月又在天那一世小说网 http://津召开了“全国足球比赛大会”等全国体育竞赛,摸索在国内举办体育竞赛的经验。

5.开展国际体育交往。1950年,全国体总筹委会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赴苏体育访问团,到苏联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和学习。1951年,全国体总组织中国体育观光团赴印度观摩第一届亚运会。1952年,全国体总派代表团赴赫尔辛基参加第15届奥运会。这是新中国运动员首次参加奥运大赛,也是五星红旗第一次出现在奥林匹克赛场。

这一时期,体总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国性体育组织,既是一个群众体育组织,又是政府机构。在领导、协调、监督体育工作,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体育,在广大人民中间普及体育运动,代表我国参加国际体育事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国家体委(体育总局)成立后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1952.11至今)

1949年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是由当时的青年团负责实际工作,全国体总成立时改由教育部长马叙伦兼任体总主席。为了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改变我国运动技术水平与国际地位不相称的局面,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中央体委),1954年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国家体委)。国家体委成立后,体总领导全国体育工作的职责由国家体委替代,体总的机构、编制、经费也并入国家体委。

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运动,给我国经济、文化建设造成了极大损失。60年代初的全国体工会议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试图扭转困难局面,但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体育事业遭到更严重的摧残,对全国体育系统实行了军事接管,全国体总工作全面停滞。70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体育工作才有所恢复。

1976年,我国结束了10年文革的浩劫,经过拨乱反正,1978年开始踏上改革开放之路。1993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带来了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的重大变化。最突出的是国家对社会事务管理方式的调整和政府职能的转变。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体委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体总也并入体育总局,与其“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自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成立后,全国体总继续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

(一)召开了5届全国代表大会,调整组织结构

1956年10月22日-23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推选马约翰为主席,荣高棠、吴蕴瑞、董守义、黄中、李梦华(1962年8月补选)为副主席,秘书长由张联华担任,另有委员13人组成常委会。常委会下设秘书处、国际部和竞赛部,由秘书长领导日常工作。全国各地、各界会员代表共54人出席会议。1954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体总的文字写法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

1964年1月30日-2月3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组织机构为:主席:马约翰、钟师统(1978年马约翰逝世后,1979年继任)、李梦华(1986年接任);副主席:李达、李梦华、杜前、吴蕴瑞、张青季、荣高棠、赵正洪、钟师统、袁敦礼、黄中、董守义。1986年补选了何振梁、袁伟民、徐寅生、张彩珍、徐才为副主席;秘书长:张联华;常委会委员共29人(1989增补5人),会议增设了全国各大体育院系和澳门的代表共147名委员出席。

1989年4月13日-4月15日,时隔25年,在中国改革开放10年之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出新的领导机构:李梦华为主席,于庆和、马万祺、关涛(女)、杜前、李凯亭、李源潮、张彩珍(女)、张联华、杜丽韫(女)、夏翔、徐才、徐寅生、黄中、黄健、梁焯辉、韩复东、路金栋、潘多(女、藏族)、霍英东、魏明为副主席,秘书长:刘兴、于再清;大会还增设荣高棠、刘建章、伍绍祖为顾问。体总第五届常委65人,荣誉委员14人。109名委员出席会议。大会首次将体总定位是全国群众性的体育组织,委员从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总会;单项运动协会;全国行业、系统体育协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群众体育组织;全国委员会由团体会员单位、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其他团体推选以及从体育科学、教育、新闻、理论和管理等专业人士中推选,任期5年。地方体育总会、单项运动协会在县以上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各行业、系统根据自己情况成立各级体育组织;机关、事业、企业、学校、农村乡镇、城市街道等基层单位,可建立基层体育协会。1987年,国家体委正式组建了体总秘书处,定编3-5人,每年拨给事业经费5.5万元。,1997年1月15日-1月17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机构:钟师统、李梦华为名誉主席,伍绍祖为主席(2000年李志坚接任);王永海、王陇德、王保良、袁伟民、张彩珍、徐寅生、楼大鹏、魏纪中、刘吉等21人为副主席,秘书长由谢炳元担任(2000年刘元福接任),大会还增设郑凤荣(女)为专职副秘书长。常委会委员由主席、副主席、秘书长、专职副秘书长、副秘书长以及从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广东、四川、陕西等7个省、市体总和北京体育大学中各推选1名委员共40人组成。230名委员出席会议。会议章程中增加了体总“是党和政府联系体育工作者的纽带,是党和政府发展体育事业的助手,是依法成立的社团法人”的条款,进一步明确了体总的性质以及体总和国务院体育业务部门的关系。新宪章还规定全国代表大会原则上每5年召开一次;全国委员会任期5年;会员应缴纳会费,并对体总的会旗和会徽等标志作了使用规定。

2003年7月9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选出体总新的组织领导机构:名誉主席:李梦华;顾问:袁伟民、荣高堂、徐寅生、路金栋、栗树彬、徐才、何振梁、张彩珍、李凯亭、刘吉、李敏宽、田麦久;主席:李志坚(2006年刘鹏接任);副主席:张发强、于再清、李富荣、段世杰、王保良、李奇生、崔波、华福周、赵沁平、郝文明、张宝文、赵维绥、王陇德、张海涛、陈佐洱、王富卿、王伟、郭建模、王兆海、何慧娴、杨树安。到2007年,又增选了胡家燕、乔传秀、杨岳、洪天慧、陈小娅、丹珠昂奔、崔大林、蔡振华、晓敏为副主席;秘书长:刘元福(2008年倪会忠接任);副秘书长:郭敏、肖天(2004年任副主席)、张昊、王均(2004年任副主席)、顾耀铭、史康成。到2009年,又增选了盛志国、刘扶民、宋鲁增、张剑、蒋志学、张海峰、王路生为副秘书长。常委会40人,183人出席会议。体总实行单位会员制,到2007年共有单位会员154个,其中全国性单项协会60个;省(区、市)体育总会37个;行业协会27个;其他类体育组织30个,另有50名个人会员,共204个。全国体总下设:秘书处、群体部、竞体部、经济部、法律事务部、人事部、外联部、科教部、宣传部处理日常事务。大会还规定了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的年龄不超过70岁,任期不超过两届。

(二)进行组织改革,促进组织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1993年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和五个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体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在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确定以推进协会实体化改革为中心,逐步理顺体育行政部门与各类体育社团的关系,促进体育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和机构调整。

全国体总的改革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体总下属各单项体育协会的实体化。改革开放前,体总所属的各个体育社团虽然挂靠在体总,但主要行使政府机关职能,社团的作用发挥不出来。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协会开始了具有实体化意义的初步试验。当时,中国摩托车运动协会通过办摩托车驾驶培训班等形式,开始摸索通过提供体育劳务服务等方式培养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的道路。1988年,足球、登山、武术、网球等协会也开始试验,使过去只有牌子的协会办成有机构、有人员的实体。到1992年底,已有12个运动项目建立了实体化的单项运动协会。1998年,单项运动协会已达到41个,占全部体育协会的65.1%。至此,体总在组织上基本完成了单项体育协会的实体化建设。

改革的另一方面是体总自身组织的机构建设,主要是理顺了与中国奥委会的组织关系。

1954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从1952年中国参加第15届奥运会开始,到1958年我国共参加了17个包括国际奥委会在内的国际体育组织。1956年,为抗议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人为地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在与国际奥委会多次进行严正交涉无效后,于1958年不得不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的联系,并退出了其他10个搞双重承认的体育组织。1971年,通过“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为中国开始国际交往创造了条件。1975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以中国奥委会的名义申请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依据工作需要,1978年,国务院批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与中国奥委会分为两个独立组织(内部仍为一个机构),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中国奥委会从组织上与体总分开。1989年,全国体总和中国奥委会分别召开代表大会,工作各司其职。至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结束了代替中国奥委会行使权利的职能,两个职能不同的体育组织开始独立开展工作。

(三)完善组织职能,不断适应新要求

体总从成立开始同时承担着中国奥委会的职责,1956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的章程里规定:体总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业余体育运动。其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和推广群众性的体育运动;组织全国综合性的运动竞赛;派运动员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开展国际体育活动(1958年后,体总不行使中国奥委会职能时,在1964年第四次代表大会修改的章程中删除了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任务)。

改革开放后,体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80年我国开始派团参加冬奥会,1984年中国开始参加奥运会,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但我国体育与世界强国相比无论从发展规模和水平来看,还有相当距离,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1989年,体总在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修改的章程里明确了体总的宗旨是:团结全国体育工作者,为建设体育强国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发展体育事业、普及群众体育运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攀登世界体育高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与增进世界人民的友谊服务。全国体总同中国奥委会密切合作,联络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及海外侨胞中的体育界人士。体总的任务:一是宣传和推动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大力促进体育社会化;二是对体育运动的重大方针政策、发展战略提出建议;三是举办或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全国性比赛和体育活动;四是通过组织体育活动,向运动员、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奋勇进取、顽强拼搏、团结友爱等优秀品德和遵纪守法观念;五是组织体育理论、运动技术等专题调查研究,促进体育科学化,积极发挥咨询作用;六是加强与全国各体育组织的联系,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指导工作;七是开展国际间的体育交流,举办和参加国际体育竞赛。

1997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新章程在体总宗旨一项中增加了“本会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体育运动的方针、政策开展工作。在体总任务里,将第一条修改为宣传和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大力促进体育事业改革。”强调体总在体育改革中的作用。

2003年,体总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在其章程里对其宗旨和任务作了新调整。宗旨是: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联系、团结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工作者、体育爱好者及热心支持体育事业的团体和个人,联系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及海外侨胞中的体育界人士,努力发展体育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同中国奥委会密切合作,为增进世界人民的友谊服务。

新章程还将体总的任务改为业务范围:一是宣传和普及群众体育运动,不断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二是举办或联合举办全国性、境内国际性比赛和体育活动,进一步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攀登世界体育高峰;三是大力推进体育改革,对体育事业重大方针政策、发展战略提出建议,为政府决策服务;四是通过组织体育活动,向广大群众尤其是向运动员、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奋勇进取、顽强拼搏、团结友爱等优秀品德,树立遵纪守法观念;五是组织体育理论、运动技术、科研教学等专题调查研究,促进体育科学化;六是发展体育产业,培育体育市场,开发无形资产,促进体育产业化;七是加强与全国各体育组织的联系,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指导工作;八是开展国际间的体育交流,发展同国外体育组织和体育工作者的友好往来。

(四)围绕国家体委(体育总局)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1.20世纪50年代,体总广泛开展了群众性体育活动

1)推广广播体操和实行“工间操”制度。分别公布了1-3套成人、少年和儿童广播体操,为群众体育的普及和经常化提供了制度保证。

2)普遍推行劳卫制。到1956年,已有6523个基层单位推行劳卫制,参加锻炼的有202万余人,19个省市分别达到劳卫制各级标准的有32.8万人。经过劳卫制的全面锻炼,人们增强了健康,减少了疾病,大大提高了生产、工作、学习效率。

3)建立基层体育协会。到50年代中期已建立21个全国性体育协会、省市级体育协会870个,在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和农村中建立基层体育协会23859个,发展会员314.5万余人。

4)提高了各项运动技术水平。推行了篮球、排球等43个体育项目;举办全国性运动会39次,到1956年除了100米跑外,我国运动员全部刷新了解放前的纪录;1959年恢复举办全国运动会,并新创了105项全国纪录。

5)组织了国际间的体育往来和访问比赛。1953-1956年参加了第20、23届世乒赛;与苏联、东欧、亚洲、欧洲的20多个国家进行了友好访问和友谊比赛。

2.20世纪60年代,体总保持与友好国家的往来,群众体育不间断1)、进一步加强了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往来活动,加强了对他们的体育援助,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2)、60年代中期,随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转,体总适时的开展游泳、登山、太极拳活动,并开展了千百万群众横渡江河以及“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等活动,推动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3.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注重体育文化遗产保护

1)经过与国际奥委会的谈判和斗争,恢复了我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为中国参与奥林匹克运动铺平了道路。

2)70年代末,体总常委会作出决定,成立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恢复文史工作。全国26个省、区、市成立了文史机构,征集到一大批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口碑资料和文字史料。铅印成册的文史资料已超过2500万字;体总在全国部分省区举办的体育成就展览、中国体育集邮协会举办的体育集邮展览等,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当时收集的文物、档案与文献,以及积累的办展经验,成为后来建立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基础。

4.20世纪80年代,体总工作全面恢复

1)体总恢复了“文革”期间中断的分会。1989年,全国性的单项运动协会已发展到57个、行业体协12个,全国基层体协已有3.6万多个,全国各地体育锻炼小组1.8万多个,基层厂矿运动队49万多个,参加活动人数4千多万。

2)1986年成立农民体协。全国有25个省、区、市和310个县先后建立了农民体协,在全国的乡镇中建立了1.8万个文化中心、5万个文化站,参加乡镇级体育比赛的超过千万人。

3)推动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运动队伍建设。行业、企业和高效的高水平运动队已占各省、区优秀运动员总数的五分之一。

4)部队体育成为增强官兵体质、提高战斗力的有力手段和活跃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在部队体育日益普及的基础上,解放军运动员共获得了18个世界冠军,55次打破和超过世界纪录,显示了“体育出战斗力”的威力。

5)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取得丰硕成果。动员了8千多人进行武术的挖掘,整理出200多个拳种,为武术走向世界做了大量工作。

6)老年人、伤残人体育活动出现新面貌。1983年,老年人体协建立以来,全国已有80%的地市,60%的县区成立了老年体协,基层会员约130万人,经常锻炼的老年人达1600多万。一大批“体育之家”的建立也有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伤残人、聋哑人、弱智人建立了自己的组织,举办了两届伤残人运动会并选派代表队参加了两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伤残人运动会和两届国际伤残人运动会,取得了好成绩。

7)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全国运动会。先后召开了第二届工人运动会、全运会、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和两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两次少数民族运动会等体育竞赛,促进了群众性体育竞赛的发展。

8)对港、澳、台工作有了重大进展。1979年以后,台湾接受了“奥运会模式”参加体育比赛,海峡两岸同胞直接联络接触日益增多;1987年体总代表团到港澳地区访问,取得积极成果。

9)国际体育活动开创了新局面。体总所属协会加入了73个国际体育组织、38个亚洲体育组织;1981年,全国体总成为国际体总联合会的会员,并派代表竞选担任领导职务。

5.20世纪90年代,体总工作持续展开

1)全国体总多次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宣传演出以及各种联谊活动,广泛团结了广大体育工作者、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

2)先后在四川、山西、北京等地召开过十几次体总常委、秘书长会议、工作会和座谈会,就体总的工作安排等问题进行积极研究和部署。

3)1990年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体总积极进行宣传工作,举办了《亚运圣火》、《黄河的太阳》等大型文艺演出。1992年为纪念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发表40周年举办了座谈会和大型文艺演出。

4)贯彻执行《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落实“一二一”全民健身工程等,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群宣传推广各具特色的体育健身方法,并对国家体委的一些重大决策和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经常提出咨询意见。

6.21世纪,体总工作进入新阶段

进入21世纪,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振奋了民族精神,并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同时承受着现代化带来的灾难,健康成本大量超支,人民群众对健身需求日益迫切,体育在构建新时期社会核心价值方面的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全国体总及其所属组织依据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利用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有利时机,配合体育总局的中心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1)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使体育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以社区为重点的城市体育活动不断发展,居民参加各种晨晚练点和其他体育场所的锻炼活动日趋活跃,“体育进社区”成为特色鲜明、深受欢迎的主要内容之一;以乡镇为重点的农村体育活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场地设施建设、健身指导和普及健身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三下乡”活动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学校体育和校外体育活动逐渐丰富。持续开展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活动以及“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各种竞赛活动,对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2006年,围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这一主题,各级体总和行业体协结合当地群众的健身实际,参与组织策划了贯穿整个奥运周期的全民健身活动,使人民群众在迎奥运的过程中,受到了强身健体之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之益。

2)发展体育社会团体,健全群众体育网络。全国体总已经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体育社团的层次结构,基本覆盖了全国城乡广大地区。省以下各级、各类体育社团已有5.3万个,团体会员21.3万个,个人会员866.5万人。全国具有技术等级称号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近45万人,其中国家级2千多人,一级近4万人,二级近15万人,三级25万人。他们在基层健身活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正确引导新兴和传统体育项目、举办群众体育竞赛。近年来,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不断涌现,一些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意,各级体育总会积极引导,建立了风筝、飞镖、拔河、极限运动等协会,壁球、橄榄球、藤球、电子竞技等协会正在筹备之中,组织这些项目爱好者开展活动;体总配合国家体育总局成功组织举办了三届全国体育大会,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等,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健身展示和非奥运动项目发展的需求。

4)围绕着申奥、筹奥、办奥等国家和体育领域重大事项,举办体育文化与庆典活动。2001年7月在北京举办了庆祝申奥成功座谈会;2001年5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六一”万名儿童“申奥”活动;2002年6月,在京举行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发表50周年座谈会。同年,举办了全民健身展示大会、中、日、韩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以及2003年中国体育电视评选颁奖活动等,促进了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5)开展体育民间往来。从1998年到2002年,体总接待了台湾银行篮球队、高雄马术队、台北高中乒乓球和羽毛球队、澳大利亚纽省篮球队等的来访;组织木球队赴台参赛;每年举办海峡两岸的长跑活动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多种民间体育或与友好交往活动,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以及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和谐交流作出了贡献。

总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建立60年来,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体育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协助国家体育行政机构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改革体育管理体制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奥运办赛取得“无与伦比”的成功和奥运参赛获金牌第一空前成就的今天,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与日俱增的健身需求,研究借鉴全国体育总会的历史,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全国体总作用,将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8.建国六十九周年征文 篇八

近十几年来,**电台由单一频率向多频率综合性电台发展。在人民台呼号回荡通城上空几十年以后,1995年,电台子台“**经济广播电台”诞生于市人民公园内。2000年,又一个年轻频率——**电台音乐交通频率正式开播。2008年新春,电台全新组建的新闻综合、经济生活、音乐交通三大频率同时开播。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个频率、十几个自办节目到2008年初全新改版的新闻综合、经济生活、音乐交通三套频率以新的呼号、新的节目全新亮相,十几年来,**电台的《新闻时空》、《政风行风热线》、《少儿天地》、《真情音乐之灯》、新开办的《直播**》、《晚间新闻在线》、《社区广播》、《阳光在路上》等众多优秀节目以先声夺人的魅力成为通城上空的“时代之音”。十几年来,电台精心策划组织的“莫文隋”报道叫响全国;与中央台、**台联合举行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让爱与圣火同行》大型直播活动使**台的电波首次实现覆盖全国;《中国风》大型诗歌朗诵演唱会被誉为**迎澳门回归、庆祝**解放五十周年系列活动中的一大盛会;市委书记罗一民作序、电台倾力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千里江海行》为**火热的沿江沿海开发推波助澜;少儿故事大王比赛,连续办了十年,参加的少年儿童达3000多人,电台《少儿节目》获“全国少儿节目精品及动画精品专顶评审”“优秀少儿广播栏目”二等奖。**电台还开创了中国内地电台与联合国电台合作的先河,与联合国电台合作推出了一批反映**市建设事业的稿件。

近十几年,**电台新闻作品先后4次获得中国新闻奖、30多次获中国广播奖和**新闻奖,获奖数量和档次均名列全省前茅。独具匠心的“莫文隋”报道叫响全国,被**广播界誉为近年三大盛事之一;首创的听众说新闻和新闻头条理念在全国新闻界引发广泛讨论。新闻质量抽查连续9年全省先进。《市县台农村大联播》专栏被评为**省广播电视十大名优专栏。《政风行风热线》专栏成了我市行风建设的一个主要阵地。

近几年,**电台有1人被评为全国劳模;1人获全国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1人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1人获省戈公振新闻奖;3人获全国性人才奖;1人荣获全国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个人。

近十年来,全台经营创收大幅度增长,近五年广告实现了翻两番,年创收总量位居苏中、苏北电台前列。

1983年,**电台只有一套自办节目,发射功率仅为1千瓦,覆盖范围不到**地区的二分之一。1998年,沿用了几十年的**台中波1440千赫改为1233千赫,使用10千瓦全固态发射机发射,同时调频92.9兆赫1千瓦发射机投入使用,使**电台在全市的覆盖率真正达到100%。1997年,在省内率先采用了电脑播出系统,2004年,对电脑播出系统进行了升级,实现了自动化播出,2007年**电台播控系统全面更新改造,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播出,改造后的播控系统在省内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9.建国六十周年感悟 篇九

土木建筑学院、工程管理0701、唐一峰、200741501

21摘要:沧桑巨变,60 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大感慨万千,借以此文来表达一片爱国的赤子之心。

关键词:建国、辉煌、感悟

一、建国60周年追忆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祖国的儿女在黑暗中摸索、在痛苦中企盼、在屈辱中抗争。虎门销烟、太平天国、义和团起义… …无不表现了祖国儿女寻求解放与和平的坚强意志。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祖**亲踏上了新的征程!

走过60个春秋,追忆烽火岁月。我们有过苦难,我们经历过磨砺,我们有过苦涩的追求,我们都挺过了,祖国的脊梁坚强了;我们有过梦想,我们有过豪情壮志,我们也有过无数快乐和喜悦,我们都拥有过,我们都经历了。我们为有一个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民族而自豪,我们为祖国有一个坚强的脊梁而骄傲。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脊梁,就不会站立行走;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脊梁,则只能屈服在别人的脚下,匍匐前行。是的,有了坚强脊梁的国家,才会有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动力,才会有不被任何困难所吓倒的勇气。

如今,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很不寻常。面对严峻挑战和困难,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共克时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今年以来,我国相继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灾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建美好家园;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中国运动员以出色的竞技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开、闭幕式表演、赛事组织工作、志愿者

服务、场馆设施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给世界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更收获了一笔丰厚的物质精神财富。北京奥运会,使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二、建国60周年辉煌成就

祖国六十年的变化弹指挥间、沧桑巨变,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六十年里,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文明古国成为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1998年,南方特大洪水,淹没了许多楼房,淹没了许多人民,却淹不灭中华儿女的爱心;2007年年底,当春节来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阻碍了人们回家的道路,却阻碍不了中华儿女救灾的决心;2008年5月,里氏高达8.0级的汶川大地震一度牵动了世界各地的心,地震震倒了一座座楼房,震碎了一颗颗逝世者家人的心,却震不倒中华儿女突破重重困难的热情。我相信,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会变成小小的烦恼,再小的帮助乘以13亿,会变成大大的扶持。炎黄子孙会手挽手,心连心,克服一切困难!

六十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迅速发展,中国在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杨利伟叔叔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2008年,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飞上太空,到月球上去拜访嫦娥和玉兔;同样是2008年,神舟七号升空,翟志刚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中国的科技技术蒸蒸日上,为发展中的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坚信,中国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我们的共和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放眼未来,我们信心百倍。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从北京天安门升起,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新中国成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表明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第二,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第三,宣告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建国六十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已在中国大地上扎根、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建立了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没收了大官僚垄断资本,通过土地改革,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作为阶级的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就从根本上铲除了阶级剥削的根源,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现象;这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2、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左”倾路线,标志着“以阶级斗争为纲”时代的结束,开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30年,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在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走过了辉煌的历程,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我国人民在建国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30年的改革开放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给中国带来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胡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胡书记指出: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党中央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制定和作出了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在又为我们提出了振奋人心的奋斗目标,只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一代接一

代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三、建国六十周年感想

遥想当年那些为了新中国的事业而捐献出自己奋斗多年甚至是几代人奋斗了几十年的产业、储蓄的红色资本家;那些为了新中国的强大而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投身祖国建设的科学家;那些跨过国民党当局层层阻挠而回到大陆,建设社会主义的港澳人士及华侨等等。荣毅仁、钱学森、成思危等老一辈国家的中坚力量一个个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时的新中国确实太需要这样的人了,这些人的到来不仅在物质方面给以刚刚走出战乱的国民以实实在在帮助,更在精神上使贫苦大众坚定战胜困难建设富强新中国的决心。这一代人是国家的功臣。在这六十年里,两弹一星使中国人的安全有了保证;神舟上天使文明古国的千年传说成为可能;体育健儿们的坚强拼搏把东亚病夫牌匾摔进历史的长河;而日益增长的国家实力则摆脱了任人摆布的弱国形象。

上下五千年,中国人的命运在漫长的历史中几经起伏,很荣幸我能生长在复兴时期的中国,很荣幸我能生长在为今天的中国而奉献毕生心血的前辈们建设起来的中国。生长于现代中国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有这样的荣幸而高兴,更应该为意志坚定、辛勤奋斗的前辈们感到骄傲。

今天的中国已非当年的中国,今天神州大地已非满目疮痍。新时代的中国确实比那时富强了,但今天的中国绝非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我们的科技还不是最为先进的,我们的实力还不是最为强大的,我们的社会矛盾依然相当突出。

我们自豪,我们骄傲,我们为有一个坚强的祖国而歌唱。祖国59年的历程是永远耸立在我们心中的丰碑,是激励我们永远前进的火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M].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5;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2009,07.[3] 阿弗纳〃格雷夫,韩毅译.《历史制度分析:从经济史视角研究制度问题的新进展》

[J].2003,05

上一篇:基层环保执法存在的问题探讨及对策下一篇:001党建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