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牧业工作会议讲话

2024-09-07

全市农牧业工作会议讲话(9篇)

1.全市农牧业工作会议讲话 篇一

增强创新动力

厚植发展优势

以新理念推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20XX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市农业工作将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目标、问题、政策“三大导向”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打好绿色、生态、有机、富硒四张牌,按照“12348”的工作思路,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实现“十三五”的开门红。

一、围绕“一个中心”。

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中心工作,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5%以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的目标。

二、落实“两大任务”。

出台《促进XXX市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意见》,编制XXX农业招商引资政策指南和项目库,采取多种形式外出招商,力争完成招商续建项目25个、新建项目30个和拟招商项目42个。同时,紧盯国家及自治区扶持方向和重点,对各县(市、区)项目进行挂号督办,力争落实上争项目126个。

三、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实施“塞上硒都”工程。根据全市硒资源分布图,制定富硒产业规划及富硒产品技术标准;大力发展富硒大米、富硒蔬菜、富硒牛羊肉等产品,扶持龙头、壮大基地、提升品牌、拓宽市场、延伸产业,打造“XXXXX”。二是实施“产业扶贫”工程。落实《XXX市扶贫开发攻坚行动计划》,高起点建设农业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5个,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40家,科学合理使用农村改革项目资金、清真产业和奶产业风险基金,推广金融扶贫“XXX模式”,打赢产业扶贫攻坚战。三是实施“节水增效”工程。以高效节水、压减玉米为抓手,调整结构、改造设施、改革水权、调控价格等多措并举,农艺、农技、农机多管齐下,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17个,新增灌溉面积13.78万亩。压减玉米41.12万亩,改种水稻、枸杞、黄花、中药材等高效特色作物。

四、打好“四场硬仗”。

一是打好改革攻坚硬仗。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建立完善产权交易中心,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总结推广李闸渠村集体资产股份改革、五星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经验。探索建立农村“三权”抵押担保贷款模式,构建农业投融资平台。二是打好奶业稳定硬仗。深化与伊利集团战略合作关系,加快埃及依玛德迪尼奶酪、伊利饲料加工等项目建设。加强与光明、新希望、明一等乳业对接,寻求合作共赢点。发挥好奶业风险基金“风险补偿”和“担保贷款”双重功能。加强奶业市场监管,维护合法、诚信、规范、健康的市场秩序,引导鼓励企业与奶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机制。三是打好中阿合作硬仗。编制《XXX市中阿农业示范园》发展规划,在孙家滩建设面向阿拉伯地区的产业示范、科研孵化、技术试验、人才实训基地,搭建中阿合作桥梁和成果展示平台。建设3万亩的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区,通过物联网与自治区中阿农业技术转移中心互联互通,促进先进实用技术的转移。四是打好质量安全硬仗。健全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防疫、产品检测体系,完善市场准入、质量追溯制度。加强

“三品一标”认证,认证率达到80%以上;农产品监测实现全覆盖,监测合格率高于国家95%的控制指标。

五、振兴“八大产业”。

一是优质粮食产业。调整种植结构,压减玉米,实施高产创建,加快良种良法应用。新增水稻3.2万亩、小麦3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到320万亩,产量稳定在90万吨以上。二是草畜产业。鼓励养殖园区通过收购、托管、租赁、入股等方式,接纳散养奶牛“出户入场”、“引牛上山”,新增奶牛1.5万头。新建涝河桥、重庆农投等肉牛牧场8个,建设肉牛专业村15个,新增肉牛5万头;建设中德海等滩羊标准化养殖场18个,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30个,新增滩羊20万只。三是蔬菜产业。突出抓好设施蔬菜提质增效、高标准露地蔬菜生产,配套推广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围绕“菜篮子”工程建设永久性蔬菜基地2万亩,新增蔬菜2.1万亩。四是葡萄产业。重点建设XXX鸽子山、红寺堡罗山西麓葡萄文化产业示范园、中法葡萄酒庄集群示范区,新增葡萄1.4万亩。五是中药材产业。大力推广中药材覆膜保墒、膜下滴灌、育苗移栽等技术,重点建设XXX东部、XXX高沙窝、红寺堡新庄集等中药材基地,新增中药材11.9万亩。六是枸杞产业。重点建设XXX下马关万亩枸杞基地、XXX五里坡黑果枸杞基地,新增枸杞1.1万亩。七是鸡产业。扩大XXX草原滩鸡、同红山地鸡、XXX虫子鸡养殖规模,发展壮大中盛肉鸡、晓鸣禽业、金元方等龙头企业,肉鸡规模达到1亿只。八是休闲农业。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创建国家、自治区休闲农业示范县,打造孙家滩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加快XXX田园观光、利通回乡风情、XXX草原生态、红寺堡酒庄展示、XXX回族风俗等主题休闲农庄建设,建成5个市级健康休闲农业示范点。

六、通过“七个一”狠抓落实。

一是制定一套周密计划。在全市农业“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精准编制草畜产业、富硒产业、农业招商引资等子规划。制定《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将种养计划、富硒产业计划、节水改种计划分别上图,明确任务落实时间、地点、期限及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顺利推进。二是落实一套扶持政策。通过讨论研究、外出考察、专家解读等方式,深入研究国家及自治区强农惠农政策,充分用活、用足、用好农业政策。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探索创新财政支农新模式,放大财政资金引导杠杆效应,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三是建设一批产业项目。加强对接联系,努力将更多的项目上升到国家及自治区“十三五”规划范畴。按照自治区《关于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针对优质粮食、草畜、蔬菜、葡萄、枸杞等自治区重点扶持产业,建立申报项目储备库,积极对接落地。四是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修订完善农业招商引资政策,高质量制作农业招商引资图册及宣传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招商。发挥企业信息渠道广、招商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以商招商。抓住东中部农业产业转移的机遇,瞅准国内外大型企业投资方向,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五是建立一批改革试点。出台XXX市土地股份合作实施意见、农村股权量化改革实施意见,及时召开现场观摩会,对改革成功的经验及时总结推广。组织到东中部改革先行区考察学习,加强骨干力量培训,积极宣传引导,以思想大解放促进改革攻坚。六是强化一套落实办法。按照“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抓一级”的原则,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采取年初建账、季度对账、年中查帐、年底收账的办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逐项落实。七是完善一套考核机制。针对特色产业、两大任务、高效节水、产业扶贫、农村改革等考核指标,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应用到干部提拔使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全过程,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2.全市农牧业工作会议讲话 篇二

第一, 保护是根本。扎实推进草原保护是草原各项工作的根本。完善草原保护制度是深化牧区改革、落实党在牧区基本政策的重要举措。一是逐步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草原“双权一制”,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土地承包要长久不变的政策, 把草原承包到户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没有落实到户的, 要尽快落实到户;已经落实到户的, 要抓好草原承包合同管理, 维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规范草原使用权流转行为, 调动农牧民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继续推行禁牧休牧制度。我区开展禁牧休牧工作已经六年了, 生态效果十分显著。但个别盟市和旗县, 在禁牧休牧制度的落实上缺乏应有的制度和措施, 禁牧休牧力度不够。今后要从全区保护草原生态的大局出发, 从实现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 落实自治区出台的“五个”严格制度, 即对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区以及自治区保护区, 严格实行禁牧, 确保项目建设的成果;对生态移民工程迁出区和封育区, 严格实行禁牧, 确保生态不反弹;对严重沙化退化及生态脆弱的地区, 严格实行禁牧, 确保生态的自然恢复;对草原畜牧业, 严格实行草畜平衡, 全面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对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畜牧业, 要严格实行禁牧, 全面推行舍饲圈养。三是落实和完善草畜平衡制度。落实草畜平衡制度, 是国家进行草原管理的一项政策, 是遏制草原超载过牧的重要手段, 也是促使农牧民建设养畜、科学养畜的有效方式。要改进草畜平衡监管措施, 在核定草畜平衡的基础上, 一方面严格控制牲畜饲养量, 另一方面强化对天然草原的监测, 按照草原沙化退化标准评定草原, 达到中、重度沙化退化的要责令其禁牧休牧恢复草原生态。要按照农业部下发的《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的要求, 制定详细的措施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做好草畜平衡落实工作。四是全面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要使草原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得到切实保护, 有效防止乱开滥垦草原, 随意征占用草原, 就必须尽快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 搞好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对于没有进行基本草原划定的牧业旗县, 要借鉴试点旗县的经验, 制定划定方案, 做好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备工作, 尽快完成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也要借鉴牧区的经验, 积极探索基本草原划定办法, 全面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在基本草原划定过程中, 一定要把人工草地、天然打草场、饲料基地以及天然草原放牧地纳入到基本草原的范围内, 进行严格管理。

第二, 建设是关键。加强草原生态工程建设是提升草原生产力和充分发挥生态功能的关键。各地要抓紧制定完善本地区的草原建设工程规划, 继续实施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防灾减灾等工程项目, 切实加强项目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加快建设进度, 确保建设质量, 确保项目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确保项目发挥最大效应。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 规范项目财务管理, 严禁截留、挤占、挪用、滞留项目建设资金, 保证资金使用安全;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制度, 对项目工程进行全方位监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足额及时兑现政策补贴, 切实保障农牧民的利益不受损失。要抓住国家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的有利时机, 加快草原围栏建设步伐, 积极推进草原围栏化进程。牧区要以水为中心大力发展配套草库伦和灌溉饲草料基地, 加强青贮饲料种植面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要在扩大青贮饲料种植规模的同时, 搞好秸秆黄贮, 增加饲草料贮量。要搞好沙化、退化草地的治理, 加快草地生态的恢复。要加强草原鼠虫害防治,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加强预测预报, 提前制定具体的防治措施, 进行综合治理, 尽力减轻因灾造成的损失。完善草原防火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草原防火检查和管理, 千方百计消除草原火灾隐患, 确保广大农牧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三, 利用要科学。按照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要求, 在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上下功夫, 合理利用好草原。要在良种繁育、人工种草、饲养管理、棚圈建设、产品加工等方面推广应用配套生产技术, 提高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调整饲草供给格局。通过禁牧、休牧、补播改良等措施, 恢复和提高天然草原生产能力。同时, 加强高产优质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 提高人工饲草料供给能力, 缓解天然草原放牧压力。要把饲草料的重心转移到提高单产和质量效益上来, 采取先进的农艺生产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 着力提高生产力水平, 建立高产优质的人工草地, 着力提高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要大力发展饲草料加工业, 以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作为优化饲料产品结构的突破口, 以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作为饲料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重点发展具有特色的草食动物饲料加工业, 加快发展新型浓缩饲料和专用饲料加工业, 稳定发展配合饲料和单一饲料加工业。二是优化畜群结构。要因地制宜, 宜牛则牛, 以羊则羊, 优化牛羊比例。要引进和改良牲畜品种, 提高优质畜种比例, 提高单产和效益。三是转变传统放牧方式。积极推行牲畜舍饲半舍饲圈养, 加快出栏周转。实行划区轮牧, 合理利用草原资源, 尽快扭转超载过牧的局面。四是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加强对农牧民的技术培训, 积极推广和普及科学的饲养技术, 提高饲草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强化动物防疫工作, 减少动物疫病造成的损失。五是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大力发展草业, 逐步形成粮、经、饲三元结构, 采取牧区繁育、农区育肥等措施, 充分利用秸秆等资源, 通过以垦草原退耕还草、引草还田、草田轮作、种植青贮玉米等措施, 发展草食畜牧业, 实现种养业的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

3.全市农牧业工作会议讲话 篇三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对于桂林市的旅游工作,不仅仅旅游从业人员高度关注,全国全区也给予高度关注。今天的旅游工作会议,也是桂林市最大的专项工作会议之一。我们经常说,桂林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一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近20万人。从这点看,桂林市的旅游业要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人数上讲,已经看到端倪了。从过去的一年,桂林市在旅游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来看,也实现了这一点。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扎实工作,桂林旅游业在过去一年取得新成绩

新成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旅游经济的角度来讲,过去的一年实现了新跨越。无论是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旅游收入占GDP比例上,都实现了新跨越。去年自治区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我们是218亿元,约占全区的五分之一;入境旅游人数约占二分之一。从旅游经济角度来看,桂林旅游无疑在全区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是从桂林旅游产业的发展角度,在过去的一年也取得新突破。无论在旅游景点景区建设,还是观光度假休闲以及农家乐的发展方面;无论是县域旅游,无论是人数、人次,还是旅游产品多样化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阳朔、兴安获得一等奖,龙胜、资源、恭城应该是第二梯队,其他县的旅游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三是在旅游标准化建设方面,在过去的一年取得新成绩。去年,阳朔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农业休闲会议也在阳朔召开),兴安乐满地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两个试点,在过去的一年,为全国旅游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四是在旅游市场、旅游秩序和旅游队伍建设方面,过去的一年也取得新成绩,为桂林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五是在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上,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最值得肯定的。作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载体,也是重大基地,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去年7月正式动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桂林市旅游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去年桂林市几大重要的、事关桂林旅游事业发展的重大活动,自治区都专门派出领导参加。世界旅游城奠基仪式,郭声琨书记、马飚主席亲自参加奠基和揭幕。第二届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石生龙,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余远辉,自治区副主席高雄等领导亲自参加开幕式。过去的一年,桂林旅游事业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特别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的推进,都因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旅游局、博览局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直接参与的部门和单位,特别是一线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导游等辛勤工作密不可分。对于过去一年全市旅游事业发展和旅游产业所取得的成绩,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的会议,表彰了去年取得优异成绩的县区及旅游先进集体,通过表彰和奖励对旅游业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于桂林旅游发展,我们尽管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一些突出的问题,大家讲得比较多。在这里,我再简要讲一下。

1、随着形势的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现在无论有没有旅游资源的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旅游,由此带来资源配置和游客分流的激烈竞争。在这种多方竞争的环境下,怎样争取更多客源来桂林旅游,是我们在旅游人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已意识到并多次强调这个问题。去年实现旅游人数2700多万人次,对于全市总人口只有500多万人的城市来说,容量已经很大了。今年还提出了旅游人数按照10%的比例增长,实际上,从城市游客容量来看,已经有一定的局限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怎样在这么大的游客量的基础上提升旅游的效益和质量,这是我们客观存在的问题。

2、随着形势的发展,旅游景点景区的建设在旅游产品结构上还不尽合理。不少旅游设施和旅游景点景区,有些老化了,有些设备比较陈旧,服务标准跟不上,这也是我们在旅游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3、我们面临着旅游市场竞争、新的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开发和老的景点景区老化等问题,创新手段的方式方法和政策扶持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亟待改善和加强。

4、桂林作为最早开放的一批旅游城市,在旅游体制机制和旅游市场管理上还需要完善理顺。这也是全国老的旅游城市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和突破的瓶颈问题。所以,满意度调查都会集中在这些旅游对外开放比较早的、旅游名气很大的城市上,而不是新兴的开发一两年的城市。正是由于我市旅游开放早、旅游发展比较长,我市在旅游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不足和漏洞会更容易发现。事实也证明,我们确实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漏洞。

5、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城市,在旅游人才培养教育等方面,虽然资源很丰富,但是跟形势发展的要求和旅游产业需求,还是有欠缺的。

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对桂林旅游有新的认识,要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加深入研究,抢抓旅游发展机遇,更好地发挥优势。只有这样,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桂林旅游业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才能抢占旅游发展高地在广西率先建成旅游强市。

二、抓住重点,实现桂林旅游事业发展的新突破

刚才讲的第一个方面,是通过扎实工作,使旅游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面对过去的成绩,我们既要认真总结,更要坚定信心,抓住重点,使桂林旅游事业和旅游产业在新的一年有新突破。关于这一点,我重点讲三个方面。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二是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特别是推动世界旅游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实现旅游市场管理新突破。

第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国家旅游局在此基础上专门下发了通知,提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要与文化等相关产业大融合,形成相互繁荣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国家旅游局的通知强调,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充分说明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我市2008年提出“文化立市,旅游兴市”战略,把文化工作和旅游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几年旅游发展的实践和旅游与文化的发展充分说明,旅游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国家旅游局的通知要求,全国旅游业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旅游业,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项工作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播功能,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承功能,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激发功能,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外交流的优势。今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重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通过旅游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形成旅游文化共同发展的格局。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09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可见,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旅游产业的推进,对桂林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精神,深入推进旅游与文化的大融合。

在最近召开的文化与旅游结合工作座谈会上,大家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有些是我们正在做的,有些是需要加快发展的。大家提出,一是要打造旅游系列品牌,打造旅游演艺产品。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引导旅游产品开展品牌化经营;二是要加快推进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举办文化旅游项目推介,提升文化旅游企业档次和文化品位;三要深度开发旅游工艺品,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市场的推广;四要积极加快培育旅游文化人才。这几个方面是今年我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需要突破的重点,这也是桂林市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桂林旅游资源有文化、历史、山水、民俗等等,要很好地梳理,在这个基础上,升华细化4条发展轴带、打造三大特色产品、三大水陆游线、七大旅游品牌等。旅游发展要评说论道,需要召开专题研讨会,旅游产业发展更需要我们多做扎扎实实的工作。

第二,要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世界旅游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这项工作,去年做了很多努力。关于《总体方案》,国家方面正在论证。从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来看:第一个方面要积极争取各项政策出台,第二个方面要把工作重点转到不等不靠,按照现在已经制定的政策内容,先行先试。去年,市国土局在积极争取旅游产业用地试点城市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今年我们拿到了试点城市。这个试点城市,对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旅游用地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这就是不等不靠的一个例子。如果要等到政策都批下来再去做,那就晚了。我们必须借鉴兄弟省、市在旅游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既要积极争取上级给我市正式批复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时今年工作重点要转移到加快试验区各项工作先行先试上来,不等不靠,加快我们自己的工作。第三个方面是世界旅游城建设。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按照“一点三星三区”规划及27个功能区,按照这样一个集旅游发展之大成的规划加快建设。我们相信,在全市共同努力下,世界旅游城的建设将会为桂林市今后旅游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第四个方面,要按照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桂林世界旅游城规划建设要求,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这一点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

第三,要切实破解漓江保护与发展难题,保护好桂林旅游这张中国名片。要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切实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难题。最有代表性的,是漓江景区。去年国家旅游局检查了一些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及旅游景区,特别是5A级旅游景区。大家看到了,有一些城市的旅游星级宾馆饭店已经摘牌,一些5A级景区已经明令限期整改,包括炒的最厉害的嵩山少林寺景区。去年内部通报的,就是漓江5A级旅游景区。内部通报内容针对几个方面:漓江游览秩序,主要表现在游船硬件设施和服务标准没有达到要求;漓江水域管理,主要是竹筏、河道挖沙及沿岸景观破坏的问题,还存在飞钩挂船的现象;漓江游览码头建设管理标准化方面,还没有达到要求,老化、陈旧,不符合5A景区要求。去年8月份开始,我们对漓江5A景区进行了专项整改。尽管取得一定成效,市政府领导也多次去国家旅游局汇报工作,得到国家旅游局认可,但是按照5A景区标准,有些方面还是没有做到。今年要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要求,按照桂林市打造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要求,下大力气提升旅游市场的秩序和质量。

一是要创新管理体制。整合涉及漓江景区的市、县(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能及行政资源,明确管理主体,推进漓江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开发、利用、经营等一体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漓江景区管理条块分割,责、权、利不清的问题;二是要全力推动漓江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漓江流域旅游的经营管理力度,调整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充分照顾各方利益;理顺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做到标本兼治、疏堵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管理规范、奖惩并举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方式。要在确保旅游安全的前提下,解决漓江沿岸农民走发展旅游致富的问题;三是要健全漓江景区行政执法体制。要按照刘君书记的指示,“码头和游船整改由交通局负责,杜绝河道挖沙由阳朔、雁山两县区政府负责,竹筏问题的解决由阳朔、雁山两县区党委、政府负责”,“对漓江整改会议决定的事项要一项一项抓落实,涉及到的各部门和阳朔、雁山两县区必须无条件执行,谁影响5A景区谁负责”。今年,要在继续深入实施科学保护漓江六大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漓江景区旅游秩序管理的力度,力争今年在漓江景区管理秩序和管理体制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解放思想,强力推动旅游业取得新发展

1、要以抓项目促进旅游业新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做了专门部署。进一步抓好落实规划,推动发展,把项目作为载体,抓紧抓好落实。特别是对旅游试验区、世界旅游城、各县区在旅游项目建设上,要加快推进。在投资导向、招商引资、基础建设、资源整合、市场推广等方面充分发挥项目的推动作用。旅游产品开发要坚持高品位、高起点,通过高水平规划设计,突出特色,提升品位,规划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和具有一流水准的精品项目,扶持发展一批乡村旅游、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把我市旅游资源打造成自然景观和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加快桂林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旅游专用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对外集散辐射能力。要坚决杜绝资源浪费,今后凡涉及旅游的建设项目,在发改部门立项前应先征求旅游部门的意见(《自治区旅游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有关部门审批属于旅游发展规划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当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使之符合旅游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避免非标准化建设和同质化建设,确保资源合理利用,规范行业发展。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宁可不开发。各县区、各相关部门一定要目光高远,绝不能为了各自的地方利益和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要加强旅游项目储备。广开项目源,建好项目库,超前谋划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拉动作用强的旅游项目。对旅游项目要实施动态管理,搞好定量、定性分析,选择那些增值性高、成长性强的好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开发。

2、要以转变方式推动旅游业新发展。全面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验,首先就要转变桂林旅游的发展方式,老城区以创新为主,新城区以项目建设为主,各县区以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主。一是要做大做强产业主体。旅游市场主体是旅游业的根本。引导扶持旅游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方式做大做强,重点培植一批龙头企业。促进旅游、餐饮、酒店实行产业集群式、品牌化发展。引导旅行社向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进入旅游业,引导社会资金向符合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领域投入,充分发挥旅游业拉动投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作用。着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水平、能力、素质,大力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旅游人才队伍。要发展一批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温泉康体、文化创意、养生疗养等新兴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智能旅游和旅游电子商务,鼓励开展旅游网络营销、网络预订、网上支付等在线服务,积极申报“国家旅游信息化试点城市”,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二是要全面提升城市中心区旅游吸引力。进一步配套完善市中心区的文化旅游元素和休闲服务设施,把一些景点景区、街区串联打包,在桂林城打造“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使之成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载体和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提升桂林城市中心区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三是要做好旅游活动策划;四是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针对旅游是典型的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的特性,创新营销手段,全面提升桂林旅游推广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整合全市旅游行业资源、文化资源、外宣资源和新闻资源,全市联动、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提升桂林旅游的知名度。继续加强“联盟营销”这一新的营销手段,加强与航空公司、境内外旅游机构的营销合作,进一步发挥好境外桂林旅游大联盟的作用,联手做好桂林旅游营销推广。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提升桂林国际影响力,借力拓展境外旅游市场。

3、要以增强合力推动旅游业新发展。旅游业关联性强、牵涉面广,发展旅游仅仅依靠旅游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能和特点,找准切入点,抓住突破口,从不同途径、不同层面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发改部门要重视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拟定年度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和基本建设计划时,优先将旅游项目列入重点项目行列,积极争取旅游项目资金;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旅游资金;建规部门在城镇规划建设的时候要结合旅游发展,充分考虑旅游功能,在环境营造、建筑立面控制等方面满足旅游发展的要求,城乡风貌改造要融入旅游元素;国土部门要支持旅游建设用地的使用,重点支持世界旅游城建设用地,同时加大景区土地收储力度,筹措发展资金;交通部门要将旅游公路建设优先列入规划,抓紧做好重点景区道路立项,加快在建旅游公路建设;金融部门要对旅游项目建设给予信贷扶持;宣传、文化部门要将旅游宣传作为外宣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旅游宣传和新闻报道,对我市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加强和指导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农业部门要加强特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人事、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劳动部门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市、县两级旅游局作为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与上级主管部门搞好沟通,与同级部门搞好协调,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能,全力支持和配合旅游工作。全市上下形成部门齐抓共管、扶持旅游产业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4.全市金融工作会议讲话 篇四

同志们:

刚才,各金融单位介绍了自身2010年的信贷政策和重点支持的项目,发改局介绍了全县的重点项目,金融单位与企业现场签订了银企合作意向书,昱坤同志就贯彻落实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等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金融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客观总结成绩,把握金融形势,进一步坚定做好金融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前,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准确研判形势,积极沉着应对,全力攻坚克难,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特别是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金融工作的政策要求,牢牢抓住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金融主要指标再创新高。2009

年,全县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0.1亿元,比年初增加20.1亿元,增长33.5%,同比增加9亿元,各项存款新增额在全市各县中排位第一。各项贷款余额30.5亿元,比年初增加3.5亿元,增长13.1%,同比多增2亿元,各项贷款新增额在全市各县中排位第五。不良贷款2.1亿元,较年初减少1425万元,不良贷款率6.85%,下降1.4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绝对额和占比实现双双下降,信贷资产质量得到改善。二是金融支持经济建设贡献突出。制定印发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召开银企恳谈会,推动银企项目对接,创新金融信贷产品,拓宽信贷投放渠道,改善金融服务,对XX县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内,共支持县内150户中小企业,投放贷款4.95亿元。成立了民营经济信用担保商会,年末,吸纳了25家民营企业,办理担保贷款3214万元。三是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域外金融机构引进工作实现重大突破,经过努力,市商业银行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成立了农村基础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融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全县金融系统和各级各有关部门抢抓政策机遇、服务发展大局,积极进取、真抓实干-2-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辛勤工作在金融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县金融业的发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一是存贷款比例过低,年末辖区存贷款比例仅为38.1%,在全市各县中排位第十二,与我县在全市的经济地位及经济发展状况不相称;二是对重点产业特别是对工业企业信贷投放仍然不足;三是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四是金融生态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金融风险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下大力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新一轮结构调整的转型之年。准确把握货币信贷政策,科学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对于做好今年的金融工作十分重要。从国家信贷政策看,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将更加注重针对性和灵活性,信贷投放的力度、节奏和重点要严格控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的政策由基础设施转向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从国家、全省和全市信贷规模看,今年全国计划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比去年下调20%,全省计划新增

人民币贷款2600亿元,比去年下调29%,全市计划新增贷款200亿元,比去年下调15%。

从我县信贷需求看,无论是保持经济增长,还是城乡建设、产业发展、民生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去年新开工项目后续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今年我县安排的项目规模又较大,年初安排重点建设项目78个,计划完成投资51.6亿元。涉及农业、工业及新能源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进入决胜之年,年内计划投资32.7亿元。这些项目的如期推进,除了政府和业主的投入外,都需要金融机构持续有力的支持。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密切关注和把握经济金融发展形势,积极做好各种应对准备,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努力开创2010年全县金融工作新局面。

二、围绕发展大局,突出工作重点,切实做好2010年金融工作

关于今年的金融工作,刚才振军县宣读了《关于金融支持全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各金融机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按照《指导意见》-4-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确保2010年全县金融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切实做大信贷规模。从目前我县情况看,一季度金融部门的贷款投入进展很好,季末,贷款比年初增加了3.1亿,希望各金融单位要保持这种良好势头,继续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和信贷投向,组成专门班子,明确专人盯办,加大重点项目推介跑办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行的信贷计划,尽最大可能加快信贷审批和资金投放,抓紧把应放、能放的资金放下去,为全年的工作打好基础。各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为信贷投放创造条件,一方面要加大项目争跑力度,向金融部门推荐好项目、大项目、新项目;另一方面要及时办理项目可研、用地、环评等相关手续,快批、快办、快报,最大限度地争取工作主动。同时要多渠道筹集项目资本金,确保满足银行信贷要求。要继续强化银政、银企对接活动,进一步深化合作效果,努力增加信贷总量,今年全县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要力争达到10亿元,贷款余额要力争突破40亿元,确保经济建设的信贷需求。

(二)着力优化信贷结构。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重点支持城市建设。各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全县重点城建项目和房地产项目搞好信贷融资,重点抓好府前街

中段南部区域开发改造、府前西街新城开发、东沙河三期治理工程、工业街综合改造工程、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供热和污水处理等重点项目,做到‚一把手‛亲自抓、主管行长专门抓,使更多的城建项目及时列入上级信贷计划,为争取信贷资金奠定基础。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城建项目包装,积极开展银团贷款,大力推进项目对接,定任务、定时间、定奖惩,切实增强工作实效。二是积极支持XX县支柱产业发展。各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XXX‛的发展思路,在XX县支柱产业中抓紧筛选、确定项目,成熟一批、上报一批,保证产业项目信贷资金供给。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按照产业项目类别,分别组织举办专项银企融资对接活动,将优质产业项目推介给金融机构,3月底,人行会同信用联社召开了银企恳谈会,通过这个交流平台,企业和金融单位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加强银企合作,加强资金需求的信息互通,解决资金的供求矛盾,寻求互利共赢,这种作法很好。三是寻找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突破口。低碳经济是今年全国‚两会‛中热议的话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年初,县政府在北-6-

京举行零碳城市发展研讨会。会上,郑重对外宣布:XX县将建设我国首座零碳经济城市,并发布了《XX零碳城市发展宣言》,为XX县各金融机构支持低碳经济提供新的机遇。四是大力支持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各金融机构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并重的原则,在全力保障民生和社会事业等方面贷款需求的同时,合理引导社会消费,改善金融服务方式,提升社会消费能力。

(三)扎实推进金融市场主体建设。要把金融市场主体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要抓引进,设立分支机构,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积极推动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工作,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缺位。年内我县要确保至少设立一家村镇银行,要成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从而建立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四)建立实施信贷投入激励机制。一是构建特色农业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动‚三农‛和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户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指导意见》,建立特色农业贷

款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广信用联合体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信贷资金的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实施政府对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考核激励机制。县域经济大发展、持续发展离不开信贷资金的支持,今年政府建立了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激励机制,准备拿出一定财政资金,对内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投放贷款贡献大的金融机构按照贷款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挂牌授匾发锦旗,鼓励金融机构用好、用活上级行的信贷政策,用足辖区信贷资金来源。

三、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切实提高金融工作水平

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对金融工作高度重视,今年初我县成立了XX县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充分表明县委、县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希望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把金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对接,涉及经济运行、重要决策、重点项目等情况,要及时向金融机构通报,切实解决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问题。今年全省金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孙瑞彬副省长对市-8-

县分管金融工作的同志提出明确要求,概括起来叫‚‘四多一好’:多与金融机构的同志们交朋友,多研究金融工作面临的问题,多到金融机构走访看望,多为金融机构办实事,真正为金融机构服务好。‛这是省政府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县政府对大家的要求。年初,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市政府根据各县区2009年金融生态环境考核评价结果,表彰了宣化、张北等四个县区为‚金融生态县、区‛,我们XX没有获得这个荣誉,这说明我县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县政府根据辖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于近日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制定了目标任务、工作措施,通过加强全县信用体系建设,在XX努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守信得益、失信难行的良好社会信用环境,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全市科协工作会议讲话 篇五

今天,市科协在这里召开四届六次全委会议,总结回顾去年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任务,这对于进一步动员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全力推进“三个转型”,为实现辽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刚刚过去的XX年对国家来说是很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对xx来说,是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攻坚克难,在加快转型、科学发展、跨越前进道路上再次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的一年。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全市“三个转型”工作大局,充分发挥优势,认真履行职能,坚持开拓创新,努力打造特色,在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人才成长、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讲理想、比贡献、促转型”活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尤其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下面,就做好今年的科协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科协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信息、生物、新材料等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增强竞争力的作用更加明显。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要推进全市“三个转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切实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出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从我市经济发展情况看,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0亿元,增长22.2%,是“十五”末期的3倍。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8亿元,增长17.6%,是“十五末期的3.7倍;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8.1%,是”十五“末期的4.1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7%,是“十五”末期的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5年累计完成1588亿元,是“十五”末期的8.8倍。可以说,xx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跨越发展、迅猛前进的可喜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精诚团结、克难攻坚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可见,近年来,我市在推动科技进步、普及科学知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整体科技水平而言,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增强发展科技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迎难而上,奋起直追。全市各级科协组织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自觉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科技创新与实践的伟业中去,用实际行动为xx“三个转型 ”、实现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注重科技创新,在xx“三个转型”中发挥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成为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作为科学技术的研发者、创造者,自主创新的实践者、承担者,先进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切实担负起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致力于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努力推动xx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持续发展。

一是要为全市“三个转型”提供智力支撑。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按照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坚持围绕“三个转型”中心、服务大局,就事关改革发展等方面的重要科技问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形成一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要加强与国内与国际科技社团的交流与合作,开展科学考察、科学论证、技术咨询等活动,为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要大力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文化活动,为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发挥独特作用。

二是要为建设创新城市提供技术支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各类学术平台和科技创新载体,把研究开发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要着眼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参与知识、技术、管理创新,开展科学论证、课题研究、技术培训等科技创新活动,努力为我市提升发展传统优势工业、适度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技术服务。要紧紧围绕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等进行攻关和研究,努力提高我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三是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为加快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更好、更多的科技服务。要围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进一步做好做实“科技之春”、“科普惠农兴村工程”等品牌工作,增强农业竞争力。要围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科技兴农和科技扶贫等活动,着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各种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的典型示范作用,切实把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做实做好、做出实效,解决农村发展科技难题,推动农村经济焕发活力。

四是要为全民科学普及提供科学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切实帮助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外来创业务工人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要积极探索科研和科普紧密结合的新路子,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建设“科普益民”工程,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示范创新行为,展示创新成果,传播创新文化,增强全社会创新创优的信心。要积极探索影视科普、网络科普等新时期科普工作的新形式,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使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三、适应形势需要,不断加强各级科协组织自身建设

各级科协组织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研究新任务,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加强自身建设。

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团体发展规律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为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有力保障。要进一步做好企业、社区、高校、乡镇等科协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拓宽科协组织的覆盖面。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大力加强各级科协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要加强科协组织干部的学习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广大科协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科协领导班子的每位成员都要严于律已,发扬优良传统,发挥表率作用,树立科协干部的良好风范,展示科协干部的良好形象。

要切实加强工作作风建设。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学会、高校、企业、基层,与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基层组织保持密切联系。要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增加机关办事、理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努力把科协真正建设成为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要切实加强服务能力建设。要把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党委政府之间建立起畅通稳定的沟通渠道,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知识分子工作,使各级科协组织更具影响力、吸引力和号召力。要坚持用产业聚集人才,用项目吸引人才,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努力吸引和汇聚更多的科技人才来就业创业。要大力宣传科技人才的先进事迹,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推动全市上下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科协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帮助解决科协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千方百计为科协工作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支持各级科协组织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6.全市公安工作会议讲话 篇六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公安机关要牢牢把握建设的大局,倍加珍惜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全力维护和巩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有利环境,自觉服务经济建设、融入发展大局,努力打造好“三个环境”。

第一,进一步强化“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坚持始终把维护的社会稳定摆在各项工作首位,努力打造安定有序的法制环境。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同志,要在思想上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心放在维护和谐稳定上。要适应建设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坚持以全市“政治安定、社会安稳、经济安全、企业安心、百姓安居的“五安”标准,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水平,保证关键时刻能够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做到“大事不能出,小事及时解决”;加强隐蔽战线斗争,切实提高网上发现敌情、侦查控制、技术防范能力,依法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利用网络进行的煽动、渗透和破坏活动;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加大对爆炸、杀人、绑架、“双抢”和系列案件的攻坚力度,全市刑事命案侦破率要达到95%以上。要高标准、严要求,树立有案必破的理念。要减压严重刑事案件发案率,提升破案率。虽然摘掉了刑事案件高发区的“帽子”,但从政法委提供的调研报告看,仍存在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全市都应引起注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仍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必须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实施群防群治,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个方面下功夫,不能就现象抓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研究是什么原因造成一个地区的凶杀案件居高不下,导致社会不稳定。“五安”问题其中一个是“企业安心”,如果一个地区凶杀案件高发,黑恶势力横行,企业家还怎么敢来创业?建设的宏伟目标还怎么能实现?另外,我要强调一下,今后铁岭地区再发生恶性案件,对外宣传要如实报道,不要添枝加叶;要进一步优化执法质量、提高办案水平、提升打击力度,适时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要通过上述措施,实现“八个有效防止”的工作目标:1.有效防止造成局部地区动荡的大规模群体性治安事件。特别是目前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已处于关键时期,对一些人民内部矛盾、治安案件、群体性上访等问题要妥善处理。如商城问题,涉及多名群众,这就属于不稳定因素,诸如此类的群体性事件如果处置不当,就会造成群众集体上访。当然不排除少数人在里面煽风点火,鼓动闹事。这些少数人代表不了大多数老百姓的利益,为此公安部门要积极介入,对那些制造混乱的少数分子,一定要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信访条例》严惩不贷,绝不手软。2.有效防止暴力恐怖袭击事件。3.有效防止境内外敌对势力插手人民内部矛盾制造事端。4.有效防止“”等邪教分子的破坏活动。5.有效防止滋生新的黑恶势力。要稳定,黑恶势力绝不能抬头。我刚来工作时就对同志讲过,绝不允许黑恶势力在抬头,发现苗头就要严厉打击。当时市公安局的领导班子表态,如果出现黑恶势力苗头就拿他们试问,就得有这种决心,有这种态度。刚才同志也讲了,公安部连续三年开展专项斗争,其中很重要一项就是扫黑除恶。6.有效防止发生爆炸等重大刑事案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些不正当竞争。对不择手段搞恶性竞争、破坏社会稳定的人员,一定要严肃处理,绳之以法。对影响社会稳定、企业安心、经济安全的重特大案件要严管死控。7.有效防止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安全事故。8.有效防止局部地区社会治安混乱现象,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第二,进一步强化为经济服务的理念,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更直接、快捷的服务,努力打造高效顺畅的经济发展环境。要努力在三项重点工作上实现突破。一是要在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上实现突破,确保经济运行安全有序。要重点打击金融诈骗、证券犯罪以及各种偷税、逃税、骗税犯罪,最大限度地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尤其是偷税、逃税现象,在铁岭具有普遍性,每到年末,国税、地税都会通报一批偷、漏税名单。市委、市政府为企业创造优良环境,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目的就是让企业在做大做强,为提供税收和就业机会,可有些企业享受到优惠政策后,却想尽一切办法偷税、漏税,情理何在?所以必须依法打击,严惩不贷。要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私有财产,为民营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环境。要全面启动经济安全信息预警机制,指导企业建立经济安全防范制度,为企业安全经营构筑“防火墙”。公安部门要协助企业保护好知识产权,防止企业职工把企业的一些核心技术带到外面去,对企业安全构成威胁。二是要在优质服务上实现突破,不断推出服务经济的新举措。近年来,围绕服务经济建设,我市公安机关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从运行的效果来看,这些服务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欢迎。通过百家民营企业评议市直部门活动,可以看出企业家对公安工作是满意的。下一步,还要充分倾听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呼声,进一步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在不违背现行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公安机关就应该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做到经济发展到哪里,公安机关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经济建设需要公安机关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就千方百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既从治安的角度改善投资环境,又从服务的角度改善行政环境。围绕发展民营经济出台服务办法、围绕工业走廊建设制定保障措施,比如:“十一五”期间要扩大中心城区,提高城市化率,这就涉及农民变市民的问题,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这就需要在户籍管理上制定一系列的政策,为农民变市民,提高城市化率创造条件,鼓励农民进城居住、创业。要围绕规模企业发展确定技防覆盖标准,使公安战斗力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使公安工作更加主动、更加深入地融入全市经济建设的实践,把服务经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做细、做实、做出成效。三是要在转变工作作风上实现突破,把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要求和举措落到实处。几年来,经过执法思想观念革命的强大冲击和各级公安机关的艰苦努力,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服务等“八重八轻”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手段落后、服务质量不高,仍然是影响我们为经济发展服好务的突出问题。因此,我们要按照实现“十一五”高起点大手笔开局和建设的现实要求,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切实转变我们的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真正做到在思想上求经济发展之真,在工作上务服务振兴之实。公安系统的治安、户政、经侦、交通、消防、出入境管理等部门,要进一步树立严谨、务实、高效的服务意识,主动深入企业、走近客商、贴近群众,用实际行动为企业、投资者和群众服好务,特别是要为“项目年”的实施建立急事急办、专事专办、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客商和群众提供方便。今年是“项目年”,这对软环境建设是否符合要求,政府的一些权力部门服务是否到位等,都是一个检验。公安部门应当首当其冲,为来投资创业的客商服好务。同时,要注意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当前,正在办理第二代身份证,要求三年内办完。这项服务面向千家万户,我发现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队办理身份证,显然服务窗口太少。窗口服务是连接公安部门与百姓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老百姓检验我们工作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方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窗口的服务态度和质量代表着公安机关的形象,做好窗口工作有利于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因此必须从细节入手做好窗口服务。

第三,进一步强化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快构建现代警务运行机制、稳步增进社会安全感,努力打造美好和谐的生活环境。要按照市场在公共安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客观要求,盘活治安资源、调动社会资源、创新工作机制,使公安工作适应治安形势和任务需求,向实时监控、动态调整方向发展,牢牢把握治安工作主动权。为此,要进一步创新社区警务机制,强化平台效应,真正使社区民警责权利相统一;创新社会面巡逻防控机制,强化动态控制,要以划分治安防控责任区为基础,整合各种战斗力要素,明确相应职责,构筑警种分工协作、有机衔接、整体作战的打防控一体化格局;创新应急反应机制与情报经营机制,及时掌握不稳定苗头问题,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准确信息,为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三、夯实工作基础,以全国公安“基层基础年”建设为契机,创造支持公安发展的有利条件

基层基础工作是公安事业发展的基石。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靠基层,工作成效也主要体现在基层;公安队伍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队伍素质、执法水平、警民关系也主要体现在基层。公安部将今年确定为全国公安机关的“基层基础年”,不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抓住了公安事业发展的根本。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并抓好这项工作。各级公安机关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切实推进我市的基层基础建设,确保取得更大成效。

第一,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基础建设的领导。公安事业要发展,党政支持是关键。我们要牢固树立“不重视公安基础工作就是政治上的不清醒、抓不住公安基础工作就是工作上的不称职、抓不好公安基础工作就是执政能力不强”的思想,要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这项工作,将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政绩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发展经济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准确把握社会形势,及时研究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把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里,经常听取情况汇报,认真分析基层基础工作形势,做到了解全局,把握趋势,抓住重点,解决难点,对重大基层基础治安问题,要亲自出面,及时处理。

第二,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基础建设的投入。我们要形成这样一种共识,那就是虽然经济基础较弱、财力有限,但是从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我们再穷不能穷公安、再难不能难公安,只有为公安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才能确保一方平安。目前,公安机关在基础保障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规范化的保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要从打造平安的实际需要出发,把建立健全适应公安工作创新发展需要的保障机制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并认真抓好落实。要认真落实市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决定》,加大对公安工作的倾斜,在改善执法环境、增加经费投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妥善解决好公安机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要按照“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认真研究建立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安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公安机关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绝不能因为经费问题影响公安工作的正常进行。要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建立公安民警因公伤亡保险制度和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各级非领导职务的配备比例,进一步提高基层一线及其他岗位民警的特殊岗位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做出贡献的牺牲、病故民警的特别抚恤金标准,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实处。

第三,要全力抓好基层基础建设责任和任务的落实。各级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建设,将其作为牵动整个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切实担负起基层基础建设的领导责任,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抓落实,积极协调解决基层基础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领导班子成员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紧抓好各项具体工作措施的落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关键在县(市)区公安机关。县(市)区公安机关担负着维护一方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重大责任,又直接管辖和领导基层所队,对基层基础建设的现状最熟悉,对存在的问题最了解,对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最有发言权,肩负的基层基础建设任务最重。县(市)区公安局长必须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自身担任同级政府副职的有利条件,集中力量、扎扎实实地抓好基层基础建设,确保基层基础建设真正取得实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现有警力出发,从实战需要出发,努力把机关做“精”,提高指挥协调能力和工作效率;把基层做“实”,提高基层单位打防管控的能力;把实战单位做“强”,提高攻坚克难、善打硬仗的能力。真正实现领导下沉、警力下沉、工作下沉,把心操在基层,把劲使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形成机关围着基层转,领导围着群众转的工作局面,打牢公安工作基础,提高公安工作水平。

同志们,公安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党和人民对公安机关寄予厚望。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己任,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勇拼搏,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新突破,为建设、构建和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市公安工作会议讲话(三)

同志们:

公安工作非常重要,直接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可以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绩,包括每一项工作、每一场硬仗、每一个成果,都倾注了全市广大公安干警的心血,都与公安工作的支持、配合密切相关。所以,今天我和市几大班子领导都来参加这个会议,与同志作个交流,也借此机会,向同志们问候一声:辛苦了!

刚才,王成龙同志代表市公安局党委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总结回顾了20xx年公安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各项公安保卫任务,我都赞同,希望同志们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市域经济社会保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一年,也是我市公安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全市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紧扣中心,服务大局,恪尽职守,在保稳定、求和谐、促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维护稳定工作取得新成效。广大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位居全省前列。二是警务机制改革获得新突破。深入推进了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在社区和农村警务、科技防控、基层所队勤务模式和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新机制、新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三是服务发展能力得到新提升。车管、户籍、出入境管理等行政审批一站式办理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应急办理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受到群众欢迎,为优化我市发展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公安自身建设有了新进步。连续两年执法质量进入全市优秀行列。特别是今年初,我市连降大雪,遭遇50年不遇的特大雪灾,全市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全力以赴,奋战在抗雪救灾一线,为全市夺取抗灾工作全面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实践证明,我市公安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忠诚队伍,是一支忠于职守、勇于奉献、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广大公安民警,武警、消防官兵,广大治安保卫人员及其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20xx年是我市实现争先崛起、跨越发展的关键的一年,也是大事多、喜事多的一年,全市公安工作面临着新的更加艰巨的任务。从宏观上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稳定的政治局面。特别是今年,还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和北京奥运会,确保重大节会、敏感时期的安全稳定任务将十分艰巨。从我市来看,市域发展仍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调整加剧,各种社会矛盾增多,并具有表现治安化、危害政治化、处置复杂化等新特点。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经济快速发展,越要重视稳定工作,公安工作的任务也就越繁重。全市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切实履行好职责,维护好稳定。在这里我提四点要求,也是希望。

一、要在服务发展的举措上再突破。近期,市委十届四次会议、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和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相继召开,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全市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着重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要深化改革。根据发展的需要和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努力在精简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构建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方面有新突破。二是要强化服务。更加主动地深入企业、贴近群众,找准依法办事和创新服务的结合点,对经济主体和群众的创业投资活动,要多服务、多帮忙、多亮“绿灯”。三是要保护发展。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特别是金融诈骗、偷税漏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要确保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无障碍”施工,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切实维护投资创业者的合法权益。

二、要在建设平安城市上再努力。建设全省乃至全国治安最佳城市不仅是重要的政治工程,也是重要的社会工程,同时更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公安机关作为平安建设的主力军,对平安建设的动态性、艰巨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肩负的责任一时一刻都不能淡忘,工作力度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要突出抓好四个重点:一要强势打击。按照“命案必破”、“大案快破”的要求,对严重威胁群众安全感、社会影响大的暴力犯罪案件,要快侦快破;对涉嫌黑恶性质犯罪团伙,要露头就打;对侵害群众利益的多发性侵财案件,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二要强力防控。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大力加强以社区和农村警务为平台的基层防控体系建设,切实提高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的针对性、实效性。三要强化安全。把以“人的安全”为核心的平安理念落实到安全监管工作的各个环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四要强化基层。真正做到领导下沉、警力下沉、工作下沉,把劲使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三、要在队伍整体素质上再提升。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对公安机关各级班子成员要配齐配强,同时从严要求,率先垂范,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作风带出一支过硬的公安队伍。要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把执法为民理念落实到执法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到执法工作的每一个方面,真正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法治警,从严治警,确保干警队伍不出事,不出大事。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务管理、警务公开和群众监督等方面的制度措施,用制度规范民警岗位职责、工作程序,用制度保证执法的公正公平。

四、要在公安事业的保障上再加强。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公安工作的领导,经常听取公安机关的汇报,定期分析维稳形势,及时就重大问题作出决策部署。要努力解决公安工作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要解决“三基”工程建设和防控体系建设中各种体制性障碍和保障性困扰,对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的关于加强公安保障的一系列决定、意见,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切实为公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和良好环境。同时,要坚持从优待警,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公安干警尤其是基层一线干警,继续坚持人财物和政策向基层倾斜,为基层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激励广大公安干警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同志们,做好新一年的公安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希望大家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为市域经济社会争先崛起、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7.全市农牧业工作会议讲话 篇七

一、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思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两基”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40个区县实现了“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工作督导检查。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并受到表彰奖励。陈至立国务委员对我市“两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重庆的做法很好,主要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成效显著”。二是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63万人,在校生达51.77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三是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全市中职招生20.2万人,在校生达到50万人,校均规模达到1400人左右。全面完成中澳职教项目。四是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在渝高校共招生约19.03万人,在校生规模超过6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新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8个。目前,全市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大学城新增入驻高校2所,累计达到7所,新入住师生3万人,累计达到8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5%。

(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二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4.15亿元。三是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启动了高校学分制试点工作。开展了中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试点。在4所高完中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工作。四是深入推进课程及教学改革。全市中小学生使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扎实推进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五是稳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加大中招考试内容改革,继续降低考试难度、缩小考试范围、调整学科分值,首次实行政治、历史学科合堂、开卷考试。体育考试以30分计入总分。扩大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首次将市级重点中学统招计划按不低于1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学校所在区县的初中学校。完成4所高职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高考信息属地化管理改革。

(三)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一是以增强实效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课程德育为基础、队伍建设为抓手、德育活动为载体、德育网络建设为保障的“和谐育德”工程全面启动。二是以创新工作方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三是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主办了19项全市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等多项活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25个。

(四)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一是以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实施区县扩大到10个,招聘人数1153人。在1万多名农村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7593名。开展了定向招聘农村边远地区公办小学教师工作,拟招聘教师1596名。二是以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全市教育系统共有22人获市级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增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三是以规范行为和表彰先进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发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在第23个教师节期间,表彰了一批全国、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退休教师李明素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小学教师石元英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四是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高校新师资培训。首次举办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在全国率先制定并试点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五)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违规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到校、离校时间逐步规范。规范了中职招生秩序。规范了民办学校设置。开展了改制学校整顿清理工作。二是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活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共查处乱收费案件221件,清退违规收费166.51万元,处理责任人80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成效显著,对教育收费的举报投诉较2006年下降了20.72%。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调查,老百姓教育费用支出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三是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加强。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启动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开展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妥善处理群体性集访事件40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六)教育公平有力推进

一是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共补助资金9700万元,惠及学生21万人,对4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女童实行“零学费”入学。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资助5133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生。率先在全国实现中职学生资助“全覆盖”,重庆籍所有中职学生均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惠及中职学生33万人,资助“五类学生”11万人。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方式,资助大学生10万人,资助金额达1.1亿元;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5669万元;对22.4万名大中专学生实施物价上涨临时生活补助,金额达1344万元。二是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黑板改造、农村中小学饮水、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6大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受益师生达350万人。三是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顺利入学。扩大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数量,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全市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扩大到332所,接收农民工子女达22.5万人。

(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科技氛围进一步浓厚。成功承办了200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校科技创新论坛,扩大了我市高校科技工作的影响。二是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高校共有28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批准立项。在渝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重庆市科技奖76项;申请专利840件,发明专利占全市的30.7%。四是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市教委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签订了产学研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在渝高校与全市90%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校企联合承担了48.9%的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合作组建了一批很有实力的研发和生产实体。共建了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分析测试样品近30万件,服务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1800余项。五是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万人次、再就业人员培训8万人次、移民培训15万人次。

(八)自身建设逐步加强

一是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加强教育系统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协助市委组织部充实或组建了有关高校领导班子,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包项责任制,强化了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全年,市教育纪工委和各高校纪委共受理群众举报347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2件,给予24人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党员21人,县处级干部10人,涉案金额482万元。三是“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四是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已于200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

过去的一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到市级各部门,从一线教育工作者到社会各界,都给予教育极大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市委汪洋书记、王鸿举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等领导心系教育,不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题汇报教育工作,还经常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线视察,多次对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在去年12月2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薄书记特别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要求,倡导认真读书,倡导调查研究,倡导深入思考,强调抓好学生军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年1月上旬,薄书记在库区调研时专门谈到教育工作:“职业技能培训是一条好路子,有没有技能,就业状况大不一样。中职和高职学校可以作为组织就业的平台、基地”。1月15日上午,薄熙来书记又前往重庆大学城视察了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在视察时,薄书记对重庆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重庆教育是过去五年重庆的一大亮点。薄书记肯定了大学城建设取得的成绩,认为校区规划合理、设计科学、环境好、布局好。薄书记说,重庆市的工作重点就是落实胡总书记的“314”讲话要求,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希望高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市委、市政府也会加大力度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快地赶超一流大学。

领导的关心、关怀,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央及重庆50多家新闻媒体共刊播重庆教育新闻报道4328篇(次)。2007年11月教育部新闻办组织中央10多家主流媒体教育采访团到重庆采访教育工作,对重庆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新华每日电讯称:“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二、2008年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之努力奋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力提升教育的发展水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满意教育上取得新突破,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重要支撑,发挥重庆教育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示范作用。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继续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工作思路,处理好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眼睛向下与境界向上的关系,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开拓开放上下功夫,在谋求突破上下功夫,以开放的精神、开阔的思维、改革的勇气来推进全市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农村学校校舍维修补助标准。2008年秋季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龙头,从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手,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三是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新增市级重点中学8-10所。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指导和支持服务工作,努力推进“班班通”。

(二)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单校规模办学效益。建立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评估机制,对评估不合格的实行红黄牌预警和退出制度。到2008年底,全市中职学校保持在31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校均规模达到1700人左右。二是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子。组建汽车、农业、卫生等3个行业引领型职教集团。以万州、永川、江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组建以地方产业为支撑的3个区域网络型职教集团。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推进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建立技能人才需求监测系统,科学调控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改革。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建设县级职教中心1个。建立一批适应工学结合、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资源共享的产教实体。五是强化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开展国家级和市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县)创建工作。开展对各类学习型组织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六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企业“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农民工培训机制。围绕我市劳动密集型的建筑、环卫等产业,新建2个农民工培训集团、4个农民工培训基地。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一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首届重庆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文件和政策,建立重庆高等教育季度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质量工程”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抓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市属高校计划招生1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6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4%。大学城入住学生总数达到10万人。四是不断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加强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点建设,加大博士授权点建设力度。五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重庆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争取更多有条件的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加强多科性和单科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六是进一步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大学城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的互动发展,探索高校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软件园及服务外包基地合作的有效模式。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七是大力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举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论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制定《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德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重庆人文精神教育,实施“和谐育德计划”。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骨干研修和全员培训,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三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材审定机制,形成我市主流教材,规范教辅管理。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生上课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深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开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加分和综合素质评价加特长进行录取的试点。把市级重点中学不少于30%的统招计划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内的初级中学,逐步建立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开展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五是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启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试点。

(五)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做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落实工作。推进学校岗位设置改革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三是加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训。启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农村新转、新聘教师开展上岗和新课程通识培训工作。启动中职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补充新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认真开展区域内城乡教师任职交流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实施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和农村职业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五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六)以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制定《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意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二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科学定位、形成特色。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自律和监督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依法落实国家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要按照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在民办教育座谈会上提出的10条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和要求,抓紧推进,争取有所突破。五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工作。六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要按照薄书记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切实维护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七)以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工作。健全义务教育就学保障机制,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认真落实中职学生“普惠制”和“五类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部属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以及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制度,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全面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二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市新增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50所。三是巩固招生“阳光工程”成果。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加大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完善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四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八)以实施“固本强基”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全市教育系统不断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作风建设年”成果,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三是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8.全市农牧业工作会议讲话 篇八

张英毅在会上作了题为《在加快创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工作中实现科协工作新提升》的工作报告,总结了2011年度科协工作,并提出2012年科协工作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江阴建设滨江花园城市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三服务三走进”活动,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把强化科学普及成效作为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的关键,把发展科技人才队伍作为服务科技工作者的重点,大力实施“五大工程”,着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科普惠民工程,开展“四创一争”活动;二是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推进“三联一促”工作;三是实施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服务“五大重点人群”;四是实施科普资源拓展工程,放大专题科普场馆等载体作用;五是实施“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工程,当好科技工作者的服务员;六是全面加强组织网络建设,为实施“五大工程”提供保证。

会上,吴彪宣读了表彰决定。会议对2011年度江阴科协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项目进行了表彰,授予华士镇科协等6个镇(街道)科协为“科协工作先进单位”,高新区科协、临港新城科协为“海智工作先进单位”,市华峰葡萄专业合作社等9个单位为“百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科普示范基地,市消防教育馆为“江阴科普教育基地”,市医学会等14个单位为“五星级学会”,市信息化协会等2个单位为“四星级学会”,法尔胜集团公司科协等21个单位为江阴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之家”,韩志军等52人为“科协工作先进个人”,张华等55人为“科技三创人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科协等单位的10个项目为“厂会协作、金桥工程优秀项目”。

最后,钱文琴在讲话中指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各级科协组织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为全市“十二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作出了积极贡献,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体现在“五个新”: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二是科普教育水平实现新提高;三是服务科技人才工作有了新举措;四是作风效能建设呈现新气象;五是科协干部队伍展现新面貌。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市党代会战略部署的第一年。钱文琴要求,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积极响应江阴市委“当好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排头兵、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号召,认真履行好、发挥好自己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务实创新地开展工作,积极投身到江阴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一要围绕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创新中的先行军作用;二要围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三要围绕增强组织活力,充分发挥科协在凝聚科技人才方面的生力军作用。(罗勇彪 编辑:沈禁)

(江苏省科协)

9.全市科技工作会议讲话 篇九

同志们:

今天的全市科技工作会开得很紧凑,很成功。上午,在非常隆重而热烈提气氛中颁发了黄冈市科技进步奖,市委书记段远明作了重要讲话。远明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一年来全市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明确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刚才,市科技局表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这种形式很好。通过这个形式,鼓励先进、带动全市,促进科技管理工作不断创新,不断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永满同志就今年的工作提了具体要求,我都赞同。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再上认识,掀起全市科技工作争先创优新高潮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很多工作在全国、全省都有地位,如科技致富工程、科技特派员、农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我们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任务。黄冈市的科技工作条件很脆弱,科技资源比较不足,科技投入较少,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科技工作的社会地位在很多地方还不够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搞好科技管理工作的障碍。另一方面,我们面临的任务又很艰巨;黄冈的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高新技术去推动,解决“三农”问题需要现代科技去促进,实施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科学技术支撑,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市的任务我们任重道远。对此,工作在科技管理岗位上的同志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克难奋进的思想,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今年的重点要按照远明同志所要求的,以争先创优统领全市科技工作。

第一、扎扎实实地打牢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工作基础。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既有一个地方科技工作的荣誉,又是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荣誉,还有相当的政治效应和经济效应。但到目前为止,全市只有武穴市是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市,直到去年,罗田县、黄州区才是达标县市。这种状况与我们黄冈这个大市极不相称,与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的期盼极不相称,与黄冈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极不相称。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扎实工作,创造条件,迎难而上。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除1--2个县区在短时间内有难度外,其他县市都有可能、有条件争取。因此,要以科技部、科技厅提出的“县市科技工作年”和市科技局提出的“科技项目建设加强年”为契机,以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为载体,争取政策,落实投入,改善条件,扩充资源,创造业绩,打好基础。这项工作往往被许多人认为是“虚”的,但对我们科技管理部门却是一项既实在的、又实惠的工作,武穴、罗田科技局的同志体会更深刻。所以,各县市区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争创方案,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第二、认认真真抓好科技创新的亮点工作。科技工作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在抓紧抓好日常工作的同进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不断创新,抓好特色,营造亮点。依托特色工作,亮点工作扩大科技工作的社会影响,带动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大幅度的提升科技工作地位。就象武穴市抓高新技术产业,英山县抓科技致富示范村、民营科技实业,罗田县抓科技节地,浠水县抓科技特派员工作那样,集中人力财力,精心打造个性工作品牌,形成以品牌为核心的工作向心力,凝集方方面面的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我们的工作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当前,全市一是要在继续合力抓好科技致富工程、农村信息化、科技特派员这些工作的同时,还要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知识产权等方面有新的、大的突破,形成城乡互动、工农互动的科技工作新局面。特别是要全力打造黄冈大别山科技致富这个“品牌”,在打造这个大品牌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全市经济发展不断作贡献,就能够牢固确立黄冈的科技工作在全省全国的地位。二是各县市区要极力开创自己的特色工作的新局面。,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条件差的地方,越要创造工作新特点和新经验,以特点增强吸引力和注意力,以经验争得领导和支持。****年的评优评先工作就要突出特色进行考核,各县市区都要吃透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学会“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工作方法,确立自己的主攻重点,突破性地搞好自己的工作。

二、再加措施,推进“县市科技工作年”取得好成效

今年是国家科技部提出的“县市科技工作年”,我们一定要紧紧地抓住这一机遇,采取得力措施,争取好的效果。

一是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没有好的队伍,打不了硬仗,创造不出成绩。要加强学习,严格管理,创新机制,鼓励先进,想方设法造就一支干实事的、过硬的科技管理队伍,根除华而不实、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破罐破摔的消极观念。以过硬的工作队伍,过硬的工作绩效,赢得方方面面的尊重和支持,争取优良的科技工作环境。

二是要加强政策环境建设。国家、省和

市对科技工作都很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文件,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善于运用法律、法规、政策赋予的职能,行使好自己的责任。同时,要围绕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制发相当的政策和规定,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条件。

三是要加强科技项目建设。去年是全市的科技项目建设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我们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很不够。今年确定为“科技项目建设加强年”,目的是在巩固已有的工作成果基础上,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与“县市科技工作年”紧紧结合在一起,正确处理好“项目”与“工作”的关系。项目是工作的载体和直接体现,工作是项目的集中反映和概括,我们既不能因工作而废项目,也不能只为项目而不搞工作,要充分运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四是要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组织科技服务的职能,营造完善、高效的服务体系。特别是要在抓信息服务、科技特派员等工作的同时,一方面要着力抓好科技成果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广泛开展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大中企业的合作与联系,争取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应用效果好的项目到黄冈转化应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培植成果转化应用的服务机制和服务体系。积极在我市的小生产面对大市场,分散化的农民、民营个体小企业面对集团化的其他强势社会群体的利益竞争的现状中,充分运用科技纽带,广泛开展服务,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产业化水平和技术密集化程度,加速推进科技工作的良性循环。

五是加强科技人才工程建设。科技工作离不开科技人才。培养人才,启用人才,我们责无旁贷。黄冈是人才辈出的地方,但又是一个人才严重缺失的地方。面对这个实际,我们一定要把培养人才、造就人才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多样方式扶持一批科技带头人,并切实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为他们搭建充分显示聪明才智的平台,通过科技人才的奋力拼搏来实现我们科技发展战略构想,落实各项科技工作任务。

三、再争领导,努力实现今年科技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任何工作,领导是关键。争取领导对科技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并非易事,也是讲究科学性。作为科技职能部门和分管领导,要切实做好工作。

一是要抓宣传。通过多种途径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科技政策、法规,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现实科技发展动态与实例,宣传到每个领导,每个重要职能部门和每个层次的人们中去,形成全社会关注科技、重视科技、支持科技的大好局面。

二是要抓示范。重点要抓好科技示范基地,包括科技示范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村、示范户,科技示范企业,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科技示范体系。通过示范扩大影响,收到扩大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与科技教育的双重效应。

三是要抓服务。紧紧围绕生产实际,广泛组织科技下乡,科技培训,深入组织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主动参与决策咨询,敢于提建议、提思路,从多个层面上提升科技工作深入深度。

四是要抓投入。有关科技投入政策,都很明确,关键在抓落实上下功夫。政策规定的投入到不了位,说明领导重视程度不到位。全市的经济是很紧张,但为了长远发展大计着想,不能放弃对科技发展的投入,我们一定要努力争取,关键是两个方面要努力;部门要争,分管领导要争,不提不争,很难落实。这项工作,要作为本届分管科技县市长的重要任务,想方设法抓落实。否则,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工作也是一句空话。

五是要抓督办。要充分运用执法检查和行政考核职能,督促科技工作形成制度化、经常化。今年将要开展的科技目标责任制考核,一定不能弄虚作假,要结合考核和检查,该通报表扬的通报表扬,该通报批评就通报批评。通过这种方式,强化领导责任,增强地方党、政领导科技进步意识,为实现今年科技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起到助推导向作用,为今后全市社会、经济、科技工作的快速、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落实好各项任务,并结合实际努力工作,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为赢得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行各业、广大人民群众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做出努力和贡献。

上一篇:关于全县民营医院运营情况的调研报告下一篇:气急败坏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