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精选5篇)
1.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篇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授新课时,我直接出示了例题 让学生自主探索,目的是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这个重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迁移到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通过教具操作与演示,放手让学生互相交流说出计算方法,掌握写竖式过程。在合作交流汇报中,学生有不同的思路,再从中再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旨在提高计算速度。
整节课虽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发现。注重体现学生参与探讨算法,教学中显得也较轻松。但在做课后练习时,有很多的地方出现错误,有些学生在写竖式时,出现两位减一位的个位对了十位上,有的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了1,计算时十位漏减退的1;在列竖式时减时个位不够减,不向十位退1,而是用下面的数减上面的数,或者直接用大数减小数。
最后突然想起一句小儿歌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不够减先退位、做个标记戴头上。个位够减继续算。十位减1要牢记。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篇二
一、以“用”引“算”
1. 计算的兴趣来自于熟悉的情景。
新课标强调:“计算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 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如何使“算”和“用”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呢?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把静态的情境动态化, 利用课件把“妈妈带小红去书店买书, 一共要付多少钱?”的情景呈现出来。学生一看到熟悉的情景, 就会马上想到用24×12计算。从具体的生活问题中自然引出数的计算教学, 改变枯燥的呈现形式,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计算的价值从情境的创设中感知。
在计算教学中, 创设简单、有效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 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计算技能后, 能立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思想———算用结合。
二、以“算”激“算”
心理学认为,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习得知识、获得技能或形成态度的影响。在计算教学中, 如果合理地利用正迁移, 找准所教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 就能使学生对笔算和口算、估算有一个整体的联系。
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口算、笔算,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这样, 教师就可将笔算的教学与口算、估算联系起来, 先对列出的算式24×12进行估算, 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实际结果的大致范围, 同时也潜意识地渗透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法。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尝试根据已有的口算知识基础来计算结果。学生大致有以下三种口算方法:
个别学生可能接触过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 就提出了可以用笔算来计算结果。不教先做, 虽然有些冒险, 但是如果教师平时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 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学生就会自然地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再乘一位数 (如算法B、C) , 也能转化成两位数乘整十数加两位数乘一位数 (如算法A) , 甚至个别学生列出自己理解的竖式。通过对不同口算方法的交流, 引出新的计算方法———笔算。虽然这样费些时间, 但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新知的理解, 想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 有效地沟通了估算、口算、笔算之间的联系, 把笔算教学纳入到整个计算教学体系中, 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让学生感知到知识的整体性, 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知识迁移的重要性。
三、以“理”促“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获得知识, 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 学生应用知识形成技能, 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只有在获得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中, 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并提炼出算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师引领学生一步步去发现算理, 就会形成“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学生虽然经历了理解算理的过程, 但谈不上探究, 思维得不到发展, 更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他们把想法都暴露出来, 对症下药, 把难点一一突破。于是, 可请会笔算的同学进行板演, 其他同学思考他是怎么算的, 看不懂的可以随时提问。
1“.2×4=8, 十位上的4是怎么来的?”这是学生第一层次的问题, 他们只知道从个位乘起, 接下来该怎么算就迷糊了, 思维停留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刚才笔算的同学解释这是因为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4后还要再乘十位上的2得到48, 随后再请几位明白算理的学生说, 这样绝大多数的学生就能明白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这是学生算法第一层面的建构, 也是对笔算算理的初步理解。
2“.不对啦!48+24怎么等于288呢?”这既是难点所在, 又是对笔算算理的进一步揭示。对学生而言, 用第二个因数中的1乘24得24, 4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呢?学生思索了一下, 马上恍然大悟, 纷纷回答:“这个24不是24, 它是第二个因数十位上1乘24”;“24其实表示的是24个十”;“这个24就是240”。教师适时补上一个“虚写的0”, 学生又开始质疑:这个0可以不写吗?他们又自我解释用十位上的1乘4得到4个十, 4就直接写在十位上。教师把0擦了, 学生立刻明白, 其实是2×24与1个十乘24相加。通过学生的对话, 他们已经把笔算的算理讲得很透彻, 寓理于算, 认识层层深入, 新旧知识间的冲突逐步解决, 从而领悟到第一步就是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 第二步就是第二个因数十位上数乘第二个因数, 所以积的末尾与十位对齐, 此时学生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有了一个量的变化。这是对笔算算法第二层面的建构, 也是对笔算算理的进一步理解。
3“.笔算的方法和第一种口算方法是一样的。”一位女生突然惊叫起来, “我发现笔算的方法和第一种口算方法是一样的。”这个有价值的发现是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乘法笔算也是先算几个第一个因数的积, 再算几十个第一个因数的积,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笔算只不过把这三步计算合写在同一个算式中, 笔算与口算的算理是一样的, 是笔算算理与算法的融会贯通。
3.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例2。●○教学目标
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②使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①电脑演示:动画故事《小猪请客》
小猪“胖胖”在家开舞会,它要为小动物们准备丰盛的食品。它来到“大张量贩”选购食品。它看见又香又甜的大苹果有35个,买了23个,想想,柜台上还剩几个?
②学生根据情境列出算式:35-23。
③让学生观察35、23分别是几位数?(两位数)导入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板书课题)。
④学生归纳计算方法:笔算一般从个位算起。
教学过程说明
以动画故事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促使儿童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之中,真正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①小组合作,探究42一28的计算方法。a.电脑情境演示:“小兔送货员”的故事。学生根据情境列出算式:42-28 即:小兔送货员为顾客送萝卜28个,蔬菜店有4捆零2个萝卜。想想,小兔送货员从42个中取出28个,还剩多少个?b.动手操作:学生摆小棒探索42一28等于多少。
c.学生交流多种操作方法。可能出现的摆法:
◆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2捆。◆先拿出2捆,再拿出1捆拆开,去掉8根。◆先拿出3捆,再从3捆中拿出2根。
◆先拿1捆拆开与2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2抽。d.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从操作中去体会个位不够减怎么办?)e.引导学生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独立试做:42-28 f.小组讨论并交流多种方法。◆30一28=2 2+12=14 ◆12一8=4 30一20=10 4+10=14
②师生共总结笔算方法。
a.当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从十位退1当10)。
b.算十位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要点退位点,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c.讨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怎样做呢? 总结: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怎么做呢?(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课件显示)
③比较。比一比,35-23和42-28这两道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35-23(个位上是5减3,够减)42-28(个位上是2减8,不够减)
像42-28这样,个位不够减,需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师在课题上添写板书—退位减法)
④课件显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
教学过程说明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通过故事的情境促使孩子们参与到知识所形成过程之中。
此处注重评价的体验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的动机。
通过对比,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达到有效的巩固。
教学过程 课间休息
唱《退位减法歌》做律动
巩固练习
①请你模仿例2自己写一道这样的算式行吗?
师:请你任意选择一道做在本子上,看看自己能不能独立完成。
师:谁愿意把自己算的题目介绍给大家。(几位同学把自己的算式投影在屏幕上,指名口述是怎样算的,集体订正。)
②做一做:练习三第7课。③数学门诊部(电脑显示)。
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④游戏:蚂蚁传递信息。
38一18-()一8-()+35—
()一25-()+40-()一26=()⑤实践活动。
回家调查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年龄,看看他们相差多少岁?
教学过程说明
在师生共同总结了退位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列算式,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应用能力。
声像并茂,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轻轻松松做做数学。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释放,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在设计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迁移,教师辅助点拨”的思想,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①童话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色彩鲜艳、动感强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针对这一点,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用课件展示美丽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吸引着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②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③游戏中巩固知识。
本节课让学生在唱《退位减法歌》做律动、数学门诊部、蚂蚁传信息等巩固练习活动中,体会到了趣味性、知识性和应用性,在游戏中做数学,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之中巩固了数学知识。
④联系实际用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数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不仅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专家评析
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篇四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2.让学生经历自主独立的探索过程,初步培养对问题深入思考的意识。
3.理解并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笔算退位减法计算.教学难点
弄清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50根小棒(5捆),计数器(2人1个),课业本。
教学过程:
一 铺垫孕伏
1.口算比赛
12-9= 21-5= 35-8= 27-8= 50-6= 43-7= 50-6= 2.用竖式计算
板书:47-26=
3.提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应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多媒体出示例1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板书:50-26=,这道题和刚才那题比有什么不同?
生1:个位上0-6不够减
生2:前面的是不退位的,后面是退位计算。(板书:退位)
怎样计算这道减法算式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理解算理。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讨0根小棒中减去26根?
(5)反馈
A.用小棒摆一摆
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从50根小棒里拿走26根的。
上台演示:先摆5捆小棒,表示50,(追问:从5捆小棒里拿去26根,没有单根怎么办?)
当演示“拆开1捆时”,(追问:为什么要拆开1捆呢?)
(拆开1捆是几根?)
然后将5捆中的1捆拆散成10个1根,接着拿去2捆和6根,最后剩下2捆和4根,得数就是24。
和他一样的同学举手,还可以怎样算?(演示课件)
B.用计数器拨一拨
先在十位上拨5个算珠,表示50。现在要减去26,(提问:个位上没有算珠,怎么办?)就拨去十位上一个算珠同时个位上拨上10个算珠。(提问:为什么十位上拨去1个算珠,个位上要拨上10个算珠?强调1个十是10个一。)现在就可以拨去十位上的2个算珠和个位上的6个算珠。剩下的算珠就表示50-26的得数,得数是多少?(24)
和他一样的同学举手
(演示课件)追问:比一比,这两种方法有什么是相同的?
C用竖式计算
(1)谈话: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根据刚才的演示,我想,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当个位上0减6不够减怎么办? 谁来说说。
(2)板书: 演示竖式计算退位减的过程。
生:从十位上退1是10。
可以在被减数的十位上点上一个小的“·”。(板书:·)你知道这个小点有什么用吗?
然后个位上10减6等于4,4写在个位上;十位上的5退1是4,4再减去2,等于2,2写在十位上。最后的答案就是24(板书:24)
集体轻声跟老师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3)这样,我们就通过竖式计算出了此题的得数是24,单位名称是~?口答。
2教学“试一试”43-27=
学生独立完成。抽查两本并反馈。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全班交流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明确:
从个位算起,个位上3减7不够减,所以从十位退1作10,10和个位上原有的3和起来是13,13减7等于6,写在个位上。十位上,4退1是3,再减去2,等于1,写在十位上。所以最后的答案是16
3)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想:
(l)写竖式要注意什么?
(2)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减起?
(3)遇到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三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用竖式计算。“想想做做”第2题后四题。
(1)独立完成,反馈。
(2)指名说一说每道题的计算过程。
3.解决问题P89第三题
4、拓展
45-1□=2 □ 45-1□=3 □ 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 汇报讲评
四、全课总结
5.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篇五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不退位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
4、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78-40= 46-20= 86-30= 78-40=
38-2= 26-5= 56-4= 86-34=
(1)、先口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3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
二、引入
1、根据下面有联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
68-30= 53-20=
38-2= 33-1=
2、例1:口算
86-34=
想: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口算过程
86-30=56
56-4=
3、试一试
8600-3400=
想:869个百-349个百
= 个百
=
4、小结
三、课堂练习
1、49-20-7= 76-50-3= 68-40-5=
49-27= 76-53= 68-45=
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速算
73-61= 86-54= 67-25= 76-23=
95-42= 38-21= 89-74= 78-42=
3、计算
4、找朋友
5、综合练习
四、课堂作业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11-30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设计08-06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反思10-28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09-08
两位数乘三位数竖式计算教学设计08-08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07-09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09-07
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11-22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及其分析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