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文化活动总结

2024-12-13

一村一品文化活动总结(10篇)

1.一村一品文化活动总结 篇一

近年来,高关村突出“一江两岸共发展、农民创业我先行”的活动主题,展现了农民风采、铸就了一村一品。现总结如下:

一、迅速行动、精心筹划

根据安徽省妇女创业扶持专项经费项目培训会议精神和市妇女创业扶持专项经费项目现场会的工作要求,我村因地制宜,确定围绕高滕葡萄种植打造一村一品,培育亮点,做出特色,多次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座谈会并走访了相关种植能手,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组,致力发展高滕葡萄,并通过万村网页跟踪报到我村创建巾帼创业示范村活动;通过横幅、会议、走访农户等形式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使一村一品创建工作家喻户晓。

二、创建载体、构筑阵地

我村发展一村一品工作以高滕葡萄合作社为载体,规范了合作社,购置了办公桌椅,合作社各项制度上墙并落实,同时也成立高滕葡萄产业党支部,发挥党员在发展地方经济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深入到各村民组,对发展一村一品中有关创业、技能需求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有针对的开展创建活动。

三、整合资源、打造精品

积极发挥葡萄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一村一品中的引领作用,成立和县高滕葡萄合作社,90%种植户进入合作社。定期开展培训,截止目前,我村葡萄技术培训班先后邀请省农科院孙其宝教授、省农科院院长、市农委刘教授以及马鞍山安民农贸有限公司水果销售经理及种植大户来村授课并进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现场指导,已开展培训6次,培训人次达450余人,利用葡萄专业合作社这一平台,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将合作社的各项制度上墙,办理税务登记和商标注册工作,结合以往的经验创新管理模式,各农户负责具体生产、管理,合作社根据农户定期汇报的情况和实地考察的农户种植情况,组织进行经验交流,推广好的做法,定期进行培训指导,形成了合作社内成员互助互爱的良好局面,形成了独特的产、售、学的经营模式。同时积极为社员中办理万小额贷款,用以扩大种植规模和发展种植技术。

我村把发展一村一品工作与党建结合起来,把工作融会贯通,利用与马鞍山师专结对帮扶之机,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引进技术支持、信息帮扶;发挥合作社的主观能动性联系了合肥合家福超市、大兴果业等,20XX年11月份,省人大副主任陈先森、省妇联主席黄红一行来村调研指导巾帼创业工作,并给与了我村创业情况很高的评价,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高关葡萄产业,也给巾帼创业示范村创建增加了活力和增添了平台。

四、领导助创数据说话

我村创建巾帼创业示范村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安徽省妇联、马鞍山市妇联、县农委多次来村实地指导工作,结对共建单位喻长志书记心系高滕葡萄,多次现场出谋划策。正是在领导的关怀和助建下,高关村“一村一品”高滕葡萄正显现品牌效益,亩产值从20XX年的5000元上升到现在的6000多元(不包括葡萄酒),种植规模从20XX年的400余亩扩展到800余亩,销售期从20XX的45天到现在的30天,产值达到400多万。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我村现状,尽快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有经验的致富能手,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结合小额担保贷款,加大经济投入,继续扩大规模,邀请专家合理规划好高滕葡萄种植布局,充分发挥高滕自然资源和生态效益优势,争取早日建成马鞍山市特色高效农业种植基地。

2.一村一品文化活动总结 篇二

武乡县农业委员会“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工作总结

按照市农委分组安排,武乡县调研组经过近两个月的深入走访调研,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扎实开展驻村帮建“六个一”活动,掌握了示范村产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帮助示范村搞规划、引项目、提建议,圆满完成了调研任务。

一、工作概况

通过深入丰州镇下关村、监漳镇下北漳村、故城镇邵渠村、故县乡连元村、故城镇山交村、故城镇山交沟村、石北乡型庄村、大有乡江岭村、上司乡蒋家庄村、涌泉乡庄头村走访调研,召开解放思想、促进农业转型跨越发展大讨论、座谈会计38次,举办技术培训班24期,共计培训人员达到1992人,走访农户374户,刷写“一村一品”宣传标语56条,平均每人驻村时间超过5天,共撰写民情日记48篇,组建或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帮建基层党组织完成率达到100%。调研组坚持做到廉洁自律,决不扰民,而是亲民、爱民、为民办事原则,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及时做好信息报送,加大上下沟通协调配合,积极推进示范村各项工作,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

二、取得实效

一是指明了产业发展方向。帮助制定完善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7个,平均完成率达到72%。为各个示范村进一步指明了产业发展方向。

二是促进了村级事业发展。调研组共提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合理化建议32条,其中被采纳20条,采纳率62.5%,促进了村级事业的良性发展。

三是帮助解决了实际困难。解决农民关心的实际问题23个。适时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班24期,受训人员1992人。其中食用菌栽培、农药、化肥等农资合理使用、种子识假辨假、设施蔬菜管理、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防控要点等专题培训场场爆满,为农民解决了实际技术难题。

另外,帮助村民与金融部门对接,落实贷款,完善了示范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三、存在问题

主要存在班子队伍创新能力不足,活力不够、创新性、技术性管理人才缺乏、农产品营销网络不健全、从业人员老龄化趋向明显,整体文化水平低,素质亟待提高、产业发展涉及土地流转等政策死结等问题。

四、意见及建议

一是定好盘子。产业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调研中发现,部分村存在发展思路不清晰,主导产业不明显,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宣传发动不到位等问题,继续进一步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

二是选好班子。规划制定好以后,必须有一套年富力强、敢干敢为、勇于创新的农村基层队伍来落实。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从邓小平同志1982年提出到现在将近30年。这一方针是党中央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从党的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总结干部队伍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回来的,是新时期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我县10个示范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中,存在年轻干部配备少,整套班子老成有余而创新不足的问题,应该从年轻人中逐步培养后备力量。

三是划好圈子。制定好规划,选好执行的基层班子队伍,就需要给予政策优惠扶持,多予少取放活。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针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动“一村一品”产业大发展,促进农业大跨越,实现农民收入翻番。让产业发展有利可图,逐步实现人才集聚、产业集聚。

四是抓好落实。规划有了,人有了,政策有了,就成了落实问题。相关部门要强化职能,提供便利,做好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管理指导、信息网络建设等工作,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依托龙头企业,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品牌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动一村一品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3.一村一品典型材料 篇三

下北罗村位于灵丘东北部丘陵区,距县城30公里,空中草原旅游路环村而过。该村山青水秀,耕地广袤,土肥地整,田畴纵横,台交错,农耕文化浓厚。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林业为辅。共有耕地4300亩,人均3.5亩。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无霜期偏短,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农民丰富的耕作习惯,造就了谷黍、豆类等杂粮生产优势。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谷杂粮需求日益旺盛,下北罗的杂粮面食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远近文明的特色产品。2010年全村种植杂粮3200亩,约占耕地面积75%,实现产值200万元,占全村农业总产值78%,杂粮生产从业人员300多户400多人,人均增加纯收入1950元。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下北罗村的小杂粮因品质好而美名远扬,但传统的种植模式及品种的老化单一,没有把传统优势及区位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从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根据石家田乡党委、乡政府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搞示范、建基地、创品牌、舞龙头、促增收、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的基本思路。我村党支部、村委会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一村一品发展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狠抓特色农业发展。我村大力推动农户联合种植,全村胡麻、黍子、谷子、山药都已集中连片,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既有利于田间管理,又有利于成品粮的销售,村民们种粮积极性极大提高,收入也快速增长。全村经济总收入突破4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大关。

二、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合作经济

下北罗村对农产品加工作坊、杂粮种植大户进行了整合,培育了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入社农户达100多户,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购销一条线的良好发展格局,2010年合作社盈利达30万元。

在杂粮产业发展过程,村党支部、村委会及时捕捉市场信息,认真筛选过滤,瞄准市场行情,寻求经济增长点。下北罗生产的苦荞、小米等杂粮品种质优价廉,但由于其附加值低,一直只是本县居民馈赠亲朋的特产,没有形成产业。为此,在发展杂粮生产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把传统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搭上市场经济快班车。2007年初,乡政府以下北罗村优质杂粮为主题制作了《中国杂粮第一乡——石家田》电视专题片,并参加了广东全国名镇博览会、深圳全国农产品交易会,广泛宣传该村杂粮产品的绿色生产环境,产品优良品质,对提高产品知名度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狭隘的小农经济严重束缚着下北罗村杂粮产业化发展,乡、村各级政府及时把脉问诊,引导农民放下包袱,号召种粮大户,村干部带头示范,统一供种、统一管理水平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区域化发展,赋予了杂粮产业发展旺盛的生命力。2007年全村整合土地300亩建立了杂粮生产示范区,种植谷子、大豆、苦荞,当年的产品全部由灵丘县益寿面食品厂以高出市场价格0.05元的价格全部收购,使农户尝到了甜头。

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生产优质杂粮,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村组织根据地域特点,及时引进优良品种示范推广。近年来先后引进了晋谷21号、晋黍3号,特别是去年引进谷子品种“张杂3号”、“张杂5号”,亩产600多斤,籽粒饱满,色泽圆润,口感清香。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2008你那下北罗村谷、黍、豆类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苦荞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

去年,应用机械化地膜覆盖播种技术,示范面积5亩,田间表现苗齐、苗壮、穗大码匀,瘪谷率下降。解决了谷子间苗耕作耗工费时的问题,同时抑制了粟灰螟的危害,提高了产量,节约了成本。与此同时培育了科技示范户15户,致富带头人20多人。

四、强化基础设施,提高基地生产能力

下北罗村积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协同县农委实施了灵丘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和灵丘县绿色杂粮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基本实现了渠、路纵横,埂塄加固,田堰平整,改善基本农田3200亩,增加农机总动力2500K瓦,配套农机具40台套,打机井一眼,杂粮基地生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下北罗村建立起占地6500亩的山西省灵丘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旱作农业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确保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肥料资料利用率,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明显增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加快新技术研发和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区亩均增产粮食50公斤,累计增产32.5万公斤,增加收益48.75万元,提高肥料利用率10%左右,相当于现有基础上节肥20%左右,亩均节约化肥投资3.2元,共节约投资2.08万元,以上各项总计项目区每年总增收节支50.83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节支228元。

下北罗村以3个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进行粮食的统一收购、销售,降低了农民的销售风险和成本,市场化的营销模式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包村的县农委多次在农闲时组织了小杂粮专项种植技术培训。去年我村打机井一眼,使部分耕地得到了有效灌溉,大大地增加了粮食亩产量。

五、产业发展规划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重点,以打造绿色杂粮基地为目标,以建立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为突破口;以完善合作社经济为龙头,在几年内把下北罗村建设成为我县绿色杂粮生产基地;灵丘东北山的生态畜牧基地;周边城市工矿企业劳务输出基地;农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的福地。

4.“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篇四

实施方案 项目申报单位:XXXXXXXXXX 项目责任人:XXX项目编制人:XX 联系人及电话:XXXXXXXXXX 编制时间:二○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二、立项依据

(一)项目的立项理由

XXXX专业合作社,位于XXXXXXXXX。成立于XXXX年,现已登记注册6户。

由于XXXXX专业合作社所在的XXX位于县城西北部,依山傍水,远离居民聚居区和工业区,主要水源水质良好,是开发无公害蔬果的理想地。蔬果生产在当地不仅有传统历史,而且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大部分蔬果农已掌握了嫁接、铺膜、施肥喷药等农业实用技术,有了一些栽培经验丰富的种植户和闯市场的农民营销人员,因此合作社在成立近几年,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和较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依据晋农新农发(2012年)5号文件,根据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结合该村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以及蔬菜种植经验,提出了该村设施蔬菜基地项目。生产模式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过近两年来的生产运作及有关专家的多方论证和评估,认为项目确实可行,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XXX位于XXX城西北部,距县城二公里,依山傍水,风景宜人,交通便利,属温带大陆季节性气候。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气温9.5℃,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808小时,土地宽广肥沃。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设施蔬菜生产是集工程设计、建筑、农艺、生物、环境、材料等现代技术和装备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是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推进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化经营、培养新型农民的主要载体,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设施蔬菜生产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比较效益高的特点,同时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化蔬菜基地的建设可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力,为农民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项目设计方案

(一)项目目标

新建设施蔬菜大棚20栋,每栋面积1000平方米。预计年产蔬菜20万公斤,按每公斤平均3.5元计算,年产值为70万元。

(二)项目实施地点及规模

本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XXX。

实施规模: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20栋。

(三)技术措施

设施蔬菜主要生产技术与流程:

选购高抗专用新品种→晒种→浸种→催芽→小拱棚育苗→移栽定植→整枝绑蔓→人工授粉→采收→上市

(四)实施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1、支持环节及资金补助标准

共计35万,申请上级扶持12万元,个人筹资23万元

2、实施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单位:元

(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资金筹措采取国家投资与个人自筹相结合的办法。总投资35万元,需要上级扶持12万元,个人筹资23万元。

四、组织及管理措施

(一)财务管理

严格按照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范》和《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建立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专户、专帐专用、专款专用。对项目设置专人进行管理监督,并严格按项目批复方案由专人审批列支,依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国家的有关财政法规、规定对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要求,实行工程建设预算制和决算制。严格按照项目核算程序要求,管理资金。

(二)进度管理

本项目的资金使用及工作量主要集中在施工与购买设备阶段。通过施工与调试,使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付诸实施,并使其形成不使用价值的工程实体。要充分注意到人、财、物得实力和调动的因素,适当考虑季节性气候的条件影响,既防止形式面过大,造成力量分散,物资紧张,资金短缺,又要防止开工面过小,造成工作面狭窄,资金利用率不高。在调试阶段,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保证正常投入使用。

五、项目效益评价

(一)项目社会效益

通过蔬菜大棚建设,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特色农业的又快又好发展,为指导和引导全县设施农业的建设发挥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二)项目经济效益

计划新建设施蔬菜大棚20栋,每栋面积1000平方米。预计年产蔬菜20万公斤,按每公斤平均3.5元计算,年产值为70万元,实现年人均增收1005元。

(三)项目生态效益

XXX设施蔬菜大棚项目二期工程实施后,推广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科学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污染,实现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实行节水灌溉,减少水资源损失,缩短轮灌周期,提高农作物产量。这一系列措施可有效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它既弥

补了传统农业生产目标单

5.苏村一村一品季度汇报材料 篇五

一季度汇报材料

县农业局:

根据一村一品文件要求,现将我村一村一品项目一季度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我村的一村一品(尖椒)项目开始实施,1—3月份进入育苗阶段。整地、扣棚。要选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疏松、容易排水的田块种植。辣椒对氮、磷、钾三要素肥料均有较高要求。基肥每667平方米(1亩)要施厩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或磷、钾肥40千克,采用畦中沟施或在翻耕前面施的方法施肥。筑成1.4~1.5米(连沟)宽的畦,整地后扣棚贮热,以提高棚内土温。当月平均气温稳定在16℃时(山东省一般在10月下旬左右)覆盖大棚膜,同时进行土壤消毒。定植前10~15天,封严棚膜,夜间加盖草苫,使棚内气温达到40~50℃,这样既可以杀死棚中的病原菌,又可以提高地温,促进缓苗。整地筑畦选土层深厚、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田块,搭建大棚或利用现有的大棚设施。定植前15天,每667m2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kg、复合肥40kg作基肥,撒在土表,用旋耕机或人工翻耕入土。筑成连沟宽1。3m的畦,畦成龟背形。6m标准棚筑4畦,8m宽大棚筑6畦。覆盖地膜,条件许可的可铺设滴管。

应该注意事项:

(1)栽培环境:尖椒生产地的大气、泥土、水源等条

件必须合乎国家的有关标准。选择泥土蓬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排灌便捷,前茬未种植过茄果类蔬菜的田块。

(2)品种选择:尖椒品种选择鸡爪吉林,又名弄口早椒。该品种植株大小中等,分枝性强,第1朵花着生于8—10节,斑白色,果下垂,长尖角形,通常长13—15cm,翠绿色,光泽度好,辣味中等,具备早熟、耐寒、抗病、结果多、生长快的特点。小尖椒无辣味,品格和商品性特好,十分适宜宾馆、饭店花费。秋延后设施栽培通常每667m2产1500—2000kg,采收期为9月中旬至12月。

停河铺乡苏村一村一品

二季度汇报材料

县农业局:

根据一村一品文件要求,现将我村一村一品项目二季度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我村的一村一品(尖椒)项目开始实施,4--6月份进入移植、种植阶段。

1、定植技术

定植时间:麦套尖椒以5月15—25日为宜,过早麦椒共生时间长争水争肥,影响椒苗生长,过晚椒苗发育推迟。应掌握“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要以苗分批定植,春椒以4月下旬定植为宜。

定植密度:要根据地力和品种确定合理的密度。应掌握肥地稀、瘦地密、大棵品种宜稀,矮棵品种宜密。每畦埂开沟栽2行尖椒,窄行距30cm,穴距15cm,亩栽8000穴,每穴两株,矮棵穴距13cm,亩栽1—1.2万穴。

定植后浇足水以利缓苗,必要时盖上地膜以保持温度,盖地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定植后即可盖地膜;另一种是定植后中耕松土两次,再盖地膜,盖好地膜后,若发现苗缺水,可以浇一次小水,这样才有良好的保水和蓄水能力,孔隙率大有较强的供氧能力,促发生根。门椒座住后应轻浇一次水,采收门椒后,应施肥浇水,这次施肥最好是有机冲施肥,因

为它含量全,能提高地温,促进发根。

以后施用复合肥或腐熟的人粪尿均可,在使用家用肥时一定要将其充分腐熟,否则在棚内会出现氨气,再加上天气变冷,不可通风,从而导致辣椒死棵。另外腐熟的人粪尿肥分浓厚,含氮量高,养分齐全,肥效快,属于速效性肥料。

2、栽培技巧

播种育苗小尖椒秋延后设施栽培宜在7月中下旬—8月上旬播种,667m2用种量25—50g。育苗进程均在大棚内进行,恰当采取遮阳网覆盖降温。播种前7—10天做好苗床,苗床要选择肥沃通风凉爽的田块,宽1。2m左右,长度恣意,土面整细整平,每米2用50%多菌灵8—10g进行泥土消毒。种子先用清水浸4—5小时,再在浓度为1%的硫酸铜溶液中浸5分钟取出,用清水冲刷干净即可播种。播种前浇足底水,此后均匀撒上种子,每米2苗床10g左右,播后覆盖一层0。5—1cm左右厚的营养土,再盖一层遮阳网或碎草保湿。当有少量种子出苗后,应及时撤去覆盖物见光;2—4片真叶时,即可移入营养钵中培养壮苗。营养土选用3年以上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菜园土,腐熟过筛后无污染的垃圾泥、腐熟人粪尿和猪粪,其重量比为6:3。5:0。5,混杂堆放1个月后方可使用。因为温度较高,秧苗生长快,营养钵极易缺水干旱,应依据具体情况及时浇水。

停河铺乡苏村一村一品

三季度汇报材料

县农业局:

根据一村一品文件要求,现将我村一村一品项目三季度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我村的一村一品(尖椒)项目开始实施,7--9月份进入施肥、管理阶段。

1、辣椒的施肥技术

合理、科学的施用肥料是提高蔬菜产量重要技术措施。辣椒多次采收,采果期长,到辣椒生长的盛果期,植株对养分的需要已经很大,所以要多次追肥予以补充。定植缓苗后,轻施苗肥,现蕾期即要满足植株发棵分枝现蕾对营养的需要,又要防止徒长。当辣椒大量开花坐果、果实膨大时,需要大量养分,此时施肥重施。以后每采收2—3果实,可追施一次人畜粪尿。

2、盛果期的施肥技术

施肥浇水必须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浇人粪尿或复合肥要交替使用,不能让人粪尿和复合肥同时一块施用避免造成辣椒死棵。

具体的浇水、施肥时间可按照自己地区的习惯自己决定,一般5—6天左右浇一次水。注意不要大水满灌,要浇足但不能过涝,因为辣椒虽然是木本作物,但其根系分布浅,所以它本身喜湿,但不耐寒又怕涝。施肥不能过多,无论是

人粪尿还是复合肥,都不能过量,因为将它们用得过多,会增加土壤盐离子的浓度,使土壤盐分过高,造成土壤板结,会阻碍辣椒根系的发展,给辣椒以后的生长带来很大的影响。

3、病虫害的防治

辣椒有四大病:即死棵、疫病、炭咀病和病毒病四大病害

(1)疫病 苗期至成株期都可发病,它的茎叶都会受害,开始茎基部发病,木枝开始腐烂,最后成猝倒状或立枯状死去。此病是由辣椒疫霉菌侵染而发生的真菌病害造成的,高温高湿非常有利于此病的发生,浇大水、重茬地、大水满灌都会加剧病害发生。防治措施可用百菌清、杀毒矾、水毒霉等结合当地植保部门的意见都可进行防治。

(2)炭咀病 炭咀病可分为两种,叶片和果都能受害,属于真菌病害,施肥过多、密度过大、浇水不平衡都可导致炭咀病的发生。药物防治有百菌清、拖布菌、多菌灵都可防止此病。

(3)病毒病 尖椒高抗病毒病(温度不要太高)。

停河铺乡苏村一村一品

四季度汇报材料

县农业局:

根据一村一品文件要求,现将我村一村一品项目四季度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我村的一村一品(尖椒)项目开始实施,10--12月份进入采摘、销售阶段。

尖椒成熟后,颜色为深红色,有脱水现象时可以分批收摘,提高产量和品质。收摘后晒到7—8成干时,要在遮阴通风处晾干,能保持果实色泽,增加经济收入。

尖椒一般亩产200—300kg,高的可达400kg以上。按照今年出场价格,每公斤6—7元,一般亩产值可达1300—2300元,除去投资300元,亩净效益1000—2000元。

*采收标准、包装、运输

*采收标准适时收获新鲜嫩绿小果,长度为6—8cm,大小均匀,无畸形、病斑、虫斑,色泽光亮。

*包装恳求包装(箱、筐、袋)大小一致、牢固、干净、单调、透气,无污染、无异味、无霉变景象。包装上应说明产地、净含量、生产单位(农户)和采收日期。

6.村级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篇六

村级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

XXXX村位于桥底镇西南5公里处,关中环线以南,泾河以北。全村辖八个村民小组,有456户,1980口人,耕地面积2960亩,杂果技术人员80名。该村有村级小学1所、卫生所1所,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5%,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全面普及。该村主要以杂果生产为主,全村有甜柿子1230亩,苹果1200亩,梨、桃60余亩。

近年来,全村农民农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果业,果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特别是甜柿子产业,享誉大西北,XXXX年9月,被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进行了播出宣传,同时连续两年参加杨凌农高会展示。其柿子品质好、质量优,深受果农信赖。特别是“阳丰”品种,从苗木到果实都是抢购态势。8月,该村被省农业厅授予“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二、可行性分析

1、意义和必要性

近年来,XXXX村通过引进名优特新品种项目,把农业的新品种、新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广大农民从科技推广中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实惠。同时,随着杂果多年连续种植,一些流行病虫害技术难题相继暴露出来,特别是由于市场对果品无公害、新品种的要求愈来愈迫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还很低,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农民的收入较经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广大农民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赖科技示范和科技推广。因此,在XXXX村进行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进一步推进“科技入户、信息入户、服务入户”,将会显著增强杂果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将为该村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势特色产业形成、果品科技含量提高、果品加工业发展等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对于促进我县杂果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杂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发挥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泾阳县立足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把果业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通过项目带动,扩大基地规模,实现增产增收。全县果园投产面积已达18万亩,年产果品15万吨,产值2.8亿元,增长3.08%,人均果业纯收入420元。全县现有果品加工企业3家,专业种植公司7个,果品专业合作社7个,基本实现果业产业化。全县果业产业初具规模。

XXXX村位于泾阳县杂果生产核心示范区。近年来,该村不断扩大杂果生产基地规模,解决杂果品种老化、长期单一的局面,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果农收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果品初包装、种苗繁育、农资销售、技术咨询、人员培训、信息交流等产业链在XXXX村不断延伸,形成了农资销售、果业人才外聘、包装、种苗繁育等4大领域的新生产业链。目前,该村年对外供应各种果业种苗100万株,成为我县果业产业的领头村。

在一村一品示范村发展中,该村全面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使每个农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按照“便捷、易行、实用”的原则,集成农业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加快了农业科技推广步伐;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为目标,制订了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推进了农业标准化建设,增强了“一村一品”的持续发展能力。XXXX村成立了甜柿专业合作社,目前社员已从开始的12户发展到现在的28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5%。不仅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还帮助社员引进果业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等服务。

XXXX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全县一村一品果业种植示范村,先后投入财政资金60万元给予倾斜扶持。同时,也得到了桥底镇政府和县科技、农林、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为了推动该村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县科技局、农林局将该村确定为果业培训基地,每年组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县果业产业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举办培训班、播放科技光盘、印发果业种植技术规程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及时帮助农民解决果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仅XXXX年,就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200多人次,从而为该村果业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年度目标与预期效益

1、年度目标

(1)新增甜柿栽植面积300亩,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村甜柿种植进一步发展。

(2)成立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全年培训果农1500人次。

该项目建成后,到XXXX年底,使全村杂果产业总产值达到1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引领带动全村新增甜柿面积300亩,不断扩大杂果产业规模。

2、预期效益

XXXX年,通过甜柿示范引领全村新增甜柿面积300亩,每亩按平均实现产值1万元计算,年可实现产值3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村一品示范带动作用显著,通过良种引进、科技培训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该村杂果产业发展、农村进步、生态及生活环境改善。加之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不仅加快该村杂果产业化发展步伐,为城乡市场提供优质的.绿色无公害水果,而且提高了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社会效益相当明显。

四、建设地点与规模

新增甜柿300亩共24000株,建设地点在XXXX村八组。新技术引进推广和科技培训在全村同步开展。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资金来源

1、项目建设内容

该项目共需资金46.8万元。其中:

(1)新增甜柿300亩,共24000株,每株投资7元,约需资金16.8万元;

(2)新技术引进示范。应用20项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引进示范5个国内外新品种,共需资金20万元;

(3)加强技术培训,年培训果农1500人次,需资金10万元。

2、资金来源

该项目共需资金46.8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31.8万元,申请上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项目扶持资金15万元。

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项目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新增甜柿栽植、先进技术应用推广、新品种引进示范、科技培训等。(附:资金筹措及分配表)

资金筹措及分配

项目资金来源

金额

一、申请财政补助

15万元

1、省级财政

15万元

2、县及县级以下财政

二、项目单位投入

 

三、银行贷款

四、其它投入

31.8万元(群众自筹)

合计

46.8万元

投资构成

金额

其中财政补助

(1)新增甜柿栽植

16.8万元

4.8万元

(2)新技术引进示范

20万元

5.2万元

(3)科技培训

10万元

5万元

合计

46.8万元

15万元

六、项目进度安排

该项目实施期为一年(XXXX年1月—XXXX年12月底)。

XXXX年1月—XXXX年2月,完成项目可行性论证及申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XXXX年3月—XXXX年10月,完成300亩甜柿栽植任务;推广现代农业先进技术20项;引进新品种5个;

XXXX年11月—XXXX年12月,完成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建设,培训农民1500人次。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由县农林局分管领导为组长,县科技局、县果业中心、XXXX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XXXX村各组组长和科技示范户代表等为成员的XXXX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确保该项目的各项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2、明确职责,狠抓落实。该项目由泾阳县农林局牵头,县科技局、县果业中心协助,由XXXX村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县果业中心要认真编制技术方案,选派强有力的技术人员开展项目的技术指导,努力抓好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与推广,促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县科技局积极协助村上争取各级科技部门的支持和专项经费扶持,搞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XXXX村民委会要努力做好群众的组织宣传动员工作,全力配合各有关方面抓好项目的落实。

3、增加项目投入,不断提升设施杂果产业水平。XXXX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项目所需资金,除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外,主要通过动员群众自筹解决,力争使广大群众在杂果发展上的投入占到总投资的80%以上,真正发挥其在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7.西集镇一村一品典型材料 篇七

**镇镇繁荣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为重点,以产业强村,产业富民为首要突破口,以村民代国清渔场为龙头产业,立足本村河流较多,地下水源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发展无公害的绿色水产品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村两委会决定大力发展水产品养殖,这一高效富民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打破了以往单纯抓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维定式,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村的奋斗目标,坚持“调优种植业、调大养殖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发展思路,从调整结构依靠龙头,广泛宣传、动员,引导村民观念更新是前提条件,变要村民做为村民愿意做,积极做,激发他们的致富欲望。全面促进“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快速形成,全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在绿色规模养殖、高效农业种植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加快了全镇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是因循渐进,小鱼池带活大产业

**从92年开始养鱼,刚开始只是养了两池子不到100

1平方米的鲤鱼,年收也就几百块钱,他一直在思考新的路子,他认为,只有思路开阔才能做到与时俱进。1999年,他投资了50万元,扩大了水面,学习了先进的养殖技术,改变传统的单一养殖方式,采用了科学的饲养方法,饲养品种也相对齐全了,尤其泥鳅的人工养殖,利润十分可观。这时的代国清已不满足于个人的成功,对那些缺乏技术支持,管理混乱,出现亏损状况的小养殖户,他热情地向他们传授经验,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现在,十几户农民在他的帮助下也走上饲养泥鳅的致富道路。真正的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新格局中。

三优化养殖特色。

“有特色才能竞争优势,才能有市场份额,才能产生良好的效益。”这是我村的发展养殖业的理念。西集镇水域辽阔,河流较多,地下水源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发展无公害的绿色水产品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村依托区域,特别是当前广大消费者呼唤绿色水产品的新的形势下,大胆改变传统的用饲料的喂养方法,自然放养,以种草、水中浮游生物为鱼儿的食料,实现内部循环生物链条——这就是繁荣村渔场的养鱼秘诀。这样的鱼,无污染,肉质鲜美,深得消费者的喜爱,全村年收入上千万元。

总之,繁荣村在“一村一品”、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方面做出了一定成效,也探索出了一条途径,但与

8.全国一村一品平稳较快发展 篇八

“十一五”期间,各级有关部门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强化指导服务,一村一品取得了平稳较快发展。

2010年一村一品带农增收取得显著成效

据统计分析,2010年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镇数量不断增加,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种植养殖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带农增收取得显著成效。

专业村镇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0年底,全国专业村达到51486个,比上年增长

4.64%,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8.66%。全国专业乡镇3479个,比上年增长5.36%,占全国乡镇总数的10.24%。从各地发展情况来看,山东省、河北的专业村数量超过5000个,四川省专业乡镇数量超过300个。

基地面积稳步增大。截至2010年底,种植业专业村生产基地面积9114.07万亩,比上年增长5.81%;牲畜养殖专业村饲养量4480.78万头,比上年增长3.76%;家禽养殖专业村饲养量22.15亿只,比上年增长14.47%;水产养殖专业村养殖面积637.82万亩,比上年增长4.41%;林业专业村种植面积1137.57万亩,比上年增长0.55%。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各类专业村经济总收入达1713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75%,专业村经济总收入超亿元的有1951个,超十亿元的有128个;主导产品销售收入820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1%。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840元,比上年增长10.31%,高于201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5.56%;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47元,比上年增长10.59%,高出201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5.82%。

“十一五 ”一村一品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十一五”期间,各级农业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推动了一村一品快速发展。齐抓共管多措并举,有力推进了专业村镇建设。2006年,农业部将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明确工作机构,出台扶持政策,统一安排部署。各地按照农业部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大推进力度,一村一品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国专业村达到51486个,比2006年增长24.68%,年均增长

5.67%;专业乡镇达到3479个,比2006年增长24.47%,年均增长5.63%。2007年,陕西省政府以1号文件出台了《陕西省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推进一村一品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许多地方整合各类

涉农项目向一村一品倾斜,陕西、广西、江西、安徽等省(区)还设立财政专项支持一村一品发展。

挖掘资源优势开发特色产品,培育壮大了农村主导产业。目前,种植业专业村生产基地面积比2006年增长34.73%,禽类饲养专业村养殖量比2006年增长121.94%,养猪专业村饲养量比2006年增长35.5%,养牛专业村饲养量比2006年增长26.21%。贵州黔西南地区立足当地喀斯特地貌的资源状况,大力推广耐旱耐贫瘠的金银花品种,规划种植面积达30万亩,为农民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之路。黑龙江省东宁县依托丰富的林木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建成34个黑木耳专业村,种植规模7.02亿袋,产量2.8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一村一品的重要带动力量。各地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谋划一村一品发展,把专业村镇建设成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生产基地,促进村企对接、村社联动,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品一社、一乡一业、一业一企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国有19499个专业村与龙头企业实现了有效对接,27940个专业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比2006年增长15.69%和53.91%。2010年,四川省4134个专业村的主导产品销售收入为342亿元,其中通过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金额达264亿元,占全部主导产品销售收入的77.19%。

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打造了区域特色品牌。各地在推进一村一品过程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商标注册和“三品”认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培育知名品牌,有力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主导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专业村分别有13298个、5299个和1944个,分别比2006年增长20.13%、19.91%和26.15%。有12250个专业村拥有注册商标,4105个专业村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4122个专业村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河南省大力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近年来,培育发展了西峡猕猴桃、河阴石榴、新郑大枣、新密金银花等262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

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各地在发展一村一品过程中,充分挖掘农业的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功能,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民俗文化产业、生态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加工、运销、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大大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各类专业村从业人员5550.53万人,比2006年增长27.79%;带动农户2384.04万户,比2006年增长27.45%。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

2006年增长50%,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6年增长50.87%。河南省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是远近闻名的画虎专业村,半数以上的农民从事绘画产业,带动周边数千农民创作或销售农民画。产品销售国内外,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0年,该村创作绘画作品7万余幅、创产值近5000万元,人均收入12000多元。

摘自《农民日报》

9.关于一村一品农业的调查报告 篇九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下移工作重心,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加大推进力度,县乡制定文件、出台优惠、考核与奖励政策,目前 “一村一品”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一村一品”带动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效应不断显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突破性成效日益突出。但是,调查发现,“一村一品”工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应逐步加以完善和解决。

一、“一村一品”发展现状

1、领导重视。“一村一品”为突破的新农村建设路子,是经过选择培植主导产业而逐步形成的。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一段时期以来,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很不适应,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要解决好这一矛盾,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走规模经营的路子,培植一批主导产业,让一些当地有优势、市场有潜力、经济效益高、农民能赚钱的产业和产品发展起来,形成规模效应。为此,县委、县政府根据当地农业资源、传统优势、技术人才和市场需求,对全县农村各个产业逐一进行论证,从中确立了有机蔬菜种植、蔬菜制种、食用菌、苗木花卉、宁阳大枣、经济林等三十多个以村为区域的主导产业,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

2、措施得当。县委、县政府借鉴现代工业的管理模式,通过抓龙头、建基地,扩市场、联农户等措施,引导组织农民向主导产业靠拢,向“一村一品”发展,实现产业化经营。一是抓好基地建设,扩大规模经营;二是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为农民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三是抓好龙头,强化牵动功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向特色资源靠拢、向主导产业靠近、向规模经营推进,带动了“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为稳定提高“一村一品”发展质量,县委县政府政府重点从四个方面推进:一是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加强农作物优质品种的推广和新品种的选育,加强品种资源保护,提高统一供种率和良种覆盖率。二是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近几年围绕特色产业,县农业局利用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项目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促进了特色产业良好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三是实施标准化生产。围绕特色产品,在产地环境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操作,提高了农产品质量。目前全县特色农产品已有30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1种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种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四是叫响农产品名牌。县委县政府为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积极帮助农产品生产单位注册商标,并积极组织农产品生产单位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扩大我县农产品知名度。

3、成效显著。目前我县已形成特色专业村85个,且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乡饮乡金马村多方筹资200多万元,新建藕池600个,面积300亩,平均亩产量可达5000公斤,群众最少收入1.5万元;宁阳镇庙西村采用“郑龙模式”发展定单有机蔬菜300亩,土地入股,年底分红,采取合作社形式运作,麦收后种植的绿菜花已进入收获期,平均亩产800公斤,亩收入1400元;毛豆已收割完毕,平均亩产1000公斤,平均亩收入1600元。

综观全县“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情况,主要呈现出“四化”特点:一是规模化效益初步显现;二是特色化基地不断扩大;三是品牌化生产日益显效;四是市场化辐射逐步拓宽。

4、存在问题及对策。(1)农产品流通难、销售难仍是困扰农民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问题。除了定单农业解决了农民流通难、销售难的问题外,虽然“一村一品”规模逐步扩大,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的销售,一直是困扰农民及至农业产业发展的大问题。各级政府应及时向农民提供信息,指导和帮助农民解决好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买难卖难的问题,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

(2)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仍然不能很好地链接。目前很多好技术不能被充分地应用,农业生产不是缺少技术,而是缺少技术推广的人员、渠道与载体。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农业农技推广部门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多向农民提供和传授适宜本地农业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可操作性强的实用技术知识。

(3)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法律护农力度差。一些假冒伪劣种子、化肥、农药等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影响了“一村一品”规模的发展,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相对弱势的农民又往往不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加大普及法制下乡的力度,帮助农民学法、懂法、会用法,增强法制观念、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维护农村和谐环境。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安全。

二、“一村一品”发展建议

“一村一品”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在实施“一村一品”的实践中,通过调查了解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培育龙头企业是发展“一村一品”的关键。“一村一品”作为一种产业链条,龙头企业是关键,龙头企业规模越大、水平越高,牵动力就越强,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就越高。因此,只有按照市场需求,选准龙头企业,并从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从政策上给予优惠,从内部管理上实现突破,才能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一村一品”快速发展。

二是建好商品基地是发展“一村一品”的基础。“一村一品”是建立在农产品生产上的,基地的规模决定龙头企业的规模。在基地建设上,一定要立足优势,面向市场,科学论证,合理规划,配套建设。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发展“单体成规模、总体成区域”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是依靠科技进步是发展“一村一品”的动力。“一村一品”是现代农业经营方式,要求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作为整体发展,这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来保证。依靠科技高起点、高水平发展种养加一体化,依靠科技开发新产品、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依靠科技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10.一村一品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篇十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县自2003年提出并倡导以来,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发展“一村一品”是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今年以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推动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新格局的尽快形成,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下面就我县发展“一村一品”的基本情况、经验体会、问题困难及发展意见等,报告如下:

一、我县发展“一村一品”的主要成效

从2003年开始,在省、市的直接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支柱产业,激活农村市场经营”为目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取得了可喜成效。据统计,从2003年实施“一村一品”以来,全县形成有产业特色的专业乡2个(白莲专业乡一个,烟叶专业乡一个),专业村23个(其中白莲专业村10个,烟叶专业村13个),带动近10237户农户从事“一村一品”生产,农民从中获得纯收入占家庭年经营收入的70%以上。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白莲、烟叶两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村经济运行步入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区间。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1280元,增长到现在的1900元左右,增长幅度在48%以上,打破了近几年以来增长幅度在10%左右低水平徘徊的落后局面,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以来,我县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壮大规模农业的重要手段,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种做纽带,重新布局产业,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我县农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白莲种植突出良种繁育,2003年开始,我县分别引进太空莲1号、3号、36号、建选17号,建立了以县农科所为龙头的优质白莲良种繁育基地。白莲种植面积从2001年前的4万亩左右,增至6万亩左右,实现产值8000万元左右。烟叶种植突出推行地膜覆盖、热烘循环烤房等新技术,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实现产值6500万元左右。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2003年以来,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由过去主要抓产业和产品为主,转向突出抓“一村一品”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的格局。从2004年开始,我县分别在**、**两个乡成立烟叶、白莲两个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针对我县**乡农民烤烟技术较差,且白莲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水平较高、结合地理环境等优势,我县对**乡5个村大力推行白莲高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实施了白莲无公害生产技术,进行跟踪服务指导。2006年,龙岗乡种植白莲面积达6077亩,实现白莲总产值1656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43元,超过全县人均纯收入22%。**乡的烟叶种植面积达1073亩,实现烟叶总产值154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01元,超过全县人均纯收入20%以上。由于这两大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加上受农产品市场经济的影响,**、**两个乡纷纷成立烟叶协会和白莲保鲜协会,大大加快了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进程。协会的建立,农产品的质量有了保证,规范了农产品销售市场,扩大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民收入大大增加,农民种植农业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向特色资源、主导产业靠拢,带动了“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同时,“一村一品”也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优质农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县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我县已拥有白莲产品加工企业5个,开发白莲系列产品7个,主要有莲子奶糊、莲子薏仁糊、白莲速溶粉、莲子八宝粥、莲心茶、莲子罐头及白莲速冻保鲜等产品。到2005年白莲产品深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实践证明,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挥本地优势,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有利于跳出农业抓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小生产、小产品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利于跳出农村抓发展,推进产业富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做强做大县域经济。

二、我县发展“一村一品”的几点体会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工作,关键在于抓好“四个重点”。

1、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和决心。“一村一品”工作能否有效地推进,首先取决于领导认识的高度和工作推进的力度。我县一开始学习推广“一村一品”经验,县委、县政府领导就高度重视,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执政为民、富裕农民”的重

大举措来抓。实践证明,没有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决心,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发展“一村一品”就难以取得明显成效。

2、关键在于培育、引进、壮大一批能够把“一村一品”经验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并努力付诸实践的带头人。我们围绕培育壮大“一村一品”带头人队伍,着重抓了三项工作:一是通过培训村支部书记,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2004年2月,我县对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进行集中培训,使刚刚换届的新一届“两委”主干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当好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领头雁,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成为群众打心底里信任的领头人、贴心人。二是支持本县农产品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种养龙头企业努力扩大规模,带动优势农产品生产,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来农工商企业,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县是全国主要产莲区之一,港、粤客商纷纷来我县投资兴办白莲保鲜加工厂,启动白莲冷藏保鲜加工项目,形成了年保鲜加工白莲4500吨的生产能力。经过冷冻技术处理和保鲜加工的白莲后,贮藏时间少则15至20天,多的可长达6个月。由于保鲜白莲新鲜如初,保留了鲜莲的鲜味原汁及其内在的营养物质,因此备受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销售价格上扬近一倍,产出效益得到明显增强。美国大成投资公司与**连心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投资3000万元开发生产高科技产品“莲心降火清咽含片”,苦莲心因此成为农民眼中值钱的“香饽饽”。县二食品厂通过外引内联,由**黑五类食品公司投资150万元改建100吨的藕粉生产线,生产的精制藕粉远销全国各地并出口日本。**乡红心地瓜种植面积500多亩,年产鲜地瓜370余万公斤,福建客商依托这一农产品资源优势,投资近100万元兴建红心地瓜干脯厂,年加工成地瓜干脯100万公斤左右,创产值250余万元,开发的“小蜜蜂”地瓜干脯荣获“**省绿色食品新产品”称号,产品俏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城市和港澳台地区。

3、关键在于着力解决市场、技术、信贷等发展难题,不断创新服务体系。发展“一村一品”,必须要有市场、信息、技术、人才、信贷等服务体系作支撑。我们为此主要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有效开展互帮互助。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可以有效提高信贷担保能力,协调规范产品市场价格,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增强开拓市场能力,从而促进“一村一品”健康快速发展。实践证明,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灵活务实有效,对破解发展中的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难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受农民欢迎。我县**乡具有悠久的白莲种植历史,针对当前鲜莲销售市场行情看好,鲜莲倍受消费者青睐的新特点,本着服务莲农、做大做强鲜莲产品销售的宗旨,在县农业部门和乡政府的引导下,于2003年6月筹备发起成立“**县**乡白莲保鲜经营协会”,经营鲜莲、草莲保鲜和销售业务,2004年2月,在县民政局登记注册。三年来,会员人数由成立之初的19人发展到现在的118人,会员分布区域由原来的**乡发展到我县的**、**、**、**、**等乡镇及**市的**乡、**镇,协会带动白莲种植户由原来的1000余户扩大到现在的8000余户,加入协会由当时的动员加入到现在的申请审批加入,基本实现“哪里有白莲生产经营,哪里就有协会的服务活动”。2006年以来,我县大力推进股权科学、管理民主、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户、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产业化链条,目前合作组织总数已达到67个,其中规范化发展38个,还有一部分协会正在创建中,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二是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市场准入水平。2003年开始,我县分别引进太空莲1号、3号、36号、建选17号,建立了优质白莲良种繁育基地。县设立了白莲品牌实施基金,县政府每年安排了2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基地建设、科技攻关、产品开发深加工、品牌申报认证和建立信息网络平台等。组建了白莲专业合作协会,通过招商引资,融集民间资本等形式,全县白莲生产、加工、销售总投入已达到5000万元以上。

三是开展部门定点挂钩服务,帮扶“一村一品”发展。农业部门和县直有关单位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产业指导、市场开拓、资金扶持、银行贷款、引资引智、税收优惠、品牌质量、科技服务等,上下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支持“一村一品”发展。

4、关键在于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始终将致富农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发展“一村一品”,目的是为了致富农民,关键是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突破,要害是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农户与公司的对接。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选择项目、确定产品、培育产业,着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通过公司、基地带动农户搞特色经营,推动“一村一品”的实施。

三、我县发展“一村一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一村一品”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制约因素。

1、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建设“一村一品”,必然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资金的投入,但从调查的情况分析,资金上的短缺严重制约“一村一品”建设。这集中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方面。近年来,尽管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总体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尤其是水利建设落后,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2、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我县70%以上的村民还停留在大田式粗放型蔬菜种植上,农业生产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

3、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新科技的能力。

四、今后发展“一村一品”的意见建议

1、强化领导体系。继续把发展“一村一品”工作摆在“三农”

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强有力的推进协调机制,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合力抓,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督查制度,建立“一村一品”工作评优考核机制,通过定期考核,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2、集中抓好典型宣传。建议宣传部门将“一村一品”先进典型列入全年宣传工作重要内容,组织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在发展“一村一品”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好的经验,进行大力宣传,使“一村一品”更加深入人心,使推广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定期召开“一村一品”现场交流会,通过总结交流,从中发现好的典型,推广好的做法,从而达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

3、建议上级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技能培训和基地建设,继续加大对基层农业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扶持优质农产品品牌的力度,强化和提高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引进和配置的“绿色通道”。逐步增加基层农业科研经费,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上一篇:喜迎国庆作文400字下一篇:祝福导学案学生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