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前景

2024-09-23

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前景(精选10篇)

1.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前景 篇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流派发展及其特点

一、问题小说

五四以后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充满青春气象的中国,而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而新文化运动又启蒙了中华民族,人们就开始思考怎样是健全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等问题。这些问题又迫使小说家去探索去回答。并且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大量的欧洲、俄国的表现社会与人生的作品介绍到中国来。其思想令中国青年耳目一新,导致中国式的问题剧的风行,也直接推动了问题小说的创作。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大批知识青年的觉醒。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冰心,倪焕之,叶绍均等

二、乡土小说(田园抒情小说)

二十年代中期在鲁迅影响下出现的以文学研究会一些成员为主的‘乡土小说’派。”,它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农村题材小说,它多取材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农村。“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彦鲁、台静农等。

三、以蒋光慈为代表的革命小说派。

革命派小说是太阳社,创造社在1927年以后到三十年代初所形 成的流派。当时,创造社的成员由艺术派转向革命派,郭沫若,成仿吾等投身实际革命工作,郁达夫却退出了创造社。太阳社的将光磁先与创造社成员合作,借创造社的刊物发表革命小说《少年漂泊者》,《鸭绿江上》等。1927年,他和孟超等结成太阳社,随后与创造社、共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了一系列的革命文学小说。

四、新感觉派

三十年代初期形成的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 “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五、京派小说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 一人。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等。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六、《七月》派的小说

胡风主持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在抗战时期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很有影响。它团结了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者,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作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对于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略带欧化的语言一经他们的驾驭,也显出一股冲力和拗劲。这些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比七月派诗歌更能体现胡风的理论主张,多数都被编入《七月文丛》,并由胡风亲自撰写序文,故称之为“七月派小说”。代表作有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七月派小说的总体风格:

1、审美格调的多样性:a.主题取向的多元特点;b.人物复杂性格的塑造c.情节线索纵横交织,齐头并进。

2、强烈的激情

3、凝重苦涩的悲剧感

七、解放区文学

从时间上来讲,解放区文学应当从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工农红军建立红色政权算起,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从地域上讲,1927年后在全国陆续出现的红军和苏维埃领导下大小不一的根据地,特别是后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全国各地相继出现的以延安为中心的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

它既有区域性、历史性、政治性,是中国历史上所有文学范畴的一种,并有着所有文学共性的东西。它是无根之水、天外来客,成长在中华大地特殊时期的革命年代中。

小说流派也处于重新孕育的过程中。”“其中具有流派雏型的”有两部分人,他们到五十年代以后分别发展为“山药蛋派”和“白洋淀派”。A.山药蛋派:

又称为“山西作家群”“山西派”,以写农村题材小说为主的一个文学流派,起源于40年代,繁荣于五六十年代。作品多取材于山西农村生活,反应农村变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竭力追求小说的平民化,大众化,地域性特点,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农民形象,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B.白洋淀派:

其又称“荷花淀派”,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作家群,因孙犁40年代发表短篇小说《荷花淀》而得名。以风格相聚的作家群,主要展现民情风俗,心灵美,追求一种诗画风格。

2.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前景 篇二

关键词:传记文学,文学史,发展轨迹

一、传记文学的概念

叙事文学的一种, 它以文学的形象化手法记叙人物的事迹、品德及经历, 既属文学范畴, 但同时又是历史著作。 (《新编文史地辞典》) 。关于中国传记文学史, 可以分为这几个阶段, 先秦是传记文学的萌芽时期;两汉是传记学的辉煌时期;魏晋南北朝是各种体裁各种样式的史籍杂传、蜂出并见的时代;唐宋是各体传记文学的普遍发展时期;元明是旧式散传的继进与文学传记的新扬的时期;清代是文学传记的兴盛时期。从这些不同时期的传记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传承演变历史, 还能作了全面的研究, 并且读者能清晰地看到古代传记文学的发展轨迹。

在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 班固的《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 陈寿的《三国志》, 欧阳修的《新唐书》、李延寿的《南史》、《北史》、沈约的《宋书》等优秀作品以及韩愈、柳宗元、苏轼、宋派、李开先、归有光等一大批优秀的著名作家在传记文学史上有较大的突破。

司马迁是一位杰出的史传作家其著作《史记》中包含“本纪”、“世家”、“列传”, 不仅仅都包含了传记文学作品, 而且一些历史人物传记给读者带来了强大的艺术魅力和熏陶。以人物描写为中心的“纪传体”是司马迁开创的, 并且成为了以后历代正史的标准文体。自《史记》后, 还出现了《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和《新五代史》等一大批传记的发展。《史记》中的许多纪传, 极富文学色彩, 是优秀的史传文学。从传记文学的角度研究司马迁及其《史记》, 有李少雍的著作《司马迁传记文学论稿》。

古代传记文学发展的历程上, 西汉和东汉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巅峰繁荣时期。从魏晋开始, 不同种类的传记作品如雨后春笋渐渐发展兴盛传承起来了。

二、古代传记文学的发展

1、先秦传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出现了传记文学的萌芽。

《孟子》、《庄子》中也有人物事迹的记叙, 《左传》、《战国策》已出现传记雏形。

2、两汉史传的辉煌和魏晋南北朝杂传的兴起, 西汉司马迁的

《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人物传记标志着汉代史传的辉煌。

3、唐代史传、碑志的繁荣和宋代传记的演变, 而《陈书》、

《北齐书》、《晋书》、《梁书》等八部作品被称为唐初八史, 占了中国古代所谓正史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 其比例是相当大的, 可以推想在历史上的地位。

4、明代市民传记的兴起和清代传记的停滞, 明代一些著名的

散文家都写过不少颂扬节妇、烈女、孝子的传记作品, 李梦阳、李开先, 晚明公安派袁氏三兄弟, 以及张岱, 他们写出了一批包括商人在内的以市民阶层为传主的作品, 其内容和形式出现了世俗化倾向。清代出现了顾炎武的《书吴、潘二子事》, 黄宗羲《刘宗周传》, 桐城派作家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三、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分类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突出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五种:第一是文字凝炼, 语言精美;第二是篇幅短小, 易于诵读;第三是有鲜明的人物性格和生动的故事情节;第四是有强烈的抒情色彩;第五是有明确的功利性。

根据传记文体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把它们分四类:分别为“史传”、“杂传”、“散传”和“专传”。

1、史传, “史传”最早出现于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篇。

当初主要指纪传体正史中的人物传记, 它最初没有确定的书名, 有人称其“太史公书”、也有人称“太史公传”, 更有人称“太史公”。“史记”一开始是古代史书的通称, 从三国时期开始, 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前四史”的说法, 它们就是《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

2、杂传, 起于汉代, 兴于魏晋南朝杂传因作者率尔而作, 不在正史, 离史独立, 其传主形象反较真实。

它对传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独立地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例如, 刘向的《列女传》, 南朝梁代慧皎的《高僧传》, 是纪传体正史中列传的一小类, 还有史部起居注和杂传类。

3、散传, 古代传记文学创作的主要体裁, 以单篇流传, 或散见于各家文集中的个人传记, 特点是一人一传, 不单独成书。

关于这类传记, 自唐宋后历代文人都有大批的创作。明朝中期李开先的《亡妻张宜人散传》中最早出现“散传”二字, 单篇个人传记的名称因此流传下来。散传, 不仅有自序 (自传) 、行状、也有墓志铭等。归有光的《先妣事略》就是古代散传。

4、专传, 专传一词是梁启超在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最先提出的, 指一人一传, 单独成书的中篇以上单人传记。

专传作品目前有《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全书共十卷。唐慧立原本, 彦悰撰定。记载了玄奘西行前情况和西行十九年的经历, 以及回到长安后到逝世在佛学上所作的贡献。也有资料说是最早最详细的记录玄奘一生事迹的作品。

四、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 不允许虚构, 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是其描写对象。传记文学必须是真实的, 这是传记作者、传记学者和传记读者的基本共识。一方面, 要有历史的真实。另一方面, 体现在真实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 运用想象或夸张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 然后作一定的艺术加工, 当然这种加工也必须符合生活的特定逻辑和人物性格。

第三, 它区别于普通的人物传, 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因为必须写出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 运用恰当的语言。

第四, 传记文学有的和小说接近, 一般采用散文的形式和手法。传记文学作家创作时, 不是被动的受传主材料的限制, 而是重在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渐进入传主的角色之中, 深入到传主的丰富复杂情感世界中去。传记文学是历史的科学性和文学的形象性的结合, 也是历史的真和文学的美的结合。《史记》体现了从传记文学的角度看, 即具有历史和文学的双重性。

托马斯·卡莱尔说:“历史是无数传记的结晶。”诗人叶芝给了更高的评论:“一切知识皆传记”。由此可见, 传记文学在文学和历史上的非凡意义。梁启超提倡读传记, 曾表示:“读名人传记, 最能激发人志气, 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 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这是他在《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一文中谈到“二十四史”读法时提到的。传记文学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体裁, 是一种精神上和艺术的遗产, 记载了许许多多历史上优秀人物, 让后人知道他们的业绩, 向他们学习, 以便发扬他们的光荣精神。鲁迅曾称这些人为“中国的脊梁”。重重困难始终没有打倒他们, 因为他们有一股韧劲, 他们坚强不屈, 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些本质特征, 仔细研究传记给我们带来的益处。通过对传主身上所体现的热爱祖国, 追求真理、崇高气节、美好品德, 坚忍不拔等精神来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参考文献

[1]郭双成.史记人物传记论稿[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5.

[2]韩兆琦.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略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7 (4) .

[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182.

3.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前景 篇三

关键词:网络文学  发展  现状  建议

在现代中国社会,网络已经全面覆盖了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谈到网络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通常就要说到网络文学。现在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们,均对网络文学十分熟悉。尤其是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和书籍的热映和畅销,让与之相关的文学网站一时之间成了热门。 某国内著名文学网站老总感慨说,网络文学就是我们这个新时代的大众文学,网络的无限空间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舞台,大众化的自由创作空间让网络文学更具有了普通人的气息。去掉了印刷、纸张的羁绊,省略了出版社、书商的审核挑剔,大量的普通人操起了鼠标和键盘,一篇篇于平凡人创作的网文眨眼之间就传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跟这种情况对应的是,对于现代中国的网络文学现象的研究也开始从自发走向自觉,部分学者和研究人员已经对网络文学开展起了研究,专门针对网络文学的论文、著作甚至一些丛书也有出版。往大的方面说,网络文学的研究作为构建当代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促进我国文化转型的潜在功能。

一  网络文学的现状

网络文学的现状及未来的前途到底怎么样呢?网络作家李寻欢诉说自己心目中网络文学的现状和未来时说: “我希望网络文学一直都是业余并且纯净的。我希望网络文学是得到尊重的。无论是网络或者媒体,网络作家的创作都会得到尊重和保护。我希望网络文学是清新自由的。没有沾染上目前现实社会一些坏习惯。”(《我的网络文学观》)

现实的网络文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作者经过调查研究,认为目前的网络文学现状应该是:

1  网络文学前景良好,影响力日渐深入到社会各文化层次

在当今中国文坛,网络文学正如日中天,朝气蓬勃。起点中文网、小说阅读网、红袖添香、潇湘书院和17K文学网等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的热捧,腾讯、百度、网易、搜狐和新浪等门户网站也都设置有网络文学专栏。与此同时,部分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刊物均开始与网络合作起来。著名的网络作家李寻欢、痞子蔡、宁财神和安妮宝贝等人,也成了电视台、报纸等的追踪报道对象,拥有了一大批粉絲队伍。某些知名专家曾经评论说,网络文学让文学的定义起革命性的变革,甚至可以说它是一种全新文学,未来文学的主流应该就是网络文学。

2  网络文学题材形式多,涉及内容广

由于网络文学独有的特点,使它题材多种多样,如在作品的主题上,包含了言情、悬疑、都市、军事和历史等题材,并且其创作内容十分广泛。作者根据常见的形式,大致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现代言情、都市类:这类作品有相当部分是作者青春期的个人经历的再创作,如网恋故事等等,文笔随性,感性重于理性。近几年来,部分网络作家开始自觉地创作这种体裁的作品,情节的构思均有较大的文学性,可读性高,如改编成电影和电视的《咱们结婚吧》、《北京爱情故事》等。

(2)戏说历史、军事类:多为穿越式小说,影响较大的有《步步惊心》《琅琊榜》和《云中歌》等,多被改编成收视率较高的影视剧。

(3)仙魔、玄幻、网游类:这类多为修真、神仙小说的翻版,即使网游小说,也是在拓展网游小说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

(4)幽默、搞笑类:部分网络写手针对各种节日庆典,每个文化界热点,媒体热点和当今的影星、名流人士,创作出各类形式的小品文、诗歌或散文。这类作品属于快餐型的创作,如有鲁迅式的冷嘲热讽,也有调侃式的戏笑,还有不少针对社会弊端的搞笑网文,甚至借古讽今。如一些作家从三皇五帝写到到一百零八条好汉,从孟姜女谈至玉皇大帝,每个人都可入其文中,演绎不同故事。

(5)武侠题材,鬼故事、童话、杂文及其他类:金庸、古龙式的武侠小说创作,仍然是大批青年人的最爱。如根据金大侠小说中的人物郭靖、黄蓉、杨过、令狐冲等重新创作的武侠题材。部分作者甚至大写阴阳两界故事,也吸引了不少读者。童话、杂文等其他题材者也偶有为之者。

3  网络文学写作灵活,许多篇幅短小精悍、风格独特

因为网络文学创作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生活阅历的各不相同,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和理解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只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在于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相当一部分网络创作者是在校大学生和一些刚进入社会的年青人。但是,到了2015年的今天,网络文学创作者的年龄阶层有了很大拓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年龄层次网络写手格局。但年轻写手仍然是网络创作的主力军。作协主席王蒙曾经这样评论这些作者:“他们比我们这些传统作家更年轻,对他们的同龄人了解得更多,因此他们写出来的网络作品更能引起年轻网络者的共鸣;其次,他们写作式的心态自在、轻松,有一种精神的自由感。”综合来看,许多作品篇幅矮小精悍,风格独特,完全可以作为学生教科书学习的入选作品。

4  网络文学的创作开拓了文学商业化的新渠道

目前,国内许多出版社已经认识到了网络文学的重要性,争先恐后地把一些知名网络作品印刷出版,将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相结合,文学性、商业性和趣味性得到了很好的融合。近些年来,网络作家的神秘感已经褪去,许多成名作家也开始从事售书签名、特色演出等商业运作模式,从后台走到前台,时不时就会成为影视届、文学界和传媒界炒作的焦点。以前名不见经传的网络作家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终于收获到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成果。如韩寒、郭敬明、南派三叔、辰东等人已经成为年轻文学爱好者心中的偶像,他们文学作品的创收也促使了更多的文学爱好者走上网络文学创作的道路。

二  网络文学的学术研究现状

截止至2015年,由于中国网络文学的日益繁荣,随着其在网络上的影响来越大,对于网络文学方面探讨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其研究成果如论文、专著也与日俱增。部分高校和一些重要科研场所、机关关于网络文学的研究,到今天为止,已经得到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省地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支持,部分人还获得了大量研究经费奖励。国内知名大学厦门大学的黄鸣奋教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他从1995年起,领导课题小组就开始了对我国网络文学方面的研究,二十年间,他与他的课题小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所著的《网络媒体与艺术发展》和《互联网艺术产业》等著作获得业界高度评价。近年来,更有我国知名学者欧阳友权先生在网络文学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取得突出成就。如欧阳先生的《网络文学论纲》《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网络文学的学理形态》和《网络文学本体论》等论著更是网络文学研究者的必读书。他还领导编写了《网络文学新视野丛书》和《网络文学教授论丛》等书。为培养新一代的网络文学研究人员,他亲自挑选了一批青年学者,组成了网络文学的研究团队。目前中国知名数据库平台知网收录有关网络文学研究的论文总数已达1000余篇。到2008年为止,以网络文学作为选题的已完成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已达50多篇。同时,部分有先见之明的高校陆陆续续地开设起《网络文学》教学课程,把网络文学作为一个专门的教学内容。中国文学史的编撰者们也开把网络文学当代文学史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网上作品的火爆,出版商们也不甘寂寞,纷纷将热门的网络作品编为专集出版发行。各大知名文学网站和国家文学机关评选出的“年度最佳网络文学”等,更是让图书市场大赚一把,也就愈加看好网络文学这块阵地。近些年,包括中国作家协会、陕西省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等专门文学机构更是对网络文学着力指导、管理,网络文学得到了许多传统作家和理论批评家的肯定,王朔、贾平凹、马原、王安忆等著名作家和白烨、李敬泽、贺绍俊、孟繁华等知名批评家,百忙之中都会抽出时间前往参加和各类网络文学大赛的评比,这些都为网络文学的学术研究打下发良好基础。

但网络文学的学术研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第一种不足是网络文学研究者更多的是把网络文学作为文学现象来开展研究,却没有深入细致地对网络文学的个案开展研究。作者综合分析了许多知网上发表的论文,发现许多理论评论者表现的是一种趾高气扬的俯视态度,把对网络文学的评论作为一种恩施或一种赶时髦的行为来看待,很多都是浅尝辄止的蜻蜓点水的评论,没有理性的深刻研究。

第二种不足表现在,对网络文学表示关注的目前有许多是从事文艺学研究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通过查阅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资源,可以发现,文学专业人士从事网络文学研究并能发表系统成果的仍然不多。目前存在较多的现象是对整体网络文学的评价和批评多,但对网络作家及其作品深入分析的文章偏少。即使在网络文字兴旺的今天,许多研究文章仍然持批评态度的多,持肯定及建设性指导意见的少。

第三种不足开展深入研究的难度较大。据统计,包括各类网站中的文学专栏,我国已经拥有几千家文学类网站和论坛。由于管理的漏失,没人能统计出这几千家网站已经发表了多少部文学作品。而且由于网络创作的便捷性和网站自身的赢利需要,它们每月就能挂网上万部网络文学作品。如何采用更先进、更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梳理、挑选这些文学作品,也成为研究者头疼的一个问题。

三  网络文学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认为,由于网络文学是自发在网络上产生的,再加上管理的缺失,导致部分网络文学作品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商业利润,粗制滥造,致使很多传统文学评论家不想进入网络文学领域研究。有相当一部分作家和评论家把网络文学当作一阵风似的通俗文学来看待。

然而,在网络深入到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今天,网络担当并且相当胜任了新文学资源和新文学经验平台,中国当代文学史借助网络文学的产生得到了一种新的发展道路。我们认为,随着媒介形式也即写作形式的变化,文学的精神的资源和价值系统也随之变更。经历成功得到认可的网络作家,是自发告别了经典文学传统、出身另类旁门,但却拥有了新的文学渊源的新一代作家。

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各类智能产品的不断涌现,网络文学创作者将拥有的是以前任何一种平面媒体都无法相比的一大批文學粉丝和无限的创作空间。按照网络文学的创作方式来说,写手们创作的文本是完全开放的,创作者与阅读者的交流即时互动实现。以往的作家身份与读者身份的地位差距逐渐变小。可以说,网络文学未来的发展前途就是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巨大优势,把文学的深层次的思考传统与网络特异的传播效益进行合理融合。

在以后的数十年中,网络文学尤其是小说会借用多媒体和全媒体进行更大的发展。正如一个人一样,成长中伴随着不足和痛苦,但在这个新生事物成长过程中,它会伴随着网络的兴盛逐渐长大。所以说,在进行中国网络文学研究时,研究者们应该用全新的视角、包容的心态去做工作,摒弃过去那种印象式的批评,以及一味的指责。

参考文献:

[1] 杨燕:《网络文学何以存在》,《文艺争鸣》,2012年第5期。

[2] 车晴:《论网络文学的价值与局限》,《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13年第6期。

[3] 胡平:《网络文学的来路与去向》,《人民日报》,2014年4月4日。

[4] 欧阳友权:《重写文学史与网络文学入史问题》,《河北学刊》,2013年第5期。

4.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前景 篇四

1.(原创题)2009年9月14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代表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回顾历史,早在1956年春,毛泽东提出过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双百”方针,有关50年代的“双百”方针说法正确的是()A.主要针对政治领域 B.主要针对艺术领域 C.能得到很好的贯彻

D.和新时期的“双百”性质相同

2.(2010·江西模拟题)“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表现在()①生活视野扩大,新的题材和主题的开始出现 ②出现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③小说、散文、电影、音乐等硕果累累 ④文艺期刊大量增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专心

爱心

用心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解析:D本题考查我国不同时期“百家争鸣”内容的侧重点,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分析理解和比较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一种历史现象,当时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不同派别的思想家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其争论内容侧重于政治主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是一种文化方针,其基本含义是在我国宪法允许的范围内,允许学术问题上自由争论,其争论内容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A、B、C三项表述错误。

6.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破四旧”行为造成的危害()

“破四旧”运动中的僧人①破坏了文物

专心

爱心

用心

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A、B两项是文艺“凋零”的表现,不是原因,故错误;“双百”方针是正确的,C项表述错误;“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凋零”的主要原因在于“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故D项正确。

9.(2009·福建会考)下图是“希望工程宣传画”,说明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A.扫盲工作 B.普及义务教育 C.加强中等教育 D.发展高等教育

10.(2010·广东学业水平模拟)邓小平曾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建国后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最能证明这一看法的史实是()A.初步建立了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

专心

爱心

用心

A.1957年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D.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解析:C本题考查我国发展基础教育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为我国发展基础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C项符合题意要求;其他选项不能说具有标志性意义,也并非仅仅是针对发展基础教育而言的,故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要求。

14.1998年对大学生做的问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④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⑤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

解析:D本题考查邓小平对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本史实和对课外知识的了解能力。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毛泽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④错误;1958年,学校贯彻毛主席提出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党的教育方针,掀起史无前例的教育大革命,故⑤不合题意。本题可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④和⑤即可。

专心

爱心

用心 的阶级签……是错误的”。在文学艺术方面,他指出:限制创作的题材,“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闻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

材料三“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 整风报告上的批语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双百”方针的具体含义。(2)简述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文艺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由此得出什么经验?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双百”方针后来在执行中遭遇挫折的原因。

(4)21世纪的今天,“双百”方针有何意义?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双百”方针含义、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后来遭到挫折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考查学生识记、分析、理解以及概括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第(1)问根据教材即可回答;第(2)问“重要成果”亦属识记内容,“经验”可以说是我国在文艺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注意概括归纳;第(3)问要注意从“左倾”错误对 “双百”方针影响的表现作答;第(4)问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从中国文化的内容、形式以及正走向世界方面作答。

答案:(1)含义:在艺术上问题上“百花齐放”,允许文艺有创作和批

专心

爱心

用心

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述教育、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优先发展教育有何战略意义。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科技、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概括问题以及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等方面的能力。第(1)问,注意从多方面进行论述,注意要点全面,同时突出教育的基础地位;第(2)问,注意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同时注意基本观点的运用;第(3)问,注意结合教育与科技、经济之间的联系以及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等方面分析。

答案:(1)关系: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的进步则要依赖教育的发展;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而这又依赖教育的发展。

(2)现象:反映了当今经济的发展主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是正确的。

(3)意义:教育发展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教育又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取决于劳

专心

爱心

用心

5.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前景 篇五

1、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它是“通过任命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恩选集》即:远古人类借助想象以及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内容的故事。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一方面对诸如洪荒灾害,风雨雷电的自然想象无法解释,一方面又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勇于探索并表现出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但这种愿望正能靠幻想来满足,于是就产生了神话,可以说,神话是原始人以想象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形象化的结果。

中国的古代神话丰富多彩但保存下来的不多,按内容大致分类如下: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女娲造人

英雄神话:后羿射日,禹繇治水

氏族神话:黄帝战蚩尤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滥觞,它丰富的素材,浪漫的想象,无不深刻的影响了后世的作家,中国古典文学由此掀开光辉灿烂的第一页。

2、关于诗经

诗经―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间的诗歌305篇,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采诗,献诗,删诗说透露了诗经的作品来源与编定情况。

笙诗―小雅寸目无辞,共6篇,皆为用笙演奏的通用乐章名。

四始―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变风变雅―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变指时世由盛转衰,政纲崩坏,变风变雅犹指那些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统治者荒淫暴虐丑行等显示注意诗章,变风变雅承载着诗可以怨的功能,其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深刻的影响着后世作家,但在孔门温柔敦厚的诗教下有体现出怨而不怒,婉而多讽的特点。

六义说―诗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无曰雅,六曰颂,现在一般认为,风雅颂三类是音乐曲调名称,风指各地民间曲调,雅指周王畿所在地曲调,颂指宗庙祭祀配以舞蹈的曲调,而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艺术手法,按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总之,六义之中,风雅颂是诗的类型,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3、关于楚辞

楚辞是继诗之后的一种独具南方地域特色的新诗体,它是以屈原为代表所创作的诗歌样式,到汉代概称辞赋

楚辞与诗经相比有很大不同:

从创作方法来看,诗经主要反映的是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开创了中国诗歌史的现实主义传统,而楚辞却以南方地方风俗喜欢,自然景色,地理名物为主要内容,楚辞作者想象丰富,长于抒情,开创了中国诗歌史的浪漫主义传统。

从表现手法来看,楚辞不但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还将之进一步发展为象征手法,丰富了诗歌的审美蕴涵

从句式和篇章结构看,楚辞将诗经的四言句式扩展为更富表现力,容量更大的六七言新句式,并间以兮,些等语气词,这成为楚辞体的重要标志。

从作者和作品风格看,诗经多为民间集体创作,风格朴素自然,而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家其作品铺张夸饰,辞藻华丽,感情更为丰沛,形成一种弘博丽雅的风格。

楚辞的社会文化渊源:

楚地的地方音乐的发达

语言的进一步发展

楚地巫祝祭祀之风盛行

南北文化的交融和影响

4、关于赋

汉代辞赋并称,为其一代之文学,赋最早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后人将之与入乐的诗相区别,不歌而诵谓之赋,赋由此得名,一般认为,汉赋受楚辞的影响更大,其篇幅长大,铺排宏丽,汪洋恣肆,早期骚体赋还有兮字的广泛运用,故赋可看作是继楚辞之后发展变化而成的新的文学样式。

赋的结构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序,说明赋的缘起,概述主旨,本部为赋的主体,它以韵语为主,多罗列名物,堆砌辞藻,终篇为赋的.总结,劝百讽一,赋的形式大致有七体和对问体两种,前者以七段文字描写七件事物,对问体则是假设客人向作者质难而作者针对质难辩解,前者以枚乘七发,后者以东方朔答客难为典型赋作

赋作为文学样式的一种,其本身也是变化发展的,西汉强盛时代客观上需要一种润色鸿业的新兴文体,赋体空前的规模给了作家驰骋才情的舞台,也对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的中央帝国能够极致的赞美描绘,到了东汉时期,以张衡归田赋为代表的抒情小赋的出现和南北朝骈赋的盛行,体现着诗赋合流的倾向,而以杜牧阿房宫赋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为代表的文赋则洗尽了早期辞赋润色鸿业,劝百讽一之弊也有力的扭转了骈体赋形式主义倾向,更多的切入历史,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直至小说这一反映现实人生的最佳文体出现,赋才渐渐式微。

5、关于乐府

乐府最早是西汉一个官署的名称,顾炎武:后人以乐府所采之诗名之曰乐府。后演变为一种诗体,包括文人乐府和乐府民歌两大系统。

乐府诗―特指那些由国家音乐机关所采集整理编定的民歌,是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进步诗人在向民歌学习的过程中,以其创作实践有丰富了乐府诗,乐府诗的演变与发展有着清晰的脉络。

两汉乐府上承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了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容,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借古题写时事,开创了文人乐府,形成了乐府的两大系统,民歌乐府到南北朝为一变,以吴声歌曲为代表的南北朝民歌几乎都是以爱情为题材,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对唐诗的形成发展影响深远,而文人乐府到唐代李白融合南朝乐府的明转天然和北朝乐府的质朴刚健,将文人古题乐府带上最高峰,但后继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向上直承两汉乐府的文学精神,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开创新题乐府,向下又深刻影响了白居易所领导的新乐府运动,白氏在自己的创作实践基础上提出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的进步文学主张,总之,乐府诗代表着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进步传统,它的演变与发展泽溉了历朝累代的诗人,可以说,两汉以降的进步诗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其影响,当然,自宋后,词曲也称乐府,如东坡悦服,酸甜乐府,这种混淆仅着眼于音乐性一点,可略而不论。

6、关于五言诗

五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样式之一,在先秦时代诗经中已有某些篇章出现了五言句式,至于明间五言谣谚在两汉时期也有流传,但其在历史条件和文学本身发展的制约下,不能形成一种独立的形式,两汉时期明间出现的大量民歌为乐府机关搜集,整理,编定,其中已经有了结构完整的五言诗,其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容,崭新而高超的艺术技巧为文人们注意并爱好,于是在自己的创作时间中试行模仿,最终创立了这一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的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

一般的或,五言诗的起源和成熟是历代文人不断探索时间的结果,除苏李赠答诗等作品已确定为伪作外,目前可知班固所作咏史一诗为最早的整饬的五言体诗,至东汉时期,文人向乐府民歌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辛延年的羽林郎和宋子侯的董娇娆,不但在形式上日趋稳定,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也有了新的突破,而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的完全成熟,在中国诗歌诗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7、关于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始见与萧统文选,特指汉代无名氏所缩的十九首五言诗,其开创性的艺术成就使之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可见一斑。

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大致反映了汉末的下层士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一类是描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情,一类是写追求功名富贵的强烈愿望与仕途失意的苦闷哀愁,其情感一以贯之,即以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的描写,表现出浓重的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这种情绪虽然是消极没落的,但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着现实的意义,亦是当时政治黑暗的一种反映。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非常突出的,概言之,一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如明月皎夜光,诗人有感于深秋季节见物换星移,时序转变而产生朋友相交不终,世态炎凉的感叹,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增强诗歌抒情性,二是通过生活细节抒写作者内心活动,以含有叙述成分的情节突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如迢迢牵牛星,叙织女的神话故事,表现诗人脉脉不得语的相思之苦,又如西北有高楼,以描写女子高楼抚琴,抒发作者知音难遇的感慨,三是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其衬映烘托,语短情长,含蓄蕴籍,几乎涵盖了所有十九篇诗章,典型的如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等,四是语言不饰雕琢,浅近自然而又精练丰富,情味隽永。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下开建安诗歌,乃至唐诗,对我国诗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8、关于魏晋南北朝诗文

咏怀八十二首:阮籍诗的主要内容是抒发忧生惧患,遗世高蹈的思想感情,对黑暗政治和动荡时局的揭露也有所体现,但其写法上多用比喻,象征,用典而形成其阮旨遥深的特点,阮籍对后世的陶渊明,庾信,陈子昂,李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咏史八首:左思诗的重要内容是对门阀制度压抑人才的愤懑和控诉,他借古喻今,勇于喊出时代的呼声,得到了后世很多进步文人的共鸣,此外,其笔力雄健苍劲,情调高亢慷慨,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被誉为左思风力

田园诗: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描绘,对自己劳动生活的体验和闲居交游,读书饮酒三方面,他出入儒道,既怀抱独善其身的独立人格有追求真朴的人生理想和审美理想,其高逸潇洒的人品格调和对田园生活真朴无伪的描绘,深刻的影响着后世的文人。

山水诗:谢灵运的山水诗其成就主要表现在对山水景物的精工刻画上,其语言富艳典重,多名句而少佳篇,但其作为扭转玄言诗风的第一人,以其对自然景物的敏锐独到的发现,客观上提高了描情状物的能力和诗歌技巧,与陶渊明的田园诗直接影响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出现。

6.高考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篇六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的学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全书120回。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战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是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其艺术性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峰。《金瓶梅》:作者叫兰陵笑笑生,该书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现实。

【三言二拍】明代冯梦龙的短篇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和凌檬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末散文家。主要作品为《震川文集》,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等。他推崇唐宋古文,被称”唐宋派“。

7.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篇七

一、盲目除旧迎新

在当前来看, 现当代文学过度的将迎接新闻学扭曲化。在当前, “纯文学”、“新时期文学”、“先锋文学”等成了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文学, 而“十七年文学”、“革命历史小说”、“底层写作”等则成了文学者回避的主题。新的时尚的文学成了主流, 然而对于一些古典的, 具有历史意义的优秀文学文化却成了落后的代名词。当代很多年轻的读者也好, 作者也好, 很多人觉得, 新的都市文化, 网络快餐小说等才是适应新时代的文化, 而对于中国的古典文化, 文学诗词, 却成了众人丢弃的对象。这也就造成了很多读者或者作者对于文学的功底只存在于表面, 经不起深挖, 也造成了为什么都市快餐文化会红起一时却最终消逝, 而古典、革命历史优秀文化却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渊远流长。

二、文学的发展问题

在中国古代, 中国文学的发展呈现了诗词歌赋、曲艺小说的百家争鸣现象, 是为文学发展的高峰, 然而, 在当前的时代, 中国文学的走向却越来越尴尬, 散文、诗歌等体裁的作品在一度以诗的国度自居的中国愈来愈受冷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 经济的发展, 诗词成为了落后的代名词, 各色小说开始风靡。加之当前教育方面对于古文学的不重视, 盲目的去追求外来新文化, 反而将本国的优秀文化抛向脑后。这对于散文、诗歌的发展繁荣无形之中是一种打击。

三、文学的创作商业化

当前是一个商业发展迅速的时代, 这也导致了商业性进一步入侵文学领域。就目前而言, 很多的文学创作都与商业挂钩, 戴上了“商业化”的帽子。很多的写手写文章不是为了文学去写作, 而是按照商业者的安排, 为了商业去写作, 盲目的去追逐市场。写适合市场的小说, 另一方面, 也由于读者的欣赏情趣和阅读趋向主导了市场, 市场又左右着作家的文学创作, 导致现在的文学市场化、快餐化、娱乐化、庸俗化、视觉化倾向。我们很容易发现, 网络上的很多网络小说, 乍一看不错, 其实却经不起深挖, 就故事情节而言, 浅显之至, 有的甚至完全无文学可言。某一篇网络小说, 作者居然将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写给主人公怀恋母亲。其下还引得读者阵阵“好感人哦”的评价。看在眼里, 不觉让我们汗颜。究竟是读者的文化水平差?还是作者的文化水平差!

余华就在《活着》中传达了“活着就是一切, 活着就是胜利”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正如余华所说, 只有肉体的“活着”而没有灵魂的求索。这在一方面表达了一些作者放弃精神理想, 纯粹追求商业的现状, 同时, 也反映了当前现当代文学中的精神缺失。

四、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开拓的现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面临文学边界的扩大和文化研究的开拓, 文学本体认知有较大的深入和改变。当前来看, 由于社会的发展现状, 社会出现了一种急功近利的环境。因此, 很多学术研究方面的普及化现象出现, 具体表现为, 现当代文学呈现出标准化、规范化、模式化的套路。对于文学的本体研究多了, 尤其是对于一些作家的研究, 如:沈从文, 金庸, 钱钟书等, 这些作者和其作品文章的研究成了学术研究一些很热门的话题, 但是, 学术深度影响和实用价值范围甚小, 对于这些作家的研究, 都只是局限于其文学的外在上面, 真正有创新性和学术突破的少之又少, 这样一来, 导致研究的内容千篇一律, 从而出现了很多的文化快餐, 这些都是对现当代文学发展极为不利的方面。

五、改变文学研究目的本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发展上面, 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 主要的发展是以和平经济建设为中心, 因此, 在同一个时期, 却出现了两代作家, 即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 这些作家都经历的反右等运动对待知识分子的不公平待遇, 都有过苦难的经历, 因此, 在他们的做平里面, 充满的是对现实生活中政治生活的描写以及对人性的描写;二另一部分作家则是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 他们大多经历了知识分子下乡的活动, 有过在农村进行锻炼的经历, 感受了民间生活和民间文化的熏陶, 所以, 他们写作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从农村经验中汲取创作素材, 由最初的知青题材到稍后的寻根文学, 呈现出新的民间化创作趋向。这两代作家都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热情与自信, 同时也揭露了那个时期的社会弊病, 这些文学精神和意识对于后期的文学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从而使得后期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

六、结束语

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呈现的发展有利也有弊, 最主要的, 是需要我们去重拾我们优秀的文化, 用优秀的文化来带动现阶段文化的发展, 超越平庸, 树立探寻真理和生命真谛的信心, 同时, 也要求我们感受生命与心灵, 让我们的文章能够有灵气, 少一些快餐文化, 对于文学的创作上, 走该有的文学道路, 而不是让商业的鱼钩带走了文学的纯洁, 要多多的去感受文学的真谛, 用心做文学, 这样, 中国的优秀文学才能够得到发展, 文学的道路也才能够持续的走下去, 推动中国文化的前进。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用现代的文学语言和形式表达现代中国思想情感的文学。当前,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问题严重, 文学分歧越来越大, 对于文学的核心价值体现得越来越模糊。因此, 如何客观的去评价当代文学, 重新确立对当代文学的信心, 建立新的文学批评机制, 是摆在当代文学研究界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思想情感,文学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黄佳, 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新视角[J], 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1 (09) 。

[2]鲁太光,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现状与未来走向[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6.12 (05) 。

[3]吴义勤, 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 文艺研究, 2008.09 (08) 。

8.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前景 篇八

北宋发明了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是古代火药火器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有《武经总要》《宋史·兵记》《续资治通鉴长编》《金史》等书记载了火药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及使用火药的战争,因此则有种观点称:“南宋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出现火炮、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但笔者在阅读了一些文献并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后,不赞同此观点,因火药火器在初期使用时因技术不成熟而产生了许多缺陷,所以没有被广泛使用,未能引起军事上的巨大变革,但在唐基础上有较大发展。

宋代广泛应用冷兵器御敌,而非火器,且用宋代出现的火器种类多这一事实仅能证明其创新性强、作战武器选择范围大,但不能证明其应用广。

宋建立后对城池和要塞的攻防战极度重视,见《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二):

兵法曰:“守城之道,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故善守者,敌不知所攻,非独为城高池深、卒强粮足而已,必在乎智虑周密,计谋百变,或彼不来攻而我守,或彼不挑战而我击,或多方以谋彼师,或屡出以疲彼师,或彼求斗而我不出,或彼欲去而惧我袭。若此者,皆古人所以坐而役使敌国之道也。

守城需要隐蔽我军,远观敌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就需要射程远而命中率高的兵器,但“火箭”射程极短,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才勉强达到弓箭的射程,所以火器在守城上作用不大。

据《宋史》所载,太祖在灭南唐(开宝八年,975)及太宗在灭北汉(太平兴国四年,979)的重要军事行动中,未见火药武器之使用。而在太宗三次对契丹人用兵之记录中,亦未出现使用有炸伤力的火药武器的记载。因此推知,在太祖时期出现的火药武器,在太宗时可能尚未被重视。

南宋冷兵器依旧占据半壁江山,其中步兵兵器达到成熟阶段,"十八般兵器"已基本全部出现,且趋于定型。这些兵器在《武经总要》中几乎都有记录,主要包括远射兵器、格斗兵器、防护装具3类。远射兵器一般还是弓、弩。“三弓床弩,前二弓,后一弓,世亦名八牛弩。张时,凡百许人,法皆如双弓弩,箭用木铁羽,世谓之一枪三剑箭。其次者用五七十人,箭则或铁或翎为羽。次三弓并利攻城,故人谓其箭为踏橛箭者,以其射著城上,人可踏而登之也。又有系铁斗于弦上,斗中著常箭数十只,凡一发可中数十人,世谓之斗子箭,亦云寒鸦箭,言矢之纷散如鸦飞也。”

当时南宋统治者不仅在京师设有弓弩院,而且在各地设有军器作坊,集中能工巧匠大量制造性能优良的弓弩,如床弩就发明于宋。据《宋史》兵志记载:

“弓弩院岁造角把弓等凡一千六百五十余万张,诸州岁造黄桦、黑漆弩等凡六百二十余万。”

南宋的城防工事中建有特有的弩台,高与城齐,上建有棚,突出城墙平面之外,每个弩台容弓弩手24人,将1人。不但可以射击正面之敌,而且还可以侧射在城墙平面火力死角内的敌人,大大提高了防御能力。例如1004年的宋辽澶渊之战中,宋军用床弩伏击射死了辽军主将萧达零,最终导致宋辽之间达成和议。

明中期以后,由于火器制造技术的发展和鸟铳等先进火器的传入,将弩完全排挤出了战争舞台,但是由于当时火器射击速度过慢,所以并不能完全替代弓箭。

又有人认为“火炮”与现代爆炸性强的加农炮类似,但南宋此”砲“非彼”炮“,宋时“火炮”非火药制成的火器,而是投石器。

后期虽在石头旁加入了火药,但火药只起配合作用,且初期仅起燃烧而不起爆炸作用,炮弹其实还是一个“铁疙瘩”,不会爆炸,只不过使石头的温度变高,所以加不加火药对投石机的威力影响较小,石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由火炮的使用推断出火药广泛应用的说法不妥。

这种”火投石“,在北宋末年的城防中已被广泛应用,并积累了不少经验。

凡一炮,百人拽,一人定放,放八十步外,石重二十五斤。亦放火球、火鸡、火枪、撒星石,放及六十步外。二炮守则于团敌马面及瓮城内,一人拽,一人定放。放五十步外,石重二斤。守则设于城内四面,以击城外寇。

南宋初年陈规所著《守城录》中很重视这种重型远射兵器的使用,攻城的一方如果"得用炮之术",就可以很快攻破敌城;而守城的一方如果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大炮,也能够稳固地守住城。“凡守之道,敌来逼城,静默而待,无辄出拒,候其矢石可及,则以术破之。若遇主将自临,度其便利,以强弩丛射,飞石并击,毙之,则军声阻丧,其势必遁。”

陈旭麓说:“每一代人都是在主观、客观的双重限制下观察和体验世界、因此,一代人有一代人看法,一代人有一代人做法。”“火藥在宋朝广泛使用”这一说法没有回到宋代历史背景下看问题,没有结合当时的科技水平而草率地得出结论。

南宋的火药制作工序繁杂,用料不好,安全性差;火炮铜铸,造价昂贵,发射频率低(三分钟一发)。

《武经总要》中记载制造火药和应用火炮的方法:

火药法:晋州硫黄十四两,窝黄即倭黄七两,焰硝二斤半,麻茹一两,干漆一两,砒黄一两,定粉一两,竹茹一两,黄丹一两,黄蜡即蜂蜡半两,豆油一分,桐油半两,松脂十四两,浓油疑为石油一分,又以松脂、沥青熬为膏入前合匀,以纸五重裹之,麻缚定,更熔松脂傅之,以炮投发。

毒药烟球法:用硫黄十五两,草乌头五两,硝一斤十四两,巴豆五两,狼毒五两,桐油二两半,小油二两半,炭末五两,沥青二两半,砒霜二两,黄蜡一两,竹茹一两一分,麻茹一两一分,捣合为球以绳贯之长丈二,重半斤,更以故纸十二两半,麻皮十两,沥青二两半,黄蜡二两半,黄丹一两一分,炭末半斤。

右放猛火油,以熟铜为柜,下施四足,上列四卷筒,卷筒上横施一巨筒,皆与柜中相通。横筒首尾大,细尾开小窍,大如黍粒,首为圆口,径寸半。柜傍开一窍,卷筒为口,口有盖,为注油处。横筒内有拶丝杖,杖首缠散麻,厚寸半,前后贯二铜束约定。尾有横拐,拐前贯圆。入则用闲筒口,放时以杓自沙罗中挹油注柜窍中,及三斤许,筒首施火楼注火药于中,使然(发火用烙锥);入拶丝,放于横筒,令人自后抽杖,以力蹙之,油自火楼中出,皆成烈焰。其挹注有碗,有杓;贮油有沙罗;发火有锥;贮火有罐。有钩锥、通锥,以开通筒之壅;有铃以夹火;有烙铁以补漏(通柜筒有罅漏,以蜡油青补之。凡十二物,除锥铃烙铁汁,悉以铜为之)。一法:为一大卷筒,中央贯铜胡卢,下施双足,内有小筒相通(亦皆以筒为之),亦施拶丝杖,其放法准上。凡敌来攻城,在大壕内及傅城上颇众,势不能过,则先用藁为火牛缒城下,于踏空版内放猛火油,中人皆糜烂,水不能灭。若水战,则可烧浮桥、战舰,于上流放之。

刘旭先生《中国火药火器史》一书中也提到:“火炮火毬中硝含48.66%,硫含量11.03%,碳不知多少,松脂和竹茹或含些; 毒烟球,硝38.61%,硫19.31%,碳6.44%。几方中含硝低,多杂质,较原始,难以爆燃,低速率,只能高温燃烧。试验中制一墨褐色胶泥,晒干研末用炭火和皮纸火皆难引燃,按武经总要以火锥点之,着火透出光焰,愈猛烈,似烟花般,高温达1300度,热浪灼人,49秒内燃尽,残留粉末太多,浓烟呈灰褐色。且中国铁矿、铜矿的产量虽高,但品质较差,炼出的铁硫磷杂质太多,铁脆则火器极易炸膛,安全性差。明火难引燃在于松脂低熔点而化吸走周围热量,引火物降温,火锥高温瞬间便可引燃,浓烟味刺鼻含大量硫化氢,毒性大于燃烧威力,作用于人之皮肤,上呼吸道,五官,令人窒息,皮肤过敏溃烂。”毒熏鼻则鼻口血出,而死。

《宋史》中有载,当时的大炮部分铜铸,重量大,扛着基本无法行军,一般是到了打仗地点才开始组装、填药,这就大大降低了作战效率。因科技水平限制,”性价比“较弓弩低不少,故广泛应用对作战收益不大。

火炮的危险系数也很高,若操作不好,加之风向原因,可能会烧到自己,让城内起火,”偷鸡不成蚀把米“。从南宋法律中看出,火对城内自己人有巨大的杀伤力及人为操作的不稳定性:凡城中日给百用至于水浆,皆有限量,令民灶为天井,高突防火,仍预下令:凡失火者斩!或城内有火发,只令本防官吏领丁徒赴救,仍急报主将,主将遣左右亲信人促往。凡城中失火,及非常警动,主将命击鼓五通。城上下吏卒,闻鼓不得辄离职掌;民不得奔走街巷。

又有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公元975年,宋军进攻金陵南唐主李煜,南唐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用猛火油纵火攻宋军,由于风向改变,火焰反燃而导致本方军队大败。

所以,在火药、火器刚刚出现时,产品不成熟,于安全性和实用性来讲都暴露出诸多问题,作战选择火器收效小,广泛应用得不偿失。且种类多并不代表数量多、参战次数多、应用广,故笔者认为”南宋军事上广泛使用火器“这一说法不严谨。

9.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前景 篇九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先秦文学中的诗歌总集是《 》,个人创作的代表诗人是。2.《论语》记载了_________及其弟子的言行。

3.汉代司马迁作史书《 》,班固作史书《 》。4.三曹是指三国时的曹操、和。

5.有“诗仙”之称的诗人是 ;被称为“诗圣”的是诗人,他的诗被后世称为“ ”。6.白居易反映人民疾苦的两组著名的讽喻诗是《_________》和《新乐府》。7.柳永是 词风的代表人物,苏轼是 词风的代表人物。8.《窦娥冤》的作者是,《西厢记》的作者是。9.《儒林外史》是 人 所著。10.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是_________派。

11.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是《西游记》、《水浒传》、《 》、《 得 分 评卷人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诗经》

2.《古诗十九首》

3.“三吏”“三别”

4.元曲四大家

得 分 评卷人

三、简答(每题8分,共32分)

1.《楚辞》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2.请简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

3.何为汉赋四大家?列举他们的代表作品。

4.介绍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得 分 评卷人

四、论述(每题14分,共28分)

1.分析汉乐府的艺术特色。

2.试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试题2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诗经》是我国 文学的源头。2.“不义而富且贵。”

3.《史记》的五部分中,、、三部分是以写人物为主的。

4.汉代最兴盛的文学体裁是。

5.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代表作为《 》。6.建安诗人除了“建安七子”之外,还有著名女诗人。7.高适以边塞诗为最著名,在当时与 并称。8.李白,字太白,号称。

9.“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 对 的山水诗的评价。10.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包含 和。

11.晚唐诗歌创作的代表人物“小李杜”是指诗人 和。12.《窦娥冤》的作者是,《西厢记》的作者是。13.《儒林外史》是(省名)人 所著。得 分 评卷人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尚书》

2.《搜神记》

3.唐宋八大家

4.元白

得 分 评卷人

三、简答(每题8分,共32分)

1.《诗经》从哪几个方面反映社会生活?

2.汉代的大赋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什么局限?

3.简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句的含义。

4.请简述关汉卿杂剧创作的思想内容。

得 分 评卷人

四、论述(每题14分,共28分)

1.怎样理解《史记》的艺术成就?

2.论述《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试卷3 一 填空题

1.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2.《诗经》的传统分类是 3.《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是 4.《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5.《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全式是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

9.《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10.《汉书》所属的历史编自体例是

11.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 12.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是 14.刘桢诗歌的风格是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是 二 简答题 简述楚辞的文体特等征。

2.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3.简述陶渊明诗平淡自然之美的形成原因。

三、论述题

1.试论《史记》刻画人物的特点。

2.试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试卷4与答案 1.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 2.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 3.前人对左思生平的评价是

4.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所属的诗歌类型是 5.在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诸种因素中,更为直接的原因是 6.李煜词中最感人的作品是 7.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的原因是

8.韩愈提倡“道统”和“文统”的目的是 9.“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出处是 10.李商隐无题诗的特色是 11.柳宗元一生的转折点是

1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于 13.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 14 李贺在唐代诗坛被称为

15.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色是

二,简答题 1 盛唐边塞诗派:唐传奇:

骈文:

三 论述题

1.《诗经》在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2.《世说新语》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色。

3.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基础》答案及评分标准1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诗经 屈原2.孔子3.史记 汉书4.曹丕 曹植5.李白 杜甫 诗史6.秦中吟7.婉约 豪放8.关汉卿 王实甫9.清朝 吴敬梓10.桐城11.三国演义 红楼梦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2.《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的文人诗歌集,对当时的社会黑暗有充分的反映,也是我国第一批成熟的文人五言诗。

3.“三吏”“三别” :杜甫的代表作品,反映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生活,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精神。《三吏》分别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分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4.元曲四大家:指元代四位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郑光祖,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倩女离魂》。

三、简答(每题8分,共32分)

1.《楚辞》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1)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2)杂言体打破的四言诗的格局;(3)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4)抒情诗人形象的塑造。

2.《史记》的文学成就表现在:(1)开创了历史传记的体例;(2)对历史人物的塑造;(3)叙事写人的过程具有浓郁的抒情性;(4)多种手法刻画人物;(5)人物个性化语言和通俗、简洁、精练的特点。

3.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美人赋》;扬雄:《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

4.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经历了酝酿、完成、发扬光大三个阶段。代表人物有:王禹偁、欧阳修和苏轼。诗文革新运动成绩斐然,散文的运用范围更广,最终确立了散文的优势地位。同时,对文道关系、文学创作规律等问题作乐深入的探讨,为文学批评史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四、论述(每题14分,共28分)

1.汉乐府的艺术特色:(1)叙事成分增强。汉乐府的诗歌,即使是某些抒情诗,也带有叙事性。它往往不是孤立地抒情,而是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生活片断即景抒情。汉乐府中的叙事诗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的出现。(2)对话描写大量出现。(3)对人物动作及细节的描写为塑造人物形象或衬托作品主题起了很大的作用。(4)语言率直自然,表现出民歌民谣清新质朴的风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2.李白的诗歌具有豪放飘逸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他善于用清新自然的语言,跌宕起伏的节奏,借助丰富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多描写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抒发强烈充沛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李白诗歌的语言变幻莫测,字字珠玑。(可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基础》答案及评分标准2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现实主义2.于我如浮云3.本纪 世家 列传4.赋5.两都赋6.蔡琰7.岑参8.青莲居士9.苏轼 王维10.杂剧 散曲11.李商隐 杜牧12.关汉卿 王实甫13.安徽 吴敬梓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尚书》是我国远古时代的典籍,也称“上古之书”,记录了当时的一些社会活动,有些文辞具有文学意义。2.《搜神记》,东晋干宝作,是我国早期志怪小说的代表,其中记载了许多民间传说,对后世影响很大。

3.唐宋八大家是指在唐朝和北宋两代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他们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明朝散文家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的名称从此流传于世,其文章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正统和权威。4.元白指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和元稹,两位诗人都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社会,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诗人,因主张相近而并称。

三、简答(每题8分,共32分)

1.四个方面:反映人民悲惨生活和反抗精神;反映兵役和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恋爱婚姻方面的问题;反映人们生活和爱国主义精神。2.汉大赋在思想内容上浓墨重彩地进行铺叙,多写帝王贵族的京都、宫殿、林苑、游猎,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标榜歌舞升平。赋末对帝王贵族说几句规劝、开导的话,以此标榜作赋的目的是进行讽谏。但由于它铺陈渲染而造成的倡导意义,要大大高出于讽谏的意义,因此有人称大赋的这一特点为“劝百讽一”。在艺术形式上,汉大赋辞藻富丽,具有“铺张扬厉”的风格特点,有时不免堆砌辞藻,冗长拖沓,过犹不及。3.采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以三春晖比喻母爱的温暖,母亲养育子女,关怀备至,如同春天阳光照耀小草,给予一切不求索取。以寸草心比喻子女心意,以草木无法报答春日的温暖比喻子女无法报答深厚博大的母爱。

4.(1)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当时的阶级矛盾,如《窦娥冤》。(2)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如《救风尘》。(3)歌颂历史英雄,如《单刀会》。

四、论述(每题14分,共28分)

1.《史记》的文学成就表现在:(1)开创了历史传记的体例;(2)对历史人物的塑造;(3)叙事写人的过程具有浓郁的抒情性;(4)多种手法刻画人物;(5)人物个性化语言和通俗、简洁、精练的特点。

2.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中的故事素材多来自流传于人民群众中间的口头传说。其中许多优秀作品,借花妖狐鬼,广泛地讽喻了社会现实,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如《席方平》、《梦狼》、《促织》等;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如《司文郎》、《王子安》、《叶生》等;歌颂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如《婴宁》、《小谢》、《聂小倩》等;还有不少深含寓意的作品,如《劳山道士》、《画皮》、《卖梨》等。

中国古代文学试卷3答案

一 填空题

1.一种是劳动说,另一种是(宗教说)2.(风、雅、颂)3.(历史散文集)4.(春秋)

5.(寓言)6.(杂言体)7.(铺陈排比)

8.(婉转附物,怊怅切情)9.(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10.(断代史)11.(大赋文体的形成)12.(东汉前期)

1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14.(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15.(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二 简答题 简述楚辞的文体特等征。

①、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②、从体式言,句式长短不拘,参差错落。③、从语言说,多用楚语楚声。④、多用“兮”字。

2.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1)春秋末至战国初,语录体,篇幅简短,词约义丰。(2)战国中期,论辩体,说理畅达,长篇大论。(3)战国后期,专题论文,论题集中,说理透辟。3.简述陶渊明诗平淡自然之美的形成原因。

(1)心境的平和散淡。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所以诗歌情绪平和。(2)语言的平易质朴。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纯净之美。(3)见识广博,思想深刻,具有批判精神。

三、论述题

1.试论《史记》刻画人物的特点。

(1)精巧的剪裁和布局(互见法;材料的详略安排)。(2)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3)在特定的环境中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4)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5)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试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1)王维的山水诗善于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创造诗中有画的明秀境界;而孟浩然的山水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诗中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

(2)王维的山居歌咏长于表现空山的宁静,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则多水乡的纯净和明秀。(3)王维的山水诗多空灵之美,孟浩然的山水诗则多自然平淡之美。

(4)孟浩然诗语言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比王维诗更显淳朴。中国古代文学试卷4与答案

1.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寄言上德,托意玄珠)2.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3.前人对左思生平的评价是(貌寝口讷,不好交游)4.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所属的诗歌类型是(感遇诗)

5.在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诸种因素中,更为直接的原因是(受文体文风自身演变规律的支配)6.李煜词中最感人的作品是(抒写亡国的深悲巨痛的篇章)7.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的原因是(郡望昌黎)

8.韩愈提倡“道统”和“文统”的目的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9.“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出处是(王翰的《凉州词二首》其一)10.李商隐无题诗的特色是(善于描写隐秘难言的爱情心理)11.柳宗元一生的转折点是(被贬永州司马)

1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于杜枚的(咏史诗)13.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恢复风雅传统)14 李贺在唐代诗坛被称为(诗鬼)

15.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色是(气貌高古,清雅闲淡)

二,简答题 盛唐边塞诗派:(1)指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群体。(2)他们的创作以边塞生活为主要题材。(3)他们的边塞诗写得雄浑奇伟,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唐传奇:(1)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2)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奇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骈文:(1)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发,但与散体单行的狭义散文有明显区别。(2)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三 论述题

1.《诗经》在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①、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②、以四言为基本句式。

③、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④、词汇丰富。⑤、大量运用联绵词和叠字。2.《世说新语》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色。

①、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用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刻划人物。②、语言精练,含蓄隽永。③、比喻生动精妙,形象鲜明。3.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

(2)艺术表现生动形象,辞藻华美,对仗工整,音韵流畅。(3)艺术风格华丽绮焕,浑厚雄健。中国古代文学试卷4与答案

1.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是(寄言上德,托意玄珠)2.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的性格表现是(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3.前人对左思生平的评价是(貌寝口讷,不好交游)4.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所属的诗歌类型是(感遇诗)

5.在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诸种因素中,更为直接的原因是(受文体文风自身演变规律的支配)6.李煜词中最感人的作品是(抒写亡国的深悲巨痛的篇章)7.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的原因是(郡望昌黎)

8.韩愈提倡“道统”和“文统”的目的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9.“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出处是(王翰的《凉州词二首》其一)10.李商隐无题诗的特色是(善于描写隐秘难言的爱情心理)11.柳宗元一生的转折点是(被贬永州司马)

1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于杜枚的(咏史诗)13.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恢复风雅传统)14 李贺在唐代诗坛被称为(诗鬼)

15.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色是(气貌高古,清雅闲淡)

二,简答题 盛唐边塞诗派:(1)指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群体。(2)他们的创作以边塞生活为主要题材。(3)他们的边塞诗写得雄浑奇伟,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唐传奇:(1)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2)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奇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骈文:(1)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发,但与散体单行的狭义散文有明显区别。(2)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三 论述题

1.《诗经》在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①、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②、以四言为基本句式。

③、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④、词汇丰富。⑤、大量运用联绵词和叠字。2.《世说新语》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色。

①、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用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刻划人物。②、语言精练,含蓄隽永。

③、比喻生动精妙,形象鲜明。3.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

10.中国古代文学 篇十

1、隋朝李谔的《上隋高帝革文华书》

2、“初唐四杰” 王勃 杨烔卢照邻 骆宾王()

3、“文章四友”:杜审言 李峤 苏味道 崔融

4、“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5、洛中八俊是北宋和南宋交接时期,在洛中地区活跃的八位文人,他们被记载于宋代楼钥《攻愧集》第七十一卷。历史上,只有其中的三人被确认,这“三俊”分别有“诗俊”陈与义、“词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其代表作品有《登岳阳楼》和《墨梅》(陈与义)、《雨中花》(朱敦儒)等。

6、《春江花月夜》

7、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好颜色。“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8、宋之问 沈佺期 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9、“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 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10、王士源说孟浩然的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

11、《黄鹤楼》崔颢 被称为“有俊才,无士行”

12、元结的《系乐府》中《贫妇词》《去乡悲》《农臣怨》

13、诗鬼 李贺

14、诗豪 刘禹锡“刘白”:刘禹锡和白居易

15、“二王”:王叔文、王丕

16、南宋四大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17、“七绝圣手”“诗家之夫子”是指 王昌龄

18、“皮陆”:陆龟蒙、皮日休

二、问答题(简答题)(什么是上官体、城斋体、易安体?其特点)

上官体:指唐初贞观、龙朔之间,以宫廷使人上官仪诗风为代表的封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工于五言,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宫廷化诗风,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最高水平典范,对律师形势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31页《箧中集》:诗集名,元结收沈千远、赵微明、孟云卿、张彪、王季友等诗二十四首,命名为《箧中集》。他们诗中没有盛唐诗中那种慷慨豪雄情调,而以悲愤写人生疾苦,他们是最先感受到哀败景象到来的一群人,冷眼旁观,走向写实。元结把他们的诗作编在一个集子里,给予了很多的评价。元结主张诗应有规讽寄托,有益政教,故选录其中以警时人。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均是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吃哦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干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的是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同时,他们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初唐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唐遗风。

山水田园诗:是盛唐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之一,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多仕途失意,受佛道思想

影响较深,寻求隐匿,因而诗中多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其诗风清新流利,常常表现出静谧恬淡的境界。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

边塞诗:是盛唐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他们继承并发展了魏晋、隋及唐初以来边塞诗的创作传统,以深刻的边塞生活体验多方面反映边塞生活,表现了巩固国防,为国立功的英雄主义气概和进取精神。诗歌反映了盛唐时代气息,开阔了诗歌创作题材,气势磅礴,乐观向上,描写生动形象,风格雄浑豪放,富有艺术感染力,促进盛唐诗歌的繁荣。

大历诗风:指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使人的共同创作风貌。他们大多青年时期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使他们心里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的诗,不再有李白的自信与气势,也没有杜甫的反映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但也有少量盛唐余韵,民生疾苦,但大量作品表现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净高逸的情调,淡远凄静的情志,虽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但气骨顿衰,转录出中唐面目。代表有李端、卢纶、韩翃、钱起、司空曙等。

大历十才子:

1、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因在大历年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瞩目。他们创作成就高低不一,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

2、他们的诗歌内容上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冷清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

3、艺术表现以谢朓为宗,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

4、手法上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写的精致工整,带有大历诗特有的情思韵味。

5、“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郊寒岛瘦:对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的称谓。孟郊一生困顿,贫寒凄苦,其诗也常道穷愁凄凉;贾岛的诗注重字句的雕琢、推敲。因二人诗歌都有清峤硬瘦,好作苦语,固有此称。

唐传奇:是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小说,它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的愉悦性情作用,油菜形成“作意好奇”、“始有意为小说”的特点。其题材扩大,篇幅加长,情节完整、描写细腻,注重人物思想刻画,展示人物命运,反映复杂社会,代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质变,标志我国小说发展到成熟阶段。代表有王度的《古镜记》白行简的《李娃传》

变文:也简称“变”,是寺院僧侣向听众做通俗宣传的一种文体,是转变的一种底本。这种文体盛行于唐代。因清光绪年间才从甘肃敦煌藏经洞发现,故又称“敦煌变文”。现存的变文,其内容一为佛经故事,如《降魔变文》,一为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如《伍子胥变文》,一为当时当地的重大的人物和事件,如《张议潮变文》。变文对我国通俗讲唱文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后蜀赵崇祚编,收录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黄埔松、韦庄等十巴家词500首,欧阳炯作《花间集序》,指出这些词人把视野完全转向女性姿色和生活情欲,艺术上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形成缛采轻艳的花间词风,对词体影响极大,“诗庄词媚”一说成因即与它有关。

新乐府运动:是有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反映现实的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标榜“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宗旨,强调诗歌“补差时政”“泄导人情”的社会功能,提出诗歌通俗话的具体要求。不论是古题还是新题,只要是为事而作,都被看做是新乐府诗。

俗讲:与僧讲对立的概念。佛教传入中土后,僧徒为弘扬佛法,利用说唱手段为俗众讲佛家

教义宗教活动。是一种讲道通俗化的手段。主要来源于六朝以来佛家的讲道化俗手段:“转读”和“唱导”。唐代形成俗讲。

变文:或简称“变”。是转变的底本。敦煌说唱类作品中保留较多。一种说唱艺术,适应普通民众的审美趣味,也有佛教文学的影响。想象丰富,语言活泼。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散韵结合。

260韩愈诗风:

278张王乐府:张籍王建 古文运动: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317晚唐小品:在古文走向衰落的过程中,晚唐小品却异军突起,大放光彩,是韩愈、柳宗元杂说、寓言小品等文体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晚唐日趋尖锐的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物。基本特点一是篇幅短小精悍二是多为刺时之作有的放矢,批判性强三是情感炽热,生气贯注。其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

318“三十六体”:晚唐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擅长骈体文,其中李、温、段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三人在其兄弟中皆排行第第十六,故有此称)

“西昆体”

苦吟诗人

三、阅读翻译题()

(1)也是论述题,原文:魏征《隋书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翻译:

分析:“贵于清绮”是对追求声律辞藻的南朝诗风的概括,偏重于诗的声辞之美而言,宜于咏歌是其所长,缘情绮靡而流于轻艳纤弱则为其所短。“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特有的真挚朴厚的情感力量和气势,贞刚壮大是其所长,而表现形式的简古质朴或理胜其词,则是一种缺憾。二192页(2)原文: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东方公1足下2:文章道弊五百年矣3。汉、魏风骨4,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5。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6竞繁,而兴寄7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8也。一9昨于解三10处,见明公《咏孤桐篇》11,骨气端翔12,音情顿挫13,光英朗练14,有金石声15。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16。不图正始之音17复睹于兹18,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19。解君20云:“张茂先

21、何敬祖22,东方生23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24,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翻译:东方公足下:文之道衰弊,已经有五百年之久了(指从西晋至唐初),汉魏时期优秀的风骨传统,晋宋虽然没能流传下来,然而在现存的文献中有可以找到证明。我闲暇的时候曾经欣赏齐梁的诗歌,(觉得)当时的创作过分追求词采的华丽,而缺乏内在的比兴寄托,每每感慨万千。回想古人,常常担心浮艳绮靡(的文风充斥文坛),而风雅之风就此沉寂下去,因此心中很是不安。自从昨日于解三处欣赏了您的《咏孤桐》诗,深深地感到诗中透露出一种端直飞动的风骨美,声情并茂,抑扬起伏,表达鲜明精练,音韵铿锵悦耳。于是乎心目为之一新,消除了那种沉闷和抑郁之感。没想到(您的诗作)又感受到了正始之音,也可以令建安时代的作者感到欣慰。解君说:“您可以与晋代的张华、何劭相比肩”,我认为这是知音之言。所以感叹于雅制(的复兴),所以写了这首《修竹诗》,自然期待献给

分析:

241页(3)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 唐兴,官举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浓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其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翻译:

分析:沈宋:是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同宋之问的并称。二人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律诗形式方面所做的贡献。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苏李:指苏武、李陵。过去把汉时期的无名氏的诗都附会在他们的笔下。最早见于《文选》。是汉代文人诗的代表。

曹刘:是指曹植与刘祯,二者均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把二者并称。

颜谢:是指南朝宋诗人颜延之和东晋诗人谢灵运,后者被钟嵘称为“元嘉之雄”。

徐庾:是指南朝梁、陈时期文学家徐陵和北周文学家庾信。他们集六朝诗作之大成。

四、论述题(选取一篇默写分析其内容及艺术特色 李煜 虞美人)

南北文学的优缺点或区别

初唐统治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文风?对后来的唐文学的发展有何影响? 225页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特点

233页 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

240页 杜甫诗的艺术风格

257页 韩孟(韩愈和孟郊)诗派的理论主张

267页李贺的诗歌特征

276页简述韩愈的“以文为诗”

277页新乐府诗歌的特征

284页简述白居易新乐府创作主张

303页简述韩愈柳宗元 古文运动的主张(散文艺术成就308)

357页论述李商隐的艺术成就

上一篇:大三会计专业自我鉴定下一篇:小学数学最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