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民情日记(精选11篇)
1.司法局民情日记 篇一
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大学生村官民
情日记(十)
2016年10月7日 星期二 多云转阴
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安静下来,整理自己的情绪,回顾下自己一年零两个月的工作经历,感觉我学会了很多,和群众相处渐渐变得融洽,更有了作为北健村大学生村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
从发展的角度分析,我村村民农业经济上的收入能达到一亩地一万五左右,生活上有了保障,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却忽视了小家和大家的协调性,忽视公共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的重要性,认为自己家的门前卫生好坏与别人无关。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在村张支书的带领下,我们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宣传工作,并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做表率,全民参与活动,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北健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现在的北健村村容整洁、民风淳朴,村民们乐于参与村上组织的党员义工服务活动,愿为打造美丽和谐新北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党建的方向分析,我们村由于党组织涣散,干部不和且没有群众娱乐活动场所,在今年的4月被确定为后进村。在接到通知后,村支委立即召开支委会议,提出整改措施和方向。在整顿工作组、县农办和镇政府的帮助下,我们村150㎡文化娱乐广场和新建村部项目最终得以顺利实施,并于今年9月底全面竣工。在县委工作组验收北健村整改情况的那天,我清晰地可以记得广场上有老人带着孩子,孩子高兴地在广场转圈
圈,旁边坐着那个腿脚不方便的婶婶,这个画面是多么的温馨,想着之前的项目实施困难,遇到的阻碍,一切都是值得的!最后,我们北健村在镇考评中排名第二,党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和支书工作的一年里,是我进步最大的一年,是他让我认识到村干部就要做村民的一棵大树,为他们遮风挡雨,为他们排忧解难,也是他让我明白只有抓小事抓实事才能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里。
(马小春 大荔县两宜镇北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2016年10月8日 星期三 晴
目前,我们村的重点工作是秸秆禁烧,杜绝火情发生。在村书记的组织下,村上成立了防火巡逻小组,由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各带一队人员轮流值班巡逻,不定时在田间地头宣传和监督。
秸秆禁烧是基层政府每年必抓的一项重点工作,如何才能让群众不去烧秸秆而顺利的完成耕种?结合工作实际
我有以下三方面体会:
一是加大宣传秸秆还田的益处。有些农民依据自己的传统经验,认为烧过得秸秆可以作为草木灰肥料来肥沃土壤,其实不然,根据有关专家研究,焚烧秸秆反而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种植和产量。
二是规范制度,有奖有罚。要处理地面上剩余的秸秆,老百姓不愿去花费过多的人力、财力去处理秸秆,往往是一把火就搞定了。如果政府能够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奖励还田处理的农户,对焚烧的农户进行罚款,若按照这样的制度去执行下去,相信群众再不会一烧了之了。
三是引进科学技术,变废为宝。以前农民会将秸秆晒干当柴火,或是粉碎作为牲口冬天的饲料,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天然气,自然秸秆就多余了,并且农民现在种植密度比较大,原有的农业机械不能满足需要。如能提升农业机械利用率或将秸秆粉碎作为沼气 的原料,变废为宝,我想肯定会受到农民朋友欢迎的。
秸秆禁烧不能以堵为主,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群众科学利用,这样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充分利用新能源,相信农民朋友会乐意接受的。
(聂梦悦 经开区龙背镇南袁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2016年10月15日 星期三 晴
10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8月以来,由于天气连绵阴雨且持续时间较长,温度偏低,致使今年的秋收工作进展不是很顺利。
为严把“秸秆禁烧”关,在包联领导的带领下,村干部的陪同下,我们一行五人开始出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发放秸秆禁烧宣传单,同时在重点路段悬挂横幅,张贴通告,做到秸秆禁烧家喻户晓,提高村民的禁烧意识和自觉性。宣传过程中,我们来到大片正在收割地头,刚收割完的牛大叔,正在地里捡拾遗留的玉米棒。我走向前,询问今年玉
米收成的情况。牛大叔停下手中的活,看了看我们,问了我们的来意,意味深长的说:“今年,玉米收成不好,雨水太多了。好多种的迟点的或没有浇上水的村民,基本上就不收,把玉米带杆给养殖羊或猪的村民当饲料用。对于烧玉米杆,现在的人们意识增强了,知道烧玉米杆不仅要罚款,严重些可能要坐牢,所以烧的人越来越少。但是,还有少数人,不顾不管,嫌麻烦,就地就烧了。”问及孩子为什么没有回来帮忙,牛大叔说“娃娃们都挺忙的,现在都机械化了,活也不是很多,我和老伴还能干的了,不打扰孩子们了,都忙,在外面不容易呀”。话音刚落,牛大叔又开始弯腰捡拾玉米棒。看着牛大叔,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养儿为防老,可我们大学毕业了,外嫁了,工作了,很少回家了。不管是夏收还是秋收,父母从来没有要求我们什么,真的很对不住自己父母。
2.检察官潘志荣与他的《民情日记》 篇二
年初的时候,潘志荣造访了西河乡平子壕自然村孤寡老人李凤英的家。李凤英儿女都在外地,她孤身一人住在牧区,生活困难,且患有骨质增生疾病,行动不便,低保也于3年前停发了。潘志荣把李凤英的情况写到了他1月21日的《民情日记》里,立刻去民政局查了李凤英停发低保的缘由,按照政策规定的条件,李凤英确实不符合,于是,潘志荣再次造访李凤英家,详细地向她说明了情况,让她理解了低保停发的缘由。
此后,只要潘志荣路过平子壕村,就会去李凤英家看看,和她拉拉家常。李凤英话多,有时一说就是一个小时,潘志荣也不嫌烦,就听着,回应着。
“我是牧民的子女。”作为检察官的潘志荣以这样的身份待在广袤的达茂旗草原上,一晃就是30年。
对草原的特殊感情
今年53岁的潘志荣,是达茂旗的汉族人。中专毕业后,1986年9月,潘志荣进入达茂旗检察院工作。
满都拉口岸,草原码头,是包头市与蒙古国接壤的唯一陆路口岸;石宝镇,富藏铁矿,是达茂旗工业集中的重镇。2010年,为延伸服务群众的触角,达茂旗检察院在这两个地方设立了检察室,主要辐射达茂旗西北、东南的几个乡镇苏木,兼顾其他。
这两个“桥头堡”都距旗检察院100公里左右,潘志荣从到任满都拉口岸驻站检察官时起,便开始了“游牧检察”的生活,每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作日在牧区度过,几乎每户牧民的蒙古包里和草场上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每个牧民的手中都被发放了印有潘志荣手机号的蒙汉双语“检民联系卡”。几年下来,哪片草长得好,谁家搬了新牧点,哪片围栏是牧民自己搭的……潘志荣都一清二楚。
因为土生土长的关系,潘志荣对达茂旗的草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潘志荣看来,草场就是达茂旗的“颜面”,不允许有任何非法破坏行为。
2014年,巴彦花镇巴彦敖包队105号的王氏兄弟二人,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擅自将自家承包的近150亩草场开垦成耕地。潘志荣知道后,赶到现场,看到大面积草场被破坏,心痛不已。
潘志荣说,这是草原母亲的伤口。心疼之余,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建议法院在被破坏的草场开庭,邀请当地农牧民参加,让被告人和群众都看看破坏草场的后果,加强保护意识。
经达茂旗检察院协调,达茂旗法院首次在案发地草场对非法占用草场的案件进行了庭审。庭审完毕,潘志荣又与旁听庭审的巴音花镇人大代表、牧民代表在案发地进行了座谈,“草场就是我们的命根子,我们在草原上长大,应该心生感恩,懂得爱护,怎么能为了一己私利就去破坏呢?”潘志荣一番话,让来旁听的牧民群众印象深刻。
2008年以来,为了保护草原生态,达茂旗实施围封禁牧,每年给牧民发放的禁牧补贴高达上亿元。为了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牧民手中,潘志荣带领检察院工作人员走羊盘、进蒙古包,对补贴发放情况进行拉网式调查。
下牧区调查,潘志荣有时一走就是好几天。为了不打扰牧民,他自带干粮,饿了就吃一点。对牧民的各种诉求,他全部写在本子上,遇到没有及时领到补贴或者因草场纠纷停发补贴的情况,他逐户登记造册,集中到相关部门,核对享受补贴人员名单、停发原因等情况后再向牧民反馈;对于发放迟延或部分发放的,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足额发放。几年来,潘志荣等人共保障了近10亿禁牧补贴资金的顺利发放。
因常年下乡,风餐露宿,潘志荣患上了较为严重的肠胃病和腿部风湿病,时常半夜疼得睡不着觉,再加上心脏也不好,近年来越发憔悴。
2013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潘志荣刚从满都拉镇检察室巡访回到单位,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接到牧民打来的电话。明安镇牧民吉某家的山羊因喝了矿山排放的污水,死了25只,多次找矿山老板协商未果后,他情绪激动,扬言要上访。潘志荣顾不上吃饭休息,一边联系边防派出所,一边赶往事发地。
了解到由于矿山的防护措施存在漏洞,给周围牧民生产生活带来安全隐患后,潘志荣与派出所民警、吉某一同到矿山协商,工作一直持续到当晚11点多,最终矿山老板同意给吉某5万元的赔偿。吉某这才平息怒火,但潘志荣已十分疲惫。当天半夜潘志荣心脏病突发,送到医院时已经昏迷,经抢救才转危为安。等潘志荣醒过来,守在病床前的妻子对他说:“早跟你说,不能这么拼命了……”没过几天,病刚好的潘志荣就又上班了,继续奔走在他所深爱的达茂草原上。
牧民的好“安达”
虽然是汉族人,但潘志荣那种仗义和干练的气质,让他与牧民始终很亲近。
在牧区工作多年,潘志荣为牧民解决了大量难题,当地牧民都很信任他。“老潘在牧区可受欢迎了,和好多牧民结成了‘安达’。不佩服都不行!”潘志荣在检察院的同事这样评价。
1996年,巴彦花镇的牧民图布沁与额尔登酒后发生冲突,导致额尔登轻伤。该案移送检察院后,图布沁仍不认罪。潘志荣教育他:“你们是好朋友,不能因一时冲动伤了和气。你毕竟伤了人,要勇敢承担起应负的法律责任。”最终图布沁认罪并支付了赔偿金。
此后,潘志荣下乡路过图布沁家总要进去坐坐,告诉他“以后不要再因一时冲动干糊涂事了,把生活经营好,有困难要找我”。2003年,图布沁孩子的学费不够,实在借不上,试着拨通了潘志荣的电话,潘志荣立即从家里拿了3000块钱送到了图布沁手里。从此,图布沁认定潘志荣是他一辈子的朋友。
2006年,巴音花镇遭受了旱灾,牧民只能靠买草料来喂羊群。图布沁拿不出钱,他又找到了潘志荣,潘志荣二话没说领着图布沁去银行申请贷款,自己当了担保人,借出款来解了图布沁的燃眉之急。每年春季,图布沁家都要买草料,因离镇里远,草料车不给送,每次都是潘志荣给图布沁和他附近的几家牧民联系车辆,把草料送到家。一年冬天,达茂旗大雪没膝,图布沁的孩子无法返校,他试着骑摩托车送孩子,可刚走不到五十米就被积雪困住,没办法只好求助潘志荣。潘志荣立即借车赶往图布沁家,120多公里的路,在大雪里跑了近五个小时才安全到达。
十几年来,在潘志荣的帮助下,图布沁从家徒四壁,到牛羊满圈,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图布沁说:“这么多年,我也记不清麻烦过潘哥多少次,但他一句怨言都没有,他是牧民的活雷锋,我们心里的好安达。”
像图布沁这样“找他麻烦”的朋友,潘志荣交了很多。
2012年6月,潘志荣走访格日乐敖都嘎查时,牧民多来福对他说:“我家登记安置房都好几年了,但一直没给分,镇里、村里都解决不了,你们检察院能给解决吗?”潘志荣当即答应帮他问问。原来,2009年,达茂旗出台了对牧区禁牧转移集中安置的政策,多来福也登记了转移安置房,看着牧民一批批搬进了新房,他的心里很着急。带着多来福的期待,潘志荣开始“找房”。
潘志荣旗里、村里两头跑,多次到相关部门进行咨询,有时一天跑四五趟。最终,他发现是登记人员漏登了多来福的信息。接着潘志荣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补充相关证明材料,为多来福办理了住房相关手续。搬家那天,潘志荣早早就去了,给多来福道喜,并张罗着搬家。多来福分到了房,十分感激潘志荣,“以前觉得检察院就是抓贪官的,跟老百姓没多大关系,没想到还能为我家解决这么大的问题”。
因为这种热心解决牧民问题的行事方式,自从担任满都拉镇检察室主任时起,潘志荣就多了个群众对他的美称——“一叫通”。不管事大事小、分内分外,牧民只要打他电话,随时都通,不管多忙,他都马上能办。
2012年8月,老潘接到苏木和嘎查牧民付某的电话:他与王某两家是老邻居,两家承包的草场相邻。10年前,王某在他的草场上建了房和羊圈,还挖了两个鱼塘。苏木和嘎查的领导多次协商解决未果,两家矛盾越积越深,到最后连话都不说了。付某听说潘志荣是办实事的人,希望他给想想办法。
潘志荣挂了电话,立即赶到牧民点了解情况,得知王家的生活条件还可以,而付家的羊圈里只有零星的几只羊,生活十分艰难,他决心一定要为两家化解这场纠纷。刚开始,王某根本不愿意谈,看他来了,就骑上摩托车走了,潘志荣也不急,就住在牧点,还帮王某养羊喂鱼。一连两天,王某看潘志荣是来真的,有点沉不住气了,问他“到底要怎么样”,潘志荣不慌不忙地说:“我只是想帮你们牵个线,你听我说说,说得不对,我就走。”
接着,潘志荣从两家生活状况入手,与王某谈了很长时间。“你日子过得还可以,你看看付家过得多艰难。远亲不如近邻,你应该帮他,怎么还能忍心占他的便宜?而且,从法律上讲你也是违法的,按法律也应该给人家退回去,与其依法律强制执行,不如顺水推舟卖个人情。”潘志荣一席话,使王某陷入了沉思,一方面他觉得自己确实理亏,另一方面看到潘志荣人这么实在,为这点事儿大热天的家也不回,如此辛苦。最终王某同意从自己的草场中划拨一块草坡给付某,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事后,付某和王某还给潘志荣送来一些亲自采摘的野蘑菇,潘志荣说:“好意我心领了,看到你们能过上好日子,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后来,付某的日子也有了起色,家里养了上百只羊,他还特意为潘志荣送来过一面锦旗作为感谢。
心中有大爱的检察官
一些找潘志荣帮忙的牧民生活渐渐好了,但潘志荣家还是一如既往的节俭和寻常。同期参加工作的同事中,潘志荣是最后一个搬进楼房的。为了能便宜一点,他选择了顶楼,没装修,也没买新家具,以前平房里的旧家具不舍得丢掉,全都被他搬到了新楼里,那一张磨破几层皮的沙发,就已经使用了十几年。
潘志荣生活节俭,不喜欢买新衣服,一件羽绒服他穿了8年仍在穿;给儿子购买新鞋,为了能让他多穿几年避免浪费,买的时候就比脚大两三个尺码,孩子只好垫上三层鞋垫“凑合”着穿。从检30年来,潘志荣从未接受过一次与工作相关的“吃请”,从未拿过案件当事人一钱一物。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有悖良心的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不做,有损检察形象的事不做”。
2009年,达尔罕苏木牧民吉某某醉酒驾驶摩托车,导致交通肇事,1死2伤,他的叔叔都仁非常着急,他从附近牧民那里得知检察院有一位姓潘的检察官,热心帮百姓办事儿,于是包了1000元的红包来找潘志荣。他想着只要检察官收了红包,就能够对他侄子的案件睁只眼闭只眼,或许侄子就不用坐牢了。
时任侦查监督科科长的潘志荣热情接待了都仁,看到潘志荣和善热情,都仁心里轻松很多,毫不隐瞒地说明了来意,不失时机地拿出红包往潘志荣手上塞。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潘志荣刚刚还微笑的脸立刻严肃起来:“给我红包是什么意思?这是在犯罪!快收起来,以后再不能这样了。”
都仁心头一震,红着脸把红包收了起来。看出都仁的尴尬,潘志荣语气缓和下来:“咱们就事论事,有困难说困难,可不能搞这些小动作。”气氛缓和后,潘志荣耐心告诉他,他侄子的行为已经涉嫌交通肇事罪,致人死亡和醉酒驾驶这些情节都是加重情节,刑事责任是无法免除的。作为家属更需要做的是积极赔偿被害人,取得被害人的谅解,或有从轻、减轻处罚的机会。一席话,让都仁明白了法律的规定,也打消了他花钱消灾的想法。
牧民巴图斯愣是潘志荣多年的老朋友,一天他找到潘志荣说:“前几天禁牧队来了,说我违反了禁牧政策,要我卖羊,还要处罚我,你帮忙解决一下?”潘志荣听后说:“你想想咱们达茂草原和20年前比,草少了多少,沙子多了多少?再这样下去,再过20年,等你儿子长大了,还有草可以放牧吗?国家发放草原补贴就是为了保护草原能一直都存在下去。我劝你还是把羊卖了,这件事没有商量。”听了潘志荣的话,巴图斯愣沉思了一会,非常不好意思地说:“行,我尽快联系把多余的羊都卖了。”
时间长了,牧民们也都了解潘志荣这个人了,知道他虽然喜欢帮牧民办事,但想找他说情确是没有用处,找他也是白找。别人有了困难,只要潘志荣知道,他都会伸出援手,他曾经自己出钱给牧民买过饲料;他曾经若干次买好生活用品去看望五保户;他曾经为帮助老乡收割饲料累晕住院……但就是不给说情。
2011年9月,潘志荣到白音查干嘎查巡访,了解到牧民斯琴高娃家生活非常困难,她的丈夫因脑血栓半身不遂,丧失了劳动能力,她一个人既要照顾丈夫,又要放牧劳动,生活上举步维艰,家庭一贫如洗。说话期间,斯琴高娃眼圈湿润起来:“今年我孩子秦达孟考上大学了,但孩子说不读了,在家照顾他爸,帮我放羊。他其实很想读书,但我们没钱。”
潘志荣听了很难受,既感动于秦达孟的孝顺,也为他感到可惜。他与妻子沟通后,对斯琴高娃表示,愿意资助秦达孟学费直至他完成大学学业。面对感谢,潘志荣说:“我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个好前途。”
3.司法局民情日记 篇三
民情日记
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阴 气温:-4至7度
3月4 日上午,按照委系统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 惠民生 聚民心” 活动的总体安排,我们下派工作组的先遣人员,先期启程前往**区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
早上9:25,飞机准时起飞。也许起的太早赶飞机的缘故,绝大多数人在飞机起飞后,都开始闭目养神,也有个别精神头很好的人,在机舱里小声的说笑着。11:15,飞机准点缓缓降落。排队取了行李后,出门就看到来接我们的联络人员,各小组先遣人员按照要求分头上了指定的面包车。上车后各组清点了人员,车子开始向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进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库木库萨尔乡政府。大家下车后在乡政府食堂吃了午饭,稍作休整后,就随各个村来接的人去了各组入住的村子。我们第七组住村委会大院。
按照活动分配方案,我们第七小组进驻尤库日哈迪勒克村。下午16:00时,我们在随行的副乡长艾则孜·热合曼带领下来到了尤库日哈迪勒克村村委会。村委会书记艾莎·穆萨早在我们来之前,就带领着村上的干部将我们住的地方打扫的干干净净。放下行李后,村里的干部帮助我们们一起铺被褥、整理房间,看到这些场景,我们感到心里面暖融融的。简单收拾过后,在随行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村委会的办公环境和办公设施。
住村后随行的副乡长艾则孜·热合曼和村里的干部向我们介绍了该村农业生产、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具有地方特色很有知名度的农民画等情况,直到深夜。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尤库日哈迪勒克村人口有1200余人,种植土地有6000余亩,主要以种植棉花、小麦、核桃等农作物为主。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老百姓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民风淳朴,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这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
作为打前站的工作组人员,我们要帮助5日来到的工作组其他同志,做好有关工作、生活细节。同时,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尽快与村干部和群众相互熟悉了解,为下一步开展好工作创造条件。
4.局长民情日记 篇四
文广局局长于自强
2012年4月12日星期四晴
按照县上安排,文广局联系村为蒲窝乡韩洼村。到今天为止,局里已经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前后3次集体前往韩洼村进行实地调研和入户对接,为25个帮扶户送去了5200斤尿素,帮助解决果园早春施肥。并陆续落实了文广系统 “八个一”活动:建设一批农家书屋、资助一批志愿者;开展一次图书赠送;开展一次文艺演出;资助一个贫困户学生;组织一次广播电视管理维护知识培训;编印一本宣传皇甫谧文化册子;赠送一批《皇甫谧》剧光盘;捐助帮扶资金。借助《民意簿》和《民情日记》填写,对联系的贫困户,进行了建档立卡,结成帮扶对子,扎实开展了村情、户情的调研摸底。
这几天,我反复查看了局机关19份民情登记台帐和收回的民意调查表,分“韩家洼村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贫困户基本情况”、“民意调查情况”、“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个方面,尽可能的把调查到的情况都掌握了一下。
韩家洼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距蒲窝乡政府8公里。蜿蜒的涧河从村子东面缓缓流过,与新开林场相接,整个村子的地形呈南北条状,东西宽约500米。全村10社236户978口人,耕地总面积8566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4394亩,塬面耕地957亩,现有果园715亩(今年挂果135亩,明年挂果135
亩,新植幼园445亩,涉及7社187户)。牛存栏280头,羊存栏540只,自来水入户218户,入户率92%。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现有村部办公楼1幢,2层10间210平方米;村卫生所4间80平方米;文化室4间90平方米;文化活动场所1处,2000平方米;幼儿园一处,6间115平方米;村小学1所,校舍3幢12间240平方米;硬化道路4条2公里;民营中小企业:现有私营合资砖厂一处,规模资产150万元;个体工商户6家,家庭小轿车6辆,摩托车45辆,农用车14辆,电视机240台。
2011年,该村人均纯收入2988元,其中:劳务收入人均1738元,惠农资金收入人均600元,粮食作物收入人均600元,其他收入人均50元。全村人均纯收入比全乡人均纯收入3260元低272元。全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的户25户,占占全村总户数的10%;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的户54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2.9%;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户1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1%。现有贫困户特困户26户,其中确定我局干部联系的19户。
关于发展规划,村上提出,2012年主要任务是投资地膜、洋芋籽种建设东头、韩洼两社幼园管理示范点;投资地膜、砖、水、电设施建任湾老果园管护示范点10户5处;年内组织外出培训一次,建果树专业合作社5个;投资1.5万元开通任
一、任
二、任湾生产道路;投资1.5万元沙化东头、韩洼、塬边生产道路;利用政策奖补,进行危旧房屋改造10户;筹集资金刷新小康屋外围墙。其他工作也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从我们的调查了解看,导致村上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特色产业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发展缓慢。由于合村并社过程中遗留的问题、群众思想复杂、观念陈旧等原因,部分群众发展意识不强,信心不足,劲头不够,高效产业发展滞后,群众收入增长缓慢。二是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破旧,面积小,不能适应和满足村务活动需要。由于集体积累薄弱,自身无力解决,需要争取协调各方面支持帮助,改善村级活动阵地现状。三是村级遗留债务过重,化解困难。合村并社时遗留债务9万元,村上集体经济收入微薄,仅有的收入不够偿还债务利息,现有债务得不到有效化解。
贫困户基本情况也分三个部分做了详细阐述。导致这些农户贫困的原因有三种,分别是缺乏发展资金、因病致贫、因病或因残丧失劳动能力致贫。第一天的日记里我就做了分析,正好用上。现在想来,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真好。有贤者说:一个好习惯,无论其大小,带来的影响都将是巨大的,有益于人的一生。看来这话不假。自己喜好写的这种习惯,终究为自己的生命带来了充实,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诸多色彩。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应该说,劳作是一种功德。我始终觉得,因自己的才能、境地,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无论功成与否,也是天地第一等人。把劳作样的写作作为一种习惯,至少自己是欣慰的。
关于民意调查情况,都是从调查表上分析整理、总结提炼的。主要是:群众对党的富民政策普遍比较满意,特别是对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比较欢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发展致富,最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资金和技术,最希望发展的产业是牛果产业、规模养殖和设施农业,最大的期望是干部能够真正深入基层,给群众送技术、送信息,扶持重点产业,帮助群众发家致富。同时,期望能够不断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特别是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另外,群众对改善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都有比较强烈的要求。
关于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主要写了以下几点:一是规模养殖区用电问题。村上确定的牛养殖小区,规划需要700米高压线路和一台变压器,需资金约10万元,镇上已和县电力局对接,可以列为今年农电项目予以支持,但建设资金到明年才能到位。若不影响小区建设,村上需自筹资金架设临时线路。镇村两级希望市委组织部能够协调市县供电公司,争取在今年就进行建设。二是贫困户王朝中妻子温梅梅住院问题。王朝中妻子常年患病,病因不明,近期检查后,医院建议住院治疗,初步诊断肾脏有问题,但是由于春耕在即,王朝中儿子王涛外出打工,家中再无他人,王朝中无奈放弃了妻子住院治疗。
我把王朝中妻子的事情写到这里,多少有些“谋私”的意味。说实在的,我心里也很急,而自己能力显然也很有限,寻-4-
求单位和组织支持,不失为一种好办法。“私”就“私”些吧,只要能早日让其康复,我背个“谋私”的“锅”也无妨。
今晚,一个同事看了我的《联村联户日记》,问起我到底是怎样理解“双联”的,我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就用梁晓声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告诉他: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平凡而普通的人们,永远是一个国家的绝大多数人。任何一个国家存在的意义,都首先是以他们的存在为存在的先决条件的。人类社会的一个真相是,而且必然永远是一牢固地将普遍的平凡的人们的社会地位确立在第一位臵。这乃是古今中外的文化的不二立场。当社会还无法满足普遍的平凡的人们的基本拥有愿望时,文化的最清醒的那一部分思想,应时时刻刻提醒着社会来关注此点。
5.“三送”民情日记(推荐) 篇五
根据中共宁都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县委《关于开展“深入基层送政策、深入群众送温暖、深入实际送服务”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作为“三入三送”的选派干部,今天一早我们组冒着绵绵细雨驱车赶往我们的驻村——对坊乡寺背村。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崎岖山路,我们组一行终于到达了寺背村村委会。在村委会办公室我们与村干部们开了个简单的碰头会,村书记陈晓怡介绍了寺背村的一些基本情况:
寺背村属边远山区位于对坊乡最南端,与瑞金市大柏乡小岑村交界,有17个村小组,5名村干部,占地面积17.37km²,耕地面积
1.37 km²,山地面积16 km²,总人口2100人,外出务工450人,五保户48人,低保户78人,计生困难户4人,优抚对象17人,贫困学生21人,上坊户2人。农民年均收入1950元,主要收入农业。村集体收入0.07万元,累计负债23.2万元。
2010年12 月16日星期四雨经过昨天商讨,今天决定去上屋村小组彭经鸣老人家中走坊,走进彭经鸣老人的家中,看着老人破旧的土胚房屋,屋内光线昏暗阴冷潮湿,心中总觉得不是滋味。老人对我们的到来感到惊慌失措,在表明我们是“三送”工作组的身份后才平静下来与我们交谈。
在与彭经鸣交谈得知,他今年已经76岁了,有一个儿
子,儿媳有智力障碍没有生小孩现在都外出打工,家中只有他一个人,生活困难。平常的日常起居都只能自己料理,邻居们也会经常过来看看他帮他做一些事情。
问到老人当前的需求时,老人提出年龄大了身体越来越差了,希望村委会给予生活上的关照和加入农村医疗保险,我们与他聊了一些医保方面的相关政策,村干部当场拿出了表格帮老人填写。当我送上200元的慰问金给老人时,老人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感激之情难于言表,只是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不停的说着“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
2010年12 月23日星期四阴
家住下西坑小组的陈宁都,自已及妻子都长年患病,生活困难,听同去的村干部告诉我,陈宁都由于长年患病田里和家里的活做起来感到力不从心,故现在的他生活的相当艰难。村干部陈英锦告诉他,这是我们是新闻中心来的干部给他送来了慰问金,他看着我们家眼里充满了感激和感动的泪水,颤抖着握着我们的手一个劲地说:“多谢政府、多谢新闻中心、多谢领导的关心”。还说要我们在他家吃了午饭再走。我们婉言谢过了他的邀请,并对他说要多注意身体,天冷了不要少穿衣服,有什么困难多向村里的干部和政府反映。离开的时候冷风仍在继续肆虐,气温好象更低,耳朵冻的感觉要掉下来一样,可心里想着能为民送去点温暖,能够代表党和政府给村民的关心,想着这也是为民办的一些
好事心里感觉热乎乎的,双脚走在山路上也不感觉有多累,反而是更有觉力了。
2010年12 月27日星期一晴
难得的好天气,久违阳光照在乡村大地上显得格外的祥和。星期
六、日回家洗了个澡和换洗了一身衣服,与村主任陈英锦约好今天一起去上干村上干完小走坊老党员王昌太。
9点钟就到了寺背村。山区的气温比城里低多了,一下车觉得一股冷气钻进脖子里来,看看周围的房子上和田地上,到处结满了冰霜。我们换乘摩托车赶往上干完小,来到上干完小时学校正在上课。我们就在外面转了转,看到虽然学校已十分破旧了但看到教室里的孩子们都在认真的的学习,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6.结对帮扶民情日记 篇六
3月12日 星期三 晴
今年初,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水利局党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开门搞活动”的原则,要求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走访普通群众,了解民情民生,开展结对帮扶。真正让党员干部受到教育、转变作风,让群众得到实惠,密切感情。
3月12日上午,根据市局党组统一安排,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体乘坐公交汽车赶到麻城市龙池桥办事处**村开展民情大走访和与生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恰巧3月12日,也是国家确定的“植树节”,所以在这次走访活动中,局里还专门安排全体党员干部参加**村的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活动。由于上午要参加有关会议,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的活动我因故未能参加,多少有些遗憾。会议结束时,已近晌午,我顾不上中饭,急忙驱车赶往村里,与同志们一起汇合。赶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快一点多了。
**村村委会对我们这次民情走访活动十分重视,专门安排村组干部帮助我们联系农户和带路。在村妇联主任的引领下,我急忙赶到了此次走访活动中的联系对象,困难群众占洪波的家中。大老远就看到门口一位60多岁的老人正在门前正忙着做家务活,一见到我们,老人显得十分高兴,伸出长满老茧的手,握住我的手不放,连声说着欢迎。村妇联主任介绍说,这是占红波的父亲,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老人说,我知道你一会儿要过来。估计在这之前,与我一起负责联系和结对帮扶这家农户的局水资源科潘金雄同志已经来过这家并进行了走访和慰问。老人可能是从他那里已经知道我马上要过来的消息。
进屋坐下,房子是一栋三层高的旧楼房,好像正在装修之中。占洪波的父亲非常热情,给我倒了杯热茶。老人说,洪波这孩子,卧病在床已经好几年了,至今生活不能自理。这几年,全靠小儿子,在附近靠做木匠,挣几个钱,把这个家撑起来。最近,正在把旧房子装修一下,准备过一阵子把小儿子的婚事办了。这房子装修的钱,都是小儿子打工挣的。老人忙着介绍,因为大儿子占洪波的看病治疗,家里已经花了不少的钱,这些也都是小儿子掏的。他自己年龄大了,加上小儿子的病情,不能外出打工,只好在村子周边偶尔帮一些农户打点短工,以弥补家用,减轻儿子们的负担。
我从身上掏出200块钱,塞到老人手中,真诚地对老人讲,这次到您家走访,主要是来看望一下您们,特别是看望一下占洪波。这点钱,尽管不多,但是我的一片心意,希望您能收下。老人坚一开始坚持不收,正相互说着,老人突然停顿了下来,盯着我的脸庞,显得十分惊喜。他说,你是不是原来来过我家搞过走访慰问?我仔细一瞧这家房子,再看看老人,我也一下子想起来,2012年开展“三万”活动,局里组织进村走访调查的时候,我好像来过这家的,临走的时候我还留下了300块钱给老人,并从家里给他们带来了一袋子衣服。这时,村妇联主任也想起来这事。此时,老人还一直说着谢谢,都说得我都不好意思。
我对老人解释道,这次我专程到您家里来看看,既是局里面的安排,也是我个人的心愿。这次来,看到您家庭的巨大变化,赶到由衷地高兴。真诚希望您们家新的一年,一切都会越变越好。也希望您们把我当成你们远房的一个亲戚,多联系多走动。家里面如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需要我提供帮助的,请及时跟我联系,我一定会想方设法,帮助你们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老人再三表示感激。
7.驻村民情日记 篇七
汽车小心翼翼地行驶在弯弯曲曲仅有3米宽的乡道上,走了许久,鼻尖忽然飘来油菜花的香味,乡村的恬静逐渐清晰起来:小树林、牛羊、人家,漫山遍野初吐嫩绿的树木,壮丽的山河,以及那些朴实的老乡。
初到贫困村,汪川镇郭山村是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近一半的贫困人口,自然环境恶劣,地形偏僻,交通不便,这个贫困村子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生了喜人的巨大变化,仅有215户人家1085人,但却沿着一座座小山包稀稀拉拉地蜿蜒了几公里,形成独特的6个自然村落。以前总觉得时间过得快,驻村以后才明白,只有美好的时光才会稍纵即逝,煎熬的日子永远过得那么慢,初来此地的我感到许多不适,不过很快被乡村迷人的风景和肩上的重大任务使命拉回了现实。
驻村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调研。来到村干部郭孝杰家,与他聊起村里的基本情况和村里的发展难题,郭孝杰介绍,我们这个村地市比较偏僻,但是发挥在那潜力巨大,有大量连片的土地为发展种植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现在的问题是通往田间地头的交通不便,继续修通产业路,为以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通往田地的产业路修通了,通向户里的致富路也就通了。我听了后深受触动,决心为郭山村产业路的修通积极争取,在镇党委政府的英明施策下,目前郭山村新修产业路8公里,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驻村任职之前,在我头脑中曾经无数次闪过美妙的画面:凭着自己的热情和干劲,我将会怎样得到群众的爱戴,怎样在群众中一呼百应,怎样带领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正是带着这份激情,让我面对走访了解到贫困村的贫穷和艰难时也没有灰心,相反却更加激起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深深的为民情结。
为了解决贫困村脱贫问题,我积极召集村里召开了两委会征求意见,经过讨论和调研,决定大力发展花椒种植产业来带动贫困户脱贫,并为贫困户制定了“一户一册”精准脱贫计划,并请专家来村里免费为群众讲课培训,千方百计协调一批树苗运进村里。开始进展都很顺利,但到了树苗运来种植的时候,很多村民却打了退堂鼓,觉得中花椒见效慢,不靠谱,通过多方奔走,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才使得花椒建园圆满完成,我也心里一阵轻松惬意。随着更多了解,我深深体会了一位老干部跟我讲的话:老百姓“跟利益走,不一定跟是非走;跟人头走,不一定跟道理走;跟风水走,不一定跟规划走”,以前有位朋友来村里看我时,临走叮嘱“不要搞花架子,踏踏实实给农民办点事”,当时听这句话时感觉很平淡、很简单,但真正深入农村生活之后,我才深深理解了其中的含义,驻村工作怎么做豁然开朗。说干就干,我立即带领扶贫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每家每户的大事小情全部记在本子上,想方设法解决。邻里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我就反复沟通说服解决;村民找不到合适的打工机会,我就协调熟悉的大企业来村里提供就业岗位;贫困户临有困难,我就积极协调为其申请苦难救助;生活困难村民交不起合作医疗,我就协调落实补助政策,争取大家都纳入医保;村里夏天自来水供应不及时呆滞没水吃,我就想办法筹措资金修了口井; 3个自然村村内道路还是土路,一到夏天下雨基本出不了门,路不通,我就协调争取了5000平方米的水泥路;村里环境脏乱差,我就协调为村里配置了垃圾箱和垃圾清运工具,组建了清扫队伍,完全改变了脏乱差的面貌;村里缺乏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我就协调为村图书室配备最新的图书,并准备修建了3个文化广场和3个体育健身场所。
路子走对,事办在村民心坎上,村民支持的热情就会被点燃,让我最为自豪的是,这些实事走的都是群众路线,村民自愿参加义务劳动,有的村民家里男的在外打工,家里女的也自告奋勇参加,一件件实事好事善事赢得了民心党心。让我更加明白群众工作的秘诀所在,以前村党组织发动群众不得力主要原因还在于服务群众初心的缺失,致使村委会没有威信,群众对村委会不信任。也让我明白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强化宗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于是我制定党员发展计划,积极落实“两学一做”和三会一课制度,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了基层但组织带头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8.民情恳谈日记 篇八
--XXX州公安局警务保障处 无名
按照XXX州公安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XXX 州公安局参与洱海流域“三清洁”活动的实施方案》安排,于2014年4月11日早晨,警务保障处党支部(州局机关第四党支部)、警务督察支队党支部(第七党支部)、看守所党支部(第十七党支部)、信访处、法制支队党支部(第十六党支部)29党员来到 XXX市喜洲镇作邑村委会下作邑自然村八社参加卫生大扫除劳动。实行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这“三个清洁”是开展“美丽XX·清洁乡村”活动的主要任务,目前,住建、环保、农业三个部门已经积极开展“三个清洁”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年和明年的具体工作任务和目标。清理海边滩地上的生活垃圾,清挖入海沟渠,同时广泛听取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向群众宣传洱海保护的法律法规。
根据“听真话、察实情、求实效”的活动要求,充分发动群众,使广大的人民群众成为保护与治理洱海的主人,形成洱海保护与治理的人民战争,是洱海保护与治理的基础。群众是洱海保护与治理的主人,建立生态环境建设公众参与机制,开通微信公共平台,监督清洁工作,通过让大家共同参与,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生态建设水平和乡风文明水平。在对洱海保护与治理经验交流时,对XXX市把洱海保护与治理内容写进小学课本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保护与治理洱海的行之有效、最具战略眼光的一招。前后编撰发放了10多万册《XXX市农村常用法律法规教育读本》、《洱海保护法律法规常识》和中小学保护洱海常识读本-《让心里充满阳光》等宣传读本,普及洱海保护知识的教育。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参与资源回收利用活动、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环保义务劳动和志愿者行动、七彩云南环保行动、环保世纪行活动等,设立公众举报电话,及时监督处理破坏洱海保护的违纪违法行为,每月定时公示洱海流域水质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开展洱海保护教育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四进”活动;建立洱海保护的法制教育机制。
向参加会战的干部群众说明了XXX州公安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开展“三清洁”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并希望大家本着“实事求是、帮助改进工作”的原则,对大理州公安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公安工作、洱海保护治理等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积极反映环洱海周边乱排乱放、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线索,提出农村社会治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参加会战的XXX市喜洲镇作邑村委会下作邑自然村八社干部群众一致反映,近年来随着XXX八车道一级公路、环洱海公路建成通车、XXX市喜洲镇作邑村委会下作邑自然村八社新区开发建设,XXX市喜洲镇作邑村委会下作邑自然村八社片区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公安机关在打击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为XXX市喜洲镇作邑村委会下作邑自然村八社开发保驾护航等方面工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XXX市公安局喜洲镇作邑村委会下作邑自然村八社派出所民警,在公安工作中积极创新农村综治维稳,当好人民群众的保护神,有力维护了一方平安,XXX市喜洲镇作邑村委会下作邑自然村八社的干部群众对公安工作总体是满意的,对公安机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热烈欢迎的。同时,也对公安机关相关工作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意见建议:一是随着XXX市喜洲镇作邑村委会下作邑自然村八社新区开发建设步伐较快,XXX市公安局喜洲镇作邑村委会下作邑自然村八社派出所民警承担的接处警、矛盾纠纷化解、案件侦办、治安管理等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警力明显不足,基层公安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XXX市喜洲镇作邑村委会下作邑自然村八社面临社会治安严峻的形势和经济发展层出不穷的考验,随着经济发展和外来人口增多,辖区内盗窃、赌博等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建议公安机关在乡镇集镇人员密集的公共区域安装治管理安视频监控探头,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涉恐涉爆涉毒重点人员排查整治、缉枪治爆、扫黄禁赌“三个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巡逻防控工作,加大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处理力度;三是随着洱海周边旅游业迅猛发展,环海公路车流量增大,公路穿越村庄车流量聚增,交通事故多发易发,建议在XXX市喜洲镇作邑村委会下作邑自然村八社重要交通路段安装道路减速带和交通安全视频监控探头,积极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在听取参加会战的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后,XXX州公安局表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一定会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落实,争取给社会上期盼的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并且,积极主动向参加会战的干部群众宣传保护洱海的重要意义和有关业务知识,以及向当地的干部群众宣讲相关法律法规。
在州公安局警务保障处处长XXX、看守所所长XXX、信访处处长XXX、警务督察支队副支队长XXX和法制支队副支队长XXX的带领下,四个支部的党员民警与作邑村群众一起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积极开展了“三清洁”劳动,有的用扫帚、火钳、粪萁等工具清扫群众房前屋后垃圾、清除杂物;有的用锄头、铁铲、水桶清理垃圾淤泥、疏通水沟,并对一些无法清理的废弃物就地进行焚烧处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劳动,作邑村八社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看到喜洲镇作邑村环境变得更干净了、风景变得更美丽了,群众和民警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和收获的喜悦。
通过开展这次“三清洁”活动,州公安局四个支部的党员民警在积极帮助喜洲镇作邑村清洁水源、田园和家园的同时,增强了参与保护洱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广泛征求了XXX市喜洲镇作邑村委会下作邑自然村八社的意见,认真倾听了群众的心声,进一步增进了警民关系,较好地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此致
XXX州公安局警务保障处 无名
9.民情日记lll 篇九
(一)2015年2月14日
星期六
多云转小雨
今天是腊月二十六,又是情人节,老公家决定利用这个好日子在老家黄梅宴请老家的亲戚和乡亲。
一大早,我们一家四口就从黄冈往黄梅赶去。
天气预报显示今天是中雨,我们本来非常担心,下雨了,路上开车不安全,酒席也非常不方便。没想到,早上出门天气非常不错,我的运气真好啊。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高速上的车子也不是特别多,可能大部分务工人员要腊月二十八以后归乡去啦。
快到黄梅濯港镇的时候,我们经过一所小学,老公说,现在附近的村小都撤了,集中在镇子里较大的学校读书。以前有的村小一个老师有的可以带整个6个年级的课程呢。对于农村学校合并、教育资源整合,我们展开了讨论。老公说:村里学校被合并后,孩子到镇中心小学读书,大约有20公里路,每天来回要5块车费,在学校吃早餐中餐最少要5块。在农村,有的家庭根本承担不起这笔昂贵的费用。尽管农村中小学已实施了减免学费政策,但学校距离的拉远又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难题。老爸说:合并农村中小学校,将学生集中到乡镇的中心学校,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这种想法的确很好,但是也产生了新的问题,许多农村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就近上学”成为了这些农村孩子的奢望。我说:学校的合并,利于教育资源合理配置,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较好的师资资源。某种意义上讲,减少了政府的教育投入。还可以选择利用最好的校舍,淘汰对学生造成危险的危房式校舍。但是学生离家较远,如果住宿,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如果坐校车上学,除了经济负担,交通安全也是问题,新闻已经报道很多事故了。教师配置减少,很多老师面临生存问题。如果盲目无计划的撤并学校,可能造成单一学校班级学生超员,这又可能降低了教学质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润勇分析,城镇化也带来人口的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大量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随父母由农村迁移到城市,对学校布局调整提出更迫切要求。农村中小学合并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撤与不撤,合与不合,应该看三点:一是对被撤学校地方的农民的利弊关系:二是合并后能不能保证校舍,生活设备等的基本要求:三是教育教学质量比合并前是否有提高。这三条中只要有一条不符合就不宜强行合并至少要等到条件符合了再合并。总之一句话:“一切为了孩子!”
民情日记
(二)2015年2月21日
星期六
多云
10.阳光 民情日记 篇十
时间:2009年10月24日天气:晴 地点:呼九街坊、14栋21号
参加人员:社区居民王雪英、李师傅、低保户姚桂琴 事件:清理社区建筑垃圾及帮助困难户解决困难
我来阳光社区工作快两个月了,从8月下旬开始,呼九街坊10、11、12、13、14栋就陆续开始做外墙保温工作。今天我下街坊查卫生时,了解外墙保温工作的进展情况,当来到14栋时遇到了居民王雪英,她向我反映做保温的施工队在工作时,产生了很多建筑垃圾并且堆在路上,没有及时清理,影响居民出行,这栋楼住的居民80%以上都是老年人,楼前地面没有硬化,高低不平,现在又堆出这么多砖头、水泥块等杂物,居民出行就更加困难,我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及时与施工单位刘经理打电话,说明了这一情况后,他马上答应第二天就派人清理干净,居民非常高兴。还有,今天14栋21号的居民李师傅跟我说,施工队在给居民换塑钢窗时掉在一楼房顶二楼平台上许多水泥块、砖头。没有及时清理,需要居委会帮助解决,我听完后马上又联系到刘经理答应两天后给清理。本栋低保户姚桂琴跟我说,能否出面帮助协调减免部分换窗户的费用,经了解,有几户困难家庭与她家情况相同,我及时与区房管中心取得联系后,由居委会出具相
关证明,为他们减免部分费用,更换了窗户,居民很感动,以上是我一天来处理的社区的工作,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许多,我的想法是,只要居民有困难,我会尽力去帮助他们解决,替居民排忧解难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11.大走访民情日记 篇十一
3月29日下午,根据院“三一实干”活动统一部署,我们按照各自分组到马鞍桥村委走访。大走访,访什么?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政策得失、疑惑不解,渴望期盼……带着这些我们走访去!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进周来英的家中,我们有些吃惊,虽是早年盖起的小楼房,但屋里很简陋,一张桌子,几条凳子,没有多余的东西。聊了几句之后,周奶奶抹起了眼角,“家里穷啊,没啥收入,我老太太不争气,有中风,天天吃药,拖累了家庭。”周奶奶的意思我们明白,保障低、看病贵成了她心病,希望政府报销比例多一点。村民有期盼,说明相信政府,新农村也是有穷人,如何精准扶贫,我们要有良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刚到丁文方家中时,夫妻俩刚干完活回来,听闻来意,丁文方的妻子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家里从2003年开始养猪,有600多平猪圈,现在要保护环境,不能养猪,我们服从村里大局,但是我们也要生活呀。”说话间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怨气的。村民敢说真话,我们更要如实记录,或许我们工作有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依然是农村永恒的话题。“年纪大了,洗衣服不方便,衣服都是村里定期组织人员专门帮忙洗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年迈九十的刘奶奶依旧精神矍铄,她说经历了几代人,如今愈加感受到居家养老的政策春风。是啊,“公道自在人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从心里都会为你点赞。
一下午的走访,不仅看到了自然景,也听到了心里话。走访的路上,油菜花开的很旺盛。春天来了,风暖了,人心也暖了
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篇二】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是我们真实接触的马鞍桥村。勤劳、朴实、祥和,这里我们看到了虽因病不能工作却把家中收拾得窗明几净的大妈,年逾80却依然承包鱼塘自力更生的爷爷奶奶,让我们深受感动。同时,也看到了农村建设的另一面。
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是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需求。我跟法警大队的许彬一组,一同走访了五户人家,所有人都反映经济收入不高,无法承受日益上涨的房价和物价。经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对于“2+1”结构的家庭(50岁左右的父母加同住子女),大多数属于2人在私人企业打工(收入在2000—3000元左右)、1人在家务农;对于“2+2+1”结构的家庭(50岁左右的父母加同住子女加第三代),也多是3人在私人企业打工,1人在家。这样的收入结构,对于物质需要飞速增长的当今社会来说,仅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至于提升生活品质、优化教育资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在住房改善上,有一户人家是兄弟俩两户住在一起,这家的大妈说,“一栋一栋的小楼才叫新农村,全都挤在一起叫什么新农村。”
公共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乡差距还很大。第一个要讲的是医疗保险,许多人家都提到了看病贵、保险报销少(都是农保),普遍反映的是对于一些高血压、甲亢、腰间盘突出等慢性病,吃药花费占了收入不小的比例。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许多村民反映村里的河流污染严重,村民小组长反映老百姓不高兴去垃圾箱倒垃圾,特别是把一些农田里的青草、桔梗等垃圾直接扔在河里,造成污染重、淤泥多。我们也发现,村里设的垃圾箱比较少,环境也不好,离村民家比较远。至于其他的娱乐、健身等公共设施与城市小区远不能相比。可喜的是,很多户人家都有幼龄儿童,却无一提到教育难、上学难的问题,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广大农村在教育资源的普及度上,让百姓享受到了实惠,得到了百姓的认同。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法治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多数的村民提的意见建议、反映的困难,都集中在希望政府解决经济问题、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却没有提出关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或者自身在文化领域、法治领域的需求。甚至有人一听说我们是检察院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又没有犯法,你找我干什么”。说明我们的法治宣传、检察职能宣传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上做到还很不够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作文。
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篇三】
大走访活动向我全面展现了如今农村群众的生活情况,让自己受到了很深的触动。大多数农村群众乐观淳朴,他们热爱自己的政府与脚下的土地,所提的诉求都是事关自身的实在事,合情合理
有些孤寡老人生活困难,每个月只有数百元甚至一百多元村委补贴的敬老钱,但他们仍然对生活充满了乐观与感恩。这让曾抱怨工资太低、待遇不高、工作繁琐的自己感到羞愧,受到洗礼。
【司法局民情日记】推荐阅读:
司法局科普12-10
司法局辞职报告01-05
司法局重点工作汇报06-23
司法局表态发言材料09-25
司法局局长访谈材料10-17
司法局党务公开制度10-30
公司法司法解释二解读07-26
司法局安全管理制度06-21
司法局主题教育情况汇报07-17
调研区司法局的发言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