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公开课解析

2024-10-16

爱莲说公开课解析(4篇)

1.爱莲说公开课解析 篇一

爱莲说

导入新课:春兰秋菊 夏荷冬梅 大自然用万紫千红的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清新美丽的世界,关于荷花的诗句啊,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可以说是灿若星辰,我们同学能不能记得你曾经背诵过的关于荷花的诗句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咱们同学啊记得的诗句还真多,荷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并赞美的对象,许多人文墨客都为之挥毫泼墨。做过预习的同学会发现,《爱莲说》也是表达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那么,是从哪方面对荷花进行赞美的呢?今天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千古美文《爱莲说》。

一 督预示标

在讲课之前呢 老师想 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

语文的学习,他离不开预习的这样一个过程,良好的预习习惯可能会是我们受益终生。

今天呢 老师想换一种方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

1请同学们听本课的录音,注意韵律、节奏和感情,特别是生字词,稍后我会找同学来分别朗读。

2走进作者 名字的有个字很容易写错 3.字词

4.展示学习目标

俗话说:心中有目标 效率才会高 首先呢我们先了解一下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请同学快速的读一遍。

学习目标: 1.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等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理解并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思想情怀。

《爱莲说》这篇文章有一个标志着的文体的字,就是“说” 那我们来了解一下“说”这种文体:我们同学做过预习的知道了 它是一种 „„

知识积累:“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说”

是宋朝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爱莲说》是一篇状物抒情、寓哲理于暗喻之中的名文。作者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婉曲地批评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历久传诵不衰。

二、自学梳理

再次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小组答疑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分别表现了莲的什么品质? 2.本文主体是写莲,为什么写菊和牡丹? 3.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偏爱莲花?

四、展示评价

各体现了什么品质呢?

1、作者独爱莲花的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① 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

② 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③ 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莲花的哪些高贵品质?)

2、本文主体是写莲,为什么写菊和牡丹? 为什么写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为什么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

“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

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插入问题:什么是托物言志呢?

明确:“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3、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偏爱莲花? 明确:作者借莲花来写人。

① 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 ② 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③ 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

五、联系拓展

《爱莲说》一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明确: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

师生感悟:

这两节课我们说荷、咏荷、写荷、画荷,荷的种种美态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的高洁姿态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庸俗世风的鄙弃,今天我们虽然已经不生活在那一个时代,但我希望同学们不仅拥有荷一般美丽的外表,更拥有一颗洁净无暇、圣洁的心!

总结思想感情:《爱莲说》是一篇状物抒情、寓哲理于暗喻之中的名文。作者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婉曲地批评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历久传诵不衰。

六、作业设计:

1.阅读品味:《芙蕖》《荷塘月色》 2.背诵且会默写《爱莲说》 3.完成语文基础训练《爱莲说》

2.《爱莲说》微型课教学设计 篇二

学习目标

1、理解字、词、句,疏通文意。

2、领悟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文章衬托手法的运用。

4、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理解字、词、句,疏通文意。

2、领悟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衬托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世上花草种类繁多,惹人喜爱的也很多。有人喜欢菊花,爱它的隐世避俗、与春不争;有人喜欢牡丹,爱它的雍容华贵、艳压群芳;而周敦颐却独爱菊,爱它的洁身自好、正直不苟;而周敦颐却独爱莲,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最能反映他道德品质的文章《爱莲说》。

1、板书课题

2、认识作者

3、题解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

二、研读课文

(从读莲——释莲——品莲——识莲四个环节来研读课文。)

1、“读”莲

(1)听配音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敦(dūn)颐(yí)蕃(fán)淤(yū)濯(zhuó)涟(lián)蔓(màn)亵(xiâ)逸(yì)鲜(xiǎn)噫(yī)予(yú)(4)齐读课文(5)指导诵读

比较诵读,读出“之”、“而”、“焉”等词舒缓语气,增加韵味的效果。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独爱莲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菊,陶后鲜有闻;爱莲,同予者何人;爱牡丹,宜乎众矣。(6)再次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语气和停顿。

2、“释”莲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句意,对子讨论疑难问题。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难字难词问题。(3)练习巩固重难点词句。

(4)齐读课文,读出对字、词、句的理解。

3、“品”莲

(1)提问: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提问:这个句子,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

这个句子,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方面进行描写。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3)品读对莲的敬佩、赞美之情。

4、“识”莲

“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这篇课文,哪一段偏重于议论呢?回答后齐读。(1)提问:“世人甚爱牡丹”为何“予独爱莲”? “莲,花之君子者也。”(2)提问:“君子”应该是怎么样的人?

君子应该是像莲一样,洁身自好,不与时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正直不苟,豁然大度,不慕名利的品德高尚之人。

(3)总结:由此可见,作者把莲比作君子,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像莲一样高尚品格的人。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4)本文写莲,同时还三次写到了“菊”和“牡丹”,有何作用?

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予独爱莲之„„ 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①分别读写“菊”、“牡丹”和“菊”的句子,体会“菊”正衬和“牡丹”反衬的手法。②分块朗读,明确三次衬托的作用。

三、背诵课文

四、延伸拓展

3.爱莲说说课稿 篇三

黄花滩初级中学 赵延芬 《爱莲说》是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价值观。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思路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四、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新课标指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加强了课文的朗读环节,以语气作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写花的诗词导入

2、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唯对莲情有独钟,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中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诵读感知

1、解读标题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章,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归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2、生自由读,体会文章作者的语气。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体会句中关键字词表达的感情。

4、学生齐声朗读,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三)品读课文

1、分小组谈论回答以下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评和归纳(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2)这一语句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

(3)我们知道了作者之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的姿态美丽,更是因为莲花的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语句呢?(4)君子是怎么样的人?

(5)文题是“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这有什么作用?本设计力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延伸拓展

4.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 篇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4、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幻灯片和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资料如下:

写作背景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平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江西南康郡为官期间,亲自率领部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并独出心裁地把莲池叫“爱莲池”。每当夏日炎炎,他漫步池畔,倾心欣赏,全神思索。经过酝酿、构思、推敲,终于写下了流芳百世的篇章《爱莲说》。

(四)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

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学习内容:(多媒体展示)

①什么是“说”?

②关于作者的情况。

③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④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3)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①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②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

③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

④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⑤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复习已经学过的写法。是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意知识点的整合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加深课文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时整理。)

(5)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

“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这个教学环节用3分钟,目的是通过探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6)、指导背诵: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目的是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掌握。)

(7)、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作者的思想过时吗?

(这个教学环节用2分钟,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

上一篇:关于设置二级中医医院桓台骨伤医院可行性报告下一篇:预防安全事故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