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互助式”英语学习法(10篇)
1.“自主互助式”英语学习法 篇一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小组建设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基于小组的合作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方式,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小组建设并对小组建设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我校计划通过构建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以讲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根本性改革,以促进学生高效参与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认识,我觉得现阶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课题的提出,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过程的探索,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选择有效途径,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如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等,使我们对小组建设、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同时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具体表现在:
1、通过研究,确立高效的小组建设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技能。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能否由形式走向实质的基础。学生合作的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
(1)倾听的技能。明确不是只有自己说才是参与,听别人发言同样也是参与学习;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并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边想边分析别人发言中的对与错,并积极吸取精华,补充自己。
(2)表达的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敢说,特别要敢于质疑问难;其次就是表达清楚;最后是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
(3)交往的技能。让学生明白,与人合作时,要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1)倾听的能力。要希望学生学会倾听,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要把握每一个教学良机,把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对倾听获取的情况及时做出教学决策,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信息进行教学。
(2)反思的能力。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经验,而且对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在“为了教学实践的反思”、“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教学实践后的反思”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
(二)研究内容:
1、确定自主互助课堂小组建设和互助学习基本模式的操作流程。
2、开展各学科学习策略和各学时学习方法的研究,设计用于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导学条”(导学指南)。
3、研究课堂学习小组建立的科学性,探究自主互助学习的适用条件和教与学的质量评估。
4、探索一课时教与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3、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合作学习的内涵(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5)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对此,我们试将合作学习表述为:它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目前,实践中所运用的合作学习方法或策略种类繁多。约翰逊兄弟认为,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方法,有5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它们是:(1)积极互赖。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2)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组内学生相互促进被此学习,以达成功。(3)个人责任。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4)社交技能。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社会交往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5)小组自评。要求小组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检讨小组活动情况和功能发挥程度,以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二、课题的假说和理论依据
1、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学习动机的产生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源头活水,本课题研究试图通过对小组建设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研究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开发学习潜能。本课题设置的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彻底改变长站讲台我讲你听的给予式教法,以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开拓者身份出现在课堂,在指导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全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在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致力于为学生的发现、创造、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为充分发挥学生间、师生间教学相长效应搭建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平台,不仅能激活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出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而且能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因此,本课题对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对发展学生的学习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都将有不容忽视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2、实验假说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过程。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级按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为依据平均分成若干个的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由于改变了传统班组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有效”,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所谓“有效性”,就是指通过小组在一段时间的讨论或动手实践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它是对教学活动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具体行为的结果的一种整体性设想与运筹。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精心开发、设计互助性学习教学模块的基础上,排除一切不利因素,创设积极的氛围,提高合作技能,最终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体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的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播。所以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并注意信息的多向交流。
(2)、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促使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力作出自己最大努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探讨知识。
(3)、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各种方式和策略,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维果斯基派,操作主义现象派,社会认知学派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作过一系列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对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在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等基本问题上都取得重大进展。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如何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途径方面却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探索出了许多值得借鉴和可供推广的方法和经验。
“互助学习”源于合作学习中同伴互助的原理。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80年代后,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于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从90年代初期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从合作学习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目标意义、基本要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合作学习建构起完整的理论框架,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当前,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并研究合作学习,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师生从合作学习中受益。
总之,国内外自主互助学习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对于提高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以及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重复研究的现象还比较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待拓展;自主互助学习的适用条件如何界定,评价体系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师教学能力和技巧如何提高等都有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有厚实的研究基础:
近年来,我市教育界教师围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2、有翔实的参考文献:
3、有务实的研究人员:
课题研究核心小组成员中,都是市区级教学能手、中学高级教师等教学骨干。
4、有坚实的研究后盾:
为保证本课题研究质量,我们拟邀请一批包括名校名师、教研机构主要领导等对我们进行指导。
5、有充实的保障条件:
(1)、目前课题组已收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这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
(2)、我校是区教育局重点改造学校,硬件设备和经费投入都远远优于同类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在全市处于一流地位。此外,本课题研究校领导高度重视,是全校性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配套经费和研究时间有可靠保障。
六、课题试验预期成果
(一)研究假设:
如果我们在相关理论的支撑和引领下,坚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的办学理念,真正形成并有效实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变有效为高效”的新构想,紧扣研究内容实事求是地科学规范地开展研究工作并及时总结、反思、调整、改进、提升,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研究目标迈进,那么,我们的课题研究就可能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获得突破。
1、形成适合各学科自主互助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呈现目标→指导学法→自主研学→同伴互助→反馈矫正→综合提升”,探究出该模式对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优秀的学习品质、发展的学习潜能和终身学习习惯所产生的作用并获得自主互助式教与学既规范化又不失个性化的策略。
2、通过集体备课,研究各学科学习策略,形成学法指导意见,设计出能体现学科特点、能达成学时目标的对自主互助学习具有导向作用的“导学条”。
3、能根据学生学习力现状建立起随机的异质结合的学习小组,探究出以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同伴互助对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形成与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与学质量评价体系,争取就自主互助学习适用条件给出清晰而准确的界定。
4、形成“30+10”的课堂时间分配形式,研究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时间30分钟和教师讲授时间10分钟的时间分配对保证学生主体地位所发生的作用及其对主体性教育的意义。
(二)拟创新点:
1、形成“三变”、“两让”的新理念。“三变”指“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变有效为高效”; “两让”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
2、建立课堂教学“三要素”的新关系。传统教学中的“三要素”可概括为“教师→教材→学生”,即:教师以教材为媒介,凭借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我们经过研究要建立的课堂教学“三要素”的新关系是“学生→教师→教材”,即:学生以教师为媒介,凭借教师的引导、帮助,通过自主互助的学习方式研学教材,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发挥“导学条”和“小白板”的指导、呈现、启思作用。经集体研究设计的“导学条”有别于教案、学案、练习卷、学习提纲等,其内容由学习目标、学法建议、探究重点、反馈提升四部分构成,其目的旨在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策略、学有度、学有长进。为各组配备的“小白板”用于小组集体研讨的主要成果的汇报和启发全班同学思考的疑难问题的呈现。
七、课题研的方法和步骤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进行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逐步完善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3、个案分析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经验总结法。针对实验中成功的体验与失败的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实施步骤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参加培训,学习相关理论;
2、选题,认真开展课题论证;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开题报告;
4、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每个学期都制定实验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认真做好跟踪记录,并及时地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研究中的问题和缺失处,进一步将课题研究向更深处展开。
第三阶段:验收总结阶段
1、撰写结题报告,编辑、展示实验成果。
2、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经验进行全面分析总结。
八、课题组织与管理
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实施,撰写课题方案及总结报告等;课题学术顾问,负责课题指导与评估工作。
2.“自主互助式”英语学习法 篇二
1. 定标自学, 全面把握
历史组的学案是四大块, 即学习目标、知识梳理、拓展延伸和夯基达标, 我们的预习基本上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当然视情况而定, 有的课内容太多或者是需要学生查阅资料等, 预习也可以安排在课下完成。预习时要求学生先把学案放在一边后通读一遍教材, 然后精读教材, 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 对学案中设计的框架在书中找出要点做好标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学生只对学案中的填空感兴趣, 填完学案就完成任务的消极心理, 也是为后边的展示做充分准备。
2. 互动合作, 解决问题
在学案完成的过程中, 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完成之后由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口头交流相互找错纠错。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要在这一阶段完成。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由记录员作记录。
3. 交流反馈, 突破难点
这一环节把各小组记录员提供的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出来, 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内解决, 全班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点拨。
4. 精讲提升, 点拨拓展
首先教会学生把握住知识结构。首先, 教会学生理清历史线索, 一个单元有一个单元的线索, 每课有每课的框架, 每个知识点有每个知识点的结构, 都要让学生做好笔记并记住。其次, 要教一些记忆的技巧和方法。虽然我们倡导素质教育, 但历史课还是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去记忆, 如果是单纯要学生死记硬背, 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我们不妨找一些记忆技巧教给学生, 这样既能克服学生记忆的困难, 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记忆窍门有很多, 试举几例: (1) 抓住线索, 纲举目张。如1949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在教材上是一段共六行, 学生如果死记硬背至少需要十分钟的时间。这个知识点虽考点不多但却是重点要求学生掌握, 我们给学生归纳了简短的几个字即四国两纪一纲领:四国, 确定国旗、国歌、国都、国名;两纪, 确定了纪年法, 纪念碑的修建;一纲领, 共同纲领。这样在二三分钟的时间里就解决了记忆困难。 (2) 编造歌诀, 趣味记忆。如近代史上的条约内容都可以找到顺口溜来记忆。如《南京条约》有四项:“割赔开商, 口岸有五处, 广厦福宁上”。 (3) 数字记忆法。像《马关条约》就可以用数字来概括了:“1厂2亿3岛4埠”。 (4) 谐音记忆法:《南京条约》的五处通商口岸可以用“光下不能上”来记, 《马关条约》的四处通商口岸可以用“杀出苏杭”来记。还有如点面交叉、纵横联系、归类求异、对比记忆、绘制图表、空间记忆等等。历史课上记忆的窍门有很多, 利用记忆窍门既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又能扎实地掌握重点知识, 可谓是一举三得。再次, 教师一定要注重对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的拓展, 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点、线、面的整合, 适时将世界史与中国史、古代史与近现代史多联系, 或整理成专题进行横向与纵向的联系。还要引导学生注重对重点、考点和热点的把握, 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 以及把书本知识与乡土历史进行整合等。最后, 历史课的学科特点应该是鲜活的、生动的, 教师要争取每一堂课都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 以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这样的办法有很多, 如创设情境, 体验历史, 运用影视资料, 注重教师语言的幽默风趣等。
5. 当堂达标, 落实到位
因为历史学科的特殊性, 再加上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要求我们必须对当堂学的知识进行检测, 做到堂堂清, 不把任务留到课下。在习题的设计上也要侧重重点、考点和热点, 而且要有梯度, 保证对好学生的拔高和学困生对基础问题的掌握。当堂达标时,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 组内纠错, 将重点易错的问题提出来由师生共同纠错。
二、对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
1. 优势
(1) 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2) 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3) 增强了学习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 有助于学生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2.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自主互助学习方式的探索 篇三
1.预习时合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是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感到吃力。一年来我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如鉴于学生思考时易出现随意性,预习前,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思考题,独立思考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比一比,哪组同学学得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认真地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再如,让学生在预习时,发现一个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教其他的同学,学生为了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也为了能够回答出其他同学的问题,提高在同学中的地位,就会认真进行预习,查阅资料,相互请教。
2.讨论中合作,互相激活思维
在学生充分自学和独立思考后才能进入讨论交流阶段,一般学生就有话可说,互助学习也就成为必然;同时,小组互助学习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适应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减少被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讨论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补充式:由小组长指定学生先发言,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纠正补充、完善,再由组长归纳。(2)辩论式:由小组长负责,学生依次发表意见,并说明理由,最后组长统一意见。(3)共同探讨式:全组同学分工探讨,之后交流共享。(4)组间合作式:同组同学意见无法统一,组与组之间可以合作,共同讨论,相互补充。多种讨论形式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的竞争的意识。组与组之间以竞争为主,合作为辅,小组内以互助为主,竞争为辅。讨论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大家的思想在交流碰撞中发出智慧的火花。
3.练习时合作,提高学习效益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巩固与熟练。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方程、解方程组、函数等,要通过练习提高正确率和计算速度。这时就可开展练习形式的小组活动。小组合作时,可以由前后四位同学一组,选一位任组长。(这时的组长四人可轮流担当)由他根据教师指定的要求出题,其余三人进行回答,也可抢答。这样的练习范围小,且有一定竞争性,学生参与机会多,因此积极性高。学生既在出题和回答过程中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单位学习时间的活动面和活动效益。
4.竞争、比赛时合作,增强竞争意识
数学知识本身是单一的、枯燥的,但对中学生来(尤其七年级)说,他们更倾向于趣味性强的小活动、小游戏、小比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会创设一定的活动、游戏情境,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更能使学生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团结,相互合作的优势,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活动情境中学习更能体会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学习积极性高涨。如教学"铺设瓷砖的奥秘"时,一开始采用"我是小设计师"的比赛游戏,每个小组的同学跃跃欲试,兴趣极高,听完老师的比赛要求后,不等老师分工,小组内的成员已自行分工好了。每个成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的进程中,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和谐。当比赛结束时,优胜方欢呼雀跃,激动和兴奋洋溢在稚气的脸蛋上,老师的情绪也被感染,而其他组也不甘示弱,他们及时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获胜增强信心,小组的合作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团结协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强烈。
4.浅议“自主互助学习”的音乐课堂 篇四
德庆实验小学:冯灶英
【内容提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自主互助学习音乐课堂
教师起组织、示范、引导作用,让学生自主互助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新课标教学特点,效果很好。自主互助学习课堂教学,以建立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的,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下面说说我是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体现“自主互助学习”课堂教学的。
一、激趣引入。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课学习,情境导入非常重要。课堂开始,我经常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如:律动、游戏、表演、故事、谈话等方法,同时,以自己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欲望。在教学中,每当我使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兴趣大增,这时候,不必我说学生已经开始主动学习了。例如:
1、在教授乐理知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时,我先不说出它们抽象的名称和意义,而是让学生模仿小猫的叫声(喵——),小狗的叫声(汪汪),大钟的声音(匡——),闹钟的声音(嘀哒)等,这些声音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已获得了感性认识,了解了声音的长短,由此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它们应该怎样表示呢?”从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了知识。
2、在跟学生介绍打击乐器的时候用“探索空间”的方法,(准备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了打击乐器,请学生伸手去摸,感觉其形状,并把它画出来,猜是用什么做的。可以引导学生给乐器起名,再深入解释它的名字,探索它怎样敲最好听,最后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3、在教歌曲《春天来了》的教学中,由于单调的歌谱教学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我就设计了“找朋友”这一游戏,让同学们充当“鸟”的角色,老师弹旋律,请“小鸟”来找到这条旋律作为自己的朋友来唱一唱,同学们全神贯注地投入了学习,并且每个人都能踊跃发言,手都举的高高的,气氛活跃极了,歌谱也很快就掌握了。
4、教《野兔饿了》我会这样上。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小动物们要在农家小院举办音乐会呢,1
你们想不想和冯老师一起去啊?(生:想)师:真是太好啦!那还等什么?跟我走吧。(师边读边拍“做小兵”的节奏)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老师边走边读的时候,做了一个握拳动作,你知道表示什么意思吗?(生:休止符)师:对了,你还能用什么动作表示呢?(生举手回答。如拍肩、跺脚等)师:同学们真棒,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边拍边读,注意遇到停顿的地方用你自己的动作表示。(教师示意学生起立拍手读,并播放节奏课件“做小兵”)4/4X X X 0︱ X X X 0︱ X X X 0︱ X X X 0︱ X X X X︱ X X X 0︱︳ 一二三,开步走,抬起头,挺起胸,就像小兵雄赳赳。
师:今天啊,小野兔除了来跟我们一起参加音乐会之外,它说它要讲讲在赶路途中发生的一件事呢,我们可爱的小野兔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看一看。(课件播放歌曲《野兔饿了》,并展示歌词)师:故事听完了,你们能告诉我小野兔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师:说得真棒!原来这是一只乖巧的小野兔呢,它知道农民耕田很辛苦,自己没尽力不应该尝,也告诉同学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知道吗?你们看这么懂事的小野兔,我们要不要学习它啊?师:想不想学会这首歌曲参加音乐会啊?师:那就请听老师把这两句歌词朗读一遍,注意听休止的地方哦。(课件播放第一句和第二句歌词节奏,师随节奏朗读)师:你也跟我一起合上节奏来读一次吧„„。
二、听想感受。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一年级的歌唱教学多以听唱为主,一首歌学会了不如说是听会了。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每一遍听赏音乐的要求,让学生带着不同重点去听音乐,并把它放入相应的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活动中,提示学生听的时候用心感受,使学生在反复听赏中全身心地融入音乐,进入自主学习的氛围中,这样,一首歌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我用于其他年级的音乐课上,效果也不错。如:
1、当欣赏《狮王进行曲》的时候,首先出示狮王这一标题,当学生一见“狮王”二字时,立刻会联想起他们见过的狮子那威武的神态,然后引导他们去听音乐中的节拍、节奏等,想象狮子在干什么?听后让他们跟随着音乐的变化扮演狮子自由进行律动。
2、欣赏一段低沉、缓慢的乐曲,先让孩子们插上思维的翅膀去想象。他们听后会认为是笨重的大象、顽皮的狗熊、懒洋洋的肥猪和慢吞吞的乌龟等,我及时肯定他们的想法,因为这些动物都是笨重而缓慢的。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动作,孩子们在音乐伴奏下手舞足蹈,表现各自想象的动物。这样,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特点。
3、在欣赏管弦乐曲《龟兔赛跑》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融入了一个由声、形、光等凝成的音乐世界,使学生心
灵受到了强烈震撼,情不自禁的萌生了对音乐的热爱。
三、唱练展示
在音乐课堂上经常遇到胆小、爱面子、自卑感强的学生,他们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更不敢起来唱歌展现自己了。我想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弥补他们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向他们提一些能回答的问题,再用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神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即使是潜在的、微弱的,也善于“沙里淘金”,扬其所长。如:我有一位学生,平时很内向,有次我请同学唱《大中国》复习下,我看到了这位同学举手,便请他起来唱。最后他很努力地将这首歌唱完,我带头给这位学生鼓掌,其他同学也将自己真挚的掌声送给这位勇敢的学生。实践证明:只有从各个方面去温暖他们的心,激起他们心中的求知欲,课堂上个个才能积极发言、动手、动脑,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互助创造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演唱外,还可以用乐器伴奏、舞蹈表演,情境表演、朗诵、唱谱等多种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造性表演,各组自由选择表现的形式,最后各组轮流上台表演,评选优胜小组。游戏、表演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这样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我经常开展“小小音乐会”作为学习内容之一。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演,选择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让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发挥学生个性化的吹拉弹唱等各项特长展示,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娃哈哈》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介绍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配上该歌曲的伴唱录音导入新课,并在学习中加入简单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使学生仿佛也加入到新疆人的行列中。并提出问题:“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全班分成演唱、歌曲创作、舞蹈、打击乐伴奏等小组。然后各小组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讨论、创编,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更好地表现歌曲。分组展示时每一组派一位代表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表现的最佳方案,并整组进行展示。学生们互相评价,并得出最佳方案。各组具体方案如下:演唱组可以在原来独唱的基础上用领唱、齐唱的方法表现歌曲;歌曲创作组在原有歌词的基础上又创作了二段歌词,分别是我是祖国的小花朵、我是快乐的小歌手,体现了孩子们热爱祖国、赞美祖国的纯真美好的情感;舞蹈组的同学在原有动作基础上加入了队形
变换,更好的表现了维吾尔族小朋友聪明勤劳、能歌善舞。在同学们自主参与、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我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能力的空间,形成了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
五、拓展提高音乐与其它科目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利用学科之间联系进行教学,常常能得另人满意的效果。如:
1、我在上四年级的《秋天》一课时,在学生聆听关于秋天的音乐作品时,在复听作品时,我对学生提出了问题:同学们,如果让你根据听到的音乐内容画一幅画,你该怎样表现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完整欣赏作品时,同学们很快画出了自己心中秋天的图画。这样,既让同学们理解了音乐作品,又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2、在欣赏教学中,采用听、想、视、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如欣赏《赛马》时,让学生随音乐进行表演,当听到欢快的旋律时,学蒙古少年做骑马的动作,当听到优美抒情的旋律时,模仿蒙古小姑娘做扬鞭、耸肩、挤奶等的动作。通过表演,乐曲的情绪、速度很容易地被学生掌握了。
3、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自主互助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一是用自制乐器练伴奏提高学习兴趣。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做沙捶;用方便面筒蒙上硬纸做小鼓,用笔敲文具盒或敲筷子做双响筒,用两把小铁匙或两个小铁盖子碰一碰做碰铃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二是图、讲、演结合,诱发欣赏兴趣。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爷爷为我打月饼》时,让学生到台上来讲一讲爷爷对自己的关爱,演一演当自己在生活中爷爷是怎样关心自己的,最后在图上画一画爷爷慈祥的画,整堂课上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高涨的,并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5.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总结(模版) 篇五
新的教育形势,为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面对更高的要求,教师更要着眼学生发展,探寻有效课堂策略。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与优越性,尤其是课堂教学上的合作学习。
要实现“自主、互助、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要敢于放手,其实对于许多优秀的教育模式我们都了解、先进的新课程理论我们也熟悉,但我们难以把自己的课堂真正的放开,因为我们对学生发展的需求不了解,教材的把握度上也有所欠缺,这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部分始料不及或对学生情况研究不够,以至课堂失控,导致易放不易收的尴尬境地。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加强课下备课的力度,对各种课堂出现情况能够有所欲设,给孩子创设一个看似无序,实则有序的学习环境,课堂上能够让他们自主、快乐、充分的探究,达到生生之间多向、立体式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情绪体验,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及时地把握好探究方向,而不怕收不回来,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自主、互助、快乐、高效”的课堂。
其次,我认为教师要处理好“自主、探究、合作”三者的关系。自主说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探究说的是学生学习的形式,合作说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把他们分成几个孤立的板块,它们是相互联系的,自主应贯穿课堂始终,合作之中有探究,探究之中有合作。合作必须建立在自主探究基础之上,只有经过独立自主后的思考,合作探究才有价值,而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老师处理不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往往也给一些孩子养成惰性的习惯,依赖别人,自己不去主动思考,失去了合作的意义。虽然现在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但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好三点:一是组织,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并组织实施,即是导演;二是引导,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调控学生学习的进程和保证学习的正确方向,即是节目的主持人;三是服务,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反应,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及时为学生的学习的需要提供帮助,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即是剧务。只有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才能更好彰显。
通过自主互助学习模式,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学生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了,主动性大了,积极性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内驱力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强了,师生之间交流多了,关系融洽了,提高了教学质量;课堂常规建立规范了,形成了良好的班规班风、组规组风,保障了学习的效果;小组规范的建设和小组评价的激励,营造了良好的合作互助氛围,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初步形成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互助的良好习惯,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自信心、自我约束能力和合作意识等得到了明显提高。
正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同学们都在自己原有的起点上得到了提高和进步。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品尝到学习中的愉悦。小组互助解决了每个学生自己的问题,因为小组成员给了学习困难生更多的展示机会,使这些学生有了很大的自信心。由于在小组内表达得多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学生在班内展示的时候也敢于表达了。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自学后的学情变化与学生学情差异,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出挑战。因此如何在自学活动中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如何实现自学后学生更多的变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作为一名与新课改同行的教师,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种平台为自己学习充电,以胜任新课程下的教师这一角色。自主互助学习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学生在活动,老师的时间少了,但是潜心思考,自主互助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应该是更高了。要钻研教材,充分准备。课堂调控,随机应变。多元评价,全面发展。
6.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心得体会 篇六
我校从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以来取得了很多进展,让我感受颇深。“合作互助、自主创新”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校本教研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明显地体现。
首先,表现在合作互助蔚然成风。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构建师生共赢、幸福成长的教育理念已植根在南街小学的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合作、互助、自主、创新”已成为我们的校风,合作互助的策略、步骤和方式、方法已经应用于学习、课堂。在课堂上、在班级里、在年级组,在活动中、教研时,大家干任何一件事情,不再是单打独斗,而首先想到的是“合作”,然后是“互助”,最后是“自主”。在南街小学里,团结友爱,合作进取,互相帮助,生生相助,师生相助,已形成了一种美好的校园风尚。
其次,“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初见端倪。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借鉴名校名师的先进经验,学校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了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整体推进“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改革。我们的课堂已成为“体验”的课堂、“合作”的课堂。学生在预习中合作交流——质疑问题;在探究中合作交流——加深理解;在练习中合作交流——拓宽思路;在评价中合作交流——促进发展。
第三,学生快乐成长。课堂常规建立了规范,形成了良好的班规班风、组规组风,保障了学习的效果;小组规范的建设和小组评价的激励,营造了良好的合作互助氛围,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了,积极性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内驱力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强了,师生之间交流多了,关系融洽了,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初步形成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互助的良好习惯,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自信心、自我约束能力和团队意识等得到了明显提高。
第四,教师幸福成长。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关注的角度变了,把原来的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更多的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多了,老师更加地了解学生了,授课更能有的放矢,上课针对性强了,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第五,学校快速发展。师生的发展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这次学校组织的开放课,邀请了家长参与。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和新型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从而带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通过这次的学习和实践,让我对自主互助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理念是实施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指导。学校多次进行理论的学习,以及学习其他学校教学案例,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深刻的认识,自然不会有行动的转变。所以我们认为要想使这项实验得以深入地实施必须要加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让老师们从根本上认提高认识,明确实验的必要型和重要性。
自主互助学习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学生在活动,老师的时间少了,但是潜心思考,自主互助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应该是更高了。要钻研教材,充分准备。课堂调控,随机应变。多元评价,全面发展。
7.“自主互助式”英语学习法 篇七
自主互助学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自主, 即主动学习, 是以学生为主体所展开的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互助, 即合作学习, 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所展开的交流与合作, 实现互助学习。这样的自主互助学习, 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能够发挥学生群体的智慧与优势, 能够促进学生群体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这正是现代教学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
一、巧妙导入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整个学习活动中, 一个巧妙而新颖的导入,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对地理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积极的学习行为。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千篇一面的直接导入, 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新颖而巧妙的导入, 真正做到上课伊始, 趣已生。
1. 联系旧知导入。
地理各知识点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的, 是不断地运用旧知来学习新知, 将新知不断地变成旧知的渐进过程。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新旧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联系旧知来导入新知的学习。这样可以避免直接教学的突兀性,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 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 也可以让学生在同桌内或是小组内展开旧知的复习, 由此来引入新知的学习。
2. 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谈话情境、生活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等将原本枯燥而抽象的地理知识寓于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之中。这样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 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当然, 不管是何种情境, 都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 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这样才能为后面更好地展开自主互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探究的主体。因此, 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当然, 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有限, 基础知识薄弱, 并不能独立完成所有的探究活动。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诱导,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独立探究。而探究任务直接关系到探究的成败。简单的不用探究, 复杂的无法探究。为此, 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 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学情, 以设计出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这样才能以问题来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明确探究方向与目标, 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展开主动而有效的探究。如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探究, 如果只是简单地设计问题,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布图来寻找规律, 探究气温的影响因素。无疑这个问题过大, 会让学生找不着头绪, 而无法展开探究。为此, 教师可以将这个问题分解成几个递进的问题: (1) 观察气温分布图, 指出最高与最低温度出现在哪里?你能否从中发现规律? (2) 参照前面所发现的规律思考青藏高原有什么不同,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南北半球等温线, 哪个平直些, 哪个弯曲些, 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4)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总结影响气温的因素。这样几个小问题, 层层深深, 前面问题是后面问题的铺垫, 这样才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能够实现学生在教师主导下的主体参与和独立思考, 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 经历探究过程。
三、合作交流
教师应指导学生就自主探究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 所产生的见解等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这是一个思想交汇与思维碰撞的过程, 是整个自主互助式学习的高潮, 可以造就更多生成的精彩, 让整个课堂教学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中。一是小组内的交流。即以小组为单位, 让学生轮流发表个人见解, 通过交流与讨论在小组内达成共识, 整合成员的观点, 形成相对完善的结论。二是全班内的交流。各小组选取成员代表汇报小组成果, 在小组间展开更为广泛的交流。通过组内与组间的充分交流, 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的观点与见解, 使得学生的思路更为宽广, 更为清晰, 通过再次深入的思考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再次提升。在充分的交流之后, 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好归纳与总结, 通过对本次探究内容的全程回顾, 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训练
8.“自主互助式”英语学习法 篇八
1.定标自学,全面把握
历史组的学案是四大块,即学习目标、知识梳理、拓展延伸和夯基达标,我们的预习基本上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当然视情况而定,有的课内容太多或者是需要学生查阅资料等,预习也可以安排在课下完成。预习时要求学生先把学案放在一边后通读一遍教材,然后精读教材,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对学案中设计的框架在书中找出要点做好标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学生只对学案中的填空感兴趣,填完学案就完成任务的消极心理,也是为后边的展示做充分准备。
2.互动合作,解决问题
在学案完成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完成之后由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口头交流相互找错纠错。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要在这一阶段完成。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记录员作记录。
3.交流反馈,突破难点
这一环节把各小组记录员提供的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出来,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内解决,全班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点拨。
4.精讲提升,点拨拓展
首先教会学生把握住知识结构。首先,教会学生理清历史线索,一个单元有一个单元的线索,每课有每课的框架,每个知识点有每个知识点的结构,都要让学生做好笔记并记住。其次,要教一些记忆的技巧和方法。虽然我们倡导素质教育,但历史课还是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去记忆,如果是单纯要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我们不妨找一些记忆技巧教给学生,这样既能克服学生记忆的困难,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记忆窍门有很多,试举几例:(1)抓住线索,纲举目张。如1949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在教材上是一段共六行,学生如果死记硬背至少需要十分钟的时间。这个知识点虽考点不多但却是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我们给学生归纳了简短的几个字即四国两纪一纲领:四国,确定国旗、国歌、国都、国名;两纪,确定了纪年法,纪念碑的修建;一纲领,共同纲领。这样在二三分钟的时间里就解决了记忆困难。(2)编造歌诀,趣味记忆。如近代史上的条约内容都可以找到顺口溜来记忆。如《南京条约》有四项:“割赔开商,口岸有五处,广厦福宁上”。(3)数字记忆法。像《马关条约》就可以用数字来概括了:“1厂2亿3岛4埠”。(4)谐音记忆法:《南京条约》的五处通商口岸可以用“光下不能上”来记,《马关条约》的四处通商口岸可以用“杀出苏杭”来记。还有如点面交叉、纵横联系、归类求异、对比记忆、绘制图表、空间记忆等等。历史课上记忆的窍门有很多,利用记忆窍门既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扎实地掌握重点知识,可谓是一举三得。再次,教师一定要注重对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的拓展,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点、线、面的整合,适时将世界史与中国史、古代史与近现代史多联系,或整理成专题进行横向与纵向的联系。还要引导学生注重对重点、考点和热点的把握,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以及把书本知识与乡土历史进行整合等。最后,历史课的学科特点应该是鲜活的、生动的,教师要争取每一堂课都能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以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这样的办法有很多,如创设情境,体验历史,运用影视资料,注重教师语言的幽默风趣等。
5.当堂达标,落实到位
因为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再加上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要求我们必须对当堂学的知识进行检测,做到堂堂清,不把任务留到课下。在习题的设计上也要侧重重点、考点和热点,而且要有梯度,保证对好学生的拔高和学困生对基础问题的掌握。当堂达标时,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组内纠错,将重点易错的问题提出来由师生共同纠错。
二、对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
1.优势
(1)变被动学为主动学;(2)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3)增强了学习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4)有助于学生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2.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也非尽善尽美。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教师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需转变角色意识,加强对学生过程的调控。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个别组和个别学生不参与和不讨论,有的即使讨论也只是一个形式,并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进行调控。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体现在:(1)协调小组内部关系。(2)亲自参与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3)利用好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9.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指南 篇九
奎文区教学研究室
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
——中新双语、区实小、育才、孙家、后车(潍坊中新双语学校执笔)
一、课题研究现状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构和谐生态的新课堂,两年前我们就开始进行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现在研究成效初现,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方面有了较明显的效果。为全面推进我片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进程、提高学校的教育科研整体水平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此基础上,我校在本学期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验证完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以期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二、课题研究目标
1、注重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2、强化对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认识,围绕一个主题-----探索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关注学生自主、关注学生合作、关注学生交流”的课堂观,把学校教学工作的研究重点落实在课堂。
3、在课题研究中,让问题成为合作学习的纽带,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先进行自我尝试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参与交流,交流分同桌交流、小组内交流、组际交流等方式学习,让学生乐意学,以主动追寻知识为乐趣,学习呈现自主与互助、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实行观摩课研讨,积极开展说课、听课活动、评课活动,解剖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观课、议课、研课,结合教材内容采取的教学手段,使每个参研人员都觉得课上得有新意,并符合素质教育研究的方向。本学期主要从学生的听讲、预习习惯两个方面进行的教研,要从细小处入手,夯实课堂学习基本功。
2.观察研究法。观察法着重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加以细致的观察,以获得全面、系统、真实和客观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自主、互助、学习型”的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开展情况
我片在承接任务后,认真分析了本片课堂模式构建的现状,制订了详细的连片教研计划,并按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每月一个观摩校,仔细观摩课堂,认真进行讨论、交流,验证。
(一)健全研究机制。各学校成立研究机构,以分管主任为主管领导,优选骨干教师。形成数学教师人人为实验教师的研究队伍,以保证研究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制定研究方案。各校制定数学组课题实施方案,着手调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的行为问题和学的行为问题作为研究重点,针对所选问题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调查,对课堂问题进行汇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三)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的观念更新
各学校坚持每月定期进行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内容的培训,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树立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识、以新型的学生观、教育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加以体现,使教学更显特色。
(四)每月每校组织一次连片教研活动,加强模式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五、课题研究主要成效
1、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各学校教研组积极利用联片教研时间来交流、分析、归纳、整理课题的研究心得、过程和成果,促使教师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2、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形成了主题鲜明的自主互助学习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见附:基本模式)
六、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研究过程的深入,研究中的问题也就不断产生。我们在前进中研究问题,在研究问题中前进。主要有:
1、模式的建立与运用,存在差异,还需进一步统一。
2、形式与本质的把握,还需要冷静对待,避免形而上学。
3、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习惯还需尽快培养,让所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的乐趣中。
4、评价的有效性和促进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七、研究过程的探索
本学期我们教研片在尝试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的过程中,老师们通过多维互动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求知进取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互助合作的技能技巧,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加强班级小组建设
小组内部规则建设是小组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组规由孩子们自己制定,体现了个性、民主和现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如:组长实行招聘制、任期制,组员实行双向选择制,把“平等参与”、“机会均等”作为内部行动准则等。组内实行分工负责制,除组长、副组长外,设纪律检查员、体育卫生执勤员、噪音控制员、时间调控员、形象代言人等,而且实行轮换制、问责制,用流动牌制控制强势学生在班内的发言次数等。
除了组规建设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归属感、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各个学校创新很多措施。比如班内定期开展的以小组为单位的各类有趣文体科技竞赛活动和游戏活动,强化对小组的评价,而淡化个人评价等。在小组内部建立自主互助学习记录卡,简洁及时的记录课堂上组员的行为表现。
实行小组自治管理,让每个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小组内部规则由组员民主制定,组名、组训等由组员共同创作,对小组内部成员的评价和小组自身的自我评价由小组内自行制定评价标准,并自行执行。有的班级实行周周清点例会制,每周由小组长组织召开一次会议,反馈评价一周的学习、纪律和其他情况,在全班中评议,展开组际竞争。
二、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
自主学习要有明确的预习要求和检查措施。加强预习卡的设计,帮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自主学习,预习要求包括预习时间要求,预习内容的范围。检查方式以小组内自查和组际间的检查为主。
预习卡的设计主要从基本的内容要求和提高与发展性的内容要求去设计。基本的内容要求是每个学生都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与发展性的内容要求是对自主学习的知识、方法等有深入的认识,理解其本质含义,会应用它解决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
通过预习卡的设计,教师要明确合理的预习方式,清晰的预习过程。学生能通过自学课本或学习学案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对于预习结果要有明确的检查措施。教师检查预习结果,提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纠正预习方式中的错误。学生检查自己的预习情况,小组内督促和帮助没有完成的同学,让学生尽可能完成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形成自主的学习习惯。
三、改变小组交流的方式
小组交流是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参与并独立思考后的交流,没有思考的交流是没有实效的。有些问题能独立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可以两人解决的,就两人解决;能在小组内解决的不在班上解决。要建立一个“1—2—4—8—n”的合作交流秩序。小组交流解决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对一些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间交流。
组际交流采用学生说或做为主的交流形式,让学生说出在小组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在班级中发挥大家的智慧集体探究解决。对于重要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地引导、点拨,进行拓展与变化,要在课堂中引起讨论,展现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让课堂上的交流过程变成一个归纳、发展与提升的过程。
随着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在小组交流探究活动中我们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做法:(1)定任务。使小组中的成员都能够围绕 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如何设臵问题则是关键。问题太大、太难、太易都不好,失去交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设臵上精心构思,精心研究教材,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这样学生合作时就会问题突出。
(2)抢时间。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个单位时间里分组讨论交流活动一定要有时间控制,有了时间的限制,就会有紧迫感,让学生有适度的亢奋,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交流中形成“抢答’的情景。这个“抢”就是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争时间,而不是乱发言。以前课堂上小组交流,时间控制不好,只觉得满堂都在交流,很热闹,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实际效率,这也是老师时间意识淡薄,学生交流问题不清楚的主要原因。
(3)讲方式。小组活动应当根据不同讨论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加强多种方式的训练,灵活应用于各种学习任务之中。使学习过程条理化,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如采用“主发言式”,让一位学生作主要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或指正。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应采用“争辩式”,让学生将不同的意见归类,相同意见为一方,相互争辩,表达不同见解,让思想相互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有些问题可以采用“轮唱式”,即让小组成员围绕一个问题依次发言,学生每人提出一个答案,然后比较筛选,评出最佳答案。
四、实施有效的反馈矫正与小结
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误差得不到及时解决是导致学生学习越来越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以其特有的自主互助组织形式和学习形式保证了频繁反馈和及时矫正。它的自主学习阶段既有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也有集中的反馈矫正;它的交流合作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它的展示提升阶段除了展示成果还要展示问题,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它的反馈落实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反馈矫正,这些都说明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已建立了有效的教学反馈矫正系统。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的总结与提升,是教学落实的重要环节。课堂小结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做。在开始的时候,老师要教给他们怎样总结,总结什么? 如:要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方法,本节课自己的收获,以及有关的提升与发展的问题等。
附: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建立一种民主、和谐、新型的教学过程和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收获新知。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变了原有的课堂结构,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它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素质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多维考虑,明确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从以下几个具体的方面考虑:
1、基本知识:一堂课要求学生掌握什么知识都要明确。
2、基本技能:即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基本知识。
3、情感态度:营造一个什么学习氛围,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需要课前考虑清楚。
4、学习策略: 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考虑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地位,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考虑学生的以往经验以及目前的水平等等.总而言之,一切要为了学生的发展。
二、先学后教,不断指导。
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同时要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即对所学习内容、要求程度、学习时间、学习效果评价等一一做出明确的要求,同时要对自学中的学习方法做好必要、及时的指导。自学要求可随着学习项目的自身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地分步出示,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自学好每一步的信心。同时,自学要求的设计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好奇学知识的正迁移效应。
三、通力协作,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学之后必然会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共同讨论研究所遇到的困难。在此过程之中,要充分调动小组之中后进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以及优秀学生乐于助人的积极性,做到小组之中只要有一人会,便没有一人不会,即“兵教兵”。如此以来,小组成员的组成便显得至关重要了。把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等次,给他们划分成小组,每组4人,A等生1名,B等生2名,C等生1名,力争做到小组之间人员的平衡以增强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及积极性。
四、总结归纳,精讲点拨
经过了学生的自学过程以及小组内部的讨论协作过程,学生对所要求自学的知识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了明确的了解,做好了充分的“第二次备课”。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答疑解难、精讲点可谓水到渠成。答疑解难、精讲点拨可分以下两步走。A、学生答疑解难。即让各小组组长提出在本组内部所未能解决的问题,看其它小组成员是否可帮助解决。这时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并特别要注意让后进生发言,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向书本甚至老师的所谓权威观点提出疑义或异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B、教师精讲点拨。教师的精讲点拨可谓把关的一环。在“第二次备课”的基础之上,教师将学生自学及讨论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从而使抽象繁杂的知识具体化、系统化、规律化,以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运用所学内容。教师的讲解切忌重复,对于学生已经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内容决不再讲。讲解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使师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教师讲得巧妙,学生学得高效。
五、练习达标,争取高效
“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因此,学生学习之后必须及时当堂训练以反馈其所学情况,并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当堂训练要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能力方面,而不搞死记硬背。当堂训练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了充足的课余时间以全面提高其它各项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空。总之,“先学,后教,再练”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主动性,切实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六、开发潜能,拓展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往往需要补充一些知识,或者进行一定的替换练习。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有种种新鲜感,还使他们以一种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拓展。教育学生要珍惜集体荣誉等。总之,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拓展是可行的,但也不能盲目进行,要考虑周全,尤其我们应该记住,我们的教育是为学生服务,而非教师的个人展示活动。
实践证明,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会学、乐学,而且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和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谐发展。
具体操作方式:“三段六步”式: 一、三段:
即“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研讨——课后拓展延伸”
1、课前自主学习:老师可以设计预习卡,让学生利用质问法、查寻法、验证法等多种方法与途径进行预习,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课中合作研讨: 根据自主学习所呈现的疑惑、问题,在课堂上与同伴进行交流,与老师进行交流,在合作的过程中解决疑问,得到正确的知识,养成合作思想。
3、课后拓展延伸: 常布臵一些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作业。既是已学知识的延伸,又是今后要学知识的预设。二、六步 :
即教学中展现的六个步骤:课前参与、问题呈现、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反馈小结、课后延伸。
1、课前参与
课前或自主学习教材,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自己通过书籍、网络、咨询、请教他人等收集有关资料;或按照教师布臵的思考题,做好准备;或动手制作课件,准备课上运用。为什么要让学生课前参与?因为今天我们面对的学生与过去不一样了,学生学任何一个知识,都不再是从零开始了,有些学生是知道一点,有些学生知道很多,有些学生都会,有些学生可能比教师要教的内容知道得还深呢。面对着这样一个群体,我们正视了这种学生基础。改革我们的教学方法。强调课前参与,把原来课堂上要进行的内容前移。
课前参与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这种现象,把容易的问题前移,学生能够看书自己独立解决的课前自己通过看书就解决了,在课前看书的时候他就是在思考,慢慢地养成这样一种良好的习惯,即自学的习惯。因为学生看书不仅是看懂与否的问题,我们要求他们在看的同时要思考问题,看懂什么了,第二天可以在课堂上问大家,可以设计问题来考别人;没看懂的,第二天带着问题来上课,可以问。然后我们再鼓励谁能提问题,谁的问题提得深刻说明谁学得好。因此我们的学生课前看书就不仅仅是一般的预习了,它实际上是一种比较主动的、自觉的、认真的自学。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一种很好的自学习惯,而且培养了一种自学的意识和自学的能力。并同时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2、问题呈现
这是一个初步交流的步骤。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各组基本上能够取得比较统一观点,对其中存在的共同困难和问题提出来。通过对各组所提问题的汇总,形成本节课的研究方向和学习重难点。这里一定要贯彻“三讲三不讲的原则”,教师不再重复学生已会的知识,重点强调已混的知识。但是教师不讲的内容,要改为由学生讲,由学生汇报。
3、合作探究
在学生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分配课堂学习内容的主攻方向。各组在进一步进行充分的交流,各小组对所分的学习内容探求自己组的理解和创新想法。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参与每一个小组的探究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进程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小组展示
完成了对学习内容的研究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出示知识网络图,可以演示实验,可以出示自己组准备的经典习题,等等,形式多样。在台上各小组自己主持讲解,组内互相补充。其他小组对其进行及时的质疑和辩论,共同探究。教师在一旁仔细聆听同学的发言,对其无法解决或有争议的地方予以点拨。一般而言,学生自己搜集的题目往往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先在内部进行交流,必须小组内的同学都能会讲解,这就要出题人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这个步骤交给各小组自己进行主持。其他组的同学分享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从而形成规律,建立概念。各小组在听别的小组讲解时,互相质疑问难,形成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
5、反馈小结
本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学生总结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研究过程,意志情感的表现,因为这是学生最需要的东西。所以每节课的最后都安排几分钟的小组总结或个人即兴发言,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体会,谈谈自己的收获。
本步骤可以根据以上环节所用的时间灵活处理,有时研究的问题较复杂需要学生做大量的活动,或者有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争执和疑难,需要反复研究,甚至不做练习题,直至研究透彻为止(可以放在下节课再练习)。即使练习也一定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发展性。但是为了照顾中下层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必须自己准备一定量的基础习题,视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和时间宽松度出示出来,使大家能对基础性学习内容真正的掌握。
6、课后延伸
指的是我们在引导学生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地留作业,使他们获得的知识得以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这种“课后延伸”常布臵一些思考性的作业,不硬性规定统一完成。我们提出,作业要呈现“四性”:即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这样坚持做下去,往往这一节课的课后延伸又是下一节课的课前参与。有的虽然不是下一节课的课前参与,但又是属于这一节课学习的知识的继续延伸,这节课的知识学完了,但问题延伸下去了,可能到某个单元的某个时候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这实际上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课上带动课下,课下促进课上。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确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新授课按照上面的六个步骤来上,练习课怎样上呢?这个更好办了,就是要做到还课堂予学生。分两种情况,一是完成课本的练习。以前教师上练习课很累,要逐题讲解,生怕有讲漏的学生不会,现在变为学生提前在课下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分好工,把题目分到各小组里去,由学生到台前自己主持讲解,其他小组台下质疑。二是展示小组自己搜集的好题,方法同上。
复习课的上法与上面有共同之处,就是完全把复习的权力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整理复习,列出知识网络或内容提纲。并且记录出每个学习内容容易出现的错误和要注意的事项。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中小组建设的研究
——早春园、市实小、北宫大街、潍洲路、先锋(早春园小学执笔)
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不能把思维停留在仅仅只是小组的搭建,四人一组进行学习这些表面的东西上,小组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他需要一种氛围,需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需要用评价的手段拉动小组中互助学习的积极性,综合起来,这就是一种文化,下面就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文化建设重点总结如下:
一、划分小组、选取组长,构建小组互助学习的框架
(一)科学划分小组
一般是四人一组,全班可根据人数的多少分成若干小组。组内人员的搭配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学习成绩要优、中、差结合。(2)学生个人性格外向与内向结合。这样的搭配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学习互补,以优促弱;二是有利于纪律的相互约束,互相提醒;第三最大的好处是性格的相互影响,外向型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地积极学习态度可以影响内向型学生,因为长时间的交融,学生相互间是可以感染与带动的,这样就逐渐的使内向的学生也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只要交流,就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合作才会迈出有效的第一步。
(二)民主选出组长
组分好后,要民主选出组长,这里强调组长的产生一定是依靠民主的形式,只有民主选出的组长,学生才会服从管理。民主选出的组长,一般要具有以下的素质:管理能力强,有号召力、有协调能力,能融洽合一的与组员一同学习的同学。其次,还要具备对他人的服务意识,这也是小组建设最重要的一条,老师必须想方设法强化小组长服务意识的培养。第三组长在学习上始终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善于思考的同学。具有这三个特点的人是组长的首选。具体到学习成绩,咱们小学阶 段一般成绩在90分以上就可以了,不一定是成绩好就当组长,重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选的目的是因为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家庭,学生性格各异,组长需要有包容的思想,要有把整个小组融洽地团结在一起进行学习、讨论,合作的能力,有团队的精神和意识,有能与小组成员共同谋取进步的思想。如果组长学习成绩即使不是最好的,也不要紧,这也是暂时的,因为组长这一重担会促使他(她)多动脑、多思考,在组织能力提高的同时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会同步提高,成绩也会随之提高的。
(三)动态管理小组
小组四人是一个鲜活的群体,他们有思想,有个性,而且在不断的变化中,是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的他们的,因此,对合作学习的小组要实行动态的管理,教师的角色是做好小组长的引导者,协调者和服务者。
动态的管理一般是做好一下的工作。第一步首先开好组长会,通过组长会议明确组长的职责。职责就是带头讨论,组织组员参与讨论,监督组员完成预习及各项作业的情况并进行检查与回报;第二,定期不定期召开组长管理经验交流会,商讨办法,经验共享。因为组长的性格各异,其管理能力也有强弱,有的办法多,有的办法少,召开交流会可以取长补短,经验共享,特别是他们交流的办法都来自于组长,来自于学生本人,往往更适合于管理学生,比老师支的招还有效果。例如:组内四个人展示竞争,用表格来体现同组参与研讨与取得成绩的情况这种办法就是在组长交流会上进行交流并被很多组长就采纳了的一种办法。同时在经验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听听组长的心声,收获,师生共享;困惑,老师及时引导,给他们解忧排难。也就是在组长交流会中我们排生出很多合理化的建议:例如①建立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②保证讨论过程更有实效性,有足够地讨论时间。③讨论达到全班互动,打破组与组之间的界限。④使合作探讨更有完善,更换不负责任的小组长。⑤让每一个学生自发地主动学习,拥护小组长的领导,给某一些同学自愿选小组长的权力。⑥给大组长布臵家庭作业和批改部分学生家庭作业的权力。⑦早自习给大组长轮流出题权力,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指定同学讲题。⑧举手发言不要浮在表面,要根据学生说理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给以奖励等几十条建议等等,我们又将这些建议拿到班会讨论,经过全班学生表决采纳了以上八条,大家共同遵守,保证了小组合作讨论始终具有活力和竞争力。
在合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情况,这就要求老师有一双慧眼,细心地观察,并想出对策及时调整与处理,使自主合作学习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中。例如,在合作中,会继续涌现出具有管理才能的学生,老师就可以先做为侯选人。这样做的目的:给原组长危机感,促使原组长想方设法干好管理工作,二是给更多的学生有锻炼的机会,使有才能的学生干好组长管理工作。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于组长管理过分严格,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基础较差学生就与组长发生冲突。我们大家都知道,基础较差的学生本来就在学习积极性和做事速度上有太大的差距,如果要求过高会出现逆反心理,因此这时老师就要及时地做好协调员工作,一是肯定组长的工作,表扬组长做事认真,对组员负责任,小组在他(她)的带领下会成为优秀组的,二要和组长分析此组员的现实情 况,因人而异,降低对组员的要求,例如先要求他能完成作业,不求完成的多么好,先要求他能做好二个题,不一定要把所有的题都做正确;慢慢领着组员上路。同时要做好被管学生的工作,让他明白,组长这样要求是为了他好,为了他成绩进步,也听听他的心里想些什么,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疏导,使所有组员在组长的领导下有序的开展学习活动。
二、运用分层评价的手段拉动课堂学习小组的互动学习
前面所说的科学分组,选小组长这都是形式上的一种小组建设,应该说是他主要是构建小组互动学习的外围工作,真正的要使小组学习产生效益的是在课堂上,这才是小组建设的重中之重。主要采取的手段是运用评价的手段拉动课堂小组学生的互动学习。
1、走进小组,指导合作
刚成立小组,学生并不知道怎样去交流探讨,那么老师必须俯下身来,参与到小组内,听听他们到底在说什么?这是最基本的一步。一开始,我们老师往往听到的不是反来复去地说老师给的问题,就是说出最终结果,至于问题的推导过程是什么,一概不说,也不会说,时间久了,就会坐在一起说些与课上无关的话题。到了这里,这就需要老师不急了,耐下心来一点点的引导着学生说,一节课也许引导二个组或三个组,长时间坚持下去,小组就会讨论了。小组开始反馈了,老师也要先让讨论比较好的小组起来说,老师再随机进行口头表扬,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如果学生说不完整,老师再补充,甚至教师可以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整体描述给学生,把老师的示范作用展示给学生,以点带面的慢慢把全班学生领上有效合作的轨道。
2、评价采取灵活的措施,促使学生合作,探究更有实效 ①组内全员参与,充分交流
在只有四十分钟的课堂里,教师再努力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也不可能做到每一个学生有一次发言的机会,这就需要老师把大范围的发言,落实到合作小组这个小范围里。在组内由小组长带领,给组内四个组员都有说话的机会。人人都得说,组长对组员参与交流的情况进行打分,用分数来评价。这里是课堂小组合作最基础的工作,主要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的培养,后期的学习就能有效的开展起来。
②给足时间,组内轮流交流。
我校每班学生多的70多人,少则近60人,一节课在大课堂中人人都得到语言锻炼的机会,那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老师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把所有讲解权下放到小组中去。一般从两个角度开展工作:一是从学习内容上进行分层。例如综合题目的学习,可以这样处理:把综合题练习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一级基础题,大家都基本明白理解,二是二级基础题,这是在一级基础题上有所加深,三是拓展延伸题。把题目分到各小组中去,让组长按组内组员的综合能力,分配讲解任务。一级题目放给学困生,让他学着讲,甚至读读题也行。二级题放给中等学生,让他练习把自己的思想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述,三级题目放给优生,让他们从算理的角度进行讲解,这样,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人人有事做。二是从评价上分层:如果是讲基础题的,就可根据语言表达是否流利,讲解的 声音是否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通过师生评价在统计员的记录本上记上合适的分数;讲二类型题的学生,要讲出前因后果;三类型题除具备以上两种类型题的讲解优点外,讲解过程具有逻辑性,要分析出题目条件、问题之间的联系,通过师生评价在统计员的记录本上记上合适的分数。这样分层讲解,分层评价,你就会发现,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展示自己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好的更优,弱得会变强。
③、学会倾听,引领语言表达。
学生学会倾听无疑也是提高学生思维与表达的好方法之一,倾听并非单纯的听,倾听是要求认真听别人说话的同时加上自己的思考。如果同学讲一道题,听的同学就要思考:这道题的因果关系是什么,讲题的同学哪些地方说对了,哪些地方没有说对;哪些地方还有欠缺,需要补充;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而学生的倾听能力每一节都可以培养。所以对学生的倾听设立了这样的分层评价,人人能参与到集体的学习中,齐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得一个相应的评价分数;第二,听过的讲解和某一学生的回答,能听明白什么内容,并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得一个相应的评价分数;第三能够对疑难问题,进行争辩,探讨后得出正确结论的得一个相应的评价分数;第四能通过听讲提出有效问题的,引导学习内容的更深入,得到一个相应的评价分数。通过纠正错误、对问题的争辩,提出有效问题甚至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以上所有的分层评价分数,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的,一周一公布,一周一总结。在总结过程中优组进行经验介绍,落后组找差距,各组之间进行学习、互补。这就实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由实现个人目标达到实现集体目标。
在评价中老师还是必须具有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中变化大的,就要树榜样,肯定他们的长处,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欣赏并由此产生自信而爆发出学习潜能。例如做题正确率高的学生;管理严格的组长;善于思考、大胆发言的学生;成长快的组;大胆走上讲台讲题的学生,语言表达进步的组……教师都随时表扬,让孩子看到进步的希望。就是这样的分层评价,常常鼓励学生的学习斗志,不断提高了学会的自学能力,与友好合作的能力。
小组合作策略的研究
——幸福街、金宝双语、南苑、育英(幸福街小学执笔)
“自主互助、合作性学习课堂”的研究自我区开始实施以来,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它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怎样采用自主互助的学习方式来落实学习的内容,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呢?通过我们的研究,现总结如下:
一、合理分工的策略
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进行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对小组内成员要有具体明确的分工。因为合理分工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和学习的个别差异,在教师指导下由小组成员自行分工,比如谁当表述员,谁当组织员,谁当记录员,谁当检查员等。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团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以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臵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当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教师放录像让学生统计1分钟内从十字路口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地记录着,结果学生得到的数据各不相同。于是教师再放一遍录像,学生的统计数据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别。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同学们的数据各不一样,能不能想想办法呢?学生在这时会很自然地想到明确分工,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摩托车……。当放完录像后同学们胜利完成任务。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
二、合作探究的策略
1、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 布鲁纳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合作是进行探究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学生的合作探究如果能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进行,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这时可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和疑点,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解答“开放型”问题时
“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
如:有这样一道题开放性,在2、4、6、7、8、10这六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请说明理由。马上就有同学得出不同答案,这时利用学生好胜的特点,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激情高昂,纷纷举手,当学生给出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时,教师可安排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依据展示出来,每个同学都从别人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这样,合作时机的恰当把握,充小组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意见,每个人都要倾听别人怎么说,学生有了自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动性,活跃了思维,学生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3、在学习重点、难点上时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例如:学习“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1”的含义。在教学时,先让小组探究合作,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种材料,动手分分,用分数表示,看哪组得到的分数多;再让各小组汇报交流、力求创新,说说这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这里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突破“一个整体”,感受到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1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其中这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最后,教师引导各小组自己举例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这样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构建新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全过程。
三、小组自学的策略
1、在类比学习时
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在进行类比学习时,可以组织学生采用小组自学的方式学习。如:在学习2—5的乘法口诀后,6—9的乘法口诀就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小组自学。小组先一起复习前面学口诀的过程,按“操作学具列乘法算式—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四大步骤,小组自学,交流汇报。学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后,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也可以让学通过复习口诀—看图说乘法图意及其算式—脱离图意说想商的过程—巩固练习的步骤,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学到了知 识,同时又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2、对知识整理复习和构建知识体系时
知识的结构体系由学生分小组自主整理。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很大,一旦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他们就能开动脑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小组成员通过互检、互评、互测,进行互教、互学、互帮,最后达到补缺补漏,综合提高。同时解决了差异问题。
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小组互助学习虽然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于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对所学内容进行筛选、分类,应该将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三种基本的课堂组织方式有机结合,从而使课堂生动活泼而富有实效。
“自主预习自主总结自主作业”的实践与研究
——友好学校胜利东、育华、樱园、樱桃园(友好执笔)
自从市教科院提出要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以来,奎文区也在全力推进。我们友好片的教师们更是紧紧围绕市、区教育局工作要求,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深入开展自主预习、自主总结与自主作业的实践与研究,在区教研室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加强教研力度,用新的观点、新的理念、重新审视我们的学生,用亮剑精神、实际行动,从细节入手打造我们的课堂。下面就我们研究的主题“自主预习自主总结和自主作业”总结如下:
一、我们的认识
(1)“自主预习自主总结和自主作业”都是以学生自主为前提的学习活动。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渠道;自主预习自主总结和自主作业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二者与自主课堂有着密切的联系,既不可分割,又不能只在一个方面让学生自主,也就是说,预习总结和作业“自主”,课堂也必须“自主”;课堂“自主”,预习总结和作业也必须“自主”。否则,哪个方面也难亦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因为只有“自主”,学生才能“主动”,只有在教学全过程中坚持不懈地让学生自主,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
(2)“自主预习自主总结及自主作业”都是“以做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是陶行知倡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我们通过“自主预习自主总结及自主作业”研究,大家对作业具有“做”的特征比较清楚,而“自主课堂”也应当“以做为中心”。如果理解为“作业是学生做,课堂是老师讲”就会片面认为“作业是学生的事,课堂是老师的事”,而违背课改目标,使两者割裂,与实践脱节。(3)“自主预习自主总结及自主作业”都是“开放性”的学习活动。新课程要求实践“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不拘伲于教材和课堂,要对教材和课堂进行超越。我们通过对“自主作业”的研究,已经建立了“一切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都是自主作业”的大作业观,作业活动由课内拓展到生活、社会和自然,这就为“自主课堂”开辟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如果只让作业“开放”而把课堂“封闭”起来,又将会使两者分离,并形成矛盾。
这三个方面总起来说,就是“自主预习自主总结及自主作业”和“自主课堂”应当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二、我们的策略
1、课题带动
结合我们友好学校十五期间“学生自主作业” 课题研究,在过去几年“自主作业”的研究中,已经涉及到“自主预习自主总结”这个层面,也就是已经发挥了“自主作业”以点带面的作用,由“自主作业”逐步发展为“自主预习自主总结”和学生全面的“自主学习”。
2、教研推动
组织了“参与分享”式、“教师论坛”式等双方积极互动的联片教研模式。周周教研,单周校内小教研(各教研组),双周校内大教研(各学校),月内联片教研(片内五个学校)。课例-研讨-反思这是我们联片教研的程序,通过一个课例,各位老师都积极参与评课,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开展“教师辩论”活动,就课堂教学的问题、观点进行阐述,在辩论中进行优化、提升,达成共识。这样增强了教师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了联片教研的凝聚力,并及时将研讨内容整理,大家互相借鉴,资源共享。
教研活动结束后,每位教师撰写“活动反思”,可以用 “问题研讨”“教学随笔”等形式,从不同教学环节、不同的学段、不同的知识领域,把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悟、思考、变化记录下来,真正做到了在活动中教研,在感染中教研,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
3、有效整合
抓好集体备课,认真备课,研究教材,进行有效整合,找到教和学最佳结合点----学案,把教案转变为学案,减负增效。
例如:第一学段的教学使用得青岛版教材,教师也非常注重结合人教版教材进行。比如说一年级的教材整合:把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与第六单元的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教材的整合,把口算方法与笔算方法一同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
再如,六年级《正反比例》一节,本来是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分开讲的,但是这样就破坏了知识的整体性了。可以采取将具有正比例关系的量和反比例关系的量同时呈现给学生去研究,从中发现规律,这样更容易总结概念,学生对比明显的掌握数量关系效果更好。
要做好这样的整合上课,必须是学生能够充分的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才可以的。整合后,教材上 的例题,也要根据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其余例题学生在自学时就完全可以解决,或者当成学生的巩固练习即可。除此之外,还要给学生添加课标中新增加内容的教学:如关于正比例的教学,新课标要求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根据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再如有关探究圆周率的数学史等。
三、我们的做法
1、自主预习
预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必要前提。自主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第一步,在这方面我们研究的方向——坚定不移的以“学案导学”为抓手,实施“先学后教”。青岛版教材倡导“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教学过程,几乎每个知识点都设臵了探究的环境,旨在促进师生互动,形成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教学。但教材上并没有具体的内容指导学生展开自学,针对这一特殊的情况,我们每学习一个信息窗之前,都安排学生写预习学案,学案的内容一般包括:学什么?你学会了哪些?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还有什么疑惑?通过试行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实效不大,我们做了这样的尝试:在写学案时,先给孩子点明将要学习的信息窗是什么课题,再给学生说明该课题下有哪些知识点,对学生提出比较具体的要求,以帮助学生有的放矢的去预习。以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个信息窗为例,先告诉孩子这个信息窗的课题是——口算除法,然后这样指导学生写预习学案:
第一:通过观察信息窗,你能提出哪些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这样做防止学生提一些与课题无关的没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例如用乘法解决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便于把精力集中在小树的加减法的学习上。)
第二:你提出的问题怎样列出算式?你能列出算式吗? 第三:观察你所列出的算式,哪些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 第四: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进行运算的?
(这是学案的重点,要认真看书思考,强调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方法。)第五,你还有什么疑惑? 第六,出题考考自己。
通过这样具体的要求,大多数学生写的学案抓住了重点,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课堂上,把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看能提出哪些问题,一般四人循环交换看学案,互相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小组内汇总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在班级内再进行交流,明确算理,总结算法。
实践证明:这样预习对学生课堂学习帮助很大,特别在提问题方面,既节省了很多时间,问题还提得到位、深刻。课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观察和思考,为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教学效果良好。
2、自主总结
“自主总结”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和“自主预习自主作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首先,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后,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合作学习中组与组有竞争,如:汇报学习成果时,哪个小组先讨论出来,就先回来,小组成员可以积极发表见解,若回答不完整,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组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自主作业
“自主作业”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而不再是作业的被动接受者、“奴隶”,就是教师们在布臵作业时给学生最大的自主权,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来完成。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进行的今天,那些简单的重复性的作业,那些无法调动起学生兴趣的作业形式不得不被淘汰了。而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一些实践性强,趣味性强的作业形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做作业;而且,作业应该分层布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乐于做作业,都能通过作业使自己得到提高。下面将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出发,介绍一下在自主作业方面的一些实实在在的做法。•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智力差异和能力差异
教师们应该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别就包括智力和能力上的差异,所以教师要全面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上课回答问题情况、语言表达能力、平日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性测验情况等这些材料的搜集,全面了解了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分层布臵作业才能有针对性,使不同层次的作业在不同学生的身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实施分层布臵作业的起始阶段,分层可以由教师硬性规定,而在学生适应了这样的布臵作业方式之后,就可以适当放开,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个层次的作业是适合自己的。
(二)深究教学内容,为有着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丰富的、有营养的、有价值的知识大餐
1、基础知识要常抓,自主前提不能松。
小学数学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以及“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四大方面。在日常的作业布臵方面,教师们首先要保证基础知识的较全面的掌握。如果学生在还没有掌握基础知识时就让所有的学生都实行自主,那么其中不乏有投机取巧的现象存在,尤其是对占少数的待优生。
2、专项训练不能少,让每个学生“精”又“专”。
平日,要对学生的口算、笔算常抓不懈,坚持设计一日一口算、笔算不间断。每周,根据孩子一周来的学习的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孩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经常设计一周一练试卷。
3、特色内容要添加,调动学习兴趣。
在了解了学生在智力和能力方面的差异之后,不难发现:就某一科而言,完全掌握就能吃饱的学生有70%左右,而吃不饱(需要从课本以外搜集更多知识满足需要)的占20%左右,还有10%左右的学生是需要慢慢吃、细细消化的(待优生)。这就需要,教师们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而是要多搜集一些与课本知识点相关的信息。例如,做智力题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思维的方式或用更加形象的图形编成的题目;把数学紧密的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世界等等。
(三)让学生参与到布臵作业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到学校学习,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是为了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一些,是为了把技能学得更熟练一些。”因此,作为学生人生成长引路者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做个有心人。
学生在作业布臵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但在分层布臵作业过程中就可以介入学生的力量。尤其对优等生的作业布臵,完全可以交给他们自己。具体做法是,成立自主作业小组,他们会从课外资料中搜集有难度、新颖或具解答技巧性的题目,拿到学校中与大家分享,每周会有三次这样作业的布臵。
(四)抓落实,讲成效
自然,有布臵就得有落实。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可以综合教师、家长与小组之力共同执行。时间一长,孩子们理当从中收获良好的成绩,收获赞许的目光,收获称道的评价……如此一来,他们就有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落实的事儿就不用再费心机了。
实践证明,在实行分层布臵家庭作业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完成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在此项实验中,受益的不仅有学生,因为它更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也使教师受益,老师也在一定程度上从布臵作业的程序中解放出来。
在作业布臵方面,始终围绕着数学教学的思想及学生自身特点,设计具有特色的作业:首先,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在作业中我们注重为了给学生更多“做数学”的机会,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布臵贴近生活的数学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如:实践型的:当学习了重量单位后,我们安排学生放学后与家长一起估一估、掂一掂、测一测、算一算。联系实际型的:学习了方向与位臵后说一说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上…….等,画一画你房间里的布臵。最后,布臵一些灵活性的、开放性的、具有发散思维的、以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作业。如:画一幅你喜欢的图,看看提出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画一幅画,看最多能提出多少个问题,然后解决每一个问题。(教给他提问题的方法,如告诉了三个数量,就先让第一个量分别与后面的所有量交一次朋友,即可分别提出多个问题,再让第二个量再和后面的量分别提问题,等。这样可很清楚、很条理、又很全面地提出所有问题。)
10.“自主互助式”英语学习法 篇十
一、明确目标,激趣导学
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1)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根据课型特点,营造课堂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集中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2)明确目标 教师把本节“训练重点”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给学生明确揭示,为学生学习定向。
(3)提示学法 教给学生小组互助学习的方法。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把握,结合“自学”阶段了解到的学情,有针对性地抛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或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用问题导引策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重点。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各抒己见。小组一般由4-6人,程度(优、中、差)各不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可以有意识重组,保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选一个得力的组长,起一个响亮的组名,制定小组的共同奋斗目标、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建立小组的互相监督机制等。在课堂中,各小组成员发言交流,争论反驳,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让学生扬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三、展示交流,反馈矫正
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1)激情导入,提出疑问, 讨论交流。
1(2)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拓展。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请部分小组的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讨论结果,老师启发点拨,补充订正,把讨论所得引导到一定深度,并根据需要不时穿插读议讲练,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学生练习,小组互评,反馈矫正。
4、当堂检测,拓展巩固
【“自主互助式”英语学习法】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小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学科主持人09-12
自主互助课堂改革教学体会06-21
快乐语文自主互助型课堂教学法08-27
学习互助团08-19
爱心互助08-09
员工互助制度09-11
自主学习名言08-23
员工互助办法制度07-13
泉州职工医疗互助09-13
学校职工医疗互助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