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研究方案设计(精选9篇)
1.科学实验研究方案设计 篇一
管理实验在管理学的发展进程中,起到过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的管理实验研究却陷入了困境,论文在简要介绍了管理实验概念与研究后,通过统计分析,揭示并分析了管理实验研究现状,借鉴实验经济学的思想,结合相关研究,论文尝试性提出了管理实验的设计思路和一般步骤,最后给出了一个管理研究性实验的设计实例.
作 者:谢刚 胡笑寒 乔志林 万迪P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刊 名:管理工程学报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年,卷(期):20xx 18(4) 分类号:C93.03 关键词:管理实验 研究现状 实验设计
2.科学实验研究方案设计 篇二
一、目前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
我国高中生物的实际实验教学有着很大的误区, 通过对不同地区, 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学生进行相关调查, 对于学校实验室实际使用状况、实验开设现状、教师和学生对实验的了解程度等等, 收集了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新教学大纲中已经明文规定, 生物教学就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探究的实际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 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 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发展的角度出发, 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知识、能力、方法等, 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社会自然环境, 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 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措施
1. 教师应重视课程教材的实验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重视教材的实验作用, 教材里介绍的实验都是较为典型的, 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实验能力。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科学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单独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进行相应的实习活动, 开展一系列探讨活动。进行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创造必要条件, 迅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 研究性实验课题可配合课外教学辅导。
教师应该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 谨慎地选择题目, 因为选题是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是实验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点, 教师指导学生应认真地对待选题, 组织和探讨实验活动, 特别是要注意探讨的过程, 并不是结果。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 指导学生发现和挖掘出教材实验中的信息, 以此来帮助学生认识和把握实验原理、实际思想和具体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案例
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 教学目标。
采取科学正确的方法来分析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和作用, 分析在不同温度的情况下, 淀粉酶活性的实际反应情况, 提高学生科学分析的能力。
2. 材料用具。
准备少量新鲜唾液, 3%质量的可溶性淀粉液体, 准备好新配比的斐林试剂、冰块、热水、碘液、大小烧杯、试管、量筒、滴管和一些实验常用的用具, 如试管夹、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温度计等等。
3. 探讨活动。
(1) 提出问题:正常人一般体温是多少?会不会升高或者下降?原因是什么?对此类现象可以做出什么样假设?
(2) 设计假设:人体的温度会影响酶活性发挥。
(3) 实验设计:在学生准备设计实验之前, 讨论下列几个问题:
问题1:实验对象选用哪种类型酶比较好?原因是什么?
问题2:获得这种酶的途径是什么?
问题3:在这个实验设计中, 实验具体的变量大概是什么?最少应该设计几组实验作为对照?然后是哪几组?
问题4:应该排除不必要因素影响吗?排除的方法是什么?
在考虑好了上述问题之后, 再继续进行设计实验。
A.取3支干净的试管, 对试管逐一进行编号, 对试管分别注入2 ml可溶性淀粉液体。
B.将3支试管依次放到大约7摄氏度的温水、沸水和冰水当中, 保持温度的时间为10分钟。
C.在这3支试管中都注入l ml新鲜唾液, 摇晃摇匀之后, 保持温度的时间为10分钟。
D.对这3支试管中都滴入一滴碘液, 进行摇匀。
E.观察实验操作结果, 并且记录下来。
在学生完成设计实验之后, 可以对实验步骤提出更多的疑问:
问题1:选用新鲜的唾液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在加一种液体后, 为什么要进行摇匀?
问题3:在加入唾液之前, 采取不同的温度预处理淀粉溶液, 有什么作用?
问题4:实验的顺序可以调换吗?原因是什么?
问题5:这个实验能不使用新配制斐林试剂来检测吗?为什么?
总结:学生自己设计和探究实验, 既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又能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水平。
重视和培养高中学生生物实验设计能力,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中, 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处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校而言, 学校应该尽可能地准备实验中所需的材料, 并且尽可能地多安排实验, 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也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力, 提高实验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敏、王海荣.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技能目标的理解与实施[J].生物学通报.2008 (05) .42
[2]杨芳泉、马彩虹.依托教材中的实验提升学生实验能力[J].生物学通报.2011 (04) .48
3.如何科学地研究设计 篇三
本书把设计艺术学研究的步骤、过程分解,形成理论化的研究系统,把无形的学术研究行为总结成具体、可以传授的知识系统,令人更容易对研究成果价值有清晰、直观的判断;这本著作对设计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研究的方法区别对待,囊括了设计艺术学研究的所有层面;本书最大特色是用大量实例佐证理论,深入浅出,使空泛的理论更容易理解领会;此外,本书本身是一部学术研究著作,富有学理性,不是案例、史料的堆积拼凑,也不是多年教学研究中经验层面的总结,而是作者借助逻辑学等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推理论证进而确立的系统规范的研究方法:这本书无疑是对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上的又一大贡献,完善了设计艺术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书中用九章篇幅细致归纳了设计艺术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虽然是来自其他成熟学科,但作为方法论同样适用于设计艺术学。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利用自己丰富研究以及教学经验,信手拈来诸多实际案例,论证在设计艺术研究过程中怎样运用定性、定量等学术调查研究方法。这些内容既适合设计实践者了解设计艺术学深奥的理论研究:也适合初涉设计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工作者明了自己的研究过程,构建自己的研究计划,规范化自己的研究步骤。在设计理论的探讨部分,作者将深奥的理论问题娓娓道来,从逻辑学、哲学、社会学的角度推解设计理论的形成,以及设计理论与设计应用的关系。
本书还有两章谈到设计领域的课题和论文,一章指导设计艺术研究者确立选题,优秀的选题是一个研究项目或一篇学术论文成功的重要部分,有事半功倍的功效。另外一章介绍设计艺术学论文的写作方法及写作要求。考虑到当前高校中设计艺术学论文的写作水平较为滞后的现状,这个部分的指导对广大的年轻设计学者撰写高水平、规范的学术论文大有裨益。
4.科学实验研究方案设计 篇四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实验研究方案
[内容提要] 我校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已经开展为期二年多的研究,效果良好,为了更加深入地开展该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我校决定开展第二轮研究,本方案拟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原则、研究步骤、研究方法,以及预定操作策略、预期成果、组织机构等几方面进行描述,以指导第二轮的实验研究工作。[关键词] 口语交际
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1、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
“口语交际”能力是指:良好的交往传递信息的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文明礼貌、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的五大领域之一,写进了总目标,在第九条明确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并在各年级分阶段提出了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把原大纲中“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把培养听说能力置于双方互动的交际活动中,这不仅仅是提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赋予其新的教学内涵,是质的飞跃,这既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我校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研究是体现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是认真贯彻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
2、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倾向,在教学中,“听说”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在《关于语文教学问题》中说到:“一般人的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不听话说庆,有时还要多听多说,不仅说些零碎的话,还得说整段听整段的话。人人要开会,时时得发言,许多人要作报告、教学生、带徒弟,更多的人要彼此接洽事务,办交涉或讲座问题,摆事实、讲道理……”给我们明确提出了听说能力是现代生活中的迫切需要,是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作为人的最基本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倾听的活动,尤其是当前的探究性学习,需要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倾听他人思想,活跃思维的头脑,表述自己的见解,而且,语言交际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新的世纪社会发展迅速,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交际是在一种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它对形成说话,提高说话效率,顺利达到交际目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口语交际是衡量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最实际和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未来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已经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
3、我校“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
对我校部分学生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已基本具有初步的交际能力,但有待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还不够规范,好说话,但不完整,缺乏条理性,用词不当,夹带方言,常有重复。交际时忽视了自己的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而有没有礼貌,直接关系到口语交际的效果,说话时落落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表达准确,就能提高说话的效率。而我校的“口语交际”课教学更是只重教学任务的完式,轻学生将来的生存、发展;重低年级听说训练,轻高年级听说训练;重单向交流,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忽视交往能力的形成,重训练形成,轻口语交际与语文实践的整合,造成训练缺乏系统性。针对这些现状,我校于2001年3月至2003年12月开展了立题为《加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在两年多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初步创建了口语交际训练体系,初步构建了课题研究运行机制及评价体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获得一定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推进实验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一步完善“口语交际”教学的操作体系,我校经过讨论,决定重新组建课题研究小组,重新确定实验班,开展第二轮实验。
二、研究思路
(一)理论依据
1、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现代教学论,信息论等有关理论为构建“口语交际”教学的操作体系、教材体系、指导策略及其评价体系的基本理论依据。
2、教育心理学、传播学理论,为开展本课题研究又一重要理论支撑。
3、《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际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应重视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原则、途径和方法。
2、研究如何开展多种类型的“口语交际”教学形式。
3、研究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研究如何构建“口语交际”训练与习作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5、研究如何科学有效地开设“谈天说地”课。
6、研究如何设计新型的“口语交际”训练课。
7、研究如何组织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
(三)研究目标
1、理论目标
通过两年的实践研究,初步形成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体系,内容包括目标体系,教材体系指导策略及其评价体系。
2、培养目标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
①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
③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④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⑤与别人交谈,态度大方,有礼貌。
⑥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
①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③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④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
①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②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展自己意见。
③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重点,并能简要转述。
④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⑤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要发言。⑥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四)研究对象
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设立二年(5)班、二年(8)班、三年(1)班、三年(7)班、四年(7)班、四年(8)班、五年(2)班、五年(6)班,为语文学科实验班,同时设立四年(2)班、五年(7)班为英语学科实验班,共同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因为是第二轮研究,基本上不设对比班,采用前测、后测方式,并与第一轮实验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设计。在研究方法上本课题研究综合运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
1、观察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按照研究预定和既定的目标和要求,定期不定期地多次制作测量工具,对实验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水平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观察,发现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提出可行性方案,以解决这些问题与不足,保证实验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标。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的过程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模型的过程,预先制订评价模型有效性的指标体系和工具,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和调控机制是保证行动研究顺利进行并具有规范性的必要条件。
3、经验总结法。我们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理性认识,并且将这些理论认识撰写成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在课题组内相互交流、学习、推广、运用,从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4、文献法。根据课题的要求,我们通过查阅、分析、整理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所研究的问题,进而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操作方法体系。
(六)研究原则
1、全面性原则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全体学生的发展,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全面性原则还要求“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认知、技能、情感等各种目标的协调,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等维度考虑,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2、自主性原则
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尝试、交往、探索等活动中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3、合作性原则
倡导宽松、民主、开放的合作气氛,使师生的活动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发展自我。
4、激励性原则 兴趣是口语交际训练最重要的心理基础,而培养兴趣的主要途径就是激励。所以,要求实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对儿童充满信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儿童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源泉。因此,在口语交际训练中,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外,尽可能有计划地带领学生接触社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在社会生活中指导学生口语交际,从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6.9—2006.11)实验准备阶段
1、搜集、整理与注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2、确立研究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设立子课题,确定实验班。
4、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5、聘请专家对课题设计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2006.12—2007.12)
1、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前测分析。
2、制订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规章制度。
3、改革课程设置,每周分别开设一节口语交际训练课和谈天说地课。
4、出台实验操作方法,并付诸实施。
5、开展多种类型的研讨课,组织交流评议。
6、开展学生“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兴趣。
7、建立课题研究记载册等档案资料,搜集相关研究资料,汇编成册。
8、检查、督促课题研究开展情况,组织先进实验教师评比。
9、撰写子课题研究论文和教学案例,汇编成册。
10、实验中期检测分析。
11、小结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08.1—2008.5)实验总结阶段
1、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后测分析。
2、组织课题组教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经验,做好全面和个案分析记录。
3、撰写实验结题报告。
4、聘请专家召开课题结题鉴定会,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三、操作策略
为了本课题第二轮研究能迅速步上正轨,我们总结了第一轮研究的成熟经验,初步形成了第二轮研究的起始研究阶段操作策略,本操作策略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一)开展多种类型的“口语交际”教学形式
1、童话剧
童话剧就是学生根据童话故事扮角色表演,它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童话剧的内容比较广泛,一般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只要稍加改编,就能当作“剧本”。童话剧使游戏、活动与口语交际融为一体,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它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为学生所喜爱。童话剧的表演可自编自演,也可边编边演,初步重在模仿,以后可不断发展、创新。
2、课本剧
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口语交际素材。选择课文中对话成分较多或能启发学生想象的内容等,编写成课本剧。教师创设某种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角色,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3、生活剧
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素材,通过小组合作,编写成生活剧本,然后小组合作表演,构成生活剧。
4、小采访
小采访就是让学生充当小记者对周围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或现象,进行有目的了解,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的一种口语交际活动形式。
采访的内容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走上社会。除了课内表演采访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实地采访。
可组织的活动有:①小记者在行动;②探访老人;③购物讲价;④小型同学聚会等。
5、讨论会
讨论会就是大家围绕一个主题,各抒己见,从而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口语交际活动。讨论会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师生讨论等。讨论会的内容一般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是他们所喜闻乐见。
6、辩论会
辩论会是以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中心,分正反双方进行“舌战”的一种口语交际活动。辩论会的选题应来源于生活实际,如“金钱是不是万能的?”“诚信和利益哪个更重要?”等。教师应教会学生辩论的开头语可为:“我认为……”,“我的看法是……”,“我方的观点是……”。让学生明白辩论的一般格式是:①指出双方行为或言论错在哪里;②说出为什么错了;③阐明自己的观点;④提出改正意见和要求。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在出现意见分歧时,抓住问题的实质和矛盾的焦点展开辩论。
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提高了对社会、对问题的认识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辩论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学会明辨是非,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二)实施凸显“口语交际”特色的阅读教学。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主渠道。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离不开课堂,应与阅读教学融为一体。因此,在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备课环节,教师就应该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以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因素,扎实有效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凸显“口语交际”特色。
《五月瑞阳》是一篇介绍我国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的文章。文章中介绍的一些风俗引发了学生许多的回忆,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可设计,在教完“妇女们包粽子”这一节后,让学生回忆自己家是怎样包粽子、吃粽子的?学生定然有话可说,言之有物。各地方过端午时的风俗大致相同,但又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完整篇课文的时候,让小组各自准备一个“聊端午”的场面,然后请几个小组几位同学当着大家的面公开聊聊。这样的设计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把握住了课堂教学流向,使学生在体验文本之后,从生活体验出发,回忆情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聊天,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读、想、听、说融为一体,既很好地学习了文本,更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构建“口语交际”训练与习作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说说——画画——写写”教学模式
教学《我家的小园》习作训练时,教师可让学生之间相互说说各自家小园的景色,然后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最后根据所画景象具体描写。这样做使听说、画、写结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写作兴趣,也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2、“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口语交际”教学模式
教师首先可以带着一个话题走进课堂,比如:《如何装扮我们的教室》、《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我来设计校服》等。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充分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组织全班交流,最后让学生把今天老师带的话题和同学们讨论交流的情况及结果写下来,就成为一篇不错的文章了。
这样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的舞台。学生作文完成之后,进行作文评讲,我们可以让学生说自己的见解、修改意见,不仅对作文是一大促进,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口耳”功夫,真可谓一举两得。讲评时,可以让学生评自己手头上别人的文章的标题、立意、书写、语言、结构形式、点题等,并可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评语,其他同学在听后也积极加入了评论,学生参与兴趣高涨,参与度高。
(四)开设丰富多彩的“谈天说地课”。
实验班每周开设1-2节谈天说地课,每周由一位学生担任主持人,组织学生开展谈天说地,教师将学生谈天说地的内容记入手册,并评定等级,最后可以由教师总结,教师肯定学生成绩,点拨说话技巧方法,提出改进意见。
谈天说地的材料可以是利用现成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编和自编。主要是学生通过阅读报刊、杂志,听广播看电视,参与街头巷议等多种渠道获取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科学珍闻、名人传奇、新闻信息、生活常识等作为演讲的材料。
每次演讲15人左右,并兼顾“优、中、差”三种不同对象,要求学生都要参与这一活动,不留死角,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演讲者要做到说普通话,态度自然得体,有感情,语句通顺、流利。
(五)设计新型的“口语交际”训练课。
1、普通话训练课
主要引导学生听朗读磁带,听老师范读,听学生表演读,然后自己模仿,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听并评,尤其加强平翘、语调停顿等方面的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材料。这主要安排一、二年级的时候开展训练。
2、听读欣赏课
听读欣赏课的教材由文字教材、配乐及幻灯片组成。文字教材包括童话、诗歌、故事、散文、寓言等,力求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兼备,做到文字优美、生动形象、短小精悍、琅琅上口。朗读要求语言规范、感情真挚。音乐及幻灯片根据文字材料内容配制,幻灯片要少而精。听读欣赏课一般的教学程序为听、读、欣赏三个阶段。
3、收视课
收视课的内容很多,收视新闻联播模仿朗读,收视综艺节目学习主持人的语言技巧以及参加选手或被采访人的语言的组织与得体的表现,收视论辩的学习技巧与机智,收视生活剧学习别人的得体表现等。这项训练在每个年级段各安排1-2次。
4、技巧学习课
技巧学习课主要是向学生集中介绍在各种不同场合下的语言方式、风格、机智、幽默、手势、体态、如何得体……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讲座加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场面,这样不仅加强了技巧的理解,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这种训练各年级可分别开展1-2次。
(六)组织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活动
为了扎实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保证质量,实验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活动,如:“读书报告会”、“佳作欣赏会”、“故事会”、“信息交流会”、“新闻发布会”、“赛诗会”、“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每学期有针对性有选择地组织1-2次,可以班级内组织开展,课题组也要组织开展。
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情,表现自我的大舞台,调动了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学生的思维也会在这些丰富而有趣的活动中变得活跃。
四、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研究论文集
3、教案、案例集
4、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
5、学生现场表现。
五、组织机构
1、课题指导小组 组
长:成员:
2、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成员:
3、课题研究小组
组
长:
副组长:成员:
主要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教育部制订
2001年
2、《中国当代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研究》 王一军编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出版
3、《小学语文教育新视野》陶保平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7月出版
5.实验性字体设计研究论文 篇五
一、有法到无法———实验字体设计的法则
实验字体设计者们善于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作引发设计冲动的源泉,他们收集各种思想、图像和直觉,将艺术与人性连接起来,采用开放的、多角度的设计手法。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开放的理念,才有了它所带来的不确定和丰富的实验文字形态。如果说语言在信息内容的表达上可以涵盖任何事情,那么字体设计在表现形式上就可以是一切,实验字体就是对这种新自由的表达。
(1)追求心灵直觉的字体实验。正如戴维卡森所说“我正运用我的感觉,试着将我阅读过程中最为深刻的心灵感觉表达出来”。实验的设计理念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而并非一个固定单一的系统。它不同于现代主义明晰、理性的设计手法,而是高度个人性的、直觉性的设计思想体系。他们给长期稳固的文字视觉习惯和设计的形态带来了许多新鲜内容。对直觉的强化要求衍生了游戏式的设计心态,例如针对文字形式上的游戏、文字概念上的游戏。当然,实验本身只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诉求手段,而它本身并不是目标或终点。这种追求直觉的设计理念具备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特征。
(2)追求个性的文字设计理念。这是一个艺术的定义变得非常弹性化的时代,无疑为个性的张扬提供了宽松的氛围。今天视觉艺术所面临的是繁忙、高效、挑剔的受众,平淡的设计已经不能吸引关注。实验性文字设计追求的目标是创造从未见过或想到过、感觉过的文字形式,来表达设计师个人稀奇古怪的想法。有关个性心理、兴趣、爱好、信念、态度、理想以及气质、能力、性格、个体感触与解释信息的独特方式等等,都可成为实验性文字设计者字体创意的重要角度和源泉。
(3)素材多元化的实验字体。实验性字体设计以设计理念为基点,打破二维空间的设计,几乎可以用我们所知的具象或抽象的事物:食物、建筑物、细菌、头发、雕塑、木材、水、纤维、光线、无机物、人工光、几何、数学模型等事物,以某种概念为出发点进行创造式的字体设计。当然,一些设计师用喜欢的设计套路给字体做实验,而有的设计师完全打破设计思路,利用替代性的方法、过程、媒介,进行字体设计。当物质媒介与数字媒介结合时,奇迹就会得到扩展。比如:设计师卢克阿特金森以树枝的正负形空间为灵感,设计的树形展示字体。克里斯卢特考斯基,以人工培植细菌为灵感的Baskerville字体。超市里面,可以用食物包装组合成某品牌的字体名称,从而形成一种有趣的雕塑字体。设计师也可结合各种数学函数处理进行辅助设计制作,形成数学与艺术设计的结合体———Roke1984,是以字体Gemotric形式和数学符号为基础!实验字体的素材可以无处不在,即便蓝天中的云朵、被风吹乱的羽毛也可能形成某个字母或汉字的形状。实验字体操作的每一步都将视觉和身体语言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结果是使观者掌握、研究并与其生活在一起。
(4)实验字体的图形化空间构造。当设计师和艺术家将字体转变成图形时,我们就已经习惯了去阅读新型的、抽象的形态,字体也随之变成了一种表现的工具。对于具备图形意义的字体,它的空间结构在字体设计中扮演这重要角色,设计师通过结合、切割、刮擦、分层或者任何有变体形式的字体组合,都可以实现这种字体图形化的效果,这种非常规的方式为字体设计提供了众多可能性,他们可以依靠使用字体来进行无穷无尽的创作。当进行这种样式的尝试时,设计师还可以考虑尺寸、方向、运动和正负形的关系,以求更多的构图形式。而抽象设计使得设计师对于字体形成了更深的认识,这种认识超出人们的想象。
二、情绪的介质———实验字体的色彩
在实验性字体中,色彩是字体与观众之间的情绪介质。实验性字体的色彩取决于设计素材的选择、设计理念的来源、自然材质的再现、生态理念的运用、自然界的模拟色、人工色、象征色、阴影色等的运用。它有别于传统字体设计的人工涂色和数字技术色,媒介及其反射光的整体效果才是呈现最终效果的关键。实验字体设计者们抛开电脑去推动、牵引、雕琢和塑造设计策略都是值得选择的正确决定。在此基础上形成字体色彩具备了自然性、材质性、象征性、连通性和情感性。
三、实验性字体设计的未来
6.科学实验研究方案设计 篇六
一、课题提出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从大的教育教学环境来看,现行高考体制和用人原则决定了学生和家长的目标就是名牌大学,造成了教学质量成为了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为了提高分数,教师和学生只好埋头苦干,结果是两败俱伤。学生加重了课业负担,书包越来越重,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教师也感到身心疲惫。据调查,教师患咽喉炎的比例占80%,患胃肠道疾病的比例占30%,患颈肓椎类疾病的比例为22%。正如一则短信对教师的描述:起得比公鸡早,睡得比猫头鹰迟,吃得比营房士兵快,催作业比黄世仁狠,搞辅导比待骨肉还亲。这样低效繁重的教学真是耗子穿风箱,两头受气。从我校的小环境角度来看,根据课题组开展的问卷调查分析,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对提高课堂效率有迫切的愿望。而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教学效果反馈速度快,当堂课就能看学生的情况,在有效教学这个问题上更突出的研究价值。同时,这几年来,我校数学教学质量有滑坡迹象。希望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数学教学质量的不利局面。在这样的大小背景下,事半功倍的有效教学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我校选择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科研课题的核心是“有效教学策略”,是从教学的策略作为切入点。所谓“有效”就是高效能。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简言之,就是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
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而“小学数学”则限定了该课题研究的学段和科目。“课堂”则是明确了进行有效教学的主阵地。综合起来,课题的界定为:在小学数学的学段和科目范围内,教师优选确保在单位时间内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途径和教学措施。
三、课题研究内容
从教学的流程看,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具体表现为:(1)建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评价体系,应该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角度制订出评价标准。(2)有效教学准备策略,即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整合、教学行为选择的研究、作业设计等。(3)课前3分钟和课堂有效教学氛围的营造策略。(4)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具体表现为小学数学新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评讲课的有效教学流程和模式。(5)学生学习评价反馈策略(6)学校管理层对教师教学“六认真”的监督和激励,即教师教学评价反馈策略。(7)教学反思策略,主要是做好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和教前反思的研究,对于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来说,教学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一,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助于教学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学习主体性认识不够,通过课题研究让研究老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克服原来的教学思维定势,特别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第二,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
从“教的课堂”转型为“学的课堂”。所谓的“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的。就是说,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
第三,有效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实现由“控制者”向“主导者”的转变。一味强调教师的控制作用,学生唯命是从、言听计从,是难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的。而主导包括发动、组织、指导、调控、点拨5项。其中的指导集中体现了主导的特性。指导就是引领。这样,如何引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去替代教师发号施令,成为促进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关键。传统的教师角色以“能讲”为主要特征,新理念的教师角色以“善导”为主要特征。
第四,有效教学研究有助于改变教学的无效和低效,提高教学质量。长期以来,大多数课堂存在着无效和低效现象。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为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一个最佳途径。在课题研究中,虽然我们很难打造出公认的最好课堂来,但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努力打造出相对有效的课堂来。
四、课题的论证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谋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从根本上讲,有效教学应该是一种建构性教学、策略性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体现教师主体性的教学。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则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以外,至少还有其他5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合理分析每个学生的语言、逻辑、运觉、节奏、交际、自省等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形成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其次应在以创新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基调,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最后应围绕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事实上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多元智能得到有效发展的教学。
3、科学主义的代表人物加涅认为: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因为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的。加涅把一个人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认知结果又包括三个方面: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尤其是注重学生“大智慧”基本学习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倡导“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
4、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作用而组织的控制。”其中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效果是以限定的时间标准为前提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得到最大教学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提高,不仅要知识,而且要能力,更要情感与态度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政策依据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改革的具体目标中第5条: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纲要》旨在积极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人们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学习,是探索性的、自主性的、研究性的学习
3、国务院二○○七年五月十八日颁布执行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中的第2点中指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改进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接触实践。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章教育教学中“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第二十九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第二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这些都要求教师要提高课堂有效性,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也为我们的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
(三)现实依据
1、新世纪的基础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意在有效参与,保证质量,其中有效参与即指:诱发兴趣、激励参与、自主学习;保证质量即指:通过导思、导疑、导练、提高教学效果
2、现在学生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乐于搞题海战术、机械重复,学生心力憔悴,有的教师上课满堂灌,板书整块黑板,学生听力疲劳,目不暇接,教师上课上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根据课题组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开展有效教学更的极强的现实性。
通过调查问卷,教师教学方式过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为主导,对学生主动性重视不够。原因是这样的课堂便于教师调控,有利于教师的发挥,但教学是双边活动,如果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就会出现“船上人不使力,岸上人挣断腰”悲剧,这样的教学当然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另外,教师对合作学习使用较少,对学生评价也不科学,导致教学的效果较差。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提供了依据。
五、研究的目标及预期成果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和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题研究建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成果形式是:《自强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标准》
二是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一套学校教学六认真评价激励机制。三是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及至各科课前3分钟有效教学氛围的营造策略。
四是小学数学四类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
五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在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力求培养一批校、镇、县骨干老师。
六、研究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相应的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七、研究的过程和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0年1月到20014年6月共四年,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2010、1――2010、12)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组织研究人员对课题进行反复论证,制定课堂有效教学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对全校学生和部分家长进行抽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拟定实验方案,为课题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规范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成立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组。制订了自强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完善了自强学校教师德能勤绩中关于教育科研的条例。课题组由校长唐承德带头任课题主研工作。
2、课题组成员参加有关教育科研培训,并培训本校教师,加强对科研的认识,提高教育科研素养。教科室利用教师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研的相关理论,丰富知识,掌握科研方法。由教科室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科研培训。
3、制定课题的学生和家长调查问卷,对学生和家长进行抽样调查,汇总调查情况,写出调查报告。按两个小组进行分工,低段数学组由巫仁秀负责,开展有效教学的教师问卷,并进行统计汇总,写出调查报告为课题论证提供一手资料。高段数学组由胡树林负责,开展有效教学的学生问卷,并进行统计汇总,写出调查报告。
4、请教研室的专家指导,帮助修订课题的实验方案。对初步完成的实
验方案,要请教研室的熊维平主任等专家进行修订完善。
5、写好课题立项申请书,向泸县教育局教研室进行立项申请,等待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
第二阶段(2011、1――2011、12)布点试验阶段,主要是选定好实验班级,分析当前课堂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负效教学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探索出农村中小学有效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农村中小学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建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组织学校教师学习本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有关要求,安排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计划。并确定为每月开一次科研工作会,组织所有主研协研人员参加。
2、选定3个布点试验的班级,向相关教师说明实验研究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使他们心中有数。具体是小2012级1班、小2010级2班和初2011级2班,确定的实验教师为胡树林、余仁英、陈言平
3、构建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将取得有成果以自强学校科研专刊的形式向学校教师宣传推广。教科室明文规定,每学期至少办两期课题专刊。
4、课题主研人员聘请进修校专家到我校对课题进行指导。计划每年请课题联系人对课题进行指导,形式包括课题组出去学习和把专家请到学校讲学的形式。
5、总结第二阶段布点试验成果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课题阶段成果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讨论研究,为课题全面铺开垫定基础。
第三阶段(2012、1――2013、12)全面实验阶段 主要工作是将第二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提炼,总结出经验,使之更具操作性,并将前阶段的成果进行运用。
1.将教研组、备课组与课题组有结合,在常规教研中渗透和应用课题
组中取得的成果。
2.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开展的平时活动中检验成果的有效性。具体是将这两年的教研和集体备课的主题确定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平时的活动就围绕这个主题开展。
3.每期进行一次课堂有效教学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收集评选论文,并向上级推荐发表,最终形成论文集。
第四阶段(2014、1――2014、6)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是搜集汇编课题研究资料,撰写实验工作报告、研究工作报告、成果报告,申请验收结题,并将研究成果正式社会推广。
1、进行自我检测,汇总各项研究资料,包括教师、学生的文章、文集、学生个案,音像图片资料。
2、对实验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写出终结实验报告。
3、完善课题实验的档案体系。
4、申请验收结题。
八、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物质保证
为了课题顺利实施,课题组预计用于外出考察学习、进修费1000元,科研资料费2000元,培训费1000元,其它开支1000元,共需投入经费5000元。学校将给予充分保证。从本学期开始,学校还专门为每个课题每学期划拨500元作为科研专项经费,足见学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
为了便于查找各种资料和打印相关课题研究材料,学校还专门为教科室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每学期都订阅了与教育科研相关的各种刊物来装备教科室。
2、制度保证
(1)为了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学校完善了教育科研的有关工作职责和制度。制订了《泸州市自强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办法》,为课题的成功开展提供了激励机制和相关制度保证。为了使几位主要研究人员有充裕的研究时间,在安排教学任务时都有所考虑,确保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2)要把课题研究放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同备课,课堂教学,本教研
活动和校本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养成时时有科研,处处有科研,事事有科研的良好科研意识,杜绝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相剥离的现象。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课题研究汇报课、自荐课、研讨课活动,在教学中要突出研究内容、研究的重点。我们要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一如既往地坚持开展教学案例的编制和教学反思活动。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加强同伴之间的合作。每位老师所研究的项目和子课题是各不相同的,但就重点课题而言,其研究的目标、思路、方法、步骤是一致的。
3、人员保证 顾问组:
吕操
泸县教育局副局长 杜作文
泸县福集镇党委书记
郑光明
泸县福集镇分管教育副镇长
指导组:
胡运清
泸县教师进修校副校长
课题联系人
李万富
泸县教师进修校教研室主任 熊维平
泸县教师进修校教研室副主任 李宗德
福集镇教育助理
领导组:
唐承德
福集镇自强学校校长
余仁英
福集镇自强学校副校长
研究组:
唐承德
福集镇自强学校校长
本科
余仁英
福集镇自强学校副校长
专科 莫德平
福集镇自强学校教科处主任
本科 胡
林
福集镇自强学校教科处主任
专科 张才刚
福集镇自强学校办公室主任
专科
胡树林
福集镇自强学校课题主研
专科
陈言平
福集镇自强学校课题主研
专科
巫仁秀
福集镇自强学校课题主研
7.公路路堤填筑技术实验设计研究 篇七
1 粉煤灰高路堤填筑关键技术要点
本文以某地一公路的修建为例, 该地地质复杂多变, 地形公路地形、地貌起伏较大, 工程构造物多变, 局部存软土等在不良地质情况;沿线煤矿较多, 多出穿越采空区, 通过该地基本情况进行技术性的综合分析, 而采取有效措施。该地所要修建公路的区域内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资源等等, 沿途分布着很多座火力发电厂。
因此要将该地沿途的设施环境考虑进去, 就如该地电厂排放、堆积的煤灰等, 这不仅污染了环境, 还增加了施工的难度。这就要想出两全的办法利用当地的煤灰资源, 这样就减少了资金的投入, 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1.1 粉煤灰高路堤填筑关键技术实验设计部分
为确定粉煤灰原材料的材料性质参数打下基础, 对后续的离心试验和ANSYS有限元分析提供初始的计算参数, 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1.1 粉煤灰属于极细的粉土质砂, 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的含量较高, 具有较高的持水性。
颗粒级配与离放灰口的距离和深度有关。粉煤灰比重小, 自然沉积的干容重低。
1.1.2 粉煤灰具有良好的击实特性, 最大干密度可达1.
289/cm3, 但击实干密度对含水量不是很敏感, 自然沉积的粉煤灰属中压缩性土。
1.1.3 粉煤灰的渗透系数较大, 渗透系数于干容重近似成反线性关系, 渗透破坏形式属流土破坏。
1.2 离心模型试验基本原理
离心模型试验是研究小比例尺模型由于在离心试验机所形成的加速度场中能达到与原型相同的应力水平, 而得到与原型相同的应力状态、位移变化, 相似的塑性区发展和变形破坏过程, 以获取全比例尺模型的变形破坏机理的模拟试验技术。由于其能再现自重应力场以及与自重有关的变形过程, 直观揭示变形破坏的机理, 并能为其它分析方法提供真实可靠的参数依据, 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离心模型基本思想是用离心机来模拟土工构筑物的自重效应。离心模型试验是用离心力场来模拟重力场, 使工程结构模型的自重提高到原型的相应状态。
1.3 离心模型试验设计
试验目的:
本论文重点研究的是将该地公路沿线粉煤灰材料用于填筑公路路基的适宜性及路基沉降变形特征, 由于离心模型试验能很好地模拟纯粉煤灰路基填筑后的应力水平, 结合论文关心的重点, 离心模型试验主要研究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a.材料在不同设计干密度和含水量条件下的沉降变形特征, 以及沉降变形与填筑体的干密度和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为纯灰路基沉降的预测提供一定的依据。b.材料在相同干密度、相同含水量条件下, 采用不同的坡比对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
因此不难看出, 准确性是试验目的的准则, 这就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很高, 要到工程现场去实践丈量, 用精密仪器, 将修建公路的区域的地理条件, 地质情况以及沿途所具备的设施和资源等等都有充分的了解, 要认真负责的保证提供数据的准确性, 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图纸的准确性, 保证公路的修建质量和效率。
2 冰水堆积物公路路堤填料设计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首次提出了“填料设计”的概念, 并提出了填料设计的内容, 包括:填料的选择、分布、运距、土石特性、名称、分组、改良措施等。根据铁路规范, 填料根据颗粒组成、颗粒形状、细粒含量、颗粒级配、抗风化能力等, 分成A、B、C、D四个组别。针对I级铁路, 路堤基床表层应采用A级填料, 基床底层应采用A、B级填料, 否则需要进行填料改良;II级铁路, 路堤基床表层优先使用A级填料, 其次为B级填料, 基床底层可采用A、B、C级填料, 否则进行填料改良。
公路规范尚没有提出关于填料改良的内容, 但对于公路填料的改良已经进行了很多。一些优秀的公路工程师在实践的公路修建过程中都有技术性的解决, 在施工过程的谨记《铁路路基设计规范》中的“填料设计”的概念, 通过实践将理论充分的表现出来。
3 结论
随着我国城市大面积规划的火热发展时期, 发展交通的基础建设势不可挡, 因此要大力修建公路保证全国交通畅通无阻, 就要运通科学技术和全面的设计理念, 统筹规划, 既保证了公路修建的质量和效率的同时, 要控制资源的浪费, 因地制宜的根据不同区域的地质特点, 通过采取技术性措施减少公路修建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我们不能只顾着跟着经济发展的步伐, 而忘却自然环境污染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如果我们继续不管不顾这种危险, 日后我们防治这种危害的过程中也会投入大量的资金, 这更是一种浪费。因此这给设计工程师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在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的同时, 对工程的各项设计都要顾到全局的发展, 找到一个两全平衡的方式, 保证我国交通公路的建设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彩利, 王卓娅, 王德群, 张彩凤.土石混合料路用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 .
[2]唐晓松, 郑颖人, 邬爱清, 林成功.应用PLAXIS有限元程序进行渗流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 (04)
[3]Huang W X, Fityus S, Bishop D, et al.Finite-element par-ametricstudy of the consolidation behavior of a trial em-bankment on softclay[J].2006.
[4]黄润秋, 赵建军, 巨能攀, 邓辉, 段海澎.汤屯高速公路顺层岩质边坡变形机制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2) .
8.科学实验研究方案设计 篇八
关键词:烹饪与营养教育: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5—0142—03
中国的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最初是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10年烹饪工艺专业(专科)教学基础上,为适应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形势和餐饮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而开办的,至今在中国只有十余年的办学历史,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新兴本科专业之一。目前,开设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为数较少,有关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同样较少。该专业的特点是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传统的烹饪工艺中,使得传统的烹饪工艺得到继承和创新,符合现代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从而将老祖宗流传给我们的烹饪工艺发扬广大。如何在实践教学中贯彻这一思想是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就烹饪与营养实验室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以符合这一思想作了初步探讨。
1烹饪与营养实验室理论课及其实践教学实验体系
在理论教学中,我们开设了《烹饪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测》、《烹饪营养学》等课程使学生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同时我们开设了《酒品与饮料》、《烹饪工艺基础》、《菜品设计与创新》、《西餐工艺设计》、《面点工艺设计》、《冷盘与雕刻》等课程使学生掌握传统的烹饪工艺。为了巩固学生课堂教学的内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烹饪与营养实验室在安排学生实践教学内容上,根据本专业所要求掌握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内在逻辑规律为要求,实践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首先,安排演示性试验让学生熟悉实验过程,进而安排验证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每一门课都安排综合性实验让学生自己面对实际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本校所定的培养“三实”人才的要求。
2各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
具體来讲,在《烹饪基础化学》的实践教学中,实验课上安排排水集气法测定金属镁的摩尔质量、乙醇的蒸馏及沸点测定等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在验证性实验中熟悉操作过程和实验规范,对于较复杂的实验则安排演示验证性的实验以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和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过程,为学生今后在实验室的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烹饪与营养实验室实验教学内容见表1。
(1)《烹饪营养学》的实验教学。首先安排人体小肠组织结构的观察等验证性实验以熟悉实验环境和实验操作过程,进而安排食物成分分析中样品的采集,食物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等综合性实验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能力,最后安排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变化规律的创新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创造性的完成实验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食品微生物学》的实践教学。首先安排普通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观察,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等验证性实验让学生熟悉该课程实验操作的特点,进而安排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接种的综合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最后安排酸奶的制作。这样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综合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酒品与饮料》的实践教学。首先安排味感的相互作用与平衡,酒类品尝技术,二氧化碳对饮料感官质量的影响的验证性实验让学生理解基本原理,进而安排茶叶的冲调原理及方法的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最后安排鸡尾酒的设计与开发的创新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来调配各种鸡尾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烹饪工艺基础》的实践教学。首先安排鲜活原料初加工,刀法(直刀、花刀、平刀、斜刀)练习,各种烹饪技法的学习,进而安排煮焖发海参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具体菜肴的烹调。
(5)《菜品设计与创新》的实践教学。首先安排简单菜肴的制作,如中餐菜肴制作操作规范,鸡的分部取料及烹调等,以熟悉菜肴制作的基本过程,之后,安排花刀在热菜中的运用,牛肉的分部取料与烹调这些设计性实验,让学生按照前面所学。自己设计实验来巩固学习内容,接着安排五花肉的特性与烹调,菜肴的制香原理分析等综合性实验,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制作菜肴。
(6)《西餐工艺设计》的实践教学。以原有的烹饪技术为基础,安排基础汤(stock)的制作工艺与原理分析,西餐冷调味汁的制作工艺与原理分析,匹萨(pizza)的制作工艺、花样与原理分析3次综合性实验了解西餐制作的原理和基本制作工艺.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西餐制作工艺,完成简单的西餐菜肴的制作。
(7)《面点工艺设计》的实践教学。首先安排面点制作的基本技法等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面点工艺的基本功,接着安排膨松面团产品的制作与设计等综合性实验使得所学的面点基本技能得以综合运用,最后安排菜点组合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功能性面点的设计与开发等创新性实验从而使学生在实际的面点制作中灵活运用所学技能完成面点的制作。
(8)《冷盘与雕刻》的实践教学。首先安排花卉作品雕刻设计,鸟类作品雕刻设计,冷盘的基本拼摆等演示性实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雕刻技法和冷盘的拼法,进而安排冷盘的设计与制作,组合雕刻的制作等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法来设计冷拼菜肴,最后安排雕刻作品的设计与创新。不同规格的冷荤设计制作等创新性实验,使学生创新性地设计菜肴并独立完成冷菜的制作,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9.科学实验研究方案设计 篇九
一、课题研究背景
玩是孩子的权利,是儿童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不爱玩。鲁迅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但儿童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学习!一个孩子,从懂事时起就要开始学习,小学六年,中学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可以说,一个孩子最美好、最重要的年华都是从学习中度过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玩与学习食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学习的时候不能玩,因为玩会耽误学习,很多老师常常抱怨学生只知道玩,不知道学习;很多学生也不喜欢学习,因为学习时不能玩,学习挤占了玩的时间。更有甚者,学生因为迷恋于玩而逃学、厌恶上学。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怎样让孩子喜欢学习、爱学习、想学习,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重点研究的课题。
孩子喜欢玩,孩子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如果能把两者结合起来,恐怕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把玩和学习结合在一起,既能解决孩子厌学的问题,又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和精神负担,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我们常戏称汽车司机是“玩”盘子(方向盘)的人,军人是“玩枪”的人,专营宠物电脑之类的生意人是“玩”宠物的、“玩”电脑的,借鉴这种说法,我们也可以将学习的过程改造为游戏的形式,谓之“玩学习”。这里所说的玩,不是玩耍的意思,是以此为业乐此不疲的意思。玩是初界,也是大界。因玩而废了业的人大有人在,那是荒时、荒岁、荒业、荒人的结果;因玩而成了业的也大有人在,那是尽心、尽情、尽趣、尽兴之结果。画家黄永玉和偶尔写写文字的美术大师韩美林都说过同样的话:一个说画画好玩,一个讲写写文字好玩。这是因玩而成了业,在玩中做到了尽心、尽情、尽趣、尽兴。而对于我们的学生,如果引导得当,把“玩”与“学习”予以恰当巧妙的结合,就可让我们的学生不因玩而荒时、荒岁、荒业、荒人,而废了学习;在玩中尽心、尽情、尽趣、尽兴,而成就学习。
“玩学习”并不是一个崭新的名词,在百度中,“玩学习”也称“游戏化学习”,就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和娱乐的本质是通过玩而学习到东西,正是有了先提高兴趣再学习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游戏能使人专注一个事物的话,那么也能应用于学习。
西方国家的教育主张让孩子尽心尽情地玩,在玩中暴露自己的弱点或罪衍,使得家长有观察他本性缺点的机会,并加以纠正。所以在儿童教育中,西方国家上午和下午的课程都比较短,并且每天在都有play time的课程,这段时间就是给学生玩的,有时上午下午都有。而
且所有的作业都不准带回家做。这样让小孩回家全身心地投入到他喜欢的东西去,而不受外来的干涉和压力。
在国内,关于“玩学习”成功的先例举不胜举: 事例一:陈克正一家“玩”出三博士
2008年,“玩学习”的创始人陈克正在人民网设立网站专门介绍“玩学习”。陈克正作为一位卫校校长,利用“玩学习”教育方式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培养成了博士。大女儿是德国耶拿大学的博士生、二女儿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博士生、小女儿是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硕博连读生。陈克正老师的家庭教育学习方法公布后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沈阳电视台、武汉电视台;《家庭》、《幸福》、《知音》等上百家媒体争相报道他“玩学习”的经验,北京、天津、上海、河南、湖北、浙江、辽宁、新疆、海南、江西等几千名家长携子登门求教。全国各地邀请陈老师作专题报告上百场。
把孩子全部培养成博士生,这是陈克正的骄傲。然而,陈老师的方法并不是苦学,他主张学习要巧学。他认为:“‘玩学习’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法。寓教于玩是训练读写算记的好方式。某些学习内容完全可以进行改制,使之适于玩,这样还可以使小孩对学习发生极大的兴趣。陈克正已将自己的经验写成25万字的专著《玩学习,一位家长掀起的学习的“革命”》,此书已和读者见面。书中既有理论见解,也有生动活泼的事例,其核心是训练孩子要有“速度标准、智力标准、错误率标准”。同时,要做到“三导”———引导、辅导、指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最终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事来“玩”。
事例二:严丽萍——我爱“玩课”
《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今年第二期在“月度人物”中,隆重推出衢州市实验学校的严丽萍老师的“玩课”经验。严老师说:“玩”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她喜欢和学生们一起“玩课”,甚至迷上了“玩课”,她也因“玩课”而成为特级教师、衢州市首届名师。
事例三:上课变“玩课”,学生每节课都兴奋
今年4月,新华社邓威、谢云挺以题为《上课变“玩课”,学生每节课都兴奋》的专稿报道了杭州上城区从疏通学习机理入手减“第三种负担”,在憧憬激励中实现教学相长,引导教师学生玩课的事迹。其中杭州市建兰中学围绕“玩课”创立了 “游戏活动式教学法”、“开放型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模式”…… 10月16日,《浙江教育信息报》又以头版刊登了题为“殿堂里的玩童——杭州市建兰中学‘减轻学生第三种负担’纪实”的新闻。浙江教育信息报资深记者周峰、邓威则以《一个值得推广的〈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模式》发表了短评。
事例四:长春一小学把“聪明玩”列入校本课程
2006年6月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长春北安小学把“聪明玩”列入校本课程的做
法。这所学校校方提出的口号是“玩出花样、玩得尽兴”,学校还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多“聪明地玩”。北安小学不仅鼓励学生“玩出花样”,还倡导“老师与学生共同创造、共同游戏、共同娱乐”。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于伟认为,“玩”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和载体,最为小学生所接受和喜欢,国外很多学校都采取“以玩促学”的方式,北安小学的尝试,对于国内那些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学校而言,具一定的范例意义。他同时强调:“玩不能绝对化,有意义、有智慧的玩才有益于孩子的成长,放纵地玩,只会浪费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
由此可见,“玩学习”这种教育方式及其功用是可以被充分肯定的。
纵观我校教育发展现状,在全市全区倾力研究高效课堂的情况下,老师们对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课堂教学设计精到、细致,能较好地诠释教材,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但从大环境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涨,大部分同学以一种顺从的状态进行学习,甚至个别同学对学习抱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将“玩学习”引入教学,一定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作。
二、理论依据
1.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理论受到全世界教育专家的认可与赞赏。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诞生于一百多年前,但它却没有因为时间而被淹没。相反的,在今天这个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其思想越发光芒。斯宾塞对教育的理解,其精髓就是在欢愉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应用,是对孩子的情感、人品、智力、道德,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束缚,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2.蒙台梭利说:给孩子们玩具,带孩子们游戏,使他的感官、机能以及全部精神力量集中到事物上来”。蒙台梭利认为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她对儿童的“工作”和“游戏”进行了区分,将儿童使用教具的活动称之为“工作”,而将儿童日常的玩耍和使用普通玩具的活动称之为“游戏”。她在《教育中的自我活动》一书中指出,儿童由于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和心理的需要产生一种自发性活动,这种自发性活动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儿童获得有关经验,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
3.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只要途径之一。”而对于玩,孩子是永远也不会失去去兴趣的。
4.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学问道行,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乐学,是教育的最高境
界,也正是我们的追求。
5.苏霍姆林斯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6.儿童教育家李吉林主张“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她在教学中,借鉴中国古代文论“意境说”的观点,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构建了以“情景交融”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模式,运用‘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三、本课题的界定
在《辞海》中,玩有这样的解释: ①研习。《易·系辞上》曰:“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②玩味,反复地探究体味。《朱子全书·学一》曰:“诵《孟子》三二十遍,熟,复玩味讫。”
本课题中的“玩” 不单指玩耍,而是一种聪明玩、智慧玩。“玩学习”指的是让学生把学习过程视为一种新方式的玩,并要玩出味来。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寓教于乐,寓教于玩,让学生在游戏式的玩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玩”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
四、课题研究目标
1.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玩”中达成学习目标,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读写算记”四种基本能力。
2.通过“玩学习”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视“学习”为“玩”,充分开发“玩”的内涵,深度挖掘读书学习的娱乐成分、趣味成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视学习为乐事、趣事、好玩的事,而不是负担和累赘。
3.在“玩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情感,对生活的乐观态度。4.在与同学“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互补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
5.在“玩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自己“玩”,培养学生“自己玩学习”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游戏性。
把平时中规中矩的教学活动变为游戏的形式,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开展学习。可以借鉴网络、影视、电视、书籍中的各种游戏形式,如竞赛、闯关、虚拟、选拔、升级等。
2.活动性。
尽可能地把学习过程变为学生活动的过程,让学生的手、口、脑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让学习与调查、访问、观察、测量、搜集等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
3.渐进性。
把学习变成“玩”需要一个过程,突然地大放手让学生玩,很可能造成学生情绪高涨但放任自流的现象,因此,应遵循渐进的原则,一点一滴地尝试,逐渐摸索可行的“玩学习”的方法与措施,再逐渐深入,大面积开展。
4.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爱玩的天性,在学生爱玩的活动中加入学习因素,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成为“玩学习”的主人。
六、课题研究内容
1.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读写算记”四种基本学习能力的方法(1)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2)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3)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书写能力的方法(4)在“玩”的过程中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2.在课堂中实施“玩学习”的方法与措施 3.在生活中进行“玩学习”的方法与措施
七、课题研究方法与对象
1.行动研究法。将本校一年级六班、五年级一班作为实验班级。2.个案研究法。在一年级六班中选择两个孩子作为个案进行跟踪研究。
八、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1.有充分的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蒙台梭利活动教育、李吉林的情境教育为课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陈克正的“玩学习”经验、严丽萍的“玩课”做法都为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成熟经验与做法。
2.课题研究力量坚实
课题负责人,现为济南七小教科研管理人员,工作13年,连续三届被评为市教学能手,两届市优秀教研员,曾负责过4年语文教研工作,被评为省语文教研工作先进工作者,参与多次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有三个市级课题结题,两次获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在《山东教育》《中小学教学研究》上发表文章并参与多种教辅的编写工作。
近两年内,课题负责人也在教研中尝试用“在大情境中玩”的理念作指导设计了几堂课,均获得较出色的成绩与反响,可算是一种无意识地“玩学习”尝试研究。(如:(1)美术课《卵石动物造型》一课中,以一个故事贯穿全课,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玩、画、赏,此课获市级一等奖。本课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在不同形状的卵石上画动物造型,设计时,先以故事引入,故事大体内容为:一个恶毒的魔法师将森林中的小动物变成了石头,幸得爱画画的兄妹俩在卵石上画动物,将动物解救出来。而兄妹俩也因解救动物变成了王子和公子。由此,学生在卵石上作画的行为成了解救小动物的行为,而作画成功的则成为了漂亮的公主和英俊的王子。由于设计新颖,学生玩兴极高,课堂教学效果极佳。(2)信息课《艺术字真好玩》一课中,以“艺术字选美”的形式组织学生做赛前准备——学习制作艺术字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赛,选出比赛的冠亚季军。此课获区级一等奖。(3)语文课《汉字》,将一篇讲解汉字发展历程的文章比作不同形式汉字的“大聚会”,此案例发表于《中小学教学研究》,获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课题实验教师均为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工作在十年左右,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工作态度极其认真,曾参与多次课题研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题研究实践经验。
3.开展“个案研究”条件充分
本课题中选择了两个孩子进行个案研究,这两个孩子均在实验班级内读书,且为与课题负责人、研究人员为亲子关系,课题组成员既是家长又是教师,有条件对孩子进行长期稳定的跟踪实验与观察。
九、课题研究时间与步骤
本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时间跨度为今年12月——今年6月。
(一)准备阶段:今年11月——今年12月
1、文献资料研究(明确课题研究思想)。
2、组建成立课题组(形成共识)。
3、上报《课题申请表》。
4、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力争严谨、科学)。
(二)研究实施阶段:今年1月——今年4月(力求务实,不尚空谈)
1、制定课题实施评价细则,进行过程性评价。
2、教师培训;教研活动。
3、按计划要求进行实验。
(三)总结阶段:今年5月——今年6月(力求全面、深刻)
1、完成课题研究、实验教学报告。
2、编制“玩学习”策略集。
3、编制“玩学习”提高“读写算记”学习能力方法集。
十、预期成果形式
1、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策略。
2、论文。
3、编制“玩学习”策略集。
4、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和检测报告。
十一、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 课题组成
【科学实验研究方案设计】推荐阅读:
对于科学知识社会学实验室研究述评论文09-18
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的设计10-15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建设方案10-20
科学小课题研究方案09-10
翻转课堂实验教学设计研究论文10-13
学生核心素养与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研究论文07-04
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06-30
一次科学小实验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