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统计计划(共15篇)
1.六 统计计划 篇一
教案示例 统计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
2.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注意观察、从事实出发,不轻下结论。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视是什么品牌吗?今天我们就去彩电市场看看各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吧!
问题:画面上显示的是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统计图,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1.小组探讨、交流。
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会认为A品牌最畅销,而另一部分则认为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从而引起认知冲突。
2.引导释疑。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统计图里“其他”部分可能包含了哪些信息呢?可让学生分别说说“其他”的具体含义,从而明确“其他”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品牌。
3.小结。
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比较模糊,不够完整,我们无法得到有关彩电市场占有率的完整信息,所以从本统计图中不能得出A牌彩电最畅销这样的结论。
总结:在利用统计图作判断和决策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从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信息出发,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二、比较判断标准要统一。
问题:图中显示的是某公司员工A和B分别绘制的本公司员工去年下半年月薪情况统计图。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1.小组探讨、交流。
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让学生说说看完后的感受,如“A和B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第一幅图看起来工资增长很快,第二幅图看起来工资增长较慢。”
2.引导释疑。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进而发现两图虽看起来不同,但它们所描述的统计数据却是完全一致的。之所以两图不同,原因在于绘图时采用的单位不同:左图1格代表50元,右图1格代表100元。
3.小结。
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右图,提问:六(1)班第一组的学生对本年级同学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扇形统计图,(1)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吗?
(2)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图中“其他”部分可能包含的文艺节目,因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学生占本年级的30%”,比其余节目中占最大份额的“歌曲”(25%)节目还要大,故从该扇形统计图中无法判断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可以告诉学生为了能进行判断,则需对“其他”这一大类再进行细分,细分后,使“其他”类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的比例不再是最大即可。
2.某地区去年月平均气温情况如图所示:
(1)初看这幅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
(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
总结:初看该统计图,给人的印象是该地月平均气温差异明显,变化很大。但仔细分析统计图后,则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该地月平均气温差异很小,全年温差也仅5℃。造成第一印象错觉的原因在于,该图绘制时每格表示1℃,这样突出、放大了“局部的差异”,略去了“整体的相似”,即每月气温都在20℃以上这一重要的信息在统计图上被淡化了,从而容易造成人们判断上的失误。
四、总结概括
1.学了这节课,你知道在利用统计图作分析判断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吗?
2.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六 统计计划 篇二
施工项目计统是运用科学的方法, 对错综繁杂的数字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提炼、升华等一系列动态的过程, 扬长避短、步步深化, 形成条理清晰的报表, 为领导决策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通过严谨的科学统计程序, 优化后的可控化成本指标作为施工经验总结, 为类似的或者下个工程项目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在合理组织施工各生产要素的前提下, 对施工组织方案的优化、采购方案的比选、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等一系列的举措, 通过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考核一系列成本管理环节, 在保证安全、质量、进度的前提下, 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达到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大成果的管理目标。成本管理应从工程投标报价开始, 直至项目竣工结算完成为止, 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
2 计划统计与成本管理的关系
计统与成本管理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计划统计是前提, 成本管理与创效是目标, 计统与成本管理相互间有机组合, 共同推动项目管理的进程。计统为成本管理提供可控化成本管理指标, 成本管理的最终成果通过计划统计而进一步提升, 计统与成本管理之间相互制约, 共同为管理创效服务。
成本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无论哪个阶段的成本控制都需要计划统计做支撑。
在项目实施各个阶段, 计统与成本管理方面的关系如影随形。在项目投标报价阶段, 如果拟建工程与已完工程类似, 通过统计分析类似工程的成本数据, 再加以分析、归纳、提炼, 并对结构差异和价差部分进行调整, 可以用此概算指标编制拟建工程的预算。项目施工阶段, 编制施工成本控制计划, 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已完工程部分的成本数据资料并加以优化, 结合已完工程部分的工程量, 可以推导出未完工程预计需要增加的投资及其各成本费用可控化指标 (包括材料、燃料、动力等可变成本指标及折旧、修理、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等固定成本指标) , 用此成本控制指标考核下一阶段成本工作的效率。在项目成本阶段性控制及分析考核阶段, 通过计划统计的方法, 采取相应的横道图法、表格法、曲线法等表达方法, 可以分析成本的费用偏差、进度偏差、费用绩效指数、进度绩效指数等评价指标, 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 使成本管理沿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通过比较法、因素分析法, 可以找出实际可控化指标与目标指标的差距, 并能分析出由于什么因素的变化导致指标变化的差异, 步步深化, 为下一步的成本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计划统计与成本管理的操作程序
3.1 统计工程项目各项成本消耗
3.1.1 施工项目成本资料准备:
搜集已完工程成本资料, 摸清每项成本消耗情况并加以分类、归纳、提炼、升华, 形成条理明晰的成本资料。
3.1.2 各种主材工程量统计
(1) 各种主材设计消耗量统计:根据设计施工图, 计算各种主材的设计消耗工程量并按各种主材规格型号加以汇总。
(2) 各种主材应耗量统计:根据计算出的设计消耗量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考虑一定的合理损耗率计算各种主材应耗工程量并按各种材料规格型号加以汇总。
(3) 统计剩余工程主材应耗量:根据已完工程的单位应耗量及剩余工程量推导出剩余工程的材料应耗量并按各种材料规格型号加以汇总。
3.1.3 劳务费用统计:
按照剩余工程量=总工程量-截止某一阶段已完工程量, 剩余工程量×劳务合同单价=剩余劳务费用。
3.1.4 机械能源费用统计:
机械能源费用统计以某一时段能源消耗实力为参考, 结合已统计出的已完成工程量, 反推出单位工程量能源消耗指标。
3.1.5 周转、二三项目材料统计:
根据合理适度的周转次数计算总的需求量, 按照后期需求量=总需求量—某一阶段已进货量, 后期周转材料费用=后期需求量×平均单价, 按照计算出的后期周转及二三项材料的费用进行控制。
3.1.6 其他剩余费用统计与计算:
其他剩余费用包括机械设备摊销、本级费、不可预见费等, 根据公司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进行计算和控制。
3.2 设定可控化指标
成本控制可控化指标设定原则:通过统计出来的可控化指标要适度超前, 有挖掘潜力。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如果设定的过低, 或许由于统计有误或者计算错误, 不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不经过努力便很容易达到, 测算结果显示的成本控制效果虚盈, 起不到成本管理的作用;如果设定的过高, 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 成本测算结果呈现虚亏的情况, 很容易挫伤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不符合成本管理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 最终使成本管理流于形式。所以成本控制的可控化指标要经过专业人员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统计、分析、计算并考虑各种可能发生因素的影响来设定。
3.3 成本分解与考核管理办法编制
3.3.1 成立责任成本领导小组:
根据费用控制目标及设定的可控化指标, 成立以项目长为组长, 各个科室为责任人的成本管理领导体系。
3.3.2 明确成本费用目标:
结合各部室及个人的岗位职责和责任成本预算的费用组成设置相应的责任费用控制中心, 明确总成本预控目标及各个责任中心费用预控目标。责任划分明晰, 分工明确。
3.3.3 明确考核化流程及要求。
3.3.4 明确考核方式:
(比如:责任成本预控考核实行总成本包干、分项成本动态管理、季度考核、年终兑现的方式) 。
3.4 成本控制:
根据各个责任控制中心的责任划分, 多方面采取措施 (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等) 实施管理对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等进行控制。
3.4.1 人工费控制:
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作业队的组织管理水平, 根据施工进度、技术要求, 合理搭配各工种工人数量, 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和多种施工作业技能的培训, 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熟练操作程度, 培养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 提高作业功效。
3.4.2 材料费控制:
包括指标控制、计量控制、包干控制。
3.4.3 施工机械使用费控制:
控制台班单价、控制台班数量。
3.5 成本核算:
根据项目实际支出范围, 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安全费、基本费、不可预见费等。
3.6 成本分析:
以某项材料节超为例, 节超分析包括由于量差引起的节超和由于材料价差引起的节超, 通过分析比较可以清楚了解到哪项节超是管理方面的经营成果 (真正的节超) , 以便为下一步的控制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4 计划统计与成本管理创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4.1 计划统计与成本管理创效存在的问题:
全员参与意识不强;计统台账不健全;计统与成本管理关系认识浅薄;信息化系统在计统与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不足。
4.2 应对措施:
加强业务方面的培训;定岗定员;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经常下工地, 锻炼实操经验。
5 结语
计划统计与成本管理的关系犹如鱼和水的关系, 强基固本, 狠抓落实, 才能真正达到管理创效的管理目标。
摘要:计划统计与成本管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计统是前提, 成本管理与创效是目标, 计统与成本管理相互间有机组合, 共同推动项目管理的进程。本文在计划统计与成本管理内涵的基础上, 重点阐述计统与成本管理的关系, 计统与成本管理的操作程序及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计统与成本管理同为孪生姐妹, 把握好两者间的关系并加以实施, 既完善了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 又使项目的成本大幅降低, 真正达到管理创效的目标。
关键词:计划统计,成本管理创效,关系,操作程序,问题及措施
参考文献
[1]刘长庚.基于资源流的作业成本管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 2013.
[2]邓明君.集成成本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 2005.
3.计划统计工作在施工企业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施工企业 精细化施工管理 计划统计
施工企业计划管理主要是编制施工计划、管理下属施工单位的年度计划和施工班组的作业计划、协调施工进度,此外,还要抓好施工统计工作,按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因此,计划管理包括了计划的编制、执行、检查结果反馈(统计)这一完整的过程。
施工计划和统计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节点。施工单位应该做好计划、统计的基础工作,根据施工规范和各方面要求编制一套合理的计划和统计表格,确定统计指标。编制施工质量计划表、形象进度统计表,同时需要绘制工程管理曲线图,形象进度柱状图等。
①编制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
基于客观的统计数据不断优化调整进度计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协调人员和资金,尽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照统计管理的要求节本降耗,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任务。
②运用网络技术畅通统计信息交互渠道
运用网络操作提高统计工作的实时性。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施工单位应该谨慎行事,统计部门将计划和统计报表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并且由管理单位审核后还要交由业主审核。
进度、质量、成本是项目管理的三大控制要素,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作为进度管理的核心以及计划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进度计划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科学的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是确定项目工期、编制阶段施工的重要依据。
通俗的讲,就是在建设阶段和当前完成什么工作以及如何完成工作和完成到什么程度,即目标的制定以及目标的措施。
当进入到施工阶段,每一个施工步骤,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统计。最开始就要进行工程量的复核,这就要针对施工图进行详细的统计计算,核算出图纸实际工程量跟图纸设计工程量的差值,根据图纸的实际工程量统计出总的材料数量,并依据工程进度计划计算出月度、季度、年度材料供应计划。
在工程进行中,技术人员对工程质量的监控也是通过统计工作来完成。首先是取样,把取样的结果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等方法表示出来。
数据决定一切,数据反映一切,项目管理中各个阶段所发生的问题都可能在计划统计中得到显现,甚至负有决定作用。
计划统计工作对工期保证起着决定性作用。特别在项目实施前期和中期所提供的人、材、机、资源供应量与项目本身投入消耗量的关系直接决定了工程能否顺利进展,此方面在误工或停工待料方面表现突出。其次在于对外、对下计价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程度也是直接决定项目工期的主要因素。
计划统计工作所汇集的数据能体现质量、安全等管理要素的经济性。
保证项目质量、安全的首要条件是合理投入,须依据规范做到当用不省,当省不用。其次做到规范使用资源,投入与产出总之相适应,当问题的出现也总能在各种数据分析中找到答案。
计划统计工作的结果也是项目管理的最终成果。经济效益是项目管理成效最终落脚点。
统计工作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质量控制是基于已确定的质量目标,通过行动方案优化资源配置,对施工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是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节点,质量检查结果通常是一组涵盖产品质量的信息、具有特定规律的数据集合。只有认真分析归整这些数据信息,才能从中获知准确、详实的产品质量信息。
而分析总结的过程需要用到统计知识。要获得客观的产品质量信息,就应该采用一套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
统计工作在投标中的作用:
统计工作贯穿于投标活动的始终。投标主要是投资决策和投标报价两项任务。在投资决策环节,应该对目标项目的中标概率及期望利润值进行综合分析。一般企业在前期阶段获取的投标资讯极为有限,在此基础上需要借助统计学知识对项目进行清晰而客观的评定。运用统计学理论分析企业以往承揽过的同类项目,确定对中标概率和利润其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由此得出目标工程的中标概率及期望利润,继而通过定量决策甄选出收益高且最有可能中标的工程。统计工作同样是投标报价的基础。现阶段,国内仍沿用结合单价法和工料单价法来编制投标报价。其中,工料单价法是结合已审定的工作量,参考定额或市场单价,对每个项目的合价进行运算并按照招标单位的要求列出工程量清单,继而得出总费用。
最后基于企业自定的各项费用和税率,逐项计算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
参考文献:
[1]沈琳.浅议施工企业计划统计管理工作[J].山西科技,2011(03).
[2]宋敬华.浅谈统计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河北水利, 2008(05).
4.《统计》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教科书第70~72页例1,第72页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和反映情况,能利用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并能利用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学校已经学习了6年时间,同6年前刚进校时相比我们自己有哪些变化?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教师: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同时我们的身体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就利用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来展示我们的身高变化吧!
板书课题:综合统计活动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汇总搜集的资料,填写统计表。
教师:我们课前已经从医务室的档案里查到了自己这6年来的身高数据,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换自己的身高资料,一起填写书71页的统计表(一)。比一比哪组同学协作得最好,完成得更快。
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巡视并指导速度比较慢的小组合理进行分工合作。
教师小结:在刚才的合作中,有的小组团队协作意识很强,而且有比较明确的分工,两个同学为一个单位,本单位填好后立即与另一组的两个同学互换资料。这样既合理地安排了时间,同时又避免了合作中的混乱。
(2)完成每组中平均数的计算。
教师:现在我们再次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我们手中的计算器,计算出组内同学在每个年级时的平均身高。想一想我们该怎样合理地安排人员,才能更快更准确地计算出平均身高?
引导:两人一组,同时计算同一个年级的平均身高,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汇总全班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出平均数。
教师引导:在刚才的合作中,我们进行了有效合理的安排--谁与谁同时计算一、二年级,谁与谁同时计算三、四年级这样既节约时间,又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现在我们想要汇总全班同学的身高并分别计算出同学们在每个年级时的平均身高,大家想想又应该怎样合理地安排呢?如何有效利用其他小组整理的结果呢?
让同学各抒己见,教师梳理出合理的方案。
教师:正像同学们所想的那样。我们首先要计算出自己小组同学在各年级的身高总数,然后指定各年级的平均身高计算,我们就指派各对应小组成员同时计算。
指派计算各个年级的平均身高计算的小组,每个小组依次汇报本组各年级的身高总数。
汇报计算的结果完成教科书71页统计表(二)。
(4)制作统计图。
教师:根据同学们在各个年级时的平均身高制作成统计图。三种统计图你会怎么选?(强调为什么不会选择扇形统计图,从而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反映部分属于总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实际上关于平均身高的统计图我们既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又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因为它们都能直观看出数量的多少。两种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呢?(强调折线统计图突出的特点是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5)看图和看表分析
教师:观察这幅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平均身高每一年各是多少,平均身高在发生怎样的改变?
教师:6年来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增加了多少?
教师:观察统计图你能否发现小学身高增长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此时你会给学校伙食团长以及家长提出什么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注重锻炼和营养搭配。
(6)然后解决教科书72页第(4)题的第②个问题。
教师:如何才能知道现在班上有多少个同学的身高不低于全班的平均身高?(回顾最简单的数据收集方法--点数)算一算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2.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综合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活动
教师:如果我们想把全班同学按现在的身高分成5组,你们会怎么分?每组的统计结果又怎样表示?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小结:可以按从最低到最高的身高分出相等的5段,然后统计出每段中的人数。
根据学生的想法完成第三个统计表。
身高(cm)~() ()~() ()~( )()~() ()~()
人数(人)
教师:对于这一个身高资料你认为还可以选择哪种统计图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学生的回答在word中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四、拓展应用,促进发展
5.第六单元 扇形统计图(定稿) 篇五
教学内容:书第106页,107页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五。
教材分析:教材根据主题图情境给出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情况的条形统计图,直观呈现出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并说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即可以清楚地看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由此引出扇形统计图,并特别说明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使学生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数的圆中,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欢的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做一做”用扇形统计图展示了100 g牛奶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相关的统计知识,而且有了一些百分数的知识基础。教学目标: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教学重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教学难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导入1、2、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制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 成条形统计图。
二、新授1、2、3、4、5、6、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引发学生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做一做”: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些游泳的数学信息?(学生甘居直观观察,发表见解)的数学信息?(分析后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核对)
三、应用练习
1、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四、总结
学生总结、比较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何特点。
五、目标检测: 书第108页第题。
六、反馈矫正。板书: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6.六 统计计划 篇六
在接下来统计的过程中,我尽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该怎样进行统计,在进行充分的交流后,择优进行统计活动。如计数前有学生提出可以让喜欢同一部动画片的都举起手来数一数,有的提出还可以站起来数一数,还有的提出可以像分类那样站在一起数一数等,对于以上说法我都给予了肯定,但我又抛出问题:对于本班来说,人数不多这些方法都可以,假如要想知道全校学生喜欢的情况,以上方法还行吗?问题一出学生们连连摇头,这时有学生提出可以写小纸条放在一个箱子里,然后再集中统计,最后这个方法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于是,我们当场制作了“调查表”,学生完成后并将调查表集中了起来,如何将调查表数量统计出来,我也让学生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大多数意见是用符号做标记,还有提出先将调查表进行分类,再数一数。在此基础上我又将孩子们做标记的方法进行了择优选择,用画“正”字的方法和画“符号”的方法进行对比,最后孩子们发现“正”字数数时可以五个五个地数,但“符号”就没有正字数的快。因此我鼓励孩子们都尝试着用画“正”字的方法对调查表进行了的计数统计,并将数据绘制了统计表,做到了全员的参与。本课到这为止,学生们亲身体验着统计的必要性,亲身经历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通过与伙伴之间的交流,也了解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7.六 统计计划 篇七
一、企业有效开展计划统计工作的必要性
对于企业而言, 有必要积极开展计划统计工作。所谓的计划管理, 能够使企业相关人员明确工作目标, 为企业各项管理活动提供重要的依据, 发挥着统筹兼顾全局的重要作用。所谓统计管理, 使企业相关人员根据企业管理、监督等活动而采取的重要手段, 能够反映生产经营指标, 为企业领导人员提供决策。由此可见, 计划统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企业有效开展计划统计工作, 具有必要性。首先,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编制合理的工作计划, 包括年度计划、季度计划等, 是企业相关人员对企业阶段性发展状况的有效检验, 有助于为决策者提供积极的参考意见, 进而对相关计划或目标作出合理调整, 使之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 企业需要有效开展计划统计工作。其次, 企业在发展中, 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例如: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 其施工周期相对较长, 且施工过程中, 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经济成本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 如若不能进行有效的计划统计管理, 则难以使建筑施工企业达到目标, 降低经济效益, 阻碍企业的发展进程。对此,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积极开展计划统计管理工作。
二、企业计划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多数企业能够意识到开展计划统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进而纷纷开展, 但是其管理工作相对不够标准, 未能充分发挥管理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发展进程。首先, 企业计划统计管理工作人员身兼数职, 其工作压力相对较大, 往往更加重视其它工作, 忽视计划统计管理工作, 降低企业管理效率。其次, 部分企业在开展计划统计管理工作时, 往往只凭借相关经验对数据进行收集和管理, 降低计划统计管理工作效率。再次, 企业计划统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最后, 企业未能针对计划统计管理工作而进行有效监督。然而, 仍然有部分企业未能充分重视计划统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如:企业领导者认为计划统计管理工作仅仅是填表、数据汇总, 是对公司发展的阶段性统计, 不具备实际意义, 因而未能重视该项工作。
三、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的标准化管理实践
1. 加强人员管理
企业在开展计划统计管理工作时, 应加强人员管理, 为计划统计工作的标准化管理实践奠定良好条件。首先, 企业针对自身发展实际而合理设置计划统计工作的部门, 主要包括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 确保计划统计工作能够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 充分发挥对企业的积极作用。其次, 指派专人全权负责计划统计工作, 确保计划统计工作能够得以有效开展, 并未该项工作设定稳定的工作队伍, 有助于提升计划统计工作效率。再次, 针对计划统计工作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不仅对工作人员加以规范, 能够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最后, 企业应针对计划统计工作人员而开展培训活动, 以培养和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知识理论和技能水平, 使之能够更好开展管理工作。
2. 加强资料或台账的统计管理
在企业实现计划统计工作的标准化管理实践中, 有必要加强资料和台账的统计管理。首先, 计划统计工作中的资料类型相对较多, 包括综合性资料、专业性资料等, 如企业各项报表, 不仅能够真实反映企业阶段性发展实际状况, 而且能够为决策者更好开展下一时期的决策工作提供有力依据。所以, 要求工作人员加强资料管理。其次, 建立和完善统计台账制度, 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相关台账信息, 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然而, 在台账编制过程中, 相关人员必须以报表内容相适应, 满足经营管理人员的实际需求, 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在企业发展中, 能够产生大量的资料信息, 通过台账统计形式, 可以使企业计划统计工作更具有效性。
3. 注重协调计划和统计工作
计划管理工作是企业开展系列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 也是企业对阶段性发展战略目标的预测, 统计工作是企业对阶段性发展详情的如实反映, 也是对计划管理工作效率的检验。所以, 企业人员有必要协调计划和统计工作。首先, 企业计划统计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计划工作的控制作用, 以推动计划统计工作的深入开展。计划管理工作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预测, 因而具有可调整性, 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对计划目标进行合理的调整变更, 使之能够更好推动企业的发展。其次, 定期召开计划会, 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系列计划变更情况加以公示, 使领导干部人员能够针对具体计划变更问题而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
4. 建立和完善统计制度
统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而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统计制度, 以达到强化企业管理的目的。在完善统计制度过程中, 相关人员应坚持公司管理人员的领导, 进而更好开展统计管理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另外, 企业领导人员需要为统计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创设良好的环境, 确保该制度的实施, 以充分发挥统计制度的有效性。如若相关人员未能严格落实统计管理制度, 对相关数据信息内容擅自篡改、虚报等, 则企业需要对其采取严肃处理。基于此, 不仅能够对计划统计工作人员的行为方式加以规范, 而且可以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确保企业朝着合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5. 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步伐
近年来, 我国企业数量逐渐增多, 有力的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但是, 纵观我国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现状, 多数工作人员仍然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而开展工作, 不仅降低工作效率, 而且未能对企业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 企业有必要加快信息网络建设的步伐, 对计划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加以规范。基于信息网络建设的计划统计工作, 可以及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自动更新与统计, 为企业决策者更好开展决策活动奠定良好条件, 同时能够进一步规范该项工作。
四、结论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有力的推动着我国经济发展建设发展进程, 并促进社会进步。然而, 企业发展中, 面临诸多风险隐患问题, 对企业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计划统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开展计划工作, 能够使企业有条不紊的发展, 合理进行统计管理, 既是对计划工作效率的验证, 又能为企业更好发展提供重要依据。由于计划统计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因而企业有必要开展标准化管理实践, 以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劲.浅谈质量管理体系下企业培训工作的标准化实践[J].商场现代化, 2013, 21:89.
[2]张小华.浅议煤炭企业计划统计管理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3, 10:7-8.
[3]黄万琪.管理体系标准化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运用[J].东方企业文化, 2012, 07:78-79.
[4]赵岗.石油装备制造型企业项目化管理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6:34-36.
[5]尹昌美, 卓越.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发展路径、影响因素与评估体系--以杭州市上城区为个案[J].公共行政评论, 2012, 04:93-120+180-181.
8.六 统计计划 篇八
【关键词】流动人口 统计 新途径
一、当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莱山区常住人口20多万人,流动人口5万余人,其中全区流动育龄妇女1.2万余人。流动人口的流入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但由于流动人口各方面信息统计的不准确,给城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从近年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1.流动人口婚育信息难以统计掌握。由于流动人口流动频繁,无序,经常是今天在甲地,明天就出现在乙地,导致户籍地和现居住地计生部门很难及时,准确地统计掌握其婚育动态。据统计调查,莱山区从育龄妇女区域跨度来看,流动人口以本市范围流动居多占45%;市外省内流动占35%;跨省流动占20%。从流动的时间来看,居住1年以下的占30%,居住1~3年的占40%,居住3年以上的占30%。从年龄构成来看,18~40周岁占80%以上,且举家外出,家庭化务工成为新趋势。
2.流动人口违法生育数量增多。流动人口工作,生活环境差,80%从事建筑。餐饮和零售等层次较低职业,具有保健意识不高,生育行为隐蔽等特点,同时难以及时获得避孕节育指导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导致违法生育增多,形成了在流动中超生,为超生而流动。据统计,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生育已占到生育总数的50%以上。从原户籍分布来看,53%发生在烟台市范围内,28%发生在山东省内,19%发生在省外。2013年莱山区13例违法生育,全部为流动生育。
3.流动人口持证率不高。根据《流动人口管理条例》规定,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地前应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但在实际走访过程中,发现流入人口主动持证率不高,山东省内持证率只有70%左右;省外持证率不足50%,同时存在大量的无效证。持证率不高,给流动人口的统计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4.流动人口管理未真正形成“一盘棋”格局。以现居住地为主,两地共管的协调机制尚未形成。户籍地片面强调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忽视共同负责协助统计管理的职责。有的户籍地只知开具证明,人走后则不再过问,对流动人口婚育变化没有进行统计;有的甚至对流入地提交的没有办理《婚育证明》、违法怀孕、生育情况等统计信息有来无回,造成现居住地毫无办法,无法及时统计,变更流动人口的相关信息。
二、做好流动人口统计管理几点措施与建议
要破解城市流动人口统计管理存在的难题,计生部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顺势应时,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加快建立“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依法维权、综合治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管理体系,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的全面发展。
1.全面落实属地管理的流动人口统计体制,实现无缝隙覆盖。一是依托社区,夯实流动人口统计管理的根基。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计管理纳入社区计划生育管理的总体规划,把重心下移到社区。二是依托单位,落实法定代表人管理责任,落实单位统计管理责任,配合社区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统计管理,提高统计质量。三是依托协会,开展居民自治。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市场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加强日常统计管理,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2.推行流动人口信息化统计监测。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快捷、便利的特点,建立完善信息交流,共享与反馈的统计长效机制。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应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流动人口统计监测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系统良好的网络优势,做好全员流动人口统计,加快建立流动人口统计监测长效工作机制,把流动人口统计监测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3.建立科学务实的流动人口统计信息考核评估制度。一是制定流动人口统计信息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要按照流动人口统计指标体系要求,严把信息采集关,明确信息采集对象,规范采集内容,准确填写相关信息,确保统计信息准确。同时制定流动人口统计信息报送制度,对流动人口的信息录入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按照有关规定按时上报。在此基础上,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审核制度,明确审核内容和责任,强化监督和管理,确保统计信息及时入库。二是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应将流动人口统计工作纳入包括统计监测制度建立、人员配备和培训、经费投入,数据质量等绩效考评,不断提高统计监测工作水平。
9.六 统计计划 篇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给学生的思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兴趣是探究的起点,要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课本从北京市8月的天气情况开始先让学生统计各种天气的天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同时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表和图的第一印象来说说感受,然后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0.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计教案 篇十
(一)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 使学生学会制人选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3.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学会制作一引起简单的统计图。
4. 使学生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受到国情教育。
(二)教学指导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及制作的一般步骤。
1. 教学统计表时,启发学生在原来的统计表中增加一栏内容(百分数)就可以看出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
2. 教学统计图时,应比较详细地介绍制作的一般步骤,边讲解边制作。教学例2时,应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不同之处。
3. 注意指导学生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案
1、统计表
第一课时
课题: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70~7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掌握含有百分数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会计算合计中的百分数;进定步学会制复式统计表。
2. 加深对百分数在统计中的作用的理解,能运用百分数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3. 通过绘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过程: 1. 以旧引新
说说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步骤? 2. 新授
(1)导入新授
我们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
(2)出示例1:下面是1990年至1992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入与村办企业收入的统计表。如果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这三个中村办企业心入占全村总收放的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做?
东山村村办企业收入统计表
2001年3月制
全村总收入 其中村办企业收藏 合计
1998年 750万 420万 1999年 875万 542.5万 2000年 1800万 1449万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回答:
1)每年全村总收入和其中村办企业收各是多少? 2)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这个中村办企业中村办企业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做?(先讨论,再回答)
(3)教师说明:只要在这个统计表中再增加一栏,依次填上每年村办企业收入占体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就可以了。教师边讲边在原统计表在右边增加一栏,就成为例1的第二个统计表了。(见教材页)
(4)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第二个统计表,并提问: 1)1992年全村收入比1991年增加多少万元? 2)1992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1年增加多少万元?
3)1992年该村其他收入(包括粮食、副业等)比1991年增加多少万元? 4)1992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之几?(5)强调
1)计算百分数时,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
2)合计这一行的百分数要用三年村办企业收入的合计数占三年总收入的百分比。(6)新授小结
在填写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时,先看清表中的要求,想好怎样计算问题的百分数,然后再填。3.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52页“做一做” 4. 全课总结
提问学生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内容?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统计表的练习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数统计表的结构及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数据计算与表格填写。2.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 通过制统计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1. 讲述练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进行巩固练习。2. 复习
让学生观察教材52页例1统计表提问:制一张合格的统计表的步骤是什么?(要求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回答)制复式统计表的步骤:(1)设计“表头”
(2)定纵横栏目各需几格(3)画表
(4)填写数据(包括总计、合计)(5)写上名称、制表日期 3. 巩固练习
在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方法:指导做题,让学生研究后再制表(1)提问:“各年级”和“全年级”各表示什么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制表的步骤。4. 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方法: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计数填写的位置,全班齐练。(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准确计算。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差后,发现普通的问题要统一纠正。5. 深化练习
练习十一第6题,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试做。教师引导,表中各班占总数的百分几中的总数指的是谁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做后讲评。6. 全课总结
有关统计部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因此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7. 作业(补充)
(1)请把下面统计表填写完整 www.双林衬衫厂去年各季度生产情况统计表
1993年1月
项目
件数
季度 计划产量 实际产量 完成计划的百分数 合计
第一季度 8000 125% 第二季度
12000 120% 第三季度 1000 12500 第四季度
18200 140%
(2)填表。根据统计要求将下表填写完整 东方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性别
人数
年级 合计 男生 女生 各年级女生占男姓人数的百分数 总计 280
低年级 90 47
中年级 80 36 高年级
1、统计图
第一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方法,能看懂和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初步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过程: 1. 复习(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们已经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板书:统计图)(2)导入新授
(出示从报刊或图书搜集的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告诉学生: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表三种。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种—条形统计图。(完成板书:条形统计图)2. 新授
(1)教学条形图统计图的意义及组成。(2)教学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出示例1 例1 某地1996~2000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年份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降水量(毫米)920 860 1005 670 704 根据表中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2)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自学: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完成这张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1)归纳制作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 3)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 4)最多年降水量大约是最水年降水量的几倍? 归纳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想一想: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特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3)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75页的“做一做”
注意:画出的直条要准确;直条顶上注明具体数量。
(4)小结: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是什么?在制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5)看书并质疑 3.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1、2题。4.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教学过程: 1. 以旧引新 回答。
(1)统计图分为哪几种?什么是条形统计图(2)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分为哪几步? 2. 新授
(1)揭示课题:这节课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2)学习例2 1)出示例2 例2 下面是前进机床厂各车间男、女工人数统计表。
车间
人数
性别 合计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第三车间 总计 570 110 245 215 男工 325 80 110 135 女工 245 30 135 80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2)看书第57页,思考并讨论。a.例2是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 b.画这幅条形统计图时,需哪些地方与例1相同?哪些地方与例1不同?
c.在把例2制成条形统计图时,需把三个车间的男工和女工的人数都分别表示出来,需要怎么办?
3)回答思考题。
例2是一个复式统计表,与例1相比二者相同点是 二者不同点是
4)依照课本第58页例2中,第一、第二车间的制图方法,完成第三车间的制图。5)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 6)观察例2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a.男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的是哪个车间? b.女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是是哪个车间?
c.在统计图怎样找出哪个车间的人数最多?哪个车间人数最少?(3)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注意的问题。(4)看书并质疑 3. 巩固练习教材练习12
第5、6题。4.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第三课时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看懂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2.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过程:
1. 复习旧知,导入新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条形统计图,常用的统计图还有折线统计图。(出示从报刊或图书中搜集的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折线统计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2. 新授
(1)教学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及组成 看教材62页完成思考题。
1)幻灯出示折线统计图的意义。
2)第62页例3的折线统计图,指图说出它包含哪引起内容。(2)教学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出示例3 例2 某地1993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平均气温℃ 2 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1)引导学生思考:
a.一年有十二个月,在水平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b.这一年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32.5℃,在垂直射线上应如何划分?
2)说明:在画折线时,先要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3)指导学生到讲台前来画一画,描出各点,再顺次连接两点之间成直线,在各点注上数字 最后写好统计图标题、标明制图日期。
4)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完成这张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5)比较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3)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看例3的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取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的特点。(4)比较条形统计图的折线统计图,想一想: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5)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63页“做一做”。
(6)小结:折线统计图抽制作方法是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7)看书并质疑 3.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十九第1、2题。4.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第四课时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掌握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会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 培养学生初步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过程: 1. 复习回答
(1)什么是折线统计图
(2)制作折线统计图分为哪几步? 2. 新授
(1)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2)学习例4 出示例4 例4
某市无线电一厂、二厂1985年~1983年的产值增长情况如下表。
年份
产值(万元)
厂名 1985年 1988年 1990年 1992年 1993年 无线电一厂 4000 6000 9500 12000 18000 无线电二厂 4000 4500 5500 6500 9100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看书第64页,思考并讨论 1)回答思考题:
1)例4是一个复式统计表
2)例4表中表示的统计数据的年份是不连续的。在制统计图时,需要根据实际年份的多少在水平射线上划分出表示年份的间隔,使得表示两年的间隔是表示一年间隔的2倍,表示三年的间隔是表示一年间隔的3倍。这样能真实地比较出产值增长变化的情况。3)可以把它们绘制在一张图上 先用折线统计图描点的方法,描出各点后,再肜两种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线段把它们区别出来,并在制表日期下注明图例,说明每种线段表示的是什么即可。
仿照教材65页例4中无线电一厂的制图方法,完成无线电二厂的制图。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在描出各点后,要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线段把它们区别开来;应在制表日期下注明图例)
观察例4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厂的工业产值增长得快? 2)哪一年的工业产值增长得最快? 3)比较例4与例3有什么不同?
(3)小结:讲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4)看书并质疑 3. 巩固练习1(1)完成教材65页的“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5题。4.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第五课时 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制扇区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制作扇形统计图。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3. 渗透“实践第一”观点。教学过程: 1. 以旧引新(1)回答。
圆周角的度数是什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哪些?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哪些?(2)板画
两一个半径为30厘米的图形。2. 新授
(1)导言:前几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长形统计图的折线统计图,掌握了这两种统计图的特点和画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板书:扇区形统计图(2)出示准备题,思考 1)扇形统计图是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的?结合准备题想一想这个整圆表示的是什么?(全班学生的人数)2)通过这个扇形统计田径反映了这个班的学生在活动课中参加了几种小组活动?它们分别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图形来表示?
3)观察图中这个班级的学生参加小组人数最多的是哪个组?最少的是哪个组?
4)你能够说出扇区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吗?(师生共同总结出扇区形统计图的特点,并出示事先写好的小黑板,并找一名学生读)5)请你用量角器量一量书上图中每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各是多少度?量完以后算一算每个圆心角的度数占整个圆周角的百分之几?你又看到了什么?(这个百分数与统计图中的百分数相同)
阶段小结:要想知道每扇形的面积有多大,占整个圆面积的百分之几,只要知道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占整个圆周角的百分之几就可以了,因此在制作扇形统计图时首先要知道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然后再根据这些百分数算出每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就可以画出各个扇形了。(3)讲解例5 出示例5并思考
1)找学生读题,想一想制作扇形统计图,第一步先算什么?怎样列式?(边讲解边板书:84+24+12=120(公顷),粮食作物:84/120=0.7=70%;棉花:24/120=0.2=20%;油料作物:12/120=0.1=10%.每步追问,并核对三个百分数相加是否是100%)2)第二步再算什么?(板书并核对三个度数相加是否是360°)
3)第三步怎样做?(板画图中根据圆心角度数顺次画出三个不同的扇形)
4)最后一步怎样做?(标明相应的名称和百分数,把各个扇形用不同的线纹或颜色区别开来,并提醒学生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和制作日期)5)师生共同总结一下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6)阶段练习:完成教材70页中的“做一做”。(都是巡视,个别指导,找学生板画)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它的制作步骤是什么? 3.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四中的第一题
(2)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四中的第二题(直接画在书中,并追问图形中不小格相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多少?你是臬算的?)
(3)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四中第三、四题。4. 全课小结(略)
第六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表,折线统计图表及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步骤,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表的适用范围。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 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过程: 1. 讲述练习
上几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统计图表,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要求大家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和制作步骤,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表的适用范围,并能正确制作它们。2. 复习提问
(1)统计图表有几种?绘制统计图表前必须先做哪些工作?(搜集资料、整理数据)(2)统计图表的纵栏目和横栏目怎样确定?怎样画才能做到美观大方?(3)制作统计图表一般分哪几个步骤?应注意些什么?(4)统计图有哪几种?积肥什么特点和作用?(5)统计图纵轴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如何确定单位长度?绘制轴时应注意些什么?(6)制作统计图一般分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经过整理,总结归纳如下:
意义:把搜集的资料经过整理,填在一定格式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种类:
单式统计表
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统计图
意义:把统计资料中的数量关系用图形表达出来 之形象具体,给人印象深刻。
条形统计图
容易看出图中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
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扇形统计图
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练习:
完成教材71页练习十四的第6题。
11.六 统计计划 篇十一
1 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计划工作
1.1 计划管理内容
计划管理的过程可简述为:编制计划——计划实施——检查计划执行情况——计划调整——调整后计划实施——计划完成后分析考核。
施工计划包括总体进度计划和阶段进度计划。项目部要根据工程进度目标, 认真熟悉图纸, 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地制定计划。 (1) 总体进度计划一般包含:工程概况;施工方案和方法;进度计划;工料机需求量;临建工程情况;施工生产组织保障措施等。 (2) 阶段进度计划一般包含:上一阶段计划执行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阶段采取的措施;本阶段进度计划;目前工料机拥有量及下一阶段需求量。
1.2 工程进度计划动态管理
项目部要推行进度计划交底制度, 使各级人员明确各自的目标任务。以项目的关键工作为进度控制的依据, 定期、经常地对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分析, 出现偏差或环境条件等发生变化时 (如工程变更) , 应寻找产生偏差的原因并评估其对计划的影响程度, 及时对原计划进行调整, 确保项目在预期的工期目标内完成。
2 工程项目施工中的统计工作
统计是一门科学, 是人类认识从定量到定性、从个体到总体、从个别到一般的科学过程。统计工作, 指的是利用科学的方法, 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过程。
2.1 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2.1.1 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包含施工日志、施工照片、检查记录、原材料检测和试验结果等。技术人员应在施工日志上记录天气情况、分部分项工程的开始结束日期、每日完成工程内容及数量、存在的问题、工料机消耗等;关键工程尤其隐蔽工程应拍摄施工照片;检查记录等应按要求填写, 相关人员签字齐全。原始资料应及时整理并妥善归档、保存。
2.1.2 统计台账
统计台账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登记、汇总或积累资料的账册。施工过程中应将原始记录及时登录、加工成台账, 便于项目管理人员查询和及时发现问题。
2.1.3 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为满足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指挥生产、管理企业等需要而设立的, 报表要全面、准确、及时, 上级部门可以在过程中对照检查, 指导施工, 完善管理。
2.2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 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统计分析的产品是统计报告。工程项目施工统计报告即为工程施工进度报告, 主要内容有: (1) 进度执行情况的综合描述; (2) 形象进度完成情况 (实际施工进度图) ; (3) 产值完成情况; (4) 工料机、劳务队伍等资源是否满足生产需要; (5) 工程变更、价格调整、索赔情况; (6) 质量、技术、安全情况; (7) 进度偏差的状况和导致偏差的原因分析; (8) 存在的问题及拟解决问题的措施; (9) 计划调整意见; (10) 下月 (阶段) 施工计划安排等。
3 计划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进度计划是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任务的关键。对项目进行详细策划, 确保项目连续、均衡地施工, 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节约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的作用。统计是为编制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调整施工计划提供依据;统计资料的积累与统计分析, 不仅可以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经验数据用于编制完善企业定额、经验成本价等。计划和统计工作对项目生产经营管理同样重要,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4 计划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目前对计划统计工作的认识只停留在简单的填报表, 没有认真的对工程进度进行计划、预测、分解, 没有收集完整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很好的分析利用。项目部很少有专门从事计划统计工作的人员, 通常由工程部或合同部相关人员兼职, 这些人员或许知识不全面, 经验不足、沟通不及时, 或对计划统计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不高, 因此, 计划统计工作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计划统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4.1 完善制度、责任到人
制定并不断完善计划和统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计划统计相关责任制, 明确计划和统计主管领导及主办人员的责任。
4.2 做好计划统计基础工作
包括: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明确统计相关指标含义, 将计划统计工作规范化, 避免出现格式不统一、数据有冲突的情况等。
4.3 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统计数据质量的检查
计划统计人员在收集资料时, 要进行审核与检查, 如发现不齐全或有差错, 要及时纠正;项目领导要对计划、统计报表、报告进行最后的复核与审批。
4.4 提高计划统计人员素质
(1) 配备计划统计专职人员, 若存在人员调离计划统计岗位时, 选择合格人员做好工作交接; (2) 加强对计划统计人员的培训, 组织学习与掌握统计相关业务知识; (3) 设立计划统计人员专项奖励, 对优秀的计划统计人员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 有效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5 计划统计信息化建设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推广, 计划统计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从手工记录逐步发展到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 包括OA系统及生产经营系统。OA系统的进度管理模块中完成产值与计划产值对比分析、进度产值与计量产值对比分析、计划进度总体分析等能够清晰的体现其差异。项目应充分利用办公自动化的优势, 进一步提高计划统计数据质量与计划统计工作效率。
6 结语
项目部从项目经理到主办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计划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不断加强计划统计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探究科学的计划统计管理方式, 分析生产经营的发展变化情况, 使计划统计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 促进生产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云等.交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151-153.
[2]鲜祖德, 方宽.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统计出版社, 2013.
[3]马建堂等.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诠释 (第二版)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
12.冀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篇十二
1、谁愿意把你收到的有关人民币储蓄、教育储蓄及国债的相关信息和大家交流一下?
2、老师也收集到一些这方面的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现行利率表 (2)教育储蓄 (3)国债、国库券
二、结合实例 探讨方案
同学们:你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为人父母者无不望子成龙。对于你们来说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习) 是呀,然而未来的教育花销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父母需要提前为你做准备。这节课就让我们运用储蓄的知识帮父母解决一个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实际问题。
1、首先请大家算一算,如果从小学毕业算起你大约还有多长时间才能上大学呢?
2、为了你们能顺利的走入大学校园,如果妈妈打算给你存10000元钱,供你上大学的话,你觉得从什么时间开始存?怎样存收益比较大呢?谁愿意说一说?(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1)独立思考,试一试。
(2)合作交流,议一议。
(3)再次汇报。
3、通过同学们的发言,看得出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明确以下几点(1)什么时间开始存,存期多长时间?(2)每一次存款的本金都是多少?(3)每一次存款的利率是多少?
(4)如果是教育储蓄的话,你还要注意每份录取通知书只能用一次,所以你一定要掐好时间。
4、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的算一算,到底怎样存收益比较大。每组的四名同学可以分别选择几种不同的方案进行计算,便于对比。
预设方案:
(1)教育三年+教育三年 3377.24 0 13377.24
(2)国债三年+教育三年 3557.67 0 13557.67
(3)国债三年+国债三年 3740.53 0 13740.53
(4)教育六年 3456 0 13456
(5)国债五年+教育一年 3684.68 0 13684.68
(6)国债五年+教育一年+定期半年+活期 至少3906.99 0 至少13906.99
(7)国债三年+国债三年+定期半年+活期 至少3963.74 0 至少13963.74
5、那么,现在你能给妈妈提出什么建议?你的根据是什么?
三、实际应用 巩固练习
银行存款定期一年利率3.87% ,到期缴纳利息税5% 。
银行存款定期一年利率5.22% ,到期缴纳利息税5% 。
国库券定期三年利率3.14% ,到期不缴纳利息税。
李叔叔在银行存款50000元,定期三年。如果是你,这50000元你怎么存?到期后能比李叔叔多取回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13.六 统计计划 篇十三
《复式折线统计图》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逐步帮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同时,让学生在简单的方格纸上进行简单的描点、连线,学会制作简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对统计图中所反映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归纳。
教材提供的素材是甲、乙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的数据,并分别用已经学过的.折线统计图进行表示。但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更为接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学生家与学校距离”的数据,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简单回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进一步巩固和熟悉已学过的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相关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教师指导并同学生一起完成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发现其特点,学会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得到相关信息,解决新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很好的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六 统计计划 篇十四
一、下面是五年级1班女生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单位:米)
2.5 2.35 2.57 3.05 2.83 2.5 2.83
2.92 2.45 2.80 2.5 2.62 3.10 2.60
根据这些成绩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并算出平均成绩。
五年级1班女生跳远成绩统计表
成绩 2.4米以下 2.4~2.69米 2.7~3米 3米以上
人数
根据这个统计表填空:
(1)这个班女生跳远成绩( )范围最多。
(2)这个班女生跳远最好成绩是( )。
(3)这个班女生跳远成绩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平均成绩是( )。
二、李老师―收集国内邮票和国外邮票的数量如下表。
20
国内邮票 46 28 30 32 40 50
国外邮票 30 22 20 18 18 16
(1)根据以上数据,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1) 哪一年两种邮票所收集的数量相差最少?
(2) 简单分析两种邮票收集数量的变化情况?
三、(1)班21名男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如下(单位:次)
1923262928323435413331
25273136372431292630
(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
(2)如果成绩在31~37为良好,有多少人的成绩在良好以上?
四、一个射击队要从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名参加比赛。在选拔赛上两个人各打了10发子弹,成绩如下:
甲:9.5109.39.59.69.59.49.59.29.5
乙:10 9 108.39.89.5109.88.79.9
(1)甲、乙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2)你认为谁去参加比赛更合适?为什么?
五、某公司全体员工工资情况如下表。
员工 总经理 副总经理 总门经理 普通员工
人数 1 2 5 32
月工资/元 8000 6000 4000 2500
(1)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 你认为哪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六、李欣和刘云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每天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李欣 152 155 158 160 157 159 162 165 165 167
刘云 153 154 159 155 160 164 158 162 160 165
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李欣和刘云第一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10天呢?
(2)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谁的进步最大?
(3)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问题。
七、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如下统计图。
(1)椐根统计图,你能判断明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2)有一种水果的生长期为5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10℃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3)小明住在甲地,他们一家要在“五一”去乙地旅游,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
八、某地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20月销售量统计如下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75 80 62 45 53 42 38 46 35 32 37 30
B 30 40 38 42 45 43 46 39 42 50 43 52
(1)哪种品牌彩电全年总销最高?
(2)为了清楚地展示两种彩电全年的变化趋势,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哪种更合适?为什么?
(3)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从上面统计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它对你有什么帮助?
九、下面是五年级两个班的12名队员平时50m短跑训练的.平均成绩(单位:秒)
一班:8.88.28.48.58.68.48.38.18.38.58.68.7
二班:8.58.38.48.58.38.48.38.48.58.48.48.4
(1)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你认为用哪组数据表示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如果这两个班进行50m往返接力比赛,你认为哪个班获胜的可能性大?
十、某地区1980~年人均支出和年人均食品支出如下图年示。
(1)每年人均食品支出各占人均支出的几分之几?
(2)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第六单元测试的部分答案:
一、
成绩 2.4米以下 2.4~2.69米 2.7~3米 3米以上
人数 1 7 4 2
(1)2.4~2.69米 (3)3.10米(4)2.61 2.52.69
二、(2)相差最少
三、(1)中位数30众数31
(2)9人
四、(1)甲:中位数是9.5,众数是9.5平均数是9.5;
乙:中位数是9.8,众数是10,平均数是9.5.
五、(1)平均数是3000,众数是2500,中位数是2500。
(2)众数最能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一般水平。
六、(1)第1天相差1次,第10天相差2次。
15.六 统计计划 篇十五
教科书第67页例2,第68页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五3~5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
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今天我们将在以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扇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先后出示两个统计图。
先出示第一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点出相关部分。
教师:这些都是什么时候的数据?
再出示第二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我们又能获得哪些信息?这些又是什么时候的数据?
教师:耕地、森林、果园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千米呢?没有改造的荒山还有多少平方千米?请你们算一算。
将两幅图放在一块观察。
教师:看了这两幅扇形统计图,你想说些什么?看看谁的发现最多,最有价值。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自己的发现(“退耕还林”前与20xx年底相比土地的变化情况)。
(2)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教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部互相交流了自己的发现,现在哪位同学能代表你们小组进行发言?
请一两位同学相互补充,找到统计图中发生变化的项目。
小结:对比两幅扇形统计图,同学们强调最多的是有许多项目发生了变化。有没有没发生变化的量呢?(课件重点强调:土地总面积没发生改变)也就是两个圆所代表的都是靠山村的土地总面积。
教师引导:结合我们的发现思考:森林面积的增加与荒山面积的减少会给这个村庄带来怎样的变化?如果你是村委会的领导面对20xx年底的统计图你又会作哪些思考?
(3)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教师: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巡视找出典型的问题并进行解析。
2.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扇形统计图)你又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活动
教师:刚才我们分析的两个扇形统计图的圆都代表相同的含义——土地总面积,(课件点出“课堂活动”第2题——改变题目增加两个参数——美国、俄罗斯的面积和人口)现在呢?
教师:仔细观察这些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教师引导:重点分析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
教师:面对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局面,你会做哪些思考?
四、练习应用,促进发展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出示题中的两幅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对比。
(1)从两幅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算一算:从到20xx年,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绿化用地分别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平方千米?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抽几个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评议。
(3)议一议:你对这种变化有什么看法?
【六 统计计划】推荐阅读:
计划统计分析09-19
信息管理计划统计07-31
能源统计工作计划08-31
物流统计工作计划10-26
“统计普法教育计划”教育工作计划09-07
统计员的工作计划07-11
混凝土统计工作计划07-28
银行监管统计工作计划08-11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计划09-14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