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幻想故事作文

2024-08-25

科学幻想故事作文(精选16篇)

1.科学幻想故事作文 篇一

章鱼女士和海马先生是一对好邻居,一天早上,章鱼女士来到海马先生家做客。

“早上好!海马先生,我要生小章鱼了!”章鱼女士满脸抑制不住的开心。

“早上好!章鱼女士,我也要生小海马了!”海马先生挺起胸,拍拍肚子,自豪地说。

“你说什么你也要生小海马了啊哈哈哈哈哈……”一阵嘲笑声,如雷贯耳,鱼流如潮的深海大街上,大伙都惊讶地看着章鱼女士。

“啊哈哈哈哈哈,海马先生会生小海马!啊哈哈哈哈哈……”章鱼女士笑得前俯后仰,之后,各种各样的海洋居民也跟着大笑起来。

海马先生火冒三丈地抓住章鱼女士的衣服,气急败坏地把章鱼女士拎了起来,大声喊道:“我们海马都是爸爸生小孩,从来没见过海马妈妈生小孩的,你真是少见多怪!”

章鱼女士笑得更欢了,差点都要把牙齿给笑掉了。

这时,听到争吵声的章鱼爷爷拄着拐杖,戴着老花镜,慢慢吞吞地走了过来。章鱼爷爷大声地说道:“女士们,先生们,请你们安静一下,听我说!你们别嘲笑海马先生啦,海马家族和其他家族不一样,海马家族都是爸爸生小孩,妈妈出去找食物。”

深海大街上的海洋居民听了章鱼爷爷的话,顿时鸦雀无声,很为自己刚才的无知感到脸红。海马先生立刻放下了章鱼女士,趾高气扬地挺起大肚子。

“对不起,海马先生,我不明白你们家族是爸爸生小孩。”章鱼女士很真诚地向海马先生道歉。

“没关系,你不明白,也不能怪罪你呀!再说,我太冲动了,也有不对的地方啊!”海马先生拍拍章鱼女士的肩膀,两个大肚子友好地拥抱在一齐。

过了不久,它们各自的孩子都出世了,它们快乐的生活在一齐。

2.科学幻想故事作文 篇二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故事教学,学生

生物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生物科学史中不仅记载着生命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包含着科学家探求真理的艰辛, 更蕴含着科学家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和灵活多样的科学方法。因此, 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 应重视生物科学史故事的应用价值, 利用好这些素材, 提高生物学教育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

生物科学史中有大量有趣的科学故事, 精彩的科学实验, 曲折离奇的科学探索过程。这些生动事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会让学生对生物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学生的兴趣可变为求知, 探求真理的心理行为。如果用生物科学史故事来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题, 效果很好。

我在教授“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一节之前, 先简介教科书中关于细胞的发现史:1665年, 英国人罗伯特·虎研制出能够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他把软木薄片放在自制的显微镜下观察, 发现软木薄片是由许多小室构成的, 于是他把这些小室叫做“细胞” (cell) 。那么同学们想知道这些“小室”进一步放大后是怎样的结构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这样自然引入新课, 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建构学生知识体系, 指引学生思路

1. 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生物科学史既是揭示生命奥秘的研究历史, 也是生物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其中每一次重大发现及经典实验都是人类对生命活动规律的深刻认识, 这些故事能使难点知识的理解层层推进, 从而突破难点。例如初中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教学难点之一, 可将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贯穿在光合作用教学过程的中。通过海尔蒙特植树实验、普利斯特的实验、谢尼伯的实验以及萨克斯的绿叶遮光实验等科学史上的有关故事, 帮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知识的来龙去脉, 加深对光合作用定义的理解, 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

2. 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学知识既是科学思维的结晶, 也是科学家在探索中采用正确的方法取得的成就。教师应充分把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渗透到知识传授中, 使学生从前人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严谨性。教师可利用生物史中的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探索“夏天食物为什么容易变质”的故事, 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索思路, 领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 让知识的掌握变为学生再发现的过程, 使学生自己得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体会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史上, 科学家取得卓越成就的故事展示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固然重要, 但是高尚的科学品质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他的助手们在培育新种的过程中, 先后用了6年时间, 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 才培养出世界上第一批雄性不育杂交水稻种;近代实验生理学奠基人哈维敢于冲破传统和权威的束缚, 大胆提出假说, 精心设计实验。在当时实验设备极其有限的情况下, 哈维没有显微镜, 只有一个手持放大镜和一些简单的解剖工具, 他不断实验, 创立了血液循环理论。这些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之路是充满了艰辛与曲折的。成功的获得, 既要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品质, 还要有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等科学素质。用科学家这些科学态度和工作精神对学生进行启发与感召, 使学生得到情感和价值观上的教育和提升。

综上所述, 教师应把生物科学史引入生物学教学, 结合具体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 对相关史料进行适当收集整理, 将学生学习过程同科学结论产生的过程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享受科学探究的快乐中, 其相关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满希, 展红.给生物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科学小品 精彩故事 篇三

一、富有哲理的科学小品

《以虫治虫》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记叙了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的人民利用田中的“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了自然万物相克相生的规律。人们利用这个规律,以虫治虫,可以促进农作物增产。

《梵天寺木塔》也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记叙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解决高层建筑木塔不稳定问题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使木塔上、下、左、右、前、后六面连接,人踩在楼板上,六面相互支撑,塔就不会晃动。

二、曲折生动的精彩故事

《以虫治虫》是一则精彩的故事。“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这是故事的开端。“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这是故事的发展,“忽”字预示着情节陡转,天敌之间将有一场恶斗;“千万蔽地”形容“傍不肯”数量众多,气势汹汹。“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这是故事的高潮,将“傍不肯”力挽狂澜的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这是故事的结局,灾情彻底消除,庄稼获得巨大丰收。“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进一步揭开谜底。这则故事情节完整,悬念迭生,扣人心弦。

4.科学家名人励志小故事作文 篇四

几年前,她报考了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加尔的博士生。阿加尔教授每隔四五年才收一名研究生,所有报考的学生都很珍惜这次机会。可轮到彭倚云口试时,她却直率地陈述了与教授不同的学术观点。教授十分生气,禁不住大声斥责道:“你难道认为我会收一个反对我的观点的研究生吗?”彭倚云想:反正我也没有希望被录取了。干脆,就豁出去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几天后学校宣布,阿加尔教授决定,把这难得录取名额以及奖学金授给彭倚云。

阿加尔对这位顶撞自己的学生说:“你看,我的孩子。你和我争了两个小时我还是决定录取你。为什么呢?因为我要你在我的支持下充分反对我的理论。要是事实证明你是错的,我当然很高兴;要是我们都对,我更高兴;要是你对了,而我错了,哈!想不到吧!我会特别高兴。因为只有这样,世界才会更有希望!”

5.科学知识故事 篇五

1.《谁称错了》中西伯利亚的小熊请()到南海边买芒果干。

A 大雁

B燕子

C仙鹤

2.《谁称错了》中为什么小熊称的芒果干比猴子称的重些?

A 猴子多给了些

B小熊的秤有问题

C西伯利亚离地心近,引力大,所以重量大些。3.《太阳光接力棒》中太阳光接力棒指的是()。

A 镜子

B玻璃

C探照灯

4.《太阳光接力棒》中孩子们用太阳光接力棒()

A玩游戏

B为老奶奶带来温暖

C探究科学奥秘 5.《来历不明的小鹅卵石》中小鹅卵石是()的孩子。

A 黄铜矿

B小山

C斑鸠

6.《来历不明的小鹅卵石》中()是小鹅卵石的朋友。

A 斑鸠

B核桃树

C小甲虫

7.《捉迷藏的城市》中这座城市为什么会出现在海面上?

A 这是海市蜃楼现象,是太阳光把远方的风景折射进天空造成的。B 是小猴子看错了。8.《捉迷藏的城市》中小猴子请()去寻找神秘城市。

A 大雁

小熊

袋鼠

B海鸥

海龟

鱼儿

C海豚

海鸥

鲸鱼 9.《雁南飞》中,大雁的好朋友是()?

A.小红

B.小军

C.莎莎

10.《雁南飞》中,莎莎收到()寄来的信,让她放心,大雁生活的很快活?

A.黄河

B.长江

C.南海

11.《谁是动物世界喷水冠军》中,()第一个出场的?

A.仙鹤

B.猴子

C.大象 12.《谁是动世界喷水冠军》中,()获得冠军?

A.鲸鱼

B.大象

C.仙鹤 13.《白云被子》中,()想给大地盖上被子,怕大地睡觉受凉?

A.小红

B.小毛毛

C.妈妈

14.《白云被子》中,小毛毛为大地找到被子吗()?

A.找到了

B.没有

15.《煮饭的小镜子》中,太阳的地毯在()使用?

A.白天

B.黑夜

16.《煮饭的小镜子》中,老科学家让太阳公公把()送给小多吉,让他来煮饭?

A.干牛粪

B.木柴

C.小镜子

17.《魔法山的秘密》中,我和()一起去寻找魔法山?

A 小白马

B 小黑马

C小红马 18.魔法山的秘密是()

A 铜矿

B 磁铁矿

C金矿

19.《重新飞上天的小流星》一文中的的小星星被人们打磨成了什么()

A 陨铁刀

B 剪刀

C弓箭

20.《重新飞上天的小流星》中的陨铁刀最后有没有重新回到天空()

A 有

B没有

21.《小玻璃瓶送信》中()捡到了豆豆的玻璃瓶?

A平平

B明明 22.《小玻璃瓶送信》中的小玻璃瓶被冲到荒凉的沙滩上,()推他回到了海里?

A 老乌龟

B小章鱼

23.《琥珀珠》中,沙滩上有()的贝壳,()的珊瑚枝,()的扇贝。

A 红色

B白色

C五彩斑斓

24.《琥珀珠》中,小蜜蜂为什么要来岛上采神奇的花蜜()

A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年轻

B为了救同伴的性命 25.《海老人》这个故事中神秘的雕刻家是()。

A老人

B.大海

26.《海老人》这个故事里海老人是()。

A石像

B.老爷爷

27.《泉水姑娘》里,没有哭泣的姑娘,原来是一股()。

A间歇泉

B.眼泪

28.《泉水姑娘》里()带着毛毛去岩洞。

A.小鸟

B.萤火虫

29.《没法举行的宴会》里白海鸥和灰海鸥都白白饿了一次肚皮,因为不知道(A日界线

B.请客时间

30.《没法举行的宴会》里白海鸥邀请灰海鸥()去它家参加宴会。

A.星期日

B.星期六

31.《小哈桑和黄风怪》里管理风力发电站的是()。

A.黄蜂怪

B.小哈桑哥俩

32.《小哈桑和黄风怪》里黄风怪被()绊了一个跟头。

A.石头

B.防风林 33.《黄风怪的“脚风琴”》中,发出神秘声音的人是()

A黄风怪

B小姑娘

C沙丘 34.《黄风怪的“脚风琴”》中,黄风怪弹的琴是()

A单弦琴

B三弦琴

C七弦琴

D沙丘琴

35.《随风滚的干草团儿》中,会说话的球是()

A皮球

B足球

C篮球

D干草团儿 36.《随风滚的干草团儿》中,植物的脚是()

A种子

B根

37.《英雄仙人掌》中,人们把仙人掌称为天然的()

A沙漠英雄

B沙漠水缸

38.《英雄仙人掌》中,仙人掌靠什么储藏水分()

A防备敌害的武器

B又细又尖的针

C根

39.《英雄仙人掌》中,仙人掌周身的尖针是由()变成的?

A叶子B防备敌害的武器

40.《两只鸟儿》中,这种会飞的鸟儿名字叫()

A 白尾地鸦

B 毛腿沙鸡

41.《两只鸟儿》中狐狸有没有吃到毛腿沙鸡?()

A 吃到了

B 没有

42.《这是谁的蛋》中,小哈桑和妹妹在城堡里挖出了?

()

A 蛋

B 宝剑

43.《这是谁的蛋》中,这些蛋最后孵化出了?()

A 蚁狮

B 鬣蜥。)44.《沙漠里的“大马蜂窝”》中,()第一个发现“大马蜂窝”的?

A 兔子

B 地老鼠 45.《沙漠里的“大马蜂窝”》中,这个“大马蜂窝”其实是()

A 蜂窝化石

6.小学科学教学故事 篇六

---------小学科学叙事故事

我一直喜欢钻研网络技术,今年我如愿以偿的成为一名专教科学的教师,又带上了我喜欢的年级——五年级科学。作为一名刚转课的新手来说,这段时间有许多欣喜,也有些许烦恼。如何教好科学这门课,成了横在我面前难以逾越的鸿沟,我一直苦苦追寻着答案,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希望能够更好地把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在我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学校领导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不光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还带我们深入课堂听课,学习骨干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写听课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尤其是王校长,放下领导的架子,不厌其烦地教给我一些做备写导学案的方法,怎样做好课前准备等等,有了这些,当我再次站在讲台上时,感觉心里没那么慌了,与学生交流也顺畅了许多。我也深深体会到不打无准备仗的意思了。

以后的日子里,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争做一名合格老师,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光着眼于书本,还要利用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不断地用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如鱼得水。为此,我请教了管电教设备蔡老师,他交给我微课的制作方法,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的技巧等,还让我把自己的课录下来帮我找缺点,提建议,一遍又一遍帮我反复推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教学方案,鼓励我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每节课下来都和蔡老师进行总结交流,在不断地磨课中,我变得自信了,教学经验也丰富了。课堂中能自如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灵活地进行教学。在和学生互动中,由于引导得法,课堂生成增多,有价值的问题不断涌现,智慧的火花不断闪耀出新的光芒。在课堂教学中,唱主角的是学生,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发现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快乐与自由,充分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创造多向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教师也可以相互讨论,还可以查资料来解决问题。我经常告诉学生:教室是你们的,电脑是你们的,老师只是你们的学习伙伴,能学到多少知识,全看你自己了。

记得,那天上午第五节课是五(1)班的科学课。上课铃声未响,同学们已经戴好了脚套,等待我来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上课了,我布置的实验内容是利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并且设置完成时间为20分钟。内容讲完以后,看学生的表情很不情愿,有的同学提出没听懂,觉得没意思;有的同学干脆我行我素,做自己的事,教室里学生们有一搭没一搭的按老师的吩咐做实验,甚至某个角落传来了窃窃私语的声音。

我突然灵机一动:“同学们,我们来一次比赛如何?谁的小车跑的远,奖励10分,还可以奖励一个气球。话音刚落,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埋头实验,争做第一。看到学生的表现,我暗自庆幸,自己随意的一句话,却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也让我领悟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道理。让我尝试了巧妙的鼓励性语言的重要性。这堂课,巧设鼓励性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快乐。我深感欣慰。只要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就大力表扬,树立榜样,在全班中起带头作用。

巧妙使用鼓励性语言,是我这段时间积累的经验。它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该把它发挥的恰到好处,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教学中来,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

7.故事中的科学 篇七

代晓琴,四川省遂宁市人,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遂宁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小盐粒和妈妈失散之后》《宝贝最爱读的科学童话》《一只会发光的羊》《第一本法律故事》等儿童文学作品。

在《科学启蒙》《世界儿童》等报刊发表作品500余篇;创作的童话《我宣布》《该怎么说》《送太阳》《这一个不算数》等入选《幼儿多元潜能开发课程》《2011年中国最佳幼儿文学》;科学童话《赖斯的磨难》获“良春杯”常州市第二届科普文学大赛优秀奖;创作的童谣《幸福花》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童谣奖”二等奖。

[内容简介]

《宝贝最爱读的科学童话》为“宝贝最爱读大系”中的科学童话系列,是一套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科学童话丛书,分为4册,精选了作者在国家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的科学童话120篇,内容涉及动物、植物及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并以孩子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呈现。

该丛书以故事传递科学知识,角度新,立意高,用孩子的语言讲述童话故事,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得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得主谭旭东教授的首肯和倾力推荐。

这套书的内容、故事贴近孩子的生活,能激起孩子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孩子们在快乐阅读的同时受到科学的启迪,很好地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另外,这套书还获得“第二届世界华人科普奖”新秀金奖,世界华人科普奖系全球华语科普最高奖。

[精华分享]

一、背上的星星

螳螂哥哥成为菜园护卫了,他身穿新制服,架着两把大刀,威风凛凛。

这时,一群瓢虫从远处飞来。

“干什么的?”螳螂哥哥威严地喝道。

“消灭蚜虫!”瓢虫们异口同声地说。

“好好干哦!”螳螂哥哥抖了抖那身制服,继续巡逻。

“呀,菜叶子被谁偷吃了?”突然,他发现地里菜叶变少了。“不是我!”瓢虫们都晃着脑袋说。

“不管,不管,你们都出去!”螳螂哥哥把瓢虫们全都往外赶。

蜻蜓姐姐在一旁早就看明白了。她让瓢虫们站成一排,然后转过身去。螳螂哥哥忍着火儿,想看她有什么办法。

“1、2、3……”蜻蜓姐姐仔细数着瓢虫背上的黑点,很快露出了笑容。“小偷就是你!”一只瓢虫撒腿想跑,被螳螂哥哥一把逮住了。

“你怎么知道是他呢?”螳螂哥哥问。

“数他们背上的星星呀!七星和十三星的瓢虫专吃蚜虫,十星和二十八星的瓢虫专吃菜叶子。”蜻蜓姐姐解释说。

螳螂哥哥听后,立马把那只坏瓢虫赶出了菜园。

[睡前小问号]

瓢虫背上的斑点数目一样多吗?哪些瓢虫是益虫,哪些瓢虫是害虫呢?

不同种类的瓢虫背上的斑点数目是不一样多的。其中,七星和十三星瓢虫喜欢吃破坏庄稼的蚜虫,对人类有益,是益虫;十星和二十八星瓢虫喜欢吃植物的叶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害虫。

[知识档案馆]

瓢虫是小型昆虫,长得像半个圆球似的,它的脚很短,色彩鲜艳,背上有红、黑或黄色斑点。全世界有超过5000种以上的瓢虫,其中450种生活在北美洲。

二、变色龙涂口红

星期天,小变色龙和妈妈一起去逛公园。

小变色龙在湖边拾起一支口红。他心想:要是我也涂上口红该有多好看呀。

“哇!原来涂上口红的我是如此耀眼!”小变色龙干脆把口红涂得浑身都是。

“抓住他!”一条大蛇不知从哪儿钻出来,呐喊着奔过来,“抓住他……”

“妈妈,救命呀……”小变色龙绝望地哀鸣着。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小变色龙的妈妈来了,她奋不顾身地向大蛇扑去。大蛇见势不妙,掉头就跑。

“妈妈!”小变色龙哭着躲进妈妈的怀里。

妈妈看着小变色龙滑稽的模样说道:“傻孩子,你在干啥呀?是出血了吗?”

“不是,”小变色龙说,“我在草丛中拾到一支口红。我认为红颜色最好看,可我刚刚涂完,大蛇就追来了。”

“好看的东西不一定卫生、适用。”妈妈说,“我们的身体是世界上最棒的。我们的皮肤有三层色素细胞,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和心情而改变颜色。”

说完,妈妈带着小变色龙跳进湖里,帮他洗去身上的红颜色。一会儿,小变色龙的皮肤就变得和湖水一样,蓝幽幽的。他们跳上湖岸,走进草丛中,身体又变成草一样的绿色了。

[睡前小问号]

为什么小变色龙跳进湖里,皮肤会变得蓝幽幽的,而走进草丛,皮肤又变得绿莹莹的了?变色龙变色的目的是什么呢?

变色龙的皮肤会随着环境、温度和心情的变化而改变颜色,所以,小变色龙跳进湖里,皮肤会变得蓝幽幽的,而走进草丛后,又变得绿莹莹的了。

变色龙变色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侵袭,使自己能生存下来。

[知识档案馆]

8.科学机遇故事有感 篇八

生日宴上的发现是什么?玉米叶上又有什么秘密?是谁发现了单摆规律?水为什么抽不高呢?洗 碗水的油污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这些千奇百怪的机遇故事在黎渝写的《科学家的机遇故事》里都有。

《科学机遇故事》全方位地展示科学机遇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及科学家的完整形象,尽量避免像教科书那样平铺直叙地展现科学技术的“一般知识”。此书用或波谲云诡、动人心魄,或悬念迭起、引人人胜,或山重水复、云遮雾障,或柳暗花明、烟消日出的故事,让我在轻松阅读的同时,领略到科学机遇的神奇魅力。

这本书记述了许多科学家通过某件事有了重大发现:医生发现了能量守恒定律,“疯子”——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伽利略发现了单摆规律,洛伦茨发现“蝴蝶效应”......也有些科学家有了伟大发明: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阿切尔发明邮票齿孔,杜康发明酿酒法,蔡伦发明造纸术......这一位位科学家的智慧令我敬佩不已,一个个千奇百怪,惊心动魄的故事读来也令我意犹未尽。

《科学机遇故事》你让我深思,你让我受益匪浅,你让我意犹未尽!

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伟大发明让我觉得科学研究并非枯燥无味,而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都会有机遇,重要在于有没有抓住机遇。而科学家们都很好的抓住了机遇。伽利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位充满奇异想法的年轻人,随时都在用他锐利的目光,搜寻着大自然中的“?”1582年的一个礼拜天,18岁的伽利略漫不经心地走进比萨的一座圆顶天主教堂,挤在教徒中间的伽利略却被悬挂在教堂半空的一盏吊灯吸引住了。微风一吹,吊灯来回摆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摆动的幅度也逐渐减小。只见伽利略右手按着左手的脉搏,嘴唇不时微微开启。他惊异地发现,无论吊灯摆动的幅度或大或小,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才智过人的伽利略,从吊灯摆动中发现了新的奥秘。

9.科学教学小故事 篇九

王丹

《阳光下的影子》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二课,这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通过测量木棒影子长度的变化,认识到太阳位置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物体影子的长度。整堂课给学生安排了两次测量的机会,然后通过比较不同时间内影子的长度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记得老师上周五布置了的任务——每个小组要准备好小棒、橡皮泥和尺,准备好了吗,让我来检查检查。”当我边说边走边检查放在桌面上的材料时,才发现,情况不妙!首先是带来材料的仅仅四五组而已,其它组的同学则一脸歉意地随着我的走动瞧向别组的材料,小手并没有动一动从自己抽屉中拿材料的意思,很明显,忘了这次的作业了,再一看,有的小组带来的小棒竟然是筷子,太长了!如此长的“小棒”,如何才能在A4白纸上画出这根小棒的影子变化?

我灵机一动,先组织指导没带材料的小组成员自由找伴加入别组,然后让带筷子的小组直接用粉笔在地上画影子的变化,测量间隔的时间各组随太阳出现的状况自由确定,再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前期的探讨活动很顺利成章地结束了,学生也明确了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于是,各个小组开始各干各的探究活动了。我看了一下,有的小组很聪明,他们利用尺上小孔,将其穿在小棒上使得尺能灵活转动,而且测量出的数据更准确。有的小组成员围坐着,有的蹲着,有的趴着,用筷子做实验的小组用米尺在那里横来竖去的,弯着腰在找影子,也有几个调皮孩子则在各个小组间走来走去作观摩状,所以偶尔也传来“让开,快让开!”的埋怨声。可正在学生兴致勃勃地探究时,太阳却像是在跟我们做“藏猫猫”的游戏似的,一会儿阴一会儿晴,当太阳被云遮住时,有的孩子天真地对着太阳说“太阳公公,求求你快出来呀„„”当他们看到一丝阳光从云中露出来时都兴奋得拍手欢呼“哇,来啦来啦„„”“快测量,快测量呀„„”看来,孩子们探究的激情和效率并没有因为前面的问题而降低。还好,老天勉强合作,一节课下来,学生共测量了三次,课堂纪律有序,没有出现浪费时间的现象。当我看到孩子们那收集数据的高兴样,那思考讨论的炽热状,我知道,他们的实验也成功了!下节课堂上当他们把这些数据罗列出来,肯定能引起同学的极大兴趣!

10.当故事大王遇上脑科学 篇十

皮克斯2015的动画长片《头脑特工队》终于在国内上映,对于大部分观众,这是一部适合全家观看的温情电影;对于皮克斯的粉丝们,恐怕还要检验一下皮克斯的创作实力。对了,这部电影是一部关于大脑的电影,科学爱好者可能还打算看看电影中哪些是科学,哪些是艺术。

在《头脑特工队》的世界中,每一个人头脑中都有一个控制室,里面有五个情绪小人儿值班,他们是乐乐、忧忧、怕怕、怒怒和厌厌。这五个小人儿通过操作一个控制台,让人们产生各种情绪,做出各种反应。人们经历的一切都会变成一个个记忆球储存起来,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生中重要的经历,称为核心记忆。这些核心记忆构成了人格特质。

在主角小女孩莱莉的大脑中,乐乐是绝对的领袖。她让莱莉快乐相伴,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五个由快乐情绪主导的核心记忆构成了莱莉的人格。然而就当大家认为一切都好的一天,十一岁的莱莉却需要和父母搬家到旧金山。此后,她就遭遇了一系列高压力事件:肮脏的公寓、紧张的新学校……更糟的是,乐乐和忧忧在手忙脚乱应对这些事情时,不小心跌出了大脑控制室……故事的主干,就是乐乐和忧忧如何回到控制室,解决莱莉遇到的生活难题。

《头脑特工队》有着极为高明的讲故事技巧,又借鉴了脑科学的很多研究结果。如何在精美的故事和精确的科学间构建一个大脑世界,这是电影主创遇到的难题,我们不妨辨析一下,皮克斯是如何做的?

是情绪小人儿负责我们的行为吗?

恐怕没有哪个成年人会真觉得我们大脑里存在五个小人儿,这个问题的背后是,我们的种种行为是由情绪决定的吗?

我的朋友让自己四岁的小孩辨认这些小人儿,小孩能够不假思索的指出他们代表的情绪。皮克斯的功力正在于此:这五个小人儿不仅用表情,也在用每一个肢体动作展示他们的情绪状态。我们人类不仅能够产生各种情绪,只要看到他人相应的肢体语言(包含表情和身体动作)就可以辨认出对方的情绪反应,皮克斯利用了这一点创造了五个鲜活的形象。

传统的观念常常把情绪和理智对立起来,至少认为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理机制,或者更进一步,情绪就是影响理智正常发挥的捣乱分子。然而现代神经科学已经不再抽象的认识这些机制,我们已经知道,当负责高级认知活动的大脑皮层工作时,情绪活动也在同时进行。确实,我们的行为并非由“情绪”组织,计划、控制、决策等等机制也在帮助我们应付每天的生活,但情绪始终是日常活动的底色之一。

结论:情绪小人儿坐镇大脑控制中心是皮克斯的艺术创作,但我们每一天的认知活动都离不开情绪们。

情绪是五种吗?

第二个问题,情绪真的如片子中所说是喜、怒、哀、惧、厌五种吗?其实,从心理学研究的早期,就有不同的心理学家对情绪做过各种分类,如用紧张、舒缓,悲伤、喜悦等不同维度来划分情绪体验,但目前广为接受的一种划分方式则来自于情绪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他将情绪划分为:喜悦、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和惊讶。正好,这位心理学家就是《头脑特工队》一片的科学顾问之一。那么,惊讶去哪儿了?很简单,首先这种情绪表现上和恐惧太过相似。其次主创团队的创作经验告诉他们,创造四到五个鲜明的角色整合好,六个角色就太多了。于是,艾克曼的六分类变成了现有的五分类。

皮克斯用影片开头的短短几分钟就交代了这几种情绪,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他们还讲述了这些情绪的作用:怕怕帮我们避开危险,厌厌让我们防备有毒物质,愤怒和能否被公平对待有关。艾克曼的研究和情绪的作用有关,首先他发现情绪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不管是中国人、美国人还是太平洋小岛上的原住民,他们都能靠着表情图片分辨出六种不同情绪,都能描述出一致的情绪体验。同时,从演化的角度,如影片所说,这些情绪有着帮助我们生存的意义。只不过对于高度复杂的人类社会,情绪已经不仅关乎危险、毒物等等。我们的厌恶之情不仅针对发霉的饭菜,看到法西斯标志也能勾起我们同样的不快;愤怒不光针对侵犯自己的事情,在网上看到有损社会公德的事情,我们也能体验到怒火中烧。

结论:按照艾克曼的理论,人类的情绪是六种,不过,影片中表现的情绪和我们的情绪分类已经非常接近,五个小人儿各司其职,也遵循了情绪该有的功能。

记忆真的如那些有情绪的彩色圆球吗?

故事的部分:用玻璃球和像图书馆一样的存储空间象征记忆,这并非皮克斯的原创。图书馆是常见的对于记忆的隐喻,记忆是一段段可视的片段,既容易用电影表现,也符合我们回忆往昔时的主观感受。皮克斯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仅设计了小球和图书馆,还设计了一系列装置,让观众看到记忆生成、存储、调用,都有“机器”在运转。

科学的部分:我们的自传记忆确实存在“情绪编码”,大家都能够做到“回忆开心的事情”或者“伤心的事情”,而且,回忆中如果有某种情绪,负责这种情绪的脑区也会开始工作,让我们时隔许久还能唤起事发时的情感。现有的情绪确实可以影响之前的记忆的记忆,忧忧将记忆球染上蓝色一点完全有可能发生。

但是还请注意这个词:“自传记忆”——它指我们对个人经历的记忆。除了这种记忆,我们还能够记住数学公式、背诵文学篇目,知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水的分子式是什么。更不用说,还有另一种操作记忆:我们能够骑自行车、游泳、操作机器、在键盘上飞速的打字。

神经科学家已经在我们的大脑中找到了复杂的记忆系统,我们正在意识和操作的工作记忆、动作技能、知识、个人经历……种种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记忆调用了大脑中复杂的系统。这些在《头脑特工队》中被主创聪明地简化了。

结论:关于记忆,皮克斯成像给了我们美好的故事和精致的视觉奇观,但不是科普的精度。

成长喜剧

如果要概括《头脑特工队》这部影片,我想用“成长喜剧”这个词最恰如其分。这里面的成长是两层意义上的。

《头脑特工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一直按某个方式生活的主角乐乐遭遇变故,她的应变只是把事情搞砸,不得不千方百计地想让一切回到原处。在经历了一场冒险后,问题解决了,可所有人并不是回到从前,而是获得了某种成长。

熟悉皮克斯电影的朋友恐怕已经看出来了,从《玩具总动员》开始,皮克斯已经不止一次的用了这个故事框架。

这一次,在莱莉的大脑内部,我们的情绪小人儿经历了成长,发现自己一直排挤的忧忧并非麻烦制造者,她的共情能力、对负面情感的宣泄、通过表达悲伤获得别人的同情,这些重要的情绪功能都是一个完整的人不可或缺的。乐乐的成长多么像一个优秀孩子在走向成熟。

在乐乐的成长之上,就是莱莉本人的成长了。十一岁到十二岁,正是很多小女孩青春期的前奏曲。影片中巧妙地暗示了这种变化:不仅是搬家的压力事件让莱莉不开心,她的大脑内正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童年时营建的公主梦幻城堡、糖果屋纷纷被拆毁,可爱的幻想朋友最终也被遗忘了。

科学顾问指出,这个年纪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相比,快乐情绪的体验急剧减少。莱莉正在经历的就这童年的终结。当乐乐和忧忧的冒险结束后,莱莉的核心记忆和人格都得以重建。影片暗示我们,这些少女情怀的新人格也称不上稳固,未来,它们还会被成年人的心理状态取代。

影片结束时,童年式的乐乐、那个喧闹的、有点肤浅的乐乐不在了,更丰富深沉的情感体验正在形成。小女孩莱莉已经不复存在,站在我们面前的是少女莱莉了。她将在未来迎接更多挑战,形成健康的人格,这是一件多么宝贵的礼物。

在这里,这个故事对孩子给出了最好的祝福。不知道对于这个祝福,科学迷和皮克斯粉丝们能否满意?

11.科学童话故事 篇十一

这个房子像个游乐场,它的房顶有一个巨大的螺旋桨就像直升飞机一样,可以升降起飞。螺旋桨中心有一个红色的超能量晶石,如果你想要房子起飞,要提前做好能量准备:打开晶石开关,在太阳下爆晒500小时,当晶石充满能量,整个房子就可以起飞了。当然,这种房子的内部结构也是很先进的。它的内部启动装置是一个摩托车造型的仪器。把手往前转是加速,往后转是减速,上面的按钮往下按,房子就会上升,慢慢松开时它就会下降。

另外,它还有防盗功能。它的智能防盗系统能通过指纹识别主人。要提前把常住人口的指纹输入电脑,这样就可以在任何城市都不用保安,也不会担心小偷光临了。

它还有自动调温系统,因为墙壁是由环保纳米材料构成,所以既冬暖夏凉,又轻盈坚固,才有可能飞上天空。房顶是磁片镶成,能把风雨雷电都转化成电能。电热水器、电视、电脑用电都由它提供。再也不用缴电费了!

这个房子里面还有个智能检水净水系统。在确定居住地之前,通过分析土壤,找到优质水源,直接把房子底部的`水管钻入地下,抽水净水后就可以使用了。哈哈,这样也不用缴水费了!

12.科学故事精选 篇十二

最目的船是简易的独木舟,或者是用兽皮铺盖在木制构架上而制成的小船。它们用短阔桨或长桨推进。不过帆船有一个大优点,因为其庞大得贵的船体不用划桨也能获得动力。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第一批帆船出现在何处或何时。大概当有人在船上举起一大块布时,发现了风可把船内前推进。这可能发生在埃及的尼罗河上,那儿有一种强大的盛行风。

13.编辑助力讲好中国科学故事 篇十三

在4月23日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的颁奖单中,一本由我社出版的原创科普图书《征程: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荣居科普类图书榜首。评委会中的终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先生在简短的评语中写到:“读《征程》既能学到许多地学、生物学、生理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得到生存哲理的启迪;又能从那些无以伦比的精美化石图片和妙趣横生的述说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化石是死的东西,作者确把它写活了!书的格调和装帧也别具一格,既有正文,也有索引,既有中文,也有英文;其内容和形式既古朴又时尚,几乎把纸质作品做到了极致。”书评所述,高度概括了这本书的特色以及我们在策划和编辑此书中用心之处。笔者有幸参与了此项目的制作与出版,收获良多。

全程参与,无缝链接

一本书写什么,怎么写,从作者角度和编辑角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对于科普图书的创作与出版尤其如此。王原馆长身兼科研工作者与科普场馆的管理者,他最初的想法是做一本中国古动物馆的导览手册,主要缘于这个背靠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科普场馆,刚开始装修,重新撰写了展品的解说词,并设计了展品路径。

2013年6月,作者联合当时参与展品展项设计的加拿大古生物学者舒柯文以及澳大利亚的古生物学者同时擅长绘制复原图的楚步澜共同召开第一次策划会,作者以他对古生物的热爱,向我们表述了展览的最新设计以及希望为观众做一本导览手册的想法。但是,在策划会之前,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王原馆长团队背靠的科研资源,所获得的科研成果以及他们背靠一流科研院所所拥有的独特馆藏化石资源,并了解了很多国内外有关化石和化石图鉴的书。因此,我们建议,应该立足于他们的科研成果,立足于他们的藏品,出版一本有关古生物文化的书。既表现化石的神奇瑰丽,又表现科学家如何从上亿年的化石中解读出生命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中国科学家的工作以及人类演化的历程,这样的一本书一定是化石爱好者喜欢的,也是独一无二的。

作者被我们的创意打动,决定做一本更宏大、读者面更加广泛的书,而导览的功用则“隐藏”在书中。我们还确定本书做成中英文对照版本,以满足东南亚等地化石爱好者的需求。

从第一次的策划会开始,我们在两年时间内,随时互动,一起召开了多次项目会,从策划、写作、配图、设计、排版、审稿甚至营销宣传,全部与作者无缝链接,做到全程参与,从理念到实现手段保持着高度一致。

国际化创作团队,讲好中国科学故事

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加拿大、中国和澳大利亚的三位中青年科技骨干,都是很有建树的专业地质古生物学家。但这三个不相干的三国科学家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工作,完成了项目的合作。他们首先共同讨论都写哪些内容,怎么写,表现哪些主题,甚至涉及到哪些具体的点,都会设计得非常清晰。然后由加拿大学者写出英文版本,中国学者翻译为中文,澳大利亚学者进行复原图的绘制。每写一章就翻译一章,有时会就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研讨,这种创作方式不仅保证了作品的准确性,还使得这部书包含国际化的视野。

作者精心挑选并介绍了在脊椎动物5亿多年的演化历史中,15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化石宝库,如产出了“第一条鱼”的寒武纪澄江生物群,来自贵州三叠纪的海洋爬行动物,产出了大量带羽毛恐龙的热河生物群,发现于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遗址等,并且还穿插介绍了9次有代表性的演化大事件:从脊椎骨的出现一直到人类的出现,从鱼到人的演化脉络清晰明了。浓缩了中国古生物学近百年的成果之精华,包括大量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以图书的形式让读者了解到为什么中国的化石,特别是近20年来的重要发现,在研究脊椎动物的演化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本书出版后,巴西科学院院士、巴西国家博物馆、里约联邦大学的教授Alexander Kellners说:“中国是现今世界古生物发现领域最迷人的地方,从揭示最早古脊椎动物起源的化石,到见证我们自己所属人种早期演化的产地,其间又穿越了白垩纪令人震惊的恐龙可翼龙年代,所有这些你都可以在这本书中见到!不用多说,这是古生物爱好者的必备图书。”

这就是我们出版这本书的初衷,我们希望做一本讲述中国“从鱼到人”的化石背后的故事。

做精品,就从一图一画做起

《征程: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是从中国最最珍贵的化石说起,那么化石的呈现就应该是一大亮点。但是,当我们看到作者方提供的照片时,我们发现大多都是隔着玻璃柜拍摄的产物,不仅光线暗淡,背景模糊,而且细节的地方完全不能呈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定重新拍摄这些照片。在征得中国古动物馆的同意后,我们聘请了专业摄影师,在专家的保护和指导下,将所有馆藏化石标本作为一种艺术品、一件科学艺术品重新拍摄了一遍,并将关键的点进行放大,从而让读者可以在书中非常清楚地欣赏化石之美,这是在展馆中也无法做到的。有意思的是,我们同时与古动物馆合作了一套“中国珍贵化石图鉴”,现在这些精美的照片同时摆放在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会议室里,很多来这里开会的外国学者可以第一眼看到这些镇馆之宝。

同时,我们聘请专业人员,绘制了从鱼到人9个转折点中有代表性化石的结构复原图,这些图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非常专业清晰直观地为读者表现了进化的关键节点。

此书的装帧设计可谓独特而新颖,中英文对照本来是非常难以突破的设计版式,我们在设计师的努力下,成为一种特色。一种可以亲子共同阅读、中外共同阅读、中英对照阅读的书,精美的图片,精心的设计,使得这本书获得2015年度的中国最美图书设计奖。“中国主题,国际合作,文字优美,《征程》把科学之美、文本之美、书籍之美融为一炉,并真正实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思考的结合,在描述一个动人心魄的古生物学故事的同时,传达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与沉思”,这个奖项的评语让我们感到,好产品真的会说话,“它突破了传统科普写作的藩篱,在汉语语境之下,让科学与美相遇”。

记得同仁堂的古训为:“品味虽贵但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但不敢省人工”,我们认为做书也是如此,图书是高贵的精神产品,科普图书,要求真、求实,更要求美,所以,必须要有精品意识。我们在这本书中不仅附有索引、化石产地、延伸阅读,还有全国各个古生物博物馆的馆址和联系方式。

多方良性互动,建立合作的良性生态

编辑都知道,虽然大家的主观意志相同,但是在具体沟通中,因为个性秉性的不同,难免在配合过程中产生一些嫌隙,但是好的合作,一定是一加一大于二。我们的作者王原先生,有特别好的人文素养,并且因为在国外留学的熏陶,对科学写作有着难得的认知,但他非常尊重编辑的意见。设计师富有个性,在设计师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作为策划编辑作为项目负责人,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把每个人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到极致。2014年,在作者有了写作框架和主旨后,我们协助作者申报到北京市科协科普创作资助资金,补贴作者稿费以及日常工作费用。2014年4月,我们赶制出样书,带到伦敦书展,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出版部负责人见面,建立了输出的计划。在三位作者的努力下,此书一出版,就在英国著名的杂志《自然》期刊上刊发了中国科学家所撰写的书评,使这本书走向全世界。

此书上市后,我们的作者多次到学校、图书馆以及书展上开展讲座活动,大家运用自己的资源,愉快地开展营销宣传活动,从始至终大家都在一个非常愉快的生态中合作。最近,我们已经开始策划此书的中文典藏版,大家希望再一次合作,并在古生物文化领域进行深入耕耘。

(作者单位系科学普及出版社)

14.《科学故事》有感 篇十四

读《科学失误故事》有感最近阅读了一本叫做《科学失误故事》的书,书中主要讲述了科学历史上许多的科学家实验失误的小故事,在科学历史上,失误与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但是前人的失误也让我们吸取了教训,我们一定能从前人的失误中所得到启迪而有所收获,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成长,勇往直前。

这本书里写了很多的关于科学家们科学失误故事,爱因斯坦一生科研成果卓著,其中最卓著的是他创立了相对论,并发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爱因斯坦虽然在量子力学初创阶段,成为第一位率先站出来支持并予以发展的大科学家,但其后不久,他对待量子力学的思想却倒退僵化起来。结果使众多科学家在他对量子力学成功探索引导下,纷纷投身量子力学探索并顽固反对者。这一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在继爱因斯坦之后众多科学家探索量子力学的成就的基础上,找到了反映量子波粒二象性事实的“测不准原理”。这一原理就是对于微观粒子来说。要想精确地测定其位置,就无法精确地测定其速度;反过来,要想精确地测定其速度,就无法精确地测定其位置。这一原理为人们后来认识微观粒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可是爱因斯坦对这一原理却给予了否定,说量子力学没有理论做依据,只是偶然的假说,“不完整”.就像上帝同世人掷骰子似的,而“上帝是不同世人掷骰子的”;他决不抛弃“可见的”因果关系而去接受可能性。他不仅口头上这样对量子理论进行批驳,而且在行动上也停止了对量子理论的研究,把精力完全转移到了相对论研究上,结果使他从此再也没有获得量子力学研究成果。 …………………像牛顿,高斯,爱因斯坦等都是我们敬仰且钦佩的大科学家,然而他们在人生的轨道中也曾走过岔路也有失误,这让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可以永远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误或许会让你的人生更丰富。

15.科学家故事 篇十五

怀表成了鸡蛋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吹肥皂泡的疯老头

牛顿搬进一幢新楼以后,开始研究光线在薄面上是怎样反射的。他每天都在读书、思考。早上起床穿衣服,突然想到了研究中的问题,他就像被定身法定住了一样,呆住了,然后开始实验或工作,所以他时常穿错了袜子或者在夏天穿上秋天的衣服。“太阳光是最好的光源,肥皂泡是最理想的薄面,太阳光照到上面,它为什么会变得五颜六色呢?” 牛顿的脑子里翻江倒海了。他提着一桶肥皂水走到院子里,吹起了肥皂泡。你看,他那两只眼睛直盯着飘来飘去的肥皂泡,一个泡破了,接着又吹一个,从太阳一出来他就吹,一吹就是几个小时。邻居家的小孩子从楼窗上伸出头来,冲他叫:“疯老头!你一只脚没穿袜子!”邻居家的老太太摇着头:“老小,老小,老了倒成了孩子!”后来人们知道了这疯老头就是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员,他吹肥皂泡是在研究学问,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了。

实验室的酒肉

牛顿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实验室。他很少在两三点钟以前睡觉,有时整天整夜守在实验室里。为他做饭的保姆只好把饭菜放在外间屋的桌子上。有一次,牛顿的一位朋友来看他,在实验室外面等了他好久,肚子饿了就独自把桌上的烤鸡吃了,不辞而别。过了好长时间,牛顿的实验告一段落,他才觉出肚子咕咕在叫,赶快跑出来吃鸡。他看到盘子里啃剩下的鸡骨头,居然对助手说:“哈哈,我还以为我还没吃饭哩,原来已经吃过了呀!” 还有一回,一个好朋友请牛顿吃饭,一边吃饭一边议论科学问题。饭吃到一半的时候,牛顿站起来说:“对了,还有好酒呢,我去取来咱们一起喝。”说完就向实验室跑去,一去就不回来了。朋友追过去一看,牛顿又摆弄上他的实验了。原来牛顿在取酒的路上忽然想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法,居然将取酒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牛顿的这种轶事岂止三件,它说明,牛顿酷爱科学,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正是因为牛顿有这种为科学献身的奋斗精神,他才能总结出牛顿三定律,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牛顿病逝以后,英国政府在他的墓碑上镌刻了墓志铭,最后一段是:让人类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伟大的/一位人类之光。有道是: “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来,一切都明亮了。” 或者说: “道法自然,久藏玄冥。天降牛顿,万物生明。”

爱因斯坦和罗盘的故事

爱因斯坦上学前的一天,他生病了,本来沉静的孩子更像一只温顺的小猫,静静地蜷伏在家里,一动也不动。父亲拿来一个小罗盘给儿子解闷。

爱因斯坦的小手捧着罗盘,只见罗盘中间那根针在轻轻地抖动,指着北边。他把盘子转过去,那根针并不听他的话,照旧指向北边。爱因斯坦又把罗盘捧在胸前,扭转身子,再猛扭过去,可那根针又回来了,还是指向北边。不管他怎样转动身子,那根细细的红色磁针就是顽强地指着北边。

小爱因斯坦忘掉了身上的病痛,只剩下一脸的惊讶和困惑:是什么东西使它总是指向北边呢?这根针的四周什么也没有,是什么力量推着它指向北边呢?爱因斯坦67岁时仍然为童年时的“罗盘经历”感慨万千。

他在《自述》中说:当我还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在父亲给我看一个罗盘的时候,就经历过这种惊奇。这只指南针以如此确定的方式行动,根本不符合那些在无意识的概念世界中能找到位置的事物的本性的(同直接‘接触’有关的作用)。我现在还记得,至少相信我还记得,这种经验给我一个深刻而持久的印象。我想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事情后面。凡是人从小就看到的事情,不会引起这种反应;他对于物体下落,对于风和雨,对于月亮或者对于月亮会不会掉下来,对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区别等都不感到惊奇。

小小的罗盘,里面那根按照一定规律行动的磁针,唤起了这位未来的科学巨匠的好奇心——探索事物原委的好奇心。而这种神圣的好奇心,正是萌生科学的幼苗。

1953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在74岁生日宴会之前,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记者招待会。会上,他收到一份书面的短信。信上第一个问题就是:“据说你在5岁时由于一只指南针,12岁时由于一本欧几里得几何学而受到决定性的影响。这些东西对你一生的工作果真有过影响吗?”

16.科学幻想故事作文 篇十六

一、科学故事可以增强学习兴趣

由于科学故事本身具有的趣味性能强烈吸引学生,因而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讲述科学故事能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兴趣。例如,讲“大气压强”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1640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制造了一个抽水机,可是无论如何也抽不出10米以下矿里的水,为什么?讲阿基米德原理时,可向学生讲述“皇冠之谜”。讲“浮力”时,教师可以结合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讲“重力”时,可以结合讲“苹果落地”的故事……这样就会改变课堂上枯燥烦闷的气氛,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感到生动具体,趣味盎然,并且课后印象深刻。所以说,科学故事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由于它的特殊魅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

二、科学故事可以扩大知识领域

课外讲述科学故事,不受教学内容的限制,范围可以更广。它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领域、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和课外探索是很有作用的。例如在晴朗的夜晚在校园和同学聊天时,可以给学生讲述“天狗吃月”的故事,科学家应用数学计算发现海王星的故事,“阿波罗” 载人飞船登月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更多的知识,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

三、 科学故事可以培养审美情趣

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描述:物理学里有物理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结构之美。物理学之美还体现在简洁和谐中。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美在本质上的简单性体现在:从基本粒子到天体,物质的结构和运动纷繁复杂,但物理学家都巧妙地在复杂的真空世界中,把研究对象分割抽象出最简单的物理模型。用最精炼的语言,最少的符号,揭示了奥秘无比的自然规律。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将天上地下、宏观与微观都统一起来,具有高度的

和谐统一美。

四、科学故事可以培养辩证观点

给学生讲述科学故事还能开发学生智力,帮助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改进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爱迪生做实验,需要测一个灯泡的体积,他让身边的一位助手去做,这位助手左量右量反复计算,总是得不到灯泡的准确体积,正急得满头大汗,爱迪生拿过灯泡放进盛水的量杯中,一下就准确测出灯泡的体积。这是一个用巧办法解决问题的实例,它告诉学生,遇到问题不要墨守成规,拘泥于传统的方法,要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教师通过讲述科学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是科学家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伦琴之所以发现X射线,是他抓住偶然机遇并追根问底的结果;哈雷之所以能预测彗星归来,是他在占有丰富事实基础上善于分析归纳的结果;牛顿之所以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他善于继承并加以创造性发展的结果;爱因斯坦之所以能提出狭义相对论,是他不受传统理论束缚勇于创新的结果。无疑,这些故事以及教师的分析引导,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很有帮助的。

五、科学故事可以进行思想教育

在科学发展中,贯穿着科学家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忘我工作、勇于探索的事迹。教师可从科学家工作学习中汲取引人注目,感人至深的情节,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例如在讲到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时候,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再如,华罗庚的父亲在杂货店里顽强自学,阿基米德吃饭洗澡时还在思考问题,法布尔如痴如迷地观察昆虫,伽里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落体实验,居里夫妇在破旧木棚里提炼镭,达尔文随“贝格尔”号环球科学考察,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等等。这些故事必将会给学生重要启迪和感召,不仅能激励学生珍惜时间学习,而且培养他们不计名利、锲而不舍、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个性品质,振奋他们追求真理、埋头苦干、勇于创新、献身科学的精神。特别是讲述我国古今科学故事,如指南针的传说,蔡伦造纸的故事,张衡制造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徐霞客不畏艰险考察祖国的山水,詹天佑修筑中国自己的第一条铁路,钱学森冲破美国重重阻挠返回祖国,邓稼先隐姓埋名为我国原子科学事业贡献一生等,还能唤起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激起他们报效祖国建设四化的决心和报负。

上一篇:城市品牌建设方案下一篇:一线服务人员职业形象的塑造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