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19篇)
1.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篇一
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倾听习惯之我见
北城小学杨家茗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魏书生说:“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由此可见,习惯决定命运,学习习惯决定学习的成效,而且人的习惯养成的最佳点是少年时代。因此,可以这么说,我们的小学教育是决定学生命运的教育,教育的真谛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很多,培养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一书中共涉及到38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有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习惯的,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和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在介绍每一各良好习惯培养中,既讲述了该种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又列举了具体的事例,并加以分析,最后提出培养该种习惯的具体办法。我读后颇有启发,对照我校学生实际,我觉得我校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认真倾听习惯方面比较缺乏。
自主学习习惯也叫自觉学习习惯,它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惯、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等多个方面。我校有一些学生经常拖拉作业,尤其是非语、数作业,更不会主动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是家里的学习环境不利于他们专心致志地学习,家庭监护人没有切实担负监护职责;其二是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对此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定时间做作业。学校让学生在监护班时间内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包括非语数作业。在作业时,要求学生做到安静,不说话,能象日常测试一样。教师不能讲课,但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待作业时间结束后,如果大部分同学作业仍未完成,说明老师当天作业量布置过多,班主任老师与其他老师协调,对当天的作业进行调整;如果作业时间结束后,只有个别学生没有完成,教师要求这些学生把作业做好后再回家。一般地说,一二年级完成作业时间为20分钟,三、四年级为30分钟,五六年级为一小时。
在学生完成当天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后,教师不要再布置练习性的书面回家作业,但可以布置口头作业,包括预习性作业。预习性作业除教师布置的必须完成的外,还应鼓励学生完成自主性的预习作业,即自定内容的预习作业。回家作业要求学生记录在回家作业本上,完成回家作业后,学生可以写几句话,可以写
自己完成作业情况,也可以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或想法等。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学生家长要随时检查子女完成作业情况,并签字。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回家作业必须每天批阅,并写上评语。每周在班内评比回家作业优秀生和进步生。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学生作业时能做到专心致志,提高作业效率,杜绝拖拉作业现象;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就能调动学生的所有智慧和精力,让教师真实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作业负担轻重。通过布置回家口头作业和自主性的预习作业,并辅以相应的激励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认真倾听习惯呢?
1、让学生明白倾听要求: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教师或发言同学;要听清楚教师或发言同学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在听完别人的话后,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中间不能插嘴。可以通过顺口溜的方式让学生记住:
上课了,坐端正,学会倾听记在心。、眼睛注视发言人,耳朵听清其话意。别人发言不插嘴,耐心静听要完整。不分神,勤动脑,自己发言有条例。长期坚持不松懈,倾听习惯自然成。
2、每周进行一次听说或听写活动。
各班每周四利用午间谈话时间举行听说或听写活动。事先可以让一、二个学生准备要讲的内容,可以是情节简单、篇幅不长的故事,让全班学生听过一两遍后能讲故事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持续一段时间后,再让学生完整地基本正确地复述出故事内容。此外,要多听写。教师可以从课外读物上摘录一些适合学生地谚语、格言及精彩的段落给学生听,开始一小句一小句地听,慢慢地就听写一整句、一小段,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听”的能力就会提高。
3、任课教师上课时,发现个别经常开小差的同学,可以点名让他说说别人讲话的内容,别人讲了几点意见,组内学生相互监督。如果有机会让他们上台演讲,体验下面学生不听他讲话的感受。
4、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各班利用每周课堂学习常规评比时机,开展倾听习惯评优活动。学校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以年级段为单位举行听说或听写竞赛活动,力求创设一个良好的倾听校风。
我校学生除上述两个习惯需要着力培养外,还有很多习惯须要改正,如作业马虎习惯,回答问题不完整、不规范习惯等都需要改正。只要我们每位教师能够意识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海山的教学质量就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2.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篇二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绝不是个别教师在某个学科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规律, 对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每一阶段应养成那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设置具体的要求, 并长期坚持下去。
1. 预习的习惯。
学生进行预习, 可以有三种层次:第一种是较低层次———课前看看教材;第二种是较高层次———在看书的基础上再做配套练习;第三种是最高层次———在此基础上查找资料做深入研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 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预习的教师还是不多的, 作者通过长期教育教学实践深切地感受到:课前预习与否?预习的程度如何?听课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而随着学习的深入, 坚持课前预习, 学生会逐步学会怎样去预习, 并且层次也会逐渐提高。
2. 复习的习惯。
学生进行复习, 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复习, 后做作业;第二种是先做作业, 有时间再复习;第三种是安排时间复习, 并进行知识整理归纳, 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所学知识能否及时消化?能否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无疑课后的复习巩固至关重要。学生应在高中的学习中, 不断养成复习的习惯, 并随着复习能力的逐步养成, 对复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 使用参考书的习惯。
参考书和课本的关系, 是辅导教材与核心内容的关系;参考书与听课的关系, 是必要的课外补充和主要的学习途径的关系, 不能用参考书来代替课本或听课。但是高中学生应养成使用和查阅参考书的习惯和能力。教师要有计划地让学生使用参考书, 并尽可能让学生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或让学生到电子阅览室利用互联网检索并下载文件, 独立地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将会在查阅参考书或上网检索的过程中学到课本上或课堂上没有的东西, 获得成功的感觉, 并形成借助书本、网络和其他方式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让学生学会阅读。
教学, 实质上是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而自主学习的基础是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时, 眼睛首先从书本上感知文字或图象的信息。然后大脑在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思维活动中提取、处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认真研读课本可以获得三个层次的收获:1、对定理公式更好的记忆和应用, 这是最直接的;2、获得优秀的数学思想 (物理思想、化学思想) , 对解题很有帮助;3、锻炼思维素质, 可以终身受益。
高一学生应尽可能早地养成阅读的习惯。可向学生先介绍阅读的一般程序和每一遍阅读需达到的效果。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侧重、有方法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并督促学生课后进行再次阅读课本, 梳理本节知识点, 形成知识网络。让学生学会阅读, 尝试自己通过看书学习去理解文字的含义,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惑。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对高中三年的学习以及终身学习, 提升自身素质有相当的益处。
2. 让学生学会思考。
阅读后遇到问题就要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独立思考的过程。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考能力的高低。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教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学会从特殊到一般, 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进行分类比较的方法;既能一分为二又能合二为一的发散和收敛思维的方法, 要通过不同的课型、题型, 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
3. 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 元素族的知识所占的章节比重很大。学习“碱金属元素”、“卤素元素”、“氧族元素”等等元素族知识时, 教师应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化学知识点细且小, 相关知识点不进行归纳整理, 给人一团乱麻的感觉。例如对能进行连续氧化的常见物质进行归纳整理, 则知识网络可清晰地呈现出来:硫及硫化氢能发生连续氧化, 氮气及氨气能发生连续氧化, 金属钠能发生连续氧化等等, 那么在遇到无机推断题时, 与连续氧化相关的知识点就会在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则可胸有成竹地解决问题。当然学会归纳整理知识不是仅仅为了解题, 学生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后, 自主学习的能力将会增强, 对从来没见过的新知识的学习, 均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得以解决。
4. 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
3.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篇三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198-0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汉语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的培养,思想教育为一体,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才会使语文知识深入地渗透进学生脑海之中。
1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1.1 课前阅读。虽然教师非常重视,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养成习惯而难以落实。为了实现这一点就要给予学生创设意境,提高阅读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如:在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时,让学生回忆电影《骆驼祥子》,通过回忆电影中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来回穿梭提高学生的课前阅读兴趣。
1.2 课堂阅读。教师讲课是以课本为依据的,因此课堂教学不能脱离课本,如对于一些知识点,教师没有必要把它一一抄在黑板上,而应当让学生翻开课本,阅读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分析,解答疑难。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提高阅读课本的能力。
1.3 课后阅读。这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归纳总结,应用知识的重要途径。分三层次进行。首先是粗读,拟出重难点,其次是精读,在课本中勾画出重点,逐字逐句理解其含义,第三层对知识重点的消化,整理出简要的学习笔记,从而对已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
总之,在教师的指导下,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由“读会”到“会读”,由“学会”到“会学”。
2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1 “点化”旧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这里所说的最高技巧便是“点化”旧知。点化旧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旧知识能勾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启动他们的大脑,使其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如在讲到朱自清《背影》时,可让学生回忆七年级所学的《春》,又如在讲到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时,也可让学生回忆以前的作品。只要一触及这些旧知,学生就会一触即发,教师“点铁成金”,他们觉得惊奇,而这种惊奇便会引起他们的参与兴趣。
2.2 探求新知,培养参与勇气。在课堂上,只要教师一提出和课文有关的问题,教室里经常出现鸦雀无声的情形。学生怕问到自己,因此教学中老师必须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参与,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多表扬,而回答的正误老师不要太在意,只要回答就行。比如《桃花源記》中,让学生想象自己理想中的社会时,不要看书,畅所欲言,想什么就说什么,不要受课本的束缚。
2.3 运用所学的知识,升华参与意识。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相互讨论解决,使课堂气氛活跃一些,从而去实践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能力要求,这是升华参与意识的方法。如要上到《愚公移山》时,我们老师可让学生围绕愚公和智叟的人物形象进行一场辩论赛,从而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4.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篇四
自主学习是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因素:自觉主动的学习积极性;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能;独立学习的习惯等。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不在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主人。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呢?它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
一、运用激励策略,激发学习动机
“激励”主要是指施教者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情感等诸多因素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策略。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激励,使每一位学生体验到自身的潜能;善于运用成功激励,从而使学生体味成功,在胜利的喜悦中萌生指向学习新目标的动机,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目标激励:布鲁姆说:良好的开端始于知道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前,根据单元训练目标,教师提出课堂目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告诉学生本课堂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求学生首先质疑,哪些句子含义深刻,然后指出本课就是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字面含义与内含义,看谁分析深刻,见解独特,答案有创造性。目标是导向,经过激励,学生就可以在“跳一跳、摘桃子”的心理期望中达成目标。
2、赏识激励:就是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正向评价、表扬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自主精神。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如:“真高兴,你今天能站起来回答,祝贺你迈出了第一步!”“你思维活跃,语言流畅,发言真精彩!”“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水平,真了不起!”„„
3、成功激励: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时时处处寻找机会、创造机会、利用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把成功的体验与学习的愉快等同,从而追求成功的体验,进而强化学习动力。在《火烧赤壁》一文教学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文章中心,更充分地感受人物形象,就可采用变换角色的办法使学生体验到成功,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的动力因素。教师可这样引发学生的需要:“这次战役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值得好好总结一下。如果你是周瑜,你向大家介绍火攻成功的原因;如果你是曹操,你跟大家谈谈为何会打败这一仗的?并鼓励学生敢于扮演二者不同的角色,敢于发表对此事不同的看法,有此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能力的舞台。因为这样的设计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故而利于学生的发挥,容易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锻炼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鼓励主体参与,提供自主空间
1、创设条件,营造和谐氛围
爱因斯坦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气氛不知要比依靠呆板的训练,夸大的权威和沽名钓誉的教育高明多少倍。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时间、空间,并给予积极地配合与指导,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如教学《草原》一课,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对草原的描写“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轻轻流入云际”创作一幅图画。学生边读课文边蘸绿色燃料作画,课堂气氛活跃,他们通过颜色的“涂抹”,体会到小丘的“柔美”,通过色彩的浓淡,“渲染”了草原的“翠色欲流”。在此基础上,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描述草原的美景,学生们完全陶醉于草原的美丽之中,思维处于积极地兴奋状态。这时,教师提出要求:你能根据图画,想象出羊群在草原的美吗?请用比喻句描述。此时,学生心情释然,畅所欲言,已有了创作欲望,能大胆想象,积极思考、表达。
2、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利,每一个学生应该有选择学习的权利,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自主确定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作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想自己所想的,谈自己想谈的,做自己想做的,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3、建立学习小组,提供合作伙伴
教师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建立6人合作小组。当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当小组成员不能解决这一问题时还可以走下座位,向其他小组成员请教。这样既使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小组外互助解决了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要定期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培训他们怎样树立自己的威信,怎样组织讨论,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指导艺术等。对于全体学生,也要教会他们合作学习的步骤与方法,如何讨论,如何分工等,使小组合作这种形式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
4、选择专题,协同教学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要紧扣教材,选择重点、难点、疑点作为专题,运用研究型的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主动性、研究性和发现的能力。如《田忌赛马》一课,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找到一个成语来概括田忌两次赛马的过程;在抓住“转败为胜”求疑设问,确定研究专题:同样的马,田忌为什么能转败为胜?然后分组合作,演示讨论,总结升华。
在课外探究学习中学生要面对如何搜集处理信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创设愉悦的合作氛围等问题。为此学生要在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寻求帮助,要热情地帮助他人排忧解难。若自己拥有材料正是别人急需的,能成全他人的计划,使自己在学会探究的同时,更学会做人。
三、传授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兴趣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就真的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对语文课程而言,常用的学习方法、应养成的学习习惯有以下这些:
1、预习。良好的预习方法、自觉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习的基本要求是:会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会借助工具书以及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会在阅读课文时在书上作一些标注(包括质疑),会利用各种媒体搜集对学习课文有帮助的信息。教师可以针对以上要求布置一些可操作的细致的预习作业,坚持训练,使学生内化为方法,养成习惯。
2、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比如从题目质疑;抓住重点词句、关键词句质疑;从课文中看似矛盾处质疑;从文章的前后联系上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除了对这些静态的文本内容进行质疑外,还可以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的内容进行质疑,如同学的回答、老师的讲解等。
3、讨论。从自主学习方式来看,这是指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参与讨论的能力。具体包括:敢于积极主动发言,惯于认真思考后发言,善于清楚明白的表达,乐于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参与文本、教师、学习同伴间的对话,这是一个重要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教师要创造性地想一些方法,面对全体学生,调动所有孩子参与讨论,做学习的主人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讨论中主动,在讨论中创新,在讨论中提高。
4、使用工具书。字典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生随时可以请教的老师。教师要教会学生查阅各种字典、词典的方法。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新华字典》是必备的工具书,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词典》是必备的工具书。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克服学习上一遇到“拦路虎”就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的依赖性。
5、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外延,语文课程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除教科书外,工具书、其它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报告会、演讲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会、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的习惯,要培养学生根据学习需要利用学习资源搜集有用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会利用电脑网络这一“地球人”共享资源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可经常指导学生运用电脑查阅相关资料,登陆有益的学习网站,教会学生“网上冲浪”的本领。
6、会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如怎样记生字、怎样背书,怎样概括文章大意,怎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很多的,教师不仅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
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小学生往往是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学习中就能更加积极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做民主教师,创造民主氛围;关爱每一个孩子,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热情鼓励每个孩子,真正成为现实的良师益友。并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动力有许多,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在的动力才是产生有效学习的关键。对学生学习内因最好的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作为教师,要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且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例如在《田忌赛马》一课中,在学生充分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后,尝试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教学中,教师把第一部分内容“相约赛马”作为例子让学生感知改编的基本方法,抛砖引玉,激发其创作热情,当学生士气高涨,蠢蠢欲动之时,让学生在剩余的四部分内容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幕改编,然后相同喜好的同学组成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组长执笔写出剧本。最后集体审议,总结升华,敲定剧本后自己表演剧本。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的舞台,给足了学生交流的时间,大胆地进行自由讨论,组织语言,表演自己创作的剧本。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课堂交流积极性,让学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5.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习惯 篇五
放手让学生去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的特征,无论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巧板之前,笔者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
6.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篇六
一、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1、人格的发展离不开习惯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我国古代就有“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说法;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于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则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项基本要求。
2、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深刻的体会: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应是我们重要的努力方向。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做到“会学”、“善学”,长此以往,形成稳定的学习习惯,这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3、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长期以来,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
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如何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长此以往形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已经成为很多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对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上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随意性很大。年级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和过渡,自主学习习惯的年级特征不明显,没有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进行更严格的训练,没有把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生的人格形成联系起来。
4、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刻不容缓。我校地处下沙经济开发区,正从“建区”到“造城”的战略调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进入我校随班就读,据统计这些“农村学生”已占我校学生总人数的 65 %左右。这些“农村学生”由于受到原来居住环境的影响,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有着与城里学生明显的不同之处:他们懂礼貌,尊敬师长,珍视友谊、乐于助人,生活俭朴,学习刻苦,劳动积极,但也存在着卫生习惯差,缺乏学习信心,尤其是受家庭居住环境影响,普遍学生学习习惯差,尤其是自主学习习惯,这已成为我校老师们眼下最大的困惑,阻碍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 高。如果不及时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帮助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改正
不良学习习惯,将不利于学生愉快、高效地学习,提高学生素质
二、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课堂听讲情况,预习复习情况,家庭作业环境情况,课外阅读情况,对待各科作业的态度、学习方法选择等18道试题。调查方式:以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为主,辅以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个别交流等,以了解各种环境下,学生学习习惯的现实情况及真实想法。从问卷调查的数据来看,调查的结果基本反映了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的状况和特点,下面就几个问题比较明显的方面进行分析。
1、作业习惯的整体分值相对较低,从学生问卷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作业态度不端正,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没有良好的书写的习惯,第二做作业时不够专注,马虎,作业的正确率不高。
2、复习习惯的培养也有待加强,学生不善于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复习巩固。缺少复习当天所学知识的意识,当天的知识得不到及时的消化,学习的效果受到影响。
3、课外阅读习惯得分不高,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足够的兴趣,其次是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读书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对于以上调查进一步分析发现,造成这样状态的主要因素有:(1)孩子过分依赖于老师安排学习任务。(2)用压力替代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3)习惯培养缺乏系统性、连续性。(4)对于“自主学习”二字的理解走入误区。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其实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对他们的学习要求。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学习热情高,兴趣浓,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从而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一种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而另一部分学生的习惯较差,具体表现在:课堂上不能至始至终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后不能主动地进行预习、复习、课外阅读等工作;家庭环境差,父母忙于工作,不太督促、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导致有些学生家庭作业拖拉,质量差。其实,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学生自控能力差,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
7.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 篇七
为了提升学生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好习惯, 化学教师要认识到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
一、当前中学生学习化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基本上都依赖教师, 严格按照教师和书本的导向去记忆和归纳知识, 很少有学生对教师或课本产生质疑。这样学生就缺乏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意识, 缺乏对问题的质疑、分析和探究能力。总结起来有以下问题:
1.没有意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 学生都能意识到分数的重要性, 因此他们都会以分数为目的来学习化学, 忽视了化学这门课本身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的衣食住行、工农业生产等都离不开化学。对于化学这门特殊的学科, 需要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 主动地探究、深入地思考, 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 将其作为一门可以锻炼自己、开发自己的课程。
2.缺乏积极学习化学的动力
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改下的自主学习方式转变, 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 被动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也是大部分中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除了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兴趣外, 在对待其他的课程内容上, 如课本理论知识、课后练习都不能做到积极主动, 更重要的是, 很少有同学能以探索、发现的态度来对待化学这门学科, 大多数同学都在“死读书”。这根源于缺少推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3.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弱
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大多是教师讲解, 学生记忆、背诵、练习、考试,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得死板、效率低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依赖教师“讲”的习惯, 遇到疑难问题时不会主动探究寻求解答。结果毕业生能力低下, 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究其原因, 多数学生都没能在上学的过程中形成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智力, 让学生有充足的动力来学习。要提高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能力。首先, 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其次, 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中学化学来讲,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1.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发现化学的乐趣
要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化学这门科目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知道化学对于他们并不只等于分数, 学习化学是一项技能培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升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 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其次, 要让学生发现学习化学的乐趣, 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的独特性决定了这门学科要比其他学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都与化学息息相关, 在平常的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同时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自我观察、师生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寻学习化学的乐趣。
2.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随着教学理念的进步, 教学的主要任务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转变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培养。“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知识讲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体制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且对于我们学生 , 传授知识固然重要, 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更重要。因为后者才是根本, 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学化学课是提升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当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 以引导为主, 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化学学习习惯, 通过日常学习来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 有意识、有能力主动地去进行化学课程的学习。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着很大影响,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当与先进的教学理念接轨, 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小组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 也要让他们从简单的知识学起, 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巩固基础知识, 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4.严格化学用语的读写规范
纠正化学用语读写中的错误习惯, 比学习新知识更加困难。因此, 教师的教学及任何示范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读写,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其他条件、符号的表示, 必须强调规范化, 对作业、试卷的评分必须严格, 要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严谨性。
8.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思想政治 自主学习 自学能力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75-01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及对学生发展带来的益处
自主性学习涵义是自觉主动地学习。表现为学生要学、会学、勤学。初中思想政治的自主性学习,就是指初中学生在政治教师指导下,能自觉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卓有成效地学习各门学科,并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完善。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开展自主性学习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识。①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②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③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④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减负的重要条件。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要经过一个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初始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较弱。学生只是为了识记某些具体的知识点而学习。学习目的虽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但比较单一,学习动机仅限于解决具体问题的狭小范围。当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强时,学生能够为了适应社会环境和自身素质的需要而学习。这是学生为充实自我、丰富自我而发生的学习。这种学习行为具有积极性和自觉性。学生不单只为得到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想学到知识与技能。学生从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出发而形成的自主学习意识,能使学生坚持稳定持久的学习。当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很强时,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适应性和超前性,并能促进学生形成较高的学习理想和信念。
高效课堂教学下的学生如果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就相应地具有了学习自治能力。他们对自身的学习课程、学习媒体、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具有相应的选择能力、决策能力和控制能力。他们了解自己的现有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和认知习惯,了解自己面临的发展任务和学习需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结构和环境条件等,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自学者。但是,高效课堂教学下的学生并不都是成熟的独立的自学者,许多学生由于只受过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和自学经验。为此,对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受学生自身条件、学习环境、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要想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从以下方面做好学生方面的工作:
1.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情感。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人们一贯实行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这种传统的被动统一的旧模式,学生只能按教师指定的学习方式去学习指定的内容,是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按部就班的学习。它完全阻碍了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和多样性、创造性的培养。兴趣是人们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学习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几种适合于自己自学的方法,学习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要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可让他们受用这些都充分说明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3.创设有利条件,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在教师中形成了共识。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以及把各种资源运用于创设情景中,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学、探究、交流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增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學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5.通过学习协作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
学习“协作”是一群学生按单位、地域或按学习内容而建立的学习小组,它为学生提供资源信息共享、合作交流和学习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与自学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在高效课堂教学中,“自主”需要“协作”的配合,“协作”是建立在“自主”基础之上的,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学习协作的核心是使一群学生共同去完成某一学习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设置一个问题、完成一次比赛、集中解决某一问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构建是在与同伴相互沟通、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9.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篇九
二年级数学课题组 2013年5月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二年级数学课题组,通过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严格要求,务实开展。
自从二年级数学课题组确立“小学数学低年级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立项后,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细则。要求做到“三必须”:必须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的状况;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必须准时参加每月两次的课题小组学习活动。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初评和总评,及时交流。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研究课,写一份研究论文或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在改革教育同时,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我非常明确: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三、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首先,从的实验研究课中,我不难看出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例如:《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先试着分糖果,再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创设出了要分得公平就要每份的同样多,从而得出“平均分”的概念,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为自主发展打下了基础。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撰写教案,定搞,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班交流过程,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四、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我要做到: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五、开展课外活动,培养自主、创新、实践能力
广泛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自主创新实验的途径。在实践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独立解决问题,这实质上就是创新。为了实现“合格+特长”的培养目标,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尊重学生爱好,保护兴趣,发挥特长,循循善诱,分类指导,协调发展。课外活动开展分思想教育、兴趣爱好、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五大类,并建立相应的兴趣实践活动小组,努力创造条件,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寓兴趣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针对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广泛地开展了集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勤学、会学,有创造性地学,进而达到“以学为乐”的最高境界。
2、寓能力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这些培训,可以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培养其对学习一丝不苟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3、寓创新培养于社会实践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除组织学生走向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增进了身心健康;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增长了学生才干,培养了劳动习惯,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近段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学校组织的统考中,尤其是有关创新能力的命题,我班学生答的准确,有创新。
2、提高了参研教师的素质。近段的实验探索,也使我校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存在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在实验中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由于实验时间不长,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还有许多解决的问题:
1、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未得到彻底改变,因而只重视教法,不讲学法,更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10.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篇十
学习习惯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此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景、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等。如: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挂图或照片,准备课上交流,上课是学生兴趣盎然,很快进入了课文的学习。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了检查:“课文写了哪两件事?”一是哥俩在草地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第一件事我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要求体现兄弟二人的心里、神态,设计相关的动作并加进相关的对话,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然后让学生再回到文本仔细阅读,学生学文的兴趣是空前的,效果是极佳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直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和个体的生活经验,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从学生喜欢的人、事、物、入手,随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的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特别是中学生有效注意力只有20分钟左右,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观性。一是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
在中学阶段,要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如果教师干巴巴地一味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原因有二:一是教材距现实太久远,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们在讲读本课之前,可学生从报纸杂志上搜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交流、利用这些材料,在加上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方法的有效应用,课就会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些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调动多种感官,手脑并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大量阅读打下基础。
三、要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和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 2 节,拓展阅读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清楚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的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慎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游园不值》一诗是,学生提出了“课文为什么用抠而不用敲呢”、“既然已经扣门,为什么久不开呢?”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要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进取精神,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究。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合作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前些日子,北京特级教师杨丽娜老师在讲学时,讲了一个生动的案例:“一位教师在 3 讲完了《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生立刻举起手,大声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你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这位老师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这个案例说明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就会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11.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主题环境 幼儿教育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27-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它们多方面的需要,使它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那么如何在我们的环境中创设和创新环境,充分挖掘主题环境的教育功效,从而实现孩子与环境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呢?
一、环境创设中教师观念的转变
自从主题环境开展以来,我们对环境创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创新。在观念及行为上有了一定的转变,首先是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从原来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再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从盲目的跟从、被动的创设到追随幼儿、自主的创设,使环境创设不断调整,深入主题,强调环境与幼儿的互动,从而有效的发挥了主题环境的隐性教育意义,促进了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环境创设中幼儿积极性自主性的挖掘
(一)活动室温馨舒适的环境,吸引幼儿参与的热情
幼儿园温馨、舒适的环境能给予幼儿安全感,开放的空间能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和材料,全身心投入活动中。如:小班刚入园的幼儿,他们的情绪十分焦虑。我们利用预入园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早晚接送时间和家长了解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最喜欢吃的食物、最喜欢的人等等,向家长收集孩子们相关的照片,展示在活动室适合幼儿高度的墙面上,让孩子们触手可及,以此来消除孩子们刚入园的焦虑感。绿色种植是我们班级的特色,孩子们对它很熟悉,总有孩子在它面前逗留,甚至有个别孩子还经常会去给植物浇水,这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真实行为,说明他们已将幼儿园当成了自己的家!
(二)参与墙饰的创设,体验成功的快乐
1.提供机会,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环境创设中,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创设活动中来,使幼儿的思维力、创造力及个性品质得以充分发展,才能有效地发挥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教育影响作用。例如: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各类作品展示于活动室的墙面上,通过墙面展示回顾了孩子们以往的活动,还让他们了解到了与活动相关的其它内容,并使孩子们在与墙面的互动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与策略,而家长也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过程。
2.美的环境创设,使幼儿得到美的熏陶。
美的环境创设,不但能培养幼儿感受美、观察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直接关系到幼儿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一个富于美感的环境,让幼儿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清新美丽的世界中,这对于幼儿形成乐观、自信、勇敢的个性品质, 形成对集体的热爱和依恋感,促进其社会性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
3.收集的材料,制作需多样化。
幼儿园的环境离不开孩子们的创设。在引导幼儿进行环境创设时,使用的材料和装饰手段要多样化。这样不仅能使各种材料得到有效的利用,还可以使环境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别具一格。如,秋天到了,幼儿收集的树叶可以进行动物及植物(鱼、向日葵、梅花等)的粘贴、还可以和父母进行亲子创作等。
(三)适宜的区域环境可以促进孩子成长
幼儿园的活动室内,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不同发展水平,创设若干活动区域。在每个区域内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操作要求的材料,便于幼儿的使用。例如:孩子们可以在娃娃家模仿大人进行烧饭、做菜、洗衣服,扮演不同的角色,发展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在美工区涂颜色、剪剪纸;在益智区找相同的物品、比比大小多少等。这样,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使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环境创设中家长的积极主动参与
良好的主题环境对孩子起着刺激、引导、激励的作用,吸引着孩子们去探索、思考,去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启示。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各种有关主题学习的资料,并通过主题环境进行展示,以达到交流、分享、共同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来来往往”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各种交通工具,制作各式有趣的车,孩子们充分了解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
总之,我们应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热情,共同创设促进幼儿发展的主题环境,从而培养幼儿在环境创设中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典(第2版)[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114.
作者简介:
12.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篇十二
关键词:数学课堂,习惯,自主学习
我校数学组曾经做过一份学生数学学习调查表及14年我校所有新生水平测试的统计表。
在调查表中,我特别注意到以下几条。
问:你什么时候起开始没学数学?
A.小学B.初中C.不记得了
选择A、B、C的百分比分别为16.39%、52.46%,、31.35%。
分析:这一条调查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我们的学生中有不少是在初中或更早的时候事实上就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
问:能认真完成数学作业吗?
A.基本能B.抄袭的C.能自己很好地完成
选择A、B、C的百分比分别为32.79%、54.10%、13.11%。
这说明了什么?我们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完成作业是靠抄袭!
问: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让你不喜欢数学?
A.难B.枯燥无味C.不实用
选择A、B、C的百分比分别为57.38%、40.98、1.64%。
这一条反馈很清晰告诉我们,我们的学生不喜欢数学,或者讨厌数学原因归结起就是:难和枯燥。
14年对新生所作的水平测试统计结果如下:
从这个结果中我们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不及格,根据我们的分析那就是有近一半的学生初二的基本水平没有达到;30分以下,那就是初一基本水平没有达到。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如何教学呢?
我们觉得,一个班,学生之间可以有基础、能力及兴趣上的差异,但能够做到的是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我们就从课堂入手,立足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一、把教案变学案,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在职校上课你要让学生一直安静地听你上课,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数学课堂“一听就困”的学生不在少数。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苦,这是我们职校数学课堂很普遍的现象。我们得想办法改变这种“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把教案变学案有助于改变这种听课学习的模式,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设计出一个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只要学生照着这个流程做下去就可以学到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不是让你听,而是让你做,学生自己按老师设计的步骤去自主学习,这样学生上课的时候就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我们就用这个流程去带着学生,逼着学生去学习,让他们养成一个自己学习的好习惯,让我们老师从“讲的苦海”中脱离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当然,我们老师得在这个学案的设计下足功夫,要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让多数学生易上手才行,如采用进阶练习模式;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符号、字母、算式,要把这些抽象的、枯燥的东西变得有趣,得多用心思去做,要坚持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重视情境创设与互动设计,要让多数学生很乐意一步一步地做下去。要设计出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学生的学案,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索与实践,有的时候我们费尽心思作出一个学案,而学生却不买账;有的时候,我们从网上看到一个很完美的学案,拿到自己课堂一用,却发现原来只是“看起来很美”而已。学案好复制,但效果却难以复制。“功夫在课外”,我们的老师想要课堂“省心”,就必须课外“用力”。
二、加强辅导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从前面的数据分析我们能感觉到,我们的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及能力差异很大,近一半的学生初二的基本水平没有达到。我们的学生“欠账”太多了,他们需要帮助。有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知道某个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只有当我们面对面辅导的时候才知道,或许是不理解某个很简单的符号,或许是移项的时候不知道变号,或许是没听说过某个很简单的概念等等。他们在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非常需要我们老师的帮助,这种帮助是面对面的,这样才有效。或许,有老师会认为,我们的学生你让他听都学不会,他自己学能学会?而事实是,你讲他不听,或不爱听,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欢,学生昏昏欲睡一大片!让我们老师从讲的劳累中脱离出来,引导学生学习,走到学生面前,去了解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或许你会发现他们没你想象中的那么不好,只要他愿意学的话。
三、创新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长期坚持,只要学生肯积极回答问题,答错了也能得到我的过程性加分鼓励,这种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有不少学生数学学习很努力,很认真,取得了他们所能取得的最好的成绩,但是在唯分数论英雄的氛围中,他们得不到肯定,相反他们被定义为“差生”。数学学习不仅需要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也需要情感基础,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这一点,并不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心理需要。我们职业学校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我们的职校生活泼好动、乐于参与的天性,更多设置一些符合职专生心理需要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活动的认同感。只要学生愿意参与学习,乐意思考,不管他的答案如何,他的表现就值得肯定。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职校教师要创新评价方式,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善于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进行心理辅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增强他们数学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从而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好习惯。
13.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篇十三
兰州市第七十一中 李勤荣
邮编:730080 电子邮箱:liqinrong1972@126.com 让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承担起自我教育的任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的成长,最终要依赖学生自我教育机制的形成。《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如何抓住切入点和关键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的课题,以下就是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方面的粗浅体会。
一、把激发兴趣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牵引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心理学家也都把兴趣比作智慧的触发点,才能的生长点,求知的前动力,所以在每一节课上,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精彩纷呈的导入,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各教学环节之间,学习问题的设置方面,都应该巧妙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按照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作好课前参与。我在每节课开始前五分钟组织课代表、小组长分别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集中归纳学生预习中的疑难点,作为课堂教学中分析讨论的重点内容。这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自己的认识、自己的问题等走向课堂,能促进课上的学习。对于现代文自读课文,我大胆放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学生讲课,其他学生积极为讲课的同学提供备课素材,各小组轮流开展讲课竞赛,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这为学生学会收集、组织、分析、加工、运用信息提供了锻炼机会,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二、把掌握学习方法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着力点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拥有“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从而利用这些方法去学习,去深造,去扩展,去探究,这也是创新性教育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如在学习诗歌部分时,我教给学生赏析诗歌的步骤和方法,即读诗歌、品语言——说意境、析写法——探情感、找意图,并且按照这三步组织教学,这就改变了传统的诗歌教学(教师逐句、逐段讲析,最后归纳主题、总结写法)的老路子,使学生由过去被动听授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样,在学习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及散文、小说、戏剧等体裁的课文时,教师也应不仅仅局限于引导学生学一篇课文,而应传授他们阅读及写作这些文体的方法。另外,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老师也应注重方法的传授,如听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写日记的方法、圈点批画的方法„„这样训练久了,学生就不需要只靠着老师这根“拐杖”去走路,而是学着运用方法,放开胆子,利用自己的能力去闯荡,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自主意识的创新型人才。
三、把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撑点
作为一个好教师,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首先应创造出一个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要体现教师的爱。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亲近感,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保持教师的人情味,通过课堂这个窗口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在导学中,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桥梁。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以后进生为突破口,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注意发现他们的每一个哪怕是细微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反馈中增强信心,在课堂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四、把培养探究创新的能力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落脚点 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探究创新,这一目的是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的。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费尔巴哈也说:“新知识从怀疑中产生。”实践证明,有疑才能掀起思维的波澜,有疑才有学习的自学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寻疑是解放学生头脑,培养其创新能力、发展智力的必要手段,但关键不是教师拟疑,而是学生生疑,主动的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不同的见解。让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教师要进行全方位的设计,要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放给学生,让学生去自由讨论、交流解决,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鼓励学生发表看法,让学生真正畅所欲言,在学生回答问题及时肯定他们的长处,以保护其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真正拥有自己的课堂。要提倡“群言堂”,反对“一言堂”,把课堂变成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天堂”。
14.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篇十四
2、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
3、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孩子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4、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
5、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
15.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篇十五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这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初中历史这样包含着大量理论知识的学科,如果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够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能很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影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不利因素
1. 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自主学习更注重的是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态度,即学生可以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以自己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十分有益。虽然自主学习与传统教育中的课前预习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就算有课前预习这一学习环节,也只是局限于数学这类学科,并且只有少部分学生有预习的习惯。学生长期接受的都是被动式的学习。比如,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即教师根据考试大纲将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勾画出来,然后照本宣科式地讲给学生听,学生通过机械的记忆将要求记忆的知识进行背记,能够应付考试取得高分即可。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保证有了不算差的成绩,但是却忽视了教学的真正目的。
2. 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教学环境了。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教师的教学方向。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尽可能地减少对政史地这类学科的学习时间,而把时间都用到对理化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上。所以,为了尽量节约时间,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以单一的背记方式进行学习。由此可见,要想在这样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中推行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十分困难的。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有效措施
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些理念在应用时所取得的效果。因此,要想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通过培训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树立对那些新的教学理念的正确态度以及掌握它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自主学习小组,让学生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向其他小组提问,最后再由教师做出统一的总结。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进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 完善相关的评价体系
在以往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只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多地重视成绩,而忽略了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评分的时候,可以引入小组评分机制,让同一小组的学生根据其他组员一段时期在小组内的表现进行互评,将平时成绩作为学生最终成绩评定的一个参考,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关系,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不断探讨,去逐渐走近历史,感受历史带给人心灵的震撼,全面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总的来说,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生长期的坚持和教师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自主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国占.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4(5).
[2]何燕.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5(21).
16.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篇十六
关键词:自主学习;培养;质疑解疑;学习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尤为重要,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现就我本人这几年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都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二、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语文规律”。我们老师就要有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个别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把课堂还给学生,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我们众多老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仍保留着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都还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岂不是更糟?这是教师首先应该解决心理问题和认识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有知识。
三、构建良好的好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切入点,通过言语激趣、情景激趣、谜语故事激趣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之后,就要引导他们明确本课或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如在教《桥之美》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录像和电脑课件,创设出从不同角度引领人们用另一种眼光去欣赏、品味“桥之美”,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桥之美”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美妙的乐唤起学生对美的体验,品味美的意蕴。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桥之美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到渠成,达到了优化课堂的效果。
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学生自读,引导质疑解疑,启迪思维。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贵有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来自一个对于他们来讲充满疑问的情境。创设质疑的情景,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之间制造一种反差,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教师应通过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明确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
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被剥夺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的提出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但是,何处寻疑?怎样寻疑?对于中学生来说,刚开始时,肯定是有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方法,从扶到放,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四、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留下这样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鱼”,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比如,遇到一篇新课文,须要求学生先读一读,读不准,查一查字典、辞典。预习中理解不了的问题,可以上网或到图书馆查资料寻求解决,还理解不了,不明白,可以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课上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读书、思考、讨论、质疑,每一个学习环节中都始终让自己处于主体地位,积极地参与,疑难问题别人是怎样理解的,教师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思考的。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可由被动地听讲与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获取知识,促进自身发展。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创设善思、勤问的良好学习空间,设计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沈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M],吉林: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
[3] 陈毛美等,《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韦志成.语文教学思维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17.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篇十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阅读、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理论和实践证明,自主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才能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一、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理想。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每一名学生,只要智力正常,都能成为学习的高手,甚至成为我们所说的学习天才。古今中外无数成功者的事实也证明: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成就天才的必备素质就是树立远大志向,明确目标,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历史上,对人类作出突出贡献的人都有勤学的习惯,他们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本分,走到哪里,学到哪里。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在学习的道路上一路高歌,战胜各科学习困难,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计划,在日常学习中勤奋苦学,持之以恒,面对学习中上的挫折,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掌握一套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理想彼岸。
二、统筹计划,运筹于帷幄之中。
学习好比打仗,事先要有明确的部署。高效的学习也必须制定好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恩格斯说:“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是荒唐。”有计划的人,不仅学习有条理,有顺序,而且有目标,有方向。每一名学生都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自己的学期规划、每月计划、每周计划、每日计划。学习计划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学习目标,二是学习内容,三是时间安排,四是保证落实的措施。计划性强的学生,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都是一定的,所以他们干完一件事马上就去干第二件事。这样,时间抓得很紧,就不会浪费。
三、惜时如金,让每一分钟都产生学习效益。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是每个人能够拥有的最为宝贵的东西之一,是无可替代的,也是一去不复返的。作为学生,谁能够高效地管理时间,科学地利用时间,抓住时间的脉搏,谁就能创造学业的成功,成就人生的辉煌。时间就是生命,爱时间就是爱生命。一个人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就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但也会消失。现在是你们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知识、吸取知识最有效率的时期,每一名学生都应珍惜时间,学会管理时间,不虚度年华。
四、敢于质疑,打破砂锅问到底。学习过程是由一个“无疑—有疑—释疑—无疑”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学须善思,思后存疑,疑后问,问后知。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向权威挑战,同时又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不懂的问题多问老师,向同学请教。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学习的交谈、讨论、学习兴趣小组,创设一个与别人交流的良好平台,合作解决问题。如果把书比作含金的矿石,要想提炼出黄金,创造出新的知识财富,就必须掌握善于思考的“点金术”。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可以养成随时思考的习惯。学思结合,可以避免漏掉重要的知识,收到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效果。古人云: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进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提问是创造思维的起点,在学习中,经过认真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五、随时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日常的读书、听课、复习的时候,对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材料、知识点、问题迅速及时地标记出来,记下来,然后整理成笔记,这对于巩固知识,积累材料,提高学习成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记、抄写、摘录、标记等既可把需要记忆的知识在头脑中加强,同时也可以促进思考,还可以把知识整理在笔记本中,作为资料保存或以后复习使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要想提高读书的效果,就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因为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做读书笔记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1)原书空白记。在自己体会深刻的地方,随时随手在原书空白处记上要点,加上批注,写上感想。(2)在书上画符号。用不同的符号分别代表自己要表达的意思。(3)摘录。摘录下自己喜欢的或重要的句子、段落。(4)札记。读了书后,写下它的要点、体会、疑问等。(5)剪贴。就是把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剪下贴在本子上。
六、做好预习,学习预则立。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即准备。学习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习的功课一定不会好。要想有一个高效的课堂学习,必须牢牢抓住课前预习这个关键环节。预习就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主动阅读教材及相关的内容,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为新课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我们在预习的时候,要大体了解书本内容,思考重点,发现难点,增强预习的主动性、针对性,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最大的好处是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通过预习不仅对新课的内容达到初步的领会,从而降低新课的学习难度,而且会大大减少听课的盲目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预习中理解错误之处,在听课时也会得以纠正,有利于知识的当堂消化和吸收。越是时间紧,越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预习。通过预习避免了无效的劳动,通过预习赢得了学习的时间,通过预习扭转了被动的、苦恼的、倒退的学习过程的恶性循环。良好的预习是学习成功的一半。
七、高效听课,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我们学习的主阵地。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成绩的高低,关键在于课堂学习。充分利用每一节课的45分钟,高效学习,对提高学习成绩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要想上好一节课,课前必须从身心、知识、物质上做好充分准备。预备铃响后,立即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把所用的学习用品准备好,回顾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平静、轻松和愉悦的心情迎接新课和老师的到来。只有在这种心理准备状态下进入课堂,才能确保获得听课的高效率。在上课时力求做到“五到” 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专心致志,勤于思考,思维与老师合拍。同时,上课时勇于发言,积极参加小组讨论,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有机会多动手、多实践,做好笔记,才能有效地把握课堂变成自己学习的主战场。
八、严阵以待,把每一次作业都作为考试认真对待。
要想学到真正的知识,在考试中获取优异的成绩,平时的作业练习至关重要。平时的作业与练习环节对于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巩固和消化课堂知识,积累做题方法技巧,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考试成绩十分重要。作业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方法,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在做作业时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要求,循序渐进,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好作业的八种良好习惯:
1、先复习后作业。作业前先把相关知识认真复习一遍,弄清楚全部问题后再去做作业,这样一来作业才能做得既快又正确。
2、认真审题。要做到不明白题意不做题,不清楚方法不做题。
3、细心做题。只有平时做题认真细致,准确规范,考试时才能照这种良好的习惯进行。
4、独立完成作业。所谓独立,就是亲自动手,自己思考,自己解决和自己完成。
5、认真检查作业。作业做完后,一定要作认真检查之后再交上去。
6、认真分析批改后的作业。建立错题记录本,把平时练习作业中的错题及时收集并记录下来,通过认真分析反思,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以后犯类似错误。
7、及时完成作业。养成当日事,当日了的习惯。
8、认真书写,规范答题,保持作业书面整洁完整。
九、高效复习,温故才能知新。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提出: “温故而知新”。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的母亲。”复习和听课、作业一样,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心理学的遗忘规律,遗忘在识记后便迅速开始,所以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必须对知识及时复习。复习要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及时系统有步骤地复习,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才能使复习事半功倍。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无不重视复习。重视不重视复习是造成优生和差生学习差距与分化的重要原因。我们应该“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高效复习要做到以下五点:
1、围绕中心,及时复习巩固深化知识。
2、查缺补漏,保证知识的完整性。
3、先回忆,后看书,增强复习效果。
4、阅读参考书,拓宽知识面。
18.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篇十八
为落实课改精神,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从教师的实际教学出发,从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通过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教师人人开展教学行动研究,落实我校提出的“学、研、展、练、评”四段一评的校本研究模式,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切实解决自身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实现科研强师的目标。重点解决课改工作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发挥小课题研究切口小、研究周期短、使用经费少、涉及人员少、见效快等特点和优势,解决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理论依据
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谈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首要的一条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使“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成了这场改革的亮点。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的、被动的学习状态,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因此,只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在有限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不需要也不可能把所有知识全部教给学生,陶行知先生就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会学。这充分说明
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这样才能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需求。《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自主学习是个体走出学校后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而没有自主学习习惯,个人的终生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另外,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更是课堂教学所必需的。通过实践把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感。可以促进学生意识到知识是自己学来的,而不是教师或其他人教会的,自己才是学习的管理者。通过实践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的目标及做法
在课题研究中,根据我们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力水平,以及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在本校“四段一评”的教学模式下,制定以下课题指标: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具体做法:
(1)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和氛围
通过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②实施班级自主管理,提高和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创设宜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改善师生、生生、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民主和自信中生活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适宜学生自主学习的班级制度。
(2)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操作策略
在创设民主和自信的生活、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从学生现实生活学习的主要环节入手,①让学生在自主和探究中学习(具体策略:“创设情境”、“质疑问难”、“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活动参与”等)②让学生有选择地自主作业,③让学生得到激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探索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操作策略。
3、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评价
构建以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为目标的激励性评价体系。评价具有导向、激励、诊断、总结等功能,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我们将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努力构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的改革,努力使学校的评价具有科学、公正、全面、客观的特点,从而形成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主性评价体系。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从计划、学习、执行、诊断、反思五个环节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2、个案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学生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措施。
3、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六、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开题起步阶段。(2017年6月~2017年7月)学习、讨论、确定详细的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8月~2018年3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指导学生如何在课前做好预习,课上热情参与,课后及时查漏补缺,以便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和尝试,交流实践体会,撰写阶段性小结。
19.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篇十九
一、小学英语课内自主阅读策略与习惯的培养
课内阅读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拓展语言能力、教师发挥教学方法优势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将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于策略的培养基础打好,才能为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奠定基础,推动其阅读意识与水平的不断提升。下面就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步骤做详尽的分析。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认知课文疑难词汇句式。新课文中的生僻词汇与句式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自主阅读的主要阻碍,帮助学生妥善解决疑难词汇与句式的认读问题,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效率与质量。对此教师可采取的方法有:(1)教师对词汇句式进行针对性讲解,即在学生自读阶段中专门留出一段时间,由教师为学生就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讲授解惑,帮助学生认知其词汇概念,以优化随后自主阅读的效果。比如学习How much单元,学生对altogeteher一词不太理解含义,教师可用演示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如:
(2)让学生提前预习,自主查阅语言资料。学生在遇到预习中的生僻疑难知识点时,可通过自查资料自主解决的方法应对词汇难题,从而提升其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水平。
(3)小组合作,互动互助。让学生分为小组进行阅读,学生在遇有障碍时经由组内讨论,通过寻求组员的方式解决疑惑,这一方式既可以调动各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活跃度,强化其参与阅读活动的热情。同时学生间互助帮扶行动的开展也有利于提升班级学习氛围,给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建立带来提供环境下的动力。
2.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提升课文理解与语言运用能力。在学生对词汇句式有了掌握之后,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需要对文章内容与主旨进行认读并加以理解。教师可让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以自己的方式与想法对文章结构大意进行分析认知。之后可根据学生语言水平的不同,让他们选用不同的展示方法表达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成果:对水平不太高的学生让其选择大声朗读课文或是背诵自己熟读多次的段落予以展示;对水平较优异的学生让其选用自己的表述重新对文章大意进行阐述,或是对文章段落予以讲评表演,通过多样化的展示方式让各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发挥与实践,进行促进他们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阅读后加入文章摘要编写、续写仿写课文等写作训练,以写带读,通过各类英语课文的展示与训练手段提升学生语言掌握与运用的技巧,让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建立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与习惯,培养出对文章独立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二、小学英语课外自主阅读策略与习惯的培养
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内阅读的延伸拓展,也是学生深化课内阅读认知、提升语言积累与视野的重要途径。限于课堂学时所限,教师对知识的讲授以及对学生自主阅读意识的培养都会受到限制,而课外阅读就是提升培养效果的关键渠道,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才能更好地优化学生自主阅读的策略与习惯,促进其阅读能力与技巧的提高。
1.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不同于课堂阅读,学生在课外可以获得的阅读材料相比课文更加丰富多样,如何有效选择阅读材料,使其最符合小学生课外阅读需要就是一大要点。对此可以依据学生能力与实际,为其推荐《英语学习报》等英语教育报刊进行课外预读,相比其他阅读材料这类报刊的生僻词汇量不高、文章较浅显易懂,易于学生进行顺畅流利地课外自主阅读,避免材料过难打击学生阅读积极性,通过这类报刊的熟读理解加深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于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自主阅读。教师虽然不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但可以通过布置安排合理的阅读目标与任务,推动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效果与质量:比如教导学生在课外阅读遇有生僻词汇时尽量少查阅资料,通过自己对上下文的理解、词汇结构形式的判断等方式揣摩词汇涵义,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与策略;教师也可以规定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或减少回读次数,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英语阅读效率,加快认读节奏,推动其语言阅读技巧的提升。
三、结束语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策略与习惯,需要教师重视对自身教学思路与方式的转变革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将提升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与主动性作为教育方向,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在引导与督促中不断树立学生英语自主阅读的习惯,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推荐阅读:
大学生如何培养厉行节俭的习惯和意识09-14
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调查表10-2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10-30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08-28
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习惯培养总结07-09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10-27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08-25
浅谈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10-03
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总结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