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资质配备

2024-07-26

建筑施工企业资质配备(共6篇)

1.建筑施工企业资质配备 篇一

一、熟悉国家政策法规, 对资质标准的正确理解和认知

1. 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法规

资质申报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法规, 如:《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159号) 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文件, 施工企业的资质分为:12个施工总承包资质, 60个专业承包资质, 每个资质标准对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工程业绩等均有不同的要求, 有些资质管理人员因没有认真研读, 理解资质文件和熟悉有关的标准条款、规定, 对资质就位有关精神理解偏差, 从而导致在申报资质申请材料时, 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错误, 从而走了不少弯路, 甚至被退回重新申报, 浪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 要做好企业资质申报工作, 从事资质管理和申报工作的人员必须要充分了解、熟悉、掌握资质标准条款和相关规定, 对资质标准和规定要理解透彻、到位、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2. 关注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及申办动态

资质申报人员应该积极地实时关注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及申办动态, 经常查看所在省市和国家资质管理部门网站发布的信息, 特别是对公示意见中“不同意”的原因进行分析, 以加强对规定、标准和办法的理解, 避免自己重返类似的错误。遇到问题及时向政府资质管理部门咨询, 或与企业同行进行讨论。另外, 要熟悉资质申办动态, 例如:做好的资料递交给谁, 初审的标准是什么, 审查的程序有哪些, 专家评审的时间和标准, 会审有哪些程序, 企业陈述的时间和如何进行陈述, 整个流程和过程, 我们都应该要实时关注, 做到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二、熟悉对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 建立技术人才资源库

1. 熟悉企业自身技术力量

资质、不同的资质等级, 对企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工程业绩、净资产、工程结算收入, 以及企业经理、技术、财务、经营负责人等的要求都不尽相同, 但这些技术信息资源又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 而且企业的情况在经常地变化, 资质申报人员不见得会对这些情况都了如指掌, 例如:有些员工一人同时持有建造师证、监理工程师、造价师等多种执业资格证, 但有些证件被注册在不同的单位, 造成企业资质信息锁里专业技术人员重复;工程图纸签章不齐全;财务报表与统计报表数字不尽一致等等, 这些情况都是在资质申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有可能会导致资质申报的失败。因此, 要高效的做好资质申报工作, 一是要保持与各部门的密切联系, 对需要掌握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二是不懂就问, 在干中学, 看不懂财务报表不能确定相关数据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就向财会部门学习。看不懂图纸无法确定提供的资料是否达到考核指标的, 就向工程技术人员请教。总之, 凡事经自己的手选用的材料都必须自己明白, 且自己和同事都确认准确无误才行。

2. 内部人才开发, 储备专业技术人才, 建立人才信息资源库

在日常工作中, 企业应该鼓励企业内部人员积极参与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 对于那些达到条件可参评初、中、高职称的人员, 鼓励他们积极配合参与报评工作。另外, 还需建立专业技术人才信息资源库, 将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信息以及从厦门人才网和其他招聘网站中所收集到的各类专业的建造师、职称人员录入至企业技术人才信息资源库, 以备日后能更高效、快捷、准确地招聘到相应的技术人才, 满足申报需求。

三、认真核查、整理资质申报材料

(1) 企业各类人员的信息收集后, 需要及时进行核对和确认, 如证件的真假、人员信息有无在其他单位已注册、社保关系如何等等。特别是那些证件转注、新到职的人员信息, 经常会在原工作单位已注册, 如不解除, 在电子申报系统中就无法再录入而致不能使用, 因为电子系统是以身份证号为识别码的。

(2) 相关资料的整理是繁杂的事情, 需要各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如审计报告、财务报表、验资报告、营业执照、公司章程等需要财务部的配合;社保证明、劳动合同、职称证书、身份证件等需要综合部配合;工程竣工资料需要工程部提供;工程合同、工程预 (决) 算需要经营部协助。资料中难点可能在规定的相关专业和技术人员的配备方面。特别是中、高级职称和建造师, 应提前做好人员的选择, 并确保是在公司交满3个月以上的社保。

(3) 要注意资料信息时间的一致性。相关人员中, 仅有技术职称证件还不够, 必须要有评审表才有效。往往容易忽视评审表的提交, 不注意评审表中的简历与申请表中的简历填写的一致性, 出现不合格项的可能性就大。因此, 有关个人信息, 主要是申请表中的简历、职称申请表中的简历、劳动合同时间等, 必须保持一致。

(4) 工程业绩资料提前准备。施工企业除了开始新申领资质证的以外, 都需要提供相应的企业工程业绩资料, 如中标通知书、工程合同、施工许可证、开工报告、竣工验收资料、工程图纸、工程结算资料等复印件。通常而言, 施工企业呈报的材料未能通过批准, 出现的大部分这就要求企业的相关部门或者是工程管理部门, 要对项目进行跟踪, 在项目施工完毕并交、竣工后积极搜集有关项目的资料, 并要求建设单位、运行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启动验收委员会等方面的评价意见。

资质申请材料准备就绪后, 在装订成册之前, 需确保所提交的资质升级、增项材料 (如:资质申请表、综合资料、人员资料和工程业绩资料) 都完整、齐全、有效。相关证明的材料数据完整, 相关责任人、单位签字、盖章手续完善, 不得遗漏, 且提交的资质升级、增项材料都能够全面满足资质标准的考核指标要求。

四、做好证件日常维护工作

由于企业资质申报和年审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加上施工企业人员流动较为频繁, 有些新到职的人员证件是否有接受原单位的安排参加过继续教育培训, 是否及时办理延期, 资质申报人员是否有更新企业资质信息锁里的人员信息等等。因此, 在资质管理过程中, 应加强企业资质和公司人员证件管理, 注意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 做到证件不过期, 及时变更, 及时注册, 定期更新企业资质信息所, 这样才不会导致在申报资质或是资质年检中, 才发现哪个人员的证件不能使用从而导致申报失败。

五、准确定位、仔细策划

企业资质的级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这就要求企业既要“脚踏实地”, 又要“小步快跑”。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的乱报, 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准确定位, 资质申报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 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 在现有资源上准确定位, 仔细策划, 确定合理目标。如, 申报怎样的资质才能达到资源最优化, 才能实现优化重组。据此制定详细的建筑资质申报计划。并报公司领导审核通过。

企业的资质及等级, 既是企业资质的证明, 也是企业实力的证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深入, 我们国家已经把企业资质工作推进到动态化、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企业的资质及等级不是一劳永逸的, 今天的资质及等级并不代表明天的资质及等级。作为建筑业企业, 既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树立更高的目标, 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财务管理水平, 树立良好信誉, 建设高素质施工队伍。不断保持和提高企业内部的资质层次和管理水平, 使企业的市场准入得到保障, 在建筑业市场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建筑施工企业资质配备 篇二

【关键词】企业;财务部门;职责;人员配备

一、引言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对企业和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然而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更多的侧重于财务的核算职能,而忽视了财务的另一个重要职能——监督职能,但是企业财务部门管理层的工作侧重点应该是在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上面,包括对企业财务的预算、成本的核算、企业资金的管理、企业经济的审计和监督等等,凡是涉及企业经济活动的工作都应该有企业财务部门的参与和管理。然而由于长时间较为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企业财务部门出现了部门设置不合理、职责划分不够明确以及人员配备不够齐整的问题,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做大做强,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尤其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下,要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财务又是企业竞争力工作的核心,因此显得十分重要。

二、企业财务部门内部职责划分及人员配备的不合理

1.企业财务部门内部机构设置的不完善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财务部门的设置上仍然保持着传统设置结构,即单一的会计核算部门。通过核算部门进行企业的账务处理、编制财务报表、申报企业的税务以及对收支款项进行核销,这样就将财务的工作大部分限定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信息的搜集和反馈,仅仅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然而,真正的财务管理不仅仅应当是财务上的核算,更加重要的是贯穿于企业整个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活动,从财务的预算、核算到成本控制、资金管理、再到企业经济的审计监督,都包含在企业的财务工作当中。财务部门机构的设置不完善、不合理必然导致人员配备方面的捉襟见肘。

2.企业财务部门内部职责划分的不合理

首先,企业财务部门内部职能划分并不是十分的清晰并且过于单一。由于受到上述财务机构设置不完善的影响,企业的会计工作大量的集中在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核算上,而忽视了会计监督以及会计参与等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工作,更不用说企业长期发展的决策工作。其次,财务人员工作量大。由于财务的核算工作过于庞杂,财务尤其是财务部门的管理者工作负担不断加重,许多企业的资金预算和管理、成本控制以及内部控制等工作,没有完全划分到财务的工作范畴,但是也没有专门的人员和部门来承担这些职能。这种职责不清、职能的杂乱无章隐性的加重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财务人员不仅要在自己的业务上努力钻研,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还要参与企业的管理以及企业经济信息的反馈等工作。

3.企业财务部门人员设置的不合理

目前,会计的职能仍以核算为主,缺乏现代理念指导下的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能。传统的财务管理意识必然导致财务人员的设置上重会计的核算岗位,缺乏或者缺失财务管理岗位的相关人才。有的企业甚至认为,财务部门本身不会为企业创造价值,财务部门的价值不过是一个经济活动的反应部门,在企业的盈利期应该降低企业的反应成本,进而削减财务人员的设置。传统的会计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主任、物资出纳、财产物资和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和资金往来核算、总账、报表会计、电算化会计岗位。许多企业为了节省工资成本,最大限度的压缩上述岗位的设置。至于财务的管理职能的设置,诸如:资金的管理和财务的预算,成本和内部控制等等岗位,财务部门并没有进行单独设置,而是由管理层分管。这样的人员设置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经济管理的混乱,财务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下降。

三、企业财务部门内部职责划分及其人员配备合理化的建议

1.完善企业财务部门内部机构设置

企业应当建立现代的企业财务部门管理观念,完善现代的企业财务内部机构设置。改变原有的以会计核算为主要机构的设置,進行全面的职能机构设置,如会计核算部门专门进行各种资料和原始凭证的审核以及记账凭证的填写以及会计账目的登记等工作,并及时向其他部门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以便他们进行经济活动的调整。一方面,设置财务预算部门。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进行资料分析以及评估,以为企业的相关人员提供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同时,也能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发展中的问题并及时作出调整,保证企业的发展能按照企业的预算目标进行。另一方面,进行成本控制的部门设置。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日常消耗的固定费用等进行控制。此外,通过设置资金管理部门,对企业资金的具体流向以及资金来源进行严密监督,同时也要监督企业各部门对申报资金的使用计划、使用过程并进行实时监控以及相应考核。

2.对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明确的职责的划分

首先,根据财务职能部门确定相应职责的划分。企业必须对传统的财务部门进行改造, 然后再根据财务部门的职能进行设置岗位,根据“按岗配责”的原则,按照已经设定的岗位来进行人员的设置以及相应责任的划分。其次,明确财务工作范畴。企业应该明确财务的工作范畴,把财务纳入到管理决策层中,将财务与管理决策层进行恰当的融合,即会计参与和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因为核心财务人员能够明晰企业的经济动向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因此他们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再次,扩大财务管理范围。企业应当将会计核算、财务预算、成本控制以及资金管理等财务的子项目统归财务部门管理,并根据企业经验分配它们之间的职能以及职责,以此来精简企业的其他机构,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减轻企业的成本。最后,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纳入财务部门。通过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工作的进行,使之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以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并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有效性进行审查、分析和控制。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对于企业经济活动偏离预算和规定的政策进行调整和控制。

3.对企业财务部门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

企业财务部门的人员配置应该根据财务机构的设置来进行,一般企业都是进行单人单岗或单岗多人已达到内部牵制的作用,然后再设置部门总监来统筹各个部门的工作。如会计核算部门的人员配置,以两个基本岗位为佳,一个负责主管会计的相关法律规定和会计业务的处理,另一个负责会计的电算化的操作。在预算部门人员配置方面,也是设计两个基本岗位,一个主要负责预算资料的搜集并及时的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反馈,另一个主要负责财务预算的管理。对于成本控制工作人员的配置,需要一人或多人对企业的生产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成本资料的收集和控制,这就要求成本控制人员掌握成本预算和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和缜密的思维能力。资金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应该注意寻找具备良好的资金和现金流管理素质的工作人员,同时也要求有比较高的职业素养。对于审计人员的设置,要求同时具备审计和会计的双料知识储备,熟悉掌握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程序和制度,更要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等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四、结语

财务工作是一个企业的核心部门,是推动企业良性发展的动力和向导,任何与资金活动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有财务工作者的参与和管理。因此企业如果要获得强大的发展动力,并灵活高效的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信息,就必须有企业财务部门的支持。企业应当整合财务部门内部职责划分,并根据职能部门的划分合理配备人员,融合企业其他部门对财务工作的支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共同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黄频.对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进行探讨[J].经济视野,2013(12)

[2]高慧丽.谈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关系[J].管理学家,2013(15)

3.建筑施工企业资质配备 篇三

关键词:资质,承包,企业

0 引言

2007年3月,原建设部发布实施了《关于印发〈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的通知》(建市[2007]72号),该《通知》对新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标准》和特级资质重新就位工作进行了安排,要求当时具有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在3年过渡期内,按照新的《特级资质标准》进行重新就位,现有特级资质到期自动作废。为确保原特级资质企业重新就位工作顺利进行,期间,住建部未再受理一级资质企业升级工作。2010年11月30日,住建部再次下发了《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标准实施办法》,明确了特级资质就位工作的具体安排和更具操作性的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3月,原有特级资质的企业重新就位工作基本就绪。2013年2月后,住建部开始受理一级企业升特级资质的工作。

下面,笔者就以多年从事资质管理工作的经验,谈谈一级企业应如何做好资质升级工作,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1 施工总承包企业一级升特级的重要意义

新的特级资质不论是在资质本身承揽范围方面,还是在反映企业的自身实力方面,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如下:

1)拓宽了企业经营领域,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根据住建部《特级资质标准》规定,企业取得了一项特级资质,再加上两个总承包一级资质,即可实现特级资质“一拖二”,使企业经营领域得到较大拓展。如本人所在的企业,在成功取得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后,加上已经具有的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从而实现了特级资质“一拖二”,使经营领域覆盖到铁路、公路、市政公用、港口与航道、水利水电、房屋建筑等六大建筑行业,进一步拓展了企业的市场覆盖面,为扩大市场份额创造了良好条件。集团公司取得铁道行业甲Ⅱ级设计资质,可从事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相应的建设工程总承包业务以及项目管理和相关的技术与管理服务,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扩大了市场影响深度。集团公司具有了六大建筑行业的项目管理业务资质,为进入“代建制”等项目管理服务和项目管理承包市场领域创造了良好条件。

2)检阅了企业管理能力,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新特级资质就位工作中,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各系统部门积极配合,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受到了一次全面检阅。各部门在配合特级资质就位工作中发现了不足,找到了管理中存在的差距,为进一步完善管理找到了目标和方向。

新特级资质就位工作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工作是特级资质就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特级资质就位,大大加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网络化、信息集成化、决策科学化,逐步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推动了企业管理流程再造。新特级资质对企业管理的高要求,促进了各系统部门审视自身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建立并完善各项工作流程,畅通了管理渠道,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实现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

3)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推动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

新特级资质标准增加了对企业科技投入、信息化建设、工程设计人员、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要求,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新特级资质标准的引导,促使企业与国际先进建筑企业接轨,有助于将企业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进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

4)促进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新特级资质标准特别增加了对企业科技进步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要求。特级资质企业要具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能力、信息化应用管理能力。在新特级资质就位工作中,为获得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科技进步奖、工法、专利等,必将加大科技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加强工艺和工程技术研发,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从而推进企业科技进步,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2 新特级资质标准的特点

与2001年版标准相比,住建部2007年发布的新特级资质标准增加了科技进步水平、信息化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考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了建筑企业的整体资信能力。

新特级资质标准除了原有的考核指标外,还增加了对企业资历和信誉、技术条件、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等三个方面实际能力的考核。

2)加强了对建筑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

新特级资质标准要求企业技术负责人必须要具有一定标准的工程业绩,财务负责人还要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同时,特级资质企业还要具有满足同行业甲级设计资质要求的设计人员。

3)加大了对企业科技进步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

新特级资质标准要求特级资质企业必须具有省部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必须具有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或主持编制过行业标准,以及一定数量的工法、专利等。

4)提高了对代表工程业绩的要求。

新特级资质标准较原一级资质标准,在工程业绩的要求方面,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如铁路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标准,就将原来的一级铁路干线综合工程指标由10年100 km,提升到10年300 km。

5)对特级资质企业承揽范围进行了调整。

主要表现在特级资质企业在取得一项总承包特级资质,同时具有满足要求的二项总承包一级资质后,经营范围可以涵盖六大领域,即俗称的“一拖二”。如企业在取得房屋建筑、公路、铁路、市政公用、港口与航道、水利水电等行业中任意一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及任意二项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后,承揽范围即可涵盖上述六大行业。

3 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如何做好资质升级工作

1)要做好思想准备。

高度认识到特级资质“一拖二”对于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扩大市场份额、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一级资质升级工作,不仅仅是资质证书从一级换成特级,而是企业真正实力的一种体现,通过升级,能够获得特级资质的企业,不论是在企业综合实力,还是在承揽工程范围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要做好资源准备。

具体工作如下:首先,通过内外结合,加强设计人员的技术资源准备。新特级资质标准规定:企业必须要具有本类别相关的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标准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就是说,企业要想申请特级资质,就必须引进满足有关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设计人才,为将来开展设计施工总承包打下基础。设计甲级资质标准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注册类设计人员和非注册类设计人员。前者需要具有注册资格,后者需要具有相应工程设计经历和业绩。巨大的需求,导致供需关系矛盾,必将导致资质成本的增加,加强设计人员的技术资源储备,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方式,才是做好设计人员储备的必然选择。其次,要加强科技投入,切实提高企业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新特级资质标准对特级企业的科技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了企业近三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平均达到营业额的0.5%以上,同时还对国家科技进步奖、工法、专利、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反映企业科技水平的指标做了明确规定。只有加强科技投入,切实提高科技水平,才能确保企业在科学技术水平方面达到标准要求。再次,要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重要的工作。要想真正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没有捷径可走,暂时的捷径,必将为将来信息化管理工作埋下隐患。取得特级资质后,继续加强信息建设工作,较大的成本投入,对人力、物力都是极大的挑战。因此,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要对信息化建设工作有长远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

3)要做好管理制度准备。

特级资质申请成功后,企业如何正确使用,使企业通过一级资质升级付出巨大投入,得到应有的回报,必须做好工程总承包相关政策的分析和研究,完善相关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创造条件。

4 加强特级资质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4.建筑施工企业资质配备 篇四

一、现有的资质管理思想与当前经济大环境和改革发展趋势所存在的差距分析

(一) 资质管理思想依旧被原有的旧秩序束缚

在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 一些企业仍然把追求资产和人员结构的平衡作为其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无法通过增加资金和人力的手段来实现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平衡, 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便是通过市场竞争, 以此寻求相对的平衡。

(二) 资质管理标准具有浓厚的部门管理色彩

当前, 我国按照国务院相关部门的要求对建筑业企业资质进行划分, 包括36种专业承包序列, 12 种施工总承包序列, 而施工劳务序列不分类别和等级。但是, 过细的类别划分却严重的制约和影响了相近专业的施工能力的发展, 并且减少了其竞争的机会。

(三) 资质管理措施不能充分体现优胜劣汰

在整个资质管理中, 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实施动态管理, 并且严格按照资质标准和规定来执行。但是在资质管理定级的实际操作中, 为了充分的考虑地区和部门间的平衡, 也会让一些达不到相应资质等级标准的企业接手一些工程项目, 从而无法充分体现优胜劣汰的原则。

(四) 没有鼓励资金和人才的流入

由于建筑行业一直缺乏提高劳务技术型的意识, 从而导致了众多的建筑企业对于引资、引才的重视度不高。同时, 对于新进入建筑行业的劳务力, 没有太多的门槛限制和要求, 最终致使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变成了以劳务力为基础, 而且其整体劳动力素质无法有效提高。

二、国内外资质管理的特点分析

(一) 从国内建筑行业的情况来分析

首先, 我国的建筑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 其可以通过共同的投资和管理把市场做大。但是由于我国建筑企业自身的投资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薄弱, 使得其只能够把市场做大, 却无法从中获取更大的经济利润。其次, 由于某些企业是因为地域分给开的, 致使其至今无法摆脱地域条件的限制, 无法形成其自身的企业文化和特色。此外, 存在众多的专业小企业, 尤其是一些没有生存环境的劳务型小企业, 其专业化程度不高, 致使整个行业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梯度。因此, 对于专业化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也需要高度的重视。

(二) 从国外建筑行业的情况来分析

首先, 资质管理通过政府管住和管好的能力来区分和判断管理的范围。例如, 日本建设业设立了相关的建筑许可制度, 并且不分级, 但是却对参与施工工程的企业实行分级制度, 同时需要该企业的业绩优良才有可能被批准申报通过。此外, 国外的企业资质管理通过运用较少的类别分类来给予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应遵循的相关原则

(一) 资质分类宜粗不宜细

为了给企业的发展留出足够的市场空间, 减少企业内部的障碍, 同时充分体现企业自身的发展潜力和独特优势, 最终需要通过竞争的方式来产生一些建筑方面的龙头企业。在资质分类这方面, 我国国内建筑企业做的不够到位, 但是我国的电子行业主管部门的开明做法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另一方面, 从国外的建筑企业情况来看, 其对资质管理的分类较为简单, 但是却同样综合考虑了该国建筑企业的全面发展问题。

(二) 资质管理严, 适当放宽有资金、人才、技术实力企业的进入

为了在建筑行业营造一种吸引资金和人才的环境, 以此提高整个建筑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保证企业资金的充实。例如, 在日本的建设企业中, 包括住友建设、三井建设、东急建设以及日产建设等重点企业, 其都是通过从其他行业而转战进入建筑行业的兼业企业。此外, 众多的建设企业也同样存在涉足银行、商社、保险等行业。假设拒绝财团或集团的资金投入, 无疑会影响到日本建设行业的经济发展。

(三) 资质管理要简化企业建立的程序

(1) 方便科研单位和研究人员

为了简化科研单位和研究人员的一些程序的步骤, 给其带来方便, 尤其是对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发明者, 应当缩短其中间过程和手续, 尽快的将其劳动成果转化为社会发展的生产力。

(2) 鼓励建筑企业进行专业化改造

在众多的建筑企业中, 会存在一些实力不足的企业, 并且其自身的专业性较差。因此, 科研通过鼓励这些在专业分包的位置上进行拆分、重组, 以此实现其专业化的改造过程, 从而确保与鼓励建筑企业可以朝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

(3) 净化市场环境

为了方便相关建筑行业的人员挂靠单位, 或者是其从企业中独立出来, 同时可以减少企业和人员之间的纠结, 达到净化市场的目的, 并且有助于政府主管部门对其实施监督和管理工作。

(四) 资质管理要给企业造成危机感

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时刻的对其提高企业实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技术能力、提高工程质量等目的进行提醒, 避免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而被降级或淘汰。而在国外的众多行业中, 倒闭率最高的就是建筑行业, 而在我国的国内则是最低的行业之一。因此, 只有一个企业时刻的保持着危机感, 该企业才能不断的向前进步。

结束语:

新形势下, 中国的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我国的建筑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对手, 企业资质管理是建筑企业发展和进步的核心, 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适应经济新形势发展的前提下遵循企业资质管理的相关原则。企业资质管理指的是企业对内部的结构进行配置、资金使用以及监督等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 从而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行。此外, 由于企业资质管理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和未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且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与国外建筑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因此需要积极的向国外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和借鉴。

摘要:现阶段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使得我国的经济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众多的企业面临着市场的挑战。企业资质管理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提升企业实力的重要保障, 也是确保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的重要前提。此外, 企业资质管理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正常经营, 还涉及到施工技术的提高和工程的质量问题。因此, 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现状, 深入分析和探讨一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资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相关原则。

关键词: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原则

参考文献

[1]李政.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应把握的基本原则[J].建筑经济, 2010, 11:10-13.

[2]吕巍, 郝永红.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的原则[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08:115.

[3]黄胜利.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的原则[J].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J].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研究报:, 2008:2.

5.建筑施工企业资质配备 篇五

为加强会员服务,全面帮助会员单位了解和掌握资质标准的具体细节和企业申报流程等问题,在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2014年年会暨2015年智能建筑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同期,智能分会于2015年3月20日在安徽合肥召开了“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解析及现场答疑会”。行业企业代表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智能分会会长黄久松进行致辞,他指出,企业资质重新就位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就要获准经营权,否则违法。此次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解析及现场答疑会举办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认真阅读文件,深入理解,吃透精神,结合企业实际恰当就位,所申报资料一定要真实可信,依据充分,切不可虚构造假。

这次住建部企业资质重新就位工作也涉及智能建筑行业企业,智能分会参加了全过程的征求意见文件的讨论,因此,此次会议由智能分会秘书长李翠萍主讲,李秘书长对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要求和实施细则进行了全面解读,并对现场听众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李秘书长主要从修订背景及修订过程、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主要内容、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主要内容、过渡期政策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解读。据介绍,目前资质标准存在专业设置与现行职能分工不相符、部分指标与工程实际不符、资质标准专业划分不合理、过于偏重对管理和技术指标的考核等问题,管理规定也有部分不符合市场需要、缺少动态监管的相应规定、住建部审批资质类别过多,因此,住建部自2012年9月起启动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修订工作。其中,《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主要修订内容包括:进一步简政放权,下放部分资质的审批权限;注重动态监管,增加了事中、事后监管内容;为促进行业发展,增加了政策引导内容;调整章节结构,精简、规范表述。《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主要调整了标准资质框架,合理调整了考核指标,并调整了承包工程范围。对于其内容,李秘书长主要从《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总则、申请与许可、资质证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及《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的总则、指标解释、有关说明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解读。在过渡期的政策方面,应重点关注过渡期期限及换证要求、过渡期内承包工程范围和过渡期内动态监管要求等内容。

在现场答疑环节,与会代表争相提问,对资质问题表现出了高度重视和兴趣,李秘书长一一解答。对于资质后续的相关政策和文件,智能分会将会实时与大家分享,以帮助行业企业进行资质重新就位。

6.建筑施工企业资质配备 篇六

由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首钢总公司、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等作为主要起草单位, 历时两年多的《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国家标准 (GB/T 21368-2008) 于2007年11月29日通过了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审定会, 于2008年1月21日正式颁布, 2008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46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配套标准之一, 是依据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规定和要求, 结合钢铁行业特点制定的。

这项工作是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于2005年在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国家能标委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立项的。在调研、起草、反复修改的过程中, 得到了许多上级领导部门的具体指导;在广泛征求意见阶段, 许多会员单位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高度责任感, 如首钢、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太钢、济钢、鞍钢、包钢、酒钢、陕西龙钢、重钢、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都提出许多宝贵意见。

上一篇:读骆驼祥子后的心得下一篇:防灾减灾演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