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话轮转换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2024-07-24

对于话轮转换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共4篇)

1.对于话轮转换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篇一

口语课堂教学中话轮转换的调查与分析

以课堂录音转写成的文字材料为语料,结合课堂观察和开放式访谈等形式对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话轮转换的类型、教师与学生分别引发的话轮转换的数量及比例、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分别引发的话轮转换的.数量及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各种话轮转换类型及转换方式,让学生享有较多的话轮转换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质和量.

作 者:颜晓华 YAN Xiao-hua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7刊 名:平顶山工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PINGDINGS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200817(1)分类号:H319.9关键词:口语课堂教学 话轮转换 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2.对于话轮转换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篇二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大多采用讲座型教学模式 (lecture-format) ,即以教师为中心 (teacher-fronted) ,强调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主体。课堂的主要活动方式则是采用单一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录的“填灌式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很多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惰性状态,不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教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阅读能力、词汇量、语法知识方面也许尚可,但语言交际能力却不令人满意,更谈不上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交际教学法(CLT)的兴起,近20年来,我国许多英语教师也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逐步认识到,在课堂上,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而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提供交际情景、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意念、思想。于是英语语言教学把重心从培养学生的语法能力转向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投身实践“以学生为中心” (student-centered) 的课堂教学方法。在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中,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

关于“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国外许多学者已对其优点进行过论述:如Littlewood (1981), Long&Potter (1985), Long (1990)。国内一些英语教学者也有此方面的探讨,比如范烨的《小组讨论的主题设计》(2001)就较为详尽地探讨了如何设计有意义的讨论主题,改善教师对课堂讨论的组织手段和方法,以促进、鼓励和激活学生的参与,避免浪费时间、混乱和讨论失控的现象;可见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确实非常有影响力,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是一种传播、交流和交际的工具和手段,我们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小组讨论就能满足这种能力的发展,并能拓展这种能力。

二、利用“话轮转换”机制来组织有效组织小组讨论

小组活动是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理论用于课堂的学习活动方式,小组讨论是小组活动中最常用的形式。它一方面需要教师对于讨论话题及实施步骤的设计和控制,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的配合,这种配合除了和语言能力和情感因素有关外,也会与学生对交流策略的掌握程度有关。在这里我们将讨论利用“话轮转换”策略来有效地组织小组讨论。

1.“话轮转换”定义、规则和策略。

话轮替换是话语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参与讲话者在谈话中组织自己进行有效接替话轮的一种方式” (M.Mccarthy, 1991:127) 。在任何一个自然的口语语篇中,话轮的接替往往自然而流利,除了偶尔发生的话轮之间的沉默,很少有话语重叠 (overlapping) 和插话的现象发生。但是,在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中,这种话轮接替的规则常常遭到违反,似乎话轮的接替并不是那么顺利。在口语课堂或小组讨论中,有的学生,尤其是在大学低年级的小组 (一般由至少3人组成) 活动中,总有一两个学生讲起英语来,滔滔不绝,一直把持着话轮,而这个组内的其他学生总是沉默不语。

话轮转换是会话分析(CA)中的核心问题。一般来说,话轮转换的规则表现为三种形式:

1)发话者指定或选择下一个发话者。

2)若发话者不选择下一个发话者,受话者主动发话。

3)若上述两种情况均未发生,发话者继续发话。

话轮转换策略一般有:接续话轮策略、把持话轮策略和施与话轮策略。

2. 话轮转换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小组讨论中的应用。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要比在教师主讲的教学方法中说得更多 (Pica&Doughty, 1985) ,并且话轮更多 (Long etc.,1976) 。教师可以在话轮转换策略的指导下灵活运用一对一练习、小组练习或角色扮演等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掌握话轮转换的技能,获得会话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李悦娥等,2001)。

大学生已具有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只是缺少必要的信心、勇气和机会。 (1) 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人组或多人小组,这样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学生将较易克服障碍,积极参与,轮流完成交流目的。 (2) 课前准备: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提供大量真实有趣的相关资料,包括一些词汇、话题、示范对话和短文,让学生能课前准备、组织表达,这样在准备之后他们在课堂上就能踊跃发言,避免课上紧张、害怕在同学面前犯错误。 (3) 活动设计多样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采取多种话轮讨论形式,如小组活动、辩论、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有趣的循序渐进的课堂活动,这会吸引更多学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所有练习任务,轮流练习口语。 (4) 信息反馈:话轮讨论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教师课上要针对活动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难点,适时地提供建议,有效地监督活动进展状况。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给予信心和鼓励,这需要教师能给予正确评价,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他们的错误,要以适当的方式指正错误,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更多互动、练习表达。

三、话轮转换理论在大学英语交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优缺点

将话轮转换用于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这种策略确实有它独特的优点,如在讨论中所有参与者都有发言机会,削弱了教师对全班的支配作用;增加了学生参与量;增加了学生使用新学语言的机会;促进了合作学习;使教师起到了督促者与顾问的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Jack C.Richards&Charles Lockhart, 2000)。

但这种策略在实施中也有它的麻烦,如在真正组织讨论时却总不能如先前设想的那样顺利进行,通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所有成员的参与由个别学生的发言所代替;某些学生不知如何来顺接别人的话语,如何很好地把发言机会自然地交给其他人。由此带来的是某些善于表达的学生的滔滔不绝和随之而来的令人尴尬的沉默。大多数的英语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堂中这种表现尤其明显。

四、结论

娴熟的话轮替换是交际能力之一,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能。它要求一个人在观察话轮进行的同时,判断获取发言权的机会,而且还要考虑一旦获得发言权后应该怎么说。这种技能具有很明显的社会文化特征,没有这种能力,一个外语学习者即使具备良好的遣词造句能力,也无法有效地用外语进行自然会话 (吴宗杰,1994) 。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交给学生一定的语法知识以外,还要重视学生话轮转换技能的培养。本篇文章旨在希望通过把这一方法运用于课堂小组讨论的设计和练习,能使得小组讨论这一活动体现出其优势,最终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McCarthy, Michael.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李悦娥, 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吴宗杰.外语课堂话论类型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 (2) .

[4]范烨.小组讨论的主题设计[J].外语界, 2001, (3) .

[5]William Littlewood.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对于话轮转换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篇三

1 话轮转换的分析

对话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话轮(turn)。话轮转换的构成要素是单词、短语、分句(clause)、句子、句组或其他的语言单位。在对话过程中,话轮转换一般指的是话轮发起者的转变(speaker change),或者指对话的一方结束发言而另一方开始发言。例子:

A:Are you Linda?

B:Yes,who you are?

A:I am milly,nice to meet you.

B:Nice to meet you,too.

此轮对话,双方一共进行了四轮话语转换。首个话轮是由一个问句构成,此问句是一个完整的巨型,第二个和第三个话轮都是由短语和句子组成的,话轮四是由两个短语构成的。笔者举的例子是话轮转换的简单构成方式,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对话人的整体转移”(full transfer of speaker)。除此之外,交流中还有着另外两种比较常见的话轮转换形式,即“毗邻应对”和“插入序列”,三种话轮转换方式一起组成了会话结构的三种基本框架。

根据Sacksetal和Psathas的理论,话轮转换的进行可以总结出四条基本规则,即:

1)在对话开始后,首先发起对话的人可以挑选与其对话的人,那么被挑选的对话人自然就成为下一轮对话的发话人。

2)当一轮对话已经开始,而首先发起对话的人并没有选择或者不可能选择与其对话的人时,则参与对话的其他人可以主动选择自己作为此轮对话的受话人,也就自然成为下一轮对话的发话人。

3)当受话人转变为发话人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后,其他人如果认为该观点与自己的想法有关,就会继续此轮对话,成为此轮的受话人,也是下一轮对话的发话人。

4)如果当前对话的发话人没有有效地选择受话人,而参与此轮对话的受话人也没有争取参与到与发话人进行的对话中去,那么此轮对话的发话人只能继续自己的谈话,直至选择到受话人或者参与对话的受话人主动与其进行下一轮对话。

2 话轮转换在英语教学中的实例

我们通常进行的日常对话中,会话方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即会话中的发问者与受话者都是可选择的,参与对话的任何一方都由平等的机会选择自己的角色。但是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占据着发话人的地位,而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出于被动受话人地位的。我们的目标就是改变这种对话方式,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发问,转变对话中双方的角色,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话机会,防止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总结出的方法包括:

2.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作用就是“诱发”学生的对话欲望

教师对学生进行成功的“诱发”,才能使话轮转换顺利进行下去,学生才能够成为主动地发话者。一般情况下,冷场主要由于学生没有接住教师提出的话头而引起的。如果在课堂中出现这种冷场,教师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继续“诱发”学生或者直接指定某位同学作为受话者。

如果教师采用重新“诱发”学生的方式,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语速放慢,提高声量,再次诱发;

2)换一个主题,换一种语言方式,重新进行“诱发”;

3)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使用三种方式进行“诱发”后,如果学生还是没有接住话题,那么教师就可以采用点名发言的方式进行对话。

2.2 利用推迟反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会话当中

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的典型模式是T-P-T。当学生的发言不准确或者抓不到会话主题时,教师就可以采取“诱发”以及“推迟反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到准确的方向,纠正学生的错误。例如:

T:Can you think why I changed"mat"to"rug"?(诱发)

P:Mat's got two vowels in it.(回答)

T:(反馈)

T:Which are they?What are they?(诱发)

P:"a"and"t".(回答)

T:(反馈)

T:Is"t"a vowel(元音)?(诱发)

P:No(回答)

T:No(反馈)

笔者所举的例子,教师就是采用了“诱发”加“推迟反馈”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把mat换成rug不是因为mat中有两个元音。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一方面避免打击到主动参与会话的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无形中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不着痕迹地给予纠正。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仅是增加了知识储备,并且也学到了分析事物的能力。

2.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增加学生参与对话的机会

现在的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师承担会话发起者角色的机会更多一些,学生很少主动发起会话交流。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发起会话,引导学生之间的会话交流。

3 讨论

多人参与的会话交谈中,话轮转换应该保持非常频繁的频率,但是,根据我们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师始终保持着对话交流中的主导地位,承担发话者的角色,并且,一旦这种发话者的角色被学生占据后,教师的多数反应是与学生抢夺发话者的地位。学生作为发话者的主要方式是集体附和教师的发话,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这个对话中,就不存在“话语空白”的区域。在学生进行集体会话时,很少会发生接不住话头而出现冷场的情况,师生更多地采用了重复来避免课堂陷入冷场的僵局。有研究表明,重复话语或者选择相似的话题是避免会话中出现冷场的重要方式。虽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会不自觉地抢夺话语权,但是他们还是会有意识地“诱发”和鼓励学生主动发问。大学英语教学通常是大课的形式,再加上中国英语教学中多年的教学传统的影响,教师的提问及直接点名选择下一位发话人比学生主动争取发话权更能够有效地促进话轮转换的更替。有的教师因为看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上的欠缺,故而在课堂会话教学中承担了更多的主动发起会话的角色,以避免给学生更多的压力。

4 结束语

在大学一堂英语教学课的四十五分钟内,我们发现,除了一个简短的role play外,学生的语言对话大多数是由教师主动引发的,学生承担主动发问的角色的机会很少,也并不主动争取开始对话的机会,这说明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还没有掌握“诱发”学生主动对话的有效方式。因此,为了在英语教学中能更有效地增加交流的机会,教师应当多用参考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而少用展示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Fasold R.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张廷国.话轮及话轮转换的交际技巧[J].外语教学,2003(7).

4.对于话轮转换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篇四

电视访谈节目是在主持人与受访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中进行的。主持人与受访者之间、受访者与受访者之间不断地进行话轮转换。受访者是访谈节目的核心人物, 在电视访谈中, 观众更关注于受访者的话语。作为节目中起协调作用的主持人, 应在占有话轮一段时间后, 用适当的信号提示受访者接过话轮, 使会话继续进行下去。

《鲁豫有约》因其鲜明的节目风格及主持人独特的主持风格和人格魅力, 其访谈往往能够成功地进行下去, 并且构成了其鲜明的会话特点。本文旨在运用会话分析的方法来研究鲁豫访谈节目中的话轮转换。本文所选案例是《奋斗》男主角三人行。因其谈话涉及除主持人外的其他三个人, 所以其访谈中的话轮转换极具代表性。

2话轮转换规则

会话往往是说话者与听话者共同合作完成的过程, 其最大特点就是说话者与听话者轮流说话。根据H.Sacks等人的观点, 话轮转换的发生通常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即:

1) 当前说话人选定好下一个说话人, 被选定的人有权且必须在下一个话轮说话, 其他人则无此权利或义务。

2) 当前说话人不选定下一个说话人, 其他任何参与者都有主动说话, 掌握话轮的权利, 谁先说, 谁就自然获得下一轮说话的权利。

3) 当前说话人既不指定下一个说话人, 也不指定下一步的会话内容, 而是由其他参与者自我掌握话轮并决定会话内容。如果没人进行自我选择, 当前说话人就继续说下去, 获得下一轮说话的权利。

3《鲁豫有约》中的话轮转换特点

本文运用话轮转换的相关理论对《鲁豫有约》节目中的真实会话语料进行研究分析, 从而试图揭示鲁豫在访谈中的会话特点, 以期对其他类似访谈节目的成功录制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3.1由主持人明确指定下一说话人, 但是选择的方式有多种, 可以直接点名, 抑或是眼神示意, 打手势。

①鲁豫:朱雨辰你瘦了很多, 是不是?

朱雨辰:对啊, 对, 瘦了大概十几二十斤吧。

鲁豫:你拍这部戏的时候增肥了不少啊, 是吧?是啊, 他们说的。

(文章和佟大为大笑)

朱雨辰:嗯, 其实那是一个误会。

鲁豫: (转向文, 佟) (眼神示意) 你们俩笑什么?

佟大为:因为我们从那个, 从建组开始, 见证他从一个就是现在这样的状态然后变成增肥的状态。就我, 我们见证了四个月他的变化。

朱雨辰:对, 也挺不容易的。

此段访谈中, 主持人首先通过点名明确指定了下一说话人, 在其他受访者可能有话要说的情况下, 接着又采取眼神示意的方法, 选择了下一个话轮的说话人, 实现话轮的成功转换。

②鲁豫:这部戏拍了应该是一年半之前拍完的啊。这部戏改变你们了吗?给你们带来什么?大为?

佟大为:好的心态。导演每天, 就经常给我们讲, 每天起床心中充满一片阳光。你就想这句话, 尤其是遇到困难, 遇到不开心的事的时候。睡一觉, 第二天早上起来想一下这句话。挺开心的。

鲁豫:好的心态。文章, 你呢?

文章:嗯。对我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就是《奋斗》教会我很多, 也让, 也让我感受到很多。是一个好的开始。

鲁豫:事业是个好的开始。对吧?

文章:对, 事业也是。

鲁豫:朱雨辰呢?带给你什么, 这部戏?

朱雨辰:一个年轻演员的一个梦想, 然后还得到两个兄弟。

此段访谈中, 主持人指定了下一个话轮的说话人, 同时也明确指定了会话的内容。由于主持人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始终处于控制地位, 因此指定说话人和会话内容的机会就远远多于受访者。同时由于访谈涉及三位受访者, 而三位受访者受观众欢迎程度又较为接近, 受访者之间话轮的转换以及受话时间的分配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访谈在三位受访者和主持人之间有条不紊顺利转换, 这是需要主持人鲁豫控制的。这段访谈中, 鲁豫通过点名的方式实现了话轮的转换和控制, 电视访谈节目的互动性显露无遗。

3.2主持人只指定谈话内容, 受访者自我选择话轮。

(3) 鲁豫:谁是最招女孩喜欢的那个人?

佟大为: (对文章) 你是要举手吗?

鲁豫:真的吗?文章你自己说。

文章:没, 没有, 我就挑个气氛。其实大为这个, 是吧。

佟大为:想好再说, 想好, 想好了再说。

文章:那就是我了。

鲁豫:朱雨辰呢?

朱雨辰:我没戏。嗯。

鲁豫:为什么?

朱雨辰:我比较, 你看我这人比较自闭。跟人不怎么交流这个。

鲁豫:不, 有时候女孩就会喜欢特酷的那种。

此段访谈中主持人指定了话题但没有具体指定说话人, 而是完全由参加会话的受访者自行选择, 继续进行会话。哪个受访者先说就取得话轮。受访者话轮的结束一般以沉默为标志, 如果下一位受访者不主动取得话轮, 主持人就会马上取得话轮并很快指定下一个话轮的说话人。

3.3访谈中的言语打断。

访谈中有受访者打断主持人、主持人打断受访者、受访者之间相互打断等几种现象。

④鲁豫:比如失恋了, 你会怎么办?喝酒, 抽烟, 唱歌?

朱雨辰:失恋了不会。失恋是一个男性成长历程中必经的事情, 而且这种事情往往发生不止一次。所以……

鲁豫:你不像是失恋的人, 你像是让别人失恋的人。

朱雨辰:不, 你需要, 你需要, (笑声) , 你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去面对。因为做人比较认真。

鲁豫:文章也很认真啊。

一般主持人和受访者采取的是一问一答的模式, 而在《鲁豫有约》中, 鲁豫经常不遵循这种模式, 很多时候鲁豫是说话者, 也是受话者。话轮的转换实现了话语角色的转换。在这段访谈中, 受访者借用连词“所以”来表示自己的话还没结束, 而鲁豫对受访者有不同的看法, 她打断了受访者的话语, 夺得了话轮, 讲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

⑤鲁豫:哎, 人有的时候就会这样, 就互相, 那种感觉一不对了以后, 可能很长时间谁也不理谁。他性格有点慢热, 你可能也是有点慢热对吧。可是你们在一起拍戏啊, 那怎么能不说话呢?

佟大为:只有……

文章:那就需要这个80后来调节一下。

鲁豫:没错。

佟大为:我们俩只, 原来是只有拍戏的时候说台词, 对词, 然后私底下碰着了, 就是除非走了一个正面, 不得不打招呼, 然后说“你好”。

此段访谈是受访者之间相互打断。主持人在此明确地指定了下一说话人, 指定受访者取得了话语权。而另一受访者对此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 所以他打断了指定受访者的话语, 取得话轮。而指定受访者显然还没有说完, 他又通过打断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话轮, 继续自己的谈话内容。

3.4主持人使用重复的话语来引导受访者。

(6) 佟大为:嗯。他在与时俱进。

鲁豫:怎么样叫与时俱进?

文章:他在不断地更新。大学生所说的方法。

鲁豫:比如说?

文章:他的方法比较多。

鲁豫:比如说?

文章: (转向朱) 比如说?

朱雨辰:我都不知道, 你让我比如说, 我怎么觉得你比我更了解我自己呢?

鲁豫:有时候自己不太会帮自己总结, 别人会帮你总结。

重复现象在会话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主持人未能得到预期的回答, 就会对所说话语进行重复。此处鲁豫对“与时俱进”、“比如说”进行了重复, 以引导会话参与者, 使其向主持人和观众可能感兴趣的话题方向发展。

4结束语

从以上对《鲁豫有约之奋斗男主角三人行》这期节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电视访谈中的话轮转换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主持人在整个会话过程中始终处于控制地位,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指明下一说话人和指定会话内容, 在涉及多位受访者时, 主持人也往往能够合理地分配受话时间, 实现受访者之间话轮的顺利转换。

正因为在《鲁豫有约》中, 主持人鲁豫能够把握话轮转换的特点, 适时控制话题的推进, 《鲁豫有约》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电视访谈节目之一。但本文只以《鲁豫有约》一期节目作为语料进行分析, 对其话轮转换的分析不够全面, 有待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摘要:话轮是人们日常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文章以H.Sacks等人提出的话轮转换规则为理论基础, 通过对《鲁豫有约之奋斗男主角三人行》这期节目的分析, 对其话轮转换特点进行探讨, 分析了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是如何控制话轮使访谈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关键词:电视访谈,话轮,话轮转换,《鲁豫有约》

参考文献

[1]Harris Z S.Discourse Analysis[J].Language, 1952, 28:1-30.

[2]Sacks.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J].Language, 1974, 50 (4) :696-735.

[3]李慧锋.话语的机构性权力:电视访谈中的话轮转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5 (4) :49-52.

[4]李悦娥, 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5]彭柳, 周楠.柔性的控制积极的响应—从会话话轮看《鲁豫有约》的访谈特点[J].东南传播, 2008 (5) :112-115.

[6]皮艳玲, 薛海英.浅析《鲁豫有约》中的话轮接应与转换[J].科技信息:人文社科版, 2007, 31:459-460.

[7]王欢, 马骥.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话轮”控制分析—以《鲁豫有约》与《奥普拉脱口秀》为例[J].国际新闻界, 2012 (6) :73-78.

[8]薛艳.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中的话轮转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4 (2) :162-164.

上一篇: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总结下一篇:环卫节优秀环卫工人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