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复习教案(9篇)
1.中考古诗词复习教案 篇一
中考文言诗文复习——古诗词理解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课内中考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2、掌握理解诗词内容和情感的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握诗词内容和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唐宋诗词元曲,是我国文学艺术领域的奇葩。曹操因沧海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豪情万丈;仰望泰山,杜甫为它的“,”而折服;游览西湖,白居易因其“,”而欣喜;„„美丽的风景让我们陶醉;崔颢登楼览物,“,”的心绪触动人心;柳永凭栏远眺,“,”的真情感人至深;苏轼密州出猎,“,”的豪情掷地有声„„
出示中考真题:
2009年中考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诗中的“王孙”指的是。(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答案:7.王维/诗人自己 8.B 2012年中考 天净沙•秋(白 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7.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 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2分)答案:7.B 8.迟暮萧瑟,明朗绚丽
考试手册——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中考古诗词理解一道填空题,一道选择题。09——11年填空题考的是词语解释,12年题型变化,考了概括景物的特征。选择题09——11年考查对诗句内容、情感的
理解,12年题型变化,考查了五首诗词的比较阅读。这一变化,值得我们注意。本节课,我们就如何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情感做一次复习。出示教学目标。
二、联系实例,学法指导
请以中考篇目为例,说说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1、观沧海
11、江城子·密州出猎
2、望岳
12、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3、饮湖上初晴后雨
1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钱塘湖春行
14、诉衷情
5、黄鹤楼
15、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6、山居秋暝
1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7、送友人
17、四块玉·别情
8、卖炭翁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0、题破山寺后禅院
18、天净沙·秋
19、天净沙·秋思 20、水仙子·咏江南教师相机进行学法指导。
(一)课内诗歌的分类:
1、按朝代分:三国、唐、宋、元
2、按体裁分:古体诗(四言、五言)、近体诗(律诗、绝句)、词、曲。
(二)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倾向的方法 1.知人论世 例:曹操、陆游、辛弃疾
2、抓住诗题
例:钱塘湖春行、江城子·密州出猎
3、看清题材 例:山居秋暝、送友人
4、分析诗眼 例:狂、断肠人
5、辨析词义 例:钟、割
6、解读意象 例:“浮云”、“孤蓬”
7、借助典故 例:万里觅封侯、尘暗旧貂裘
三、联系比较,实践演练:
完成题目,比较相近诗句内容、情感上的异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要将古诗词的背诵与理解相结合,提高效率。做好古诗词鉴赏类题目的基础是读通、读懂古诗词。一要了解作者身世、时代背景。二要由诗题入手,理解诗词内容和主题。三要准确理解每一句尤其是名句的意思,懂得句中关键词的意思和作用。四要了解诗词中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五、布置作业,巩固方法
1.看题材。题材往往决定诗歌的内容。比如,送别诗多写离别之情,赞颂对方高尚品格;边塞诗多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戍边将士的生活,借此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2.抓诗题。诗歌的题目往往是诗歌内容的高度概括,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水仙子·咏江南》等。
3.析词义。因为诗歌都是用文言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扫清诗歌阅读中的障碍。
4.联背景。有些诗歌,仅看字面上的词义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背景分析。如果知道刘禹锡就白居易的诗向老朋友予以酬答,并且抒写自己长期远贬异地的悲愤不平之情,那么,你便知道首联其实写出了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遭遇。
1.结合背景,窥测诗歌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方面指诗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这是诗歌产生的土壤。另一方面,“背景”也指诗人多变的人生经历,诗人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个人荣辱融入自己的诗作之中。如李煜、李清照的词作,写尽厂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
2.分析诗眼,透视诗歌的情感。诗歌中往往都会有一个字、一个词是诗歌的核心,成为解读诗歌主旨的钥匙,这个字、这个词便是诗歌的“诗眼”。阅读古代诗歌,如果能抓住这些“诗眼”,也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中的“断肠”二字领起全篇,根据这个“诗眼”,诗歌中诗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便不言自明了。
3。解读意象,挖掘诗歌的情感。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因此,解读诗歌意象,有助于我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4.借助典故,探寻诗歌的情感。诗人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情等。
知人论世。这里的“背景”,一方面指诗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这是诗歌产生的土壤。析词义。因为诗歌都是用文言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扫清诗歌阅读中的障碍,断不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捕捉情感了。解读意象,挖掘诗歌的情感。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就告诉我们: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因此,解读诗歌意象,有助于我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诗人为什么不用“白云”“孤云”而用“浮云”呢?因为“浮云”可暗指困难、挫折、障碍等,明白这个意象,你便能体会出诗人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借助典故,探寻诗歌的情感。
诗人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情等。分析诗眼,透视诗歌的情感。
诗歌中往往都会有一个字、一个词是诗歌的核心,成为解读诗歌主旨的钥匙,这个字、这个词便是诗歌的“诗眼”。阅读古代诗歌,如果能抓住这些“诗眼”,也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中的“断肠”二字领起全篇,根据这个“诗眼”,诗歌中诗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便不言自明了。反过来,如果我们能把握住诗歌的情感,就容易找准其“诗眼”了。
2.例析中考古诗阅读鉴赏复习策略 篇二
一、学会“三看”,读懂诗词
(一)看题目
1.看懂题目
很多诗词的题目,往往会为我们提供诸多信息,如思乡、送别、边塞、咏物、怀人类,题目中可以透露出不少诗词内容的信息,譬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如: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一个“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此外,这个标题中还交代了时间:初夏午后;事件:午睡时被漾起的笑声吵醒。又如:《观书有感》,从诗的字面看,言因有活水源源注入,池塘才清澈无比,天光云影倒映其间。再看诗题,才知作者是讲读书的道理,只有源源不断地吸取新鲜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新。这两首诗就有力说明了诗题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笔者以这些例子对学生反复分析说明诗题的重要性,在读古诗时要科学分析诗题的含义,诗题分析清楚了,对诗就有了基本的理解。忽视诗题,就容易对诗作进行片面的理解。
2.看清题干
从题干的表述中,也可以猜测出诗词的大致意思。如2011浙江杭州卷(23)题选的是唐于良史的《春山夜月》,没有任何注释,诗的第一题是这样问的:“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此题干的表达中,我们就知道“依依惜别”是理解本诗内容的切入点。
(二)看作者
孟子提出“知人论世”, 所谓“知人”,就是了解作家本人的人生道路和思想状态;所谓“论世”,就是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观照作品,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诗人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创作风格。例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胸怀大志,仙气逼人,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杜甫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时期,关心民生疾苦是他诗作的主要内容;苏轼虽然在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他苦苦地寻求着人生的答案,探索着生命的要义,因此他的词大多旷达豪迈;李清照一生坎坷,靖康之变,中原沦丧,国破家亡,她的词也转为沉郁凄怆,悲凉哀怨。
(三)看注释
看注释,可以了解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有时两个小细节,却是诗词主旨的集中体现。诗词鉴赏题中的这些注释,往往是打开诗词内容的钥匙。
例如:2011江苏扬州中考题: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释】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从注释中,我们就知道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的志向。又如:读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其中“厌”不能按照常规意思理解,这首诗每次出现,诗后都会有一个小注,厌:同“餍”,饱,这里是饱经、习惯于之意,而学生往往会忽视小注,理解就很费力了。
二、分清技法,体会妙用
古诗常借助各种修辞手法,各种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来展示诗人的想象,表达含蓄而丰富的内心情感。辨析古诗的手法可以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和表现手法等四方面进行。
(一)渲染、烘托和衬托
所谓渲染,就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层层铺叙,使描写的形象更鲜明、突出。主要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从正面着笔。如杜甫的《登高》,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眼前的秋江之景,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
所谓烘托,就是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心情。从侧面着笔(只写侧面一面)。最典型的例子是乐府诗《陌上桑》里最后八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衬托罗敷的美,这比正面进行直接描写节省笔墨,更具有艺术魅力。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写两面,但是是为了突出其中一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正面衬托诗人的飘零之哀;南朝梁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用蝉噪、鸟鸣作反衬,把深山密林中那种幽静宜人的意境表现出来。这类写法在古诗中较为常见,笔者在教授时对其着重说明,引导学生注意此类诗的写法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明白真意,以免迷惑不解。
(二)运用典故
古诗往往借助典故来表达广泛而深刻的主题,言简意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西晋向秀的《思旧赋》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用晋朝王质“烂柯人”的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仿佛有隔世之感。在教授这类诗词的时候,为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作品的寓意,对其中典故的解释十分重要。
(三)对比手法
如欧阳修的《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就会进入更深的层次。
(周超 江苏省江阴市澄西中学 214400)
3.中考古诗词复习教案 篇三
一、导入
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里有“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也有“禅房花木深”幽美;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更有杜工部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每一首诗都给我们不同的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典诗词,共同感受那份独特的美。
赏析古典诗词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近几年来各地中考题中常有诗词赏析题出现。那么中考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有哪些呢? 我们来看这样一道中考例题: 分析考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1.先看第一小题,同学们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吗?
(学生回答后评价)这道题的难度不大,但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具有代表性,从第一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同学们能分析出考察了古典诗词的哪些知识点吗?
2、(学生回答展示)中考诗词赏析考点 1.文学常识
2.内容理解 3.情感把握
4.拓展运用
这四点正是中考中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文学常识平时多有积累,这里不再罗嗦,本节课将重点复习后三个基本点。
二、第一关 字词关
复习第一个基本点。
1.提问:理解诗词内容首先要扫清什么障碍?
对,字词障碍,这是理解诗词内容的第一关。(幻灯)中考虽一般不直接考字词解释,但它是理解诗词内容、进行诗歌赏析的基础。
例如:去年重庆中考试题中第10题有这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提问: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为什么不是冬天呢?从哪一个字看出来的?
(教师分析)如果不能正确的理解“如”的意思,误以为这是春天之景,解题就会出错。
2、字词理解如何强化复习呢?
(学生回答)这里老师有一点提示:
1、细看注释 加强积累
2、结合语境 大胆推断 加强积累,以前我们以多次强调,现在我们来小小检测一下: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三、第二关 情感关
1、过了字词关,初步理解了诗词内容,这只是诗歌赏析的第一步,面对同一景物,不同诗人笔下却是情态各异。比如同是花,白居易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机与愉悦,李清照却是“人比黄花瘦”的黯然销魂。⑴、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呢?
(明确)是诗人在诗中注入的感情不同。因此我们迈过的第二关则是情感关。
⑵、面对一首诗,可以从哪些细节来把握诗中的情感呢?同学们有什么经验?
(不错)老师也概括了一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初步揣摩作者的情感
㈠、知作者 明风格
1、诗歌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抒情作品,而中考常考的均是一些名家诗作,如果了解这些诗人写作的主要风格,我们在赏析时就能居高临下地分析了。
(同学们能说出哪些作家风格呢?)
(在同学总结基础上补充)李白:雄奇夸张 愤世嫉俗
苏轼:一贬再贬,旷达豪放
岑参:抒写边塞将士雄风
(练习)辛弃疾:悲壮豪放
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
李清照:细腻情怀,婉约凄切
陶渊明;向往田园归隐之乐
2、提示:这里有一点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初步的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比如婉约词人李清照同样也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壮诗篇。因此,在诗歌赏析中要视情况灵活运用。㈡、看提示,定基调
提示从何而来? 就是诗中的标题、背景提示、注解等.这常常会给我们理解诗词情感以重要提示。
例如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标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能否从中找到感情的提示吗?
对,“左迁”一词,被贬,已暗示了诗人无罪被贬的怨愤之情。练一练
1、《春夜喜雨》——杜甫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辛弃疾 ㈢、品语句,悟感情
前面两点还只是把握情感的引子,体会诗中情感更重要的是“品诗句,悟感情”。诗贵含蓄,诗人之情常常是“藏于山,隐于水”,清朝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字面,悟出情感是我们跨过情感关的重点。
那么怎么来品诗句悟情感呢?
通过对词句的品味,分析景物的特点,联想组成的画面,领悟诗词的情感。这正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我们来分析诗中景物的特点,早飞的莺,新来的燕,初开的花,刚长的草等,皆是早春之景。这些景物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早春出游图。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的这样优美,其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呢?----自然是喜爱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最后的两居诗恰恰印证了作者在前六行中表达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分析出来的。(当堂练习)品味下列诗句,分析诗人情感
(同学们讨论完成。)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同是写秋,两位诗人选取的景物却不相同?这是为了表现各自的情感决定的。一句之景:“天”为晴空,“鹤”则排云而上,这两个意象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秋高气爽的明媚画面,正是这明亮旷远引发诗人的碧霄之情。情与景和谐统一,抒发了诗人的进取、乐观的精神。我们再来看第二句所写之景
二句之景:“荒凉古道,西风已起。马已疲惫。夕阳下前途一片暮色苍茫”。这些景色所组之画面,萧瑟,凄凉。这正是天涯游子孤独心境。又是一天将尽又是一年将完。断肠人却在天涯之远,故乡亲人遥不可见,抒发了天涯游子的孤独漂泊之悲,思家之苦。
五 第三关 拓展运用关
走进诗,体悟到了诗人的情感,这决不是赏析诗歌的终极目标,赏析诗歌之美还需要我们拓展运用再创造,这就是诗词赏析的第三关:拓展运用关。在中考中常见的两类题型是
1、描述类。就是给出一句诗,让考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表现的画面。答题要求(再现诗词优美意境,准确把握诗中景物特点及诗人的情感并加以想象,语言要生动优美,能恰当第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2、点评类。就是从形式或内容两方面评价给出诗句
这一关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最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及表达能力。例如前面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第二小题》: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这一题就是拓展运用题中的点评类题。
怎么点评呢?①形式上(修辞、生动形象等)
种启示)
③比较鉴别(同类题材比较情感精神上的异同)
我们来分析例题,易于从哪些方面来分析?
对从②③两个方面来分析。
②内容情感上(表现何种精神、揭示什么哲理、给人何从情感上看;是写离别,表现了朋友间的真挚友情;与其他离别诗相比较。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六 总结
本节课我们一路走来,经过了诗词赏析的三道关口,特别是最后一关是诗歌赏析的重点和难点,同学们究竟把这些方法掌握了没有下面我们来一次实战演习考一考同学们。(课堂练习)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写出了秦淮河上的朦胧夜景。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这一景象。
(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朦胧的江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水边夜色在月光暮霭中一片迷蒙冷寂„„)
2.谈谈你对“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
表面是对商女的埋怨,实际上则是批评了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的忧患和嘲讽
最后,对同学们强调两点:
第一、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
4.〔中考复习课件〕古诗词鉴赏 篇四
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2 分)例题分析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的描述出来。试题演练
(一)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4、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 分)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例题分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1、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2、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试题演练十五夜望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情景?(2 分)例题分析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试题演练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1 .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 分)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2 分)例题分析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 分)答:2 .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 分)答:试题演练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例题分析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1、从全诗看,“梅”的开放是在什么时候?简述推断的根据。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试题演练
(一)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4、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 分)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课堂达标丰乐亭游春①(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1、.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 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2)植物类* 古诗词鉴赏
一、考试目标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能力层次:C
二、考题特点: 1.重在语言品味、内容理解、情感把握;2.题型以填空题、简答题居多;3.题材大多选用课外的绝句,涉及各种主题。
四、常见题型:3.理解意境:例:“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启发读者去想象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作具体描述。(2007 年杭州卷)例: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007 年台州卷)例:(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风景”的哪些特点?(2008 年金华卷)(2)诗中既表明军队正在行进,又给人静悄悄感觉的短语是-------。(2008 年义乌卷)1.寻找意象:2.描写画面:5.体会情感:例:(1)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008 年嘉兴卷)(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2008 年衢州卷)4.赏析词句:例:(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007 年义乌卷)(2)“东风忽起垂杨舞”一句极为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008 年湖州卷)
五、解题方法:1.寻找意象类题型的解答:读诗作解诗意找意象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表达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2.描写画面类题型的解答:(1)抓准意象;(2)展开联想,形成画面;(3)运用恰当的修饰语或修辞通顺流畅地表达。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市、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3、理解意境类题型的解答:(1)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语,再现画面;(2)运用恰当的形容词概括特征。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答案示例:诗人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创设了一种万籁俱寂的情景,衬托了自己孤寂的心境,为下文写“秋思”作了铺垫。(2 分,意思对即可)4、赏析词句类题型的解答――词语的赏析(1)从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方面考虑用词的精妙;(2)结合语境,展开联想,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压、满不好,“翻飞”只写出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流连”不仅写出了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答案: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评分:每个要点1 分,共2 分。意思对即可。答案:“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评分:共2 分。意思对即可。
5、赏析词句类题型的解答――句子的赏析(1)看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2)分析该方法的表达效果和语境作用。(1 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3分)
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答:“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5.中考古诗词复习教案 篇五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唐人好诗,宋人好词,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送别诗的特色。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教学要求
1、把握离别诗风格各异的情感,体会诗歌韵律美。
2、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鉴赏“离别”意象,解读“离别”的意蕴。
3、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从分析意象入手,引导学生体会离别诗的写法,从而学习鉴赏离别诗。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把握意象,再现意境,品味意蕴,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2、时间: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季节: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还有柳永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词中惯用的意象。
4、典型意象:酒、斑马、晚风、古道、芳(春)草、弱柳、杨柳、杨花或柳絮、残笛、寒蝉、烟波、水、浮云。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折柳是送别的习俗。无边的芳草恰可比喻远行人的满怀愁绪。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以水(连绵不断)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内容及主题倾向】:
第一,直接抒写依依惜别之情意。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都是对友情的咏唱。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倘若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逢坎壈,其送别诗还可以裹挟着个人的身世之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注意送别背景。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友人。劝勉之中带有明显的“君子赠之以言”的倾向,如高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往往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
【情感基调】:
1、写景之昏暗、寒冷、迷茫、凄清,表达凄婉感伤、悲伤痛苦、惆怅迷惘的感情。此类送别诗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缠绵悱恻,意极为凄悲。
2、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清新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抒发无限眷恋、依依惜别的深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与无限思念,此类送别诗给人情感上的审美感受。
3、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健康高雅的格调。有开阔的诗境,爽朗的音调,体现高远的志趣和开阔的胸襟。【主要艺术手法】:
一、托物寓情:
1、《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2、《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
二、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啊谊的。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
1、《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三、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
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二首》
四、虚实相生。
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对方途中所当经见的特定环境或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陈。【诗歌鉴赏练习·送别诗】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1-2题。(6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1. 首联用哪些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图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参考答案: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用“青山”、“白水”点明送别地点,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艺术手法及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抓住诗句中的典型意象,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参考答案: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 第一、二句诗中,哪些意象是暗示送别内容的意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详见讲义“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部分
参考答案: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渡头,送客之;罟师,船夫,桨,开桨即起程;临圻,交代所去之地
2. 第三句历来备受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参考答案: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奇特的想象),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春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生动形象1分,诗人情感1分,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无处不在”1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之情。(2分)
【解析】第1题是体会诗人情感,这首诗前两句中,“十年曾一别”极言分别时间之久;“征路此相逢”是说就别后相见,由此可体会到诗人久别重逢时的愉悦心情。参考答案:(久别重逢的)惊喜。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解析】这是赏析诗句,要求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解答这题,要注意“景”和“情”的融合,同时“情”包含“与友人又别”和“对前途迷茫”两层情感。
参考答案: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①,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③砧色④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离歌:离别之歌。②关城:潼关、函谷关。③御苑:皇家的宫苑。④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 第一、二联中,哪两个意象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气氛特征?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微霜”“鸿雁”两个意象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1分)从中表达了诗人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怀。(2分)
2. 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3、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答题步骤:
步骤一:(用什么手法)步骤二:(写什么内容)步骤三:(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1分)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或劝勉对方要珍惜时光。(2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6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首句一个“凉”字,生动地描绘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又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的凄凉,渲染了一种惜别的凄清气氛。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词复习资料 篇六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chú)。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⑴译文: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 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 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 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⑵赏析:①思想情感:表现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百姓的同情。忧国忧民之情
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主旨句,表现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百姓的同情。忧国忧民之情。是对以往历史的概括和批判。
18.《饮酒》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⑴译文: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⑵赏析:
①“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话朴实,回答深刻,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
②末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富有哲理,含蓄得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物我两忘的境界。真意指自然情趣和人生的真谛。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见”字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和生活
7.中考古诗词复习教案 篇七
一、理解型默写部分
1、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杜牧《泊秦淮》诗中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舍生而取义者也。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8、李商隐《无题》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诗中的警句,现常用来赞誉那些为事业,为他人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人。
9、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爱莲说》中写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
15、《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两句意思一致。
1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8、《出师表》中用对比方法论述汉室兴亡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1、《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 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2、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所说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3、在《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4、《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5、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方面的名言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7、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
28、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9、《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气势宏大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0、《醉翁亭记》中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31、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长丞相》中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2、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可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的。“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的诗说明北方地区八月份就草木凋零,大雪纷飞了„„
33、《陋室铭》中描写清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4、《〈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35、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亲贤臣,远小人。
36、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7、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担重担,可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
38、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士,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
39、《〈论语〉六》则中有关待人处世的一句名言警句是已所不欲,匆施于人。40、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道:(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填写)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阐述了磨难的意义。
4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目送友人远去的两句诗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3、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4、“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李商隐《无题》中,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表达忠贞的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来表达兼济之爱。
45、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细密、轻盈特点的比喻句是: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46、“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出了落花飘零却昂扬向上的精神,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意境上更胜一筹。
47、《陋室铭》这篇短文中的核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8、朱自清的散文《春》中,作者从触觉方面描写春风时引用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是:吹面不寒杨柳风。
49、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1、《过零丁洋》中最能表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2、《春》一文结尾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春天“美”的特点的句子是: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53、《浣溪沙》中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誉为“天然奇偶”。
54、“一鼓作气”这个成语来源于《曹刿论战》。请根据提示默写。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55、请默写《出师表》中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56、《出师表》中作者为刘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应该广开言路,其原句是: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7、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话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58、《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59、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其实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在干涉他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句子)
60、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61、《醉翁亭记》中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2、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 长烟落日孤城闭。
63、《陋室铭》一文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64、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一句是 断肠人在天涯。6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作者想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6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67、《蒹葭》写清秋萧瑟景象的诗句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68、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辨证关系的两句话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9、《陋室铭》中写主人公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70、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71、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的情感句子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2、《醉翁亭记》中,作者欧阳修描绘山间朝暮晦明变化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73、《黄鹤楼》一诗中的颈联描写了诗人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74、焦裕禄心里装着兰考三十万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局面,他最后累倒在兰考这块土地上,真可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语)75、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这句话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6、我们的老学者力避门户之见,对青年人的创造发明,倾己之力加以扶持,做到了:“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诗句)77、《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78、透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手拄拐杖,仰天长叹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已足!79、《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80、《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81、古语云:“不知者不怪也”。《〈论语〉十则》中与此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人不知而不愠。
82、晏殊《浣溪沙》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83、《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主旨句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写庭院中的景色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4、《渔家傲》中表现国家贫弱时代将帅和士兵们的共同悲哀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述自己希望得到朝廷信任、企盼为国效力的诗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86、《相见欢》中借景抒发忧愁之感的词句是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8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8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句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89、《渡荆门送别》一诗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抒发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在写景中蕴含着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9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互文的表现方法来描写边塞苦寒生活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91、《行路难》一诗中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意味的诗句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92、《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请在《观刈麦》一诗中找出与此相似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93、《曹刿论战》中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取信于民”用原文中的话来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94、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95.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最能体现诗人闲适、悠然的两句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96.《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97.孔子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告诫我们,无论为人做事还是求知治学都应该矜持坦诚,实事求是。98.《孟子》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教会我们坦然面对人生。
99.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一句诗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0.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对饱受离别之苦的人们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1.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李煜《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则化无形之情为有形,写出了亡国的哀思。
102.《马说》一文中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3.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先弦惊。104.《三峡》中表现了三峡环境凄清幽怆的句子是: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二、归纳型默写
1.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如: 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③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默写上、下句均含数字的诗句。
①从李白《望庐山瀑布》、杜甫《春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辛弃疾《西江月》中,任选两组上、下句均含数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例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②除上面列出的四首诗词外,你还能再写一组初中课本古诗词中上、下句均含数字的诗句吗?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李白《行路难》)3.写出你学过或自己积累的古人有关离愁别恨的一个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请从初中所学过的古诗文中选择意思完整的名句表达你的凌云壮志: 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大海”有关的完整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水何澹澹 山岛耸峙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从你所积累的古诗词中选出两句表现百姓苦的诗句: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7.古诗词中有许多写到洛阳的句子,请写出两句。示例: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唐 欧阳修)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在课内外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常常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感慨,请你用学过的一句古诗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或“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9.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有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0.“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是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层出的一幅对联。请写出含有“岳阳”或“黄鹤”的诗句。________,_____。如:岳阳: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黄鹤: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1.我国古诗词中有不少含“春”字的句子,请自选一句写出来。_______,______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2.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代无数诗人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爱国诗歌。请任选两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①___ ②______。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3.抒发思乡之情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永远的主题,其中有许多名句,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请写出表达这一主题的连续的两句。(课内外不限)________,________。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4.马是画家的爱物,亦常走入文人的笔端,在许多古诗、词、曲中都留下了马的足迹,请从中选取你所熟知的含“马”的连续两句,并标明作者或题目。
句子:_____,________。作者或题目: _____ 示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或《钱塘湖春行》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5.登高,不仅能开阔视野,而且能展示人的境界。请写出古人以写登高来表达志趣或情怀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
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了雄浑,开阔的意境。古诗词中有很多这样的写景诗句,请写出你最熟悉的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如: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7.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人借“酒”表达情怀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一句带“酒”字的古诗句(前后要连贯)。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8.从你积累的课内外古诗词中,写出两句能体现默默奉献精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9.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在临别之际,请你选用古诗词中两个“送别”的句子来表达你对老师或同学的离别之情。
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_______,______。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0.写出古诗词中与月亮有关的一个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21.古诗文中有很多含有生活哲理的名句,请你写出一例。(课内外皆可)举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2.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能乐观向上的诗句。如:_____(作者)有“______。” 举例:①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郑板桥《咏竹》)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23.巍巍泰山,举世闻名。早在古代,歌咏泰山的名言佳句就不胜枚举。请任意写出其中完整的一句,并注明作者。名句:___ 作者:____课内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课外名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李白)
24.①请写出古诗文中表现自然美景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例: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⑵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⑶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②请选择你喜爱的古诗文中的名句作为座右铭,提醒自己正确对待困境。(写出连续的两句)例: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5.中国古代关于清明、七夕、重阳节的诗词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出相关诗词的连续两句。清明: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②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七夕:①牛女年年渡,何曾**生?(杜甫《银河诗》)②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少游《鹊桥仙》)
重阳: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6.古诗中有很多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七彩斑斓的景致。请默写含有“红、绿、蓝、青、黑、白、紫”任意一字眼的诗句,注意要默写出两句上下相邻的完整诗句。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27.请写出一句古代有关待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课内外皆可).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满招损,谦受益。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8.㈠奉献是一种精神。我们可用“,”来颂扬这种精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㈡思乡是一种情怀。我们可用“,”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乡书何处达,归雁落阳边。
29.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老当益壮的豪迈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8.中考古诗词复习教案 篇八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后置句)
【注释】
(1)作者给自己的居室起的名字,意为简陋的屋子。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被后人称做诗豪.又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住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
(4)在:在于。
(5)名:出名,有名。
(6)则:就是。
(7)灵: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8)斯:这。
(9)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10)鸿儒:博学的人。
(11)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12)案牍:官府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译文】
9.中考古诗词复习教案 篇九
资中县鱼溪职业中学
罗桂君 复习目标:
1、了解诗词鉴赏题的考试题型。
2、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技巧。
3、帮助学生克服对古代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应试信心。复习重难点:
1、诗词鉴赏的题型与答题技巧。
2、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式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复习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诗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许多优秀的古诗词脍炙人口,美不胜收,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鉴赏古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是语文中考的考点和难点之一。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古诗词鉴赏的专题复习,掌握诗词鉴赏题的一些答题技巧,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二、透视诗词鉴赏的考点
1、感知艺术形象
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感情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味表达技巧
5、品析语言特点,体味炼字
6、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三、近几年内江中考回顾
(—)篇目、特点及分值。先回顾2010年内江中考、2011年内江中考、2012年毕业会考试题,练习及讲评,引导学生说出考点和答题技巧
(一)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面2题。(6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上阕描写梅花的,下阕表达梅花的。(4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困难处境(遭遇)(2分)高洁、坚贞的品格(2分)(共4分)
2、表达了作者不争宠邀媚、坚贞自守的思想感情(2分)
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词,分别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该词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这首词以梅喻人,上阕写梅的困难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还要加上风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们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不仅可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做题时理解句意,揣摩内容,注意诗词特点,结合作者身世。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8分)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答案:1.“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各2分,共4分)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分析:这是宋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晚年国破夫亡后写的词,抒发了内心的浓重哀愁。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表达技巧(修辞)。做题时理解句意,揣摩内容,思考背景,结合作者身世。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题目。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2、《潼关怀古》的“点睛”之笔是那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案: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峰峦的数量多及波涛的汹涌。拟人: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对偶:对仗工整,都是突出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为下文作者的怀古伤今做铺垫。(指出并分析一种即可,指出2分,分析2分,共4分)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作者对封建帝王的愤怒控诉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分析:这是一首元曲,属怀古咏史类,这类作品常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怀才不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历史兴亡之感。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技巧及作用的理解。做题时考虑诗词特点,思考答题步骤(修辞+作用+情感或主旨)。
概括:
1、分值:10年(6分),11年(8分),12年资中会考(8分)
2、题型是主观题,以填空,简答分析为主,题量为2题。
3、内容以课内诗词曲为主。
四、学生快速看资料,了解诗词类别,诗歌基本知识。
五、答题技巧点拨及常见题型出题角度(板书)
(一)请学生简要说出诗歌鉴赏常怎样出题,你一般怎么做,讲讲自己的鉴赏方法。
(二)常见的几种题型的出题角度及答题模式 下面是六类常见的题型的答题模式。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知识联系】
1.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或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所谓意境是指思想感情与诗中生活图景有机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概括意境特点的术语有:雄浑壮阔、高阔远深、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繁华热闹、恬静安谧等。答题模式:意境描述+特点概括。如《使至塞上》幻灯2题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蕴含: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
【知识联系】常见5种情感类型: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决心,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志向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等。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坦陈心志、劝勉安慰鼓励友人等。
【答题模式】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主旨:诗歌具体内容+诗歌主题
看幻灯《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夜雨寄北》
三、表达技巧类
【设问方式】
手法类:1.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就某一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分析。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知识联系】常见表现手法见资料
【答题模式】表现手法+分析作用+情感或主旨 看幻灯《相见欢》2题
四、语言炼字类
炼字类:这句(联或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分辨优劣。
语言特色类:诗歌语言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语言特色,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知识联系】
1.诗眼: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2.炼字:用最妥贴、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3.语言风格常用术语: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白晓畅、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
4.答题时把关键字词放在句中,结合全诗意境情感分析。表明观点即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含义包括解释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还原景象要求展开联想和想像,结合诗歌整体表述诗句所描摹的景象。
五、多角度综合类
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景与情的关系怎样?(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等表达技巧)答题时参考以上四个方面的答题模式,问什么答什么,简单分析,略有侧重。
六、开放题型类
1、评价类
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语,判断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并阐明理由。
2、续写类(略)
(三)答题技巧点拨
1、原则: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方法:“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言志”;结合诗歌背景;注意作家风格、身世;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五、实战演练。(生做题时思考考点),涉及具体题目时,考生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该诗词的文化背景和具体内容,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知识积累,准确作答。
(一)赏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题。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 的感情。
3.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案
1、破 深(品味语言,体味炼字)
2、忧国忧民,眷恋家人(理解思想感情)
3、望 山河 草木花鸟(理解内容主旨)
4、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感知意境形象,分析作者情感态度)
1.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下列三个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__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答案:(1)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品味表达技巧)(2)杨花落尽子规啼(对语句理解)(3)B。(多角度理解赏析)
六、总结归纳
1、理解句意,揣摩内容
2、推敲字词,领会感情
3、提练意境,紧扣诗意
4、文从字顺,准确简洁
七、布置课后作业,见资料
【中考古诗词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中考考前复习——古诗词默写09-22
中考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07-31
中考古诗词赏析训练09-22
中考必考34首古诗词09-15
中考古诗词理解性名句过关06-14
九年级语文中考古诗词默写练习(有答案)10-12
中考古诗文名句07-05
中考40首古诗欣赏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