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穆的意思是什么(16篇)
1.肃穆的意思是什么 篇一
一、词语解释
闻名(wén míng)是偏正式短语,动词,有两个意项,一是“听到名声”的意思,例如:“闻名不如见面”;还有一个是“著名,有名”的意思,比如“举世闻名”。
二、闻名中闻字的意思
闻名的闻是什么意思呢?这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分析。以下词句中的闻,分别是“听到”和“有名”的意思。
(1)“听见,听到”
闻名不如见面
闻名已久
(2)“著名,有名”
闻名遐迩
闻名天下
二万五千里长征闻名世界
来到这闻名于世的芦沟桥,最感兴趣的是数两边桥栏杆上的石狮子。
(3)附“闻”字的意项
①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
②.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③出名,有名望:~人。~达。
④名声:令~(好名声)。丑~。
⑤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⑥姓。
三、闻名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著名、知名、有名
反义词:无名
四、资料,闻名在古文中的意思。
(1).听到名字或名声。
《礼记•杂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 孔颖达疏:“闻他人称名与父名同。”
唐 柳宗元 《曹溪大鉴禅师碑》:“ 中宗闻名,使幸臣再徵,不能致。”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三折:“闻名不曾见面,壮士为甚么不下山应武举去?”
(2).有名。
《北史•魏南安王桢传》:“孝文以楨孝养闻名内外,特加原恕。”
《水浒传》第五八回:“众人説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致天下闻名。”
(3)名声;名望(这是由有名引申出来的意思)。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益知闻名,须有消息,不必期於颠沛而走也。”
唐沉亚之《冯燕传》:“冯燕者,魏豪人,祖父无闻名。”
说明:这一部分资料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欢迎联系我们,共同探讨。华语网汉语知识栏目组 钟丽。
2.肃穆的意思是什么 篇二
一、宗教题材绘画风格的成因
(一) 家庭成为宗教题材绘画的基础
在其年幼时, 父亲就将布格罗过继给了他的叔父。叔父是一名牧师, 他接受了叔父的洗礼, 成了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熟读了古典圣经、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年幼的布格罗一贫如洗, 在经济和精神上养父给予了他很多的帮助, 提供给他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他就读于中小学是修道院改建而成的, 学校被宗教气氛笼罩着, 充满着严肃的气氛, 但年纪尚小的他却从不抵触这些神秘肃穆的宗教, 圣经故事、历史故事, 为他日后的宗教题材绘画做了重要铺垫。
(二) 古典主义对宗教题材绘画风格的影响
每个事物的发生都离不开时代, 时代引领着每个领域的步伐, 美术领域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无法与这个时代脱节。传统文化是这个时代中的重要因素, 布格罗的绘画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文化, 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不断地创造出伟大而优秀的作品。由于对艺术的热爱, 布格罗考入了巴黎学院后, 接受学院派严格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他对人体解剖学进行了详细的学习和研究, 为他以后的写实人物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较高的学术成就, 他赢得了前往意大利学习的机会, 此期间, 他了解了文艺复兴, 追随西方古典大师成为他一生的志向。文艺复兴的这些大师们不但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罗马艺术, 而且不断创新, 他吸取这些大师们的精华, 充分的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事实上这些大师的艺术是对他幼年所接收的古典文化的进一步肯定。正如弗利昂纳·E·委斯曼在《布格罗》一书中曾讲道:“布格罗吸收了来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创作传统, 虽曾经游学意大利, 访遍古典文化, 但其扎根于此深受影响的法国新古典文化对其的影响远胜过其他文化。”他是一个折衷主义画家, 受意大利大师的画风吸引, 严格遵守大师的创作原则, 深入结合自己的艺术思考, 最终拥有古典与唯美的创作独特风格。
二、布格罗宗教题材绘画作品艺术形式特点分析
(一) 布格罗宗教绘画继承和发扬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样式
文艺复兴之后的绘画艺术是以表现“人”为中心的, 法国古典主义追求的是理性, 强调的是完整的构图和庄重严峻的色调, 使作品产生一种雄壮的气概。布格罗也坚定不移地把这一传统继承下来, 但是少了一些理性和雄壮, 透露出来的是一种清新自然的世俗感。安格尔曾说过:“我的创作在很久以前就只追慕一种范本——即产生于那个光辉时代的古典艺术及其杰出的艺术家们, 拉斐尔为这一时代建立了一个永恒不变的艺术领域。我感到一种我确实在用自己的绘画证明我倾尽全力模仿他们的倾向并继续走他们所开创的那条艺术道路。”安格尔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核心人物, 他强调“人”, 在绘画艺术表现方面体现为“庄重、理性、完整、线条”, 布格罗受安格尔影响很大, 紧随安格尔追求艺术的永恒性和对古典的崇尚, 并将安格尔的理论视为正统。他认为文艺复兴的大师们是无法复制或者逾越的, 拉斐尔抒情柔美的绘画风格直接影响了布格罗的单纯而诚挚的感情, 他吸取拉斐尔的细腻典雅, 加上自己对事物的理解, 使得自己的宗教题材绘画具有典雅静穆的气息, 表现了一种人神共存的审美理想。布格罗还经常提起提香, 并说道:“对于完美绘画的准则只有一种, 那就是像提香和委罗内塞那样对画面色彩的追求。”这就丰富了布格罗绘画作品的绘画语言, 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 他带领着这批学院派画家坚决维护古典传统, 坚守着文艺复兴以来的美学原则, 赋予宗教题材绘画作品一种神秘气氛。如《宁芙与萨堤尔》这幅画中的萨堤尔是半人半兽的形象, 宁芙是众仙女, 作品描述仙女们洗澡发现萨堤尔偷看并拖他下水, 戏弄他的情景。男性的刚健和女性的柔美形成强烈的对比, 幽美而静谧的背景衬托人体的质感, 画面表现的如梦似幻, 像世外桃源, 完整的体现出古典绘画典雅静穆的舞台戏剧特点。
(二) 布格罗宗教题材绘画作品中运用光线突显主题
光线是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 与我们密切相关, 它的存在可以影响到人的情感, 它可以使物体产生明暗和色调反差, 光线的距离也使人的实现距离产生远近虚实效果。在布格罗的宗教题材作品中, 光线的运用和布置都有精心的安排和设置, 使画面有了主次之分, 迅速的吸引观者的眼球, 突显主题。如《鞭挞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这幅画面的中心是耶稣, 光线整个都笼罩在耶稣身上, 让耶稣本身形成一个亮点, 而其他的部分则被有意的分在光线以外的灰部或者暗部, 这样就自然将画面的中心呈现在我们眼前。再如《女精灵》也充分地体现了光线的作用, 整个画面的中心集中在前面三位女精灵身上, 强烈的光线直接照射在她们身上, 充分地表现了画家对人物各部分的细节描绘, 而光线不好的地方成为背景, 衬托主体, 使得三位精灵变得更明确、更和谐, 布格罗追求这种光线带来的空间感, 巧妙地处理画面, 使之统一和谐。
(三) 布格罗宗教题材绘画作品中的构图形式
构图是画面达到高度和谐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俄罗斯当代现实主义大师梅尔尼科夫所说:“构图是一切平面艺术的根本, 是一件作品好坏的第一要素。”布格罗深受法国古典主义的影响, 尤其是大卫、安格尔。绘画作品中多以崇高、典雅、静穆的构图模式为主要形式出现, 他善于从传统中汲取养分, 从自然中寻求真实, 从艺术中体现永恒。同时由于他所处的时代动荡不安, 战争四起, 资产阶级的出现, 也直接影响到他的绘画风格。宗教绘画被古典主义的学院派尊崇为正统, 布格罗同样崇尚古典主义的静穆伟大, 他最常用的古典构图形式就是三角形构图, 这样的构图对于他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这是非常典型的古典构图形式, 既具有一种平衡式的稳定, 又有烘托主题的作用。如《第一次悲痛》以完美的金字塔构图形式呈现, 亚当和夏娃第二个儿子亚伯的死亡, 亚伯仰躺于亚当的腿上, 以半圆形的姿态体现出死亡之体的无力与柔软, 夏娃痛哭钻进亚当的怀里, 亚当侧转身安慰妻子, 并用表现完美力量的肌肉捂着胸前, 呈现出三角形构图, 突出人物主题, 有一种悲壮静穆之感。
布格罗除了用经典的三角形构图之外, 最经典和突出的还有垂直式构图。以仰视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 有种肃然起敬之感, 有力的推出了画面的崇高塑造。如《丘比特》。
纵观布格罗艺术, 宗教题材绘画是必不缺少的一部分, 在长期的家庭和文化的熏陶下, 宗教题材根深蒂固地扎根于布格罗的血液中, 典雅肃穆的宗教题材绘画风格渐渐形成。在这样的气氛下他充分的保持了古典主义的严谨, 继承发扬了古典主义的绘画原则, 同时也是在纷繁复杂的花花世界中守护了古典主义绘画, 他一生崇拜古希腊罗马的理想美, 以扎实的造型技巧取胜, 描绘了各种神话故事题材的圣经故事人物, 倾注了自己毕生的心血。
参考文献
[1]何政广.布格罗[M].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
[2]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3]张晓叶.环球美术家视点系列——布格罗.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9
3.“法治”是什么意思? 篇三
法治起源于西方,法治思想源远流长。较早的法治思想代表非亚里士多德莫属。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指出:法治优于人治。他认为法治有两层含义:一是法律必须得到人们的普遍遵守;二是法律必须是良法而不是恶法。进入近代社会以来,西方法律界人士普遍认为,法治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法律至上原则,也就是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二是法不溯及既往原则,也就是说法律公布之前的违法行为,法律公布之后不再予以追究;三是维护人权原则,也就是说法庭是维护人权的最后防线,不受行政权的迫害。
西方法治思想的核心,首先是人们必须信仰法律,也就是说人们只有信仰法律,才能很好地遵守法律和执行法律,否则法律就形同虚设;其次是以法限制权力,也就是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防止权力的滥用。总之,西方人认为,法治不是依法而治,因为法可能是王法,依法而治可能变成依照君主的意志而治理,其实质还是人治;法治也不是立法者之治,因为大多数人可能依靠他们的人数优势来迫害少数人;法治是法律至上,法律是最高的主宰,法律是自然之法,即使最高立法权也必须受到制约。
4.肃穆的意思是什么 篇四
1、the Battle of Waterloo.
释义:滑铁卢战役。
此处取战役、斗争的意思。
2、2,000 fans battled with riot police.
释义:2,000名粉丝和防暴警察发生冲突。
此处取斗争、作战的意思。
3、In Wyoming, firefighters are still battling the two blazes.
释义:在怀俄明州,消防队员们还在为扑灭这两场大火而奋战。
5.傲娇的意思的意思是什么 篇五
傲娇是指人物为了掩饰害羞做出态度强硬高傲表里不一言行的代名词。
词语来源:
发源于日本的美少女游戏业界,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后,如今已是能在包含动漫和游戏的ACGN御宅族次文化中广泛形成萌的对象的类型之一了,并随着御宅ACGN次文化的蔓延,开始逐步在大众媒体上被使用到,被用来作为譬喻有魅力的人物形象、恋爱模范、话题人物等的词语。
傲娇(亦常翻译为外冷内热、蛮横娇羞、恶娇、娇蛮)是指“平常说话带刺态度强硬高傲,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害羞地黏腻在身边”的人物,主要是常用于恋爱型态的词汇。本来是发源于日本的美少女游戏业界,而在包含动画、漫画的御宅族次文化里广泛形成萌的对象之一种类型,另一方面在、大众媒体上也会被使用到,作为譬喻有魅力的人物形象、恋爱模范、话题人物等。依照个人不同而定义的差异甚大,也可说是个相当抽象的概念。
萌属性的一种,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从“ツンツン(蛮横、任性)”变成“デレデレ(害羞、贴)”的特质。中文一般是称为‘傲娇’(不过还有娇蛮等不同的译法)。新兴起一种称呼为“蹭得累”,即为直接日语音译,同时也表现出了“傲娇”的特色。
钉宫理惠所配的《灼眼的夏娜》里的夏娜将傲娇这一萌属性发扬光大,与《零之使魔》中的露易丝、《旋风管家》中的三千院凪缔造了钉宫誓约(钉宫党);之后《龙与虎》中的逢坂大河的加入成就钉宫四萌,之后亚里亚和露蒂加入誓约。合称为钉宫六萌。
严格定义
仅指对心仪对象有意,但为了各种原因而刻意以带刺的态度给予差别待遇,直到陷入无法继续逞强矫情伪装的状况、或是确定与对方两情相悦时才转变为羞赧者。这或许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心理防卫机制来解释。
由于这个角色形容词本身即指一种不坦率的特质,也因此特别容易让使用者误会。
港台使用「傲娇」一词,严格来说具有包含性不够的问题,但使用者众,因「傲娇」这个翻译而误解甚至完全偏离原意者也不在少数。
语源分析
日语本字合成自日文拟声表感叠词“ツンツン”和“デレデレ”:“ツン”可被理解为尖尖的、高傲的、冷酷的、难以亲近的,“デレ”则可理解为娇嗲的、为情所扰的。两者组合在一起,简单来说可以视为“爱情上的外冷内热”。一般指ツン到デレ的转变,也有ツン与デレ并存的类型。日语的这个词语在ACGN界约于出现,但它对一般男女关系发展的影响潜力甚深(特别是在恋爱游戏中),所以冒起得十分快。
6.龋齿是什么龋齿 是什么意思 篇六
龋齿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疑惑,龋齿也是我们所称的虫牙,蛀牙的意思。这样说相信大家就知道是什么了,但可能还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龋齿的具体,引起虫牙的原因,都能答对的人几乎少之又少。龋齿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口腔问题,我们都不容轻视,在这里洁灵为你解答这些问题。
龋齿
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龋病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引起龋齿的病因
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即指寄生物包括寄生虫、病毒等寄生于其上的生物体)和时间。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糖(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紧紧贴附于牙面,由唾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这种获得性膜不仅得以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袭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1.细菌
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2.口腔环境
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唾液。
(1)食物 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面的黏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
(2)唾液 在正常情况下,唾液有以下几种作用:①机械清洗作用;②抑菌作用;③抗酸作用;④抗溶作用。
唾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临床可见口干症或有唾液分泌的患者龋患率明显增加。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而有多个龋牙;另一方面,当唾液中乳酸量增加,也有利于龋的发生。3.宿主
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4.时间
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
7.体育的精神是什么? 篇七
中国亚运会的金牌数一路飘红, 我们是该大力赞颂, 还是冷静思考呢?
初看新华社这篇署名的文章确实有让人心里一惊之感, 作为国内最具权威的通讯社, 如何能在如此大型的体育盛会举办之时抛出一番与时下喜庆的气氛不相适宜的悖论呢?难道就不怕得罪举办方或者是体育人士吗?况且, 在国人已经满足于金牌越多越光荣的年代, 建议今后派遣业余选手参加亚运会是不是也会引发民众的不满呢?体育官员的回应首先应验了笔者的第一个猜想, 网上民众的反应却没有一边倒, 而是褒贬不一。
以笔者看来, 新华社记者的文章不但没有像殷宝林所说“要炮制一些高论”的想法, 反而是要做出这样一篇与时下气氛“不相适宜”的言论, 着实需要一定的勇气。
一家独大看似可以独领风骚, 但会导致亚洲体育失衡, 使其他参与者感到成为陪衬。举个通俗的例子:本来是请大家做客的, 结果, 鱼翅和熊掌都让主人抢吃了, 剩点汤汤水水的给人家分, 咱好意思吗?生物界和自然界法则告诉我们:只有共存才能共荣。让一个“巨人”和一群“常人”按照相同规则玩角力游戏, 场面未必有趣。尤其是在实力绝对不对等的情形下, 在看客的助威下, 穷追猛打, 没有观赏价值。
另外, 这会引导本来就畸形的中国竞技体育走向极端。多年来, 我们一直把体育等同与金牌, 把体育当作强国符号, 这其实是扭曲了真正的体育精神和本质。体育是什么?毛主席早就说了:“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体育是属于大众的运动, 是老百姓们的健康生活方式, 不幸的是, 这个属性被漠视了, 精英体育一度成为主导。
众所周知,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同样是举国体制的中国体育由于国力等等的原因尚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 甚至在亚洲, 我们也落后于近邻日本和韩国。那时候, 每一次中国队国际比赛的胜利几乎都能激发起国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奋发的精神。然而, 随着我们综合国力的增强, 举国体制也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 不仅我们在亚洲“一骑绝尘”, 甚至在两年前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上也登上了金牌第一的宝座, 国人的金牌荣誉感着实被满足了一把。但是, 正如评论文章里所指出的一样, 我们国人的身体素质又成什么样的一种发展趋势呢?是否也跟我们的体育健儿在国际赛上披金斩银一样得到长足的发展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北京奥运会后, 胡主席已经英明地给中国体育指出了正确发展方向: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我们应该立刻转型和转轨, 把重视竞技体育转变成重视全民健身, 淡化金牌, 强化国人体质和健康, 提倡大体育和大健康的概念, 让体育理念真正回归。
目前, 中国有1.6亿人是高血压、1.6亿人高血脂, 有2亿人超重或肥胖;城市里, 每5个孩子就有1个小胖墩儿, 高中生里85%以上的学生是小四眼儿;和日本孩子比, 我们的中学生在身体素质多项数据上差很多;我们参加运动的体育人口只有28%, 人均体育设施在世界上排百名开外;在亚洲, 我们的体育人口和体育设施人均比绝对排不进前10名, 就在中国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就的这20年中, 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然而, 我们的金牌总数是世界第一, 亚洲绝对第一, 这难道不是讽刺吗?难道这不令我们汗颜吗?
为什么一方面成为了体育大国, 而另一方却不能成为体育强国呢?杨明文章中所要提出的正是举国体制与成为体育强国之间的矛盾, 说到底是一个体制的问题。而殷宝林所回应记者的应该说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 即竞技体育该不该争第一的问题, 其实与文章所要说明的问题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嫌。
正如我们日下所要着力提倡的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 体育的发展方式是不是也需要转变。要想转变, 首先就要冷静地确定发展的最终目标, 也就是说奥运会、亚运会拿多少金牌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体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 如果我们的机制能够保证全民的素质能够稳健的提高, 那么拿不拿金牌第一又有什么关系呢?况且, 如果我们与其他国家的体育体制存有天壤之别, 我们就算拿到金牌第一又有什么自豪感可谈呢?如果投入不能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 那么我们就要改变投入的方式或者说执行这种投入的体制。
近日, 在深圳举办的高交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坛上, 吴敬琏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归咎于体制性问题, 其中包括政府对重要稀缺资源的配置权力, 以GDP增长速度为主的政绩标准等。正如国民的身体素质是我们发展体育事业的第一要务一样, 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水平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如果我们仅仅沉醉于GDP赶超日本, 甚至超过美国又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可谈呢?
8.钙磷比是什么意思?等 篇八
问:我去药店买补钙产品的时候,店员向我推荐一种新的钙片,说这种钙片的钙磷比特别合理。什么是钙磷比?
天津刘志强
答:钙磷比,顾名思义,就是钙元素和磷元素的比值。
在人体中,钙与磷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好兄弟”。钙和磷的代谢在许多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无机磷酸盐与钙结合,构成坚硬的骨骼和牙齿,可以说,磷和钙共同承担着构成机体支架和负重的任务。而血钙和血磷含量的也会相互影响,如果血液中钙磷比例失调,有可能导致佝偻病的发生。
因为钙与磷之间的特殊关系,膳食中也应该注意钙与磷的比例。高钙摄入会影响膳食中磷的吸收,同样,过量的磷可与钙形成复合物,减少机体对钙的吸收,尤其是膳食中钙的含量很低时。根据骨骼中钙与磷的含量推算,婴儿膳食中钙磷摄入量的比值以2:1为宜。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对钙磷钙磷比值的耐受增加,所以在成年人的饮食中,应该注意钙磷比,但不必过分强调钙与磷的比值。
痛风患者能吃馒头吗?
问:我是一个痛风患者,有人说痛风病人不能吃包子、馒头之类的发酵食品,是这样的吗?
北京郁纬
答:食品发酵的方法有化学的、物理的和微生物的。对于痛风病人来说,只要不违背饮食治疗的原则,可以适当食用化学发酵食品如油条、饼干和物理发酵食品如蛋糕等。但对微生物发酵食品,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可以食用。微生物发酵食品包括馒头、面包、酸奶、奶酪、甜酒、啤酒、果酒、腐乳、腊八豆、酱油、豆豉、豆酱、红曲鱼、红曲肉、红茶等。微生物发酵食品之所以具有独特的鲜味,是因为这类微生物本身含有丰富的核苷酸所致。核苷酸中的嘌呤经氧化后转变为尿酸。显然,痛风病人不宜大量进食这类发酵食品。
不过,笼统地说痛风病人不能吃发酵食品是错误的,这要根据病情与食物品种、数量来决定。从酵母嘌呤含量来分析,每100克干酵母含嘌呤高达589毫克,所以痛风病人肯定不能直接吃干酵母。但是,发酵面点使用的干酵母量都比较少,例如,500克酵母可以发100千克面,其比例为0.5%,一天吃300克馒头的话,等于只吃了1.5克酵母,也就是说只食入了大约8.8毫克嘌呤,而临床上对痛风急性发作期病人要求饮食嘌呤控制小于每天150毫克。可见,吃几个馒头、包子对痛风病情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当然,如果食品本身含比较丰富的嘌呤,再经发酵后,其嘌呤含量就可能更高。比如,每100克黄豆本身含嘌呤高达166.5毫克,发酵成腊八豆、腐乳后,其嘌呤含量更高。这类食品,急性发作期痛风病人是禁止食用的,即使是在病情缓解期也要少吃,以防诱发痛风发作。
泡菜中含有亚硝酸盐吗?
问:我的韩国朋友一直向我宣传泡菜是一种健康食品,但是我在杂志上看到,腌渍蔬菜中一般都含有致癌的亚硝酸盐。泡菜的制作过程也是腌渍。那么其中会不会也含有亚硝酸盐呢?
辽宁黄正尧
答:泡菜是一种腌渍蔬菜,主要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辅以低盐来保存蔬菜并增进其风味,白菜、甘蓝、黄瓜、萝卜、甜椒等是常用加工泡菜的原料。蔬菜腌渍是以乳酸菌为主的多种微生物并存的发酵过程,形成亚硝酸盐不可避免。大量实验证实,腌制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比同种新鲜蔬菜高出几倍,同时,由于泡菜生产及销售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保藏期问,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发生腐败现象,会积累更多的亚硝酸盐。
不过对此不必过于担心,市场上正规厂家出产的泡菜,一般都可以达到国家制定的亚硝酸盐限量标准,食用是比较安全的。食用泡菜时,为了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随着保存时间的推移,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规律。研究发现,保存40天以后,亚硝酸盐含量降到最低。所以,在泡菜制品允许的保质期内,可以适当推迟食用时间。
2.采用低温保藏、加热等物理方法可降低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3.在腌渍液中加入维生素C可以降低泡菜申的亚硝酸盐含量。
砷是必需微量元素吗?
问:我一直在关注前几天某矿泉水的砷超标事件,大家都说砷是有毒的,但我看到一个报道,说砷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到底哪个说法是正确的?砷有没有保健作用呢?
江苏陈淳
答:首先,砷的化合物,尤其是五氧化二砷(砒霜)肯定是有毒性的。同时,砷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有很多种,譬如皮肤和内脏器官肿瘤、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等都与高砷摄入有关,尤其是饮水中摄入的砷。
关于砷是否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这一问题还在讨论当中,迄今为止尚无充分的科学证据,关于砷的“适量”界值也无法确定。但不同的动物实验结果均证实缺砷对动物会产生不利影响,当一些动物体内缺砷后,可能会出现不孕、流产、死产、巨脾、红细胞脆性增高、皮毛粗糙无光泽等现象。而把砷添加到饲料中喂饲小鸡,可以增加动物体重,并作为一种生长因子促进生长发育,这说明砷至少对动物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另外,砷也确实具有一些保健作用。《神农本草经》曾记载:“长期服用雌黄(三硫化二砷);具有躯体变轻、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之效果”。18世纪时,我国有人将无机砷化合物用于治疗牛皮癣、慢性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砷及其化合物是人类最早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一些砷的化合物可以抑制血液肿瘤细胞和许多实体瘤细胞生长。
食品增稠剂有什么用?
问:很多食品的配料标签上标有增稠剂,请问它是做什么用的?对人体有没有危害?
热心读者
答:食品增稠剂是指在水中溶解或分散,能增加流体或半流体食品的黏度,并能保持所在体系的相对稳定的亲水性食品添加剂。增稠剂在食品中主要是赋予食品所要求的流变形态,改变食品的质构和外观,将液体、浆状食品形成特定的形态,并使其均匀、稳定、提高食品质量,保持食品具有黏滑适口的感觉。
9.门第的意思是什么 篇九
门第是一个汉语词语,有三种含义分别是家世;后指显贵之家,指家庭或家族被认可的程度;指人的一种观念或思想。
英文解释
family status;pedigree;ancestry ;
[pedigree]∶家世。后指显贵之家
[family status]∶指家庭或家族的社会地位
详细解释
旧指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等级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
《魏书·世宗纪》:“而中正所銓,但存门第,吏部彝伦,仍不才举。”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 宋 、齐 、梁 、陈 惟以文华相尚,门第相夸,亦不足观。”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 赵 家好汉你也求到我这寒伧门第里来了?”
住宅。
10.教师是谁教师是干什么的 篇十
近来业界提倡教师应过专业的生活, 有些教师嗤之以鼻:现在怪我们没专业, 我们没有专业, 责任在谁?这种反感不是没有道理, 如果列举教师没有专业意识、能力和专业品格的罪魁, 抱怨者可排出一长串名单。但我估计, 这些反感者不会把自己列在其中。问题就在这里, 拒绝责任承担同时指斥他者犯错的习惯思维, 让我们成了今天的样子。也正是从这个视角, 我觉得再谈教师的身份意义很有必要。
关于教师, 业者都知道韩愈说过的一句话: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这句话中, 韩愈说了教师的两个责任和一个功能, 两个责任是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 一个功能是教师要解决学生在求学与为人方面的困惑与不解。我们古人不大追问教育的哲学命题, 西人在这方面比我们做得好。他们追问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什么?结论是:教育即人。关于人的思考, 又费了他们许多周折, 这里不说。表面上看, 西人教育即人的结论与我们的“传道受业解惑”似乎没有大的差别, 我们道传了业授了惑解了, 人不就成为人了吗?其实不是, 西方教育命题下的人是独立的人, 是自由的个体, 我们教育命题下的人是从属的人, 是依附的个体。这种差别是本质上的鸿沟。近代以来, 我们已经用了很长的时间很多的精力去弥补, 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一直到今天, 我们的教师都没有真正把教育行为落实到个体自由的场域内, 尽管我们的教育理念表面上已经很现代了。这就是传统的力量。也正因此, 教师身份在今天的意义特别重要, 我们要清楚教师是谁, 是干什么的。
还是从“传道受业解惑”说起。在这句师者名言的背后, 我们能看到一个端坐的教化者形象, 他正襟危坐, 不苟言笑, 令人敬畏。这么说可能有人会反对, 因为韩愈在《师说》中还同时说了人人可以为师以及师与弟子关系的相对性。韩愈是说了, 但韩愈的解放性后人没有吸取, 他对师者的完整阐释与后世既成的教育传统关系真不大。我尤其在意的是, 学生在韩愈的师者那里是“接受”者而非自由的个体, 学生要成的“人”是规范好的“人”而非独立的人!今天, 社会虽然在理论上拒绝了教育奴化人群的立场, 但现实中意志各异的功利群体仍然逼迫教育发生了异化, 教师的身份意义仍是传统的而非现代教育的专业定义。我们一直没有专业意识, 没有真正的现代教师身份意识。这就会产生一个非常让人难过的社会现象, 一方面社会逼迫教师要合乎自己的功利性追逐要求, 而另一方面社会又对按自己的欲望制造的教育现状满腹抱怨。教师群体亦多有不满与牢骚, 但在我看来, 教师受指责是应该的, 因为你群体性没有了专业的立场, 没有真正的专业坚守又想获得社会功利的承认, 这本身就是个悖论。
所以, 我不想说教师在教育困境下的委屈, 我只想谈作为教师应有的身份概念。不论社会如何不懂教育, 为师者自己必须清楚, 什么样的行为是专业的行为, 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是教师必须拒绝的。很可惜, 我们目前还做不到专业的行为判断, 更做不到清醒地专业地实施自己的教育行动。我们以最不利于学生心智成长的方式作职业的努力, 让社会的功利性需求绑架教育, 丢失自己的专业品格, 这是应该受到专业内部的否定和批评的。
教师常常抱怨教师这个职业不受重视, 我很纳闷, 我们用那点专业知识, 炒了一辈子冷饭, 反反复复地对一茬又一茬的学生宣讲一生, 没有创造, 没有帮助学生真正成长, 凭什么让这个社会尊重你?我们没有自己的专业价值判断和专业生活坚守, 屈从于社会的功利需求, 世俗的社会又怎么可能尊重你?我们凭知识教育让学生进入重点中学, 把学生送进大学, 让学生从大学毕业, 但要知道最重要的“人”在我们的专业领域仅仅得到口头和口号的重视。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贡献, 这才是致命的地方。
一个人走过青少年时期, 我们的任务首先是帮助他成为活泼泼的生命, 让他有担当地成为社会公民, 对这个社会抱有创造的热情与能力, 这才是教师的意义。其间, 所有的外界干扰都不是我们的教师意志应该屈从的, 这才是教师的身份价值。我们改变不了自身之外的许多东西, 但我们必须面对自己。教师要过专业的生活, 首先要有教师身份意义的自觉才行。
因此, 教师是谁, 教师是干什么的, 追问这个似乎老掉牙的问题十分必要。
11.飘渺的意思是什么 篇十一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英文解释
1. misty
2. mirage
[misty;dimly discernible]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飘渺无常
详细解释
隐隐约约。
《英烈传》第三九回:“早有香风飘渺而来,抬头一看, 真君 已在面前。”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引 清 孙韶 《咏小孤山》:“ 江 心突兀耸孤峦,飘渺还疑月里香。”
渺茫而不可捉摸。
清 龚自珍 《木兰花慢》词:“问人天何事,最飘渺,最销沉?”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夜里给那生着疳疮的同伴弄得不能入睡的时候,脑里就爬着许多的飘渺的幻想。”
高远空旷。
梁斌 《红旗谱》四八:“站岗的时候,人们只好眯细着眼睛,看着飘渺的天空。”
高远隐约貌
《文选·木华<海赋>》:“群仙缥眇,餐玉清涯。” 李善 注:“缥眇,远视之貌。”
唐 杜甫 《白帝城最高楼》诗:“城尖径仄旌斾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宋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惟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孤影,南枝乍冷,见乌鹊缥缈,惊飞栖止不定。”
郭沫若 选自七年级上册书第二十七课《天上的街市》:“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随风飘扬;随水浮流
唐 李白 《愁阳春赋》:“缥缈兮翩绵,见游丝之萦烟。”
宋 陈允平《垂杨》词:“飞花满地谁为扫,甚薄幸,随波缥缈。”
元 许有壬 《太常引·池荷》词之二:“红衣缥缈,清风萧瑟,半醉岸乌巾。”
闻一多 《李白之死》诗:“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满载着霓裳缥缈、彩佩玲珑的仙娥,给人们颂送驰魂宕魄的天乐。”
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其雅调之清越也,有若缥缈鸾虹,譻譻嫋空。”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歌声缥缈,直入云霄。”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金石铿锵,宫商缥缈。”
李瑛 《笛声》诗:“从哪里飘来一缕笛音,在这僻静的深山缭绕?比幽谷的溪水还清脆,比云中的莺啼还缥缈。”
虚浮;渺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
周振甫 注:“缥缈附俗:虚浮、不切实而依附俗说。”
清 杜荣寿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底事隔年先异兆,人与莲花同缥缈。”
夏曾佑 《小说原理》:“人所乐者,肉身之实事,而非乐此缥渺之空谈也。”
12.日的意思是什么 篇十二
日,汉字,常用的字义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网络用于性行为。
另一个读音,(mì), 金日磾(Jīn mì dī),汉武帝的辅政大臣。
英文解释
<名>sun;daytime;day;time;
<副>(每天; 一天一天地) daily;every day;with each passing day ;
基本解释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与“夜”相对:~班。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
某一天:纪念~。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时候:春~。往~。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
特指“日本国”。
详细解释
〈名〉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sun]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旸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天)
白天,白昼 [daytime]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世说新语·自新》
又如:日昳(日已过午);日往月去(时间一天天过去);日里(白天);日里向(白天);日长神倦(夏季白天长,人易困倦);日旰(日暮。天色晚);日昼(白天);夜以继日
时节;为特殊目的而定的日子 [day;date]
天启壬戌秋日。——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交租日;星期一是洗衣日;你的结婚纪念日;三百万股日;太阴日;平太阳日;日南至(冬至日);日脚(〈方〉∶日子;时间);日时(一段时间);日分(日子;日期)
一昼夜 [daytime]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日月星辰,太阳也。岁月日时,亦即曰日。——《书·洪范》
教子数日。——《礼记·内则》
又如:日力(一天的力气);日完(一天所做的事情);日度(一天一天地过去)
时间,光阴 [time]
又如:日子浅(时日短);日时(一段时间);旷日经年;日已昏黑;日不我与(时日不等人);日刻(时间)
日本的简称 [short for Japan]。如:中日文化交流
〈副〉
每日,每天 [every day]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日远日疏,日亲日近(常常接近自然亲热,反之就会疏远);日觐天颜(每天朝见皇帝);日见穷蹙(处境一天天艰难窘迫);日无暇晷(整天无空闲);日逐(每日;每天);日逐家(每日;一天天);日事钱(日工资);日辰(日子);日食钱(日事钱)
他日,改天 [the other day]
日与俱来,吾与若俱观之。——《列子·汤问》
往日,从前 [the bygone days]
13.真正的城市精神是什么? 篇十三
美国作家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是大学生必读的经典,其中描述城市对年轻人的消极影响的著名段落常常出现在国内翻译教材中,“当一个18岁的女孩远离家门时,往往会有两种结局,或是碰到相助的人使她生活好起来,或是接触行行色色的道德观念,然后变得堕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根本不可能不受影响。或是变好,或是变坏。大城市具有自身种种诱人的花招,并不亚于那些教人学坏的男男女女,当然人比社会微小得多,也更富于人情味。那些最有修养的人能用激情让人上当,其力量是巨大的。闪耀的灯光和讨好挑情的追求目光一样也具有效应。纯洁自然的心灵一半都是由超人类的力量所达到的。喧闹的城市,沸腾的生活,鳞次栉比的楼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那受惊的感受。身边没有一个商量的人为她指点,又有什么谬误不能进入这毫无警惕的耳朵里呢?不知事情的真相,美丽就像音乐一样会使头脑简单的人放松警惕,无力抵抗,然后堕落。”
这样的城市论述不由得令人想起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说过的话:“城市就像梦想一样,是由渴望和恐惧组成的。”作为在农村出生和成长,后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笔者对城市也有着割舍不断的复杂情感。城市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从离开家乡到县城读书起就一直向往到更大的城市去,先后在古都洛阳、上海求学,后来在武汉工作,也曾因公前往过首尔、东京和新加坡等国际大都市,一方面享受城市生活的高效、便利,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生活的快节奏、高强度,以及人际关系的淡漠等往往让人怀念农村和小城镇的归属感和亲密感,留恋悠闲、自由的田园生活。
大城市是现代世界的象征,当今世界有数十亿人生活在城市中,城市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而且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当然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向往的机会之窗,是社交的天堂,是创造性的中心。最优秀的东西,无论是大学、建筑、产品、餐馆、广告公司都在城市里。人们来到城市往往是追求一种新的生活体验,它与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上学、工作、创业、交友,或纯粹的冒险。与城市的遭遇哪怕几天也好,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变化,甚至成为人生的转折点。
不管我们生活在大城市还是在农村或小城镇,城市都是无法回避的存在,它因为促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可能去过不少地方,也渴望到世界著名的大都市游玩。自己所在的城市或自己熟悉的城市与其他城市有什么不同吗?城市有没有独特的精神呢?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清华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贝淡宁和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艾维纳·德夏里特合著的《城市的精神》考察了世界著名的九个城市及其各自独特的精神在政治、文化和经济生活中的体现。这些城市都各有特点,最明显的体现在建筑、历史、产业构成、人口结构、地理环境等方面,既有如耶路撒冷、牛津等有高度专业性的城市,也有更加多元化的大都市巴黎、纽约等。
作者提出的核心观点是,重新发现城市的精神是哲学和社会学的重大任务,强调一个城市具有能够和愿意承受全球化压力的独特精神的重要性。全球化有积极的一面,即开放性和宽容性,但是它可能造成文化趋同的同质化倾向。他们提出了一个与爱国主义不同的新词“爱城主义”(civicism)。众所周知,归属感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但民族主义往往有很强的破坏性。与拥有军队的国家不同,城市在强调独特性或在与其他城市竞争时不至于发动战争。市民对城市精神的自豪感将有助于激发认同感,有助于抑制民族主义情绪的泛滥。
对都市规划者、市议员或者感兴趣的公民来说,他们最关心的可能是如何找到城市的独特精神呢?作者认为,这取决于城市的具体情况和现有资源。如果一个城市贫穷,人们被剥夺了最基本的物质需要,那么,城市的首要任务就是摆脱贫困,让人民有基本的医疗保障,不至于营养不良,而不是奢谈独特的城市精神。以煤炭为主的城市就难以倡导环境保护方面的价值观,西班牙萧条的工业城市比尔巴鄂因为漂亮的博物馆而逐渐成为艺术界的圣城。
两位作者都是研究政治哲学的教授,但他们的这本书不像常见的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而是采用对话体和自传体的风格,文笔轻松随意,读起来引人入胜。他们对这九个城市都非常熟悉,不仅进行了历史研究而且花时间实地考察了这些城市,时而悠闲地散步,时而与当地居民交谈。他们对城市精神的诠释不仅依靠追溯城市的历史,而且利用小说、诗歌、传记、旅游指南、建筑标记,以及个人的独特体验和眼光。对那些居住在大城市或者对这些城市很熟悉的读者来说,作者富于启发性的精彩描述想必会激发我们用全新的眼光来认识这些城市的热情,说不定还能找到令人惊喜的意外发现。而对于暂时还没有机会去,渴望未来前往旅游的城市的读者来说,本书可能为我们带来先睹这些世界名城的快感。
书中的有些细节也很有意思,如在纽约一章中,作者问为什么纽约公共场所看不到孩子?那是因为孩子根本无法在街上走路,满眼看到的都是步履匆匆的人腿。柏林是个宽容和开放的城市,众多建筑都是用玻璃建成的,象征着透明和开放,这与纳粹时代相反。书中还有阐释气候对城市的影响的具体事例。
中文读者或许对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的城市非常感兴趣。本书的作者之一贝淡宁教授在中国生活和工作,北京、香港和新加坡等章节都有让中文读者感到亲切的内容。比如,他说亚洲城市应该从孔子那里汲取灵感,用儒家的道德礼仪而不是严酷的法律治国,追求和谐社会以及和而不同的政治理想,香港就是这样的城市。除了在清华任教外,他还在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有记者请他比较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的异同。他说中国的城市很不幸,1949年后的前30年采用苏联式的现代化,后30年采用美国式的现代化,而且保留了两者最糟糕的部分。北京作为毛泽东选定的首都,是政治权力的中心,北京人的民族主义观念也更强烈些。上海人则有强烈的都市自豪感,但有时候瞧不起其他地方的人,有时候表现出崇拜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的倾向。他说在上海街头用中文向人问路,得到的却是英语回答,在北京就不可能这样。针对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没有特色的倾向,他建议城市发扬自己的文化遗产,如孔子的故乡曲阜就可以利用独特的优势推广儒家文化。
不过,作者的有些观点也受到挑战。有人用31英尺高的孔子铜像在天安门广场竖立了几个月就被移走的事实质疑贝淡宁的北京将出现儒家统治的预测。再如,若说北京是政治权力中心,其他城市如华盛顿或堪培拉也是如此,北京作为权力中心不仅仅是城市的因素而且与共产主义国家体制有关。再比如,纽约当然是世界金融和媒体的中心,但这种抱负并不一定体现在纽约人的生活中,大部分纽约居民并非世界领袖而是老师、医生、郊区中产阶级、店员、退休者或卡车司机、家庭妇女等,他们有领导世界的抱负吗?未必如此。
我们相信读者并不会因为本书有引起争议的观点就否定它的价值。在国内很多城市因为热衷于评选“城市精神”而引起巨大争议和讨论的时刻,在有些城市准备斥资千亿建造仿古新城的时刻,在不少城市因为拆迁而引发各种人间惨剧的时刻,这本《城市的精神》或许有助于我们把“城市精神”的讨论引向深入,思考城市精神的实质到底是什么。正如知名网友宋石男所说,“真正的城市精神,一定是自治、自由与自我的。它不是宏大叙事的行政精神,而是自下而上的市民精神。什么时候我们能有不再一致通过的价格听证会,有安全的校车,有不被强拆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有完备的排水系统,有各种自治组织,这时,我们才好意思谈论城市精神。”
14.起伏的意思是什么 篇十四
风水家所谓的「起」是指星峰高出山之外,「伏」是指龙隐于土地之中。龙有起、伏才表示这条龙是生活、有精神的,若没有起、伏,就是「呆块」--顽蠢的死龙。《葬经》说:“葬乘生气。”「气」贵于「生」;生者,活也,龙有起、伏才是活的,才有藏风聚气,界水止气的形势。
英文解释
rise and fall;ups and downs;heave rolling;undulate;gurgitation ;
[rise and fall;undulate]
上升和下降
散见坡坨起伏间。--[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内部斗争时有起伏
比喻感情、关系等起落变化,也指世事兴盛衰落
心潮起伏
详细解释
一起一落。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坎》:“白龙黑虎,起伏暴怒。”《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论》:“物之兴衰,情之起伏,理有固然矣;而崇替去来之甚者,必唯宠惑乎?” 宋 陆游 《记梦》诗:“浩如怒风驾秋涛,起伏奔蹴何其豪。”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於是诸念起伏,生灭於心中。” 萧也牧 《秋葵》:“我在门口轻轻地喊了几声‘ 秋葵 ’,回答我的仍是起伏的鼾声。”
比喻盛衰、兴废。
南朝 宋 颜延之 《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 唐 柳宗元 《读书》诗:“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高低不平貌。
南朝 陈后主 《三洲歌》:“沙汀时起伏,画舸屡淹留。” 续范亭 《南泥湾概况》诗:“山陵起伏森林茂,沟壑纵横雨露多。”
参差不齐。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及晚代风烈渐衰,非才有起伏,盖所遭之时异也。”
中英例句
库存周期会放大制造业产量的起伏。
The inventory cycle amplifies the ups and downs of manufacturing output.
有关行业起伏的一个经典案例是新西兰的白苏维翁葡萄酒(sauvignon blanc)热。
A classic case of rise and fall has been the new zealand sauvignon blanc goldrush.
现在,他们还须密切关注这项立法在美国国会中的每一次转折起伏。
15.荡涤的意思是什么 篇十五
指清洗;洗除
荡 : 荡 (荡) dàng 清除,弄光:荡平。扫荡。荡除。倾家荡产。 洗涤:洗荡。涤荡。荡口(漱口)。 摇动 涤 : 涤 (涤) dí 洗:洗涤。涤濯。涤除。涤荡。涤瑕荡秽。 古代指养祭牲的房子。 古代指音乐节奏急速。。语出《汉书·李寻传》:“洪水乃欲荡涤。”
英文解释
[书] (洗涤) cleanse;clean up;wash away
[cleanse;clear up] 清洗;洗除
洪水乃欲荡涤。--《汉书.李寻传》
山光湖色足以荡涤胸中郁闷
详细解释
清洗;清除。
《汉书·食货志下》:“后二年, 世祖 受命,盪涤烦苛,復五銖钱,与天下更始。”《旧唐书·虞世南李百药等传赞》:“ 文皇 盪涤,刷清苍昊。” 清 顾炎武 《恭谒高皇帝御容于灵谷寺》诗:“扫除开八表,盪涤翦羣兇。”
澡器。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四引 汉 服虔 《通俗文》:“澡器谓之盪涤也。”
冲洗;清除。
16.关于“数学是什么”的思考 篇十六
那么数学是什么呢?高斯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伽利略说:“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爱因斯坦说:“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组成, 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
数学身份尊贵, 地位显赫, 无之不可。“科学皇后”“宇宙文字”“世界组成”都是诗化的语言和比喻的描述, 从学术的角度上, 并未回答出“数学是什么”。
让我们打开浙江师范大学张维忠教授的专著《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数学对象终究不是物质世界中的真实存在, 而是抽象思维的产物, 它是一种人为约定的规则系统。为了描绘世界, 数学家们总是在发明新的描述形式, 除了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外, 同样还具有精神领域的功效 (比如通常人们所说的数学观念, 如推理意识、化归意识、整体意识、抽象意识、数学审美意识等) 。因此, 从以上两方面的意义上来说, 数学就是一种文化。”
张维忠教授认为数学是一种文化, 《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一书的第四章《数学的文化价值》从六个方面加以阐述, 即:“数学———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数学———科学的语言;数学———思维的工具;数学———一种思想方法;数学———理性的艺术;数学———充满理性精神。”
无独有偶, 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元明教授的观点与之是英雄所见略同, 其所著的《数学是什么》分四个要点阐述, 意在回答“数学是什么”:1.数学是一种语言, 一切科学的共同语言。2.数学是一把钥匙, 一把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3.数学是一种工具, 一种思维的工具。4.数学是一门艺术, 一门创造的艺术。
综合两位教授的观点, “钥匙”“语言”“工具”“艺术”等名词依然是譬喻。数学的本质是什么呢?甘肃政法学院计算机学院王汝发教授撰写了《关于“数学是什么”的哲学反思》一文, 文中把对“数学是什么”的回答归为两类, 摘要如下:
隐喻性回答:
1.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因为“数学是一门科学”这是我们大家公认的, 而自己是打开自己大门的钥匙!这似乎有点解释不通, 这对于“数学是什么”的问题来说又似乎什么都没说———试问哪一门学科不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2.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数学和语言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 如孙宏安所说:“不仅外延有较大的不同, 而且种属关系也不一致。”因此这种比喻不但没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性质, 甚至本身也有不能自圆其说之嫌。
3.数学是思维的工具。认为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一个是工具而另一个是科学, 将二者联系起来就有点逻辑问题, 因为科学与工具相差还是很大的。
4.数学是理性的艺术。数学与艺术有着很多的本质不同, 因为数学讲究的是论证简洁、推理严谨、文体优美、思路清晰、形式对称等, 而艺术则是一种创作, 要求特立独行、张扬个性, 不允许有雷同。
5.数学是一种理性精神。说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 仍需重新面对“数学是什么”的问题。
实质性回答:
1.形式倾向性说法。数学是一门演绎科学。推动数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归纳而不是演绎, 这种说法侧重于数学的演绎性而忽略了数学的经验性特点, 并不能反映数学的全貌。
2.综合性说法。数学是一门演算的科学。直接将“演”“算”———演绎证明作为“数学是什么”来回答等于又回到原来的问题;其次是计算机技术已从数学学科中分离出来, 已经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因此这种定义仍不能令人满意。
3.对象性说法。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这种定义在过去数学发展的一定时期内是极其精辟和完美无缺的, 但数学的发展使其原来的定义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数学发展的需要。
反思终归是反思, 好像并未立论。就此为止, 我们仍未得到“数学是什么”的本质回答, 究竟数学是不是一门演算的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教授林夏水撰文《论数学的本质》, 认为:“‘演算’概括了数学研究的特点, 反映了数学的经验性与演绎性及其辩证关系, 我们有理由把它作为对数学本 (性) 质的概括, 说‘数学是一门演算的科学’。”
随即,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黄秦安提出反对意见。黄秦安教授在《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数学的本质———对林夏水先生“论数学的本质”一文的商榷》一文中写道:
“从逻辑的角度看, ‘数学是一门演算的科学’的结论既有定义过宽的缺点, 又有定义过窄的缺陷。如果数学可以归结为‘演与算’, 那计算机就是水平最高的数学家了。”
文摘摘到现在, 我们并没有从学术的角度, 把数学与哲学、数学与科学、数学与艺术作比较研究。当我们读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教授胡作玄的专著《数学是什么》时, 我们有了新的认识。胡作玄教授从比较的视角着力分辨出数学本质的不同之处。
数学与哲学的区别:
1.哲学较大程度上是主观知识, 而数学则是客观知识。
2.哲学围绕少数伟大的哲学家的论题发展, 数学则是积累的、不断进步的、逐步系统化的知识领域。
3.哲学和数学各有其关联的范围:哲学关联的范围广, 但强度弱;数学关联度强, 它把许多领域转化为科学。
数学与科学的区别:
1.自然科学以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对象为对象;数学则以抽象模型、抽象形式、抽象关系为对象, 这样的对象可以来自自然界, 也可来自社会, 其后来自原有概念的演化及加工。
2.自然科学的目标是寻求对客观事实的解释, 建立理论并提出可证实或证伪的预言, 这些往往称为定律或规律;数学的目标则是寻求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其结果形成定理或算法。
3.自然科学的确证必须靠观察和实验的经验证明, 当然它也依赖于理论的结果与已知确证的理论不相矛盾。自然科学是站在理论和实验两条腿的基础上;数学只有一条腿, 即逻辑的无矛盾性。
4.自然科学的“真理”有其近似性和相对性, 而数学的真理则是绝对的和不朽的。
5.自然科学工作的本质是发现, 数学工作的本质是发明。
数学与艺术的区别:
1.数学求真, 艺术求美。真对数学来说是第一性的, 而美是第二性的。
2.数学具有积累性、进步性、历史性, 数学同一领域的结果有可比性;艺术则缺乏可比性, 既没有横向的可比性, 也没有历史的可比性。
3.数学强调一般性、统一性, 数学的理解有程序性, 也就是需要按部就班的学习与掌握, 大部分数学缺少直观性常常构成理解上的困难;而艺术强调个性、特殊性, 但并不因此更难理解, 因为艺术作品带有直观性和直感性。艺术理解的困难在于对情境的陌生。
《什么是数学》是由美国两位数学教授柯朗、罗宾合著的, 美国数学教授斯图尔特在修订版的《什么是数学》一书的序言中申明:
“《什么是数学》这本书是一本数学经典名著, 它收集许多闪光的数学珍品。它的目标之一是反击这样的思想:‘数学不是别的东西, 而只是从定义和公理推导出来的一组结论, 而这些定义和命题除了必须不矛盾外, 可以由数学家根据他们的意志随意创造。’”
柯朗、罗宾认为:“数学, 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 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构作、一般性和个别性。唯一能回答‘什么是数学’这个问题的, 不是哲学, 而是数学本身的活生生的经验。”
同样, 我们可以读到浙江大学教授蔡天新在《数学与人类文明》一书中的观点:“数学与科学、人文的各个分支一样, 都是人类进化和智力发展进程的反映。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必然呈现出某种相通的特性, 甚至相互影响。在按时间顺序讲述不同地域文明的同时, 我们先后探讨了数学与各式各样的文明之间的关系。例如, 埃及和巴比伦的数学源于人们生存的需要, 希腊数学与哲学密切相关, 中国数学的活力来自历法改革, 印度数学的源泉始于宗教, 而波斯数学和天文学互不分离。进入20世纪以后, 抽象化成为数学和人文的共性。”
数学不仅来源于人们生存的需要, 最终也还是要返回到这个世界中去的。
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构作、一般性和个别性、抽象化……这是数学的本质吗?还有“数学是关于数和形的科学”“数学是关于模式和结构的科学”等, 不同时代不同论述, 难道我们莫衷一是吗?还是历史辩证的分析呢?且看下面的观点:
关于数学本质的问题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发展性、综合性的数学、哲学核心问题。在数学的任何发展阶段都不可能有固定的、永恒不变的答案, 这应该成为数学哲学研究的一条认识论原则。单纯片面地从某个角度去看数学的本质都是有失偏颇的。
———摘自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黄秦安《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数学的本质》
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更多地取决于对数学的心灵感悟, 这才是接近数学、走进数学、研究数学和发现数学真理的不竭动力源泉。
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是数学认识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也是数学教育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人们对数学的不同感受可以得出对数学本质完全不同的认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数学也可以得出对数学本质的不同理解。所以, 对数学本质下一个统一的定义, 既不大可能, 也没有必要。并且, 我们最好不要花太多的精力去思考哪一个关于数学本质的定义更合乎自己的认识, 因为这是无关紧要的。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更多地取决于对数学的心灵感悟, 这才是接近数学、走进数学、研究数学和发现数学真理的不竭动力源泉。
———摘自湖南大学衡阳分校副教授黄光荣《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不想再摘了, 摘多了, 可能会应了法国数学家安德烈·韦伊的话:“数学的特别之处, 就是它不能为非数学家所理解。”
我们要思考!我们不是数学家, 我们是数学教育工作者, 我们是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那么小学数学是什么?小学数学教育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提出了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的观点。张景中、曹培生教授合著《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一书的前言及后记中这样写道:“为了教育的需要, 对数学研究成果进行再造式的整理, 提供适于教学法加工的材料, 往往需要数学上的创新, 这属于教育数学的任务。
所谓教育数学, 就是为了教育而做数学。它和数学教育有关系, 但又不相同。数学教育着眼于教学法和如何对数学材料进行教学法的加工, 是为了数学而做教育, 并不承担数学上的创造工作, 也就是并不做数学;教育数学则实实在在是要做数学的。”
英国数学家阿蒂亚说:“数学的目的, 就是用简单而基本的词汇去尽可能地多解释世界。如果我们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要一代代传下去, 就必须不断地努力把它们简化和统一。”
波兰数学家马克·卡茨说:“推广与抽象是数学最重要的工作。正是由于推广与抽象, 数学才能具有如此不可思议的有效性。”
简化和统一、推广和抽象……就是为了教育而做数学———教育数学。
文章写到此, 我们应该明白了, 我们不是从数学家的角度为数学定义, 而是为小学数学, 为小学数学教育, 为了小学生享受数学教育。
“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更多地取决于对数学的心灵感悟, 这才是接近数学、走进数学、研究数学和发现数学真理的不竭动力源泉。” (黄光荣语) 我的心灵感悟是“智慧数学”, 数学是一种智慧, 数学教育为了学生智慧的生长。小学数学教育, 为什么不是“智慧数学”呢?
我们在思考:数学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
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生物之谜, 日用之繁……无一不可用数学来表达。”这是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那么这种应用是不是数学简单的“被应用”呢?这让我们想起海王星的发现, 海王星的发现不是望远镜的应用, 实质是数学的预测, 望远镜只是确证而已。
再者, 是电脑应用了数学的二进制呢, 还是数学促成了电脑的发明呢?
显然, 数学不是简单的“被应用”。我们向前倒溯, 在数学应用之前呢?是什么在推动着我们?我们在数学教育中的收获是什么呢?
让我们来品味美国数学家、教育家克莱因的感悟:“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 绘画使人赏心悦目, 诗歌能动人心弦, 哲学使人获得智慧, 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 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数学是否能“给予一切”, 也许我们不能完全参透克莱因先生之意, 但这“一切”中的“一”是什么呢?是“抚慰情怀”?是“赏心悦目”?是“动人心弦”?还是“获得智慧”呢?
我们想起曾入选全球最伟大的十大公式之一:“1+1=2。”
1+1=2, 是1片树叶+1片树叶=2片树叶, 也可以是1棵树+1棵树=2棵树, 还可以是1座森林+1座森林=2座森林……总之, 数学将它们统统抽象为1+1=2, 此乃整体的视野、简洁的智慧, 也应哲人论断:“简洁乃天才之姊妹。”
1+1=2吗?1座森林+1座森林抑或还是1座森林, 1+1=1, 无限+无限=无限, 哈哈!1+1=2与1+1=1竟如此和谐相处。
数学没有止于1+1=2、1+1=1, 不是还有1+1=10吗? (数学十进制是1+1=2, 二进制是1+1=10) 这是数学多向探索的自由, 这是数学发明创造的智慧。
“哲学使人获得智慧”, 而“数学是辩证法的姊妹”。哲学家恩格斯曾感慨:“没有数学, 看不到哲学的深度, 没有哲学, 看不到数学的深度, 而没有两者, 人们就什么也看不透。”哲学是关乎人和世界本原的思考, 数学是人和世界发展的智慧;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 数学是不是就是智慧呢?
【肃穆的意思是什么】推荐阅读:
祭奠的意思是什么06-14
渺茫的意思是什么09-19
脆弱的意思是什么01-14
痛彻心扉的意思是什么11-29
才华横溢的意思是什么09-02
念念不忘的意思是什么09-11
沧海桑田的意思是什么09-21
不可思议的意思是什么09-30
立夏节气的寓意是什么意思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