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教研方案(共12篇)(共12篇)
1.小学数学教学教研方案 篇一
一、实施背景:
1、课改实验,在思想观念、操作实践、实验队伍、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层面和范围的经验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如师资队伍建设、教研机制健全等亟待加强和提高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做出新的思考,开始新的探求。只有让数学教师全员学习,系统思考,追求创新,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得到发展,朝着“为学生造就高水平教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双高目标迈进。
2、如何发挥优势,发展优势,培育更大的优势成为我们的新课题。为了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和整合我区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独特功能,提高教学效益,我们必须加强小学数学学习型教研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夯实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促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整体素质。
3、学习与提升,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迫切要求,但却苦于单打独斗,缺乏组织引导。而学习型教研组正吻合这种需求,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以愉悦的心情教学,以科学的教学工作,以出色的工作培养学生。
二、研究思路:
(一)实施目标:
做好教研组工作,加强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目的是探索新时期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的方法途径、运行模式,促进小学数学学习型教研组建设,引领教师形成“自学习机制”。充分体现团队学习,切实提高数学教研的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引导教研组不断提升整体实力,不断优化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建设,从而达成小学数学教师自我超越的愿景,多出名师。
(二)实施内容:
1、学习型教研组基础建设
教研组普通存在“学习智障”,个体自我保护必然造成团体成员间相互猜忌,导致高智商个体,组织群体反而效率低下。因此,组内人员的团结、上下协调以及群体环境的民主、和谐是建构学习型教研组的基础。学习型教研组必须建立共同愿景,透过组织共识,使大家努力的方向一致。利用教研活动的强韧纽带,依托教研组的坚实载体,在校本教研的平台上,开展好相关活动,不断满足坚实成长的实际需要。在满足教师个体专业化成长的`基础上,引导个体乐于奉献,为创建学习型教研组的组织目标奋斗。
2、学习型教研组精神建设
强调终身学习。组内人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形成组织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成员间在教学、教研中不断学习。
强调全员学习。教研组内不论是普通教师、教研组长、学校行政管理人员都要全身投入学习,尤其是担任决策层的校级领导,更需要学习。强调“自学习机制”。组织成员要在教学中学习、在教研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在学习中教研,学习成为工作新的形式。
强调团队学习。不但要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发展,更要强调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依靠团体的深度汇谈,一起思考,得出更正确、更有效的结论,不断突破组织成长的极限,从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3、学习型教研组组织建设
加强学习型教研组建设,需要强有力的各个教研组织作保障。加强教研组的组织建设,有利于培养年青教师,为教育教学管理输送后备力量;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研教改的积极性,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培训、展示的平台。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小学数学教研组的组织建设,规模较大的学校要在各年级段建立小学数学教研组,规模较小的学校也要在各学段建立小学数学教研组,教师数较少的要建立小学数学综合教研组,并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在固定的年段数学教研组基础上,可结合学科跨越、年段跨越、兴趣一致、机制灵活的数学沙龙、数学茶苑等予以补充。
4、学习型教研组队伍建设
加强学习型教研组建设,需要一支乐教研、会教研的教研队伍。教研组长、教研组成员组成了教研队伍。在加强教研组建设中,既要保持这支队伍的相对稳定性与专业化,又要不断发展和优化这支队伍的组成元素。
教研组成员要主动学习,自觉提高,把参加教研、提升素养作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岗位的生存方式,作为教师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组长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热爱本职、珍惜机遇。策划和带领全组成员积极开展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成长。教研组成员要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多层次地组织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以教学引教研,以教研促教学。提高有上进心、有潜力的年青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学研究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同伴互助的能力。
5、学习型教研组制度建设
学习型教研组建设,需要建立科学的制度和实行规范的管理。在开展教研活动中,我们要加强教研的活动制度建设,加强教研的评价制度建设,强化教研的考核制度建设,突出教研组的激励制度建设。
活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要坚持用开展教研活动来有效解决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把继承成功经验与鼓励创新结合起来,把统一要求与多样化形式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与方法探究结合起来。一方面对传统的年段(或学段)数学教研组活动予以巩固与发扬,继续实践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另一方面强调月末例会,定期上示范课、公开课、外出送课等;还可以围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环节大胆创新,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研行动模式,努力形成一个教学、教研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三、实施步骤:
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让全体小学数学教师认真学习,通过统一认识、统一思想,让每位数学教师了解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意义和任务,并制定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符合实际的工作计划,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体现创新精神,为学习型教研组建设落到实处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第二阶段数学教研组围绕《实施方案》,展开小专题研究。依托数学骨干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利用各种教研资源,立足学校课程改革,立足教师专业成长,广泛、深入、细致地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全面提高教研质量和教学质量,并积累过程性资料。
第三阶段数学学习型教研组各成员总结加强学习型教研组建设的体会和做法,提炼出体现我校数学特色的教研组建设经验,加以推广。
四、条件分析:
(一)组织保障
1、成立我校数学学习型教研组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三)活动保障
1、各年级组积极、主动、认真、有效地开展活动,风气浓,效果好,参与面广。有在研究的小专题每学期研究活动不少于8~10次,人人参加活动,个个融入教研。教研活动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要求、定内容、定人员)。
2、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例研讨、教学观摩、经验交流、论文撰写等等。同时,要讲求活动的质量,注重教师的价值引领,促进教师的精神追求;重视开展群体互学,促进思想碰撞和经验分享。教师教育理念先进,有创新精神,善于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提炼。组内校本教研活动贴近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形成教师本人特色的教学模式。
3、教研活动开展有记载,有总结,有成效,有过程性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及图像资料等。
4、充分利用优质教研资源,加强年青教师培养,追求从“点对点”到“面对面”培训,加强组内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力量的整合,体现小学数学特色,教学质量整体有提升。
我们要继续领会课改精神,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在构建小学数学学习型教研组,营造良好教研氛围方面作进一步努力。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把握机遇,凸显特色,使金凤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学习型教研组建设再求新突破。
2.小学数学教学教研方案 篇二
1. 经历阅读、思考、解答与同伴交流关于分数含义的相关问题的过程;
2. 掌握分数定义的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能够区分不同定义的特点;
3.能够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 正确理解“单位1”“平均分”等重要概念。能够从算术理论的高度理解分数的定义。
二、活动时间
60分钟。教研组可以调整活动的时间, 要根据学校教研活动的时间和教研组教师的情况, 选择下面“活动前准备”中的一些问题。可以是全教研组教师规定思考、讨论、交流哪些问题, 也可以让教师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不同教龄、不同教学水平的教师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三、活动前准备
解答下面的问题, 准备在小组与全数学组中交流。 (注:以下的问题中, *号表示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1.*先想一想你觉得人类为什么要有分数, 然后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归纳出人类要有分数的几条理由。
在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中, 为了数出事物的个数就产生了自然数。随着人类的进一步发展, 只有自然数就不能满足需要了。从度量的角度看, 如果用一个作为标准的量B (度量单位) 去度量另一个量A, 如果量了若干次后刚好量尽, 在这种情况下, 量的结果可以用自然数表示。例如, 当用B作为度量单位去量A时, 量了3次正好量尽, 这样A就有3个度量单位B, 整数3就可以表示量得的结果。如果量了若干次后不能恰好量尽, 这时就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把度量单位B平均分成n份, 把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单位去度量A。如果量了m次恰好量尽, 那么A就含有B分成n等份后把一份作为度量单位度量时的m份。在这种情况下, 就不能用一个自然数来表示用B度量A的结果, 需要引入一种新的数。而度量的结果显然与n和m有关, 这样就需要引入用n和m两个自然数来表示的一种新的数。人们把这种新的数叫做分数, 用这样的形式表示。第二种情况是无论把度量单位B分成几等份, 用其中的一等份去度量A, 都不能恰好量尽。在这种情况下, 也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用B度量A所得的结果, 因而也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在这里我们对这种新的数不作进一步讨论。从数学内部的发展来看, 由于两个自然数相除不一定能够得到一个是自然数的商。比如, 3个大饼, 4个人平均分, 每人分得多少?依据除法的意义, 这个算式是3÷4。但自然数系里, 这种除法运算是不能进行的, 即找不到这样的自然数, 来表示3÷4的商。为了使得像3÷4这样的除法总是可以实施, 也需要引入一种新的数来表示商。人们就把3÷4的商规定为四分之三。实际上, 如果是分饼, 每人也的确是可以得到饼, 得到块饼。这样两个自然数之间的除法运算就总可以进行了。因此, 除法的计算结果也就是商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即一般地, A÷B的商是, 读作B分之A。当B=1时, 分数就是自然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分数的产生使得两个自然数相除总可以得到商。
2.先想一想, 写一写,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怎样表达什么叫分数?
在算术理论中, 分数是怎样定义的?再阅读下面的四个定义并回答问题 (要求写出答案) 。
定义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1份或几份的数, 叫分数。
定义2:两个自然数m, n (n不等于0) 相除的商, 叫分数。
定义3:两个自然数m, n (n不等于0) 之比, 叫分数。
定义4:形如 (n为大于1的自然数, m为自然数) 的数叫分数。
问题:
(1) *你觉得上面四个定义有什么异同?
(2) 根据上面的定义1, 你认为是分数吗?根据其他的几个定义呢?你认为有必要让小学生明确是分数吗?为什么?教材要求学生明确是分数吗?
(3) 有些教师在上分数意义这节课时, 会把分数的定义表述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 叫做分数。”比如对于这个分数来说, 它的含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 表示4份的数。你觉得这样的表达好吗?依据这样的表达, 请说一说的含义。
(4) 有人说:“任何一个自然数都可以表示成分数的形式, 自然数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分数。”你认为这个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3. 甲、乙两人在说分数的含义时, 作了以下的解释, 你认为他们说的都是正确的吗?
甲:分数可以理解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n份, 表示m个这样的一份的数。分母n表示把单位“1”等分的份数, 分子m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乙:分数可以理解为:把m个单位分成n等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也就是说, 表示m除以n的结果。
请你结合一个具体的分数, 如, 说一说、写一写上面的两种含义。你还能画图直观地帮助别人更好地理解的两种含义吗?试一试。
4.一个教师在上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时, 先向学生说明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 (两个半个) , 一份 (一个半个) 可以用数表示,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在这里的“1”“2”和“”各表示什么意思?如果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写一写你的答案。下面是两个学生的发言:
生:这里的“1”表示一个半个苹果;“2”表示两个半个苹果;“”表示半个苹果。
生:这里的“1”表示原来分开前的一个苹果;“2”表示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半个苹果。
你觉得这两个学生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吗?为什么?
5.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分数的定义是: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1份或几份的数, 叫分数。有人说:“在这个定义中的单位‘1’与自然数中的1有不一样的地方, 最主要的区别是: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整体, 可以由多个物体组成, 而自然数中的1只表示一个物体。”你认为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1时, 需要让学生知道“一袋糖”“一串香蕉”“一筐苹果”“一个小组”“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幢房子”“一个地球”都可以用1来表示吗?为什么?
6.“平均分”是分数定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1份或几份的数, 叫分数”中一个很关键的概念。
先请你写一写什么叫平均分, 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如果这个定义中的单位“1”是一个图形, 比如是一个正方形, 那么, 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 是要求分得的这4份形状一样、大小相等吗?
(2) 图1中的三个正方形的阴影部分形状不一, 为什么都可以用表示?图2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用表示吗?为什么?
(3) 如果把图3作为单位“1”, 请你用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出它的和。
你觉得图4与图5分别表示这个图形的和是正确的吗?为什么?7
(4) 如果把图6的长方形作为单位“1”, 那么, 阴影部分S1和阴影部分S2都可以用表示吗?为什么?
(5) 在用分数表示一个图形的阴影部分时, 常常有教师会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一个图形不等分时, 就不能用分数表示。你认为这样的结论是正确的吗?说说你的理由。请你观察并思考:图7、图8、图9中的阴影部分能不能分别用分数表示?能不能分别用表示?为什么?
(6) *“如果一个班级是40个学生, 那么任意1个学生是全班人数的。”面对这句话, 甲、乙两人在讨论它的正确性时, 有以下的对话:
甲:这句话说错了。
乙:这句话是对的, 这是很显然的事。
甲:你说它是对的, 理由呢?
乙:如果一个班级是40个学生, 那么任意1个学生想想也是全班人数的。这是很显然的事, 还要说理由吗?!
甲:如果我说:“一个班级是40个学生, 那么任意1个学生想想也是全班人数的。”我需要理由吗?大家要以理服人。
乙:那你先说说这句话是错的理由。
甲:我说这句话错了, 理由是:分数是要把一个整体、一个单位“1”平均分的, 这里全班40个学生是不可能等分的, 比如说高度就不可能完全一样。质量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任意1个学生不可能是全班人数的, 可见这句话是错的。如果只说全班学生的体重, 假设40个学生的质量和正好是1200千克, 那么只有体重是30千克的学生是这个班级人数的, 其余的学生都不是。说任意1个学生是全班人数的, 当然就是错误的。
乙:我说不过你, 但你肯定是错的。
甲:哈哈, 你这是无理取闹!
你认为甲、乙两人中哪一个人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你认为乙的观点是正确的, 请你为乙陈述理由。
7.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 分数有多种不同的定义方式, 这实质上表明了分数的本质属性可以从多个不同的方面进行阐述。
在小学里, 应该怎么安排分数意义的教学呢?请阅读下面的文章, 你赞同文章中的观点吗?写一写你阅读后的收获与体会。
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 首先, 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平均分一个物体或图形入手, 把一个具体的实物或图形平均分后, 要表示它的部分就引入分数, 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 能够结合一个具体的分数, 如, 正确说出它的含义。但不出形式化的定义, 也不要求学生能够从一般意义上表达分数的概念。 (2) 学习“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叫分数”这个显示分数形成过程的定义。要求学生能够从一般意义上表达分数的概念。 (3) 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实质上是学习分数商的定义, 这是一个显示分数结果的定义。这也是一个最能体现分数本质属性的定义。 (4) 在学习了比的概念后, 用比来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分数是整数之比。比的定义和商的定义相近。从“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叫分数”这个定义看, 表示的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从比的角度看, 可以看成是部分与整体之比。例如:把一个圆四等分, 一块涂上阴影, 三块空白:这时学生容易想到的分数是或者是。用分数揭示出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但学习了比的概念后, 看到这个图形还可以想到 (或) 这个分数, 因为它可以表示为阴影部分的1份与空白部分的3份之比, 即1∶3, 比值就是。在这里比的定义是将分数原来的含义进行了扩展, 也就是分数可以表示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比。
四、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一个交流、讨论与总结提升的过程。交流与讨论上面课前准备中的7个大题。
1. 分小组交流:
每个人都要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记录人将发言人的主要观点写下来。小组成员对本组的观点进行综述。
2. 大组交流:
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向大组汇报, 根据人数多少, 对每组的发言人限定时间。发言人之间在内容上尽可能不要重复。记录人要记录每一个小组的主要观点。
3. 回顾与提高:
通过活动能够明确人类要有分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数有哪些不同的定义方式, 小学教材给出的分数定义中的“单位1”与“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五、活动设计说明
分数概念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要很好地进行分数概念 (意义) 的教学, 教师自己首先要能够十分清楚什么叫分数。本活动方案主要侧重于教师自身数学知识与能力的提高, 也就是侧重于数学本体性知识的学习与研究。通过本活动主要应该清楚人类为什么要有分数, 小学教材与算术理论中是怎样给分数下定义的;弄清什么叫“单位1”“平均分”等重要概念。
(关于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再认识的教学研究内容将在本刊2011年第10期“‘分数的认识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二) ”中继续阐述, 敬请关注!)
3.小学数学教学教研方案 篇三
时间:2015年6月12日下午
地点:录播教室
内容: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负责:张雨晴
参训人数:24人(分为4组)
形式:体验式教研
开场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所以说提问是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现状
1.提问较随意、机械,没有针对性
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想不想,好不好,形同口头禅。比如:在歌唱活动《小老鼠打电话》中,(播放歌曲)教师:这首歌好不好听?幼儿:好听。教师: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教师:小老鼠为什么不高兴呀?幼儿:为什么?教师:因为小老鼠把电话打到小猫家了啊。明白了吗?幼儿:明白了就跟老师唱这首歌吧。
2.暗示性提问,也叫封闭性提问。
由于学龄前的幼儿比较容易受暗示,教师象征性的提问后,孩子们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轨道”在走。如:在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睡姿》中,教师带孩子做“大灰狼抓睡姿不正确的小动物”的游戏。
教师:有没有睡姿不正确的小动物呢?
幼儿A:没有!
教师:请你再看看,有没有?
幼儿A:没有!
教师:你看看花花睡得对不对?
幼儿A:花花的睡姿不对,东东也不对。
3.提问脱离孩子的经验和水平
例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如这首曲子可分几段?这是几拍子的乐曲?这是哪个民族的乐曲?之类不适宜的提问常常存在。
二、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的策略
1.避免毫无线索的提问
如在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中,教师在带幼儿完整欣赏歌曲后设置提问:“你听到了哪些雨朋友?”对于这样不着边际的问题,幼儿不知所云,因为歌曲中,从未有“雨朋友”这样一个角色称谓出现,幼儿不知道教师所说的“雨朋友”到底指谁。(词不达意)
2.提问要有针对性,问到关键处
关键性提问在这一节课中往往起着提纲挈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要学会巧布关键性提问之间的脉络,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以利于突出重点,巧妙串联整个教学环节。
指导性提问设计:就绘本《我妈妈》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发展预设了以下关键性提问:猜猜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你找到了妈妈哪些棒的地方?——安东尼还会喜欢这时候的妈妈吗?——这几幅图片,安东尼又想夸妈妈什么呢?——在你心目中你的妈妈像什么?这些关键性提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
3.提出的问题要有系统性,不能杂乱无章
如诗歌教学“家”,教师首先提认知性问题:“今天老师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画上都有些什么?”;其次是提理解性问题:“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树木长得怎样?河水是什么样的?”等等;最后是提创造性问题:"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清清的小河会是谁家的呢?还有什么地方会是谁的家?"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达到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
4.问题要有趣味性
提问要有情趣、有意味和有吸引力,要注意引发孩子的情感体验,激活孩子的思维。(现场互动:针对教材,先设计,后指导。
如:《有趣的汉字》这一活动,老师们都知道这种活动很难组织,因为活动内容本身就很枯燥。从一般教学流程来看,活动有四个环节:一、找汉字 二、看图猜字 三、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四、尝试看图识字,这四个环节是节节相扣,一个也不能少的。所以从能激发的兴趣出发,重新组织:在组织的第一个环节,先在白板上无顺序的出示三个国家的文字--中国、美国和日本,提问:“这是什么?”“你们能找到我们中国的字么?请你帮助老师指出来。”在第二个环节中,先给幼儿提出一个问题情境:古时候是没有字的,可是,我们要传递信息,怎么办?孩子们说出了很多答案,老师都提出疑问,后来有孩子说“做记号”,教师又提出:“怎样做记号呢?”,在孩子没有回应的情况下,教师说:“古时候的人很聪明的,他们想了个好办法,就是把要说的话,用画画出来。”然后,老师出示了一个“人”的象形图案,提问“你看这个像什么?它可能是哪个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并请小朋友上台表演。接着,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汉字,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演变而来的,然后继续玩猜字游戏……幼儿的积极性很高。
5.提问应该层层深入,减少简单低层次的提问
举例:大班科学《有趣的纸盒娃娃》
教师设计的提问:
(1)教师出示木块,纸盒。你们的纸盒娃娃能够悬空吗?(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2)有的小朋友悬空得很多,有的悬空得很少,这是为什么?
(3)用什么方法能让纸盒悬空最多?(木块放到纸盒的一边,然后把纸盒轻轻移动到平衡点就是悬空最多的方法)
(4)出示木块、塑料、螺丝帽。
提问:木块、塑料、螺丝帽,哪一个能让纸盒悬空得最多?为什么?
6.提问要具有开放性,使幼儿积极思考、充分想象
如:语言活动学习诗歌《春天》时,老师问:“春风吹来了,你觉得它像什么呢?”,课堂陷入静默状态。老师赶紧换了一种提问方式问:“春天到了,天空中、池塘里都有些什么小动物?”“柳树、桃树、小草有什么变化?”“春雷、春雨会发出什么声音?”……这下,教室里马上活跃起来,大家说出了许多春天的变化。
教师应当多设计一些有思维指向的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喜欢谁,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等等。(待答的时间、追问等)
三、参训学员现场设计
第一组:大班综合《搬过来 搬过去》
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绘本内容。
2.尝试探索用各种方法移动物品。
3.学习主人公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与勇气。
第二组:小班:美工《冰糖葫芦》
目标:
1. 能用团圆等技能制作冰糖葫芦。
2.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三组:中班:音乐《龟兔赛跑》
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快板、慢板的音乐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2.通过创作表演,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4.小学数学教学教研方案 篇四
根据教育局的“检查反馈意见表”和中心小学的整改方案,结合我校的实际,制订此整改方案。
1、紧紧围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依据《汕尾市教学教研常规》和《海丰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修订稿)的工作要求,认真抓好教学工作过程和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大力推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严抓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保质保量上好每节课,杜绝私自调课、挪用课程、旷课、迟到、早退、中途离堂等现象。着力提高备课质量,杜绝网上下载打印教案,提倡手写教案,并在课后撰写教学反思。同时做好两个常规工作资料的积累归档,尤其要重视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坚持“教研促课改,课改促质量”的方针,立足校本教研,突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我校将按汕尾市校本教研的工作要求,结合教学实际,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具体化,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体现到课标、教材以及考试评价中。不断增强教师的教改意识。健全学校的学科教研组,认真开展具有开拓性、探究性、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我校争取在本学期有课题立项,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培养研究型教师。
4、继续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关注教师的主导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根据中心校的安排,我校设第九周为教学开放周,为教师听课评教、切磋教艺搭建平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求全体教师和班子成员的听课、评课的节数在20节以上。
5、继续坚持教学“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6、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把“有效教学”打造成“高效课堂”。
7、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学教学常规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和落实措施,注重反馈整改,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精细化,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实行教学教研月检制度,每月对教师日常教学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和考核,教导处将检查情况写成书面小结并向教师公开反馈,对做得好的予以表扬奖励,对存在的不足敦促落实整改。
8、加强学生作业监管。要求各任课老师在认真做好各科书面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同时,重视抓好各年级《金牌学案》的随堂同步训练。同时要对学生的一些作业和作文进行二次批改,计入作业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5.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常规管理方案 篇五
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常规管理方案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松滋市教育局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实际,特制定《镇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方案》:
一、教学工作计划
(一)各校要按照国家教育规划、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校历表、作息时间表等,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全省统一制定、市教育局下发的课程课时安排计划,确保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各校都要在学期开始前制定好总课程表,时间、责任人等都要明确和固定。
以上各项计划要突出本校特色,对计划的落实要明确责任和检查措施。
(二)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教改重点、主要活动安排。
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每学期制订一次,开学前须由校委会或教师大会讨论通过,期中、期末检查执行情况。
(三)各学科组(教研组)要根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制订出本组的教学教研计划,学科组(教研组)工作计划一般包括学科组(教研组)工作目标、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以及教研活动安排、教师业务学习内容、课外活动安排等。
每学期制订一次,开学一周内由学科组(教研组)长制订,本组教师讨论通过并予以实施。
(四)每个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校和学科组(教研组)的计划要求,在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订出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含单元或章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任务与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学活动、教学进度、检测安排。
学科教学计划由任课教师在开学一周内制订好,以供学校检查和在平时教学中落实。
二、备课(教学设计)
(五)集体备课。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统一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研究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问题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研究主要例题、习题、考核要求,调整课时安排;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供别人参考;检查个人备课情况。
各学科教师每周要参加集体备课一次,由主备人提前写好教案,把每节课的要点、重难点、易混点及课堂教学设计等在会上讲述,其他教师对所讲内容提出疑问和讨论,作出相应变动和调整。
每位教师要有集体备课的记录,补充完善教案,以供使用和检查。
(六)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了解教材编排体系与结构,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明确各单元、各章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联系。
(七)重视教法与学法的研究与改进。
要具体分析学生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注意学生的兴趣和意志特征;教学设计要注重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为主;教师要认真选择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
(八)坚持周前备课,认真写好教案,课前要复备。
教师教案应包括以下内容:明确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及关键点的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包括教师的导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业要求;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反思)。
教案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书写规范,详略得当。
教师不准抄教案、使用旧教案、现成教案或以书上圈点评注代替教案。
(九)选择适当的例题、习题。
要精讲精练,选择深浅适当、有代表性的例题和习题,深入研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十)教师要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器材、设备和网络等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十一)教案检查、展览。
教务室或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教案检查,检查人要提出检查意见,查后要注明检查人姓名和日期,并加盖学校检查专用章或公章;检查后进行总结,必要时召开总结会;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教案展览。
三、课堂教学(十二)教师必须严格按课表和教学计划上课,不得擅自改动课表、私自调课或请他人上课。
(十三)遵守课堂教学常规。
教师必须课前准备好需用的教具,在上课前分钟到达教室门前,按时上、下课,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规范使用上、下课礼貌用语,不得擅离课堂,不抽烟,不接打电话,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着装得体,教态亲切,使用普通话;尊重学生,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要耐心教育,不讽刺、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责令学生中途退出课堂。
(十四)每堂课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目标明确,要求恰当;讲授正确,深浅有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讲练结合,环环紧扣;师生互动,效果良好。
在具体的操作流程上,一般应包括以下八个环节:导入课题——出示目标——预习指导——检查效果——教师解疑——当堂训练——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等。
其中教师讲解的时间文科一般不超过分钟,理科一般不超过分钟,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不同的教学模式及学科,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流程,各学校应当根据课程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详细的课堂教学流程表,统一发给任课教师执行。
(十五)加强学法指导。
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积极利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十六)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适时捕捉教学信息,及时反馈,通过练习、讨论、实验等各种形式加强当堂巩固训练,训练时间一般不少于分钟,同时要兼顾训练的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位学生有所收获和提高。
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节奏适宜,杜绝注入式、满堂灌。
(十七)规范使用专业术语,把教材规定的知识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教师的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灵活,有激励性和启发性;板书规范,字迹工整,布局合理,简洁明了;教师上课时需讲解的例题、需演示的实验,都应事先做过。
(十八)学校要常年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听课、评课制度化、经常化,听课记录与教研记录要规范(时间、主讲人、内容、分析与评价、意见与建议等)。
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公开课或观摩课,每位教师每周听课至少在一节以上(一节主备老师示范课或一节推门课)。
尤其是示范课,要给予符合课改要求的量化打分,要通过点评促进教学。
(十九)要加强自习课辅导,允许学生自己安排,不准讲课和变相讲课。
(二十)让学生有组织的参与课堂教学评价,鼓励他们用简洁中肯的语言提出意见和建议,达到促进教师提高的目的。
学生评教活动原则上期中、期末各一次。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二十一)作业布置要做到:凡按教学计划开设的文字课程,都要精心设计、选择作业内容,作业要适量,以精为主,注意增加弹性作业;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课堂作业要在课内完成,课间、午休一律不留作业;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少留书面家庭作业,其它年级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每天小时以内;初中家庭作业控制在每天个半小时;书面作业的书写、格式要统一要求;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严禁用作业体罚学生。
(二十二)作业量要求:语文每篇课文应有一次作业。
初中每学期大作文篇,小作文篇;小学中、高年级每学期大作文篇,小作文篇;小学低年级造句练习或几句连贯成段练习每周一次;提倡学生写日记、周记;数学和英语每天应有一次作业;其他各科每周要有作业布置。
(二十三)作业坚持以教师批改为主,以学生互批互改为辅,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面批面改;批改要正确,批语要具体明确,重在指导和激励,评价恰当;批改的成绩记录一般分优、良、中、差四等,作文和自测性、考查性作业可打分数;批改文字表述要清楚规范,具有鼓励性,要有批改日期。
教师发现学生知识上的漏洞或能力上的缺陷,要认真分析原因,并区分多数还是个别学生,分别采取补救措施加以解决。
坚持全批全改,适当穿插面批。
对作业错误之处要有明确、统一的符号,便于学生找出错误,予以订正。
批改作业一律用红笔,改笔工整、书写规范、逐题批改,不得一页一勾,还应注明每次批改的日期。
作文批改要有旁注和总批,批语要有针对性、指导性。
(二十四)作业讲评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和激励性;对拖欠、缺交、马虎、抄袭作业的学生要及时批评教育,要求补做或重做,对作业中的错误要督促学生及时改正;学生学习任务要做到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课外作业要有发必收,有收必阅,有阅必评,有错必纠。
加强对口头、动手作业的检查,使口头、动手作业同样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学校对教师的作业批阅情况每周要普查一次。
(二十五)教师应建立作业批改记录。
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个别纠正;较多学生出现的共性错误则要认真分析原因,作集体讲评,并及时补救薄弱环节。
对学生在作业中的独特见解,给予鼓励表扬。
(二十六)正确、科学、合理、有效使用教辅资料。
教师讲练习题应以课本和练习册为主,统一训练,不得强迫、诱导学生购买非必要的学习资料。
尤其是毕业年级的教师要精心设计、编辑组合试题,不要盲目、不加选择的照搬照用现成复习资料。
(二十七)学校和班主任应统筹协调好学生活动性和实践性家庭作业。
学科教师每周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活动性和实践性家庭作业各一次,应做好作业的反馈、评价和记载工作。
活动性家庭作业可结合教材内容安排学生利用放学后、双休日或节假日开展访问、调查、参观、远足、旅游、野餐、野营、演出、慰问、展览、竞赛、夏(冬)令营等活动。
实践性家庭作业可安排学生利用放学后、双休日或节假日开展测量、统计、实验、制作、操作、创作、演唱、演奏、演讲、朗诵、采访、采集、编辑、养殖、种植、家政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班主任可将学生分成若干课外学习小组,使学生在课余可一起学习、讨论、研究和活动,以保证各类家庭作业的完成。
五、辅导与复习(二十八)对各学科和学生的分类教学辅导,学校教务室或班主任应作出统筹安排,做到定人、定时、定地点,确定辅导内容、对象,提出辅导措施。
在规定时间内,教师应下班级或到指定地点进行辅导,并做好辅导记录。
(二十九)辅导要因材施教,既要有课内辅导,又要有课外辅导,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既要辅导优等生,又要辅导学困生,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教师要关心和了解所教学生,摸清其家庭、社会环境、学习、生活、身体、智力等情况,确定培优和补差的对象,建立辅导档案,制订辅导计划,确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辅导目标、形式、内容、时间,确保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三十)辅导的主要任务是解难释疑,查漏补缺;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打稳基础,讲求实效。
教师要做到有热心、有耐心、有信心,加强学法指导和阅读指导。
辅导要讲究实效,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辅导方法。
(三十一)辅导时间要合理安排,不得挤占其它学科,不影响学生离校,不得将学生带到教师宿舍进行个别辅导。
严禁利用课外辅导加重学生负担,不得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不得收取辅导费(补课费)。
(三十二)要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分析学生的情况下上好复习课,决不能简单重复旧知识,更不能放任自流。
教师要认真备好复习课,写好教案,重点是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指导思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要重视平时复习。
学完一课、一章或一单元后引导学生小结,使学生科学、灵活地抓住知识点,过好单元或章节关,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要抓好学期、学年复习。
认真制订期末总复习计划、毕业年级(班)复习教学计划。
指导学生自己动笔梳理知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教师要尽职尽责把好关,不给下段教学留下尾巴。
(三十三)初中毕业年级要研究中考的考试说明,掌握考试要点,把握命题方向。
复习方法要灵活多样,生动有趣,不拼时间,不加重学生负担,讲求复习效果。
六、校本课程与课外活动(三十四)学校应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鼓励人人参与校本教材的研发,发挥教师各自的特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构建自成体系、不断创新的校本课程系统。
全镇中小学统一每周一至二节校本课,不得随意删减,要有校本课程表、校本课程设计人表及组织实施表。
(三十五)学校要精心筛选校本教案并进行整理,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资源库。
每学期择优上报-篇到市教科中心,评选出优秀的教案。
要体现初编教材——上课试用——查找问题——再次修改——再次上课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
(三十六)学校要根据师资和条件,建立好课外活动组织,成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把开展课外活动与实施校本课程紧密结合起来。
如科技活动小组、社会实践调查组、学科竞赛组、书法美术组、文艺组、体育组等。
任课教师要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校本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小组活动。
必要时可聘请校外教师辅导,还可以在学校和学科组(教研组)的安排下组织课外集体活动,如:科学讲座、读书会、心得报告会、诗歌朗诵会,书画展、科学晚会、影视评论等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
每学期要培养若干特长突出的学生。
开展课外活动要做到四定四有:即定教师、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内容,有计划、有教案、有记载、有总结。
各学科教师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课外活动。
每次课外活动都要认真作好记录,包括课外活动的人员、内容、方法、效果等。
注意资料积累,期末认真总结。
(三十七)指导好课外阅读。
学校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各班可组织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
七、考试与评价(三十八)考试与评价要坚持可行、多元、全面、开放、因人而异的原则,实现导向、激励、记录成长、反馈等功能。
教学效果的评价可采用考查和考试等形式,要不断改革和完善考查、考试制度。
注重日常考查(如课堂提问、当堂练习、实验操作、形成性检测等),适量组织考试。
期中、期末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既要考查知识与技能,还要考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三十九)严格执行考试规定,不得擅自增加考试次数,严格控制考试时间。
考查一般在单元或章节教学结束后进行。
毕业年级和重点学科可实行月考。
不能把考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唯一手段,以防学生只重视分数而忽视能力的提高。
要认真把好命题关,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试卷结构、考点覆盖面、题型和分值,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试题难度要适中,题量要适当,并科学制定评分标准。
(四十)规范考试过程,严格考试纪律。
平时要重视对学生的考风考纪教育,试题的命制、保管、监考、巡视等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堵塞作弊漏洞。
期中、期末考试、毕业年级和重点学科的月考,要做到密封试卷,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流水作业阅卷,并仔细复核,以提高考试成绩的可信度。
(四十一)阅卷结束后,要及时细致准确的统计成绩,认真做好试卷与成绩分析,写出书面材料,及时讲评试卷,对教学薄弱环节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质量分析报告一般包括:考试目的;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总体情况,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考题及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弥补措施和改进教学的意见。
统计分析工作可由学科教师单独或集体完成,并在同学科教师中进行反馈,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四十二)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
毕业年级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的评语。
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
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
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在评价的基础上,应给学生的操行或综合素质确定等级。
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要限定时间给予补救、辅导,并以校为单位进行补考。
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
期末考试(考查)成绩、操行和综合素质等级、教师评语应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并通知学生及其家长。
(四十三)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方式多样化(书面考试、口试、实践操作、观察、访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提倡运用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
八、教学研究(四十四)教学研究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校本教研规划,责任落实到人,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规划的实现,确保教研实效。
建立健全教研组织,全镇小学以小学为基点,设立小学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各校设立相应学科教研组(备课组)。
初中以校为单位设立各学科教研组。
教研组每学期要制定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责任人。
教师必须按时参加校本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活动要有记录。
(四十五)坚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全镇小学中心教研组、初中各学科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月都要有教研简报。
校本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说课、上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研究课等)、听课与评课、教学论坛、教学经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学习先进教学经验、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
校本教研活动要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为基本方法,不断完善与创新。
各学校要定期推荐优秀教案和论文,统一上报市教科中心。
(四十六)要大兴学习之风,提倡教师多读书,每人每学期至少阅读一部教学专著,每学年至少参加一次外出学习,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要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搞好教师业务培训,学校每学年要进行三字一机(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计算机)训练和比赛。
教师要有五本:教案本、教研记录本、听课记录本、教学反思本、写字练习本。
(四十七)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
每位教师每周要写教学反思不少于一篇,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研论文,每个学校每年必须承担一项教育科研课题。
(四十八)每学期末学校要科学安排结束前的各项工作,组织教师搞好教学分析、工作总结、课题材料整理等,为下学期的工作奠定基础。
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量化管理实施细则量化项目量化内容分值 量化项目量化内容分值教学计划(分)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校历表、作息时间表等,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
辅导与复习(分)学校建立辅导制度,教务室或班主任确定辅导内容、对象,做出统筹安排,定人、定时、定地点,提出辅导措施。
执行省定课程课时安排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期开始前制定好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
教师关心、了解所教学生,确定培优、补差对象,建立辅导档案,制订辅导计划,督促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开学一周内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制订好学科工作计划,本组教师讨论通过并予以实施;每个任课教师制订好本学期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辅导时间,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得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不得收取补课费。
备课(分)各学科教师每周应集体备课一次,主备人提前写好教案,每位教师必须有集体备课的记录以供检查,并写出补充教案。
认真制订期末总复习计划、毕业年级(班)复习教学计划,写好复习课教案。
初中毕业年级要研究中考的考试说明,掌握考试要点,把握命题方向。
上课前一周备好课,按课时撰写教案,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书写规范,详略得当。
校本课程与课外活动(分)学校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各校统一每周~节校本课,有校本课程表、校本课程设计人表及组织实施表。
不得抄教案、使用旧教案、现成教案或以书上圈点评注代替教案。
学校精心筛选校本教案并进行整理,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
每学期择优上报-篇到市教科中心。
教务室每周组织一次教案检查,把检查结果分成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四个类别,提出检查意见,要注明检查人姓名和日期,并加盖学校检查专用章或公章;每学期举办一次教案展览。
学校根据师资和条件建立健全课外活动组织,成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参与小组活动。
课堂教学(分)教师按课表和教学计划上课,不得擅自改动课表、私自调课或请他人上课;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常规。
每周至少组织一次课外活动,定教师、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内容,有计划、有教案、有记载、有总结。
每学期要培养、表彰若干名特长突出的学生。
学校应当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分学科制定课堂教学流程表,统一发给任课教师。
教师讲解的时间不得超过分钟。
考查考试(分)严格执行上级关于考试的规定,不得擅自增加考试次数,不能把考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唯一手段。
教学要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注重师生互动,杜绝填鸭式的满堂灌现象。
规范考试过程,严密组织考试。
严格把关试题的命制、保管、监考、巡视等环节,杜绝作弊现象,处理违纪行为。
教师上课规范使用专业术语,传授知识正确无误,普通话准确流畅,板书规范工整。
考试结束后及时讲评试卷和统计分析,写出书面质量分析材料。
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
教师熟练使用、操作本学科教学所需要的教学器材、设备,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自制课件,搜集、利用网络资源。
教学教研(分)建立健全教研组织,制定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按时参加,要有记录可查。
听课评课(分)建立健全听课、评课制度,每人每周听课~节,每学期领导班子成员听评课不少于节,教师听评课不少于节。
听课记录规范完整,有切合实际的评语(包括意见和建议)。
涴市中学、涴市小学大规模校本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次;小学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初中各学科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每学期组织两次学生评教活动。
每个学校每年必须承担一项教育科研课题,课题方案及时上报,认真组织开展研究,按时结题,手续完备,资料齐全。
作业布置(分)各学科精心设计作业内容,符合学科要求,份量适当,次数适中。
课堂作业课内完成,禁止用作业体罚学生。
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写教学反思不少于篇,至少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研论文。
作业字体普遍工整规范,书面整洁。
业务开展(分)学校获市级以上优质课、论文奖人次以上者分,不足者按比例扣分。
作业批改认真及时,有批改日期,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阅,有阅必评,有错必纠。
批改正确,评语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
教师应建立作业批改记录,针对存在的问题作出说明。
学校对教师的作业批阅情况,每周普查一次,根据检查结果分别给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的评价。
市教科中心开展的各项活动(包括各级学科竞赛、省市组织的听课、会议等),按通知足额参加分,每缺人次扣分,扣完为止。
6.小学数学教学教研方案 篇六
以“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为契机,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研究教材和课堂教学为内容,以说课、上课和听评课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调动老师们自身的积极性,挖掘校本教研的潜力,扎实有效地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选好教研组长。根据小学英语教师人员少、较分散的特点,以处、乡、镇为单位,组成一个大的教研组,推选出一至两位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有责任心、有组织能力、有奉献精神的教师为教研组长,根据本单位教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状况,制定好教研活动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2、备好课。学期初各单位要开展超前集体备课活动,以教材为基础,鼓励教师积极利用其他教学资源丰富备课内容,采取分工、协作等方式。不仅要备教学内容,还要备教学活动;不仅要备知识,还要备学生;不仅要备过程,还要备评价。尽量使词、句教学不分离,语言、情景不分离,新、旧知识不分离,知识、情感不分离。
3、上好课。每位教师要在备好课的基础之上,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注重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情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重视词汇认知教学,落实好“双基”训练和能力培养,做好“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角色转变,提倡有效的课件教学,真正将课堂教学落到“趣”、“实”、“活”上,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搞好研讨。各单位每个学期都要集中开展听评课活动,将其作为一种机制,纳入考评,将教师们平时的课堂教学实际与评优树先、外出学习、推区优质课等结合起来,进一步调动和培养老师们上好课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活动可采取集中组织,邀请参与,共同研讨的方式。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老师们写好教学反思和感悟,搞好评课活动,以反思、评课促上课,以此进一步锻炼年轻教师、培养优秀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鼓励教师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英语演讲、英语歌曲比赛、手抄报、学具制作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好英语学习的浓厚氛围。
7.小学数学教学教研方案 篇七
案例式校本教研指的是围绕所研究课题, 以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的一种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执教者谈教学设想意图和教后反思。听课者进行评议, 提出可借鉴以及建设性的意见等。通过评议, 使执教者受到启发和教益, 又为听课者提供学习研讨机会。为此, 开展案例教学式教研活动, 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大有帮助, 也会不断充实课题研究的经验, 促进课题研究的发展。
二、主题确定的缘起
(一) 从教师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
通过各种案例调查表明, 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践者的我们了解学生, 熟悉教材, 每天都在与学生经历着不同的学习过程。这些常常被我们熟视无睹的教学情境、学习场景, 以及学习的背景生活, 往往蕴含和昭示着教学的真谛。而教师由于重复的日常教学工作, 很少本着研究的态度去发现和把握更多的教学规律。一部分智力水平较高的教师能凭借个人经验较轻松地解决教学问题;可有大部分教师, 尽管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但总会遇到一些凭借于个人经验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满和反思, 是开展校本教研的起点。教师一旦追踪某个教学问题, 或者教师一旦需要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解决某个教学”问题时, 就产生了“科研”意识, 并尝试性地付诸于“研究行动”。于是, “案例式”的校本教研也悄然而生。
(二) 从实际出发
挖掘我们组现存的潜力, 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学校资源, 找准我们组的优势, 立足校本, 为教师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 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的教研体系。
三、目的预设
1、通过“案例”这个教学窗口, 观察别人的课堂,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2、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教学目标的探讨。
3、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探讨。
4、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探讨。
四、实施时间:3月5日至3月12日
五、实施过程具体安排:
(一) 酝酿阶段
召开会议讨论并决定开展案例式校本教研活动, 明确分工, 初探开展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 确定案例主讲人。
(二) 准备阶段
1、专业引领提升理论
组织教师学习顾泠沅博士的行动教育模式:三实践: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新理念的课例设计——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二反思:更理念反思: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改善行为反思: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
2、提供案例, 撰写设计
在这个环节里, 将案例的文本, 包括实施案例式校本教研的方案, 教材文本, 教学参考等, 印发给组员, 使全体参与者明确案例教研的目标。并且给组员们一些时间, 让参与者搜集各种信息, 探讨问题。
(三) 实施阶段
1、案例交流。
全体老师观摩林海霞老师的研讨课《难忘的一课》。要求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 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 观察课堂中设计的接受程度。
2、讨论案例。
在课堂交流后, 组织语文科组的老师讨论案例。首先由林海霞老师就《难忘的一课》从教材、教法中谈自己教学设计的想法和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等。然后参与的教师针对《难忘的一课》进行提问, 质疑。并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林老师的研讨课进行对照, 找出不同和不足。还有的老师请教林老师如何安排和处理学生间的评价问题、教学过程和方法如何体现知识, 能力, 情感, 态度。听课、执教教师通过评议, 使执教者受到启发和教益, 又为听课老师提供学习研讨机会。
3、思维碰撞
通过观摩林老师的课例, 老师们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后, 写写自己的认识、收获, 也可以是纠误;寻找自己和林老师的差距, 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上, 也可以是教学环节, 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一处小技巧等等, 讨论如何在课堂把教学目标抓在实处的问题写下来, 文章包括:分析研讨问题——反思自身经验——提出解决方案。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 (第一次反思)
4、反思提高
老师使用第一次反思后的教学设计进行实际教学, 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进行调整, 寻找设计和现实的差距, 进行第二次反思。反思、总结是认真反思方案中提出的问题 (自主高效的课堂) 解决了没有, 哪种设计是正确的、有效的, 哪些是无效的。教师通过案例教研把形成的共识和见解进行概括、总结、提炼, 加深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 指导教学实践, 提升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四) 行为跟进阶段
林老师老师在全校上展示课, 和自己原先的教学方案对照, 展示改进成果。
六、反思与展望
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 我们还发现案例式教研的优势在于: (1) 克服了以往教研课的盲目性。以课题为中心, 围绕课题进行研讨。 (2) 课例教学为研讨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 听课老师来共同探讨, 交流与分享, 得到大量的信息, 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
正如日本学者佐藤学先生所言, 学校的改变——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它不可能因为一次演讲、一位名师而发生。然而不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教师间共同构建相互促进的“合作性同事”关系, 彼此敞开教室的大门, 真诚地进行相互评论,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实践, 磨炼和升华教师的个体能力,
8.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篇八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小学数学的教育水平要求提升到一定高度。对于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开展需要在理论的联系指导下,围绕数学教学课堂中出现的实践性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强调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还能对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促进理论的不断完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能够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同时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由此,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势在必行。
一、提升教研组学习能力
首先,要加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巩固学习,能够利用有效的时间,提升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在教研活动中组织数学教师学习名师的优秀案例,定期让教师去参加专家讲座,聆听优秀课例等等,结合自己的教学课堂,上一次示范课,并撰写教学反思。
同时制定好学习计划,教研组提供数学教学的学习资料,教师能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自学,可以通过写教学后记,做课题研究等方式来提升自我的教学实践,在深刻思考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日积月累,增强自身教学能力,完善自我。同时教研组还需要进行集体研讨,按照教学计划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都积极开展对数学课题的研究,利用教研集中会,集体备课的时间结合数学教师自学的内容,有主题,有实效地学习数学新课改信息,并进行研讨交流,将数学理论和数学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更新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让教师将最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样将个人的自学和集体的研讨学习相互结合,以其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其次,要让数学教师能够及时本学科的发展动向以及最新的数学研究成果,做到与时俱进。邀请专家到学校来指导数学教学,通过听课评课议课的形式对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促进课改的有效进行,增强数学教师的课改意识,让数学课程改革得到真正落实,教师能接受到数学课改的最新信息以及有效成果。还可以通过网络教研为数学教研提供交流平台,搭建数学教研的新阵地。教研组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这个新兴的知识平台,提升数学教师用网络来获取数学前沿的科研信息,便于教师之间更加紧密的协作交流。
二、改进教研组活动模式
对目前的数学教研活动的模式要加以改进,才能促进教研组的活动更加高效地进行。因此要注重教研组中的合作交流,实现互动研讨。首先实行集体备课,完善备课制度,能让组内的数学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汇集大家的智慧,在教案确立的过程中从教材、教法等进行积极研讨,实现以学定教,联系班级学生现状,不仅体现教师自身教学风格,还能确立出适合所教班级学生的数学教学最佳方案。在集体备课中安排主备教师,定出教学的设计方案,其他教师对其进行补充改进,达成共识,在博采众长的情况下确立教案,其余的教师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学习的实际以及自身教学特点来对教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在教研组各位教师完成实际教学后,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写出教学反思,完善自己的教案。
教研组活动模式的改进可以一位数学教师实现同课多上,先选定上课教师,独立写教案,教研组其他教师对其进行听课,并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研究。上课的教师吸取研讨精华,修改教案,再次上课。每一次上课教研组的其他教师都对其进行听课评课议课,提出建议,再改进,直到本教研组所带的班级同一课都上完。这对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有很好的效果。还可以进行同课异构,教研组内确立教学的主题,由教研组内的各位数学教师独立写教案,再分别上课,教研组集体听评课议课,让教研的研讨上一个台阶,提升教研组内各位教师的教学质量,让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以改进,能够在多元化的教学研讨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不仅拉近教师之间的距离,还能促进教师形成自我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研组还能通过课题研究引领的方法来改进活动模式,课题研究的开展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将其转化为课题,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确立课题的研究内容,将其与教学工作联系起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提升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效率。
三、总结
教研活动的开展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能解决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各种实际的问题,能够想数学教学之所想,急之所急。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作为提升教育教学的便捷途径,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的教研活动,要提升教研组的学习能力以及改进教研组活动模式等方面为提升数学的教育质量而服务,同时也为提升数学教师素质而服务,教师不仅要加强素养的训练,还需要设计出有特色的课题研究,以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丰.问题研究:让校本教研凸显实效[J].江西教育,2011(08)
2 李文年.小学校本教研策略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 孙赫.小学校本教研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
9.小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九
为贯彻课程改革精神,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实践应用能力,加强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教研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实施课程改革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化教育科研,狠抓教学管理,以研促教,为广大教师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最终达到资源共享。
二、活动原则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研活动的宗旨和归宿,充分体现全体性、导向性、操作性、发展性、激励性。
三、活动形式
1、开展示范课、优质课等教学观摩活动。
2、教学研讨、经验总结、参观学习等。
四、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深入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
2、建立学科备课组,实行在教师个人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制度。实行超周备课,教师应有教案上课。
3、以教研组为单位,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应有过程、人数、具体内容等记录和资料。
4、教研活动应全员参与,积极围绕活动主题内容发表个人见解、展示自我。每学期开学前由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
5、以学校为基地开展各种校本教研活动,如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课题研究、教学观摩、教学竞赛、成果展示、校际交流等一系列活动。
6、参加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或研修。
五、领导小组
组长:黄星斗
副组长:赵淑丽
王瑞芳
小学教研活动方案
东 庄 镇 第 九 小 学
10.小学教研活动方案 篇十
一、指导思想:
树立以育人为根本,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基地,一研究和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设计都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教好每一名学生,应成为每名教师的施教理念。
二、活动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逐步改变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做到课堂教学以育人为本,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新生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活动内容:
1、根据学校精神,制定此次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教研的方向,召开动员会,使大家明确目的和认识。
2、教研组集体研究本教研组的教研课题,制定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要结合实施方案、教研组的教研课题和个自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总结提升教学实践经验。
3、教师集体备课,研讨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4、教师讲课,集体评课,找出问题,研究解决措施。
四、活动流程
1、研讨最佳方案。
2、听课。
11.小学数学教学教研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本教研;问题;对策
开展数学校本教研是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和策略,对于学校长足发展、内涵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教育越来越受到农村小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数学校本教研活动,有效促进了数学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当前农村小学受诸多因素影响,数学校本教研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必须进一步完善数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以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的质量。
一、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数学校本教研受到了农村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从上到下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从人员、物资、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量投入,有效促进了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但在开展数学校本教研活动时,忽视数学教师成长的需要,忽视教师的能动性,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认识不到位,参与意识不强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由于知识水平、专业知识匮乏、教学观念陈旧等原因,对于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升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认识不到位,认为学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搞花架子,自己只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常规教学,能考出好的分数就行,学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年轻教师、骨干教师的事情,自己只要参与、听听课,听听别人的发言就行,缺乏主动思考、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
2.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教师缺乏积极性
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往往限于上上课,评评课,写写教学反思,撰写论文等形式单一的常规教研活动,缺乏研究的专题化、缺乏研究的深度,无法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毫无作用。长期单一、乏味的校本教研活动,让教师麻木参与,根本引发不了教师思维的碰撞,激发不了教师主动去思考、消化教研的成果。
3.校本教研功利性强,缺乏实效性
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校本教研活动,从学校领导层来看,往往重视的是应付上级的检查,缺乏对数学教研活动的精心设计、引导。从数学教师层面来看,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或评定职称的需要,听一听,写一写应付检查,完成任务而已,没有体现教师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自己发展的需要,对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毫无作用,校本教研形同虚设。
4.校本教研缺乏专业引领,导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高
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往往是推荐一个数学老师上课,然后再一起评课,缺乏骨干教师、教研员的专业引领,导致同水平的往返重复,教师的专业素质长期处于同一水平,无法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质量的对策
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要立足学校实际,解决数学教师教学实践中自身遇到的问题,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质量,笔者认为应采取下列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数学教师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认识
学校要采取开展校本培训、外出学习、专家引领等方式组织数学教师仔细研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理论以及校本教研理论,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有利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给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教师肯定与奖励,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克服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激发教师参与热情
学校在设计教研活动时,要广泛调研,充分发扬民主,了解教师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得到哪方面的帮助,然后确定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形式。最后组织开展主题学习、上研究课、教研沙龙、教学大讲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从而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趣味性,有效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
3.校本教研主题化,有效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
学校教研管理团队要经常深入班级以及教师开展听课、座谈等,充分了解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进行分析、梳理,确定研究主题,然后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究,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校本教研质量,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如,在管理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存在“重算法,轻算理,学生计算能力低”的问题,就相应地开展计算教学专题研究,采取教学管理人员开展主题讲座,进行理论引导,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典型引路,全员上公开课,聘请教研员点评引领等形式,形成主题研究系列,切实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某一个教学问题的教学模式,解决校本教研活动质量不高的问题。
4.专家引领,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瓶颈
校本教研虽然立足校本研究,但要真正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离不开数学教研专家的引领。学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要大量派教师外出听课、学习,一方面要聘请数学教研员到学校开展主题讲座、专题座谈、上示范课,指导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开阔教师眼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学校数学校本教研质量。
学校开展数学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要靠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是校本教研。因此,农村小学应把提高数学校本教研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突出位置,不断完善数学校本教研管理机制,为校本教研发展拓展空间。
参考文献:
汪浩儒.浅论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J].读与写,2013.
作者简介:张祖魁,现年57岁,小学数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被校、县表彰为优秀教师。
12.小学数学教学教研方案 篇十二
一、活动目标
1.经历阅读、思考、解答并与同事交流,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和如何实施算法多样化的相关资料与问题。
2.能够思考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的情境创设;能够比较不同版本教材中情境创设的异同。
3.通过了解两位教师的不同教学设计的目标,能够思考不同的数学教学价值观。
4.能够思考算法优化的标准,并能够在自己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
二、活动内容、形式与时间
1.数学组每位教师独立解答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如何实施算法多样化的相关问题,不集中,由每位教师自己抽时间书面解答问题,时间约2小时。
2.与同事交流独立解答出的问题答案,时间约1小时。
3.教研组确定一位教师上一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研课,数学组其他老师听课。时间约40分钟。(也可以上一节新课,再上一节练习课)
4.评课与交流。(1)结合听课笔记,独立写出评课提纲,时间约15分钟;(2)数学组教师进行评课交流,时间约45分钟。(一个年级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学教师,可以在独立写出评课提纲的基础上,先进行年级组数学教师交流,并确定一人代表年级组到交流会上发言。最后,全体数学教师评课交流。)
可以根据学校教研活动的时间和教研组教师的情况,选择下面“活动前准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与交流。
三、活动前准备
解答下面的问题,并准备交流。(注:以下带有“*”号表示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1.根据你们学校使用的这套教材,学生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之前,有哪些经验、知识、能力与之关系密切?
2.*你认为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内容,应该在哪一个年级进行教学?查一查不同版本的教材,了解一下它们是安排在哪一个年级进行教学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3.*如果你去上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你会通过创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引出要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吗?还是直接出示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师生共同解决?为什么?
4.如果你上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并想创设一个现实生活的情境,你会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境?你会用一个怎样的算式,作为第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算式让师生共同来解决?你用的第一个算式是进位乘法,还是不进位乘法?为什么?
5.*查一查不同版本的教材,看一看这些教材中用到的第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是什么?这些算式中的两位数有什么特点?从算法多样化的角度看,在计算这些算式的结果时,哪些算式容易出现多种算法?哪些算法会少一些?为什么?
6.阅读下面三个版本的教材,看一看它们各用了哪些现实生活的情境?你喜欢哪一个情境?为什么?
人教版教材:
7.上面三个版的教材中,每一套教材都创设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现实生活情境,有的要求先提出问题,有的在情境中还有对话。
(1)你在教学时,会要求学生根据上面的情境与对话,表达成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吗?如果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下同),你是否先要求学生根据买书的情境和人物的对话,说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如“已知一套书是12本,每本书是24元,买一套这样的书一共要付多少钱?”如果这样做,有什么利弊?
(2)根据教材体系,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内容,你会先要求学生独立尝试列算式吗?为什么?会有学生能够列出算式24×12吗?如果能,原因是什么?如果有些学生不能列出24×12的算式,可能是哪些地方遇到了困难?
8.你觉得,如果让学生独立地去解决24×12=?这个计算问题,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同的计算方法?下面的这些计算方法学生有可能出现吗?
(1) 24×12=24+24+…+24(12个24相加);
(2) 24×12=12+12+…+12(24个12相加);
(3) 24×12=24×10+24×2;(4) 24×12=12×20+…12×4;
(5) 24×12=24×3×4;(6) 24×12=24×2×6;
(7) 24×12=12×4×6;(8) 24×12=12×3×8;
(9) 24×12=24×20-24×8;(10) 24×12=12×30-12×6;
(11) 24×12=24÷8×12×8;(12) 24×1 2=12÷6×24×6
(13)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9.*你觉得,上面的这些方法都能够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说出它们的实际意义吗?比如对于24×12=24×10+24×2这样的算法,可以解释为:10本书是24×10(元),2本书是24×2(元),所以24×10+24×2表示了12本书一共需要的钱数。你觉得,上面六套教材的情境中,哪一个情境更能够解释上面这些算法的实际意义?
10.如果有学生只是用上面的加法计算,也就是用24个12相加或12个24相加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288,对这样的学生你怎么进行评价?你会表扬他们吗?为什么?你认为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方法,他们还会用加法进行计算吗?为什么?有位教师认为应该表扬,并且用了下面的评价引导语:“你很了不起,很有耐心与毅力,做了一般的同学与老师都没有做的事。你也很清楚什么叫乘法,用的方法是万能的,计算的结果也是正确的。但你的计算方法的步数比较多,请你与其他同学交流,看一看他们运用了什么方法,有没有你认为更好的方法。”你觉得这样的反馈评价语言合适吗?为什么?
11.在解决24×12这个题目时,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你会要求学生至少要用两种方法计算出结果,还是只要求学生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就可以了?为什么?
12.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对计算题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算方法?也就是算法多样是不是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还是只要求能力强的学生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对一般的学生来说,先要求用一种方法计算出结果,并进一步思考有没有其他的算法?算法多样化是对一个学生集体来说的,还是对每一个学生个体而言的?
13.在上文中列举了解决24×12的13种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有的是具有一般性的方法,运用这种思路可以解决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如上面的第(3)种方法:24×12=24×(10+2)=24×10+24×2,它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拆成一个整十数与一个一位数的和,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把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问题化归成两位数乘整十数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和。这种思路是带有一般性的。而像第(5)种24×12=24×3×4的方法,只是适合这个两位数能够分解为两个一位数相乘这类计算问题。运用这种思路就不能解决像29×13这样的问题。因此,这种方法带有特殊性。你认为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带有—般性的方法,还是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带有特殊性的方法?为什么?
14.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意识到有些方法具有一般性,有些方法带有特殊性?你觉得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类有什么教学价值?如何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对多种计算方法进行分类?
15.浙教版教材的编排中,先创设了多个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从计算篮球场的面积入手,展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过程。请你先读一读下面的教材,再回答问题。
(1)在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计算28×15后,为什么要让学生去比较23×19与28×15的大小?
(2)让学生计算23×19与计算28×15在算法多样上有什么不同?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有什么好处?
(3)你觉得在教学中,有必要把23×19的竖式计算的三步过程都展示出来吗?为什么?
(4)以前的教材常常会出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计算法则,现行教材一般都不出示这个法则,你觉得有必要出示计算法则吗?出示笔算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利和弊?为什么?
16.下面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要流程,请你先阅读,再回答问题。
课堂教学流程一:
1.复习旧知: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
出四个题目:24×6、24×10、16×20、16×4。让四个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独立做。完成后,反馈校对,并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
2.引入新知: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
在学生用竖式计算24×6的基础上,在乘数的十位上写上一个数1,从而使得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题目(1),变成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题目(2)。
3.展开新知:教师与学生一起重点研究第(2)个算式,研究第二个乘数16十位上的1应该怎样乘,逐步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中乘的顺序,积的定位。
得出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三条法则: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巩固新知:让学生根据笔算法则,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做练习,以便能够较好地应用法则进行计算,能够巩固技能。出题目时,从不进位到进位,从一次进位到两次进位。如让学生计算12×34、34×13、76×58等等这样的题目。
5.回顾小结:让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说一说有什么收获。
6.课外作业:布置学生做课本上或课堂练习中的题目。
课堂教学流程二:
1.创设情境,明确待解问题。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问题:某种饮料一箱是2 4瓶,买这样的饮料16箱,一共有多少瓶?请每一个同学都估计与猜测,大约是多少瓶。并把自己估计的数写在纸上,然后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来说明,你估计与猜测的结果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近正确答案,学生得出需要计算:24×16=?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要求每个学生都安静地独立思考,尝试解决24×16=?这个问题。如果已经找到一种方法计算出了结果,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尽量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梳理思路,准备小组交流。
先整理一下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想一想也可以写一写:如果你在小组里发言,你准备讲哪几点,说哪几句话?(准备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反思与梳理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提升的过程)
4.小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一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每个学生的计算结果与方法。在小组内交流时,要一个一个轮流发言。一个同学在发言时,其他的同学要注意倾听,并作适当的记录,主要记录自己没有想到的方法。每位学生尽量不要重复其他同学已经说过的方法。
5.整理成果,准备全班汇报。
小组交流结束后,组内的同学要讨论与整理,把自己组中的计算方法加以归类,并指定一个同学向全班进行汇报。
6.全班汇报,汇总归纳策略。
让部分小组的代表报告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原来自己小组中没有想到的计算方法,可以记录下来。学生一般有以下几种解题策略: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这些解题方法的共同特点:把一个“新”的问题转化成为一个“老”问题来解决。即把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转化为加法或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解决。
7.回顾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师生共同回顾,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研究的过程是:猜测结果一独立解答一小组交流一全班汇报一归纳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果饮料一箱是24瓶,这样的饮料16箱,一共有384瓶。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方法。我们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常常会学到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你解决以下问题:
(1)你觉得,在第一个教学流程中,学生会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吗?为什么?如果没有,教师在引导中起了什么作用?
(2)你觉得,在第二个教学流程中,学生自己能够想出很多计算方法吗?如果能,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能够产生多种计算方法,教师起了哪些作用?
(3)比较上面的两个教学流程,你觉得主要有什么不同?用第一个教学流程进行教学的教师,他们可能想追求什么教学价值?用第二个流程的教师呢?
(4)如果让你给这两个教学过程写上课堂教学目标(分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进行阐述),那么,你分别会写出哪些目标?请你写一写。
(5)如果一位教师基本上采用流程一的模式进行教学,而另一个教师基本上采用流程二的模式进行教学,那么,这两个教师教学的学生可能会有什么差异?为什么?
(6)上面两个不同的教学流程都是新课教学,当新课教学结束时,就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技能来说,运用哪一个教学流程学生的技能会更熟练?一般的教材都在新课后,还安排一节两位数乘法的练习课,当再上一节练习课后,学生的运算技能是否还会有差异?为什么?
(7)教学流程二中所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买饮料),是否比前面六套教材所创设的情境更容易实现算法多样化?更容易解释每一种计算方法的实际意义?为什么?
17.下面是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你觉得学生可能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什么价值?
问题:小明在解决“三(1)班共有36人,如果每人要买27本作业本,那么一共要买多少本作业本?”这个问题时,列出了以下的竖式,他的计算是正确的吗?
(1)如果每人买7本作业本,一共要买多少本?
(2)如果每人买20作业本,一共要买多少本?
你觉得,一个班级中有百分之几的学生会重新列竖式计算,来解决上面的这两个问题?有百分之几的学生会利用上面的竖式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能利用上面的竖式解决问题的学生,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18.学生如果用竖式计算45×67=?,那么要多少步计算才能正确计算出最终结果?如5×7=35(第一步),4×7=28(第二步),28+3=31 (第三步)等等。学生可能会在哪一步出现错误?为什么?怎样才能避免学生发生这种错误?
19.你觉得,让学生多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是不是就能够让学生正确和熟练地计算?如果让学生机械做题,会不会因枯燥乏味而注意力不集中,正确率下降?
20.在文学中有一些句子,从左往右读和从右往左读是完全一样的,如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歌唱家在家唱歌等,这样的句子称为回文句。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中,也可以利用回文的思路,让学生探索与练习。如对于算式21×24,从左往右读是二十一乘二十四。从右往左读是四十二乘十二,即42×12,两个算式显然不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算式,但21×24与42×12的积会相等吗?可以让学生用竖式算一算,学生很快就会发现:21×24=504,42×12=504,所以21×24=42×12。我们不妨称这样的算式为回文算式。又如,对于算式63×48,从右往左读是84×36。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是不是也会相等呢?让学生用竖式算一算,也会发现63×48=3024,84×36=3024,所以又可以得到一个回文算式63×48=84×36。让学生探索:①请先写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再从右往左读得到另一个算式,算一算,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如果有人说:“任何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把这个算式从右往左读得到另一个两位数乘法的算式,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一定都是相等的。”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②下面的这些等式成立吗?算一算。42×48=84×24;36×42=24×63;14×82=28×41;76×34=43×67;26×93=39×62。③什么样的两个两位数相乘,可以使得从左往右读与从右往左读得到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你能找到这样的算式吗?动手找一找。
你觉得,让学生去解决上面的问题,除了能够进一步熟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技能外,还有哪些教学价值?
21.你能够证明下面的这个命题吗?试一试。
命题:如果a、b、c、d是四个数字,ab上面画一条短线,表示由a、b这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那么等式成立的充要条件是ac=bd。
2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中,也有像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的回文算式吗?如等式132×42=24×231成立吗?如果也有这样的规律,请你写出一个类似第21题这样的命题,并对命题进行证明。
本刊将在2012年第3期继续刊发“如何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算法多样化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活动方案(二),敬请关注!
【小学数学教学教研方案】推荐阅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研总结08-11
小学数学教研员总结09-24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心得10-02
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计划10-14
小学数学教研组读书计划10-21
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工作总结12-14
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设计12-18
西拉科小学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简报08-21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计划06-17
小学数学下学期教研工作计划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