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理财论文

2024-08-05

企业理财论文(10篇)

1.企业理财论文 篇一

一、企业分拆的基本原理

一般而言,对于企业资源的整合,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使企业资产规模扩张,其手段是收购和兼并;二是使企业资产规模收缩,其手段是资产剥离。企业资产剥离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资产的出售(Sell—off)即出售剥离资产的所有权以收回现金;另一种是分拆(Spins—off)。所谓分拆是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地分配给母公司现有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从母公司中分离出去使其成为独立法律地位的会计实体。

(一)投资者“主业突出”偏好学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全球企业界盛行多元化发展思路,认为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地分散投资风险,更多地占领市场,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但实践表明,这种思路是行不通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非本行业的业务领域缺乏经验,盲目扩张的结果是原有的主营业务优势也不复存在,整个企业集团的盈利能力受到拖累。作为认真研究和反思的结果,许多企业有计划地放弃了一些与本行业联系不甚紧密、不符合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缺乏成长潜力的业务和资产,收缩业务战线,培植主导产业和关联度强的产品群,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在采取上述措施,使主营业务再度突出后,其股票就会得到投资者的追捧,反映出投资者对其“主营业务突出”的强烈偏好。

(二)管理效率学说企业特别是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普遍存在着资产总量(企业规模)及资产结构(业务多元化)扩张的内在冲动。管理效率学说表明,当资产总量扩张和多元化经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存在着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临界点,并将产生一定的负协同效应。分拆则可以消除企业盲目追求做大所造成的弊端。它通过对母公司和子公司业务的重新定位,在确定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可以使它们更加集中于自身的优势项目或产业,有利于增强其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三)选择权学说认为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是投资者的一种选择权。企业分拆后,股东拥有了两种选择权,而且只对两个企业各自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分拆后形成的两个企业之间也不存在连带责任关系,投资风险降低,投资价值就随之提高。企业分拆增加了资本市场的投资品种,而分拆后的两企业拥有不同的财务政策与投资机会,可以吸引不同偏好的投资者。两企业采用不同的分红比例、留存收益比例或提供不同的资本收益平台,使投资者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四)债权人的潜在损失学说认为分拆企业的股东财富的增加来源于该企业债权人的隐性或潜在损失。企业分拆减少了债权的资产保证,由此导致的债权风险上升相应减少了债权的经济价值,而企业股东却因此受益。正因如此,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许多债权人都会与企业或股东订立有关股利分配或资产处置(包括企业分拆)等方面的限制性合约,以尽可能维护其自身经济利益。

上述学说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揭示出企业分拆得以存在的合理性和客观性。有意义的是,这些研究成果与西方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在“规模经济”、“速度经济”方面的论述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艾尔弗雷德·钱德勒指出,新经济时代是“速度经济”代替“规模经济”的时代,在追求速度经济的条件下,规模小而灵活、专业能力强大的公司要比传统的巨型公司拥有更多的比较竞争优势。钱德勒的论断也表明在规模经济向速度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大公司分拆也是其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寻求新的发展途径的有益选择。

二、企业分拆模式的应用前景预期

(一)企业分拆的市场需求,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北京同仁堂科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企业板正式挂牌交易,成为当时我国上市公司中完成分拆子公司上市的第一家,堪称中国大陆企业成功运作企业分拆模式的经典案例。人们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走上企业分拆之路,企业分拆带来的诸多利益或优势也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推崇,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之初为了加快证券市场的发展,扩大证券市场规模,提高公司上市的筹资力度,政府鼓励一些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制和上市时,采取将整个企业改组上市,甚至将多个公司组合成一个集团来上市的操作方式。这些整体上市的公司虽然在上市之初可以募集更多的资金但却损害了这些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如不良资产多,公司人员多,负担重;总资产大净资产小,负债比率高,净资产收益率低以及管理水平落后等。部分上市公司因其子公司经营不善或投资失误影响其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从而使上市公司丧失配股权和进一步进行资本经营的能力。上述选择“整体上市”模式上市的老上市公司将构成对企业分拆模式的主力需求,因为这些企业在进行资产重组时应用分拆的方法可以较好的解决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分拆的方法有两种:其一,部分中小型上市公司,可将其目前存量资产根据产业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的需要,进行全面调整和重新组合,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符合产业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目标的优质或潜在优质资产留在上市公司,而将那些影响企业发展、拖企业后腿的劣质资产或剥离或与优质资产置换,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益,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增强上市公司的发展后劲,为最终恢复上市公司的融资权创造条件;其二,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可将其下属效益好、有成长性的子公司或某项业务、资产独立出来另行招股上市,让优质资产免遭原公司的拖累而丧失扩张能力。这样,在原公司效益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可通过单独上市的子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来投资原公司难以筹资但效益较好的项目,并通过子公司的反向投入来刺激并改造原公司的经营,达到调整原公司的资产存量,进而使原公司与子公司齐驱并驾、共同发展。此外,一些上市公司拥有良好的项目,但项目尚处在在建时期或初创期,为保持该项目的持续发展仍需不断投人巨额资金。若公司资金匮乏就会影响该项目的建成;若该项目成本太高,靠目前利润水平难以消化而又影响上市公司的整体效益和投资者信心,如果因此而影响该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并使其最终丧失配股资格,则对上市公司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重公司资金的紧缺和导致公司经营效益的下降,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企业分拆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这类公司可将该项目分拆出去,改组为上市公司,独立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不再依赖母公司的资金输入,待日后项目进入成熟期具有稳定利润回报之时再予回购。

(二)企业分拆的价值分析企业分拆能产生较多价值,其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分拆上市将成为上市公司新的融资渠道。分拆上市的首要价值在于其对融资渠道的拓宽功能。由于分拆上市具有“一种资产,两次使用”的效果,因而它将被许多上市公司用于再融资的工具。当上市公司的股本总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时,其资本运作能力、股本扩张能力都会受到较大限制,而分拆可以为其腾出空间。首先,上市公司将某些资产或子公司独立出来,进行上市,优质资产可以不受整个上市公司的拖累而丧失扩张能力。其次,分拆后上市公司将比较优质的资产逐步转移到分拆上市的子公司中去,并进行再生改造,合法规避管理层对配股提出的业绩和数量限制:分拆后上市公司可以比较灵活地进行资产重组和利润分配,并在条件成熟时,将分拆出来的子公司出售变现或进行上市融资。

(2)企业分拆有利于提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一般情况下市场并不总是能够准确地反映和评价一个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特别是一些实行多元化经营的上市公司,其业务范围常常涉及广泛的领域,使得潜在投资者或证券分析人士对其繁杂的业务无法做到正确判断和理解,并因此低估其股票的市场价值。企业分拆后有关子公司的持续披露信息可能会对子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正面影响;而且其作为一个独立于母公司的经济实体,也更容易得到客观的业绩评估。企业分拆带来的全部收益大约等于被分拆出来的子公司的价值和剥离出的资产价值。母公司的.价值经过重组后实际上并未改变,而子公司却具有了新的市场价值。

(3)企业分拆可以弥补并购策略失误或成为并购策略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乃至全球的企业并购热潮中,有关并购的成功案例不计其数。不少企业由此迅速实现了规模扩张,将竞争对手变为战略同盟,但也有许多不明智的并购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虽然被并购企业具有盈利机会,但并购企业可能由于管理原因或实力不济,无法有效地利用这些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将其分拆出售给其他有能力有效发掘该盈利能力的公司,无论对卖方还是买方,可能都是明智的。另外,分拆往往还是企业并购一揽子计划的组成部分。许多资产出售等分拆计划,早在并购计划付诸实施前就已经纳入收购方的一揽子计划中。因此,从并购企业的角度,被收购企业中总有部分资产是不适应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甚至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亏损。在某些收购活动中,将被收购企业进行分拆出售资产变现成为继续进行并购活动的资金来源。

(4)企业分拆使企业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紧密结合。目前困绕我国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有效地对企业管理层进行激励,使其利益与股东保持一致,进而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近年来采取的公司股份、股票期权以及与股票价值相关的业绩奖励等措施来激励企业管理层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方法在驱动和激励分支机构的管理人员时效果则并不明显。因为在一个多部门企业或多元化发展的企业中,基于整个企业价值之上的股权或期权激励措施实际上并不与处于分支机构内的管理人员的决策或业绩密切相关,导致对这些管理人员激励的弱化;另一方面,由于分支机构管理人员和企业核心管理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和经营偏好的差异,可能导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及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的操作偏差。如果此时进行企业分拆,将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独立出来的,使其直接进入资本市场,接受资本市场的审视与考验,让子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报酬计划与公开交易的股票的市场表现联系在一起,强化子公司的激励机制,从而使分拆出去的子公司的管理人员的激励制度与其直接从事的活动及其效益联系起来,降低代理成本,形成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

(5)企业分拆是企业摆脱监管束缚实现管理创新的手段。企业生存于政府和市场所构成的经营环境之中。政府对企业的管制伴随着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直接诱因。因为政府管制实际上对企业的一种成本附加,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必然要摆脱这种局面,通过创新来规避政府管制。企业分拆为此提供了技术保障。在一个企业里,如果子公司从事受管制行业的经营,而公司从事不受管制行业的经营,则一方面母公司常常会受到管制性的检查的连累,另一方面如果管制当局在评级时以母公司的利润(充分竞争背景下利润率水平较低)为依据,受管制的子公司可能会因与母公司的联系而处于不利地位。

(6)企业分拆是企业退出投资的重要通道。由于分拆上市往往伴随着控股权的稀释,因此它将被一些企业用于逐步退出非核心业务的重要通道。在通过资产拍卖或协议转让等方式退出有关业务的情况下,业务单位的价值往往被低估,有时甚至低于其净资产价值。而分拆上市则可使企业通过股权出让以市场认可的价值来套现,而且由于上市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企业更可在退出的时间上抢得先机。

三、企业分拆的风险与控制

(一)企业分拆应以企业持续性发展为目标企业分拆无论具有何种重要的职能和意义,在本质上只是一种资产经营的手段,是企业走向市场规范化经营的开端。企业只有切实搞好经营,并致力于提高经营绩效,才能为市场或投资者所接受,企业分拆的价值方能得以体现。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虽然可以通过分拆以股权为纽带达到以少量资产控制大量资产的目的,但它同样对企业的债务产生放大效应,即使母公司的名义负债可能很低,但如果分拆子公司负债较高,母公司的实际债务也可能放大到奇高的地步。若企业只希望通过分拆上市重施“圈钱”之计,而不顾负债的控制及分拆后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最终可能适得其反。广东粤海企业集团的兴衰历史为此提供了佐证。该集团曾因分拆制革、啤酒等业务上市积聚了大量资金而实力大增;更因一时之利及疏于管理而债台高筑、难以为继。

(二)企业分拆应以不动摇母公司的经济实力为前提企业分拆对母公司而言是一种资产收缩策略,它无疑会影响到母公司的业绩;对于资产规模和业绩一般的公司来讲,这种影响就更大,甚至会达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分拆上市固然可给母公司带来超额投资收益,但由于监管当局对发起人出售股份通常有严格的规定(即股份锁定),因此在一定时期内,这种收益也只能是帐面收益、“纸上富贵”。为了避免分拆对母公司经济实力的根本削弱,国际市场一般都对上市公司分拆前母公司的盈利能力给予严格的限定。根据现行规定,母公司须使上市审核委员会确信在新公司上市后,母公司保留有足够的业务运作及相关价值的资产,以支持母公司分拆后持续的上市地位。

(三)企业分拆应以市盈率厦现金流量为考核重心企业分拆除了基于剥离或逐步退出非核心业务的战略考虑之外,其出发点在于确保在可预见的一个时期内分拆业务的市盈率应高于母公司。如果低于母公司的市盈率,分拆上市不仅无法获得超额收益.而且还势必造成巨额亏损。另一方面,企业分拆后如何保持母公司与子公司现金流量的平衡,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分拆上市的一些案例中,“母贫子贵”或“母贵子贫”等母子公司现金流量不平衡的情况时发生。一部分公司视分拆为“圈钱”工具,使分拆后的子公司难以得到正常发展;另一部分公司由于将处于发展或成长期的资产单位分拆出去后,为避免公司控制权转移而不断投入大量的现金或优质资产,结果导致“母贫子贵”。因此,对于分拆过程中市盈率和现金流量状况的考察,将成为企业分拆运筹与策划领域的一项核心内容。

(四)企业分拆应充分考虑股权稀释带来的外来威胁企业分拆上市几乎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程度的股权稀释,那些原本可由母公司完全控制的业务单位在分拆成为上市公司后将导致控制权的分散,客观上造成外来企业对其收购的可能性大幅增加。此时,如果公司分拆这些业务单位并不是基于退出投资的顾虑,也不是仅以“圈钱”为目的,而是视其为公司未来持续性发展的基本战略。那么,公司管理层就应当早做防范,避免收购。这对企业的管理效率、管理水平和企业经营机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企业不能在其资产经营方式创新之时进行企业管理创新和经营机制转换,那么,企业分拆就是顾此失彼、后患无穷。

参考文献:

[1]徐凌峰:《企业分拆上市的意义及监管》,《证券日报》7月18日。

[2]JacquesR.Bughin:《分拆与整合的均衡》,《IT经理世界》208月27日。

[3]陈峥嵘、张宗:《分拆的现实选择》,《资本市场》年6月5日。

[4]扬兴君:《从收购兼并到分拆上市》,《中国证券报》月28日。

[5]曹凤岐:《股份制与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出版社版。

[6]艾尔弗雷德·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

[7]孙洲霞:《企业集团规模经营的限制条件》,《青海社会科学》19第5期。

[8]王永海:《公司理财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版。

2.企业理财论文 篇二

中国人还常讲:“和气生财。”企业理财自然也应该重视“和”文化,和谐理财应该成为企业理财追求的目标。企业理财要在“和”字上做好文章,比如改善企业财务关系,使企业财务关系更加和谐。这对企业理财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和”文化并不是不讲矛盾和斗争,但矛盾和斗争不是目的,和谐才是目的。“和”本身就是在矛盾和斗争中产生的。企业理财在处理各种财务关系时难免存在矛盾和斗争,但以什么样的态度和目的去处理这些矛盾和斗争,其效果大不相同。如果只想自己占便宜、不吃亏,处处以自己财务利益为重,不顾对方财务利益,这样财务关系必然处理不好,就是自己短时间胜利了,从长远看得不偿失,因为这样的企业别人不愿意与其合作。如果善于和财务关系人沟通,在交流中求大同,存小异,既考虑到自己的财务利益,也考虑对方的财务利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谋求合作与发展,这样企业就是短期受到一些损失,从长远看也是利大于弊,因为这样的企业别人愿意与其合作。这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气才能生财。如果与财务关系人一有矛盾就拼命斗争,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在企业理财工作中,“和”文化不仅仅表现在财务关系的处理上有参考价值,在财务决策、财务资源配置方面也有指导意义。以激进斗争哲学为指导的企业理财者,他们做财务决策时往往也是激进型的,为了高收益不顾风险,甚至孤注一掷,不考虑理财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在财务资源配置上也很激进,敢于进行高杠杆理财,喜欢高负债经营。这样的企业财务关系相对比较复杂。以保守哲学为指导的企业理财者,他们做财务决策时往往也是保守型的,不敢也不愿意进行有风险的财务决策,小富即安,在财务资源配置上也很保守,不会进行高杠杆理财,不喜欢负债经营。这样的企业财务关系也相对简单。以“和”文化哲学为指导的企业理财者,他们做财务决策时往往比较中庸,既不激进,也不保守,他们做财务决策时讲究中庸之道,在财务资源配置上也比较中庸,可以搞一些负债经营,但不会孤注一掷,他们知道理财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不会要钱不要命,他们只要合理利润。这样的企业财务关系也比较正常,不会结交一些赌徒式的财务关系人。

在企业理财工作中,“和”文化对于采用什么样的手段进行理财也有指导意义。企业理财,有许多理财者认为只要制定好财务制度并严格执行就可以了,财务管理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其实这样的理财手段往往效果并不好,也不符合“和”文化。财务制度是必要的,但不能僵化执行。财务制度也就相当于古人讲的“礼”,“礼”是必须有的,它可以规定企业不同成员的财务行为边界,以此来避免无“礼”而造成财务利益冲突和企业无序。但孔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礼”以“和”为贵,是“和”的体现。财务制度作为“礼”要与精神性的“和”相匹配,两者要刚柔相济,不可或缺。也就是我常讲的企业理财手段要刚柔相济。财务制度执行要服务于“和”文化,不讲财务制度,没有规矩当然不行,但不考虑具体问题、具体情况僵化执行财务制度也不行,毕竟“和”为贵。比如按照国有企业财务制度不容许用公款大吃大喝,这样规定无可非议。但年终用公款招待一下辛苦一年的员工,不但不应该限制,甚至可以在未来的财务制度中加以具体化,这就是企业理财要刚柔相济,与我们的“和”文化相契合。

3.期权与企业理财 篇三

[关键词]期权;企业理财;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839(2009)04-0138-01

1期权的定义

期权也称选择权,它是一种契约,就其定义来讲期权是指期权买方支付给卖方一笔期权后,卖方赋予买方于将来某一特定日期或将来某一特定日期之前的任何时间,按照事先约定的执行价格或协定价格买进或卖出某种特定资产的权利。这种权利具有很强的时间性,超过规定的有效期限不行使。期权自动到期失效。

期权作为一种衍生金融商品,70年代产生于西方,在布莱克-斯克尔斯“期权定价模型”(OPM)建立后(1973年)开始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金融衍生物层出不穷,OPM也在原来基础上出现十多个变种,用以处理不同类型的期权交易和类似行为,发展至今,期权已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日益复杂的交易技巧,不仅被应用于金融工程,也被运用于投资、保险、理财等领域,尤其促进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分析的新发展。

2期权理论在企业理财中的应用

企业理财是对企业资金的管理活动,包括了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企业价值分配等内容。这些管理活动中存在着大量选择机会,如果我们以期权概念去定义这些选择机会,并通过期权定价模型对这些选择机会价值进行计量,就可为企业理财提供新的考虑角度,冲破传统理财局限于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的束缚,使决策更具科学性。

关于期权在企业价值分配中的应用,本文着重探讨股票期权。股票期权又称认股权或经理股票期权,是指公司经股东大会同意,规定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有突出贡献的员工有权在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对本公司股票行使选择权的权利。其买价以赋予选择权当时的价格为基准,借此激励公司经营者提高业绩,待股价上涨时行使选择权并在高位卖出,从而赚取价差。经营者通过提高业绩促使股价上涨,其实质是公司资产增加,即公司价值增长,而同时经营者也从中获利。因此,从本质上讲,股票期权是经营者通过人力资本投入参与企业价值分配,具有某种意义上的产权制度特征。

在筹资方面,公司发行的许多种证券都带有明显的期权特征,如购股权书和认股权证以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等,本文以可转化债券为例。可转换公司债券规定持有人具有在将来某一时间,拥有选择是否以一定的转换价格将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公司股票的权利,这就形成了一种可买可不买的权利,同时也具有时效性。企业股价上涨越高,则持有人到期行使买权获取收益越多,如果忽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权特性,就会错误估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收益,因此,只有在考虑期权的因素后,才能算出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真正融资成本。

期权在投资中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期权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在证券投资中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期权原理在实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后一种方式。现实中的事物往往有这样或那样的选择机会,从期权是一种选择权的角度看,多数事物都可以用期权或期权组合来定义,从而期权原理广泛使用具有可能性。本章着重探讨两种投资中常见的实物期权。扩张期权,指某项投资为在该领域继续投资提供机会。现实中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某项投资基于运转期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风险的考虑,其净现值小于零,按传统投资观点,此方案不可行。但同时,企业会因为此项投资熟悉某个领域,甚至在此领域赢得一定知名度,从而产生一定无形收益。

利用期权投资分析方法,在保留上述净现值基础上,同时考虑该投资项目的期权价值,其等同于一个期限为追加投资期(以初始投资期)为基数,约定价格为追加投资额,标的资产当前价格为净现值(以初始投资期为考察点)的买权的价值。其具体数值可运用相关模型计量。放弃期权,指一项投资资产转做他用的机会,也即一项投资从某一领域退出的机会。如果公司有限的资金被占用在应该退出的领域,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必然影响公司进入更有成长空间的领域。因此,放弃的期权对公司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就实际情况而言,有的资产可以转做他用,有的资产不能转做他用,显然,多一种转做他用的选择机会对投资人有利。以期权论观之,该资产具有一定附加值(期权价值)。

当企业信用不足,同时缺乏可抵押、易变现的资产,不能够直接获得银行贷款,不得不寻求担保公司的信用支持。在担保中,担保公司在设置担保时常常苦于企业缺乏“理想”的担保物,难以完全规避风险,而不愿提供担保。但对于高成长性的企业,可以向担保公司提供一定股份的期权,担保周期结束后,若失败,企业没有收益,担保公司虽有期权在手,但不必行权,并无负担;如成功,企业价值增长,担保公司可择机行权进入企业,分享收益,将来再伺机退出,以补充风险损失,保证担保实力,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发展。同时,因为期权本身就有价值,有时可以不必真正行权进人企业就可以直接转让期权获利了与各地技术交易中心合作。况且,即使担保失败,企业未必彻底失败,在未来的资本运作中仍有可能出现获利机会,担保公司拥有的期权亦可能有机会获利。如此一来,企业可以获得信用提升的好处,担保公司也可以仿效风险投资公司,通过“信用投资”和期权的运用来分享企业收益,补充风险损失。

3总结

4.企业理财论文 篇四

暨南大学会计学系胡玉明

众所周知,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需具备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物质资源等三种基本的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物资资源的货币表现实际上就是财务资源,因此,企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或资源就是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与此相对应,资本可以分为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因此,企业经理人必须面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从经理人市场和金融市场获得人力资源(本)和财务资源(本)并整合利用它们为企业创造价值。然而,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财务资源(本)本身并不可能创造价值,单独的人力资源(本)同样不能创造价值。只有人力资源(本)与财务资源(本)相结合才能创造价值。企业价值创造过程就是人力资源(本)与财务资源(本)“和谐”组合的过程。我们更应该看到,财务资源(本)是“死”的、“被动”的,人力资源(本)是“活”的、“主动”的。这样,企业的经营目标只有依靠人力资源(本),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最终实现。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曾经说过:“企业靠不带贝字旁的‘才’运用和创造带贝字旁的‘财’”。李嘉诚先生这个说法非常形象。在企业里,一个人之所以是人才并拥有人力资本,是因为其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任何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企业的财务资源支持。现代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的特别合约”。

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从20世纪的工业经济时代迈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全球范围内的竞争由原来的财务资源(本)的竞争转向人力资源(本)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彻底改变了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环境。仅靠有形资产,企业已经难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信息时代呼唤着新的竞争驱动力。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已经成为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决定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力资源(本)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将是21世纪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并没有深刻地意识到人力资源(本)的重要性。基于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理财过程也不例外。企业理财强调持续创造价值,实际上就是强调“物尽其用”,然而,如果企业不能“人尽其才”,又如何“物尽其用”呢?很显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只有“人尽其才”,才能“物尽其用”,从而实现持续创造价值的目标。

今天企业的资产软性化,以人力资源(本)为主体的无形资产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动因或源泉。相应地,近年来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占企业价值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以美国为例,1982年、1992年和2002年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占企业价值总额的比重平均分别为38%、62%和75%。由此,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价值创造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主要倚靠有形资产创造价值转向主要倚靠无形资产创造价值。

企业价值创造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企业理财思维的转变。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理财的思维必须从关注资产结构的配置转向关注资源结构的配置,从关注资本结构安排转向关注资源结构安排(例如,人力资源投资、研究与开发等无形资产的投资比重会大大提升。),转变“只见物,不见人”的狭隘观念,树立“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一体化逻辑思维,拓展传统的资源(本)观念,将企业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整合在一起,树立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共同分享企业所有权的观念。这是21世纪企业理财思维转变的基本立足点。

5.关于现代企业理财的几点新思考 篇五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企业已全面参与了国际竞争,而传统意义上的时务管理机制已不能完全与之相适应,所以有必要对支持现代企业运作的财务管理机制进行相应改革,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新的时务管理机制。

1理财目标要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根本

首先,理财目标应代表企业所有相关者的利益。近几年来,不少已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已认识到理财目标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既要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应该以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不少企业已注意了这点。企业要长远发展离不开相关人,仅以不损害相关人的利益为前提是不够的。如今,资本的范围、结构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以前的物质资本占绝对比重了,而是知识、信息、观念等也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一变化将会日益改善所有者的地位。众所周知,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债权人、员工、政府、顾客等相关利益人,他们共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理应分享企业盈余。债权人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以及按合约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提供人力资本必然要求合理的报酬;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公共服务,也要通过税收分享收益。正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构成了企业利益制衡机制,如果试图通过损害一方面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结果就会导致矛盾冲突,出现诸如股东抛售股票、债权人拒绝贷款、职工怠工、政府罚款等不利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损害了企业的价值。所以企业在理财中必须兼顾和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要求,使包括股东的所有相关利益主体均能得到满意的回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益最大化”。

其次,理财目标的实现应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前提。企业是社会的,社会是由各个不同的人构成的,企业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对企业本身增值的作用上,而且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表现在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的贡献。前些年,为了追求企业理财目标(如企业利润最大化),造成了一些与社会目的相背离的情况如:酸雨、臭氧空洞、物种灭绝、绿洲沙化、全球变暖等。新形势下.国际竞争相当激烈,已不仅表现为经济利益方面的较量,还表现为生态、大众利益等社会利益。所以在追求自身及相关人利益的同时还要维持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平衡、防止公害污染,支持发展社区的文化、卫生、福利事业,才能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助于提高公众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程度。这样企业才能长远发。

2理财内容要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在新的时代,企业在筹资活动中所筹措的资本,应当既有财务资本,又有知识资本,因为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员工将比资本和土地等自然资源更重要。知识将成为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本。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对知识和新技术的拥有和掌握程度。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力资本、产品创新等所占比重将会不断加大,作用不断增强。拥有知识的专业化人才可用知识投资,取的股份,把个人的报酬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现代企业的员工也是知识的拥有者,他们给企业带来的是人力资本,而物资本的增值来源于人力资本,他们也应参与税后利润的分配,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的观念。所以,现代企业的收益分配应以知识为导向,由于人力资本是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企业理财的分配形式应充分体现知识资本的价值,使员工的资产积累和增长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更有利于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理财内容要向广度发展,也就是国际化方向发展。加人WTO后,我国企业一方面不出国门就要面临世界顶尖企业的竞争,另一方面,我国企业也应主动走向世界,开展跨国经营,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国际企业理财活动包括境外筹资上市、跨国兼并、国际长短期证券及金融衍生产品投资、跨国资本流动、国际结算、国际税收筹划等一系列内容。

3理财的地位应进一步得到提高和加强

多年来,企业的理财,实际上只是“理帐”,理财的作用被束缚在核算、统计及一般的价值核算管理上。在社会范畴中,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什么经济成份组建的企业,不论从事何种行业的企业,除高度重视市场,重视产品的CI形象外,还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管理,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中心位置上,并对其进行再认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公司理财的重要性已被认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作为高级管理人员之一,由公司经理提名,董事会任免,标志着公司理财地位的上升。要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发挥更好的作用这涉及商业运转的各个方面,从销售目标到销售计划,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及战略计划,销售渠道,与公众的关系等对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而言,创造价值与以往的节约同等重要,他们通过财务部门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受到技术、资源、公司规模、企业文化等的影响,这些因素又反过来一起影响公司的领先地位。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要确保利润最大化,必须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这

6.企业理财论文 篇六

论机会成本在现代企业理财中的运用

要求:

1、4000字左右

2、参考文献5篇以上,并注明

如:(著作),作者:《XXX》,XXX出版社,XXX年出版

(论文),作者:《XXX论文题目》,《XX杂志》,XX年第XX期 论文构架:企业理财包括的方式筹资,投资,及资源分配

1、筹资方式中机会成本的运用,筹资方式:(1)权益资金筹措方式,如发行股票,股东增资,利润提取盈余公积金(2)债务资金的筹措,如融资租入,银行贷款,发行债券

2、摘要:机会成本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运用相当广泛。只有正确认识、测算机会成本,合理分析机会成本对决策的影响,全面考虑各种备选方案,才能有助于决策者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本文运用财务管理和管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从机会成本相关理论入手,具体研究机会成本在企业的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以及流动资金管理中的运用,最终达到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给企业带来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从而得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运用机会成本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结论。

7.关于企业理财的定位分析 篇七

一、理财科学及其分解

我们不妨把理财理解为对资本要素的配置。这样, 理财的动因在于资本要素的稀缺性, 理财的目的在于提高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从这个角度看, 凡是与资本要素配置相关的主体, 都具有理财的动机乃至行为和观念。理财的主体, 包括政府 (作为公共管理者, 和作为“大型”外体) 、企业、非营利机构、家庭、个人等。不同的主体在理财方面, 有各自不同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 但这并不妨碍将它们整体抽象为资本要素配置。

理财科学就是在探索理财规律、总结理财观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或者可以更进一步说, 理财科学是研究资本要素配置的一门科学。按照理财主体的不同, 理财科学可以划分为:研究总量资本配置的公共理财 (public finance) , 其主体是政府 (作为公共管理者) , 一般称为公共财政学;研究个量资本配置的微观主体理财, 其主体包括企业。非营利组织 (政府作为“大型”个体包含在内) 、家庭和个人等, 其中研究企业理财的分支即为企业理财学 (或企业财务学) 。此外, 由于现代意义上的理财必须借助一定的场所、中介和手段, 因而理财学科中还包括研究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的金融学 (金融市场学) 。

理财学科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经济学。专门研究理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经济学分支即为理财经济学 (financial economics) 。理财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决定、不确定性和风险分析、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资本品估价等方面的内容。它随着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 在更为晚近时期, 引入了信息经济学中的不完全信息分析和代理关系分析等新兴的分析模型。

二、企业理财的基本定位与框架

由上可知, 企业理财属于微观主体理财的一个分支。企业是指盈利性生产经营组织。根据其组织形态的不同, 一般可以区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三种类型。不论何种形态的企业, 在创立和生产经营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利益关系, 并由此形成多方利益相关者 (Stakeholders) , 例如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政府等。在理财上, 企业本身与其利益相关者都是有区别的。即使是在独资企业中, 尽管业主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 兼具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双重身份, 但企业的理财与业主个人的理财 (生活消费, 家庭用度开支, 在该企业之外的其他投资活动等) 还是有区别的。

应该强调的是, 理财主体只是一个理财角色定位意义上的主体, 它不同于法律意义上的主体。例如, 企业内部有自身相对独立资本的部门, 就是一个有别于该企业的理财主体;单个业主制企业与业主分别是独立的理财主体;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和作为“大型”个体, 分别属于不同的理财主体。

另一方面, 企业的理财与利益相关者的理财又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除了通常所说的直接的财务关系之外, 还包括各种间接的影响关系 (例如在理财效率卓著、资本组合价值高的企业工作的职工, 更易于获取高额的住房按揭贷款) , 甚至外部性 (例如股份公司因不当投资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殃及股东, 甚至与公司有密切业务关系的企业的价值) 。更为突出的是, 占据主导地位的利益相关者的理财行为和策略 (基于各自资本配置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具体化或者对称) , 往往会对企业的理财行为产生较大的、甚至是支配性的影响。例如独资企业的理财, 受制于业主的理财行为和策略;高度集权管理体制下,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的理财行为和策略, 直接制约企业的理财行为;股权高度集中的企业, 其理财行为依赖于所有者的理财行为和策略;股权高度分散, 具备钱德勒式的“经理革命”特色的企业, 其理财行为会受到经营者本人理财行为和策略的影响。这些命题都可望获得显著的经验 (empirical) 支持。

企业理财作为企业自身独立的资本配置活动, 研究和总结其规律和观念的学科即为企业理财学, 或称企业财务学。它包括两个主要的分支:作为理论基础的财务经济学, 和作为应用技术和方法的企业财务管理 (管理财务学) 。

财务经济学是理财经济学的主干部分, 也是理财经济学中进展最长足的部分。它主要借助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研究企业资本等措和投放及其配置效率的计量问题, 主要的模块包括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研究, 企业 (资本组合与资本品) 的估价研究, 以及作为基本前提、分析模型或度量基础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度量研究、资本市场效率研究。不完全信息和代理关系模型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MM资本结构定理、有效边界与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有效市场假说等。其中最为值得一提的是, 财务经济学领域开拓性的研究使得美国的6位教授分别获得了1985 (Franco Modigliani) 、1990 (Harry M.Markow itz, H.Mille r, WilliamF.Sharp) 和1997 (Robe rt, Myron S.Schole s) 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企业财务管理则涉及到理财中的政策和控制问题, 包括财务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目前的研究主要根据资产负债表项目分别展开, 包括营运资本管理、资本预算、资本成本、分配政策等, 此外还涉及到财务控制问题。企业财务管理典型地属于企业管理的分支, 与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营销管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相并列。企业财务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的理财行为, 即为了实现企业资本有效配置而努力的过程。

8.企业理财文化建设浅析 篇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转变,第二次是由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企业经营方式也发生了两次转变,即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再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旧有的理财观念在许多地方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所以,正确认识企业理财文化是推进企业理财工作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企业理财观念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一)把企业理财仅仅看作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企业通常有这样的认识,即企业理财工作仅仅是企业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事情,与企业其它部门和人员无关。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其结果必然会导致企业领导倡导的财务管理意图难以在企业中实现,企业财务部门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最终表现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二)认为筹资比投资更重要

“长袖善舞,多财善贾”——资金是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原动力,是企业经营赖以生存的基础。资金的多少决定了企业规模经营的程度,因此,不少企业把理财的重点放在千方百计筹资上,以为只要有了资金,企业经营就有了保障。但事实上,很多企业并不缺乏资金,缺乏的是运用资金的能力。一个企业应拥有多少资金,必须与其自身的经营规模、投资方向相适应;一味追求取得增量资金而忽视盘活存量资产,往往是经营不良的原因。

(三)发行股票是最好的筹资渠道

近年来,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进了证券市场,在企业资金来源方面改变了以往主要依赖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状况。由于证券市场特有的直接融资功能,使一些企业片面地认为发行股票是最好的筹资渠道,可以筹集永久性资本供企业长期使用,因此出现了一种所谓的“股市圈钱”论。但从资本结构理论来看:一方面企业的资本总额中同时有一定比例的权益性资本和债权性资本才可能使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从而形成最佳的资本结构;另一方面任何资本的获得都是有成本的,在一定程度上,权益性资本的成本甚至大于债权性资本的成本。

(四)举债经营有利无弊

举债经营具有财务杠杆的作用,因此许多企业虽然不刻意追求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但也对高负债率熟视无睹,无形中形成一种负债越多,财务杠杆效应越大,对企业越有益的观念。但事实上,举债的财务杠杆作用必须具备特定的前提条件,就是总资产报酬率必须大于债务成本率。在总资产报酬率大于负债成本率的情况下,负债越大,财务杠杆作用越大,但其相应的财务风险也越大,特别是对上市企业来说,将直接影响到其股票市价的高低。而且,即使讲杠杆作用,也要求在权益性资本和债权性资本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这不仅要考虑利率水平,而且,要考虑权益性资本的期望报酬率。

(五)会计核算重于财务管理

长期以来,许多企业注重会计核算,并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核算上。在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等方面下了不少的气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却忽视了财务管理,将财务管理的理财工作变成了会计核算的一个辅助成分,使之处于次要地位。将企业资金管理仅仅理解为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至于如何有效地调度资金、运筹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却未真正地进行过研究,使财务部门的职能还停留在对经济业务的事后反映、核算上,或是对经济业务的事后监督上。

企业对理财认识的误区不仅仅是上述五个方面,还有长久以来在员工中形成的铺张浪费、不注意节约、效率低下等等现象。要改变存在于企业中的这种错误认识就有必要在企业内部加强理财知识的宣传,构建起一种良好的企业理财文化。

企业理财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一定内外部环境影响下,由企业领导、财务部门和全体员工在长期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共同创造出的理财思想、理财实践和理财精神的总和。而构建企业的理财文化,就要突出企业理财的整体力量,改变传统财务管理以物、以资金为中心,忽视企业群体作用的现象,树立起全新的以人为本及全员参与的现代理财观念。它对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理财的积极性;不断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整体理财效率,更好地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理财文化在现代企业理财活动中的作用

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理财文化,体现了企业群体在加强财务管理、改善财务状况等方面的效用,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企业理财文化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良好的企业理财文化可以充分体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全方位地研究公司的理财情况,并阐明公司内部各部门与公司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良好的企业理财文化可以减少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某些消极因素

现代企业的竞争,一方面要提倡低成本运作,同时也要提倡企业价值的增值。成本管理是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措施。通过建设良好的企业理财文化,可以使公司的运行成本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良好的企业理财文化可以对企业内部及全体员工的行为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调的氛围,对发挥企业整体理财优势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良好的企业理财文化是企业理财活动中的一种行为道德规范

企业理财活动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及每一个部门和全体员工。构建企业良好的理财文化有利于企业形成统一的理财规范,使企业各部门和每一个员工都能自觉地按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形成企业良好的群众理财基础。

(五)良好的企业理财文化可以激发员工主动理财的积极性

良好的理财文化可以使每一位员工增强自身的主人翁意识,树立起自己当家理财的思想,自觉自愿地融入到企业集体的理财活动中去,更好地发挥每一位员工参与企业理财活动的主动性和聪明才智。

三、构建企业理财文化的几个途径

(一)发挥企业领导的带头作用

企业的领导可称之为企业的“精神领袖”,在企业理财文化建设中担当着“决策者”和“先行者”的重要角色,企业领导的思想、意识和视野直接影响着企业理财文化的形成。因此,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带领全体员工共同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制定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理财目标

合理的理财目标是建立企业理财文化的基础,合理的企业理财目标对企业员工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统一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可以把企业的理财目标变成个人的努力方向,变成员工的共同追求,从而凝聚成共同的理财价值观。

(三)倡导以人为本的全员理财理念

企业理财文化的建设并不是某个部门、某个人自己的工作,而是全体员工的工作。要通过不间断的宣导,使效率观念、风险观念、成本观念、节约观念等科学的理财观念在企业全体员工得到牢固树立,从而在全体员工中形成一种有利于企业理财文化培育和企业理财目标实现的价值观。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发挥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理财活动的积极性,规范财务人员的理财行为,在企业理财文化的塑造中构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必要的。要对积极参与企业财务管理、为企业理财活动献计献策的员工给予必要的奖励和鼓励,树立企业自己的理财能手和标兵,努力营造一种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同时应进一步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通过必要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内部控制等措施和手段,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促使企业财务人员在理财活动中规范、公正地理财,不断提高企业理财水平和效率。

(五)树立不断创新的新型理财观

企业理财环境和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快速地变化着,这就要求企业应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条件及时进行财务管理制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树立不断创新的理财思想。

9.企业理财论文 篇九

《企业理财学》课程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一债券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8%,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2年期。假设必要报酬率为12%,则发行9个月后该债券的价值为(D)元。

A.924.28

B.922.768

C.800

D.974.53 2.在利率、现值相同的情况下,若计息期数n=1,则复利终值和单利终值的数量关系是(B)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前者等于后者

D.前者大于或小于后者 3.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的基本思路是(B)

A.计算一个投资项目的风险投资报酬率

B.用一个系数将有风险的现金流量调整为无风险的现金流量 C.用一个系数将有风险的折现率调整为无风险的折现率 D.计算一个投资项目的净现值

4.某公司按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的 10%发放股票股利,并按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股数每股支付现金股利 0.6 元,股利支付率为 40%,若分配股利后的每股市价为 15 元,则分配股利后的市盈率为(A)

A.10

B.10.5

C.12

D.11.5 5.金融市场按融资对象分为(C)

A.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B.证券市场和借贷市场

C.资金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

D.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6.如果当年通货膨胀率为18%,企业证券投资收益率为15%,则该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是(D)

A.市场风险 B.决策风险

C.利率风险

D.购买力风险

7.一般情况下,在企业的各种资金来源中,资本成本率最高的是(D)

A.债券

B.银行长期借款

C.优先股

D.普通股 8.金融市场主体是指(C)

A.金融工具

B.金融中介机构

C.金融市场的交易者

D.金融市场的价格 9.当独立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0时,则内部收益率(B)。

A.一定大于0

B.一定大于1

第1页,共11页 C.小于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D.大于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10.某投资项目的年营业收入为200 000元,年经营成本为100 000元,年折旧额为20 000元,所得税率为33%,则该方案的年经营现金流量为(C)A.50 000元

B.67 000元

C.73 600元

D.87 000元

11.假设以10%的年利率借得30000元,投资于某个寿命为10年的项目,为使该投资项目成为有利的项目,每年至少应收回的现金数额为(D)元。

A.6000

B.3000

C.5374

D.4882 12.应收账款成本的主要构成要素是(A)

A.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 B.机会成本、追款成本和坏账成本 C.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转换成本 D.管理成本、追款成本和转换成本

13.从理论上来讲,债券的转让价格主要取决于债券的(A)。

A.内在价值

B.发行价格

C.流通价格

D.市场收益率 14.企业某新产品开发成功的概率为80%,成功后的投资报酬率为40%,开发失败的概率为20%,失败后的投资报酬率为-100%,则该产品开发方案的预期投资报酬率为(C)。

A.18%

B.20%

C.12%

D.40%

15.某企业发行债券,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应该选择的计息方式是(A)。

A.按年计息

B.按半年计息

C.按月计息

D.按季计息

16.股票交易中,决定股票持有人是否获得某次股利分派权利的日期是(B)。

A.股利发放宣告日

B.股利发放日

C.除息日

D.股权登记日

17.相对于其他股利政策而言,既可以维持股利的稳定性,又有利于优化结构的股利政策是(D)。

A.剩余股利政策

B.固定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18.以现值指数判断投资项目可行性,可以采用的标准是(B)

A.现值指数大于零

B.现值指数大于1

C.现值指数小于零

D.现值指数小于1 19.把股票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的根据是(B)

A.是否记载姓名

B.享有的权利不同 C.是否允许上市

D.票面是否标明金额

第2页,共11页 20.金融市场的客体是指金融市场的(A)

A.交易对象

B.交易者

C.媒体

D.价格

21.某企业拟建立一项基金,每年初投入100000元,若利率为10%,五年后该项基金本利和将为(A)元。

A.671600

B.564100

C.871600

D.610500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财务费用越小,财务杠杆系数也就越小,财务风险越小

B.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C.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变动成本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财务风险越小

D.当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等于1时,则企业的固定财务费用为0,企业没有财务风险 23.从收益分配的角度看,(C)

A.普通股先于优先股

B.公司债券在普通股之后

C.普通股在优先股之后

D.根据公司具体情况,可自行决定 24.制定比较严格的信用标准,对占用在应收账款上资金的影响是(A)

A.减少资金占用量

B.增加资金占用量

C.无影响

D.不确定

25.已知(F/A,10%,4)=4.6410,(F/P,10%,4)=1.4641,(F/P,10%,5)=1.6105,则(F/A,10%,5)为(A)

A.6.1051

B.6.2515

C.3.1769

D.2.0305 26.专门融通一年以内短期资金的场所称之为(A)。

A.货币市场

B.资本市场

C.现货市场

D.期货市场

27.某公司普通股每年股利额为2元/股,假设投资者准备长期持有该公司股票,并要求得到10%的必要收益率,则该普通股的内在价值应是(C)A.2元

B.12元

C.20元

D.22元

28.已知甲方案投资收益率的期望值为20%,乙方案投资收益率的期望值为23%,两个方案都存在投资风险,比较甲、乙两方案风险大小应采用的指标是(D)A.方差

B.净现值

C.标准离差

D.标准离差率

29.能使股利支付与企业盈利很好地结合,但不利于股票价格稳定的股利政策是(B)

A.剩余股利政策

B.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C.固定股利政策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30.关于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D)。

第3页,共11页 A.证券投资组合能消除大部分风险

B.证券投资组合的证券种类越多,承担的风险越大

C.最小方差组合是所有组合中风险最小的组合,所以报酬最大

D.当存在无风险资产并可按无风险利率自由借贷时,投资人对风险的态度不影响最佳风险组合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企业平均资金成本的主要因素有(BC)

A.项目的投资报酬率

B.个别资金成本

C.未分配利润占所有者权益的比重

D.各种来源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 2.下列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表述,正确的是(AB)

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债务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B.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C.财务杠杆系数与资金结构无关

D.财务杠杆系数可以反映息税前盈余随每股盈余的变动而变动的幅度 3.关于投资者要求的期望投资报酬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BC D)

A.无风险收益率越高,要求的必要收益率越高 B.风险程度越高,要求的报酬率越高

C.风险回避的愿望越强烈,要求的风险收益率就越高

D.当预期收益率相同时,风险回避者都会偏好于具有低风险的资产

4.在单一方案决策过程中,与净现值评价结论可能发生矛盾的评价指标是(BC)

A.净现值率

B.投资利润率 C.投资回收期

D.内部收益率 5.在一般投资项目中,当一项投资方案的净现值等于零时,即表明(ACD)

A.该方案的获利指数等于1 B.该方案不具备财务可行性

C.该方案的净现值率大于零

D.该方案的内部收益率等于设定折现率或行业基准收益率 6.若净现值为负数,表明该投资项目(CD)

A.为亏损项目,不可行

B.它的投资报酬率小于0,不可行 C.它的投资报酬率没有达到预定的折现率,不可行D.它的投资报酬率不一定小于0 7.公司实施剩余股利政策,意味着(BC)

A.公司接受了股利无关理论

B.公司可以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

第4页,共11页 C.公司统筹考虑了资本预算、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等财务基本问题 D.兼顾了各类股东、债权人的利益

8.下列项目中属于普通年金形式的项目有(BCD)

A.零存整取储蓄存款的整取额

B.定期定额支付的养老金 C.年资本回收额

D.偿债基金

9.内部收益率是指(BD)

A.投资报酬与总投资的比率

 B.项目投资实际可望达到的报酬率 C.投资报酬现值与总投资现值的比率

D.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

10.下述有关复合杠杆(总杠杆)的表述正确的是(ABC)

A.复合杠杆能够估计出销售额变动对每股利润的影响

B.当不存在优先股、融资租赁租金时,复合杠杆能够表达企业边际贡献与税前利润的比率

C.复合杠杆能够起到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综合作用 D.复合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经营风险越大 11.企业持有现金的总成本主要包括(ACD)

A.机会成本

B.转换成本

C.管理成本

D.短缺成本

12.下列因素引起的风险中,投资者不可以通过证券投资组合予以消除的有(ABC)

A.世界能源状况变化

B.宏观经济状况变化 C.发生经济危机

D.被投资企业出现经营失误 13.现金流量指标相对于利润指标的优点有(BCD)

A.准确反映企业未来期间盈利状况 B.便于应用资金时间价值 C.可以排除会计的权责发生制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D.体现了风险—收益间的关系 14.影响债券票面利率的因素有(ABCD)

A.市场利率

B.债券期限

C.还本付息的方式

D.资金使用方向 15.按发行主体不同,债券主要分为(ABC)

A.公司债券

B.政府债券

C.金融债券

D.贴现债券

三、简答题

1.简述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1)没有固定的利息 负担(2)没有固定的到期日(3)能增加公司的信用价值(4)筹资风险小(5)较优先股、债券筹资限制较少

第5页,共11页 缺点(1)资金成本高(2)易分散股权(3)易损害现存股东的价值

2.简述剩余股利政策的含义及其主要特点。

剩余股利政策是指公司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净收益首先应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如果还有剩余,则派发股利;如果没有剩余,则不派发股利。

剩余股利政策的特点是:把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完全作为一个筹资决策来考虑,只要公司有了其预期投资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率的投资方案,公司就会用留存利润来为这一方案融资。剩余股利政策比较适合于新成立的或处于高速成长的企业。

3.简述经营杠杆系数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经营杠杆的大小一般用经营杠杆系数表示。所谓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

其计算公式为: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业务量变动率 即:

EBITDOLEBIT

QQ

式中:DOL——经营杠杆系数;ΔEBIT——息税前利润变动额;

EBIT——变动前息税前利润;ΔQ——销售量变动额;

Q——变动前销售量。

假定企业的成本—销量—利润保持线性关系,可变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变,固定成本也保持稳定,经营杠杆系数便可通过销售额和成本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DOLSVC

SVCF

式中:S——销售额;VC——变动成本总额;F——固定成本总额。

4.简述权益融资与债务融资的优缺点。

负债融资包括长期负债融资和短期负债融资。

(1)长期负债融资

优点:可以满足企业长期发展资金的不足,还债压力小,风险相对较小; 缺点:成本较高,限制较多(2)短期负债融资

优点:资金到位快,容易取得;融资富有弹性;成本较低;

第6页,共11页 缺点:偿还期限短,融资风险相对较高; 权益融资也就是普通股票融资。

优点:所筹集的资本具有永久性;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权益资本是企业最基本的资金来源,它可以增强企业负债的能力;容易吸收资金; 缺点:成本较高;转移企业的控制权

5.简述认股权证的含义及其与可转换债券的区别

认股权证是附在新发行的证券上的一种权利证书,它规定认股权证的持有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以特定价格优先购买一定数量的普通股股票。

认股权证与可转换债券的主要区别为:

(1)认股权证一般采取私募的方式发行,而转换债券一般是公开发行的。

(2)认股权证和证券是可分离的,而可转换债券所包含的债券与期间是不可分离的。(3)认股权证可以单独发行,可转换债券不可单独发行。(4)二者对企业现金流量和资本结构的影响不同。

6.简述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制定股利政策应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股利政策的各种影响因素,从保护股东、公司本身和债权人的利益出发,才能使公司的收益分配合理化。

(一)各种限制条件

一是法律法规限制。为维护有关各方的利益,各国的法律法规对公司的利润分配顺序、留存盈利、资本的充足性、债务偿付、现金积累等方面都有规范,股利政策必须符合这些法律规范。二是契约限制。公司在借入长期债务时,债务合同对公司发放现金股利通常都有一定的限制,股利政策必须满足这类契约的限制。三是现金充裕性限制。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必须有足够的现金,能满足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对现金的需求。否则,则其发放现金股利的数额必然受到限制。

(二)宏观经济环境

经济的发展具有周期性,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同样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比如,我国上市公司在形式上表现为由前几年的大比例送配股,到近年来现金股利的逐年增加。

第7页,共11页

(三)通货膨胀

当发生通货膨胀时,折旧储备的资金往往不能满足重置资产的需要,公司为了维持其原有生产能力,需要从留存利润中予以补足,可能导致股利支付水平的下降。

(四)市场的成熟程度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中,现金股利是最重要的一种股利形式,股票股利则呈下降趋势。我国因尚系新兴的资本市场,和成熟的市场相比,股票股利成为一种重要的股利形式。

(五)投资机会

公司股利政策在较大程度上要受到投资机会的制约。一般来说若公司的投资机会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往往会采取低股利、高留存利润的政策;反之,若投资机会少,资金需求量小,就可能采取高股利政策。另外,受公司投资项目加快或延缓的可能性大小影响,如果这种可能性较大,股利政策就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有的企业有意多派发股利来影响股价的上涨,使已经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尽早实现转换,达到调整资本结构的目的。

(六)偿债能力

大量的现金股利的支出必然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公司在确定股利分配数量时,一定要考虑现金股利分配对公司偿债能力的影响,保证在现金股利分配后,公司仍能保持较强的偿债能力,以维护公司的信誉和借贷能力。

(七)变现能力

如果一个公司的资产有较强的变现能力,现金的来源较充裕,其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就强。而高速成长中的、盈利性较好的企业,如其大部资金投在固定资产和永久性营运资金上,他们通常不愿意支付较多的现金股利而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

(八)资本成本

公司在确定股利政策时,应全面考虑各条筹资渠道资金来源的数量大小和成本高低,使股利政策与公司合理的资本结构、资本成本相适应。

(九)投资者结构或股东对股利分配的态度

公司每个投资者投资目的和对公司股利分配的态度不完全一致,有的是公司的永久性股

第8页,共11页 东,关注公司长期稳定发展,不大注重现期收益,他们希望公司暂时少分股利以进一步增强公司长期发展能力;有的股东投资目的在于获取高额股利,十分偏爱定期支付高股息的政策;而另一部分投资者偏爱投机,投资目的在于短期持股期间股价大幅度波动,通过炒股获取价差。股利政策必须兼顾这三类投资者对股利的不同态度,以平衡公司和各类股东的关系。如偏重现期收益的股东比重较大,公司就需用多发放股利方法缓解股东和管理当局的矛盾。另外,各因素起作用的程度对不同的投资者是不同的,公司在确定自己的股利政策时,还应考虑股东的特点。

公司确定股利政策要考虑许多因素,由于这些因素不可能完全用定量方法来测定,因此决定股利政策主要依靠定性判断。

四、计算题

1.某企业拟筹资2 500万元。其中发行债券1 000万元,筹资费用率2%,债券年利率为10%,所得税税率为33%;优先股500万元,年股利率7%,筹资费用率3%;普通股1 000万元,筹资费用率为4%,第一年预期股利率为10%,以后每年增长4%。试计算该筹资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

债务成本率100010%(133%)6.84%1000(12%)5007%7.22%500(13%)

优先股成本率普通股成本率综合资金成本

100010%4%14.42%1000(14%)100050010006.84%7.22%14.42%9.95%250025002500

2.华生公司资本总额为250万元,负债比率为40%,债务利息率为12%,该公司税息前利润为80万元,固定成本为40万元。

要求:计算公司的财务杠杆系数。(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点)

3.某公司拟进行股票投资,计划购买A、B、C 三种股票,并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种投资组合。已知三种股票的β系数分别为1.5、1.0 和0.5,它们在甲种投资组合下的投资比重为50%、30%和20%;乙种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率为3.4%。同期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为12%,无风险收益率为8%。

要求:

第9页,共11页

(1)根据A、B、C 股票的β系数,分别评价这三种股票相对于市场投资组合而言的投资风险大小。

(2)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A 股票的必要收益率。(3)计算甲种投资组合的β系数和风险收益率。

4.某公司年销售额为1000万元,变动成本率60%,息税前利润为250万元,全部资本500万元,负债比率40%,负债平均利率10%。要求:(1)计算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1000*(1-60%)/250=1.6 财务杠杆=250/(250-500*40%*10%)= 1.09 总杠杆=1.6*1.09=1.744

(2)如果预测期万通公司的销售额估计增长10%,计算息税前利润及每股利润的增长幅度。

如果预测期万通公司的销售额估计增长10%,计算息税前利润增长幅度=1.6*10%=16% 每股利润的增长幅度=1.744*10%=17.44%

5.A公司股票的贝他系数为2.0,无风险利率为6%,平均股票的必要报酬率为10%。

要求:

(1)若该股票为固定成长股票,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一直不变,股利成长率为4%,预计一年后的股利为1.5元,则该股票的价值为多少?

A公司股票必要报酬率=6%+2.0×(10%-6%)=14% 股票价值=1.5/(14%-4%)=15元

(2)若股票未来三年股利为零成长,每年股利额为1.5元,预计从第4年起转为正常增长,增长率为6%,同时贝他系数变为1.5,其他条件不变,则该股票的价值为多少?

A公司股票必要报酬率=6%+1.5×(10%-6%)=12% 股票价值=1.5×(P/A,12%,3)+1.5×(1+6%)/(12%-6%)×(P/F,12%,3)

=1.5×2.402+26.5×0.712=22.47元

(3)若目前的股价为25元,预计股票未来两年股利每年增长10%,预计第1年股利额为1.5元,从第4年起转为稳定增长,增长率为6%,则该股票的投资收益率为多少?(提示:介于12%和14%之间)

设投资收益率为r,则

25=1.5×(P/S,r,1)+1.5×(1+10%)×(P/S,r,2)+1.5×(1+10%)×(1+6%)/(r-

第10页,共11页 6%)×(P/S,r,2)

即:25=1.5×(P/S,r,1)+1.65×(P/S,r,2)+1.749/(r-6%)×(P/S,r,2)25=1.5×(P/S,r,1)+[1.65+1.749/(r-6%)]×(P/S,r,2)

当r=12%时,1.5×(P/S,r,1)+[1.65+1.749/(r-6%)]×(P/S,r,2)=25.89(元)当r=14%时,1.5×(P/S,r,1)+[1.65+1.749/(r-6%)]×(P/S,r,2)=19.41(元)利用内插法可知:

(25.89-25)/(25.89-19.41)=(12%-r)/(12%-14%)解得:r=12.27%

6.某公司拟进行一项投资。目前有甲、乙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如果投资于甲方案其原始投资额会比乙方案高40000元,但每年可获得的收益比乙方案多8000元。假设该公司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8%,则甲方案应持续多少年,该公司投资于甲方案才会合算?

计算8000元的现值,至少应使之等于50000元才是合算的,所以有: 40000=8000×(P/A,8%,n)即:(P/A,8%,n)=5 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可知:(P/A,8%,6)=4.6229

(P/A,8%,7)=5.2064 由内插法可知:

[7-n]/[7-6]=[5.2064-5]/[5.2064-4.6229]

n=6.6 所以甲方案至少应持续6.6年,该公司选择甲方案才是最合算的。

10.理财规划师理财部分 篇十

一、单选

2006年11月

28、从一般角度,理财规划的目标可以归结为财务安全与财务自由两个层次,()不属于财务安全的衡量标准。

(A)是否有充足、稳定的收入

(C)是否制定了奢侈品消费计划

(B)是否有适当的住房

(D)是否有适当、收益稳定的投资

29、不同生命周期的客户其理财规划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月光族”最需要进行的是

()。

(A)财产分配规划

(B)现金规划

(C)风险管理与保险规划

(D)投资规划

3l、理财规划师在分析客户需求时,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非常重要,()属于客户的财务信息。

(A)客户的婚姻状况

(B)客户的风险管理信息

(C)客户的家庭成员

(D)进行教育规划时客户对子女的期望

53、()不属于理财目标确定的原则。

(A)理财目标必须切实可行

(B)理财目标要能够用货币衡量

(C)理财目标必须明确具体

(D)理财目标不必太多的考虑客户的现金准备

2007年5月

26、财务安全与财务自由是理财规划所要达到的目标。其中,家庭的财务自由主要体现在()。

(A)家庭收入稳定、充足

(B)已建立完备的家庭保障计划

(C)投资收入完全覆盖家庭发生的各项支出

(D)有稳定、充足的收入

27、李先生为预防家庭成员发生重大疾病、意外事件,准备了50,000元资金存入银行,则李先生准备的这50,000元属于()。

(A)日常生活储备

(B)意外现金储备

(C)家族支援现金储备

(D)追加投资储备

28、我们可以将客户进行理财规划的目标归结为财产的保值和增值。下列规划中,()的目标更倾向于实现客户的财产增值。

(A)消费支出规划

(B)退休养老规划

(C)投资规划

(D)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

2007年11月

26、关于日常生活覆盖储备金的描述,()的说法是错误的。

(A)可用来应付因失业失能或收入中断时的生活支出

(B)一般家庭应当以3~6个月的生活费为基准准备

(C)该资金可以投资于股票或者房地产

(D)一般以银行存款或货币市场基金的形式储备

27、有关理财规划的理解,以下叙述中()是正确的。

(A)进行理财规划,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B)理财规划是针对富裕人群设计的财富管理方案

(C)理财规划是一生的规划,涵盖各个生命阶段

(D)理财规划是全方位的规划,规划一次,终身可用

28、合理的理财规划流程应该是()。

a与客户访谈,确认客户理财目标 b定期检视理财效果 c提出理财建议

d协助客户执行理财方案 e搜集财务资料尤根据变化调整理财方案

(A)aecfdb

(B)ecafbd

(C)aecdbf

(D)eacbdf34、小李大学刚刚毕业,正准备为事业好好打拼,短期内不考虑结婚。他的理财顺序应该是()

(A)职业规划、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投资规划

(B)现金规划、职业规划、子女教育规划、消费支出规划

(C)投资规划、消费支出规划、现金规划、退休养老规划

(D)消费支出规划、职业规划、现金规划、投资规划

35、对于大多数客户来说,()是其初始阶段积累财富的最主要手段。

(A)储蓄(B)融资(C)投资(D)贷款

36、以下关于理财合同的签订程序说法错误的是()。

(A)签订合同之前,理财规划师应准备好合同文本

(B)将合同交给客户,对客户理解有误或不理解的条款向客户做出详细解释

(C)审查客户身份,确认客户具有签订合同的行为能力

(D)如客户对合同内容无异议,同意签署合同,则要求客户当面在相应的位置签字。如合同为多页,则要求客户在首页上签字

37、葛先生,28岁,属于典型的风险规避型投资者。在以下投资品中,适合他投资的是()

(A)平衡型基金(B)未上市股票(C)科技类股票基金(D)纸黄金

38、客户出现下列情况时,不需要对理财方案进行调整的是()

(A)原理财方案中的宏观经济重要参数发生变化

(B)市场中出现了适合客户的新投资机会

(C)房贷利率上调0.09%,导致客户的月供增加20元

(D)客户家庭遭受火灾,损失惨重

46、小刘大学毕业,计划两年内支付购房首付款50.000元。则小刘的该项理财目标属于()

(A)短期理财目标(B)中期理财目标

(C)中长期理财目标(D)长期目标

2008年5月、人生的目标多种多样,就一般意义上理财规划的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个人理财规划要实现的首要目标是()。

(A)财务独立(B)财务安全

(C)财务自主(D)财务自由、小谢正在进行国家理财规划师课程的学习,他和朋友对于理财规划步骤的顺序产生了争议,正确的顺序是()。

(A)建立客户关系、收集客户信息、分析客户财务状况、制定理财计划、实施理财计划、持续理财服务

(B)收集客户信息、建立客户关系、分析客户财务状况、制定理财计划、实施理财计划、持续理财服务

(C)建立客户关系、收集客户信息、制定理财计划、分析客户财务状况、实施理财计划、持续理财服务

(D)建立客户关系、分析客户财务状况、收集客户信息、制定理财计划、实施理财计划、持续理财服务

二、多选 2006年11月

86、理财规划师在为客户做理财规划时,首先要与客户建立客户关系,除此之外,还包括

()。

(A)制定理财方案(B)收集客户信息

(C)分析客户财务状况(D)实施理财计划

(E)持续理财服务

101、理财规划师在行使代理权时,需注意的事项有()。

(A)必须取得客户关于相关事务的书面代理授权

(B)可以委托别人代为行使代理权

(C)要忠实谨慎地对待代理权

(D)必须亲自行使代理权

(E)要从客户利益出发

102、理财规划服务合同的主要条款一般包括()。

(A)当事人条款(B)当事人权利与义务条款

(C)委托事项条款、理财服务费用条款(D)陈述与保证条款

(E)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条款

2007年5月

86、理财规划师要对客户现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其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A)客户家庭资产负债表分析(B)客户家庭现金流量表分析

(C)客户财务比率分析(D)客户婚姻状况分析

(E)对客户子女的状况进行分析

87、理财规划服务流程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提供持续理财服务,这一服务主要包括()。

(A)定期对理财方案进行评估(B)定期到客户单位作收入调查

(C)不定期的方案调整(D)不定期的信息服务

(E)不定期询问客户的家庭成员结构变化情况

93、理财服务费用条款通常包括()。

(A)理财服务费用的金额(B)理财费用支付方式

(c)理财费用支付步骤(D)理财费用接收单位

(E)服务机构收取理财费用应缴纳的相关税费

94、建立客户关系的方式多种多样,通常包括()。

(A)电话交谈(B)互联网沟通

(C)书面交流(D)面对面会谈

(E)熟人介绍

104、一般来讲,理财规划师在对客户进行理财规划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原则。

(A)通观全盘、整体规划

(B)不同类型家庭应制定不同理财规划核心策略

(C)建立现金保障

(D)风险管理优于追求收益

(E)开源与节流并举

2007年11月

86、理财规划的流程主要包括()

(A)建立客户关系(B)收集客户信息(C)分析财务状况(D)制定理财方案

(E)执行理财方案

87、以下属于理财规划组成部分的有()

(A)现金规划(B)投资规划(C)风险管理保险规划(D)教育规划(E)消费支出规划

88、关于理财规划的具体目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短期资金需求可用现金来满足,预期的现金支出只能通过股票投资来满足

(B)通过完备的风险保障可以便客户免于意外事件

(C)合理的纳税安排可以减少或延缓税负支出

(D)由于老年时收入能力下降,因此有必要在青壮年时期进行财务规划

(E)通过消费支出规划,可以使消费支出合理,家庭收支结构大体平衡

92、客户对理财方案的声明包括()

(A)己经完整阅读方案(B)信息真实准确,没有重大遗漏

(C)重要问题己经解释(D)对理财规划师的致谢(E)接受该方案

2008年5月

86、保证财务安全是个人理财规划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说衡量一个人或家庭的财务安全包括以下内容()。

(A)是否有稳定、充足的收入(B)个人是否有发展的潜力(C)是否有适当、收益稳定的投资(D)是否有额外的养老保障计划(E)是否购买了适当的财产和人身保险

103、理财规划师在首次交付客户理财规划方案后还要为客户提供持续理财服务,其中理财规划师对客户理财规划方案评估的频率主要取决于()。

(A)客户资本规模(B)客户个人财务变化幅度(C)理财规划师的性格和工作习惯(D)客户的投资风格

(E)理财规划服务机构的制度

104、个人客户体现在理财规划建议书中的理财目标主要包括()。

(A)个人财富的增加,生活期望的满足〔 B)退休和身后财产的积累(C)个人财务的安全〔 D)消费支出的合理

(E)为社会做贡献

三、判断

2006年11月

118.“委托事项条款”是理财规划合同的核心内容。()

2007年5月

122、理财规划师应随时向客户披露存在或可能产生的利益冲突。()

124、理财规划师所在机构的主要权利是收取理财服务费用。()

2007年11月

116、资产的流动性与收益性成反比,为了获得较高收益,应把尽量多的资产投入到股票、基金上。

118、取得客户授权是理财规划师实施理财方案的第一步。

2008年5月

116、对于投资回报率等财务指标方面,如果可以基本确定,理财规划师可以给出确定的承诺。()

上一篇:台湾的赤嵌楼导游词下一篇:2024年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报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