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17篇)
1.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篇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梁国
来源:《职业·下旬》2013年第04期
摘 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交流、沟通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强化学生网络道德规范意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在教学教育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计算机课程特有的德育功能。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课堂教学 渗透 德育
素质教育要坚持德育为首,教书育人要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成为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积极科学地进行德育渗透,有效发挥其特有的德育功能。
一、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利用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计算机基础知识是该课程的第一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和计算机安全知识两个内容。在计算机基本操作训练时,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按正确操作步骤对计算机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程序”意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对保护计算机、延长计算机使用寿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有关计算机病毒知识时,教师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危害,它将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严重的还将会造成系统崩溃,使互联网瘫痪,从而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而且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2.利用文字录入训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文字录入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要求掌握的最基本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让学生单纯地在打字练习软件中进行录入练习,时间长了,学生会感觉到枯燥无味。针对这个问题,在文字录入课程,我们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文字录入测试,最后选拔出优秀代表进行各组间的录入速度比赛。采取这个教学方法,我们发现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团队团结协作意识增强了,大家表现出你追我赶积极向前的精神,学生的打字速度也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在文字录入课堂中,我们经常选择励志文章让学生作为录入教材练习,比如《微笑是一种修养》《自信才能成功》《做一个生命的强者》《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阶梯》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捷径》等等。学生在进行文章录入练习的同时,可以欣赏阅读这些激励与积极向上的好文章,无形中对学生是一次教育,可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利用计算机网络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查阅信息、实现资源共享等,网络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以及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给技校学生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部分技校生沉迷于网吧,或被一些不健康网站深度毒害。计算机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上网,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让学生在网络中吸取丰富营养,满足求知欲,在释放好奇心的同时,能自觉抵制网上的不良信息,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通过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必须学会观察、发现、了解学生,善于利用各种有利的教育时机和学生多交流与沟通。比如,第一次上机课,要教育学生爱护机房环境,保证机房清洁,遵守机房管理规定,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在节日期间,如母亲节、元旦,可以让学生自制电子贺卡,学会利用电子邮箱给家人、朋友发送邮件,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亲情意识。有个别学生在上机课玩游戏、不认真完成作业,下课后复制其他同学的作业,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更严重的还自以为是,欺骗老师。针对这些问题,老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的优势与学生网络聊天、互发电子邮件,这也是一个与学生交流的好机会,谈谈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谈谈理想与人生,在和学生的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
总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又能成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因此,我们深刻意识到德育渗透课堂的重要性,并将在更多的课堂中探索和实践德育渗透的技巧和方法,不断丰富德育渗透实例,提高德育实效。
2.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篇二
一、教师的示范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是知识渊博的智者, 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行为和习惯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信息技术课作为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做德育的有心人。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 提高道德水准, 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法律和道德问题。还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 更新教学理念, 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善于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从学生角度看教师, 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的人, 还应是学习的楷模。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的言传身教必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德育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 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授计算机发展简史时, 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研制计算机的时间相对较短, 更要通过介绍国内计算机研究历史, 让学生知道我国在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如银河系列。在计算机CPU研制方面, 我国已经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龙芯”芯片, 而且“龙芯3号”其低成本、低功耗的技术使国内CPU赶上并居于世界领先水平。通过这些, 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激励学生为我国赶上发达国家而刻苦学习。在讲授计算机软件知识的同时, 介绍中国软件行业的求伯君、王江民等为中国的软件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所付出的艰辛,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机房上课不同于课堂, 班级的约束力小了, 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在微机室吃东西, 并将塑料袋、餐盒、果皮等杂物丢弃在桌面上或隐蔽处;屏幕保护出现不文明的用语;部分学生玩游戏不听课, 不按要求开关机。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 固定座位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 不断提醒学生发挥主人翁及小组的协同作用, 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其次, 课后让学生及时检查, 轮流值日, 把卫生问题、不按程序关机等问题提出来交给学生去讨论, 教育并引导他们自律自理;第三, 注意每节课上课前要让学生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的机房, 看到的是电脑完好, 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 可借鉴和利用的东西很多,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作品时, 可参考网上信息, 但不可照抄照搬, 不能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比如, 在学习利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处理时, 可以从网上获取素材和参看已经有的作品, 给自己一点启发, 但切记不要照搬作为自己的东西。再如, 有的同学将其他同学做的作品更改一下名字占为己有, 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在教学活动中, 每制定一项任务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主题范围, 学生可根据主题内容, 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信息, 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完成。对于尽量体现原创性的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 而对那些照搬照抄的侵权行为要进行强化教育。一段时间后, 学生作品提高了原创性, 同时对自己的作品保护意识也会得到增强。
五、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电子作品是学生通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 并通过自主研究创作出来的, 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 那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 也展现了学生美好的心灵。展示欣赏学生的作品并组织学生互评, 可以使学生通过角色变换获得自尊感的满足, 提高比较鉴别、评判是非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站在他人而不是自己的立场上看待环境和问题, 换句话说, 就是换位思考能力。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 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学生学习行为的合理性。在这里, 学生自我表现、自我管理, 实现了师生、生生思想、情感的平等交流。每一幅作品都展示张扬的个性、积极向上的精神, 网络在这里不再只是用来娱乐, 而成了展现自我、相互学习、获得教育的平台。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锻炼自己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通过活动, 可以让学生在成功中培养自信心和审美能力。这些活动的开展, 其实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新阵地,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对美的判断力。
六、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能力要求有增无减, 要想获得成功, 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运用联合效应, 是不可想象的。作为一名学生, 要想取得成功, 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何况, 与人协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 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在项目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之中, 这种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甚至小组之间进行组织讨论,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互相学习, 培养了他们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多种能力, 还让学生学会评价、鼓励和欣赏他人的成果, 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获取成功的喜悦。
七、端正学生对网络的态度
计算机是一种学习和工作的工具, 也是一种娱乐工具。目前很多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 而是来源于对网络游戏的热衷。职业高中的学生还处于可塑时期, 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 且他们的是非分辨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把电脑游戏视作计算机应用的全部, 沉迷于此, 则只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问题, 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案例来说明不良网络道德的危害性, 引起广大学生的注意, 纠正他们对网络不正确的观点, 以端正他们正确的网络观点。
在计算机现代课堂教学中, 德育可以有机地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 深入了解学生, 善于抓住课堂中的各种契机, 就能很好地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总之, 在信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探求德育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 寻找它们之间的可结合处, 要以学科教学为主, 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同时要遵循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点, 采取多种形式, 抓住时机, 有机渗透, 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德育, 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最终使之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张颖.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5 (2) .
[2]李芳.论道德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促进与发展[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4) .
3.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篇三
关键词:德育教育;计算机教学;渗透策略
传统的德育教学独立于其他学科教学中,初中学校都会有针对性地开设德育课程,但是忽视了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
透,从而影响了德育教学的效果。计算机作为一门灵活性很强的学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在计算机课堂中强化德育教学,从而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效率。
一、计算机教学中德育教学渗透的重要性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此要加强德育教学力度,提高中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中学生处于心理不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从而沾染不良的生活习惯,甚至会影响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呈现出信息爆炸的新形势,这些爆炸性信息里包含着很多不良的思想,从而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带给中学生更大的发挥平台,有助于其活跃思想,提升社会接触面,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接触计算机时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有效抵制了不良思想对青少年的影响,而且在德育教学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青少年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和学习中。
二、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德育教学渗透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思维的局限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将计算机知识传输给学生外,还要强调在课堂上以及计算机应用中应当遵守的准则,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素养,但是当前部分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缺乏重视,在计算机教学中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技能的教授,忽视了对德育方面的教育,从而造成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无法受到德育思维的熏陶,从而造成两种教学之间缺乏联系性和渗透性。
2.中学生对德育培养的轻视
由于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叛逆思维很强,对于德育教学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一些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对自身存在的不良道德问题熟视无睹,从而造成德育教育工作的成效性较低。再者,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思想造成极大的冲击,青少年不能准确辨别信息中的是与非,也无法了解德育培养在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一些学生甚至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就违反了相应的道德准则,抄袭或者剽窃其他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影响了计算机教学和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3.计算机教学和德育培养工作的衔接性不足
计算机教学和德育培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德育培养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是一种良性的教学互动,教师在课堂中利用计算机教学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部分中学在两者工作中的衔接性不足,造成两者工作的脱节,尤其是计算机教学工作并没有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没有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撑。
三、加强德育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注重教师道德素质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德育培养渗透性教学中,应当提高教师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加強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除
了提升其专业计算机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其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能够驾驭德育教学工作,并把两者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德育培养工作的成效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学习习惯
加强德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计算机学习习惯,从而全面提升其道德素质。首先要学生在计算机上机时填写完整的上机记录,并要求学生遵守相关的行为准则,按照要求进行学习;再者要提醒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和个人隐私,不侵犯其他人的权利;最后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培养学生注意细节、尊重他人、做事认真严格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3.加强网络管理,优化网络环境
网络包含了海量的信息和数据,同时网络上也存在很多不良的信息,从而腐蚀了青少年的心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同时,要积极进行网络环境的净化,通过防火墙等管理软件加强对学校网络的监控,及时发现、过滤、清除不良的信息,减少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概率,保证学生思想的纯洁性。再者要加强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自觉抵制各类垃圾信息和毒品信息的入侵和干扰。
总而言之,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工作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德育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抵制计算机网络中不良因素的诱惑,并在计算机教学中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注重教师道德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的良好习惯,同时学校应当优化网络环境,减少学生受到不良因素诱惑的概率。
参考文献:
[1]董青梅.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2(17).
[2]陈颖秋.浅析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J].成功教育,2012(1).
[3]曹义柱.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怎样加强德育渗透[J].中学时代,2013(11).
4.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篇四
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和现实性功能 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必定具有超越性.教育的超越性的核心在于培养主体性的人.有学者认为,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并不排斥教育必须从现实规定性出发.但具有超越性的道德教育不是以现实的规定性来束缚人、限制人,而是要使人树立发展的理想,善于把道恚理想赋予现实.
作 者:陈朝阳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谭坊初中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年,卷(期):“”(7)分类号:G41关键词:
5.国学经典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 篇五
彭家坝小学
易胜
一、在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的必要性 我们都知道,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是重庆市教育学会立项在全市开展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实施发展性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和个体差异性,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然而在我县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并不乐观,虽然各个子课题研究学校都已进入第三、四实验阶段,却没有能够真正实现参与课题研究的初衷。《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但是,我们的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的阅读水平,由于各种条件因素的制约,阅读量不多。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语文阅读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所以我认为在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一是有效地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二是能够有效传承中华民族丰硕在历史文化,三是能够更好的帮助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落实素质教育。
二、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国学诵读的必要性
当今的教育工作者,无疑不认为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工的重要性,什么“德育为先”“德育为重”的口号在很多学校的显目标语中随处可见,但由于目前应试教育的局限,抓了德育,没时间抓成绩,成绩上不去,就会被一票否决,所以目前全县乃至全国的学校德育教育现状都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其重要原因是,许多学校往往把上级的一些带有评估性质的任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往往是把目标要求强加给学生,要求学生必须怎么怎么做,否则将受到怎么怎么的惩罚。而较少从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特点和社会要求看学校的德育工作。从某种角度上看,学校德育有时所关注的仅仅是工作本身,而不是学生本身的成长。德育过于注重形式,强调的是形式的新颖,而不去了解受孩子们的看法和感受。因此,在德育的过程中,学生在不停地追赶德育的终点,成了一群被不时驱赶的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启发寻求自我教育的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督促,自我克制,自我改正,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而自我教育的关键是学会内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如何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使其能真正做到自我教育,而不是他人说教?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把国学诵读纳入到德育的范畴,通过对国学经典的朗读、欣赏、背诵,内化情感,调动学生思维中的积极因素,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树立“以国学经典促自我教育”的新理念
德育工作要变“老师教育人”为“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力,让他们学会内省。我们应该将德育工作的这块主阵地变成充满知识与美好情感的乐园,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在参与活动、获得体验中接受教育,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一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言美
我国的语言一直是一门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它美化了我们的家园,也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正是这样一座神奇的桥梁连接了无数零散的个体,从而汇聚成一股庞大的力量,反映着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丽前景和宏伟蓝图!我们的语言就应该为我们的孩子服务,让他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语言而更加精彩!而中国古代的诗经、唐诗、宋词、元曲以及诸子百家的文章无不充满了语言的魅力,读起来琅琅上口。让孩子们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国学经典与众不同的韵律美。
二是开展国学经典诗文赏析活动
在以民族语言为自豪的基础上,以音乐净化心灵,以诵读经典为载体,及早让少年儿童接受优良文化熏习的教育,在孩子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其善德、开启其智慧,从而奠定他一生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我们的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就让这些经典成为学生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之根基、做人之根本。
三是国学经典诵读
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如“仁义礼智信”等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完全可以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加以利用。由此可见,国学不仅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赖以取资的文化资源,而且是思想理念资源,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四是让优秀的中国文化成为学生教育的载体,让学生通过“读经颂典明事理,标榜树范找差距,综合评价求发展”的自我教育过程,最终使学生形成“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健全人格。
6.浅谈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篇六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侍岭初级中学王汉华
内容摘要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这一论述,把新形势下学校德育教育摆在了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突出强调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和现实针对性,明确了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传播运动技能、运动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德育工作的渗透,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关键词体育德育渗透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全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大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更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从体育体育教学应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成为德育的宣传窗口。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在课堂常规要求中进行德育渗透。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利用教
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思想品质。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敢、机智、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性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通过常规的严格要求,有利于良好班风形成。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里,有助于正确思想品德的形成,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为学生德育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所以每位教师都应把贯彻课堂常规作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认真搞好。
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进行德育渗透。体育课中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些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努力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理论课教学中,体育教材也有鲜明的思想性。如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学因素,有日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感情教育。例如接力跑、拔河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德教育的最好时机。在讲解时,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要求,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好,感觉上也不错,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用注意力转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节奏上来,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练意志品质;通过球类、田径项目,体育游戏等体育教材,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及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通过舞蹈、韵律操教学中的互相帮助、保护,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通过布置场地、器材收拾,进行热爱劳动和为集体服务的教育等。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法起着主导作用,它是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必备条件,是体育课的工作重点,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品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共同完成体育课的任务,同时也是贯彻教育因素的重要环节。如通过课的任务、要求、目的的下达,以及讲解动作,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整队、队形变换与调动,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强化纪律观念;通过对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保护,增强他们热爱劳动、爱护公
共财物的思想;采用分组练习,培养学生互相关心及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顽强以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通过投掷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守纪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通过结束部分小结讲评,结合表扬与批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在体育课的整个组织教法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必须精心协调、严密组织,教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踏踏实实、不畏艰难的作风和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在学生课堂表现中进行德育渗透。体育课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具有活动范围大、组织工作复杂,干扰因素与偶发事件多的特点,因而教学难度大。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点评,以达到育人的目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时常伴有偶发事件的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良好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教师要及时做出表扬,给予鼓励,以便树立模范榜样,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不良的思想行为和违反课堂纪律现象应进行批评,教育学生改正错误行为,纠正不良倾向,又有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表扬与批评是思想品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只
有坚持正面的教育,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教学中,不仅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更要对有进步的后进生及时抓住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同时要善于依靠班集体的力量,对违纪现象进行监督和制约,及时教育引导,抵制歪风邪气,建立一个民主和谐、团结奋进的班集体。
借助榜样力量进行德育渗透。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如当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中重振雄风凭中国人特有的志气,再次获得冠军,为祖国争得荣誉时;当刘翔在奥运比赛中获得金牌时;当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时候,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热爱自己的国家。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为革命锻炼身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培养他们获得强健体魄的信念,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榜样作用,每年全校都有评选各类积极分子,而体育积极分子也应占学生数的一定比例,这对推动学校的体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的自身榜样教育,教师的思想品行和业务水平,包括文化素养、教学风格、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都对学生产生影响。当学生意识到从教师身上看到了他们所希望的形象时,就产生了积极的榜样教育的效果。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身作则,谈吐文明、衣着整洁,讲解清楚,重点明确,示范规范、优美大方,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后进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这对
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
7.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篇七
1 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和遵守计算机使用制度的良好习惯
1.1 要让学生遵守机房制度并爱护电脑
每次上课前都要确保学生进入的是一个干净整洁的机房, 电脑必须是完好无损以便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课后都要轮流打扫卫生并对计算机进行检查, 这就要培养学生按部就班操作电脑, 如果发现没有按程序关机等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非正常关机的危害, 从而进一步教育并引导他们怎样自律自理, 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2 要让学生有合作精神
按照教学需要将学生分成小组, 既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激发了学生主动能力。由于电脑有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师可以通过声效、色彩、图形还有声音的加入都增强了很多的趣味, 能高度的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教师利用计算机的资源共享特性, 在布置作业后学生学习的兴趣完全被激发出来, 也加强了学生的配合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深感到个人的力量是没有集体的力量强大的, 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 加强了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智慧。
1.3 教师要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 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学生的可朔性大、模仿性强,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像一面镜子一样完完全全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 要想学生学习好, 那么教师要具有良好的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 这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在教学的方法上不要一上课就直接讲理论知识, 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乏味就没有兴趣在听讲, 要采取“正面灌输”和“寓教于乐”结合为一体,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次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正确规范操作, 如:教学word文档存盘时, 一定要放到指定的文件夹里面, 不能随便乱放乱存储, 否则在下次要寻找文件的时候就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 而且文件名不要随便输入, 一定要起个有意义的文件名。再如, 关机的时候一定要先将所有运行的程序关闭后再关机, 不能将运行的程序没有关闭直接关机或者是直接切断电源, 如此操作既可能造成文件或数据丢失, 更可能直接损坏硬盘。由于青春期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 教师如何做、做得怎么样, 学生就会像照镜子一样做, 所以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十分注意自身的表率作用, 否则会把不好习惯传给学生, 严重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因此要将道德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2 提高学生网络信息的正确认识
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 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 使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 这对学生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对都还没有形成, 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薄弱, 缺乏对正确信息的认知能力。很多高职学生都会使用计算机上网聊天, 但是真正去爱护计算机和会使用计算机做更多应用的人是少之甚少, 在这个社会上, 广泛的计算机领域中计算机的使用规模不断的增长, 范围也不断的扩大让学生在不同的空间、时间和跨地域上无尽搜索自己想要的东西, 同时也带来了法律与道德方面的问题。比如网络游戏、浏览一些黄色网站或者是网络上面发布一些不真实的事情, 散布出来的计算机病毒等等都及大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从而不能正确的判断。而网络游戏、聊天室等这些都属于开放性的“虚拟空间”,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出入这个“虚拟空间”, 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都赤裸裸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 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严重的还会将学生引向犯罪的道路。所以就要要求计算机教师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通过网络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 同时也要及时的采取电脑防护措施, 比如安装一些防护软件或者给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网站, 还要与学生建立网络沟通有利于教师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识别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 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往正确的方向所走, 对那些不文明的语言和歪曲事实的报导都能一看而过。 (下转第145页) (上接第119页)
3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道德教学主要是在计算机课程中通过计算机教师进行的, 教师的政治意识、思想品德、情感等都会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衣钵之传”, 教师只有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 才能将思想、学问、技能的传授给学生, 继承道德教育结合到一起。《学记》曰:“君子之教, 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 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 可谓善喻矣。”所谓高明的教师教学, 主要在于善于引导:要引导学生善于去思考问题但是也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往前走;要严格要求学生, 但决不能使学生感受到压抑;在问题的开头启发学生思考, 但决不能把最终结果告诉学生。“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课堂教学的语言应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 要精炼、生动、形象、活泼, 随着学生计算机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逐步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提高教师自我道德修养, 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 从一点一滴做起,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 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1) 计算机领域十分广阔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就要求教师与、社会、同事还有社会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有了解。这实质上是对教师整体专业化程度和教师个体专业素质的更高标准的要求。这样教学的时候才能专业化、全面化。
(2) 只有专业化知识才更有影响力, 才更能受到学生的尊重。专业化发展,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没有专业化的知识那么教师就没有资格去教育学生, 更会误人子弟。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 优质的条件、环境是靠教师来发挥作用, 优质教育是由教师教会学生从而在学生身上展示出来。只有具备良好政治思想素质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思想道德高尚的学生;只有具备良好文化专业素质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知识基础扎实的学生。所以打造优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发展与提高。
因此, 作为一个计算机教师, 要想学生有一个要完全在计算机教学中贯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职责就必须做到努力钻研专业知识、还要对青春期高职生的虚荣心和逆反心理做出正确的导航, 最终在此渗透过程中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高质量全面地完成计算机教学的重要任务。既要抓好知识和技术硬件建设, 更要注重思想品德软件教育, 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及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恰当的德育教育, 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通过多方面的教育与活动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教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 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等各方面进行教育。
8.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篇八
关键词:德育教育;具体应用;示范作用;爱国热情;行为习惯;使用道德;创新精神;端正态度
TP3-4
绪论:21世纪,网络也正以它惊人的速度、力度、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广大青年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当今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兴趣广泛,并且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也必然对他们产生影响。所以学生接触计算机,品德教育应先行,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信息道德观念。因而中职计算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还要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教育。
一、当前中职学生的现状分析
目前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性格中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当代中职学校学生心理极其不成熟,逻辑思维辨别能力处于发展阶段,所以辨不清楚真伪和美丑,经受不住社会压力和诱耐挫力,以正确的心态融入社会是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将德育教育具体应用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训相互结合,在教育实践中,应渗透德育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要在课堂实训中加强德育教育,不能因片面强调技能水平而降低德育标准。如果学生仅仅具有一技之长而不适应企业的需要,就不能真正立足于社会。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应遵循计算机教学规律,把握计算机教学与德育教学的结合点,充分利用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去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并运用不同的途径、采用多种方法,努力做好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工作。
(一)教师的示范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渊博的智者,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行为和习惯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信息技术课作为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做德育的有心人。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提高道德水准,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法律和道德问题。還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学理念,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信
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从学
生角度看教师,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的人,还应是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言传身教必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德育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计算机课堂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授计算机发展简史时,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研制计算机的时间相对较短,更要通过介绍国内计算机研究历史,让学生知道我国在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银河系列。在计算机CPU研制方面,我国已经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龙芯”芯片,而且“龙芯3号”其低成本、低功耗的技术使国内CPU赶上并居于世界领先水平。通过这些,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我国赶上发达国家而刻苦学习。在讲授计算机软件知识的同时,介绍中国软件行业的求伯君、王江民等为中国的软件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所付出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机房上课不同于课堂,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在微机室吃东西,并将塑料袋、餐盒、果皮等杂物丢弃在桌面上或隐蔽处;屏幕保护出现不文明的用语;部分学生玩游戏不听课,不按要求开关机。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固定座位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不断提醒学生发挥主人翁及小组的协同作用,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其次,课后让学生及时检查,轮流值日,把卫生问题、不按程序关机等问题提出来交给学生去讨论,教育并引导他们自律自理;第三,注意每节课上课前要让学生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的机房,看到的是电脑完好,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可借鉴和利用的东西很多,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可参考网上信息,但不可照抄照搬,不能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比如,在学习利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处理时,可以从网上获取素材和参看已经有的作品,给自己一点启发,但切记不要照搬作为自己的东西。再如,有的同学将其他同学做的作品更改一下名字占为己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每制定一项任务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主题范围,学生可根据主题内容,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完成。对于尽量体现原创性的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而对那些照搬照抄的侵权行为要进行强化教育。一段时间后,学生作品提高了原创性,同时对自己的作品保护意识也会得到增强。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遵守学校制定的关于使用计算机的有关规定; 2、要培养学生自觉守法的意思,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3、不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4、不上不健康的网站;5、正确合理使用计算机、使用网络,防止网络沉迷。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探求德育内容与计算机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可结合处,要以学科教学为主,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同时要遵循计算机学科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点,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德育,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最终使之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致谢: 在此感谢阿克苏技师学院刊编委员会给我们每位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也感谢各位同事对我的论文的指导与建议,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及老师的指导编写此文,如有不足之处,望各位专家指正。
参考文献:
[1]张颖.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
[2]李芳.论道德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促进与发展[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9.创业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篇九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将单纯的技能教育理念摒弃,并向创业教育方面转变,促使该项教育成为职业教育领域中的主要发展趋势。语文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学科,需要在创业教育服务领域做出一定贡献。相关教育工作者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创业意识进行渗透,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创新知识。
一、语文教学与创业教育之间的联系
首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可以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有效培养。语文学科具有突出的人文特点,而整个汉语体系是语文教学的载体,人们可以利用其中的深刻思想对大学生思想进行再造,从而提升他们的基本道德素养。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对自身各方面素养进行提升,为后续职业道德养成提供基础。其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知识可以对他们的创业技能进行有效培养。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语文不仅在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也能为人们交流提供更多工具。在这其中,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此方面的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接受能力。另外,口语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最应该注重的地方,想要实现大学生的有效创业,口才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基础因素之一,它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多认可。总的来说,大学语文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的联系极为紧密,大学语文教育对创业教育的帮助作用也极为突出,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对此提高重视程度。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对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培养。创业意识主要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的动力和个性意识倾向进行打造,这其中包括创业需求、动机、思想等一系列内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培养: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业动机进行培养。在大学语文教学体系建立中,包含了很多创业教育实例,教师应该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理,并在其中对教学目标进行挖掘。例如,在《贵在一个“新”字》教学时,除了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之外,还要对创新意义和价值进行明确,并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学生的创新表现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创新能够为我们带来哪些好处?”通过有效的讨论之中,学生便会对创新有一个更加深刻的领会,并坚定自己的信念,培养出敢于创业的坚定意志。其次,各个学校还可以对自身资源和条件进行充分利用。例如,各个学校可以将以往办学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毕业生事迹进行宣传,并邀请他们对自身创业成功经验和精力进行叙述,最终实现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全面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对于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来说,在他们身上总能表现出一些优良品质。在大学语文教学之中,创业品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之中:首先,对学生的品质教育进行提升。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其中流传下很多优秀的传统品质。而这些品质在语文教材中均有所体现,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完美素材。与此同时,这些优良品质也是大学生创新的必备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创业品质的培养有效突显出来,以文章实例为主,实现德育教育的生活化,促使大学生对传统优良品质进行学习。其次,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质疑精神是提升自己的有效方式。创业者只有具备一定的质疑精神,才能为创新精神的体现提供途径。例如,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大学生同样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对于疑问也具备很高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对大学生此项心理进行应用,鼓励学生敢于对文章内容提出质疑,避免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
(三)对学生的敬业精神进行培养。敬业精神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在敬业精神培养过程中,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层层深入。例如,在作业完成情况上,很多学生并没有对教师预留的作业提高重视程度。但也正是由于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对学生的敬业精神产生极大影响。在认真完成作业过程中,是学生对学业尊重的一种表现,从完成作业的态度上,便可以看出学生日后工作的态度情况。因此,教师应该确保学生对每一次作业都应该认真完成,从而将学生内心深处的敬业精神激发出来。另外,在课文内容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敬业精神进行全面培养。例如,在《敬业与乐业》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找出哪一块是对敬业精神的具体论述,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更好的完成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敬业的乐趣,为敬业精神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四)对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创业能力是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该种能力需要在学校学习阶段中进行培养,在后期社会锻炼中很难获得效果。整体来看,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进行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其基本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这四种能力需要在日后工作中有效体现出来,更是创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从实际情况中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毕业生在上述四种能力的掌握上并不乐观,经常会遇到“这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等评价。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之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说”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建立口语交际情境,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来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其次,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深入实践之中,利用实践活动对创业能力进行培养。
三、总结
10.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篇十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通过结合课堂常规、结合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结合偶发事件、结合教师本身能力等方面来探讨德育教育教学,探讨其渗透的方法和注意事件,使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有意识、探讨、抽象概念具体化、全面发展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有着密切联系,有着广阔的育人阵地。从西周时代孔子办教育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到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都把体育放到了重要地位。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而用。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更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体育有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德育有广义、狭义之分,而本文所阐述的为狭义德育,既学校德育与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通常大家都把学校德育看成是德育处、班主任的事,而忽略了其它科任教师的作用。下面本人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了解体育课结构 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3、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 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如,通过投掷垒球、实心球、角力、攀爬、武术等教学对学生进行保卫祖国的教育;在技巧、单杠、支撑、跳跃等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品质。针对学生不愿意练习长跑的思想,在练习长跑前,给学生讲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以惊人的速度抢夺沪定桥的故事,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
4、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5、结合教师以身作则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还应注意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师生间情感交流。如,做游戏时需要对输者进行一点象征性的惩罚,但往往有的学生输了又不认罚,推推托托,影响了游戏效果。有一次,我在参加游戏时,碰巧输了,从学生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们心里暗暗在想这下就看老师是否愿意受罚了。当时我意识到老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马上认真地受罚,在大家围成的圆圈内学矮人走路走了两圈。全班学生都笑了。以后碰到这类事,学生都会二话没说地受罚,提高了游戏效果。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2、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3、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4、时机捕捉法
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因势利导,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贻误时机可能失去教育的针对性。如,在教学支撑跳跃项目时,往往有许多女学生会表现出畏惧心理,这时教师应及时加强保护措施,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加以教育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做动作,一旦出现转机,应及时加以表扬,并让他们重复练习,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增强学习信心
5、情感感染法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去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005年元月 参考文献:
1、浅谈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 淄博矿业集团二中 成文
2、正确处理学生的“不敬”[J]
2004-2-13 10:58:57 泰州职教中心校 孙海林
3、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J]
卫国中学 高俊
4、体育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点滴 [J]
5、钟沛璋.造就大批继往开来的人才.青年研究,1982(33)
6、李景先等主编.大学德育学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77
7、刘献君著.大学德育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6.74
8、龚海泉主编.当代大学德育史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43,48,编码:_____ 研究类型:
C
学科分类:
D
题目: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姓名:吴根跃
工作单位:河南省临颍县三家店镇一中
11.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篇十一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291-01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电脑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日益熟练,从中接收到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而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阶段,德育基础浅薄,更容易过分依赖计算机。对信息缺乏思维辨别能力,更容易受一些不良的信息影响。因而中职计算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信息素养。但从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只重视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提高,却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所以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渗透德育势在必行,不容忽视。其原因主要是:
一方面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计算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许多问题,如计算机病毒、黑客、网络犯罪等,这就对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责任感和信息道德,才能抵制不良信息的污染,自觉地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因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是使中职学生养成强烈的信息责任感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现状的客观需要。目前,中职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技术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不良现象:
一是缺乏应有的计算机应用公德意识。如学生在上机时删除或更改他人文件夹中的内容,修改桌面、设置屏保密码,调整显示器的显示参数,技术好一点的学生下载一些破解程序,破解还原卡保护密码,任意修改注册表和CMOS参数等。
二是同学间缺少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教师设置的稍有难度的作业,技术比较好的学生不屑与其他同学交流,不愿意为其他同学笞疑解惑;技术较差的学生在请教技术较好的同学碰钉子后,为了完成作业,要么抄袭其他同学的,要么网上下载他人的作品改头换面,一交了事。
三是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诱发心理障碍。网络对于有强烈求知欲的中职学生有无限的吸引力,但是网络本身也存在着许多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加之网络管理、网络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以及中职学生心理的不成熟,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有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还有些学生热衷于网恋等,由此引发的网络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
基于上述原因,在计算机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须的,而且也是摆在计算机教师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树立德育典范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替代的阵地,计算机课作为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教师必须做道德教育的有心人。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提高道德水准,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法律和道德问题。还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学理念,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二、结合学生特点,培养正确德育观
当今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疏导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认识网络、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游戏,是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另外,开展各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比如结合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组织开展学校或班级的活动,要求学生制作主题健康向上、风格独特的演示文稿、主页、电子报、Flash动画等作品。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展自我教育,真正认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实用性和重要性,促使他们逐渐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实施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尝试教学方法的改变,为学生创造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环境。参与式教学法就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按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将教学目标划分为若干小单元,分配到各学习小组,让学生集体讨论,形成结果,逐组演示。然后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使所有学生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去。这一过程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与团队合作的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不怕挫折、依靠集体的力量攻克难关的吃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小组互评,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集体荣誉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氖围。
四、结合网络渗透德育
对于现在相当流行的互联网,教师应首先充分肯定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意义,并让学生通过预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讨论、发言,认识互联网的巨大作用,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上网,上网可以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而且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因为这是一个虚拟世界就可以肆无忌惮。我们要更好地应用互联网,就要遵守网络的道德。
总之,在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开阔胸际,同时也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让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完成计算机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12.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篇十二
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为促进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我市职业教育的水平,我市教育局提出了在全市中等专业学校开展以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艰苦创业为内容的“三职一创”教育活动,该活动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完善的专业能力起到了卓有成效的推进作用。我校积极响应,将“三职一创”活动深入到各个专业教育教学之中。为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渗透“三职一创”的教育思想,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我作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
2. 研究思路
计算机专业是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人员。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习惯,良好的计算机职业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不仅要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适应社会、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渗透到日常的专业教学中,唤起学生对计算机职业的向往,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职业情感,帮助学生树立从事计算机工作的高尚职业道德, 使他们成为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技能是学生生存之本,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就没有将来的立足之地。传统的计算机教学重视文化基础,重视专业理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薄弱。因此,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势在必行。我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按照“文化知识够用,专业知识过硬”的原则,根据就业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制定技能训练目标、技能训练实施细则、技能训练考核制度,增加技能训练课时和力度,从而保证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创业教育适应我国国情,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把创业教育摆在重要地位,列为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学习创业知识;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创业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创业信息,选择创业方向,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咨询和跟踪服务。
3. 研究内容及实施过程
3.1 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江泽民同志曾提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中职学生的素质培养应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现代职业观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更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职业道德层面体现“先教育,后上岗,严格持证上岗”的劳动准入制度,是市场对职业学校德育的现实要求。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培养他们在当今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成为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如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我们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不断地接受职业教育。其次要把握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毕业生的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等。
3.1.1 通过实例,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开始时,我们不应急于教授概念,而应向学生展示一些成功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该课程在实际中的用途,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比如,数据库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毕业生设计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并让学生到医院、超市了解它们的管理系统,学生很快就对课程产生了兴趣和学习动力,在随后的教学中,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完成一个实际的管理系统的练习,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专业的信心,帮助他们树立起专业理想。在《Office》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练习的实例往往是各个公司的实际文档,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将来的职业,从而培养了他们对计算机职业的情感。
3.1.2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所谓习惯,就是指由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完全变为某种动作的需要,它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行为。
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把培养学生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在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注意计算机病毒的查杀,以确保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持久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比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学生就会照猫画虎,影响良好习惯的养成,甚至可能使学生也养成类似的不良习惯。
计算机及其网络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如CIH病毒、爱虫病毒等)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它会破坏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同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对不健康、不安全的信息要加以抵制。教师还要加强培养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的意识,使学生明白: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教师培养学生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的意识,可促进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
3.1.3 通过竞争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职业道德规范训导的内容主要包括敬业乐业、刻苦耐劳、一丝不苟、讲究效率与效益、准确守时、恪守信用、遵纪守法、崇尚卓越、团结协作、尽职尽责等。作为一名职专生,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要有竞争的意识、坚定的意志,还要学会善于与人团结、合作。因此,在专业教学中,我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随时通过多媒体、板报展示好的作品,通过技能比赛赛出水平、赛出友谊,创造你追我赶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合作项目,如办校刊、办计算机报、开发应用程序等,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完成任务,提高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2 职业技能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应用,把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给计算机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技能是学生的生存之本,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就没有将来的立足之地。传统的计算机教学重视文化基础,重视专业理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薄弱。因此,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势在必行。我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按照“文化知识够用,专业知识过硬”的原则,根据就业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制定技能训练目标、技能训练实施细则、技能训练考核制度,增加技能训练课时和力度,从而保证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3.2.1 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
由于计算机技术具有发展速度快、知识包含广等特点,因此,我们要面向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技术、面向就业市场,合理设置课程,以知识为载体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我在一年级的专业课程中,增加了办公自动化课程的课时,压缩了部分专业基础课,如《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的课时适当减少,使技能课在时间上得到了保证。增加礼仪、普通话等课程,提高学生综合技能。二年级按专业特点分网络方向和应用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课程,模块化教学,集中训练,提高技能训练的效率。
3.2.2 以实用为原则,加大训练力度。
职业学校的专业教材大多与社会实际脱节,教材中理论知识过多,实践内容过少,造成学生技能水平难以提高;缺乏直观形象、适合职专生特点的教学内容,不容易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教学内容的改革应以实用为主,不断更新、调整,我们可自编或选用最新、最实用的教材,以大量的实例为内容,制定技能训练目标及实施计划,节节有目标,节节要落实;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在学生中间形成浓厚的专业学习气氛。除了上课时间,学校应开放晚自习时间让学生上机练习,使学生的技能得以充分发展。
3.2.3 以能力为标准,完善评价机制。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和教师的评估机制,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依据制定评估制度。在学生的学期成绩评价中,技能成绩占60%,理论成绩占40%,对于平时参加省、市、校级技能竞赛,参加校刊编辑等活动的学生给以表彰奖励。学校注重教师的教学实绩,对技能训练成绩显著的辅导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大大提高了技能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近年来,我校通过“三职一创”教育活动,提高了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技能训练的意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09年我市举行的全市技能竞赛中,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取得了团体、个人及单项的一等奖,这是“三职一创”活动结下的硕果,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开展“三职一创”的教育活动,使我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3.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十三
奎屯市第九小
海丽娟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小学美术教学在德育中的渗透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美术教学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了美术课堂中如何让进行德育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技法,以及课堂评价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我感受,深入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并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应该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德高为范 自然渗透 创新
培养品质 潜移默化 因势利导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美术教学中的教育渗透着整个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可以说德育教育无处不在,在学校、在课堂、,不仅在语文、数学课上。美术课同样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如果美术教学中只注重画面,而不管德育,呢么学校的德育就是残缺的,要贯彻“德育为首”应将德育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之中,对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一.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1.教师要德高为范。现在已是大行素质之时,美术课是审美素质的培养阵地,教师因从自身做起,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美术教师在课余的时间内要大量阅读中外美术历史,美术发展概况和作品的历史背景、意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美术课程的爱好。在上课之前美术教师重视课前的准备,根据教材的安排及当时的实际情况,安排上课要用的课件、范图、步骤图和实物作品,有计划系统的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2.教学内容的自然渗透。想要达到教育的自然渗透,就必须把德育与教学内容融合,那就是在进行美术教学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的进行德育的自然渗透。这也是美术教学中德育自然渗透的主要环节。在欣赏课中结合作品的内容及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最为简洁有效的渗透方法。每一件美德育的效果自然也就好起来!例如,在欣赏《笛声》这件雕塑作品时,从他们憧憬未来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多么渴望读书呀,但是革命还没有胜利,为了让大家都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和大人们一起并肩战斗。我想同学们一定对小红军产生敬佩之情,同时也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成为别人心目中的榜样。结合作品作者讲叙与之相关的故事,不但能改变欣赏课的枯燥乏味,提高学习兴趣,而且也很自然的对进行德育的教育。低年级有几课就做到了与故事相结合。美术作品,特别是绘画类都有所展示的内容和表现主题,抓住这一点就能够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二、通过技能练习渗透德育教育。
绘画技能在美术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诸多内容,如:国画、水粉画、素描等,绘画内容不同,渗透方式也不一样。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艺术画种,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通过学习中国画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色彩画出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培养坚定意志之外还能增强学生讲究卫生,互相关心,宽宏大量等思想品质、在技能练习中,素描也能培养学生朴实的品格,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等、三、通过评价渗透德育教育。
在现阶段各科教育学科中要求教师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评价主要是为了改善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不管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其宗旨是要充分肯定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要求克服的弱点和发展方向,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学生批评适度,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在教育中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必须要有耐心,以身作则的引导,教育学生。
在教第八册《巧用对称形》一课时,同学们兴高彩烈的用手中的剪刀和彩色纸剪出了具有很强创意性的对称形,让我很有感触,很多图形是我都想不到的,但是在同学们乐于动手、动脑的,同时将手中的彩色纸设计的丰富多彩,思路太广泛了,非常活跃。例如:对称形的苹果、衣服、裤子、“A”“B”等图形。我让同学们把自己剪好的对称形贴在黑板上展示时,每位同学都说出了自己喜欢黑板上那副作品,唯有一个褐色的蝙蝠没有同学举手说喜欢,那位同学一直低头不语。这时,我在黑板上指出了这幅在角落里由于黑色跟褐色对比不明显而不显眼的蝙蝠,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幅作品吗?” “不喜欢,因为颜色不好看”我又将这幅褐色的蝙蝠放在了黄色的卡纸上,“现在看看,有什么不同,你们喜欢他吗”。告诉 学生颜色没有最难看的,每一种颜色都很漂亮,至少要把它放在合适的环境中。就像同学们一样,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看到周围每个人的优点,友善的和同学相处,要养成关心他人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的渗透了德育内容。
四、节日中渗透德育
德育渗透要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状况、生活实践及其对真、善、美的朴素的认识基础,并结合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将德育巧妙的融合。
在很多重大节日中,我抓住机会适时推进一些情感教育,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沟通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交融,一举两得。如:教师节,让学生制作贺卡;儿童节,让学生画一幅全世界小朋友共同庆祝自己节日的绘画表达自己的心情;母亲节让学生给妈妈画一幅像。还有中秋节、植树节、劳动节、学雷锋日等等一些节日,都能通过绘画、手工一些表现形式渗透教育。在这些主题的美术创作中,既能让学生的心灵在跟着画笔飞扬,也能使德育种子在学生的心灵中开出美丽的花朵。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育好人。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教师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教师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让德育工作渗透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14.浅谈德育在技校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篇十四
浅谈德育在技校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之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德修养.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人们认识上的.偏差,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的关怀,偏离了教育的终极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尝试从技校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及其优势、技校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误区及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些做法等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作 者:李启森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刊 名:职业英文刊名:OCCUPATION年,卷(期):“”(20)分类号:G71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 误区
15.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篇十五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高职院校,计算机教改
高职院校强调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而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中,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职业素养中的重要部分。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也应注重计算机教改工作,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提升计算机教学水平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一、行动导向学法概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又称为行为或实践导向,是落实到实践的一些行为准则。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改中渗透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实现学生心、脑、手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法、兴趣小组法、案例教学法、大脑风暴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具有三方面特点:(1)强调理论知识外化;(2)注重学生主体地位;(3)可量化。高职院校还应注重这一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尽可能使其教育价值得到最大化地发挥。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改中的渗透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通常更为注重理论讲解,主要由教师通过教师计算机连接,向学生演示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操作机会较少,教学方法较为枯燥。在计算机教改中,教师可以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转变当前这一教学状态。
首先,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激发其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转变理论教学枯燥的印象。例如,在Word文档图文表混合排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头脑风暴法。在简单讲解排版方法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运用这一排版方法制作简历的思路进行探讨。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实践操作十分感兴趣,能够结合教师讲解的知识,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实现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并在彼此思维的碰撞中,实现对操作理论的延伸探究、举一反三,不断优化制作思路,从而实现对计算机知识的深入理解。
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任务教学法以及兴趣小组法。例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学生设置制作个人简历的任务,组内自行分配任务。一些组员负责上网寻找简历模板及范例,一些组员负责图表制作,一些组员负责文字编辑,另一些组员负责调整格式及简历发布等。每一张简历完成后,组员都需要按照顺序,在下一张简历的制作中,负责前一次制作时前一名成员的任务,并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寻求前一名成员及教师的帮助,从而确保所有成员都能够学习并实践到简历制作的每一个步骤,在获得计算机水平提升的同时,增强团结协作能力,逐步提高制作效率。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渗透
高职院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强调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力求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在实际岗位中,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因此,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改中,也应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计算机教学的有机结合,在职业素养培养中渗透行动导向教学法。
例如,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专业、就业方向以及岗位特点,设计虚拟的项目,通过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行完成从明确目标到项目反馈的全过程。项目教学法强调利用项目,实现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效连接,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丰富其业务操作经验。在项目教学法中,由于学生自行负责整个项目,因而能够获得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实现潜能的发挥和挖掘,并对各个领域的知识进行融合运用,从而形成系统化、完整化的知识体系,最终获得综合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使计算机技术成为当前社会所需人才必备的一项技能。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人才输送的重要场所,也应遵循时代及社会发展要求,注重计算机教改工作,实现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思想及方法的渗透,从而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综合职业素养进行大力培养,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泰峰.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16,38(6):233-234.
[2]唐丽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111-115.
16.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篇十六
[关键词]体育;德育;渗透;方法;效果
一、了解体育课结构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好习惯。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3.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4.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5.结合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体态暗示法: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2.实践体验法:体育是以自身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3.激励竞争法: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4.时机捕捉法: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5.情感感染法: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7.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 篇十七
(2014年春期末总结,郭柱维)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心理素质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则占有重要地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心理障碍,需要去思考,帮助,解决。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各种信息,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恢复心理平衡,提升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契机,对数学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对如何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做了初步的探索。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孙子兵法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孔子主张教育要“因材施教”。这些论述都反映了一条基本的教育规律,那就是了解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学才更具针对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放弃自己原有的设计思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喜欢什么,愿意学什么,怎样学习他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接受,从而让他们尝到收获的喜悦,觉得教师和他们离得很近,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先组织男女生比赛,让四个女生代表站在我画的长方形长边上,代表站在我画的长方形短边上,向中心抛圈,结果女生都投中了。男生不服气地说这样不公平,我说为什么?学生回答说他们抛的路线长度不同,“怎样才公平?”“一定要抛的路线长度相等。”“那怎么办呢?要想使到每个同学与中心距离相等,这些同学站的轨道该怎么画?”几个顺理成章的问题下来,新的学习任务在学生怀着好奇心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被他们所接受,并乐于探究。接下来再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办法画圆,并通过比较找出最佳的办法时,学生便跃跃欲试、自由主动地去探索,比老师费舌地引导效果好多了。可见,只要了解了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性格特征,采用能吸引注意力的材料,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就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手段一。
二、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
众所周知,学生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在这超过两倍的时间里更应该给予学生安全、愉快、和谐的感受,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消除心理负担,积极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人格。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营造这种安全的心理健康氛围。目前学生中许多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是由师生关系过于紧张和学习气氛的过于沉重导致的。例如当听到学生回答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时,有部分老师就会显得不耐烦,生气地对发言的学生说“坐下”,而此时此刻,那个学生也就只好无奈地红着脸低下头。当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厉打击,他就不敢再举手发言,慢慢就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恐惧和障碍。所以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很重要的,只有在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才想说、敢说、会说,教师才能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观察、思考、操作、探索、表达。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需要教师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决不吝啬自己赞美和鼓励的语言,最大限度地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师成为学生可以亲近的朋友。在教学实践中,多种形式的表扬,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可以让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当学生圆满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教师应用恳切的语言伴之以赞许的目光:“很好”、“真棒”、“你真聪明”、“真会动脑筋”等予以表扬,使学生仍然处于兴奋之中,更加积极地思考;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则用“别急”、“不要紧张”、“慢慢说”、“再想一想”等温柔体贴的话语鼓励并伴之以信任的眼神;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问题时,教师也应尽可能地找出学生的优点(如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等)。短短一句话,就拉近了师生间心灵的距离,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在教学新课时,用鼓动性、激励性、挑战性的语言,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探索,活跃课堂气氛,也能促进师生双边和谐的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闪光点,并积极地加以肯定和赞美,特别是班级的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话语,它能成为他学习的新动力,使他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用自己的勤奋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促进健全的人格的发展。我们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平等合作,鼓励学生互相讨论问题,制止相互间的攻击、嘲讽和哄笑,并综合学生的智力、个性、学习成绩等因素,把学生分为三层次,实现“目标分层、施教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的分层教学。例如我布置“轴对称图形”一课课后练习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自行选择“A、B、C”三个等级的练习,没想到效果极佳,选A的当然很自信,挑战难度最高的;选B 的也不甘落后很快完成;选C的同学并没有出现我想象的窘象,而是让我高兴地看到“他们由于选择的题目是难度最小,都能把题作出来,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层面上进行学习,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再产生自卑,换之而来的是成就感,使民主教学得到真正的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都尽量分层教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向高难度挑战,成功营造出安全的心理氛围,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了优化的教学环境。
四、挖掘健康教育的因素。
教学活动过程同时也是心理活动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能动地发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挖掘学生心理潜能,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的作用。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堂教学目标,在备课时,认真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并把它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数学教学中可进行有序、严密的逻辑思维训练、创造思维的训练、学习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坚强个性等。在学生认识统计方法后,让学生统计全班喜欢吃的水果,观察统计的结果你会怎样购买水果?让学生学会合理使用钱,知道受欢迎的水果要多买一些,不受欢迎的要少买一些,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我还引导学生了解水果的营养价值,教育他们要注意饮食的均衡,使他们既能掌握“统计”知识又能掌握一些健康知识。此外,教师还可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学习活动的形式上,如通过分组竞赛,让学生体验合作的需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公平竞争等心理品质。
五、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在这个环境里,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训练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地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德育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推荐阅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09-05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11-28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10-24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育论文07-02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12-03
仁爱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10-30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06-20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08-10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