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培训学习心得(共15篇)
1.初中历史培训学习心得 篇一
学习2017年部编教材网络培训会心得体会
2017年3月9号,我参加了初中历史科目的培训,观看了视频。经过这次培训,我对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及所使用的教材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它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主编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我们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教材内容生动,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凸显,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应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确立学习动机---积累历史知识---培养认识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新教材为构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奠定了基础。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们逐渐接受、理解了新教材的核心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开拓进取,内容上要推陈出新。因此,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曾有的困惑也逐渐释然。
1.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 “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利用导语、正文、资料、“史料研读”、“相关史事”、“课后活动”、“课后知识拓展”。历史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2.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
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史事、史料研读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3.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认识。
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中外对比,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
总之,通过这次新教材网络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思想认识上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上以及以后在历史教学、实际操作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初中历史培训学习心得 篇二
一、以学生为主体, 培育探究“土壤”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探究性教学法,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使得他们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中心, 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是与学生地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扮演着平台的搭建者。在构建探究式的历史课堂模式时,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 并结合历史知识的探究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使探究式学习有营养的“土壤”, 从而将传统的“要学生学习”转变为“学生自愿探究”的学习模式。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时, 教师可以抓住课堂突破的关键点, 恰当设计一些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或者将某个知识点置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传达给学生, 从而激起学生深层次探究相关知识的热情。灵活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注入了活力, 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探究。
比如,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一课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使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产生探究兴趣,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 巧妙将学生熟悉的电视剧片段引入课堂, 并将相关的成语故事以多媒体的动态视频展现出来, 学生被故事所吸引, 教师接着以不一样的视角设计探究问题, 如“春秋战国”时期都有哪些灿烂的文明?哪个知道的哪个故事令人记忆深刻?你对哪个历史故事感受最深?还有哪些历史事件你不了解?课前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而故事又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支点。学生对久远的历史事件产生了兴趣, 他们接下来的学习就会倍感有趣, 探究激情会被点燃, 探究效果自然就好。
二、以情感为驱动, 激活探究课堂
初中生正处于情感发展期, 学生的情绪变化比较快, 好的情绪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而负面情绪则会影响学生的探究热情。不稳定的情绪是初中生的特点, 教师要意识到积极的情绪对探究性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 巧妙抓住学生积极的心理特点设计探究性活动, 从而促使学生高效参与探究, 有效获得知识。特别是历史教材中, 不少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它蕴含着人类发展进程的血和泪, 这些素材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探究时, 教师可借助情感渗透, 为学生营造出积极探究的情绪基础,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
教学实践表明, 以情感为驱动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不仅可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而且还可促使学生更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从而提高探究的广度和深度, 促使学生更好地解读历史、理解历史。
三、以沟通为平台, 提升探究能力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 它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从而导致历史课堂教学成效一直处于较低状态。而合作学习是探究性教学法中的一种主要形式, 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与探讨, 促使学生在获得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 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为充分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及知识背景等情况, 努力为学生搭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促使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互动更加频繁, 从而让在合作探究中实现优势互补, 并在讨论中分享历史知识与学习经验, 提升综合素质。
小组合作为探究提升了平台, 教师以问题为探究任务, 小组成员容易找到交流载体, 特别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能为沟通交流注入活力, 如学习能力一般的搜集与教材内容的资料与图片、学习能力较强的整理与筛选资料、学习能力很强的整合资料。可以说, 在集体智慧与力量的作用下, 很多同学都能以独特的视角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从而对历史有比较深的理解, 特别小组合作中的背景搜集能丰富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提升探究能力。
总之,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 将它应用于历史课程教学不仅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还能促进学生在探究中解读历史、理解历史。在构建探究性学习的历史课堂模式时, 教师要把握好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探究性素材, 巧妙设计出符合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思维实际的探究性学习方案, 从而助力学生高效参与探究学习, 最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提升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艳芬.浅谈初中历史课的探究性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04) .
3.浅谈初中历史学习 篇三
【关键词】自信;乐观;兴趣
“育人心灵”是教育的工作进阶的一个标志,从本学科的各个角度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和挖掘,并且同时进行情景的创设和语言的引导,重燃学生对于学习的信心,对于生活的热情以及对于未来的美好蓝图规划,由此达到心灵教育。因此在学校对于这一门学科的学习需要一个健康乐观的心态,与自己的任课老师建立起必要的信任,在历史这门学科的汪洋中畅游,在史海中寻找自己并且升华自己。当然,兴趣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快乐学习也正是因为更多的了解了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才快乐的,针对兴趣然后学习借此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一把钥匙配一把锁”,这是我见过对学习最好的一种理解。初中的课程比较多,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特点,就好比世界上不可能出现同样的两个人一样,所有面对不一样的学科学习方法决不可能千篇一律。最好是能跟随着老师的思路找出这门学科的规律,获得入门的途径,毕竟老师的经验要丰富的多,再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不同学科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必须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归纳不断的进行改进,最后摸索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摸索的路程中难免有小麻烦的出现,又或者是拦路虎的阻碍,在遇到这些的时候我们的心态决定了我们的命运,马克思哲学辩证法中指明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所有的事物都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另外,唯物论中也指明意识对于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帮助人们前行,错误的意识会阻挡前行的脚步。很多问题都重复的讨论一个同样的问题,那便是自信从何而来、乐观到什么程度达标以及如何培养对历史这一门学科的兴趣。
首先,让我们看看自信的缘来。
1.多读多看。“书到用时方恨少”多读一些书,这是很多人都有的体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多读一点名著或者是报刊杂志,多读多看会帮助我们培养语感和领悟新鲜的理念。要相信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一定有它自身吸引人的魅力,而且报刊杂志上的文章之所以被发表也一定有它的优势,这些魅力和优势吸引我们同时也帮助我们,在写作时因为平时的积累我们往往会感到文思泉涌,“腹中有书气自华”,这些话总有它的道理,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
2.多写多练。除了多读多看,我更提倡多写多练,这之中整理思路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一些同学在听歌的时候常常会记些喜欢的歌词,一些同学在看见一些触感的古诗文的时候也喜欢记下来,在写作的时候时不时拿出来用,还真不愧为一种好办法,最起码在语言上就占了不少优势。把写的小文章与同学分享,同学之间的赞赏是自信最好的催发剂,或者是交给老师,老师一对一指出的缺点和优点会帮助你更好的吸收精华。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乐观的程度多少是个准。
3.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关于乐观绝不是指盲目乐观,即阿Q精神。乐观应该是一种勇往直前的态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阻碍面前微笑,无论面对什么都应该在心底里为自己打气,并且坚定的告诉自己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风雨背后就是彩虹和晴天。很多人认为历史的学习很困难,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觉得似乎他们再怎么努力,成绩的起伏也并不大,总的感觉就像是有力无处使,也就是物理中的"不受力","做功为0",事实上, 这是由历史自身的转点决定的,历史知识面宽,国内外,名人地理等等都包括在里面,而历史考试时不可能什么都考到,考到的知识点只是面上的小点,因此一些同学在往历史上下功夫时,由于坚持时间不长,过于急躁往往收效不大,甚至毫不起色,因此用乐观的心态去坚持,这是唯一的办法,唯一帮助历史学习的办法。相信会进步,相信态度决定高度。
其次,让我们看看对于历史这一科目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兴趣。
1.摆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你要有这样的意识,学到老活到老,学习是永不止境的,学习的意义有很多,不仅仅是为了分数为了考试,我们学习是为了让自己更充实更有存在价值,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品质,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对自己生活的世界有充分的了解,是为了打破自己的小天地小世界打破狭小的世界观,是为了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要从自己能够接受的层次和相对喜欢的领域开始,不要一味求知识的高深,而是要一步步打基础,要让自己有成就感,让自己对明天充满自信,不要跟学问很高的人比,那是他们的生活,是他们的舞台,你现在过你是你自己的生活,你要做的是在自己的舞台上面尽兴的演出。还要对自己比较喜欢的方面多扩张一些知识,或者多阅读一些关于那方面的书,可以让自己更深一点了解。
3.重视每一点的细节。在我们进行历史学习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莫名其妙,预习的时候也会觉得力不从心,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尽量去了解当时的社会是怎么的面貌,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舞台之上阅读文章,开启作者的心灵之门,做到与历史同观同感。
4.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心得 篇四
学习新课标后,感受最深的是:
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倡导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历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使命。
5.历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感想 篇五
知名学者、专家讲座、培训学员同课异构、初中历史新课程资源实地考察、一线教师说课与教学改革研讨、教师自主研修、合作式互动探究互动等,让参训学员多层面、全方位的得到提升。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专家们要求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就必须要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好的开头应该根据课堂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巧妙地缩短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同样,好的结尾可以使教材内在联系加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进一步渴望和追求。
专家们还要求上课时教师要注重语言规范,注意言之有史、言之有据,要做到声情并茂、形象生动。语调丰富的语言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听起来意犹未尽,兴趣大增。例如,用亲切、崇敬的语言讲述对爱国者的爱,用鄙视、憎恨的语言讲述对卖国者的恨,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历史事件、历史名词等等。
二、做一个讲真话的历史教师。
归纳所有专家的讲座,都会发现这个字眼“真”。作为历史研究或是历史教学,一定要尽可能追求和逼近历史的真实。真实是历史教学的生命,中学历史教学必须以现代唯物史观为指导,尽可能地搜集史料,复原史实是历史教师的责任。然而,教育有很强的选择性和导向性,应选择主流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引领孩子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三、与其他学科知识渗透,使历史教学丰富多彩
历史是一门贯通古今、纵横中外、与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综合陆学科,在教学中应加强历史同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加强各学科知识的整合陆,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
昨天的政治就是今天的历史,政史是紧密联系的。如:西周战国时期,七雄兼并战争极为惨烈,各国为争城争地相互残杀。秦国崛起灭掉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可谓当时的政治大变革,今天再看已成了一页历史。
6.初中历史培训学习心得 篇六
二郎中学 马静
参加学习培训尽管非常累,但是收获多多,有很多感受和想法给大家共同来分享。
一、提高了参加培训的认识。
我们参加的此次培训是一种脱岗培训,而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在华南师大搭建了一个难得的教育空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能接受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0距离的接触到一些名师、专家的授课,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同时,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但可以集中学习,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所以说通过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谈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地得到调整和改善。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快,旧知识迅速老化,新知识飞速生成。假如我们教师仍然坚持自己的传统观念,不愿意学习,势必跟不上形势,因而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落实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
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围绕的中心话题。
四、转变理念、勇于创新。
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点。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学生。
五、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六、提高专业能力,受益匪浅。
7.浅谈初中历史合作学习策略 篇七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组建合作小组要和班主任进行协商, 将不同性别、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的学生的座位编排在一起, 可以同桌2人或前后桌4人为单位组建合作小组, 每小组设协调员、报告人、主持人、记录人等, 在不同学习任务中, 角色可轮流互换, 这样既保证了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明确、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地学习学科性材料, 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到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要给小组每个成员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长轮流担任, 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是小组长, 都有机会组织组员进行讨论和学习。一方面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组织能力得到了培养, 另一方面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学生, 一旦能主动承担任务, 完成任务, 一定会得到全组的鼓励和赞许, 小组的支持将激励他更加积极向上。同时, 小组长又是组员, 总是处于组织和被组织的过程中, 人人参与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大家就会团结一致, 共同出谋划策, 为了小组目标的达成、集体的荣誉而做出努力, 并使组内每个成员时时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1. 合作学习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
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议题、范围、方向。一般说来, 合作学习的议题来源于课前预习, 课后思考题, 或是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的种种疑问。这样学生合作学习准备时才能有的放矢。
2. 选择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机。
(1) 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时, 运用“合作学习”, 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的重点, 往往是难点问题, 学生只有通过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完成。面对疑难, 中上程度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是半信半疑, 没把握;而中下程度的学生大多是一知半解, 无从下手。这时如果面对问题采用讨论的形式, 学生就会你一言, 我一语, 茅塞顿开。
(2) 在解决学生的质疑问难时, 组织小组讨论, 有助于确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读课文后, 往往会提出疑问, 这时教师从学生的提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组织小组讨论,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种自读自悟的学习形式,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
(3) 当遇到问题有多种结论时, 组织小组争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许多问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 教学中出现这类问题时, 发动学生展开辩论, 更能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求异和创新精神。
3. 重视合作成果的交流。
组间交流是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形式, 是合作学习的必要环节。学生可通过它了解到其他组的动态, 获取更广泛的信息,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可采用自愿和指定相结合, 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汇报, 引导其他学生耐心、礼貌地倾听, 鼓励组间的提问和组内的互助解答。学生积极性较高, 教师应注意在不同活动中创造机会让各组都有机会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教师应着重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合作精神等加以评价, 对于结果只要有理, 就应尊重, 然后和学生一起探究分析。
三、科学进行合作学习的评价
合作学习的评价目标和尺度是“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 并且将评价重心由传统的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小组竞争。因此, 评价从内容上应注重过程性评价, 从对象上应注重对小组的评价。适当将个人与小组的成绩挂钩, 激励学生的责任感, 促成合作的进行。教师依据具体合作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可适当结合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或组间互评和师评, 并且让学生在明确任务的同时也了解评价标推, 利于合作学习的健康进行。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 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 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 而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通过师生互助互动, 小组交流合作, 挖掘学生潜能, 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 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促进学习成绩提高。目前, 合作学习作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教学组织模式被广泛研究和使用。本文仅“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尝试, 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合作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袁海军, 周桂花.初中历史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探析[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 (04) .
8.初中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刍议 篇八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智慧,使历史课堂焕发生命力。一旦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就会主动学习、研究、探索、创造,历史课自然而然就生动活泼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内化为学习动力呢?本人长期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做了不懈的探索,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物激趣
以物激趣,就是教师在上课时充分利用插图、挂图、实物模型、幻灯、电影、电视、录像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置身其中,如同身临其境,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秦汉时期的文化”时,出示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模型。根据地动仪测定地震的原理,当老师在某一方位制造振动引起地动仪的小铜球落入一只蛤蟆嘴里时,学生无不拍手称奇,惊叹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这一操作,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不但增强了他们的情趣,也触动了他们的灵感。又如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师先悬挂《时局图》,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黑熊、老虎、太阳、青蛙、老鹰等各代表哪一个帝国主义强盗?这幅图形象地说明了什么?当老师分析自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就象这些毒蛇猛兽一样扑向祖国大地,可爱的祖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殆尽时,同学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被激发出来。又如,讲授“红军的长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等,教师可以利用《长征》、《西安事变》、《大决战》、《开国大典》等电影把学生带到当时的情景中,感受当时的气氛,增添他们的乐趣。另外,教師平时参观名胜古迹收集到的参观券、购买的纪念品等也可作为直观教具,上课时,适时展示给学生,如参观秦始皇陵时购买的兵马俑(仿制品)、观光洛阳时购买的“唐三彩”等,这些实物教具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对于教师制作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就更不用说了。
二、以新激趣
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由于受篇幅、课时等限制而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必须尽可能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适当补充史料,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如讲述“中世纪时,基督教会严格控制人的思想,宣扬文化蒙昧主义”这一问题,可补充查理帝国宫廷学校使用的教科书中的话:“生活是什么?一教师在那里问到,并且回答:是幸运儿的喜悦,不幸者的悲哀,是这两者死亡的期待。”“认识什么?……是死亡的奴隶,自己家里的客人,过路的旅客……”“学校里的几何学描述大地是浮在水中的一个平圆盘,而天则是四根柱子支撑的穹隆。”
适当补充史料,还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例如:讲述“诺曼底登陆”时,可补充:从1944年6月1日开始,英美盟军的气象军官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他们经过复杂的计算和反复核对各种数据后,准确地预测6日和7日在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会出现十分难得的风浪较小的天气,于是英美盟军统帅部立即果断决定,在6日和7日横渡海峡。而德军气象军官预测失误,判断6日和7日英吉利海峡风浪会更大,因而放松警惕,甚至连德军最重要的将领隆美尔竟然也离开了指挥部。结果英、美联军几乎没有遇到德军多大阻击,就顺利登上了诺曼底海滩。
三、悬念激趣
悬念激趣法也叫“吊胃口激趣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某一历史事件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悬念激趣法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灵活设置。
1.课前悬念,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为学生设置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最后随着教师的讲解而解决问题。如讲述“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师在课前就设置悬念:在楚汉战争时,刘邦为了收买人心,曾封韩信等人为王,当刘邦取得天下后又对这些异姓王进行了处治,并分封一些同姓子弟到各地作王,想借此确保刘家天下。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些同姓王是不是如刘邦的意愿一样,“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这一悬念提出之后,学生就会怀着浓厚的兴趣听课,直到老师讲授了“七国之乱”、“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内容,这一悬念才得到解决。
2.课中悬念,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课内、课外的内容融在一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听课兴趣的方法。如讲授“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在“陈桥兵变”中,教材中提到“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用了十几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局面”。这时,教师可以这样设悬念:同学们,在封建社会,皇位的继承首推“父亡子承”,其次是“兄死弟及”。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是,现在我们学习的教材中有“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的表述,这分明告诉我们,北宋的皇帝自宋太祖之后就是宋太宗。难道宋太祖没有儿子?把皇位传给他的弟弟?从宋太祖到宋太宗,这中间又有什么事情发生?这样一设问,可使平实的教材突起波澜,平中见奇,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就会兴趣倍增,课后,学生为探究到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就会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的途径去获得。这样,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增长了他们的见识。
3.课后悬念,就是老师在授完课进行小结时,为学生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悬念思考、探索。如授完“辽、宋、夏的并立”之后,教师进行小结设念:我国古代的契丹族在十世纪时,建立了强大的辽政权,与北宋、西夏等政权分庭抗礼,三分天下,创制自己的文字,控制着东到大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包括蒙古大漠和黑龙江流域,南接河北、山西的广大地区。其势力可谓强大,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相当大。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民族,却在1125年被金政权灭亡之后,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查阅我国现在的少数民族,也没有发现契丹族,我国现在哪一少数民族是契丹族的后代呢?难道金政权对契丹族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对于这些历史之谜,学生们破解之后,就会懂得事物的发展具有曲折性的道理。
四、活动激趣
在课堂活动中采用讲故事、小组讨论、大组辩论的形式或即兴演讲、历史话剧表演等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1.用故事开头,引出历史史料,引出话题等。在学习“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时,可以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成语,如“退避三舍”、“朝秦暮楚”、“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等,请学生讲这些成语的典故和出处。在讲“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这课时,可以用“玄武门之变”引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导入课题。
2.把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引入课堂:如在讲“三国时期的内容”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雄伟悲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中,屏幕上展示不同的三国人物,并配上苏轼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使学生沉醉于诗情画意的同时,领略历史的无穷魅力。这样的教学充满艺术气息,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听课效率。
五、猜谜激趣
猜谜激趣法有游园的味道,也有练习的性质,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编辑的一些谜语,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回答,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抗日战争胜利后,举国欢庆。在讲这一内容时,可以借用一则谜语:“日本投降的原因(打一历史人物)”让学生猜,当学生猜想之后,教师再亮出谜底:①屈原(意指日本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②苏武(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③蒋干(蒋介石领导国民政府进行抗日);④毛遂(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进行抗日);⑤共工(一神话中人物,“共工”理解为“共同”、“工作、努力”。)要求学生在这些谜底之中,哪一个最符合谜语,并根据你们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你们的理由。教师在上课时运用这一具有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谜语,学生没兴趣听课才怪。
9.初中历史教研活动学习心得 篇九
我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我参加了历史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中,先后听取了多位专家关于历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以下是我对历史课程的体会和感悟:
1、要确立新观念、转化角色。更新观念、转化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
2、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4、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通过半年多的网上紧张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使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以更好的促进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教研活动学习心得3篇2
在暑假期间农垦总局组织我们历史教师在农垦教育学院进行了集中培训,我有幸参加,感觉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当我们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作出表率时,也同时给学生指明了行动的方向。如果教师说得天花乱坠,而成为行动的矮子,那所说的也无异于对牛弹琴。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榜样”意识,榜样的行动,会让我们坦然面对每一个学生,更会提升教师的自我形象。
二、拓展了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的业务素质。还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坚信通过这次培训,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因为每一天都能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边的路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
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初中历史教研活动学习心得3篇3
20XX年第一学期,我有幸的参加了在河南大学举办的“国培计划”初中历史班的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历史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不但使我提高了认识,而且使我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下面对此次学习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由于工作在农村中学,对于现在教育发展现状和教师成长方面情况的了解,就像井底之蛙,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通过此次学习,对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清楚知道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广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让我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帮助我准确地把握了历史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帮助我认识并掌握了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在“国培计划”的学习中知名学者、专家讲座、培训学员同课异构、初中历史新课程资源交流、教师自主研修等,让学员多层面、全方位的得到提升。
二、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安排,收获颇丰。
专家学者强大的感染力。授课专家不是史学泰斗,便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领军人物。无论是年青还是年老,身上都有着这样一些高尚的品质:刻苦钻研、学识渊博、思想开放,实事求是、对教育事业充满了务实求真、沉着冷静。这些专家本身就是让我们学习的典范。
做一个讲真话的历史教师。做一个讲真话的历史教师。所有专家的讲座,都体现一个“真”。作为历史研究或是历史教学,一定要尽可能追求和逼近历史的真实。真实是历史教学的生命,中学历史教学必须以现代唯物史观为指导,尽可能地搜集史料,复原史实是历史教师的责任。然而,教育有很强的选择性和导向性,应选择主流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引领孩子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做一个不断学习的历史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一名教师要敢于担当责任,适应改革,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人文素养。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方案,从立德、立行、立言发展自己。
做一个开放性、研究型的教师。做一个开放型的、研究型的教师。教师要快速成长,必须开放自己。通过这次学习认识了来自全省各地的骨干教师、名师,相信这将为学习成员带来强大的优化资源,参加学习学员一定要利用这个平台交流学习不断提升。只有研究才能促使教师从教书匠转化为能师,甚至是名师。所以学习结束后,我们应努力进行课题的研究,深入思想,提升能力。
三、通过培训,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体会深刻。
提高教育思想,开阔改革视野。通过这次学习,发现教育的需要远见卓识的。每位专家精彩的讲座,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高的认识。对历史思想方法的探讨,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通过学习理论,不断应用实践。通过这次学习,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论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今后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历史教学工作。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做专业型教师。在学习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可以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让我更加执着的扑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上。
10.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学习心得 篇十
都兰一中 刘燕
通过对新课标学习后和这几年来的历史教学,我觉得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历史教学也不再是过去那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只有形成这种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同时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堂课的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一个历史教师而言,有效的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创新思维在历史教学中也开始崭露头角。现在我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学标准设计具有的新的教学观念 1.要建立让学生乐学的观念。
乐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有人说,乐学可以常使精神气力有余,有人创造的“乐学法”可进步学习效力N倍。乐学靠教师的“鼓励、唤醒、鼓舞”,靠教师奇妙的教学设计,这些设计包括教学进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特别应当特别重视 史主题活动课的设计。2.要建立全面进步学生历史素养的理念。
具体的说,学生的基本素养应当包括对祖国的认同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民主法制意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方面。历史教学的设计要在进步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上下苦工夫。
3.要建立大历史观。
历史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历史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要努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科学、深入地理解“学史明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等古训的思想内涵。激起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4.要建立“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指导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究题目的观念。
历史学习的进程是学生自学、自求、自悟、自得的进程,这个进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进程。没有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学生终究将甚么也学不到。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当是“指导学生学”,这样学生才会学。那末,教师要不要讲?怎样讲?固然要讲,但一般要少讲、精讲。5.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5.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 “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二. 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 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
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5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老师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学生则一个个无精打采,小话不断,呵欠连天。课改之后,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让他们改变“学历史只要背就行”的观念。
2.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的历史意义”“对„„的评价”等,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
3.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与探究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
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许多的学习与探究的内容和4节活动课,这些内容不注重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要达到理想的目的,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工夫了。4.由“专业课”向“综合课”转变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育也必须向这个趋势转变。作为历史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寻求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点,突破学科的封闭,使个学科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 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1.自主(参与式)学习:各种各样的调查表明,历史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但历史课却是学生不喜欢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而是通过老师的灌输被动的来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课改要求这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新的课改中特别提现了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新的课改目标中有一点是(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增设的学习与探究课说明了这一点。3.探究性(创新)学习:在新的课改中,特别强调用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为此,新的课标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历史问题。在评价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
总之,为了达到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科学的历史课程设计,必须着眼科学性,立足时代性,重视适应性,努力使三者构成协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现代社会培养出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熟悉的创新型人才。
初中历史新课标 学习心得
都兰一中 刘燕
11.谈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通过初中历史课的学习,让学生最终实现通过学习历史知识,以史为鉴,在将来的生活中利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提醒自己,对自己的将来大有益处。
一、紧抓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要分为三部分,课前、课上、课后。首先,课前一定要做到认真预习,通过预习将不认识的字或比较陌生的知识提前做到认真地查阅,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出明显的标记,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其次,课堂上是最关键的步骤,通过自己的预习,在课堂上一定要认真听讲。最后,课后要及时地进行复习和巩固。仔细地将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回忆一遍。然后将知识列出提纲,再根据提纲把详细的内容填进去,这样就可以将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再复习一遍,而且更具有条理性。
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组织学生学习是一项基本任务。教学过程是一种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性的特殊认识过程,教和学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教就没有学,没有学也就无所谓教。“学”的规律是“教”的规律的基础,“学法”是“教法”的依据。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会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增进学习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自立精神和责任心,促进学生成才。
三、培养有效的历史记忆法
历史知识的记忆是学好历史的关键。而现在的学生,由于长期地进行一些简单繁复的背诵,导致不仅没有获得相应的学习成果,更使得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逐渐在死记硬背中消磨。因而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1.比较记忆法。所谓比较法,就是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等进行比较和对照,分析其异同及缘由,从而寻求历史规律的一种方法。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这单元里面涉及到好几个不平等条约,因而在日后的单元复习中可以将这些相似的条约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从割地、赔款、开阜、其他特权、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比较,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单元重点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中进一步认识到清朝封建统治腐朽与落后,从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中国事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在实际授课中有意识的加以引用这种方法,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2.归纳记忆法。这种方法适合在学习新知识时,更适合复习。中国近代史是民族屈辱史,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在学习完《辛丑条约》以后,我们就应该进行一下必要的总结归纳了。条约的内容一般就是围绕着割地、赔款、通商来表述的,我们可以归纳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这三方面都有。只有《辛丑条约》与众不同,它没有通商口岸,而且在众多的条约中,它的赔款数额最大。我们可以归纳出三个条约对这个社会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我们还可以归纳出英国和日本都单独分别挑起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同时他们还都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联想记忆法。对于历史的学习方法,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死记硬背!简单的认为只需要把书上的知识点全背出来就可行了,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历史学习方法。所以,我们在学习历史时的记忆环节可以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进行学习。一般来说联想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纵向的联想记忆法一般指是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理清事件的发生过程。例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五四运动(1919)——中共诞生(1921)——国民大革命(1924-1927)——国共十年内战(1927——1937)——抗日战争(1937-1945)——解放战争(1946——1949)。在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前,将此顺序罗列出后,将相关阶段的大事件进行对应记忆。横向联系记忆法是通过把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历史事件进行关联,或是把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性质、类型的历史事件,进行相互联系,从而达到高效记忆的效果。例如进行17-18世纪资产阶级统治确立的记忆时,有意识的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进行关联。
4.时间记忆法。历史教材的时间很多,学生记忆起来有很大的困难。掌握了时间记忆法,学生能把握时间的脉搏,对历史的年代分期有一个清楚的脉络,能准确地来做排列历史时间的试题。如1935年有著名的遵义会议,向前推10年,是1925年,有资产阶级革命先驱孙中山逝世,再往前推20年,是1905年,有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通过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民主革命纲领,阐发了“三民主义”,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从这一年向后推10年,是1945年,在这一年,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中共七大,这次会议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也在这一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现代的历史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逐渐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究问题,使学生从枯燥、沉闷的认知、记忆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与智慧。这些方式方法,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是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属。只要大家重视“学会学习”的指导和培养,真正实现教与学、教法与学法的最佳组合,一定能开发好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要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秦童.对素质教育下学习方式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8.
12.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篇十二
一、教师幽默激情
教师幽默风趣的课堂往往充满了欢乐, 课堂氛围活跃, 也最能吸引和提高学生的兴趣。但实际教学中, 很多老师认为幽默风趣是由个人的性格决定的或是一种语言艺术, 与知识丰富无太大关系, 是因人而异的。幽默风趣固然与个人有关, 但我认为渊博的知识是幽默风趣的基础, 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相关趣闻, 然后以适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达到意外的效果。另外, 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充满激情, 那么肯定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是怎样做到有激情呢?首先要具备历史正义感, 即对于历史的是非曲直必须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对历史上的丑恶现象应给予无情的抨击, 对正义的行为则大加赞扬, 这对于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非常重要。其次要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 在讲台上老师就是一个演员, 把自己置身于历史中, 如在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原因时, 老师尽可能把慈禧对大臣的说话时的丑恶神态充分表现出来。教师应注意语言上的抑扬顿挫。语言上抑扬顿挫直接将老师的情感表现出来, 如讲到近代历史上清政府签订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时候, 表现出对清政府的愤怒, 对国家不幸的惋惜;讲到五四运动时用激昂的语言表达对青年爱国行为的崇敬。最后, 举止得体是激情在肢体语言上的表现, 课堂上除了慷慨激昂的语言外, 肢体语言也非常重要, 讲述历史人物模仿他们动作, 当讲到精彩处可以挥动双手或者紧攥拳头等。实践表明, 充满激情的老师最能感染学生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的产生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通过设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造成悬念, 激发求知欲, 是行之有效的。例如:在教学《重庆谈判》一课时, 我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蒋介石为何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接着问学生, 毛泽东要不要去重庆谈判?这些问题情境设置如同推理小说中一个个悬念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 通过自己的思考、教师的指导, 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 使之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 继而产生新的求知欲。
三、重视插图讲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 直观性强, 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加深学生的记忆, 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 由于插图很多, 限于课时, 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 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的需要有选择性地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 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第八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 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 既可以使学生领略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 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军队战斗力加强, 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认识, 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了基础。为起到这个作用, 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 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辩论。你看他手拿竹简, 引经据典, 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 对百姓方便, 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 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 坐不安席。这一场历史性大辩论, 最后由秦孝公作决定, 他说:“商鞅说得对, 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 学生完全被吸引住了, 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初中历史课作为一门社会学科, 如果仅靠老师讲授, 似懂非懂, 提不起学生学习兴趣, 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不易接受, 大大削弱学习效果。教师若能根据学生认识特点巧妙地把多媒体运用到相关教学内容中, 新颖直观的教学课件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吸引和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而且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事件, 带给学生五彩缤纷、情境交融的世界,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授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 就可以有选择性地找一些有代表的意义的抗战影片播放给学生看, 比如:《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让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深刻的记忆。再例如:在给学生讲授“红军长征”时, 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雪皑皑》导入新课。通过画面上红军爬雪山时场景, 以及过草地的艰辛, 先声夺人。接着提问:“画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艰苦斗争?”这样学生积极性便被调动起来。
13.初中生化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篇十三
——更新观念,改变教法
胡集一中 李顺涛
短短的几天的初中生化教师培训学习中,我认真听课,积极评课,耐心听取同行议课,特别是各校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和专家的讲座,听后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以说是我几十年来教学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学习交流。在这些勤恳敬业老师的发言中,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却流露出大放光华的那种朴实真诚、谦虚好学,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让我在这次学习中受益匪浅,百听不厌,百学不倦。
一、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作为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助,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
通过培训,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
“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所有学生。在教育这个舞台上每天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教学故事,这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出现、遭遇、处理过的各种事件,不是瞬间即逝,无足轻重,淡无痕迹的,它会长久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教育教学。从培训中老师所谈的这些亲身经历的事件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大启发,甚至会产生心灵的震撼。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我们教师应该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己的不足,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
二、观摩课堂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了差距,也找到了改进的方向。
这次培训又安排了两节课堂观摩。虽然是不同的内容,但是教学的方法是相通的。从观摩教学中,我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了自己的差距,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这次培训,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同行,他们不但有着扎实的教学功底,更有着锐意进取的钻研精神,他们不怕苦不怕难,与他们探讨、交流,不仅使自己在业务上有所得,更在思想上时刻提醒自己,化紧迫感和危机感为动力。社会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只有自己不松懈,坚持学习教育理论,同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今后的 2 教学中,不能“教”与“学”形成两张皮;要采用多变的教法,诙谐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素质
1、转变教师观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
教师除了一方面有丰富的知识外,更多地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格魅力,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通过自身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道理,教师的价值应体现在道德情操与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完善统一上。
2、转变学生观念 在现代社会里,必须教育民主化,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有尊严、学生也有尊严。每一个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品德是否有缺陷都有他的尊严,应受到尊重。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努力发现学生多方面的优点,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方能愉快地学习,健康的成长。在信息时代,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都可能不如学生,那么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相互学习的伙伴朋友关系,真诚地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3、转变教学观 通过此次培训,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 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不断提升完善自己
1、首先要有终身学习的观点。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方能与时俱进,以全新的眼光观察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时代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师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元化,多学科的知识都要涉及,无论是哪方面的知识都要懂一点方能胜任新时期的教学。我想,“作为教师,不仅是一个学者,她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生活本身,“入乎其内”,根据教学现场当时的“内在真实”,来展示教学的真实面貌。
2、把学到的观念方法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总之,这次新教师培训虽然是安排在学期之中,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次数,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 4 来参加培训的。我通过这次培训,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14.初中物理远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四
岢岚三中 孙丽梅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学科知识得到了提高,对于师德的理解有了新感悟。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拥有幸福感。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使我懂得了怎样备好、上好、评好一节课;对怎样成长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有了具体的方法指导。
首先,教育学生,从爱出发。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师爱要全面、公平。
其次,一节好的物理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一节好的物理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物理。抓住物理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物理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有机会经历物理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物理,乐学、爱学物理。此外,我认识到:一节好的物理课,不要有“做秀”情结,提倡“简洁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学风格,展现思维力度,关注物理方法,体现物
理课的灵魂,使物理课上出“物理味”!而教师的“装糊涂、留空间”也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方法。
最后,如何使我们的物理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作为物理老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物理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物理课都成为孩子们“既好吃又有营养”的“物理大餐”!
远程培训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不断成长的过程。学习过程中我会自觉的联系自己的实际,哪一点我应该改正,哪一点我应该继续发扬。做到心中有数,今后的教学中少走不少弯路。经验的积累不在牺牲学生,这也许就是最大的收获。
通过这次培训,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我得到的不仅仅是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提升。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物理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此次“远程培训”机遇,再学习、认识、反思,把学到的知识技能与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之中,善于捕捉教育良机,发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真正能领悟教师言行中传递的真诚、情感、智慧,并将教师的理解、期待、鼓励内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有生命活力。
初中物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岢
岚
三
中
孙丽梅
15.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篇十五
一、指导学法,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古人云: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通过教师的“教”来启发学生的“学”, 从而达到“自而得之”的目的。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是为了不教, 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 才能授予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 才能步入攀登科学巅峰的阶梯。
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 针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用两个字概括每一条内容来进行记忆, 得出: “割地、赔款、开埠、议税”;针对《南京条约》的影响, 分设四个问题让学生来讨论: (1) 割地对中国有何危害? (2) 赔款加重了谁的负担? (3) 五口通商是互利的吗?其危害是什么? (4) 协定关税对中国有何影响?由此引导学生最后得出结论: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教学到后面的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内容与其危害时, 放手让学生来讲, 学生则会以分析《南京条约》的方法作为借鉴,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它们的内容, 经过分析得出了正确结论。这样, 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 而且还会对各个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初步懂得了学习历史的方法。
二、注重互动, 搭建学生学习舞台
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 也是师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过程。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提倡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样的交流互动, 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如在教《维新变法运动》时, 之前, 应让学生分成两组收集相关资料准备辩论, 主题定为: “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 是留下杀身成仁;还是马上走留住青山?”这样, 在课堂上结合该主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辩论, 既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和学会学习。
三、提倡质疑, 引导学生确立目标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有疑问, 才有促使学生努力去探究学习目标。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重难点, 找出其中的疑惑点, 确立自主探究学习的目标。如在讲授《难忘九一八》一课时提出: “西安事变正确解决的关键是什么?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该不该杀?为什么?”确立了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 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进行探究。再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 最终生深刻理解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 并深切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挽救国家民族危亡, 抛弃前嫌、大局为重的宽阔胸怀。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一历史事件, 并且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
四、优化非智力因素,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离不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而尤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 特别是初中阶段, 在历史学科不作为中考科目的前提下, 初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显得更为突出。我国心理学家沈德立在《非智力因素与成才》丛书中说: “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说过: “为长者折枝, 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 非不能也。”意思是说, 很容易做到的事却说不会做, 不是不会做, 而是不肯做。非智力因素不仅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干, 而且决定着他是以积极的方式还是以消极方式、是以坚忍不拔的思想还是以畏惧退缩的思想、是以勤奋钻研的态度还是以懒惰敷衍的态度去干。由此可以看出, 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学习、成才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要让学生乐意地去积极主动探索历史学习的内容, 作为历史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 用不同的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因和兴趣。为了让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能够持久, 形成对历史学科的深厚感情, 历史教师要做用心人, 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 根据学生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状况, 及时判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 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 不断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教师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 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的因素之一。在历史教学中, 学生有争议的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只要言之有理, 言之有据, 教师就应视为正确, 且有创新之花, 要加以鼓励, 不宜统一答案。即使对问题理解的差距较大, 教师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样, 对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内驱力, 具有指向和增力作用, 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生生、师生互动, 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舞台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 也是一个师生之间交往合作的过程。课堂上传统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单向合作, 这种方式剥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机会, 禁锢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 在教学中我们更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一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为这样的交流互动, 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更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是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主动获得知识, 让学生学会学习, 终身发展, 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也是我们历史教学奋斗的方向。
摘要: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 在日常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从而最终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针对此点, 提出了一些看法。
【初中历史培训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如何学习初中历史08-28
初中历史学习体会11-04
初中生如何学习历史07-07
初中、高中历史学习方法08-28
初中生历史学习方法10-30
初中历史部编新教材培训心得体09-30
2023年肇庆市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网络全员培训学习心得11-12
初中历史年代史07-31
初中历史知识讲座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