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

2024-09-24

如何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精选17篇)

1.如何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 篇一

行政单位暂付款和留存款如何核算

(1)暂付款。

暂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预付、应收款项。一般包括:预付的设备款、预付的材料款、职工预借的差旅费、报销单位领用的备用金等。

暂付款的核算通过“暂付款”账户进行。各项暂付款应按债务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发生暂付款时:

借:暂付款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结算收回或核销转列支出时:

借:经费支出

贷:暂付款

“暂付款”借方余额,反映尚待结算的暂付款累计数。

(2)暂存款。

暂 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包括临时性暂存款和应付款。临时性暂存款,例如,其他单位存入的押金、保证金、预收的劳务 报酬,以及不明原因的盘点长款等。应付款,例如,赊欠其他单位的货款,以及欠付职工的工资等。各行政单位应加强对暂存款的管理,不得将应纳入单位收人管理 的款项列人暂存款项;对各种暂存款应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暂存款的核算通过设置“暂存款”科目及“暂存款”账户进行。各项暂存款应按债权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收到暂存款时:

借:银行存款或现金

贷:暂存款

冲转或结算退还时:

借:暂存款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暂存款”科目的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结算的暂存款数额。

2.如何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 篇二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核算问题

行政事业单行政位全面采取会计集中核算制, 构建财政独一账户适应当前财政改革的方向, 不仅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轨确立了初级模式, 给部门预算建立基础, 而且也是会计改革工作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1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会计核算业务不规范

从进入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观察, 绝大部分报账工作者由原有的出纳兼职, 受编制局限, 单位内部调理报账工作者存在难处, 普遍存在先上岗后培训取证的行为。因一些报账工作者的素质很低, 其对会计核算业务了解不多抑或未达到规范, 报账时没有精确填写资金的来路、资金的性质、资金的开支途径, 报账手续不完善, 使得会计白条列支、原始凭证不全面不准确等问题出现, [1]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财务管理的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2单位经费支出欠缺有效控制

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单位招待经费严重超标。不具备任何审批手续乱向工作人员发放奖金和补助方面的支出。致使单位在行政消费方面的支出增多并且太快, 管理呈现失控状态等。

1.3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一直以来,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有资产管理这方面“家底”不明确, 产权模糊。主要表现:1.在固定资产购置方面欠缺前瞻性, 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管理意识淡薄;2.不具备严格的管理制约机制, 没有专门安排人和专门设岗管理, 有关责任赔偿以及追究机制等不完善, 抑或流于外表, 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 新购置固定资产无法及时入账抑或报废资产无法及时处理。

1.4印鉴、票据管理不严瑾

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1.内部控制手段不到位。主要是会计岗位设置没有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相互脱节的原则, 存有钱账、票据、印鉴均由同一人负责经管等问题。[2]而且关键性资金支付支出事先欠缺民主决策程序, 通常由单位管理者一人来定, 结果出现了一部分资金流失浪费。再有财务公开度差, 不具备民主理财机制;2.内部稽查监督机制不健全。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收支、往来结算、财产清查、财务审批等监管手段不完善, 导致资金管理失控和会计核算工作呈现混乱的格局。

1.5预算控制力不强, 缺乏监督

单位预算通过审核后, 不能随便调整, 可在现实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活动中, 许多机构未通过预算审核, 就随便更改资金用途, 将经费用在经常使用的资金消耗项目方面, 导致了大量资金的浪费。许多时候预算基本未得到有效执行, 专款未专用, 资金浪费、被截留、被非法挤占等问题严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以拨款代替管理抑或只拨款不管理, 不注重资金的下放落实, 缺少监督。

2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2.1提升财务工作者思想认识, 搞好财务管理工作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很多业务需求单位财务工作者协调会计集中核算部门工作者来一同完成。单位财务工作者在做账的同时, 一定要抓好本单位经费预算的编制管理工作;抓好本单位经费预算的审核和申报管理工作;抓好单位的收入管理工作;抓好单位的组织往来帐款管理工作;抓好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等。当前, 机构预算、政府采购、工资统发与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措施业已实施,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则愈加需强化。所以, 只有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财务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认识, 方能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迈进一个崭新的阶段。

2.2强化法律及业务知识培训, 提升会计队伍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违纪的主体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具体的财务工作者;另一方面是管理财务的负责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孬同管理者关系很大, 主管负责人命令会计工作者错办一部分业务抑或弄假账, 因种种因素, 财务工作者不得不为之, 及至产生包庇领导违规行为, 因此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与相关法律规定知识水平, 防止职业犯罪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级财政机构要定期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者实施培训, 提升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进而让会计工作者熟练把握每一个工作环节的规定与要求。

2.3构建完善的内部监控制度, 落实岗位职责制

要依据会计法及财经纪律相关规定明确岗位并分担职责, 无论财务主管或是报账员等相关财务工作者, 均落实责任制, 完善岗位控制制度, 采取回避制度, 防止管理者亲属担当本单位报账工作者, 采取印鉴分别管理与审核、财务凭证管理职能化分制度。

2.4加大财务统管力度, 强化管理与监督

财政、审计机构应不断发挥好职能作用, 增大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的力度, 切实把会计核算、资金拨付、收支监督等工作做到实处。尤其是在每年受理财务决算之前, 一定要针对单位的财务收支、单位的资产、单位的往来款项采取细致地清查核对, 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置于管理领导政绩考评, 督促单位负责人自觉关注国有资产管理, 保障账与账、账与实物、账与物、账与证相吻合, 防止会计信息失真。[3]审计机构应加强对各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规、效益等状况的监督, 杜绝各种违纪违规事件的发生。

2.5强化预算管理, 抵制贪污腐败

应当不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 拓展部门预算的范围, 确立科学、与实际相适应的定员定额标准。改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 做到早编预算、细编预算, 预算单位全部的财政支出均应严格依据定标准与相应的科目纳入预算.预算一旦通过审核批复, 财政机构和预算单位应严格依据预算执行;财政机构要对各机构采取由预算编制、下达、资金拨付至资金利用的整个环节监督管理, 全面执行“收支两条线”的原则, 将各项收入全部列入预算管理, 实施综合财政预算, 全面构建“以收定支”, “票款分离”机制, 并实施跟踪问效制度, [4]切实加强预算管理, 为财务管理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 由源头层面杜绝贪污腐败现象。

结束语

总之, 行政事业单位采取会计集中核算之后, 单位的会计核算出现了很大的改变, 一定要强化对单位财务工作者的管理与培训, 并且权衡会计机构同其它各机构的利益, 以避免给会计核算带来不利因素, 给财务机构的管理工作带来影响, 因此, 各行政事业单位要从文中措施着手, 为开展好财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大顺, 杨世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财会, 2013 (18) .

[2]张京.关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中心建设的建议[J].经营管理者, 2012 (07) .

[3]王晔.关于财政监督与会计集中核算融合的探讨[J].财政监督, 2010 (04) .

3.如何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 篇三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是记录单位资金的运作过程,因而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对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事业单位应该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会计的基础工作,建立相应的会计监督机制,及时解决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单位开展的经济活动进行全程控制与监督,同时进行相应的预算、核算与决算。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改进其工作内容,以满足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根据其日常的会计工作情况,我们将这些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①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②记账凭证不规范。一是账务处理不及时、不明细;二是暂存款项未及时清理、结算,长期挂账;三是记账凭证的填制不符合规定;四是混淆代管类经费和非税收入核算。③资金管理不规范,大额现金支付现象严重。有些单位存在以现金支付大额票据的现象,严重违反了现金管理办法规定,与此同时也给单位带来一定的风险。④非税收入、上缴财政专户资金管理不规范。有些单位财政资金未按规定及时上缴财政专户,收入直接缴入单位账户,用于单位各项开支。⑤会计账、报表编制的不完整、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有些单位报表保留不齐全,短缺现象严重;对会计资料未及时分类归档管理。

2.会计制度不完善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积极地进行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也不例外,其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但由于受到资金、规模等方面的限制,会计核算工作仍然缺乏完备的会计管理制度。例如有些单位内部控制度较薄弱,表现为:①内部控制意识不足,内控制度弱化。因为内控的人力、物力的消耗所带来的经济效应难以确定,所以对建立内控缺乏主动性、积极性。②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会计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③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内审机构大多与会计部门平行,依附于执行机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在审计内容上对单位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评价涉及不多,无法起到监督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三、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建议

1.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首先应该做好凭证的记录与管理,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填制原始凭证,对外来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查,准予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入账。对于记账凭证,填制时应严格按照业务内容确定相应的会计分录,并及时编号,附齐原始凭证,装订成册。同时单位的管理层还应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设置会计复核岗,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顿修改,对不符合规定,记载不完整的会计凭证不予受理。此外,还应加强相关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举行专业培训班,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注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引导财会人员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

2.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工作的规范化离不开严格的监管机制,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可以充分保证审计人员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政策首先要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随着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行政事業单位应建立科学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①提高内控意识,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②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应坚持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制度建立以后,要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和完善,忌流于形式,不能一劳永逸。③强化内部会计审计,加强政府监督,形成内外合力,确保财务工作全面规范。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个系统的工程,应建立在实际、科学、有效的基础上,确保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应站在战略角度对此进行分析思考。单位在进行核算时也应结合实际情况,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同时加强单位资金的预算管理,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然越来越重要,亟需一批拥有良好职业素质与业务水平的会计从业人员,以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为政府、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参考文献:

[1]郭怀志.浅谈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途径[J].财会审计,2011(12).

[2]黄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J].财务会计,2013(8).

[3]邵金贺.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14).

4.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篇四

摘 要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是进行事业单位资金状况的运行,其作用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对国家预算执行的监督。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自身的特殊性,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利用率,规划行政事业单位的岗位职能特别重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探索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策略。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问题

伴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进行了规范化的调整,对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很多方面,行政会计核算工作都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简单,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断向行政事业单位化转变,想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需要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和调整。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不足

(一)会计科目设置不科学,设置单一

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如何,在很多方面受会计科目设置工作的影响,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学设置还存在不合理,在科目设置上单一化严重,主要表现为会计工作内容不能与科目设置更好的结合,出现核算内容和科目名称不符的情况,这样很容易导致会计核算出现误差、项目丢失、重复核算等情况。另外就是会计核算科目参差不齐,部分有总账科目的缺少二级科目,有二级科目的缺少二级明细科目,极不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

(二)会计凭证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利用会计凭证细化的方式,划分出原始凭证、会计报表以及记账凭证等,然后分析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一是原始凭证的是否真实和完整的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经常会出现,发票对不上的问题,很多单位明明购置的办公用品,开的发票缺失其他发票,同时在发票金额上还存在虚报金额的清理,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财务出现漏洞。二是事业单位记账凭证太过简单,在目前经济业务中,为了进行便捷的记账,很多事业单位不同业务在操作过程中的情况被称为合并,很多事业单位设立业务支出,但是这些业务支出在记账时却没有算入事业单位总账中去。三是缺乏有效和统一的账簿管理,对账务明细检查措施做得不到位,造成很多固定资产的被记成了账外账。还有很多账目出现涂改,部分账目报表没有进行相应的说明,增加财务核算的工作量。

(三)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目前在会计核算制度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会计管理制度不科学、不规范,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没有充分和明确的认识会计核算工作,不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造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不能有序进行,影响会计核算实施的效果。此外就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缺乏参与意识,没有主动接受监督工作,抵触情绪严重。

(四)会计核算工作人员队伍结构老化,缺乏责任意识

结合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来看,存在着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不合理、结构老化、年龄偏大等不足,对于国家最新的会计规定和会计理论知识不够了解,缺乏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这种情况下严重阻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以及会计核算职能的提升。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科目的设置工作

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首先要做就是规范会计科目的设置工作,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强化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的方式,更科学合理的运行各类会计科目,进行各项资金的整合和规范。此外,还可以进行会计科目名称的统一,对那些关系不大的行政单位会计科目进行取消,同时设置“非税收入”科目,实现会计科目的简单明了,便于会计科目的统计。最后就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业务自身复杂性的特点,增设一些新的科目,更好地满足经济业务核算的需求,便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

(二)做好财务工作人员思想观念工作

会计核算工作归根到底还是需要财务人员进行执行的,财务人员也是最基础的工作。因此,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财务管理水平非常关键,这就需要财务会计人员能够在思想上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并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相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同时还需要财务工作人员坚守会计职业道德。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定期开展财务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通过学习和培训的方式,改善财务人员专业结构和知识机构,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核算水平和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进一步达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规划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的填写工作

会计核算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进行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的填写工作。因此,强化会计凭证工作,进行相关票据的严格审核、制定和保管工作,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各步骤的衔接工作,严格控制那些不真实和不完整票据入账的情况。其次就是要会计账簿的设置工作,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设立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同时还需要附上相关的账务说明,这样便于以后查阅单位会计资料,同时相关部门还要严格按照归档要求,同时进行会计资料的整理工作,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进行设立档案部门,严格按照法律进行会计资料的保管,进一步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四)提升会计各项工作的执法和监督力度

做好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强化会计各项工作的执法和监督工作,健全会计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做到会计各项工作和监管部门有法可依,同时需要行政事业单位要培养单位人员法纪观念,同时提升事业单位会计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度,对于那些会计核算不符合法律法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审计部门更是要强化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审核力度,严格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监督。这样进一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总结

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种种问题,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并且建立长效内控机制,从而使得会计核算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安徽省芜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考文献

5.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 篇五

[摘 要]我国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存在诸多不利之处,需进一步深入财政改革,引入权责发生制。文章通过分析现行收付实现制的弊端,根据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出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

在我国会计核算中,核算基础主要有两种,即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但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改革措施的实施,直接触及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问题,是继续采用收付实现制还是采用权责发生制,现就此浅谈一下。

一、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弊端

1.无法对复杂多样的新业务进行正确的处理。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存在采购环节与付款环节相分离的现象,出现了货物已到,发票账单未到、款未付的业务,也出现了货款已一次性支付,但货物尚未到达的业务。在收付实现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对未支付货款,但已收到的物资,不登记入账,对仅支付部分款项的物资,也只能按拨款单据中的实际支付金额确认和计量,显然不能对采购业务进行确切地反映。

2.引发不同年度间收支规模的波动。收付实现制下,记录收入、费用的时间是以款项的收到或付出的时间为准,而不考虑收支项目的匹配性。现实是,无论是行政单位还是事业单位都存在着并非每年都发生的费用如固定资产修理费,在修理费发生的年份,支出规模较大,其余年份则没有或发生数额较少的支出,造成各年度的支出规模不一。

3.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建立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会计信息,不可比性较大。一是纵向不可比。收付实现制是按当期实际收入数和支出数分别确认和计量的,一些应分属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和支出项目,由于在本期发生,便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数,从而导致前后会计期间信息的不可比。二是横向不可比。收付实现制是以资金是否实际付出作为确认支出和费用的标准,而不核算资本的损耗。另外,虽然目前大多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有些事业单位已采用权责发生制,如医院。两种会计核算基础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质量必然不同,也使得各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4.不能客观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结余。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当年的结余就是当年实际发生的收入和支出的差额,据此结余可能会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当年的收支平衡,可能人为决定当年的收入数或支出数,以达到收支平衡的目的,使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和一致性。这种收支平衡的背后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应收未收、应付未付等虚假平衡现象。二是虽然单位账面反映的结余较大,但同时却存在着大量的预算已安排,却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而暂时未能支出的项目,使得年度结余失真。

二、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1.能准确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负债。对跨年度的应付款项,以及拖欠的费用能得到如实反映,更好的加强财务管理。能如实反映单位的业务收支及结余情况。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对于应收未收的收入,应拨入实际未拨入的款 项以及应支未支的费用全部登记入账予以反映,这样形成的单位结余将更准确。另外,对于调整上年结余的情况能得到及时的反映,不用单纯的冲减本年收入。

3.能全面反映单位的资金运动全貌。收付实现制核算的是现金的实际收付,所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仅是现金的实际流动,而不能反映整个财政资金的真实客观性。采用权责发生制能如实反映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和财政资金运动全貌。

三、关于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几点建议

1.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在改革会计核算基础时,均通过制订相应的法律措施作为保证,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对改革成败至关重要。现行规范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有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法制还不健全,并且其中的一些规定与权责发生制是相悖的。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组织人员制定修改相关法律,为改革提供法律保障,使权责发生制的改革有法可依,这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前提。

2.采取符合国情的改革方式。在我国现阶段,全面推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条件还不具备,不能采取“一步到位”式的方式地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由收付实现制直接转为权责发生制,而应结合我国的现实条件,采取“逐步扩展”式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根据实际情况先对部分收支、资产、负债科目采用权责发生制,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其他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

6.如何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 篇六

1 贺兰县会计集中核算取得的成效

1.1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规范会计集中核算

几年以来, 中心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核算中心业务考核办法》、《票据档案管理制度》、考勤、培训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完善了首问负责、AB岗位、限时办结、失职追究制及廉洁自律规定等, 充实了《报账员工作规范》, 完善了业务流程及各岗位工作规程, 并采取工作任务量化的形式进行业务考核, 形成了核算中心工作环环相扣、严密高效的“互动链”, 这些规章制度确保了会计集中核算和核算单位行为有规可依, 有章可循, 也为核算中心业务工作规范运作, 照章办事, 实现廉洁、高效、文明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2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提升会计服务质量

中心严格按照财政和会计法律法规要求, 全力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一是抓内控机制。坚持强化内部职责分工, 落实内部机构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 做到审核、记账、资金拨付相分离, 并交叉复核;坚持每季度业务考核, 认真落实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要求;定期开展业务探讨, 业务交流, 对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完善。二是抓源头规范。举办报账员培训班4期, 由中心总会计师讲解相关法规政策, 进一步规范报账业务, 并要求各核算单位建立银行存款日记账、往来款项辅助账、工程款备查账、固定资产明细账;每月定期与中心核对银行存款;积极督促核算单位开展往来款项清理工作, 防止呆死账发生。三是抓档案管理。会计档案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心严把会计档案归档关。按时将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全部整理成册, 列出清单, 移交给预算单位自行保管, 确保会计档案管理安全无损;档案利用率不断提高, 一年为财政、审计、纪检、地税等部门提供档案服务数十余次。四是当好理财参谋。高质量地完成每年决算报表的编报工作;每月为各单位提供详实的财务报表, 定期为核算单位做好财务分析服务, 使部门领导和报账员及时掌握了单位一般性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来龙去脉及结余情况, 当好理财参谋;召开报账员座谈会, 尤其是对新纳入中心集中核算的乡镇、学校, 耐心解释政策, 答疑解惑, 加强沟通了解, 配合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1.3 加强财务审核监督, 严格财政支出管理

中心始终坚持“为政府当好家, 为单位理好财”的工作宗旨, 并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规范的会计监督审核程序, 对核算单位的会计业务实施全过程监督, 按照有关制度和规定, 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是严把报账“受理关”。对单位报来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依法进行全面监督审核, 从原始凭证把关入手做好源头监管, 对不合规、不完整、应补充和更正的凭证予以退回, 要求纠正和补充后再报账, 并向报账员做好业务辅导工作。二是严把报账“政策关”。对单位未办理政府采购手续的支出事项坚持不予受理;对不允许发放的津补贴一律不予核算;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坚决杜绝单位坐收坐支现象发生;严格按有关法规审核涉税的支出凭证, 要求单位的各种支出必须取得相应的合法有效发票报账;按照有关厉行节约的文件规定, 中心将核算单位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交通费等重点支出执行数据整理出来, 在报账时随时比照, 以杜绝超支现象的发生;支付1万元以上的工程款, 必须附相关的工程决算审查结果;对符合国有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必须计入“固定资产”科目, 对报毁、报损的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必须履行合理手续, 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有效使用。三是严把会计“监督关”。中心进一步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对专项资金使用进行跟踪监督, 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 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对不合理、不合法、超标准、超范围的支出坚决拒付, 并对单位做好解释工作。

1.4 深化财政改革, 搞好国库集中支付工作

全县69个一级预算单位全部进入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正轨, 并且运行良好, 实现了核算单位申请计划和支付资金网络化, 不仅大大提高预算单位的支出支付效率, 而且大大提高财政的资金调度能力和使用效益。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财政统发工资的平台、公务卡信息也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管理, 核算中心的综合业务能力不断增强。

1.5 注重业务培训实效, 提高业务能力

一是中心按照年初培训计划, 利用早晨集中学习时间开展相关的业务培训。二是不定期组织开展业务探讨与财经法规的学习, 鼓励职工接受再教育,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提升学历层次, 增加知识储备。三是邀请宁夏金碟财务软件公司工程师讲解财务软件应用方面的知识。四是邀请宁夏会计培训学校资深讲师以《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为主要内容进行业务培训。五是组织乡镇及教育口的报账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开展一系列业务培训, 提升了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及财务管理能力, 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和依法理财水平。

1.6 转变工作方法, 由管理向服务职能转变

一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与核算单位的沟通与联系, 从年初开始中心负责人与核算会计组成调研小组, 从繁忙的业务中走出去, 经常主动走访各核算单位, “一对一”地耐心解释财经法律法规及核算业务要求, 取得他们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是针对部分单位, 尤其是新纳入集中核算的乡镇、学校等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召开座谈会与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面对面的交流, 结合单位业务特点, 共同探讨更有针对性的核算方法, 进一步促进会计核算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三是中心编印了财务政策法规书籍300册, 保证各单位报账员和财务人员人手一册, 方便了报账员了解财务报销的有关规定, 进一步规范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四是以百日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为契机, 进一步改善了工作环境, 规范了服务用语, 提高服务质量, 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实现了人性化管理与理性化服务。

2 会计集中核算在运行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统一。部分单位的领导财务管理知识欠缺, 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尤其是新纳入集中核算的乡镇, 还没适应集中核算管理, 有不满情绪, 报怨程序复杂, 效率低。部分领导存在着本位思想主义, 对会计集中核算认识还不到位。认为设立核算中心只是专职办理会计核算业务, 单位拥有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主权, 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这些认识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健康发展都存在着制约作用, 尤其有些单位在某些账务无法报账时, 采取行政、领导干预等手段, 影响着会计核算的独立性和正常运作。

二是单位报账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会计集中核算后, 单位只设报账员, 取消了出纳和会计岗位。有些单位认为报账员不需要太专业的知识, 因此把原财会人员调离岗位, 而把一些不熟悉财务的人员安排到报账员岗位, 有的还是兼职的, 因此给中心和单位的财务管理、预算编制等一系列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

三是国有资产管理困难。实行集中核算后, 核算中心根据支出票据登记单位固定资产, 而资产仍由各单位保管、使用, 资产的增减完全由单位报账员控制, 核算中心未参与管理, 很容易造成账实不符, 资产流失, 如某部门办公大楼已竣工使用多年, 至今未登记固定资产;某部门小汽车早已更换, 账面上却一直登记有原来的旧车。因此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定期与核算单位对账, 做到账账相符, 账实相符, 确保国有资产管理的安全完整。

3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对策

3.1 严格履行依法监管职责, 加强财务监督管理

进一步强化监管力度, 严把关口, 注重日常审核监管, 加强与有关部门配合, 切实规范单位财务行为;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认真落实《会计核算中心专项资金支付流程》;加强与财政有关科室配合, 强化部门预算执行控制和信息反馈, 增强预算约束力,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配合纪委等部门, 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等政策规定。

3.2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为了使财会人员和单位报账员准确掌握财经法规, 熟悉业务流程, 提高工作能力。中心计划举办4期财会人员培训班, 做好财会队伍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以此达到加强财务管理的目的。

3.3 完善内外监控制度, 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

财政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 使核算中心能够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 严格规范预算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作为核算单位,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 要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 做到入账时有验收, 领用时有登记, 保管账与实物一致;严格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财政部门要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清查制度, 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 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

3.4 积极做好公务卡信息管理工作

按照区财政厅的要求, 我县将全面推行公务卡管理, 公务卡原则上要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机衔接, 中心将负责集中核算的一级预算单位公务卡信息管理工作。

3.5 强化优质服务, 致力构建和谐单位, 巩固文明单位成果

7.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研究 篇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1 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1.1 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同时又相对弱化了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制定严格的审批程序,将资金的支配权和监督权分离,这无疑使会计核算中心充分发挥了会计监督职能,但由于会计核算中心与发生经济业务的行政事业单位地理分离,它仅对报上来的原始单据进行审核和监督,不能对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相关会计工作、会计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直接、及时、全方位的反映和监督,这种监督仅仅是事后监督,显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会计监督,必然使监督职能弱化。同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牵制机制、内部监督机制等相对弱化,也势必造成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

1.2 预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对会计责任相互推诿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归属各级财政统一领导和管理,其职能主要是对预算单位提供全面、优质的会计核算服务;并通过集中核算实行资金统筹统管,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对预算单位来说,由于其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会计职能由会计核算中心来完成,并由核算中心行使会计档案保管权和资金管理权,造成部分单位领导产生抵触情绪,有意放松甚至放弃财务管理。因此,一旦财务管理上出现重大差错、单位会计信息失真、财产物资流失等问题, 势必造成预算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的推诿扯皮。

1.3 会计集中核算配套体系尚未完善制约了会计集中核算的有效实施

会计集中核算体系的形成必须以会计集中核算人员、会计集中核算信息平台、会计集中核算配套管理办法为基础。会计集中核算需要一批具备会计职业道德,既通晓会计专业知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熟悉网络运用的高素质人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会计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集中核算的实现高度依赖于成熟的会计集中支付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初期,要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控,离所期望的信息平台尚有差距。此外,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全国性的具体可操作的会计委派及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缺乏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相配套的具体措施,由此增加了会计集中核算的操作难度和会计集中核算标准化的实现。

2 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对策

2.1 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后,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强化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但单位内部不能因此忽视内部会计监督。应探讨建立新模式下的新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授权审批制度,合理界定不相容岗位和职务,建立相互牵制的全面的内部牵制制度和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的监督制约机制,财产清查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等,改变单位负责人审批、报账员报账的模式。赋予报账员相应的审核、监督的权力,促使会计内部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2.2 明确责任主体,避免相互推诿责任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会计职能已经转移,但是单位内部的理财机制、资金支配和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变,单位依然享有财务收支执行权、财产物资管理权、收入和支出审批权,依然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主体。然而,由于会计核算集中后,会计资料的记录、加工、整理及会计报表的生成、会计信息的提供、会计档案的保存管理等都由会计核算中心来完成,因此,会计核算中心应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所以,从会计责任的角度讲,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责任主体,核算中心责任人和核算人员可分别视同单位总会计师和单位会计地位,分别承担相应责任。同时,主管部门应委派懂财务的纪检监察员,负责对会计核算中心内部的纪律监督和业务监督,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良性运行机制,使一些潜在的经济问题在事前得以有效遏制。

2.3 建立相关管理办法及配套措施,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目前尚未出台全国性的具体可操作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把会计核算中心及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义务以及同被服务单位的关系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也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具体措施。单位可根据实际,结合会计集中核算的特征需求,建立单位会计人员聘用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轮岗制度、业务考核制度、奖罚制度等作为过渡,来规范会计核算中心及会计人员的行为,以降低因缺乏统一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及具体措施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行为风险。

8.如何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 篇八

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

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

财库[2006]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党中央有关部委,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武警部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发放的会计核算管理,全面、准确地核算工资和津贴补贴发放业务活动,财政部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向财政部反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

有关会计核算办法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发放会计管理,全面、准确地核算工资和津贴补贴发放业务活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

第三条 单位发放给职工的工资(离退休费)、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及其他个人收入按本办法规定设立专门账簿,进行会计核算。

工资是指行政单位按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给在职人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年终一次性奖金,事业单位按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给在职人员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以及经国务院或人事部、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津贴补贴。离退休费是指按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给离退休人员的离休、退休费及经国务院或人事部、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津贴补贴。地方(部门)津贴补贴是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出台的津贴补贴。

其他个人收入是指按国家规定发给个人除上述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误餐费、夜餐费,出差人员伙食补助费、市内交通费,出国人员伙食费、公杂费、个人国外零用费,发放给个人的一次性奖励等。

使用工会经费发放给职工的相关收入应当由单位工会单独记账,另行反映。

第四条 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负债类科目下增设“211应付工资(离退休费)”、“212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213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211应付工资(离退休费)”科目,核算向职工发放的工资或离退休费;“212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科目,核算向职工发放的各类地方(部门)津贴补贴;“213

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核算向职工发放除“211应付工资(离退休费)”、“212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以外的其他个人收入。相应的在资产负债表中“负债部类”下列示“211应付工资(离退休费)”、“212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213应付其他个人收入”项目。

在“211应付工资(离退休费)”、“212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和“213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下按“在职人员”、“离休人员”、“退休人员”设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第五条 单位发放工资(离退休费)、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其他个人收入时,借记相关支出科目,贷记“211应付工资(离退休费)”、“212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或“213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同时,借记“211应付工资(离退休费)”、“212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或“213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拨入经费(财政直接支付)”、“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现金”等科目。

第六条 增设上述科目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203暂存款”、《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7其他应付款”科目不再核算新增科目核算的内容。

第七条 单位向职工发放工资(离退休费)和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应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中央和省级单位一律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不得发放现金。

第八条 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将发放工资(离退休费)、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和其他个人收入情况在部门决算中单独反映。

第九条 对未按本办法核算、反映工资(离退休费)、地方(部门)津贴补贴和其他个人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7号)处理。

第十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9.上海市事业单位养老金如何计算 篇九

下面,为大家简介介绍上海事业单位养老金相关社保知识。

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待遇申领

申办条件: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从事非管理、技术岗位的女性年满50周岁。

申请材料

1、有效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2、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事业单位人员《上海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审批表》原件、《上海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薪级工资审批表》复印件、《上海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资套改审批表》或《正常晋升职务工资档次审批表》复印件;

3、根据单位人员的不同情况,还需分别携带下列材料:

(1)岗位工资发生调整的,需携带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上海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确定工资审批表》;

(2)提高计发离退休(职)费比例的人员,需携带经上级主管单位、部(委、办)审批的提高退休费待遇审批表;

(3)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的,需携带《高级专家延长离退休年龄审批表》;

(4)事业单位中50-55周岁之间申领养老金的女干部,需携带聘用制干部履历表或注有聘用期限的聘用合同或解聘通知书复印件;

(5)局级干部退休,需市委组织部或相关部门的批复复印件;

(6)符合计划生育奖励条件的人员,还需携带由户口所在街道(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盖章的《领取年老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费申请审核表》或《申请领取计划生育一次性补充养老金证明》原件;

(7)选择自主提供卡(折)的人员,需携带本人在本市指定金融机构范围内开立的实名制结算账户卡(折)复印件(可选择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上海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其中之一)。

材料复印件需加盖公章。

办事程序

1、符合办理规定,办理机构打印《受理情况回执》一式二份,办事人员签名确认后,与办理机构各执一份。

2、材料不全且表示可补全材料,办理机构打印《受理情况回执》一式二份,办事人员签名确认后,与办理机构各执一份。办理机构将全部材料退还。

10.如何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 篇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导致财务管理的失误。

2.研究动机

充分发挥会计职能的作用,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

3.研究意义和目的

增强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让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更加稳定。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过程,监督和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财政预算情况的会计。虽然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比较简单,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岗位职责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财务核算的特殊性。因此,发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健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科目设置错误、使用不恰当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错误,举个例子来说:某单位的行政经费支出科目下没有设置二级科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那么该单位的领导和财务工作人员都不能及时精确地掌握单位本月以及当年支出的明细情况;对于会计科目使用不恰当的问题,譬如:某单位将差旅费等计入办公费用,将“上级补助收入”或“财政专项收入”计入“暂存款”,这些做法都是不规范的。

2.会计凭证缺乏规范

就原始凭证来说。当前,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对原始凭证的填制缺乏规范,存在不少漏填错填的现象,有些原始凭证甚至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的要求。如:某单位会计原始凭证的日期填写随意,客户名称简写,一些项目数字或者内容填写不确切。其次,记账凭证也有类似问题。比如记账凭证的摘要部分填写简略,部分科目类别使用混乱、不准确。

3.实行不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单一会计制度

1999年财政部门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撤销预算外资金账户,将预算内外资金纳入一套账进行会计核算,执行一种单一的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或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但是有些单位同时有行政经费和事业经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执行单一的会计制度就不是十分合适。

4.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除了执行成本核算的一些事业单位外,会计核算的基础依然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就是把款项的实际收付情况作为处理经济业务的标准。在收付实现制下,如果款项得到实际支付,那么会计核算时应全部确认为当期支出,然而那些当期已发生却没有支付的款项得不到反映,这样的限制下,会计核算就会出现漏洞,不完整。如果违背了收付实现制,就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出现收入虚增或支出虚增的现象。比如: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支付款项却收到支出结算票据时就用应付款挂账作为支出。

5.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率低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务资金的分配使用非常重要,如果资金的使用率低下,那么单位的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进行。首先,如果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分配存在太强的随意性,导致专项资金把关不严,供应链拉得太长,那么就会给单位财政带来负担,其次,预算外资金也算是财政预算资金的一部分,然而如果在分流收入的同时没有分离出对应的支出,那么就会出现财政原来供养的项目继续供给,出现资金管理混乱的现象。同时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一些单位缺乏科学有效的控制手段和管理办法,经常造成预算和实际相差太大,财政资金的预测控制失控,这也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率低的重要因素。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对策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方针,会计法规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在这种情势下,有关部门务必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保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依法办事,秉公处理单位会计实务,维护各单位的财务稳定。要根据每个单位不同的情况,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实际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对应的会计岗位。制定一套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经费支出标准,单据核销方面也要按照统一标准严格控制,争取做到从源头上遏制会计腐败和经费混乱的现象,对控制“三公”经费和“四风”建设都有重要作用。另外还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户的管理和核算。尽快使用“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明确分清收费收入和往来款,严禁使用收款收据和白条。专户内部账户之间不能划转,为了方便核算,在支出拨款时要注明用途。

2.加强对会计凭证的填制和保存

会计凭证的填制和保存属于整个会计工作流程的基础部分。从原始票据中获得再到制成报表、归档,其中涉及多个方面。既分工又合作,协调到位,才能从头到尾顺利地完成会计基础工作,这也是做好会计核算的重要一环。对于会计资料和档案的保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应当依据统一的归档要求整理成卷或装订,不可轻易丢失。

3.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进一步扩大单位采购的范围和规模,能实行公开招标的,一定要按规范的流程实施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提高采购工作的透明度。逐步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采购预算编制,根据部门预算编制的内容做好单位所需采购的物品统计、成本核算、采购资金划拨等工作,通过开展并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采购预算和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计划的编制,有计划、高效率地实施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工作。

4.利用信息优势降低会计核算成本

要抓核算,系统优先;要抓管理,信息先行。倘若没有充分、准确的信息,没有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那么很难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随着我国财政收支规模日益壮大,预算会计核算改革的逐渐推进,以及在细化预算改革、实行财政集中收付、集中核算和行政事业单位采购制度的前提下,加快开发统一、高效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则显得更加重要,这也是降低会计核算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

5.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鼓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研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各项规范和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认识。要认识到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加强会计核算的重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采取不同的形式对会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专业会计知识教育。首先,可以展开短期培训,有针对性地对相关岗位和业务进行指导。比如可以邀请专业讲师进行一到两天的讲座,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疑问进行解答,与时俱进,结合实际问题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其次可以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学习会计法、会计准则等会计法律法规,提高其法律意识,积极参与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把心得感悟在工作日志中记录下来,有助于自身和工作的进一步契合。

四、结论

当今形式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关系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与时俱进,财务工作人员也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让观念不断更新,配合完善会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向着更稳健、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学军.医院科室责任成本分配方法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5):67-68.

11.如何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 篇十一

1.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机构不健全, 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置专门会计机构, 会计人员身兼数职, 隶属内勤等科室, 财务人员兼干勤杂事物, 权责不明。有少数单位由于经费或人员紧张, 会计、出纳和仓库保管员集一身, 或出纳人员兼管内审、档案管理工作, 严重违反了现行的财务制度;有些单位由于领导的随意性, 在会计人员安排使用上今年调张三, 明年换李四, 一任领导一茬会计, 加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轮岗, 使一部分没有会计从业资格甚至根本不懂财会知识的人也被安排到会计岗位上来, 以上情况致使行政事业单位机构不健全, 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素质低下。

1.2 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脱节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产物资, 除接受捐赠外, 都是由财政资金支付所获得的, 属国有资产, 也是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 重钱轻物式的管理, 或是对本单位的财产物资重购置轻管理, 没有设卡建账, 没有履行出入库登记手续, 没有严格按资产管理制度定期盘点, 财务核算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在管理上严重脱节, 单位的资产到底有多少, 单位领导不知道, 财会人员说不清, 致使账实不符、财产不明、家底不清、账外资产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财务核算与资产物资管理的脱节, 最终必然会导致单位会计账表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和国有资产流失。

1.3 预算外资金管理不到位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机构臃肿, 人员众多, 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繁多, 预算外资金在财政资金中所占份额较大。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致使大量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 资金管理比较混乱。长期以来, 财政部门在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上仅局限于上缴财政专户, 经过代管后各单位拨付自行支配使用, 这种形式上的监督难免会导致预算外资金使用的失控。

1.4 财务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不规范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不够规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将编制年度预算计划形成制度化, 有的单位即便编制了年度预算计划, 但也是粗线条式的, 没有精心预测, 没有统筹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更没有细化预算内容, 导致预算执行起来弹性较大, 缺乏可操作性, 没有充分发挥预算在会计核算中的龙头作用;二是没有很好地按照预算框架, 加强预算的执行管理, 缺乏有效的资金控制机制。一方面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收入, 加大对应收账款的清收力度, 另一方面没有严格按预算编制计划和规定用途使用资金, 资金开支随意性较大, 尤其是对易超难管的经费开支项目, 如水电费、差旅费、接待费等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 资金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三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业务范围广, 摊子大, 没有实行财务集中核算, 统一管理。有的业务科室利用职务便利, 自行收支, 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四是对大型物资材料没有推行集体或政府采购制度, 暗箱操作, 侵吞公款等违规、违纪现象也时有发生;五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薄弱, 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和稽核制度。

1.5 监督乏力, 缺乏统一的开支标准

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严重滞后, 造成监督难的局面。一方面是无章可循, 即应规范的经济业务事项没有制度可循, 如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法定节假日加班是否发放加班费或补助, 标准是多少;教师的代课费究竟按什么标准发放;奖金、目标效益工资如何发放等等, 由于缺乏统一的开支标准, 只能各自为政, 有钱的部门多发, 没钱的部门少发或不发, 造成社会分配不公;二是有章可循, 但因现行的经费支出标准与实际情况有差距, 导致执行难, 如差旅费的执行标准与实际执行情况相比显得过低, 还有招待费, 制度虽然规定了单位招待支出范围是按公务费一定比例支出, 却并未规定超过这一比例后应如何处理, 制度不健全会给政府有效地监督带来很大困难。

2 对策

2.1 健全会计机构, 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凡进行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都要按《会计法》规定建立健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一律持从业资格证上岗, 对持证上岗的会计人员不得随意调动或撤换。加强财务队伍建设, 建立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考核机制。财政部门及单位应切实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教育, 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 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2.2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

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 做到入账时有验收, 领用时有登记, 保管账与实物账一致;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 严禁任何人员凭借个人意愿随意处置国有资产;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做好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 建立资产明细分类账;严格固定资产清查制度, 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在财政、国资和单位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 对财产物资实行清查并逐一登记入账, 造册存档, 国资部门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网, 并采取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 及时掌握各单位固定资产变动情况, 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2.3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实行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制度

部门预算的编制采取综合预算形式, 将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和预算内资金一道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 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 早编、细编预算, 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和各个项目。各预算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科目列入预算, 一经审批各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另外, 财政部门要对各预算单位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使用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 切实强化资金管理, 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延伸。

2.4 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 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力

将政府所有的财政性资金 (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 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账户, 同时, 所有的财政支出 (含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 通过这一账户拨付。在推行国库收付制的过程中, 一是要规范收入收缴程序, 以适应国库对财政资金快速、安全的管理, 防止收入征管不严、入库时间延滞、退库不规范、收入流失现象的发生。二是规范支出拨付程序。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要严格审批, 并根据财政资金的性质确定正确的支付方式, 预算单位要按照财政批复的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合理安排经费开支。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 有利于加强财政监督管理, 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力,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从源头上有效地预防腐败。

2.5 规范财务管理, 健全财务制度

2.5.1 建立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实施综合预算管理制度后, 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力, 各行政事业单位除了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早编、细编预算计划外, 还应注意两点, 其一是各单位在财务预算编报过程中要结合各单位实际, 充分考虑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涉及到单位的重点项目要优先考虑, 同时要处理好维持与发展的关系;其二是要加强对预算的执行管理, 建立有效的资金控制机制。在执行项目支出时要加大审批力度, 严格按照预算编制计划和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 不得随意改变资金性质和支出规模, 尤其是对易超难管的支出项目如水电费、差旅费、接待费等, 应针对不同的支出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管控措施, 有效地控制超支势头。

2.5.2 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财务统一核算。

除财务部门以外, 其他任何部门都不能擅自设立项目私自收费, 更不能自收自支, 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否则, 一经发现将从严查处。

2.5.3 对大型物资、设备推行集体和政府采购制度。

实行阳光作业, 杜绝暗箱操作等违规违纪现象。

2.5.4 建立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按统一要求

设置内审、稽核等专职机构并配备相应工作人员, 加强责任性管理, 杜绝会计、出纳一肩挑或会计、出纳兼管稽核、内审工作等现象发生。

2.5.5 加强监督, 统一开支标准。

地方政府应从实际出发, 在发放奖金、补助等方面, 制定科学统一、切实可行的财务开支标准, 防止各单位各自为政, 滥发奖金、补贴等现象发生, 确保社会分配公平合理,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大美.试论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预算会计月刊, 2006, (4) .

12.如何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 篇十二

时间:2009-10-15 03:03:03来源:南涧县作者:段建刚发布:admin

在财政管理工作中,我们时常听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报怨:工作累,没地位,待遇低。确实,很多基层财务人员一方面要完成单位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还承担着单位统计、人事、甚至办公室文秘工作,存在一岗多职、多责的现象,很多财务人员感觉在单位成了领导的“垫手布”,那儿急需就往那儿塞,整天忙忙碌碌却没什么成绩,好象根本没有办法在单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难以得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究其原因,一是部份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不注重财经制度的学习,认为单位的会计、出纳就是记记账、取取钱、发发钱,没多少事,可以作为单位轻闲人员机动安排使用;但更主要的是单位财务人员本身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按部就班做好记账、算账和报账工作就行了,对单位财务运行情况不主动进行分析研究,对单位主要职责职能和正在开展的主要业务工作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对如何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不积极进行思考,认为这些都是单位领导和其他同事的事,与自己无关,自己只认做账。这样形成单位各种财务信息数据对单位领导失去影响,使领导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单位的经济行为杂乱无章、顾此失彼,如此恶性循环,使财务人员在单位上更显无足轻重,可有可无。

那么,作为一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应当如何做才能使单位领导更加重视自己从事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使自己的财务管理能

力和水平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成为财务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并利用自己掌握的财务信息和知识,发挥懂经济、善理财、会管理的专业优势,成为领导的参谋助手呢?

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也就是要“当好参谋,献好主张”,努力做到“事前计划预测准,事中监督检查勤”。财务人员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爱岗敬业,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主动的完成会计业务工作。由于近年财政改革内容较为丰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要努力学习新的财务知识和财经法规,在工作中要在严格执行政策的同时注意灵活变通,遵纪守法,但不因循守旧。对账务的处理要做到全面、及时、真实、准确,要确保报表的规范和完整,为作好财务分析和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最真实最可靠的数据。

二、做好财务分析工作,积极主动地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单位会计要充分利用好现成的财务资料(部门预算批复、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资金文件等),适时地对资金的统筹安排和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当以财政批复的部门预算数据、资金文件及单位会计账务为基础,在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前提下,重点对本单位项目资金的申请拨付、支出进度和如何进行项目资金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对实施项目较多的,还应在正常财务核算之外,对各项目资金收支、结余情况进行台账管理,达到动态监管的效果,防止项目资金之间的相互拉用;

(二)通过对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责和规划,按轻重缓急的原则,适时提出本预算内拟请示本级人民政府追加预算的项目及资金;同时,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对本单位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学习,尽量储备一些在下一预算内争取列入部门预算的项目及所需经费。

三、建立健全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制度是对部门理财行为和程序的规范和约束,如果制度不健全,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甚至滋生不正之风,给单位和职工带来重大损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通过对相关财经制度的学习和向有经验的老财会人员请教,经常对本部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加以思考和研究,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单位内部财务制度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措施、建议或完善意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资金审批拨付、固定资产管理、差旅费、小车、接待、办公用品等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使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形成有效的牵制制度,做到各负其责,互相制约。

四、积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财务人员不仅要频繁与本单位领导、职工打交道,还与财政、税收、物价、审计等其他部门和个人有大量业务往来,他们的工作和行为直接代表着整个单位的形象,直接影响着社会和各相关部门对本单位的信任和支持。所以对内、对外维持良好关系,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们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

(一)对内,一方面要以娴熟的业务、团结友善而又不失原则的工作态度赢得领导和同事的尊重和支持,另一方面要虚心向单位同事学习,积极主动地了解掌握一些本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和人、财、物情况,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内部财务管理环境。

(二)对外,要积极主动,按时按质向财政部门等财务管理机关报送相关报表和数据资料,认真负责的办理好各种业务,多沟通、多交流,相互支持和理解,为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经济的正常运行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13.如何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 篇十三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公管理部门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会计信息的作用更为明显。行政事业单位是否能够合理有效运行、政府是否能够制定准确的经济决策与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直接关系。本文对如何改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改善;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是通过会计信息得到反映与呈现,不仅给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作出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甚至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与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行政事业单位为政府部门其中一旦出现会计信息失实的现象,直接造成政府决策的失误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当前由于我国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的建设与会计管理方面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导致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影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找出在会计制度建设与会计管理方面的问题并进行改善,努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较低的原因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较低

计算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也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很多的单位都是使用计算机记账。但是由于很多的财务软件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比如在安全性性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与漏洞导致会计信息覆盖不全面、真实性不够与信息的泄露。我国在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也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不充分,不能够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真实的反映出来[1]。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体系完善度较低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普遍缺乏较为完善的监督体系,这也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第一,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仅仅是通过会计监督、税务监督、审计监督等来对单位内部经济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内部监督标准且现有的监督方式也存在很多的漏洞,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第二,我国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严格的审计监督,有且也缺乏相对的对立性,在开展审计监督的过程中也常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约束,难以发挥出审计监督的作用。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降低导致会计信息质量较低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但是由于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平常业务比较简单且量小,导致了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过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部门且不以盈利为目的,导致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

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导致单位的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出单位的业务情况。很多的会计人员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重视度不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不到位、不落实直接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

(四)行政事业单位收与支两条线的管理较为薄弱

收与支两条线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方式,同时也作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但是,我国当前很多的事业单位在管理与执行收与支两条线相关的制度方面还存在有很多的问题,在开展工作时没有按照收缴分离与罚缴分离制度的现象比较严重,直接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不高,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相当薄弱,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

二、改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较低的措施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对于因为个人利益而发生使会计信息失实的现象明令禁止。完善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能有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水平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时要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将单位的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完整的反映出来。行政事业单位尤其要加大对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用财务报表的形式将单位财政资金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呈现出来,严禁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发生失实的现象,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一切盗窃、贪污单位财产的现象发生。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监管体系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内部建立起符合自身情况的财务财务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单位内控财务控制制度,将其对单位内部的会计信息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来自外部的监督也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之一,将工商、审计、税务部门、银行等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共同致力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形成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财务监管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约束机制,促进资源的共享,共同发挥出监督检查的协同效应,通过这样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其次,落实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责任主体,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来具体负责会计信息的质量,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将会计的各种预算指标与责任落实到人头,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力度,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与支出全部纳纳入到预算监管的范围,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收入预算执行的检查力度,确保非税收收入也能够足额入库[3]。

(三)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单位会计员工的专业培训,定期或是不定期组织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的考核,实行淘汰制。在会计人员上任之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且在上岗之后要加强岗前培训,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断满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由于在行政事业单位实际会计核算的过程之中,会计人员难以按照相关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单位的财务情况与经营成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队伍进行改革,不仅可以将单位负责人与财务人员之间的裙带管理彻底断绝,还可以使会计人员严格按照会计准则来进行独立核算,不断增强单位财务工作的独立性,促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坚持国库集中支付,加强收与支两条线的管理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严格坚持由国库支付中心集中统一支付的制度,对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不断强化,并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制度上的保障。同时财政部门必须要让自身的监督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对行政事业单位是否严格根据会计制度开展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与督促[4]。第一,财政部门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的审批进行严格把关,对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的范围进行严格的管控,并将财政直接支付的比例进行提高,通过对监督与管理的强化,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的拨付以及使用效率得以改善,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透明度。第二,财政部门必须要积极地与银行之间开展合作,确保银行严格的根据相关的支付程度来处理相关业务,避免出现预算单位违规提取与使用现金的情况,并严格监管大额资金的提取。作为行政部门,必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是否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进行督促,只有严格的执行收支两条线的制度,才可以杜绝私设小金库的情况出现,才可以让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资金流向都纳入到财政监管中,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改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

三、结语

总之,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政府公共事业良好发展的前提。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对会计信息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不断提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4.如何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 篇十四

关键词:规范,管理,对策

近年来, 随着财政改革在不断地深化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也在不断地加强和完善, 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是,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还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待我们去探讨、研究, 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 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不能完全遵循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其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原始凭证的审查不严格。有的单位原始凭证填制的内容不够完整, 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少填、漏填现象普遍存在。比如购买专用材料时填写“材料一批”, 购买文化用品时填写“办公用品一批”, 不填写明细项目。又如发票不填写开票日期, 不填写数量、规格, 开票人、收款人只填姓不填名等等。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 也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和财政收入减少。

(二) 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不完善, 财务机构中人员的设置不合理, 造成无法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有的单位财务部门存在长时间处在同一岗位和同时兼任多个岗位的现象, 没有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专项资金未按规定使用, 印章保管没有按照规定分开保管等等现象, 从而导致了财务失控和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影响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三)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较为严重

主要表现在有些单位只设立了固定资产总账, 没有设立固定资产明细账, 长期以来固定资产的家底不清楚。有些单位对新购建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造成一些固定资产迟迟不能入账, 长期存在于在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没有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定期盘存制度。造成许多固定资产早已报废、遗失仍然挂在账上, 造成固定资产账根本不能反映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 固定资产已经流失, 却无法从账面和会计报表中发现。

(四) 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 妥善保管。但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资料的装订不规范, 存放会计档案时也没有分类归档。还有些单位没有专门的存放会计档案的地方, 只能随意存放, 造成会计资料、档案的毁损、遗失。

(五) 会计人员专业程度、文化水平偏低, 尤其是高层会计人才匮乏

会计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其人员素质对会计工作质量优劣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匮乏, 职业责任感淡薄, 无法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 只知道按照领导的指示行事, 从而为某些单位领导的违法违规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的对策

(一) 狠抓会计基础工作

首先要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充分认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加强对会计原始凭证的审核和记账凭证的填写,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信。其次要加强财经法规的学习, 增强法制观念, 严格遵循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二) 加强内部控制和会计监督

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制度, 首先要提高领导者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 使他们支持会计人员的工作, 保证会计及相关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其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确保财务人员岗位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最后要建立内控制度考评体系, 通过考核考评、奖励与惩罚等一系列激励约束措施保证内控制度的顺利运行。

(三) 强化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 由资产部门统一登记、管理。还应当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责任, 强化资产清查工作, 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 尤其是年终要进行全面清查盘点, 保证固定资产的账、卡、物相符。

(四) 完善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

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 应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的要求, 整理立卷、装订成册, 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各单位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 会计年度终了, 可暂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之后, 原则上应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 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

(五)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增加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要积极改变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循序渐进, 逐步促进会计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改善和职业道德的提升, 努力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总之, 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 只有采取积极的对策, 才能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5.如何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 篇十五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各级国家审计机关公开披露的审计报告以及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原始凭证方面。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中,存在部分会计原始凭证的的在失真现象。它不仅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财政收入减少。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会计核算中,同样也存在着相同问题,主要表现如下:(1)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的很多原始凭证不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各项原始凭证要素的填写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现象。如:开票日期时常不填写;开票人、收款人,只填写姓不填写名,有的干脆不填写;购买单位的客户名称要么不填、要么填写不明确;项目内容、数量以及单位不填或少填内容的现象较为普遍;金额数字填写模糊,常出现漏填小写金额或大小写金额不符。这些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不断被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2)原始凭证不真实。一是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不符。诸如:明明是购物券,却填写为材料等品名,予以报销。二是经济项目内容与发票使用范围、经营范围不符。如: 使用商业零售发票,项目内容却填写为运输费,饮食业发票项目内容填为复印费,既给会计监督造成了困难,又难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三是使用过期作废发票及收费收据等。不按规定开具微机打印发票或不能同时全联次地复写开具发票,而是按各自需要“大头小尾”地开具各联次不统一的票据,造成支出方实际支出少,却以“大金额”票据列报,收入方实际收入大,却以“小金额”的票据列收入账。四是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如: 编造人员名单领取各种劳务费等款项; 编造到农贸个体市场购买材料等自制凭证从而套取现金。

2、记账凭证方面。一是有的单位填写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写得过于简单;二是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三是有的事业单位在开设银行专户时,将相关收支业务的会计凭证单独记账、单独保管,未列入单位财务会计总账内管理,形成“账外账”和“小金库”。四是在年终结账时,有的单位制作会计凭证不是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不符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五是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

3、账簿设置方面。一些单位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账簿,个别单位不设置总账,无法对各明细账进行核对、控制和平衡账务,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

4、财务报告及其他方面。一些单位财务报告只有报表,没有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也存在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账表不符的情况。

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的因素

1、财政监督管理不力。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这种性质对其财务行为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1)看银行存款花钱 “有钱不花,过期作废”的错误观念比较严重;(2)较少关注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2、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直接来源于财经专业的很少,大多数会计人员是从其他岗位转岗而来或直接由其他岗位人员兼职。

3.会计人员任用比较随意,后续教育效果欠佳。对会计人员的任用比较随意,既不组织上岗培训,也不进行后续教育,使得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事实上不具备从业资格。会计人员往往只按企业领导的要求办事,不能有效地按国家财会法规、财经制度独立进行会计监督。会计无证上岗的中小单位较多,甚至在一些大的单位,也存在不按规定设置总会计师、不按规定设置会计工作岗位等问题。有些地方的后续教育程序化,学不学、学好学坏都一样,只要报名参加均能合格,效果得不到保证。

三、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1 、进一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

(1)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解决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一是快速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二是有效改善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有利于让会计人员能在没有羁绊的环境中依法行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职能。三是有利于加速会计电算化步伐,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在科目体系中增加行政单位“上级补助收入”及“上缴上级支出”等科目。目前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无法核算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经费补助收入和下级单位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解决的办法有两种方法可以考虑:一是将这类收入和支出融入目前的会计科目体系当中,收入可以列入“其他收入”中核算,支出列入“日常公用支出”中核算,但这种方法很牵强。二是在行政单位会计科目体系中,增加上级补助收入和下级补助支出两个科目,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对应,这种方法可以清楚地核算和反映行政单位的这类收入和支出。

2、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力度。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以贯彻实施《会计法》为契机,切实加强会计队伍的后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修改后的新《会计法》及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提高财会信息质量。

(2)明确经费开支标准,规范经费支出渠道。建议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统一执行,只有通过执行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才有可能遏制各单位在费用支出上互相攀比,滥发钱物的现象。

(3)规范财政专户管理与核算。一是要规范收入管理。二是要规范支出管理。第一,在支出拨款上要注明用途,方便核算;第二,专户内部帐户之间不要划转,一切支出通过拨款途径解决。

3.加强财会人员培训,努力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学习、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财政部门在认真按照财政部《会计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内容与形式组织培训时,应更注重培训的实用性,如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针对各单位普遍存在问题采取专项培训等以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道德水平的优劣、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督促会计人员从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抓起,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对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起直接作用。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既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

16.如何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 篇十六

-------------------------编辑整理: 转账支票填写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按照财政部的要求,属于政府采购的资金,一是在财政部门建立政府采购资金专户,二是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政府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其财政预算内、外资金不再拨付事业行政单位,但仍要求事业行政单位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政府采购资金实行财政集中支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财政总预算会计、财政集中支付中心政府采购资金专户会计、财务主管部门主管会计、基层采购单位预算会计,一个环节没有记账反映,就会影响预算的执行和决算的编报。因此,茬现行预算会计的”收付实现制”没有改革之前,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账务处理方法,既实现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又完善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不足,显得非常重要。

由于全国各级财政部门预算的编制方法、财政国库资金拨付程序、政府采购的范围、对事业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模式、集中支付机构的管理模式各不相同,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账务处理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下面按照我省省级财政相关的管理模式,就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资金的财政直接支付会计核算进行一次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将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划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时的账务处理

财政总预算会计根据经审批的采购单位主管部门出具的《月份拨款申请书》中“拨政府采购专户”金额,从财政国库、财政预算外资金(或采购单位预算外)专户向“政府采购资金专户”划转资金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

(一)财政预算内总预算会计记:

借:暂付款——xxx财政支付中心——政府采

购款

贷:国库存款

(二)财政预算外总预算会计记:

借:暂付款—— xxx财政支付中心——政府采

购款

贷:其他财政存款(或银行存款)

(三)财政“政府采购资金专户“会计记: 借:其他财政存款(或银行存款)

贷:暂存款——xxx单位一一预算内政府采

购款

暂存款一一xxx单位一一预算外政府采

购款

此时,只是财政内部资金的划转和账务处理,采购单位、采购单位主管部门不进行账务处理。

二、采购单位将单位自筹资金划转到“政府采购资金专户”时的账务处理

(一)行政单位会计记:

借:暂付款——xxx财政支付中心——政府采

购款

贷:银行存款

(二)事业单位会计记:

借:其他应收款一一xxx财政支付中心一一政

府采购款

贷:银行存款 采购单位有二级单位和基层单位的,其政府采购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和账务的处理,参照以上会计分录按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下同)。

(三)财政“政府采购资金专户”会计记: 借:其他财政存款(或银行存款)

贷:暂存款——xxx单位一一单位自筹资金政府采购款

三、从“政府采购资金专户”向供应商拨付价款的账务处理

财政“政府采购资金专户”会计,根据《事业行政单位政府采购集中支付拨款申请书》以及规定的有关资料向供应商付款后的账务处理。

(一)采购项目属于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的会计核算: l.财政“政府采购资金专户”会计记:

借:暂存款—— xxx单位 预算内政府采购款

暂存款 ——xxx单位一一预算外政府采购款

贷:其他财政存款(或银行存款)2.行政单位会计记:

(1)财政拨入预算内资金:

采购单位主管部门凭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开具的《事业行政单位政府采购收支转账通知书》有关联记账:

借:拨出经费 xxx单位

贷:拨人经费 xxx单位

采购单位凭《事业行政单位政府采购招投标中标通知节》、《采购合同》、《事业行政单位政府采购实物调拨单》、《事业行政单位政府采购商品验收报告》、《事业行政单位政府采购集中支付拨款申请书》、《事业行政单位政府采购收支转账通知书》、发货票等有关资料(下同,以下省略)登记有关账目:

借:经费支出——xxx类——xxx款 ——x xx项 —— xxx目

贷:拨入经费——财政拨入xxx资金

采购物品属于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同时还应

借:固定资产一一xxx

《事业行政单位政府采购收支转账通知节》有关联记

贷:固定基金

(2)财政拨入预算外专户资金

采购单位主管部门凭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开具的借:暂存款一一xxx单位

贷:暂存款一一xxx单位

采购单位记

借:经费支出一一xxx类一一xxx款一一x

xx项一一-xxx目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一一财政拨人xxx收入采购物品属于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同时还应记

借:固定资产 xx

贷:固定基金

3.事业单位会计记:

(1)财政拨入预算内资采购单位主管部门凭《事业行政单位政府采购收支转账通知书》 政集中支付中心开具的支转账通知书》有关联记

借:财政补助收入一一xxx单位

贷:拨出经费一一xxx单位采购单位记

借:事业支出一一xxx类一一xxx款一一x xx项——xxx目

贷:财政补助收入一一财政拨入xxx收入

采购物品属于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同时还应记

借:固定资产一一xxx 贷:固定基金

(2)财政拨入预算外专户资金

采购单位主管部门凭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开具的

《事业行政单位政府采购收支转账通知书》有关联记账: 借:其他应付款一一xxx单位

贷:其他应付款一一xxx单位

采购单位记

借:事业支出一一xxx类一一xxx款一一x

xx项一xxx目

贷:事业收入一一财政拨入xxx收入采购物品属于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同时还应

借:固定资产—— xxx

贷:固定基金

4.财政预算内总预算会计将财政安排的预算内资金列报支出:

财政总预算会计凭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审批、拨款、签章后的《事业行政单位政府采购集中支付拨款申请书》有关联进行账务处理: 借:一般预算支出 xxx类 xxx款

xxx项

贷:暂付款一一xxx财政支付中心一一政府

采购款

5.财政预算外总会计将财政安排的预算外资金列报支出:

财政预算外总会计凭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审批、拨款、签章后的《事业行政单位政府采购集申支付拨款申请书》有关联进行账务处理: 借:预算外支出 ——行政事业支出等

贷:暂付款—— xxx财政支付中心——政府

采购款

(二)采购项目属于采购单位自筹资金的会计核

算:

1.财政“政府采购资金专户”会计记:借:暂存款——xxx单位——单位自筹资金政

府采购款

贷:其他财政存款(或银行存款)2.采购单位会计记

(1)行政单位会计记

借:xxx支出一一xxx

贷:暂付款一一xxx财政支付中心一一政府

采购款

采购物品属于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同时还应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事业单位会廿

借:xxx支出

贷:其他应收

采购款

采购物品属于XXX 记: XXX

一一xxx支付中心一一政府

定资产管理范围的,同时还应

借:固定资产——xxx 贷:固定基金

四、其他

17.如何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 篇十七

为清晰地阐述这次会计制度变革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具体影响, 本文在详细对比新旧制度差异基础上, 通过例解的方法分析行政单位在新制度实施时, 所应做出的各项会计调整和衔接工作, 以期能够对行政单位会计人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例]假设某民政局2013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汇总表如表1所示。

单位:元

一、新旧账户结转调整

新制度增删了部分科目, 原有的科目核算范围也有所改变。根据表1中各科目余额, 结合相关明细账和部分原始凭证, 案例中该民政局所应做的调整事项、分析过程和调整分录如下:

(一) 新制度取消了“暂付款”科目

该科目中原纪录的属于尚未收回的出租、出售物资款项应转入新设科目“应收账款”中, 属于采购物资预付款项的转入新设科目“预付账款”中, 剩余的转入新设科目“其他应收款”。表1中“暂付款”科目余额共45000元, 其中有30000元属于一批救济物资的预定款;有应收一间闲置临街门面房的租金12000元, 剩余的3000元属于单位职工出差预支的差旅费。

同时, 由于新制度扩大了“双分录”的核算范围, 在“预付账款”余额增加时还应将与其相对应的结余转入资产基金中。

(二) 新制度取消了“库存材料”科目

新制度增设了“存货”和“政府储备物资”科目代替原来“库存材料”科目的核算内容, 其中“存货”科目用以核算单位自用而储备的价值较小的材料、燃料等物资, “政府储备物资”科目用以核算应急或救灾储备物资等。表1中17600元的“库存材料”中有15000元属于已采购但尚未发放的贫困居民生活补助用品, 剩余的为本单位自用办公耗材。

根据新制度规定, 除以上调整外, 还需将与“库存材料”相对应的金额从“结余”科目转入“资产基金”有关明细科目中。

(三) 新制度缩小了“固定资产”科目核算范围

原来通过“固定资产”科目核算的那部分行政单位直接负责维护管理, 且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 改在新增科目“公共基础设施”中核算。本例民政局的固定资产有2000000元属于单位自用建筑物和办公设备, 此外, 有价值为4000000元的一个儿童福利院和一所价值为6000000元的敬老院, 属于社会公共福利设施, 其价值应从“固定资产”科目转入“公共基础设施”科目中, 此外, 新制度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 原来和固定资产价值对应的固定基金余额应转入“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和公共基础设施对应的转入“资产基金———公共基础设施”科目中。

(四) 新制度删除了“暂存款”核算科目

原制度中负债类科目“暂存款”用以核算行政单位各项应付未付款项, 为了更加清晰地反映这类事项, 新制度删去了该科目, 并新增了“应缴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应付政府补贴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代之。表1“暂存款”的余额中有90000元属于尚未发放的伤残退伍军人补贴款, 按规定应转入“应付政府补贴款”科目, 有32200元属于应为本单位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金额, 应转入“应付职工薪酬”, 其余的为应付给采购单位的物资款, 转入“应付账款”科目, 除此以外, 按照新规定, “应付账款”余额增加还应该同时借记“待偿债净资产”, 贷记“财政拨款结转”。

(五) 新制度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统一核算应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各种报酬

新制度中“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的内容包括工资、福利、奖金以及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相应地取消了“应付工资 (离退休费) ”、“应付地方 (部门) 津贴补贴”和“应付其他个人收入”三个和职工薪酬相关的科目。表1中“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系本单位某先进职工的特殊奖励, 由于其本人出差在外, 尚未领取, 应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六) 新制度要求全面核算资产和负债

在新制度颁布以前,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重心是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因此造成很多行政单位存在未入账的资产和负债。新制度要求行政单位在核算收入支出的同时, 还要全面核算资产和负债。各级行政单位在执行新会计制度时, 应全面盘查本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 存在未入账的应按照新制度要求及时入账。

假设本文案例中的民政局通过盘点, 发现有一批价值300000元的物资未入账, 系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给困难群众的生活用品, 按规定应计入“受托代理资产”, 此外, 敬老院本年新增加了60000元的床铺、柜子等家具也未入账, 符合固定资产价值标准, 应计入“公共基础设施”科目, 这批家具的款项并没有支付给销售商, 所以账上还应该补记负债。

(七) 新制度不再设置“结余”科目

新制度中净资产类不再有“结余”科目, 其余额应相应转入新增科目“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和“其他资金结转结余”中。表1中“结余”科目余额为108150元, 扣除调整事项 (一) 和 (二) 冲减的部分, 还有60550元 (108150—30000—17600) , 其中有20000元属于项目尚未完成的财政拨款, 应转入“财政拨款结转”科目, 有10000元属于项目完成后剩余的财政拨款资金, 应转入“财政拨款结余”科目, 剩余的30550元转入应“其他资金结转结余”。

(八) 新制度将“现金”科目更名为“库存现金”

按照新制度规定, “现金”科目名称变更为“库存现金”, 与《企业会计准则》统一, 核算内容不变。

二、基建并账调整

如果行政单位存在单独核算的基建账, 按照新制度规定, 还要定期与单位大账合并。合并时, 应按基建账科目性质, 增加或较少大账中与之对应的科目余额, 所产生的借贷方差额贷记或借记大账中“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假设本文案例中的民政局2013年12月31日基建账科目余额表如表2所示。

单位:元

基建并账分录如下:

经过新旧结转调整和基建并账调整后, 新的科目汇总表如表3所示, 2014年年初该单位应以调整后的科目余额登记新账。

单位:元

三、2014年期初资产负债表编制

由于从2014年1月1日开始, 所有行政单位都要按照新制度进行会计核算, 为了填制2014年资产负债表月报表和年报表的年初数一栏, 还必须按照新制度规定的资产负债表格式和编制方法, 根据调整后的科目余额编制2014年1月1日的资产负债表, 编制结果如表4所示。

单位:元

在新旧账表资料转换调整完成以后, 从2014年起, 行政单位应按照规定年限按月计提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折旧, 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 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为借记“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公共基础设施) ”, 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本文案例没有涉及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如果行政单位存在未入账的无形资产, 按照新制度要求, 应按其净值登记新账, 借记“无形资产”, 贷记“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 并从2014年起在规定年限内按月平均摊销, 摊销时借记“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贷记“累计摊销”科目。除了调整相关账表资料以外, 行政单位还应该及时调整和更新会计信息系统, 转换电子数据, 保障新旧账套顺利、及时、有序过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财库[2013]218号) [S], 2013年。

上一篇:河北省全员远程培训学习心得下一篇:形容心情愉快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