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2024-12-01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共16篇)

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篇一

第九课

一、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二、解释

萧萧(风声)挑(捉)篱落(篱笆)九月九日(重阳节)山东(华山以东)独(单独)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碰到)倍(加倍)遥(遥远)

三、重点诗句的意思

(诗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作者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地思念家乡亲人)

四、两首诗表达了在秋天里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第十课

一、课文

二、词语

三、课文的写作顺序(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四、找出课文中描写心情的有关语句

(1、我们精心做着……2、我们依旧快活……3、风稳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4、我们都哭了……)

五、背课文40页第二自然段

六、抄写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

第十一课

一、读准字音:匙缤扇频裳

二、词语

三、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雨的?(色彩、气味、动植物准备过冬)

四、背第三题的两个比喻句

五、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

第十二课

振动、歌韵、叮咛、掠过、歌吟、辽阔、音乐厅、绽开、匆匆

园地三

1、背写表示词语新 -课- 标-第-一-网

2、背对对子

3、复习我会填

4、用关联词填空

1、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累坏了。

2、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

2.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篇二

1. 在趣味游戏过程中回顾并掌握汉字“象形”“会意”“偏旁表意”等构字特点, 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2. 针对平时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误, 区分音近、形近字。

【教学过程】

导语:2015年元旦快到了, 汉字王国将举办迎新聚会, 邀请小马虎和小朋友们一起参加 (课件出示学习伙伴小马虎跟大家打招呼的画面) 。活动过程中表现精彩的小朋友可以获得学习星, 活动结束得到五颗星及以上的小朋友将获得“汉字学习小能手”称号。

一、好玩的汉字名片 (复习“象形字”)

1. 认识象形字名片。聚会入口处, 有些汉字朋友拿出自己的名片, 上面是一幅幅图画。小马虎犯迷糊了, 你能帮他来认认这些汉字朋友都是谁吗?

2. 感知象形字特点。复习回顾课本第46页上的象形字:把生活中看到的事物画下来, 然后再慢慢把图画变成一个个汉字, 就是“象形字”。这是古人造字的一种方法。

3. 认读书写象形字。跟着图画认汉字, 你知道它们是谁吗?请把它们的名字端端正正地写在田字格里, 并告诉小马虎。

(1) 学生独立书写, 教师巡视。

(2) 反馈:

随机聚焦前测易错字“:鸟”“瓜”。

关注平时常见笔画易错字“:雨” (四点的写法) 、“衣” (下面部分笔画的笔顺) , 联系“片、方、火、出、年”复习笔顺。

〖反馈评价〗同桌互评:12个汉字名片全部写对得一星, 书写特别漂亮再加一星, 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悄悄提醒。

二、有趣的汉字组合 (复习“会意字”)

1. 情境中感知会意字特点。

小马虎走着走着, 看到前面有个“明”字就热情地迎上去, 说“:日兄弟, 月兄弟, 你们好!”旁边的汉字朋友哈哈大笑说“:小马虎, 你搞错啦!”小朋友, 你知道他犯了什么错吗? (总结会意字特点:“两个或几个汉字组成一个新的汉字时就产生了新的意思。”)

2. 复习并学习相关会意字。

(1) 随机回顾课本第97~98页中出现的会意字。

(2) 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帮小马虎理解下面几个字的意思吗?

“苗”──田间长草, 植物幼苗。

“艳”──色彩丰富, 鲜艳美丽。

“出”──出去一看, 山外有山。

〖反馈评价〗自我评价:解释对一个或两个字意思的加上一颗学习星, 全部解释对的加上两颗学习星。

三、神奇的汉字偏旁 (复习“偏旁表意”构字规律)

这时, 小马虎知道汉字王国处处有学问, 遇到新问题开始向别人请教了。他想问问小朋友:怎么有那么多汉字的身体有一部分是相同的呢?比如“打、拉、拔、拍、排、捉、找、报、把……”左边都是一样的,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引导得出“偏旁表意”——这些字的意思都跟手有关)

1. 你还知道哪些偏旁也是表示意义的? (指名说常见偏旁的意思, 如“足字旁”跟腿脚动作有关, “木字旁”“草字头”跟植物有关, “反犬旁”跟动物有关)

2. 本册语文书中就出现了很多的偏旁, 一起找一找都有谁。这些偏旁表示什么意思, 你知道吗?

3. 小试牛刀填一填。

1棵 2课 3颗

(1) 上 ( ) 了, 大家都走进了教室。

(2) 这 ( ) 小树已经长得很高了。

1他 2她 3它

(1) 妈妈今天很高兴, 我一进家门就看到 ( ) 在对我笑。

(2) 我养的小兔子很可爱, ( ) 的毛是白色的。

(3) 男孩女孩都笑了, ( ) 们都为小明的进步感到高兴。

〖反馈评价〗自我评价:做对一题给自己加上一颗学习星, 全部做对加两颗学习星。

四、找找汉字双胞胎 (复习“音近字”“形近字”)

现在出场的是汉字王国的重量级选手——四会生字朋友。它们中间有些样子长得很像, 有些名字听起来几乎一模一样。请大家一起找出这样的“汉字双胞胎”, 把它们请上台介绍一下。

1. 瞧, 小马虎已经找到一对双胞胎啦! (课件出示“:里——果”)

咱们听听他是怎么介绍这对双胞胎的:

里, 下面一个“土”, 泥土里面藏东西的“里”。

果, 下面一个“木”, 树木上面长果子的“果”。

2.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146页《四会生字表》, 找到双胞胎汉字朋友抄下来, 并试着介绍给大家认识。

3. 出示根据平时常见错误问题梳理的形近字、音近字, 组词运用。

形近:人——入毛——手子——了无——天

音近:巾——今目——木耳——儿生——升

〖反馈评价〗同桌互评:正确组词得一颗学习星, 书写端正漂亮再加一星。

结课:你获得了几颗学习星?你是汉字学习小能手吗?跟小马虎交流一下你今天的收获或者思考。

【教学反思】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 本课生字归类复习力图体现有趣、有法、有效的特点。

1. 复习有趣。创设“汉字王国元旦聚会”情境, 通过“小马虎”这个鲜活可爱的学习小伙伴串联每个学习单元内容, 设计“汉字名片”“汉字组合”“汉字偏旁”“汉字双胞胎”等儿童化游戏内容, 力争让学生在复习课上学得有趣。

2. 复习有法。一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 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梳理“图画象形”“组合会意”“偏旁表意”等构字规律, 复习汉字学习的方法, 并尽量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迁移运用, 提升自主学习汉字的能力。

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4.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篇四

1、藏 躲藏; 宝藏

2、悄 悄悄 静悄悄; 悄声细语 悄然

3、转 转身; 转动

4、为 为什么 为了; 敢作敢为 为难

5、长 长短; 成长。

6、重 重复; 重量

二、近义词:

奇怪—稀奇 著名—闻名、有名 兴趣—兴致 清楚—明白 聆听—倾听 教诲—教育 贡献—奉献平整—平坦 考察—调查、考查 震惊—震动 恐怕—估计 常常—经常

三、反义词:

突兀—凹陷、平整 奇怪—平常 严严实实—松松散散 推动—阻碍

明白—糊涂 遥远—附近、贴近历史—现实 震惊—平静

四、词语解释:

1、奇怪:出乎意料,难以理解。

2、著名:有名。

3、孤零零: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或没有陪衬。

4、躲闪:迅速使身体避开。

5、兴趣:喜好的情绪。

6、平整:平正整齐。

7、考察:实地观察、调查。

8、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

9、震惊:大吃一惊;使大吃一惊。

10、严严实实:不留空隙或出口,形容非常严密。

11、恐怕:猜想,估计。

12、陨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13、坑:洼下去的地方。

14、突兀:高耸的样子。

15、遗迹:古代或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五、词语辨析:

1、考察 考查

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确定,弄明白”的意思。但“考察”主要是指实地去观察调查;而“考查”则侧重用某种标准去衡量,主要针对行为、活动。

例:校长去各地学校考察后发现,每月考查一次学生的成绩并不一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常常 经常

都有多次、反复发生某种行为或事情的意思。区别在于:常常强调次数多;经常和常常的意义及用法相同,有时可互换,但“经常”侧重于连续地、有规律地做某一件事,强调一贯性。

例句:表弟常常跪在草地上寻找蚂蚁。

楼道里经常会响起爷爷的歌声。

六、词语听写:

奇怪 著名 悄悄 土坑 卧倒 躲闪 兴趣平整 推动 旅行 考察 秦岭 遗迹 研究 成果 震惊 清楚 捉迷藏 地质学家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孤零零 绿油油 红艳艳 甜蜜蜜 气呼呼平平安安 高高兴兴 长长久久 整整齐齐 干干净净

七、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5.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篇五

班级姓名

近义词垂头丧气()一应俱全()紧张()奚落()

常常()假如()马上()缓缓()张开()著名()轻轻()欢快()辨认()大概()吻合()推测()长进()似乎()才干()宝贵()悠闲()五光十色()

反义词傲慢()懦弱()丑陋()愚蠢()轻()浊()上升()诚实()失信()浪费()自卫()四字词语一本()()()人注()白发()()

6.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篇六

我有一个风趣幽默的妈妈。正因为如此,我的性格也很开朗,谁叫妈妈给了我那么多的幽默细胞。

我的妈妈有1.68米,秀长的身材,因为生了我,肚子有点大。爸爸有时笑话她,她却一点不生气。她说:“像一只小熊猫一样。不是很好嘛!”。我妈妈从没用过一丁点儿化妆品,有时还用我的“强生婴儿润肤露”,我问她,她总是说:“你看妈妈皮肤多好,因为我是小宝贝!”。

我妈就这样,更可笑的是3年前……。

那天,我骑着童车与妈妈去街心花园散步。忽然,妈妈想起有人叫她去谈天。于是,妈妈马上把我送回家,蹬着小车去了。那动作一摇一摆,灵活自如。听妈妈讲,那天大街上的人都朝她看,边看边笑。弄得妈妈很不好意思。

有一次,家里的窗帘钩子掉了几个,拉不开了。爸爸爱自己弄,结果一天之内没修好,所以很生气。妈妈想逗爸爸笑,于是躲藏在窗帘后“吱啦”一声,拉开窗帘,微笑着上前一步,随手举起一根木条当作“话筒”,唱起了歌,声情并茂地唱完后,她挥着手说:“再见,我忠实的歌迷们!”我和爸爸“卟噗”地笑了一下,越笑越开心,笑成了“哈哈……哇哈哈!”。怎么搞的,爸爸也笑了?原来妈妈的一首歌,竟把窗帘拉开了。所以呢,爸爸笑着又开始装窗帘钩。

嘿!妈妈你真行。你是我们的“开心果”,一颗永远开心的“开心果”一个永远的开心妈妈!妈妈,我爱你!

7.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篇七

1. 在自主整理的基础上, 分类复习易错生字词语, 做到读写正确。积累并在语境中运用ABB式、ABCC式、AABB式词语。

2.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回顾课文内容, 体会童话故事的特点。

3. 重读单元习作中自己编写的童话, 进行片段修改, 提高自我修改能力。

【课前准备】

1. 学生自主完成第三单元自主复习单。

(自主复习单帮助学生整理容易出错的词语、梳理童话故事的人物和作者, 引导学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喜欢童话人物的理由, 并生动地讲述童话故事)

2. 教师制作复习课件, 设计课堂复习单。

【教学过程】

一、梳理生字词语, 巩固字词练习

(一) 字词过关

1. 巩固本单元的易读错生字及易写错词语。

脸颊 铁锹 树杈 一副 彼此 拽住

隆冬 凝视 覆盖 冷酷 拆除 伐木 告示牌

草翠花开

(1) 读准生字, 读对词语。

(2) 提醒关键笔画并书空。

2. 完成复习单1、2小题 , 并校对。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打“√”。

(2) 看拼音, 写词语。

(设计意图:对接学生的复习起点, 了解学生本单元容易写错的字词, 以避免在课堂中出现“炒热饭”的现象, 可提高复习的效率。通过自主复习单的完成,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复习的意识, 便于促进学生在复习阶段养成主动复习的良好习惯。)

(二) 词语运用

1. 聚焦盘点ABB、AABB、ABCC的词语。

火辣辣 笑嘻嘻 兴冲冲 毛茸茸 勤勤恳恳

蹦蹦跳跳 可怜巴巴

2. 联系童话人物, 用好这些词语。

3. 小结:用上这些词语可以使童话故事里的人物更生动、更形象。

4. 积累同一类型的词语, 并选择一个造句, 描写人物的特点。

慢吞吞——奶奶做起事来, 总是慢吞吞的。

乐滋滋——今天我考了一百分, 心里乐滋滋的。

认认真真——上课时, 我总是认认真真地听讲。

议论纷纷——老师在上面讲课时, 总有一些同学在下面议论纷纷。

5. 同桌互相评价, 推荐好句。

(设计意图:不同学段对于ABB等类型的词语的掌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在已经积累的基础上, 能够创设语境, 学会运用是第二学段词语学习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童话故事中人物特点的描写, 灵活运用这些类型的词语, 可帮助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二、回顾课文, 理解童话特点

1. 围绕自主复习单, 小组交流最喜欢的童话人物, 并说说理由。

2. 教师小结:童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超常的魔力, 还能像人一样说话。

3. 围绕童话人物, 朗读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 体会童话语言的丰富性。

(1) 巨人行为前后变化的句子。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 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 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2) 小木偶诉说“脑袋疼”的句子。

小木偶突然觉得脑袋很疼, 只好抱着脑袋蹲下来。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 笑嘻嘻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小木偶的头疼得越来越厉害了。现在, 他真希望自己还是一段没有脑袋的木头。

3. 小结:童话故事中的对话描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特点。

4. 再次出示童话故事, 小组交流童话故事的启示。

5. 梳理故事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小结童话故事的特点:得到启示。

1鸟儿睁大眼睛, 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 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 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就飞走了。

2幸福要靠劳动, 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老木匠说得没错, 笑是很重要的。不过, 要是只会笑, 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6. 小结童话的特点:想象力丰富、故事引人入胜、给人有所启示。

(设计意图:单元导读中要求学生要“了解童话的内容, 品味童话的语言, 体会童话的特点”, 而童话的特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仍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结合课文内容, 以童话人物为线索, 进行小组合作, 运用“评价、朗读、说理”的学习方式自主梳理, 进而明晰童话的特点, 巩固对童话故事的理解。)

三、习作修改, 互相评价

1. 梳理自己写的童话内容, 填写表格。

2. 对照童话特点, 自我评价。

书写端正 ( ) 语句通顺 ( ) 好词佳句 ( )

想象丰富 ( ) 情节精彩 ( ) 有所启示 ( )

3. 修改自己编写的童话中的一个片段, 伙伴评价, 教师点评。

修改1 :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修改2 :童话故事中人物的想法

修改3 :童话故事中揭示的启发

8.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篇八

《花钟》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中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花钟》,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生书空课题,齐读课题)复习词语。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词语,让我们跟他们来打声招呼。(学生开火车读词语)师:同学们读得不仅正确,而且声音洪亮。

2、生活中有人见过花钟吗?(生回答)

师:我国和外国的许多城市都有这样的花钟,你看(课件出示日内瓦等城市的花钟。)这些

花钟不仅美观,还能报时。那么,课文中作者介绍的花钟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轻轻地把书打开,齐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生回答)

2、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许多花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图片)请生说出花的名字。这么多花开放,所以课文第一句话说?(生齐读句子)

3、这些花儿,它们都在同一时间开放吗?(生回答)

(师总结,板书:不同时间开放)那么,课文中又给我们介绍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候开放呢?(生找出句子勾出来读一读,师再出示句子)

4、比较句子

(1)比较句子:(PPT出示)

A、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B课文原句。

(2)你发现了什么?哪里不一样?你喜欢哪句?为什么?(生回答)

小结:作者笔下的这些花儿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就像你们一样可爱,看呀,写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这样写就把花朵开放的样子写得具体生动,而形象,让咱们读起来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3)出示图片带文字,让生在反复读中体会。师解释“欣然怒放”,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4)出示PPT,请生连线

(二)学习第二段

1、通过学习第一段,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找出答案。

2、师抽生回答,(出示ppT,生读)师板书

(三)学习第三段

1、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修建了一座花钟。课文第三自然段讲的就是这个内容,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出现了一个小泡泡,写的是什么?(生指名读小泡泡的内容)师:他的做法妙在哪里?(生讨论)

生:妙在不需要看表,只看花钟上什么花在开放就知道是几点钟了。

三、总结全文

师:学习了《花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很多关于花的知识,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奥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四、作业布置

1、观察其他事物,写写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不同时间开放

花钟

温度、湿度、光照

有趣

原因

9.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作文计划 篇九

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有所进步,在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内容不够具体,语言不够规范,用词不准确等等。这主要是在平时的训练中不够扎实造成的,所以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要很下功夫,需要加强训练。教学措施:

1、重视对课文范文、写作方法及要点的领会,学习。

2、利用好看图写话,上好看图写话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认真观察和思维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要多看,多思,多想,坚持写日记。

4、通过剪贴小报图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5、认真上好阅读课,在阅读教学中,重在教给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

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7、多读、多练、多思提高写作水平。

8、关心差生,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学要求:

习作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力求安排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习作内容,并且采用多种呈现形式,让学生在练习时有多元选择,以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习作,并在习作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创作意识。1.能留心周围的事物,继续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交流。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做过的表述清楚。

3.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4.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例文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照搬照抄,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的方法。

5.以例文为样式,主要是片断练习,根据每次习作的要求,例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

训练安排:

习作1

看图写话

1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的写作方法。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点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习作的方法。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习作。

4乐于把自己的习作与他人交流。学习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的标点和词句。重点:怎样把事例写具体、写清楚。

难点:抓住细节把事情写具体。

习作2

我的同学

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图画。

习作3

我的发现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发现,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能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3、学着大声朗读、修改自己的习作,能发现有明显错误的语句。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体验与他人分享的快乐。重点:通过具体事例把人物写具体

难点:抓住典型事例,把人物写具体,从而打动别人。

习作4

看图写一段对话

1、读懂例文,了解其主要内容。弄懂“反哺”的本义及其引申义。

2、借鉴习作范例,在三幅图中任选一幅,展开想象,正确运用冒号、引号、问号等标点符号,用对话的形式进行仿写,记叙一个有意义或有趣味的故事。

习作5

板报稿

端午节的来历(习俗)

1、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流行地区和民间习俗。

2能根据内容或需要,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能根据和组合有关材料,写成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的短文。重点:如何合理地使用提示语和引号、冒号

难点: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注意正确使用标点和提示语。

习作6

对某件事的看法

1、通过阅读例文,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运用有力的事实和数据,把自己的观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的。

2、通过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件发表个人的看法,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品质。

3、能根据需要,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有关材料,写成一篇观点清楚、说服力强的短文。

习作7

日记一则

1、通过阅读例文,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2、读懂例文要求,了解日记的格式、内容以及日记的好处。

3、根据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仿照例文选择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写成日记,并逐步培养写日记的习惯。

重点:学会按照一定顺序细致观察

1、观察要细致,学会按一定顺序写生活中的事情,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做到真实具体。

2、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感。

3、继续养成自我修改和与他人交换修改的习惯。

习作8

编童话故事,题目自定

1、通过学习例文,激发编写童话的兴趣,初步学习编写童话的方法。

2、能根据自己的认识,选用合适的图画,编一个童话故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及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叙述清楚。

10.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篇十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发现同学的长处, 能用具体的事例真心实意地夸奖同学。

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做到与人交际时举止大方, 有礼貌,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学会认真倾听。

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创设情境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交际过程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能发现同学的优点,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训练重点:

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有层次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训练难点:

掌握用具体事例真心实意夸奖同学的方法;培养有礼貌的、真诚的交际习惯和良好的听说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引出话题

1.老师边讲述边出示一组照片:我们班上的同学个个都很棒。你看, ××同学专心听讲, 积极发言;××同学能歌善舞, 多才多艺;××同学是个热心肠, 乐于助人……

2.老师采访:××同学, 刚才你被老师夸奖了, 心情怎样? (高兴)

3.是呀!真诚的夸奖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快乐小天使”, (出示一个玩具“快乐小天使”) 夸夸我们的同学吧! (出示课题, 齐读一次)

设计意图:教师开场的欣赏和夸奖营造了一个和谐、快乐、温馨的“交际场”, 在这样的“场”中, 学生的心理状态被激活, 情绪被调动, 自然地投入到“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中。

二、回忆“发现”, 拓展思路

1.“快乐传递”的游戏:每个同学都有优点, (出示玩具“快乐小天使”) 这是“快乐小天使”, 音乐响起时, 请把“快乐小天使”往后传, 音乐停止时, “小天使”在谁手上, 谁就站起来用一句话夸夸同学。

2.学生做游戏, 用一句话夸同学。

3.小结归纳: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看, 刚才我们就是从这些方面来夸同学的。 (出示:爱学习爱劳动有礼貌有特长孝敬父母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夸奖同学, 不仅让学生回忆了同学的优点, 还让学生明白了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夸奖同学, 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三、范例引路, 明确方法

1.我们班的××同学是个“朗读小能手”, 现在请××同学读读这首古诗。 (出示古诗《草》, 生读)

2.谁来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3.学生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音准、音量、感情等方面具体评价。

4.谁能当面来夸一夸这位“朗读小能手”?

5.学生走到朗读古诗的同学面前夸他。教师相机引导当面夸别人时要注意的地方。

6.师生共同小结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板书:有礼貌真心夸举例子说具体)

设计意图:在交际中, 学生的表述是否清楚, 语言是否得体, 态度是否真诚等, 都需要示范。引导学生夸班内的“朗读小能手”, 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为下面展开交际作好铺垫。

四、运用方法, 互动交流

1.小组内同学之间互夸。

2.指名上讲台前面对面夸奖同学。

3.引导其他学生对上来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正如叶老所说,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前面习得方法后, 教师引导学生互夸互评, 进一步展开交际, 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创设情境, 深化交际

1.“我说你猜”游戏:用具体事例来夸一个同学, 但不能说名字, 让其他同学猜猜夸的是谁。先同桌练习, 一个夸, 一个猜。

2.请几名学生上来夸同学, 其他同学猜。

(1) 假如学生猜对了, 让其说说为什么会猜出来。

(2) 假如学生猜不出来, 则引导多举一两个具体事例夸。

3.“招聘《校园报》小记者”:《校园报》的主编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能说会道, 想在我们班招聘一名小记者。条件是:会举具体事例来夸同学。先在小组内练习练习, 再推荐代表上来参加应聘吧!

4.小组代表上来夸同学, 全班同学当“小评委”, 认真倾听发言。

5.全班评议, 推选出优胜者, 颁发“小记者证”。

设计意图: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自觉参与到口语交际的过程中, 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首要任务。这一环节以“我说你猜”游戏、创设“招聘《校园报》小记者”情境的形式调动了学生互夸互评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 保证了学生参与面的最大化。

六、总结激励, 拓展延伸

1.在生活中, 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夸奖?

2. (拿起玩具“快乐小天使”) 让我们继续做一个“快乐小天使”, 把夸奖的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1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教案 篇十一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3.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

[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

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

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后归纳]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学习编写读书摘要。

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容之后,做一些读书摘要。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要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的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摘录的形式,可以是分条的提纲,也可以是浓缩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今天我们先练习最简单的读书摘要;从课文中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分条抄录在笔记本上,构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围绕课文第一道练习中的4个小题,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曲线。第二步,把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时可适当调整语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词语,使表达完整。

12.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篇十二

学习内容简介:

本组教材安排的内容主要是“在观察中的发现”,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并建议写观察日记。因此在园地四的练习中也就安排了相应的内容。其中“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教学设想:

本园地的教学重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观察发现中学习。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那么对于任何有难度的学习知识的过程,学生都将乐于去研究、发现,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的乐趣,建立起正确的学习发展观。学习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肩、臂、膛”等七个字。

2、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把你所观察到的发现说给同伴听,并且能写成一篇观察日记。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几个有关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2、老师准备教学课件。学习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学习材料:自由阅读,观察带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你的发现。

3、小组汇报。并说清形声字的特点。

4、学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字也有这样的相似?(音同形相近,或音相近形也相近)

5、生举例(举例同时组词),师板书:如

请 清 情 晴 晓 烧 浇 悄 俏 捎 哨 稍 ……

6、小结:利用这样的办法可以更有效地识记更多的生字词。

二、读读背背

1、我们知道根据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可以把它们编成一个花钟,一年十二个月,我们也可以编成一个“钟”。(课件)

2、请你根据课文中的“读读背背”,自己先读熟练,然后来填一填这个钟。

3、学生自由练读。

4、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齐读这首农谚歌。

6、自由填表,指导背诵。

三、读读认认

1、做个游戏,老师说出人身体器官的一部分,学生快速指出位置。

如:手臂 眼睛 脑袋 胳膊 大腿 肚子 肩膀

2、今天要来认识我们自己。

3、看书,读准字音,想想你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4、今天请来了海尔兄弟中的一个小男孩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他想看看你们对这些带点的字有什么发现?集体汇报交流。指出人体器官的位置。

5、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人体器官或部位的带有“月”这个偏旁吗?

6、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四、宽带网

1、课件示:老师讲说: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鲁班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子;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发明了蒸汽机……

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你们知道多少?今天来一个小小的故事展示会。

2、生讲。师可询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啊?引导学生可以用很多方法获得知识。

五、课外延伸:

继续收集故事,在班队课上开一个有关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会。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你们喜欢游戏吗?

先来玩一个猜字游戏。(课件)简单介绍中国的甲骨文,它是一种象形文字。

2、学生看课件,做猜字游戏。

“月”“鸟”

3、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有了很大的收获。生活中就是要我们睁大我们的眼睛仔细观察,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收获。

4、接下来继续观察就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事物,你有什么发现?(课件)

5、生观察,和同桌说一说。

6、指名用一句话来说说你观察后的发现。

二、说说生活中的发现

1、对啊,生活中处处有奥秘,只要你认真观察。听,这三个同学说了些什么?(课件)

2、你们在生活中有什么发现呢?小组交流。要求:认真听同学的发言,你能记住几个同学说的发现?

3、汇报交流:你们组都有哪些发现? 学生畅所欲言。

4、你们对哪个内容感兴趣呢?就请这位同学详细地说说吧。或者你可以提问有关内容,请他来回答,以满足你的兴趣。

5、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相机引导。

三、看录象,说说你的发现

1、指名个别说。

2、你能把你观察到的发现说得更详细、更清楚吗?小组内几个同学说一说。你觉得谁说得更清楚,就学他的样说一说。

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

其他同学注意听,你觉得他们说得好在哪里? 老师相机引导。

4、出示同学写的观察日记(课件)。自由读一读。说说他写得好吗?

5、你也可以把你生活中观察的发现写成观察日记。下节课交流。

四、小结

生活中处处藏着我们大家所想知道的秘密,只要我们肯用心观察,那么发现无处不在。

第三课时 写作指导

一、出示学生习作

1、学生评讲。你觉得这篇文章优点在哪?你觉得如果哪里改一改将会更好?

2、学生共同修改。

3、老师引导,观察得越仔细,越认真,你的观察日记就可以写得更清楚,你的收获也就越多。

二、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1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篇十三

《“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用诗歌的形式和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鸟类的环保主题。教学这篇课文,首先,要帮助学生有效地识字、写字,运用光盘中学习伙伴的交流作为引导提示;其次,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和光盘中的学习伙伴进行赛读、赛背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第三,引领学生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借光盘中的精彩动画将学生直接带入文中情境进行体验。

[教学环节的设计]

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识记字形,读背课文。将光盘中的师生活动和本班的师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发挥光盘的示范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解决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红领巾”真好》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教学光盘主要进行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1.利用光盘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播放光盘:展示画面,听一位学习伙伴交流观后感。

( 2)自由交流:看了录像,自己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3)播放光盘揭题。引导针对课题质疑。

(4)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光盘中活泼的动画片能迅速地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帮助学生进行轻松、有序的学习。)

2.利用光盘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1)播放光盘:按电视老师的要求初读课文。

(2)播放光盘:给学习伙伴正音。

(3)播放光盘:和学习伙伴赛读课文,其间按电视老师指导读准“叽叽喳喳”等词语。

(4)放光盘:展示画面,引导理解“红领巾”是谁,感受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

(5)放光盘:观看电视师生引读第一节。

(6)师生引读第二、三节。

(7)同桌互相引读、试背。

(8)播放光盘:学生和学习伙伴赛背。

(设计意图:光盘中的老师指导学生对每一小节都进行了感情朗读,可让本班学生随机开展朗读比赛,有助于学生读懂、读好课文;而通过光盘中师生的引读示范过渡到本班师生的引读、再到同桌互读、互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背诵的积极性,提高背诵效率。)

3.利用光盘识字写字,掌握方法

(1)播放光盘:听学习伙伴谈识字方法。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播放光盘,游戏巩固识字:“开火车”、“抢读字”。

(4)播放光盘:听学习伙伴谈写字的注意点,看电视老师指导书写“领”和“跃”。

(5)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数笔画。

(6)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请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字。

(7)学生评价交流。

(设计意图:光盘中的老师利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可直接播放让学生模仿;而光盘中的学习伙伴所提到的识字写字的方法,则可以和本班学生的交流互为补充。)

[我的执教过程]

在让孩子们和电视学习伙伴打过招呼后,这节光盘教学课正式开始了。

导入新课,笔者先播放光盘,电视上立刻出现了树林、小鸟和人类和谐相处的优美动画。发现此时孩子们一个个睁着大大的眼睛,聚精会神地坐在座位上。看完动画,在学习伙伴的启发下,孩子们尽情地交流起自己的观后感受:“我觉得这座大森林太美了!”、“我看见了许多小鸟,它们真可爱!”、“动画中还有许多小朋友系着红领巾,他们可真精神啊!”……笔者知道此时孩子们都已被动画带入课文情境,便趁热打铁让他们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进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之中。

文本学习阶段,笔者先利用光盘引导孩子们进行初读。在电视老师提出初读要求后按下“暂停”键,让学生复述要求,并按要求自由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随后,笔者再次播放光盘,让孩子们听学习伙伴的朗读并默默跟读,随后进行评价。孩子们有的说:“我觉得学习伙伴朗读得很认真、也很整齐。”有的说:“学习伙伴读得很准确,没有读错的字。”还有的说:“学习伙伴只有六个人,我相信我们全班一起读,一定比他们读得更好!”呵,真够自信的。在几个回合的朗读后,学生已对文本比较熟悉了。在此基础上,笔者便开始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体会当“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和自豪。笔者先通过播放光盘,让学生和电视上的学习伙伴分节赛读课文,并跟电视老师读“叽叽喳喳”等难读的词语。其中,在学习伙伴朗读第二节后,笔者引导学生再次进行评价,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学习伙伴读错的词“捕捉”。笔者知道此日时的学生已完全投入到学习当中,能这么快地找出错误的读音,既巩固了读音,又树立了自信心。笔者高兴地朝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随后,笔者再次利用光盘让学生观看动画片,直观认识到“红领巾”是谁,进而引导学生交流:“小鸟为什么夸奖‘红领巾’真好?”教室里顿时又热闹起来:“‘红领巾’来帮小鸟安家了,小鸟们都高兴坏了!”“‘红领巾’这么爱护小鸟,当然值得表扬!”“我们也要向‘红领巾’那样,做一个爱鸟护鸟小卫士!”……看到孩子们涨红的小脸和闪闪发光的眼睛,笔者知道此时他们已完全入情入境,当“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和自豪也完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了出来。

接下来是文本背诵环节。在这里不仅要教给孩子们背诵的方法,也要调动起他们背诵的积极性。笔者再次发挥了光盘的示范作用,首先引导孩子们观看光盘中师生如何引读第一节,接着笔者问孩子们:“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第二、三节呀?”“我!”“我!”……孩子们跃跃欲试。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笔者再让同桌同学学着互相引读、试背,教室里顿时乐开了锅。最后,笔者再次播放光盘,让孩子们和学习伙伴进行赛背,此时孩子们和电视上的学习伙伴已融为了一体。

在文本朗读、背诵之后,就到了巩固识字、指导写字的环节。笔者让孩子们在学习伙伴的启发下谈识字的方法、写字的建议;指导孩子们在电视老师指导下书写、笔者亲自范写后练习写字,并引导他们进行评价交流,发挥了光盘的示范、启发作用。

教学的最后环节,是主体参与、引导实践,即引导学生投入到爱鸟护鸟的实践活动中。他们的点子可真多:“我们决定制作一块宣传牌,上面写着‘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小组要搞一次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来保护小动物!”,“我想设计一个漂亮的鸟巢放到树上做小鸟的家!”……整节课就这样在孩子们热烈的交流中结束了。

[我的执教感受]

通过运用农远资源中的教学光盘,笔者真切感受到了教学光盘中教学理念的先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和教学资源的丰富。它帮我有效解决了《“红领巾”真好》这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遇到的问题。

但是,教学光盘的使用并不是光盘内容的机械播放,也不是固定模式的全盘套用,关键在于教师有无精心选择和科学设计。这其中,讲究教学程序的合理安排,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善于预见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适时地利用“暂停”键、“播放”键和“快退”、“快进”键,空出大量时间和学生一起读书、思考、讨论、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其一,在解决重、难点时“暂停”。识字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学光盘中师生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在光盘中老师教读生字读音、学习伙伴提出识字、写字建议时,及时使用“暂停””键,让本班学生跟读识字,或根据识字方法识字、依照注意点写字等,这对于帮助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学好普通话、正确书写生字、采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都能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其二,在情感体验时“暂停”。语文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入情入境,才能更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电视老师播放录像、引导体验时,及时按下“暂停”键,让观看光盘的学生们也来交流一下自己此时的感受,那么,学生就能集中注意力更快更好地进入情境,从而进行轻松愉快、自然有序的学习。

其三,在想象留白处“暂停”。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想象力的培养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利用光盘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带着欣赏的目光去了解电视中学习伙伴的精彩想象,而要及时按下“暂停”键,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充分地交流、分享想象的成果。否则,只能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其四,在互相评价中“暂停”。这是加强电视中学习伙伴和本班学生互动的一个重要方法。让本班学生在电视中学习伙伴的朗读、交流后进行评价找错。这样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和电视中学习伙伴的朗读比赛、对学习伙伴的评价找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认为自己并不比电视中的学习伙伴差,从而有效消除盲从的心理。

此外,对于教学光盘中无关紧要的内容(如学习伙伴的自由朗读、自由写字时间),可以用“快进”键跳过,甚至在教学光盘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程序或教学环节的修改;而对于教学光盘中有关学习重难点的内容(如电视老师对生字的书写指导),则可以用“快退”键和“播放”键让学生重复观看。

14.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7课教案 篇十四

1、想象山里的美好生活,体会作者的喜悦留恋之情。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激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美丽的小山村,游历了乡村里的大花园,乡村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老师也来自农村,今天来之前给大家拍摄了几张山寨的照片,您们想看看吗?边看边感受一下,和你心目中的乡村一样吗?(欣赏乡村图片)

2、看过了山寨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山寨真是太美了!)今天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来到大山里,仔细欣赏山里的景色,你们高兴吗?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范读课文。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识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并与同桌交流。

3、借助生字卡片,检查认字情况。重点学习“支”的字理。

4、生字我们会认了,看一看这些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会不会读。(放课件)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5、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话。

6、生字、词语我们都会读了,相信同学们会把文章读得更好。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7、文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这些词语。

8、找人说理解词语意思。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应用词语。说句话。

9、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识字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巩固识字,落实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2、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老师示范,学生仿写,评议学生所写生字,再练写。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手段,巩固识字成果,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并且养成先观察后书写的习惯。

四、本课小结

15.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篇十五

教学内容:教材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目标:

1、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和估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增强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出示教学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1、师生一起说说复习单元的的内容:口算乘法、笔算乘法、估算乘法。

2、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并逐一展示,最后全体评议。(1)先出示口算乘法算式,分小组指名回报,全体评议。(2)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3)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4)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5)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6)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7)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估算乘法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三、测评训练

1、列竖式计算

24×5= 123×3= 412×6= 324×5= 138×6= 108×6= 204×5= 150×6= 300×3= 235×3= 39×5≈ 302×8≈ 599×6≈ 71×9≈ 108×4≈

2、解决问题

(1)小红每天上学骑7分钟自行车,他平均每分钟骑185米,小红家和学校距离多少米?

16.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篇十六

在学习中, 引导学生借助线条、符号、图形、文字等在题目上进行“标注”活动, 学生原来内隐的数学思维活动就变得直观可视化, 从无序到有序, 由模糊到清晰, 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为例, 谈谈“标注”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一、借“标注”, 明算理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 让学生学会正确快速的计算是课标的要求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总会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确算理, 掌握正确的算法, 让历史的错误不再重演。借助标注可以促进算理的明晰, 算法的巩固, 实现算与思的结合、操作与思辨的联手, 使学生在标注“计算思路”中磨砺思维, 生成智慧。

在本册第四单元“乘与除”教学口算乘除法中, 学生往往会把简单的题目算错, 究其原因, 实为算理不明之故。为防范于未然, 教学中可采用标注之法, 让学生在明理基础上正确计算, 教师再也不会为“这么简单的题目也做错”而感慨叹息了。

在教学第一课时《小树有多少棵》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20×3、500×3时, 学生会依据课本例题说出:“先算2×3=6, 再在6的末尾添一个0”和“先算5×3=15, 再在15的末尾添两个0”, 进而总结出“先用乘法口诀算出0前面的数相乘的积, 再看因数中末尾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的结论。教学若到此为止, 学生难免会犯“重蹈覆辙”的错误, 学生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明确添0的算理。这时如给学生一个“拐杖”, 在口算过程中标注出算理, 20×3:2个十乘3等于6个十, 即60;500×3:5个百乘3等于15个百, 即1500。标注如下:

在口算除法第一课时《丰收了》教学60÷2、160÷8时, 把算理6个十除以2等于3个十, 即30;16个十除以8等于2个十, 即20。标注如下:

在口算乘法第二课时《需要多少钱》教学12×3、18×4时, 当学生说出乘法口诀后, 引导学生分别标注出同十位和个位相乘的得数, 再把上下两个数相加, 写出得数。标注如下:

在口算除法第二课时《植树》教学36÷3时, 根据算理3个十除以3等于1个十, 6个一除以3等于2个一, 引导学生标注如下:

口算中的标注既展示了口算的过程, 又强化了算理, 尤其对中下学生而言, 拄着标注的“拐杖”, 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借“标注”, 明法则

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教学混合运算时都会发现学生存在一个颇具代表性的错误现象, 哪怕是最优秀的学生也不可避免, 如下表中的错误题型, 学生往往会怎样好算就怎样算, 完全把运算法则抛到脑后。在教学中怎样避免学生出现这种无厘头的错误呢?我在本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教学中, 采用画横线和标上运算步骤的方法, 让学生标注出运算过程, 为法则开路, 凡解决混合运算的题型一律做到“一画二标三算”, 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口算乘法是从高位乘起的, 而竖式乘法是从个位乘起的, 为了避免口算造成的负迁移, 在第六单元竖式乘法的起始课《蚂蚁做操》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用箭头和数字标注乘的运算顺序, 让乘的过程清晰可见, 既掌握算理又明确算法。标注图如下:

一次进位和连续进位的竖式乘法的教学难点在于“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像12×5=510或12×5=50之类的错误也常见于学生的作业, 在教学时让学生边说过程边标注进“几”, 如12×5:二五一十, 写0进1 (标“1”) , 一五得五, 5加1等于6, 写6。118×7:七八五十六, 写6进5 (标“5”) , 一七得七, 7加5等于12, 写2进1 (标“1”) , 一七得七, 7加1等于8, 写8。标注如下:

“一画二标三乘”的标注方法, 化无形为有形, 化抽象为直观, 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 在对比实验中, 添加标注的学生正确率明显高于不加标注的学生。

三、借“标注”, 巧计算

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四年级上册, 那么, 是不是一定要等到运算律学了以后学生才能进行简算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三上数学教材中就渗透了众多的简算思想, 教师要把握机会, 及时渗透, 让四上的运算律水到渠成。

本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一课时《捐书活动》 (三位数连加) 练一练第2题用竖式计算中, 有这样两道题:727+134+86、397+304+120,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后进行讨论, 相同数位相加时除了从上到下依次相加的方法, 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 学生总结得出“在相同数位上可以把能够凑成10的这两个数先相加”的结论, 教师顺势教给学生标注之法 (如下图) , 来体现“凑十”的简算思想, 同时, 要求学生在做连加的题目时, 做到“一看二标三算”。标注, 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又大大降低了计算的失误。

本册第五单元“周长”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试一试中有这样一道题:

课本上展示的计算方法如下: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教材对三位数的连加已经有了简算的要求, 为了更直观地体现简算思想, 我在让学生观察加数特征时, 采用标注, 把能够凑成整百的数用线连起来, 并写出其得数, 方法如下:

有了以上的标注基础, 学生在解答练一练第3题时就很自然地将标注的方法加以运用。

在连加的计算中, 运用标注, 可化竖式计算为口算, 既是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有机渗透, 让简算过程外显, 减少书写步骤, 提高计算效率, 更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方法。借助弧线, 让学生明确思考的依据和流程, 使思维由模糊、无形、随性变成清晰、有形、理性。

四、借“标注”, 厘关系

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一、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了“比多、比少”的“相差”关系, 掌握“倍数”关系是课标对三年级提出的新要求, “倍”字句就成了反映数量之间关系的又一个载体, 通过对关系句的标注, 可以一针见血地厘清数量结构和数量关系, 找到解决相应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册第四单元“乘与除”安排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这一内容一直是数学的一大难点。我采取“操作中建模, 标注中用模”的策略, 较好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需要多少钱》教材安排了如下问题:“皮球的价钱是18元, 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 一个小皮艇多少元?”我引导学生借助标注倍字句明确:谁是小数, 谁是大数, 把小数看作1倍数, 大数就是这样的几倍数“,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 所以用乘法计算。教学时, 先让学生画一画小皮艇的价钱与皮球价钱之间的关系:

再让学生说一说:什么价钱是小数, 什么价钱是大数, 求大数还是求小数?把谁看作1倍数, 谁的价钱是这样的几倍?是几个几元?并把“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4倍”这句话变形为“皮球价钱的4倍是小皮艇的价钱”, 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大数, 用乘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就是求倍数, 用除法。同时引导学生将“倍字句”中的数量关系标注出来:

所以, 求小皮艇的价钱列式为:18×4=72 (元) 。

第三课时《植树》教材安排了如下问题:

(1) 一双鞋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2) 一双鞋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元?

引导学生标注如下:

(1) 一双鞋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对二年级已学的“相差”关系, 标注方法也作一个复习回顾, 标注如下:

(2) 一双鞋比一副手套贵多少钱?

列式为:55÷5=11, 55-5=50 (元) 。

通过标注, 学生对倍字句中隐含的数量关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更为理性的把握, 避免了机械模仿的浅层式学习;帮助学生厘清了差比和倍比关系中求大数算法的异同点, 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了学生理性的思辨能力和符号表征能力, 促进了知识的正向迁移、整体建构和自由生长。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连线成网, 生成富有生长性、结构性、系统性的知识大厦和智慧宝藏。

五、借“标注”, 明意义

在某些概念教学中, 借助标注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的含义, 加强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 从而促进数学概念的真正内化和建构。

在教学第五单元“周长”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时, 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这句话的含义, 可让学生动手操作, 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一描, 描图形的周长时要做到“从哪里开始, 就要回到哪里结束, 沿图形的边线描一周, 中间不能有间隔”。这时, 借用一个小小的圆点就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长的意义, 在图形边线任意一个地方描一个小圆点, 标注出起点的位置, 然后沿着边线描, 若能回到这个点, 说明这个图形有周长 (如图1) , 若不能回到这个点, 就说明这个图形没有周长 (如图2) 。

标注小圆点, 在数下面的图形时就不会出现多数或少数的情况。

标注小圆点, 描边线, 在计算图形周长时就可以避免像求下图周长:4×6=24 (厘米) 之类的错误。

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第一课时《文具店》练一练第1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矿泉水1.88元, 两个8分别表示什么?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在这个小数对应数位的上方标注出“元、角、分”, 这样, 学生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就有了清晰的理解, 整数部分表示“元”,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 就是8角,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分”, 就是8分。标注如下:

借助标注, 使小数不同数位所表示的意义和元角分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让抽象的小数的意义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 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就深刻。

上一篇:跟端午节有关的儿歌下一篇:这就是我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