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指标的管理

2024-07-13

工艺指标的管理(精选11篇)

1.工艺指标的管理 篇一

加气块生产工艺中的主要技术指标

加气块原材料涉及元素原子量

(克分子/摩尔数)

H

1.0079

O

15.999

Si

28.085

Ca

40.08

AI

26.9815

S

32.06

C

12.011

N

14.0067

P

30.9737

Mg

24.30

Na

22.9898

K

39.0983

Fe

55.845

主要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一:原材料

粉煤灰:(JG/T409—200)烧失量≤7%,SiO2≥81.245

AI2O3≥9.04

细度≤15%

Fe2O3

≤0.77%

MgO≤

0.39%

SO3≤0.012%

KO2≤4.81%

Na2O

0.82%

CaO≤

0.9%

生石灰:(JG/T621—1996A

CaO

≥75

MgO<6%

消解温度不小于75℃,消解速度10min,细度控制在4900孔筛筛余量15%左右。

泥:(JB175—1999)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有质量保证书)

膏:SO3

45%

CaO

33%

膏:AI

(铝)(JG/T409—2001)金属铝含量>95%,覆盖面积4000—600CM²/G发气速度应在15—30min左右完成。

皂荚粉:(或洗衣粉)新鲜干燥,不发霉无结块。

二:基本配合比(重量比)

水泥:生石灰:粉煤灰:石膏=

:

:

:

铝粉膏为制品干总量7.5/10000

水料比为:0.60:1

三:单位制品及原材料用量

原材料

粉煤灰

生石灰

铝粉膏

皂荚粉

每立方

428㎏/m³

㎏/m³

108㎏/m³

㎏/m³

0.45㎏/m³

0.45㎏/m³

390㎏/m³

每模

1428㎏

204㎏

367㎏

41㎏

1.53㎏

1.53㎏

1326㎏

(铝粉搅拌及浇注调节水60㎏/模)

实际生产配合比根据原材料的钙硅比、水料比经多次试验后确定实施。

四:主要控制工艺参数

1:料浆计量后放入搅拌机:120秒(包括搅拌时间)

2:石灰水泥搅拌

180秒

3:加铝粉后搅拌

45秒

4:搅拌测稠度时间

180秒(投放石灰算起)

5:浇注稠度控制:

⊙20--23±㎝1㎝

6:预养室温度:

45℃

7:静停时间:

2±0.5h

8:预养室静停规模位:

25模

五:蒸压养护制度:12h/T(一天一釜两周转)

0

---

-6Mpa

0.5h

(升

温)

-0.6

---

1.0

Mpa

1.5h

(恒温)

1.0

Mpa

7.5h

1.0

---

0

Mpa

1.5h

1.0h

单位制品蒸汽耗量210㎏/m³

六:原材料存放周期

粉煤灰

生石灰

铝粉膏

皂荚粉

---

10天

5天

≤15天

≤10天

3个月

3个月

七:车间组成与工作制度

产车间组成:1有原材料制备,2

配料与浇注,3切割编组

4蒸压养护

成品检验

按两班制生产,每班10小时,全年300个工作日,以一天一釜两周转(及12小时出

1釜)计算。

序号

岗位名称

每班人数

制浆池、过度池、石膏

石灰粉磨

球磨机全程

配料浇注

配料1人浇注1人

切割编组

行车2人切割2人

组模

预养室

小车运送、刷油铺膜

蒸压养护

编组进出釜、半成品、成品检验计量统计

成品出釜

运输、检验、分级堆放

设备维护

设备维修、电工含值班维修

锅炉房

锅炉供气、供暖、职工洗浴水供给

检化验

产品物检、化检、锅炉水检

管理

值班长兼技术员

其他

统计辅助替班

合计

车间实际生产人员36人

八:原材料基本成本

序号

原料名称

单耗㎏/m³

单价元/吨

费用元/m³

粉煤灰

450

17.10

生石灰

130

300

160

1.92

490

29.4

铝粉膏

0.45

1650

7.43

皂荚粉

0.45

2500

1.13

合计

95.98元(参考值)

九:加气块设计成本

序号

成本

元/m³

原材料

95.98

汽160㎏/m³

10.88

11.5

工资福利

企业管理

2.5

销售费用

其他综合费用

合计

155.86

销售价格255元

--

155.86

=

99.14元

十:化验室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精度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精度

材料试验机

1%

标准筛

0.08

热鼓风机

2℃

0.075

低温箱

2℃

0.045

恒温加热器

分样筛

钢卷尺

0.5mm

温度计

立式收缩议

0.01mm

磁力搅拌机

空调器

玻璃仪器

1套

调温箱

35—95%

小保温瓶

半磅

天平

0.5g

秒表

分析天平

0.5—1g

比重瓶

马弗炉

1300℃

发汽剂检测仪

干燥器

坯体硬度仪

电炉

1000w

稠度测试仪

铂坩埚

瓷坩埚

玛瑙乳体

十一:物理检验基本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精度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精度

钢卷尺

3mm

荷重块

10㎏

荷重块

20㎏

契型塞尺

读数显微镜

0.05mm

高温高湿箱

电子天平

0.0001g

百分表

0.01mm

荷重块

5㎏

十二:加气混凝土切块质量控制点

序号

工序

管理

手段

A

B

石灰

JC/T621

专检

每批

数据表

粉煤灰

JC/T409

专检

每批

数据表

水泥

GB175

专检(控制)

每批

数据表

铝粉膏

JC/T407

专检

每桶

数据表

石膏

专检

每批

数据表

石灰加工

≤15%mm

自检

每15min

控制图

石灰磨细度(出磨口)

≤15%(0.08mm筛余)

自检

分样筛

每15min

控制图

粉状石灰性能(仓)

A-

GaO≥60%

消解温度≥80℃

细度≥15%

消解速度10~15min

专检

每30min

控制图

粉煤灰加工

比重1.39~1.41

自检

量杯

每15min

控制图

≤15%(0.08mm筛余)

专检

分样筛

每池

数据表

石膏含量

工艺规格

专检

每池

数据表

配料

石灰性能

A-

CaO≥60%

消解温度≥80℃细度≤15%

消解速度10~15min

专检

每5模

数据表

石灰计量

当日配料单

自检

计量称

每模

数据表

水泥计量

当日配料单

自检

计量称

每模

数据表

粉煤灰计量

当日配料单

自检

计量称

每模

数据表

铝粉等计量

当日配料单

自检

计量称

每模

数据表

浇注

各物料投料搅拌时间

当日配料单

自检

秒表

每模

数据表

料浆扩散度

18---20cm

自检

每模

数据表

浇注温

度高度

42℃

32cm

自检

每模

数据表

静停

发气速度

0—10min

1.5~2.5cm/min

11~15min

0.8~1.2cm/min

20min结束

自检

钢卷尺

每2~5模

数据表

稠化时间

冒泡时间

10~20min

自检

秒表

每模

数据表

坯体强度

15~20

工艺规程

强度仪

每模

数据表

切割

外观质量

粘模<200c㎡

棱角损坏<300×30cm

自检

钢卷尺

每模

数据表

尺寸精度

±2

±4mm

(坯体四周)

自检

钢卷尺

每模

数据表

蒸压养护

蒸压养护

抽真空-0.6mpa

压1.2mpa

温1.5h

温7h

压1.5h

自检

压力表

每釜每15min

数据表

出釜

外观尺寸

GB/T11968

自检

钢直尺

抽检

数据表

堆放

堆放

分等分级

自检

钢直尺

抽检

数据表

出厂检验

GB/T11968

专检

数据表

十三:粉煤灰切块基本尺寸规格

单块体积(m³)

1m³块数

600×300×300

0.054

18.51

600×300×250

0.045

22.2

600×300×200

0.036

27.8

600×300×150

0.027

600×300×100

0.018

55.5

600×250×200

0.03

33.3

600×250×100

0.015

66.6

600×200×100

0.012

600×250×250

0.0375

26.6

600×200×150

0.018

41.6

仅供参考

2.工艺指标的管理 篇二

烧结普通砖, 俗称“红砖”, 又名“实心粘土砖”, 是房屋建筑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墙体材料。由于其生产工艺简单、技术成熟、取材方便、造价低廉, 有较好的绝热、耐火、强度和耐久性, 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至今仍得到应用。但因传统红砖在取材过程中对土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在烧制过程中还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状况, 红砖的生产已严重威胁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2005年6月6日,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 (国办发[2005]33号) , 要求到2010年底, 全国所有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膨化砌块砖正是基于上述背景, 为了有效解决普通红砖土地资源消耗大、高耗能、高污染、块小自重大、保温性能差、增加综合建筑成本的不足, 历时七年研发而成的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

该产品在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历经长达一年的全方位检测结果表明, 其各项性能指标全部满足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其中某些关键性能指标更是远远高于传统红砖。目前该产品已由实验室研发阶段转型到批量生产, 膨化砌块砖的出现无疑是一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的新型墙体材料, 是较为理想的普通红砖替代性产品。

2 膨化砌块砖定义

以泥砂岩石为主要原料, 经过高温、高压膨化出颗粒, 添加水泥、粉煤灰等, 再经过机械压实制成的膨化砌块;或以泥砂岩石为原料, 不加任何辅料经高温, 自行粘结, 挤压成型而制成的膨化砌块。

3 膨化砌块砖工艺流程

3.1 工艺流程。原料开采、破碎、筛选、预热、加湿、膨化、配比、搅拌、成型、码垛、干燥、成品。

3.2 工艺流程说明

3.2.1 非承重型 (膨化压制型) 。

原料进厂后需先进行机械粉碎并筛选出1cm-2cm颗粒, 然后将所筛选的颗粒投入到双节变径回转窑进行高温烧结充氧加压进行膨化, 初期炉温控制在1200℃-1400℃、压力控制在3Mpa-8Mpa, 湿度控制在0.5%-08%, 待炉温达到膨化临界点1400℃后, 炉温再次升温并控制在1400℃-1600℃, 原料发生膨化, 膨化后所产生的膨化体及部分液体, 随后进入磨具挤压成型, 得到膨化砌块砖。该种工艺所生产的膨化砌块砖密度为800kg-900kg/m3, 抗压强度为3.5MPa-5.0MPa。

3.2.2 承重型 (膨化掺混压制型) 。

该种类型前期工艺与3.2.1相同, 待原料膨化并至膨化体冷却后, 再将膨化体用粉碎机粉碎并筛选出2-5mm的颗粒备用, 筛选出的颗粒与水泥、粉煤灰、砼添加剂按一定用量比例混合配比, 经机械搅拌振动后, 输送至料仓, 进行模具挤压成型, 成型后码坯自然养护或蒸汽养生而成砌块。该种工艺所产出的膨化砌块砖密度为1200kg-1300kg/m3, 强度为8.0MPa-10.0MPa。

4 膨化砌块砖的主要性能指标分析

4.1 膨化砌块砖与烧结普通砖主要性能指标对比如表1所示。

4.2 膨化砌块砖的性能指标优势

4.2.1 块体大, 施工简便、砌筑快捷。

1块240mm×240mm×115mm膨化砌块砖体积相当于标准烧结普通砖4.5倍, 使用膨化砌块能加快砌筑速度, 缩短施工工期, 显著提高施工效率。

4.2.2 密度低, 可降低建筑综合造价。

如果从设计上进行考虑, 使用膨化砌块砖砌筑可以减少地基基础梁柱、减少结构钢筋用量, 节约砌筑砂浆, 节省人工成本, 从而降低建筑总造价。

4.2.3 吸水率低。该砖吸水率≤15%, 而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炉渣砌块砖、粉煤灰砖等吸水率都接近甚至超过20%。

4.2.4 传热系数低, 保温效果好。

膨化砌块砖的最大性能优势是自保温效果好, 其传热系数仅为0.47 W/m.k, 烧结普通砖的传热系数为0.81 W/m.k, 使用膨化砌块砖砌筑实现了结构、围护、保温一体化, 可以不使用苯板为建筑物外墙做保温, 即取消了传统的多层复合墙体构造法, 该性能可有效提高建筑物自身的防火阻燃及环保性能, 很好地解决了保温系统与主体结构耐久年限不一致、建筑物外墙皮龟裂现象等难题。

4.2.5 放射性污染低, 安全无害。

经黑龙江省石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等权威部门检测, 该膨化砌块砖的内照射指数IRa为0.3, 外照射指数Ir为0.4, 完全符合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A类建筑主体材料的放射性核素限量要求, 其产销和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对人体安全无害。

4.2.6 性能指标综合效果显著。

由于实心、轻质、保温等诸多性能优点, 使用膨化砌块砖砌筑后墙体厚度可相应减薄, 有效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 装饰装修平面布置更加灵活, 具有可开凿、打孔、钉钉子、不易碎等特点。

结束语

膨化砌块砖以泥砂岩为主要原料, 不占用耕地良田, 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由于其是通过泥砂岩膨化得到, 内部形成了多孔蜂窝状, 所以具有质轻、保温性能好、吸水率低等性能特点。同时因为原料及其工艺的特殊性, 使其具有防火、隔音、耐久等优良性能。该砖的性能, 完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 推广应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是烧结普通砖较为理想的替代性产品。

摘要:重点论述了膨化砌块砖的研发背景、工艺流程和性能指标。

关键词:膨化砌块砖,工艺流程,性能指标

参考文献

[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201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10.

3.工艺指标的管理 篇三

关键词:挤压蒸煮;小麦;啤酒;还原糖;糖化工艺;膨化;响应面法

中图分类号:TS262.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306-04

21世纪我国麦芽和大米等粮食价格大幅上涨,造成啤酒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啤酒酿造企业利润减少[1]。采用适量辅料替代部分大麦芽酿造啤酒,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方法[2]。在我国,小麦是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以及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籽粒富含淀粉,并且小麦的无水浸出物含量较高,可用于啤酒酿造。我国小麦深加工程度不够,附加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利用挤压蒸煮小麦作辅料酿造啤酒,可以丰富啤酒品种,简化糖化工艺,增加小麦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和啤酒企业的利润[3]。麦汁中的还原糖是啤酒酵母可以直接利用的可发酵性糖,不仅可以促进酵母细胞的正常生长代谢,而且有利于提高成品啤酒的质量。小麦辅料挤压膨化后,淀粉的晶体结构被破坏,呈坚实的多孔状结构,酶与辅料的作用面积增大,提高了淀粉的酶解速度、原料利用率以及麦汁还原糖的含量。在挤压过程中,淀粉发生糊化,α-度增加,有利于糖化,可以省去糊化或蒸煮工艺,简化工艺并节约能源[4-5]。本研究以挤压膨化小麦作辅料,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用Design-Expert8.0.5软件对糖化工艺参数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响应面分析[6-9],建立糖化工艺参数对麦汁还原糖含量影响的数学模型,得到以还原糖含量为指标的最优糖化工艺条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大麦芽(澳麦,山东省莱芜市麦芽厂);小麦品种淄麦12号(市购);低温挤压膨化小麦(自制)。

1.2小麦挤压方法

本研究中小麦的挤压参数[10-11]:直径为12mm的挤压机模孔3个;三节套筒温度分别为20、40、60℃,小麦粉的水分质量分数为22%,螺杆转速220r/min,模板与挤压机螺杆的轴头间隙为15mm,用山东理工大学自制挤压机进行加工。

1.3麦汁制备工艺

本研究采用的麦汁制備工艺流程见图1。

1.4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麦汁还原糖含量的测定参照文献[12]。

1.5试验设计

本试验在500mL三角瓶内进行,总投料量固定在50g。选择水料比(mL∶g)、膨化小麦比例(%)、50℃蛋白质休止时间(min)、62℃糖化时间(min)、70℃糖化时间(min)为试验因素,以麦汁还原糖含量(g/mL)为考察指标进行糖化试验[13-14],具体试验设计如表1所示。

2结果与分析

2.1以还原糖含量为指标的膨化小麦辅料麦汁糖化工艺参数响应曲面分析结果

采用Box-Behnken[15]的中心组合设计试验,试验安排及结果如表2所示。利用Design-Expert8.0.5软件对挤压小麦比例、水料比、50℃蛋白质休止时间、62℃糖化时间和70℃糖化时间对麦汁还原糖含量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以麦汁还原糖含量为响应值(Y),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拟合,用回归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表4。从表3可以看出,模型的常数项(P<0.0001),一次项X1(P=0.0054<0.01)、X3(P<0.0001)、X4(P<0.0001)极显著,交互项X1X2(P=0.0039<0.05)和X2X3(P=0.0027<0.05)显著,其他不显著。方差分析结果(表4)表明,模型的确定系数R2=0.8852,模型的线性回归极显著(P<0.0001),交互项(P=0.0208<0.025)和总回归(P=0.0006<0.05)显著。

利用Design-Expert8.0.5软件对表2还原糖含量的结果进行多元二次回归拟合分析,方程的响应面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图2-a为50℃蛋白质休止时间,62、70℃糖化时间分别为50、44、30min时,麦汁中糖化还原糖含量受水料比和膨化小麦比例影响的响应曲面图。当X1处于较低水平时,麦汁中还原糖含量随X2加入量的增大而增加;当X1处于较高水平时,麦汁中还原糖含量随X2的增大而降低。当X2较低时,麦汁中还原糖含量值随X1的增大有下降的趋势;当X2处于高水平时,麦汁还原糖含量值随着X1的增大而明显降低。可见这2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明显。水料比为4.0mL∶1g、62℃糖化时间固定在44min、70℃糖化时间固定在30min时,麦汁中的还原糖含量随挤压膨化小麦辅料加入比例和50℃蛋白质休止时间变化的响应曲面图见图2-b。当X3处于较高水平时,麦汁还原糖含量随X2的增加而增加;当X3在较低水平时,麦汁中的还原糖含量随X2的增大而降低,且2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比较明显。当X2在低水平时,麦汁中的还原糖含量随着X3的延长而明显下降;当X2在高水平时,麦汁中的还原糖含量随着X3的延长而明显增大。水料比为4.0mL∶1g、50℃蛋白质休止时间为50min、62℃糖化时间固定在44min时,麦汁中的还原糖含量受膨化小麦比例和70℃糖化时间影响的响应曲面图见图2-c。当X5保持不变时,还原糖含量随着X2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当X2不变时,麦汁还原糖含量随X5的延长而增加,到达一定程度后含量上升缓慢,因为此时糖化已接近完全,还原糖含量不再增加。水料比为4.0mL∶1g、膨化小麦比例是31%、50℃蛋白质休止时间固定在50min时,麦汁中的还原糖含量受62、70℃糖化时间影响的响应曲面图见图2-d。当X4不变时,麦汁还原糖含量值随X5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X5不变时,麦汁还原糖含量值随X4的延长而升高。

nlc202309032133

2.2以还原糖含量为指标的膨化小麦辅料麦汁糖化工艺最佳条件的确定

以麦汁还原糖含量为考察指标,用岭回归寻找最优糖化工艺参数范围,岭回归寻优分析结果见表5。从表5可知,在编码半径范围内,还原糖含量的变化不大,還原糖含量的最优工艺参数范围为:水料比3.4~3.7mL∶1g,膨化小麦比例32%~33%,50℃蛋白质休止时间50~55min,62℃糖化时间44~47min,70℃糖化时间30~31min。

2.3以还原糖含量为指标的膨化小麦辅料麦汁糖化工艺最佳参数的验证试验结果

在最优范围内进行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6)表明,麦汁还原糖含量为85.5~87.6mg/mL,在预测范围以内验证优化参数,结果显示这些优化的参数是可靠的。

3结论

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使用Design-Expert8.0.5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糖化工艺参数水料比、膨化小麦比例、50℃蛋白质休止时间、62℃糖化时间和70℃糖化时间对麦汁还原糖含量的回归模型,方差检验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利用Design-Expert8.0.5软件对影响麦汁还原糖含量的糖化工艺参数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响应面分析,通过岭回归得到最优糖化工艺参数:水料比为3.7mL∶1g,膨化小麦比例为32%,50℃蛋白质休止时间为53min,62℃糖化时间为47min,70℃糖化时间为31min。对应的麦汁还原糖含量为86.1g/mL。

参考文献:

[1]满娟娟.小麦啤酒糖化工艺研究[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10.

[2]倪应应,胡鹏刚.高浓酿造法生产高辅料啤酒的研究[J].中国酿造,2012,31(4):72-74.

[3]王海明.论小麦辅料啤酒的酿造[J].啤酒科技,2000(2):20-23.

[4]陆燕,徐岩,徐文琦,等.膨化技术及其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J].酿酒,2002,29(5):75-78.

[5]杨铭铎.谷物膨化机理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1988(4):7-16.

[6]姚芳,祁兴普,刘萍.复合蛋白酶水解低值淡水鱼工艺的响应面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229-233.

[7]刘尼亚.挤压蒸煮小麦辅料在啤酒糖化中应用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7.

[8]张硕,张崇禧.响应面法优化海参复合植物保鲜剂配方[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254-257.

[9]朱兴一,陈秀,谢捷,等.基于响应面法的闪式提取香菇多糖工艺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5):243-245.

[10]刘尼亚,申德超,李杨,等.挤压系统参数对挤压蒸煮小麦啤酒辅料抗性淀粉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7):127-130.

[11]申德超,刘尼亚,王国庆.挤压蒸煮小麦作啤酒辅料的糖化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8,39(3):71-74.

[12]顾国贤.酿造酒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131-133.

[13]满娟娟,李宏军.响应曲面法分析小麦啤酒糖化工艺参数对麦汁α-氨基氮含量的影响[J].酿酒科技,2010(3):71-74.

[14]Liyana-PathiranaC,ShahidiF.Optimizationofextractionofphenoliccompoundsfromwheatusing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J].FoodChemistry,2005,93(1):47-56.

[15]胡成旭,侯欣彤,冯永宁,等.响应面法优化云芝多糖提取条件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28(7):124-126,130.

4.中小企业管理的重要指标 篇四

如何能做到随时随地能掌握好相应的数据和了解企业目前准确的运作状况呢?珠海将心软件有限公司的CRM软件就能实时有效的帮助您全面的掌控整个管理过程。将心CRM软件结合了生产实际的运作与管理理念融入一体,为企业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将心CRM免费版 同时也解决了客户高额购置管理软件的顾虑。

珠海将心软件有限公司结合了多年的管理经验,运用科技手段研发的将心CRM管理软件涵盖了管理者的几个重要的指标:

一、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产量是生产企业的根本任务,这是毋庸质疑的。实际生产量最大限度的接近设计生产能力,是企业生产管理者最求的目标。如何能够实现目标这取决与原材料是否充足,设备是否正常,人员投入是否最大化,工艺安排是否合理有效。除去原材料筹备的问题,都是企业生产管理者体现工作能力和实现业绩的工作目标。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如果企业要做大做强,生存期长,那就要保证产品的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竞争力,就没有进入市场,占领市场的保障。

二、设备的正常维护和场地的整洁

设备是生产的必用工具,是关系到是否能按要求完成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日常是维护是致关重要的,有些管理者工作马虎不注重设备的日常保养,导致设备经常出现故障,使生产不能正常进行,维修成本增加。场地的整洁不仅是日常工作的需要,也避免了很多安全隐患,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人力资源的调配和使用

如何能够把员工合理的安排其工作和有效的调动其积极性是企业生产管理者的领导艺术的展现。

四、库存产品的管理

库存产品的管理,经常被有的小企业管理人员所忽视的。库存管理不仅能够控制和检查生产环节的各种数据,还能够为再生产做好数据依据。更重要的是有了库存的管理,能够反应企业的资产增加和减少。为企业的整体发展做有力的数据支持。

五、节约能耗

节约能耗也应该成为考核的指标。因为它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在原有的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节约了能耗,这也是管理人员履行了有效的管理实践,应该给予鼓励,反之浪费了成本,就要对其负责任。

相关内容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五项工具

老板们,不该管的请别管

非常实用的员工激励法

”-->

打印机的分辨率是指打印机在每英寸所能打印的点数(DotPerInch)即打印精度(DPI),这是衡量打印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一个判断打印机分辨率的基本指标,一般的家庭用户和中小型办公用户使用的打印机的分辨率应至少达到300DPI――720DPI之间,但DPI指标不是越大越好。

PPM

代表了打印的速度,也就是一分钟所能打印的页数。不过,ppm同样的也会有陷阱,对于打印速度的表现,一样要以眼见为实。必须指出,影响打印速度的因素很多:不同的打印精度,当然会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类型的喷嘴喷射频率会有所差别;打印算法的差别;是否应用智能墨滴变换技术;走纸速度等等,

打印幅面

不同用途的打印机所能处理的打印幅面是不尽相同的,不过正常情况下,打印机可以处理的打印幅面主要包括A4幅面以及B5幅面这两种。但也有一些特殊幅面,比方说在处理数码影像处理打印任务时,都有可能使用到A6幅面的打印机。

字体

5.工艺指标的管理 篇五

1.计划质询针对完成目标的内容。结果质询是针对如何达成目标的因素。2.计划质询诠释了支撑实现目标的重点工作内容,有助于清晰地把目标传达给各级员工。3.关键成功因素分解法在绩效考核中是一种广泛适用的思维方法。主要运用于目标分解。4.平衡计分法不但关注财务指标还关注非财务指标,不但关注结果还关注过程。财务、内部、学&成、客户四个方面具强相关性。强调的是平衡,适用于企业快速发展阶段后期以及成熟期。5.CRT法,通过客户+职责+指标分解获得KPI指标;TQC法,通过时间+质量+成本描述获得KPI指标。6.KPI指标分解中的组合拆分法,通过先组合再拆分的方法进行分解。而大事化小法,是对目标过程层层分解,分段拆细。适用于拥有大量抽象指标的组织。7.KPI指标必须保持纵向和横向一致性。纵向是指各层级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横向一致性是指部门目标之间的互相协调并保持一致性。

2.通过课程的学习,哪些方面可以与实际业务工作结合?下一步您将如何行动?

关键成功因素法值得在新的团队管理中运用,用以生成各职能单元的KPI指标。比如,质量管理部目前具备三项职能:三标体系建、运、维;质量控制;安全生产标准化。分别分析三项职能的关键成功因素,得到各职能单元的KPI指标,再运用与对各职能单元的绩效评估和考核。

3.您感觉课程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优化?

6.工艺指标的管理 篇六

ERP系统的KPI应用现况

“重建设、轻评估”是很多实施ERP系统应用企业遇到的问题,如今的企业管理人员已开始关注科学有效评估ERP应用效益的标准,但怎样判断ERP系统成败是一个挑战性的课题,不同人员、不同视角的结果迥然。

ERP咨询顾问会说:“顾问顺利撤离项目、项目全额收款、客户满意度较高„„”企业IT人员会说:“系统终于上线了、项目没有延期、业务部门投诉较少„„”

企业管理人员会说:“公司导入了国际先进的ERP理念、系统已在业务部门顺利使用、项目按预算执行„„”

这样对ERP系统的定性评价,在项目上、在客户方、在咨询业已听过很多次了,但评述中包括了一些“假、大、空”的成分,真正客观、公正的分析ERP利弊定量指标不多。

ERP咨询顾问在实施ERP项目时,经常会说服客户实行管理的数据化,但真正对于ERP项目、ERP系统评价的数据却不多;企业方的项目总结、项目验收时,也苦于没有关键指标来衡量,只能以文档签字、业务人员访谈等方式来确认。企业方、咨询方为什么没有用数据来说话?为什么没有把一些ERP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追溯?难道国人中庸的管理模式,只能以定性的表述来衡量一个科学规范的ERP项目得失。从各行业的ERP项目历程来看,很多顾问、企业方也曾寻求过一些指标,但是从那些方面取数据,怎么样取数据,数据展示后对公司、对项目、对个人是否有利等因素,阻碍了数据顺利、正确、客观的收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不确定的、概念化的、空泛的论述,对ERP的成败评判一直是“云遮雾罩 ”不露真容。ERP评价体系的建立

笔者在一些ERP项目上也曾见过指标类的数据,例收集了多少条ITEM、定义了多少供应商、增加了多少用户、培训了多少人次、开发了多少报表等简单的数据罗列,但从企业ERP项目的实施目标和ERP系统的功能来看,ERP项目所涵盖的内容绝对不止这些简要的数据,也不能用上述的数据来简单分析,企业方、顾问方通常将面对着怎么建立ERP评价体系的困惑。

1.指标建立原则

对于ERP评价体系业界已建立了相关的标准规范,例《Oliver Wight ABCD检测表》、《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2003年度应用软件产品测评规范》等,这些标准在ERP项目的管理原则、业务流程等方面关注较多,与行业的特点、企业的特性、ERP项目的阶段性目标等因素结合较少,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剖析建立切实可行ERP系统的KPI指标体系的原则。

ERP系统的KPI指标建立与管理

从管理的求真务实原则来看,真正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业务特点、企业目标的KPI指标才是最合理的指标,所以在KPI指标建立时要求精、要切合本企业现况,例如库存压力较大的企业,关键指标应是库存资金占用率、在库资金占用降低率,计算的公式如下。

从管理的时效性原则来看,须在ERP应用时间轴上设定不同时期的KPI指标,对各类指标设置不同的数据源和不同的分析方法,实现ERP 系统实时、同期、趋势等指标信息的管控。例如ERP系统上线阶段,主要是关注数据及时、准确性;ERP系统应用半年后,可以进行同期、趋势等信息的分析;ERP系统应用两三年之后,可以进行数据挖掘,把一些隐性的效益、问题收集归类。

从管理的层次性原则来看,需对企业管理的关键点、核心流程的针对性指标的建立,例计划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的不同管理层面,基层业务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的不同管理层次,集团化、多工厂、多部门的不同管理渠道,通过纵横交错的KPI体系建立,从多视角、多节点的进行比较分析,确保各项指标的科学合理性。

在指标建立需考虑因素很多,为保证ERP系统的KPI指标建立后的可行性,经对KPI项目成功案例比较分析后,从ERP系统角度和从战略实施层面的指标建立原则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建立时从基础或某些核心点开始逐步展开,执行时要一个指标、一类指标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

2.指标体系建立过程

在企业中谈到ERP系统的KPI体系建立的问题时,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的第一反映就是“IT部门的事”,这个思维惯性是ERP系统KPI体系建立过程的最大阻力。

企业的KPI体系建立很多是以管理咨询项目来推进,当KPI指标与ERP系统集成时,KPI体系建立的最佳组织模式:业务部门+ERP 咨询顾问+IT部门,以矩阵式的项目组织形式,从业务管理流程控制着手,以IT系统平台搭建和信息系统分析来实现,将企业管理与ERP系统无缝集成。

KPI项目组织团队确认后,在遵循指标的建立原则下,根据企业管理目标和管理需求,需制定合理的项目推进计划,KPI体系建立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建立、执行、修订。

·在项目实施前,设定几个关键性指标,用来确认项目实施目标和范围,并验证项目的关键实施成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系统与解决方案来设计关键指标,验证方案的可行性、系统的完整性、项目实施质量;

·在项目结束后,设计长期应用维护过程的关键指标,验证长期、隐性的成效。

KPI指标体系在执行过程中,须指定专职部门或人员负责监控动态指标数据,负责ERP系统KPI指标信息进行检讨,以ERP系统为平台、KPI指标为标杆,通过KPI指标数据分析与利用,提高业务执行的效率与规范性,并推进ERP系统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在企业的KPI指标应用过程中,需注意验证KPI数据准确、合理性、完整性,监督KPI指标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并根据KPI应用的效果,须对相关KPI指标进行修订与完善,以保证指标的合理性、可行性,确保KPI体系与企业管理和发展的目标同步。

3.KPI指标发布控制

KPI指标的信息发布渠道是否通畅?发布的信息是否得到真正利用?是决定KPI体系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KPI指标体系应用过程中,首先应建立相关的KPI信息的收集、发布等管理流程和制度,作为KPI体系成功应用的有力制度保障,其次要保证KPI指标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通过KPI系统动态的反映企业运营信息,最后对KPI信息查询权限和信息的安全性要严格控制。

KPI与BI的集成在一些企业的KPI项目成功实施并执行一段时间后,KPI指标慢慢开始失去了管理效应,是因为KPI指标与企业不符?还是KPI指标的生命周期太短?从KPI的设计严谨性角度来看,应该不是上述的这些原因,KPI指标建立时已充分讨论确认,而且已在企业成功运用。问题的核心应该不是指标本身,而是指标的信息收集、发布流程、反馈渠道等问题,KPI指标只是一组数据的展现,但数据怎样提交到管理人员?异常信息怎么及时反馈与应对?谁来负责这些信息的管理与控制?怎样利用KPI指标的标杆作用?这些关键问题一直是影响着KPI指标能否长期使用。以往的“秋后算账”事后管理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今的企业管理需求,现代企业必须实时、动态的对KPI指标信息进行发布与管理。

上述KPI管理需求与ERP系统中BI建设拓展方向不谋而合,通过ERP系统与KPI体系整合,将KPI信息在BI系统进行管理与发布,在BI系统平台通过WEB化、图表化的展示KPI数据,并对异常、关键指标进行自动归类与分析,实现对企业运营的全程实时管理。

7.工艺指标的管理 篇七

1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

产业集群竞争力,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 为此, 国内外研究者做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

到目前为止, 有关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解释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要素观点、结构观点和能力观点。波特要素观点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受到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者, 需求状况, 相关的支持产业, 要素状况等四大要素的影响。结构观点中A huja等人为代表的横向结构观点指出集群内企业间在生产、市场、技术、采购、基础设施等方面具有横向关联, 并且既竞争又合作。以Manuel等人为代表的纵向结构观点则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包含了从企业到集群到国家, 从微观到宏观的竞争力的综合, 是从低级到高级变化的动态过程。能力观点以Lynn为代表, 他认为, 产业集群竞争力就是集群的能力 (Competence) 。国内张辉进一步解释了该能力即有效利用资源和规避影响集团发展不利因素的能力, 促进集群改善环境, 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集群内部资源, 提升集群整体实力。

结合以上观点, 产业集群竞争力是指以产业集群的各大要素 (主要是企业) 为基础,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竞争与合作, 从内而外, 从低级到高级发展, 从而实现集群产品在现实和未来的发展, 在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张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2 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

由于有关对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描述的相关文献较少, 本文结合产业集群及工艺美术产业特色对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做如下定义: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以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的各种要素为基础, 通过集群内企业间的横向合作, 以及企业、集群和国家层面竞争力的综合, 有效利用环境, 规避风险, 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达到整体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3 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是区域环境、产业集群和区域营销等行为活动的有效结合。

3.1 区域环境影响因素

3.1.1 经济发展是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前提

首先, 工艺美术产业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只要区域经济规模越大, 就越能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提供所需的资金, 反之, 就会受到制约。其次, 工艺美术产业的产品在所在区域的消费市场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强的依赖性。越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 对工艺美术产品的需求也就越大, 消费能力就越强, 强大的消费能力循环刺激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再次, 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建立在原有产业基础上, 这其中包括产出水平和拥有资产的状况。所以在经济发达的区域, 这两个方面也大大刺激产业的发展。

3.1.2 政府政策影响是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保障

同经济发展一样, 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不能单依靠市场调节, 同时也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有效适度地调节市场失效问题。因此, 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政府把握好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方向, 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能够在政府有效引导和适度调节下朝着有利于工艺美术产业功能的发挥这一基本目标演进。

3.1.3 区域知识资源禀赋状况是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经济中企业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只有一部分来自企业内部, 更多新知识来自企业外部。集群内大量有创新压力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拥有稳定的促进学习、交流和进步的共生机制。因此区域知识资源禀赋状况就会直接影响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所需的人才的培养和供给, 是集群发展的激励性因素和动力。

3.2 工艺美术产业影响因素

3.2.1 市场化程度决定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水平

有了发达的市场经济, 才可能培育出成熟的工艺美术产业。因此, 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实质上是竞争的源泉, 有了这一源泉, 只要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 资源禀赋较高的工艺美术企业就会释放出无比巨大的产业能量, 驱逐那些低劣艺术于市场之外。

3.2.2 创新能力制约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创新能力是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原来那种单纯靠模仿、大批量生产、品种单一的工艺美术产品, 很难适应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工艺美术要走出困境, 就必须走创新之路。企业和从业者要认真研究现代生活中各种不同人群的需求, 研究人们的欣赏需求、陈设需求、收藏需求、社交需求、旅游纪念需求等。

3.2.3 资源配置能力是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条件

区域资源配置能力为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如政府和行业的资源配置政策、创新的体制环境、市场化水平等。区域资源的配置包括:划拨土地、风险投资援助、孵化、行业技术发展、投资刺激、版权保护、给予税收优惠等。能够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通信设施、交通系统、法律秩序、公共卫生、危机准备、灾难管理、有效的管制框架、系统化的城市功能分区和省时省力的电子政务系统。还包括高品质的大学、研发设施、需要推动风险资本、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全球联系、信息的自由流动、对多样性的包容, 以及政府管理的透明度。

3.3 区域品牌影响因素

3.3.1 区域品牌市场能力

区域品牌的市场能力是反映集群竞争力外在的、显性的能力。它包括品牌内涵、品牌营销、品牌保护与品牌创新。

3.3.2 区域品牌管理能力

要塑造强大的区域品牌, 打造集群竞争力必须具备区域品牌的管理能力。它包括品牌定位能力、品牌传播能力和品牌运作能力。

3.3.3 区域品牌发展能力

品牌发展壮大并得到提升的能力是区域品牌的发展能力, 它代表该区域品牌未来发展的表现情况, 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体现。

4 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4.1 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指标的选取方式是通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并结合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特点获取相关指标。

选取原则有以下几项:第一, 全面性与简明性相结合。指标体系全面、清晰, 既简明又有效地把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结果反映出来。第二, 显性指标与隐性指标相结合。显性指标是过去和现在直接的外部表现, 隐性指标代表的是持久和根本的影响。既有效反映历史又具有前瞻性。第三, 可获得性。即相关指标数据较容易获得。第四, 相关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明显与该产业集群竞争力有密切关系。

4.2 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对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评价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主要从工艺美术产业区域环境优势、产业优势和区域品牌优势三方面进行。并且可以以这三个维度构建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由三个一级指标、九个二级指标、二十七个三级指标构成, 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可见, 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主要有区域环境、集群企业、区域品牌, 其中集群企业是核心影响因素。市场化程度、创新水平、资源配置能力是集群竞争优势的体现。经济环境、政府政策、区域知识禀赋是集群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是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其中知识禀赋导致区域的差异性, 形成集群竞争优势, 政府和经济环境有利于集群企业有效地趋利避害, 提高竞争力。区域品牌市场能力、管理能力和发展能力是集群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充分体现了集群声誉。具体数据获得方式主要有:可选取集群内不同企业进行现场访谈和抽样调查, 收集它们的详细数据资料以获得企业数据;可向当地镇、县、市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社会研究机构来索取集群资料。

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也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工作。本文重在对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以区域环境、工艺美术产业、区域品牌等三个影响因素作为重要维度搭建指标体系框架, 并进一步形成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可以揭示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形成原因, 反映一个地区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未来发展趋势,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基本上能反映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赵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

[2]郑洪涛.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 2008.

[3]王莹.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竞争力研究[D].中南大学, 2007.

[4]尔肯·阿不都卡德尔.区域品牌发展潜力测评指标体系探讨[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4 (2) .

[5]王兆峰.区域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区域品牌发展潜力测评指标体系探讨[J].当代财经, 2014 (2) .

8.工艺指标的管理 篇八

【关键词】 财务管理; 绩效考评; 指标; 高职院校

为提高高职院校办学的自主性,鼓励高职院校特色发展,促进其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大幅放开了原本对高职院校的约束,给了学校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快速发展,规模扩大,资金来源呈现多样化,资金支出也在快速增长,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在新校区的建设中投入巨额资金,少则几亿元,多则十几亿元,稍有不慎,将会使学校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如何规避与防范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减少财务损失,促进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地发展,已成为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者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任何组织为确保绩效目标的达成,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系统。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是一种正式的、有系统的测量方式,在学校日常的管理活动中起到“控制”的功能。这种控制是为了解规划的执行进度与状况,如有误差,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应立即采取修正策略。这种控制同时也是希望通过绩效评估制度的建立,能在事前或活动进行中,对管理层的决策与行为产生影响或导引作用。

高职院校应有一套公正公开的财务制度,对于预算的编列、经费的使用及财产的管理,应有明确的核查制度。财务制度如果不完善,必然会影响学校教育经费的运用效率。近几年,我国一直在积极研究像高等职业院校这样的非营利机构财务评价的可行性,学校的管理层、社会舆论、教育主管部门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有系统、有公信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检验学校运营绩效、组织发展以及是否产生社会效益的参考依据。高职院校是非营利机构,所以利润这一项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并不能纳入评价体系,然而决策是否正确、财务资源是否有效运用、办学目标是否达成等,也都没有量化的评价指标,也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更需要有效的绩效管理,以提高其资源的利用效率。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不仅可提供学校决策的参考意见,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校办学效率,进而达到最终的目的——提升教育质量,为社会创造效益。

二、绩效指标应包含的特性与要点

(一)绩效指标的特性

选择绩效指标时,必须考虑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1.完整性(Completeness):所谓完整,即所采用的绩效指标,应能反映接受评价的学校的全部绩效。通常内部各单位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均应按其权责分别制定。

2.客观性(Objectivity):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时,必须除去主观成分,否则会使指标失去公平性,所以必须以可验证的资料作为评价的依据,使绩效考核做到不偏不倚。

3.可控制性(Controllability):学校内部的各个部门相对独立,所以其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的项目,应该为各部门所能控制,而不受上级或其他部门影响。换言之,各部门绩效若受其他部门影响者,即不能列入绩效评价之中。

4.比较性(Comparability):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时,其指标的选择要有比较性,如就同一指标内,对各阶段分别加以比较,或同一阶段内,各有关部门之间的比较等。

5.目标融合性(Harmony of Goals):绩效的评价,应能使各部门之间良性竞争,同时与学校发展的总目标相配合,而不要相抵触。

6.符合长期利益(Conformity with Long-term Interests):高职院校的办学,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但一般绩效的评价,很容易使学校只顾眼前利益,忽略长远的规划,导致学校未来的发展受到阻碍。

(二)设计绩效评估制度的关键点

1.绩效评估应结合办学愿景及目标

办学愿景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价值观、行动标准以及一起共同努力的方向。绩效评估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愿景,将愿景转换成策略目标,再将策略目标整合成可以衡量的绩效评估。

2.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应多元、简单

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应多元、简单,将学校办学条件及发展条件一并纳入,运用信息技术来处理繁琐的数据,并转换成容易解读的重要指标,这样,评估才能提供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3.绩效评估过程与最终结果指标并重

绩效通常是以评估的结果来定性,如同财务报表的表现虽然很重要,但已是既成事实,并没有办法改变这个结果。如果将绩效评估提升为学校管理制度中的一个策略,在运用绩效评估制度的同时,不仅得到最终结果,也能从中找到学校长期发展的策略及途径,使管理者了解短期和静态的进度和结果,并通过定期(月、季、年)的控管机制,适时纠正可能产生的偏差。这种过程与绩效结果指标并重的方式,将使得绩效评估在办学过程中扮演更积极正面的角色。

4.绩效评估必须结合信息技术

为有效实施绩效评估,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由于所需的信息也相当繁琐,若仅依靠传统人工操作,可能无法做好信息的搜集与绩效评估工作。在此,需要借助管理信息系统,将绩效评估所需的信息通过数据库产生,使得信息搜集迅速、简单,并能实时显现绩效结果。

5.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的平衡

组织是由单个的个体组成,而每一个体在组织的运转中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绩效考评还要强调团队合作,任务导向和多功能的团队建设,因此组织绩效的显现必须与个人的绩效表现相结合。

三、绩效指标的选取

财务管理的绩效指标是评价在管理人员的控制下,有效运用资产以促进学校发展的程度。财务管理绩效指标是反映学校办学状况的客观指标,为了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高职院校的运作必须公开与透明化。本文选取的指标如下:

(一)结余能力指标

对高职院校而言,探讨盈利性似乎与其成立的初衷有所违背。然而,高职院校也同一般的商业组织一样,若是经营情况不好,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营运所需的资金,同样也会面临流动性与偿债能力的问题,除此之外,盈利能力的高低也影响其他财务比率的表现。

四、绩效指标实施的前提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应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笔者认为在使用绩效指标进行评价之前应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首先,要严格审核每一笔资金。高职院校通常都是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学校的所有收入都由学校控制支配,收入不直接分配给各部门,各部门根据本学院的年度工作计划向学校申请经费,由学校在财务预算中统一安排。财务部门代表学校对全校的各项事务进行管理,确保学校的每一笔财务开支都能符合学校的财务制度要求。

其次,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效结合起来。如何盘活这些存量资产,是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部门共同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高职院校为规范资产管理,促进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制定了大宗物资设备购置预算论证管理办法,建立了大宗物资设备购置预算论证管理体系。

再者,树立从全局统筹大项资金的工作理念。高职院校在基本建设、维修改造、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实验室等的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资金来源和校内各单位资金支付的特点,利用各单位沉淀资金(包括独立核算的二级单位的存款)降低银行贷款水平。这种理财观念既保障了学校建设发展的资金需要,又节约了利息支出。

【参考文献】

[1] 张黎影. 建立高职院校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J]. 新会计,2011(3).

[2] 李平. 高职院校内部绩效预算考核研究[J]. 会计之友,2009(3).

[3] 蒋婵. 高职院校绩效预算管理控制研究[J]. 会计之友,2008(12).

[4] 方志英,姚建芬. 关于构建高职院校二级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J]. 知识经济,2010(9).

[5] 张雪芹. 对构建高校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基于“绩效预算”的视角[J]. 会计之友,2009(11) .

9.工艺指标的管理 篇九

基于应急管理阶段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是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灾害应对水平的重要手段.应急能力评估指标的构建不能偏颇,应该反映应急能力建设的各个方面.以应急管理阶段为基础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突发事件应对以及灾后重建3个一级指标系统和11个二级指标系统,该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将为应急能力评价和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作 者:张永领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期 刊:工业安全与环保 PKU Journal: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年,卷(期):2010,36(9)分类号:关键词:应急管理 应急能力 评价 指标体系

10.工艺指标的管理 篇十

摘要: 新版住院病案首页在医疗数据统计、医院质量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降低首页信息缺失率和错误率已成为医院管理层亟需解决的问题。将PDCA循环应用于病案首页的质量管理中,对首页重点指标的填写质量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价和持续性改进,促进医疗管理质量的提高,推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病案首页;PDCA;重点指标;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Abstract: The new version of medical record front page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atistics of clinical treatment and hospital quality management.It gives the hospital manager a problem that how to decrease effectively the vacancy and errors of front pages.PDCA cycle is used i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medical record front page.By completely monitoring,analysis,valuation and persistent improvement on the key indicators,quality of the front page improves obviously,which,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Key words: Front page of medical record; PDCA; Key indicators; Quality management; Persistent improvement

根据国家卫计委关于修订住院病案首页的文件精神,我院于2012年1月起全面启用新首页。然而,临床医务人员对首页新增的指标概念不清晰、填写标准未统一、不重视等因素,导致了部分重点指标填写准确率低,反映的数据质量与我院实际情况不符,也不利于我院在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三级综合医院评审、临床重点专科等专项工作的申报和竞争。为规范首页填写,提高病案内涵质量,更好地利用首页数据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监控,本文将运用PDCA管理方法监测和改善首页重点指标的填写质量,从而保证首页数据的准确性,为临床、医教研和医院管理提供更真实可靠的医疗信息。

1新版病案首页的重点指标

住院病案首页是患者住院诊疗信息的核心和总结,为进一步提高病案的信息化利用价值,国家卫计委对原有首页进行修订并形成了2012新版首页;同时,我院也结合实际情况,一并调整、加设了若干重点指标。这部分指标不仅能反映医疗工作量,还能客观反映医疗服务质量、诊疗水平、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等,基本涵盖了三级综合医院、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等评审的核心内容[1],为医疗管理质量提供更客观全面的评价。根据卫计委对医疗统计数据上报的要求,结合临床医务人员和职能管理部门的反馈,现对我院2013年病案首页数据进行分析,选定准确率低、缺陷多的5个重点指标作为抽查对象:

1.1 患者来源 根据患者现住址(或常住地址)分为本区、本市、本省、外省、外国、港澳台几种类型,是反映医疗机构服务辐射范围、医疗领域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1.2 病例分型 起源于美国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与医疗付费相关联,是以病例为质量单元进行医疗质量评价的基础[2],可用于不同医院间诊疗指标、医疗服务指标的客观比较。根据病种的复杂程度、病情轻重、诊疗难度、预后、是否需紧急处理等分为:A一般;B急;C疑难;D危重。

1.3 手术级别 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建立手术分级目录的主要内容,为医疗机构和医师个人的手术能力和手术质量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提供了依据[3]。根据手术风险高低、过程的复杂程度、技术难度等进行分级。

1.4 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 指患者同一次住院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需要重返手术室进行计划外的再次手术。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分为医源性和非医源性。它的发生可能导致平均住院日的延长,医疗费用的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的增大,医疗纠纷发生率的提高;能客观反映医疗水平,监测医疗质量和手术安全隐患,因而被认为是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中的负性指标。

1.5 是否有出院31d内再住院计划:根据患者本次住院出院后31d内是否有诊疗需要的再住院安排进行判断。涉及疾病诊疗、医院管理、医疗保险等多个方面[4],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的核心重返类指标。PDCA在首页重点指标质量管理的具体运用

病案首页作为医院全面管理的重要一环,涉及到临床、护理、影像、检验、病理等多个系统,首页内涵质量的持续性改进和完善,需要借助一种科学、成熟的质量管理工具。PDCA循环是就是一种标准化、科学化的质量控制管理工具,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5]。把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的管理看作一个PDCA循环,把其中每个重点指标的管理看作一个小循环;所有小循环同步运行,小循环的具体落实推动着大循环目标的逐个实现。

2.1首页重点指标填写现状分析

2.1.1 指标的调研和选取 按照国家卫计委对医疗统计数据上报的要求,对新版病案首页的各项指标进行系统调研,并结合我院临床和职能管理部门的反馈意见,对病案首页数据进行多角度分析,对5个重点指标进行抽查。

2.1.2 抽查方法的确定 利用医院病案信息系统的检索功能,对该部分重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其他系统(如HIS、PACS、LIS)的相应数据进行对照,判断填写的准确性;对于信息系统无法判断的指标,在病案科日常分类编码和终末质控过程中逐份检查,从而得到初步的抽查结果,见表1:

2.1.3 抽查结果分析 对该部分重点指标的填写质量进行汇总和分析,发现造成数据准确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有:①首页信息采集不完整,住院过程中也未能及时补充;②医师对新增指标的概念不清晰,填写标准未统一、不重视;③电子病历系统不完善,未能实现信息的自动提取、逻辑判断和共享;④与指标相关的填写与报送制度不完善,未能起到监控作用。

2.2重点指标内涵质量的整改措施 针对首页重点指标的抽查情况,以及填写缺陷的原因分析,制定了以下一系列整改措施:

2.2.1 问题的反馈 抽查过程中,当发现某个病区某类问题较多或较集中,及时联系督促其尽快做出整改;将首页抽查情况在全院会议上通报,引起医院领导层以及临床负责人的重视。

2.2.2 提高数据采集准确性 部分重点指标,如手术级别,采集源头不应是首页,而是手术记录;又如患者来源,应该在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由收费管理人员采集。将信息采集源头提前,可以得到更真实准确的数据,避免多次摘抄造成的漏项或缺陷,又可减轻临床负担。

2.2.3强化重点指标的填写质量:重申首页填写要求,并制定强化重点指标填写的指引,印发至临床每人一册,并督促临床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管理部门定期到临床进行强化培训,培训情况以回执形式反馈,务必做到全员参与。

2.2.4改进信息系统功能 ①提示功能:填写重点指标时,系统弹出相关定义或填写要求;②核查功能:如病例分型,根据条件(入院途径是否为急诊、手术级别是否3或4级、有无疑难病例讨论等)判断分型的准确性;又如,根据手术次数初步判断是否为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③信息的自动提取:如手术级别从“手术记录”提取;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从“手术申请单”提取;出院31d内再住院计划从“出院记录”的出院医嘱提取。

2.2.5完善指标相关制度 对于已建立管理制度的重点指标,如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应使指标的报送规定与首页填写相关联,互相监督互为补充,避免漏填或漏报现象。

2.2.6质量监控方法的转变 病案质控的现状是重终末、轻运行;重病历记录、轻首页。作为诊疗信息的源头,更应重视运行中病历的质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修正,确保病案数据的准确性。作为住院病历资料内容的浓缩、提炼和总结,作为医疗统计的数据来源,更应重视病案首页的质控,确保上报数据能真实反映医院的诊疗水平。

2.3整改方案的检查和控制 为及时了解首页填写质量的改进情况,成立病案首页质量监督小组(QC小组),在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整改方案后,及时跟进整改进度:每月进行首页重点指标的质量管理监测;关注培训后指标的填写质量改善情况、与指标配套的报送制度修订情况、信息系统所提的改进需求的实现情况等。

3成效

通过一系列的整改,现对2014年度病案首页填写情况进行抽查和汇总,见表2:

三级综合医院、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的评审标准中,一再强调首页信息的重要性。由表2可知,系列整改后,5项重点指标的填写质量得到较明显改善,如常见或重大手术的手术分级错误率下降了12%;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的错填或漏填率降幅达77%。但同时发现,部分指标如病例分型,CD型病例的占有率虽已上升至24.5%,作为大型三甲综合医院,仍与医院的实际情况(CD率≥50%)有差距。另一方面,5项重点指标准确率提高的同时,本次PDCA循环未被关注的其他首页指标的填写质量并没有得到改善,如患者基本信息、主要诊断的选择、手术切口和愈合等级,初步分析原因可能是临床认为该部分指标不被抽查,故不重视填写。因此,整改并未结束,而是将整改效果不满意,以及其他需要整改的新问题一同带进下一阶段的PDCA循环。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病案信息,特别是病案首页信息,将作为重要的数据源,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教研、医院管理、医疗付费等各个领域。借助PDCA这一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对首页指标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控,从根本上确保诊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提高医疗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1.工艺指标的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医院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考核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医院绩效管理成为近年来推动我国公立医院创新的重要理念和工具。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引导公立医院各部门及员工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绩效,全面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在我国,随着对医院绩效管理认识的逐步深入,已经在推动着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等公立医院管理领域中的创新,特别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09年9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 ,明确指出从2009年10月1日起,将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因此,研究医院绩效管理的有关理论和实践,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探索新医改上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内涵

“绩效”一词,最早用于社会经济管理方面,后来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广泛应用。运用“绩效”来衡量医院活动的效果,所指的不单纯是一个效率效益层面的概念,还包括服务、技术、质量、安全方面的考核。一般说来,绩效就是指工作所达到的结果,这种结果应该是指那些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的,在追求这种结果的过程中应该强调过程的合理性,否则就可能误导员工“不择手段”地追求结果。应该注意追求结果的行为过程是否具有合理性,并且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其他因素也要有客观的评价。

医院绩效管理是现代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系统地对一个医院或员工、团队的行为及结果进行规划、评估及改进的管理过程。事实上它超越和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绩效评估的概念,绩效评估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绩效评估将与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反馈和应用一起构成医院绩效管理的全过程。

因此,从层面上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内涵:

第一,微观方面。绩效管理是对公立医院工作人员工作业绩、贡献的认定;

第二,中观方面。绩效管理是医院各分支部门及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等公立医院,如何履行其被授权的职能、服务的质量等;

第三,宏观方面。绩效管理是整个公立医院的绩效测评,一般来说,优秀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应具备5个基本要素:即组织战略的清晰性、目标的挑战性及可衡量性、保证目标实现的高效组织结构、有效的绩效沟通,绩效评估与反馈机制及迅速而广泛的绩效成绩应用等。

从程序上而言,绩效管理包括四个程序:

第一,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程序中的第一个环节,指定绩效计划的主要是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

第二,绩效实施与管理。制定了绩效计划后,被评估者就开始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对被评估者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对绩效计划进行适宜调整。

第三,绩效评估。依据预先制定好的计划,领导对下属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绩效评估的依据就是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关键绩效指标。同时,在绩效实施和管理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能够说明被评估者绩效表现的数据和事实,可以作为判断被评估者是否达到关键绩效指标要求。

第四,绩效反馈面谈。评估者与被评估者进行一次面对面地交谈。通过绩效反馈面谈,使被评估者了解评估者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己的绩效,认识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从而改进以后的工作。因此,绩效反馈面谈是绩效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绩效评估的本身。绩效评估的结果是拿来用的,而不是拿来存档的,而没有反馈就根本谈不上使用。没有反馈的绩效评估起不到任何作用。

2.我国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2.1 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方式

(1)内部的考核方式

目前,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方式主要以内部考核为主。具体为给科室一定的指标 (包括质量指标、成本指标、效率指标、科室管理、药品管理等),对完成任务的按一定比例作为科室分配,其实质上起到了一定的绩效考核作用,但在此考核的体系中,经济指标的权重过大。

(2)外部的考核方式

建立医疗机构的外部公众评价机制是我国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是突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诸多难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尽管目前还没有就医疗机构应该提供哪些具体的外部信息达成一致,但随着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公众监督和医疗机构信息公开的呼声将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压力将迫使医疗机构改变目前满足于自我监督和行业内部监督的现状。公立医院绩效的外部指标主要包括财务状况、市场份额、患者感知的医疗质量及其满意度。

2.2我国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很多的内容难以量化,有的甚至不能量化,而需要量化并可以量化的内容研究,则要求研究者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数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统筹学、概率论、心理学、行政学、法学、战略学、人力资源等,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错综复杂,研究难,见效慢。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对该领域从基本概念、作用程序、实施原则、实际操作过程以及综合使用等都没形成共识,对国外医院绩效考核的理念与实践也缺乏系统的介绍和研究。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成熟的实践经验致使我国学术界和相关机构对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还处于较浅层次,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不成熟状态。

2.2.2制度化、规范化程度不够

我国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没有专项的制度和专门的考核机构。在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制度方面,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作为应用的法定依据。许多医院的绩效考核,也有一大本考核手册,但是大部分都出于形式,这其中的问题,除了认识没到位、领导重视不足外,主要方面就是考核的内容设计和考核构建等几乎没有重点,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更没有形成制度化。其次,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缺乏对医院绩效的持续性测定。传统的体制僵化不全,导致我国公立医院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的制度基础。

2.2.3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够健全

实践中,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标准主要还是以量化的经济指标为主,包括质量、成本、效率等一系列指标,过分强调内部指标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满意度类指标、学习与发展类指标等与内部指标联系密切的其它各方面指标。在这种只侧重经济指标增长的指标体系引导下,为了追求效益、利润而引起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把注意力放在医院行为短期内产生的效益和效果上,忽视了为此付出的巨大成本和昂贵代价。

2.2.4考核的方法不科学.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践中往往侧重于医院内部的考核,大多是上级对下级的考核,由于信息不对称,不仅无法进行考核,而且各个部门由于考虑自己的利益,无论是材料的收集还是处理、分析都存在“暗箱操作”,从而影响整个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严重缺乏外部的中介组织、社会公众以及专家学者对公立医院以及医院内部的考核。特别是缺乏专家学者的考核,这些人大都掌握专业知识,信息面较广,又与考核的对象没有利益冲突,更能给出客观公正的结果。

3.我国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完善

3.1考核方式的改进

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方式主要包括二种:内部的考核方式、外部的考核方式。目前及其今后一段时间,内部考核方式将仍是医院绩效考核的主流,外部考核方式只能成为其辅助,但立足长远来看,外部公众考核,特别是专家学者考核应是我国医疗机构管理绩效考评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以往研究往往关注医院内外部绩效指标中的1类或者1个,因此对医院不能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评价。比如,单纯用患者满意度来评价医疗机构的绩效,其优点是患者是医院的顾客,评价主要体现了市场对医院的评价,但是在医疗卫生行业,信息不对称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患者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不能对医疗机构内部的绩效加以评价。再比如,在医疗卫生行业比较流行的“结构—过程—结果”分析方法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全面的评价方法,但其有利于高级别的医疗机构。 因此如何综合内部和外部的绩效指标,通过衡量内部质量指标和成本指标、外部指标中患者感知的医疗质量指标和患者满意度、内部效益指标和外部财务指标,以及内部和外部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来全面评价医疗机构,就成为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一个选择,但基于医院内部考核和外部考核综合的复杂性,这一综合方式的改进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3.2评价指标的改进

公立医院绩效主要包括二个方面: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本文认为,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医院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医院通过不断改进自己的制度安排来实现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并且由于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有着重要的相关关系,因此绩效考评过程中应将二方面的指标同等对待,不能厚此薄彼。

公立医院绩效评估不仅要有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服务意识,更要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以什么样的标准对医院绩效进行评价是开展医院绩效评估的关键。科学发展观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评价标准,但却指出了评价标准的一般原则,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原则可作为我们制定公立医院绩效评估标准的一般原则。

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该注重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相应的指标。如注重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公立医院绩效不仅体现在其对医院效益的影响,还体现在为民服务、普惠人民等多方面,因此,衡量公立医院绩效,不应仅仅根据某种单一的经济指标,而应依据经济的、社会的、人的、环境的一系列综合指标;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在公立医院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考核以下指标:医务人员的培训费用指标、公众的素质标准、文化发展状况的指标、为病人的健康恢复和人的发展所付出的成本指标、公众的满意度的指标、民众的心理、舒适感指标等。

3.3绩效评价体系的改进

目前对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不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平衡积分卡绩效评价体系,业务流程再造(BPR)绩效评价体系,Medori和Steeple的绩效评价体系。

3.3.1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体系

平衡积分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在围绕公司战略的四个视角的基础上:(1)财务视角:从股东角度来看,企业增长、利润率以及风险战略。(2)顾客视角:从顾客角度来看,企业创造价值和差异化的战略。(3)内部运作流程视角:使各种业务流程满足顾客和股东需求的战略。(4)学习和成长:创造一种支持公司变化、革新和成长的战略。

3.3.2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理论是当今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BPR理论于1990年首先由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大师,原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汉默先生提出。根据Hammer和Champy的定义,业务流程再造(BPR)就是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公立医院业务流程再造是指运用现代管理学思想、经济学的市场机制原理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把公立医院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彻底的重新思考与重新设计,以使医院的成本、医院的医疗资源与支出、医院的服务质量、医院效能与效率都具有可量化的苛刻的标准,最终达到医院行为、业务流程的戏剧性改变。由于以前的业务流程其工作节点是分布在不同的科室和部门,这样不利于绩效考评过后的绩效反馈和改进,而通过将相关业务节点集中在一个业务流程中,绩效考核将集中体现具体业务的工作情况,这便于引起团体内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自主性,也可以激发医务人员不断改进自己绩效,促进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实现环境。

只有先进行流程再造,从而改造组织机构内部管理,才能够提升组织绩效。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公立医院,现有的绩效管理工作特别是绩效考评工作都是在业务运作流程的框架下实施的,很多组织很难有效的实施绩效管理,其中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业务流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出现绩效考核扯皮推脱的现象,同时,业务流程的设定也影响了具体的绩效考评体系的设计,进而影响考评结果。

如我国当前进行的新医改,即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均是对医院的业务流程改造的探索与实践。

3.3.3Medori和Steeple的绩效评价体系

Medori和Steeple提出包含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和审核的框架,框架分六步:(1)确定制造企业的战略和战略需求(包括消费者需求);(2)战略需求与竞争优先原则相匹配;(3)从一系列评价方法中选定一个方法;(4)对现有的和拟选用的评价方法进行审核;(5)评价方法的执行,提供了8步骤计划来实施新的评价方法;(6)定期的维护,对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周期性回顾。该体系的缺点是预先选定的评价方法会过时,企业的战略需求与绩效评价表格中的竞争优先原则很难关联在一起。

该框架的优点在于能够从众多绩效评价方法中选优,并不断地进行优化,以逐步实现评价主体所设定的目标。该方法体现了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本身的动态过程,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是,将该体系用于医院绩效评价与管理的研究甚少,尚需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4.结论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逐渐补充、改进和完善,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提高了公立医院工作的规范性和计划性,公立医院的管理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公立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取得了一定成效。绩效管理在医院新医改中的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充分证明了它对公立医院的重要性。

4.1公立医院绩效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指标,医院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落实医院绩效管理中各项指标,加强基础质量管理,建立动态环节质量控制体系,强化终末质量,使医院在质量中求效益、在质量中求生存,以“优质、高效、低耗、为人民服务”为目的推动其持续发展,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初衷与归宿。

4.2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能够让医院明确今后改革的努力方向,因此,以什么样的标准对医院绩效进行评价是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的关键。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指标体系曾经给我国的医改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消极影响,继续开展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其落脚点必须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医发[2005]104号)[Z].,2005-03-17.

[2]史自强.医院管理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

[3]蔡志明 陈春涛 王光明 王琦 卢祖询.绩效、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基于对建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有借鉴作用的述评[J].中国医院,2005,(3):67-71.

[4]尹爱田 李曙光 张兴旭.对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评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69-171.

[5][美]联合委员会国际部编.陈育德 王羽 陈同鑑译.医院评审标准.第2版[S].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9.

上一篇:课课练小学语文苏教版下一篇:年度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