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第2课学案

2024-07-31

元素周期律第2课学案(共4篇)

1.元素周期律第2课学案 篇一

初二政治第二课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2、懂得实现人生的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3、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懂得如何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让青春更美丽”。

2、学习难点:“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创造和奉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要求”;“创造使人充实,使人高尚,使人快乐”。学习思路及学法指导:

本课主要进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与探究明确生命的意义,怎样实现生命的价值,激发他们迈好青春第一步,从点滴小事做起,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本课设置两个项目内容——“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迈好青春第一步”。这两个项目以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珍惜青春年华,创造有意义人生为主要目标,围绕生命价值升华教育内容逐层展开。同步练习:

1、为什么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2、怎样实现生命的价值?

3、为什么说青春时节是美好的?(青春时节的重要性。)

4、怎样让青春更美丽? 自我测评:

1、“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作家柳青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青春是人生至关重要的阶段②青春易逝不必在乎③要迈好青春第一步④青春年少,首先应尽情的享受生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那短暂而有奉献的生命的意义。”这句话说明的道理有()①人生的价值在于享受、索取②人生只有奉献,没有索取③只有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生命才有价值④人生的价值离不开创造和奉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

3、在社会生活中,作为青少年,你认为可以做哪些有益的事情,去创造自己有意义的人生()①开展敬老、拥军优属活动②开展中学生交警助岗活动③到公园收集垃圾,净化环境④给灾区捐款,救助失学儿童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王江和赵明,毕业后他们都没有升入高一级学校。王江家庭经济状况优越,因而高枕无忧,不愿工作,成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穿名牌,吃西餐,游名山大川,同伴们都很羡慕他。赵明就不同了,母亲下岗在家,父亲卧病在床。他只好租房子开了一家理发店。靠理发收入,为父亲治病,维持家庭生活,同伴们都很同情他。王江和赵明谁的生命更有意义呢?

我的选择: 理由:

5、电视剧《士兵突击》的热播,让“许三多”这个名字变得家喻户晓。“许三多”有许多“经典语录”:“活着要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要好好活。”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实现人生的意义,要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要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6、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同学们正处在风华正茂的青春时节,你打算如何走好自己的青春之路呢?

7、奉献会充实人的生活,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价值、造福他人的快乐。

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不但享受现实生活的给予,而且还会积极的为社会为他人去奉献。

(1)你帮助过他人吗?说说当时的情景。

(2)你的新感悟:

(3)请你说说自己打算将为他人、集体、社会做哪些有益的事,并写出来与同

学们交流。

2.历史必修三第5单元第14课学案 篇二

2014级历史必修(3)第5单元第14 课

编写(廖斌)

审订(廖斌)

审签()

姓名()

班别()

学号()

评价()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目标重难】

重点: “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基础自修】(《优化学案》P60)

【结构整合】

【问题探究】

问题一: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背景)学习西方什么?有什么影响?

问题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思想?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思想?

问题三:概括总结维新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意义。

探究一:阅读P69【学思之窗】,思考: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

探究二: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把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效果测评】

1. 《海国图志》一书的核心思想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发展资本主义 2.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梁等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是()A.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B.倡导民主和科学

C.确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 D.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更没有付诸实践 3.19世纪末,维新思想的积极宣传者包括()

①张之洞 ②梁启超 ③严复 ④王韬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4.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A.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C.提高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与能力 D.赋予传统儒学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 【反思总结】 收获:

疑惑:

————————————————————————————————————————————————————————————————————————————————————————————————————

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荀况)

3.4-2-3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篇三

[课标要求]

知识技能要求: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同主族,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过程与方法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 元素金属递变规律,周期律、周期表的意义 [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性质比较,实验探究,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投影]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一系列新元素不断被发现。关许这些元素的性质,也积累的相当丰富。但使科学家们不断追寻和探索的,却是这些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让我们记住一个个令人起敬的名字和他们的发现:

1789年

法国

拉瓦锡提出四类元素分类法

1829年

法国

德贝莱纳提出三元素组学说

1864年

德国

迈耶尔发表六元素表

1865年

英国

纽兰兹提出元素八音律

1869年

俄国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教师] 恩格斯给门捷列夫以高度的评价,称他为——化学之父 [投影] 门捷列夫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活动] 请你扮演门捷列夫

18张列有元素相关性质的卡片,将其排列顺序

[教师] 你是依据什么规则来给这18张卡片安排位置的呢? [学生讨论]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化合价,原子半径

[教师] 很好,这三个排列原则就是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元素周期律的一部分内容 [投影] 元素周期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教师] 归根结底,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引起了其他方面的周期性变化,既然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那么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否推测其化学性质的递变呢?

[板书] 碱金属元素性质递变

相似点:都是金属元素,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不同点: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递增

[投影] 碱金属与水反应

Li Na K Rb Cs [教师] 上一节课大家做了Na,K与水反应的实验,请两位同学回顾实验现象 [学生1] Na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四处浮动,有响声,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反应后在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学生2] K与水反应时,现象比Na与水反应剧烈许多,K甚至可以变成紫色的火球

[教师] 非常好,Na与水可以剧烈反应,而K与水的反应比Na还要剧烈,那么,大家能不能推测,Li,Rb,Cs与水的反应剧烈程度如何呢?

[活动] 学生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投影] Li,Rb,Cs分别与水反应的实验视频

[教师] 果然与大家的推测一致,Li与水的反应不剧烈,而Rb,Cs与水反应极其剧烈,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 原子结构递变引起的化学性质递变 [投影]

Li

Na

K

Rb

Cs

——————————————————→

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

[板书] 2Li+2H2O=2LiOH+H2↑

2K+2H2O=2KOH+H2↑

[教师] 接下来我们再来讨论同周期金属性质的递变

Na

Mg

Al

Si

P

S

Cl

Ar

[板书] Na

Mg

Al 的金属性 [探究] 实验一,镁、铝与水的反应

分别取一小段镁条和铝带,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管,加入2ml水,滴入2-3滴酚酞,观察现象。过一会,分别用酒精灯加热两支试管,至液体沸腾,移开酒精灯,观察现象。

[投影] 现象和结论

Na

Mg

Al

与冷水反应:与冷水剧烈反应

反应缓慢,产生少量气泡

无明显现象

滴入酚酞呈红色

滴入酚酞不变红

与热水反应:

表面出现较多气泡,溶液

无明显现象

为浅红色

结论: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能与沸水反应,Al与沸水难反应

金属性

Na>Mg>Al

[板书] 2Na+2H2O=2NaOH+H2↑

Mg+2H2O=Mg(OH)2+H2↑

[投影] 实验二,镁、铝与盐酸反应

向盛有已除去氧化膜的镁条和铝片的试管中各加入2ml、2mol/L稀盐酸,观察现象

[投影] 现象和结论

Mg

Al

与盐酸反应

反应剧烈

反映较慢

产生大量气体

产生少量气泡

结论

Mg、Al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Mg比Al剧烈

金属性

Mg>Al

[板书]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投影] 实验三

Al(OH)3性质

向少量AlCl3溶液中加入氨水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将沉淀分两份,分别加入3mol/L NaOH溶液和3mol/L稀盐酸

[投影] 现象和结论

加入NaOH溶液

加入稀盐酸

现象

沉淀溶解

沉淀溶解

结论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板书]AlCl3+3NH3H2O=Al(OH)3↓+3NH4Cl

Al(OH)3+NaOH=NaAlO2+2H2O

(酸性)Al(OH)3+3HCl=AlCl3+3H2O

(碱性)

NaOH

Mg(OH)Al(OH)3

碱性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氧化物

结论

元素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

[教师] 根据刚才几组实验,我们[判断出金属性Na>Mg>Al

那么,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可以用什么规律?

[投影] 小结: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单质与水或酸反应放出的H2的难易程度

(2)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总结] 元素金属性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 [课后思考]

1、元素非金属性的判断标准

2、它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何关系?判断金属性强弱还有何依据?

[作业]

1、钫是人工合成的金属元素,根据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你能推测它的一些性质吗?

4.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2 篇四

第二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陈飞(化学二班 4090706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性质的递梯变性和周期性,了解元素原子结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若干族和周期的元素性质的性质的递变性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通过对原子结构发现和发展史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大胆猜想,验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和原子结构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表各族各周期性质周期变化的规律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教学方法:

HPS教学法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元素周期表之后对元素周期表的内在内容作进一步的学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元素的进一步认识,他是学习以后章节的重要基础,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在必修2中有着非要重要的地位。

教学过程: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由来,它是由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加以总结而得到的,那么元素周期表是不是单纯的只是将元素放在一起的一个表格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每一行每一列之间存不存在一定的关系呢?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种元素能不能用一种统一的形式将每一种元素表示出来呢?

【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相应的猜想: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上存在某种联系;可以用某种方法将每一个元素的核外结构简单的表示出来等等。

【教师】做出相应的评价和总结。

讲述碱金属元素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规律性和递变性,总结出元素周期表中各主族各周期中元素的性质是存在递变性和周期性的观点,原子的结构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简单的表示。

【教师】再给出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让学生自主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卤族元素和碱金属元素一样在性质上存在递变性和规律性。

老师总结: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大。

学习历史:

【教师】讲述 元素性质周期性的发展史结合PPT的播放: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有趣的规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增加呈周期性的变化,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门捷列夫根据这个道理,不但纠正了一些有错误的原子量,还先后预言了15种以上的未知元素的存在。结果,有三个元素在门捷列夫还在世的时候就被发现了。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兰,发现了第一个待填补的元素,命名为镓。这个元素的一切性质都和门捷列夫预言的一样,只是比重不一致。门捷列夫为此写了一封信给巴黎科学院,指出镓的比重应该是5.9左右,而不是4.7。当时镓还在布瓦博德兰手里,门捷列夫还没有见到过。这件事使布瓦博德兰大为惊讶,于是他设法提纯,重新测量镓的比重,结果证实了门捷列夫的预言,比重确实是5.94。这一结果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它也说明很多科学理论被称为真理,不是在科学家创立这些理论的时候,而是在这一理论不断被实践所证实的时候。当年门捷列夫通过元素周期表预言新元素时,有的科学家说他狂妄地臆造一些不存在的元素。而通过实践,门捷列夫的理论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重视。后来,人们根据周期律理论,把已经发现的100多种元素排列、分类,列出了今天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张贴于实验室墙壁上,编排于辞书后面。它更是我们每一位学生在学化学的时候,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课。

设计实验:【教师与学生互动】

实验一: 将学生分成两组:A组为碱金属组,B组为卤族元素族。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在电脑相应软件中A组做碱金属与氧气的模拟实验反应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B组做卤族元素与氢气的模拟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结论。

将少量的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再注入少量的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实验二:【学生观察、讨论、分析、记录现象】

氯水加入NaBr溶液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分层:上层水层为黄色,下层四氯化碳层为浅紫色;

氯水加入KI溶液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分层:上层水层为黄色,下层四氯化碳层为浅紫色。

溴水加入KI溶液再注入少量四氯化碳,分层:上层水层为黄色,下层四氯化碳层为浅紫色。

【讲述】经过多次萃取后上层水层最终为无色,Br2溶于四氯化碳中应为橙色,这里大家看到浅紫色可能由于滴管、试管清洗不干净还有溶液的浓度也会有影响。

【板书】Cl2+2NaBr═2NaCl+Br2

Cl2+2KI═2KCl+I2 Br2+2KI═2KBr+I2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氧化性(非金属性)Cl2>Br2>I2 呈现科学观念和实验检验:

【板书】:以表格的形式展示相应的关于元素周期性变化的表格.总结与评价:【老师】提问;学习了上面的只是我们能得到元素周期表的元素都有什么样的性质和规律呢?? 【板书】:(学生总结)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化学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教学反思:

上一篇:艺术体操个人锻炼计划下一篇:谁执法谁普法自查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