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系统

2024-08-16

文化旅游系统(精选11篇)

1.文化旅游系统 篇一

历史文化保护及旅游系统规划

1规划原则

1、对城镇现有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划成不同的分区,创造不同空间特色的旅游区域,构筑丰富完整的城镇旅游体系。

2、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和历史遗迹,挖掘城镇特色,突出城镇文化特色的优势,打响千年古镇的知名度。在不打破原有生活氛围的同时进行古镇改造,合理安排原住民与旅游景区的关系。

3、合理利用水体资源,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用开发与控制并存的手段打造现代自然的滨水景观带,提高城镇在景观空间上的灵性。

4、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下创造不同的旅游景点,以符合周边环境为主,构建协调、人性化的旅游区,提高城镇的吸引力。

2规划目标

1、成为全国范围内知名的历史文化旅游名镇。

2、打造以历史风貌游览为主,自然环境体验和现代景观娱乐配套发展的特色旅游城镇。

3旅游规划结构

结合镇区的旅游资源的种类和不同资源载体的特征,将镇区规划为“两线、五区、六节点”的旅游系统。

两线:为步行旅游路线和水上观光路线。

步行旅游路线是以步行为主的观光游览通道。河流风光和古镇风貌是镇区旅游的核心,也是重要的旅游景区,规划组织步行路线是为了给游客提供系统完善的游览路径,让游客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体验镇区的各种景观空间,主要由滨河路、西大街、下大街、上大街、五里街几条步行道组成。

水上观光路线是结合游船、码头等设施开发的水上观光通道。裕溪河是运漕镇旅游发展的灵魂,也是镇区主要的自然风光,以滨河路西端的港口、下大街与滨河路交汇处的大码头为起始码头,在裕溪河面组织水上观光路线,让游客体会水上游览的乐趣,更加贴近河流自然的景色。

五区:古镇文化游览区、沿河景观游览区、滨水风光活动区、现代休闲娱乐区和产业园商务休闲区。

古镇文化游览区是以历史风貌为主的旅游区,由下大街、西大街和滨河路围合而成。对景区内的传统民居做到修旧如故,保证文化资源本身的特色,并保留区内原有的居住功能,留下一部分的原住民居住在里面,真正做到保持古镇的传统风貌。另外,利用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传统商业、餐饮业、旅馆业等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在保留原有居住功能的基础上,提升景区的旅游价值。

沿河景观游览区是沿五里河形成的景观带,景区由沿河绿化组成,是贯穿镇区南北的绿化休闲空间,向游客展示居民休闲活动的生活气息。

滨水风光活动区包括滨河路东段的带状区域和西端滨水绿化公园,前者是通过滨河路东段改造形成的滨水景观道,由滨水绿化、景观休闲设施以及沿河商业建筑组成,为游客提供一个自由开阔的滨水空间。后者是接着港口建设的绿化公园,以疏散港口人流和保护港口水域的生态环境为主,同时分散滨水观光的游览人群。

现代休闲娱乐区是以芜湖路商业街为核心、以购物休闲为主要功能的旅游区,以塔运路、芜湖路和中大街为界。区内以商贸设施为主,配套文化娱乐、休闲公园等,是游客购物、娱乐的主要区域。

产业园商务休闲区在塔运路与纺织路的交汇处,以提供商务洽谈、休闲漫步的服务为主,向游客展现镇区工业园的创业氛围、企业文化、园区建设的状况和未来发展的良好前景。

六节点:散布在五个区域中,与旅游区域紧密结合。滨水风光活动区含两个节点,其余四个分区各设一个节点,是各个景区的主要旅游设施,也是景区的人流集中点。

2.文化旅游系统 篇二

文化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各种文化形态、文化要素之间具有一种相互制约、补偿、交换的关系,从而达到系统的结构平衡,因此,平衡性是文化生态系统的重要特性。 在文化生态系统中,各种文化要素又是以不同形态面貌出现的,所以,文化生态系统又具有内在的文化多样性。在各种多样的文化要素中,文化通过一定形式的交流融合、互相借鉴从而获得共同发展, 这是文化生态系统文化共生性的体现。在平衡、多样、共生之基础上,整个文化生态系统有一个质变到量变的升华历程,体现了文化生态系统的最后一个特性,动态性。平衡、多样、共生、动态构成了文化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形态特征。档案文化既是文化生态系统内的重要一员,同时自身包含的多种文化要素也构成一个文化生态系统。 档案文化的传播必须体现并满足文化生态系统的特征要求。从档案文化的宏观层面来讲,在档案文化生态系统内以档案文化的传播及其传播背景、条件以及传播涉及的文化群体共同维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平衡。而从微观层面来讲,档案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要素在整个文化生态系统内传播,通过内在的平衡和外在的交流融合促成整个文化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从文化生态系统的视角来探讨档案文化传播对其具有重要影响。

1.文化生态系统为档案文化传播注入新的内涵。在文化生态系统中,各种文化形态林立共存,共同构成一个稳定平衡的文化生态环境,档案文化作为一种独立文化的表现形式,自然不能置身于文化生态系统之外。因此,档案文化的传播内涵也将随之扩大,档案文化不再仅仅作为档案信息的附加体在整个档案信息生态圈内传播、 流动,而是在整个大文化环境下,以档案文化这一种文化形态的传承、共荣、发展作为档案文化传播新的表现形式。档案文化传播所负载的文化使命将更深更重,将档案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从而进行传承将是档案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

2.文化生态系统影响档案文化传播效果。档案文化作为文化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其传播的过程应与系统内各文化形态协调融合,使系统趋于平衡稳定,反之,档案文化的传播亦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构成良好文化生态环境的基础,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是系统内文化传播的重要支撑。具体可体现为一个发挥效用的组织制度、环境中人为因素的正面作用以及其他各种文化的融洽和谐,这几部分都是一个良好稳定的文化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档案文化传播过程中也需要这些要素的支持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传播效果。

3.文化生态系统对档案文化传播提出新的要求。文化生态系统内文化生命体诸要素与外部文化生态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维持自身的平衡和大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在不断的交流中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文化生命体也在不断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文化生态系统的不断更新,文化生态系统一直紧跟时代的步伐处于动态变化当中。文化传播也应把握文化生态系统发展的趋势,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立足于全局即国家的整个文化发展战略,着眼于档案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律,将反映鲜明时代特征的档案文化适时地进行传播,推进档案文化的自身发展。

二、文化生态系统下档案文化传播症结剖析

1.档案文化传播环境中制度保障缺失,导致文化系统失衡。把档案文化传播的过程看成一个小型的文化生态系统的循环流动,这个系统中包含几个主要的文化生命体:作为文化载体的信息流、为文化传播提供支撑的组织机构建设以及文化传播的实际操控者和文化接收者。档案文化传播要想获得好的传播效果,要努力使传播过程中各个文化生命体征协调。可以将这个档案文化生态系统简单概括为环境、信息和人,档案文化传播要借助环境的正面推动,将信息传达给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是在一个良性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而档案文化传播过程中没有一个有力的制度进行引导和支撑,人失去对环境的凭借能力,无法发挥文化传播的效能,档案文化传播这一流动的文化系统中人、环境等生命体征失调,档案文化传播将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档案文化本身若没有被认可,就会打破整个档案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整个文化生态系统稳定发展。

2.档案文化传播渠道相对单一,不适应多样文化发展。多样性是文化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多种文化共存也是文化生态系统维持其稳定平衡的必要条件。在文化生态系统之下,多样文化的传播需要多样的传播渠道。档案文化既是多样文化之一同时也是多样文化的构成,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生命体集合了多种文化要素,包括档案馆文化、档案教育文化、档案资源文化等分散于不同领域的文化形态,因此需要不同的渠道加以传播。而当前档案文化传播忽视了这种文化多样性的集合,只把档案文化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以档案机构或档案出版物等相对单一的渠道传播,仅满足特定的档案界或学术界受众的文化接收。档案文化受众的范围狭窄,与档案相关的其他领域的受众则不在档案文化的传播范围以致档案文化的影响力有限,渐趋向于孤立发展,不符合整个文化生态系统之下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需要。

3.档案文化传播形式僵化,落后于时代要求。时代在进步,文化生态系统也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系统内文化传播的形式也在不断升级,体现为文化传播过程的整体优化,以适应文化发展的整体需要。 为适应时代对档案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档案文化传播的形式也应得到优化。尽管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早已提上日程,但作为文化产业重要资源之一的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明显不足,档案文化传播似乎仍在着力于档案信息的搬运和档案文化概念的宣扬,而不是在档案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基础上的文化传播。随着人们对文化认识加深,这种僵化的档案文化传播形式势必不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档案文化传播只有改变旧的传播形式,才能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使档案文化与整个文化生态系统的更新发展保持一致的步伐。

三、文化生态系统下档案文化传播策略思考

1.以档案文化传播制度建设保障文化生态系统平衡。人与环境是文化生态系统内文化传播的关键要素,作为一个系统内的重要的文化生命体,在文化生态系统内要实现平衡稳定就需要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二者间能够相互协调。档案文化传播要协调人与环境,首先要让人与环境同所传播的对象即档案文化相协调。一个与档案文化本身相协调的文化生态环境应该是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建设,因此须有一个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来保障档案文化的有效传播,如对档案信息公开的立法保障,对档案保密的限制放宽,对档案馆服务职能的制度优化等涉及档案文化传播的各个方面的制度保障。有了这些制度保障,作为档案文化传播执行者与接收者的人才能发挥作用,引导受众本身真正实现档案文化传播的接收与再次传递,在文化系统内的有序流动中达到档案文化生态系统甚至整个文化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

2.以档案文化多渠道传播满足文化生态系统多样性。多样文化的传播需要多种传播渠道,集合并体现文化多样性的档案文化也要告别单一的传播渠道,实现对档案文化的多渠道传播。若所传播之档案文化体现档案及档案文化本身,档案文献就是最适合的传播渠道,通过它漫长的历史来诠释最古老和传统的档案文化。若想向全社会普及档案文化的基本内涵,则影视传媒无疑是受众最多的传播渠道,将深奥的档案内容通过最简明易懂的方式向大众传播。对专业的档案者而言,则倾向于通过专业的档案报刊来接收档案文化的传递,作为小范围的受众需求,这种渠道的传播面也相对狭窄。而档案馆文化作为档案文化的构成部分则可通过档案馆自身的形象建设以及举办各种档案展览向社会传递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总之各种渠道的文化传播必将满足文化生态系统下档案文化自身体现的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3.以档案文化跨文化传播实现文化生态系统的文化共生。从宏观层面上说,档案文化可看作是文化生态系统下的其中一个文化群体,而整个社会文化生态系统是由多个文化群体共同构成,每个文化群又各自形成一套独立的文化生态系统,在各自独立的文化生态系统内进行文化传播。为实现整个文化生态系统的文化共生,我们要以跨文化传播的形式,把档案文化的特点内涵和表现形式向另一个文化群体传播,而不是局限于自身的文化传播系统,同时也接收其他文化群体的文化精华,来填充自己文化本身的不足。如在档案学科中引进其他学科的概念加以整合,从而充实自己的学科文化。 这是一个持续而渐进的过程,在接纳其他文化的过程中,档案文化必将更充实饱满,同时输出自己的文化,使之为其他文化体所用,最终实现文化生态系统内包括自身的所有文化的共同发展。

4.以档案文化传播创新形式切合文化生态系统动态发展需求。 文化生态系统的动态性要求文化传播的形式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紧跟其变而动。所以,档案文化传播过程中要时刻紧跟文化生态系统的发展状态,调整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形式。文化生态系统体现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是各种文化传播发展的着眼点,社会文化环境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环境日新月异,应适时调整档案文化的传播形式,以文化产业链为依托创新档案文化传播,将档案文化产品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开发相结合,重点推进档案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播。从信息产业再到文化产业,档案文化传播形式早已不能再是仅仅以档案信息为载体的文化传播,而是要从文化的角度深入挖掘档案信息的文化内涵,这才是现今对档案文化最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郭霞.文化多样性,和谐世界的文化生态系统[J].大家,2010(3).

[2]张东华.文化生态视野下档案文化建设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2(1).

3.文化性城市公园旅游解说系统研究 篇三

【关键词】北京大观园;旅游解说系统;城市公园

1.相关背景概述

1.1城市公园的功能与作用

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使用功能的白热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它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1]。

1.2旅游解说系统概述

旅游解说是为了实现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经营者、旅游管理者等和各种媒介之间的有效沟通而进行的信息传播行为[2]。

旅游解说有自导式和向导式解说两种类型[3]。向导式解说系统亦称导游解说系统,以具有能动性的专门导游人员向旅游者进行主动的、动态的信息传导为主要表达方式。自导式解说系统形式多样,包括牌示、解说手册、导游图、语音解说、录像带、幻灯片等,其中牌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北京大观园旅游解说系统现状

北京大观园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南菜园街12号(市区西南隅护城河畔)。经过几次实地调查、观察,初步了解了大观园的解说系统现状。

通过调查统计,北京大观园标识牌类型及数量、分布统计如下:

景点景观解说共159处。其中入、出口标志为4处,内部景点景观名牌47处,植物名称标识62处,游览全图标牌3处,分别位于南门、省亲大殿;音箱设施21处,散布景区中、只播放音乐;音频讲解设施2处,位于暖香坞(惜春住处);公园简介3处;模拟动画1处,位于迎春住处,简单展示古代买卖盐的场景。

旅游交通解说,即景点间导示牌,共26处。

饮食设施解说,即饮食标识,共3处。

文体娱乐设施解说,共7处。其中,人文節事活动介绍有5处,主要介绍画展及红楼文化活动;影剧院、俱乐部标识有2处。

商业服务设施解说,主要为照相标识,共5处。

设施管理解说,共31处。其中,游客须知有1处;西门友情提示如游客止步有3处;爱护文物、请勿攀登、安全提示类有27处。

安全设施解说,即消防、紧急出口标识,共4处。

其它设施解说,包括管理处标识2处;公共卫生间标识7处。

3.大观园旅游解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3.1存在问题

3.1.1解说力度不够、形式单一

北京大观园旅游解说几乎都是解说牌及少数的讲解人员,而音像制品解说、出版物解说、语音导游解说等其他形式的解说非常少,缺乏具有实用功能的导游手册、导游图和针对不同类型旅游者的专业解说出版物。

3.1.2解说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信息的获取性不高

像导游人员的讲解,只是引领游客很快地把各景点穿一遍,只是简单告诉游客此景点是谁的住处,而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通过标识牌就可以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没有留给游客自己观察体会的时间。

3.1.3游客服务中心解说功能薄弱

观察发现,大观园游客中心空间狭小,且很多游客不会主动利用;游客中心内部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对大观园解说的宣传册;服务人员态度也不够友好,这是公园解说系统需要完善的重要方面。

3.2完善旅游解说系统的建议

3.2.1加强游客中心的解说功能

游客中心应加强建设,通过模型、讲座、音像制品和幻灯片的放映,使游客更深入的了解各具体景点关于人物命运、性格特征及景点典故等具体的知识,满足游客对景区知识的需求,以此提高游客中心的解说功能。

游客中心的服务或讲解人员应对大观园景点景观的历史背景、典故由来熟悉,服务应热情大方、体贴周到,针对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提供富有特色的导游讲解服务。

3.2.2加强音像品和印刷品的解说功能

景区应在入口处、游客中心、购物中心等处增加宣传,游览宣传教育材料要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准确,制作精美。其中要引进语音导游解说系统,可以涵盖整个公园方方面面的介绍,而且可以重复、有选择的听,对旅游者全面了解园内各景点,丰富知识很有帮助。

3.2.3深析解说对象,突出主题,重视历史文化内涵的解说

大观园应重视挖掘该园的文化内涵,重视对该园历史文化主题的解说,包括公园的基本情况介绍、景点景观名称由来、人物性格命运简介、节庆活动展示、不同季节的景观等方面。大观园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对古树的解说不能只局限告知游客树的名称,还要介绍观赏特性、药用价值、物种变迁、生态作用等方面。

3.2.4增加导游手册等出版物解说

旅游解说的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向到访的游客介绍和宣传大观园的各方面信息,还涉及到通过游客的口碑传诵。因而,大观园应通过调查游客结构,分析游客年龄、性别、收入、职业等各方面特征,根据各层次游客的需要来开发、设计导游手册和解说词。

【参考文献】

[1]孟刚,李岚,李瑞冬,魏枢.城市公园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7.

[2]张立明,胡道华.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2006:7.

[3]吴亚东. 基于环境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区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4]北京大观园网站.北京大观园 http://www.bjdgy.com/.

4.旅游系统工作计划 篇四

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我县确定“3+1”主导产业的目标要求,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消费、扩大开放、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的重要战略措施,围绕“山水太行、守敬故里”做文章,以培育旅游龙头、做大旅游产业、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重点,努力打造河北省旅游经济强县。

(二)奋斗目标

2012年全县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低于1亿元,新引进县外资金300万元以上,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超1000万元,实现社会效益2亿元。

(三)工作措施

2012年旅游工作以总体规划为契机,狠抓旅游规划管理;以招商引资为契机,狠抓旅游项目建设;以旅游效益增长为重点,狠抓旅游宣传促销;以旅游安全为生命,狠抓景区规范化管理。

1、以路罗镇游客集散中心规划为重点,下大力气搞好全县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各景区规划,解决乱开乱建问题。一是组织专家和有关领导搞好《邢台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评审论证工作。二是配合路罗镇搞好游客集散中心规划。三是下大力气搞好各景区规划。各景区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尽快筹资搞好规划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对已经聘请专家拿出总体规划的景区限期按程序报批,对没有制定规划的景区,限期聘请专家进行规划,限期完成。四是加大执行规划的管理力度。要依法履行管理职能,及时深入景区督查,坚决查处、杜绝无序开发、盲目建设。五是加强对待开发的文物古迹旅游资源保护力度。重点配合有关部门对英谈古镇进行开发保护,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历史文化品位。

2、以大峡谷招商项目为突破,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树好龙头,解决景区缺乏精品问题。一方面加快大峡谷招商引资力度,包装好大峡谷项目,下大力气搞好招商引资。在此基础上,继续抓好邢台大峡谷景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景区档次和接待能力。同时招商引资加快景区宾馆、饭店和家庭旅馆建设速度。另一方面,依据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采取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吸引国内外、省内外资金参与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项目和配套项目建设。吸引有实力的投资商,重点抓好紫金山、大峡谷、九龙峡、云梦山招商引资工作,提升景区档次和品位。

3、以路罗镇游客集散中心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拉长产业链条,解决旅游产业链条断档问题。一是加强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旅游购物中心建设,积极挖掘和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有纪念意义、款式新颖、便于携带的工艺品、旅游商品等。二是在路罗镇政府所在地和紫金山、天河山、大峡谷、九龙峡、云梦山、野沟门水库周围,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环境优美的大型旅游度假区、避暑山庄、冬季营地等基础设施,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度假旅游需求。三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在重点旅游景区所在村贺家坪、前坪、清泉、石板房、前南峪村,配合城建部门,按照合理规划、统一标准、规范管理的要求,尽快拿出规划,鼓励建设一批经济、卫生的家庭旅馆和汽车旅馆。加快旅游景区卫生厕所、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标牌等的建设。

4、抓宣传,叫响“山水太行、守敬故里”品牌,解决知名度和效率低下问题。按照“巩固当地、延伸周边、协调联动、多措并举”的思路,把旅游宣传促销与旅游项目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精心谋划、精细运作,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下大力气搞好宣传促销,千方百计拓展客源市场。一是开展多项活动,活跃当地市场。指导各景区根据各自的特点,在不同季节举办不同类型的节庆活动,年内计划举办大峡谷登山节、九龙峡桃花节、云梦山泼水节、天河山七夕爱情文化节、前南峪采摘节等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专题活动,营造旅游促销的轰动效应。二是多渠道促销。积极与电视台携手合作,拍摄邢台县旅游风光电视片,办好我县的《邢台旅游》宣传资料,同时,在省市县电视台、报刊开辟旅游专栏,逐步稳固扩大旅游宣传阵地,千方百计提高我县旅游景区景点的知名度,增强对外吸引力。三是联合捆绑宣传促销,拓展周边市场。编排3-5条旅游线路,整体包装,组织全县景区参加山东、北京、石家庄、郑州、苏州、内蒙等周边省市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推出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产品,千方百计把本县的旅游产品“卖”出去。在“五·一”、“十·一”黄金周前夕,组织各景区组成联合旅游大篷车,带着旅游宣传资料和全县旅游风光片光盘,有针对性地前往邢台东八县和石家庄、邯郸、衡水等地,进行广泛宣传促销,千方百计拓展客源市场,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到我县游览观光。四是广泛进行推介促销。举办新闻发布会、组织本市及周边城市旅行社搞活动,签订互惠互利“双赢”协议,把本地和外地的旅游团队拉过来。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及区域性的大中型旅游交易会和旅游商品博览会,租赁展位展出品牌,广泛散发全县各景区的宣传资料,把邢台县的旅游产品推出去,打造“山水太行、守敬故里”知名旅游品牌。

5.文化旅游系统 篇五

近年来,厦门市地税局针对基层单位点多、线长、人员分散的特点,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网络载体的快捷性、共享性、互动性的优势,利用比较成熟的局域网技术和网络,使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营造了有利于廉洁从政和反腐倡廉的文化环境,全系统连续8年未发生职务犯罪行为,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

一、运用网络的多功能性,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网络综合了报刊、广播、电视、图书、户外宣传等各种媒体的优势,能够以故事、歌曲、书画、影像、艺术等不同形式展现不同的廉政文化内容。2003年,我局局建立内部“警钟长鸣”网页,并在2006年进行改版,开辟有高压线、警示窗、自律榜、廉内助、自律榜、学习窗、效能录等7个专栏,专栏下又设置若干小板块,如学习窗设有热点关注、廉政时评、史海拾零、廉政课堂、廉政文化、廉政格言等7个小板块,整个网页共计设置了22个栏目,集教育性、趣味性、资料性于一体,做到了版面新颖、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如设置“高压线”栏目运用法纪条规进行预防教育,“警示台”栏目运用反面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自律榜”和“榜样风采”栏目运用先进事迹开展示范教育,“读书思廉”栏目交流党员干部读书心得体会文章,“史海拾零”栏目弘扬传统廉政文化,把严肃的廉政课题形象化、直观化。几年来,警钟长鸣网共刊载各类典型案例或案件剖析材料70篇,各类廉洁自律规定100余篇,廉政工作动态300余条,廉洁事例50篇、廉政格言80余条。“警钟长鸣”设立以来,点击量已近70万次,地税干部人均点击700余次,网络教育已成为党员干部学习党纪条规、反映全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动态、交流工作意见建议的重要渠道,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营造良好的反腐倡廉氛围。

二、依托网络的技术性,发挥廉政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作用。

网络技术带给人超想象的便捷和快速。我局以歌曲、漫画、视频、书画、摄影等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从多种形式,不同方面强化了廉政文化的教育熏陶功能。如打开廉政歌曲就可以收听《公务员之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等廉政歌曲;工作之余可以观看寓意深刻、警示性强的“廉政动漫”和全系统干部职工创作的廉政书法、图画、摄影作品;“廉政视频”则刊载了市局创作的反映税务人员不为金钱、亲情所动,公正执法的廉政小品《雷雨交加》,获得全市文明礼仪风采展示比赛第一名的情景剧《纳税人之家》,以及基层单位创作的小品《意料之中》、《退税**》,舞蹈《翠竹颂廉》等节目,让广大干部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养廉益智,收到了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发挥网络的互动性,发挥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渗透作用。

为了提高干部职工参与廉政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局将多样的互动形式引入廉政网络。一是开设“廉政论坛”,设置了读书沙龙、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讨论、学习两个务必精神等多个栏目,干部职工既可以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畅谈自己的感想,也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在网上进行思想互动,达到交流思想,互相促进的教育效果。二是开展廉政格言和手机短信征集和网上投票活动。我局廉政格言和手机短信征集活动,引导广大地税干部把撰写警句格言的过程作为一次思想净化、境界升华的过程,全体干部职工踊跃投稿投票,半个多月时间,全系统工作人员上网点击的次数达5500余次,人均点击近6次,进一步扩大了廉政短信征集活动影响力和教育面,促进廉政文化的有效传播。三是制作廉政屏保、廉政flash供干部职工下载使用,通过干部职工喜爱的方式宣传廉政文化,加强交流与沟通,调动他们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廉政文化宣传的辐射力和感染力。

四、利用网络的快捷性,提高廉政教育的效率和主渠道引领作用

6.旅游系统生态建设工作要点 篇六

环县旅游局

关于印发2012年旅游系统生态建设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股、室:

现将2012年旅游系统生态建设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三月七日

主题词:旅游工作要点

发:各旅游景区、星级宾馆、旅行社

环县旅游局2012年3月7日印发

共印18份

2012年旅游系统生态建设工作要点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我县旅游系统生态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保护和改善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目标,围绕“一台一塔(灵武台、宋塔)、二城二山(明代老城、战国秦长城、东老爷山、西山)、三园三馆(山城堡战役纪念园、东老爷山红军长征纪念园、曲子红色革命纪念园、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馆、八珠红色革命纪念馆、环县皮影博物馆)”的112233旅游开发思路,抓好一个重点(红色旅游),推介两条线路(南接庆城周祖陵、北接宁夏银川的一条人文旅游线路,南接南梁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北接宁夏同心西征红军纪念馆的一条红色旅游线路),实施三大战略(打造环县为西北文化旅游第一县、曲子镇为西北红色旅游第一镇、八珠李凤存家为陇东红色革命第一家),完成四大工程(山城堡战役纪念园新建、东老爷山景区续建、八珠红色革命纪念馆扩建、曲子一线红色革命遗址维修保护)。以此打造旅游名片,提升文化品位,建设绿色景区,实现“文化旅游强县”奋斗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抓好项目建设。

1、建成山城堡战役陈列馆,开工建设纪念广场、停车场以及绿化、硬化和附属设施建设,完善服务接待功能,打造全国红色旅游胜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建成东老爷山藏经阁、三清殿和红色碑廊等景点,完成景区车行道、游步道建设,提升景区文化品位,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建成八珠红色革命纪念馆,维修保护陕北红军秘密指挥部、西征红军指挥部、西野解放陇东后勤部等3处旧址窑洞7孔,打造为新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李凤存红色革命家庭为陇东红色革命第一家。

4、对曲环工委旧址(曲子县旧址、庆环分区旧址)、木钵红大二校旧址、曲子花旗陕甘独立师指挥部旧址、孙万福故居等4处革命遗址进行维修保护,与习仲勋红军小学融为一体,为打造曲子为西北红色旅游第一镇打好基础。

5、完成文昌阁玉皇殿塑像工程,对景区亮化灯进行全面维修。

6、编制《环县旅游发展规划》,完成山城堡战役遗址红色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可研、初设的评审工作,配合规划部门编制曲子红色旅游综合开发总体规划,配合四合原旅游开发办完成东老爷山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为项目争取和开发建设打好基础。

7、完成山城堡战役纪念馆布展细纲及设计工作,广泛征集革命文物,为高质量、高水平布展打好基础。

8、积极争取山城堡战役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和山城堡战役遗址基础旅游设施建设项目资金,解决开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坚持红色文化与绿色资源宣传并重的原则,打造旅游品牌。

1、创意景区形象宣传,实施品牌战略。编印《红色山城堡》画册,制作《东老爷山》、《环县文昌阁》、《红色环县》宣传碟片,建立环县旅游网站,参加全国性旅游推介会,对东老爷山、山城堡战役遗址、环县文昌阁等重点景区进行宣传推介,打造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名片。

2、筹划组织好东老爷山农历三月、文昌阁农历七月两个旅游黄金周活动。

3、开发标志性旅游纪念品5种,销售收入2万元左右。

4、配合宣传部开拍山城堡战役电视剧。

(三)加强行业管理,规范企业运行。积极组织开展旅游区(点)的国家质量等级评定和宾馆饭店的“绿色饭店”创建活动及创建计划,引导游客及饭店企业开展节电、节水、节能、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努力提高各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1、创建东老爷山北新农村点为旅游专业村,开工建设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申报惠农大厦为三星级旅游饭店,评定二星级农家乐1处,提升旅游接待档次和水平。

2、加强安全、消防管理,定期不定期对全县重点旅游景区、旅游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消除隐患,净化市场。

3、督促旅行社落实责任保险,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四)开展人员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1、举办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6期,培训专业人员200人(次)以上。

2、旅游管理人员外出红色旅游景区学习考察1次以上。

3、配合妇联组

7.浅析词汇系统的文化属性 篇七

一、超自然性

首先, 从词汇的产生来看, 它是语言的一个子系统, 是各民族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发展的, 是具有超自然性的。其次, 从词汇的功能来看, 主要承载着信息传递、人际交往功能和思维功能, 是社会性的, 非自然性的。

因此, 从词汇的产生与功能来看, 词汇是具有超自然性的, 是各民族创造用以服务本民族的生活、生产的。在当今国际交流的背景下, 语言与其词汇不仅是本民族的交际工具, 还成为了多民族、多种族、多国家之间的交际工具。

二、符号性

“任何文化都表现为一些象征符号或符号系统, 也表现为人在创造和使用这些符号过程中的思维和行为的方式。”符号具有约定性和任意性, 形式与意义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必然联系, 两者的联系全在于符号使用者的约定。

例如自古以来汉族人在服饰颜色上大有讲究。汉族自古喜红色, 从红色联想到太阳和火的颜色, 由于两者可带来光明和温暖, 故用红色来象征幸福、喜庆、吉祥等, 并引申出兴旺、运气好、成功等含义。与之相反, 认为白色象征凶丧, 这与古代的五方、五行、五色的观念有关。因此, 汉族人结婚时、节庆等以红色为主色调, 丧葬礼时以白色为主色调。西方一些国家则认为白色是纯洁、童贞的象征, 故婚礼时以白色为主色调;葬礼时则以黑色为主色调, 因为黑色象征死亡。可见由于不同的思维方式, 相同符号背后的含义不同。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交流, 汉民族逐渐接受了西式的白色婚礼, 而一些西方人也会选用中式的红色婚礼。

语言本身就是一个符号系统, 其音与义、音与形的联系非本质上、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 而是语言使用者约定的, 是任意的。作为语言子系统的词汇系统也是具有同样的符号属性的。故不同的民族, 同一个理性意义会用不同的音、形来表示, 这与该民族的语言系统、思维方式等相关。

另外, 同一理性义的词汇在不同的民族可能会有不同的色彩义及其所折射出来的文化意义, 这也是由于词汇作为语言符号的约定性和任意性所导致的。

三、整合性

“文化的整合性是一种文化得以自我完善和形成独特面貌的动力。它可以保证文化在随着时间流程的变迁中在一定程度内维持稳定的秩序。”作为语言符号系统的子系统的词汇系统也具有整合性。

首先, 词义是具有概括性的。词汇系统抽象的整合了自然界、人类世界的各种客观存在物和人们思维的产物, 各个不同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汇系统, 构成自己的语义场, 并且在历史长流中得以延续。

其次, 构词有其规则, 即构词法, 词的变化亦有规则, 两者合称词法。不同语言有其各自的构词规则, 正是这种构词规则, 以及词的变化规则, 使得词汇系统以及语言系统,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得以不断完善和形成其独特面貌, 并保证该词汇系统、该语言系统在一定程度内维持稳定的秩序。因此, 根据词法分类, 可将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四种类型: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复综语。

四、可变性

词汇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的联系最为密切。首先, 新事物的产生或人们认识的改变导致新词的产生。新词是利用语言中原有的语素 (少量借用外来语) , 按照固有的构词规则构成新的词语。如克隆、纳米、微博等。还有一小部分是完全的新创词, 即音译借词, 如巴士、萝莉、正太等。

其次, 旧事物的灭亡或人们认识的改变导致旧词的消亡。如与中国古代帝制相关的很多词语, 随着帝制的消亡基本不用了, 如上朝、朝珠、黄马褂、吏部、科举等, 但这些词仍存储在文献中, 需要时可取用。

再次, 现实现象本身并未改变, 由于社会的变迁或人们认识的改变, 导致词语替换。如用“司机”“邮递员”替换带有封建等级观念的“车夫”“信差”等。

最后, 词义的演变也体现了词汇的可变性。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来看, 可分为旧义 (理性义) 的扩大、缩小或转移, 以及色彩义的变化。例如, “江”原来只指“长江”, 现泛指所有河流;“臭”原指一切气味, 现只指臭味;“涕”原指眼泪, 自西汉史始, 转指鼻涕;“爪牙”原指勇猛得力的帮手 (褒义) , 现指走狗、帮凶 (贬义) 。

五、民族性和区域性

语言与文化一样, 是根植于人类社会的, 一种语言是在一定的民族机体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由于民族思维、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等不同, 其语言具有民族性和区域性。

从词汇来看, 词法具有民族性和区域性。不同的语言具有其自身与众不同的构词规则和词的变化规则, 即使是同一种语言, 其内部各方言区的构词规则和变化规则也具有些许差别。作为孤立语的汉语的词法与屈折语、黏着语、复综语不同, 与同是孤立语的彝语、壮语等相比也各有其特点。汉语内部各方言区的词汇系统也有其地域性特色,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方言特征词。例如巴蜀方言中的“雄起”“棒棒”“方脑壳”“耙耳朵”等。

词义也具有民族性和区域性。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红色”“白色”“狗”在中西方的象征意义、感情色彩义的区别,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语言中词汇的象征意义各有特色。词义演变与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生产方式等密切相关, 具有民族性。

另外, 不同语言的书写符号也是各有特色的。词汇需要书写符号来记录, 这种书写符号也是具有民族性的。

除了上述五个方面外, 语言与文化一样具有功能性和能动性。语言中的词汇与语言一样, 都是交际工具, 都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是人们交际能力的体现与实现过程。

因此, 词汇是具有文化属性的, 它与文化一样都文化价值紧密相连, 弄清词汇的文化属性, 有利于我们分析词汇的文化价值、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M].语文出版社, 1996.

[2]刑福义.文化语言学[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3]叶蜚声, 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8.用系统思维发展音乐文化产业 篇八

关键词:系统思维 要素集聚 产业链条

2010年5月,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落户深圳梅沙,而今已逾一年。一年的艰辛探索说明,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树立系统思维,用它来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系统思维的内涵分析

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发展文化产业所需要的系统思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强化要素集聚意识

集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没有一定规模的集聚,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产业集聚首先是要素的集聚。深圳古玩城之所以能在深圳这样几乎不出产古董的地方得到发展并不断壮大,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古董交易市场,关键在于集聚,在于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古董的集聚。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古董做基础,古玩城就丧失了发展之基,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出现了各类特色产业集聚区,如水贝珠宝、华强北电子产品、东门服装,其原因不外乎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事实说明,为了避免“孤军作战”,强化要素集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拓展产业链条意识

一个产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向产业的两端适度延伸,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深圳的品牌服装产业之所以能超越长江三角洲其他地方,成为国内服装产业发展的龙头,关键在于它形成了从设计到品牌拓展,从加工生产到销售推广的完整产业链条。改革开放以后,浙江温州制鞋产业迅猛发展,在一批名牌企业的背后,是成千上万家鞋机、鞋饰、鞋底、鞋料和皮革企业及一批专业化的市场。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就不能从整体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就会失去市场竞争优势,最终走向末路。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期较长,“单线作战”获胜的可能性更小。

3.深化系统创新意识

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应该是系统创新、集成创新,这不仅需要创新思维,更需要系统思维。创新是主体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现在有的地方只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却不给创新型人才施展手脚的天地,使之失去了创新的环境系统;有的地方一味地从外在环境、气氛方面宣扬创新、鼓吹创新,而创新的主体系统却只停留在原来水平上。文化产业的创新,既需要主体系统的提升,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尤其是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也需要环境系统的改善,推动形成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实现文化和产业、文化产业和群众需求的有机结合。

二、当前音乐基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深圳梅沙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自落成以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孤军奋战”,没有形成全面竞争局面

清华和北大,剑桥和牛津,一流大学成对出现。这是因为只有竞争,才能在比较中感受劣势,发展自己。目前,文化产业基地还没有形成全面竞争的格局,由于没有竞争,音乐基地对自己的创作、管理和经营缺乏全面把握,对问题的估计不足,导致一些细节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音乐文化产业必须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市场的途径、竞争的方法实现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2.“单线作战”,没有形成文化产业链条

目前,音乐基地从事的只有音乐的创作和演出,几乎没有涉及其他相关产业,经济效益有限。如没有音乐人才的培养基地,没有配套的乐器制作、推广企业和产业,没有形成网络音乐推广模式,没有大型的音乐赛事,没有一流的音乐设施。音乐基地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延伸其上游和下游产业链。

3.“外围作战”,没有很好地体现深圳特色

文化产业最终要按市场规律推动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出产了一批优秀的音乐作品,使国内音乐界留下了深深的“深圳印记”。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首先是音乐基地产业发展的特色没有与深圳本土很好地结合,其次是虽然深圳本地大力扶持音乐基地,但经济上的受益却非常有限。

三、推动音乐基地做大做强的路径分析

国家音乐文化产业基地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把高端建设和内涵建设联系起来,把硬件和软件统一起来,把集聚和扩散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优化路径。

1.进行音乐文化基地发展的高端规划

目前,音乐基地的发展是以许晓峰为首的音乐团队的思路为基础的。建议在这个基础上,公开邀请国内外专业人才对音乐基地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进行科学规划。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市场的作用。所以邀请的专业人士,既要有音乐界、文化界、演出界的人士,也要有经营管理、品牌规划、市场拓展、形象设计等人士。只有通过高端规划,才能强化内涵、开阔视野、提升形象。另外,可以面向世界招标,把规划的过程作为形象推广的一次机会,提升音乐基地的社会影响力。

2.进一步把硬件设施搞上去

音乐文化是对设施要求极为苛刻的艺术形式。没有一流的硬件设施,音乐文化就得不到持续发展,尤其不能占据国内外音乐高端市场。可以考虑在“十二五”期间,比照悉尼歌剧院的要求,在大梅沙海滨建设海上剧场,将其作为国内外大型音乐赛事的主办场地。硬件设施条件的改善不仅可以提升大梅沙海滨的旅游层次,提升音乐基地的文化内涵,也可以作为吸引国内外大型音乐赛事来深圳、来盐田举办,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应和良好的社会效应。

3.进一步推动音乐人才的培养

专业人才的聚集是音乐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没有人才,音乐产业就得不到持续发展。目前,深圳市音乐创作、演唱人才,音乐作品的设计、包装、品牌推广人才,音乐产业管理人才都非常缺乏。建议在深圳大学音乐系的基础上成立音乐学院,并将其作为重点学科发展,力争为深圳本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也可以考虑中央音乐学院在深圳设立分院。同时,要通过采取多种政策,增强对优秀音乐人才的吸引能力。

4.形成较为完整的音乐产业发展链条

音乐的创作和推广过程看似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还必须继续延伸。如音乐演唱和表演对服装有很高的要求,音乐表演也是展示现代服装的绝佳机会。演出服装的设计、制作就成了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又比如音乐总是与乐器做伴,乐器是音乐的内在元素。乐器产业的发展对音乐文化产业而言是必要且重要的上游延伸。又比如说原创音乐总是要通过一定的途径传播的,而传播的最佳途径就是重大音乐赛事。我们的音乐作品总是以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某一奖项为荣,并得以推广。但最佳的途径就是努力在深圳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音乐赛事,实现音乐基地和音乐赛事的良性互动。

5.加快建设民族音乐文化集聚基地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这些民族音乐文化既是民族特色的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的体现。走向世界的音乐文化产业必须是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应以现有音乐文化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建设民族音乐文化一条街,汇集56个民族的舞台表演、音乐演唱、乐器展示等内容,形成丰富的民族音乐元素,以此形成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

9.旅游电子商务实训系统 篇九

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实训软件与商品化软件的区别和特点,笔者以此设计的教学实训软件能较全面地满足旅游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信息处理的实验教学需求。

[关键词] 旅游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实训教学

一、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行社、饭店都加入到电子商务的行列,为了配合旅游教育的需要,培养适合新形式下的旅游人才,一些旅游院校开设了旅游电子商务的课程。

这类课程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否则,这种教学就如同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令学生一知半解。

随着电子商务应用和普及,迫切需要复合性旅游电子商务人才,以满足旅游业的信息化要求。

从应用角度来看,有些人会认为旅游电子商务无非是建立个网站,让旅游客户获取旅游资源信息、开展预订等业务。

如此课程设置首先讲授旅游电子商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后让学生上网去查看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这种停留在表面的教学,使学生不能了解到旅游电子商务的内部运作和信息处理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旅游电子商务内部的信息流、资金流和游客流等的运作过程,掌握旅游电子商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相脱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纸上谈兵,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旅游电子商务教学模拟环境,利用实训系统,模拟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行环境。

二、旅游电子商务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旅游电子商务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从宏观上讲,通过电子和网络形式实行的旅游产品交易和商贸活动都属于旅游电子商务,因此衍生出很多种旅游电子商务模式,可以采用传统技术的,亦可是采用以Internet技术为主的;既有面向旅游者的(BTOC),又有面向旅游企业对象的(BTOB)。

通常作为一名旅游者访问旅游网站,所能见到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对应的业务处理也只限于预订和支付,这种旅游电子商务模式不能适合教学内容的需要。

从应用层次上看,旅游电子商务应是旅游信息的整合,它代表了旅游产品的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也是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和外部信息的结合,业务流程重组的外部表现形式。

这种模式的旅游电子商务具有很大应用空间和内涵,是教学实训系统所应采取的模式。

透过这种模式,让学生了解旅游电子商务是如何处理旅游者的信息,根据该信息如何对旅游产品管理,从而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链和供应链的管理。

因此,我们研究的实训系统应更注重电子商务信息处理的内涵,而不是它的外部的表现形式。

三、实训教学软件模式研究

作为教学用的软件系统,与商品化的软件产品在应用模式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在系统的开发设计中,针对教学的特殊需要,对其模式进行了仔细的研究。

1.数据独立性。

商品化软件的使用对象是企业工作岗位上的用户,其工作范围具有较少的重叠,而教学系统面向的是所有学生,即很多学生同时在做同样的实验,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很多学生会输入完全相同而重复的内容,这往往是系统不能允许的,因此要求在教学软件中,首先要较解决的是学生数据的独立存取的问题,将每个学生完成的实验数据同其他同学隔离开来。

2.操作规程化。

商品化软件的用户对发生在周围的业务了如指掌,对软件的使用流程也能融会贯通,但是教学系统的对象对于业务处理流程一无所知,如果没有严格的流程约束,有些学生会不按照指定的流程操作,这将对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制定操作规程,强制要求学生按流程操作,完成指定的所有任务。

3.处理过程化。

为了让学生更清晰了解业务处理流程,我们将实训系统的某个业务过程分解成一系列过程,如旅游产品的预订、产品设计、计调等。

在商品软件中往往采取集成的模式,很多工作都可以在一个界面(窗口)下完成,这是因为业务员已经对任务处理过程非常清楚,自然而然地形成规范的操作习惯。

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灌输过程化概念,按处理步骤的先后顺序一项一项逐次完成。

4.角色交换性。

在旅游电子商务中由不同的角色担任不同的工作和任务,因此在教学系统中为了让一个学生完成所有环节的实验,根据业务流程的需要则更换成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的不确定性是实训系统软件普遍的特征。

而在商品化的软件中虽然也可以有多种角色的用户,但是对于每个用户扮演的角色是固定不变的。

5.协作性。

通过旅游电子商务整合旅游产品的价值链和供应链,是多个企业和行业相互合作的结果,需要在多种资源间进行协调。

这种现象在旅游电子商务实训系统中体现在同学间的协作性,由于实验中需要的资源很多,如果都让一个学生建立,则辅助的工作量较大,因此让同学以分组形式,在组内实行资源共享,利用其他同学实验结果,相互配合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沟通能力。

6.可教学性。

旅游电子商务实训系统的规模很大,有很多功能,通过教学发现,并不是越全面越好,因为教学环节的课时数有限,不能安排过多的实验内容,因此应合理设计系统的功能,使学生在有限教学时数中掌握旅游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和一般规律。

7.可监督性。

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管理,检查实验的进度,教学软件应对学生的操作内容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对学生数据提供一定和有限的维护工作,以便对学生督导。

学生也能够随时看到自己操作的结果,即可视可控。

四、教学实验内容研究

旅游电子商务实训系统按照旅游业务的处理过程,以旅行社的业务流程为主,模拟旅游者从预订到成团旅游的各个环节上数据处理工作,融合外部游客和内部管理的信息处理,本系统的主要功能都是围绕这个目标组成的,构成系统的第一条主线。

系统的第二条线是以线路设计为主,作为旅游公司的旅游产品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整合其他服务产品,借此形成旅游产品的供应链和价值链。

系统的第三条线是旅游企业之间的应收/应付款的管理,伴随旅游产品价值的形成,在旅行社、饭店、交通公司、景点等会出现应收/应付账款,系统对此给出相应的管理和处理功能。

按照这种模式,本系统将交易过程分解为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三个过程,讨论如下:

1.交易前过程。

该部分主要为旅游产品和旅游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如下功能:①线路设计。

分为概要设计、详细设计、项目设计和费用设计。

②购买旅游产品。

该旅游产品属于其他公司(旅行社)设计的,可以采取购买方式,然后整合成为本公司的旅游产品。

③询价处理。

组团社开发一个旅游产品,将部分旅游接待工作交当地旅行社(地接社),实际上就是购买地接社的服务。

有的组团社事先会给地接社一个指导价,称为发盘,要求地接社根据组团社设计的旅游产品进行实际测算并给出报价,称为还盘,最终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④组合旅游产品。

当一个旅行社具有很多的旅游产品时,在设计新的旅游产品时,可以将现有产品作为其资源,即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利用现有产品信息,进行组合,快速形成新的旅游产品,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周期。

这个功能对于旅行社的产品设计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和使用价值。

⑤资源信息管理。

建立和旅游相关的单位信息记录,包括旅行社、饭店、景点、大小交通公司和购物点等等。

⑥与饭店订房协议。

包括传送和回复信息的反复过程。

⑦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内外的`导游、领队和外联人员等个人信息的管理。

2.交易中过程。

系统以旅行社为主,交易过程从旅游者预订旅游产品开始,到出团计调工作结束,这期间是旅游活动的实施,利用交易前中提供的大量的信息。

这部分设计了个人和旅行社两个板块:①个人。

包括个人预订、个人支付等。

②旅行社。

在接受预订信息之后启动交易处理周期,包括对预订单和预订金处理,回复、组团、计调工作。

系统设计的计调工作包括安排、落实、完成等环节。

最后生成旅游计划书。

至此,可认为正式出团旅游。

3.交易后过程。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已经结束,但是旅游过程中发生的信息的处理并没有结束,主要是在交易中出现在旅游企业间的资金结转,其中包括:①旅游者满意程度信息反馈。

②旅行社和饭店的应收应付账款记账处理。

③通过银行转付应付账款。

10.2011国税系统文化建设方案 篇十

为了进一步加大**国税文化工程建设力度,精心培育完整的**国税核心价值理念,建设具有鲜明国税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国税先进文化,根据**国税文化建设2010-2012年中期规划,开展“国税文化建设深化年”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具体目标

大力开展国税文化理念建设,深化**国税核心价值理念内涵,构筑国税干部共同的愿景、国税使命和相关核心理念,总结提炼已有的先进文化做法,不断形成和完善具有**国税特色的优秀文化。

二、具体任务

(一)建立**国税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围绕“崇德尚法、尽责至善”的**国税核心价值理念,采取由上而下、由下达上的提炼、讨论、修改,形成以**国税核心价值理念为核心的共同愿景、团队、服务、文化、学习、工作作风等理念,建立完整的国税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二)国税文化环境工程建设:

1.建立国税文化展示室。根据形成的**国税共同愿景,团队、服务、文化、学习、工作作风等理念,设计图片在文化展示室中展示。

2.文化长廊建设

征集体现国税工作的各方面图片和文字资料,在国税文化展示室外围、1-3层楼梯墙壁、电梯对面墙壁、8楼过道建立国税文化长廊。

3.建立文化园地

(1)一楼会议室:文明园地(2)八楼图书室,教育园地。4.征集工作格言

向全体干部征集工作格言,每位干部一条,办公桌岗位牌上印上每位干部的工作格言。

(三)赠书促学、读书修身、思廉活动

向全体干部职工赠送心灵类书籍或道德修养类书籍和廉政书籍各一本。

(1)赠送一本廉政书籍,编写一句廉政短句;(2)赠送一本心灵类书籍或道德修养类书籍,写一篇读后感;

(3)精选10条工作格言和廉政短句,请专业书法人员书写,在文化长廊张挂。

制作一批廉政短句的书签,与书籍一起赠送给干部。(4)购买一批书籍,举办一次书友会读书沙龙活动,配合《清风雨》专刊的刊发,读书沙龙每年向全体干部推荐2-4本书。

(四)开展“国税健康行”活动。

1.成立兴趣爱好活动团队:书友会、书画摄影社、歌唱蹈舞、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太极拳队、登山队。2.每个小组选举一名活动召集人,确定团队名称、口号,制定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

3.开展一次全体干部参加的体能测试; 4.举办一次文艺活动,每个小组准备1个节目。

(五)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1.争创学习型党组织和党员活动

成立学习小团队,团队由党员和群众共同组成,每位干部都加入一个学习团队,各学习团队制定学习活动计划并开展。

主要学习活动内容:

合读一本书,共写一篇心得体会;

开展一项调研,写一篇调研报告,出一个金点子; 互荐一本好书,合写一篇《清风雨》专刊稿件; 服务一个重点推进项目,服务新农村建设(到结对村或扶贫对象家中干一天农活,或帮助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出一个致富的主意等)并结合“最佳党日”活动开展。

2.省级文明单位验收工作

制定文明单位建设计划并开展,收集、制作文明单位建设活动手册和电视宣传片。

3.争创“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五带头”(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优秀共产党员活动。

(六)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

1.开展“清风廉动保平安,文明和谐促发展”主题教育,重点突出对干部岗位廉政教育,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廉政文化教育等系统活动,开展一把手上党课、进行反腐倡廉形势分析、邀请专家上勤政廉政教育课、组织干部观看廉政教育电教片、组织干部去看守所或监狱接受现场警示教育等。

2.开展征集廉政小小说、组织开展“榜样在身边”的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

3.举办一次廉政书画摄影展

4.创办廉政文化教育专刊、构建廉政文化长廊、开辟廉政文化教育园地

(七)利用年休假组织干部开展“红色之旅”活动。组织全体干部参观革命根据地,通过“红色之旅”传承爱国精神,参加人员每人撰写一篇心得体会,由全体干部参加,2-3年内安排完毕。

三、具体要求

1.要精心组织。要切实把国税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县局的整体规划。党办、监察要加强组织协调,精心指导,监督检查。办公室、党办、人教、监察、其他各科室,要各负其责,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形成国税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

2.要全面筹划。各单位要根据活动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特别是责任科室,要联合相关科室,对“国税文化建设深化年”活动的有关项目,明确具体目标、措施和方法。要坚持国税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与依法治税相结合、与机关作风交通建设相结合。坚持业务工作与文化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使国税文化建设焕发勃勃生机。

11.文化旅游系统 篇十一

关键词:地域文化 旅游景区标识系统 设计要素 设计创新

一、旅游景区标识系统

1.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构成

(1)标识

标识:即标志记号。“标志”指向一类图形或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记号。田中直人(日)等所著的《标识环境通用设计》将标识解释为“记号”、“符号”、“信号”,就是把想要传达的事情用记号表示出来①。

(2)标识系统

标识系统是不同的标识要素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并设置在特定的场所为使用者提供标识功能的整体。标识系统主要是由说明性标识、引导性标识和限制性标识三大标识按一定关系构成的系统。

(3)旅游景区标识

旅游景区标识的概念界定为两层含义

一是指由某一旅游景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与用于展示这些旅游景区(景点)名称、内容、特征等属性的标识构成的组合体。

二是在旅游景区内部实现场所指引、场所标识、导游、景观介绍等功能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特定图形、文字、造型和符号的新形式。它的设计要与整个景区的风格成一个系统。

在旅游景区中,标识自身既是一个构成旅游景点、景物的要素,同时又是其他旅游景点景物要素和空间的组织者和联系的纽带,为人们提供对空间的高度概括和最有效信息的传递。

(4)旅游景区标识系统

指根据旅游景区的识别、传播、延续等实际需要,将旅游景区的景点、景观提取出标识点与标识基地,并与标识本体相对应。得到存在系统关系的旅游景区标识群体,再由辅助标识负责其与旅游景区(景点)的连接,从而形成对旅游景区具有认知、导向、宣传、保护、审美、指引等作用的系统②。

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功能是识别与指示,这种功能有两层含义:一是实际指示意义,指明场所、方位、道路和行为的动势,如入口、卫生间、停车场等;另一层是民众心理上的识别,标识系统设计的形式、造型、质感以及安置上应该体现出旅游景区的文化或区域的文脉,与周边环境相和谐。

根据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功能,可以将旅游景区标识系统分为识别型、指示型、信息说明型、管理型、关怀型等五大类型。

2.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标识的设计尚未建立系统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缺乏地域性、规范性、独特性、文化性、艺术性、时代性等诸方面。大家经常目睹这一现象,在旅游景区,参差不齐地竖立着各种指示牌来指点方向、告知注意事项等,使原本优美的旅游环境显得杂乱无章,景区标识不仅没有起到指示引导作用,反而给游客造成误导,影响环境的氛围,也使旅游景区的景观质量下降。因此,旅游景区标识的设计亟需完善统一,从而促进旅游景区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国际化和标准化的冲击下, 国内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中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

(1)注重国家标准公共信息标识图形符号的应用设计,却丧失了地域文化特色的个性表现。

在严格规范化设计的过程中,忽略了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的艺术表现力和旅游景区的地域特性,造成了形式上的千篇一律,效果上的文不对题。

(2)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的个性,但忽略了国家标准公共信息标识图形符号的应用。

这些标识系统的设计,虽然具有艺术表现力,却极不规范,造成旅游景区的标识系统紊乱,识别性和导向型功能不能很好地为旅游景区服务,也给旅游景区的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针对当前我国旅游景区标识系统存在的上述问题,作为一名从事艺术设计工作的教育者和实践者,笔者从艺术和文化的角度提出,将地域文化特色应用于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中,力图为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探索出一个可行的方向。

二、地域文化是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的必要元素

文化的地位在当今世界越来越突出,可以说找不到没有文化标记的产品,也找不到不借助文化影响的销售,更找不到不体现文化意义的消费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多样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地域文化为旅游经济和旅游文化提供了精神动力,地域文化是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的源泉,离开了地域文化,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就没有了素材和元素,也就无法体现出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真正特点,就会给旅游地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其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点说明:

1.国家政策的硬性要求

根据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规定,在旅游景区标识设置方面,3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各种引导标识(包括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等)造型特色突出,艺术感和文化气息浓厚,能烘托总体环境。标识牌和景物介绍牌设置合理。

(2)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合理,设计精美,特色突出,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符合GB/T 10001.1的规定。

2.旅游景区形象设计、推广的需要

一个地域的旅游形象也就是这个地域整体形象的一种对外表现,是一种必须被推广的形象系统。旅游形象凭借旅游活动本身构成了这个推广行为的时空条件,并借助旅游意境的审美构成完成了形象的识别、记忆、审美感受三个过程。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所起到的功能不仅仅是“标示物”的功能,还起到了一种“代言功能”——从旅游形象逐渐转化为地域形象,并为本地域的特色物质、特色文化做了最完美的信息传播和推广。因此,一个地域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可以看作是该地域集约型的形象,并成为旅游发展的新平台,人们可以方便地阅读。特色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本身就是最好的向导,对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提升旅游的整体档次,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3.旅游景区标识系统发展的需要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推崇个性的时代,人们追求个性时尚的视觉品质。旅游景区标准化标识应是标识标准信息图形符号应用的标准化,而不应是设计风格及制作材料的标准化。所谓标识标准信息图形符号标准化的目的在于,经过科学测试的设计信息图形具有很好的识别、记忆功能,可以作为设计时标准规范,而设计师在设计风格上则可以有很大的创意空间3。个性化的时代,设计师应从特定的需求出发,着重关注环境、文化与标识的相互协调、创新,因此设计理念融入地域文化,是旅游景区标识系统发展走向的需要。

4.游客需求不断提高的需要

旅游,是一种异地生活的新鲜体验。旅游服务就是为游客创造体验的全过程,是一种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依托的服务,现代的旅游者在体验身游的同时又需求心游,在欣赏景区的旅游资源同时希望了解其文化内涵,这就是现代旅游者的共同需求,这意味着旅游景区标识不仅肩负着传达信息及构建信息环境的功能,还要展示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每个景区都有其独特的地域个性,尤其是历史文化资源突出的地方。我们要努力通过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让游客理解并欣赏地域文化资源的内涵,因此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应注重对地域环境文化特性的表达,才能满足现代游客需求不断提高的需要。

三、地域文化在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1.选用、结合地域性材料设计

材料是种标识构成的主要元素,标识视觉造型的形成、信息的传达、美感的产生、结构的实现等均依托材料的使用。地域性的材料是最具个性特点的物质条件,它为旅游景区标识设计提供了基础。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地的地理、气候、自然环境差异较大,自然界的物产也各具差异化特点。 所以不同自然环境的物产能带给人们地域个性文化的气息。

(1)借助材料的文化内涵

原生的自然材料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内涵,是地域个性的活标签。旅游景区标识作为一种视觉形象,注入地域性的文化内涵极其重要,一些原生材料本身就带有美好的寓意,例如人们常用石头比喻坚定的信念,用石交指代牢固的友谊。我国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用“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来诠释石头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泰山景区的标识系统设计中充分利用了泰山原石,体现了泰山“石敢当”吉祥、刚毅的石文化内涵(图1)。

(2)利用材料的肌理

移植和放大地域文化,可以使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内涵更丰富。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中的视触觉感是由造型材料的固有质地及材料表面的肌理造成的,它的不同视触觉感会传达给我们不同的信息和判断,在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中,经常借助自然材料固有肌理的视触觉,来设计要传达的信息和内容。增添肌理元素可以给平淡的设计带来意外的效果和新意,从细节设计上接地气,充分体现地域文化个性,与信息状态、属性吻合。例如:西班牙格埃尔公园利用当地的原石采用不同肌理作为标识的基材,表现出古老历史与现代文明的对比以及西班牙人细腻,坚忍不拔的民族气节(图2)。

2.汲取地域文化元素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充分概括了文化的地位及重要性。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风俗文化丰富,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在世界独一无二。地域性图文大量存在于当地的织绣、年画、剪纸、壁画、脸谱、皮影、民族服饰、戏曲、建筑、民俗活动等艺术形式中,它是一个地域长期积累、沉淀、传承下来的艺术成果,极具地域文化特色,将其运用到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中,不仅体现了历史文化价值和视觉审美价值,也反映了时代需求。

(1)利用民间艺术形式

民间艺术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如皮影、蜡染、泥塑、剪纸、竹编、草编、年画、绣花、狮子舞、木雕等等,融实用与审美为一体,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和民间艺术相结合,能够形成差异性及独具风采的艺术特征(图3)。民间艺术是在具体民俗生活中原发的艺术形式,它的产生、发展、传播、消失都要受某一地域内生产、生活、人文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形成独特的地域符合特征。因此民间艺术作为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本身。

(2)参考传统图形

中国的传统图形往往追求“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在造型的背后富含美好喻意,因此历千年而不衰。因受儒、道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图形造型追求丰富、完满、天人合一,意境雄浑的境界。中国传统图形在思想表现手法在可以归纳出,象征、寓意、比拟、表号、谐音、文字表意等,在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中,参考、引用传统图形的思想表现手法,借助其祥和、美好的喻意,会为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增加地域文化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例如:泰国皇宫的导向标识系统就利用了皇家建筑的典型图形,华贵、高雅、祥和彰显民族特色(图4)。

(3)借用传统文字

传统文字承载着记录与传达的功能,其本身就是一种视觉艺术现象,独具功能性与审美性,因此传统文字设计应用时不仅要借用文字的可辨性和可读性,还应根据旅游景区的地域特性,充分调动文字内涵来表达其艺术魅力。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中既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传统的地域性的文字艺术,又要适应当今“读图时代”的要求,进行文字图形化的艺术设计(图5)。

3.发展地域性的造型

造型作为视觉的主要元素,对视觉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标识的造型语言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联想,产生对环境文化主题的心理共鸣是有效设计方法。旅游景区标识系统造型设计中的点、线、面、型、装饰、肌理是决定外形轮廓的基本元素,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可以对当地自然物、特色物、历史文物进行形的模仿、解构与创造,力求以个性化、特色化、系列化的造型进行设计。

(1)对当地自然物形、建筑物形等特色形体的模仿

自然界因地域不同而千奇百怪,模仿借鉴、利用地域自然界中植物、动物的原型、建筑物形等特色形。(图6),模仿的结果要保持形的地域特点与形态美。仿照地域特有生物、植物、建筑物的形象、结构、功能、色彩、材料、质地效果来设计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这种接地气的设计给人以鲜明的特色感。设计师需要通过提炼、抽象、夸张等艺术手法,把握自然物、建筑物(图7)的内在活力与个性本质,传达其蕴涵的生命力量,使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既具有质朴纯真的视觉审美效应,又蕴涵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

(2)对当地自然物形、建筑物等特色形体的解构

自然用它无声的形态,为设计带来无数的创作灵感。自然界的生物、动物世界充满神秘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堪称造型的宝藏,设计应来源于自然,但应超越自然,不能简单模仿自然物、动物等外形,应对自然分析、理解结合主观感受,利用解构主义的观点来诠释重构创新,打破思维定势,运用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重新解读自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崭新形态,获得神奇的视觉体验。如(图8)的标识就是对海螺造型的解构设计。

4.应用地域性的色彩

色彩是无声的音乐,是视觉传达设计里最活跃的因素,具有视觉吸引力与侵略性,色彩能够增强人们对标识的视觉记忆。

(1)注重与地域环境色彩的融合

不同的民族、国家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彩环境。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整体色彩风格应考虑同地域环境的关系,须与地域环境色彩风格相谐调(图9),但色彩的数量不可过多,避免造成环境中的色彩混乱,影响识别。依据景区标识系统所处环境的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地域性要素,从中分析研究与色彩相关的因素,进而从这些因素中去提炼、把握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色彩特质加以设计应用。

(2)把握色彩情感与意境的渲染

当代美国著名的视觉艺术心理学家布鲁黑说过:“色彩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感情,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心理感受”。成功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离不开色彩情感的力量。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要把握、利用色彩对“情与意”进行渲染。色彩是感情的语言,而且是一种传达力很强的语言,在旅游景区中若能巧妙、准确地运用色彩的感情渲染,充分发挥色彩的作用,就可以唤起人们积极的情感,影响人们心理感受,引起人们的兴趣,加深人们对景区标识的视觉记忆。

色彩是最直接的视觉语言,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最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因素正是色彩。地域文化色彩的应用,讲求感性概括和理性感悟相统一,观念上注重色彩的性质、功能、作用和关系;色彩表现手法上,追求单纯、明快、和谐,而不是立体明暗的冲突;色彩艺术效果上,体现出一种 “重而不滞”、“丽而不艳”、“浓而不腻” 、“淡而不薄”的适度圆满的审美观④。例如: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标识系统利用丰富的色彩,抒发了浓烈的艺术气氛,体现其世界艺术中心的角色和现代多元化的进程(图10)。

(3)结合地域环境的特点

A环境决定标识最终体量的大小

旅游景区标识体量大小与环境密切相关,地域环境周围空间的大小影响标识的认知范围与认知距离,最终决定标识体量大小。例如斜坡、悬崖、旷野、小道等环境都直接影响人的视平线与视感受,所以在设计旅游环境标识是必须对环境进行多元的考虑,不同的地域环境空间决定相应的标识体量、尺度。

B环境影响标识的形态

标识采用何种形态,是一个几乎无法讨论的问题。形态更多的是与标识的内容于内在文化有关,也与标识使用的环境空间有关,作为一种视觉形态的标识,其设计者需要具有一定的环境空间创新理念,应该依托地域文化及地域界定空间,设计出符合界定空间环境需要的标识系统来强化服务功能,点缀环境。

小结

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应该在国家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应用的前提下,融入地域文化特色极具个性的设计表现。因为只有国家标准公共信息标识图形符号应用才能满足全球化的需求,只有地域文化特色才能满足现代游客的心理需求,才能充分展现地域旅游自身的特色和个性、差异性,避免雷同与相似,从而强化世人对于旅游地的记忆,由此提升旅游的整体档次,进一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未来旅游景区标识系统不仅是旅游环境的语言,还是传达旅游环境信息的媒介,更是地域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应迎合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及人们对生活环境日益提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信息的导向和传递,而应向旅游景区形象和地域文化深度内涵的范围不断延伸,使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成为展现地域文化特色、对外推广的魅力系统之一。

注释:

①【日】田中直人,岩田三千子.标识环境通用设计,2004.

②王默.关于建立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③王雪皎.导示系统设计的多元化走向[D].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④朱介英.色彩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周锐.城市标识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赵云川.公共环境标识设计[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3]鲍诗度.环境标识导向系统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

[4]【美】惠勒.商业标识创意与设计[M].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唐艺文化.标识牌设计[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6]金贵成.商业标识设计[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7]韩国.标识设计2[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8]【英】凯瑟琳.狄克逊,菲尔.贝恩斯.标牌与标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9]何捷,张帆.标识与街景——日本空间设计大奖系列[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0]陈立民.城市化共信息导向系统设计——与空间的交流[M].西南师范出版社, 2008.

[11]李宏,陈享尔,郭飞.旅游景区标识规划设计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上一篇:寒假出游记作文下一篇:8月份攻坚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