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体育教学中耐久跑的认识(精选4篇)
1.对初中体育教学中耐久跑的认识 篇一
耐久跑的弯道跑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复述耐久跑弯道跑的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并了解力学的原理。2.学生能够掌握耐久跑弯道跑正确动作方法,能够做到摆臂“两肩放松,幅度内小,外大”;跑动过程中能够做到“内侧脚的前脚掌外侧着地,外侧脚的前脚掌内侧着地,身体内倒”。
3.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配合老师教学,并能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摆臂的方法和脚着地的技术 难点:
上下只肢及身体重心的协调配合 教学流程: 一.开始部分
1.体委整队,汇报出勤情况
2.师生问好,老师宣布课的内容与教学目标 3.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4.简单的队列队形练习
组织如图: ★ ⊙
♀♀♀♀♀♀♀♀♀♀♀♀ ♀♀♀♀♀♀♀♀♀♀♀♀ ♀♀♀♀♀♀♀♀♀♀♀♀ ♀♀♀♀♀♀♀♀♀♀♀♀ ♀♀♀♀♀♀♀♀♀♀♀♀ 二.准备部分
1.慢跑400米的过程中做“找朋友”游戏,进行热身 要求:精神饱满、队伍整齐,遵守规则 教法:
(1)教师强调跑步时的具体要求和游戏规则
(2)组织学生进行跑步练习,教师跟随进行督促和提醒 2.徒手操
(1)扩胸运动(2)肩部运动(3)弓步亚腿(4)仆步亚腿(5)体侧运动(6)体转运动(7)腹背运动(8)踝腕绕环 教法:
(1)教师简明讲解示范操的具体要求:动作幅度大、节奏感强、力度适中
(2)教师口令组织学生练习,老师领做第一个8拍
三.基本部分
(一)耐久跑弯道跑 1.弯道跑体验练习组织教法
(1)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在半径15米的圆上进行自主的体会弯道跑动作。
15米
(2)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对技术动作的体验,请他们总结动作要点,老师归纳学生的观点,讲解正确的动作要领。
(3)老师组织学生再次在圆上进行练习,练习过程中,老师通过运用不同的节奏变化(口令、击掌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
(4)老师组织学生分组在半径不同的圆上进行练习,体会在不同半径的圆上的练习感受。
15米 10米
(5)学生合作进行练习,互相之间进行观察,帮助纠正错误的动作,同时,老师巡回指导,及时的进行集体的或个别的指导。2.400米跑道上的完整弯道跑练习
(1)教师进行正确的耐久跑弯道跑动作的讲解示范
(2)组织学生在弯道上进行弯道跑练习,要求练习过程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练习过程,老师要根据学生表现情况,适时的进行语言点拨和评价,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力量素质练习
1.收腹跳 12个间歇1分钟共3组 2.立卧撑 15个间歇1分30秒共3组
四.结束部分 1.集体,放松
2.总结本课情况,布置课后任务。3.师生再见,宣布下课。
2.对初中体育教学中耐久跑的认识 篇二
如何培养学生运动锻炼的习惯,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是摆在教育一线教师,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了某中学八年级女生对耐久跑的认识、作用及主观激励对学生参加耐久跑运动的影响,旨在为工作在一线岗位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2000年以来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其整理分析。
2.2 问卷调查法
对广州某中学八年级女生120人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研究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14份,其中有效问卷113份,问卷回收率95%,问卷有效率为94%。
3. 结果与分析
生理学按人体对氧利用的程度将运动分为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两种运动形式,其中有氧运动是指机体从事运动时其摄入氧气的量能够满足运动所需,机体的运动是出于一种氧气供应充足的状态,主要是以糖和脂肪的有氧代谢方式提供能量的运动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整个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当代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已逐渐显露,有学者对南京市34所中学4698名中学生作过调查,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占15.7%;北京市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7.3%;杭州市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6.79%,这些数据表明减少和解决现在中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是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有关研究已经表明,有氧运动可以增强自信,体现自我价值,可以培养坚韧的品格,完善人格,增强幸福体验、减低忧郁,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利用耐久跑等有氧运动的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改善中学生不良心理的状况。
3.1 广州某中学八年级女生对耐久跑的认识
耐力素质是人体最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通过耐久跑练习可有效提高人体的呼吸系统功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明显提高大脑皮层和神经系统的机能,是全面增进健康的最佳活动之一,同时耐力素质也是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个体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表1可以看出广州某中学八年级女生对耐久跑作用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有40%左右的学生对耐久跑训练能“振奋精神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提高意志品质,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公平竞争的精神”等潜在作用持不同意和不清楚的态度。提示学生对耐久跑认识不足,可能会导致学生锻炼积极不高,再加上耐久跑训练相对较枯燥,会影响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2 广州某中学八年级女生对耐久跑与学习关系的理解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加强体内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内的代谢物,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等。有氧运动对大脑的放松和营养的补充也有重要作用,哈佛大学的精神病学家约翰·瑞特表示,有氧运动有助于心脏供给大脑更多的血液,加快大脑血液的流动,更多的血液意味着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被输送到大脑,促使大脑加快消除疲劳的速度,拥有更加健康的脑细胞,进而形成更高深的思考能力。
由表2可以看出,“适当的锻炼可以消除大脑疲劳”这个问题有近44.19%的同学选择了不清楚,有13.95%的同学选择了不同意,只有41.86%的同学选择了完全同意或基本同意;“学习和锻炼没有冲突”这个问题有51.16%的同学选择了不清楚,23.26%的同学选择了不同意,仅有25.58%的学生选择了完全同意或基本同意。以上数据提示部分中学生在锻炼与学习关系的问题上,认识不正确,存在误区,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
3.3 主观鼓励对学生参加耐久跑的影响
表3显示,近80%学生认同锻炼需要科学的健身方法,其中认为很重要的占56.87%,提示学生在进行运动时已经注意到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具体如何运动才是科学的方法,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去引导和教授,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教会学生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授科学的运动方法,并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掌握正确、科学的运动方法,这对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及身体素质的提高将会起到促进作用。针对“耐久跑锻炼过程中老师鼓励的重要性”这一问题的回答,显示有64%左右的学生认为,在进行耐久跑锻炼过程中得到老师的鼓励是很重要或重要的,提示在进行耐久跑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应适宜给予语言上的鼓励和认可,这对于学生坚持锻炼和成绩的提高可能会有促进作用。同学之间的鼓励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为学生加油、鼓劲。
4. 结论与建议
4.1八年级女生对耐久跑认识不足,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加强理论知识的教授,让学生充分了解耐久跑对人体的作用和坚持锻炼对身体的积极影响。
4.2部分八年级女生还不能正确处理锻炼与学习的关系,存在误区,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适当的锻炼能加速大脑血液循环,有利于大脑疲劳的消除,对提高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帮助。
4.3在进行耐久跑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和认可,对于学生坚持耐久跑锻炼和成绩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同学之间的鼓励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之间互相鼓励。
参考文献
[1]徐晓阳.有氧运动的健身价值研究进展[J].体育学刊,2004,11,(5):52-54.
[2]张飞鹏,李四清.有氧运动与健康[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18,(9):65-67.
[3]Dimeo F.Benefits from aerobic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major depression:A pilot study[J].British J Sport Med,2001,35,(2):114-117.
3.也谈体育课中耐久跑的趣味教学 篇三
在中长跑的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应的生理现象,特别是“极点”现象往往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教师应及时向学生讲明出现“极点”现象的原因、时间及过程,让大家了解中长跑的生理特点,这样学生在面对“极点”现象时,就会少一些畏惧,保持锻炼的积极性。长跑前,做好准备活动,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的机能活动,克服生理惰性,为长跑做好体力和精神准备。极点出现后应坚持继续跑下去,这时可以减慢跑速,同时应注意加大呼吸深度,尤其是加深吸气,减少呼吸次数,使呼吸双循环系统机能提高,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吸入氧气来满足肌肉活动的需要,调整节奏后,难受的感觉就会减轻,沉重的两腿也会轻松。 三、耐久跑练习方法要多样化,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1.“莱格尔跑”练习法。“莱格尔跑”是国际篮联对裁判进行体能测试的一种方法。根据音乐节奏由慢到快,进行二十米折返跑。受试者在听到“嘀”的音乐之后跑到折返点,在下一次“嘀”声响起后又折返回起点。利用“莱格尔”跑(听音乐节奏折返跑)来对学生进行耐力锻炼,学生感觉非常好奇同时具有挑战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
2.图形跑练习法。采用图形跑,激发学生兴趣。运用各种图形,让学生围绕变换行进路线做各种图形跑。如,蛇形跑,五角星跑,对角线跑,奥运五环图形跑,“8”字形跑,开、闭口螺旋跑等使学生感到有新意,练习情绪高。 3.配乐跑。在学生耐久跑练习时,配上悠扬欢快、催人奋进的乐曲,能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肌体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四、采用变换、游戏方式等活跃课堂气氛
一是变换跑的动作形状和方向,如采用小步跑、跨步跑、后蹬跑、后退跑等练习。二是变换环境跑,如利用学校附近的地形进行练习。三是变换内容和形式,运用流水作业法,如第一圈小步跑、后蹬跑练习,第二圈慢跑、中速跑、快速跑练习。运用游戏法练习,如在跑进中按事先规定的各种形式,做各种追随、接竭力、传递等游戏,采用依次跑、结伴跑、超前跑等游戏形式进行,使练习新颖活泼,充分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五、运用障碍跑,增强练习的趣味性 巧设障碍,增加难度,能增强学生耐力跑的趣味性。在耐久跑练习道路上增加有形的“障碍”,调动学生挑战困难、挑战自我的积极性。如:将男女生分成各两组,第一组学生练习,第二组为他们加油,然后交换。在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跑中,在规定路段中完成“障碍一”行进间蓝、足球运球50米,“障碍二”连续跨越3个栏架,“障碍三”跳30次绳等练习内容。 六、转移注意力,提高学生跑步的兴趣
进行耐久跑锻炼需要达到一定的生理负荷目标,学生会感觉很累。这时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可以让他们自测运动后60秒内和5分钟后的心率。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测试心率上,既教会了学生测试心率的方法,又使学生在运动后得到了休息。 七、运用竞赛法,引入竞争机制
中学生好胜心强,采用竞赛法进行耐久跑练习,能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可按体质的强弱、男女分组,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为四人,分别进行女生4×800米接力、男生4×1000米接力。体育教师要根据课的情况灵活运用,尤其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 八、遵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中,利用由短距离到长距离跑、由慢跑到快跑的练习,使学生逐渐适应耐久跑教学要求。由短距离到长距离跑,要求学生保持一定速度,逐渐增加。跑的距离,随着学习跑的距离增加,逐渐提高学生耐久跑的运动能力。由慢跑到快跑,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距离中,逐步提高跑的速度,随着跑的速度的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会逐渐适应并得到提高,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上逐渐适应耐久跑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对初中体育教学中耐久跑的认识 篇四
【摘要】健康长跑是中学生体育教育的关键性课程,经过中、长跑的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对体育教育应该是说教结合,多开展一些体育活动,以实例为主对学生进行教学。
【关键词】初中体育 耐久跑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4-02
中、长跑是锻炼身体、提升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跑步中学习运动技巧,激发学生对于健康长跑的兴趣,能够坚持每天中、长跑,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活模式,为学生的健康提供保障。通过健康长跑,教师应该采取团队活动方式,增加活动项目,提高活动乐趣,是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会到身心的愉悦,从内心深处习惯体育运动,达到健康体育的目的。
一、规范学生中长跑动作,提高学生跑步技巧
1.小组教学有利于不同体质的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第一点,我们需要明白每一位学生的体质都是不同的,而且这是不能改变的,所以对于体质差异大的学生我们应该采取小组教学。而小组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依据学生的体能进行分组,面对体能不太好的学生可以制定适合他们的方案,体能好的学生则可以提高教学难度,这样可以是所有学生共同进步。第二点,要针对不同体质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任务。在制定教学方案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真实体质能力,并结合中学生教材规定,使教学方案保质保量,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课堂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所有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都上了更高的一个台阶。
2.规范学生的跑步姿势,学习跑步方法
第一点,跑步时的身体动作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跑步要领,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与此同时,在跑步时转弯和不转弯都需要注意姿势及跑步方法。第二点,中长跑对于学生体力的要求是十分高的,需要学生在不同阶段控制好自己的体力。第三点,在中长跑时要控制好步伐和呼吸在同一个节奏上,跑三步呼一口气,跑三步吸一口气,可以有效的保存体力。而且,步伐的长短和频率也是极为关键的,在跑步时控制好速度,保持呼吸的频率,也可以保留学生的体力。
3.在长短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1)枪还没有响学生就跑了,刚开始跑就急于提升速度。问题的起因:学生缺乏跑步方法,身体姿势不正确,着急跑而忽略了长跑对于体力的要求。解决方案: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规范学生动作,使学生明白保存体力在中长跑中的重要性。
(2)学生容易慌张导致跑步姿势不正确。问题的起因:学生缺乏跑步技巧,整个身体容易紧绷,导致跑步时身体不平衡。解决方案:为学生示范正确的跑步姿势,讲解跑步时的注意事项,多做定时跑,提高学生的跑步技巧,加强学生各方面锻炼,使学生体能均衡发展,使学生能够放松身体。
(3)跑步时呼吸和步伐不在同一频率上。问题的起因:中长跑时无法正确掌握跑步速度,导致呼吸紊乱,步伐忽大忽小,忽快忽慢。解决方案:明确中长跑过程中呼吸与步伐相配合对于体力的重要作用。可以从慢跑开始训练步伐与呼吸的配合度,控制呼吸的频率,还可以通过慢跑规范步伐的大小,使学生在长跑过程中均匀速度,一切都可以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时,就可以提升跑步速度。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1.多种教学方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一的教学模式非常容易消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容易产生乏味的感觉,觉得跑步没有意思,就会感觉到非常的疲惫。所以,老师应该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将跑步融入到游戏中,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又结束了一节课的任务,或者可以变换不同的场地练习,提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感觉不断涌入新意,忽视了学生身体上的疲累。
2.综合各种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我们在上课过程中也可以结合不同的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老师在布置课堂任务后,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活动方式,认真、快速地完成任务就可以去参与其它的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是选择其它活动的前提条件,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是学生可以积极投入到活动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对体育长跑充满期待。
3.运用不同方式也可以达到健康长跑的训练目的健康长跑的训练方式并不单一,还有许多体育项目的最终结果都可以达到长跑的训练目的,比如打篮球、踢足球等。学生在踢足球时可以促进团队合作能力,传球、运球时可以训练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守门员或者是进球的人员都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最重要的是踢足球时是满场都在跑的,这就间接的训练了学生长跑时的坚持能力。
三、运动后身心放松的措施
学生长跑时消耗的体力是非常大的,使学生能够迅速感觉到疲惫。所以,运动结束后的身体放松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教学生做一些整理运动,使学生身体的紧绷感得到缓解,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只能够暂时有所改善。因此,我将为同学们提供一些缓解疲劳的办法:首先是转换目光,通过讲一些笑话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关注点转移,从而忽略身体疲劳。还有就是让学生安静下来,放空思想,什么都不想,排除一切外界因素,全身心都达到一种轻松的状态。
总的来说,在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为基础,提高学生的耐力,使学生做每一件事都可以坚持不懈,勇于接受挑战,敢于直面困难,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运动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健康是生命的前提,运动是健康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对初中体育教学中耐久跑的认识】推荐阅读: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安全教育11-01
浅析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06-29
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7-06
体育与健康耐久跑单元教学计划09-13
六年级体育教案-耐久跑 全国通用09-08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体会12-14
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的探索01-27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11-20
初中体育公开课06-19
初中体育课堂常规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