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反思(精选20篇)
1.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一
《二次函数复习课》教学反思
福鼎七中 周克锋2010.5.20
二次函数对学生来讲,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通过我对这一章的教学,让我学到很多道理和教学方法。下面是我对二次函数的复习课的一些反思感受:首先,我认为在课堂上,我对知识的掌握还是有一定的欠缺,把二次函数用自己的眼光和感受想象的太简单,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又是一个重点,尤其是一个难点。所以我课堂上有的习题深度没有掌握好,没有做到面向全体。
其次,本节课体现的是分层教学,而我只是在后面的比赛中简单的体现分层,对于提问中得分层,习题中的分层还是做的不够好,这说明我对于分层教学的这种方法还是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应该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分层。
第三,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辟,尤其是评价性的话语很少,很单调。没有做到让学生为我的一句话而振奋,没有因为为了争得我的一句话而好好做题等等,这是我一直以来欠缺的一个重要点。
那么针对以上几点,我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收获了以下这些:
1.上课之前一定要反复的推敲,琢磨课本,找出本节课知识的“灵魂”,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仔细研究,如何讲授学生们才能愿意听,才能听得明白。尤其不能把学生想像的水平很高,不是不自信,而是不能把学生逼到“危险之地”,以免打击自尊心,熄灭刚刚点燃的兴趣之光。真正做到“低起点”。
2.既然选择和实施了分层教学,就应该多下功夫去琢磨,去进行它。既然是分层就应该把它做到“顺其自然”,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在分层的同时应该找到一个点,就是说,这个点上的问题是承上启下的,是应该全班都能够掌握的。对于尖子生,不能在课堂上想让他们吃饱,对于他们应该在课下,或者是采用小纸条的方法单独来测试,不能为了他们的能力把题目难度定的过高。再者,分层应该体现在一节课的所有环节,例如,在提问时,对于一个问题应该分层次来提,来回答。
3.应该及时地,迅速的提高自己的言语水平。
一堂课的精彩与否,教师的课堂语言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例如一节课的讲授过程,或者是对于学生的评价等等。
督促自己多读书,多练习,以丰富自己的语言。
4.最后,我觉得自己真的需要多学习,多见识,这样才能提高,才能迅速的提高。对于自己的优势,我也看到了,那就是我的教学之路很长,很多方法,很多思路都有时间,有条件去尝试,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动脑,多为学生着想。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以只要我认真的付出,认真的思考,我想我的明天会是美好的。
2.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二
【教学环节】
环节一:观察教师编写的算式, 梳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课前老师特意编出这样几道算式:
8×4+2 8× (4+2) 8-4÷2 8-4+2
8÷4×2 8-4-2
师:仔细观察一下, 老师在编算式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朋友?
生:用了三个数8、4、2以及四个运算符号和小括号。
师:这些算式先算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生:先看有无小括号, 有小括号的,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看加减法和乘除法是否混合在一起, 既有加减法, 又有乘除法, 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除了这两种情况, 一般都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具体说一说, 在什么情况下要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
生:+和×、+和÷、-和×、-和÷、×和+、×和-、÷和+、÷和-。
师:在什么情况下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生:+和+、-和-、×和×、÷和÷、+和-、-和+、×和÷、÷和×。
教师小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环节二:学生有序地编算式,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1.比较8×4+2和8× (4+2) 这两道算式异同,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2.用这三个数, 四个运算符号和小括号还可以编出不同的算式吗?猜一猜一共能编出几道不同的算式?
3.怎样编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先独立思考, 再交流想法, 然后有序地编写算式, 最后反馈交流得出最佳编写方法是:先把一种符号写在前面, 再把四种符号分别写在后面, 编出4道算式, 然后把这4道算式添上合适的小括号, 又编出4道, 依此类推, 总共编出了32道。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4) ×2 (8-4) ×2 8× (4×2) 8÷ (4×2)
(8+4) ÷2 (8-4) ÷2 8× (4÷2) 8÷ (4÷2)
4.游戏:给32道算式卡片按照运算顺序分成三类。
师再次小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按这样的设计教学, 发现学生学得有趣, 教师教得轻松, 知识掌握效果更好。
【教学反思】
综观以上教学流程, 通过“编算式”这一大活动, 不仅紧紧抓住了本课“有序梳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的教学重点, 而且还巧妙地突破了“进一步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合理地使用小括号”的教学难点。这样的课堂,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同时也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要上好一节复习课并不容易,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复习课要促成知识的系统化
在传统的复习课中教师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点和方法, 使得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 而忽视了学生归类、迁移、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课堂复习应该是一个疏理知识的过程, 必须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将“点”连成“片”, 进而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在复习课教学中, 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对概念作纵向、横向联合的归类、整理, 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 对学过的概念进行穿线结网, 促进学生概念结构的系统化。
二、复习课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
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的“数学教学四基”, 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数学“四基”是指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从知识的角度来看, “双基”是一种理性的、形式化的结果性知识, 而基本活动经验则是一种感性的、情景化的过程性知识, 它们各强调了数学知识的一个侧面, 前者形成的是一种知识系统, 而后者形成的是一种经验系统, 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因此, 小学数学复习课不仅要落实“双基”, 还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以上的教学中通过“编算式”这一大活动, 学生不仅自主有序地梳理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还逆向梳理出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情况,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情况。另外, 学生对小括号作用的体会也淋漓尽致。这样的教学不仅巧妙地落实了“双基”, 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基本活动经验。
三、复习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 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 互助评价, 展开争辨,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参与, 体验成功, 这样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上述的教学紧紧扣住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融合了有序思考、搭配、排列组合、猜想验证等数学方法, 通过“有序编写32道算式”这个大活动, 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而且还让他们明白小括号不能滥用, 而要合理灵活地运用。
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应灵活多变
复习课的教学往往需要一定量的练习巩固。但是也不能为练习而练习。复习课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 要因课型、学生不同而不同, 不能千课一面、千人一面, 要朝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方向努力。
总之,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不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 它是对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更高层次的再学习, 它更多地是一个加深理解知识, 扩大知识联系, 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水平, 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突出自主性, 体现灵活性, 注重针对性, 训练综合性。
3.函数类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例析 篇三
存在性问题是指判断满足某种条件的事物是否存在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题意构思巧妙,解题方法灵活,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而二次函数的存在性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中的经典题型,作为研究课非常有探讨价值.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对该内容题型特点的分析,并立足于学生的整体水平提升,我们将设计思路定位为宽入口、低起点、高落点,可拓展、能延伸,用五度教学模式进行问题设计,即“有效度的问题呈现—有梯度的问题变式—有深度的问题拓展—有广度的问题开放—有高度的问题归纳”.这节课既关注到了五个教学环节的紧凑性,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突出了各环节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有效度的问题呈现:从一个简单问题切入,作为教学的起点
要使问题呈现有效度,必须认真考虑问题的选取和整体设计.我们决定由一条抛物线切入本专题复习,让抛物线解析式统领全局,像一粒种子一样自然地生长发芽,贯穿这节课问题设计的始终,且确保内容紧凑、环环相扣;微观上则贯穿“点→线→面”的设计思路,一路设问,承前启后,使所解决的问题都能成为后续问题的生长点.
在这个环节,我们的问题设计经历了“解析式→求点坐标→求线段长→判断形状→计算面积”的思维过程,以此确保低起点、宽入口,步步为营,层层推进,一脉相承,让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总能为下一个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由此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自然生长.
问题:如图1,抛物线=-+2+3与轴交于点、(点在点的左侧),与轴交于点,顶点为点.
(1)请你直接写出A、B、C、D四点的坐标及抛物线的对称轴;
(2)你能求出图中哪些线段的长度?
(3)你能判断△的形状吗?
(4)请你求出△的面积.
以上问题呈现,用四个小问依次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如何根据解析式求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复习巩固如何根据两点坐标求这两点间的线段长度,复习巩固如何根据确定的三条线段长度判定它们所构成的三角形形状,最后复习巩固如何根据确定的三角形、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或割补的方法计算该三角形的面积.四个小问环环相扣,问题解决经历了“归纳知识要点→归纳解题方法→形成解题策略”的思维过程,渗透了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的教学.
二、有梯度的问题变式:探究“最值”,经历“线段和→线段差→周长→面积”的思维历程
为探究“最值”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线段和→线段差→周长→面积”的思维历程,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注意为学生搭建思维阶梯,让学生可以拾级而上、不断攀升,最终形成有序的逻辑思维链条.经历了上一个环节的“问题”解决,确定了点坐标、对称轴等基本元素以后,这个环节的问题变式设计便进入了“探究线段和最小值→探究线段差最大值→探究周长最小值→探究面积最大值”等一系列“最值”存在性问题.选择“问题”已解决的点和线作为问题变式的生长点,由线段和联想到线段差,又由线段和最小值联想到周长最小值,由周长最小值联想到面积最大值等,问题之间相互关联、层次分明,梯度推进思路明显.
过渡语:我们由一条抛物线解析式解决了一系列的确定性问题,那么我们能不能从我们已知的点[A(-1,0),B(3,0),C(0,3),D(1,4)],对称轴(直线x=1),抛物线(y=-x2+2x+3)中选择几个元素,设计出新的问题,探究不能直接确定的结果呢?
变式1:如图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个点P,使PA+PC的值最小?若存在,请找出点P.
变式2:如图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个点P,使PA-PC的值最大?若存在,请找出点P.
变式3:如图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个点P,使△PAC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找出点P.
变式4:如图4,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个点P,使△PBC的面积最小?若存在,请找出点P.
以上变式设计,通过变式1和变式2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和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究线段和的最小值和线段差的最大值,运用“将军饮马”这个基本模型解决问题,渗透了数学建模的学科思想;通过变式3引导学生将三角形周长最小值问题转化为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变式4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讨论面积的最值问题,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这个环节,我们通过引导学生依次解决所呈现的变式问题,来培养其建模、转化和迁移能力.
三、有深度的问题拓展:由探究最值问题,拓展到探究图形形状
问题拓展有深度,是指所提问题要具有思考性和挑战性,问题设计要向纵深发展.在这个环节,我们的问题设计开始从最值的存在性问题过渡到图形形状的存在性问题,包括探究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确定)、探究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不确定)、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图形形状的存在性问题,这是数学思维的又一次跃进.问题生成仍然选择用“问题”解决的点和线作为问题拓展的生长点,由直角顶点确定联想到直角顶点不确定,由直角三角形联想到等腰三角形,不断突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nlc202309090449
过渡语:我们仍然从已知的点和已知的线出发,但可以改变提问的角度,由“最值”的存在性问题拓展到“图形形状”的存在性问题.
拓展1:如图5,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个点P,使△PBD为直角三角形,且点B为直角顶点?若存在,请找出满足条件的点P,并求出点P的坐标.
拓展2:如图5,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个点P,使△PBD为直角三角形,且点P为直角顶点?若存在,请找出满足条件的点P,并求出点P的坐标.
拓展3:如图6,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个点P,使△PCG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找出满足条件的点P,并求出点P的坐标.
以上问题拓展,通过拓展1启发学生联想并运用勾股定理探究直角三角形的顶点存在性问题,渗透了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及转化思想;通过拓展2启发学生分情况,探究不确定的直角顶点的存在性问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通过拓展3启发学生借助拓展1和拓展2的解题经验和方法,再结合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建立方程求解,渗透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建模思想.在这个环节,我们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以上拓展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自主沟通问题与知识、问题与方法之间联系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层次不断升级.
四、有广度的问题开放:由教师主导编制变式问题,过渡到由学生自主编题
问题开放有广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激活个性思维,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造力,全面训练思维发散性.在这个环节,问题设计由封闭到开放,由老师主导编写变式问题开始递进到让学生自主创编新的二次函数存在性问题.
过渡语:紧扣主题,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你自己的学习经验,自由发挥,小组讨论,创作出符合要求的新问题.
师:请根据“问题”中的抛物线和“问题”中所求得的点和线作为条件,提出一个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存在性问题.
该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与合作创新的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独立处理、加工本课中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联系已有的认知基础,创造出新的属于自己和团队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开放”既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又强调团队的合作交流,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同时,渗透了对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的培养.
五、有高度的问题归纳:采用文字归纳法和思维导图归纳法,有条不紊地进行问题归纳
为使问题归纳有高度,我们可以采用精炼的文字归纳和思维导图归纳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从解题策略、解题方法和解题思想的高度进行问题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学会从深层次挖掘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沟通数学问题与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关联.
过渡语:纵观整节课,请同学们自主梳理、整合、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归纳任务:请回顾这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形成了哪些策略,了解了哪些思想,或者有了哪些新的感悟?
“问题归纳”让学生将一节课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纵横交错、融会贯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形成可迁移、能生长的知识和能力。学生通过反思解题方法发现解题规律,进而将解题方法上升为通解通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责编 白聪敏)
4.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四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1)函数是初等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也是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之一.二次函数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初中代数内容的引申,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更为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圆锥曲线奠定基础。在历届中考试题中,二次函数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素养的形成起推动作用。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 y=a(x+h)2 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2)会根据解析式y=a(x+h)2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列表、描点、画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函数图像的画法和取点、画图的技巧,充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图像的平移,向学生渗透变与不变的思想。
3.重点:二次函数y=a(x+h)2图像及其对称轴、顶点坐标的确定。难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学情分析
(1)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已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以及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
(2)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较上学期有了明显提高。
(3)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很高,思维敏捷,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学生能力差异较大,两极分化明显。
二、教学方法:
1.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课标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初三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形成学生自动、生生助动、师生互动,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2.将知识点分类,让学生通过这个框架结构很容易看出不同解析式表示的二次函数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
三、学法指导: 1.学法引导
“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知识,还要培育学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自我发现等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2.学法分析: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因此教师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并参入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设计:
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类比、联想、转化的思想,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复习旧知识的目的是对学生新课应具备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检测判断”。学生自主完成,不仅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二次函数图像与系数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按照分层递进的教学原则,设计安排了6个由浅入深的例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准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环节通过开放性题的设置,发散学生思维,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性质作出全面分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经历发现过程,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运用知识,体验成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配有两个由低到高、层次不同的巩固性习题,体现渐进性原则,希望学生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一)课前预习(二)典型例题分析
通过反馈使学生掌握重点内容。(三)综合应用能力提高
5.《函数复习》教学反思 篇五
首先:锐角三角函数首先是放在直角三角形中研究的,显示的是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值是边与边之间的比值,锐角三角函数沟通了边与角之间的联系,它是解直角三角形最有力的工具之一。
这节课主要是概念教学,要使学生明确概念的背景、作用、概念中有哪些规定、限制等问题,因此,我在引入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时候,我先设计了两道题:一是问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想到勾股定理;二是问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之间有何关系,学生也可以想到两角互余。然后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又提出问题:
(1)如图Rt△ABC中,AC=3,BC=4,求AB=?
(2)如图Rt△ABC中,AC=3,∠B=40°,求AB=?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在对勾股定理的已有认知基础上,很容易求出AB,但对第二个问题,则不够条件求AB了。我就顺势导出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从而引出课题。我认为在引入新课这个环节我设计的很好,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课做好了铺垫,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一个成功之处。
第二是:我画出三个直角三角形,并设计了几个填空,这些填空就是:对比斜、邻比斜、对比邻、邻比对,等学生完成简单的填空后,我引入了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写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数形结合的情况下,掌握好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定义。从课堂效果来看,这种方法,学生还是容易明白的。这是成功之二。
我在教学中还注重解题方法的总结,本节课有一道例题,是这样设计的:
例1:求出如图所示的Rt△ABC中∠A的四个三角函数值.
解:∵在Rt△ABC中,BC=8,AC=15,
∴AB=
sinA=
cosA=
tanA=
我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做好一些脚手架,我认为在普通班是必要的,也是对学生的解答有帮助性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做出这题,所以我只是略略讲解后就开始进行相关练习。可是在做A组第一题:“Rt△DEC中,∠E=90b,CD=10,DE=6,求出∠D的四个三角函数值。”这道题中,有部分学生出现不知怎么下笔的情况。这就说明了我讲解的时候还是少了一个归纳的步骤:如何求解直角三角形,以及最少需要几个条件。帮助学生归纳出求三角函数的方法。应该指出为什么要运用勾股定理,让学生明确求四个三角函数必须知道三条边。这样在做练习时他们就能确定解题思路,明确预见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E。这也是本课课不足之处。
另外,在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时,我设计了一道有一个公共角的三个直角三角形,突破了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体会到,四个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无关,与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在课后反思中,我打算在下一次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对于水平比较低的班级,可以按填空的开形式出现。并得出三角函数的定义,也可以尝试不填空,让学生自主探索,看学生能不能找到对比斜,邻比斜,对比邻的大小不变的规律性。
6.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六
本节课重点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解析式形式;要让学生熟练掌握配方法,并由此确定二次函数的顶点、对称轴,并能结合图象分析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对于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关键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把握题型,能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解题的突破口。“二次函数”是九年级数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对生活中的“二次函数”感知颇浅,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时做了如下思考:
一、按知识发展与学生认知顺序,设计教学流程:首先通过复习本章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本章所学习的内容,从而才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自如,如鱼得水;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运用和理解:如例题1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
三、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小组合作:如例题3画二次函数的图像,让学生先自己动手画,然后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最好老师点评,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堂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习的过程充满快乐和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7.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七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强调在互助合作中教和学,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和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要反思就会发现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是很常见的。如不备课上课或使用旧教案;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知识的重新建构;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和接受;重课堂教学,忽视知识的落实和运用等。高三政治课的复习,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就必须进行有效教学。笔者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复习研究课为例,谈谈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三政治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反思。
一、把握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
备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一堂成功有效的课,备课准备阶段要花很大一部分精力,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细致充分的备课可以让一堂课上得有条不紊,学生们也会感到很舒服,收获不少。高三政治复习课的备课除了要求教师根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联系时政热点问题,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知识形成理性的认识,备好教材、备好练习、备好作业外,更要了解和把握学情,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状况,以及对本节课复习内容的了解程度、期望值和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学生当前的精神状态,等等。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才能准确定位,精当取舍,减少时耗,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在进行《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复习研究课的教学设计时,针对新课阶段练习中很多学生经常出现把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与全国人大的最高决定权混淆、与政府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混淆这一学情,笔者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背景,提出:“这是否表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最高决定权?为什么?这能否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为什么?”针对很多学生弄不清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的区别和联系,在合作探究之后,笔者设计了对四个政治主体的比较。整个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情,具有针对性,切中学生疑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因此,设计切实可行。
二、加强互动,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传统教育理念支配下的课堂,教师主宰着一切,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间缺乏基本的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课堂教学难有效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和学生有一种心灵上的沟通,通过平等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思维更加活跃,情绪更加高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育发挥作用,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标,一是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二是教师要改变以往单向的教学互动,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学生和教师一起反思《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复习研究课的教学过程,交流和展示知识结构图,使学生的课堂注意更专注,学会尊重彼此的劳动,学会分享快乐。新的情境创设和问题提出,改变了以往老师包讲到底或简单的一问一答的方式,把时间留给学生分配,教师也是活动的一员。这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开启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的闸门,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堂气氛活泼了,师生轻松了,思维动起来了,收获也就多了。
三、注重运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新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强调把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高三政治复习要引导学生关注热点,关注国家、社会、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关注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复习研究课的情境导入提出问题环节,联系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实际,提出四个问题;经典例题迁移应用环节,就选用与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相关的时政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复习过的政治常识,分析“鼓励‘自主创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这些环节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巩固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获取和解读设问和材料的信息;调动和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探讨和解决试题提出的问题。
8.初一英语复习课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八
关键词:初一英语;复习课;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4-01
一、案例描述
T: Boys and girls, I’m sorry it’s so hot today. I know you don’t like to have an English class, right?(我满有把握且十分同情地说)
Ss: Yes. (学生一起大声说,也不知老师的葫芦里卖什么药)
T: OK! Boys and girls, today I won’t give you a lesson. We will have a competition to see which group is the best.
Ss: Oh, yeah!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开始有点兴奋)
T: Boys and girls, do you want to be actors/actresses if it is possible?
Ss: Of course! It’s great to be an actor.(学生来劲了)
T: OK!Today I will give each of you a chance to be an actor/actress.But you must try your best to be a good actor or actress. I’m sure you can make it . (老师期许的目光无疑为学生增添了动力,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信心百倍。)
Ss: No problem! We want to have a try.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并表现出万分欣喜。他们可能真的以为老师不上课只演戏了。)
T:(为使人人听懂我用汉语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要想成为一个称职的好演员,必须要有十分的敬业精神。今天咱们就近水楼台先得月,演一场顽强战斗在高温下师生们的戏。
Ss:It’s too easy.
Ss:As easy as ABC. (大部分学生已经热情高涨,迫不及待)
接下来我开始分配任务:我给每组(我班六人一个学习小组)布置分配了所谓的台词(内容:讲解两大项练习题)。要求他们先进行彩排,以免出现错误。如果有不懂的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倘若答案还不肯定的话可以向老师请教。
竞赛原则:
1.讲解不能只说答案,必须尽可能分析原由;
2.错一题,将被扣一分;
3. 一个小组表演时,其他小组当好群众演员给与配合;
4. 必须人人参与才能得满分(六分);
5.第一个表演的小组可额外加五分。(目的为了提高彩排效率,节省时间)重奖之下,必有勇夫,果然五分钟后第二小组(基础相对较好)登场了。他们每人轮流讲两道题(5人),有答案也有解题原由分析,另一人则在黑板上写答案,并不停地提示单词不会写的同学请看黑板,俨然一副严师样子,让我万分窃喜。
(第二小组出色完成任务)
T:第二小组怎么样?给个评分吧。
Ss:Wonderful!Six points!( 大部分同学观点一致)
S1:Five points!(后排一个男生认真严肃地说)
T:Why?(我也满腹狐疑)
S1:Because Miss Tang spoke in a low voice and we couldn’t hear clearly in the back row.(他振振有词,有理有据。)
T:Oh, yes! You’re a very careful boy. Next time we will pay attention to this. Do you agree?(我小心翼翼地和他商量)
S1:Well, that’s OK.(他还表现挺有一点大度风范)
接下来的表演可谓精彩纷呈,发言声音比平时高了,字写得更加端正了,就连平时从不举手的Miss Li也勇敢地站起来不折不扣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我毫不吝啬地大肆表扬了她(尽管我知道同伴帮了她很多)。从来都三心二意的Mr Gan竟然也能安心修改答案,认真听讲,生怕给自己的小组丢分。英语最薄弱的钱同学居然也上台发言了!虽然有些读音错误,还有点急急巴巴,但是我带头为其鼓掌,全班同学也跟着使劲鼓掌,向他表示祝贺。他也很激动,害羞地却又很流利地说一句“Thank you.”看着满头大汗的学生早已忘记难耐的酷暑,如此投入到表演和学习中,我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感动。不知不觉下課铃声响了,最后一小组还没登台,十分沮丧。我连忙承诺下节课一定让他们表演,他们这才让我宣布下课。课后,我和一些同学交流,发现这样一节课让学生体验多多:“当演员也不容易,我就几句台词一紧张差点忘了。”这是一个薄弱学生为了解释答题原由在努力不已呀!“为了表演,我都忘了炎热了”。这是一个学习投入者的肺腑之言。“只要我努力,我也能完成自己的任务,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是一个经常作业拖拉者顿悟的心声呀!
二、教学反思
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给人带来疲倦”。对于学生一开始的抵触情绪,我没有责骂而是表示同情,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重新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为本节课顺利完成打好了前提。
2.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布鲁纳,1989)。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培养学习兴趣也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本节课学生由反感排斥---欣然接受---乐此不疲,就充分表明了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3.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好奇、好胜、好玩是孩子的天性” (皮亚杰,1997)。对于学生而言,快乐与学习相比,前者更为重要。我想本节课的成功还在于学生对在课堂上演戏既感到好奇又万分欣喜,所以才会兴趣大增,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快乐,而远不止学习。
9.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九
我充分尊重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孩子们学习得特别积极主动,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学生们很喜欢表演的方式,在表演中,他们进一步理解了所学内容。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很有实效性,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我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开放,学生的学习没有局限在课堂的40分钟,学生的学习更多地来自于课外,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课堂气氛自由、开放。
不足:
1.教师没有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
2.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待于提高。
改进措施:
1.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引导作用,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及时地进行点拨,这样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能较好地突破重难点。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充分地备学生,还要做好预设,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2.在教学时,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演一演、画一画、议一议、说一说等,争取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还应做好课堂评价,让学生们找到自身的价值。
10.成语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
新课上完后,都是比较长的一段复习时间,对学生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又有重点地复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毕竟年龄小,对所学的知识容易遗忘或者已模糊不清,复习能有效地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成语》是我尝试的一堂成语复习课。成语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非常精练、非常有表现力的一种固定词组。成语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意义深刻,被人们所喜爱。孩子们从平常交谈和课文中接触到许多成语,他们平时积累的成语多,但是都很凌乱,因此我想把成语进行归类,因此我有了上一堂成语复习课的想法。在上完这堂复习课之后,我对这节课认真做了反思。
首先努力做到的地方:
1、注重复习方法的渗透和归纳
一堂复习课不可能让学生牢牢掌握住成语知识,与其一味强求量的落实,不如讲求方法的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成语的一般规律,才可能在课外时间开展有效的复习,才可能有量上的实质提高。因此,我在这堂复习课中,着重教学生学会进行成语归类,引导学生从归纳总结出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数字成语、动物成语,并由动物成语扩展延伸到来自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这些成语,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知道成语的大致分类。
2、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做对十道题更为重要。我也很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哪些同学知道这些成语呢?老师想请同学来说说。不过在说之前老师有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做到三到:眼到,要认真看;耳到,认真听别人说;手到,把成语补充完整。明白了没有?也就是边看,边听,边写。”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
3、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上,我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因为老师激励的话语,热切的目光,课堂的生命,滋润着孩子的心灵,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我就运用巧妙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既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使学生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比如:“你的脑筋动的可真快,要是再说具体清楚些,那该多好呀!”“你很会观察,很会动脑筋。现在老师想奖励你„„”课堂上,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就是一种启动思维的“催化剂”,会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闪现出“我要学习,我要思考”的火花。
4、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语文应该是生活中的语文,而不能脱离生活。这节复习课中,我也特别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我告诉学生:“我们的成语是前人智慧凝结而成的,它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定型的词语或短句,不能随便乱改,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滥用、乱用成语的现象比比皆是,使我们特别是青少年对成语的理解有误,因此我们要捍卫成语,要当成语小卫士。”设计了给成语改错这一环节,就是要告诉学生我们的成语滥用、乱用的现象在生活中很普遍,希望他们能当生活的有心人。其次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出题不够严谨
出题过程中由于对第二阶梯第一小题出题欠严密,于是导致学生在此题上耽误了过多的时间,没有按计划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2、运用成语还存在问题
11.地理复习课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复习课;地理教学;方法
因为初二地理六月份要进行结业会考,所以课程已进行到复习阶段。
地理是闭卷考试,需要学生背诵四本书的内容。怎样让学生既把所有内容背诵下来,又不枯燥地死记硬背。本次复习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复习课教学模式,笔者遵循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能力为宗旨的“互动、交流、探究式”的复习模式,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方法:
第一环节:课代表课前提问。主要是对上节课复习内容的巩固,尤其是对回家不复习的同学,又是一次强制性的复习。回家不备,但课堂的反复提问对他们来说也就是记忆的过程。
第二环节:在地图上记忆地理知识。读图、识图是地理课的主要特点,在考试中又占三分之一的比例。因此,我采用每节课前两个小组画中国轮廓图,要求必须画出要记忆的几个关键点,课上检查。画图本身就是个记忆的过程。全班学生在课上共同对点名的几个学生在图上记忆的主要知识进行提问。每节课都点不同的学生。这是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来设计的。提问的学生觉得是考别人,会认真去找题,考倒他人是自己有本事,殊不知,考他人不也就是对习题的熟悉过程吗,久而久之,也就把习题记住了。
第三环节:根据教师发的复习提纲,讨论探究总结并明确本章的主要知识,并把讨论的结果用最简洁的语言由一名学生说出,教师适当补充。这便于全班同学学习及记忆。
第四环节:各小组自由背诵,快速记忆复习的内容,学伴间互相帮助。这是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
第五环节:先由一个组挑其他组的学生进行复习提问,在由被提问组的学生对没被提问到的组来提问。如此循环。答对加分,答错扣分。每组的6号学生如果答对加2分,这是对后进生的一种鼓励也是防止学生间只提问好学生或只提问差生。因为要想自己组胜出,就要别的组同学出错,这时他们就会只提问每组的最后一名,而不去提问别的同学出现单一的局面,不能面向全班检查。而每组的6号学生如果答对加2分,本组的同学认为6号一人可顶二人,所以在记忆过程中会注重本组的后几名同学。最后统计分数,最高分的组在班级的量化分数上加2分。
最后教师教会学生所有的地理知识不过就是分成“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自然”方面主要有“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人文”方面主要有“工业、农业、交通、民居、主食等”。中国地理就是从“新疆、台湾、黄土高原等”几个区域来记住他们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就可以。这样化解了学生背诵的难题,也改变了学生记忆的是大量的零散的内容,很容易忘记的尴尬局面。
(作者单位 吉林省珲春市第七中学)
12.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二
什么叫正切函数?(演示定义:设α为任意角,在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x,y),规定:比值叫做α的正切,即显然,x≠0,即终边不能在y轴上).
如果我们记正切函数为y=tan x(注意:y=tan x中的x,y不是定义里所取任意点的横纵坐标,而是以角度作为自变量,比值作为相应函数值),我们看到,定义并不能直接体现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再思考,除定义外,你还知道与正切函数有关的哪些知识?(同角关系,三角函数线)
回到课题:研究正切函数;方法:从图像到性质.
一、作正切函数y=tan x的图像
1.回顾:常用的作图方法有哪些?列表、描点、作图或利用图像变换.结合上面与正切函数有关的信息,我们选择什么方法?图像变换行不通,超出我们现有的能力;直接描点难度大,因为非特殊角的函数值我们不易求出,即使是特殊角,其纵坐标也很难准确找到.
2.在研究一个函数之初,我们希望尽可能精确地作出函数图像,如何达到这个要求呢?
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任取一点,以O1为圆心做单位圆.取角α,得其正切线.在坐标系下取点遇到问题了:我们看到单位圆中的角度和对应函数值不能直接体现成图像中点的横纵坐标的关系.怎么办?也就是说,对应到坐标系下,横纵坐标如何取?(在弧度制下,对应弧的长度即角的大小,而纵坐标即为正切线长,可通过平移得到)
4.学生画图,亲自体验图像的形成过程.
5.课件演示动态形成过程,描述图像特征:呈蜿蜒向上的趋势,曲线位于两直线之间,向上向下无限接近但始终无法超越(渐近线).
6.那么的图像又如何得到?由诱导公式可知,自变量相差π的整数倍,对应函数值相等.故只需将上述图像以π为长度单位向左、右依次平移即可得在定义域上的完整图像.
7.用文字语言描述总体特征:正切曲线是由互相平行的直线所隔开的无穷多支曲线组成,每支曲线向上向下无限接近相应的两条直线.
(这正是图像作用的体现.对于一个函数而言,图像描绘了函数的大致面貌,帮助我们从直观上认识一个函数的特征.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图像特征挖掘出函数的一系列性质.)展开第二个问题:
二、通过图像探究正切函数的性质
谈函数性质,主要讨论哪些方面?
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
推敲单调性的表述,总结三个错误说法:
说法一:“定义域”.
说法二:“每个周期”.
说法三:“一、四象限”.
三、举例说明图像性质的简单应用
练习:比较大小
方法:利用正切函数的单调性
引申:把角化到同一单调区间
四、小结
从知识角度来说:
1.通过动手描点绘图,亲身感受了图像的形成过程.
2.通过图像挖掘出正切函数的一系列性质.
从数学思想方法来说:
体验到数形结合的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五、思考与拓展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从图像上可以得出,正切函数在是单调递增函数,但只是感性认识.如何从理论上严格证明这一结论?
六、教后反思
13.整式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三
整式及其加减复习课教学反思
对于整式及其加减的复习课,我主要围绕两点展开讲解:
(1)对整式及其加减整章的内容进行梳理,并以树状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有对本章知识有清晰的认识,使得知识形成体系化。(2)对整式及其加减整章的易错题进行整理,让学生明白哪些地方自己在操作时需要小心,也是“雷区”,需警戒。
复习课上完后,五中联盟校教师以他们专业的眼光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我的课进行评价,并为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这也敦促我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成长,通过这次课,我收获了很多,感悟了很多。从中也发现自己无论是在组织课堂方面,还是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以及在时间分配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教学中相对处理好点的地方:
(1)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本章知识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梳理。细化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同时,讲课中注重对知识点适度发散,强化某些知识及注意的问题。
(2)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思考解答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大胆尝试,找出规律,进行应用。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合作者;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创造一种宽松、平等、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和谐融洽。(3)讲课中,做到了尽可能的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覆盖面要广。课堂中,我尽可能的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去积极思考回到我的问题。整堂课讲完后,大部分学生都已被我提问,覆盖面广。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课程的设计方面,我力求做到面面俱到,让学生对本章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于是,上课中造成了核心知识没有凸显现出来,对于复习课,应该把握核心概念,从学生角度入手设计,题目不追求多但要精练;不要求难但要典型;不要求老师讲多少而追求学生自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课堂上,过多的注重让学生接触各类题目,缺乏对相关题目规律方法的总结,使得某些学生课后只能处理这一道题而不是一类题。整个课堂题目由点辐射到面的效果不强。
(3)学生的讨论与合作学习还需加强,讨论问题还不够深入,多数时间还是以个别回答为主,主动参与的学生少,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的问题还是不能全力的投入学习,虽然全部参与了,但仍需注意实效性,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提高,从与它人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4)、在对本章的知识回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回顾的时间段,学生看了一眼就匆匆而过,印象不深刻。本节课,课程在设计时容量大,给每个学生思考的时间段。平均下来,每题也就两三分钟。如果学生中途走神,恐怕就再很难跟上课堂的节奏。如果减少题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相信效果会好很多。(4)有人说过,上课就像在弹一首曲子,教师上课的语言就像一个个音符。如果一直保持一个音调,缺乏节奏感,学生容易疲乏。在以后的上课中,一定得慢慢改正,对重点要突出强调,增强课堂的韵律。通过自己的语言,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5)教学基本功在某些方面有待改进。课堂上,所讲的课语言不精练,某些地方重复的比较多。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在板书的书写及设计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这次课,我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自己要认真的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同时,自己要多阅读,多钻研,真正理解教材的本意,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地效果。作为一名教师自己要应用自己所学,站在一个高的层面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其得到长足发展。
14.历史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四
课后我冷静下来,和同事议论了这件事,他们也给我出了许多好主意。针对这种情况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写一下历史课的感受,和对老师的建议,而且我觉得任何事只要动脑筋思考,就会不断完善。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办公室,作业已摆在我的桌子上。一个上午,我一直没出办公室。在那里认认真真地阅读同学们写的内容。做了下面的分析,之后又根据同学们的要求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一、不回答问题的原因:
1、不会,懒得思考。
2、缺乏自信,觉得答案不够完善,不敢说,怕嘲笑。
3、没听讲,不知道老师的问题。
4、太简单的,不想回答;太难的又不会回答。
二、学生困惑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1、上课思想不集中。
2、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整体上把握不好。
3、如何答好历史材料解析题。
三、问题与解答:
1、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
老师讲课要有吸引力,让学生时刻关注老师,关注课上知识;不断思考问题。特别是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深思熟虑,考虑到学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问,没有任何的价值。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是教师点燃起来的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老师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老师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
2、我自信我能行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有自信才能增强自己的实力,有实力你会更自信。
3、怎样答好历史卷子的材料解析题?
仔细审题,读懂题意。这是成功解题的基础,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同学们在答题时首先要读懂题意,弄清材料所反应的历史事件,确定中心。其次,要读懂试题的设问,明确用什么方法来回答什么问题等。
围绕问题,寻找知识的落脚点。开放性试题的命题依据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导向的。同学们在解题时必须以教材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寻“根”问宗,找出解答问题的相关历史知识,切忌随心所欲,想答什么就答什么。注重发散思维,全方位解答。正确运用发散思维是解答开放性试题最为重要的思想武器。
15.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五
一、教学设计环节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将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深深植入到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 确定好教学目标, 预设好教学过程, 组织和实施好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保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1、备教材
在福州地区, 高中英语教学采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根据这次教学活动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的主题, 王老师想选择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比较贴近生活的话题, 所以决定选择当下比较热门的“房子”为话题。而阅读文本的来源是北师版教材的Unit1中的Lesson 4 City and Country的reading部分。因为原文语言较平实, 跳跃性很大, 学生阅读起来很吃力。所以通过适当补充和删减该部分内容, 最后整合为大约400字的阅读文本。并以此阅读文本为载体, 让学生学会怎么去描述自己的dream house。语言学家Marley认为:“合理使用教材资源意味着要协调好三个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教材、教师、学生, 而这三者同等重要。” (Marley, 1998) 一节课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取应该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 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得学生产生共鸣, 对学生的思想有所启发, 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王老师通过选取和整合教材, 使得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材料快速掌握怎么样来描述自己心目中的dream house, 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为最后的说和写的输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 体现了其主体性。
2、备学生
许多教师习惯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关注自己的教多于关注学生的学 (王蔷, 2009)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学情, 根据学生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兴趣爱好、学习方法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活动和计划, 才能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和进步。王老师考虑到经过小学和初中的英语学习, 高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综合语言知识。希望在该公开课上, 通过一定的语言实践活动, 将学生的综合语言知识转化为综合语言能力, 展示给大家。所以只有保证学习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才能保证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去。如在课堂开始的时候, 通过收集到世界各地各种有趣的房子图片做成的视频引入新课, 把学生们的好奇心、兴趣给提高起来了。最后通过以读促说、写, 既关注了学生的兴趣, 又关注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 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 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任务指令明确简洁
在播放完视频引入dream house这个话题后, 王老师首先向同学们明确了这堂课的教学任务:In today’s class, you are going to revise and learn some new words about houses and rooms;read a passage about a girl’s dream house and learn how to describe dream house;at the end of the class, design, draw and describe your dream house.简单的几句话, 将整堂课的教学任务要求明白准确地呈现给了学生。既缓解了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感, 又活跃了学生思维。
2、策略教授贯穿始终
课堂教学中,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灵活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自主性。特别是要注重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的应用,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如在教学过程中, 王老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怎么样将“We wish we would have a white house.There would be trees around it and a great big yard.There is no fence.”这三句整合为一句话“We wish we would have a white house with trees around it, a very big yard and grass growing without a fence.”这种方式, 使得怎样将多个简单句整合为一个复杂句潜移默化植入学生的认识模式中。避免了填鸭式的语法教学, 遵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元认知水平。在课程的结尾, 王老师说到:“Who knows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I hope all of you can have your dream house in the future.”体现了对学生积极的情感暗示, 是情感策略在课堂言语中的有效运用。
3、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活动, 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陈丽, 2011) 。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赞扬的话在不经意间都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整堂公开课中, 王老师与学生有言语、眼神、肢体的交流, 在阅读和讨论活动中深入到学生中去, 给学生提供必须的帮助。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来源之一。教师的评价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在不断地观察、思考和实践中,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习导向。比如在最后的展示阶段, 王老师选择了其中一个同学writing重点讲评, 引导学生课后怎样修改自己的writing。除了教师评价, 该课通过学生填写评价表来体现生生之间评价。表格中提出了三个问题:Does the description have clear ideas?How is the language?How is the drawing?评价等级为excellent, good, acceptable三级。学生成为活动的评价者, 其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总之,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评价三方面下工夫, 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落到实处, 才能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体现其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王笃勤.初中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袁昌寰.中学英语学习策略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6.一次特殊的赛课反思 篇十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74-02
清楚地记得两三年前的5月11日傍晚,浙江省教科院方展画院长给我出了一道难题:用已经就读五年级春季学期的学生上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课题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并且于第二天一早与别的学校进行教学擂台赛。当我听到这个决定的时候,心慌了:什么?上过的课文再上一次,这怎么上?教书多年,我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上法。难道方院长不熟悉教材,弄错年级了?如果当成新课上,那课就简单多了。记得几年前我在赛课中也上过这篇课文,如果再改改,那岂不是稳扎稳打,轻车熟路?……时间紧迫,我抓紧翻开电脑记录,心想: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修改得更完美。
没想到无意中,我在电脑里又看到了杭州市教研员刘荣华老师对我执教《牧场之国》一课的评课记录。他在评课中提到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
师:同学们,你们预习过课文了?
生:预习过了。
师:好的。读过一次的请举手。(生举手)读过两次的请举手。(生举手)三次的呢?(生举手表示)
师:很好,同学们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此时此刻,当我再次看到这段话的时候,不禁笑出声来,脑海里回荡着刘老师当时掷地有声的话:“我们的学生好像从来没有上过语文课,每次上课都是零起点,课前五分钟的效率非常低下。既然学生已经预习过,那么为什么不可以从检查预习开始,为什么非得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呢?”想到这里,我为自己先前作为新课上的想法感到羞愧。既然学生已经在上个学期学过这篇课文,那么我绝对不能把它当成一篇新课来上,绝对不能忽略学生的起点。可是,这节课我该教什么?我不禁有些胆战心惊。这样的赛课对于我来说,不得不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同事告诉我:只要尽自己的努力试了,那么成与败,又有什么关系?收获总在那里。是呀,收获总在那里。于是,我着手开始备课。
因为是同课异构,所以我必须找寻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到达我自己的“广场”。基于自己对写作本位下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我试图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设计本课的教学:
一、抓主要内容
通过复习,厘清课文内容:先写父亲带给自己的启示,然后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两个事例。
二、抓选材特点
已经学过的《钓鱼的启示》一课是从一件事的启示这个角度来写;《落花生》是从一种事物的启示这个角度来写;《珍珠鸟》是从人与动物的交往这个角度来写;而这篇课文就是从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写的。最后教师小结:同样都是写启示,但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写。
三、抓布局谋篇
文章中所选的两个事例是一详一略的,让学生通过朗读知道详在何处,明确重点的地方要舍得笔墨,有些地方不能面面俱到,写文章要注意详略得当。
四、抓写法迁移
本文的写法是先写一个启示,再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印证自己所写的启示。然后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写法写文章。
理好教学内容之后,我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推敲,斟酌到第四个环节的时候发现“此路不通”。如果按照设想,这样上课至少得花一个小时,而上课时间只有四十分钟。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不写又不行,光学生写至少要二十几分钟,还有讲评呢。本来以为已经“柳暗花明”的我又陷入了痛苦中。迷惘的时候,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姐妹们提醒我:“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是呀,几句耳熟能详的话警醒了我:我怎么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呢?我该怎样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教得有效?……内心中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肯定与否定的自我交锋,我得出以下的结论:我不能面面俱到。
每次困惑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师傅王崧舟老师。王老师曾这样教导我们:要学会选取文本秘妙作为教学内容。尽管时间已近八点,我还是翻开了电脑里关于王老师的讲座进行查看。王老师认为选取文本秘妙作为教学内容有以下几个标准:1.看文本秘妙是否具有语文的特征。2.看文本的特点。阅读教学应该关注文本中的“这一个”而非“这一类”!3.教学所选取的文本秘妙必须具有统领的性质。4.所选的文本秘妙必须有类化的特性,也就是说这一秘妙有没有可能迁移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合王老师的理念,我反复琢磨教材,终于找到了一条自认为符合这些标准的文本秘妙——本文的写作方法。也就是说同样是写启示的文章,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作者运用的就是其中一种角度——叙事明理。基于这样的想法,我重新整理了一下教学思路:
一、题目入手,导入新课
在上学期的时候,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父亲,他是这样教导孩子的,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一个多学期过去了,我们在不断地成长,也许今天的你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悟,让我们再读课题。
二、复习回顾,明确写作特点
1.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感悟。2.课文是通过哪两个事例让我们对这个道理有如此深刻的感悟?
三、拓展阅读,比较写法
1.像这样阐述人生哲理的文章还有很多,请大家默读《野百合也有春天》和《再坚持一下就成功》。2.想想这几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来发现。归纳板书:叙事明理、借物明理、故事明理。
四、提供启示,尝试运用
以《阳光总在风雨后》为题,选择其中两个角度(叙事明理、借物明理、故事明理),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五、回顾课题,总结下课(略)
第二天早上八点半,在学校报告厅,我上得小心翼翼,因为课没有试教过,我心里没底,自己从来没有上过这样极不成熟的公开课,何况这还是比赛。不知不觉,四十分钟过去了,课前的预设目标基本达成。下课了,但是我总有一种课未了的感觉。刘荣华老师极平易也极热情,他走过来和我握手,让我受宠若惊。我很抱歉地对他说:“刘老师,真不好意思,上课时脑子有点糊涂。”“不糊涂,一点都不糊涂。下午评课的时候我会细说。”他的笑容让我放松了一些。
后来刘老师的点评让我如释重负。他在评课中这样说道:对于已经学过的课文再学一次,我们更要深入研究文本,研究学生。通往语文教学的路径在哪里?语文教学有三大基本任务:第一,学习语言;第二,提高能力;第三,发展情感。郑老师走的是读写结合之路。因为语文课具有让学生理解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的义务,如果学生已经理解了,那么教什么?郑老师的这节课由阅读走向写作,由理解走向表达。在语言方面郑老师没有关注生字新词,关注的是表达形式,怎样用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能力方面:第一是理解能力——做得比较好的是拓展,一种是直接讲道理,一种是间接讲道理,让孩子知道了写启示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第二是写作能力:《阳光总在风雨后》可以写真人真事,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三是情感: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文是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总之,这堂课是有效教学。
同时,刘老师给我提出了改进的地方:教学中所选的一篇文章偏离了文本的主题,为什么选这篇课文?关于坚持不懈的文章有很多很多,但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不是讲坚持不懈,而是换个角度想问题,它和学会坚持是有区别的。现在很多孩子缺乏创新精神,这样的文章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值得学习的。
带着刘老师的建议,揣着王老师曾经的点醒,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思绪万千:虽然赛课已经结束,虽然我获得了一等奖,但是我对自己的这堂课是极不满意的。怎样才能让这堂课成为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呢?
刘老师说这篇课文还有其他的路径可以选择,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既然我的第二条路走得如此不从容,那么我想再找一条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反复研究教材之后,我发现文本中的另一个秘妙:每次遇到困难之后,作者都有一个心理描写,而且这个描写是紧扣着父亲的话,“假如此路不通,走另一条路试试”,这个心理描写就成为了这个事件的转折之处,它是承上启下的。那么,我们平时写文章,是否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答案是肯定的。基于这种想法,我又换了一个新的思路:
一、导入,厘清思路
通过复习,厘清两个内容,一个是题目特色:一句给作者启示的话;一个是本文特色:一句话的启示+两个事例的印证。
二、探究心理描写
1.浏览并画出:遇到困难时,作者是怎样描写自己的心理变化的?这些心理描写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2.汇报并归纳:(1)“半路上……”动作+心理;紧扣给作者启示的话的含义,承上启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正因为有了这个想法,才迎来了事情的良好的转变。(2)“这回该从哪儿捞到一条出路呢……”心理独白;特别是破折号后的内容,我从另一个角度去想,事情再次柳暗花明,出现转机。
3.小结。两次遇到困难的心理描写,都紧扣爸爸给我启示的那句话(齐读题),从另一个角度想问题的解决方法,使事情有了转机,并最终使我得到成功。作者把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写得多么自然、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多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呀!
三、尝试运用
1.谈话,从平时遇到困难你的心理活动过程谈起,过渡到以下的练习。
2.以下三句名言,给我们启示。选一个情境,运用作者那样的方法,紧扣名言,写出自己的心理变化。
(1)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后天就要考试了。朋友约我周末去游玩,我多想去呀!可是,还有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没有弄懂。
此时,我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我学琴已经三个月了,还不能弹奏出完整的乐曲。今天练习时,听到自己那难听的琴声,我觉得厌烦。这时,我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我答应了要和小明一起到图书馆找综合性学习的资料。这一天下起了大雨,电闪雷鸣,我真不想去了。可是,
3.学生写,写后交流。
4.全班交流评价。
我感觉这条路也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当然这只是我的设想,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我想有机会再尝试这条“新路”。回想这次备课的点点滴滴,我感觉收获甚多,这种创新的教研方式带给我的不仅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更是一次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17.语文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七
细分起来,现将优缺点总结如下:
优点:
1、“记”不唯从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再是考官,而让学生走上黑板命题。
2、“积”重视知识灵活积累,一题多考,尤其是只有熟练掌握课文的同学才能答得上来,只缘于我设计的积累实词“四步曲”,是我看的“艺术创想”的电视节目给我的启发。这个环节从设计意图上,看到自认为很成功。
3、探究文章主题,不空洞,和课文背诵,关键词语的深入挖掘相联系。
4、赏析语言,由组长来赏析,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赏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于金石关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透彻、精彩。
缺点和不足:
1、平时没有抓好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背诵,实词积累等不过关,所以复习课上频频出现“答不上来”,“不会”等现象。
2、语言的赏析,只锻炼了四个组长,全班学生的参与面不广,全班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3、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死,不灵活。
18.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八
上完《光现象》复习课后,回顾本节课的得与失,有一点感受:这节复习课我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知识重点,以生活情景展开课堂讨论,强化基本知识、能力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复习的效果。自己满意的方面:
1、教学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光的反射与折射贯穿全章,是重点,把各部分的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注重前后知识间的有机渗透,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光现象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及自然现象的联系极为密切,在复习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规律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也存在不少不足: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忽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这些以后复习应该注意和改进。
19.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九
关键词:思想品德,复习公开课,反思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课是对学生初中三年来所学的五本书的内容, 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全面地、系统地进行梳理的过程。 它通过向学生有条理地再现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巩固、梳理知识, 加深理解,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既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建立知识结构, 又要灵活运用, 提高应试能力和技巧。 多年中考的结果表明, 中考思想品德学科的最终成绩是区分同层次学生的关键学科, 思想品德成绩关乎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升学命运。 而该门学科我校在初一初二年级并没有以中考的考试要求进行教学, 学生对三年来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同, 总体提升该门学科成绩对复习课的依赖性比较大, 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显得异常重要。
然而, 在现实教学中, 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复习课时少, 任务重, 加上南京思想品德中考分值仅有60分, 而且是开卷考试, 某些学生和家长由于认识不清, 因而平时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很不重视。 如果思想品德老师上课前再不精心设计, 就很容易出现以下的现象:一是老师按部就班, 从头到尾逐一将知识点落实, 将教学内容简单重复, 学生则失去激情, 味同嚼蜡;二是老师不钻研考纲, 过于增加复习课的难度, 追求难、偏, 学生像在上新课, 容量大, 压力大, 打击学生的信心;三是老师一味搞题海战术, 练习没有经过精心的挑选, 质量不高, 题量较大, 学生容易疲劳。 这样的复习课势必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怎样才能提高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课的效率呢? 我认为教师对复习课的精巧设计尤为重要, 结合2016年3月17日自己面向南京市鼓楼区全体初中政治教师开设的一节中考思想品德复习公开课 《权利义务伴我行———八年级法律考点复习 (一) 》谈谈认识。
一、基于“整体设计”的思想, 选择典型案例巧妙设计课堂主线索。
本节课我选用了春节期间的一个社会热点———哈尔滨天价鱼事件作为主线索贯穿全课, 将本节课要复习的几个考点 (权利和义务, 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生命健康权, 隐私与隐私权) 串联起来, 形成一个整体, 而不是按考点顺序一个一个简单呈现, 否则会显得零散而没有体系。
全课我采用倒叙的手法, 先用PPT呈现天价鱼事件的图片, 设计问题:“知道图片上发生的事件吗?”以此开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紧接着继续利用PPT展示图文资料说明该事件的处理结果, 随即提出问题:“店家被罚和相关责任人被问责体现了哪些考点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复习过的考点知识思考回答问题, 从而引出权利和义务这一考点, 导入本课复习课题 《权利义务伴我行———八年级法律考点复习 (一) 》。随后我带领学生回顾天价鱼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分别复习依法消费者的权利、 生命健康权和隐私与隐私权等几个具体的权利。 这样的“整体设计”把所要复习的考点知识和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浑然一体, 故事性强, 吸引力大, 思考性足, 给中考的思想品德复习课注入新鲜的血液, 很好地解决复习课的枯燥乏味, 极大地激发学生复习课参与课堂的热情, 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思维能力。
二、基于“问题解决”的原则, 精巧设计问题展开考点内容复习。
记得以前参加政治学科教研培训时一位专家说过, 复习课应该是利用教材知识解决问题, 而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梳理。 这次上课我努力践行这样一个要求, 这里所说的问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考点内容本身的难点和疑点, 二是学生在这些考点上理解和掌握的偏差。 针对这两个问题, 我提前调查学生预习中的问题并根据考点本身的内容针对性地选择许多生活中的短素材并设计一个个小问题, 从而展开对每个考点的重点及疑难内容的复习。
例如在复习权利和义务考点时, 我是这样设计的:李某用手机发布恐吓信息, 导致飞机航班延迟起飞, 给国家、他人带来严重损害。 问题:李某正确行使手机使用权利了吗?为什么? 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很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正确行使权利和坚持权利义务一致性的理解。 又如下列属于忠实履行义务的有?并说明理由。 (1) 小云的爸爸能主动到当地税务部门缴纳个人所得税; (2) 植树节到了, 小芳和同学们一起去栖霞山植树; (3) 小川积极投身环保, 不乱扔垃圾; (4) 小姜制作危害严重的网页病毒———“混客绝情炸弹”; (5) 一同学被查出患上白血病后, 全校师生纷纷慷慨相助, 点亮他生命的希望。 通过该问题的设计很好地帮助学生对忠实履行义务要求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轻松有效地实现复习目标。基于“问题解决”的原则, 展开考点内容的复习的设计思路避免了简单的知识重复再现, 很好地突破了复习课的重难点, 大大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
三、基于“少教多学”的理念, 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布局。
“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即是要减少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 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这节复习课我充分体现“有讲有练, 精讲精练, 边讲边练, 以练为主”的原则, 努力浓缩自己讲授的时间, 从而留小半节课的时间用于学生的独立自主练习, 努力让学生在实际操练中发现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 课堂上针对复习的考点学生练习了十个选择题和一道材料分析题, 我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当堂讲评, 对典型问题进行及时的矫正。 有人说练习是最好的老师, 光讲不练好比纸上谈兵, 所以讲练时间设计得当才是最好的课堂结构布局, 这样的布局大大增强复习的实际效果。
四、基于“能力提升”的目标, 精心设计素材和练习题。
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科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是复习课的重要目标。 本节课基于 “能力提升”的目标, 我根据课标和考纲的要求的精挑细选每一个考点中间的短材料, 既典型又短小精悍, 便于提升学生的精准理解能力。 比如在复习隐私权时我选用以下一组素材: (1) 我出于好奇未经许可拆看了同学的信件; (2) 高考考场安装视频红摄像头以及拾音器; (3) 某物流公司快递员小赵出售客户通信地址等个人信息; (4) 南京市某法院在媒体上曝光了部分长期欠钱不还者的基本信息; (5) 公安机关依法窃听了犯罪嫌疑人的住宅。 问题:上述做法是否侵犯公民隐私权? 通过这些素材的设计, 很好地帮助学生对侵犯隐私权的常见现象及是否侵犯隐私权的界限都进行了很好的复习巩固。
练习题选择也是如此,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 我都精选2016年中考指导书上的典型题目, 着眼于学生的学科能力的提升。 例如我在课堂练习环节选用了这样的一道材料分析题———学生在社会调查中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不少行人看到闯红灯现象不仅不制止, “跟风”闯红灯, 认为这是行人的自由。 有人私自将行人闯红灯拍成视频传至网络, 号召大家“人肉搜索”闯红灯者。 问题1:结合材料, 运用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问题2:结合材料, 运用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知识, 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 我对该题设计了两个设问, 进行了变式训练, 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 加深学生对广度题和深度题区别的理解, 关注设问, 重视审题, 学会审题, 从而让学生学会按设问要求答题, 而不是拿到材料题上来就盲目找考点, 陷入机械僵化的境地。课后作业布置是根据本节复习课的重难点精心设计的———结合材料, 运用权利和义务的知识, 谈谈如何做合格的消费者? 该题设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权利义务关系这个核心重难点。
总之, 在中考思想品德学科的复习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中考复习的重要性, 避免复习课常见的误区, 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一定要肯动脑, 多动脑, 善动脑, 精心巧妙设计好每一节复习课,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版.
[2]南京市中考指导书.南京出版社, 2016版.
[3]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版.
20.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二十
关键词:高中英语 “主语从句”复习课 反思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171
我校为了给青年教师提供锻炼学习的机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青年教师公开课比赛”的赛教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基本功。在各位领导的积极鼓励指导下,我有幸能参加这次赛教活动,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赛教给了我成长的压力,给了我煅炼的空间,给了我展示的舞台,也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根据本次授课经历,结合自身情况,我有许多感受。这些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某些教学观念,提升了我的教学水平,增强了我日后提高业务水平的信心。
一、受益于备课过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是同理。在本次赛教过程中,从开始的选题、备课、试讲、修改、赛教等,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教研组长胡长虹老师、王峰老师,还有同教研组的各位教师的耐心指点和帮助。感谢胡老师在我试讲后细心地为我评课指导,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的措施。
二、赛教课堂的得失
本节课主要教授的是高中重要语法项目——主语从句。主语从句是高考的热点,也是考查学生对句子结构和知识面掌握情况的一个方向。为了上好这堂课,我精心设计了“导学案”和教学设计,还制作了一个操作性强的精美课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使用,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一堂大容量的具有挑战性的语法课。现将此次赛教的得失总结如下。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在导学案上呈现两段文字,学生朗读段落,通过分组讨论,回答:一共有几个主语从句,并划出所有主语从句。学生通过所找出的六个主语从句,对于主语从句的几种主要类型一目了然。这种发现式的语法注入法,得到评委教师的好评。第二步,主语从句基本信息。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主语从句的定义及基本结构总结,并配有简单例句。学生从整体上对主语从句的句型有了基本的把握。比如,(1)it作形式主语,从句为主语;(2)从句直接作主语。第三步,从句是否缺少成分,以及从句缺少什么成分。采用先练习,后让学生总结规律并记录语法规则的教学方式,清晰易懂,学生易于接受。比如,“It is unknown what he will do next.”以及“What he will do next is unknown.”总结规则先找出it所指代的内容,引导词what在从句中所充当的成分,指导学生明了引导词what在从句中作宾语。第四步,主语从句引导词的运用。先给出例句,然后让学生通过翻译、讨论归纳、习题练习等多种方式掌握其用法。学生讨论氛围浓,将不同的答案展示在导学案上。学生积极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给予纠正和指点,将难点简化,学生掌握情况好。第五步,引导词的辨析。比如,that与what的区别,以及主语从句中的主谓一致关系。第六步,高考考点总结。通过总结主语从句高考重点规则,让学生熟记于心。对课堂内容进行很好的总结整合,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第六步,高考链接。紧扣高考,实战演习,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基础是自主,关键也是自主。没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谈起。要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思想上确认、在行动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在本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发现主语从句,这样,学生印象深刻。在难点突破时,教师要给学生指出学习的方向,让学生通过讨论,写出自己的结论。
(三)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
语法课的特点是知识点琐碎繁多,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没有重点难点,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增加学习难度,丧失学习信心。那么,一堂好的语法课,就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和安排,将复杂难懂的语法项目通过简单易懂的例句来导入,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要突出重点难点,集中突破,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当我看到学生热切渴望的眼神时,我就不由自主地变得自信、热情、激情澎湃。学生也容易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课堂气氛活跃。此外,教师还要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言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you are so smart./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wonderful!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and your answers are correct./be yourself and you can do it better...这样,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与探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五)不足之处
语法复习课枯燥难理解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赛教中是一种挑战。虽然我经过了精心的备课、试讲、修改润色的过程,但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优化的地方。(1)给学生做練习的时间应该更充分,让学生能更好地思考。在展示学生答案时,即使没有出现错误,也应该强调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2)更好地把握课堂用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到精益求精。(3)更多地尝试语法课的整合,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
三、发展方向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一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么我所要做的就是,能够积极总结得失,及时反思,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此外,作为一名高三教师,我应该广泛猎做高考试题,全面梳理高中英语知识和方法,提高分析、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并及时运用于高三课堂教学。
【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复习课怎么上教学反思08-29
高三复习课《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反思06-12
一节语文复习课的教学反思10-31
与复习教学反思07-08
《汉语拼音复习一》教学设计(复习课)06-30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10-02
《圆柱圆锥复习》教学反思06-22
复习课圆教学设计08-30
角的认识复习教学反思07-15
等腰三角形复习教学反思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