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课间特色学校

2024-07-13

阳光课间特色学校(共11篇)

1.阳光课间特色学校 篇一

创建足球特色学校 打造阳光和谐校园

虽然我校足球队建队仅有2年时间,但在上级领导和地方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足球活动,打造了精彩纷呈的足球文化,践行了“足球从娃娃抓起”的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通过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我们让孩子们了解到了更多的足球知识、掌握了足球运动的基本技能、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活动的开展中,我们也积极探索校园足球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活动模式,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和活动的保障措施,有效推动了校园足球活动在我校师生中的广泛开展。

一、学校概况

云峰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心小学。学校一直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具有一定的体育特色基础。加上学校周边的群众一直以来都有良好的运动氛围,很大一部分家长愿意孩子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所以,学校在上级的号召下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每年拿出数万元的专项资金,安排专职人员大力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并以此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如今,学校已经形成了浓郁的校园足球氛围,“年级有球队,月月有比赛。”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张名片。

二、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李军同志为首,德育处为主,张宇新为主教练的领导机构,着力打造足球特色学校。

三、营造氛围,强化校园足球文化建设

创建特色学校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两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健体”的校园足球理念,以校园足球活动为平台,形成了浓厚的学校足球文化特色,提升了办学品味,学校通过校园足球运动增强了学生体质,树立了师生的团队意识,营造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学校班子成员都很重视这一特色项目,意识到校园足球对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品质等方面的优势,逐步确立了“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求品牌,让足球教学影响孩子一生”的目标,将足球教学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学校根据《云峰小学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规划》《云峰小学足球特色创建方案》等有步骤地开展足球教学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我们通过发放告家长书、邀请家长参观学生训练、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向家长宣传足球训练给孩子带来的好处,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还在各班都建立了“三册一报”,即荣誉册、活动册、展示册和足球报,营造了浓郁的足球氛围。

为进一步普及校园足球知识,激发师生的兴趣,学校正在建立占地近200平米的足球展馆——“蹴鞠堂”,通过声、光、电的综合运用,通过足球发展的历史、技战术的展示、足球名人堂、历史的瞬间、学校足球发展等板块的介绍进一步发挥环境的浸润作用。

四、夯实过程,强化校园足球素养提升

(一)“足球进课堂”,普及校园足球技能和知识。让学生了解足球知识、参与足球运动、掌握足球技能,培养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锻炼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态,树立积极、健康的社会形象是我校开展校园足球的目标。为此,我校积极探索校园足球教学模式,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开展“足球进课堂”活动。

学校将足球教学纳入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分年级组织学生学习运球、传球、颠球、带球、顶球、射门等基本技能,将足球基本技术融入体育游戏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兴趣。

在足球课中,学校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礼仪和足球相关知识的教育,让德育教育贯穿于足球运动技术训练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耐挫抗压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敢于拼搏、乐观向上的价值取向及豁达阳光的生活态度。

学校充分利用体育教师专业优势,积极开发足球校本课程《阳光体育 快乐足球》。该教材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根据足球课的教学任务要求,从教学内容着手,采取以教案的形式按教学内容提出要求和练习方法编写,课与课之间衔接紧密,以利于学生学习。同时在教法上进行了尝试,练习中多采用活动性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近似比赛的情况下学习掌握技术,对学生熟悉规则、提高技术、战术,增强体质、提高心理意志品质和培养良好的道德作风具有一定的帮助。

教练组还通过课外体育运动、大课间等形式,更好地巩固和提高在体育课和足球课中获取的足球技能和知识。为了让孩子们尽快掌握足球基本要领,教练员自编自创,将颠球、踩球、控球、传接球、运球射门等基本动作包蕴在节奏鲜明、简洁易学的足球操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学校足球运动操曾多次参加市教育局、体育局组织的大型体育宣传活动。2015年6月2日,在城南联校校园足球联赛开幕式上,我校的足球操作为唯一的一个表演项目进行了演出,并得到了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为宣传校园足球活动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抓好足球队伍建设,提高足球训练水平。

我校在普及足球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学校足球队训练工作,以足球第二课堂活动吸引热爱足球、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参加足球训练。在训练中,我校从抓学生兴趣与提高学生基本功有机结合,在有趣的训练活动中提高学足球基本功,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学到基本的足球知识和技能。目前学校已成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足球队,每一级都有男、女两支队伍,并正常开展训练和竞赛。

学校能认真做好队伍梯队建设,做好队员信息注册工作,保证足球教学课时,每周从地方课时中抽取一节作为专门的足球课。学校还结合学校体育竞赛、大课间等活动积极开展足球活动。学校足球办在月竞赛活动中能够组织年级与年级之间的友谊赛,并积极参加市教育局每年组织的校园足球联赛。通过进一步规范训练及比赛,我校校园足球活动逐步普及,学生足球训练水平也不断提高。

(三)加快场地设施建设,为开展足球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

学校足球场是一块土场地,由于学校经费紧缺,多年来未进行改造,场地一直是困扰校园足球开展的不利因素。但是孩子们在这片泥土操场上仍然踢得不亦乐乎。2015年,上级计划对学校原运动场进行重新规划和彻底改造。在设计方案中,我校将新建符合国家标准的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并附设标准足球运动场一片,篮球场4个,排球场2个。工程目前已经完成前期设计和勘探,即将开始施工。届时,足球队的孩子将告别“雨天一身水,晴天一身泥”的训练场,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蓝天下的绿茵场上飞奔。

学校为保证更多的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推进足球特色建设步伐,先后投资 3万元购置足球及训练设备。同时,市、区体育局每年为学校提供足球训练的器材、装备,对校园足球在我校的良好开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当地政府也对学校足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四)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为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营造舆论氛围。学校在师生中倡导 “校园足球文化”,通过玩足球、画足球、讲足球、舞足球、赛足球、足球啦啦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宣传足球知识,普及足球活动。学校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橱窗和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情况。同时,邀请家长参与、观看学校足球活动,让更多的家长给予支持。通过两年的尝试,学生的运动热情及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参加了足球活动。

(五)加强课题研究、努力研发校本教材。

课题研究不单单是语、数、英老师的事,同样也是体、音、美老师的事,更应该是校园足球老师的事。为了夯实学校的足球特色,使学校的足球特色能从感性操作走向理性升华,学校组织精干人员撰写了《农村小学校园足球特色打造实践的研究》的课题申报书,并先后申报了市规划课题、市教育学会课题、区特色建设课题。在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立足实践,不断总结,为课题的研究和学校足球特色打造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敬业的体育教师队伍。学校要创造机会,安排所有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足球培训,增强教师的“造血”功能,要求每他们必须加强足球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并上好每周一次的足球课。同时,切实保障他们的装备和训练费用。2.营造更加良好的校园足球氛围。

学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在校园足球宣传工作上花心思、下功夫;在足球校园文化建设上动脑筋、精布置;在足球特长学生训练上想对策、出成绩。积极营造良好的足球氛围,让踢球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和爱好。3.不断创新和发展学校足球特色。

满足于现状,没有创新,校园足球特色就不会发展。我校足球特色还有许多需要创新、改变和发展的,比如:学校足球比赛成绩还需更加优秀,怎么做好优秀队员的培养、输送工作,怎么让更新颖、更具特色的足球活动在校园内开展等。学校要静下心来研究足球特色活动现状,找到制约校园足球特色发展的瓶颈,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实际、切实可行的足球特色发展之路。

我校校园足球工作由于底子薄、经费缺等原因,加之足球教育、宣传等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以更加诚恳的态度、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扎实的作风向各位行家学习,向各位同行学习,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我校的足球特色打造的更加鲜明、更加靓丽。

2.阳光课间特色学校 篇二

一、开设“阳光棒棒堂”,关注生命发展

“阳光棒棒堂”,即每周利用一节体育课开设篮球课,立足对学生篮球兴趣爱好的培养和促进特长发展,尊重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及个性发展差异,关注每位学生的生命发展。首先,除了注重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篮球技能外,还挖掘一批具有篮球特长的非体育教师,开展“篮球之星”评比活动,让球星担任“阳光棒棒堂”任课教师;其次,结合本校实际,编印专门的篮球校本教材,确定“阳光棒棒堂”学习内容:低年级主要以熟悉球性、篮球游戏、运传球等为主;中年级主要以了解篮球发展史、篮球比赛规则和基本技术等为主;高年级则主要以综合技术和技战术为主。“阳光棒棒堂”的开设,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利于满足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同时,“阳光棒棒堂”也为学校篮球运动的全面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踏入“阳光体验场”,感受生命喜悦

“阳光体验场”即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阳光体验场”倡导学生走进操场,走向阳光,促使学生的篮球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和展露,从而激发练习兴趣和发展需求,感受生命喜悦。为此,学校发掘篮球项目特点,创编动感篮球操;结合学生个人兴趣,开发了篮球游戏系列菜单。如,低年级开展花样拍球、运球接力、运球报数、运球追拍和绕物运球等;中年级开展运传结合、互不碰撞、投篮抢分、三角循环传球和运双球等;高年级开展了双人传四球、快投比准、绕障碍跑篮、封盖投篮和运双球接力等活动。学校的“阳光体验场”能深入持久地开展,首先归功于校领导和教师的通力配合,领导的高度重视推动了活动的落实,教师的大力支持保障了活动的质量;并做到了三个“一起”,即,一是和学生一起确定活动项目;二是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三是和学生一起参加过关性考核。其次,制度和评价双管齐下。学校将“阳光体验场”融入到教学计划、排入课程总表,奖惩分明。并尝试采用“阳光体验成长卡”,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自主锻炼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阳光体验场”,已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广大师生锻炼着、享受着、快乐着!

三、搭建“阳光PK场”,彰显生命活力

“阳光PK场”指丰富多彩的篮球比赛和活动。在普及提高学校篮球运动的目标驱动下,学校在贯彻实施“体育与艺术2+1”项目的背景下,利用每年一次的“篮球运动会”、“俱乐部联赛”搭建篮球才能“PK”大舞台,让学生在这里展示篮球技能,焕发生命活力,张扬个性,体现智慧,带给师生无尽的欢乐和激情。“篮球运动会”分个人与团体项目两种。其中,个人项目包括运球比多、运球比快、定点投篮、三步上篮、花式展示等。团体项目包括运球迎面接力、运传结合、运双球接力、投篮接力等。“俱乐部联赛”是以中高年级为主,以年级为单位的班际篮球赛。每到“阳光PK场”比赛活动,学生个个活力四射,似乎都有使不完的劲。整个“PK”场上,呼喊声、欢笑声、鼓励声、安慰声,声声入耳;童心、爱心、团结之心、竞争之心,心心相印。“阳光PK场”的搭建成为了师生精彩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四、创立“阳光俱乐部”,激发生命潜能

“阳光俱乐部”面向具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为满足不同层次特长的发展需要而创立。它完全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立足于学生篮球特长,使篮球潜力得到更好的开发。“阳光俱乐部”主要涵盖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班级俱乐部”,即本班篮球水平较好的学生组建球队,定期参加以年级为单位所进行的俱乐部联赛或班际间自行组织的友谊赛;第二个层面是“校级俱乐部”,主要成员是在“班级俱乐部”中推选产生,遵从自愿参加原则。“校级俱乐部”有专门的活动经费,配有专门的教练常年训练。“阳光俱乐部”,旨在使学校的篮球运动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经常代表学校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比赛和联谊赛,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阳光俱乐部”的成立,使学校的篮球运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如,女篮已经成为本地区让诸多对手望而却步的“不败之队”;男篮在张家港市小学生篮球比赛中,也总是名列前茅。更让人欣慰的是,学校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既带动了学校篮球文化,更促使学校阳光体育得以和谐发展。

3.阳光课间特色学校 篇三

关键词:阳光体育;乒乓特色;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2-0057-02

乒乓球是一项集健身性、竞技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经常性打乒乓球可以反复刺激大脑皮层神经,使得学生的四肢变得灵活,思维变得敏捷,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如何立足学校实际,从打造乒乓特色入手来实施阳光体育活动,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思考与实践。操作中,我们结合体育新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根据学校特点,构建弹性化的目标达成检测体系,通过“以评促学”,让乒乓特色在阳光体育中彰显魅力。

一、各年级学生乒乓球运动参与情况调研

乒乓球一直是南浔区的传统比赛项目,因此,本校比较重视对个别球性较好的学生进行乒乓球辅导与训练,而对于普及工作却未落到实处。据随机调查的本校100名学生的问卷显示:低年级大部分学生从入学到现在根本没有接触过乒乓球这项运动,甚至连怎样握拍都不懂。高年级学生能上台对打的人数也不多,男生稍微好一些,尤其是女生寥寥无几。在和个别高年级学生的交谈中,他们表示平时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没有时间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久而久之也就淡化了体育兴趣。不过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全校有70%以上的学生喜欢乒乓球这项运动。同时,在对家长的访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如今的家长都比较支持自己的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得到一些的愉悦,同时,能强健身体,远离疾病和药物是每位家长的心愿。

因此,以考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确立乒乓球作为“2+1项目”的内容,及时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已是十分必要。

二、在体育课中渗透乒乓球教学,逐步建立评价标准并进行考核

在体育课中进行乒乓球教学是普及乒乓球运动最有效的手段,因此,体育课上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练习乒乓球技能十分重要。经校领导与体育组老师的商讨,决定在“2+1项目”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再结合本校实际需要,将逐步建立评价标准并进行考核。

1.普及面要涉及学校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乒乓球运动。

2.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对乒乓球的熟练程度不同,他们的球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规律,在各年级考核项目的安排上做到由简到难。在实施“2+1项目”过程中,我们将乒乓球技能标准通过不断实践,进行了修改与完善(表1)。

同时,为了保持学生参与的激情,防止浅尝辄止,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之后,让其返回本真的“生活世界”。校内应用、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鼓励和倡导学生勇于参与。如在校内组织表演赛;在社区开展公益活动:组织观看乒乓球赛录像、参加群众乒乓球赛,将乒乓球技术加以巩固。

上述评价内容及标准主要是针对乒乓球教学实践评价内容,包括(1)身体能力的评价,主要从步伐移动速度快慢、接发球动作是否协调、步伐是否扎实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2)技术能力评价,主要是对发球、接发球技术评价,到最大的进攻化进而得分,以此作为评定发球、接发球技术的评定标准;(3)战术能力评价,着力于向着旋转强、力量大、速度快、变化多、对抗质量高的方向发展。目前,体育老师依照本校自定的乒乓球技能标准,将乒乓球教学渗透到体育课堂中,让各年级学生练习相关内容。每学期末,学校体育老师按照测试要求与方法分别对自己负责的年级进行其中一项的考核,并且将成绩记录下来作为体育总评的一个方面。这样既普及了乒乓运动,又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更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三、制定乒乓球特色练习实施要求及措施,并定期组织比赛

前面提到将乒乓球教学渗透到体育课中,让体育老师有一个具体实施的办法。但是,为了更好地普及此项运动,让班主任带领学生积极投身于这项运动,特制定了乒乓球特色练习实施要求及措施(表2)。

待学生练习以后有了一定的乒乓球基础,体育组将择时安排相关比赛。通过比赛,学生们可以了解自己目前的乒乓水平是否有所提高,也让他们多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四、学校乒乓特色开展后的实践成效

自从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打造乒乓特色”活动实施后,我们体育组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乒乓球普及与提高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乒乓特色工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

(1)低段学生对乒乓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横、直拍的正确握拍方法;高段学生学到一些乒乓球比赛规则,了解了一些打球基本战术。

(2)体育课上对各年级学生乒乓技能进行测试(时间原因只测一项),水平一(1-2年级)的合格率53.6%和69.5%,水平二(3-4年级)的合格率42.9%和64.2%,水平三(5-6年级)的合格率79.8%和83.6%,这与原来的乒乓水平相比已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通过观察低段学生的乒乓比赛,现在已经选拔几位学生参加乒乓球训练,为校外乒乓赛做准备。可以说学校落实乒乓球教学,普及乒乓球运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打造乒乓特色中,我们主要采取的策略是“以评促学”。为了注重兴趣激发和个性张扬,只是强调了简单易操作,多数只从量上给予评价,所以略显粗浅,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

1.开展体育活动普遍存在的人多场地少,专职体育教师欠缺的问题,不能全面、具体地对学生自选项目给予帮助、指导。

2.教师辅导能力的制约性,由于专业教师的相对缺乏,加上培训时间、精力、经费的有限,制约了教师辅导水平的提升,使得活动的开展难以向高、向深层次挺进,需要依托社会力量张扬个性。

4.展示艺术教育炫出阳光课间 篇四

展示艺术教育炫出阳光课间

11月29日下午,虽然天空阴沉,略有丝丝寒意。但六道河中心小学的全体师生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因为他们要以激情和实际行动接受教育局领导、各学区校长等组成全县艺术教育检查团的检查,展示和汇报学校在艺术教育成果。

2时46分,检查团一行,首先观看了我校鼓号队的展示并给予了肯定;接着分别到各专用室观看了美术及学校文化作品展也给出了好评;然后,检查团又深入到三一班、四二班、五二班分别观看了由孙景双、王淑英、李同强指导的口风琴、口琴、竖笛等课外乐器兴趣班和电学校子琴小组的齐奏和独奏展示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最后,领导们又观看检查了我校的大课间活动。对自创的器械操的展示给予肯定。同时,领导们对我校的艺术教育也提出了建议,希望学校讲此项工作做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抓好、抓细、抓彻底。

5.学校课间安全管理制度 篇五

一、加强课间活动安全教育

各班级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课间活动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课间活动安全和有关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和技能。

1、重点宣传以下两处安全要求:

(1)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要跑步上下,应放慢步伐,踩稳踩实。

(2)在走廊上不嬉戏打闹,不搞恶作剧,不做危险游戏,不弯腰系鞋带。

2、各班主任还要教育学生文明休息,不在教室、走廊、楼道、操场各处追逐打闹,不翻越楼梯扶栏,不做危险游戏,不攀爬栏杆、篮球架、铁门等设施,不跳台阶。

二、明确课间活动安全值班要求。

1、设立“教师课间安全岗”,由值日教师负责,在学生课间和其他室外活动期间进行巡查,发现学生有追逐打闹或其他危险行为的,及时予以告诫、制止;当有突发事件时应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受伤学生受到进一步伤害,保护好学生。

每年级每课间安排一名教师在楼道巡视,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在上下楼高峰期,到楼梯口监督、组织学生有序、快速上下楼,制止学生拥挤、打闹、推搡等不安全行为。有问题及时反馈给班主任或行政值周。值班教师要保证按时到岗,临时有事要找人代替,不得有空岗现象。

2、设立“学生文明监督岗”,由各年级团学联负责,每课间两人,佩戴袖标,分区域在学生课间活动期间巡逻。给同学温馨提示“慢慢走,不要跑”“上下楼梯靠右行”等,尽量避免课间追逐打闹现象。有问题找值班教师汇报。

3、班主任在课间随时观察该班学生活动情况,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教育。对屡教不改的学生,上报德育室,如果有必要则通知家长到校配合教育。

4、安管办安全检查小分队不定时检查,发现违纪情况,除批评教育外,还要按学校班级量化评比条件,进行扣分处理。

6.描写学校课间操场面的五年级作文 篇六

一个下午,学校的操场上响起了芭啦芭啦舞优美的旋律。放眼望去,只见近400名学生身穿白色校服,排着整齐的方队,正在随着动听的音乐、欢快的鼓点舞动着,这就是三年级下期课间操比赛的现场。

郫县实验学校早在两年前就对课间操进行了改革,从以前和其他学校一样做广播体操变成了全校学生共舞芭啦芭啦。芭啦芭啦舞是起源于日本的`一种舞蹈,原意是表达树叶飘下来的优美姿态。舞蹈以手部动作为主,是一种自由度很大的舞蹈。这种舞正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小学生学习。半个月前,老师告诉我们为了提高课间操的质量,学校决定举行一次各年级的芭啦芭啦舞比赛。听了这个消息后,同学们各个摩拳擦掌,准备拿下年级第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同学们每天课余时间都在刻苦地练习。记得有一天下午,烈日当空,我们依然像往常一样在操场上练习着舞蹈,像这样的天气,就算你站在烈日下不动也会流汗,更别说在烈日下不停地舞动了。同学们各个被晒得大汗淋漓,可都毫无怨言。

终于,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到了,只见同学们各个精神抖擞,轻松自如地伸出左手向上举起又落下,又伸出右手做相同的动作,脚下还在不停地晃动。同学们的脸都涨得通红,可见每个人都非常投入,也十分认真。偶尔有同学可能是因为太紧张了,做错了动作,舞动的脚步慢了下来,这给班级队伍的整齐性带来了干扰。我们都在心里暗暗祈祷,希望评委老师没有看到,可这还是无济于事。结果,我们班以微弱的差距屈居第二。

7.阳光课间特色学校 篇七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文件精神, 河南省致力于校园大课间活动的课程化、制度化、品牌化, 有力保障了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的时间, 成效显著。

2014年11月10日下午, 郑州市金水区迎来了河南省第四届学校阳光体育推进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会前观摩了金水区三所学校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推进会上,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作了总结发言, 王登峰司长高度评价了金水区的做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吴键对大课间活动作了精彩点评。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郭蔚蔚、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毛杰、金水区人民政府区长陈宏伟、金水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士先、郑州市金水区教育体育局局长王珂、副局长邱云、江苏千方有效体育研究所所长张耀辉, 省辖市的教育局长、主管副局长、体卫艺科 (站) 长、县 (区) 教育局长, 省直管试点县、重点扩权县 (市) 的教育 (体) 局局长、主管副局长、体卫艺科 (站) 长和新闻媒体界人士3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届届有主题, 年年有突破

自2009年第一届“学校阳光体育推进会”到今年的第四届, 河南省历经了创新、改革、突破, 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健康, 让家长放心, 让社会满意。推进会举办以来, 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收获。2009年, 主题为“制度创新”的第一届“学校阳光体育推进会”在洛阳卧龙区举行, 卧龙区通过不断地验证和改革创新, 最终推出了“两个大课间”的做法, 即上、下午各安排一个大课间。其具体做法是, 将每节课的时间压缩至40分钟, 被挤压出的上、下午各20分钟的时间安排成两个大课间, 为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赢得了时间上的保障;第二届在

金水区举行, 主题是“丰富内容”, 重点探讨在制度设立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大课间内容的多样化;第三届在焦作沁阳举行, 其主题是“面向农村”, 该届推进会树立了农村开展大课间的典范。

郭蔚蔚处长认为, 阳光大课间应在河南的农村生根发芽, 河南教育有其特殊性, 有70%左右的学校在农村, 如果将城区的大课间做好, 也只是30%左右的学生能享受到阳光大课间, 所以, 将农村的大课间做好了, 也就意味着河南省的大课间走向了“多数”包围“少数”, 逐步实现全体受益;第四届也就是本届“学校阳光体育推进会”, 其主题是“有效大课间”, 之所以将主题定位“有效”, 主要原因之一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的下发与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7周年之际, 郑州市金水区通过不断摸索、创新、尝试、挑战的过程, 切实找到了适合该区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办法。展现给观摩者的景色是:学生们确实“乐”在大课间活动之中;“小眼镜”和“小胖墩”少了;学生的柔韧 (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仰卧成桥) 、体能等身体素质高了。

校校有特色, 处处显身手

1.金沙小学的啦啦操大课间极具校本特色

柔韧拉伸、手位、步伐、力量训练和以调整呼吸作为准备活动的热身练习。在强劲的音乐伴奏下, 学生们将啦啦操动作中的手型、步伐及其组合做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学生们的动作变化与快乐的表情, 让人有一种随律而舞的冲动。十多分钟后, 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团队, 一、二年级以柔韧、拉伸练习为主;三、四年级以啦啦操互动配合动作为主, 强化从肩上、胯下传递花球的动作;五、六年级以六人髋位托举训练为主, 结合跳跃动作, 强化技术技巧练习。最后5分钟是金水区独具特色的“O”型跑, 以提高运动负荷、增加练习强度为目的, 随着节奏的放缓, 学生们开始调整呼吸, 进行放松训练。整个大课间层次分明、紧张而有序。

郑州龙门实验学校的学生们正在进行大课间活动—篮球

金沙小学“炫舞金沙”啦啦操社团正在进行啦啦操展示

2.四月天小学的体操技能大课间场面恢宏

在极具动感的音乐声中, 两千多名小学生精神焕发、步伐整齐地进入操场, 在进行6分钟“O”型跑热身后, 进入了独具四月天特色的体操技能展示。由教师口令统一指挥, 全体学生做着横叉、纵叉、侧搬腿、仰撑平板、跪后撑、跪撑成桥、仰卧推起成桥等动作, 整齐的动作、统一的节奏令人叹为观止。有运动经验的人都知道, 好的柔韧性非一朝一夕之功, 需要的是长时间的坚持与不懈的练习。大课间活动过程中, 另有体育教师分别在活动中期、后期抽测学生脉搏, 目的是进行运动负荷监控, 以便策略调整。吴键主任也对学生进行了脉搏抽测, 抽测结果显示, 学生的平均心率能达到130次/分。

3.郑州龙门实验学校多样分层的大课间活动精彩纷呈

郑州龙门实验学校是一所12年一贯制的综合学校, 学校依据自身组成特点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低年级水平段的学生在教学楼下的小场地上进行增强跳跃、攀爬、协调能力的跳房子、钻山洞、铺桥过河的能力拓展练习, 练习以竞赛和合作为主, 小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初中及高中段的学生进行篮球、足球、花式跳绳、田径素质、校园主题定向和以车模和海模为代表的科技体育项目及核心综合训练。学生们根据自身特点和特长, 分项目、分层次体验, 学生在27分钟的运动中感受着体育带来的乐趣。

制度挂帅, 成效彰显

观摩团队还沉浸在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中;我们走进了河南省第四届学校阳光体育推进会现场, 大屏幕上金水区部分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集锦化解了我们对金水区观摩“以点带面”的疑惑。

通过对郭蔚蔚处长的采访, 记者了解到:河南省通过大课间的改革目的是要做到将原来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大课间做到有效。他认为:校长应是第一责任人, 校长的认识程度是推动“有效大课间”极其重要的因素, 应将阳光体育大课间视为校长的公开课。此外, 他还介绍了河南省教育厅对大课间界定的三个内涵, 即:全员参与、负荷适宜、新颖有趣。其目的是让学生们喜欢大课间, 并积极主动参与大课间活动。他同时希望通过“两个大课间”, 作为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平台, 成为增强体质健康的第一平台, 成为学生掌握技能的重要渠道, 成为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措施, 让有效大课间成为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载体。

王珂局长从课程化实施, 确保大课间内容有质有量;坚持制度化推动, 保障大课间管理有序有力;坚持品牌化建设, 引领大课间发展有涵有品等方面对金水区有效落实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作了详细汇报。

吴键主任对三所学校的阳光大课间活动作了“两个敬佩、两个没想到”的精彩点评。首先是两个敬佩:第一个敬佩是以金水区为代表的大课间活动开展做到真抓实干;第二个敬佩是金水区在开展大课间活动中表现出的攻坚克难的勇气。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我们的有效大课间做得这么科学;第二个没想到是世界上领先的理念和方法能够在金水的学校见到而且学生能做到。

王登峰司长对本次金水区在阳光体育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金水区在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上取得辉煌成绩, 并非一年半时之功, 是金水区乃至河南省做了长期的努力,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经验, 需要我们认真地总结和推广。很多我们正在讲的事情, 金水区已经做出来了, 而且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此外, 王登峰司长还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所面对的问题、所要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做了相关介绍:第一, 学校体育要提高每一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这是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最基础的要求, 也是学校体育最基础的要求, 体育课和大课间、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第二, 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也就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学会并掌握一到两项可以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第三, 通过体育课、运动训练和体育比赛, 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运动技能, 提高了身体素质, 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此次金水之行, 无论是精神理念还是现场活动, 都给我们留下了执着、坚定、震撼、感动的印象。与会人员对金水区建立每天两个大课间制度, 为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艺术修养、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进行的一系列有益探索所取得的成就表示了崇高的敬意与高度的认可。

8.学校课间操组织与实施的创新 篇八

课间操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设立的课间体育活动,该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我国中小学课间操的发展现状来看,传统模式弊端越发凸显,存在着时间被随意占用、活动形式较单一、考评标准不科学等诸多问题。本文认为中小学课间操应从内容、音乐、时间、形式和评价等几个方面加以创新。

中小学课间操 创新 研究

我国中小学课间操的开展历时已久,课间操的发展和实施极大地增强了中小学生的体育乐趣,也提高了其身体素质,更加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一直以来,国家所推行的课间广播体操在全国各地基本得到了有效的推行,课间操也成为学生们每天要完成的基本任务。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大范围内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传统的、硬性的课间操活动已经落后于中小学校的教育改革。为此,我们必须创新课间操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从而快速适应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发展变化。

一、学校课间操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以及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差异,大规模整齐划一的课间操活动弊端越发凸显。胡中琴认为,就目前而言,我国学校课间操开展的模式仍然处于传统模式,即课间组织全校学生在操场上、在统一的音乐背景下做统一的广播体操(国家推广或学校自编),或在相同课间时间进行以各种操为载体的体育锻炼。整齐的队伍,统一的动作,这些虽然表面看上去非常的美观,但实际开展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存在的问题也很多。

1.时间被随意占用

中小学校教育内容较多、学生课业负担繁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难题,这不仅给学生造成巨大压力,也使得教师一时难以喘气,师生统统只关注学习成绩。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过分地追求升学率,多数教师只能占用学生的课间体育活动,从而使中小学课间操时间被“挪用”为复习和备考时间,造成多数中小学生根本没有课间操体育活动时间。从学生发展短期方面来看,教师干预学生课间操时间,可以被看做是希望学生抓紧一切时间,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以期完成中高考这一重要的人生“飞跃”,给自己也给自己的父母一个满意的交待;但从学生发展的长期方面来看,课间操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好地投入到下一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必须保证好学生的课间操活动时间,不能随意地占用。

2.活动形式较单一

由于课间操在我国中小学开设时间久远,在体操姿势编排和音乐伴奏等方面已经与当前中小学生的爱好相脱节,而单一固定的体操模式也使得学生在具体锻炼过程中失去了兴趣,时常出现学生“应付”的现象,根本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也使得学校课间操锻炼质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的课间操形式从学校成立之初到现在就一直没有改变或者创新过,没有真正地将学生课间操活动重视起来。例如,有些学校的课间操就是组织学生围绕操场跑一圈或者走一圈,这期间学生三五成群地在一起有说有笑,根本不能将动作要领贯穿每一个动作,更谈不上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只有不断创新中小学课间操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发挥课间操的实际作用。

3.考评标准不科学

我国很多中小学校都将课间操出席率、学生动作规范等纳入到班级的年度考核当中,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很多学校只是将考核标准当做摆设,或者在平时并不重视班级的课间操出席率,只是在年终岁末组织班级课间操比赛来判定班级课间操成绩,这就使得平时的考核成为一种摆设,学校不重视、教师不重视,学生自然也不重视,考核标准只能成为空谈。课间操考核标准的规定有着国家的统一规划和规范,国家正是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希望学校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考核标准来硬性保证学生的课间操活动,但是部分学校课间操考核标准落实不到位,以及弄虚作假现象的存在使得本该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标准成为空谈。

二、学校课间操组织与实施的创新策略

1.内容创新

从我国推行体育大课间的实际情况来看,各校学生基本都是在做广播操,如第六套广播体操和第八套广播体操,沿用数年,这显然与目前体育教育的发展形势不相符。活动内容是学校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载体,也是影响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各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设计上坚持多元化、多样性以及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过程中,不少学校在自身的传统和特色的基础上,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对原有单一的广播体操内容进行了丰富与拓展。同时,伴随着国家对中小学体育大课间的重视及鼓励,各校进行了创新,一些地方中小学已经探索出具有一定特色的体育大课间之路。在具体的策略上,不少学校通过积极选派体育教师到比较先进的地区进行学习与调研,将先进经验引入本校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一些地方在课间操内容上做了大胆的尝试,例如在传统体育课的基础上,将课堂内容与艺术元素相结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属重庆的南开中学、北京的崇文小学以及四川的广元中学等。

随着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对新生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小学生。为此,在大课间内容创新上要注重内容创新理念的提升。换句话讲,体育大课间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地做国家推广的广播体操。学校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加以选择与丰富,如将健身操、民族武术、街舞等一些学生兴趣较浓厚的运动项目丰富进来。

2.音乐创新

实践证明,在体育活动中适当加入音乐作为背景,有利于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及有效实施。但是,传统广播操的音乐由于使用时间过长,对于当下的学生而言已经“过时”,因此,不能再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有效激发大课间参与的积极性。为此,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背景音乐的创新是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与策略。本文认为对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背景音乐的创新要坚持多样性与丰富性相结合的原则。现在广场舞非常盛行,剖析其原因,音乐选择的多样性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例如《最炫民族风》、《小苹果》等。因此,我们要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积极地引入音乐,使其更加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音乐的丰富,让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加深对体育大课间的印象,从而提高其参与课间活动的兴趣。不仅如此,充分利用音乐多样性还可以使学生“脱离”紧张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大脑能够得到有效的休息与放松。当然,仅仅通过音乐的丰富还不能有效地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我们要通过活动内容与音乐的有效结合,从而双管齐下予以创新。

3.时间创新

实践证明,一所学校要有效地组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时间长短会直接影响到活动内容的安排和运动量的大小。研究发现,一些学校的相关领导与体育老师对大课间的时间安排不够重视,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大课间活动时间保障问题。导致此问题的原因主要归根于体育教师思想上的不重视以及科学设置水平不高。本文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要重视这个问题的解决,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时间,从而保证学生在充足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提高身体素质。有的学校由于场地限制,可以采用错时模式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4.形式创新

就目前我国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模式而言,主要有六种:首先是整体组合式,即采用合操的形式,完成3~4个内容的操。基本程序是:主题操—广播体操—特色操—列队回教室。第二种是先合后分式,即先统一合操,完成1~2个内容的操,然后合理分组进行各项身体素质练习或体育游戏,基本程序是:广播体操—主题操或特色操—分组体育活动—列队回教室。第三种是先分后合式,即先分班分组,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然后集合统一进行操练,完成2~3个内容,基本程序是:分组体育活动—广播体操—校操或自编操—列队回教室。第四种是合分间隔式,即先合操,然后分组体育活动,再合操,但内容不同。第五种是分合间隔式:即先分组体育活动,然后合操,再分组体育活动。第六种是任意自由式,即依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选择不同内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本文认为,在体育大课间的具体形式上,没有固定模式可循,只能在立足本校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各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年级来设计具体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强度,可以根据学生年龄与兴趣差异进行不同形式的组织。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身体柔韧性运动项目,而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强度略大的项目,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评价创新

张平认为,“从大课间体育活动”走向“体育校本课程”是可行的,但必须构建较规范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就是规范与激发,有效的课间操体育活动评价是保障其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只有在评价制度上加以明确,才能保障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正常实施。例如在时间上如何保证,如何避免大课间体育活动随意被侵占的现象。通过以校长为主考领导,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为评价小组成员,对各课间体育活动的集合速度、出勤人数、活动情况、精神面貌等做细致的成绩评定。这样,学校的课间体育活动就会得到有效的促进。另一方面,评价就是要激发参与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内容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动机是指向行为的动力。宗有智认为,评价方案不能让学生真正地领略到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质,很难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课程,是一种体育生活,是一种校园文化,是学生体育锻炼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传统的、单一而固化的中小学课间操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和学生身体发展需求,只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中小学课间操新模式,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各个学校要积极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探索,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教师走出去学习新的经验,并带回本校结合实际总结应用,使中小学课间操创新发挥实际的效果。课间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经常性、群体性、固定性等特点,因此,要克服“大型、豪华、表演化和形式化”的发展倾向,切实强化课间体育活动实效性,选择简便实用的活动形式。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并结合学生与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 胡中琴.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转变的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2).

[2] 王宁.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全面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河南“金水模式”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3(8).

[3] 刘伟明.浅谈中学大课间跑操的可行性分析与具体练习方法[J].安徽体育科技,2014(5).

[4] 李文智.对课间操内容和形式的改进研究[J].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2013(43).

[5] 张平.从“大课间体育活动”走向“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5).

[6] 宗有智,李鑫,庞云飞,等.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调查[J].教学与管理,2012(9).

[7] 李浩.和谐校园课间体育活动的理性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0(3).

[8] 彭芳,刘勤.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10).

[9] 刘春燕,李青,谭华.热现象中的冷思考——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再认识[J].体育学刊,2014(1).

[10] 刘锦瑶,张运亮,王建华.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同样活动开展模式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1).

9.团林实验学校课间一支歌实施方案 篇九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庆祝建党90周年,大力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祖国、歌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上级通知,我校决定在全校开展“课前一支歌”班级合唱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宗旨

通过开展“三个歌颂”艺术活动,组织中小学生课前(课间)一支歌合唱,增进广大中小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感情,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懂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壮大是“历史的选择”,坚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同时,促进中小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协助,提高沟通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艺术素养,实现学校艺术教育和德育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组织领导

成立由贾立军校长任组长,杨树新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年级组长、班主任、音乐老师为成员的课间合唱活动领导小组,由团委和少先队共同制定活动方案,领导小组将检查活动的落实和开展情况。要求做到班班有活动,处处有歌声。

三、活动形式和内容

活动形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利用每天课间操后后,开展合唱活动。合唱曲目总数不限,曲目应不断更新。在班级合唱的基础上,学校举办以班级为单位的合唱比赛,促进合唱活动的普遍开展。

活动内容:各中小学校开展活动时,应以推荐曲目为主,可适当增加其它适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内容健康向上的合唱曲目。

四:活动要求

1、各班开展自主歌唱活动,演唱形式有齐唱、合唱等。

2、演唱曲目各班可自主选择,但要求歌曲内容健康情感真挚。

3、各班文艺委员要负责组织检查本班同学是否在认真参与,并做到有记录。

4、为保证课前一支歌活动的质量,并长期坚持下来,各班要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练歌,使“课前一支歌”活动成为我校学生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

5、推荐歌曲:以县局推荐歌曲为主

五、加强评比

提高效果

(一):评比内容:

1、声音洪亮,歌词准确,演唱整齐,状态积极。

2、精神面貌好,坐姿端正。

3、出勤率达到全班人数的95% 六:奖惩措施

课前由学校督察组检查各班活动开展情况,并作好记录报学校,保证唱歌活动的顺利进行。

1、每月评比分优、良、中、差、四个档次,分别记5、3、2、1 分。

2、不参加活动班级记-5分。

团林实验学校“课前(课间)一支歌”活动方案

10.“阳光教育”特色建设汇报资料 篇十

高阳中心校东曹小学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我校指导工作。

东曹小学是一所六年制农村小学,全校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4人,教师12人,公办教师7人,代教5人,取得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5人。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教孩子六学年,想孩子六十年”的办学理念;坚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不放弃学生”的办学思想;遵循“安全为天 德育为先 质量至上 特色发展”的校训;逐步形成了“勤思、善教、身正、爱生”的教风、“自主探究,合作乐学”的学风和“以人为本 依法治校 以德兴校 科研强校”的校风。

我校的“阳光教育”特色以阳光课程建设为起点,以阳光课堂打造为突破口,以阳光教师专业成长为重点,以阳光文化的孕育为着力点,以打造一个学生阳光、教师阳光、制度阳光,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两手抓的阳光校园为目的。

一、优化环境,营造阳光文化氛围。

1、制度文化。

建立了完善公正严肃、奖惩分明、维护众益、激发干劲、凸现理念,与时俱进的制度文化。

2、精神文化。

对阳光教育理念进行多层次、多渠道渗透;加强理论研究,构建阳光教育的实践体系;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构建学习型校园。

3、师生文化。

培养教师团队文化,团结协作、乐业善思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行为文雅,知书达理、乐学乐群;树立教师博学儒雅,学生乐观文雅的良好形象。

4、环境文化。

墙壁文化:主要介绍办学理念、三风一训、优秀教师团队、阳光经典系列内容、学校老照片、师生优秀作品装裱上墙。

广播文化:开辟“校园之声”、“名曲欣赏”等,以每周一歌涵养师生性情,陶冶师生情操。

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特色文化。规范教室布局,统一区域文化版块。以个性化班级创建为载体,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二、多彩活动,培育阳光特色的德育文化。

1、每学年开学学校会组织开学典礼,由校长介绍我校校徽寓意,回顾学校校史。校史就是我们的灵魂,为搜集校史我走访了学校老校长李渊鼎,老校长郝兴发的遗孀

曹世英老师等老前辈。拜访原市委常委、人大副主任郝贞运,收集整理了东曹小学校史。开学典礼上,全体师生深情缅怀首任校长——著名中医田春礼老人,号召同学向优秀校友学习,如原吕梁军分区副司令郝兴武、市人大副主任郝贞运、市环保局长郝兴彪、市财政局长郝永鹏、定居加拿大艾德蒙邨的西曹村籍李晓梅博士,教育同学们好学习将来要还要回报家乡回报母校。

2、我们组织全体师生分别观看《开学第一课》和《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活动结束后各班结合实际情况,分别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和《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交流会,在《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上,各班班主任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为实现美好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在交流会上,引导老师学习最美乡村教师事迹,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引领学生要爱老师、尊敬老师。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要求人人能够写出一篇优秀的观后感。

3、每学期中心校都组织开展师生同歌同操队列队形比赛活动。为此,每位老师、学生认真学习、精心排练,我们在没有专职教师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聘请校外音乐辅导员——孙道平和杨华两位老师免费指导。如今我校同歌同操已进入常态化,每天在校长带领下,师生在七彩阳光下一起做操,伴随着嘹亮的军歌一同跑步,这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在推普周活动期间,为了让每一位学生、老师都能讲好普通话,我校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悬挂宣传标语、设置推普宣传画、开展主题班会、办手抄报、绘画、黑板报等形式将推普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使全体师生用语用字的规范意识和参与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开学初,我们为全校教师人人发放钢笔字帖,认真临摹。如今“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成为师生共同的愿景。

5、为庆祝少先队建队节举行各项活动。10月11号,少先队纪念日来临之际,我校选派优秀少先队员深入友好共建单位东曹派出所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通过慰问公安民警,进行大扫除,参观审讯室,了解民警办案流程。既使同学们增长了见识,又使他们从小树立了遵纪守法的意识。此项活动引起了高度重视,吕梁公安网针对我校开展的系列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6、10月13日是少先队建队64周年纪念日,我校组织了隆重的“红领巾梦想园”启动仪式,在活动中,展示了我校军乐队的风采,并通过进行升旗仪式,展示了各少先大队良好的队容、队貌、队风、队纪。在此,学生进行了国旗下的讲话,让广大学生了解了队徽、队章、队史。在活动期间安排了学生对优秀少先队员事迹的演讲,不但激发了新生对加入少先队的愿望,而且让新生对少先队组织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我号召全体师生向优秀少先队员学习,表彰了我校涌出的优秀少先队员。

三、阳光社团活动各具特色,蓬勃发展。

我校虽然没有雄伟庄严的大楼但有德艺双馨的大师。为使学校生活丰富多彩,使学生全面发展,我校聘请美国纽约伯克利音乐学院海归教师孙道平和具有全国音乐最高学府八大院之称的沈阳音乐学院杨华老师担任我校“电子琴社团”校外辅导老师;本学期我校有幸请到了山西民间艺术大师武玉莲老师,担任我校的剪纸辅导员。特开展了“欢乐军乐队社团”、“优雅电子琴社团”“刚柔并济太极扇社团”“民间艺术剪纸社团”,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学习生活。这一切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健康幸福的基础。

四、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双管齐下,为学生营造阳光成长环境。

今年年初,我校与吕梁市公安局孝柳分局东曹派出所建立友好共建关系,特聘请张向乾所长为我校法制副校长,并与辖区交警大队胡家窑中队,市公安消防大队深化友谊,密切合作,定期开展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讲座;在金秋十月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我校聘请市志愿者协会秘书长贺小玲女士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员,有效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共筑安全心理防线。在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进程中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9月1号,我们联合吕梁市公安局孝柳分局在校园内开展“校内普法”活动,对学生开展法制、交通、消防、自我保护等常识的宣传教育,特别突出教授学生在遇到不法侵害时该如何有效的应对,公安干警举案说法给师生们带来心灵震撼,有效地提高师生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消防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的意识。在孝柳公安分局东曹派出所密切合作下,东曹派出所为学校无偿提供警察制服等装备。我校郭建忠老师兼任校警,健全和完善校内保卫组织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门卫检查制度,加强学校内部巡逻守护。

2、近几年来,教师职业道德,学生心理抗挫能力的考验。使教师行业正成为高危行业。因此,作为校长要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公信人。做老师的老师。我们将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做为首要任务。将教师冷暖常挂心间。为解决教职工吃饭问题,我们重新购置了先进的煤气灶,消毒柜。煤气费由学校支付。教师节积极争取村委支持为全体教职工订做了职业装。与教职工谈心常态化,不定期改善上灶教师伙食。全力做好后勤保障暖人心。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我校聘请市志愿者协会秘书长贺小玲女士为校外辅导员。响应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的号召开展了“心灵启航 道德讲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卓有成效。此次活动得到了孝义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的高度重视,新闻办李波记者在国家级权威网站人民网发表了题为《孝义东曹小学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双手抓 全力打造阳光校园》的专题报道,孝义政府网,手机报各大媒体纷纷转载。今后,我们还会抓住每一次教育机会,利用好每一种教育形式,让师生心灵得到洗礼。

五、立足阳光课程、阳光课堂,培养阳光教师、阳光学生。

(一)阳光课程

开发并实施阳光课程,提升校本课程品质,培育阳光少年。

1、开发并实施“阳光经典”课程——以中心校《探究高阳》《星光璀璨》等读本为基准。开发名人、名著、名曲、古诗四个系列课程。通过阅读名人传记以励志,阅读名著浸润心灵,欣赏名曲陶冶性情,诵读古诗激发灵感。

2、开发并实施“阳光诵读”课程——1—6年级分别诵读国学经典系列《国学经典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

3、开发并实施“阳光实践”课程——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和特长,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阳光。

(二)阳光课堂

1、以教学活动营造阳光氛围。

①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上好每堂课的指导思想,结合教师课堂大比武组织好每学期一次的“阳光有效课堂”教学评选和展示活动。

②建立多层次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校级的研讨,教研组的公开课、青蓝结对帮扶合作式的探讨等,让教师在多个层面上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鼓励老师风格课堂和主题课堂研讨。

2、以反思改进课堂教学品质

①本学期初,我校开展了“教师课堂大比武”活动,由校长主持,人人开展课例研究,多次改进,不断提升,让教师在反思中改进教学,在改进中感悟教学,在感悟中升华对教学的设计和理解。

②阳光育人。我校建立学校与家长委员会的定期联席机制,家校合力育人。开学后,在孝义移动公司通力合作下,我们开通了移动校讯通。并为我们提供了价值四万元的移动互联网及终端设备。我们定期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学校决策,特色方案制定,特色方案施行。评选“阳光家长”,以讲座形式介绍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好经验。

③在单元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把教师备课的重点放在教学方案的重新设计和实践改进上,提高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对现存方案进行再创造的能力。

④强化课后反思,规定教师要完成高质量的课后反思稿的撰写,逐步使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工作习惯。

3、以评价促进课堂教学优化

①以“流畅的表达、自由的思维、大胆的质疑、快乐的互动、有效的合作”作为“阳光课堂”基本的表征与各科课改模式有效结合来完善我校课堂教学评价。

②训练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能力,加强对孝义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活学活用。加强对观课、议课、说课、评课、课堂反思的训练,让教师在学会评价中改进教学。

(三)阳光教师

1、指导教师修改完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制定好年度计划,使每位教师的规划切合自身特点并有效实施。

2、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记录教师成长过程。

3、大力实施阳光教师“211”计划——

“2”即两项基础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写一手好字。

“1”即一个主攻方向:开发一门第二课程。

“1”即一部教育经典:每人每个季度阅读一本教育经典。如本学期确定新上岗教师必修《教师基本功新修炼》,中老年教师必修《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4、制定并完善阳光教师多元评价激励机制。

5、实施教师团队管理,提升教师队伍凝聚力。

6、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教师健身活动,继续开展好太极功夫扇学习,稳步推进韵律体操队,跆拳道、武术队组建。

(四)阳光学生

1、建立、健全学生成长档案。

2、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结合体艺2+1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育人教育。

4、制定《阳光班级创建实施细则》,营造“班班有特色,处处显精彩;人人都是小星星,个个都是亮晶晶”的班级氛围,创建“阳光班级”。

本学期以来,我们将教师大比武与家长开放日有机结合,欢迎学生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及学习情况。倡议低年级学生家长跟班观课,提出宝贵建议。鞭策教师备好每节课,上好精彩一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校将紧紧围绕“阳光教育”这一特色主题,乘新课程改革之东风,吹响“同沐阳光,共同成长,魅力东曹,活力无限”的号角,在中心校的星光大道上,凝心聚力办特色,全心全意促发展,为把我校建成和谐校园、书香校园、魅力校园、美丽校园、特色校园,为实现东曹小学的全面升级不懈奋斗。

孝义:心理健康讲座走进乡村小学

2013年10月25日16:15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手机看新闻

孝义东曹小学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双手抓 全力打造阳光校园

人民网孝义10月25日电(王建 通讯员 李波)“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好的!”„„在老师的一次次鼓励声中,孩子们逐渐自信,声音由刚开始的细小胆怯变得坚定自信。看似简单的话语一次次的重复,孩子们心理却在不断发生着变化。10月25日,孝义市高阳镇东曹小学“心灵起航、道德讲堂”开讲了,孩子们津津有味的触碰着心理学这门陌生的学科。

孩子们用自己认为最庄重的军乐队表演欢迎了孝义市志愿者协会的办公室主任贺小玲来做心理健康讲座,真诚的笑容洋溢在脸上。讲堂上“我最棒”、“我错了”、对别人竖起大拇指,这种看似很简单的话语和动作却没有孩子能在第一时间自信诚恳的表达出。老师用生动的事例、活泼的语言和一次次的现场互动循序渐进的引导着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们兴趣高涨。“信任摔背”这个互动中,让最胆小的孩子去学会信任别人,勇敢的尝试自己不敢做的事情。

这里的孩子被校长蔚仁乾亲切的称为“山里娃”,他们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上闪烁着明亮有神的眸子。他们生活在一个离城市不远的农村,但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一切都那么纯朴,这里没有网吧,只有少数几个孩子家里有电脑,他们很少有着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他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同时他们没有城市孩子那样备受关注,那样自信阳光。蔚校长十分注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多年来始终把阳光教育作为校园建设的重点,为全校123个学生成立了舞蹈社团、合唱团,组建军乐队、太极扇队。并邀请民间艺术大师武玉莲来给孩子授剪纸课,传承民间艺术,善于面塑的武老师还教孩子们捏橡皮泥、画简笔画。今年以来,该校还和东曹派出所开展了共建活动,在学校设立了警务室,派出所同志定期给孩子们开设法制讲座,带领孩子们参观审讯室、了解办案流程,对孩子们深入进行法制教育。

11.阳光课间特色学校 篇十一

关键词:课间操,礼仪广播操,创新,实践

课间操是全校学生参加的最稳定、最有保证的一项体育活动,做好课间操不仅能锻炼身体,调节身心,形成科学的生活态度与健康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展良好个性。为了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提高学生参加课间活动的兴趣,当前国家教委正大力推广“大课间操”体育活动,课间操活动的内容、形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活跃场面,对课间操改革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很多学校的课间操以健美操、武术操、集体舞、街舞等多种形式出现。“课间操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学生对课间操的态度。”[1]在提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环境下,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课间操除了内容、形式丰富之外,还应体现出中职的特色,使体育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为了适应当前的课间体育活动改革需求、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培养目标,体现我校的校本特色,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创编小组,对课间操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把体育与礼仪教育结合在一起,创编了一套富有职业体育特色的“礼仪广播操”。我们所创编的“礼仪广播操”是教师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旅游服务“窗口”行业的要求,以基本体操动作为基础,融入日常礼仪接待的一系列动作,吸取了健美操、芭蕾舞、交谊舞的动作元素,经过精心的思考与设计创编而成的一套操。它既具有广播操的特点又富含礼仪的训练,充分体现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和专业的密切结合,这对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

1. 教学实践法。

从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在全校开展了一年多的礼仪广播操的创编、教学与比赛等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礼仪广播操取得了一些成效。

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参与礼仪广播操练习的职一职二级共58个班的学生(职三级在外实习)随机抽取进行问卷调查,每班抽取1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580份问卷,回收问卷568份,回收率97.9%,有效问卷550份,有效率96.8%。从礼仪广播操学习的必要性、喜欢程度、动作难易程度、操后的自我感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 数据统计法。

对调查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其在课间操活动中的实践效果。

二、“礼仪广播操”的创编设计与构思

1.“礼仪广播操”的创编依据。

教育部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适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可以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2]课间操时间固定,排进课表,是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学校体育改革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断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礼仪教育一直贯穿于中小学教育中,是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交往的教育,有效的礼仪教育,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掌握为人处世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让整个社会所认可。

2.“礼仪广播操”的创编原则。

(1)教育性原则:教育性是礼仪广播操应遵循的首要原则。(2)健身性原则:礼仪广播操的创编以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学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在动作设计上突出体现基本体操的特点和健身功能,并考虑到学生练习时运动量的适宜性和全面性。(3)特色性原则:礼仪广播操针对学校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的就业需求,融入礼仪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这对学生将来进入某一职业领域工作具有实用性,突出职业学校的校本特色。(4)适应性原则:礼仪广播操的设计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心理认知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动作设计优雅大方、富有美感;动作简单易学,舒展顺畅,便于推广普及。

3.“礼仪广播操”的创编设计策略。

我校是旅游服务类专业职业学校,学生在今后从事的是旅游服务的窗口行业,对职业礼仪、服务意识的要求较高。根据我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我们对课间操的改革创新确定为融入礼仪教育,对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创编小组,包括舞蹈教师、礼仪教师、体育教师、音乐教师、德育教师等成员,落实各项具体的实施工作,开始礼仪广播操的创编、改进及音乐的配制,并进行教学实验、学生自编操的比赛等活动,在创编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1)礼仪操的内容设计。“课间操内容与形式要时时创新,并且各校应结合自身实际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课间活动模式。”礼仪广播操的内容选择以基本体操动作为基础,融合了芭蕾舞、健美操、交谊舞等元素,把礼仪接待中简单易学的动作作为成套动作的主线,编排了简单对称、男女有别的动作,以锻炼身体促进健康为目的,使其具有大众化、普及化的特点。同时通过礼仪的肢体动作和心理的交汇、意念和感觉的延伸,达到形体的训练,培养学生优雅大方的气质。(2)礼仪广播操的音乐选择。“音乐是净化和美化人的心灵的艺术,它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可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提高美的鉴赏力,体验美的动作,表达美的情感。”对于一套韵律操来讲,如果说动作是其骨架的话,那么音乐就是其灵魂。广播操的音乐一向都是气势高昂、节奏清晰,而礼仪则需要温文尔雅,因此,在音乐的选择上,要做到两者互相兼顾,我们选取了《茉莉花》作为配乐,这首音乐是中国的流传民乐,在国内以及国际具有较高知名度,大家耳熟能详,它的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既能突出韵律操的节奏和力度,又能体现出礼仪的舒展大方。(3)礼仪广播操的动作结构。整套“礼仪广播操”的结构分为预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共十二节,每节4×8拍。预备部分是站姿与微笑,展示了学生良好的仪容仪表,预示着在礼仪接待时有一个好的心情和精神面貌,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基本部分共九节,包括了上下肢、体转、下蹲、腹背、跳跃等一系列体操与舞蹈动作,其中融合贯穿了接待客人的一系列礼仪动作,通过身体的全面练习,可以健身美体,提高协调性,增强自信心;结束部分两节,以握手再见和放松行礼结束整套操,蕴含了礼仪接待工作中的交流与合作,相互道别的彬彬有礼的端庄仪态。

在礼仪广播操的创编中突出学生的身体姿态、礼仪礼貌意识的培养,设计整体风格大方优雅,动作内容丰富,舒展顺畅,运动量适宜,通过在日常的练习,希望可以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逐渐形成规范的礼仪行为,满足将来实习就业的需求。

三、实践过程与结果分析

1. 实践过程。

推广礼仪广播操首先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我们利用学校广播站、墙报、文体活动等形式来宣传礼仪操的目的、意义,使学生对礼仪广播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由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展开教学。从2011年9月开始,我校把礼仪广播操作为一门体育校本必修课向学生全面展开教学,课堂上的教学主要是以点带面,以优带差。通过以上方法,我们顺利把礼仪操运用到全校的课间操活动中,使它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2011年11月全国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专家年会在我校召开,我校学生向来自全国的专家展示了这套富有职业学校校本特色的“礼仪操广播操”,获得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认为我校这一教育理念非常先进,真正把学生的职业养成教育落实到每一细节处。

2. 实践结果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学生对礼仪广播操的健身性、对礼仪广播操的认识等方面渐趋成熟,现对实践的结果进行以下调查分析。(1)学习礼仪广播操的必要性分析。通过礼仪操的教学,不仅能推动学校体育发展,而且还可以对广大学生进行礼仪文化教育,从中领悟中国礼仪传统文化的特色。“华生的行为习惯说认为: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练习次数在习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作为旅游服务类专业的中职生,进行礼仪广播操课间练习,不仅能锻炼身体,同时能培养练习者的礼仪礼貌意识,使其成为一种日常的行为习惯。从学生对学习礼仪广播操的必要性的调查(表1)可见:

有68.9%的学生认为学习礼仪广播操“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态度,能明确自己的学习和就业的目标,对学校开展礼仪广播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2)学生对礼仪广播操的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新操的喜欢与否,将影响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普及推广的程度和难度。通过调查学生对礼仪广播操的喜欢程度、难易程度和操后的感觉,可以了解学生对礼仪广播操的评价,调查结果如下:

从表2可以看出,对礼仪操“非常喜欢”的学生有26.5%,“喜欢”的有48.4%,说明该套操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喜欢,对融入礼仪教育的课间操创新形式比较赞同。

从表3看出,有53.5%的学生认为“非常容易”和“很容易”,有35.3%的学生认为难度“一般”,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比较容易,该套动作难易程度适中,作为课间操内容易于开展。

通过了解学生做完礼仪广播操的自我感觉,确定身体对该套操的承受力,判断其对学生身体的影响,是否适合作为课间操的练习内容。从表4可知,感觉“很精神、身体挺拔”、“很快乐、身体舒展”的学生占67.1%,说明大部分学生做完该套操后感觉良好,达到了课间积极性休息的调节作用,对身体姿态的培养有较大的帮助。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礼仪广播操的整体评价比较高,对融入礼仪教育的课间操创新形式比较赞同,动作的难易程度适中,大部分学生很喜欢该套操,把其作为中职学校的课间操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3)礼仪广播操的运动心率分析。运动心率是人体在运动时保持的心率状态,是衡量有氧运动的指标。通过随机抽取职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共83人(男生35人,女生48人)测定学生运动中的心率变化,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见表5所示:

从心率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礼仪广播操”运动中男生的平均心率在124次/分钟,最高心率是138次/分钟;女生的平均心率在128次/分钟,最高心率在142次/分钟,属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符合健身的要求,通过练习可以发挥课间操的健身的作用。(4)礼仪广播操对学生综合素养影响的分析。通过学生参加礼仪广播操练习一段时间后的评价,了解该套操对学生自身产生的影响、作用和意义。评价结果见表6所示:

从表6的调查显示,认为“可以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行为习惯”占总调查对象的84.4%;认为“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占总调查对象的77.8%;认为“能促进礼貌意识的养成”占总调查对象的66.9%;认为“有助于形成优美大方的身体姿态”占总调查对象的57.3%;结果表明礼仪广播操作为课间操的练习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行为习惯,对身体的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有帮助,说明礼仪广播操很适合作为中职学校的课间操练习内容,通过长期练习可以使学生养成多种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从整体上看,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礼仪广播操,对融入礼仪教育的课间操创新形式持赞同态度,认为学习礼仪广播操很有必要、动作的难度适中、容易接受,大部分学生做完该套操后感觉良好,对身心的调节和身体姿态的培养有较大的帮助;从运动心率的变化来看,该套操属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长期练习,可以达到有氧锻炼的效果,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2)礼仪广播操作为中职课间操的内容可以改变单一的广播操形式,突出职业学校的课间操特色,提高学生参与课间操的积极性,可以营造文明的校园氛围,形成独具职业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3)实行课间礼仪广播操,增加了礼仪的教育和身体的实践,使学生感受到礼仪的熏陶,能促进学生礼貌意识的养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学生的品格和人格,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2. 建议。

(1)建议各中职学校针对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进一步探索研究,充分利用课间操这一固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成长,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2)在课间操中结合中职学校各自的专业特点进行创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加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使学生明确做操的目的,展现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提高课间操的质量。(3)课间操活动的内容、形式是在改革中不断变化的,学校教师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学习需求,不断更新,把课间操活动搞得更有特色,更富有活力,发挥课间操应起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艳萍, 等.中小学课间操的创新研究[J].学校体育学, 2012, 2 (1) .

上一篇:职业道德修养第七章下一篇:暑期社会实践体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