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业化城市化理念引领跨越发展

2024-09-12

用工业化城市化理念引领跨越发展(4篇)

1.用工业化城市化理念引领跨越发展 篇一

龙头企业引领中国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

辽宁省誓做新阶段急先锋

辽宁省农业产业化暨农产品加工产业峰会圆满结束

2011年 7 月 15日,“农业产业化:中国农业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辽宁省农业产业化暨农产品加工产业峰会”在沈阳市辽宁大厦圆满结束。本次峰会由辽宁省政府主办,新希望集团、厚生投资、辽宁辉山乳业集团协办,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艾格农业• 国际农商俱乐部承办,并得到了国家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的大力支持。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副省长赵化明带领辽宁省14位市长、44位县长出席,峰会成功邀请了ADM、邦吉、来宝、中粮、益海嘉里等海内外知名粮商,三井物产、丸红、双日等国际综合商社,摩根大通、世界银行、荷兰合作银行公司、联想控股、复星产业集团、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同创伟业等知名金融投资机构,荷美尔、日本火腿、恒天然等世界500强在食品加工领域的代表,还有以新希望集团为代表的国内明星企业精彩亮相,其强大阵容包括了雨润集团、通威股份、北京二商集团、六和集团、辽宁中稻等大型农业及食品企业。各路嘉宾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中国农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机遇、中国农牧企业如何登上世界舞台、农业产业化升级之路等当前焦点话题。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孙中华强调:“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产物,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经过20多年的探索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龙头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带动农户的能力不断提高。在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黄连贵介绍,龙头企业的发展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非常好的贡献。“十一五”期间,全国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有25万个,到目前为止,其中有龙头企业10万家,带动了全国1亿多的农户进入市场,进行标准化的生产。在2000年,每一户农户通过参加产业化经营,额外增收900块,到2010年已经达到2100块钱。

本届峰会紧密围绕农业产业化主题,开设了三场专题论坛,首场以“打造世界级中国农牧企业”为题,由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孙中华主持,政府与企业代表针对“十二五”

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农业政策支持、大企业成长的土壤等话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开场主题演讲中,详细介绍了“上靠政府,下联农户,中间团结企业,联合求发展”的成功模式,分享了新希望的宝贵经验,为与会农业企业提供了借鉴。

另外两场专题论坛,围绕“破解农业企业投融资难题”与“推动农业龙头企业跨越式发展”两个议题,深入探讨了各类金融资本对中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政府与投资机构如何建立良性互动、中国农业领域的投资风险与化解之道、龙头企业在中国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发展瓶颈与破解之道等话题,以期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大步跨向世界舞台。就资本对农业企业发展的作用,新希望集团副总裁王航先生形象地指出:“被投资企业更着重于埋头拉车,投资机构抬头看路,投资企业可以参与到市场资源或者要素的最有效的配置中来。” 厚生投资合伙人张天笠先生认为,中国农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首先迫切需要实现规模化,而且是快速的规模化。因为改革开放30年来,农业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工业的发展,所以这个提升不能是小步慢跑,是要快速地跑,而快速的规模化发展需要充分的资本支持。

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的艾格农业总经理,国际农商俱乐部创始发起人黄德钧先生,在总结专题论坛时表示:“各位嘉宾在风险控制、制定清晰的战略、政府的扶持、资本市场的对接、怎样使用国际化资源、创造适合于自身的商业模式等方面,发表了比较到位的看法。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讨论使在座的企业家和投资家,更了解农业企业的发展规律,在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帮助企业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实现我们提倡的跨越式发展。”

借助本次峰会,辽宁省省长陈政高还特别会见了部分参会企业代表,共商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大计。陈政高省长指出:“辽宁要下定决心建设中国第一农产品大省,在‘十二五’期间,要进入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行列,要形成南有广东,中有江苏,北有辽宁的格局,这就要求辽宁的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更高的发展,形成更大的规模。我们抓农产品加工业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全局的思考,是战略布局。通过抓农产品加工项目,带动‘一县一业’的发展,实现农民更快致富。在利用外资方面,去年辽宁利用外资207亿,在全国排第二位,今年上半年增长39.7%。外资正在涌入辽宁,商业机会也必然迎来一个高潮。现在中国的投资高潮、开放高潮、发展高潮都在辽宁,这个时候到辽宁发展是最好的时机。”

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补充说:“近年来辽宁省政府加快新农村建设重要载体,实现了第一个县域经济三年倍增目标,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经营成为支撑,省委省政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针对农产品的加工建设,辽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优先提供公共基础

设施服务,重点项目给予专项基金扶持,对10亿元以上的加工项目,给予固定投资10%的资金补助,由省市各承担50%。扶植政策获得强烈的反响,目前全省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已经超过了30个,尚在洽谈推进的还有18个,预计投资总额超过800亿元,辽宁正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此外,本次峰会还通过设置项目洽谈交流环节,为农业企业与投资机构代表提供了交流的平台,通过零距离的接触,有效促进了双方合作。最后,新希望集团在辽宁建设畜产品全产业链项目开启了峰会的签约仪式环节,将本次峰会推向高潮。本次峰会共实现签约项目28个,签约金额380亿元,为会议画上了圆满句号。本次峰会不仅为辽宁省的农业发展带来了切实的好处,也为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建议、优秀的模式与宝贵的经验。

艾格农业

2011年7月

2.用工业化城市化理念引领跨越发展 篇二

2012年7月6~7日,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 到2020年, 要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胡锦涛总书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提出了推动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优化创新环境, 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等六点意见。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召开, 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对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10多年的发展, 中国电动汽车科技研发和示范应用取得了较好成果, 借此机会介绍一下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情况。

一、政策规划引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

中国政府将电动汽车作为汽车工业未来技术战略转型的目标, 科技创新将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近日, 中国政府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 》。4月份, 科技部发布了《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坚持产业转型与技术进步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培育产业与加强配套相结合的发展原则, 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到2015年,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二、“十城千辆”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2009年初, 中国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启动实施“十城千辆”示范工程。截至3月底, 25个示范城市累计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超过1.9万辆。其中, 公共服务领域1.68万辆, 建成充 (换) 电站170座, 充电桩6, 400余个, 载客超过90亿人次。此外, 结合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型活动的举办, 开展了集中化、大规模、高强度的示范运行考核, 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和社会影响。“十城千辆”示范工程的实施, 有效推动了电动汽车科技成果的转化, 加快了使用配套环境的建立。在公共服务领域, 北京市形成市领导牵头的三级推进组织体系, 共研发出34款纯电动车型并列入国家车辆产品公告目录, 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高安屯充换电站。为进一步营造电动汽车发展和使用环境, 北京市为纯电动出租车设立了专门号段, 未来个人购买纯电动汽车将不受摇号限制。在小轿车领域, 合肥市已推广1, 585辆江淮同悦纯电动轿车, 以在家庭和单位充电 (慢充) 为主, 主要用作上下班和公务使用, 已累计行驶近1, 000万公里。合肥市在小轿车领域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世界电动汽车正在进入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 “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是我们推动中国电动汽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始终坚持的理念。

三、开放合作是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中美、中德等首脑会晤机制、世界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机制下, 中国科技部分别与美国能源部、德国教科研部、环境部、交通部等签署了谅解合作备忘录。此外, 与美国能源部共同发起的电动汽车倡议已得到了1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目前, 共同组建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中德电动汽车联合研究中心, 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研究;确定了深圳-汉堡、大连-不莱梅、武汉-北威州结为电动汽车互动示范城市;自2011年4月中国 (上海) 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揭牌以来, 已有国内外10个公司的11款车型, 共计30辆电动汽车陆续进入示范区运行, 运行里程达到20万公里。通过务实科技合作, 促进了双方深层次技术合作研究, 加强了战略规划部署等方面交流, 为共同推动电动汽车技术进步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科技创新将支撑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

到2015年, 将重点在整车、关键零部件、公共平台等技术创新方向上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在30个以上城市进行电动汽车规模化示范推广, 在5个以上城市进行新型商业化模式试点, 为实现电动汽车规模产业化、尤其是纯电驱动汽车销量达到同类车型总销量1%左右的重要门槛提供科技支撑, 引领电动汽车产业跨越发展。未来5年, 将重点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动力电池安全性、一致性、耐久性等关键问题;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城市客车和纯电动小型乘用车产品;持续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技术研发。

二是加强示范推广力度, 加快支撑体系建设。通过试验示范, 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测试评价能力和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支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科技计划任务, 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电动汽车产业化环境提供科技支撑。

三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推动电动汽车国际化发展。鼓励在电动汽车技术研发、标准研究、示范推广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继续推动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建设。

3.用工业化城市化理念引领跨越发展 篇三

一、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工业产业发展上,该县抢抓机遇,举全县之力启动建设了安塞工业园区,已有19个项目落户安塞工业园区,总投资56.09亿元。目前,有8个项目(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安塞华油天然气液化、200万吨声威水泥粉磨站、国译彩印包装、益佳尔生物药业和玻璃钢制品、抽油机减速器等)已建成投产,2011年完成产值12.5亿元;50万吨石油钢管、表面活性剂驱油剂等11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有序推进。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园区产值可达100亿元以上,必将从根本上改变该县“油主沉浮”的格局,在延安率先实现经济转型、结构调整、跨越发展。安塞工业园区已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全省重点支持的县域工业园区。石油工业稳步发展,2011年,杏子川采油厂生产原油72万吨。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安塞县切实加大扶持力度,以棚栽、林果、畜牧为主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效益逐年提高。截至目前,全县棚栽业面积累计发展到4.87万棚,年产鲜菜25.65万吨以上,棚均收入稳定在15000元以上。坚持以山地苹果为主攻方向,每年以3-5万亩的速度推进,累计发展到40.5万亩,苹果产量达到9.3万吨。按照“果畜、菜畜”结合的模式,大力发展畜牧业,累计发展各类养殖5280多户,建成养殖小区47个;在县生态农业示范园建成了大型沼气站和万头养猪场,对全县农业产业开发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在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上,投资拍摄了数字电影《鼓王》,《舞动延安》大型实景演出隆重推出,与陕文投合作开发的黄土风情文化产业园启动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开发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2008年以来,先后实施重点建设项目8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县城规模不断扩展,先后完成了城北区开发和县城改造提升工程,启动了城南区开发,建成区面积由1.8平方公里扩大到3.4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2%。县直机关综合办公大楼、县城“金太阳”点亮工程、迎宾大桥、环山公园、河滨公园、延河文化休闲广场、中心街拆迁安置、群众文化艺术中心、体育场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实施了城北区集中供热、天然气输配管网延伸、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等市政工程,城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投资3.65亿元,全面实施了“四大民生水利”工程,全县实现了饮水安全目标。道路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县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砂石路目标,行政村通油路率达到81%。投资2.5亿元,实施了城乡电网改造工程,被命名为全国电气化示范县。千里绿色长廊、直观坡面等重 点区域绿化工程扎实推进,林草覆盖率达到48%,鼓乡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

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投资1.5亿元建成了高级中学,实现了初高中完全剥离,高中入学率达到90.3%。先后实施了中小学布点调整、危房改造、信息技术教育、教育“双高普九”达标和幼儿园迁建、寄宿制中小学校舍改造和教育城域网、职业中学综合楼建设工程,全县教育教学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顺利实现了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累计投资7000多万元,完成了县医院住院部改造工程,建成了高标准的妇幼保健院和县医院医技综合楼,实施了乡镇卫生院改造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程,为10所乡镇卫生院各配备了1辆救护车,医疗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9%和99%。

进入 “十二五”时期,安塞县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富民,工业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兴业”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农业、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园区建设,努力建设科学发展先进县。力争到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85亿元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5万元和4.52万元以上。一是在做强工业经济上要有新突破。紧紧围绕“工业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安塞县着力打造“双百工程”,即打造百万吨原油生產基地和百亿元产值的工业园区。安塞工业园区经过3年多的建设,园区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安塞华油天然气液化、50万吨石油钢管生产线和表面活性剂驱油剂等项目建成投产后,工业园区产值将超过100亿元。二是在做大农业产业上要有新突破。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富民”的战略目标,按照“果菜主导、养殖配套、科学发展、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借助延安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大力发展棚栽、林果、畜牧三大产业,着力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县。棚栽业开发,在稳定发展面积的同时,重点在改造提升上下功夫。建设万亩标准化设施蔬菜基地,全县建成5万棚棚栽业基地,着力打造陕北“菜篮子”工程。林果业开发,安塞山地苹果已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注册了安塞山地苹果商标。坚持巩固完善、提质增效的思路,下大气力抓好果园管理,全面推广果、畜、沼、草、水“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今后五年每年发展2-3万亩苹果,高标准、高质量建成40万亩山地苹果基地。畜牧业开发,按照“果畜、菜畜”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全县建设10个菜、果、畜配套的万头生猪养殖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成百万头生猪和百万只家禽养殖基地,为苹果、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源。力争到2016年,三大产业提供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1.5万元。三是在做亮文化旅游产业上要有新突破。紧紧围绕“文化旅游兴业”的战略目标,依托安塞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品优势转化。进一步加强与陕文投的合作,加快腰鼓山窑洞酒店和黄土风情小镇建设,深度打造“安塞腰鼓、剪纸、民间绘画、民歌”四大文化品牌,真正把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成集黄土风情文化艺术展示、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龙头基地。全面完成王家湾毛主席旧居、楼坪张思德牺牲地维修改造工程,加快开发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红色旅游。重点开辟乡村旅游线路,打造以“体验农家乐”为主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加强与陕西国画院的合作,启动魏塔古村落艺术创作基地建设,着力打造艺术创作写生基地。四是在城镇体系建设上要有新突破。按照“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县城建设坚持“中疏、南拓、北扩”的思路,加快城南区建设步伐,启动城东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到2016年,规划区范围由27平方公里扩大到36.3平方公里,规划用地面积由5.08平方公里扩大到8.6平方公里。在重点镇和新型社区建设上,要全力打造沿河湾、砖窑湾两个重点镇,倾力建好8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到2016年,县城人口达到7万人以上,城镇化率由目前的44%提高到70%以上,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支撑、中心社区为基础的多层次城镇体系。五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要有新突破。积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城区教育规模,投资2亿多元,新建县第三小学和4所公办幼儿园、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面推行三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县级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形成以县公立医院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中心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按照“保证需求,超前建设”的原则,加快县城、重点镇和示范社区的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到2016年新增保障性住房面积40万平方米,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在全市率先实现居者有其屋目标。全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以县城和重点镇为主要搬迁地,五年完成移民搬迁1276户、5925人。根据新的扶贫标准,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政策,通过移民搬迁、培育致富产业以及组织劳务输出等有效措施,加大扶贫开发整体推进的力度,确保尽早实现“两不愁、四保障”(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有保障)目标。

4.用生态化的理念发展工业园区 篇四

──关于榆佳工业园区建设生态型园区的实践与思考

□ 拓巍峰

近年来,随着我国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不断深化与拓展,各种形式的工业园区纷纷兴起,发展理念日趋成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在当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的浪潮下,“生态型园区”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观念被逐渐推广并运用于实践中。生态型园区是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遵从减量化(Ru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构建园区内的产业循环,形成独有的生态链和生态网的新型园区。

榆佳工业园区如何在众多的工业园区中脱颖而出,在建设生态型园区的同时彰显出自己独特之处,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命题。近年来,佳县县委、县政府一直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在发展工业中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保护中涵养工业经济,逐渐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建设生态型园区新路子。

建设生态型园区的主要缘由

榆佳工业园区位于佳县王家砭镇北,地处能源新都榆林的腹地,周边有起步早、规模大、实力强的榆神工业区、榆横工业区等。相比

之下,榆佳工业园区起步较晚,资金不足,引进项目相似度高,在能源化工方面缺乏竞争力。为此,我们必须另辟蹊径,寻求突破,依托园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周边良好的天然植被,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立体式、生态型特色园区。充分利用“生态牌”优势,实现生态招商、生态创收、错位发展。同时,园区处在黄土高原和风沙高原交接地带,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而在周边不乏有因过度开采导致水土植被破坏、环境重度污染的例子。因此,我们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迫切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树立生态的理念,注重环境的保护。

建设生态型园区的支撑条件

近年来,佳县县委、县政府不断分析研究县域资源和区位现状,积极挖掘比较优势,使建设生态型园区的支撑条件逐渐凸显。

一是区位和资源组合配置条件优越。榆佳工业园区距榆林市区、佳县县城均为40多公里,处于榆太与神佳米两条高速交会处。园区拥有地势较平坦的6万亩国有荒沙土地可供发展,埋藏储量约9000亿吨的岩盐资源,紧邻榆神矿区年近亿吨的煤炭产地,毗靠日可用21万方的黄河漫滩水资源区,资源综合优势非常明显。

二是生态植被和水系景观别具一格。园区周边拥有9万亩良好的天然植被,处于规划面积为100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园之中,现存近万亩的2块常绿林区将园区分隔为3个片区,具有建设生态型园区的先

天优势;新城片区内芹涧沟和老汉沟两沟环岛聚水,将打造近千亩水面景观,亲水式、台田式居住片区将呈山地城市的独特风格。

三是发展战略和主导产业定位超前。园区规划面积40多平方公里,发展战略定位为“一谷、一城、一基地”,即“中国盐谷”“第三代生态科技产业城”“光电新材料产业基地”,主导产业确定为盐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生产性服务业、房地产、文化休闲等七大产业。园区目前已入驻11户企业,正在筹备入园的10户企业,主要承建盐化工、煤化工、多晶硅、镁合金等项目。其中,陕西有色天宏公司一期投资210亿元建设电子材料工业园,江苏省盐业集团公司投资117亿元建设盐化工及相关产业项目。园区内产业间的关联度高,在企业间和产业间可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及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格局,能够培育成特色的产业链群。

建设生态型园区的工作思路

近期,佳县县委、县政府统筹考虑园区的近远期发展,以“绿化是最大的生态”为发展理念,委托专家修编了《榆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着力把外部特色转化为内在优势,为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打开了新思路。

一是科学规划,从起点上构建生态园区。园区在原有规划基础上,对总体规划进行了科学合理的修编,使其品位更高、功能更全、后发效应更长、发展空间更大。在总体规划中充分挖掘环境特色,依据自

然风貌、环境特征进行了重新谋划、高端定位。主要是坚持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工业化与城市化双促的原则,紧抓区域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把握园区发展趋势和招商引资规律,着力建设“一谷、一城、一基地”,特别是要利用现有的生态机理,以特色的思路来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园区特色优势,努力建设人与自然、产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型工业园。

二是绿色招商,从产业上优化工业生态。园区的产业体系构建要遵循生态化、链群化、特色化、多元化的理念。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我们要按照自身定位,对拟入园企业从环保水平、科技含量、产业先进性及关联度等方面进行细致筛选,积极发展环保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培育“绿色产业链”;要按功能定位和生态链框架,有选择地进行补链招商,集中吸纳同类企业,扩张产业链、产品链和技术链,促进产业链群形成,积极推动企业自发配套,促进补链工程的实施;要选择和培植特色产业,逐步建立以“盐化工、光电新材料产业”为主题的特色产业体系,加速特色产业聚集,赢取园区发展动力,超越同质化的限制;要发展多元化的配套产业,特别是具有创新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强园区的聚集效应和联动效应,切实走好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三是因地制宜,从绿化上美化园区环境。积极做优园区环境,在园区绿化方面加大投入,提升园区环境品位。注重保护区域内原有植被,扩大和开辟防护林带,建设大型森林公园,构建两个生态涵养隔离区,形成工业园区的绿色背景与屏障,打造一流的绿色园区。利用

供水工程及芹涧沟水系、佳芦河水系,打造园区水系景观。通过道路绿化、生产防护绿地、厂区内部绿地的建设将外围绿化引入园区,使园区内外的绿化成为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建成“鱼骨状”生态绿化系统,形成“厂在林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色园区。

建设生态型园区,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榆佳工业园区将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保与效益齐头并进为导向,坚持发展与生态同行,努力将园区建成产业绿色环保、山城风格独特的“产城”融合示范基地,力争在园区建设史上留下独树一帜的印记。

上一篇:沿街商铺租赁合同下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综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