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语文教学法

2024-09-06

激情语文教学法(共9篇)

1.激情语文教学法 篇一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激情进入语文课堂教学

我曾听过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落叶》一课:整整几十分钟,窦老师似乎忘却了时间,忘却了自我,沉醉于小动物们与落叶在秋天共舞的童话世界里。窦老师把激情贯穿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一节课我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风光。窦老师激情四射的课堂教学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我深深地思考:激情是什么?窦老师的激情来自哪里?并引领我不断地探寻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激情充满活力?

一、激情不是情绪,是热爱

李镇西老师曾说过:“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肺腑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对知识的热爱。”语文教师虽然不是诗人,但他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虽然不是作家,但他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殿堂,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思索,去感悟。对任何一位语文教师来说,他讲《匆匆》,他就应该是朱自清;他讲《草原》,他就应该是老舍……教师本人应该“语文化”,并自然而然地去感“化”学生。而这种“语文化”,就包含着教师对语文的热爱与激情。

语文课需要激情。我在想,平和宁静就没有热情吗?人说热情是激情中最为重要的特征——只是由于性格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不一样。纵观一些老师们的课堂,不是有声有色就是娓娓道来,如知

名的于永正老师,魏勇老师、薛法根老师……无论他们怎样的风格不同,却都把课讲的高潮迭起,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富有魅力。我发现这是因为他们有了一种特别的热情,会欣赏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感到兴奋,自主地用其嗓音去强调关键词或概念,用其眼神赢得学生,用其底蕴吸引学生,用其灵动的课堂打动着听课的老师们。热情使他们成了颇具说服力的雄辩家。

苏霍姆林斯基说:“什么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呢?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就是热爱儿童。”这时候也许他慷慨陈词,也许侃侃而谈,也许和风细雨,但是,此刻的他一定是充满激情的。

比较以上老师们不同的课堂教学,在此可以说:对教育的热爱是激情的基础。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

二、激情不是激动,是执着

叶澜先生说:“对教师来说,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所有教育工作,都应该是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细细琢磨叶老师所指“生命意义”一定是指精神生命范畴中的一种状态——如青年人一样的朝气蓬勃,如梁启超讲课时的激动不已,也如叶澜老师那样的婉转深情,但绝对不是“振臂高呼”等“体力活儿”所表现出来的激动场面。叶澜老师已经年过六旬,从她身上,我们看得到的是年轻人拥有的向上的活力。前些天有幸听到她的报告让我记忆犹新,她深情地说:“我把整个人生,所有生活都变成有学习意义的生活,保持生活质量的提高,生命

就会闪亮。”这是充满生命激情的人生,这是对激情最好的解读呀。这激情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执着,如春风吹皱一池春水,让生命流动起来,活泼起来,以执着激发情感,点燃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

三、激情不等同于热闹,是引领

分析当前语文课有些老师为了体现激情,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让课件取代学生阅读,整个课堂被精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占据着。但我们不要忘了,教师的演说、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只是起着引导、辅助作用,我们的教学要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阅读中去,而并非教师一腔热情地表演。

曾听过这样一节课:在学习《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费了很大的功夫制作了一份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那悲壮的场面。熊熊的大火,隆隆的枪炮声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点燃了学生的激情。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老师并没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归到文本,回归到语言文字当中,学生并没有从语言文字中体味到场面的悲壮和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语文课上的激情应是师生和文本之间共同演绎生成的体验性的激情,是师生之间,生本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智慧的交流。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语言本身就是生命之声,语文活动就是生命的体现,语文不应是虚无飘渺的,不是多媒体的整堂展示,而是充满生命的活力,是师生思想的互动。理想的语文课是学生想其所想,思其所思,畅所欲言,是紧扣语言的特征,师生互动的心灵交流。”

四、激情并不缥缈,它需要依托

语文课需要激情,它能有效地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但是,我们在运用中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杜绝盲目性,想方设法增强它的实效性,不妨尝试从以下几点做起。

1、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作者感情

语文教学需要激情,首先要求教师沉迷到文本中去,只有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充满激情,才会在课堂上激起学生的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这样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确,从古到今,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千古,流芳百世,是因为诗人、作家的笔墨,饱含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有的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我们的教材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名篇佳作,如《草原》、《匆匆》等篇目。我们应根据文本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用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思感化自己的灵魂,并以此来打动和感染学生。

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要想对文本有一个正确而深入地解读,老师本身的文化素养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广博地读书,广博地涉猎,开阔视野,丰富阅历,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胸有诗书气自华”,也惟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积累,才能使我们的谈吐优雅,风度潇洒,也才能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2、精心设计导语,牵动学生感情

导语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是语文教师打开学生情感闸门的钥匙,激起他们内心情感的浪花,找到拨动学生胸中情愫的艺术技巧,它可以使一节课引人入胜,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3、声情并茂朗读,激起学生感情

语文阅读教学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就是朗读,语文教师的朗读如果是声情并茂的,就会从听觉上感染学生,学生在聆听老师的朗读时感悟真情,汇入自己的情感,产生感情,进而达到水乳交融、和谐共振的效果。如教授《十里长街送周总理》一文时,当我伴着低沉的哀乐声,以悲痛、哀婉、缓慢的语调朗读完全文时,早已是声音哽咽、热泪盈眶了,学生们也不禁受到感染,情动于哀,泪眼模糊了。此时,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达到了完全共鸣:人民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给人们带来巨大悲痛,人民对周总理的思念、怀恋之情,已深深铭刻在学生心里。

4、品味斟酌字句,体会作者感情

一篇精美的文章就如同那枝繁叶茂的大树,则绿叶就是那丰富多彩的词语,树枝就是琳琅满目的句子,“树叶、树枝”与树干血脉相连,相互依靠,彼此支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如此的重点词句,带领学生细心品味,深入研究,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产生共鸣,思想上的受到启迪,进一步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达到学生所感受之情与作者所要抒发之情和教师所要引领之情的和谐统一。例如《荔枝》中有这样的句子:“如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看似简洁的一句话,但这里却包含着对母亲深深的回忆,那是对母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之情。结合文中句子,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回忆再读这句话时不禁感慨万千。

5、积极创设情景,感染学生之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决不只是用语言表达就完全可以的,而是应当运用多种方式,如图像、图片、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以及表情的演示等综合方式,来创设气氛渲染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如临其境,进入到文章中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深入探究和触摸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在讲授《迷人的张家界》时,我设计了让学生伴着优美音乐阅读文字,并观看张家界的风景片,使学生将文字与客观形象结合起来,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闭目静听、神游佳境,产生赏心悦目、欢欣明快的心里愉悦,从而从内心里产生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实感。我觉得,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意境,将感情倾注于语文课中的具体事、物之中,把感情转移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领学生将自己的心也放到具体的情境中,进入情境中去感知其中的事、物,明白其中的情景而通晓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6、启迪学生联想,触摸作者感情

一个想象丰富的人,能够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或幻想出从未有过的形象。教师要树立在教学中拓宽学生思维空间的意识,注意对他们进行想象力的培养,根据作品中具体的形象,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和完善作品中的形象,把作者的情思化为学生可以触摸、理解的真情实感,因为联想如同活化知识的酶,教师千万不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知识、结论,一古脑儿的塞入学生的脑中,捆绑、限制住学生的想象力,而应该是千方

百计地让学生在阅读作品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激发他们的神思飞跃,尤其是对在课堂上出现的“神来之思”,要多加赞扬与鼓励。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让学生补白想象饥寒交迫的小女孩如何在大年夜卖火柴的情景,当学生切实地去想象时,对小女孩可怜的形象体会就不言而喻,对她产生的同情也溢于言表。

总之,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又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它是内心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激情如火,熊熊燃烧;激情似水,汹涌澎湃;激情若风,遒劲浩荡。激情进入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会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

2.激情语文教学法 篇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情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能手是满怀激情地讲课的。”“有激情的课堂教学, 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所谓激情教学就是用激情去进行教学, 用激情去学习和传授知识, 用一种精神百倍的状态、真挚的情感, 通过不同的交流方式, 把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 完成教学的目标, 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 潜能得以挖掘。教师的教学激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内涵不可或缺的要素, 是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内涵。

而何谓小学语文激情教学呢?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运用激情教学, 用自己教之激情点燃全班学生学之激情,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小学语文激情教学实施与注意事项

1、小学语文激情教学实施

激情教学方法包括多种策略, 如有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尝试了以情激情、以理激情、以景激情、以趣激情四种激情教学方法, 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做到“以情引情、以趣激情、以境生情”, 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产生共鸣。在师生情感交融中, 使学生把我们的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还有人认为, 具体教学时, 可从语言激情、幽默激情、情境激情、手段激情、结构激情和热点激情六个方面着手。

综合目前的探讨, 结合实际, 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激情教学实施应包括三方面:

其一是发掘教育内容的情感内涵, 激发学生的“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离开了教材, 课堂教学的情感激发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因此, 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 善于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 要带领学生走近教材中的事件、人物, 领略文章所表达的内涵, 使学生思想与教材思想紧紧联系在一起, 达到共鸣。教学中, 找准打动学生情感的纽带, 才能打动学生的心, 激发学生的情, 使作品和学生发生共振、共鸣。教师要善于同中求异, 选取不同的切入点, 去唤起学生相应的细腻的情感体验等。

其二调动学生的情感, 以情激情。

瑞士心理学家批亚杰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激情艺术, 唤起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地调动, 激发学生热情。教学中要使学生入情、入理、入耳、入脑、入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激发学生对文章情感理解的升华。

其三充分展示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

教学活动不单是传播信息的认知活动, 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 同时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丰富的情感交流和相互激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情感的启发者, 应具备一定的情感素养, 成功的中学语文教师, 要具备高尚的情操、优雅的风度、赤诚的爱心、丰富的情趣、幽默与机智、活泼与开朗的性格等。

二、小学语文激情教学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 实施小学语文激情教学要合理、真诚。

首先, 要进行激情教学, 教师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一是热爱教育教学工作, 热爱学生, 并时刻牢记: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让学生学得快乐!二是要对激情教学有长期的热诚, 不能几分钟的热情, 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预期。

其次, 激情教学需要情真意切。洋溢激情的老师、展开激情洋溢的教学、相对于寡情淡味的四重 (重知识、重训练、重技巧、重理析) 传统语文课堂而言, 已经实现了毋庸置疑的跨跃。但是, 没有情真意切的激情教学, 也难以有效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

最后, 实施小学语文激情小学要有度, 切忌激情过度。课堂教学不仅存在教师激情不足的问题, 还存在激情过度的问题。从教学激情的本义看, 激情过度是对教学激情及其作用的误读;从教学语言艺术看, 激情过度是对教学语言艺术求而不迭的体现;从学习心理看, 激情过度容易导致学生过度亢奋, 久之反而审美疲劳, 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总之, 激情是语文本身的呼唤, 激情是语文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 激情教学也是当前语文人文性的要求和情感教育的呼唤。激情教学呼唤智能型、情感型、艺术型兼具的教师, 激情教学呼唤敏感多情、激情四射的主体性、自主性兼具的学生, 激情教学呼唤灵活多样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杜殿坤编译:《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版。

[2]左艳罗:《呼吁激情教学, 点燃教师激情》,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09 (7) 。

[3]梁书芳:《“激情法”在政治教学中的尝试》, 《散文选刊·理论版》, 2010 (5) 。

[4]谢远志:《激情教学的三种方式各界》, 《科技与教育》, 2009 (4) 。

[5]程淑娟:《激情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职业时空》, 2010 (5) 。

[6]姚巍:《激情教学:需要情真意切》, 《广东教育 (综合版) 》, 2009 (2) 。

3.激情:语文教学的生命 篇三

总忘不了二十多年前学的三篇课文。一是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写到,先生让我们放开喉咙读书,他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低下去了,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那时,我只觉得很有趣,心想天下竟还有这么读书的人!二是都德的《最后一课》。当时,我一直不明白,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的孩子,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竟会在一节课中改变了许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他的教师韩麦尔先生到底有什么制胜“法宝”呢?三是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文中的一些句子:“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无耻啊!无耻啊!你们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广大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读这些文字,我觉得很痛快,酣畅淋漓,似乎感到自己周身的热血也在沸腾。为什么它们能让人念念不忘?现细想起来,就因这三位教书先生的现场投入与语文激情!

语文是一门很感性的充满激情的学科。这种激情,是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郁愤,是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是苏轼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洒脱……它们就蕴含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呈现在塑造的艺术形象中。对任何一位语文教师来说,他讲《雷电颂》,他就应该是屈原;他讲《行路难》,他就应该是李白;他讲《念奴娇·赤壁怀古》,他就应该是苏轼……当然,教师演绎的这种激情,不是那种盲目的一味亢奋式的情绪冲动,时而慷慨激昂,时而热泪涔涔。它是教师内心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是一种思维和智慧的投入,一种自文本开始引发的师生间心灵的对话和由此生发的独特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可是,随着岁月的淘洗与磨蚀,一些语文教师起初还拥有的那点激情早已消褪远逝,取而代之的是职业倦怠。也许,繁重的教学任务“消释”了语文教师的激情,省事更省心的教学老路“瓦解”了语文教师的激情,功利化的考试评价“偷走”了语文教师的激情,于是,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语文教学只剩下条分缕析的讲解,漫天飞舞的试卷,教师早已习惯了将一个个文质兼美的文本,肢解成一道道问答题、分析题,去对应某个知识点和能力点,诗情画意无影无踪,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被扫荡殆尽,语文学习中的人文性目标、审美意识培养和情感熏陶功能也因此受轻忽,甚至化为一句空话。今日的语文教学正走向一条远离生活远离激情远离生命的路径,缺少了激情的语文课堂,学生兴味全无,没精打采,我们又怎么能指望我们的学生去全身心地感受语文、热爱语文呢?

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是一位激情似火的教师。她主张,教师讲课要有情趣,激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在课堂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感情。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李镇西也说:“教育者应是个性情中人。”“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肺腑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对知识的热爱。”这使我们领悟到:激情,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没有激情的语文课堂注定是苍白乏力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好语文的。可以想象,当一位教师带着一股激情走进课堂,学生就会因教师的激情而兴致盎然,单调、沉闷的课堂会变得有声有色,充满勃勃生机,并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习得了语言文字,陶冶了思想性情,提升了综合素养,课堂教学效益大为提高。

激情,来自教师对教育满腔热忱的爱和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激情,来自教师渊博的学问和厚重的生活积累;激情,也来自教师对教材的深透独到的理解和优美生动的教学语言。为了让激情的语文洋溢课堂,让语文的美丽在课堂最大程度地绽放,成为点燃学生人生之灯的火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怎能不做一名感情充沛、富有激情的人呢?又怎能不首先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心灵阳光、激情四溢的人呢?

生命,因为激情而更美丽;教学,因为激情而更动人。

4.激情课堂魅力语文专题报告 篇四

魅力语文 激情课堂

荥阳二高 赵明军

同行们先来看一看网上的一段话: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和激情的学科。语文的思想、精神、智慧和激情,不但来自于钟灵毓秀的山川、浩瀚苍茫的大漠、辽阔雄壮的海洋,来自于五千年岁月的淘洗与漂染,更来自于天地之间那无数个栉风沐雨艰难跋涉的高尚灵魂。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人类社会的艰辛陶冶,锻炼出语文得天独厚的尊贵与圣洁。面对这兼容了知识与智慧、情感与意志、道德与文明、历史与现实等众多精神与物质财富的圣殿,我们该怀揣着一份什么样的神圣朝觐它、亲近它、接纳它、拥有它?或者说,当语文敞开它的阔大、宽厚的胸怀,任我们如不肖子孙一样随意挥霍它的财富时,我们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让这些曾经在历史的天空中发出过耀眼光芒的经典、这些在现实社会中承载过生命的厚重的文化,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

这,就是语文交给我们这些语文老师的一副重担。

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是,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是愧对这份瑰宝的。众多的同行,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早已习惯了知识点的分解与剖析,习惯了将一个个文质兼美的文本,宰割成与一道道试题、一个个分值对等的选择题、简答题。在他们的眼中、心中,语文,就是获取分数的一个手段,是攀爬高考这两座大山的一道台阶。

丰姿绰约的语文,就这样被屠戮了。屠戮语文的,是语文的子孙,是自家人。与语文一起香销玉殒的,是与语文生死与共的思想、精神、智慧和激情。惨遭屠戮的语文,尽管只剩下一堆的零碎,堆放在曾经有血有肉顾盼生姿的学科座位上,但相当多的同行,却指着这堆零碎告诉他的学生:看,这就是语文。

语文课堂上逝去的思想、精神,我们还有可能在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中找寻回来一部分;逝去的智慧,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知识学科中重新弥补少许。可是,我们该从何处找回这份消失了的语文的激情呢?

看完这一段话,我有些汗颜了。我承认,我做的很不够。今天,坐在这里,心里是惴惴的。不过,这些年,对于语文教学,我还是做了一些探索。现在,我把我的一些心得向大家汇报一下,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那么,我们的课堂该从哪些地方获得激情,彰显语文的魅力呢?

第一,激情从爱开始,展示老师人格魅力。

这里的爱指爱真、爱善、爱美、爱生活、爱语文、爱学生等。

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是一个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情绪热烈高涨的人。同时也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真善美的人。一个没有上进心、消沉、颓废的教师不会有教学的激情,一个不真、不善、心灵丑恶的教师,很难被教学内容中的真善美打动而感情激荡。受我们家那一口影响,我慢慢变得爱整洁,爱条理,爱生活。到二高的第一年,我搬了三次家。不管房子漏雨还是漏风,我都要整理干净,布置流畅,挂上我喜欢的字画和我自己涂鸦的自鸣得意的作品。因为我觉得,房子虽不是自己的,可日子是自己的。

教师的激情,来源于对语文教学的挚爱。俗话说得好,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我们选择了教书这一职业,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职业中去。一个语文教师,只有热爱语文,以当语文教师为荣,才能以这自豪感去感染自己的学生,才能以饱满的激情去培养学生丰润的语文情感;一个语文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母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才能把汉语的魅力用最璀璨的语言、最激情的文字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奇妙无比的享受。同样,在课堂上,没有激情的老师,也就失去了教学的原动力。人们常说,困倦的情绪会传染给别人,当你看见别人打哈欠,自己也跟着会张嘴;而高昂的情绪则能感染人,当别人唱歌你也会哼上几句。因此,自始至终保持饱满情绪对老师而言非常重要,从跨进教室那一刻起,其精神状态好坏就直接影响着教室里的气氛,并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情感基调。我热爱语文,热爱语文教学。为准备在语文课堂上全文背诵《滕王阁序》,办公室我背给同事听,回到家我背给老婆孩子听,课堂上我满怀激情地朗诵给学生听。

教师的激情,来源于对学生的真诚关爱。我们要热爱学生,全身心地爱学生。只有这种无私的真诚的爱,才能使我们产生教学的激情。有了真诚的爱,才会有宽容,才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容纳学生的种种过失;有了真诚的爱,才会有忍耐和信心;有了真诚的爱,也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爱”是语文教师产生激情的源泉。教学激情必须是源于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启迪学生,使学生在情感升华的过程中实现了共同提高目的。教师的每一个提问,每一个例子,每一个身体语言都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种召唤。教师的每一个微笑,一句幽默,一声问候,一点抚慰,都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从而增强彼此的信任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体贴与温暖后,才会对教师敞开心扉,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也只有建立在这种情感基础之上,教师的课堂讲解才会触动学生的心灵,使之与自己达到共鸣。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反之,如果教师平时对学生漠不关心,缺乏爱心,往往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激情从鼓励和欣赏开始,营造愉悦氛围。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语文教学一直跳不出一个怪圈。我教两个班的语文课,任班主任的那个班的语文成绩总是比另一个班的成绩差,课堂气氛也差。我百思不得其解。我的同事提醒我,语文需要宽松愉悦的氛围。我若有所悟,是的,在管理班级时,我更多的时候是板着面孔,这样学生与我之间可能就多了一层隔膜,语文课上的情绪不够高涨,思维不够灵活,个性受到压抑。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我印证了的同事判断。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一直不太喜欢你。我心里一惊,因为我一直以为孩子们都喜欢我呢。我继续追问,你不喜欢我的什么地方?他说,你的盛气凌人,不过你的课我还是很喜欢的。我明白了,我做语文老师和做班主任原来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形象,这也难怪会影响到本班成绩,原来我在我班学生心中是一个笑里藏刀的家伙。改变我自己,从鼓励和欣赏开始。

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认可学生对教材、教法,甚至是对教师提出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为此在课堂上打岔。试想如果没有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思维方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没有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用于课堂教学,怎能会有精彩的动态生成?提倡“课堂三声”——笑声、掌声、欢呼声,不仅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励学生产生自信心与学习动力,还可以帮助改变学校与教师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成为永恒的魅力。

第三,激情从朗诵和指导朗诵开始,享受体验快乐。我深受韩军语文课堂教学风格的影响。那一年,郑州,韩军执教《大偃河我的保姆》,他全篇朗诵,充满激情,让我感觉非常震撼。韩军老师教学《登高》时,也是通过朗诵描述杜甫晚年生活中的一个画面而营造出课堂所需要的激情氛围的: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我们的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激情资源”,但这些“激情资源”总是静态的、隐性的、消极的存在于文本以及与文本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中。你不去发掘,它始终也不会主动地从字里行间走出来。所以,“激情语文”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师生合作,挖掘出语文学习中所有的情感因素来。在这个挖掘并感悟的过程中,朗诵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朗诵的内容一般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都是运用语言表现的。有声语言最能显示语言的风采和魅力。朗诵可以再现作品描写的人物形象、环境气氛和生活场景,充分发挥它的艺术魅力和教育作用。朗诵是一种比较精细、高级的有声语言艺术。因此,朗诵者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一定的语言修养,一定的舞台表演艺术的修养,一定的政治思想修养、社会知识修养。能分析欣赏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熟练掌握标准发音和发声技巧,正确运用语调语气,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中说话,自然地表情。

首先要读准字音,理解作品中词语、句子的含义。其次要准确把握作品的背景、主旨,弄懂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基调。此外,要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容。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和体态语。

第四,激情从发现文本之美和生活之美开始,引入多彩世界。

美总是那么吸引人,人总是向往着一切的美好。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的人总是觉得一切都是美的。景色是美的、人性是美的、艺术是美的、时光是美的、记忆是美的、感情是美的,不过我总觉得,语文的美是包含了一切的,运用文字描写出美丽的景色、人性、艺术、时光、记忆及感情。

文本中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吟唱。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婉转低吟间自是有一番别样风情。中国自古诗词便强调合辙押韵,而又因为诗和词都是配有曲谱的,本就是用来吟唱的,其中自有那旋律的美。

文本中有豪放抒情的人格美。苏轼是豪放派词人代表,一曲《赤壁怀古》激荡雄壮,抒发着壮志未酬之心。“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ei江月”却是表现出了不同于他人的宽广胸襟,与那份超然的思想。在与柳宗元的《江雪》相比,便可看出苏轼那非同一般的人格美。

文本中有充溢心灵的感情美。诗词都是作者抒发感情的手法,字里行间都是浓浓的情感。李清照词中的孤单寂寥、李煜词中的悲凉痛苦、纳兰性德词中的悲伤怀念。一是亡夫之悲、一是亡国之痛、一是亡妻之伤。易安的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重光的一句“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容若的一句“山一程,水一程”裹挟着浓浓的情感,让人感同身受,围着那份美而泪盈满眶。

语文的魅力是无穷的,只要你可以耐下心,读上那三言两语,文字便会将你带到一个美的世界,那里充溢着各种的美,只等待着你将心灵浸入,去体会,去感受,然后你便会发现,那语文到底有多美。

爱美是人类求知的原始动力。把美育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是我一直追求的。我曾经搞过一个课题研究“审美诱导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探讨的就是如何把美育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的问题。我所教过的每一届学生,都要教会他们如何发现文本之美和欣赏文本之美,然后引导他们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之美,从自然美到社会美再到艺术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理解列举了很多美的现象)

万物萌芽 溪水清澈 柳枝倒垂 绿草如茵 蓝天白云 骑马飞奔 枝繁叶茂 花朵火红 万物勃发 果实累累 果实金黄 果实甜美 白雪皑皑 雪压松枝 人踩雪响 雪中游戏 真心付出 书法绘画 沉默的父爱 海滩狂奔 朝霞夕晖 真心呵护 诚信互助 辩驳争论 宽容大度 生日礼物 春暖花开 水中畅游 空调雅座 尊老爱幼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牡丹花卉 树根变形 家庭温暖 饱经风雨 出泥不染 绰号戏称 炎夏矿泉 父母关怀 冬日阳光 遵守规则 文明礼貌 谦虚谨慎 知错能改 翩翩起舞 美味佳肴 燕子飞来 沙漠绿洲 久旱甘雨 回家 动听歌曲 书法刚劲 突破难题 交新朋友 严冬热茶 高山大川 鞭挞批判 温柔体贴 热情慈祥 色彩缤纷 整齐排列 黄叶飘飞 童叟不欺 墙角小草 累时好觉 饿时面包 繁华街市 高大建筑 蔚蓝天空 小鸟飞翔 动听好歌 扶危济围 闪烁群星 弯弯月亮 雨中共伞 一张靓照 他乡遇故 包容接纳 天真童年 会心微笑 亲切问候 关心老人 长发飘飘 晶莹剔透 无私奉献 班级荣誉 顽强生命

今年高考之前,我让学生去搜集能体现普通人人性之美的有关材料,为高考作文素材做一些准备。同学们很有热情,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寻找美。根据我的判断,去年高考命题从大处着眼从国家着眼的立意角度,各方多有诟病,因此,今年高考作文命题必有改变。我认为今年作文命题很可能从小处着眼从普通人着眼,而且会更关注体现正能量的普通人人性美。我把学生搜集来的资料整理后印发给学生。高考结束后,学生见我就惊呼,老师你太牛了,你猜中作文题了。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将审美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并非虚无缥缈不可捉摸,还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价值的。

第五,激情从巧妙设问和引导发问开始,引发思维碰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追求激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设问是一个关键因素。从一定程度上讲,设问的质量决定一节课的质量。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设疑、启疑和辩疑》,文章三个小标题:不启则无疑,无疑则不启,不辩则不明。文章谈了问题教学对于调动积极性、增强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要学会巧妙设问。巧妙的设问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巧妙设问也要有正确的方法。我经常用这些方法设问。

用假设方法,让学生进入角色。教师如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有一个教学目标是分析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如果设问:烛之武是怎样劝秦伯退兵的?这样的问题并不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性。但如果先介绍两方对峙情况,然后换一种问法:假如你是烛之武,要使秦伯退兵,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劝说他呢?这样的提问把学生当成了作品中的一个人物,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课堂也会活跃很多,甚至你还会听到超出课文的说话艺术。两个学生回答巧妙。一个说:“我必须做一个心理学家,揣摩秦伯心理,取得秦伯信任,争取秦伯支持,谈利害关系,不乞求哀怜。两军交战,攻心为上。”一个说:“我一定以双赢为目的,从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角度阐述利害。”

再如《祝福》,执教的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也可采用进入角色的设问方式:你同情祥林嫂吗?你想帮她吗?你想怎么帮她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设想了很多,想出了多种帮祥林嫂的方法,但这些方法最后又一一被其他同学给推翻了,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祥林嫂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她只有死路一条。这样的提问方式当然比一般性的教师总结效果要好很多。假如你是一个侦探,请写一个祥林嫂死因报告。

还可以采用比较法(或置换法)。《人,又少了一个》 【原文】

人,又少了一个 聂华苓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

她头发蓬乱。脸色蜡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鬓,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

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得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

只听见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喊:“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 “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 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吧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地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作品取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台湾社会)

问题:小说中描述的这个中年女子并没有去世,为什么作者却说“人,又少了一个”?

答案:小说中描述的这个中年女子躯壳虽然还存在,但作为人所具有的人格尊严都已不复存在,作者以此为题,正是正揭示了恶劣的社会环境、不幸的遭遇对人性的扼杀和吞噬这一主题。

我试着把问题改成:《人,又少了一个》改为《一个女人的沉沦》或《人,少了一个》好不好?

设计问题要注意:

1、设问具有趣味,提问方式新颖。一般来说,在教学内容既定的情况下,问题越新颖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心理。

2、小处切入,难易适度。问题过难,学生回答不出,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探究性,学生感到乏味,懒得张嘴。因此教师必须首先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即提问要遵循“跳一跳,能摘桃”的原则。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设在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

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敢于给教材和作者亮黄牌。在学习《祝福》一课时,有学生质疑,课文中说“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后来“大伯来收屋,又被赶了出来”。为什么房子是自家的,而大伯却来收屋?这个问题让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了。(明确:夫权社会“女人不算人”的现象由此可见。)

所以,激情课堂的建构过程,实际上就是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心灵深处潜伏的情感波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也就是说,“激情课堂”不但要实现学习活动中的高度的情感愉悦,更要实现由深度思考或刹那顿悟所引发的思维快乐。

第六,激情从积累和引导积累开始,彰显大语文魅力。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无论老师还是学生,积累都是至关重要的。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位历史老师遇到一个难题,拿着历史书来找我,在明末农民起义一章中有一首民谣: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他问我“朝求升,暮求合”是什么意思。我想了半天,不知如何解答。他又去问其他老师。一会儿回来告诉我,他请教了我们学校最博学的老师弄懂了“朝求升,暮求合”的意思。原来“合”不念he,应念ge,“升”和“合”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十合为一升。“朝求升,暮求合”是形容生活困难的。我恍然大悟,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到惭愧。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心想,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老师。

一个有丰富积累、博学多识的语文老师是有独到见解的,课堂是能旁征博引是富有激情的。我喜欢积累材料,但距离博学多识还有很大的距离,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积累也帮了我很大的忙。

比如,由《当》联系《上邪》,讲解期中考试诗歌鉴赏题涉及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

当太阳不再上升的时候,当地球不再转动,当春夏秋冬不再变换,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不能和你分散,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

比如我运用所掌握的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教会学生推断词义。“门衰祚薄”中“祚”的意思?(福分)“登高必自卑,陟遐必自迩”是什么意思?(要登到高处一定从低处开始,要走到远处一定从近处开始)

比如在讲到诗歌鉴赏以意逆志的方法的时候,我举到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例,让学生理解“儿童相见不相识”中“儿童”的意思。(儿时的玩伴)

这些独到的见解和方法让学生精神为之一振,课堂气氛活跃了,思考的积极性也有了。

教师要多方面积累资料,建立自己的“资源宝库”。

(一)积累资料的方式

教师积累的资料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字资料;二是图表资料;三是音像资料。一般来说,文字资料是较为广泛的,也是易于积累的。

1、整储式

整储式,把见到的、读到的有价值的资料完整地储存下来。这种方式适用于信息量较大、较丰富、集中的资料,如教学参考书、习题汇编类资料等。

2、摘抄式 摘抄式,就是从所见到的文字材料中“提要钩玄”,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摘记下来。它有两种主要方式:

(1)卡片式。卡片式是最常用的积累资料的方式。其方法是将有关内容摘要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积累资料,使用起来简便灵活。运用这种方式,要注意这样几点:首先,卡片上记录的内容最好是短小精练的;其次,每张卡片最好记录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再次,要对卡片进行分类、编号,以便于查阅。

(2)笔记式。即用一个专门的本子摘记有关内容。做笔记和做卡片有相同之处,都是对有关内容的摘录,不同的是笔记的容量较大,可以比较系统地、详细地记下看到的内容,保管也很方便。用笔记积累资料,最好编个目录,以减少翻阅的麻烦。

3、剪辑式

即将有关内容从书籍、报纸、杂志上裁剪下来,编辑在一起。为了防止散失,可用专门的本子,将剪辑的材料分门别类地粘贴上去。

4、目录式

目录大致包括这样几项内容:资料名称(既可以是书篇名,也可以是自己对资料分类的名称)、作者、出处(出版社或报刊)、页码。当然,根据需要,目录也可以做得再详细些。

(二)积累资料的过程

1、搜集

教师搜集文字资料的范围主要是有关教育教学方面和科学知识方面的书、报、刊。从时间的分配来看,搜集可以根据当前教学、研究和学习的需要集中进行,也可以在平日里分散进行。

2、筛选 筛选就是将搜集到的材料,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阅读以确定取舍。虽然搜集本身就具筛选性,但其范围过大,标准过宽,待存储量过多,不易保管,也不易查找。经过筛选,范围缩小了,应选取的内容也明朗化了。

3、加工

即运用前文中提到的几种方式对选定的内容进行处理、加工。

4、分类储存

(三)积累资料要做到”四勤”

勤阅读 阅读是搜集资料的最重要的途径,持之以恒,必能采集到很多珍珠美玉,使自己的“资源宝库”蔚成大观。

勤思考 一是经常想一想应该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从哪里收集;二是在阅读、筛选取时深入动脑思考,判断出哪些东西是有用的,是值得积累的,以后会用于哪个方面。经过这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工作,可使积累的资料有较高的质量。

勤整理 经常对搜集到的资料加工制作,分类编排,以方便查阅。在整理过程中,还要对已失去价值的资料随时剔除,随时补充新的资料,使积累的资料如淙淙的小溪,常流不断,常滚常新。

勤翻查 积累资料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对教学、研究和学习有所助益。因此,教师要经常翻一翻、查一查积攒下的资料。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学习资料内容提供的知识,扩大视野;二是加深对有关资料的印象,便于及时发现、挖掘资料的价值,及时把它派上用场,使“死”的资料“活”起来。

(四)利用好网络资料平台

百度文库是一个较好的共享平台。

指导学生积累资料,以上方法大多适用。老师掌握了积累资料的方法,养成了积累资料的习惯,指导学生积累资料就得心应手了。

在指导学生积累资料方面,我们语文组一直在探讨,有两种方法,我觉得比较有效。一是每周常规积累活页,内容包括成语积累、名言警句、美文摘抄、人物述评等,8k页面每周一张,这种方法容易定量,方便检查。二是每节课课前的魅力语文展示,先由老师引导一段时间,再由学生轮流展示,内容可以包括时事播报、故事展评、短诗欣赏、对联趣话、人物述评、妙语咀嚼、热点评论、名家新论、经典理论、诗文朗诵等。要注意,学生在展示之后,老师要简评,主要是鼓励和赞赏,但如果学生的观点出现了错误,一定要及时引导。一个学生曾经展评一个故事,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一个人杀了妹妹,把尸体扔进了井里。然后第二天,去看尸体,但尸体不见了。5年后,因为和朋友吵架,杀了他,然后把尸体扔进了井里,第二天去看尸体,但尸体又消失了。10年后,杀了一个很讨厌的同事,尸体又扔进了井里,第二天去看尸体,又不见了。20年后,杀掉年纪过大、不能自理的妈妈,尸体还是扔进了那个井里,第二天,这次,尸体没有消失,第三天第四天尸体仍没有消失,第九天第十天尸体仍然没有消失。故事的题目是《我承认看到最后真的心酸了》。学生点评说,这是表现母爱的伟大。我当时立即纠正了学生的错误的点评,这个故事实际上表现了母亲在面临情与法的选择时的糊涂与不理智,实际上是对儿子恶行的一次次的包庇与纵容,最终自食其果。进而又联想到《三国演义》中失街亭之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事,谈诸葛亮在面对情与法时的明智选择。

最后的话 学生的好奇心是产生学习兴趣的先导,好胜心是发展学习兴趣的动力,爱美心是学习兴趣的源泉。而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有了兴趣,就不会缺乏课堂激情。

5.激情语文教学法 篇五

【文题】

有人说,“人是感情的动物”,“没有激情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创造”。

有人说,“人是理性的动物”或“人是理智的动物”,“缺少理智者决不可能成就大业”。

有人说,人生的困苦莫过于在激情与理智中徘徊挣扎。

有人说,正是情与理的错综复杂,才使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有人说„„

请以“激情 / 理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里的“/”兼有“或”和“与”的意思)。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构思导引】

A.侧重阐述激情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1.激情是“强烈激动的感情”,是人的情感节律中的高潮表现。

2.激情是丰富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人的浪漫和纯真往往是由激情催生的。

3.适度的激情能够提高生活质量,让人觉得活得有滋味、不寡淡。

B.侧重阐述激情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1.激情是个体创造的动力,而无数个体创造的合力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2.激情是高尚道德的激励要素,任何高尚道德的倡导都需要激情的参与。

3.激情是人类艺术的催产师,没有激情就不可能有绚丽缤纷的艺术世界。

C.侧重阐述理智对个体的重要性。

1.理智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要素,使得“自然人”成为“社会人”。

2.理智是遏制情感过于狂放的缰绳。

3.理智是督促人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向导。

D.侧重阐述理智对社会的重要性。

1.理智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前提。

2.理智是调节人际关系、国际关系的前提。

3.理智促使人类反思与自然的关系,对自身的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

E.人生要兼顾激情与理智。

1.用激情张扬人生风帆,用理智掌握人生航向。

2.用激情为人生助燃,用理智为人生定轨。

3.有激情而不狂燥,有理智而不冷漠。

F.辩证思考激情与理智的关系。

1.激情,是强烈激动的情感。理智,是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二者各有所司,用心

爱心

专心 1 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2.激情与理智缺一不可,如同人生飞翔的两只翅膀,一只产生力量与勇气,另一只把握方向与平衡,缺少任何一只都无法到达智慧的巅峰。徒有激情很可能导致冲动和暴力,只有理智又难以使人振作。

3.激情和理智之间虽然有矛盾,但是又不是绝对对立、不可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谱写人生的华彩乐章,共同构建既富活力又有秩序的理想社会。

【素材金库】

名言警句

当你工作和研究的时候,必须具有强烈的激情。

——巴甫洛夫

激情和热情是强烈追求自己衷情对象的本质力量。

——马克思

热情是普遍的人性。如果没有热情,那么宗教、历史、罗曼史和艺术都会失去价值。

——巴尔扎克

感情像火,在千百种情况下对人是有益的,但当其过分炽热时,也能毁灭一个人。

——波普

激情是鼓满船帆的风。也许风有时会把船吹翻,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

——伏尔泰

理智若不能战胜感情,邪恶便会将我们引上悬崖。

——英国谚语

智者受理智的指导;常人受经验的指导;愚众受需要的指导;而野兽受直觉的指导。

——西塞罗

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应该先看他的自制力如何。

——但丁

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高尔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事实论据

青年人应该有青春的激情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青年人应该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历史责任感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万丈豪情。

欣赏李娜的批判激情

2009年4月,李娜直言:“如果可以自由选择,我肯定不选网球!”“网坛金花”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网球生涯,也炮轰了中国现行的体育制度:“中国运动员不仅长期生活在家长制管理模式之下,而且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的制度对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非但起不到积极的作用,还可能适得其反。”

阎崇年签售遭掌掴,激情青年少理智

用心

爱心

专心 2

2008年10月5日下午,因不满“百家讲坛”学者阎崇年的部分学术观点,青年读者洪峰(化名)趁阎崇年在江苏无锡新华书店图书中心签售时,竟然动手打了他一耳光。洪峰的学术激情在物质化的今天的确难得,但是仅仅因为不满阎崇年的观点就可以动手打他吗?

文化激情与成本理智

去年,我国某重点贫困县竟然耗资1500万元举办了一场女娲公祭大典。而2007年,甘肃也计划投资20亿元人民币打造中华伏羲文化园,欲将其建成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2008年,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投资1.8亿元建成炎黄二帝的巨型塑像。祭祖可以,复兴传统文化也可以,但不能只有激情而忽略成本,要理智啊!

【佳作展示一】

放飞激情沉淀理智 如皋一中高二 徐鑫

有人说,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感情世界,喜怒哀乐,欢愉悲愁,激情满怀,哀忧遍身;一个是思想世界,思考计算,研究策划,深谋远虑。其实,更多时候这两个世界是合二为一的,感情的煎熬和思想的焦虑往往同步,激情的迸发和思想的放飞也常常不期而遇。

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危机的世界,玫瑰满园又荆棘丛生。我们需要有克服困难的激情和勇气,然而困惑与冲动的交织又需要我们理智地对待一切,沉淀自己,把握生命。

青春年少的我们充满激情,想做就做,想走就走,一切随心所欲。然而“十八岁,人生便不再是草稿,时间也不再是乱涂的画笔”,一切不经理性思考的激情,都可能使事情变糟。冲动是内心的恶魔,不能让它主宰我们的命运。

张爱玲曾说过,“美丽的愿望与生俱来”。驱动美丽愿望的激情即使狂放,也是可爱的,所以年轻人的疯狂是可以原谅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年轻人过早地走向冷静往往意味着生命激情的覆灭。但是,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要干一番事业必须“立长志”,而不能“常立志”。“常立志”者激情澎湃,却只能在一阵浪涌后便偃旗息鼓。凭借一时的热情干事业,刚做到一半甚至才开了个头,发现与目标相距甚远,便推翻一切,从头再来,浪费资源,空耗青春。“立长志”者会将激情隐藏于心,对人生和事业深思熟虑,谋而后动,在对主客观条件审慎研究之后,目标和方案都具有了可行性,才付诸行动。而阶段性的成果反过来又能坚定信心,巩固深藏未露的激情。

不过,理智不是躲躲闪闪、畏畏缩缩,不是等待所有的条件都成熟后才去行动。因为,有时候对于创新而言,前面的路并不十分明朗,需要去闯,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果把理智当做躲避困难的挡箭牌,当做怯懦的托辞,便是对理智的亵渎。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分的理智往往意味着创新意识的衰退,意味着心态的老化。另外,即使目标的制订和方案的确定是理智的,但如果实施中的一个小步骤缺乏激情,也会导致因动力不足而效率低下。

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将激情和理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激情能使你拥有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理性的思考能使你获得正确的目标和科学的方法,同时也能将可能误入歧途的你引回正道。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激情,一半是理智。放飞激情,沉淀理智,高温熔铁,冷水淬钢,你的事业才会蓬勃发展,你的人生才会与众不同。

【思路图示】

感情世界和思想世界往往合二为一→激情和勇气需要理智的控制→年轻人激情狂放可以原谅,但需要

用心

爱心

专心 3 谋而后动的理智→理智不等于畏缩和怯懦→需要将激情和理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佳作展示二】

让理智与激情相伴 如皋一中高二张欢

我们这群懵懂的“愣头青”往往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激情可以让我们豪放不羁,勇于开拓。没有激情,就没有创新。试想,若无激情,李白能够写出那些千古绝唱吗?毛泽东年少时不也有过“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豪情与“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张狂吗?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做谁做?激情洋溢才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日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是黄巢的激情;“春来我若不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这是毛润之的激情。没有激情就谈不上远大抱负和瑰丽梦想。我们何不让激情洋溢,用豪放武装自己,让创新助我们飞升呢?

拥抱激情,也应当善待理智。有些“愣头青”,知热不知冷,对理智不屑一顾。这恐怕不妥。推崇激情,但应当有分寸。有些青年,年少气盛,锐气不小,可就是用不到点子上。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大动干戈,拳脚相向,于是逾越界限的激情成了鼓动暴力的恶魔。过度激情挤压理智的后果,如同刹车失灵而又正飞速狂奔的汽车,迟早会出事的。人生如同在海上航行的巨轮,应以激情为动力,以理智为舵手。

激情与理智相辅相成,人生的航程才能既快速又平稳。有了理智,我们便不再幼稚,有了理智,我们便不再盲目。激情可以增加勇气,也可以诱发冲动;理智可以明确方向,也可以减弱斗志。激情让理智燃烧,理智让激情成熟。周公瑾雄姿英发,激情洋溢,智用反间计,骗过曹操,最终火烧赤壁,建立了不朽功业,何等潇洒!可惜公瑾情长量短,一时失去理智,与诸葛争胜,结果东吴西蜀两败俱伤,鼎足之势终被打破,江东衰败,刘汉难复,三国归晋。我为英雄三叹:一叹公瑾徒有激情宏志,却缺少远虑大智;二叹刘备只顾结义之情,一心为关羽报仇而与东吴交恶,失去友好联盟;三叹诸葛六出祁山,北上伐魏,其情虽激,却没有分析敌我力量,亦失于不智。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是将激情与理智成功结合的典范。他既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和苍茫大地我主沉浮的壮志,又懂得敌进我退、敌疲我扰,一次次反围剿的胜利就是理智指导下游击战的胜利。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反对以卵击石,反对直逐径进,主张迂回包抄,避强击弱。智慧成就了毛泽东的军事胜利。

我们可以高高放飞激情的风筝,但必须紧紧拽住理智的线,这样才能让激情的风筝飞得更高、更远、更平稳。

【思路图示】

激情可以让我们变得豪放不羁,变得勇于开拓→拥抱激情,也应当善待理智→激情与理智相辅相成,人生的航程才能既快速又平稳→毛泽东是将激情与理智成功结合的典范→以放风筝为喻作结,强调要兼顾激情和理智。

用心

爱心

6.激情语文教学法 篇六

山东省临沭第二中学 朱财 张怀书 李白——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而在这其中,夸张手法运用尤为娴熟。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江上吟》),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诗人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在《蜀道难》诗中,诗人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气死,然后天梯玉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山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啸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将进酒》亦是诗人的代表作。此诗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互翕互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镡刻 到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西方的文艺理论家在读到积极浪漫主义的时候,常常喜欢用三个“大”来概括其特点:口气大,力气大,才气大。这种特点在李白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李白诗中曾反复出现过关于大鹏、关于天马、关于长江黄河和名山大岭的巨大而宏伟的形象。如果把李白的全部诗作比作交响乐的话,那么这些宏大形象就是这支交响乐中主导的旋律,就是这支交响乐中非常突出的,经常再现的主题乐章。在这些宏大的形象中,始终跳跃着一个鲜活的灵魂,这就是诗人自己的个性。为什么李白总爱写宏伟巨大、不同凡响的自然形象,而在这些形象中又流露出这样大的口气,焕发着这样大的才气呢?我们从诗人的诗中能找到理解诗人的钥匙——“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滓同科!”这是诗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我形象,这个能与“溟滓同科”的“自我”,是李白精神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思想基础。综观李白的诸多诗篇,大多都饱含一种积极的浪漫主义激情,而这种激情通过李白的独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在学习李白诗歌的时候要充分体会这一点。联系电话:0539:6212792 ***邮政编码:276700想象•夸张•激情——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摭谈(网友来稿)

7.以有效的教学策略促激情语文课堂 篇七

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非常突出的课程, 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艺术色彩, 本应创设最活跃、最有激情的课堂。 但现在很多学生已经把上语文课当成了一种负担, 怕读课文, 怕口语交际, 怕习作, 更怕那深不可测的阅读。 笔者认为,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类型的课堂模式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一, “问不断”型。 从教师打开课本那一刻就开始问:“今天我们要学哪一课啊?”“作者是哪一位啊? ”“带着这个问题去读,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啊? ”……学生本想仔细品味那个段落, 本想深入地了解某个故事情节, 可教师一连串的问题抛过来, 真是 “问不断, 理还乱”, 学生哪有闲暇去“品”、去“悟”呢?

其二, 木讷型。 这样的课堂好比一沟死水, 清风激不起半点涟漪。 教师的语言呆板, 缺乏魅力, 又或许是“茶壶里煮饺子———倒 (道) 不出来” 。 多么精彩, 生动的文章, 在课堂上无外乎认字、识词、分段、总结;多么曼妙的语句, 经教师分析, 只剩“比喻、拟人、夸张、反问”。 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的理解浮于表面, 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

二、怎样才算“激情四射”的课堂

语文课堂中激情的火花应是一种对文本深入领会并理解之后在学生内心产生的一种与作者强烈的共鸣。 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度的热情, 积极地参与, 是我们渴望已久的一种教学状态。 那一刻, 读者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达到了一致, 从而精神振奋, 思维活跃, 进入一种急于表达又渴望深入探究的最佳状态———伤心处, 为之动容;圆满时, 为之欢呼。 教师和学生, 此时已和文本融为一体, 在字斟句酌之间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

三、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不仅是语文课, 其他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也围绕这一目标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笔者认为, 新理念下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策略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下面我就自己和周围人的一些有建设性的做法作总结:

一是互动策略应用之———教师言语“煽情”。 近些年来, 电视媒体上的娱乐和情感类节目备受大众欢迎。 其成功秘诀之一就是主持人擅长“煽情”, 令观众随着他的话语或喜, 或忧, 或悲, 或怒。 教师应提高这方面的素质, 力求通过描摹、渲染点燃学生的激情, 也就是以情动情。 在师生互动的同时, 为学生和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最终实现学生与作者、与生活互动。

我听过一位教师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 学生们谈到李大钊同志受过刑之后仍然坚强不屈, 读到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句子, 这位教师用高亢的声音发出了感叹:“李大钊, 真英雄, 真豪杰啊! ”所有学生和在场的教师都被他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 谁说语言是苍白的? 我分明看到学生眼里闪着泪光, 分明听到学生们用“宁死不屈,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等一系列恰如其分的词语表达了对先辈的崇敬。

新课程理念指出, 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指导者、服务者, 更是一名参与者。 教师的参与, 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的参与, 为课堂注入了鲜活的动力。

二是评价策略应用之———得到认同膨胀兴趣。 人人都渴望得到赞美, 得到别人肯定性的评价。 这一评价可能来自于家长, 可能来自于教师, 也可能来自于学习伙伴。 所以, 多元化的评价策略的应用在语文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及时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为他继续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课堂上, 我会夸奖他课文读得流畅, 家长会上我会表扬孩子的作业写得工整, 交际课上我会称赞他说得有条理, 习作课上我会展示他的好词好句。 也可以让生与生之间互评, 使得学生从各个方面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三是学科整合策略之———运用现代技术手段。 现代技术手段, 将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 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都非常有意义。

识字课上的动画演示, 阅读教学中的资料搜集, 口语交际、习作课上的情境创设, 常常会使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间接经验和直接体验, 达到传统课堂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 在上面的几种成功模式中, 几乎都用到了现代技术手段。 这是学生的需要, 也是时代的需要。

8.解析小学语文激情教学及其意义 篇八

走进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很多情况下都是老师在督促孩子听讲,低年级的孩子往往不是因为喜欢听讲,而是因为惧怕老师才被迫听讲。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也出现在各种教育场所。学习本是应该为自己学的,掌握知识也只是充实了自己,却要老师来逼迫。这简直就是场闹剧。可不管怎么不可思议,这种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于各个地方。多数老师发现,学生们进入高年级后,在课堂上就不怎么爱发言了,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往往举手回答的人屈指可数,最后只能是教育工作者硬着头皮来点名提问。出现上述情况,不是因为学生不会回答,也不是因为老师讲得不明白,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激情,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关于激情教学的建议。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充满激情,不懈怠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孔子学员三千,不仅仅是因为他能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他给弟子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所以,小学教师是孩子的行为导师,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我相信,成功的教师定不会带出不好的学生,这体现在分数和人格两方面。教师承担着教学任务,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孩子接受自己,并喜欢自己是教师工作最难的一点。众所周知,孩子们惧怕大人,所以老师不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孩子难以接近。相反,教师应该多接触孩子,像一个大孩子一样融入集体。只有孩子喜欢上了传授课程的人,他们才能虚心接受知识。同时,教师应该积极乐观,每天上班都要充满激情。这样度过的每一天才能快乐,也才能利于孩子的成长。性格中充满激情,讲课才会充满激情。

二、教师要“以情激情”,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真正领会一篇文章的精髓,不仅仅是老师念一遍课文、学生代表领读一遍课文那么简单,教师要引领学生進入文章情景。例如,那篇《十里长街送总理》,有的教师读完学生们面无表情,而有的教师读完,学生们仿佛置身于送总理的队伍之中,忘情地甚至不知道下课。这两种老师,不是因为知识水平有多大的差异,主要是第二种老师做到了“以情激情”。在读文章时,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忘我的大声朗诵,学生的注意力全都被吸引了。只有让孩子有一种置身于文章场景中的感觉,他们才会因文章主人公的喜而喜,因主人公的悲而悲。这样的学习,会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的要义自然就全部掌握了,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充满激情的小学语文课堂好过死气沉沉的课堂不止千倍。要让孩子动情,教师必须先动情。

三、教师要适当加上肢体语言,激发孩子激情

很多人都有同一个疑问:为什么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朗读,会给听者带来不同的感觉。其实原因有很多:朗读的人有激情,并且这种激情感染了听者,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演讲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语言已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不妨加上肢体语言。因为肢体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不仅能够引起听者的注意,更有助于动作发起者表明自己的意思。双管齐下,相信教学效果一定会非常好。如今的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渊博的人才,更需要能够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的教师。

9.课堂教学呼唤激情 篇九

摘 要: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激情投入。

关键词:课堂教学; 激情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150-0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和省“五严”规定的严格实施,课堂教学问题再次引人注目,倡导有效教学和打造有效课堂之声此起彼伏。近期我听了不少有关课堂教学的专家讲座,尤其是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老师作的学术报告――《课堂教学的根本变革》,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近期我也听了不少青年教师的课,总觉得这些课缺少些什么,平淡无奇,波澜不惊。常常自问:这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吗?这样的课堂是有效课堂吗?我认真思考着这些问题,发现青年教师的课之所以平淡,主要是因为缺少了些教学激情。下面,我就有关教学激情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学为什么缺少激情

所谓激情,就是强烈激动的情感。教学的激情源于教师的责任,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缺少激情的原因在于:

1.责任的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选择教师不再是为了崇高的理想。部分青年教师认为我付出就要有回报,当这种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不愿多付出。对教育缺少敬畏之心,对学生缺少关爱之情,必然导致责任的缺失,责任的缺失自然就唤不起对教学探究的激情了。

2.自信的缺失

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不久,教学经验不足,许多教学情况还需要不断摸索,遇到挫折在所难免,再加上教学中碰到的棘手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对教师的自信自然会造成沉重的打击。另外,备课不充分,不很好地掌握教材,对学情的研究不够,在教学时都会影响教师的自信。

3.其它的因素

教师的身体状况、烦心事的困扰或多或少影响教师激情的发挥。另外,学生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受高考政策的影响,有些学生对某些学科极不重视,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激情在无形中消失殆尽。

二、教学为什么要有激情

有人说得好:“没有激情的教学,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没有激情的课堂,如同一杯白开水。”教学之所以要激情,是因为:

1.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每一位教师都不想做一个平庸的教师,都想成为一名好教师乃至名师。有激情的教师一定会受学生的欢迎。

2.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们常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其实,教学质量也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没有好的教学质量,就得不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认可。在当今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学中充满激情,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就会积极响应,听课聚精会神,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我们也可以说:“一个有教学激情的教师,一定温暖如阳光;一个有教学激情的课堂,一定灵动如甘露。”老师的教学激情会深深影响学生的智慧、情感、意志的发展和乐观向上的心态的培养。多年以后,学生可能会忘记老师所教的知识,但绝不会忘记老师激情教学时的神态。

总之,教学有了激情,学生的情绪就会受到感染、振奋;教学有了激情,教学活动就能生动、形象,从而使教学跌宕起伏,增强教学效果。

三、怎样让教学充满激情

1.做一个有责任心、有事业心的教师

责任重于泰山。一个有责任、对教育事业充满爱的老师,他会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哈罗德?泰勒博士说:“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是有了责任和爱,才能燃起我们对教学的激情。

2.做一个学识渊博、诙谐幽默的教师

有人说:“三尺讲台,十分学问。”一个学识渊博的老师往往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再加上诙谐幽默,这样的老师必定深受学生的喜爱。要学识渊博,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看书、读报是老师每日的必修课,多方涉及、勤于思考、用心笔记,教师的学识就会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上课时才会文思云涌、信手拈来。学识渊博是激情教学的基础,诙谐幽默是展示教师个人魅力、开展激情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多讲一些幽默的语言、适当做一些夸张的动作,这样教师的教学激情发挥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也被调动起来,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前段时间,学校请了教育专家到校为学生作讲座,专家幽默风趣的语言、激情澎湃的演讲把学生的热情都调动起来,会场掌声不断,学生都说受益匪浅,在欢笑轻松的气氛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这无疑是激情教学的一次成功演绎。

3.做一个关爱学生、不断反思的教师

激情教学必来自对学生的爱。有了爱,教师才会更加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追求教学艺术要质量;有了爱,教师才会更加理解和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需求,关心学生的健康,重视学生的情感,真正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有了爱,教师的每一个微笑、每一句幽默、每一声问候,都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有了爱,学生才会更加喜欢老师,喜欢老师的一言一行;有了爱,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更高昂,师生互动更活跃,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倘佯,在和谐的气氛中获得升华。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的反思,激情教学更需要教师的不断反思。当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时,教师首先要检讨自己。教学专家建议,教师每天应该有六问:今天的课堂上,我的教学组织情况怎么样?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吗?课堂上我尊重、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了吗?今天我上课时有激情吗?我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落实得怎么样?这节课的教学得失在哪里?这样的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就会快速提高,教学激情就会不断激发出来。

上一篇:日本留学医学专业申请条件及推荐院校下一篇:我学会了什么四年级优秀作文